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列传》教学设计
《管仲列传》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管仲列传》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管仲列传》。
(2)理解《管仲列传》的主要内容,把握管仲的人物形象和传主精神。
(3)分析《管仲列传》的文学特色和艺术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管仲列传》。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管仲的忠诚、勇敢、智慧等优秀品质。
(2)学习管仲为国家、民族作出的无私奉献精神。
(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理解《管仲列传》的主要内容,把握管仲的人物形象。
2. 分析《管仲列传》的文学特色和艺术手法。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古代文化背景,如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政治、经济等。
2. 分析管仲的言行举止,认识其人格魅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管仲为例,探讨古代人物形象塑造。
3. 采用比较法,分析《管仲列传》与其他传记文学的异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管仲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管仲列传》,理解课文内容。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管仲的人物形象、传主精神及课文艺术特色。
4.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中的难点、重点,如古代文化背景、人物形象塑造等。
5. 案例分析:选取其他传记文学进行比较,加深对《管仲列传》的理解。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8. 课后辅导:针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提高学生文学鉴赏能力。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评估: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心得体会评估:阅读学生的心得体会,了解学生对管仲品质的思考和感悟。
《管仲列传》教案设计
《管仲列传》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了解管仲的生平背景和时代背景;2. 掌握《管仲列传》的主要内容;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4. 引导学生从管仲的事迹中汲取人生智慧。
1.2 教学内容1. 管仲的生平背景和时代背景;2. 《管仲列传》的主要内容;3. 管仲的政治思想和治国策略;4. 管仲的人格特点和人生哲学。
第二章:教学方法和手段2.1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管仲的生平背景、时代背景和《管仲列传》的主要内容;2. 讨论法:引导学生就管仲的政治思想和治国策略进行讨论;3. 案例分析法:分析管仲的人格特点和人生哲学;4. 比较法:比较管仲与其他历史人物的异同。
2.2 教学手段1. 多媒体课件:展示管仲的生平背景、时代背景和相关图片;2. 文献资料:提供相关的文献资料供学生阅读和参考;3.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相关信息。
第三章:教学安排3.1 课时安排本章节共需2课时。
3.2 教学流程1. 第一课时:讲解管仲的生平背景、时代背景和《管仲列传》的主要内容;2. 第二课时:讨论管仲的政治思想和治国策略,分析管仲的人格特点和人生哲学。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评价方式1. 课堂讨论: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和思考能力;2. 课后作业:评价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3. 考试:评价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4.2 评价标准1. 课堂讨论:积极发言,能够提出有见地的观点;2. 课后作业:作业完成认真,能够准确理解课文内容;3. 考试:考试成绩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史记》中的《管仲列传》;5.2 参考书籍:司马迁《史记》全译本,杨宽《管仲研究》等;5.3 网络资源:相关的历史资料和论文。
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6.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关于管仲的短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出问题:“你们认为管仲是一个怎样的人?”引导学生思考。
6.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管仲列传》,并要求学生找出课文中印象最深刻的部分,做好笔记。
《管仲列传》(苏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管仲列传》(苏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管仲列传》(苏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1此次教学设计的主题为《管仲列传》教学,属于苏教版高二选修课程,本次教学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管仲列传》这部古典文学巨著,进而懂得“明断是非,见利思义”的道理,培养学生民主、法制的观念、善于分析、自觉实践,提高学生自我修养和自我教育水平。
一、教学目标:1.了解《管仲列传》的历史背景、主要人物及其生平。
2.理解《管仲列传》所折射出的社会现象和历史背景。
3.通过课堂讲授、小组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组织合作能力。
4.加强对法律、制度、文化、伦理等方面的认识。
5.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和批判的眼光。
二、教学内容:1.《管仲列传》的历史背景、主要人物及其生平。
2.如何分析并理解《管仲列传》中的文化、法律、制度、伦理等方面。
3.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详细的课件、PPT等多媒体学习方式,让学生了解《管仲列传》的脉络和重点内容。
2.小组讨论法:设置小组话题,让学生参与、发言,促进学生思维开阔和组织合作精神。
3.案例教学法:根据《管仲列传》和周围社会的实际案例运用,让学生理解法律、制度等方面的知识,并尝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程序:1.导入环节:用文化、法律、制度、伦理等方面的PPT,介绍《管仲列传》的历史背景,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2.讲授环节:以《管仲列传》中的主要人物和事件为核心,让学生了解《管仲列传》的主要内容。
3.小组讨论环节:分别分组,让学生以“法律与制度,读世界,伦理与古今”为话题,组织小组轮流开展讨论,查找和总结彼此的思考方式和建议,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和分享。
4.案例教学环节:结合周围社会和同学的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案例解决与实践操作,探讨并演示法律、制度、文化、伦理等方面常见的内涵与实践。
五、教学评价:1.学生自评:每节课结束时,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实际掌握情况进行初步梳理和评估。
《管仲列传》教案设计
《管仲列传》教案设计第一章:管仲生平简介1.1 教学目标了解管仲的生平背景和主要事迹。
理解管仲对中国历史的贡献。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历史意识。
1.2 教学内容介绍管仲的出生地和家庭背景。
讲述管仲年轻时的经历和成长过程。
简述管仲在齐国的政治改革和成就。
1.3 教学活动让学生阅读《管仲列传》的相关内容。
教师进行讲解和解读,提供详细的信息和背景。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管仲生平的理解和感受。
1.4 教学评估学生完成一份关于管仲生平的阅读笔记。
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展示对管仲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第二章:管仲的政治改革2.1 教学目标了解管仲在齐国的政治改革内容和影响。
分析管仲的政治思想和治国理念。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2.2 教学内容介绍管仲的政治改革措施,如选拔人才、减轻赋税等。
分析管仲的政治改革对齐国的影响和成就。
探讨管仲的政治思想和与其他思想家的比较。
2.3 教学活动让学生阅读《管仲列传》中关于管仲政治改革的部分。
教师进行讲解和解读,提供相关的背景信息。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管仲的政治改革的意义和影响。
2.4 教学评估学生完成一份关于管仲政治改革的分析报告。
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展示对管仲政治改革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第三章:管仲的经济政策3.1 教学目标了解管仲在经济方面的政策和措施。
分析管仲的经济政策对齐国的影响和成就。
培养学生的经济学知识和分析能力。
3.2 教学内容介绍管仲在经济方面的政策和措施,如发展农业、鼓励商业等。
分析管仲的经济政策对齐国的发展和繁荣的影响。
探讨管仲的经济思想与其他经济学家的比较。
3.3 教学活动让学生阅读《管仲列传》中关于管仲经济政策的部分。
教师进行讲解和解读,提供相关的背景信息。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管仲的经济政策的意义和影响。
3.4 教学评估学生完成一份关于管仲经济政策的分析报告。
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展示对管仲经济政策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第四章:管仲的军事才能4.1 教学目标了解管仲在军事方面的才能和成就。
管仲列传教案
管仲列传教案一、关键信息1、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管仲的生平事迹和历史贡献。
分析《管仲列传》的文学特色和写作技巧。
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和理解能力。
引导学生从管仲的经历中汲取智慧和启示。
2、教学重难点重点:管仲的主要事迹和政治才能的理解。
难点:文中复杂的文言文语法和词汇的掌握。
关键:如何引导学生对管仲的人物形象进行深入思考和评价。
3、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诵读法探究法4、教学资源教材《史记》中的《管仲列传》原文。
相关的历史资料和研究文献。
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11 教学过程111 导入通过讲述春秋时期的历史背景,引出管仲这一重要人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12 作者与作品介绍简单介绍司马迁和《史记》,让学生了解作品的历史地位和文学价值。
113 初读课文学生自主阅读《管仲列传》,标注出生字词和不理解的语句。
114 字词讲解重点讲解文中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等,帮助学生扫除阅读障碍。
115 文意疏通教师逐句翻译讲解课文,确保学生理解文章大意。
116 人物分析引导学生从管仲的经历中分析其性格特点和政治才能。
117 写作技巧探讨分析文中的叙事手法、人物描写方法、语言特色等。
118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以下问题:管仲成功的原因有哪些?如何评价管仲的为人和其在历史上的地位?119 课堂总结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的记忆。
1110 布置作业背诵文中的重点段落。
写一篇关于管仲的人物评价短文。
12 教学评估12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122 作业批改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和辅导。
123 测验定期进行小测验,检测学生对文言文知识和对管仲事迹的理解程度。
124 学生反馈鼓励学生提出学习过程中的疑问和建议,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13 教学注意事项131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基础,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132 激发学生兴趣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管仲列传》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管仲列传》的作者、背景及意义;(2)能够把握管仲的人物形象及其历史地位;(3)能够分析管仲改革的内容及其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管仲列传》;(2)学会对比分析历史人物,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3)学会提炼文本信息,提高归纳总结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2)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学生为国家和社会作贡献的意识;(3)培养学生尊重历史、崇尚英雄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管仲的人物形象及其历史地位;(2)管仲改革的内容及其影响。
2. 教学难点:(1)管仲改革的具体措施及其背后的深层原因;(2)如何评价管仲的功过是非。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史记》及作者司马迁;(2)引导学生关注《管仲列传》在《史记》中的地位;(3)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管仲为何能成为齐国的贤相?他的改革对齐国有何影响?”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管仲列传》,了解管仲的生平事迹;(2)引导学生关注管仲的政治才能、军事才能和道德品质;(3)分组讨论,总结管仲的人物形象。
3. 合作探讨:(1)分析管仲改革的原因、内容及其影响;(2)对比管仲与齐桓公的其他贤相,探讨管仲改革的成功之道;(3)讨论管仲的功过是非,培养学生的历史批判意识。
4.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管仲的人物形象及其历史地位;(2)强调人才对于国家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课后作业1. 结合《管仲列传》,分析管仲改革的成功原因;2. 对比管仲与齐桓公的其他贤相,谈谈你对管仲改革的看法;3. 写一篇关于管仲的人物评论,可以从性格、才能、贡献等方面入手。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管仲列传》教案设计
一、教案设计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管仲列传》的作者、背景及文学价值。
帮助学生掌握管仲的生平事迹、政治理念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1.2 教学内容分析《管仲列传》的结构,梳理文章脉络。
解读重要词汇、句子,翻译文段。
探讨管仲的政治才能、军事才能及其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利用案例分析法,深入剖析管仲的事迹。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管仲列传》的文言文阅读与翻译。
管仲的生平事迹、政治理念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2 教学难点文言文中生僻词汇、句式的理解与翻译。
管仲在国家治理中的创新举措及其历史意义。
三、教学准备3.1 教师准备熟悉《管仲列传》的内容,掌握相关背景知识。
准备教学案例、问题及讨论话题。
3.2 学生准备预习《管仲列传》,了解文章大意。
搜集与管仲相关的资料,了解其生平事迹。
四、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通过介绍管仲的历史地位,激发学生的兴趣。
提问:“你们认为管仲是一个怎样的人?”4.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翻译文段,理解文章大意。
针对生僻词汇、句子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克服困难。
4.3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探讨管仲的生平事迹、政治理念。
分析管仲在国家治理中的创新举措及其历史意义。
4.4 案例分析选取管仲治国的典型案例,进行深入剖析。
让学生分析管仲的政治才能、军事才能。
五、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5.1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管仲的贡献及其历史地位。
引导学生思考:管仲的成功对现代社会有何启示?5.2 作业布置翻译并背诵《管仲列传》中的经典段落。
六、教学反思6.1 教学效果评价在课后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管仲列传》的理解程度。
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
6.2 教学方法改进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自身的教学经验,调整教学方法,使之更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
《管仲列传》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管仲列传》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理解《管仲列传》的作者、时代背景及文学地位。
2. 能够把握文章的大意,理解管仲的一生及其对历史的贡献。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
2. 学会欣赏古典文学,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兴趣和敬意,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
2. 引导学生从管仲的经历中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和珍惜机遇的意义。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文本《管仲列传》,节选自《史记》。
2.2 教学重点1. 管仲的一生及其成就。
2. 文中使用的写作手法和语言特点。
2.3 教学难点1. 文中某些古代词语的理解。
2. 管仲人物形象的分析。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通过多媒体展示管仲的生平事迹,引导学生对管仲产生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3.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体会文本魅力。
3.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深入解读文本,分析管仲的人物形象,探讨其对历史的贡献。
3.4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教师进行点评,解答疑问,重点讲解文中难点词语和写作手法。
3.5 课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3.6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人物,推荐阅读其他相关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4.2 练习反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批改,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4.3 学生互评鼓励学生互相评价,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文本资料《史记》、《管仲列传》等相关资料。
5.2 多媒体资源运用多媒体展示管仲的生平事迹,增加课堂趣味性。
5.3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了解更多关于管仲的历史背景和相关作品。
5.4 教师参考书《史记》译注、《管仲列传》研究等相关书籍。
《管仲列传》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管仲列传》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管仲列传》的作者、背景及文学地位。
分析并掌握文中的重要词语、句子和篇章结构。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管仲的人物形象和思想品质。
学会欣赏古代传记文学的语言美和人物描写技巧。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管仲的忠诚、智慧、勇敢和爱国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培养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文本:《管仲列传》原文阅读与解析。
相关古代注释、评论和研究成果的引入。
2.2 教学重点:管仲的生平事迹、政治理念和军事才能。
文中表现管仲人物形象的语言描写和动作刻画。
2.3 教学难点:古代汉语词汇、句式的理解和运用。
对管仲人物形象和传主思想内涵的深入剖析。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通过引入管仲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对《管仲列传》的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管仲在中华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管仲列传》,理解文意,体会语言美。
教师提供学习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管仲的人物形象和思想品质。
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3.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文中的重点词语、句子和篇章结构进行讲解。
引导学生欣赏古代传记文学的语言特点和人物描写技巧。
3.5 课堂练习:学生进行相关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4.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对文中词语、句子和篇章结构的理解和运用。
4.3 知识掌握情况:通过课堂练习和学生作业,评估学生对《管仲列传》的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管仲列传》原文及相关注释、评论和研究成果。
5.2 辅助材料:与《管仲列传》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教学资源。
古代汉语词典、语法参考书等学习工具。
《管仲列传》教案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管仲列传》教案设计教学科目:语文年级:九年级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管仲列传》,使学生了解管仲的一生及其历史地位,掌握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解读文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从管仲的生平事迹中,认识人才的重要性和尊重人才的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掌握《管仲列传》的主要内容,了解管仲的一生及其历史地位。
2. 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体会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难点:1. 分析管仲的成功与失败,认识人才的重要性和尊重人才的意义。
2. 运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法,深入解读文本,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管仲的生平事迹,引发学生对《管仲列传》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默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理解文本内容,掌握关键词语和句子。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从管仲的生平事迹中,分析其成功与失败的原因,认识人才的重要性和尊重人才的意义。
4.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进行解答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人才的重要性和尊重人才的意义。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默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巩固所学内容。
3. 合作探讨:继续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从管仲的生平事迹中,探讨其对国家和社会的影响,进一步认识人才的重要性和尊重人才的意义。
4.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进行解答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人才的重要性和尊重人才的意义。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所学内容。
3. 思考:如何看待人才的重要性?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尊重人才?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管仲列传》的主要内容有所了解,能够掌握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管仲列传》教案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1. 教材版本:人教版2. 学科:语文3. 课时:2课时4. 年级:八年级5.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了解管仲的生平事迹及历史背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管仲的人物形象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习管仲的爱国精神、卓越才能和崇高品德。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 课文内容的掌握。
(2) 分析管仲的人物形象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 课文中所涉及的古代历史背景的理解。
(2) 管仲的爱国精神、卓越才能和崇高品德的深入体会。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管仲的生平事迹及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勾画出生字词,查找课后注释,了解课文内容。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管仲的人物形象,探讨其对后世的影响。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5. 情感教育:引导学生学习管仲的爱国精神、卓越才能和崇高品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图片、音频等媒体资源,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管仲所处的时代背景。
2.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 情感教学:以情感人,激发学生对管仲的敬仰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等活跃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
3. 知识掌握程度:通过课后练习题,检测学生对课文知识的掌握情况。
4. 情感态度: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管仲的爱国精神、卓越才能和崇高品德的认同程度。
六、教学资源1. 教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2. 参考资料:关于管仲的生平事迹、历史背景的资料3. 媒体资源:图片、音频、视频等4. 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黑板等七、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管仲列传教案
管仲列传教案关键信息:1、教学目标:明确学生通过学习应达到的知识、能力和情感目标。
2、教学重难点:确定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
3、教学方法:阐述采用的教学方式和手段。
4、教学过程:详细描述教学的各个环节和步骤。
5、教学资源:列举所需的教材、教具等教学资源。
6、教学评价:说明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方式和标准。
1、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管仲的生平事迹和主要成就。
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1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文言文阅读和理解能力,能够准确翻译文中的句子。
提高学生分析人物形象和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1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从管仲的经历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2、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掌握文中重点文言字词和句式,理解文章大意。
分析管仲的人物形象,探讨其成功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22 教学难点对文中一些复杂句子的翻译和理解。
引导学生客观、全面地评价管仲这一历史人物。
3、教学方法31 讲授法讲解文言字词、句式和文章内容,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32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管仲的人物形象和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33 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体会文言文的韵律和节奏,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4、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春秋时期的历史背景或展示相关图片、视频等,引出管仲这一人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2 文学常识介绍简要介绍《史记》的作者、体裁、地位等,以及管仲所处的时代背景。
43 初读课文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标注出生字词。
教师范读,纠正学生读音,强调朗读节奏。
44 字词讲解结合课文注释,讲解文中重点文言字词,如实词“相”“霸”“匡”等,虚词“而”“以”“于”等。
分析文中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被动句等。
45 疏通文意学生分组翻译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各小组派代表展示翻译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46 人物分析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描写管仲的语句,分析其人物形象特点。
管仲列传教案
管仲列传教案教案:管仲列传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史记》中的《管仲列传》。
教材章节为小学高年级语文课文,详细内容包括管仲的生平事迹、政治才能、经济改革以及对齐国的贡献等。
通过学习本文,使学生了解管仲的才华和为国立功的精神,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历史意识。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并背诵课文《管仲列传》的内容;2. 学会分析管仲的品德、才能以及他在齐国的政治改革;3. 培养学生热爱文学,热爱历史的兴趣,激发学生为国家为人民做出贡献的志向。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课文《管仲列传》的背诵与理解;管仲的品德、才能及政治改革的意义。
难点:管仲的历史背景、古代汉语词语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古代齐国的地图,让学生了解管仲所处的时代背景,引导学生思考:管仲是如何在齐国历史上留下浓厚一笔的?2. 自主学习:a. 管仲的生平事迹有哪些?b. 管仲在齐国的政治改革包括哪些方面?c. 管仲的才能和品德体现在哪些事情上?3. 讲解与讨论:针对学生自主学习中的问题,进行讲解和讨论,分析管仲的才能、品德以及他在齐国的贡献。
引导学生学习管仲的精神,为国家为人民做出贡献。
4. 例题讲解:通过设置有关管仲的例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5. 随堂练习:设计有关管仲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验学习效果。
6. 板书设计:设计简洁明了的板书,突出管仲的生平事迹、政治改革和品德才华。
7. 作业设计:a. 背诵课文《管仲列传》;b. 写一篇关于管仲的小论文,阐述对他的认识和感悟;c. 参观博物馆或图书馆,了解古代齐国的历史文化,加深对管仲的认识。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下阅读《史记》其他篇目,了解更多历史人物,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历史意识。
管仲列传教案
管仲列传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管仲的生平事迹和历史贡献。
2、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3、体会司马迁对管仲的评价和情感态度。
4、引导学生从管仲的经历中汲取智慧和启示。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积累文言基础知识,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理解管仲的治国策略和成功原因。
2、难点(1)分析司马迁的写人艺术和叙事技巧。
(2)探讨管仲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感受文言文的韵律和节奏,理解文意。
2、讲解法:讲解文言字词、句式,疏通文意。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管仲的人物形象和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4、点拨法:在学生思考和讨论的基础上,教师进行适当的点拨和引导。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这句千古名言大家都耳熟能详,它出自春秋时期齐国名相管仲之口。
管仲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经济学家,他辅佐齐桓公成就了霸业,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管仲列传》,了解管仲的传奇一生。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1、司马迁司马迁(约前 145 年—?),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
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他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太初年间长达 3000 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背景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齐国在管仲的辅佐下,实行了一系列改革,国力大增,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管仲的治国思想和策略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司马迁在《史记》中为管仲立传,高度赞扬了他的功绩。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结合注释,初步理解文意。
2、教师范读课文,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3、学生听读,标注出生字词和不理解的句子。
(四)文言知识讲解1、实词(1)少时常与鲍叔牙游游:交往(2)鲍叔终善遇之遇:对待(3)管仲贫困,常欺鲍叔欺:占便宜(4)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已而:不久(5)管仲囚焉囚:被囚禁(6)鲍叔遂进管仲进:推荐(7)九合诸侯合:会盟(8)一匡天下匡:纠正2、虚词(1)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尝:曾经(2)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于:被(3)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而:表转折(4)管仲既用既:已经3、句式(1)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被动句(2)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判断句(3)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判断句(五)文本分析1、管仲与鲍叔牙的交往(1)提问:管仲与鲍叔牙的交往中,哪些事情体现了鲍叔牙对管仲的理解和支持?(2)学生思考并回答。
《管仲列传》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管仲列传》教案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管仲列传》教案教案教学设计1《管仲列传》教案教学设计《管仲列传》是《史记》中的一篇传记,讲述的是春秋时期齐国的名相管仲的故事。
此文从管仲的成长、从政到辅佐君王,再到被贬出京城,以及最后再次被招回为国家建设立功,全面而深刻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对于教育工作者而言,如何利用这篇故事来教育、启发学生,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情感素质,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下面我们来探讨如何通过教案教学设计来实现这一目标。
一、教学目标1.了解《管仲列传》的基本情节、文化内涵和价值理念,培养学生的历史阅读能力、历史观念和文化素养。
2.激发学生对国家、社会、个人责任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3.培养学生运用历史思维和逻辑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思辨能力和思维敏锐性。
4.通过探究历史人物的生命价值和人生境遇,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拓展学生的情感世界和情感智慧。
二、教学流程一、导入环节引导学生了解《管仲列传》的背景、作者、史料渊源、文化内涵,进而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篇故事,这个故事讲述的是春秋时期齐国的名相管仲的经历。
它是出自《史记》这部巨著,大家知道《史记》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编年体通史,它记录了中国三千多年的历史。
”通过这样的引导,让学生有一个基本了解,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来。
二、核心环节1. 让学生分组,对故事中涉及到的人物、事件、文化内涵进行分析、讨论,并做出汇报。
“我们现在读到的这个故事中有很多人物和事件,我们可以按照小组分工的方式,将这些人物和事件分开来研究,探讨他们之间的关系,以及所反映出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
”在此环节中,让学生通过对书中人物、事件、文化内涵的讨论来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2. 通过问题解析的方式,帮助学生进一步思考故事背后蕴含的价值理念。
“这个故事中,有一个很重要的主题,那就是关于人生的追求和价值。
《管仲列传》教案
《管仲列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准确地朗读和背诵《管仲列传》的相关内容;(2)理解《管仲列传》的历史背景、作者司马迁以及管仲的生平事迹;(3)掌握文言文中的一些重要词汇和句式结构。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管仲列传》;(2)学会分析管仲的政治才能、军事才能和人格魅力;(3)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管仲的改革精神和为国家、民族作出的贡献;(2)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认识到人才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3)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1. 《管仲列传》的内容梗概和文学特点;2. 管仲的政治才能、军事才能和人格魅力;3. 文言文中的一些重要词汇和句式结构。
三、教学难点1. 管仲的改革精神和为国家、民族作出的贡献;2. 正确评价管仲的历史地位和影响;3. 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提高。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管仲列传》的文本、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管仲的生平事迹资料;2. 学生准备:预习《管仲列传》,了解其内容梗概,搜集相关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史记》和《管仲列传》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自主学习:让学生默读《管仲列传》,了解管仲的生平事迹,划出文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式;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管仲的政治才能、军事才能和人格魅力,评价管仲的历史地位和影响;4.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管仲列传》的重点内容,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5. 情感教育:讲解管仲的改革精神和为国家、民族作出的贡献,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6. 课堂练习:让学生翻译《管仲列传》中的重要句子,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7. 总结反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鼓励学生发挥主动性,继续深入学习。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分析:让学生查阅其他史书或文学作品中对管仲的评价,与《史记》中的《管仲列传》进行对比分析,了解不同观点的差异和原因;2. 相关人物介绍:介绍与管仲期的其他历史人物,如齐桓公、鲍叔牙等,分析他们的特点和与管仲的关系;3. 现实意义:讨论管仲的改革精神和为国家、民族作出的贡献在今天的现实意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成为有用之才。
《管仲列传》教案
《管仲列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管仲列传》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2)能够分析管仲的政治才能、军事才能和经济才能;(3)能够理解管仲改革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管仲列传》;(2)通过案例分析、比较研究等方法,探讨管仲改革的成功之道;(3)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表演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尊重和敬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2)培养学生勇于创新、敢于担当的精神品质;(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互助互爱的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管仲的生平事迹和改革措施;(2)管仲的政治才能、军事才能和经济才能;(3)管仲改革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2. 教学难点:(1)管仲改革背后的思想和理念;(2)管仲改革的成功因素及其借鉴意义;(3)如何评价管仲的历史地位和贡献。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管仲的生平背景;(2)引发学生对管仲改革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管仲列传》,了解基本情节;(2)引导学生关注管仲的政治、军事和经济改革措施。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管仲改革的成功因素;(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案例分析:(1)选取管仲改革中的典型事件进行分析;(2)引导学生从案例中总结管仲的改革智慧和成功之道。
5. 角色扮演:(1)让学生分组扮演管仲及其相关人物;(2)进行情景模拟,增强学生对管仲改革的理解。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合作意识等;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关注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3. 小组讨论评价:评估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逻辑思维、团队协作等;4. 角色扮演评价:评价学生在情景模拟中的表现,包括口头表达、表演能力、对改革措施的理解等。
《管仲列传》教案设计
《管仲列传》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背景《管仲列传》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史记》中的名篇,记述了管仲的生平事迹和成就。
本课程通过学习《管仲列传》,使学生了解管仲的一生,理解其思想观念,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1.2 课程目标了解管仲的生平事迹和主要成就理解管仲的政治、军事和经济改革思想分析管仲改革对齐国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文献阅读能力第二章:教学内容与步骤2.1 教学内容管仲的生平事迹管仲的政治改革管仲的军事改革管仲的经济改革管仲的思想观念2.2 教学步骤导言:介绍管仲的历史背景和成就,激发学生兴趣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管仲列传》,理解文意讲解:教师讲解管仲的生平事迹和改革思想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管仲改革的影响和意义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管仲的生平事迹和改革思想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历史思维能力案例分析法:分析管仲改革的具体措施和影响3.2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展示管仲的生平事迹和改革成果文献阅读:学生自主阅读《管仲列传》,理解文意网络资源:查找相关资料,拓展学生视野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讨论: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情况,考察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4.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论文,让学生深入思考管仲改革的影响和意义4.3 课程考核:期末考试中关于管仲和《管仲列传》的试题,考察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史记》、《管仲列传》等相关文献5.2 参考书目: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9.5.3 网络资源:相关论文、报道、视频等资源,可供学生拓展阅读和思考。
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6.1 课前活动让学生预习《管仲列传》,了解管仲的生平事迹和改革内容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管仲的历史背景和影响6.2 课后活动组织课外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管仲改革的思想观念,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收获第七章:教学注意事项7.1 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要适中,避免过于复杂和难以理解7.2 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7.3 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学习需求,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7.4 注重教学资源的整合和利用,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和参考信息第八章:教学反思与改进8.2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学习效果,调整教学方法和要求,提高教学效果8.3 关注学生的学习进步和成长,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第九章:教学计划与安排9.1 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明确每个阶段的教学目标和任务9.2 合理安排课堂时间,确保教学活动有序进行9.3 制定课后学习任务和时间表,帮助学生合理安排学习时间10.2 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史记》其他篇目,拓展历史知识和文化素养10.3 推荐学生阅读相关书籍和论文,进一步了解管仲的思想观念和历史影响10.4 鼓励学生参与相关学术活动和研究项目,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重点和难点解析:六、教学活动设计:课前活动的设计需要确保学生对《管仲列传》有充分的预习,这是理解后续教学内容的基础。
《管仲列传》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管仲列传》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管仲列传》中的经典语句;(2)了解管仲的生平事迹,把握人物形象;(3)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2)学会对比分析,从不同角度评价管仲的一生;(3)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学会迁移性学习。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悟管仲的仁义道德,培养正确的价值观;(2)认识人才的重要性和珍惜人才的意义;(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管仲的生平事迹及其成就;2. 文中重点词语的解释和经典语句的翻译;3. 对比分析管仲与齐桓公的关系,探讨人才与国家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阅读理解,特别是生僻词语的解释;2. 对管仲人物形象的深入剖析,理解其仁义道德;3. 迁移性学习,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其他文言文阅读中。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2. 运用对比分析法,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管仲的一生;3. 采用案例教学法,以管仲为例,探讨人才与国家的发展关系;4. 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管仲的生平背景,激发学生兴趣;2. 自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感知人物形象;3. 讲解重点: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解释生僻字词;4. 对比分析:对比管仲与齐桓公的关系,探讨人才与国家的发展;5. 深入剖析:讨论管仲的仁义道德,总结其一就;6. 迁移性学习: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自主阅读其他文言文;7. 课堂小结:概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收获;8.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内容1. 课内教学:讲解《管仲列传》中的经典语句,分析管仲的仁义道德;2. 课外拓展:推荐阅读《史记》其他篇目,如《孔子世家》、《孟子荀卿列传》等;3. 对比分析: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评价管仲的一生,如政治家、军事家、哲学家等;4. 实践环节: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管仲当年的情景,增强体验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仲列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积累常见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总结被动句的几种形式。
2. 探讨孔子和司马迁对管仲的不同态度及其原因。
3. 探究作者为管仲立传的原因。
4. 体会管鲍之交的真诚和可贵。
重点难点:
1. 文言知识。
2. 作者为管仲立传的原因。
教学方法:
1. 讲解法
2. 讨论法
3. 诵读法
课前准备:
1. 熟读文本,理解大意,复述情节。
2. 自己归纳整理重点文言字词和句式。
3. 找出不理解的词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三国演义》中的蜀国名相诸葛亮家喻户晓,他躬耕南阳之时,曾自比管、乐。
乐,乐毅燕国名将,扶持微弱之燕,联
合五国,大败齐军,攻占齐国七十余座城池,战功显赫。
而管,即管仲,他究竟有何才能,能成为诸葛亮崇拜的偶像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管仲列传》寻找答案。
二.结合课前预习,学生提出疑难词句,并让学生尝试解决,教师点拨。
(一)词类活用
1.齐桓公以霸:霸名词作动词,称霸
2.富国强兵:富使动用法,使……富;强使动用法,使……强
3.管仲既任政相齐:相名词作动词,做宰相
4.公子纠拜,召乎死之:死为动用法,为……死
5.管仲因而信之:使动用法,使……守信用
6.贵轻重,慎权衡:贵形容词作动词,重视
7.然孔子小之:意动用法,以……为小,轻视
8.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羞意动用法,以……为羞
耻意动用法,以……为耻
(二)特殊句式
A.判断句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B.状语后置句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
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C.宾语前置句
岂管仲之谓乎?
分财利多自与。
D.省略句
不以(之)为言。
齐桓公以(之)霸。
E.被动句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
管仲囚焉。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
让学生联系所学知识,整理被动句的几种情况
(三)难句翻译(学生上黑板)
1、管仲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其为不肖,知其不遭时也。
翻译指点:见逐于君,“见……于”表被动;以其为不肖,以,动词,解释成“认为”。
参考译文:管仲曾多次作官,多次被国君放逐(贬斥),鲍叔不认为他没才能,知道他没有遇到好的时运。
2、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翻译指点:关键是“无耻”、“羞”和“耻”。
参考译文:鲍叔不认为我没有廉耻,知道我不以小的过失而感到羞愧,却以功名不显扬于天下而感到耻辱。
3、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翻译指点:谋,要理解成谋划;穷困,处境困难;还要注意补充所缺成分“使他”。
参考译文:我曾经为鲍叔牙出谋划策却使他处境更加艰难。
三.探究人物
(一)请学生寻找前人对其的评价(齐读)
孔子评价:
“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
岂以为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
司马迁评价:
“语曰:“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
”岂管仲之谓乎?”
(二)管仲是诸葛亮的偶像,被梁启超称为“中国之最伟大的政治家”“学术思想界一巨子”,那为何孔子还“小之”呢?联系所学,谈谈你的理解。
1.政治主张不同:一个法家,一个儒家。
一个讲求利益,主张发展经济;一个讲仁义,要克己复礼。
故有“不知礼”“不知俭”之说
2.司马迁借孔子之口说出。
是一种追求或是对未来的向往。
赞扬其过程,可惜其结果。
(三)从文章中寻找能论证司马迁评价的句子。
措施: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
理念(主张):顺民心
事例:桓公袭蔡-----管仲伐楚
桓公征山戎-------管仲令燕修召公
效果: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可补充管仲死后齐室衰微;国家因一人而兴,国家因一人而衰。
)
(四)由此可见,管仲功劳巨大。
这主要是由于其自身才能,那还有什么因素使得他成功呢?
1.君臣知遇之恩
2.朋友知己之情
【拓展】管鲍之交——喻指知心朋友,形容好朋友间亲密无间、彼此信任的关系。
重点研读第二段,学生朗读,体会管仲对鲍叔的感激之情。
质疑:管仲做了一系列让人难以原谅的事,鲍叔却能谅解,反而还推荐他作相,为什么?
鲍叔能够谅解他,可见鲍叔对管仲才能的深度了解,也表现了鲍叔的大度。
“知我者鲍子也”,“知”什么?知其贤能、理想抱负,这里侧面表现管仲的理想、抱负、才能。
鲍叔之所以对管仲这么好,是建立在对管仲才能深度了解的基础
上,而且不以个人利益追求作为交友的原则。
没有无原无故的爱,朋友之交也是如此。
自古知音难求,为什么?真正的知音是不掺入名利二字的,但世间人与人的关系常常建立在名利的基础上,人们很难抛开名利之心去真正发现、欣赏他人的才能或优点。
四.探讨:司马迁为管仲立传的原因。
从司马迁的遭遇可以看出他对管鲍之交心生羡慕之情。
是借管仲,来表达人们对于知己之人、知遇之情的赞叹与景仰。
(一)、希望有知己。
清代的李晚芳在其《读史管见》中有云:“太史遭刑,不能自赎,交游莫救,故作此传,寄意独深,使当时有知管仲之鲍子知之,或可劝君解免。
多鲍叔之知人,情见乎辞矣。
故落笔时,有不胜望古遥集之悲,反复抑扬,又有笔欲住而意不住之妙。
” 司马迁生活在一个没有知己、无人救援的冷酷世界里,他多么希望身边有鲍叔那样的知音!
(二)、希望自己的贤能被人赏识而能有所重用,即望君任用贤良。
五.总结布置作业
六.知识链接
1、一箭之仇。
当初,齐僖公有两个儿子,一个叫公子纠,一个叫公子小白。
齐国的局势很乱,于是,管仲和召忽保着公子纠逃到鲁国,鲍叔牙保着公子小白逃到莒国。
不久,齐
国发生内乱,齐僖公被杀,国中无君。
公子小白和公子纠同时往齐国赶——谁先到谁就是国君。
路上,两支人马相遇了,厮杀起来,管仲趁乱一箭射中了公子小白。
看见公子小白口吐鲜血倒下了,管仲他们就放心地继续赶路。
等他们赶到齐国,却发现公子小白已经捷足先登了。
原来,管仲只是射中了公子小白的衣带钩,而精明的小白急中生智,咬破舌尖倒在地上,这本来既不高明又很冒险的一招竟然骗过了所有的对手,使他在王位争夺战中赢得了至为宝贵的时间。
管仲只好保着公子纠又逃回鲁国。
公子小白在齐国站稳了脚跟,成了齐桓公。
他并没有忘记鲁国还有个巨大的危险——公子纠。
通过外交上的威胁,齐桓公迫使鲁国杀掉了公子纠,召忽自杀殉主,管仲被活捉。
2、《史记?齐太公世家》桓公与夫人蔡姬戏船中。
蔡姬习水,荡公,公惧,止之,不止,出船,怒,归蔡姬,弗绝。
蔡亦怒,嫁其女。
桓公闻而怒,兴师往伐。
蔡溃,遂伐楚。
《左传?僖公四年》“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
楚子使与师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
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对于楚人“风马牛不相及”的疑惑与责问,管仲以“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为由,达到了齐桓公想借尊王的名义代替周天子来号令诸侯的目的。
3、《史记?齐太公世家》齐桓公二十三年,山戎伐燕,燕告
急于齐,齐桓公救燕,遂伐山戎,至于孤竹而还。
燕庄公送桓公入齐境。
桓公曰:“非天子,诸侯相送不出境,吾不可以无礼于燕。
于是分沟割燕君所至与燕,命燕君复修召公之政,纳贡于周,如成康之时。
4、《史记?齐太公世家》齐桓公五年,伐鲁,鲁将师败。
鲁庄公请献遂邑以平。
桓公许,与鲁会柯而盟。
鲁将盟,曹沫以匕首劫桓公于坛上,曰:“返鲁之侵地!”桓公许之。
已而曹沫去匕首,北面就臣位。
5、孔子论管仲
《论语·八佾》: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
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6、孔子论管仲
《论语·宪问》:“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
7、桓公拜相
“我有五个方面不如管夷吾:宽惠爱民,我不如他;治国不失权柄,我不如他;忠信以交好诸侯,我不如他;制定礼仪以示范于四方,我不如他;披甲击鼓,立于军门,使百姓勇气倍增,我不如他。
管仲好比人民的父母,将欲治理儿
子,就不可不用他们的父母。
”
七.教学反思
“文”和“言”如何结合是每篇文言文的难点,本篇也不例外。
本课主要将文言知识放在课前,由学生自主解决和合作探讨解决,然后上课进行检查和归纳。
但效果不够理想,需在课后再进行练习巩固。
本文的难点是作者为管仲立传的原因,联系前面所学《报任安书》《渔父》等课文,学生基本能探讨出原因。
但“管鲍之交”是现在学生所难以理解的,主要由于利益是现在交友的主要原则,应该加以引导,使学生养成正确的择友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