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参《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古诗词阅读理解(二)

合集下载

2023菏泽市七年级下册诗歌鉴赏语文试卷

2023菏泽市七年级下册诗歌鉴赏语文试卷

2023菏泽市七年级下册诗歌鉴赏语文试卷一、七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晚春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1)下列选项与原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写早春的诗。

百花盛开,万紫千红,花木像是知道春将归去。

B.要特别珍惜这最后的美好时光,争芳斗艳,尽情舒展生命的本色。

C.连那些“无才思”的杨花榆荚,也都纷纷飘落,如雪花般尽情飞舞。

D.在诗人的笔下,花草树木仿佛都有情思,有个性,成了精灵。

(2)诗人对“杨花榆荚”的揶揄,是不是真正否定其“无才思”?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霁雪戎昱风卷寒云暮雪晴,江烟洗尽柳条轻。

檐前数片无人扫,又得书窗一夜明。

(1)诗歌第三四两句中体现雪之残存不多的词语是哪两个?(2)“江烟洗尽柳条轻”这句诗中的“洗”字和“轻”字,用得极为准确,请你加以分析。

3.阅读诗歌,回答问题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龙钟”和“泪不干”描绘了诗人怎样的神态?(2)想象一下,“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会是一种怎样的场面?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情怀?4.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题目。

晚春[唐]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1)诗歌语言讲究凝练,一字便能透露作者的情思。

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分析“知”和“斗”二字的妙处。

(2)有人认为这是一首贬抑“杨花榆荚”的诗,也有人认为这是一首褒扬“杨花榆荚”的诗。

你赞成哪一种看法?请简要说明理由。

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登飞来峰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请解释诗句“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在该诗中的意思,以及后来衍生的意义。

6.古诗鉴赏己亥杂诗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本诗流露出了诗人的两种情感:舍和不舍。

2023渭南市语文七年级下册诗歌鉴赏试卷

2023渭南市语文七年级下册诗歌鉴赏试卷

2023渭南市语文七年级下册诗歌鉴赏试卷一、七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诗后两小题。

城南宋·曾巩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1)一、二句写出“雨”怎样的特点?(2)诗歌的三、四句运用对比的手法,请从这个角度对这两句诗进行赏析。

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龙钟”和“泪不干”描绘了诗人怎样的神态?(2)想象一下,“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会是一种怎样的场面?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情怀?3.阅读下面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逢入京使》(唐)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解释下面的词语:①龙钟:________②凭:________(2)第一二句“龙钟”“泪不干”的浓重色彩与第三四句“凭君传语报平安”的轻描淡写似乎有些矛盾,你是怎样理解的?4.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移家别湖上亭(唐)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发挥想象,请以黄莺为第一人称,写一写黄莺想对诗人说的话。

(2)结合全诗,说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5.诗歌鉴赏夜书所见宋・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1)诗歌前两句中“送”、“动”字用得很巧妙,说说它们有什么表达效果。

(2)写儿童挑灯夜捉促织,与诗人所要抒发的情感有什么联系?6.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约客(宋)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第四句诗中的“闲”字能否改为“忙”字?为什么?(2)请用自己的话生动地描述这首诗优美的意境。

7.古诗词鉴赏。

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诗歌后两句写出了________的景象,全诗传达出诗人________的心境。

2024年北京市海淀中考模拟语文试卷(含解析)

2024年北京市海淀中考模拟语文试卷(含解析)

2024年北京市海淀中考模拟语文试卷2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

1.古诗文背诵默写。

(1)故园东望路漫漫,________________。

(岑参《逢入京使》)(2)________________,弹琴复长啸。

(王维《竹里馆》)(3)《木兰诗》中形容北方苦寒,极言军旅生活及其艰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人云:诗歌美如画。

往往是指诗描绘的意境很美,读起来脑海里会闪现出一幅画面。

读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脑海里就会浮现出黑夜里传来悠扬的笛声,任春风送到城里的高楼或小巷的画面。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4分。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第三部分保护北京城的精灵——北京雨燕ㅤㅤ北京雨燕是唯一以“北京”命名的野生候鸟,被很多人视作“北京城的精灵”。

北京雨燕即使是一种“活态文化遗产”,也是北京的一个“特殊生态符号”。

这让北京雨燕成为了北京一张独特的文化名片。

ㅤㅤ每年春夏晨昏之际,成群结队的北京雨燕都会现身京城。

它们在古老高大的城门楼上追逐竞飞,成为古都北京一道鲜活而经典的生态风景。

七月中下旬,北京雨燕又飞往非洲南部。

ㅤㅤ“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诗经•商颂》中的“玄鸟”,被古人奉为神圣。

学者认为,“玄鸟”指的是北京雨燕。

有学者说:“‘北京雨燕’应该就是中华早期文明的图腾原型。

北京城的起源在‘燕山’脚下的西周‘燕都’古城,可以说,一个小小的‘燕’字与古都北京有着不解之缘。

‘玄鸟’有祥瑞与守护之意,而北京雨燕已不离不弃地守护古都600余年。

”ㅤㅤ2021年在昆明举办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上,北京展区采用沉浸式手法,让观众跟着雨燕,打开超大型城市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

可以说,北京雨燕已成为北京城市的一张文化名片。

ㅤㅤ目前,社会各界正携手保护雨燕。

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含解析)

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含解析)

2022-2023学年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七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1. 默写古诗文。

(1)故园东望路漫漫,______ 。

(岑参《逢入京使》)(2)______ ,弹琴复长啸。

(王维《竹里馆》)(3)______ ,______ 。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木兰诗》)(4)《木兰诗》中表现征程遥远,行军神速的诗句是:______ ,______ 。

(5)在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由“折柳”而引发浓浓思乡之情的诗句是:______ ,______ 。

(6)韩愈的《晚春》中表面揶揄“杨花榆荚”无才思,实则是对它们更深层次的赞许的诗句是:______ ,______ 。

(7)《木兰诗》中体现木兰战功卓著的句子是:______ ,______ 。

2.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 有一天傍晚,我们夫妇散步,经过一个huāng pì ______ 的小胡同,看见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

(2) 母亲坐在mén kǎn ______ 上干活,我就被安置在青石板上。

(3) 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qiè ér bù shě ______ 。

(4) 青年人写信,写得太草率,鲁迅先生是shēn wù tòng jué ______ 的。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 这个十岁的小朋友,在大庭广众之下演讲,精彩的表现让人赞赏不已。

B. 回到故乡,在外漂泊多年的他终于忍俊不禁,流下了心酸的泪水。

C. 父亲老实厚道低眉顺眼累了一辈子,没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从没觉得自己有地位。

D. 他的言外之意就是你今后批评人时要讲究方式方法,不要当着众人的面批评。

4.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由于团省委的一系列关爱活动,使留守儿童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温暖。

(删去“由于”)B. 随着党的二十大的召开,怎样深入学习践行会议精神,成为各地干群关注谈论热议的话题。

《逢入京使》练习题及答案

《逢入京使》练习题及答案

《逢入京使》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下】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一、理解性默写:1、岑参《逢入京使》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家乡、亲人无限眷念的深情的两句是: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2、岑参《逢入京使》一诗中,写诗人由于行色匆匆,只好用捎口信方式表达怀亲之情并充满了浓郁边塞生活气息的是的两句是: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二、选择题:1、《逢入京使》中,以下分析,错误的是(C)A. “双袖龙钟泪不干”一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思念亲人之情,也为下文写捎书回家“报平安”做了一个很高的铺垫。

B. 表现了诗人开阔豪迈的胸襟。

C. 一二句“龙钟”“泪不干”的浓重色彩与三四句“凭君传语报平安”的轻描淡写很矛盾,写出作者矛盾的心情。

D. “凭君传语报平安”,纯朴的描写流露出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解析】C、不矛盾。

“马上相逢”彼此行色匆匆,没有纸笔,赶紧托他捎回平安的口信,真切地表达了思家的深情。

这“传语”二字,寄托了诗人全部的思家之情;而“平安”二字,却是家人最挂怀的讯息。

2、《逢入京使》中,关于“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一句,不正确的理解是(C)A. 诗中“马上相逢”彼此行色匆匆,没有纸笔,赶紧托他捎回平安的口信,真切地表达了思家的深情。

这“传语”二字,寄托了诗人全部的思家之情;而“平安”二字,却是家人最挂怀的讯息。

纯朴的描写流露出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B. 行者匆匆的口气。

走马相逢,没有纸笔,也顾不上写信了,就请你给我捎个平安的口信到家里吧!岑参此行是抱着“功名只向马上取”的雄心,他一方面有对帝京、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开阔豪迈的胸襟。

C. 诗写作者归家途中邂逅京使,虽然不久后将会见到家人,但是思乡心切,于是托京使捎带口信回家的情境。

D. 这句诗不假雕琢,信口而成,而又感情真挚,把许多人心头所想、口里要说的话,真挚而又不需要添加任何修饰的表现出来,使得诗歌更具表现意义。

《逢入京使》诗歌练习与答案

《逢入京使》诗歌练习与答案

《逢入京使》诗歌练习与答案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下列对《逢入京使》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也表现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豪迈胸襟,柔情与豪情交织相融)A.诗人在远赴边塞的途中,偶遇返京的使者,思乡之情奔涌而出,不可遏止。

B.东望故园,长路漫漫,亲人远隔,怎能不让人泪雨滂沱,所以诗人沉浸在思乡的悲苦中不能自拔。

C.诗中不说旅途艰辛,不说归家无期,万千思念尽在一声“传语”中。

D.该诗以平实的语言,抒写报国与亲情难以两全的复杂情感。

2.下列关于《逢入京使》一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B “双袖龙钟泪不干”运用了夸张)A.第一句是写眼前的实景。

“故园”指的是在长安自己的家。

“东望”是点明长安的位置。

B.第二句没有丝毫夸张的意味。

“龙钟”和“泪不干”都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对长安亲人无限眷念的深情神态。

C.三、四句完全是行者匆匆的口气。

他一方面有对帝京、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开阔豪迈的胸襟。

D.这首诗的好处就在于不假雕琢,信口而成,而又感情真挚。

3.选出对《逢入京使》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C也表现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豪迈胸襟,柔情与豪情交织相融)A.第一句写的是眼前的实际感受。

“故园”指的是在长安自己的家。

“东望”是点明长安的位置。

B.“龙钟”和“泪不干”都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对长安亲人无限眷念的深情神态。

C.颈联和尾联表明诗人沉浸在思乡的悲苦中,难以自已。

D.这首诗抓住一闪而过的生活片段,以平实的语言,抒写报国与亲情难以两全,以及思念亲人又不愿让亲人挂念的复杂情感。

4.对本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D.在无纸笔顾不上写信的情景之下,只好托故人带个口信)A.第一句是写眼前的实景。

“故园”指的是在长安自己的家。

“东望”是点明长安的位置。

B.第二句带有夸张的意味,是强调自己思忆亲人的激情,这里就暗暗透出捎家书的微意了。

C.三、四句完全是行者匆匆的口气。

既有对帝京、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也有开阔豪迈的胸襟。

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试题附答案

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试题附答案

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试题附答案一、七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作者用什么修辞手法写自己“龙钟泪不干”?“龙钟”是什么意思?(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2.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诗后两小题。

城南宋·曾巩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1)一、二句写出“雨”怎样的特点?(2)诗歌的三、四句运用对比的手法,请从这个角度对这两句诗进行赏析。

3.阅读古诗,回答问题桑茶坑道中【南宋】杨万里晴明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

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

(1)这首诗的前两句描写了风日、________、花堤和________等景物。

(2)这首诗的后两句向人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试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

4.阅读诗歌,回答问题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译文】迷蒙的月色和轻烟笼罩着寒水和白沙,(船只)夜晚停泊在靠近秦淮河边的酒家。

卖唱的歌女不知道亡国的悲和恨,对岸酒楼里还在唱着《玉树后庭花》。

【作者简介】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文学家。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主题思想】这首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借陈后主(陈叔宝)因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那些不从中汲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切和深深忧虑的情怀。

(1)诗中用一个“________”字写出迷蒙冷清的特点,以“________”三字引出下文“商女”的出场。

(2)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5.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浪淘沙九首(其六)刘禹锡日照澄洲①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②。

2023年最新的《逢入京使》阅读答案9篇

2023年最新的《逢入京使》阅读答案9篇

2023年最新的《逢入京使》阅读答案9篇逢入京使诗词阅读答案教材上有岑参的一首诗歌《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有同学在赏析这首诗歌时将第三句理解为“立刻就会相见了,用不着再写信了”。

①你觉得这种理解正确吗为什么(2分)答:②从诗歌赏析的角度看,那位同学的理解跟整首诗还有哪些方面不相符(3分)答:【答案】①(2分)不正确。

这种理解,把“马上”本来的意思是“骑着马在路上”(或“骑在马上”)错误地理解为表示“立刻”的时间副词“马上”。

把表示”没有”的“无”理解为表示“用不着”的“毋”。

此诗后两句的意思是骑着马走在路上突然遇见了入京使者,身边没有纸和笔可以写信,于是就托入京使者带话给自己在京城的家人告诉他们诗人是平安的。

(注意区分答案是否能从词和词性、词组等方面进行解说,酌情给分。

) ②(3分)①这样的理解改变了诗歌表现的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②这样的理解不符合题意,“逢”的是入京使,而不是与家人相见。

③这样的理解与诗歌前两句描写的伤心情感不合,既然马上就要与家人见面了,还伤心什么呢(上述3点,答到1点给2分,答到2点及3点都给3分。

)(1)“龙钟”、“传语”是什么意思请选择其中一个回答。

(2分)“龙钟”形容流泪的样子,这里是沾湿的意思。

“传语”是捎口信的意思。

(2)本诗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表达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逢入京使》阅读答案(2)逢入京使的阅读答案【篇一:2023年浙江省丽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2】ass=txt>一.语文知识积累(22分)1.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3分)峦泊瑰丽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6分)。

(1)居数月,胡马将胡骏马而归.(2)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3)沙鸥翔集,锦鳞游泳.(4)尉果笞广.(5)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6)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3.古诗文名句默写。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课后作业——2020-2021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含答案)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课后作业——2020-2021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含答案)

课外古诗词诵读一、补写出下列各句中的上句或下句1.,弹琴复长啸。

(王维《竹里馆》)2.,散入春风满洛城。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3.马上相逢无纸笔,。

(岑参《逢入京使》) 4.杨花榆荚无才思,。

(韩愈《晚春》)二、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名句5.王维在《竹里馆》中,描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的诗句是“,”。

6.王维《竹里馆》一诗中写人物活动,体现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的句子是“,”。

7.李白在《春夜洛城闻笛》中,用“,”表达了对家乡的依恋和思念。

8.李白在《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写笛声暗送,似乎意在飞来给在外做客的人听,以触动其离愁别恨的句子是“,”。

9.岑参《逢入京使》中,运用夸张手法传达惜别深情的诗句是“,”。

10.岑参《逢入京使》一诗中,写诗人由于行色匆匆,只好用捎口信的方式表达怀亲之情的句子是“,”。

11.韩愈在《晚春》中,写百花盛开,万紫千红,花木像是知道春将归去的句子是“,”。

12.韩愈在《晚春》一诗中表面揶揄“杨花榆荚”,实则是对它们更深层次赞许的句子是“,”。

三、划分句子朗读节奏13.下列诗句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弹琴/复长啸B.散入/春风/满洛城C.故/园东/望路漫漫D.草树/知春/不久归四、古代诗歌阅读14.(四川南充中考)阅读《竹里馆》这首诗,回答下面的问题。

(1)请你发挥联想和想象,描绘该诗所展示的画面。

(2)全诗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15.阅读《春夜洛城闻笛》这首诗,回答下面的问题。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折柳”,指《折杨柳》,汉代乐府曲名,内容多叙述离别之情。

B.这首诗全篇紧扣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

C.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D.李白这首诗写的是闻笛,但它的意义全在于描写音乐之美,笛声之婉转。

(2)“散入春风满洛城”中的“散”字富有表现力,试简要赏析。

16.阅读《逢入京使》这首诗,回答下面的问题。

《逢入京使》阅读答案与翻译赏析

《逢入京使》阅读答案与翻译赏析

《逢入京使》阅读答案与翻译赏析【阅读理解题目】: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注]①龙钟:湿漉漉的样子。

1、选自《岑参集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卷七。

入京使:回京城长安的使者。

2、唐代诗人。

曾任嘉州(现在四川乐山)刺史。

3、故园:指长安和自己在长安的家。

4、漫漫:形容路途十分遥远。

5、龙钟:涕泪淋漓的样子,这里是沾湿的意思。

卞和《退怨之歌》:“空山歔欷泪龙钟。

”6、凭:托,烦,请。

7、传语:捎口信。

译文:东望家乡路程又远又长,热泪湿双袖还不断流淌。

在马上与你(使者)相遇但无纸笔,请告诉家人说我平安无恙。

阅读及答案1、“双袖龙钟泪不干”一句,诗人运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解析]这是一首边塞诗。

岑参前半生功名不如意,无奈之下,出塞任职。

第一次远赴西域,正值34岁,充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书记。

远离京都和家园的心情是凄凉的,又正遇上和自己反向而行之人,因而不免感伤。

但远行之人又想安慰家人,说自己在外平安,不必担心。

这样朴素而又复杂的人之常情,用朴实无华的叙述式语气道出,更觉得真切感人。

[答案]诗人运用夸张的手法,说泪下如雨湿袖难干,借以表达自己深切思念亲人的心情。

常言道:“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

”诗人托入京使捎话时内心的波澜起伏,可见一斑。

这种夸张手法的运用,强烈地表达了诗人思念亲人、爱怜亲人的思想感情。

(2)“龙钟”、“传语”是什么意思?请选择其中一个回答。

(2分)答:“龙钟”形容流泪的样子,这里是沾湿的意思。

“传语”是捎口信的意思。

(3)本诗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答:表达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4、“双袖龙钟泪不干”中的“龙种”是什么意思?在这里有何表达效果?答:“龙钟”在这里是沾湿的意思,它形象的描绘了诗人对亲人无限眷念而情不自禁流泪的神态。

5、“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对故乡、对亲人的无限思念之情。

部编本七年级下册古诗赏析阅读练习和答案

部编本七年级下册古诗赏析阅读练习和答案

部编版七下课内课外古诗赏析(全)竹里馆唐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

2、诗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能体现使人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一些?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和愉悦的心情。

独坐、弹琴、长啸3、苏东坡评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表现出来的画面。

月夜,自坐在幽深静谧的竹林里,又是弹琴又是高声呼啸。

竹林深深,没有人知道诗人在这里,只有皎洁的明月透过茂密的竹林照射过来,洒在诗人的身上,也洒在诗人的琴上。

一、【译文】“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译:月夜,我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一会儿弹弹琴,一会儿吹吹口哨。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译:竹林里僻静幽深,无人知晓,却有明月陪伴,殷勤来相照。

二、【赏析】这是一首写隐者的闲适生活情趣的诗。

诗的用字造语、写景(幽篁、深林、明月),写人(独坐、弹琴、长啸)都极平淡无奇。

然而它的妙处也就在于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融情景为一体,蕴含着一种特殊的美的艺术魅力,使其成为千古佳品。

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来,随意写去其实却是匠心独运,妙手回天的大手笔。

三、【考试链接】1、王维《竹里馆》一诗中,写诗人的活动的两句是: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2、王维《竹里馆》一诗中,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情景的两句: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整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作者这首诗写的是闻笛,但它的意义不限于描写音乐,更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2、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

试赏析“暗”和“散”的表达效果。

“暗”有断续、隐约之意,这与诗的情境是一致的。

“谁家”,意即不知谁家,“谁”与“暗”照应。

第二句着意渲染笛声,说它“散入春风”,“满洛城”,仿佛无处不在,无处不闻。

逢入京使 岑参阅读附答案

逢入京使 岑参阅读附答案

逢入京使岑参阅读附答案
逢入京使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2.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答: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了,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尘烟蔽天.诗人又思念起家乡和亲人,不禁掩面抽泣,泪水很快就沾湿了双袖。

 13.下列对本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D)
 A.第一句是写眼前的实景。

“故园”指的是在长安自己的家。

“东望”是点明长安的位置。

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尘烟蔽天。

 B.第二句带有夸张的意味,是强调自己思忆亲人的激情,这里就暗暗透出捎家书的微意了。

“龙钟”在这里是淋漓沾湿的意思。

“龙钟”和“泪不干”都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对长安亲人无限眷念的深情神态。

 C.三四句完全是行者匆匆的口气。

走马相逢,没有纸笔,也顾不上写信了,就请你给我捎个平安的口信到家里吧!岑参此行是抱着“功名只向马上取”的雄心,此时,心情是复杂的。

他一方面有对帝京、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开阔豪迈的胸襟。

 D.一二句“龙钟”“泪不干”的浓重色彩与三四句“凭君传语报平安”的轻描淡写似乎有些矛盾.
 解析:不矛盾。

“马上相逢”彼此行色匆匆,没有纸笔,赶紧托他捎回平安的口信,真切地表达了思家的深情。

这“传语”二字,寄托了诗人全部的思家之情;而“平安”二字,却是家人最挂怀的讯息。

纯朴的描写流露出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后练习题(附答案)一、积累运用1.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诗句。

(1) , 。

此夜曲中闻折柳, 。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2)故园东望路漫漫, 。

, 。

(岑参《逢入京使》)二、阅读理解2.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晚春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1)诗的前两句写出了怎样的晚春风景?用自己的话描绘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的后两句意蕴深刻,为历代传诵。

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这两句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春夜闻笛①李益寒山②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注释】①此诗是诗人谪迁江淮时的思归之作,具体创作时间不详。

作者写这首诗的时候身在江淮。

②寒山:在今江苏徐州市东南。

(1)从《春夜洛城闻笛》这个题目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将下面的诗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随堂检测试题卷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随堂检测试题卷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随堂检测试题卷温馨提示:满分100分,其中卷面分2分。

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卷上。

一、积累与运用(25分)1.阅读下面语段,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4分)徜徉在语文到天地里,我们感动于邓稼先“鞠躬尽cuì(),死而后已”的一生,领略到黄河伟大而又坚强到英雄气gaì(),感受到端木蕻良在广大到关东原野上zhì()痛的爱国情怀,也见证了杨绛作为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zuò()。

(1)(2)(3)(4)2.古诗文默写。

(8分)(1)独坐幽篁里,。

(王维《竹里馆》)(2)此夜曲中闻折柳,。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3),惟解漫天作飞雪。

(韩愈《晚春》)(4),凭君传语报平安。

(岑参《逢入京使》)(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6)《木兰诗》描写木兰战功显赫的句子是:,。

3、下列关于课文的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黄河颂》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诗歌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及伟大坚强的民族精神。

B.《木兰诗》这首长篇叙事诗,以“木兰是女郎”为构思核心,既展现来木兰的英雄气概,更表现了她的少女情怀。

C.《回忆鲁迅先生》的作者萧红是现代著名女作家,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呼兰河传》《生死场》等。

D.《最后一课》是德国作家都德创作等一篇短篇小说,小说以普法战争为背景,表现法国沦陷区人民等悲痛与抗议,表现他们深沉等爱国主义情感。

4、名著阅读。

(5分)《骆驼祥子》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的代表作。

祥子来自农村,立志买辆自己的车。

但他用三年的血汗钱换来的车却被抢走了;第二次,他还没攒足买车的钱,钱就被敲诈走了;接着车厂厂主的女儿对他的“爱情”又给他的身心带来了磨难。

在经过多次挫折后,并随着祥子心爱的女人的自杀,他心中最后一朵希望的火花被吹灭了。

5、综合性学习(5分)“天下国家”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在两千年前的战国时期,人们就经常在讨论。

《逢入京使》原文译文及古诗赏析

《逢入京使》原文译文及古诗赏析

《逢入京使》原文译文及古诗赏析这首诗是写诗人在西行途中,偶遇前往长安的东行使者,勾起了诗人无限的思乡情绪,也表达了诗人欲建功立业而开阔豪迈、乐观放达的胸襟。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这首《逢入京使》的相关资料介绍,希望大家喜欢。

《逢入京使》原文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逢入京使》译文东望家乡路程又远又长,热泪湿双袖还不断流淌。

在马上与你相遇无纸笔,请告家人说我平安无恙。

《逢入京使》注释⑴入京使:进京的使者。

⑵故园:指长安和自己在长安的家。

漫漫:形容路途十分遥远。

⑶龙钟:涕泪淋漓的样子。

卞和《退怨之歌》:“空山歔欷泪龙钟。

”这里是沾湿的意思。

⑷凭:托,烦,请。

传语:捎口信。

《逢入京使》赏析这首诗是写诗人在西行途中,偶遇前往长安的东行使者,勾起了诗人无限的思乡情绪,也表达了诗人欲建功立业而开阔豪迈、乐观放达的胸襟。

旅途的颠沛流离,思乡的肝肠寸断,在诗中得到了深刻的揭示。

“故园东望路漫漫”,写的是眼前的实际感受。

诗人已经离开“故园”多日,正行进在去往西域的途中,回望东边的家乡长安城当然是漫漫长路,思念之情不免袭上心头,乡愁难收。

“故园”,指的是在长安的家。

“东望”是点明长安的位置。

“双袖龙钟泪不干”,意思是说思乡之泪怎么也擦不干,以至于把两支袖子都擦湿了,可眼泪就是止不住。

这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思念亲人之情,也为下文写捎书回家“报平安”做了一个很高的铺垫。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这两句是写遇到入京使者时欲捎书回家报平安又苦于没有纸笔的情形,完全是马上相逢行者匆匆的口气,写得十分传神。

“逢”字点出了题目,在赶赴安西的途中,遇到作为入京使者的故人,彼此都鞍马倥偬,交臂而过,一个继续西行,一个东归长安,而自己的妻子也正在长安,正好托故人带封平安家信回去,可偏偏又无纸笔,也顾不上写信了,只好托故人带个口信,“凭君传语报平安”吧。

这最后一句诗,处理得很简单,收束得很干净利落,但简净之中寄寓着诗人的一片深情,寄至味于淡薄,颇有韵味。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古诗赏析测试题与答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古诗赏析测试题与答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古诗赏析测试题与答案预览说明:预览图片所展示的格式为文档的源格式展示,下载源文件没有水印,内容可编辑和复制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古诗赏析测试题与答案一、阅读下面的课内古诗,完成相应的题。

(一)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诗歌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能体现诗人这种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些?2.“独”是中国古代文人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或表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傲岸人格,或表达对独立人格的追求。

说说“独”字好在哪里?(2分)3.诗歌后两句写出了怎样的景象?全诗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二)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4.诗中能揭示主旨的诗句是。

它表达了诗人听到《折柳曲》后的思想感情。

5.赏析”此夜曲中闻折柳”一句。

6.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

诗赏析诗中“暗”和“满”的表达效果。

(三)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7.本诗的体裁。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8.有同学在赏析这首诗歌时将第三句理解为“立刻就会相见了,用不着再写信了”(1)你觉得这种理解正确吗?为什么?(2)从诗歌赏析的角度看,那位同学的理解跟整首诗还有哪些方面不相符?(四)晚春(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9.在这首诗中,诗人巧妙的使用了的修辞手法,精妙地描绘出了一幅图。

10.历来人们对“杨花榆荚无才思”一句的理解颇有争议,请你结合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谈一谈你对这句诗的理解。

11.本诗运用拟人手法有何妙处?本诗的主旨有人认为是劝人珍惜光阴的,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五)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2.杜牧是____(朝代)诗人,与_______并称“小李杜”。

点明全诗主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逢入京使》赏析及同步习题及答案

《逢入京使》赏析及同步习题及答案

《逢入京使》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下】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赏析】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原诗】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译文】向东遥望长安家园路途遥远,思乡之泪沾湿双袖难擦干。

在马上匆匆相逢没有纸和笔.,只有托你捎个口信,给家人报平安。

【作者】岑参(715~770)唐代诗人。

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

荆州江陵(现湖北江陵)人。

出身于官僚家庭,曾祖父、伯祖父、伯父都官至宰相。

父亲两任州刺史。

但父亲早死,家道衰落。

他自幼从兄受书,遍读经史。

二十岁至长安,求仕不成,奔走京洛,北游河朔。

三十岁举进士,授兵曹参军。

天宝(742~756)年间,两度出塞,居边塞六年,颇有雄心壮志。

安史乱后回朝,由杜甫等推荐任右补阙,转起居舍人等职,大历(766~779)年间官至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

后罢官,客死成都旅舍。

岑参与高适并称“高岑”,同为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

其诗题材广泛,除一般感叹身世、赠答朋友的诗外,出塞以前曾写了不少山水诗,诗风颇似谢朓、何逊,但有意境新奇的特色。

有《岑嘉州集》。

其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尤其擅长七言歌行。

【背景】根据刘开扬《岑参诗集编年笺注·岑参年谱》,此诗作于公元749年(天宝八载)诗人赴安西途中。

这是岑参第一次远赴西域,充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书记。

此时诗人34岁,前半生功名不如意,无奈之下,出塞任职。

他告别了在长安的妻子,跃马踏上漫漫征途,西出阳关,奔赴安西。

岑参的从军,思想上有两根精神支柱:一个支柱是建功边陲的理想在鼓舞着他,他曾自言:“功名只应马上取,真正英雄一丈夫。

”(《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另一个支柱是,他认为从军出塞.是为了报效祖国,赴国家之急。

他曾自我表白:“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也知塞垣苦,岂为妻子谋。

”(《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正是基于这两点,所以他的边塞诗多数是昂扬乐观的,表现出唐军高昂的士气和震撼大地的声威。

《逢入京使》练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下】

《逢入京使》练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下】

《逢入京使》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下】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一、理解性默写:1、岑参《逢入京使》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家乡、亲人无限眷念的深情的两句是:2、岑参《逢入京使》一诗中,写诗人由于行色匆匆,只好用捎口信方式表达怀亲之情并充满了浓郁边塞生活气息的是的两句是:二、选择题:1、《逢入京使》中,以下分析,错误的是()A. “双袖龙钟泪不干”一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思念亲人之情,也为下文写捎书回家“报平安”做了一个很高的铺垫。

B. 表现了诗人开阔豪迈的胸襟。

C. 一二句“龙钟”“泪不干”的浓重色彩与三四句“凭君传语报平安”的轻描淡写很矛盾,写出作者矛盾的心情。

D. “凭君传语报平安”,纯朴的描写流露出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2、《逢入京使》中,关于“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一句,不正确的理解是()A. 诗中“马上相逢”彼此行色匆匆,没有纸笔,赶紧托他捎回平安的口信,真切地表达了思家的深情。

这“传语”二字,寄托了诗人全部的思家之情;而“平安”二字,却是家人最挂怀的讯息。

纯朴的描写流露出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B. 行者匆匆的口气。

走马相逢,没有纸笔,也顾不上写信了,就请你给我捎个平安的口信到家里吧!岑参此行是抱着“功名只向马上取”的雄心,他一方面有对帝京、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开阔豪迈的胸襟。

C. 诗写作者归家途中邂逅京使,虽然不久后将会见到家人,但是思乡心切,于是托京使捎带口信回家的情境。

D. 这句诗不假雕琢,信口而成,而又感情真挚,把许多人心头所想、口里要说的话,真挚而又不需要添加任何修饰的表现出来,使得诗歌更具表现意义。

3、《逢入京使》中,诗句处处流露思乡之情,以下赏析,不正确的是()A. “故园东望路漫漫”一句是写眼前的实景。

“故园”指的是在长安自己的家。

“东望”是点明长安的位置。

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尘烟蔽天。

B. “双袖龙钟泪不干”一句带有夸张的意味,是强调自己思忆亲人的激情,这里就暗暗透出捎家书的微意了。

《逢入京使》理解性默写(带答案)

《逢入京使》理解性默写(带答案)

《逢入京使》理解性默写
1.《逢入京使》中“,”两句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诗人乡愁难收、悲切思念亲人之状。

2.《逢入京使》中“,”两句描绘了诗人偶遇老友,万分喜悦,并托友人捎信向家人报平安。

3.《逢入京使》中写诗人行色匆匆,用捎口信方式表达思亲之情的两句是:,。

4.《逢入京使》中表达诗人牵挂家人又无以寄托,担心家人挂念自己的复杂心情的一句是:。

5.《逢入京使》中诗人极具夸张地写自己的思乡情结,暗暗透露想借鸿雁传书的句子:,。

6.《逢入京使》中反映诗人面对前路迢迢,不禁回首故乡,愁思萦怀的句子:,。

7.《逢入京使》中“,”两句通过“捎口信”这种特殊的方式,表达了自己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8.《逢入京使》中“,”两句表现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柔情与豪情交织相融。

《逢入京使》答案
1.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2.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3.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4.凭君传语报平安。

5.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6.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7.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8.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岑参《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古诗词阅读理解(二)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种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双袖龙钟泪不干”一句,诗人运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诗中的“龙钟”、“传语”是什么意思?
【答案】
1.诗人运用夸张的手法,说泪下如雨湿袖难干,借以表达自己深切思念亲人的心情。

2.“龙钟”形容流泪的样子,这里是沾湿的意思。

“传语”是捎口信的意思。

【解析】
1.本题考查诗句修辞方法的辨析和思想感情的把握。

“双袖龙钟泪不干”意思是:思乡之泪怎么也擦不干,以至于把两支袖子都擦湿了,可眼泪就是止不住。

这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也为下文“传语报平安”作铺垫”。

2.本题考查对重点字词的掌握。

“双袖龙钟泪不干”的意思是思乡的泪沾湿双袖模糊面容。

根据文意可知龙钟是指流泪的样子;“凭君传语报平安”的意思是“只好托你捎个口信,给我家中报个平安”,这里“传语”就是捎口信的意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