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动力学(第三章_地下水向完整井的稳定运动-1-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h 2 d r dr 0 dr h rR H 0 h r r hW
w
2 求解模型: dh dh d r C1 r dr 0 对微分方程 dr 进行积分,得: dr 通过任一断面的流量相等,并等于抽水量Q,所以
2
d dH r 0 dr dr H H
rR r rw
H0 hW
dH 求解模型: d dH r C1 r 0 对微分方程 dr dr 进行积分,得: dr 通过任一断面的流量相等,并等于抽水量Q,所以
Q K ( 2 rM ) dH dr
第三章 地下水向完整井的稳定运动 §3-1 概 述
一、水井的类型 根据水井井径的大小和开凿方法,分为管井和筒井 两类。 管井:直径通常小于0.5m,深度大,常用钻机开凿。 筒井:直径大于1m,深度浅,通常用人工开挖。 根据水井揭露的地下水类型,水井分为潜水井和承 压水井两类。 根据揭露含水层的程度和进水条件不同,可分为完 整井和不完整井两类。
H hW
Q 2 KM
ln
r rW
ln r rw R rw
(2)/(1) 解得:
H hw H 0 hw ln
此式为稳定井流井附近的承压水水头分布方程。 与流量和渗透系数无关。
二、潜水井的Dupuit公式 1. 假设条件: 在第一节假设条件的基础上,再做如下假设: (1) 流向井的潜水流是近似水平的; (2) 通过不同过水断面的流量处处相等,并等于井 的流量。 2. 数学模型及其解
2 KM r1
联立求得: s1 s 2 潜水井: Q R s 2 H s ln K r 一个观测孔: Q r H s H s ln 两个观测孔: K r
1 0 1 w
lg R
s1 lg r2 s 2 lg r1
2
2
2
0
2
0
1
1
联立求得: lg R
5. 假设条件 本章以后几节中共有的假设条件: (1) 含水层均质、各向同性,产状水平,厚度不变, 分布面积很大,可视为无限延伸; (2) 抽水前的地下水面是水平的,并视为稳定的; (3) 含水层中的水流服从Darcy定律,并在水头下 降的瞬间水就释放出来。如有弱透水层,则忽略其 弹性释水量。
§3-2 地下水向承压水井和潜水井的稳定运动 一、承压井的Dupuit公式 在上假设条件的基础上,将含水层视为半径为R 的圆形岛状含水层,在R处为定水头H0。 这时,水流有如下特征: ① 水流为水平径向流,即流线为指向井轴的径向 直线,等水头面为以井为共轴的圆柱面,并和过水 断面一致; ② 通过各过水断面的流量处处相等,并等于井的 流量。 上述条件下,给出的数学模型为:
3. 抽水井附近观测孔的水位 水平的承压含水层: 完整井:水流基本上水平,同一地点不同深度上 的观测孔内的水位也一致。 不完整井:水流不再水平,等势线呈弯曲状,同 一地点不同深度上的观测孔内的水位不同,降深也 不同。 潜水含水层: 无论是完整井还是非完整井,有无均匀入渗,其 等势线非铅直线,在同一铅直面上,不同深度上的 观测孔的水位是不一致的。
H hW Q 2 KM ln r rW
sw s ln 或 2 KM rW 同理得,有两个观测孔时
H 2 H1 Q 2 KM ln r2 r1
Q
r

s1 s 2
Q 2 KM
ln
r2 r1
此式为Thiem公式。
水头方程: 联立方程
H 0 hW Q 2 KM ln R rW
KMs w Q 2 . 73 R lg rw
式中:sw——井中水位降深; Q——抽水井流量; M——含水层厚度; K——渗透系数; rw——井的半径; R——影响半径。 上二式为Dupuit公式。
对于无限含水层,可以当作似稳定处理,R取从抽 水井到明显观测不出水位降深处的径向距离。 但是,对于无限含水层,难以确定R。当有一个观 测孔时,可用一个观测孔的水位或降深。
M
2
hw
2
Q
K
ln
a rw
H0 M Q ln R a
在承压区用承压水Dupuit公式: 2 KM 从二式中消去lna,得承压—潜水井流量公式:
K 2H 0M M Q 1 . 366 R lg rw

2
hw
2

水头预报:无压区用潜水公式,承压区用承压水公式。
(3) 注水井和补给井 承压水井:
M s1 s 2 r1
潜水井:
K 0 . 732
Q
2 H 0 s1 s 2 s1 s 2
lg
r2 r1
(2) 预报流量或降深 利用Dupuit公式.
(3) 影响半径R的确定 承压井: Q R s1 ln 2 KM r1 一个观测孔: 两个观测孔: s1 s 2 Q ln r2
2. 渗出面(水跃)及其对Dupuit公式计算结果的影响 渗出面:在潜水的出口处,潜水位高于地表水位,高出的 面为渗出面。 渗出面的作用: (1) 为井壁和井中提供水头差,使井附近(阴影部分)的 水进入井内。 (2) 保持了适当高度的过水断面,以保证含水层内的水流 入井内。 说明:Dupuit公式中 未考虑渗出面。那么利 用Dupuit公式算出的q与 实际的相符;算出的h 在r≥H0时与实际相符, 在r≤H0时比与实际的低。
并得出如下认识; ① 当降深sw相同时,井 径增加同样的幅度,强透 水岩层中井的流量增加得 比弱透水层中的井多; ② 对于同一岩层,井 径增加同样的幅度,大降 深抽水的流量增加得多, 小降深抽水时流量增加得 少; ③ 对于同样的岩层和 降深,小井径时,由井径 增加所引起的流量增长率 大;中等井径时,增长率 减小;大井径时,流量随 井径的增加就不明显了。
s1 2 H 0 s1 lg r2 s 2 2 H 0 s 2 lg r1
2 H 0 s1 s 2 s1 s 2
四、Dupuit公式的讨论 1. 井径和流量的关系 按Dupuit公式,流量与井径呈半对数关系,井 径对流量的影响不太大。如井径增大一倍,流量 约增加10%,井径增大10倍,流量仅增加40%左 右。 但实际上,井径对流量的影响比Dupuit公式反 映的关系要大得多。如冶金工业部勘察总公司在 北京南苑试验场进行了井径和流量关系的对比试 验,三种井径100mm、150mm、200mm的Q-sw 关 系曲线如图。
H 0 hw Q
K H 0 hw
Q 2 KH
ln
R rw
当井中降深H0-hw = sw<<H0时,可视H0≈hw 上式变为:
H 0 hw ln
0
R rw
表明:当含水层很厚而降深相对较小时,潜水含水层可近 似地按承压含水层处理。
(2) 承压—潜水井 在承压含水层中,进行大 降深抽水可能产生无压区。 应分段计算。 在无压区用潜水Dupuit公式:
得: r
dH dr

Q 2 KM
即,
C1
Q 2 KM
将上式分离变量,得: 2 KM 按给出的定解条件取定积分: H dH h 积分得: Q R
0 W
dH
Q
1 r

dr
Q 2 KM

R
1 r
dr
rW
H 0 hW
2 KM
ln
rW
整理,得

sw
Q 2 KM
ln
R rW
KM h w H 0 Q 2 . 73 R lg rw
潜水井:
K hw H 0 Q 1 . 366 R lg rw
2

2

三、Dupuit公式的应用 (1) 求含水层参数 无观测孔时,需已知Q、sw、R 承压井: K 0 .366 Q lg R
Ms w rw
潜水井:
K 0 . 732

Q 1 . 366 K R rw

Q
2 H 0 s w s w
lg
K
ln
R rw
上二式为潜水井的Dupuit公式。 当有一个观测孔时: h 2 h 2 Q ln r w
K
rw
当有两个观测孔时:
h h
2 2 2 1
பைடு நூலகம்
Q
K
ln
r2 r1
此式为潜水井的Thiem公式。
水头方程: 联立方程
其他条件下,Dupuit公式的推广: (1) 巨厚含水层中的潜水井
这时井的降深仅是含水层厚度的一小部分,将Dupuit公 Q R 式改为:
H 0 h w H 0 h w
K
ln
rw
由于含水层比较厚,所以hw的微小变化(即Δ hw)相对于 H0+hw 很小,可忽略不计,H0+hw = 常数
完整井:水井贯穿整个含水层,在全部含水层厚度 上都安装有过滤器,并能全面进水的井。 不完整井:水井没有贯穿整个含水层,只有井底和 含水层的部分厚度上能进水的井。如图。
二、井附近的水位降深 1. 水位降深 水位降深:初始水头减去抽水t时间后的水头,也 简称降深。用s表示。 降落漏斗:抽水时,井中心降深最大,离井越远, 降深越小,总体上形成的漏斗状水头下降区。 对于潜水含水层,抽水量主要来自含水层的疏干 量;对于承压水,抽水量主要靠含水层的弹性释水量 来供给。所以,在没有其它补给源时,地下水向井的 运动始终处于非稳定状态。
4. 井径和水井内外的水位降深 一般抽水井有三种类型:未下过滤器、下过滤器 和下过滤器并在过滤器外填砾。如图。
(1) 未下过滤器的井:井的半径就是钻孔的半径, 井壁和井中的水位降深一致。 (2) 下过滤器的井:井的直径为过滤器的直径,井 内水位比井壁水位低。 井损:水流流经过滤器的水头损失和在井内部水 向上运动至水泵吸水口时的水头损失统称为井损。 (3) 过滤器周围填砾的井:井周围的渗透性增大, 水力坡度变小,所以降深变小。但是,井损还存在。 这种条件下,井的半径应用有效井半径。 有效井半径:是由井轴到井管外壁某一点的水平 距离。在该点,按稳定流计算的理论降深正好等于 过滤器外壁的实际降深。
Q K ( 2 rh )
dh dr
rK
dh dr
2
得:
r
dh dr
2

Q
K
即,
C1
2
Q
K
将上式分离变量,得: K r H 按给出的定解条件取定积分: h dh 2 积分得: Q R 2 2
0 w
dh
Q 1
dr
Q
K

R
1 r
dr
rw
H 0 hw
K
ln
rw
整理,得: 2 H 0 s w s w
H h
2 0 2 w
Q
K
Q
ln
R rw
h h
2 2 w
K
ln
r rw
r rw R rw
(2)/(1) 解得:
h h H h
2 2 w 2 0

2 w

ln ln
此式为潜水位的分布方程。与流量和渗透系数无关。 说明:由上式计算的浸润曲线,在r<H0区,低于 实际浸润曲线。这是因为实际存在渗出面,和采用 了Dupuit假设造成的。
Q
2 H 0 s w s w
lg
R rw
有一个观测孔时,需已知Q、sw、s1、r1 Q r 承压井: K 0 . 366 lg M s w s rw 潜水井:
K 0 . 732 Q
2 H 0 s s w s w
lg
r rw
有两个观测孔时,需已知Q、s1、s2、r1 、r2 Q r2 承压井: K 0 .366 lg
2. 抽水时,地下水能达到稳定运动的水文地质条 件 (1) 在有侧向补给的有限含水层中,当降落漏斗扩 展到补给边界后,侧向补给量和抽水量平衡时,地 下水向井的运动便可达到稳定状态。 (2) 在有垂向补给的无限含水层中,随着降落漏斗 的扩大,垂向补给量不断增大。当它增大到与抽水 量相等时,将形成稳定的降落漏斗,地下水向井的 运动也进入稳是状态。 (3) 在没有补给的无限含水层中,随着抽水时间的 延长,水位降深的速率会越来越小,降落漏斗的扩 展越来越慢,在短时间内观测不到明显的水位下降, 这种情况称为似稳定状态,也称似稳定。
造成上述原因的两种观点: (1) 由于井周围的紊流和三维流的影响。 (2) 流量Q的大小,受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方 面在含水层内流动,另一方面在井管内向上运动 至吸水口。水从含水层流入井内时,流量不但与 K和J有关,而且与过水断面有关,当井径小时, 由于过水断面小,限制了含水层中的水向井管内 流动;同时,也限制了井管内水向上流动。所以, 小井径时,这种限制明显,流量随井径的变化明 显;大井径时,这种限制不明显,流量随井径的 变化不明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