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边试验型血液凝固分析仪原理及结构

合集下载

血液凝固分析仪实训报告

血液凝固分析仪实训报告

一、实训目的1. 了解血液凝固分析仪的基本原理、结构及操作方法。

2. 掌握血液凝固分析仪的检测原理和操作流程。

3. 培养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实验技能。

二、实训时间2022年X月X日三、实训地点XX医学院检验科四、实训器材1. 血液凝固分析仪:XX型号2. 试剂:凝固试剂、抗凝剂、稀释液等3. 仪器:离心机、移液器、试管等4. 标本:健康人静脉血五、实训内容1. 血液凝固分析仪的原理及结构血液凝固分析仪是一种用于检测血液凝固功能的高科技仪器。

它采用光学凝固法,根据凝固过程中光通量或吸光度的变化,形成凝固曲线,以确定检测凝固终点并计算凝固时间。

血液凝固分析仪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样品处理系统:负责将血液标本与试剂混合,进行凝固反应。

(2)光学系统:通过分析光照射,检测凝固过程中光通量或吸光度的变化。

(3)数据处理系统:对凝固曲线进行分析,计算凝固时间。

2. 血液凝固分析仪的操作流程(1)开机:打开电源,预热仪器至设定温度。

(2)校准:按照仪器说明书进行校准,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3)加样:将处理好的血液标本加入仪器,按照试剂说明书加入相应试剂。

(4)检测:启动仪器,进行凝固反应,记录凝固时间。

(5)数据处理:仪器自动分析凝固曲线,计算凝固时间。

(6)结果输出:仪器将凝固时间输出至显示屏或打印。

3. 实验操作(1)采集血液标本:使用无菌注射器采集健康人静脉血,加入抗凝剂。

(2)离心:将血液标本离心,分离血清。

(3)加样:将血清加入凝固试剂,混合均匀。

(4)检测:将混合好的样品加入血液凝固分析仪,进行凝固反应。

(5)观察:观察凝固曲线,记录凝固时间。

(6)结果分析:根据凝固时间,判断血液凝固功能是否正常。

六、实训结果本次实训中,共检测了5份健康人静脉血标本。

结果显示,5份标本的凝固时间均在正常范围内,表明血液凝固功能正常。

七、实训体会1. 通过本次实训,我对血液凝固分析仪的原理、结构及操作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血凝仪原理

血凝仪原理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及时诊断出血、血栓性疾病,观察疗效,分析抗凝药物剂量等显得越来越迫切,而传统的手工方法和单一的凝固定性检查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临床要求,全自动血凝仪的出现和应用,使得止血和血栓项目检查变得简便、准确、可靠、极大地满足了临床诊疗的需要。

1.检测的基本方法目前血凝仪大多采用生物学方法,可分成三类:电流法、粘度法、光学法。

?1.1电流法:该法是利用血浆标本纤维蛋白具有的导电性,将电极插入标本中,利用两电极之间的电流的通、断来判断纤维蛋白是否形成,依此确定凝固终点。

?1.2 粘度法:又称磁珠法,仪器的检测部分有独立的线圈产生所需的电磁场,检测时在待测标本中加入小磁珠,利用变化的磁场使小磁珠产生运动,随着血浆的凝固,血浆的粘稠度征集增加,小磁珠摆幅逐渐减少,仪器内的电磁传感器,测定小磁珠的不同震荡幅度,计算出血浆的凝固时间。

?1.3 光学法:该法是目前血凝仪使用最多的一种检测方法。

当血浆在样品杯中逐渐凝固时,纤维蛋白原转变成纤维蛋白,其理学性状也随着变化;当一束光通过样品杯时,其透射光和散光的强度也会随之变化。

?2.检测的基本原理?比浊法以血浆中的被检测物质作为抗原,抗原与试剂中的抗体混合时会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产生复合物颗粒,依此来测定被检测物质含量。

其原理是:抗原量同抗体特异性结合反应达到某一程度与所需的时间之间存在一定的数量关系,在检测过程中,随着待检物质与相应抗体结合,其复合物颗粒增多单色光通过时,透过的或反射的光强度就会发生一定的变化,仪器的电路部分自动算出单位时间内吸光度的变化量,再根据标准曲线推算出待检物质的含量。

?使用光学法检测时,一般是将预温好的血浆标本和试剂快速混合,在混合瞬间吸光度非常弱,随着样品和试剂混合物中的纤维蛋白凝块的形成,反应杯内标本吸光度逐渐增强,当标本凝固完全后,吸光度值就稳定下来;仪器在血浆和试剂混合的瞬间,也就是吸光度最弱时,设定吸光度值A=0%,在血浆和样品凝固完全后,吸光度最强时,设定吸光度值A=100%;在0%-100%吸光度变化之间,仪器检测通道单位时间内分别采集多个数据,这样吸光度的变化值可做出一条曲线,仪器根据实验项目需要自动选取曲线上的一个点所对应的时间为凝血时间;仪器内的计算电路对做出的曲线求二次微分,二次微分为零的点,就是凝固终点;因为凝血是一个酶促的加速过程,到凝固终点时,反应速度和加速度都达到最大,此时凝固曲线的二次微分为零。

血凝仪的工作原理

血凝仪的工作原理

血凝仪的工作原理血凝仪是一种用于检测血液凝固能力的仪器,它基于一系列化学反应,测定了血浆中凝血因子的活性和凝血时间,用于诊断各种血液疾病、手术前后的血液凝固情况以及药物治疗效果等方面。

本文将介绍血凝仪的工作原理,包括血液凝固的机制、血凝仪的主要部分和各部分的功能及工作原理。

一、血液凝固的机制血液凝固是机体的一种非常重要的防御机制,它能够防止血液在血管中流动过多,阻止出血,帮助伤口愈合。

血液凝固是由血中一系列蛋白质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最终形成血凝块的过程。

这个过程主要由三个步骤组成:血小板聚集、凝血酶生成和纤维蛋白形成。

以下将分别介绍每个步骤。

1. 血小板聚集血小板是血液中不可缺少的成分之一,它们的主要功能是在出血时聚集、黏附在伤口上,形成血小板栓,以阻止出血。

当血管受到损伤时,血小板上的受体会被激活,使它们能够相互黏附在一起,形成一个血小板聚集体。

2. 凝血酶生成凝血酶是一个由多种凝血因子参与的酶复合物,它的生成能够促使血液在伤口处凝结形成血凝块。

凝血酶的生成需要多种凝血因子,包括因子Ⅱ、因子Ⅴ、因子Ⅶ、因子Ⅹ等,它们在某些条件下被激活后会相互作用,形成一个由多种蛋白质组成的凝血酶复合物。

3. 纤维蛋白形成这是血液凝固的最后一个步骤,也是最重要的步骤。

它涉及到血浆中的另一种重要蛋白质——纤维蛋白。

一旦凝血酶形成,它会作用于纤维蛋白原,使其转变为可溶性的纤维蛋白单体。

逐渐有越来越多的纤维蛋白原被凝血酶分解,在此过程中,纤维蛋白单体会相互缠绕在一起,形成一条纤维蛋白长链,最终交织在一起形成坚韧的血凝块。

二、血凝仪的主要部分血凝仪是由多个部分组成的,这些部分分别负责不同的功能,共同完成血液凝固的检测任务。

以下是血凝仪的主要部分:1. 样本添加系统这是血凝仪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它负责将需要检测的血样加入到血凝仪中。

血凝仪多采用血浆进行检测。

在样本加入系统中,从血浆中提取出凝血时间检测所需的成分,然后将其加到试管中,加入试剂,开始触发化学反应。

血凝仪的工作原理PPT课件

血凝仪的工作原理PPT课件

2.BE血凝仪的整个反应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一、不稳定期: 也就是标本和实际进行了混匀之后并未完全进行反应 的过程,这个阶段的变化比较大,两条绿线相差比较大, 并逐渐的靠拢。反应曲线(紫线)在两条绿线之间行走。 二、稳定期: 标本和试剂完全的混匀之后开始进行了化学反应(整 个反应过程完全的处在模拟的人体生理环境下),两条绿 线动态的开闭,但是趋近于一个平台,我们平时俗称为平 台期,这期间未出现明显的凝血,而紫线也相对稳定的走 形。 三、凝血期: 这时候紫线发生了迅速的变化,也就是出现了反应的 质变,穿透平台期,出现凝血。这时候引入微积分概念, 在整个紫线上每一点做切线,而切线斜率变化最大的一点 也就是 Δ A最大的一点即为凝血点。
一、术前常规检查(出血危险过筛试验): 1.凝血酶原时间测定(PT); 2.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APTT); 3.凝血酶时间测定(TT); 4.纤维蛋白原含量测定(FIB); 5.血小板计数(PLT);
二、术前凝血试验的重要意义: 目的:确定患者是否有止血功能缺陷(尤 其是轻微止血异常)
必要性:检出有出血倾向的患者,尤其是 轻型,亚临床型凝血因子缺乏(先天或后 天)。给予替代或对症治疗,防止术中、术 后出血,术后伤口愈合差。
四、试验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 1.实验的重复性不好或不凝结: a.试剂的问题; b.对于FIB实验是否为Kaolin没有充分混匀或是到出的量 过多、使用时间过长导致水分挥发、结晶析出; c.抗凝剂的问题。 2.某一项或几项实验的检测值总是偏高或是偏低: a.是否是对应实验的试剂问题; b.是否为实验对应的试验参数有变化(若是建议重新安 装试验参数盘)。 3.实验结果不稳定: a.检查加样系统,是否为移液量不准确; b.加样针尖上总有一滴液体存在,检查泵、阀及管路是 否存在问题; c.全自动机器,试剂盘上装kaolin的杯子要用与磁搅拌 子大小相吻合的,以防止沉淀,影响检测结果; d.提示lamp fail:灯路被堵住。

自动化血液凝固分析仪原理及结构

自动化血液凝固分析仪原理及结构

自动化血液凝固分析仪原理及结构随着基础医学、生物化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以及临床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血栓与止血这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飞速发展。

凝血检验方法和临床应用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相关检验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在临床疾病诊治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作为一门独立的检验诊断学科,血栓与止血检验常用于出血性疾病诊断与疗效观察、围术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血栓前状态、器官移植排斥反应、抗凝和溶栓治疗等。

血液凝固分析仪(blood coaguLation analyzer),简称血凝仪,是血栓与止血检验中最基本的仪器。

目前,血栓与止血的检测从传统手工方法发展到半自动和全自动血凝仪,从单一凝固法发展到免疫法和生物化学法,操作简便,检测快速,结果准确可靠。

血凝仪发展简史:1910年,Kottman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血凝仪,以测定血液凝固时黏度的变化来反映血浆凝固时间。

1922年,Kugelmass用浊度计透射光的变化来反映血浆凝固时间。

1950年,Schnitger和Gross发明了电流法血凝仪。

20世纪60年代,机械法血凝仪得以开发。

20世纪70年代后,因机械、电子工业的发展,使各种类型的全自动血凝仪先后问世;20世纪80年代,因发色底物的出现并应用于血液凝固的检测,使全自动血凝仪除了可进行一般筛选试验以外,还可进行凝血、抗凝、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单个因子检测。

20世纪80年代末,双磁路磁珠法发明给血栓与止血的检测带来了新概念,因其设计原理独特,免除了影响光学法检测的一些因素。

20世纪90年代,全自动血凝仪免疫通道开发又为血栓与止血的检测提供了新的手段。

一、检测原理早期的电流法利用纤维蛋白原无导电性而纤维蛋白具有导电性的特点,将待测标本作为电路的一部分,根据凝血过程中电路电流的变化来判断纤维蛋白的形成。

因电流法的不可靠性及单一性,很快被更灵敏、更易扩展的光学法所淘汰。

目前,常用血凝仪检测方法主要有凝固法、发色底物法、免疫法、胶乳凝集法等。

.血凝仪

.血凝仪

第七章血凝分析仪血凝分析仪又叫血凝仪,是用来测量血液凝固时间的仪器。

常用的血凝分析仪有全自动及半自动之分。

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测试速度快,自动化程度高,多用在大型医疗单位。

在一般基层医疗单位,大都使用结构相对简单,价格也比较便宜的半自动血凝分析仪。

本节主要介绍后者。

第一节血凝分析仪的原理一、工作原理凝固法检测原理是以电磁感应为基础,通过独立的电磁探测器,感测钢珠在血液中的摆动幅度变化来分析血液的粘度的。

如图7-1-1所示,上下两个磁力线圈用来产生交变磁场(磁场强度按照不同试验项目而设定)。

磁场中间放置一个检测杯,检测杯中放置一个钢珠。

当检测杯中液体的粘度恒定时,钢珠以恒定的幅度沿杯底轨道往复运动。

当检测杯中的液体粘度增高时,钢珠摆动的幅度衰减;当杯中液体粘度降低时,钢珠摆动的幅度增加。

钢珠摆动的幅度通过安放在左右两边的两个接收线圈检测出来。

该模拟信号再经放大,采样,数字化等处理,计算出液体凝固时间的变化。

最后由显示器显示出测量结果,并由打印机打印出来。

图7-1-1血凝分析仪基本工作原理第二节Start 4型半自动血凝分析仪Start 4型半自动血凝分析仪为四通道,内置热敏打印机,有样品和试剂预温位和独立的预温计时器。

所有的定标曲线均可贮存,并打印。

在仪器侧面有联机加液器,它的功能是当加入试剂时自动启动检测。

独特的电磁感应检测系统支持所有凝固检测,甚至当凝固十分微弱时,也可进行检测。

因此,纤维蛋白原的线性范围可达到1~12g/1(1:20稀释)。

一、技术指标仪器标准:IEC950标准。

CE(EN60601—1—1—2,EN61010),GS(UL3101-1)体积:长:420mm,宽:410mm,高:120mm重量:5.7公斤电源:电压:110V或220V频率:50 Hz/60Hz功率:最大110VA操作环境:室温:15℃~35℃测量原理:电磁感应原理。

使用血浆或全血。

自动(联机加液器)或手动启动检测。

血液凝固分析仪课件

血液凝固分析仪课件

光学法(比浊法)
散射比浊法
光源、样本、接收器成直角,散射比浊法, 接收器接收到的完全是散射光,不受本底浊度 的影响。 散射比浊法优于透射比浊法
二、血凝仪的检测原理
1.凝固法原理
(4)磁珠法 根据磁珠运动的幅度随血浆凝 固过程中黏度的增加而变化来测量凝血功 能。分为光电探测法和电磁珠探测法。
(4)磁珠法
第二节
血液凝固分析仪
学习目标
掌握:血凝仪的检测原理 熟悉:半自动、全自动血凝仪的特点和基本 结构、各种检测方法的优缺点 了解:血凝仪的分类、临床应用、仪器的维凝仪的检测原理 三、血凝仪的基本结构 四、血凝仪的临床应用 五、血凝仪的维护 六、血凝仪的注意事项
血凝仪是采用一定分析技术,对血栓 与出血有关成分自动检测的临床常规检验仪 器。在血栓/出血实验室中最基本的设备就是 血液凝固分析仪(简称血凝仪)。
(二)底物显色法 生物化学法 (三)免疫学法 抗原抗体
以底物释放产色基团量的变化测定有关因子
免疫比浊
三、血凝仪的基本结构
(一)半自动血凝仪的基本结构 主要由样本预温槽和试剂预温槽、加样器、检 测系统(光学、磁场)及微机组成。
三、血凝仪的基本结构
(二)全自动血凝仪基本结构 包括样本传送及处理装置、试剂冷藏位、样 本及试剂分配系统、检测系统、计算机、输出 设备及附件等。
任务小结
早期使用的血凝仪多采用凝固法(凝固法据检测原理的 不同又分为光学法、磁珠法和电流法)进行测定,仪器的检 测项目也比较有限,随着免疫学方法(主要是 免疫比浊法)
和发色底物法的应用,血凝仪的检测项目大大增加,免疫比
浊法主要用于FDP、D-二聚体和AT-Ⅲ的测定,发色底物法 可用于AT-Ⅲ、蛋白C 和纤溶酶原等项目的测定。凝固法、 免疫比浊法和发色底物法的联合应用使血凝仪不仅可用于临 床的常规检测,同时也为研究新的实验指标在止血、血栓性 疾病中的应用提供了有利条件。

凝血分析仪ppt课件

凝血分析仪ppt课件
No Image
清洁液
D-D 缓冲液
Fib试剂
PT试剂
APTT试剂
白陶土
Call2
Fib缓冲液
D-D试剂
TT试剂
二、实验中质量保证
1、吸取样本是否正常 2、反应杯是否正常
样本架因样本孔破损,导致吸不到样
因反应杯堆积,轨道堵塞
卡住了,仪器死机, 必须重启!!
二、实验后质量保证
1、反应曲线的查看(重点、难点) 2、结果与病人确认无误后发报告
凝血分析仪常见注意事项
凝血分析仪的结构







样 本 盘
试 剂
/ 样
试 剂 盘
孵 育 /






保证实验准确性需要注意的事项
一、实验前质量保证 1、蒸馏水:充足 2、试剂:充足 3、病人标本:充足、信息准确
1、蒸馏水不足
导致管路产生气泡,无法吸到样本,结果测不出
气 泡
气 泡
2、试剂
例、查看42号样本PT反应曲线
光标原始

位置

第二步:
Pres s
第三步:
PT曲线解读
检测上限
样本反应曲线
磁珠凝固 时间点
检测下限
读取信号比较 稳定的时间段
APTT 曲线
No Image
TT 曲线
No Image
Fib曲线
D-D 二聚体曲线
No Image
D-D 二聚体曲线(超出检测范围)
有时报 “EF2
3”
原始曲线
No试剂反应完了 Image
标本稀释3倍后
No ImageΒιβλιοθήκη 2、结果与病人确认无误后发报告

血凝仪检测原理及应用

血凝仪检测原理及应用

血凝仪检测原理及应用血凝仪(Coagulation Analyzer)是一种用于检测血液凝血功能的仪器。

它通过测量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和纤维蛋白原浓度等指标,评估和监测血液的凝血功能状态,帮助诊断和治疗凝血相关疾病。

血液在受伤或创伤时会迅速形成血凝块,阻止出血。

这个过程通常是复杂而精确的。

血凝仪的原理是模拟和测量血液凝结的各个环节,从而评估血液的凝固能力。

常见的血凝仪检测原理包括光学法、光子发射法和传感器法。

其中,光学法是最常见的方法。

它利用光学传感器检测血浆凝固,根据凝血的特征改变来判断血液的凝固状态。

光学法通常使用光散射、光吸收或凝块形成的阻尼等技术进行测量。

血凝仪的应用非常广泛,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诊断凝血疾病:血凝仪可以用于诊断各种凝血异常疾病,如遗传性凝血因子缺乏、凝血酶原缺乏、血小板功能障碍等。

通过测量凝血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凝血酶原时间(PT)等指标,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病因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2.止血效果评估:在一些外科手术或创伤后,评估患者的止血效果非常重要。

血凝仪可以监测术后血液的凝固功能,判断血液是否能迅速形成血凝块,从而为医生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指导。

3. 抗凝治疗监测:对于接受抗凝治疗的患者,血凝仪可用于监测常规抗凝药物,如华法林(Warfarin)的疗效。

它可以测量血浆中凝血酶时间的延长程度,确保患者的凝血功能在安全范围内。

4.孕妇及产科用途:血凝仪可以用于孕妇和产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如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子痫前期等。

通过监测凝血时间等指标,可以帮助医生了解孕妇的凝血状态,早期发现和预防相关并发症。

总的来说,血凝仪是一种功能强大的仪器,它可以快速、准确地评估血液的凝固功能,并提供重要的临床信息。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血凝仪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血凝仪检测原理及应用解析

血凝仪检测原理及应用解析

血凝仪检测原理及应用解析血凝仪(coagulometer)是一种用于血液凝血功能检测的仪器。

它通过测量血液在凝血过程中的各个阶段的变化,可以评估血液的凝血状态,并帮助医生判断出血或凝血的疾病。

本文将对血凝仪的检测原理和应用进行解析。

一、血凝仪的检测原理血凝仪主要通过下列几个方面来检测血液的凝血功能:4.纤维蛋白原定量测定:纤维蛋白原是形成血凝块的关键蛋白质,通过测定纤维蛋白原的含量,可以评估血液的凝聚性和平衡性。

5.血小板功能分析:检测和评估血小板的聚集和活化状态,血小板功能异常可能导致出血或血栓病变。

二、血凝仪的应用血凝仪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和科研中的多个领域:1.疾病诊断和评估:血凝仪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和评估凝血和出血疾病,如血友病、凝血因子缺乏、血小板功能异常等。

通过测定不同的凝血参数,医生可以判断患者的凝血功能是否正常,帮助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2.药物疗效评估:血凝仪可以用于评估抗凝药物和抗血小板药物的疗效。

例如,对于正在接受抗凝治疗的患者,可以通过测定PT和INR值来判断抗凝药物的剂量是否合适。

3.手术前评估:在一些手术中,需要对患者的凝血功能进行评估,以了解手术风险和准备必要的处理措施。

血凝仪可以用于术前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帮助医生进行手术前的风险评估和处理计划。

4.妊娠期监测:在孕妇和新生儿领域,血凝仪可用于监测孕妇的凝血功能和评估新生儿出生时的凝血状态。

一些妊娠相关的疾病,如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和胎盘剥离,可能引起凝血功能异常,通过血凝仪的检测可以及时发现和评估。

总结:血凝仪通过测定血液的凝血时间、APTT、PT、纤维蛋白原等多种参数,可以评估血液的凝血功能和凝血因子的功能状态,帮助医生诊断和评估凝血和出血相关的疾病。

它在临床医学和科研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用于疾病诊断、药物疗效评估、手术前评估和妊娠期监测等领域。

凝固法血凝仪的检测原理

凝固法血凝仪的检测原理

凝固法血凝仪的检测原理《探秘凝固法血凝仪的检测原理》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这个神奇的凝固法血凝仪。

你可别小看它,它就像是血液世界里的小侦探,默默工作,为我们揭示着血液凝固的奥秘呢!想象一下,血液就像是一条流淌不息的小河,里面有各种各样的“小精灵”在活动。

而凝固法血凝仪呢,就是专门来观察这些“小精灵”们如何聚集在一起,形成坚固的“堤坝”。

它的检测原理其实挺有趣的。

就好像是一场特殊的聚会,血凝仪会给血液中的一些成分发出“邀请函”,让它们聚集到一起。

这些成分就像是听到召唤的小伙伴,纷纷响应,开始相互作用。

比如说,凝血酶原时间的检测吧。

这就像是一场比赛,看谁能最快地形成一个稳定的结构。

血凝仪会密切关注着这个过程,记录下时间,就像裁判在认真地记录比赛成绩一样。

纤维蛋白原的检测呢,则像是在搭建一个小房子。

血凝仪看着那些纤维蛋白原们一点点地聚集、堆积,直到建成一个牢固的“小房子”。

在这个过程中,血凝仪就像是一个超级细心的观察者,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它不断地收集信息,分析数据,然后告诉我们血液凝固的情况。

我记得有一次去医院,看到医生在使用凝固法血凝仪。

那时候我就很好奇,这个小小的仪器怎么就能知道那么多关于血液的秘密呢。

后来我了解了它的原理,才恍然大悟,原来它是通过这么巧妙的方式来工作的呀!其实,生活中很多东西都像凝固法血凝仪一样,看似普通,却有着非凡的作用。

我们要学会去发现这些隐藏的神奇之处,就像发现凝固法血凝仪背后的奥秘一样。

总之呢,凝固法血凝仪通过它独特的检测原理,为我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它就像一位无声的卫士,默默地守护着我们的血液健康。

让我们为这个神奇的小仪器点赞吧!它虽然不大,但却有着大大的能量!。

全自动血凝检测仪的检测原理

全自动血凝检测仪的检测原理

全自动血凝检测仪的检测原理
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那个厉害的全自动血凝检测仪的检测原理呀!
你说这全自动血凝检测仪就像是一个特别牛的小侦探!它怎么工作的呢?就好像警察破案一样,一点点去寻找线索。

血液就像是一个复杂的小世界,里面有各种各样的成分。

这全自动血凝检测仪呢,就是要在这个小世界里搞清楚凝血的情况。

它会先把血液样本接过来,就像迎接一位小客人。

然后呢,通过各种神奇的方法和技术,开始去分析里面的凝血因子呀、血小板呀等等这些关键角色。

比如说,它会观察血液凝固需要多长时间,这就好像是在计算一场比赛的用时一样。

时间长了或者短了,都可能意味着有问题呢!
它还能检测凝血酶的活性,这凝血酶就像是一个指挥官,指挥着凝血的过程。

全自动血凝检测仪得搞清楚这个指挥官是不是正常工作呀。

再想想,这仪器是不是特别厉害?就像有一双超级敏锐的眼睛,能把血液里那些细微的变化都看得清清楚楚。

你说要是没有它,医生们得多头疼呀!就像没有指南针在大海里航行一样,找不到方向。

咱平时可能感觉不到,但是在医院里,这全自动血凝检测仪可是默默发挥着大作用呢!它能帮助医生快速准确地诊断出各种疾病,是不是很神奇?
它就像是一个无声的卫士,守护着我们的健康。

虽然我们可能平时看不到它在工作,但它一直在那里,兢兢业业地为我们服务。

所以啊,可别小看了这个小小的仪器,它背后的科技和智慧可多着呢!它能让我们更了解自己的身体,也能让医生更好地治疗疾病。

这不就是科技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吗?让我们的生活更健康、更安心!总之,全自动血凝检测仪真的是太重要啦!
原创不易,请尊重原创,谢谢!。

血凝仪的应用实验原理

血凝仪的应用实验原理

血凝仪的应用实验原理介绍血凝仪是一种用于测定血液凝固能力的仪器,主要应用于临床诊断、药物研发、血液病研究等领域。

血凝仪通过测量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等指标,可以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是否正常,为凝血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实验原理血凝仪的应用实验原理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 血液凝固过程的基本原理血液凝固是一种复杂的生理过程,主要包括血小板聚集、凝血酶形成和纤维蛋白聚合等步骤。

当血管受损时,血小板会黏附在损伤的血管壁上,同时释放一系列凝血因子。

这些凝血因子与血浆中的凝血因子相互作用,酶促反应会导致凝血酶的形成。

凝血酶进一步促使纤维蛋白聚合,形成血栓。

2. 血凝仪的工作原理血凝仪通过模拟体外血液凝固过程的方式测定血液的凝固能力。

它主要包括凝血时间测定、凝血酶原时间测定和凝血酶时间测定三个实验方法。

•凝血时间测定:此方法通过观察添加凝血活化剂后血液凝固的时间来评估血液的凝固能力。

常用的凝血活化剂有凝血酶、胶原蛋白和花生素等。

•凝血酶原时间测定:此方法通过观察血液中凝血酶的形成时间来评估血液的凝固能力。

凝血酶原时间是指从添加凝血活化剂到凝血酶形成的时间。

•凝血酶时间测定:此方法通过观察血液中纤维蛋白聚合的时间来评估血液的凝固能力。

凝血酶时间是指从添加凝血活化剂到纤维蛋白形成的时间。

3. 血凝仪的测定原理血凝仪通过光学传感器或电子传感器测量血液凝固产生的信号来评估凝血能力。

光学传感器常用的测量方法有光散射法、凝血时间法和激光散射法等。

电子传感器常用的测量方法有阻抗法和电子阻抗法等。

应用实验步骤使用血凝仪进行应用实验时,通常需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样本准备:将需要进行凝血能力测定的血液样本收集到特定的试管或容器中,并确保样本新鲜且无凝块。

2.仪器准备:将血凝仪按照操作手册的要求进行预热、校准和设置。

3.样本处理:根据实验的需要,可以添加相应的凝血活化剂或试剂到血液样本中,以促使血液凝固。

血液凝固仪的工作原理

血液凝固仪的工作原理

血液凝固仪的工作原理
血液凝固仪是一种用于测定血液凝固时间和评估凝血功能的仪器。

其工作原理如下:
1. 血液采集:首先需要采集被测血液样本,通常采用静脉采血的方式,将血液样本置于试管或者专用的试剂盒中。

2. 血液凝固触发:将试管或试剂盒插入血液凝固仪中,启动仪器,并选择相应的凝血检测参数。

仪器会根据设定的参数,在试管中添加相应的激活剂或试剂,触发血液凝固反应。

3. 凝血时间测定:血液凝固仪会自动监测血液的凝血反应过程,并记录下血液完全凝固所需的时间。

通常可以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或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等凝血指标。

4. 结果分析:仪器会将测得的血液凝固时间与参考范围进行比较,并计算出对应的凝血功能指标,如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或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比值等。

血液凝固仪通过自动化的方式,能够快速、准确地测定血液的凝固功能,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血凝仪检测原理及应用

血凝仪检测原理及应用

血凝仪检测原理及应用血凝仪是一种常见的临床实验室设备,用于检测血浆或全血的凝血功能。

它主要基于凝血物质的活性以及其在凝血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原理来进行检测。

血凝仪的应用广泛,包括凝血功能评估、诊断和监测凝血疾病以及抗凝治疗的监测等。

血凝仪的工作原理由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时间(APTT)两种基本原理组成。

这两种原理通过测量血浆或全血中血浆中的凝血蛋白或自身激活产生的酶的活性来反映凝血功能。

PT是血浆中凝血蛋白活化生成凝血酶所需的时间。

PT主要检测外源凝血途径的活性。

这个过程涉及到维生素K依赖的凝血因子II、VII、IX和X以及钙离子。

在PT测试中,血浆和凝血试剂在适当的温度下混合,然后加入一定量的钙离子激活凝血途径,开始计时。

当形成可见的凝块时,停止计时并记录时间,即PT 值。

APTT是血浆或全血中凝血酶活性形成凝块所需的时间。

APTT主要检测内源凝血途径的活性。

在APTT测试中,通过添加细胞激活因子(如凝血酶原激活剂)和其它所需的凝血因子来激活凝血途径。

然后,加入钙离子,开始计时。

当形成可见的凝块时,停止计时并记录时间,即APTT值。

除了PT和APTT,血凝仪还可以测量凝血因子活性、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和抗凝物质(如抗凝酶和抗凝酶抗体)等指标。

这些指标可以通过专门的试剂盒和检测程序来实现。

血凝仪的应用广泛。

在临床实验室中,通过血凝仪可以快速、准确地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并且可以对凝血病变进行定量分析和诊断。

凝血功能评估在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的抗凝治疗过程中至关重要。

同时,血凝仪还可以用于监测患者接受抗凝治疗的疗效,包括肝素、华法林和新型口服抗凝药物等。

此外,血凝仪还在科研领域有着重要应用。

一些研究机构和制药公司可以利用血凝仪来评估新的抗凝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同时,血凝仪还可以被用于分子诊断,比如通过检测凝血因子基因突变来诊断遗传性凝血异常病例。

总之,血凝仪是一种重要的临床实验室设备,它通过测量血浆或全血中凝血蛋白或凝血酶活性来评估凝血功能。

血液凝固仪实验报告(3篇)

血液凝固仪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熟悉血液凝固仪的基本操作流程。

2. 掌握血液凝固时间检测的方法。

3. 了解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二、实验原理血液凝固是指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为不流动的凝胶状态,其过程涉及一系列复杂的生化反应。

血液凝固时间是指血液从注入到凝固所需的时间,是反映凝血功能的重要指标。

本实验采用血液凝固仪检测血液凝固时间,通过观察不同条件下血液凝固时间的变化,分析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三、实验材料1. 血液凝固仪2. 家兔3. 清洁试管、注射器、针管、恒温水浴器4. 羊血浆、肝素、草酸钾、石蜡油、棉絮等四、实验方法1. 家兔准备:将家兔固定在手术台上,进行耳缘静脉采血,采集约5ml血液。

2. 血液凝固仪准备:将血液凝固仪预热至37℃。

3. 血液样本处理:将采集的血液样本注入到试管中,加入适量肝素和草酸钾,混匀。

4. 血液凝固时间检测:将处理后的血液样本注入到血液凝固仪中,记录血液凝固时间。

5. 影响因素实验:在不同条件下进行血液凝固时间检测,包括温度、pH值、离子强度、抗凝剂浓度等。

五、实验结果1. 血液凝固时间:在正常条件下,血液凝固时间为4-6分钟。

2. 影响因素实验结果:(1)温度:随着温度升高,血液凝固时间缩短;随着温度降低,血液凝固时间延长。

(2)pH值:随着pH值升高,血液凝固时间缩短;随着pH值降低,血液凝固时间延长。

(3)离子强度:随着离子强度升高,血液凝固时间缩短;随着离子强度降低,血液凝固时间延长。

(4)抗凝剂浓度:随着抗凝剂浓度升高,血液凝固时间延长;随着抗凝剂浓度降低,血液凝固时间缩短。

六、讨论1. 本实验通过血液凝固仪检测了血液凝固时间,证实了血液凝固时间受多种因素影响。

2. 温度、pH值、离子强度等理化因素对血液凝固时间有显著影响。

温度升高,血液凝固时间缩短;pH值升高,血液凝固时间缩短;离子强度升高,血液凝固时间缩短。

3. 抗凝剂浓度对血液凝固时间也有显著影响。

抗凝剂浓度升高,血液凝固时间延长;抗凝剂浓度降低,血液凝固时间缩短。

床旁即时检测凝血仪的INR检测性能验证孔莹

床旁即时检测凝血仪的INR检测性能验证孔莹
通讯作者:刘泽金 E-mail: zejinliu@
置— ——口服抗凝剂治疗自行监 测 的 体 外 检 测 系 统 需 求 (ISO17593)” 文 件 规 定 了 POCT 检 测 INR 的 性能验证方法和程序[1]。 本研究按此程序对 Coagu Check XS 凝血仪进行检测性能验证, 以探讨 INR 检测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三、检测性能验证
1. 精密度验证方法:对 15 名正常个体和 30 例
抗凝个体,连续采集每人 2 个不同手指的血液各测
定 1 次 INR,共得到 2 个 INR 结果。 分别计算每人
2 次 INR 结果的均值和差值(d),按 5%的精密度要
求[1],计 算 5%乘 4.2 再 乘 均 值 (D),如 果 d 小 于 D,
coagucheckxs检测原理为电化学方法使用人类重组凝血活酶试剂其isi接近于血样会激活凝血活酶试剂并启动凝固过程凝血酶原会转变为凝血酶后者作用于底物而产生电子信号检测电子信号就得到了pt通过isi换算成inr厂商提供的资料表明inr可检测范围为每日检测质控物一次在质控在控情况下检测患者的inr
Key words: 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 Point-of-care testing; Performance verification
口服抗凝剂治疗, 必须进行抗凝效果的监测, 根据测定的患者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水平来调整 口服抗凝剂用量。 INR 的测定通常在医院检验科, 患者多需至医院抽血检测。 随着床旁即时检测 (point-of-care testing,POCT)凝血仪的出现,患者或 其 家 属 在 家 中 就 可 操 作 并 得 到 即 时 的 INR 结 果 。 POCT 凝血仪在用于正式检测前应进行检测性能的 验证,以了解其能达到的精密度及与医院检验科检 测结果的差异,获知其检测性能可能造成患者 INR 检测结果的影响。 “临床实验室监测及体外医学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床边试验型血液凝固分析仪原理及结构床旁血凝分析仪也称全血凝固分析仪,是自动化血凝分析取得的又一进展。

一、检测原理全自动检测方法一般时基于机械(STAGO)或光学(ACL、MLA、STAGO、Sysmex)检测来对凝结的形成进行监测。

而床旁检测(point of care test,POCT)多采用如下原理:用惰性顺磁铁氧化颗粒(paramagnetic Iron oxideparticles,PIOP)均匀分布并结合可产生凝固或纤溶反应的干试剂中,PIOP可在一固定垂直磁场作用下移动。

当血标本通过毛细管作用进入反应层中,可溶解干试剂,并发生相应的凝固和纤溶反应,同时与试剂结合的PIOP在反应过程中通过其移动或摆动幅度的大小而提供纤维蛋白形成或溶解的动力学特征。

PIOP摆动所产生的光量变化可通过光电检测器记录。

然后通过信号放大、转换、计算而得到检测结果。

具体而言,INRatio(英锐®)检测的是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的凝血过程发生时血液样本电阻发生的变化情况。

CoaguChek则基于交变磁场下测试条上铁颗粒在样本中的移动由于血液的凝结而终止的原理。

ProTimeMicrocoagulation System将血液来回泵送直到血液凝结,当血液凝结形成时,血液的流动速度渐进变慢。

本节以InvernessMedical公司的HemoSens英锐®凝血分析仪介绍阻抗法原理,阻抗是对抗交流电电流的阻力(也称为电导),英锐监测仪测量的是血液阻抗的变化。

仪器中有一个加热器件,可使样品保持在37℃。

监测仪可将检测条加热到血液凝固的最佳温度。

监测仪通过复杂的数学运算可测算出3个不同通道中血凝曲线的拐点,这一点可用图-1 带X轴和Y轴的血凝曲线轮廓图进行阐释。

该曲线显示了检测条中血液凝固过程中阻抗的变化。

仪器运算所挑选的曲线中的点是血液凝固时间即PT的关键点。

在A点,检测条的小室中是干燥的,也无血液进入,因此阻抗非常之大,在B点,小室中注满了血液,因此导电性很高。

血液进入小室后就将各个通道中的两个电极接通了,这等于告诉仪器从曲线上的B点开始测量时间直至出现拐点,此即PT。

从B点到C点血液中的有形成分与试剂发生了生理反应,致使出现了一个一过性的升高,随后又降至D点。

血液的加速凝固使得阻抗变大,因此,出现了曲线的抬高。

在曲线的顶端(C点)样品的凝固开始减速,随着凝固速度的变慢,曲线开始下降。

在D点血液完全凝固(这可被测算出来),这些点被成为拐点,是PT测量的关键点。

仪器继续对曲线进行监测以确定这是否是真正的可选点,如果不是,仪器会沿曲线选一个最佳点,如果选不出一个实点,会出现一条错误信息,要求重新进行检测。

仪器可监测90秒阻抗曲线的变化以保证仪器挑出检测PT的最佳点,运算方法已编程至仪器内存中,以后可进一步升级。

图-1 血凝曲线轮廓图检测条配合英锐监测仪来完成血液传递、发生反应和完成2个水平对照品的检测。

每个测试条都有三层:上层、中层和下层,这三层全由防水的聚酯材料制成,并用防雾化材料处理以使液体(血液)可沿表层移动,如果不用这些材料,血液就会聚成堆进入不了通道。

英锐测试条上层有3个出口和1个样品孔,中层有3个通道供血液进入检测点。

底层即电极层,在底层材料上镀有银电极,用黏合剂将这3层压到了一起。

检测条上的试剂包括有重组的组织因子和生物聚合试剂,当与血液接触时可起到预期效果,这些试剂的量非常少,生产时是以毫升计的。

当将检测条插入仪器时,电极桥会接通仪器。

将血液加到样品孔后,血液通过毛细作用流到电极处,在此处血液停止流动并开始发生反应。

毛细作用在出口处消失,整个试验约需3分钟,试验结束,仪器以PT或INR和PT的形式报告结果。

二、检测参数当前的床旁型凝血分析仪能够检测的指标主要有PT、APTT、FIB、D-二聚体和ACT,单一机型能够实现一项或多项指标的测定;个别机型还能测定t-PA、SK、UK等,但是尚未完全进入临床应用阶段。

三、性能特点如当今的大多数电器设备一样,英锐凝血分析仪也有一个微处理器,可使仪器进行自我诊断及电路检测。

仪器可储存60个结果,这些储存结果可通过RS232插口从打印机输出或下载到计算机终端。

为使测试结果和参考方法相匹配,对每批样品都用60个口服香豆定患者的结果和20个正常人的结果进行了校正(这是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标准,并被视为比较对照的金标准)。

通过一个简单的5位数密码可将批号信息输入单台仪器中,该密码利用一种计算方法和相应的矩阵可对仪器进行校正。

不同的POCT仪器有许多元件是共同的,这些装置一般用了一个热光电电阻,一个微处理器并显示输出的试验结果,选择性的这个装置可含有时间和日期钟,装载的资料库储存了以前患者的结果。

打印接口、一个调制解调器或者是计算机接口,通常显示和用户界面是简单化的,有利于使用。

为了促进其便携性,一般还有交流电源、适配器和电池作为电源。

Oberhardt等以COAG-1分析不同项目和标本,当用不抗凝的末梢血和静脉血,枸橼酸钠抗凝的静脉全血及其血浆四种标本对60例正常人PT进行检测发现PT均值分别为12.9秒、13.3秒、12.6秒、和12.0秒,CV分别为5.4%、3.8%、4.0%、2.5%,同时用Cog-Mate-X-2分析血浆的结果,比较发现两者的相关性很好,r=0.96。

他们又用APTT正常和异常各20例标本,其分别为枸橼酸钠抗凝全血及血浆进行分析,结果显示APTT均值分别为33.0秒和30.3秒(正常组),84.2秒和82.0秒(异常组)全血结果均高于血浆,CV分别为5.4%、2.9%、7.1%、3.5%,结果间均无显著差异,Solomon等利用ROC曲线分别对床旁分析仪Coaguchek,plus测定APTT、Hemochron测定ACT 和TAS测定APTT的全血结果与实验室测定的血浆结果进行方法的特异性、灵敏性分析比较结果发现,ROC曲线下的面积(±)分别为0.872±0.044,0.797±0.039/0.795±0.048和0.978± 0.016,虽然后者ROC曲线下面积最大,即特异性最好,灵敏性最高。

但当确定临界值后(cut of value)其他三种床旁血凝仪均能为患者提供尚佳的安全性,既无假阴性结果。

从而表明,床旁凝血仪快速、简便、结果稳定,重复性好。

能提供较为准确的过筛数据,并大大减少了完成测试所需的时间(TAT)尤其适用于抗凝和溶栓治疗的床旁监测。

四、方法评价1.灵活机动仪器设计精巧,便于携带。

患者可在家中,也可在工作时进行测试,无论他们到了什么地方都可以使用。

2.节省时间在家中2分钟就可给出结果,无需到医院排队检查。

简便:测试步骤简单,只有三个步骤,且只需要1滴指尖血(15μl)。

3.可控自测可提供更多次的PT/INR结果,这意味着医师和患者对患者自身的PT/INR水平有更清晰的知晓度,医师可根据该信息对患者的抗凝剂量及时作出调整。

五、质量保证毫无疑问,POCT有助于显著提高患者的抗凝疗效。

从患者管理的角度出发,检测方法的持续稳定性对口服抗凝药物的患者来说很重要,这就体现了POCT凝血仪方便快捷而且易学易用的特点。

广义上,PT检测的执行大致有三种方式:1.常规护理没有经过PT检测和华法林管理专业训练的医师完成的有限应用。

2.抗凝门诊大量的PT检测由经过特殊PT检测和华法林管理训练的医师完成。

3.患者自测患者使用POCT型凝血仪在家中完成定期测试。

研究表明(表-1),患者自测增加了实践百分比,使正确治疗的范围从50%(常规护理)提高到80%;自测优于其他试验模式的主要原因是自测能够经常地检测PT,这种高频率检测更匹配于华法林,使结果波动及时引起注意。

表-1 常规护理、临床抗凝和患者自我检测INR三种方式的比较INR:国际标准化率尽管具有上述优势,床旁型凝血分析仪的质量保证仍然不容忽视:1.PT的正常均值是用一组健康人确定的,它不同于实验室的正常对照值。

PT正常均值错误,得到的INR值就不正确。

PT检测是一个复杂的酶促反应过程,每一种酶都存在可变化量,也有温度敏感反应谱。

所有的PT测定都依赖于凝血活酶和因子Ⅶ的相互作用,PT-POCT用的凝血活素以干燥形式储存在反应与元件中。

尽管理论上手指损伤将导致天然凝血活素释放,会干扰PT试验,但实践中并没有观察到该效应。

2.仪器本身性能对INR值也会产生影响。

在自动凝血仪广为使用前,INR系统被用于对手动测试进行标化。

有时厂家赋予的ISI和实验室导出的PT正常均值不能抵偿仪器对PT值的特定影响,致使产生的INR值不正确。

在新仪器、新凝血酶原激酶或新批号凝血酶原激酶使用前,明智的做法是对INR值与先前的数值、其他实验室的数值或标准血浆数值进行比较以保证ISI和PT正常均值是适宜的,INR计算结果是正确的。

3.尽管INR改善了华法林的监测状况,仍需注意几个要点以获取准确的INR值:ISI确定值、凝血酶原激酶敏感度、PT正常均值、计算、标本采集和处理、枸橼酸盐浓度和仪器的影响。

有报道指出厂家赋予给凝血酶原激酶的ISI数值有错误。

这很可能是厂家是按血凝仪的等级(光学凝固试验、机械凝固试验等)赋值的,而不是按特定型号赋值。

凝血酶原激酶的敏感性往往不同,因此,不同型号的仪器有不同的ISI值。

实验室人员要索取所用特定型号仪器的ISI值。

此外,ISI值越接近1.0,赋值正确的可能性就越大。

毋庸置疑,凝血分析仪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但是其发展仍受到不少因素的制约,例如:自动凝血仪检测项目前大多是基于活性或时间测定,定量参数仍较少;监测项目的影响因素较多,除PT、FIB外,很多试验尚未标准化,而且,很多项目尚缺乏国际公认的标准参考品;很多检测项目仍缺乏参考方法。

还有很多止凝血和纤溶系统分子标志物尚未实现自动分析。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自动化凝血分析所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进展,可以肯定,在基础研究和生物工程技术发展的推动下,自动化凝血分析将在心胸外科、心血管内科和出血性疾病的诊断中显示出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