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电解液阻燃添加剂研究进展
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研究现状及展望
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研究现状及展望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研究现状及展望摘要: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及其关键材料的研究日益受到广泛地重视。
电解液作为锂离子电池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优劣对锂离子电池的发展是极大地制约。
以锂离子电池工作环境要求不同,电解液可分为高温型电解液、低温型电解液和安全型电解液,阐述了近几年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的技术研发现状,展望了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的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溶剂;锂盐;添加剂锂离子电池自1990年实现规模生产以来,以比其它二次电池(铅酸电池、镍氢电池、镍镉电池)所不能比拟的优越电性能及外型可变优势迅速占领了许多市场领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已广泛应用于手机、笔记本电脑、PDA、摄像机、数码相机、移动DVD、MP3、电动车、电动工具等领域,已成为各种现代化移动通讯设备、电子设备、交通设备等不可缺少的部件。
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是锂离子电池必需的关键材料,在电池中正负极之间起到传导电子的作用,是锂离子电池获得高电压、高比能等优点的保证。
伴随着锂离子电池的快速发展,我国锂离子电池所需的电解液生产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壮大起来,对锂离子电池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
本文按照锂离子电池的工作环境要求,将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分为以下三个方面:高温型电解液、低温型电解液、安全型电解液,阐述了近几年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的技术研发现状。
1.锂离子电池高温型电解液研究锂离子电池在长时间工作状态下,电池内部温度会升高,局部温度可能达到70~80℃,普通电解液在高温下可能会发生一些副反应,影响电池的性能。
通过在普通电解液中加入功能添加剂制备成高温型电解液,在不影响常规性能的前提下,可以提高电池的高温性能。
1.1 磺酸酯添加剂研究固体电解质相间界面(solid electrolyte interphase,简称SEI)膜在锂离子电池中具有重要的意义,SEI膜的质量对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循环寿命有重要的作用。
LiNi0.5Mn1.5O4的高电压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研究进展
LiNi0.5Mn1.5O4的高电压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研究进展周应华;胡亚冬;徐旭荣;张先林【摘要】高电压尖晶石镍锰酸锂(LiNi0.5Mn1.5O4)工作电压高达4.7V,具有高的比能量和比功率,循环性能好,环境友好,有望成为下一代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然而,高电压下常规碳酸酯电解液容易氧化分解,造成电池容量降低,为了推进LiNi0.5Mn1.5O4在商业化中的应用,各个研究组纷纷致力于开发高电压电解液.从导电锂盐,新型溶剂和电解液添加剂三个方面综述了与LiNi0.5Mn1.5O4相匹配的电解液研究进展.【期刊名称】《电源技术》【年(卷),期】2018(042)009【总页数】3页(P1390-1392)【关键词】LiNi0.5Mn1.5O4;高电压电解液;锂盐;溶剂;添加剂【作者】周应华;胡亚冬;徐旭荣;张先林【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化学系求是高等研究院,浙江杭州310027;浙江大学华盛化学锂电池材料研究中心,浙江杭州310027;浙江大学化学系求是高等研究院,浙江杭州310027;浙江大学华盛化学锂电池材料研究中心,浙江杭州310027;浙江大学化学系求是高等研究院,浙江杭州310027;浙江大学华盛化学锂电池材料研究中心,浙江杭州310027;浙江大学华盛化学锂电池材料研究中心,浙江杭州310027;江苏华盛精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张家港21563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M912.9锂离子电池在许多领域已广泛应用,为进一步满足其在电动汽车(EV)或混合电动汽车(HEV)中的供能需求,需开发出具有高比能量和高比功率的电池。
尖晶石镍锰酸锂(LiNi0.5-Mn1.5O4)具有工作电压高,比能量高,比功率高,循环性能好,无毒等优点,有望成为动力电池正极材料[1]。
然而现在还没有与之相匹配的电解液,限制了LiNi0.5Mn1.5O4的应用。
基于六氟磷酸锂(LiPF6)的常规碳酸酯电解液在4.5 V左右会氧化分解,并且锂盐LiPF6对水分过于敏感,对热不稳定,会产生侵蚀Li-Ni0.5Mn1.5O4的氟化氢(HF),破坏正极材料,造成电池容量下降 [2]。
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的安全性研究进展
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的安全性研究进展2009年09月07日项宏发/陈春华/王正洲来源:«中国电源博览» 编辑:樊晓琳摘要:本文综述了锂离子电池资料的平安功用方面研讨停顿。
从电解液的熄灭功用和电池电极资料的热动摇性两个角度,区分引见了无闪点溶剂和阻燃电解液方面的研讨状况,以及电极资料与电解液之间和电解液自身的热动摇性的影响要素和改善其热动摇性的措施。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平安性,阻燃,热动摇性Abstract:The research progress in safety characteristics of lithium-ion batteries is reviewed. From two points of view, i.e. flame suppression and thermal stability of lithium-ion batteries, studies on nonflammable solvents andflame-retarded electrolyte are introduced in the safet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atteries. Factors affecting the thermal stability of electrode-electrolyte systems and between the separate electrolytes are discussed, and some measures to improve thermal stability of lithium-ion batteries are proposed.Key words: lithium-ion batteries, electrolyte, safety, flame-retardation, thermal stability1、前言锂离子电池由于具有能量密度高、输入电压高、循环寿命长、环境污染小等优点,在电子产品、电动汽车、航空航天等范围有着极端重要的运用。
锂离子电池耐高压电解液添加剂研究进展
锂离子电池耐高压电解液添加剂研究进展本文主要介绍锂离子电池耐高压电解液添加剂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按照添加剂的种类分类进行探讨:含硼类添加剂、有机磷类添加剂、碳酸酯类添加剂、含硫添加剂、离子液体添加剂及其它类型添加剂,并展望了添加剂在耐高压锂离子电池中的发展前景及未来研究方向。
标签: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添加剂;耐高压耐高压电解液是构筑高压锂离子电池体系的核心,因为提高电池的工作电压可以提高能量密度,但是,目前所使用的电解液当工作电压超过4.3 V时会发生严重的氧化分解,导致电极/电解液之间界面阻抗增加,从而恶化电池性能。
相比于发展新型的耐高压电解液,添加剂由于其用量少、成本低、无毒或毒性较小等优点而更受研究者们的青睐。
本综述主要对耐高压锂离子电池中的添加剂进行了分类总结,并按照添加剂的种类将其分为:含硼类添加剂;有机磷类添加剂;碳酸酯类添加剂;含硫添加剂;离子液体添加剂及其它类型添加剂。
1 含硼类添加剂含硼化合物经常作为添加剂应用到不同正极材料的锂离子电池中,在电池循环过程中,很多含硼化合物会在正极表面形成保护膜,来稳定电极/电解液之间的界面,从而提高电池性能。
考虑到含硼化合物的这一独特性能,众多学者开始尝试将其应用到耐高压锂离子电池中,来增强正极界面稳定性。
LI等[1]将三(三甲基硅烷)硼酸酯(TMSB)应用到以Li[Li0.2Mn0.54Ni0.13Co0.13]O2 作正极材料的耐高压锂离子电池中,发现当有0.5%(质量分数)TMSB 添加剂存在时,循环200 圈后容量保持74%(电位范围2~4.8 V,充放电倍率为0.5 C);而没有添加剂存在时,容量保持仅为19%。
为了了解TMSB对正极表面修饰的作用机制,ZUO等[2]将TMSB添加到LiNi0.5Co0.2Mn0.3O2/石墨全电池中,并分别对正极材料进行了XPS 与TEM 分析,得到结论:在没有添加剂存在时,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会逐渐在正极表面形成一层有LiF存在的正极电解液界面(CEI)膜,这层膜较厚且具有高阻抗;加入TMSB 后,缺电子的含硼类化合物会提高正极表面LiF的溶解度,形成的SEI膜较薄,且具有低的阻抗。
锂离子蓄电池电解液研究进展
收稿日期:2002211213 作者简介:高阳(1978—),男,安徽省人,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锂离子蓄电池。
Biography :GAO Yang (1978—),male ,master.锂离子蓄电池电解液研究进展高 阳1, 谢晓华2, 解晶莹3, 刘庆国1(1.北京科技大学固体电解质研究室,北京100083; 2.哈尔滨工程大学化工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00051;3.中国科学院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上海200050)摘要:锂离子蓄电池电解液及其添加剂的研究日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
电解液作为锂离子蓄电池重要组成部分对电池性能影响很大。
综述了现阶段锂离子蓄电池电解液的溶剂、锂盐、低温性能以及热稳定性方面的研究状况。
添加剂是有效改善锂离子蓄电池电解液性能的手段,概述了目前添加剂几个主要方面———SEI 成膜添加剂、电导率提高添加剂、电池安全保护添加剂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锂离子蓄电池;电解液;添加剂中图分类号:TM 912.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087X (2003)0520479205Recent development of electrolyte s in lithium 2ion rechargeable batterie sG AO Yang 1,XIE Xiao 2hua 2,XIE Jing 2ying 3,L IU Qing 2guo 1(1.L aboratory on Soli d S tate Ionics ,Beiji ng U 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 ng 100083,Chi na ;2.Instit ute of Chemical Technology ,Harbi n Engi neeri ng U niversity ,Harbi n Heilongjiang 150001,Chi na ;3.S hanghai Instit ute of Microsystem &Inf ormation technology ,Chi 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S hanghai 200050,Chi na )Abstract :Great importance is attached to the lithium 2ion rechargeable battery electrolyte and additive.Elec 2trolyte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lithium 2ion rechargeable battery ,will influence battery performances.Recent re 2search status on solvents ,lithium salt ,low temperature performance and thermal stability of electrolyte was re 2viewed.An additive is an effective means to improve the lithium 2ion rechargeable battery electrolyte.Present progress of the additives of lithium 2ion rechargeable battery electrolyte was stated ,such as the additive of SEI formation ,the additive of conductivity improvement ,the additive of battery protection.K ey w ords :lithium 2ion battery ;electrolyte ;additive 自从1859年G aston Plante 发明铅酸蓄电池以来,研究开发高比能量、长循环寿命的蓄电池一直是化学电源界探寻的目标。
锂离子电池有机电解液添加剂的性能及分解机理研究
厦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锂离子电池有机电解液添加剂的性能及分解机理研究姓名:许杰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无机化学指导教师:王周成20081201摘要近年来,锂离子电池用有机电解液添加剂受到了人们极大关注,它具有用量少、几乎不增加电池成本但却能显著提高电池多方面性能的优良特点。
例如,抑制电解液的分解和改善电池的循环性能、高/低温性能、安全性能等。
添加剂从作用功能上可分为SEI膜优化剂、过充电保护添加剂、阻燃添加剂、提高电解液电导率的添加剂和控制电解液中水和酸含量的添加剂等。
本文综述了锂离子电池及所用主要材料的研究进展,并以EC基电解液为基础电解液,在其中添加了一种SEI膜优化剂氟代碳酸乙烯酯(FEC),比较了添加剂添加前后对电池性能的影响并对FEC的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讨论。
本文首先利用量子化学原理通过Gaussian03软件计算比较了所用基础电解液溶剂和添加剂的前线轨道能量;然后通过电池的充放电测试、电化学分析技术测试了添加剂对电池的比容量、循环性能、倍率性能和阻抗等的影响;最后,通过扫描电子显微技术(SEM)表征了添加FEC前后石墨化中间相碳微球(MCMB)表面的SEI膜形貌,并采用X.射线能量散射分析仪(EDS)、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表面分析技术对在负极表面形成的SEI膜的成分进行了分析,并根据实验结果对FEC的分解机理进行了讨论。
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理论计算,比较得到添加剂FEC的最低未占分子轨道(LowestUnoccupiedMolecularOrbital,LUMO)能量比所用基础电解液溶剂EC、DMC、EMC的都低,从理论上表明FEC可在较溶剂更高的电位发生还原分解;(2)通过MCMB/Li电池的充放电测试,表明了添加剂FEC的添加改善了负极/电解液界面的性能,并且提高了电池的负极材料MCMB的比容量、循环性能、倍率性能等,确定了FEC的最佳添加浓度为2%(体积比)。
锂离子电池电解液阻燃添加剂研究进展_杨聚平
文 献 报 道,一 些 磷 腈 化 合 物 自 身 有 比 较 好 的 离 子 导 电 性,可 单 独 用作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如含寡居氧 化乙烯侧链的线性多聚磷腈(图 6), 离 子 导 电 率 达 到 10-5S / c m [27,28]。并 且,这些聚合物有比较高的分解温度 (235℃),放热量适中[29]。另外,小分子 的含同样寡聚氧化乙烯侧链的环状磷 腈既可以单独用作电解质,也可作为 凝胶电解液的增塑剂(能起到提高离 子导电率的作用)。相关的实验研究发 现,当它用于聚氧化乙烯(P E O)电解 质或者有机碳酸酯电解液的添加剂 时,电解液的可燃性降到燃烧标准以 下,50℃时的离子导电率从 10-5增加
50
60
图 4 包含不同磷化合物 1mol/L LiPF6/EC+EMC (50% ∶ 50%,质量分数 ) 电解液体系的燃烧性质
优点是 :①有利于SEI膜的生成 ;②能 够使五氟化磷(P F5)失活。在磷(Ⅲ) 化 合 物 中,三(2,2,2-三 氟 乙 基)亚 磷酸酯(T T F P)不仅能够降低电解液 的可燃性,而且能够提高锂离子电池 的循环性能,因此是一种比较有潜力 的阻燃剂[24,26]。例如,把T T F P加入电 解液 1.0mol/L LiPF6、1∶ 1∶ 3PCE C - E M C添加剂中,当T T F P浓度为 5%(质量分数)时,锂离子电池的循环 性能提高,此时尚不能充分阻燃 ;当 T T F P浓度为 20%(质量分数)时,电 解液不仅完全不能燃烧,并且电池在 60℃高温下循环稳定性达到 200周。 Y a o等[25]研究发现,电解液 1m o l / L L i P F6+ E C + D E C(E C与D E C质量比 1∶ 1)中使用亚磷酸三甲酯(T M P I) 阻燃效果与使用磷酸三甲酯(T M P) 阻燃效果相当,但L i N i0.18C o0.12O2/ L i 电池中使用TMPI添加剂比TMP更能 显著改善电池的循环稳定性。 3. 磷腈类
电解液阻燃添加剂对锂离子电池针刺安全性影响试验研究
电解液阻燃添加剂对锂离子电池针刺安全性影响试验研究于继航;周培俊;蒋洋生
【期刊名称】《消防科学与技术》
【年(卷),期】2022(41)9
【摘要】分别采用正极为三元材料的电池和正极为三元磷酸铁锂混合材料的电池考察针刺过程中的电池电压和温度的变化,研究发现三元电池的安全阀喷口温度744.8℃,三元磷酸铁锂混合材料电池的安全阀喷口温度380.3℃;考察了加入电解液阻燃添加剂后电池针刺过程中的电压和温度变化,加入阻燃添加剂后,三元电池安全阀喷口温度为618.7℃,与未加阻燃添加剂的电池相比,温度下降了126.1℃;三元磷酸铁锂混合材料电池安全阀喷口温度277.6℃,与未加阻燃添加剂的电池相比,温度下降了102.7℃。
表明阻燃添加剂有显著的抑制电池内部热失控的作用,对于电池针刺安全性有明显的改善。
【总页数】5页(P1209-1212)
【作者】于继航;周培俊;蒋洋生
【作者单位】天津市高新区消防救援支队;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932;O646.21
【相关文献】
1.锂离子电池电解液阻燃添加剂研究进展
2.VC-Li2CO3电解液添加剂对锂离子电池TMP基阻燃电解液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3.阻燃-成膜添加剂复配高安全性电解液
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4.氯代磷酸酯作为锂离子电池电解液阻燃添加剂的性能研究5.锂离子电池电解液阻燃添加剂的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添加剂的研究进展
投稿 时间 :2 0 0.6 0 1-40 1
作 者简 介 :陈高 明 (94) 18一 ,男 ,湖 北荆 州人 ,副研 究员 助理 ,本科 ,毕业于 武汉 大学 ,主要 研究 方 向 :液 晶化 学 品。 通 讯作 者 : 胡立新 ( 6 -,湖北 浠水 人 ,副教授 ,研 究方 向 :应 用 电化学 。 1 6) 9
摘 要 :综述了锂离子电池 电解液添加剂的发展现状 ,根据作用 功能 ,添加剂 主要 可以分为以下 几类 :改善 S I E 膜
性 能添加剂 、过充电保护添加剂 、提高电解液低温性 能添加剂 和改善 电解 液热 稳定性 添加剂 等 ,分别从作 用机理进
行了探讨 ,展望 了添加剂在锂离子 电池未来发 展中的前景 。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电解液 ;添加剂 中图分类号 :T 1 . M9 29 文献标识 码:B 文章编号 :10 -7 7 (0 1 2 o 7 5 0 5 6 6 2 1)0 —0 5 —0
c n e iie it tee ae ois S I o mig mp o e a dt e, o ec ag p oe t n d iv s i rv a b dvd d no h s ctg re : E fr n i rv r d iv s v rh re rtci a dt e, mpo e i o i
2024年锂电池电解液阻燃剂市场调查报告
2024年锂电池电解液阻燃剂市场调查报告概述锂电池作为一种高效、环保的能量储存装置,在电动汽车、移动设备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锂电池安全性仍然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其中,电解液的阻燃性能尤为关键,以减少火灾和爆炸的风险。
本报告旨在对锂电池电解液阻燃剂市场进行调查,分析市场规模、竞争态势和发展趋势。
调查方法本次市场调查采用了多种方法,包括文献研究、网络调查和专家访谈。
我们收集了大量的市场数据和行业观点,结合分析师的专业知识,对市场进行深入研究。
市场规模根据我们的调查数据显示,锂电池电解液阻燃剂市场在过去几年中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势头。
2019年,市场规模达到XX亿元,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XX亿元,年均增长率为XX%。
市场竞争态势目前,锂电池电解液阻燃剂市场呈现出激烈的竞争态势。
我们的调查数据显示,市场上存在多家知名企业,包括公司A、公司B等。
这些企业通过不断创新和技术进步,不断提高产品的阻燃性能和安全性,以占据市场份额。
发展趋势在未来几年中,锂电池电解液阻燃剂市场将呈现出以下几个发展趋势:1.技术进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锂电池电解液阻燃剂的技术将不断更新,其阻燃性能和安全性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2.环保要求: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市场对环保型电解液阻燃剂的需求也将不断增加。
未来,环保型产品将成为市场的主流。
3.政策支持:各国政府将进一步加强对锂电池产业的监管和支持,为锂电池电解液阻燃剂市场的发展提供更好的环境。
结论综上所述,锂电池电解液阻燃剂市场在过去几年中保持了快速增长的态势,未来也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
市场竞争激烈,企业需要通过技术创新和环保意识提升产品竞争力。
我们相信,在政策支持的推动下,锂电池电解液阻燃剂市场有望取得更大的突破。
以上报告为虚构内容,仅用于示例。
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研究进展
的E MC和H, O降低 了 1 L P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M i F 电解
从 上面 的试 验结 果 可 以看 出 , 电 解液本 身的热稳定 性 同时受 水分等质 子 溶 剂 和溶剂 分子 的热稳 定性 影 响。 常 规锂离子 电池有机 电解液本 身 的热 稳定性 并不差 , 关键是在真 实 电池 中, 电解液 与充放 电态 的正极 、 负极 发 生
在2 7 2 , 5 " 处 反应起始 温度为2 0( ; ( 4 " 而 2 水质量分数为8×1 -的 电解液放热峰 06 在 22 7 ℃处 , 反应 起始温度 为2 5 纯 5 ℃。 LPF 与l lL LPF i mo , ~ i EC DMC — — E MC电解液 的DS C曲线如图 1 所示。 其 中图2a所示为L 0 ~30 ℃时 () F 在10 5 的DS C曲线 。 见 , C曲线在 15 可 DS 9 ℃ 左 右 出现第 1 个较 弱的 吸热峰 , 峰为 该 LP i F 的熔解峰 , 是可 逆的 ; 5 "左 自2 0( 2 右开 始 出现第 2 个吸 热峰 , 表明 L P iF 自2 0 5 ℃开始 热 分解 。 见 , 可 纯Li F P 直到 2 0 5 ℃仍 是 热稳 定的 。
正极 和 负极表 面上 保护膜 ( E 膜 ) S I 的 形成 , 已经取 得 了许 多 成果 。 电解 液 需 要与 电池 体系 的特 点相适 应 , 因此 电解 液配方 的设 计和研究必 须围绕不
同的 电池体 系展 开 。
电解 液 的 热 稳 定 性
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及功能添加剂的研究进展
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及功能添加剂的研究进展何争珍;杨明明【摘要】From two aspects including the composition of electrolytes and the safety performance, research progress of electrolytes for the Li-ion batteries was introduced. From composition aspect of the electrolytes, organic solvents that have high dielectric constant and can form effective SEI on the graphite electrode surface were found out. At the same time, electrolytes that have good conductivity and stable electr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were also found out. Aiming at the electrolyte functional additives, the key research was to find out suitable additives which can improve safety performance of the Li-ion batteries.%从电解液的组成和功能添加剂两大方面,综合阐述了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的研究进展.在电解液组成方面,找到具有高的介电常数和能在石墨类电极表面形成有效SEI的有机溶剂,并且找到具有良好电导率、稳定电化学性能的电解质.而电解液功能添加剂方面,重点研究是找到改善电池安全性能的添加剂.【期刊名称】《当代化工》【年(卷),期】2011(040)009【总页数】3页(P928-930)【关键词】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安全性能;添加剂【作者】何争珍;杨明明【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院,四川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院,四川成都61005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M911.3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及功能添加剂的研究已经成为当今锂离子电池研究的一个焦点。
电解液阻燃添加剂研究进展
电解液阻燃添加剂研究进展∗刘凡;朱奇珍;陈楠;刘曙光;金翼;官亦标;陈人杰;吴锋【摘要】全面综述了锂离子电池电解液阻燃添加剂的研究进展,并归纳阐述了阻燃添加剂的工作原理。
将阻燃添加剂分为有机磷系阻燃添加剂、含氮化合物阻燃添加剂、卤代碳酸酯类阻燃添加剂、硅系阻燃添加剂、复合阻燃添加剂以及阻燃与成膜双功能添加剂。
并论述了不同阻燃添加剂的阻燃效果、安全作用机制以及对电池性能的影响,展望了电解液阻燃添加剂在锂离子电池中应用的前景,提出复合阻燃添加剂、双功能添加剂将会成为今后的发展趋势。
%The performance,operation mechanism and state-of-the-art of Li-ion battery electrolyte flame retard-ant additives are being summarized comprehensively in thisarticle,including organic phosphorus flame retard-ant additives,nitrogen compounds flame retardant additives,halogenated carbonates flame retardant additives, silicone compounds flame retardant additive and composite flame retardant additives.In addition,flame retard-ant additives and film-forming additives joint using,bifunctional additive are also reviewed in detail.And the effect and mechanism of different kinds of flame retardant additives have been discussed,as well as the influence on the battery.At last,correspondingly outlook of flame retardant additives have been summarized,and some meaningful development directions,such as exploration of bifunctional additive and composite flame retardant additives,are suggested for the next generation of Li-ion batteries electrolyte.【期刊名称】《功能材料》【年(卷),期】2015(000)007【总页数】7页(P7008-7013,7018)【关键词】安全性;电解液;阻燃剂【作者】刘凡;朱奇珍;陈楠;刘曙光;金翼;官亦标;陈人杰;吴锋【作者单位】北京理工大学化工与环境学院,北京 100081;北京理工大学化工与环境学院,北京 100081;北京理工大学化工与环境学院,北京 100081;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电工与新材料研究所,北京 100192;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电工与新材料研究所,北京 100192;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电工与新材料研究所,北京100192;北京理工大学化工与环境学院,北京 100081;北京理工大学化工与环境学院,北京 10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46.6;TM912.91 引言伴随着工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的一次能源匮乏和环境污染问题,开发利用新的绿色可再生能源成为化学电源领域的发展方向。
锂离子电池电解液阻燃共溶剂TPP和DMMP的研究
收稿日期:20140609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1373028);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项目资助项目(D G 71-12-015)作者简介:朱奇珍(1988 ),女,博士生,E -m a i l :b d m x 0106@s i n a .c o m.通信作者:陈人杰(1976 ),男,教授,博士生导师,E -m a i l :j t t l i n g@163.c o m.第35卷 第10期2015年10月北京理工大学学报T r a n s a c t i o n s o fB e i j i n g I n s t i t u t e o fT e c h n o l o g yV o l .35 N o .10O c t .2015锂离子电池电解液阻燃共溶剂T P P 和D MM P 的研究朱奇珍1, 井婷婷1, 陈楠1, 刘曙光2, 金翼2, 陈人杰1, 吴锋1(1.北京理工大学化工与环境学院,北京 100081;2.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电工与新材料研究所,北京 100192)摘 要:为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能,对特定阻燃电解液及其相关性能进行了探究.在1m o l /LL i P F 6/E CʒD E C (质量比1ʒ1)传统二元电解液中分别加入磷酸三苯酯(T P P )和甲基膦酸二甲酯(D MM P )作为阻燃共溶剂,并采用燃烧测试㊁热学性能以及电化学性能测试等方法对其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电解液达到不燃标准(阻燃效率ηȡ0.9)的最佳比例分别为质量分数为55%T P P 和35%D MM P .此外,含一定量T P P ㊁D MM P 的阻燃性电解质与电极材料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关键词:锂离子电池;阻燃电解液;T P P ;D MM P 中图分类号:TM9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0645(2015)10-1096-05D O I :10.15918/j.t b i t 1001-0645.2015.10.020S t u d y onT P Pa n dD MM Pa s F l a m e -R e t a r d a n t C o s o l v e n t i nE l e c t r o l yt e s f o rL i -i o nB a t t e r i e s Z HU Q i -z h e n 1, J I N G T i n g -t i n g 1, C H E N N a n 1,L I US h u -g u a n g 2, J I N Y i 2, C H E N R e n -j i e 1, WU F e n g 1(1.S c h o o l o fC h e m i c a l E n g i n e e r i n g a n dE n v i r o n m e n t ,B e i j i n g I n s t i t u t e o fT e c h n o l o g y ,B e i j i n g 100081,C h i n a ;2.I n s t i t u t e o fE l e c t r i c a l a n dN e w M a t e r i a l s ,C h i n aE l e c t r i cP o w e rR e s e a r c h I n s t i t u t e ,B e i j i n g 100192,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T o i m p r o v e t h es a f e t y o fL i -i o nb a t t e r y ,t h es p e c i f i c f l a m e -r e t a r d a n te l e c t r o l y t e sa n d t h e i r p r o p e r t i e s w e r es t u d i e d .T r i p h e n y l p h o s p h a t e (T P P )a n dd i m e t h y l m e t h y l p h o s ph o n a t e (D MM P )w e r e u s e d a s t h e c o s o l v e n t i n 1M L i P F 6/E C ʒD E C (1ʒ1i nw e i gh t )t o r e f o r m u l a t e t h e n o n f l a mm a b l e e l e c t r o l y t e .T h e f l a m e -r e t a r d e d a b i l i t y ,t h e r m a l a n d e l e c t r o c h e m i c a l p e r f o r m a n c e s w i t h t h e s e e l e c t r o l y t e sw e r e s t u d i e d .T 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t h a t t h eo pt i m a lm a s s f r a c t i o n s a r e 55%T P Pa n d 35%D MM Pb y c o n t r o l l i n g t h e f l a m e -r e t a r d a n t e f f i c i e n c y (ηȡ0.9)o f t h e e l e c t r o l y t e s .F u r t h e r m o r e ,t h em o d i f i e d e l e c t r o l y t em a t c h e s t h e e l e c t r o d em a t e r i a l sw e l l i nb o t h p h ys i c a l a n d e l e c t r o c h e m i c a l s t a b i l i t y.K e y w o r d s :l i -i o nb a t t e r y ;f l a m e -r e t a r d a n t e l e c t r o l y t e ;T P P ;D MM P 锂离子电池电解质一般含有机碳酸酯类化合物,他们具有较高的蒸汽压和较低的闪点,是造成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更安全的电解质体系已成为研发的热点.安全型电解质可分为阻燃电解液㊁离子液体电解液和固体电解质等.阻燃电解液是一种功能电解液,阻燃功能是通过在常规电解液中加入阻燃添加剂获得[1].其中有机磷系阻燃添加剂是研究较为广泛的一类.它主要包括一些烷基磷酸酯㊁氟化磷酸酯以及磷腈类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常温下是液体,与非水介质有一定的互溶性,是锂离子电池电解液重要的阻燃添加剂[2].含苯基的磷酸酯类添加剂磷酸三苯酯(T P P)[34]㊁磷酸二苯甲苯酯(C D P)㊁二苯基辛基磷酸酯(D P O F)等是近几年报道较多的良好阻燃添加剂.W a n g Q i n g s o n g等[56]对磷酸二苯甲苯酯(C D P)阻燃添加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 D P 能够减少滥用情况下气体的产生.L a iY a n q i n g 等[7]将D P O F作为添加剂加入到1m o l/L L i P F6/ E CʒD E CʒE M C(体积比1ʒ1ʒ1)的电解质中,其表现出很好的电化学稳定性,与人造石墨电极的相容性好.甲基膦酸二甲酯(D MM P)黏度较低,含磷量高达25%,其阻燃性和耐低温性较佳,但其用于锂离子电池电解液鲜有报道[8].考虑到实际应用的成本及技术成熟度等因素,本研究分别选用了磷酸三苯酯(T P P)与甲基膦酸二甲酯(D MM P)作为传统二元电解液1m o l/L L i P F6/E CʒD E C(质量比1ʒ1)的阻燃共溶剂,研究了其相关的阻燃性能及电化学性能,对其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能做了评估.1实验部分1.1电解液制备以1m o l/LL i P F6/E CʒD E C(质量比1ʒ1)电解液为基准,分别配成T P P质量分数为20%, 40%,50%,60%,55%的电解液以及D MM P质量分数为30%,35%的电解液.电解液的制备以及电池的装配均在充满氩气的手套箱中进行.1.2阻燃测试根据K.X u等[9]报道的阻燃测试方法,测定自熄时间的方法如下:将被阻燃电解液浸润的0.05~ 0.07g纤维棉置于 O 形的细铁丝上,在通风橱中对其进行燃烧试验,记录点火装置自移开后至火焰自动熄灭的时间,该时间被称为自熄时间(s e l f-e x-t i n g u i s h i n g t i m e,S E T),通过以单位质量电解液的自熄时间为标准,比较不同阻燃电解液的阻燃性能[10].研究过程中可以根据燃烧时间的长短和火焰的燃烧情况初步判断电解液可燃程度.比较不同比例阻燃电解液的性能,最终得到最优配比的电解液体系.而阻燃效果通过阻燃效率(η)评判:η=(t0-t)/t0,t0为基准电解液的S E T.一般情况下,阻燃效率在90%以上即认为该电解液为不燃体系[11].1.3电解质的热学性能采用的是热重分析法(t h e r m o g r a v i m e t r i c a n a l y s i s,T G A)和差热分析法(d i f f e r e n t i a l t h e r m a l a n a l y s i s,D T A).样品测试条件为:温度的变化速率为10.0ħ/m i n,温度变化从室温(28ħ)升高到400ħ.1.4电解质的电化学性能采用线性扫描㊁电导率测试以及恒流充放电循环性能测试等电化学性能测试方法,评估阻燃电解液的电化学稳定性以及与电极材料的匹配性.正极材料选用三元L i N i1/3M n1/3C o1/3O2(NM C),负极材料选用零应变材料钛酸锂L i4T i5O12)(L T O).选择L T O是因其具有价格低廉㊁循环寿命长等特点,与碳负极材料相比,具有更优越的电化学性能和安全性,适合用于大规模储电或者动力电池领域,是未来动力电池负极材料领域开发的重要方向之一[12]. 2结果与讨论2.1电解质的热学性能2.1.1 T P P㊁D MM P基阻燃电解质的燃烧实验以单位质量电解液的S E T平均值对T P P㊁D MM P的变化作图,如图1所示.从中可以看出,随着T P P㊁D MM P的质量分数不断增加,电解液的S E T不断下降,表明T P P㊁D MM P的加入增强了电解液的阻燃效果.且从两种共溶剂的对比来看,阻燃剂质量分数相同时,D MM P基阻燃电解液具有更好的安全性能.由于达到不燃标准(阻燃效率ηȡ0.9)且性能较好的电解液体系是55%T P P基阻燃电解液与35%基阻燃电解液,故以下的有关分析选用这两种组分图1不同质量分数的T P P㊁D MM P基电解液的自熄时间对比F i g.1S E T c o m p a r i s o n o f d i f f e r e n t c o n t e n t s o f T P P-b a s e d㊁D MM P-b a s e d e l e c t r o l y t e s2.1.2电解质的热重差热分析对阻燃效果较好的55%T P P基㊁35%D MM P7901第10期朱奇珍等:锂离子电池电解液阻燃共溶剂T P P和D MM P的研究基阻燃电解液进行了T G A-D T A热学性能测试,如图2所示.图23种电解液的T G A-D T A曲线图F i g.2 TG A-D T Ac u r v e s o f t h r e ek i n d s o f e l e c t r o l y t e s对比图2中曲线可知,传统二元电解质热分解温度(10%重量损失)为59.94ħ;D MM P基阻燃电解液的热分解温度(10%重量损失)大约在66.10ħ;55%T P P基阻燃电解质直到175ħ才出现大幅度的失重现象,其热分解温度(10%重量损失)为90.37ħ.此外,D T A曲线表明传统二元电解质约在92ħ时会出现首次放热峰;55%T P P基阻燃电解质约在81.7ħ出现面积较小的首次放热峰,在186ħ会出现比较大的放热峰;而D MM P基阻燃电解液在93.01ħ时会出现首次放热峰,在221.08ħ会发生更加明显的放热峰反应.与传统二元电解液相比,T P P能提高电解液的分解温度,使电解液在热学方面更加稳定.D MM P 在锂离子电池应用温度范围内也能够改善电解液的稳定性.2.2电化学性能2.2.1电化学窗口首先对电解质的电化学窗口进行了比较,如图3所示.图3电化学线性扫描图F i g.3 L i n e a r s w e e p v o l t a mm o g r a mo f e l e c t r o l y t e s从图3可以看出加入阻燃剂后,电解液的电化学窗口有所变窄,55%T P P基电解液电化学窗口约为5.1V,含D MM P的电解液电化学窗口约为3.5V.与传统二元电解液相比,T P P的加入对电解液的稳定性影响较小,而D MM P的影响相对较大,尤其氧化电位有所降低,在高电压下,可能产生气体或者不溶性固体在正极表面生成,从而影响电池的循环性能和造成容量的衰减.2.2.2离子电导率为考察T P P㊁D MM P浓度对锂离子电池电导率的影响,分别对不同质量分数的T P P㊁D MM P基阻燃电解液体系在不同温度下的电导率进行了分析,如图4所示.图4不同质量分数的电解液在不同温度下的电导率F i g.4T e m p e r a t u r e d e p e n d e n c e o ft h ei o n i c c o n d u c t i v i t y f o rd i f fe r e n tm a s sf r a c t i o ne l e c t r o l y t e s图4表示随着温度的增加,电解液的电导率呈逐渐增大趋势.且阻燃共溶剂T P P㊁D MM P质量分数不同,其电解液的电导率变化速度也不同.图4(a)中传统二元电解液与20%T P P基阻燃电解液的电导率的变化速率相近;而T P P质量分数为40%,50%,55%,60%电解液的电导率变化速率比较相近,变化速度比较平缓.在-20~80ħ条件下传统二元有机电解质的电导率一直最高,说明添加T P P会降低体系的离子电导率.在常温和低温时T P P离子电导率降低得都比较快,可能是由于T P P 的分子量较大㊁熔点高(49.2ħ)㊁介电常数较低从而增加了电解液的凝固点与离子间的作用力,抑制了锂盐L i P F6解离造成的.但是从图4中可以看出8901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第35卷55%T P P基阻燃电解液的电导率在室温下是1.08ˑ10-3S/c m,在-20~80ħ的温度范围内电导率都可以达到10-3S/c m,表明该阻燃电解液体系符合锂离子电池的应用要求[13].图4(b)中传统二元电解液与35%D MM P基阻燃电解液的电导率曲线几近吻合,说明35%D MM P的加入对电解液体系的电导率影响不大.2.2.3恒流充放电测试选择性能较好的55%T P P基阻燃电解液和35%D MM P基阻燃电解液以及传统二元有机电解液,在0.1C的放电倍率下,分别匹配负极材料L T O 和三元正极材料NM C进行循环性能测试.如图5所示.图5在半电池中,3种电解质在0.1C时的循环性能F i g.5 D i s c h a r g ec a p a c i t i e so fh a l f-c e l l sa t0.1C c u r r e n td e n s i t yc o n t a i n i n g e l e c t r o l y t e s从图5(a)中可以看出,当电解液匹配L T O时,传统二元电解液的容量基本上不衰减.加入55% T P P后半电池的循环性能稍有降低,但总体变化不大,首次放电容量为161.3m A㊃h㊃g-1,循环1周后仅衰减2.60%;经过44周充放电循环后容量仍可达到148.2m A㊃h㊃g-1.35%D MM P基电解液的半电池初次放电容量为155.7m A㊃h㊃g-1,放电容量效率为93.46%;经过42周充放电循环后,其容量大约降到112.8m A㊃h㊃g-1,其衰减程度约为27.55%,类似地,图5(b)中3种电解液与NM C匹配时,添加了T P P㊁D MM P的阻燃电解液的容量较传统二元电解液都有所衰减.但是T P P 的衰减率更大些,首次放电容量为108.8m A㊃h㊃g-1,库伦效率为80.8%,经过40周充放电循环容量就降到了71.3m A㊃h㊃g-1,容量保持率为65.53%.这似乎与图3中两者的氧化电位差别相矛盾,但NM C在D MM P的电化学窗口区间内并不会分解;而电池的循环性能也与电解液的成膜性相关,D MM P具有一定的成膜特性,因为类似的化合物二苄基膦酸酯也被用作锂离子电池的成膜添加剂[14].3结论本研究采用燃烧测试,根据自熄时间的比较,综合材料性能及经济成本等考虑,确定了阻燃剂T P P 在1m o l/LL i P F6+E CʒD E C(质量比1ʒ1)中的最佳质量分数为55%,D MM P达到35%时也已经属于不燃电解液.在热学稳定性方面,通过对电解液进行T G A和D T A测试,比较发现55%T P P基阻燃电解液和35%D MM P基阻燃电解液的热稳定性在锂离子电池应用温度范围内较传统二元电解液均有提高.在电化学性能方面,T P P㊁D MM P对电池的循环性能影响不大,其中55%T P P基阻燃电解质与负极材料L T O的匹配性较好;35%D MM P基电解液相对与NM C匹配性较好.综合而言,含一定量T P P㊁D MM P的高性能二次电池阻燃性电解质具有很好的阻燃效果,而且与电极材料相容性良好,综合其价格优势,T P P㊁D MM P基阻燃电解质有着良好的商业应用前景.参考文献:[1]吴宇平,戴晓兵,马军旗,等.锂离子电池应用与实践[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W u Y u p i n g,D a i X i a o b i n g,M a J u n q i e t a l.T h e a p p l i c a t i o n s a n d p r a c t i c eo fL i t h i u mi o n i cb a t t e r y[M].B e i j i n g:C h e m i c a l I n d u s t r y P r e s s,2004.(i nC h i n e s e)[2]郑洪河.锂离子电池电解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Z h e n g H o n g h e.T h e e l e c t r o l y t e s o f L i t h i u m i o n i c b a t t e r y[M].B e i j i n g:C h e m i c a l I n d u s t r y P r e s s,2006.(i nC h i n e s e)[3]P i n g P,W a n g QS,S u n JH,e t a l.S t u d i e s o f t h e e f f e c t o f t r i p h e n y l p h o s p h a t eo n p o s i t i v ee l e c t r o d es y mm e t r i c l i-i o nc e l l s[J].J o u r n a lo f t h eE l e c t r o c h e m i c a lS o c i e t y,9901第10期朱奇珍等:锂离子电池电解液阻燃共溶剂T P P和D MM P的研究2012,159(9):A1467A1473.[4]X i aX,P i n g P,D a h nJ R.T h er e a c t i v i t y o fc h a r g e de l e c t r o d em a t e r i a l sw i t h e l e c t r o l y t e s c o n t a i n i n g t h ef l a m e r e t a r d a n t,t r i p h e n y l p h o s p h a t e[J].J o u r n a l o f t h eE l e c-t r o c h e m i c a l S o c i e t y,2012,159(11):A1834A1837.[5]W a n g Q S,P i n g P,S u nJ H,e ta l.C r e s y ld i p h e n y l p h o s p h a t e e f f e c t o n t h e t h e r m a l s t a b i l i t i e s a n d e l e c t r o c h e m i c a l p e r f o r m a n c e s o f e l e c t r o d e s i n l i t h i u mi o n b a t t e r y[J].J o u r n a l o fP o w e rS o u r c e s,2011,196(14): 59605965.[6]W a n g Q S,P i n g P,S u nJ H,e ta l.I m p r o v e dt h e r m a l s t a b i l i t y o f l i t h i u mi o nb a t t e r y b y u s i n g c r e s y l d i p h e n y l p h o s p h a t e a s a n e l e c t r o l y t e a d d i t i v e[J].J o u r n a lo f P o w e r S o u r c e s,2010,195(21):74577461. [7]L a i YQ,R e nCY,L uH,e t a l.C o m p a t i b i l i t y o f d i p h e-n y l o c t y l p h o s p h a t e a s f l a m e-r e t a r d a n t a d d i t i v e w i t h L i N i1/3C o1/3M n1/3O2/A r t i f i c i a l g r a p h i t e c e l l s[J]. J o u r n a l o f t h eE l e c t r o c h e m i c a lS o c i e t y,2012,159(8): A1267A1272.[8]Z h o u D Y,L i uJS,L i W S,e ta l.P e r f o r m a n c eo fe l e c t r o l y t ew i t hd i m e t h y lm e t h y l p h o s p h o n a t ea sf l a m e-r e t a r d a n t a d d i t i v e[J].T r a n s N o n f e r r o u s M e t S o cC h i n a,2007,17:923927.[9]X uK,D i n g M S,Z h a n g S h e n g s h u i,e t a l.A n a t t e m p t t o f o r m u l a t en o n f l a mm a b l e l i t h i u mi o ne l e c t r o l y t e sw i t ha l k y l p h o s p h a t e sa n d p h o s p h a z e n e s[J].J o u r n a lo ft h eE l e c t r o c h e m i c a l S o c i e t y,2002,149(5):622626.[10]周代营.锂离子电池阻燃剂的阻燃性能研究[J].广州化工,2010,38(6):136137.Z h o uD a i y i n g.R e s e a r c ho nf l a m er e t a r d a n ta b i l i t y f o r l i-i o nb a t t e r y[J].C h e m i c a l E n g i n e e r i n g i nG u a n g z h o u, 2010,38(6):136137.(i nC h i n e s e)[11]胡传跃.锂离子电池非水电解液的行为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05.H uC h u a n y u e.S t u d y o nt h eb e h a v i o ro fn o n-a q u e o u s e l e c t r o l y t e s f o r l i-i o nb a t t e r y[D].C h a n g s h a:C e n t r a l S o u t hU n i v e r s i t y,2005.(i nC h i n e s e)[12]L i uJ,S o n g K,v a n A k e nP A,e ta l.S e l f-s u p p o r t e dL i4T i5O12@Cn a n o t u b ea r r a y sa sh i g h-r a t ea n dl o n g-l i f ea n o d e m a t e r i a l sf o rf l e x i b l el i-i o n b a t t e r i e s[J].N a n oL e t t e r s,2014,14(5):25972603. [13]G o o d e n o u g hJB,K i m Y.C h a l l e n g e s f o r r e c h a r g e a b l e l i b a t t e r i e s[J].C h e m i s t r y o fM a t e r i a l s,2010,22(3): 587603.[14]X i a n g H F,X u H Y,W a n g ZZ,e ta l.D i m e t h y lm e t h y l p h o s p h o n a t e(D MM P)a s a n e f f i c i e n tf l a m e r e t a r d a n t a d d i t i v e f o r t h e l i t h i u m-i o n b a t t e r y e l e c t r o l y t e s[J].J o u r n a l o f P o w e r S o u r c e s,2007, 173(1):562564.(责任编辑:李兵)0011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第35卷。
2024年锂电池电解液阻燃剂市场前景分析
2024年锂电池电解液阻燃剂市场前景分析引言随着电动汽车、便携电子设备等的普及,锂电池作为一种重要的能量储存装置得到了广泛应用。
然而,由于锂电池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特别是在高温、高压或短路等极端条件下容易发生燃烧和爆炸。
为了提高锂电池的安全性能,阻燃剂成为了锂电池电解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对锂电池电解液阻燃剂市场的前景进行分析。
市场规模与发展趋势分析锂电池电解液阻燃剂市场的规模在过去几年持续增长,并且未来几年仍然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
主要的驱动力包括:1.电动汽车市场的快速增长: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政府对电动汽车的支持政策,电动汽车市场有望快速增长。
作为电动汽车的核心能源装置,锂电池的安全性能成为了消费者和政府关注的焦点,这将推动锂电池电解液阻燃剂市场的增长。
2.消费电子产品的普及: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移动电源等消费电子产品的普及也带动了锂电池电解液阻燃剂市场的增长。
用户对这些产品的安全性要求越来越高,锂电池的阻燃剂需求也随之增加。
3.锂电池技术的不断进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锂电池技术的不断创新,新一代锂电池电解液阻燃剂的研发也取得了一定的突破。
这些新型阻燃剂具有更好的性能和更高的安全性,将进一步推动市场的发展。
市场竞争格局分析锂电池电解液阻燃剂市场目前存在着较为激烈的竞争,主要竞争者包括国内外的化工企业和锂电池制造商。
这些竞争者通过不断提升产品性能和降低成本来争夺市场份额。
主要的竞争策略包括:1.技术创新:随着市场的发展,锂电池电解液阻燃剂的技术要求越来越高。
企业需要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提升产品的性能和安全性。
2.合作与并购:为了提高市场份额和竞争力,一些企业选择与其他企业进行合作,或进行并购。
通过整合资源和技术优势,企业能够提高生产能力和市场份额。
3.营销推广:市场营销策略也是企业竞争的重要手段。
企业需要通过积极的市场推广活动,提高产品知名度和市场份额。
市场前景及发展趋势展望锂电池电解液阻燃剂市场具有良好的前景和发展潜力。
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功能添加剂的研究进展
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功能添加剂的研究进展电解液是锂离子电池的关键材料之一,它能影响电池的功率输出、内阻、循环等性能。
本文对近年来研究较多的成膜添加剂、低温添加剂、高电压添加剂以及安全添加剂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添加剂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标签: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功能添加剂锂离子电池因其具有高电压、高容量、长寿命等显著特点,已经应用于消费类电子产品、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及军事装备等领域,成为应用领域最广泛的化学电源。
电解液是电池中离子传输的载体,对电池的功率、内阻、循环等性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1-4]。
随着锂离子电池技术的不断发展,高电压体系和高能量密度电池技术对电解液提出更高的要求,电解液及其添加剂的研究成为锂离子电池研究领域的重点。
锂离子电池一般由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和外壳组成。
作为锂离子电池的核心材料,电解液一般由锂盐和有机溶剂组成,目前商业化的锂盐主要是LiPF6,有机溶剂通常是碳酸酯类溶剂,常见的有:碳酸乙烯酯(EC)、碳酸二甲酯(DMC)、碳酸甲乙酯(EMC)等。
通过添加剂提升电解液的功能性,进而提升电池性能,是目前电解液研究的重要方向。
1 成膜添加剂在新能源车应用领域,电池的长寿命和存储性能是非常重要的竞争点,众所周知,在锂离子电池首次充放电过程中会在电极材料与电解液的固液相界面生成一层被称为“固体电解质相界面膜”,简称SEI膜,致密稳定的SEI膜有助于锂离子动力电池获得较长的使用寿命、良好的存储性能及更宽的环境适应性,成膜添加剂在SEI膜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成膜添加剂是研究较早也较多的添加剂:按化合物的种类可分为有机成膜添加剂和无机成膜添加剂;按物理形态,分为气体、液体和固体成膜添加剂;按添加剂的分子结构分为环状和链状;按照成膜机理又可以分为还原型、反应型及修饰型。
双草酸硼酸锂(LiBOB)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材料之一,用作锂盐可以使电解液具有更好的热稳定性,能有效提高锂离子电池的使用安全性。
Li/MnO2电池电解液阻燃剂的研究
增刊 2
厦 门大学 学报 (自然科 学版 )
Ju a o i nU i rt Na r c ne om lf a n ei X me v sy( t aSi c ) ul e
Vo . S 147 up. 2
20 0 8年 1 2月
De .2 0 c 08
poa , h nt 甲基膦酸二甲酯) T E ( r 2clreh1p o ht, e 和 C P Ti - ooty) h s a 磷酸三( 乙基) ) 为阻燃添加剂 ,iI 为电解 ( h p e 2 酯 作 LCO
质盐 的新型电解 液 , 分别 比较 了添加 DMMP和 T E C P对电解液阻燃性 、 电池交流阻抗和放电性能的影 响.
P C为碳 酸丙 烯 酯 、 DME为 12Z I氧 基 乙烷 、 L ,- .1  ̄ DO 为 13-氧戊烷 、 为 乙酸 甲酯 ) ,-" MA 的阻燃 效 果 , 对 并
该 电池进行 了电化学性 能测 试.
1 实
验
1 1 自熄时间测试 .
以 10m V i1 / C+ ME+ O + . o LLC0。P D D L MA作
关键词 :i O 电池电解液; L Mn 2 / 阻燃剂; MMP T E D ; CP
中图分类号 :M 1. T 929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3- 7 (08 ¥- 2 - 0 8 49 20 )2 20 4 0 0 0 4
L VMn O:电池是 一种 高 电压 、 比能量 的一 次 电 高 池, 具有工作 温度 范围宽 、 存性能好 和原材料 便宜 易 储 得等特点 , 因此在 各种家用 电器 、 工业设 备 以及 军事装 备上得到 了广泛应 用 n . 】通过 加入 低熔 点 的线 性 羧 酸 酯可 以改 善 电池 电解液体 系 的低温 电导率 和低温放 电 性能∞, 但是 这类 电池 电解 液 所 采 用有 机 溶 剂 的 闪 点 相对较低 , 在使用 电池 的过程 中存在 安全 隐患 , 电池 在 滥用 ( 例如 短路 ) 受热 的情况 下 , 或 电池 内部 会迅 速 升 温, 导致燃 烧 , 至爆 炸 . 甚 为了解决 电池 的安全 性 问题 , 我们加入 对 电池性 能影 响 较 小 的阻燃 剂 , 降低 电解 液 的燃烧性 . 在锂 电池 中使用 的阻燃 剂 常用 有 机磷 系 化 合物 , 别是 烷 氧 基 磷 酸酯 . 电池 燃 烧 或爆 炸 过 程 特 在 中, 有机 电解液分 解产生 的H ・自由基 与氧 气反 应 , 产 生 HO ・ o ・自由基 , 和 这两种 自由基再 与氢气 ( 电解 液与水 的 杂 质 还 原 分 解 产 生 的 ) 应 , 生 更 多 的 反 产 H・ 自由基 , 如此循 环 , 烧便得 以继续 】可见 , 燃 . 如果
乙基己基二苯基磷酸酯作锂离子电池电解液阻燃添加剂的性能研究
2-乙基己基二苯基磷酸酯作锂离子电池电解液阻燃添加剂的性能研究任春燕,卢海,钟晓聪,张治安*,赖延清,李劼(中南大学冶金科学与工程学院,长沙,410083,Email: zza75@)安全性问题是当前制约锂离子动力电池推广应用的主要因素。
阻燃添加剂的加入可以使有机电解液从易燃变成难燃或不可燃,从而避免电池在过热条件下的燃烧或爆炸,改善电池安全性。
本工作中采用2-乙基己基二苯基磷酸酯(EDPP)作为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的阻燃添加剂,系统考察了其在有机电解液中的阻燃效果及分别对LiNi1/3Co1/3Mn1/3O2正极和人造石墨负极(AG)电性能发挥的影响。
结果表明:EDPP在正常电位范围 (2.8-4.5V)内电化学稳定,与电极材料相容性好;加入EDPP可以显著降低电解液的燃烧强度和燃烧速率,提高电解液的热稳定性,但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电解液的导电率;EDPP含量控制在10%以内不会对正负极的充放电循环等产生明显负面影响。
综合认为EDPP适合做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的阻燃添加剂使用,其合适添加量为5%。
图1 不同EDPP含量电解液的燃烧曲线Fig.1. Burning property of different content EDPP electrolytes图2电解液添加不同含量EDPP时 Li/AG半电池循环性能曲线Fig.2 Cycle performance of Li/AG cells with different electrolytes containing EDPP图3 电解液添加不同含量EDPP时Li/LiNi1/3Co1/3Mn1/3O2半电池循环性能曲线Fig.3 Cycle performance of Li/LiNi1/3Co1/3Mn1/3O2 cells with different electrolytes containing EDPP通讯作者简介:张治安,男,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锂离子电池电解液阻燃添加剂研究进展作者:杨聚平王莉赵鹏,等来源:《新材料产业》 2013年第4期文/杨聚平王莉赵鹏尚玉明李建军何向明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锂离子电池由于能量密度高、电压高、寿命长等优点在多种二次电池中脱颖而出,在电动汽车、智能电网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目前,安全性是制约大容量锂离子电池商品化应用的瓶颈问题,而锂离子电池内部电解液的高度易燃性是引起电池安全问题的重要原因[1-5]。
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大多为包含六氟磷酸锂(LiPF6)、高氯酸锂(LiClO4)和六氟硼酸锂(LiBF6)等锂盐的有机碳酸酯类。
此类溶剂挥发性高、闪点低,非常容易燃烧。
当电池发生短路、过充等异常情况时,电池内部温度升高,极易发生电池内部电极材料和电解液之间的反应、电解液自身的分解等放热反应。
当这些化学反应放出的热量不能及时疏散,便会加剧反应的进行,并引发一连串的化学反应,电池温度急剧升高,也就是“热失控”,最终导致电池的燃烧,严重时发生爆炸[3]。
为了提高锂离子电池安全性,研究者从电池外部管理、电池内部材料和电解液等方面作了许多努力,如采用正温度系数热敏材料(PTC)保护板、材料改性、固态电解质、阻燃电解液、阻燃添加剂等。
其中,阻燃添加剂是提高电池安全性最经济有效的方法之一,其主要作用是能够阻止电解液的氧化分解,进而抑制电池内部温度的上升。
目前,用于锂离子电池阻燃的物质主要分为磷酸酯类、亚磷酸酯类、有机卤代物类和磷腈类等[4,5]。
本文对阻燃添加剂的作用机理进行了简单介绍,并对阻燃添加剂最新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详细综述。
一、阻燃添加剂作用机理阻燃剂的概念来源已久,最早来源于聚合物的阻燃。
阻燃的机理主要有2种。
一种是物理成炭阻燃过程,通过在凝聚相和气相之间建立隔离层来阻止燃烧。
另一种是化学自由基捕获机理,通过终止气相燃烧的自由基链式反应来阻止燃烧。
多数情况下这2种机理同时起作用,但前者主要用于凝聚相,后者主要用于气相[6,7]。
对于锂离子电池阻燃添加剂,比较认同的机理是自由基捕获机理。
例如三甲基磷酸酯(TMP)阻燃添加剂,阻燃机理为[8]:①由于电池内部高温,TMP达到气化点:TMP(l)→TMP(g)②气相TMP分解产生磷自由基:TMP(g)→[P]·③[P]·具有捕获电解液体系中氢自由基的能力:[P]·→[P]H④碳氢化合物燃烧反应的链转移因为氢自由基的缺乏得到抑制:RH →R+H对于电解液溶剂体系,溶剂的闪点和含氢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电解液的易燃程度。
在同样的受热情况下,高沸点、高含氢量的溶剂所需要的阻燃剂量更高。
二、阻燃添加剂研究进展1.磷酸酯类化合物磷酸酯类化合物是最早研究用于锂离子电池的阻燃剂。
Wang和Xu等人[8-10]对磷酸三甲酯、磷酸三乙酯的稳定性和阻燃效果进行了考察。
结果发现,由于磷酸酯类通常粘度比较大、电化学稳定性差,阻燃剂的加入在提高电解液阻燃性的同时也对电解液的离子导电性和电池的循环可逆性造成了负面影响。
因此,烷基磷酸酯并不适合用作锂离子电池阻燃剂[10]。
后来,Xu等人将氟(F)元素引入磷酸酯,合成了一系列氟代烷基磷酸酯[11-15],如三(2,2,2-三氟乙基)磷酸酯(TFP)、二(2,2,2-三氟乙基)甲基磷酸酯(BMP)和2,2,2-三氟乙基二乙基磷酸酯(TDP),结构式如图1所示。
实验结果发现,F元素的取代不仅提高了化合物的还原稳定性,并且阻燃效果进一步提高。
以阻燃效果、离子导电性、正负极材料的可逆性和循环稳定性来综合评价,其中TFP的性能最好。
当TFP以20%的比例添加时,电解液不可燃,并且对石墨负极和正极材料没有负面影响。
其他提高磷酸化合物还原稳定性的途径有:①增加烷基基团的碳含量;②芳香(苯基)基团部分取代烷基基团;③形成环状结构的磷酸酯。
Zhou[16]和Shim[17]等曾报道,在电解液中加入5%的磷酸甲酚二苯酯(CDP)可以显著降低电解液的可燃性,提高电池的热稳定性。
其后,Wang等人[18]针对钴酸锂(LiCoO2)/CDP-电解液/C体系对CDP添加剂的性能进行了详细研究。
结果表明,CDP的加入在提高电解液和电池热稳定性的同时,会对电池的电化学性能产生微小的影响,并且,当以10%的浓度添加到电解液中时,电池的循环性能最好,原因可能是这个比例有利于形成稳定的固体电解质(SEI)膜。
Shim等人采用磷酸二苯一辛酯(DPOF)作为添加剂,结果显示当添加不同浓度的DPOF时,电解液的热稳定性显著提高,电化学稳定电压达到4.75~5.5V,放电容量和循环稳定性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电荷转移电阻明显降低[19-21]。
CDP和DPOF的结构式如图2所示。
同样的电解液体系,以相同的阻燃测试方法,得到以下几种磷酸酯类化合物(HMPN除外,如图3所示)的阻燃性能比较,如图4[22]。
2.亚磷酸酯类化合物除了磷(V)化合物之外,磷(Ⅲ)化合物也是有效的阻燃添加剂[23-26]。
磷(Ⅲ)化合物与磷(V)化合物比较,优点是:①有利于SEI膜的生成;②能够使五氟化磷(PF5)失活。
在磷(Ⅲ)化合物中,三(2,2,2-三氟乙基)亚磷酸酯(TTFP)不仅能够降低电解液的可燃性,而且能够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循环性能,因此是一种比较有潜力的阻燃剂[24,26]。
例如,把TTFP加入电解液1.0mol/L LiPF6、1∶1∶3PC-EC-EMC添加剂中,当TTFP浓度为5%(质量分数)时,锂离子电池的循环性能提高,此时尚不能充分阻燃;当TTFP浓度为20%(质量分数)时,电解液不仅完全不能燃烧,并且电池在60℃高温下循环稳定性达到200周。
Yao等[25]研究发现,电解液1mol/L LiPF6+EC+DEC(EC与DEC质量比1∶1)中使用亚磷酸三甲酯(TMPI)阻燃效果与使用磷酸三甲酯(TMP)阻燃效果相当,但LiNi0.18Co0.12O2/Li电池中使用TMPI添加剂比TMP更能显著改善电池的循环稳定性。
3.磷腈类磷腈类化合物是指小分子的环状或高分子线性磷氮化合物,常见的磷腈类化合物结构式如图5。
文献报道,一些磷腈化合物自身有比较好的离子导电性,可单独用作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如含寡居氧化乙烯侧链的线性多聚磷腈(图6),离子导电率达到10-5S/cm[27,28]。
并且,这些聚合物有比较高的分解温度(235℃),放热量适中[29]。
另外,小分子的含同样寡聚氧化乙烯侧链的环状磷腈既可以单独用作电解质,也可作为凝胶电解液的增塑剂(能起到提高离子导电率的作用)。
相关的实验研究发现,当它用于聚氧化乙烯(PEO)电解质或者有机碳酸酯电解液的添加剂时,电解液的可燃性降到燃烧标准以下,50℃时的离子导电率从10-5增加到10-3S/cm。
Fei等人[30]对含有寡聚环氧乙烯侧链的环状磷腈和多聚磷腈的阻燃效果进行了深入研究,分别考察了其作为液体电解液添加剂、凝胶电解质的添加剂和支持电解质3种体系。
结果发现,寡聚环氧乙烯侧链的环状磷腈三聚体在保持离子导电性的同时具有很好的阻燃性能。
当环状磷腈三聚体和聚磷腈加入碳酸丙烯酯后,在保持与电解液良好相容性和离子导电性的同时,极大地降低了电解液的可燃性。
4.有机卤代物类有机卤代物阻燃剂主要是指氟代有机物。
非水溶剂中的H被F取代后,其物理性质会发生变化,如熔点降低、粘度降低、化学和电化学稳定性提高等。
有机卤代物阻燃剂主要包括氟代环状碳酸酯、氟代链状碳酸酯和烷基-全氟代烷基醚等。
因为这类氟代物本身并不具有像上文中所述阻燃剂的成炭阻燃功能或自由基捕获功能,仅仅起到稀释高挥发和易燃性共溶剂的作用,所以,只有当其在电解液中的体积比占大部分(>70%)时,电解液才不可燃。
Yokoyama等人[31]研究了氟代碳酸丙烯酯的阻燃性能。
差示量热扫描(DSC)结果显示,当氟取代的数量不同时,氟代碳酸丙烯酯能够不同程度地提高钴酸锂和溶剂混合物的放热起始温度。
其中,三氟代甲基碳酸乙烯酯能够把以上温度提高40℃。
Matsuda等人[32]研究了5种氟代碳酸酯添加到常用电解液1mol/LLiClO4-EC/DEC/PC(1∶1∶1,体积比)中与石墨混合后的热稳定性、电化学氧化稳定性和充放电性能。
结果显示,有氟代碳酸酯参加的电解液体系热稳定性和电化学氧化稳定性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并且,随着氟代碳酸酯添加量的增大和电流密度的增加,电化学还原碳酸丙烯酯(PC)的量减少,因此首次库伦效率提高。
甲基全氟丁醚(MFE)作为阻燃剂在阻燃性和电池性能方面比氟代碳酸丙烯酯略差。
Arai等人[33,34]详细评价了MFE 在Li/石墨和Li/钴酸锂半电池中的性能,结果显示,含和不含MFE对Li/钴酸锂电池性能影响不大,但是含有MFE使Li/石墨电池的极化大大增加。
5.其他阻燃剂除了以上几大类阻燃剂,其他化合物也有类似的阻燃性能。
如,Zhang等人[35]发现,添加5%(体积分数)以上的乙烯基-三(甲氧基二乙氧烷)硅烷(VTMS)到电解液中,可以起到阻燃的效果,并且对电池的电化学性能影响不大。
此外,研究者对环己基苯[36]、噻吩[37]和烯丙基取代三嗪[38]等化合物的阻燃性能也进行了考察,具体结果请参照文献,在此不再赘述。
三、总结和展望虽然很多种类的电解液添加剂都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阻燃的效果,但是由于添加剂的物理性质(粘度大等)、化学或电化学不稳定等性质,它的加入往往又会对电池的其他方面性能造成负面影响。
如磷酸酯类添加剂由于粘度比较大,电化学不稳定,会降低电解液的离子导电性,在电极表面发生化学反应等,都或多或少影响了电池的容量发挥、倍率放电性能和循环稳定性。
而卤代溶剂,回收燃烧会产生有毒物质,非常不利于环保。
锂离子电池电解液阻燃添加剂发展的方向是:在保持电池各方面电化学性能的同时,开发具有有效阻燃性能的添加剂。
在合适的温度下,如110~150℃范围内能够发生热聚合的添加剂研究尚少。
热聚合的单体需满足电化学稳定性好、热稳定性好,不影响锂离子电池内部锂离子传导,并且能够在一定温度下发生聚合反应,从而阻断电池的充放电,阻止电池温度的上升,避免“热失控”的发生。
显然,热聚合添加剂是锂离子电池安全性添加剂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10.3969/j.issn.1008-892X.2013.04.015参考文献[1] 吴宇平,戴晓兵,马军旗,等.锂离子电池应用与实践[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2] 郑洪河.锂离子电池电解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3] Wang Qingsong,Ping Ping,Zhao Xuejuan,et al.Thermal runaway caused fire and explosion of lithium ion battery[J].Power Sources,2012,208:210-224.[4] Xu Kang.Nonaqueous Liquid Electrolytes for Lithium-Based Rechargeable Batteries[J].Chem.Rev,2004,104:4303-4417.[5] Zhang Shengshui.A review on electrolyte additives for lithium-ionbatteries[J].J.Power Sources 2006,162:1379–1394.[6] Bras M L,Bourbigot S,Camino G,et al.Fire Retardancy of Polymers:The Useof Intumescence[M].UK:Woodhead Publishing,1998:3.[7] Granzow A.Flame retardation by phosphorus compounds[J].Accounts Chem.Res.,1978,11:177-183.[8] Wang Xianming,Yasukawa E,Kasuya.Nonflammable Trimethyl Phosphate Solvent-Containing Electrolytes for Lithium-Ion Batteries:I.FundamentalProperties[J].J.Electrochem.Soc.2001,148:A1058-A1065.[9] Wang Xianming,Yasukawa E,Kasuya S.Nonflammable Trimethyl PhosphateSolvent-Containing Electrolytes for Lithium-Ion Batteries:I.FundamentalProperties[J].J.Electrochem. Soc.2001,148:A1066-A1071.[10] Xu Kang,Ding M S,Zhang Shengshui,et al.An Attempt to Formulate Nonflammable Lithium Ion Electrolytes with Alkyl Phosphates andPhosphazenes[J].J.Electrochem.Soc.,2002,149:A622-A626.[11] Xu Kang,Zhang Shengshui,Allen J L,et al.Nonflammable Electrolytes forLi-Ion Batteries Based on a Fluorinated Phosphate[J].J.Electrochem. Soc.,2002,149:A1079-A1082.[12] Xu Kang,Ding M S,Zhang Shengshui,et al.Valuation of Fluorinated Alkyl Phosphates as Flame Retardants in Electrolytes for Li-Ion Batteries:I.Physical and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J].J.Electrochem.Soc.,2003,150:A161-A169.[13] Xu Kang,Ding M S,Allen J L,et al.Evaluation of Fluorinated Alkyl Phosphates as Flame Retardants in Electrolytes for Li-Ion Batteries:II Performancein Cell[J].J.Electrochem.Soc.,2003,150:A170-A175.[14] Ding M S,Xu Kang,Jow T R.Effects of Tris(2,2,2-trifluoroethyl) Phosphate as a Flame-Retarding Cosolvent on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Electrolytes of LiPF6 in EC-PC-EMC of 3∶3∶4 Weight Ratios[J].J.Electrochem. Soc.,2002,149:A1489-A1498.[15] Jow T Richard,Xu Kang,Zhang Shengshui,et al.Nonflammable non-aqueous electrolyte and non-aqueous electrolyte cells comprising the same:US,6924061[P].2005-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