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列传》教学设计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仲列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积累常见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总结被动句的几种形式。

2. 探讨孔子和司马迁对管仲的不同态度及其原因。

3. 探究作者为管仲立传的原因。

4. 体会管鲍之交的真诚和可贵。

重点难点:

1. 文言知识。

2. 作者为管仲立传的原因。

教学方法:

1. 讲解法

2. 讨论法

3. 诵读法

课前准备:

1. 熟读文本,理解大意,复述情节。

2. 自己归纳整理重点文言字词和句式。

3. 找出不理解的词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三国演义》中的蜀国名相诸葛亮家喻户晓,他躬耕南阳之时,曾自比管、乐。乐,乐毅燕国名将,扶持微弱之燕,联

合五国,大败齐军,攻占齐国七十余座城池,战功显赫。而管,即管仲,他究竟有何才能,能成为诸葛亮崇拜的偶像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管仲列传》寻找答案。

二.结合课前预习,学生提出疑难词句,并让学生尝试解决,教师点拨。

(一)词类活用

1.齐桓公以霸:霸名词作动词,称霸

2.富国强兵:富使动用法,使……富;强使动用法,使……强

3.管仲既任政相齐:相名词作动词,做宰相

4.公子纠拜,召乎死之:死为动用法,为……死

5.管仲因而信之:使动用法,使……守信用

6.贵轻重,慎权衡:贵形容词作动词,重视

7.然孔子小之:意动用法,以……为小,轻视

8.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羞意动用法,以……为羞

耻意动用法,以……为耻

(二)特殊句式

A.判断句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B.状语后置句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

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C.宾语前置句

岂管仲之谓乎?

分财利多自与。

D.省略句

不以(之)为言。

齐桓公以(之)霸。

E.被动句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

管仲囚焉。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

让学生联系所学知识,整理被动句的几种情况

(三)难句翻译(学生上黑板)

1、管仲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其为不肖,知其不遭时也。

翻译指点:见逐于君,“见……于”表被动;以其为不肖,以,动词,解释成“认为”。

参考译文:管仲曾多次作官,多次被国君放逐(贬斥),鲍叔不认为他没才能,知道他没有遇到好的时运。

2、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翻译指点:关键是“无耻”、“羞”和“耻”。

参考译文:鲍叔不认为我没有廉耻,知道我不以小的过失而感到羞愧,却以功名不显扬于天下而感到耻辱。

3、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翻译指点:谋,要理解成谋划;穷困,处境困难;还要注意补充所缺成分“使他”。

参考译文:我曾经为鲍叔牙出谋划策却使他处境更加艰难。三.探究人物

(一)请学生寻找前人对其的评价(齐读)

孔子评价:

“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岂以为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

司马迁评价:

“语曰:“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岂管仲之谓乎?”

(二)管仲是诸葛亮的偶像,被梁启超称为“中国之最伟大的政治家”“学术思想界一巨子”,那为何孔子还“小之”呢?联系所学,谈谈你的理解。

1.政治主张不同:一个法家,一个儒家。一个讲求利益,主张发展经济;一个讲仁义,要克己复礼。故有“不知礼”“不知俭”之说

2.司马迁借孔子之口说出。是一种追求或是对未来的向往。

赞扬其过程,可惜其结果。

(三)从文章中寻找能论证司马迁评价的句子。

措施: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

理念(主张):顺民心

事例:桓公袭蔡-----管仲伐楚

桓公征山戎-------管仲令燕修召公

效果: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可补充管仲死后齐室衰微;国家因一人而兴,国家因一人而衰。)

(四)由此可见,管仲功劳巨大。这主要是由于其自身才能,那还有什么因素使得他成功呢?

1.君臣知遇之恩

2.朋友知己之情

【拓展】管鲍之交——喻指知心朋友,形容好朋友间亲密无间、彼此信任的关系。

重点研读第二段,学生朗读,体会管仲对鲍叔的感激之情。质疑:管仲做了一系列让人难以原谅的事,鲍叔却能谅解,反而还推荐他作相,为什么?

鲍叔能够谅解他,可见鲍叔对管仲才能的深度了解,也表现了鲍叔的大度。“知我者鲍子也”,“知”什么?知其贤能、理想抱负,这里侧面表现管仲的理想、抱负、才能。鲍叔之所以对管仲这么好,是建立在对管仲才能深度了解的基础

上,而且不以个人利益追求作为交友的原则。没有无原无故的爱,朋友之交也是如此。自古知音难求,为什么?真正的知音是不掺入名利二字的,但世间人与人的关系常常建立在名利的基础上,人们很难抛开名利之心去真正发现、欣赏他人的才能或优点。

四.探讨:司马迁为管仲立传的原因。

从司马迁的遭遇可以看出他对管鲍之交心生羡慕之情。是借管仲,来表达人们对于知己之人、知遇之情的赞叹与景仰。(一)、希望有知己。清代的李晚芳在其《读史管见》中有云:“太史遭刑,不能自赎,交游莫救,故作此传,寄意独深,使当时有知管仲之鲍子知之,或可劝君解免。多鲍叔之知人,情见乎辞矣。故落笔时,有不胜望古遥集之悲,反复抑扬,又有笔欲住而意不住之妙。” 司马迁生活在一个没有知己、无人救援的冷酷世界里,他多么希望身边有鲍叔那样的知音!

(二)、希望自己的贤能被人赏识而能有所重用,即望君任用贤良。

五.总结布置作业

六.知识链接

1、一箭之仇。当初,齐僖公有两个儿子,一个叫公子纠,一个叫公子小白。齐国的局势很乱,于是,管仲和召忽保着公子纠逃到鲁国,鲍叔牙保着公子小白逃到莒国。不久,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