骨巨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合集下载

骨巨细胞瘤临床与病理常见误诊原因

骨巨细胞瘤临床与病理常见误诊原因

骨巨细胞瘤临床与病理常见误诊原因何家坤;刘立飞【期刊名称】《福建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03(000)0S1【摘要】骨巨细胞瘤 (giantcell tumor)又曾名破骨细胞瘤 (osteo-clastoma) ,为东方人较常见的一种骨原发性肿瘤 ,男女发病率统计资料不尽一致。

由于其组织来源至今未定 ,巨细胞在众多骨病中普遍存在且变化无常 ,给临床检查和病理诊断带来一定困难。

现结合病例将常见误诊原因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收集本院 1972年 1月~ 2 0 0 2年 12月术后临床病理确诊骨巨细胞瘤病例 85例 ,男性 4 7例 ,女性 38例 ,年龄2 8.3± 7.7岁 (19~ 4 7岁 )。

年龄分布 :19~ 2 0岁 9例 (10 .9% ) ,2 1~ 30岁 4 9例 (5 7.6 % ) ,31~ 4 0岁 2 0例(23.5 % ) ,4 1~ 4 7岁 7例 (8.2 % )。

所有病例均经 X线拍片 ,其中 39例行 CT检查 ,13例行 MRI检查 ,5 7例术前进行病理活检 (包括 11例病理细胞学穿刺涂片检查 )。

临床首诊骨巨细胞瘤 75例 ,诊断符合率为 88.2 %。

1.2 专科检诊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局部酸胀压痛感、皮温稍高,部分病例患处明显膨隆,有捏“乒乓球”感。

...【总页数】2页(P)【作者】何家坤;刘立飞【作者单位】解放军第180医院病理科;解放军第180医院病理科;泉州【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8.1【相关文献】1.常见回盲部良性肿块的临床病理及误诊原因分析 [J], 王连奎;王越先2.病理诊断误诊的常见原因 [J], 柯飞3.病理诊断误诊常见原因分析 [J], 魏清4.基层医院病理诊断常见误诊原因分析及对策 [J], 兰竞丽5.病理诊断常见误诊原因分析 [J], 邢方亮;徐建山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骨巨细胞瘤影像诊断

骨巨细胞瘤影像诊断

血管造影:恶性肿瘤征象(血运丰富、肿 染色、大血管中断、AVM等)
瘤血管
鉴别:动脉瘤样骨囊肿、嗜酸肉芽肿、转移瘤、
骨滑膜肉瘤、脊索瘤等
生长迅速 4月后
骨盆
CT
溶骨型
骨巨细胞瘤X线表现
多房性偏心性膨 胀性骨质破坏, 典型者呈皂泡状; 破坏边缘呈筛孔 状;肿瘤突破骨 皮质或骨壳又在 外围形成单层或 多层骨壳;有横 向生长趋势
合 并 病 理 性 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折
2 例
薄 壳
纵向生长
C6病理性 压缩骨折
短管状骨
胫骨骨骺
骨巨细胞瘤MRI
右 股 骨 颈 巨 细 胞 瘤
X线: CT:更好显示肿瘤的范围和皮质破坏区CT值是44Hu,明显
强化 MRI:T1低到中等信号,T2呈高信号。髓内部分T1显示最
好,骨外部分T2显示为佳。含有大量的含铁血黄素在T1 和T2的信号明显减低 血管造影:少数正常,多数有肿瘤染 色及血湖区,中心 可有无血管区 鉴别:动脉瘤样骨囊肿、单纯性骨囊肿、成软骨细胞瘤、骨 血管瘤
骨肿瘤影像诊断
巨细胞瘤
巨细胞瘤
骨巨细胞瘤 恶性骨巨细胞瘤
骨巨细胞瘤
病理:来自未分化结缔组织,瘤体=基质细胞+多核巨细 胞,可见纤维化、囊变出血及含铁血黄素沉着
临床:常见,20~40岁多见,各骨均可发生但以股骨远端、 胫骨近端、桡骨远端、肱骨近端和骶骨最常见。逐渐加重 的疼痛,局部肿胀和压痛,邻近关节的活动受限。病程缓 慢,如生长迅速或生长突然加速多为恶性。可复发。
恶性骨巨细胞瘤
三型:(a)原发型,从开始就是恶性;(b)进化型,是 指原发的良性GCT自发性或因为复发多次手术切除或 经过一个长的潜伏期以后的恶性变;(c)继发型,良性 的GCT放疗后发生了恶变。

骨巨细胞瘤icds标准

骨巨细胞瘤icds标准

骨巨细胞瘤ICD-10诊断标准骨巨细胞瘤是一种常见的骨肿瘤,ICD-10编码为M8717/1。

以下是骨巨细胞瘤的诊断标准,包括临床诊断、影像学检查、病理学诊断、遗传因素和治疗方式等方面。

1.临床诊断骨巨细胞瘤主要表现为疼痛、肿胀和关节活动受限等症状。

疼痛通常为间歇性,但随着病情的进展可能会加剧。

肿瘤通常位于长骨干骺端,特别是膝关节和踝关节周围。

临床诊断需要考虑患者的症状、体格检查和病史。

2.影像学检查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为骨端偏心位、溶骨性、囊性破坏而无骨膜反应,病灶呈肥皂泡样改变。

X线表现为骨端偏心位、溶骨性、囊性破坏而无骨膜反应,病灶呈肥皂泡样改变;CT能显示骨皮质变薄无膨胀,病灶呈肥皂泡样改变,溶骨区内有间隔或斑点钙化影;MRI表现病变部位骨端偏心位溶骨性病灶,T1呈低信号,T2呈高信号,其间可见条带状影,部分病例可见线状分隔。

3.病理学诊断骨巨细胞瘤的病理学表现为骨端偏心位、溶骨性、囊性破坏而无骨膜反应,病灶呈肥皂泡样改变。

镜下可见肿瘤由许多相互交错的片状或条状瘤细胞组成,这些瘤细胞由薄而弯曲的纤维分隔开。

肿瘤细胞的核大小不一,染色深,形状不规则,可见核仁。

部分病例可见瘤细胞多核现象。

4.遗传因素骨巨细胞瘤与遗传因素有关。

某些基因的突变可以增加患骨巨细胞瘤的风险。

这些基因包括P53、COL1A1和RANKL等。

因此,遗传因素也是骨巨细胞瘤诊断的一部分。

5.治疗方式骨巨细胞瘤的治疗方式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和药物治疗等。

手术是治疗骨巨细胞瘤的主要方法,切除肿瘤并重建骨骼的稳定性是必要的。

对于不能切除的肿瘤或复发的肿瘤,可以采取放疗或药物治疗等辅助治疗措施。

总之,骨巨细胞瘤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临床诊断、影像学检查、病理学诊断、遗传因素和治疗方式等方面。

对于每个患者,应该根据其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骨巨细胞瘤病理分类

骨巨细胞瘤病理分类

骨巨细胞瘤病理分类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GCT)是一种常见的骨肿瘤,其病理分类有多种类型。

本文将对骨巨细胞瘤的病理分类进行详细介绍。

一、原发性骨巨细胞瘤原发性骨巨细胞瘤是指起源于骨组织的肿瘤,不伴随其他病变。

根据病理学特征,原发性骨巨细胞瘤可分为以下几个亚型。

1. 经典型骨巨细胞瘤经典型骨巨细胞瘤是最常见的亚型,占原发性骨巨细胞瘤的大多数。

病理上主要特征是肿瘤组织中散在分布的巨细胞,巨细胞周围有富血管的纤维组织包绕,肿瘤细胞核呈圆形或卵圆形,染色深染。

此外,肿瘤细胞呈多核巨细胞的形态,细胞质中含有丰富的嗜碱性粒体。

2. 富有血管型骨巨细胞瘤富有血管型骨巨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亚型,其特征是肿瘤组织中富含血管。

病理上,肿瘤细胞核呈多形性,细胞质丰富,巨细胞核多呈马蹄形,细胞质中含有大量的嗜碱性粒体。

3. 少巨细胞型骨巨细胞瘤少巨细胞型骨巨细胞瘤是一种少见的亚型,其特征是肿瘤组织中巨细胞数量较少。

病理上,肿瘤细胞核形态规则,细胞质丰富,细胞核呈圆形或卵圆形,染色深染。

二、继发性骨巨细胞瘤继发性骨巨细胞瘤是指由其他病变引起的巨细胞瘤。

根据引起骨巨细胞瘤的病变类型,继发性骨巨细胞瘤可分为以下几个亚型。

1.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相关骨巨细胞瘤骨纤维异常增殖症(fibrous dysplasia)是一种骨骼发育异常的疾病,其特征是骨组织中纤维结构增生。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常伴随骨巨细胞瘤的发生,病理上可见纤维组织增生,巨细胞分布不均匀。

2. 骨囊肿相关骨巨细胞瘤骨囊肿(bone cyst)是一种以骨质破坏和囊肿形成为特征的病变。

骨囊肿可合并骨巨细胞瘤的发生,病理上可见囊肿内壁上有散在的巨细胞。

3. 骨肉瘤相关骨巨细胞瘤骨肉瘤(osteosarcoma)是一种恶性骨肿瘤,骨巨细胞瘤可在骨肉瘤的病灶中出现。

病理上可见恶性肿瘤细胞和巨细胞混杂分布。

4.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合并骨肉瘤相关骨巨细胞瘤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合并骨肉瘤时,骨巨细胞瘤的病理特征与骨肉瘤相关骨巨细胞瘤相似。

骨巨细胞瘤

骨巨细胞瘤

• Ennenking在临床、影像学和病理学三结合的基 础上进行临床分级,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临床分级
• 1级 无临床症状,X线表现有病灶,病理变化呈 良性。 • 2级 有临床症状,X线表现明显,病灶呈膨胀性, 但骨质未破坏,病理变化呈良性。 • 3级 有临床症状,X线表现明显,病灶呈侵袭性, 伴骨皮质缺损,具有软组织肿块,病灶可伸展软 骨下,甚至侵犯关节。病理变化良性或恶性。
临床表现
• 1、性别与年龄: • 骨巨细胞瘤好发于青壮年,多见于20-40岁间, 罕见于青春前期(软骨停止生长之前)50岁之后 也很少发现,女性多于男性。
• 2、好发部位: 90%的巨细胞瘤发生在长骨,几乎均发生于干 骺端的骨骺段并侵及骨骺。巨细胞瘤起源于干骺 端,当生长软骨消失后,干骺端和骨骺在解剖上 已不再是两个分开的区域,而是融合成为一个部 分,此时肿瘤则趋向于两者均累及。
CT检查可作为平片的进一步补充,有利于估 计溶骨性破坏的膨胀程度、骨皮质是否完整、骨 膜反应及术后疗效。增强CT扫描可显示软组织肿 块的大小及与周围大血管的关系、病灶的血供情 况。
影像学检查
MRI表现 对显示肿瘤周围的软组织及肿瘤与神 经、血管的关系明显优于CT和X片,并可了解关 节腔及关节软骨受侵犯的情况。多数骨巨细胞瘤 在MRI上边界清晰,少数病灶边缘有低信号环圈。 核素显像:巨细胞瘤为核素浓集区,但难以显 示软组织肿块的大小。 血管造影:表现同动脉瘤样骨囊肿相似,其供 血血管主要来源于周围软组织,肿瘤染色不均匀, 病变周围有一些不规则小血管。可见提前显影或 异常的静脉,但少见肿瘤侵犯或包绕大血管。

复查内容包括:局部X线平片、CT、B超、全身 骨扫描、胸部CT。 复查时间:术后2年内每3月一次;2~5年间 每半年一次;5年后每年一次。每次复查内容根 据具体情况决定,并非将所有检查都做一遍。 另外,有十几年后复发、恶变的病例,所以 骨巨细胞瘤的随访应该是终身的。

骨巨细胞瘤病理特点

骨巨细胞瘤病理特点

骨巨细胞瘤病理特点骨巨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它通常发生在骨骼中,特别是在长骨的表面。

骨巨细胞瘤的主要特征是骨质破坏和多核巨细胞的形成。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介绍骨巨细胞瘤的病理特点。

一、病理学特征骨巨细胞瘤的病理学特征主要表现为下列几个方面:1. 骨质破坏骨巨细胞瘤的生长方式是破坏性的,它能够破坏周围的骨质,形成一个空腔。

这个空腔通常充满了红色的液体,其中含有大量的多核巨细胞和间充质细胞。

在病理学上,这种骨质破坏被称为“骨皮质破坏”。

2. 多核巨细胞的形成多核巨细胞是骨巨细胞瘤的另一个重要特征。

这些细胞通常具有5个或更多的核,它们是由单核巨细胞合并而成的。

多核巨细胞的数量和大小不一,它们的形态也不同。

多核巨细胞的数量和大小与病变的严重程度有关。

3. 间充质细胞的形成间充质细胞是指一类非常丰富的细胞,它们位于多核巨细胞周围。

这些细胞通常具有椭圆形或长条形的形态,它们的大小和数量与多核巨细胞的数量和大小有关。

间充质细胞的主要功能是产生骨基质,它们能够形成新的骨组织。

4. 骨肿瘤的分级根据多核巨细胞的数量和大小,以及间充质细胞的数量和大小,骨巨细胞瘤可以分为3个不同的级别。

一级骨巨细胞瘤通常具有较小的多核巨细胞和间充质细胞。

二级骨巨细胞瘤具有更大的多核巨细胞和间充质细胞。

三级骨巨细胞瘤具有最大的多核巨细胞和间充质细胞。

二、病理学标本骨巨细胞瘤的病理学标本通常包括下列几个方面:1. X线照片X线照片是鉴别骨巨细胞瘤的最基本的方法之一。

X线照片能够显示骨质破坏和空腔的形成。

2. 病理学切片病理学切片是骨巨细胞瘤诊断的关键。

在病理学切片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多核巨细胞和间充质细胞的形态和数量。

3. 细胞学检查细胞学检查是通过病理学切片进行的。

细胞学检查可以确定多核巨细胞和间充质细胞的类型和数量。

4. 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是一种特殊的细胞学检查方法。

它可以帮助鉴别多核巨细胞和间充质细胞的类型。

三、病理学诊断骨巨细胞瘤的病理学诊断通常是通过下列几个方面进行的:1. 骨质破坏和空腔的形成2. 多核巨细胞和间充质细胞的形态和数量3. 细胞学检查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的结果通过这些方法,可以确定骨巨细胞瘤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多中心骨巨细胞瘤 30例临床病理分析

多中心骨巨细胞瘤 30例临床病理分析
组 织 细 胞 区和 反 应 性 骨 形 成 的存 在 , 此 在 影像 学一 些 肿 瘤 表 现 为 成 骨 性 或 纤 维 骨性 肿瘤 。 肿 瘤 的 复 发 率 主 要 取 决 于 采 因
取 的术 式 。
可信水 平:Leabharlann 治疗 性研究 , 。进 一步可信度参见作者介绍 。 !
骨 巨细 胞瘤 在 临 床病 理 上 已得 到充 分 认 识 , 在 美 国 占原 发性 骨 肿瘤 的 4 5 。刮 除术 后 局部 可 % ̄ % 复 发 , 很 少 发生 转 移 , 但 故被 认 为 是 一种 良性 肿瘤 。 14 9 0年 ,a e等 首次 报道 了骨 巨细胞 瘤 , Jf f 以后 的学
胞 组织 细 胞增 多病 、 管肿 瘤 、 肉瘤 、 血 系 统恶 血 骨 造
收集 1 5 0至 2 0 9 0 2年 在 MaoC ii foh s r y l c R c et , n e
Min st) 和 Masc uet G n rl医 院 ( ot , n eo a sah st eea s B s n o
BY BE J N AMI H OCH, D , RRI NW A N M CA EI RDS M D , UP I UNDA , M , AL S RAM , D , M AND ANDRE W E.R OS NBE E RG, D M
Ivsi t n e om da teMaoCii, oh s rMin st, n sahst e ea s i , otn Mas h et n et ai s r e y l c R c t , neo adMasc uet G nrl pt B s , s a u t g op th n e e a s Ho a l o c s s

骨巨细胞瘤ppt课件

骨巨细胞瘤ppt课件
流行病学椎体罕见病例流行病学椎体罕见病例流行病学椎体罕见病例流行病学椎体罕见病例流行病学椎体罕见病例流行病学椎体罕见病例?疼痛肿胀?关节功能受限?细微病理骨折致疼痛加剧功能丧失?软组织肿胀浅静脉网状充盈?局部包坑压之有乒乓球样感觉x线检查?呈偏心性位于干骺端?环球形膨胀皮质变薄可破溃?有明显且均匀的骨质溶解可见皂泡征?病灶内无骨化钙化现象?不松质骨分界规整清晰稍模糊?无反应性增生骨骨膜反应?长骨以外部位的骨巨细胞瘤在x线片上无特征性表现?肿瘤内血管丰富晚期可出现血湖现象?恶变时边缘有血管丛增生动静脉瘘动脉中断现象
• 有时,
60
右胫骨上端软骨母细胞瘤
男,26岁
右股骨上段软骨母细胞瘤 男 20岁
鉴别点:
• 发生在骨骺或骨突,向骨端生长 • 边界清,有钙化 • 组织学上,软骨母细胞瘤的基底细胞有更
明确的边界,巨细胞分布不规则,主要集 中于出血区
• 有丝分裂像少见。
63
慢性骨脓肿
是骨髓炎的另一种表现又称Brodie’s脓 肿(局限性骨脓肿),急性化脓性骨髓炎后由 于身体抵抗力强,细菌毒性低,但局部病灶未 完全消灭,残留在干骺端中心,使之局限化而 不向周围扩散,病灶周围形成圆形骨硬化带。 多发生于青壮年,多见于胫骨上端,股骨下端 和上端、肱骨上端等长骨两端。
X线 CT MRI SPE CT
敏感 低 较高 高 高 性 特异 高 较高 高 低 性
组织病理学特征:
• 肿瘤由一群稠密的、大小一致
的单核细胞(基质细胞)群组
成,多核巨细胞散布于各部。
• 巨细胞可呈球形/椭圆形/梭形,
核为圆形/椭圆形,染色清晰,
边界清晰可见轻度切迹。细胞
核为多形性,少见有丝分裂。 (来源破骨细胞或巨噬细胞?)

骨巨细胞瘤的这些基础知识,你都掌握了吗?

骨巨细胞瘤的这些基础知识,你都掌握了吗?

骨巨细胞瘤的这些基础知识,你都掌握了吗?来源:西范宏斌吴智钢郭征一、概述(一)疾病概述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 of bone)是常见的原发性骨肿瘤之一,其来源尚不清楚,一般认为是起始于骨髓内间叶组织。

该瘤具有较强侵蚀性,对骨质有很大溶蚀破坏作用,但极少有反应性新骨生成及自愈倾向;可穿过骨皮质形成较大的软组织包块;采用通常的刮除法复发率甚高;少数病例可出现局部恶性变或肺转移。

定义: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GCT)传统上是骨的良性肿瘤,但具有局部侵袭性,含新生的卵圆形细胞和一致的、大的破骨细胞样巨细胞。

ICD-0编码:925011曾用名:破骨细胞瘤(osteoclastoma)。

(二)流行病学据统计,我国GCT发病率占原发性骨肿瘤的20%,而西方国家只占5%。

其有较强的局部侵蚀性,不良预后主要为局部复发,少数可发生肺转移。

GCT的不良预后有很多不确定性,组织学分级没有评价意义。

好发于20~40岁的青壮年,20岁以下及55岁以上发病率低。

没有显著的种族和性别差异,但在不同地域的发病有所不同。

二、病因学本病发病原因尚不明确。

三、临床表现1. 症状GCT典型症状是疼痛、肿胀和关节活动受限。

其中病理性骨折见于5%~10%的患者。

疼痛为酸痛或钝痛,偶有剧痛及夜间痛,是促使患者就医的主要症状,多见于病变范围较大者。

部分病例有局部肿胀,多为骨性膨胀的结果。

病变穿破骨皮质面侵入软组织时,局部包块更为明显。

压痛及皮温增高普遍存在。

活跃期肿瘤血运及其丰富,血管造影显示弥漫的血管网进入瘤区,类似恶性肿物的影像,皮温增高也是判断术后复发的依据之一。

毗邻病变的关节活动受限。

躯干骨发生肿瘤,可产生相应的症状,如骶前肿块可压迫骶丛引起剧痛,压迫直肠造成排便困难等。

2. 疾病部位GCT好发于长管状骨的一端。

早期可侵袭骨骺和干骺端.骨骺的侵袭可偏于一侧或接近中央,也可波及骨骺的全部。

好发部位为股骨下端和胫骨上端(膝关节周围),其次为肱骨近端和桡骨远端,其他部位有椎体、骶骨、髂骨、腓骨近端、胫骨远端等等。

骨巨细胞瘤的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

骨巨细胞瘤的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

骨巨细胞瘤的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摘要】目的:探讨骨巨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诊断和鉴别诊断。

方法:对86 例骨巨细胞瘤的临床及病理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骨巨细胞瘤镜下主要表现为圆形、卵圆形、多角形的单核细胞以及均匀分布其间的破骨细胞样巨细胞,基质细胞的核与巨细胞的核形态相似。

结论:骨巨细胞瘤诊断时需将临床、影像及病理结合,并注意与动脉瘤样骨囊肿、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软骨母细胞瘤等含有巨细胞的肿瘤鉴别。

【关键词】骨肿瘤巨细胞瘤鉴别诊断【中图分类号】R7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6-0140-02骨巨细胞瘤是一种具有局部复发和侵袭性生长倾向,或者说有低度恶性潜能的肿瘤[1],约占原发性骨肿瘤的4% -5%,占所有良性骨肿瘤的18%左右,好发于长骨末端,特别是股骨远端、胫骨近端、桡骨远端和肱骨近端。

[2] 由于骨的各种病变中普遍存在巨细胞,容易误诊为骨巨细胞瘤,我们总结了60 例骨巨细胞瘤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避免误诊。

一、材料与方法收集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2011 年1 月一2013 年7 月期间的86 例骨巨细胞瘤患者的临床、影像学及随访资料。

对肿瘤组织进行常规取材,4%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切片,HE 染色进行观察。

二、结果1、临床情况:60 例骨巨细胞瘤中女性30 例,男性30 例,发病年龄14-70岁,平均年龄36岁;男女之比1:1,肿瘤生长部位主要在长骨(52)例,其中股骨(27 例),胫骨(16 例),腓骨(5 例),肱骨(3 例),尺骨(2 例),桡骨(2 例),还可见于距骨(2 例),跖骨(1 例),椎体(1例),髌骨(1 例)。

48 例患者表现为局部疼痛、肿胀,12 例表现为关节活动障碍,5 例合并病理性骨折。

2、影像表现X 线表现为膨胀性的偏心性的融骨性区域,可有小梁状的皂泡样表现,主要累及骺端和相邻的干骺部,常会扩展至软骨下板,有时累及关节,病变边缘变化多样,部分病例表现为外周硬化,部分边界清楚但缺乏硬化改变,也可以是侵袭的,边界不清,有皮质破坏或软组织浸润。

骨巨细胞瘤

骨巨细胞瘤

骨巨细胞瘤大多数为良性肿瘤 临床表现为:局部疼痛、肿胀、皮温增高 X线表现:溶骨性改变,偏心性、膨胀性生长(肥皂泡样),无硬化 边缘,与正常骨分界清楚 光镜下:肿瘤实质由单核基质细胞和多核巨细胞组成 与恶性肿瘤、骨囊肿、动脉瘤样骨囊肿、骨纤维异常增殖症、骨肉瘤 相鉴别
治疗:一、肿瘤刮除及残腔植骨术
例会出现局部恶性变或肺转移,被认为是良性侵袭性肿
瘤。
好发于女性, 年龄多在 20~50岁
我国发病率 较高,约占 骨肿瘤的 14﹪~16﹪
原发部位几 乎都发生在 骨骺
多侵犯长骨,常见 于股骨下端及胫骨 上端(约占65﹪), 也可见于桡骨远端、 腓骨小头、股骨近 端和肱骨近端等。
主要表现为局部疼痛,随着病情进展,呈进行
微波辐射疗法
手术过程简单,只需暴露瘤腔前后壁,将 主要血管束分离,不必将所有肌肉剥开。
优 点
可彻底杀灭瘤壁上深藏的瘤细胞,且软骨 细胞持续被降温,保持活性。
残留的骨壁组织仍保留再生能力。
瘤体组织在灭活后变得松脆,容易刮除。
微波辐射疗法
骨重建
以纵行自体或异 体骨皮质条支撑, 缝隙内充填50 % 以上的异体骨屑 及40 %左右的骨 水泥混合物,机 械强度好。
定 义
流 行 病 学
临 床 表 现
影 像 学 检 查
病 理
分 期
鉴 别 诊 断
治 疗
预 后
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简称GCT),又称“破骨细 胞瘤”,是常见的原发性骨肿瘤之一。主要起始于骨髓 内间叶组织,具有较强的侵袭性,对骨质有很大溶蚀破 坏作用,但极少有反应性新骨生成及自愈倾向。少数病
• 由于骨巨细胞瘤是“肥皂泡”样改变,其 腔壁呈大小、深浅不等的蜂窝状,单纯的 刮除术很难彻底清除瘤细胞,微量隐藏在 陷窝内的瘤细胞可造成肿瘤复发。 • 早期的复发率可高达50 ﹪以上

骨巨细胞瘤病灶内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

骨巨细胞瘤病灶内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
方法 治疗 和采 用病 灶 内肿瘤 刮 除 、 瘤 腔 , 取髂 骨松 质骨块植 入腔 内 , 如果 骨 率 44 .%。出现并发 症 2例 。两组 复发 腔 灭 活 、 水 泥 填 充 的方 法 治 疗 。 对 质缺损较 大 。还可加 用异体 骨块一 同 率 比较 差 异无显 著 意义 ( O8 尸 骨 现 x= . 4,> 两 种 方 法 的 效 果 作 比 较 分 析 。报 告 如 植 骨 。缝合 切 口, 石膏 托外 固定 。
7 例 ( A组 ) 男 3 1 为 , 7例 , 3 女 4例 , 平 下剥离 ; 若肿瘤 突破皮 质侵入软组 织 , 复 发 恶 变 外 , 量 保 留关 节 功 能 。 尽 ] 液
均 年 龄 3 _(8 4 ) ; 骨 3 23 1 ~ 5 岁 股 3例 , 胫 彻 底 切 除病 变 的软 组 织 。应 注 意 及 时 氮 冷 冻 灭 活 是 在 肿 瘤 刮 除 后 灌 入 液 态 骨 3 8例 ;a e S病 理 诊 断 分 级 I级 用 厚 层 棉 垫 妥 善 覆 盖 保 护 其 周 围 组 氧 。在一 9  ̄ 低温 下冻死 可能残存 的 Jf ’ f 1 6C
维普资讯

5 6・ 3
Mo e P a t a dcn .J l 0 7 o. 9 0 7 d m rci lMe iie uy2 0 .V 1 1 .N . c
骨 巨细胞瘤病灶 内手术 治疗 的临床分析
柳萌, 迪生, 杨 陶惠民 , 叶招 明 , 正明 杨
用病灶 内肿瘤刮 除、 氮冷 冻灭 活 、 液 取 取液 态氮 适量 灌入 残 腔 内进行 冷 冻 。 n k g标 准 进 行 评 分 , 均 得 分 为 ei n 平
自体髂 骨 。 同时用/ 用异体骨植 骨 的 冷 冻 时 间 8 1mi,待复 温 后 冲洗残 2 .(6 3 ) 。局部 复发 2例 , 不 -0 n 85 2 ~ O 分 复发

骨巨细胞瘤的病理常识

骨巨细胞瘤的病理常识

骨巨细胞瘤的病理常识
一、概述
巨骨细胞瘤是比较常见的一个原发性骨肿瘤之一,会穿过骨皮质,形成卵细胞胞块,通过刮除术后它的复发率是非常的高,有少数会出现局部的病变就会出现转移,本病,一般在二十岁到五十岁,发病与性发病比较的高,会随着病情的扩展组件,侵蚀到身体的其他组织,引起巨骨细胞瘤的病因,不是很清楚他的,留住只睡功非常的丰富,像肉芽组织,细胞核比较的大形态像肉瘤。

二、步骤/方法:
1、诊断巨贾细胞瘤,它的诊断要点,临床上是出现了关节疼痛,并且出现了肿胀,会出现功能障碍,通过x线可以看到膨胀性的姑婆患病与比较的清楚,一般会有明显的包块。

通过病理检查,可以发现肿瘤有稠密的大小,一致的单核细胞群组成。

2、治疗骨巨细胞瘤主要是通过手术切除的方法或者是植入制剂或者是异体骨制的方法来进行治疗,但是本病的复发率非常的高,对于手术困难者可以通过放疗,但是放疗后很容易会发生肉瘤变的情况。

3、可以通过方式方法来进行治疗,对于切除后功能影响过大的患者,可以通过放射的治疗效果一般还是比较不错的,到时候也要常记得去医院复诊,注意有没有出现局部复发或者是出现恶性转移或者出现肺部转移的情况,应该也差不多1.0几分之几早治疗。

三、注意事项:
一定要多注意休息,不要有一些太过于剧烈的运动,适当的散散步还是可以的,平时要补充蛋白质,多喝牛奶,多吃鸡蛋都是大太阳,心情要保持愉悦,做完手术后定期复查。

早读|中国骨巨细胞瘤临床诊疗指南,重点速览!

早读|中国骨巨细胞瘤临床诊疗指南,重点速览!

早读|中国骨巨细胞瘤临床诊疗指南,重点速览!一、概述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 of bone,GCT)是我国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局部呈侵袭性生长的原发性骨肿瘤,其发病率约占所有原发良性骨肿瘤的23.96%,占原发性骨肿瘤的11.61%,高于国外文献报道(3%~8%)[1]。

GCT发病率在性别上无明显差异,但在妊娠期女性,肿瘤生长有加快的倾向[2,3,4,5]。

其好发生于青壮年,20~40岁为发病高峰;罕见于骨骺闭合之前(尤其为10岁之前)[3,6,7];>50岁患者亦不多见[8]。

GCT常发生于长骨骨端,一般为单发,约50%~60%的病变位于膝关节周围,极少发生于长骨骨干。

脊柱椎体和骨盆髋臼是中轴骨GCT的好发部位[9]。

多发GCT的发生率极低,约占GCT的1%[10]。

文献报道肿瘤刮除术后复发率为10%~40%,恶变率<1%,肺转移发生率平均为3%(1%~9%)[6,11,12,13,14]。

鉴于GCT在我国较为常见、具有较强的局部侵袭性、常发病于青壮年、肿瘤刮除术后复发率高、肺转移发生率低、患者生存时间长等特点,并且临床诊断与治疗过程中存在流程不规范、手术方式与治疗策略选择不恰当导致远期临床疗效不理想等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的临床预后与功能。

为进一步规范GCT的临床诊治,指导临床选择最佳的治疗方式,改善疗效,故由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肿瘤学组共同讨论,针对目前临床诊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遵循科学性、实用性和先进性原则制定本指南。

该指南适用于从事骨肿瘤诊疗的骨科和相关学科医生。

二、定义GCT是一种局部呈侵袭性生长的原发性骨肿瘤,其病理组织学的特点为含多核巨细胞,散在分布圆形、椭圆形或纺锤形的单核基质细胞。

2013年出版的第4版《WHO骨与软组织肿瘤分类》将骨巨细胞瘤以'giant cell tumor of bone'命名,定义为中间型、局部侵袭性的肿瘤,生物学行为归为1,其ICD-O编码为9250/1[6]。

骨巨细胞瘤疾病研究报告

骨巨细胞瘤疾病研究报告

骨巨细胞瘤疾病研究报告疾病别名:骨巨细胞瘤所属部位:全身就诊科室:肿瘤科,骨科病症体征:肩关节活动受限,关节疼痛,关节肿胀疾病介绍:骨巨细胞瘤常称良性骨巨细胞瘤或破骨细胞瘤,它是比较多见的原发骨组织肿瘤之一,其主要组织成分为类似破骨细胞的巨细胞和比较瘦小的梭形或圆形的基质细胞,近十数年来对它的认识更深入了一步,它是一种局部破坏性较大,生长活跃的肿瘤,经过搔刮治疗以后,有相当数量的病例可能复发,甚而恶变,并发生远处转移,部分病例因局部感染,外伤或经久不治而发生恶变,另有一小部分病例,其组织形态一开始就有趋向恶性的征象,或基本上是一种含有多量巨细胞的恶性巨细胞瘤,因此,把它们一律称为良性骨巨细胞瘤不符实际,而且给大以不应有的假安全感症状体征:骨巨细胞瘤的好发部位已在病理中述及。

患者多为20一40岁的青壮年,占总数的80%以上。

男女发病宰相等。

50%以上的病例在发病前有损伤历史。

肿瘤生长活跃,平均病期为10个月左右。

最早期的主诉为疼痛,其次为肿胀。

疼痛不剧烈,无碍睡眠。

约有16%的病例系因发生病理性骨折才去医院诊治。

在X线照片上,典型骨巨细胞瘤呈肥皂泡沫样的囊肿样阴影,早期位于长骨骨端的一侧,逐渐向中心扩张,最后整个骨端和部分干骺端发生破坏,并向周围扩张,但肿瘤极少穿透关节软骨面。

肿瘤周围骨壁清晰整齐,与骨干连接处可能有少量的骨质微密。

在囊肿样透明阴影内,无钙化点或新生骨质。

偶尔发生自愈或半自愈现象,大多由于病理性骨折和肿瘤内部大量出血所致。

在临床实践中,典型肥皂泡沫X线征象较为少见。

多数病例呈周围骨壁扩张,界限清晰,但无骨间隔的囊肿样征象,病理骨折后溶骨性变化的发展尤为显著,须与中心型骨纤维肉瘤鉴别。

在极大多数病例中可根据病历、临床和X线征象作出诊断。

但组织切片检查在骨巨细胞瘤的诊断中十分重要,它对处理的决定和预后的测知起指导作用。

因此,病理检查应尽量做到彻底、广泛、仔细。

只凭一小块组织检查的结果来推断整个肿瘤的性质,很难达到正确的分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巨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骨巨细胞瘤最重要的特点是单核间质细胞和散在其中的多核巨细胞,其中的多核巨细胞形态虽然与破骨细胞相似,但无破骨作用。

据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观察的结果,证明多核巨细胞是由单核间质细胞融合而成的,且无增殖分裂现象,相反变性却较常见,单核间质细胞则增生活跃,具有分裂能力,这是本病的特征,故应把单核间质细胞看作是本瘤的主要成分。

在此着重讨论骨巨细胞瘤的病理诊断问题。

1、材料与方法:
收集黑龙江省传染病防治院2021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的11例骨巨细胞瘤临床、影像学及随访资料;对肿瘤组织进行常规取材,4%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进行观察。

2、结果
2.1临床情况
骨巨细胞瘤11例,占同期医院收治骨肿瘤的12%。

骨巨细胞瘤Ι级病例6例,其中女性2例,男性4例,发病年龄21-71岁,平均年龄39.5岁;发生于股骨2例,肱骨2例,髂骨2例。

II级3例,其中女性1例,男性2例,发病年龄27-55岁,平均年龄41.7岁;发生于股骨2例,胫骨1例。

III级2例,均为男性,发病年龄20-48岁,平均年龄34岁;发生于股骨1例,腓骨1例,对骨巨细胞瘤的患者随访两年,无死亡。

2.2 影像学特征
11例骨巨细胞瘤见局部骨质呈溶骨性病变,常位于骨端,近骨骺板处,四肢长骨早期病灶呈偏中心性,以后可侵犯整个骨端和部分干骺端。

患处骨皮质膨胀变薄有如蛋壳,甚至部分骨皮质可消失。

很少有骨膜反应,特别是在活跃生长的病例更少见。

有的病例病变处显示粗糙不等的梁状结构,形成多房性肥皂泡样阴影,有些可合并病理
性骨折。

2.3病理观察
2.3.1肉眼观
肿瘤表面常覆以薄层骨壳,骨壳消失处,可见纤维组织包膜,肿瘤组织常为碎块呈褐色、粉色或灰白色,质软而脆,常见出血、坏死或形成大小不等囊腔,内含少许血性及中黄色液体,肿瘤组织可有纤维间隔,肿瘤常位于股骺端。

2.3.2组织学特征
Ι级:单核间质细胞多呈梭形或卵圆形,大小一致,无异型性,细胞虽丰富,但并不致密,排列较疏松。

偶见细胞核肥大、深染和核分裂象,但无病理性核分裂。

多核巨细胞量多,分布较均匀,体积较大,核数较多。

II级介于Ι级和III级之间,其所包括的病变差异范围较广,单核间质细胞可呈轻度至较明显的异型性。

细胞丰富,排列紧密,大小、形状不同。

核较肥大深染,大小不等,核分裂象也较多见,偶尔可出现病理性核分裂。

多核巨细胞分布不均,胞浆较少,核可有异型性。

III级:单核间质细胞丰富而肥大,异型性更明显,大小形状不一,核大深染,核分裂象多见,较易见到病理性核分裂。

细胞排列紧密,与纤维肉瘤相似。

多核巨细胞小而少,分布不均匀,核数少并呈异型性,较易见坏死灶。

3讨论
3.1骨巨细胞瘤的分级:对于骨巨细胞瘤的诊断许多病理学家最初延用Jaffe等的标准,将巨细胞瘤分为三级,对于判断肿瘤的良、恶性程度及预后和治疗等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但有些巨细胞瘤细胞分化好,组织学上属于良性,而临床上表现为恶性。

2%骨巨细胞瘤患者可以发生肺转移,称为良性转移,在原发瘤和转移瘤内都没有发现组织学上的恶性表现。

3.2诊断:临床特点对于骨巨细胞瘤的诊断十分重要,如发病年龄(20-45岁),发病部位(85%发生于长管状骨的骨端),影像学特点
(X线片上长骨骨端呈偏心性、膨胀性、溶骨性破坏,皮质变薄,不见骨膜反应;部分肿瘤边界模糊不清。

侵犯软组织时,形成肿块并可合并病理性骨折等)。

这些临床特点对于骨巨细胞瘤的诊断十分重要,是骨巨细胞瘤诊断的重要线索。

在诊断骨巨细胞瘤时,要考虑到骨巨细胞瘤的一些组织学变异如继发性动脉瘤样骨囊肿结构;梭形细胞区域;反应骨形成等。

此外,巨细胞瘤中坏死也较常见,多为缺血所致的梗死,不同于恶性肿瘤的坏死,因此不应将其认为是恶性。

另外骨巨细胞瘤的诊断应注意与以下疾病相鉴别;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实性动脉瘤样骨囊肿);软骨母细胞瘤;软骨粘液样纤维瘤;纤维组织细胞瘤;骨样骨瘤;骨母细胞瘤等。

在骨巨细胞瘤的外周血管内,常见到瘤栓,在诊断时注意瘤栓的存在并不能作为恶性指征。

3.3骨巨细胞瘤报告格式:骨肿瘤是少见病,许多医院的病理科、骨科及影像科医师在工作中很少见到,对于小概率情况可能缺乏足够警惕,从而对患者也缺乏适当告之。

我们建议病理医师对于所有认为镜下形态“典型”的骨巨细胞瘤采用较细致的病理报告格式,举例如下(此处省略了大体描述):情况一:术前骨科活检小标本,有或无临床-影响学相关科室信息,镜下病理认为是巨细胞瘤,病理报告内容如下:很少量破碎组织,见到富含多核巨细胞的病变,单核细胞的核与巨细胞的核形态相似,没有明确的间变和异常的核分裂象等恶性证据。

如果临床-影像学支持,病理初步考虑骨巨细胞瘤。

临床如必要,可术前或术后更多标本进一步试行病理分析。

提请临床警惕的病理较常见鉴别诊断:(1)巨细胞瘤局部恶变,需要术后肿瘤全部标本进一步分析。

(2)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继发骨内富含巨细胞病变(棕色瘤)。

需要影像学与血清学相关分析鉴别和证明。

(3)动脉瘤样骨囊肿。

(4)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

情况二:临床-影像学提示巨细胞瘤,提供了肿瘤完全切除后的全部标本,镜下观察病理医师也认为是巨细胞瘤,病理报告内容如下:富含多核巨细胞的病变,单核细胞的核与巨细胞的核形态近似,没有明确的间变和异常的核分裂象等恶性证据。

符合
临床-影像学提示的巨细胞瘤。

临床如必要可术后长期随访,警惕少见的巨细胞瘤术后局部恶变,恶变为高级别肉瘤。

提请临床警惕的病理较常见鉴别诊断;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继发骨内巨细胞病变(棕色瘤)。

需要影像学与血清学相关分析。

3.4预后:我们对11例骨巨细胞瘤患者随访两年,术后均存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