浇注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合集下载

浇筑技术要点及注意事项

浇筑技术要点及注意事项

浇筑技术要点及注意事项浇筑技术作为建筑施工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对于房屋质量的保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混凝土材料、施工设备及操作流程等方面,阐述浇筑技术的要点及注意事项。

一、混凝土材料的选择与准备在进行浇筑工作之前,正确选择与准备混凝土材料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应根据工程需求选择合适的混凝土,包括水泥、骨料和掺合料等。

其次,在搅拌混凝土前,要严格控制水泥的含水率,以免影响混凝土的强度。

另外,注意保湿,避免混凝土出现裂纹。

最后,应提前计算好混凝土的用量,确保施工过程中不会因为混凝土不足而延误工期。

二、施工设备的配置在浇筑工程中,施工设备的配置与使用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做好设备的调试与检验工作,确保其运转正常。

其中,搅拌机的选择与使用是重中之重。

合理调整搅拌机的转速和搅拌时间,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

此外,还需要配备输送设备,如泵车、输送管道和施工模板等,以保证混凝土顺利输送并达到预定的浇筑目标。

三、施工工艺控制施工工艺控制是保证浇筑质量的关键。

首先,施工前应对模板进行检查和清洁,确保模板使用时平整且不会对混凝土表面造成损害。

其次,在浇筑过程中控制浇筑层的厚度,严禁出现堆积现象,以免出现掺杂物和空鼓现象。

在浇筑中,应控制浇注速度和时间,确保混凝土在浇筑完毕前不会过早凝结,从而影响施工质量。

四、养护过程管理养护是混凝土浇筑后不可忽视的环节。

合理的养护措施能够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在养护过程中,应注意及时进行覆盖和保湿,以避免混凝土表面过早失水。

此外,还需要控制养护期的时间,避免过短或过长的养护时间对混凝土的性能造成不良影响。

五、安全风险控制在浇筑施工中,安全风险控制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

首先,要保证施工现场的安全,在施工区域设置警示标识,并明确管控责任人。

其次,针对高处作业和施工设备的安全隐患,要进行有效的防护措施和安全教育,确保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此外,还要做好应急预案,防范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

重点工序和难点工序的施工技术措施

重点工序和难点工序的施工技术措施

重点工序和难点工序的施工技术措施在施工过程中,往往存在一些重点工序和难点工序,这些工序往往要求更高的技术水平和更严格的控制措施,下面将以1200字以上的篇幅详细介绍一些常见的重点工序和难点工序的施工技术措施。

一、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1.基础施工:基础施工是整个工程的基础,关系到建筑物的牢固稳定。

在基础施工过程中,需要采取以下技术措施:-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分层浇筑,每层浇筑前需检查下层基础是否达到强度要求。

-及时进行补充浇筑,避免出现浇筑间断的情况。

-对于大面积基础,采用局部挖孔法施工,以减少土方开挖量和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对于较深的基础,需采取降水措施,保持施工现场的干燥。

2.墙体施工:墙体施工是建筑物的主要承重部分,需要采取以下技术措施:-在墙体浇筑前,要保证模板的牢固稳定,避免墙体倒塌。

-施工过程中要保证浇筑混凝土的质量,控制水灰比、保证原材料的质量。

-对于较高的墙体,采用分段施工的方法,避免墙体倒塌或出现裂缝。

-墙体浇筑完毕后,要及时进行拆模,避免模板与混凝土粘连过长时间。

3.梁柱施工:梁柱施工是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重点工序,需要采取以下技术措施:-施工前要进行深入的勘察和设计,确保结构的合理性和稳定性。

-严格按照施工图纸要求进行梁柱的模板安装和钢筋布置。

-对于大跨度梁或高柱子,采用脚手架和吊装设备来进行安装,保证安全性。

-浇筑混凝土时,要保证浇注均匀,避免出现空洞和质量问题。

二、地基与基坑工程施工:1.地基处理:地基处理是为了改善土地的承载性能,需要采取以下技术措施:-对于较松软的土地,可以采用加固处理或加设地基桩来增加土壤的承载能力。

-对于岩石地基,可以采用凿岩、爆破等方法进行处理,以便于施工的顺利进行。

2.基坑开挖:基坑开挖是地基工程的难点工序,需要采取以下技术措施:-在开挖前要进行详细的勘察和设计,确定开挖的深度、坑壁的稳定性等。

-在开挖过程中,要保证斜坡的坡度和坡高符合安全要求,避免坡面塌方。

浇筑方案中的施工技巧与难点分析

浇筑方案中的施工技巧与难点分析

浇筑方案中的施工技巧与难点分析在建筑工程中,浇筑方案的制定和施工技巧的掌握对于保证工程质量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混凝土浇筑、砖石墙体的施工、地板铺设等方面,分析浇筑方案中的施工技巧与难点。

一、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材料之一,它在浇筑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控制浇筑速度:在浇筑混凝土时,要保持均匀的速度,过快或过慢都会影响混凝土的质量。

过快会导致混凝土易产生裂缝,而过慢则易形成冷缝。

2. 控制浇筑温度:在高温天气或长时间直射日光的情况下,混凝土易出现开裂或龟裂的问题。

可以通过遮阳板、加水等方式进行冷却。

3. 制定合适的浇筑顺序:在多层建筑中,浇筑顺序应从下至上进行,以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和一致性。

二、砖石墙体的施工砖石墙体是建筑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技巧包括以下几点:1. 砂浆配比的控制:砂浆是砖石墙体中的粘结剂,其配比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过干的砂浆会影响砖块的粘结力,而过湿则易导致墙体开裂。

2. 砌筑时注意水平和垂直度:砖块的水平和垂直度是保证墙体质量的重要因素。

在砌筑过程中,要使用水平仪和垂直仪进行调整,确保墙体的垂直度和水平度达到要求。

3. 注意砖缝的处理:砖缝的处理不仅关系到墙体的美观,也与其结构强度有关。

要保证砖缝的宽度一致,使用专用的砖缝工具进行修整。

三、地板铺设地板的铺设是建筑中的关键环节,其施工技巧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预处理地面基础:在铺设地板之前,要确保地面基础平整、干燥,并进行防潮处理。

这样可以有效防止地板变形和发霉。

2. 合理选择铺装材料:地板的材料种类繁多,根据不同地区和用途的不同,需要选择合适的材料,如实木地板、复合地板等。

要注意材料的硬度、防潮性能和装饰效果。

3. 施工时控制温度和湿度:地板的铺设需要控制环境温度和湿度,过高的温度和湿度会影响地板的安装效果。

应根据地板材料的要求进行温度和湿度的控制。

总结浇筑方案中的施工技巧与难点分析,涉及了混凝土浇筑、砖石墙体的施工和地板铺设等多个方面。

水泥工程施工中的浇注要点与质量控制措施

水泥工程施工中的浇注要点与质量控制措施

水泥工程施工中的浇注要点与质量控制措施在建筑工程中,水泥施工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浇注是水泥施工中的关键环节,它直接影响着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本文将从浇注要点和质量控制措施两个方面进行讨论。

一、浇注要点1.选用合适的水泥:水泥的质量对浇注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

在选择水泥时,应根据具体的工程要求选择合适的品种和标号。

同时,要确保水泥没有过期,以免影响其强度和硬化时间。

2.控制浇注温度:浇注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水泥的凝固时间和强度发展。

因此,在施工中要注意控制浇注混凝土的温度,避免在极端温度下进行浇注。

3.合理调整施工速度:快速浇注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但过快的浇注速度会导致混凝土内部产生孔洞和裂缝,影响工程质量。

因此,在施工时要根据具体情况合理调整浇注速度,以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性。

4.控制浇注厚度:浇注厚度过大会导致混凝土温度升高,增加开裂的风险。

因此,在浇注过程中要合理控制浇注厚度,以确保混凝土的稳定性和结构强度。

二、质量控制措施1.严格遵守混凝土拌合比:混凝土拌合比是确定混凝土强度和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的拌合比进行配制,避免随意修改拌合比,以免影响混凝土的质量和稳定性。

2.加强混凝土的抗裂处理: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容易出现裂缝,影响工程的美观和结构性能。

为了防止出现裂缝,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使用抗裂剂、设置伸缩缝等,以增强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3.严密排除空气和水泥浆渗出:在浇注过程中,应特别注意排除空气和水泥浆渗出的问题。

空气会造成混凝土内部的气孔,而水泥浆渗出会导致混凝土表面的空鼓和质量下降。

因此,在施工时要保持浇注过程的密封性和均匀性,避免出现空气和水泥浆渗出。

4.加强现场管理:施工现场的管理对水泥工程的质量控制至关重要。

施工现场要保持清洁、整齐,并配备合适的设备和工具。

同时,施工人员应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和质量。

总结起来,在水泥工程施工中,浇注要点和质量控制措施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关键手段。

浇筑方案的技术难点与解决方法

浇筑方案的技术难点与解决方法

浇筑方案的技术难点与解决方法引言:浇筑方案是建筑施工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其质量直接决定着建筑物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技术难点,如混凝土流动性不佳、温度控制困难等。

本文将从浇筑方案的准备、材料选用、工艺控制等方面论述浇筑方案的技术难点与解决方法。

1. 混凝土流动性不佳的问题混凝土的流动性是浇筑过程中重要的考量因素之一。

但是,有时我们会遇到混凝土流动性不佳的问题,导致浇筑困难。

这可能是由于配合比不当、材料质量有问题等原因所致。

解决方法:合理设计混凝土配合比,添加适量的减水剂,增强混凝土的流动性;确保材料的质量,采购正规厂家的产品。

2. 温度控制的困难在特殊气候条件下,如高温或低温环境,浇筑方案的温度控制变得困难。

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解决方法:在夏季高温环境下,可以使用降温剂或遮阳网进行温度控制;在冬季低温环境下,可以采取加热混凝土的方式,增加其硬化速度。

3. 正确选择脱模时间脱模时间的选择是浇筑方案中的关键问题。

脱模时间过早会导致混凝土未完全硬化,从而影响建筑物的稳定性;脱模时间过晚则会导致脱模困难,增加施工时间成本。

解决方法:根据混凝土种类和环境条件,合理选择脱模时间。

可以通过试块的强度测试等手段来确定脱模时间。

4. 施工过程中的振捣压力控制在混凝土浇筑时,振捣压力的控制对于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均匀性至关重要。

过大的振捣压力会导致混凝土的分离和沉降不均。

解决方法:通过合理设置振捣器的频率和振幅,控制振捣压力的大小,确保混凝土的均匀密实。

5. 钢筋浇注中的难题在某些特殊部位,如柱、梁的钢筋浇注过程中,常常会遇到钢筋堵塞、排气不畅等问题。

解决方法:在钢筋浇注前,清理钢筋表面的锈蚀物、油污等杂物,保持钢筋的整洁;采用合适的管道或喷嘴,确保排气通畅。

6. 浇筑过程中的安全措施浇筑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如高空坠物、混凝土喷溅等。

安全措施的不到位可能会引发事故。

浇筑过程中的技术难点与解决方案

浇筑过程中的技术难点与解决方案

浇筑过程中的技术难点与解决方案一、设计与准备在浇筑过程中,设计与准备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需要根据工程要求确定混凝土的配合比,包括水泥、砂、石子和骨料的比例。

同时,还需考虑施工现场的条件,如交通状况、土壤情况等,以便合理安排施工计划。

其次,要进行细致的浇筑方案设计。

根据工程的结构特点和混凝土的性能要求,合理选择浇筑方式和工具。

这要求建筑师和工程师密切合作,共同解决技术难点。

二、温度控制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需要注意温度控制。

高温会导致混凝土提前凝固,影响浇筑效果;低温则会导致混凝土强度不达标。

因此,需要根据气温和工程要求,在浇筑过程中采取相应的温度控制措施。

一种常见的解决方案是喷淋冷水降温。

通过喷淋冷水可以有效控制混凝土的温度,保证浇筑效果和混凝土的强度。

另外,还可以利用矿物散热材料,在混凝土表面添加散热层,提高散热效果,防止混凝土过热。

三、防止裂缝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裂缝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主要原因包括混凝土的收缩和温度差异。

为了防止裂缝的产生,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控制水灰比。

水灰比过高会导致混凝土开裂,因此需要合理控制水灰比,保证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强度。

2.添加膨胀剂。

膨胀剂能够改善混凝土的性能,减少收缩和裂缝的产生。

3.设置锚固件。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可以设置锚固件来吸收混凝土的收缩变形,减少裂缝的出现。

四、浇筑方式选择合适的浇筑方式对于保证混凝土质量和提高施工效率非常重要。

常见的浇筑方式包括顶升、抛洒和喷涂。

顶升浇筑适用于需要浇筑大面积的结构,如楼板和地坪。

抛洒浇筑适用于需要在混凝土表面形成平整和平滑的结构,如路面和人行道。

喷涂浇筑适用于需要快速施工的结构,如管道和隧道。

选择合适的浇筑方式还需考虑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和工程要求,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以达到良好的浇筑效果。

五、料液控制料液的控制对于浇筑过程中的品质和效果至关重要。

料液的状态需要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既不能过于稀薄,也不能过于粘稠。

要保证料液的合适性,可以通过调整水泥、砂子和骨料的比例来控制物料的粒径和胶凝效果。

浇筑方案施工技术难点与解决方案

浇筑方案施工技术难点与解决方案

浇筑方案施工技术难点与解决方案一、施工前的技术难点与解决方案施工前的技术难点主要涉及浇筑方案设计及场地准备。

在浇筑方案设计方面,要考虑到混凝土的强度、密实度、坍落度等因素,以及浇筑工艺的选择。

解决方案可以是与材料供应商合作,根据工程需要确定配合比和材料种类。

在场地准备方面,需要清理场地,并确保土壤承载力符合标准。

解决方案可以是进行场地勘察,对低承载力区域作地基处理或选择其他施工方法。

二、施工中的技术难点与解决方案施工中的技术难点包括浇筑材料的调配、浇筑过程中的温度控制和振捣加工等。

解决方案可以是与技术人员密切配合,按照设计要求调配材料,并加强质量监督。

在温度控制方面,可以使用保温材料覆盖,或采取降温措施,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振捣加工方面,应选用适当的振捣设备,并配合工作人员的熟练操作,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振实。

三、施工后的技术难点与解决方案施工后的技术难点主要涉及混凝土的养护和强度的控制。

解决方案可以是制定合理的养护计划,包括加强保温、湿润和防止外界损害等。

在强度控制方面,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试块制作和强度检测,及时调整养护措施和改进施工工艺。

四、新型材料在浇筑方案中的应用与技术难点的解决新型材料在浇筑方案中的应用逐渐增多,其中包括高性能混凝土、自养性混凝土等。

但这些新型材料的施工技术难点也随之而来。

解决方案可以是加强与材料供应商和科研机构的合作,了解材料性能及施工技术要求,制定相应的浇筑方案,并加强施工工艺的改进和控制。

五、混凝土施工中的安全难点与解决方案混凝土施工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如施工现场的交通组织、高空作业等。

解决方案可以是加强安全教育培训,确保工人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设置合理的安全设施,如防护栏杆、安全网等;并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及时采取措施消除隐患。

六、特殊浇筑工艺中的技术难点与解决方案特殊浇筑工艺如大体积混凝土、浇铺埋设管道等,在施工中存在一些技术难点。

解决方案可以是针对特殊浇筑工艺,与相关专业人员合作,制定专门的施工工艺和控制措施,确保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浇注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浇注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浇注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摘要:从温度、成份、流股等方面对低合金结构钢圆锭纵裂纹形成的机理作了较为详细的研究,找出了控制圆锭纵裂纹的有效方法,对降低质量成本有所裨益。

关键词:圆锭纵裂纹控制STUDY AND CONTROL OF LONGITUDINAL CRACK IN ROUNDINGOT OF LOW ALLOY STRUCTURAL STEELFan Dingdong(Maashan Iron & Steel Co.Ltd.)Zhu Ritian(Maashan Iron & Steel Co.Ltd.)Jiao Xingli(Maashan Iron & Steel Co.Ltd.)Abstract:The mechanism of Longitudinal crack formation has been studied in detail in the round ingot of low alloy structural steel from aspects of temperature, compositions and fluid flow. At the same time the effective measures of controlling the longitudinal cracks in the round ingot are put forward, which are more benefitial to quality cost reduction.Keywords:round ingot longitudinal crack control1 前言纵裂纹是钢锭的主要缺陷之一,是浇注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尽管纵裂纹的形成机理至今还没有最后而定论,但在钢锭废品中占相当大的比例且圆锭更加一筹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在过去的生产中,我厂一直受圆钢锭纵裂纹的困扰,每年损失数以百万,所以多年来工程技术人员也一直在探索其解决的方法,但收效甚微。

浇注过程安全注意事项

浇注过程安全注意事项

浇注过程安全注意事项浇注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是非常重要的,它们可以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以及项目的顺利进行。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浇注过程安全注意事项:1. 确保工作区域安全:在进行浇注工作前,必须清理工作区域,确保没有杂物或障碍物。

同时,必须标记出危险区域并设置适当的安全警示标志。

2. 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工作人员必须穿戴适合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安全帽、安全鞋、防护手套、护目镜等。

这些装备可以保护工作人员免受可能的伤害。

3. 确保设备状态良好:在进行浇注工作前,必须对浇注设备进行检查,确保其状态良好。

如果设备存在故障或损坏,必须及时修理或更换。

4. 正确使用工具和设备:在进行浇注工作时,必须正确使用工具和设备。

工作人员必须接受专业培训,并按照正确的操作程序进行工作。

5. 遵循安全操作规程:在进行浇注工作时,必须遵循安全操作规程。

工作人员必须了解并遵守相关的安全规定,如防止混凝土泵堵塞、防止爆破等。

6. 注意环境因素:在进行浇注工作前,必须考虑环境因素对工作的影响。

例如,必须考虑天气条件、工作场地的条件等,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7. 建立合理的工作流程:在进行浇注工作时,必须建立合理的工作流程。

工作人员必须分配任务,确保每个人都知道自己的职责,并且相互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

8. 及时清理工作现场:在进行浇注工作后,必须及时清理工作现场。

所有杂物和废弃物必须妥善处理,以防止造成人员伤害或环境污染。

9. 进行安全培训:所有从事浇注工作的人员必须接受相关的安全培训。

这可以使他们了解并熟悉安全操作规程,并能够正确应对紧急情况。

10. 建立应急预案:在进行浇注工作前,必须建立应急预案。

这些预案应包括紧急停工程序、紧急撤离程序、求救方式等,以应对突发情况的发生。

综上所述,浇注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才能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

因此,所有从事浇注工作的人员都必须遵守相关的安全规定,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浇筑工作中的技术难点与解决策略

浇筑工作中的技术难点与解决策略

浇筑工作中的技术难点与解决策略第一节:介绍浇筑工作的重要性与复杂性浇筑工作是建筑施工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涉及到的技术难点繁多,需要施工人员具备一定的技术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二节:混凝土成分的精确控制混凝土成分的精确控制是浇筑工作中的首要技术难点之一。

施工人员需要准确计量水、水泥、砂子和骨料等成分的比例,以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稳定性。

解决策略包括使用现代计量设备和技术,提前进行成分试验和调整。

第三节:浇筑过程中的坍落度控制在浇筑过程中,混凝土的坍落度需要严格控制,以适应不同的建筑结构和要求。

施工人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控制浇筑速度和施工工艺,确保混凝土的坍落度在合理范围内。

解决策略包括使用添加剂和控制草方水泥用量等。

第四节:温度和湿度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温度和湿度对混凝土的强度和硬化过程有重要影响。

施工人员需要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合理控制混凝土的施工时间和条件,确保混凝土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进行硬化。

解决策略包括冷却设备的使用、加盖保温、进行水养护等。

第五节:浇筑工艺与防渗漏措施在复杂的建筑结构中,浇筑工艺的选择和实施是一个关键问题。

施工人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浇筑方法和工艺,确保混凝土浇筑的连续性和均匀性,避免渗漏和质量问题。

解决策略包括使用振动器、密封浇筑面、采用模板支撑等。

第六节:施工中的混凝土质量检测混凝土质量的检测是浇筑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施工人员需要使用合适的检测设备和方法,对混凝土的强度、密实度和坍落度等进行检测,确保施工质量的符合要求。

解决策略包括示波器法、超声波检测等。

第七节:砌筑过程中的变形与破裂问题在浇筑工作中,砌筑过程中的变形与破裂问题是常见的挑战。

施工人员需要合理设计支撑结构和使用合适的施工方法,以防止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变形和破裂。

解决策略包括使用模板支撑、设置缓冲带等措施。

第八节:浇筑工作中的安全问题浇筑工作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包括高处坠落、设备操作不当等风险。

浇筑方案设计的技术难点与施工计划

浇筑方案设计的技术难点与施工计划

浇筑方案设计的技术难点与施工计划浇筑方案设计是建筑工程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施工质量和效率。

本文将探讨浇筑方案设计的技术难点和施工计划,分析其中的挑战和解决办法。

一、浇筑材料的选择与搭配浇筑方案设计的第一个技术难点是选择和搭配合适的浇筑材料。

不同的工程项目对浇筑材料的性能要求不同,如强度、施工温度、耐久性等。

在设计浇筑方案时,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水泥、砂浆、砂石等材料,确保浇筑质量和施工效果。

二、温度和湿度控制控制温度和湿度是浇筑方案设计的另一个挑战。

太高的温度会导致浇筑材料迅速干燥,影响浇筑质量,甚至导致裂缝的产生。

湿度过高则容易引发物质的反应和生长,进而影响浇筑材料的稳定性。

因此,在设计浇筑方案时,需要充分考虑环境因素,采取适当的降温措施和湿度调节措施,确保施工过程的稳定性和可控性。

三、混凝土浇筑的施工设备与工艺混凝土浇筑是建筑工程中常见的一项任务,但其施工设备和工艺也是浇筑方案设计的难点之一。

如何选择合适的混凝土搅拌机、输送设备和浇筑工具,如何确定浇筑工艺与流程,需要综合考虑浇筑量、施工空间、施工时限等因素,确保浇筑工作的高效和顺利进行。

四、施工安全与质量控制浇筑方案设计需要注重施工安全和质量控制。

施工现场往往存在各种潜在的危险,如高空坠物、设备事故等,设计方案应考虑如何保障工人和设备的安全。

同时,质量控制是保障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设计方案应包含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如材料检验、工序验收等,确保浇筑质量符合要求。

五、施工进度和资源协调在浇筑方案设计中,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和资源协调也是关键。

施工进度的推进取决于施工工艺和资源的供应,因此,设计方案应考虑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合理分配,确保施工计划的顺利执行。

同时,也需要考虑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延期和变更情况,提前做好预案,保证施工项目按时完成。

六、技术创新与应用随着科技的进步,建筑工程领域也不断涌现出新的材料、设备和技术。

难点工程浇筑方案

难点工程浇筑方案

难点工程浇筑方案一、引言难点工程浇筑是指那些由于环境条件、材料特性、结构形式等方面的限制,使得施工中需要采取特殊的方法和技术来完成的工程浇筑。

这类工程往往需要具备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丰富的施工经验才能够完成。

本文将以难点工程浇筑方案为主题,结合实际案例,介绍难点工程浇筑的特点、难点和解决方案。

二、难点工程浇筑的特点1. 环境条件复杂难点工程浇筑往往需要在环境条件复杂的情况下进行施工。

比如,在高海拔地区或者极端气候条件下,工程浇筑的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会对施工质量产生重大影响。

同时,一些限制条件也会对浇筑工作产生影响,如地下水位、地形起伏等因素。

2. 结构形式复杂一些工程的结构形式非常复杂,如桥梁、隧道、深基坑等工程,这些工程往往需要在特殊的结构形式下进行浇筑,施工难度大,要求施工技术和操作水平极高。

3. 材料特性复杂有些特殊工程需要使用特殊材料进行浇筑,这些材料的性能、粘度、流动性等特性会对施工工艺产生重大影响。

三、难点工程浇筑的难点1. 浇筑质量控制环境复杂、结构形式复杂和材料特性复杂会对浇筑质量控制产生很大挑战。

要求施工人员具备高超的技术水平和丰富的施工经验,才能够保证浇筑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2. 浇筑工期控制一些难点工程的施工周期较长,如桥梁、隧道等工程,需要在复杂的环境条件下进行施工,施工工期控制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难题。

3. 安全保障难点工程浇筑往往需要在特殊的环境条件下进行施工,安全保障是施工中必须要考虑面对的问题。

同时,一些特殊的结构形式也会给施工人员的安全带来威胁。

四、解决难点工程浇筑的方案1. 浇筑质量控制方案(1) 建立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所有浇筑材料和设备符合相关标准。

(2) 采用先进的浇筑技术和设备,确保浇筑工艺稳定可靠。

(3) 加强施工人员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操作经验。

(4) 严格执行施工规范和工艺标准,确保所有浇筑工程符合设计要求。

2. 浇筑工期控制方案(1) 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合理安排施工工序,保证施工工期的合理完成。

浇筑方案中的关键要点与操作注意事项

浇筑方案中的关键要点与操作注意事项

浇筑方案中的关键要点与操作注意事项一、引言在建筑施工中,浇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良好的浇筑方案能够确保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和稳定性。

然而,浇筑过程中常常存在一些关键要点和操作注意事项,这些要点和事项决定着浇筑质量的好坏。

本文将从浇筑方案的设计到具体的施工操作中,探讨关键要点和操作注意事项。

二、浇筑方案的设计浇筑方案的设计是保证浇筑质量的前提。

首先,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确定混凝土的配合比。

配合比的设计必须满足结构强度、耐久性和施工性的要求。

其次,确定适当的施工工艺。

包括施工顺序、浇注方式、浇注时间和浇注量等。

最后,考虑抗渗性、耐久性、施工工艺等方面,选择适当的增加剂和外加剂。

三、操作注意事项1. 清洁施工场地。

施工前,必须对施工场地进行充分清洁,以确保浇筑质量。

清除杂物、尘土和泥浆,清理废弃物等。

2. 安装支撑和模板。

在浇筑前,必须确保支撑和模板的安装牢固稳定。

支撑必须满足强度要求,模板必须安全可靠。

3. 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

在浇注过程中,必须注意搅拌混凝土的均匀性。

搅拌过程中,搅拌时间和搅拌速度要适中,确保混凝土均匀、无气孔、无凝聚物等。

4. 注重浇筑速度。

为了确保浇筑质量,必须控制好浇筑速度。

过快的浇筑速度可能导致气泡和空穴的产生,过慢的浇筑速度可能导致混凝土的过度稠化。

5. 控制浇筑厚度。

在浇筑过程中,必须把握好浇筑厚度。

过厚的浇筑层可能导致不均匀收缩和开裂,过薄的浇筑层可能导致强度不足和稳定性差。

6. 控制浇筑温度。

浇筑过程中,必须注意控制浇筑温度。

过高的温度可能导致混凝土早期龟裂,过低的温度可能导致混凝土凝结不完全。

四、浇筑中的关键要点1. 浆液的浇筑在浇筑过程中,必须注重浆液的浇筑。

浆液应该从边缘向中心浇注,避免强冲击和侧雨淤积。

此外,浆液的浇筑应该均匀,以免引起不均匀沉积和收缩。

2. 避免颤动在浇筑过程中,必须避免颤动。

颤动会导致浆液的分层和沉积,影响混凝土的整体性能。

因此,在浇筑过程中,要注意控制颤动时间和频率,以避免过度颤动。

浇筑方案实施中的技术难点解析

浇筑方案实施中的技术难点解析

浇筑方案实施中的技术难点解析一、现状与问题现代建筑工程中,浇筑方案的实施是一个关键的环节,直接关系到工程质量和进度。

然而,在浇筑方案实施中,常常会遇到各种技术难点,给工程带来不小的困扰。

本文将针对这些技术难点进行解析,探讨解决的方法和技巧。

二、安全性难点在浇筑方案实施过程中,安全性是首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浇筑过程中,混凝土的自重会给模板结构造成巨大的压力,容易引起模板的变形、破裂甚至塌方。

因此,如何保证模板的稳定性成为了一个技术难点。

针对这一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在施工前要充分检查模板的结构和强度,确保其能够承受混凝土的压力。

其次,可以采用加固材料对模板进行加固,提高其承载能力。

此外,对于高层建筑的施工,还需要考虑使用吊篮等设备,以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性。

三、流动性难点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需要具备一定的流动性,以保证完全填满模板,排除空隙和杂质。

然而,由于混凝土材料的组成和施工条件的限制,往往会出现流动性不好的情况,给施工带来一定的困难。

针对这一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在混凝土的配方中,可适当增加黏性物质,如黏土、黏胶等,以提高混凝土的塑性和流动性。

其次,在施工前要对施工现场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如保证施工道路的平整、施工面的湿润等。

此外,可以采用振动器进行振动,以减少混凝土内部的空隙,提高流动性。

四、坍落度难点坍落度是测量混凝土流动性的一个指标,也是浇筑方案中需要严格控制的一个参数。

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条件的差异和材料的变化等因素,常常会出现坍落度控制难度大的情况。

针对这一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在混凝土的配比中,合理控制水灰比和骨料含水率,以保证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坍落度。

其次,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现场监控,及时调整施工工艺和材料配比,保证坍落度在合理范围内。

此外,还可以采用添加剂等手段,调整混凝土的坍落度。

五、硬化时间难点混凝土的硬化时间是一个关键的技术难点。

在施工过程中,如果硬化时间过长,将导致工期延长,给施工进度带来不利影响。

浇筑方案的技术难点及其应对策略

浇筑方案的技术难点及其应对策略

浇筑方案的技术难点及其应对策略1. 引言浇筑方案是建筑施工中的重要环节,可以说其质量直接影响到整体建筑物的结构和稳定性。

然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往往会出现一些技术难点。

本文将探讨浇筑方案的技术难点及其应对策略。

2. 设计与模拟在浇筑方案的初期阶段,设计与模拟是至关重要的。

但是,由于材料品质的不稳定性、结构设计难以实时调整等因素,很容易导致实际施工过程中的技术难题。

为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引入先进的建筑信息模拟技术,通过虚拟实验,在计算机模拟的基础上优化方案,减少施工中的意外情况。

3. 混凝土浇筑混凝土的浇筑是整个浇筑方案中最基础的环节,也是最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

混凝土砼浆流动性差、凝结时间较长等,都会使浇筑过程变得复杂。

为此,可使用外加剂改良混凝土砼流变性能,提高其流动性,同时通过严格管控混凝土浇筑时间,确保施工效果。

4. 模板支撑系统模板支撑系统在建筑施工中占有重要位置,其质量直接影响整个浇筑方案的实施效果。

然而,模板系统的不稳定性、变形等问题常常出现。

为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用新型的支撑系统,如钢结构模板,提高支撑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5. 温度控制在冷、热季节进行浇筑时,温度控制也是一个重要的难点。

高温会使混凝土水分迅速蒸发,导致结构裂缝;低温则会影响混凝土的凝结速度。

为应对这个问题,可采取封闭保温措施,控制温度变化的过程,确保施工过程中温度的稳定性。

6. 施工效率施工效率是浇筑方案中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技术难点。

施工过程中,由于材料的搬运、设备的运作等问题,往往会导致施工效率低下。

为提高施工效率,可以使用自动化设备进行混凝土搬运,减少人力投入,同时合理规划施工流程,提高施工效率。

7. 测量与监控在浇筑方案的实施过程中,测量与监控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然而,传统的测量方法精度低、监控手段有限等问题亟待解决。

为应对这个问题,可以引入先进的测量仪器与监控系统,提高测量精度,实时监控施工过程。

浇筑方案的技术难点攻克

浇筑方案的技术难点攻克

浇筑方案的技术难点攻克引言:浇筑方案是建筑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其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体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各种技术难点。

本文将从浇筑方案设计、材料选择、施工工艺和监测等方面,详细探讨这些难点,并提出相应的攻克方法。

一、设计难点浇筑方案的设计是决定施工过程中所需材料和具体工艺的关键。

然而,设计师在制定方案时常常面临不同特殊情况和复杂环境,这会对设计工作带来很大挑战。

制定浇筑方案时,需要全面考虑结构形式、荷载情况、施工条件等因素。

只有在兼顾力学特性、施工可行性和经济效益的基础上,才能制定出合理的浇筑方案。

二、材料选择难点材料的选择对浇筑方案的实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于特殊结构或重大工程,材料的质量要求更加严格。

例如,在高温、低温或潮湿等特殊环境下,材料往往需要具备更好的抗裂、抗渗等性能。

因此,选择适合的水泥、骨料和添加剂等材料,是攻克浇筑方案的第一步。

三、施工工艺难点施工过程中,采用合适的工艺是保证浇筑质量的关键。

然而,不同的工程往往有不同的要求,工艺也随之变化。

例如,在梁柱浇筑中,需要注意混凝土的坍落度和填充性,以保证浇筑完整。

而在墙体浇筑中,则需要特别注意模板的脱模和养护的合理方法。

因此,在工艺选择上,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应对,确保施工质量。

四、工期压力难点工期是建筑工程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往往在浇筑过程中,面临时间的紧迫性,这给工程质量和进度带来了很大挑战。

而且,施工现场的各种不可控因素也会对工期造成影响。

为了攻克这个难点,施工方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合理安排工人和材料,加强协调与沟通,确保施工进度。

五、环境限制难点很多时候,浇筑方案的实施受到环境限制。

例如,在高海拔地区浇筑混凝土时,由于气温较低,会对混凝土的凝结和硬化产生负面影响;在狭小空间内的浇筑,由于施工条件受限,会导致施工难度增加。

面对这些环境限制,施工方需要依靠科学技术手段提前做好先期准备工作,并合理调整浇筑方案。

浇筑方案的施工困难与解决方案

浇筑方案的施工困难与解决方案

浇筑方案的施工困难与解决方案一、砼浇筑的重要性砼是现代建筑施工的常用材料之一,浇筑方案的设计与执行直接影响项目的质量和进度。

然而,由于施工环境、施工人员技术水平、设备设施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砼浇筑常常面临着一些困难与挑战。

二、施工现场的复杂性施工现场的复杂性是导致砼浇筑施工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

施工现场常常存在空间狭小、道路不便、设备行进受限等问题,给砼浇筑工作带来一定的限制。

例如,在城市中心的高层建筑施工现场,由于周边环境的限制,砼运输车辆往往无法直接到达施工点,需要通过泵送等方式进行浇筑。

三、砼浇筑的施工难度砼浇筑本身也存在一定的施工难度,特别是在复杂形状的构件或二次加工面上的浇筑。

施工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熟练掌握操作规程,确保浇筑质量。

此外,砼的初凝时间较短,施工速度要求较高,增加了施工人员的工作强度。

四、材料的供应保障砼的施工需要大量的材料支持,包括水泥、砂子、石子等。

材料的供应保障直接关系到砼浇筑工作的顺利进行。

然而,在一些地区由于物流配送等问题,材料供应可能会出现滞后的情况,给施工工作带来一定的困扰。

五、施工机械设备的选用与调试砼浇筑过程需要借助各种机械设备,包括搅拌车、泵车等。

施工机械设备的选用和调试直接关系到施工效率和质量。

然而,一些施工单位在设备选用方面存在一定的不合理,导致施工困难。

另外,机械设备的调试需要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一旦出现故障,可能会延误施工进度。

六、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协调配合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协调配合是决定砼浇筑施工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实际施工中,施工人员应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能够高效协调配合,确保施工进度和质量。

七、浇筑方案的设计与优化为了克服砼浇筑中的困难,施工人员应针对具体项目,进行合理的浇筑方案设计与优化。

这包括确定浇筑顺序、浇筑方式、施工工艺等。

合理的浇筑方案可以提高施工效率、保证施工质量,减少施工中的安全隐患。

八、加强施工人员培训与管理为了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协调配合能力,施工单位应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与管理。

浇筑方案的疑难问题及解决思路

浇筑方案的疑难问题及解决思路

浇筑方案的疑难问题及解决思路一、施工工艺选择与优化在进行浇筑方案设计时,施工工艺的选择与优化是关键一环。

然而,面对不同工程的需求以及材料特性的复杂性,施工工艺的确定可能会遇到一些疑难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考虑材料的性能特点。

比如,在选择混凝土配合比时,要充分考虑材料的强度、粘结性、可流动性等方面的要求。

对于高性能混凝土,需要合理控制水灰比和添加剂的掺量,以及使用适当的养护方法,才能确保浇筑质量。

其次,施工工艺的合理优化也是关键。

例如,在基础工程的浇筑中,如何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和稳定性是一个难题。

我们可以考虑采用分层浇筑、使用振动器或回转式搅拌车等方法,来解决浇筑中出现的不均匀沉降、分层、裂缝等问题,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二、材料选用与质量控制材料选用与质量控制是保障浇筑方案成功实施的关键要素。

然而,材料的性能差异、市场供应不稳定等问题常常成为影响浇筑方案的疑难之处。

针对材料性能差异的问题,我们应该注意对材料进行全面的检测和分析。

比如,在选用砂浆时,可以进行颗粒分析、含水率测试、骨料性状检测等,以保证材料的稳定性和均匀性。

此外,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根据实际工程要求和材料特性,合理调整材料掺量和配比比例。

同时,市场供应不稳定也是一个常见问题。

在建筑高峰期或特殊条件下,材料的供应可能会出现延迟或中断,给浇筑方案带来困扰。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提前预留材料备用,或者与供应商签订稳定供应协议,减少材料供应风险。

三、浇筑时间与温度控制浇筑时间与温度控制是影响浇筑方案效果的重要环节。

然而,不同季节、天气条件的变化,往往给浇筑时间和温度控制带来不确定性和困难。

在极寒或严寒的环境中,混凝土会遇到冻融破坏的风险。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采取措施,比如使用保温剂、增加养护时间、提前将材料进行预热等,以确保浇筑质量和强度。

相反,在高温季节,混凝土容易出现早期干燥和龟裂的问题。

为了预防和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采用降温措施或增加水泥的掺量,同时加强养护工作,确保混凝土的充分水化。

浇筑方案的要点及注意事项

浇筑方案的要点及注意事项

浇筑方案的要点及注意事项引言:对于建筑工程来说,浇筑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浇筑不仅关乎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性,还直接影响整个工程的进展和成功。

因此,制定合理的浇筑方案及注意事项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将从浇筑方案的要点、注意事项以及施工中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浇筑方案,提高工程浇筑的效率和质量。

浇筑方案的要点:1. 对材料的合理选用:在制定浇筑方案时,首先要综合考虑材料的特性。

选用适合工程要求的混凝土及配筋钢筋,并确保其质量符合国家标准,以充分满足工程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

2. 合理选择施工工艺:不同的工程要求不同的施工工艺。

在选择施工工艺时,要考虑浇筑方式、浇筑顺序、浇筑时间以及混凝土坍落度等因素。

只有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施工工艺,才能够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3. 确定浇筑时间:浇筑时间是浇筑方案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要根据混凝土的凝固时间和工程的进度合理确定浇筑时间,并留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混凝土的充实和振捣等工作,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

4. 注意配筋工作:配筋是浇筑工作中不可忽视的关键环节,要根据设计图纸和施工规范准确、仔细地完成配筋工作。

注意检查每个构件的钢筋是否符合规定的弯曲和嵌入长度,并确保钢筋的排列和交叉点的连接牢固。

浇筑注意事项:1. 确保模板的稳固:在浇筑过程中,模板的稳固性至关重要。

要检查模板是否具备足够的强度和刚性,并加固模板的连接处,以免因模板移动导致混凝土不均匀和倾斜。

2. 控制混凝土浇注速度:在浇筑过程中,要控制混凝土的浇注速度。

浇注速度过快会导致混凝土浆体分离、空隙过多,影响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强度。

而浇注速度过慢则会导致冷缝的形成,影响混凝土的整体性能。

3. 保持浇筑温度:浇筑过程中要注意控制混凝土的温度。

高温会导致混凝土凝固过快,产生裂缝和变形;低温则会延缓混凝土的凝固时间。

因此,要采取保温措施,以保持混凝土的适宜温度。

4. 注意水泥的使用:在浇筑中,水泥的使用量要严格控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浇注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摘要:从温度、成份、流股等方面对低合金结构钢圆锭纵裂纹形成的机理作了较为详细的研究,找出了控制圆锭纵裂纹的有效方法,对降低质量成本有所裨益。

关键词:圆锭纵裂纹控制STUDY AND CONTROL OF LONGITUDINAL CRACK IN ROUNDINGOT OF LOW ALLOY STRUCTURAL STEELFan Dingdong(Maashan Iron & Steel Co.Ltd.)Zhu Ritian(Maashan Iron & Steel Co.Ltd.)Jiao Xingli(Maashan Iron & Steel Co.Ltd.)Abstract:The mechanism of Longitudinal crack formation has been studied in detail in the round ingot of low alloy structural steel from aspects of temperature, compositions and fluid flow. At the same time the effective measures of controlling the longitudinal cracks in the round ingot are put forward, which are more benefitial to quality cost reduction.Keywords:round ingot longitudinal crack control1 前言纵裂纹是钢锭的主要缺陷之一,是浇注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尽管纵裂纹的形成机理至今还没有最后而定论,但在钢锭废品中占相当大的比例且圆锭更加一筹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在过去的生产中,我厂一直受圆钢锭纵裂纹的困扰,每年损失数以百万,所以多年来工程技术人员也一直在探索其解决的方法,但收效甚微。

自从1998年9月系统试验研究以来,取得明显效果。

图1是试验攻关前后的纵裂纹废品的发生情况。

本文就马钢在攻克圆锭纵裂纹方面所进行的主要技术工作进行分析以揭示影响圆锭裂纹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寻找出有效控制方法。

图1 1998年1月~1999年4月圆锭纵裂发生率情况2 主要工艺及其参数2.1 工艺路线初炼钢水→钢包→SKF精炼炉→LF+VD→出站→浇注→模注→脱模→精整2.2 锭型尺寸锭型锭重模高上部直径下部直径圆2.886 t2 170 mm492 mm437 mm 2.3 温度参数SKF站温度(上部) 1 550~1 565 ℃开浇温度(1 520±15) ℃脱锭温度<500 ℃2.4 主要钢种50Mn 20CrNiMo CL603 试验方法及结果钢锭的纵裂纹形成机理十分复杂,文献[1]和[2]都分析了大小原因数十条,对于这些复杂原因相互作用的关系,进行定量数学描述将相当困难。

因此,本试验对人为的非可控因素作为管理因素处理,没作为实验重点,而是把重要的工艺方法和参数作为试验重点。

对开浇温度的稳定性的参数控制,模温的参数控制,Als含量控制及钢水进入模内流股方式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如图2~7和表1所示(图2~图7数据见附件)。

表1 浇注过程中模温有关数值图2 浇注温度与纵裂关系图3 浇注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4 温度波动与纵裂纹的关系图5 模温与纵裂纹的关系图6 模温变化曲线图7 Als含量与纵裂纹的关系4 结果分析4.1 浇注温度对纵裂纹的影响通过现场的跟踪统计,浇注温度对纵裂纹的影响呈现出抛物形曲线关系如图2所示。

当浇注温度在1 520~1 530 ℃之间纵裂纹的发生率最低为0.2 %~0.3 %,随着注温的升高或降低纵裂纹的发生率明显提高。

注温的升高,钢水的过热度增加,使得锭壳表面与液芯的温度梯度增大,热应力增大,同时由于注温的升高,使得钢锭的激冷层减薄,在静压力的作用下,使得钢锭产生纵裂的机率增大,温度越高,纵裂的发生率就越大,这与有关文献[1]、[2]所述相吻合。

但是,人们一般认为低温有利于克服纵裂问题与本试验有相悖之处。

看来这与浇注工艺相关。

在正常状态下,浇注温度的降低,意味着过热度减少,钢水被注入钢锭模后,在其温差的作用下,低温钢水的产生的激冷层将大大增厚,使得抵抗静压力能力大为增强,而且,对于0.60 %C的钢,在800 ℃以前几乎没有转晶问题,都是奥氏体,组织应力不会成为纵裂纹的主要因素,从这个意义上说,低温钢水浇注的确有利于减轻纵裂纹。

不过图2所示的当过热度低于某一数值后,纵裂纹发生率将随着过热度的降低而迅速升高。

这是注流进入钢锭模的流股状态发生变化的结果。

当钢水进入模内的流股最大冲击力位于钢锭模中心,由图8(a)所示,那么这将意味着激冷层厚而均匀,钢锭外壳的收缩虽大,但都指向锭芯,纵裂纹也是不会产生的。

问题在摆放模具时,每一个模具的模底砖与底板的淌道尾砖都能位于同一条中心线却是十分困难的,特别是车注工艺的浇注方式,因长距离的火车运输,移位的情况更是难以避免。

只要模底砖与淌道尾砖不在同一条中心线,钢水进入钢锭模的流股状况将如图8(b)所示。

其钢水流股偏向的一边,由于传热条件和流股的搅拌作用,必然使得激冷层(过热度过小时,有可能在远离流股的钢水,已结晶形成柱状晶体)过薄。

同时,由于低温浇注往往采用冲压的办法把钢水浇下去,这时将会进一步加重流股对其偏向一侧的激冷层以及生成的少量柱状晶进行的冲击。

这种冲击同过热度的情况明显不同。

一方面是由于温度低造成的钢液粘稠,在其回流区内,注流的动压较多地被消耗于克服流体上升的阻力,使流场发生变化。

另一方面过热度高时,钢液流动性能良好,尽管流股中心线有所偏离,但偏离中心的流股由于上升无阻,对钢锭的激冷层的结晶过程影响较小,所以截面上存在的凝固拉应力不平衡程度不太严重,不会因凝固的拉力而产生裂纹。

因此在低温下浇注造成其流股偏向的一侧凝固相对薄弱的部位会在其粘稠钢液流股的冲击下变得更加薄弱,这样使得整个钢锭的冷凝外壳的截面上收缩拉应力极不均匀,因此形成纵裂纹的机率将会明显增加。

图84.2 钢包钢水的温度的稳定性对纵裂纹的影响钢包钢液温度的稳定性关系到整个浇注过程的顺利进行,钢包钢水的温降由钢包装满后的钢水热平衡所决定:MCpdT/dt=Q1+Q2+Q3式中M——钢水重量Cp——钢水比热Q1——钢液辐射热损失Q2——包衬使导热损失Q3——对流热损失在浇注过程中M,Q1,Q2,Q3,这些都是时间的函数,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而且图3中的曲线Ⅰ就是试验调查情况(未采取技术措施前),图4给出了一包钢水浇注过程中的温度波动对纵裂的影响程度,它随着浇注过程的温度波动幅值大小而变化。

波动值越大,裂纹的倾向性就越大,其机理与浇注温度的影响相一致。

但是值得一提的是,因为多板浇注,钢包内钢液温度的稳定性一般较差,在不采取适当的措施时,开浇温度与末板温度的差值一般在20 ℃左右。

但最大值与最小值难以准确预测,操作者靠经验判断时常有偏差,因此,注温与注速的合理配合将变得难以控制,因此浇注后期的裂纹状况将比前期严重。

由此可见,稳定钢包内钢液温度对其纵裂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通过(1)式可以看出,钢包容量、包衬材质、周转时间、使用次数、烘烤温度与时间及其保温状况等均影响着浇注过程的温降,其温度波动越小,裂纹的发生率就越低。

因此,必须采取措施减少Q1,Q2,Q3的三项热损失,而在钢包内热损失中,Q3损失是次要的。

所以减少Q1,Q2损失是其控制重点。

其减少钢液辐射热(Q1)损失的根本办法就是强化钢包顶部的保温和蓄热能力。

减少包衬传导热(Q2)的损失的根本措施就是提高钢包壁衬的蓄热能力和减少其导热损失。

为此,我们在精炼钢包上采取了几项技术措施:①增大并稳定精炼渣量,顶渣加入量>1 200 kg/包,渣层厚度≥200 mm;②在钢包出站浇注前加入250 kg/包的覆盖剂;③采用复合型双层钢包保温层,使精炼包的外壳温度≤220 ℃;④加强钢包的烘烤的过程控制,周转钢包烘烤时间≥1 h,备用钢包的烘烤时间≥4 h⑤控制出站与开浇间隔时间≤25 min。

通过几项措施的实施,使得浇注过程的温度变化明显减小而且稳定,其结果如图2的曲线Ⅱ所示,平均温降为4.75 ℃,这与纵裂的发生率下降相对应。

4.3 模温对纵裂的影响模温对产生纵裂的影响不常被人们重视。

试验中我们对浇注过程中模温变化情况进行测试,并跟踪其纵裂纹的发生情况,结果如图5和表1所示其测试。

结果表明,钢锭模的初始温度在60~100 ℃时,钢锭纵裂纹产生机率较小,当模温超过120 ℃或低于50 ℃时,纵裂的产生机率明显上升。

曲线也呈抛物线型,前者是因为,模温的相对提高,使其钢水进入钢锭模后温差减少,最先形成的激冷层相对较薄,在其静压力的作用下,产生纵裂纹的机率将相对增加,而对于后者,由于模温相对较低,所形成的激冷层相对较厚,但是由于体积的收缩原因,使得模锭之间的气隙将增大,阻碍了锭与模间的热交换,而且由于模内钢水对模壁的热辐射作用,使得钢锭模内壁上下温差相对较大,激冷层的厚度将发生变化,这样组织应力的不均匀性将导致纵裂纹的增加。

因此,模温适中时,一方面可以获得足以承受静压力的激冷层,另一方面模锭间的气隙小,传热状况相对良好,其组织应力和热应力均匀而又不过大,从而使得纵裂发生的机率降低。

表1是我们对两根不同初始温度的钢锭模在浇钢过程中测试的有关参数。

由表可见,初始模温遍所达到的最高模外壁温度也有所提高,达到最高壁温的时间也有所延长,最高温度的持续时间却有所减短。

前者是由于模体自身吸热的结果,而后者可能是由激冷层厚度的差异导致收缩量不一样,模锭间的气隙大小程度对传热影响的结果。

其图6所示的模温变化情况,反映了初始模温高的变化曲线的斜率变化比初始模温低的要小,模温开始升高的时间比较早,且模子上、中、下部位的温度梯度也小,因此初始模温高的钢锭模在浇注过程中,钢锭凝固的温度梯度减小,锭模的热冲击减弱,激冷层减薄,这与图5反映出的状况相一致。

4.4 成分对纵裂纹的影响在试验过程中,我们就其化学成分与纵裂纹的关系作了分析调查,在其主要成分C、Si、Mn、P、S所要求的范围内,其影响无明显的规律性。

但是Als与纵裂纹的关系却有明显的规律性,其结果如图9所示。

Als在0.010 %~0.015 %的范围内纵裂发生率出现了峰值。

这看来与AlN的含量有关。

因为在用铝脱氧的钢中N和Al通常结合成AlN。

AlN在奥氏体中的溶解度比在铁素体中小。

钢冷却时发生奥氏体到铁素体的转变,同时AlN由奥氏体中进入晶界上的铁素体中,使钢的强度尤其是塑性大大降低所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