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科学专题复习讲义设计化学部分 第2讲 -分子、原子、离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经典例题

经典例题大概12—15题左右,根据本节课难易程度来定题图数量。每题下面是答案。答案统一用红色标注。

考点提炼清晰、重难点知识点、重难点题型提炼到位。大概讲例题30---40分钟左右。

考点一、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例1.为了探究水电解的微观过程,某同学做了一些下图所示的分子、

原子的模型,若用“”表示氢原子,用“”表示氧原子,其中能保持氢气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A .

B .

C .

D .

【解答】解:氢气是由氢分子构成的,其化学性质是由氢分子保持的.

A、表示的是氢分子,所以正确;

B、表示的是两个单个的氢原子,所以错误;

C、表示的是水分子,所以错误;

D、表示的是单个的氢原子和氧原子,所以错误.

故选:A.

例2.“开启酒瓶,酒香四溢”的现象说明()

A.分子由原子构成B.分子不断运动

C.分子体积增大D.分子种类发生变化

【解答】解:“开启酒瓶,酒香四溢”,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当酒精分子运动的感觉器官时,会感知出酒香.

故选:B.

例3.浓氨水有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在老师指导下,同学们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装置如图所示.

回答下面问题:

①实验中,E所起的作用是作对比实验.

②实验中观察到B、C试管内的溶液都变成红色,但C试管内液体变色速率较快,由此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写两条)①分子是不断运动的②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解答】解:①实验中,E所起的作用是作对比实验;

②实验中观察到B、C试管内的溶液都变成红色,但C试管内液体变色速率较快,由此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故答案为:①作对比实验;②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例4.1立方厘米的小容器内可容纳下约3×1022个水分子.1立方厘米的水有20滴,全世界60亿人每人每秒钟数4个水分子,每天24小时不停地数,1滴水里的水分子需要多少年才能数得完?

(要有计算步骤,结果取整数)

【解答】解析:1滴水含有的水分子数量:=1.5×1021(个)60亿人1年数水分子的数量=60×108×4×365×24×60×60=7.56864×1017(个)

需要的年数=1982(年)

答:1滴水里的水分子需要1982年才能数得完.

考点二、原子的定义与模型

例5.1911年卢瑟福为探索原子的内部结构进行了“α粒子散射实验”用一束带正电的、质量比电子大得多的高速运动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时发现(示意图如图):

(1)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

(2)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

(3)有极少部分α粒子被弹了回来.

下列由该实验分析得出的认识中,正确的是()A.原子核不带电B.原子是实心的球体

C.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 D.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解答】解:A、根据题意:α粒子带正电荷,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说明原子核带正电荷;故选项说法错误.

B、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说明金原子中有一个很大的空间,原子不是一个实心球体;选项说法错误.

C、有极少数α粒子被弹了回来,说明金原子中有体积很小、质量大的原子核;故选项说法正确.

D、根据卢瑟福为探索原子的内部结构进行的“α粒子散射实验”,无法得出原子核的构成,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例6.学习完“原子的构成”之后,萍萍同学形成了以下认识,其中错误的是()

A.原子由居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B.核外电子在离核远近不同的区域中运动

C.原子核的质量和电子的质量相差不大

D.原子核的体积与整个原子的体积相比要小很多

【解答】解:A、原子的构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故A说法正确;

B、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核外电子在离核远近不同的区域中运动,故B说法正确;

C、电子的质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故C说法错误;

D、原子核的体积很小,原子核的体积与整个原子的体积相比要小很多,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例7.人们为了揭示原子结构的奥秘,经历了漫长的探究过程.

1808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他认为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原子是一个实心球体,不可再分割;同一类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的原子以简单的整数比相结合.

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原子中存在电子.1904年汤姆生提出了一个被称为“西瓜式”结构的原子结构模型,电子就像“西瓜子”一样镶嵌在带正电的“西瓜瓤”中.电子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原子是由微小的粒子构成的.

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下面的实验.他们用一束带正电的、质量比电子大得多得高速运动得α粒子轰击金箔时,发现:①大多数α粒子能穿过金箔且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②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③极少数α粒子被反弹了回来.据此他提出了带核的原子结构模型: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根据以上材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1)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汤姆生发现了原子中的电子,这在当时是件很了不起的事,但由于受到那时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他们的理论中存在一些缺陷甚至错误,按照你学的原子结构理论,你认为道尔顿的原子论存在的错误或缺陷是:物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原子是一个实心球体、不可再分割、没有发现带正电荷的原子核.

(2)请你根据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分析出现上述卢瑟福实验现象的原因:

现象①:原子核很小,原子内部有很大的空间;

现象②:原子核带正电,α粒子途经金原子核附近时,受到斥力而改变了运动方向;

现象③:金原子核质量比α粒子大很多,当α粒子正碰到金原子核被弹了回来.

(3)通过人类认识原子结构的历史,你对科学的发展有哪些感想?科学是不断地发展的,科学发展的道路是曲折而漫长的,任何一种科学理论都有它的局限性..

【解答】解:(1)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原子不是一个实心球体,它的内部相对有很大的空间;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其中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

故答案为:物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原子是一个实心球体;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