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情绪的作用_拓展_建构理论
678#——学前儿童心理健康与辅导
678#——学前⼉童⼼理健康与辅导⼀、选择题1.下列影响学前⼉童⼼理健康的因素中属社会性因素的是( A )A.托幼机构B.动机C.先天素质D.情绪2.下列适⽤于筛选检查法的评估⼯具为( B )A.⼉童⾏为调查表B.丹佛发展筛选量表C.婴幼⼉智能发育量表D.韦克斯勒量表3.学前⼉童⼼理辅导的基础理论有精神动⼒学、⾏为主义和( A )A⼈本主义 B 认知主义C完形主义 D 神经学4.个体⼼理学认为,⼈类的主要⽣存动机是( D )A良好的⼈际互动 B追求卓越,摆脱⾃卑C满⾜各种需求 D⾃我实现5.依恋理论的代表⼈物是(D )A.⽪亚杰B.拉扎鲁斯C.劳恩菲尔德D.鲍尔⽐6.船船说:“笑笑,你可以帮我找找我的围⼱吗?”笑笑说:“你没看正戴在我的脖⼦⾥吗?”这段话反应了哪种沟通分析的类型( C )A互补性沟通 B暧昧型沟通C交叉型勾通 D有意义沟通7世界上第⼀套智⼒测验量表是法国⼼理学家于1905年编制的( C )A.韦克斯勒量表B.麦卡锡⼉童能⼒量表C.⽐纳-西蒙量表D.瑞⽂量表⼆、填空题1.阿德勒学派发展出来的⼀套实际的辅导⽅法所寻求的四个⽬标⾏为是:注意、___权利____、报复和___⾃卑____。
2.⼈格测验可以分为结构不明确的___客观化测验___和结构明确的__投射测验___两⼤类。
3..我们将那些持久地、经常地表现出与所在的环境和⽓氛不相符合的⾏为和情绪表达的⼉童,称之为___情绪和⾏为异常⼉童____。
4.完整治疗学派认为⼼理问题产⽣主要有恐惧层,觉察层和虚假层、困惑层、爆发层等五个层⾯。
5.四种常见的⽣活地位是:我不⾏-你⾏,我⾏-你⾏,我⾏-你不⾏和___我不⾏-你不⾏_____。
6.沙箱⼼理疗法是由英国的⼩⼉科医⽣_____劳恩菲尔德_________创始的。
7.国际上第⼀个⼼理健康组织成⽴于1908 年 ___5___ ⽉。
三、名词解释1.系统脱敏法⼀种逐步消除不良条件情绪反应的治疗技术,常被⽤于⽆法学会⾃我松弛,也不能对⾃⼰所恐惧的场景进⾏想象的⼉童。
积极情绪的作用拓展建构理论
积极情绪的作用拓展建构理论一、本文概述积极情绪的作用拓展建构理论(Broaden-and-Build Theory of Positive Emotions)是一个深入探索积极情绪对人类生活影响的重要理论。
自其被提出以来,该理论在心理学领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该理论主张,积极情绪不仅能提升个体的即时心理体验,更能对个体的认知、行为和社会关系产生深远影响。
这种影响体现在拓展个体的瞬间思维活动序列,促进个体构建持久的个人资源,如身体资源、智力资源、社会资源和心理资源等。
本文将对积极情绪的作用拓展建构理论进行深入探讨,详细阐述其核心观点、应用领域以及未来发展方向,旨在帮助读者更全面地理解积极情绪对人类生活的重要影响,并为实际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二、积极情绪的心理学基础积极情绪在心理学领域中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其理论基础深深植根于多种心理学流派,包括认知心理学、情绪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以及积极心理学等。
这些学派共同为积极情绪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认知心理学强调积极情绪对于个体认知过程的影响,认为积极情绪能够促进思维的灵活性、创造性和问题解决能力。
例如,Isen等人(1987)的研究发现,处于积极情绪状态下的个体在解决问题时表现出更高的创造性和灵活性。
情绪心理学则关注积极情绪对个体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
积极情绪被认为是心理健康的重要保护因素,能够缓解压力、增强心理韧性,提升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
Fredrickson(2001)提出的“积极情绪的拓宽和建设理论”就是情绪心理学领域对积极情绪作用的重要阐述。
社会心理学则关注积极情绪在人际交往和社会互动中的作用。
积极情绪能够增强个体的社会交往意愿和能力,促进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维护。
例如,笑容、笑声等积极情绪的表达能够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增进彼此的理解和信任。
积极心理学则是一个专门研究积极情绪和积极心理特质的学科领域。
它认为积极情绪对于个体的成长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激发个体的潜能、提升生活质量、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当代积极心理学相关名词解释
当代积极心理学相关名词解释1、积极心理学:由塞利格曼提出并倡导,作为“一门关于人的潜能与美德的科学”,研究领域涉及三个层面:在主观水平上,研究积极的主观体验;在个体成长水平上,研究积极的心理特征;在群体水平上,研究积极的公众品质。
2、两维评价模式:是美国心理学家克耶斯提出的积极心理学的两维诊断与评价系统,包括心理疾病症状与主观幸福症状两个维度。
这是一个既关注心理疾病和负性情绪,同时又了解积极的心理品质,关注积极情绪的全面整合评价模式。
3、积极心理品质:指与消极心理相反的与积极行为有关的心理过程,包括幸福感、满意感、最佳状态、专注与投入、乐观与希望、感恩与宽容等认知和情感,是人类的高级潜能,需要不断练习才能学会并巩固。
4、主观幸福感:评价者根据自己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进行的综合评价。
其核心是对自己的满意感。
5、幸福的公式:由塞利格曼提出,认为总幸福指数=先天的遗传素质+后天的环境+你能主动控制的心理力量。
6、社会比较:人们总倾向于将自己的处境与别人的处境相比较。
向上的社会计较对幸福感带来威胁,特别是对于低自尊、高神经质的人来说,在经历了向上比较之后,主观幸福感会大大减弱;相反,在经历了向下比较后,会体验到强烈的幸福感。
7、流畅体验:当你从事一项活动,内心全部充满相容、和谐的感受,你的心灵、意愿和想法在这时候变得协调一致,完全不会产生任何分歧。
在积极心理学中,这类特殊时刻的体验就叫做流畅体验。
8、高峰体验:马斯洛认为每个人身上都有伟大的潜力,每个人都可以发展自己的潜力达到自我实现,“高峰体验”便是“自我实现”的短暂片刻。
9、流畅体验九要素:有挑战性的活动、意识与行为的融合、目标清晰、及时反馈、全神贯注、完全的控制感、自我意识消失、丧失时间感和自成目标。
10、自成目标:是指活动本身成为了促进活动进行的最大奖励,它并不追求未来的报酬或者外在的物质奖励,而是把做这件事本身当成最大的回馈。
11、积极情绪:源于情绪二维模式,情绪由激活或唤醒水平和愉快度两个维度组成,将位于愉快度正效价的这一极,即有愉快感受的情绪成为积极情绪。
积极情绪的作用_拓展_建构理论
积极情绪的作用:拓展-建构理论高正亮 童辉杰△【摘要】 积极情绪是积极心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Fr edrickso n的拓展-建构理论解释了积极情绪体验不但反映个体的幸福,而且有利于个体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长期的适应价值。
即积极情绪具有两大核心功能:瞬时的拓展功能,可以拓展个体即时的思维—行动范畴;长期的建构功能,可建构个体长久的身体、认知、社会等的资源。
通过两大功能,积极情绪促使个体产生螺旋式上升并增进个体幸福。
【关键词】 积极情绪;拓展-建构理论;积极心理学Rol e of Positive Emotions:The Broaden-and-buil d Theory.Gao Zhengliang,T ong H uij ie.Colleg e of education,Soochow U niv er si-ty,Suz hou215123,P.R.China Selig man曾指出积极心理学的核心目标是帮助人们获得幸福和主观幸福感。
相对于传统临床心理学,积极心理学更为为,认为反社会者存在低皮层觉醒水平,比正常人活动减退,存在一个“刺激饥渴”的慢性阶段。
“成熟化延迟”由Hill和W atterson提出的攻击行为脑电图慢波异常的假说,并得到纵向研究认同。
Dustman等对222位正常男性从其4~90岁进行脑电图频谱变化研究,在中央区和枕区发现儿童时期 波、 波相对活性逐渐减少,成年期相对稳定;在整个生存期限中 波相对活性平均在6~24岁时逐渐增加,接着逐步衰减; 波在4~8岁时相对活性最小,随后稳定增加[16]。
L indber g等发现反社会人格障碍杀人犯两侧枕区 、 波相对活性比正常人显著增加; 波全面减少,以枕叶为甚,结果提示反社会人格障碍杀人犯存在脑成熟延迟。
精神分裂症暴力行为脑电图研究结果提示攻击行为产生存在脑功能异常的生物学基础。
对攻击行为的评估预测有一定指导作用。
但脑电慢波增加与攻击行为相互关系的解释还停留在假说阶段。
积极情绪与心理健康
情绪 、保持 良好 的心情是 心理 健康 的重要表现 ,积极的情绪 对个体 的心理健 康有重要 的积 极影 响 , 主要体现在以下 几点 :
1 .积 极 情 绪 对心 理 认 知 的 扩 建 作 用
积极情绪研究的代表人之一 Fer ko 对 传统 的情绪理 r i sn dc
论进行 了发展 ,针对 积极 情绪的特定功能与作用 ,他提 出了 积极情绪 “ 拓展一建构”理论 , 为积极情绪具有扩建功能。 认
健康不 仅包括生理健康 ,还包括心理健康 。心理学 的主 要任务是 帮助人们实现心理健康 ,而 “ 心理健康 ”的标 准究 竟是什么? 目前心理学界对此众说不一 , 没有一个统一定论 。 长期 以来 ,传统 心理学对心理健康标准 的测定采取 的是消极
取 向模式 ,主要 研究 “ 不健康”或者病态 ,把 心理健 康的操 作性定义 和测量 局限在没有精神疾病 ,显然这是 不全 面、不 科学的 。Di e e r认为心理健康有三个标准 :一是主观性 。心 n 理健康是个 人的主观体验 ,客观条件 只作 为影 响主观体验 的 潜在 因素 。二是 积极方面 。心理健康并非仅 仅是 消极 因素较
别是马斯洛 、罗杰斯等倡导 的人本主义思潮及其所激发的人 类潜能运动 ,对现代 心理学 的理论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一定 程度上引起心理学 家对 心理 活动积极方面的重视。积极心理 学 的倡导者塞 里格 曼认 为心理学的主要使命除 了治疗人 的精 神疾病或 心理疾病 外 ,还要帮助人生活得更充实 、幸福 ,发 现并培养具有非凡才 能的人 。顺 应社 会的进步和时代精神的
一
少 ,同时也 是积极因素较多 。三是 多维性 。心理健康应包括 个人生活 的各个层面 。还有人认 为 ,心 理健 康分 为正负两个 方 面,它不仅是负面情绪的减少 ,同时也是正 面情绪的增多 , 幸福感 、生活满意感都是心理健康重要 的测量指标。 尽管说法众 多 ,不过心理学家达到共识 的心理健康 的指 标包括智力 正常 、情绪健康 、人格健康 等。综 观以往 的研究 发现 ,过去 两个 世纪 以来 ,似乎大 多数 心理学 家的任 务是 理 解 和解 释人类 的消极情绪 和行为 , 如对焦虑 、抑郁 等的研究 。 虽然心 理学 家通过研究消极情绪获得 了很 多有效的解 除消极 情绪的方法 , 而这些治疗方法正如塞里格曼所说 的是 “ 病理式 ”
积极情绪的概念、功能与意义
心理科学进展 2007,15(5):810~815 Advance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810积极情绪的概念、功能与意义郭小艳 王振宏(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西安 710062)摘 要 积极情绪是指个体由于体内外刺激、事件满足个体需要而产生的伴有愉悦感受的情绪。
积极情绪能够激活一般的行动倾向,对于认知具有启动和扩展效应,能够建设个体的资源,撤销消极情绪产生的激活水平,能够促进组织绩效。
积极情绪是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对身体健康具有促进作用。
积极情绪对于个体的适应具有广泛的功能与意义。
关键词 积极情绪,心理健康,身体健康。
分类号 B842.6积极情绪近年来在国外情绪心理学研究中受到了充分重视,有了相对比较广泛的研究,许多研究对于积极情绪的概念、积极情绪的功能以及积极情绪对于健康的意义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理论分析,也开展了许多实证研究。
尤其是Fredrickson 的积极情绪的扩展和建设理论提出以来,促进了积极情绪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回顾与总结相关理论与研究的结果,对于深入开展积极情绪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1 积极情绪的概念积极情绪(positive emotion )即正性情绪或具有正效价的情绪,“positive ”即正性的、积极的。
许多研究者给积极情绪给出过具体的描述或定义,如罗素(Russell )曾提出“积极情绪就是当事情进展顺利时,你想微笑时产生的那种好的感受”[1]。
Fredrickson 认为“积极情绪是对个人有意义的事情的独特即时反应,是一种暂时的愉悦”[2]。
孟昭兰(1989)认为“积极情绪是与某种需要的满足相联系,通常伴随愉悦的主观体验,并能提高人的积极性和活动能力”[3]。
情绪的认知理论则认为“积极情绪就是在目标实现过程中取得进步或得到他人积极评价时所产生的感受”[4]。
从分立情绪理论的观点来看,积极情绪包括快乐(joy, happy )、满意(contentment )、兴趣(interest )、自豪(pride )、感激(gratitude )和爱(love )等。
积极心理学视阈下积极情绪五大作用
积极心理学现已成为一个呼声渐高的研究领域,自积极心理学问世以来,学者们对积极情绪的研究就投入了极大地热情。
积极情绪也称为正性情绪,是一种积极的、正性的情绪。
Fredrickson在他的“积极情绪的拓展-建设理论”中提出,积极情绪是个人对有意义事情的特有即刻反应,是一种暂时的愉悦。
孟昭兰(1989)则指出“积极情绪是与某种需要的满足相联系,通常伴随愉悦的主观体验,并能提高人的积极性和活动能力”。
积极情绪作为一种正性情绪,在健康、人格培养等方面都有积极影响。
梳理概括已有的研究成果,有利于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和发展。
1积极情绪与健康人格积极的情绪体验是健康人格必不可少的方面,积极情绪被认为与人格有密切关系。
健全人格指人的本性得到充分发展,指明了人的成长方向,可作为普通人榜样的人格。
积极情绪有助于人格特质的培养,健全个体人格,使个体增强自信、自尊及勇敢面对困境等。
Laura发现,积极情绪对生活意义有很强的预测作用。
如果个体的情绪状态不积极,对生活缺乏追求,导致精神不佳,就很难说培养健全人格了。
也有研究认为神经质和外向性与积极情绪有关联。
Charles等23年的纵向研究考查了外向性与神经质对情绪最初水平和情绪改变模式的影响,高水平的外向性与较高的积极情绪的稳定性有关,高神经质分数使消极情绪随年龄下降的趋势变慢。
也有研究认为积极情绪通过积极的归因方式影响人格,具有积极归因的个体,在遇到琐事时更倾向于正确与客观的看待事情,更能得到社会支持,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更能积极地行动面对。
而积极的行动和积极健康的观念也促进了稳定、持久的人格的形成。
情绪多成分系统使研究者不能仅从一个侧面研究情绪过程,也不能使用一种测量方法就概括情绪的科学规律。
人口统计学变量、对情绪的不同认知也会产生不同结果。
因此,对积极情绪与健全人格之间的关系的实证探究还不够丰富,这在以后的研究中是一个重点。
2积极情绪与幸福感在一种好的心境中感到乐观,对个人的生活感到满意,体验幸福和愉快,这种好的心境,多数情况下是在积极情绪的作用下产生的。
基于“拓延—建构”理论的高职院校档案管理创新研究
积 极 心 理 学 是 近 年 来 逐 渐 引 起 人 们 关 注 的 一
基础上 , 做 出 准确 理 智 的 判 断 , 并 据 此 采 取 富 有 创 造 性 的 行 动 。其 次 , 积极情 绪 具有 长期 持 续地 增强 个 人 资 源 的 效 应 积 极 情 绪 对 一 个 人 的 心 理 成 长 具 有 建 设 性 的 意 义 .不 但 能 提 高 个 体 的 心 理 适 应 性 。
( 一 ) 积 极 情 绪 的 拓 延 与 建 构 功 能
F r e d r i c k s o n的 积 极 情 绪 “ 拓 延一 建 构 ” 理 论 认 为 .人 类 的 积 极 情 绪 包 括 很 多 种 类 。 比 如 高 兴 、 欢
乐、 自豪 、 满足、 幸 福 与 爱 等 都 属 于 积 极 情 绪 。 各 种
而且 可 以提 升幸福 感 . 长 期 而 持 续 地 使 个 人 资 源 得
个 新 兴 心 理 学 门 类 不 同 于 以 往 I L , 理 学 界 侧 重 于 消
极情 绪 的研究 . 积 极 心 理 学 强 调 人 们 的 积 极 情 绪 及
其 对 健 康 人 格 形 成 与 发 展 的 重 要 意 义 心 理 学 家
以增强 。再 次 . 积 极情 绪还 能够 对个 体 产 生弥漫 性 的积极 影响 。 处 于 积 极 情 绪 中 的 个 体 不 仅 表 现 出 比
平 时更 强 的体力 与智 能 . 而且在 心 理 能量 与社会 适 应 等方 面都 有显 著 的增强 . 体 现 出积极 情 绪 的拓延
功 能 。 ( 二 ' ) ‘ ‘ 拓延一 建构 ” 功 能 的 实 现 途 径
阔. 心 态更 加 开放 . 以积极 开 放 的 心态 来 观 察 与认
积极心理学视阈下积极情绪五大作用
积极心理学视阈下积极情绪五大作用【摘要】积极情绪在积极心理学视阈下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从五个方面探讨了积极情绪的作用:提升幸福感、增强心理韧性、改善人际关系、提高专注力和创造力,以及增强身体健康。
积极情绪能带来积极心态,促进个体更好地适应各种环境和挑战,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积极情绪还有助于加强个人和他人之间的情感联系,提升合作和沟通效率,促进人际关系更为和谐。
积极情绪还能激发个体内在的潜力,提高专注力和创造力,有助于更有效地处理问题和实现目标。
积极情绪还能增强身体健康,促进免疫系统的功能,减少患病风险。
积极情绪对个体的发展和幸福感具有重要影响。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积极情绪、幸福感、心理韧性、人际关系、专注力、创造力、身体健康、总结。
1. 引言1.1 积极心理学视阈下积极情绪五大作用积极心理学是一门探讨人类正面心理体验和积极功能的学科领域,强调个体的优势、能力和快乐。
在积极心理学的视阈下,积极情绪具有五大作用,对个体的心理和生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积极情绪有助于提升个体的幸福感。
积极情绪如喜悦、希望、爱等能够让人感到快乐满足,从而提升整体的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使个体更加乐观向上。
积极情绪还能增强个体的心理韧性。
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压力时,积极情绪能够帮助个体更好地应对,增强心理的抗压能力,保持积极的心态和情绪状态。
积极情绪还能改善个体的人际关系。
积极情绪能够传播和感染他人,使人际关系更加和谐融洽,增进亲密关系和友谊。
积极情绪还有助于提高个体的专注力和创造力。
积极情绪能够激发个体的内在动力和创造力,促使个体更加专注于工作和学习,提高工作效率和创新能力。
积极情绪还能增强个体的身体健康。
积极情绪有助于释放身体中的有益荷尔蒙,提升免疫力,减轻压力和焦虑,促进身心健康的平衡和稳定。
积极心理学视阈下积极情绪具有五大作用,对个体的心理和生理健康都有积极的影响。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会培养和保持积极情绪,从而享受更加健康快乐的生活。
积极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第一章积极心理学概论绪论一、什么是积极心理学●谢尔顿、劳拉.金:“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的科学”。
定义:“研究有助于发挥人、团体和机构的最佳状态或功能的条件和过程的一门科学”。
二、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主题积极情绪体验(主观层次)满意地对待过去、幸福地感受现在、乐观地面对未来;积极情绪的“扩展——建构理论”●积极人格特质(个体层面)●积极的组织系统(群体层面)具体来讲,积极心理学注重研究人性中的积极方面,强调采取更加科学的方法来挖掘人的潜力与创造力,激发人的活力,帮助人们树立自信心、坚定生活信念、寻求获得美好幸福生活的观念等第一节积极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一、积极心理学的产生1、产生:20世纪末,美国兴起,首倡者为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塞利格曼(Martin EP Seligman)和米哈里?奇克森特米海伊(Mihaly Csikzentmihalyi)。
1997 年塞利格曼就任APA 主席提出“积极心理学”思想。
2、历史必然性——当今世界为什么需要积极心理学?(1)心理学自身发展要求。
它相对于消极心理学而言。
消极心理学主要是以人类心理问题、心理疾病诊断与治疗为中心,缺乏对人类积极品质的研究与探讨,由此造成心理学知识体系上的巨大“空档”,限制了心理学的发展与应用。
呼吁:心理学应该转换为研究人类优点的新型科学。
积极心理学认为,人类自身存在着可以抵御精神疾病的力量,主张以人的积极力量、善端和美德为研究对象。
除了关注消除痛苦之外,更多地关注创造快乐。
柏拉图:“让全民快乐是一切制度的根本。
”(2)时代发展的需要社会稳定繁荣人类的积极品质(3)中国普及积极心理学的意义理由:中国人习惯于看到事情糟糕的一面,比欧美人更容易不快乐;小康社会阶段。
二、积极心理学的发展——前景光明对人性一种伟大的尊重和赞扬对人类社会的一种理智理解三、评价存在的问题:1、心理学中精神病理学的传统所带来的问题;2、不同的社会文化价值观念所引发的问题;3、Frankl 的思辨性观点所带来的问题。
积极情绪的性质和功能_王艳梅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Capi tal Normal University2006年第1期(Social Sciences Edi tion)(总第168期)心理学研究积极情绪的性质和功能王艳梅1汪海龙2刘颖红2(1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北京 100089;2 顺义区牛栏山第一中学,北京 101301)摘 要: 积极情绪是人类情绪中很有适应意义的一类情绪,但直到近十年,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对积极情绪的研究才受到重视。
本文对积极情绪研究的起源、积极情绪的性质和特征、现有的积极情绪的理论及其适应性功能进行了介绍,并对积极情绪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情绪;积极情绪;积极心理学中图分类号:B842 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142(2006)01-0119-04收稿日期:2005 03 17作者简介:王艳梅(1978-),女,黑龙江省嫩江县人,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博士研究生。
一、积极情绪的研究起源人们对积极情绪的认识早在古希腊时期就已经开始了。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将快乐(joy)和愿望(desire)视为最基本的情绪种类,认为快乐与高兴一样,均为一种愉悦体验。
在过去的两千多年中,人们对积极情绪一直给予模糊的承认,但积极情绪没有成为心理学家研究的重点。
近年来,对积极情绪的研究得到了重视,这有两方面原因,一是临床心理学的研究,一是积极心理学的兴起。
(一)临床心理学的研究最初人们对积极情绪感兴趣,是因为积极情绪在抑郁的临床治疗中的作用,临床心理学家发现对抑郁患者进行积极情绪体验的训练,可以减轻抑郁症状。
于是开始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关注积极情绪,最基本的研究就是愉快究竟是什么,在这一点上,没有人能说得很准确。
戴维森(Davidson)评述愉快为: 它是积极情绪状态群中的一个代表,是个体不想改变目前状态并且想保持这种状态时的一种幸福感受,但是愉快的确切特征及与其他情绪的区别,还有待在未来的研究中进行严格的界定。
大学生社交焦虑朋辈团体心理辅导的干预研究
大学生社交焦虑朋辈团体心理辅导的干预研究作者:袁东玲钟潇赵文来源:《西部论丛》2019年第16期摘要:为探讨以积极情绪的拓展-建构理论为理论视角的朋辈辅导对改善大学生社交焦虑的效果,将社交苦恼与回避量表总分在12分以上自愿参与的大学生30名随机分成两组,15人干预组,15人等待组。
干预组参加朋辈团体积极心理辅导,每周1次共8次;等待组在期间不进行任何的心理辅导。
采用社交苦恼与回避量表在干预前后对两组成员进行测评。
结果显示:与等待组相比,干预组在干预前的社交苦恼与回避量表和情绪自评得分无显著差异,在干预后的社交苦恼与回避量表和情绪自评得分显著提高。
研究表明以提升积极情绪为切入点的朋辈团体心理辅导是提升大学生社交焦虑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积极情绪拓展-建构理论朋辈团体心理辅导社交焦慮一、引言拓展-建构理论认为个体所感受到的积极情绪体验不仅反映个体的幸福,还利于个体发展,即积极情绪具有两大核心的功能:瞬时拓展功能和长期建构功能,通过这两大功能,使得个体产生螺旋式上升增进幸福感[1]。
社交焦虑指个体对某一种或多种人际处境有着强烈的忧虑、紧张或恐惧的情绪和回避行为[2] 。
其主要研究包括社交焦虑的病因学、认知加工、测量和干预等方面。
但对处于并未达到社交焦虑障碍的诊断标准而其社交焦虑水平高于常模状态的社交焦虑群体的干预研究却相对较少。
因此,如何抛开传统的消极心理学视角,以积极心理学的理论为基础,实现对并未达到社交焦虑障碍的诊断标准而其社交焦虑水平高于常模的社交焦虑人群的干预研究,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应用价值。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一)研究对象招募四川某高校学生44人,筛选出社交苦恼与回避量表总分在12分以上的34名,进行访谈,了解基本情况,最终确定30名,并随机分成干预组15名,等待组15名。
(一)研究方法。
在干预前对30名成员进行前测,测后对干预组进行每周一次共八次的朋辈团体心理辅导,等待组不接受任何干预但其他方面与干预组相似。
积极情绪的力量汇总.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田 莉
抑 郁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抑郁症已成为世界 第4大疾病,预计到2020年,可能成为仅次于冠 心病的第二大疾病。
原因一:悲观的解释风格
原因二:反刍
抑郁所拥有的消极情绪有:
郁闷、失望、绝望、 怀疑、内疚、后悔、自卑、孤独、 伤心、悲伤、痛苦、
职业倦怠症
不同的解释,不同的精神状态
例:
对金钱、财富所产生的错误认知
心理学著名研究——对彩票中奖者的研究
心理学家对20多名的彩票中奖者进行了跟踪调查研究,结果 发现,那些中奖者在刚中奖的头一个月里的确非常兴奋和幸 福,然而仅仅过了六个月以后,他们的幸福感就又回到当初 的水平。甚至有的人在得到巨奖之后反而得了抑郁症。
研究人员收集了180位圣母修道院修女在1932年入院时所写 的个人简历,从中找出每位修女对生活的态度,有积极的, 也有消极的。 结论:对生活持最乐观态度的修女活到85岁比对生活持最悲 观态度的修女多2倍,活到94岁的多4倍。
研究者的结论: “快乐的修女是长寿的修女”
。
2、积极情绪能够帮助人们建构最美好的
影响人类幸福的十个因素
1.政治局势 2.人际关系 3.人格 4.财富 5.工作 6.接受教育 7.身体状况 8.休闲 9.环境 10.宗教
二、不要进行 非理性的社会比较。
接纳自我
三、关注事物的积极面
当她发现一个孩子犯了错误 需要惩罚的时候,就会惩罚 他用 100个单词来形容自己 的优点,而且将这些单词按 照英文字母的顺序排列好。
六、建立积极情绪档案。
每天记录三到五件有意义的事 情。
七、遵循内心的热情,认可自己的 工作,寻找工作的意义。
积极情绪拓展——建构”理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积极情绪拓展——建构”理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作者:张晓伟来源:《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第14期张晓伟(洛阳理工学院,河南洛阳 471023)摘要:Fredrickson的“拓展-建构”理论是目前积极情绪理论研究领域中影响最大的理论,该理论认为积极情绪有助于拓展个体瞬间知行能力,建构和增强个体的持久性资源.本文基于积极情绪“拓展-建构”理论,分析其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实现积极情绪理论对心理健康教育在理论基础、教育理念上的创新.关键词:积极情绪;拓展;建构;心理健康教育中图分类号:B84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3)07-0132-021 积极情绪积极情绪是积极心理学领域的核心内容之一,随着积极心理学研究的深入,有关积极情绪的研究逐渐引起了关注.对于积极情绪的确切定义目前仍没有较为一致的看法.Fredrickson认为“积极情绪是对个人有意义的事情的独特即时反应,是一种暂时的愉悦”[1].Davidson认为“积极情绪是与接近行为相伴随而产生的情绪”[2].孟昭兰认为“积极情绪是与某种需要的满足相联系, 通常伴随愉悦的主观体验, 并能提高人的积极性和活动能力”[3].虽然有关概念阐述不尽相同,但研究者们都倾向认为积极情绪能使个体产生愉悦的体验,并激发个体的积极行为或行为倾向.2 积极情绪“拓展-建构”理论的内涵“拓展-建构”理论是目前积极情绪理论研究领域中影响最大的理论,它由Fredrickson (1998)在综合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并得到了大量的实证及应用研究的证明,取得了丰硕成果.该理论的核心部分是积极情绪的拓展和构建两大功能.2.1 拓展功能积极情绪有助于拓展个体瞬间知行能力,包括注意、认知、行动的范围等.Fredrickson认为消极情绪、积极情绪均具有进化适应的价值.当个体体验到威胁情境时,消极情绪具有窄化个体的知行能力的作用,使个体更加专注于即时的威胁情境,迅速做出反应,求得生存.相较于消极情绪而言,积极情绪具有完全相反的适应价值.当个体处于无威胁的情境时,积极情绪能拓展个体的注意、认知、行为的范围,驱使个体更有效地获取、分析信息,不断获取有利于目标实现的知识和经验,激发出新的解决问题策略、采取创造性的行动.此即积极情绪的“拓展”功能.2.2 建构功能在拓展功能的基础上,积极情绪能建构和增强个体持久性资源,如身体、智力、心理和社会资源等,提升人们主观幸福感.积极情绪对思维-行动范畴的拓展, 提供了建设个体可持续资源的机会.如快乐可出现玩耍的冲动,对某种动物的研究表明,幼崽在追逐的玩耍中经常会有爬上柔韧的树枝上的举动,而这一行为同样出现在成年个体在逃避肉食动物的追猎中,此即为构建身体资源的一个证据[4].对儿童的相关研究表明,儿童集体玩耍过程中,通过彼此交流、分享、协作与其他成员共享愉悦、兴奋,可增强儿童的社会联结和依附力,有助于构建持久的社会资源.同时,玩耍时产生的积极情绪能拓展思维-行动范畴,促使儿童形成更灵活、更有创造性的思维方式,有更大的注意广度,能够创造性的产生更多问题解决策略,从而建构个体的智力资源并促进大脑的发育.已建构的个体资源可以长期储存,需要时加以提取,有利于个体目标的实现,增强个体的适应能力.3 积极情绪“拓展-建构”理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3.1 注重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目前心理健康教育实际操作并未跳出注重分析、解决学生所存在的心理问题这一模式,学生本身所具有的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并没有被很好的激发出来.理论和实证研究都表明积极情绪能够抵消消极情绪产生的生理效应,拓展思维-行动范畴,提升问题解决能力和应对能力,建构持续的个体资源,使个体不断地向健康发展.研究发现,采用高压力性任务来诱发被试的消极情绪,发现高心理弹性的个体在压力性任务前和任务中报告了更多的愉快、兴趣这样的积极情绪[5].由此可见,积极情绪能使个体更好地应对可能的不利状况,消减负性情绪状态,提高个体的心理弹性,对心理健康起到一定的促发作用.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积极潜能,这才是预防心理问题产生的最好工具,也是心理健康教育本身所追求的核心价值.3.2 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归因在人的一生中,压力、挫折的产生是必然的,也是普遍存在的.压力和挫折就好像愿望与梦想的孪生兄弟,在人的发展成长过程中如影随形.压力、挫折一经产生,如不能得到积极应对,就会对人们的心理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从归因角度来讲,负性事件产生的原因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个体对问题形成怎样的认识和评价.积极心理学提倡个体在面临压力事件或挫折时,要善于对问题做出积极的解释,使个体从中获得积极的意义,以促进问题的解决.积极心理学着眼于用积极的心态对人的归因心理进行解读.在面临压力和挫折时,个体应善于以乐观的方式来解释问题,积极的归因可带来积极的认知加工,发掘出问题本身潜在的积极因素,产生正向的情感体验.个体在轻松、愉悦的积极情绪下,能够对周围的环境进行有效的分析并做出合理的选择,更好的发展出积极的、发展性的应对策略,提升应对压力和挫折事件的能力.这种能力作为个体的一种持久性心理资源,又能更好的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3.3 提高学生情绪调节能力个体生活中的问题事件总会伴随着消极情绪的产生,面对消极情绪,若不懂得适时疏导、调整,既不利于理性的解决问题,又会严重影响个体的身心健康.积极情绪理论强调积极情绪可消解消极情绪的滞存影响,Fredrickson称这种消解功能为积极情绪对消极情绪的纠正、修复和缓释效应[4].积极情绪对消极情绪的缓释、修复功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积极情绪能够恢复消极情绪所造成的体内生理活动的不平衡状态,如血压上升、心跳加快等,使其恢复到正常的基线水平.二是积极情绪借助拓展个体即时的思维-行动范畴的作用,可修复在消极情绪体验后思维的灵敏性,创造性,提高认知的灵活性,促进个体在特定的问题情景下产生最优的行为反应.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应加强学生情绪调节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仅拘泥于形式,应设置有效环节如量表自测、角色扮演、班级实训、团体辅导等方式使学生身临其境,真正有效掌握情绪调节的策略,提高学生情绪的自我调节能力,充分发挥积极情绪对心理健康的正向作用.3.4 建构学生社会支持系统社会支持系统对心理健康的维护具有多方面的意义:一是营造积极倾向的环境,积极的社会氛围,如同伴的接纳、他人的支持、朋友的帮助使个体在与外界环境互动过程中,能够更好的积极应对;二是倾诉的对象,通过对朋友、家人诉说、宣泄烦恼,个体会有轻松解脱的感觉;三是提供新的看问题的视角和思路,帮助学生走出个人习惯的思维模式,重新评价困境,寻找新的出路;四是心理教师可提供专业意见、建议,帮助学生更有效的分析自己,明确问题对自身的意义,最终达到自助.心理学研究表明:人是社会性动物,需要归属于某一群体.当我们有所归属感到被一种亲密关系所支持时,我们会更加健康和快乐.研究者对不同性质情感的考察发现,朋友、邻里、同事、配偶、父母的支持以及个体的团体参与程度能增加个体的正向情感; 缺乏朋友、配偶和父母支持、遇到烦恼时不懂得利用社会支持的个体,会产生较多的负向情感[6].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应强调社会支持系统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建构社会支持系统,并提高学生运用各种社会资源和技能的能力.积极情绪与社会支持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影响,互相促进的.个体处于应激事件条件下,若善于充分的利用社会支持资源,能加强目标达成,解决问题的有效性,良好的应对预示着未来积极的正向情绪的产生;积极的情绪的产生又有利于个体建构、优化自身的社会支持资源.这是一个循环过程,对个体的成长发展,心理健康的维护是极其有益的.3.5 建构学生-学校-家庭-社会互动机制积极心理学研究表明:培育和发展个体的积极力量和积极品质与家庭、学校和社会等组织系统的作用是密不可分的.学校作为规范的社会化代理机构是个体养成社会情感、实践社会交往技能的重要场所.学校的亚文化影响、教师的期待、师生关系对个体积极品质、潜能的发挥起着重要的作用.家庭同样也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场所,个体的身心发展离不开家庭的影响.Eisenberg等人概括了父母对儿童情绪调节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影响,他们认为,如果父母对儿童的情绪反应方式是积极的,那么孩子自身的情绪调节良好,较少出现情绪反应过度;相反,如果父母对孩子的情绪表达要求过于严厉甚至惩罚,将导致孩子更多地隐藏自己的情绪而不是调节自己的情绪[7].个体作为一名社会成员总是生活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下,一种良好的、积极的社会氛围,有助于个体积极力量的表现和发挥.学校、家庭、社会每一个层面都会对个体的积极情绪的产生、积极品质的塑造产生影响,一个方面出现问题就会对个体造成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因此,应建构学生-学校-家庭-社会互动机制,全方位营造一种能促使个体的积极本性得以生长,积极潜能得以发挥的优良环境.参考文献:〔1〕Fredrickson B L. The role of positive emotions in positive psychology: The Broaden-and-Build Theory of positive emotions.American Psychologist,2001,56:218~226.〔2〕Davidson R J, Ekman P. Approach/withdrawal and cerebral asymmetry:emotional expression and brain physiology[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90 (58):330-341.〔3〕孟昭兰.人类情绪[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23-42.〔4〕高正亮,童辉杰.积极情绪的作用:拓展-建构理论.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2).〔5〕王艳梅,汪海龙,刘颖红.积极情绪的性质和功能.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6〕辛自强,池丽萍.快乐感与社会支持的关系.心理学报,2001,33(5):442-447.〔7〕宋欣欣,张永东,赖小林.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与父母教养方式.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1).。
扩展建构理论在学习领域的作用
交流与探讨72 2020年2月(上)/ 总第254期引 言积极心理学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于1998年提出的,重点研究使人们感到幸福和快乐的因素[1]。
这些研究改变了心理学的发展方向,使之从关注人性的弱点与消极面转向为关注“习得乐观”,把补足缺点的传统观念转变为发展积极优势的新观念,从而使积极心理学成为一个热点领域。
积极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主要集中于学校教育和心理资本方面,其中,学校教育方面大多关注于大学生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等;心理资本方面则关注于学生的心理资本对学习、情绪和行为的研究[2]。
总之,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研究越来越多,它对学生来说,可以扩展思维和培养创造力,增长能力和改善人际关系,进而带来生活和学习中的良性循环;对教育者来说,课堂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素质,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进而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成就幸福美满的人生。
1 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研究1.1 相关理论的发展过去的学习理论中,传统的直授教学法将学习过程单纯地看作是知识的传递,认为学生的大脑是空白的、随时待命的,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循序渐进地对知识点进行解释,而知识就会自动地装入学生的头脑中。
条件反射理论和行为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活动是建立在刺激-反应机制上的,学生所要做的就是形成条件反射行为;核心观点是要求学生通过尝试错误的方式来训练特定的行为,教学就成为不断地纠正错误的过程;其外在表现就是学生选择能受到奖励(正强化)的行为或者避免受到惩罚的行为。
建构主义和认知主义则将学习看作为生物适应的延伸,认为学生会把从外部获取的知识整合同化到自身内部的知识体系中,强调学习是学习主体的活动,并证实了学习能力与思维模式具有相关性[3]。
另外,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和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都重视和强调物理环境与社会环境的作用,特别是发现在社会互动环境中学生的模仿行为对学习效果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然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体验到各种情绪,如希望、焦虑、快乐、厌恶等。
心理学论文
情绪影响认知研究新视点对体育运动心理学研究的启示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归纳分析法,综合分析了以下内容:①积极情绪的扩展和建构理论;心境一致性理论。
②实验室情绪诱发方法:图片诱发;电影片断、音乐诱发;词语、阅读材料诱发等。
③情绪评定指标:面部表情和生理指标。
④体育运动中情绪对认知影响研究的现状。
相关理论及情绪诱发方法对我国学者在体育运动心理学领域开展情绪与认知的交互影响研究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在研究方法上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情绪;认知;拓展与构建理论;心境一致性;体育运动心理学情绪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心理现象,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
情绪是在认知的基础上产生的。
当客观事物或情境符合主体的需要和愿望时,就能引起积极的、肯定的情绪,当客观事物或情境不符合主体的需要和愿望时,就会产生消极、否定的情绪。
随着认知心理学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以及对情绪状态诱发及控制技术的发展,认知心理学不只是将认知过程作为研究内容,而是引入情绪这一重要的影响变量,探讨情绪与认知的交互作用,这就使得情绪心理学与认知心理学呈现出交叉研究趋势,这一发展趋势又拓宽了体育运动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在体育运动中,情绪伴随着整个运动过程,影响着运动的感知、记忆、思维、注意、技能的学习以及动作的完成。
情绪已成为调节和控制认知活动的一种内在因素,这一现象已引起广大运动心理学家的高度关注。
但当前在体育运动心理学领域中对情绪问题的研究范围较窄,主流研究一直局限在两个问题上:在竞技运动心理学中,研究集中在赛前焦虑与运动成绩的关系上;在锻炼心理学中,研究集中在运动锻炼与焦虑、抑郁的关系上[ 1 ] 。
在竞技领域中,运动员的高度紧张焦虑情绪的产生往往都伴随着消极的认知,影响运动员的竞赛成绩,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赛前、赛中能否把运动员的情绪调节到最佳竞技心理状态,这已是每一位运动员和教练员都渴望和追求的一种参赛心理状态,也是运动员技战术水平在比赛中充分发挥和创造优异运动成绩的心理保证。
第六章 积极情绪
Fredrickson认为与消极情绪的对威胁环境的直接适应性价值相比, 积极情绪扩展了个体瞬间思维行动序列,具有长期的和间接的适应价 值,而积极情绪的扩展效应有能够建设持续的个人资源,即积极情绪 扩展和建设理论(the broaden-and-build theory of positive emotions)。
增强了个体对新经验的开放性(Kahn & Isen, 1993)。
Fredrickson等让大学生观看引发快乐、满意、中性、愤怒和焦虑 状态的影片,然后对观看不同情绪影片后的注意范围和思维活动序列 进行了测量,研究发现,相对于中性状态,快乐、满意积极情绪扩展 了注意范围和思维活动序列;相对于中性状态,愤怒、焦虑消极情绪 缩小了思维活动序列。在成人与儿童的实验室任务和应用情境任务中, 研究都表明积极情绪能促使人的记忆功能和提取更多的积极材料,使 个体在解决问题时更加灵活、完整、有效地进行思考和判断。
微笑地寻找着他想要玩的东西。”这就是一种快乐的情景,换句话说,快乐
产生了想玩耍和嬉戏的冲动,从更广泛的意义上看,快乐不仅伴随着身体的 和社会性的游戏,而且也包含着智力和艺术上的游戏。
2.兴趣(interest) 兴趣与好奇、疑惑、兴奋或惊奇往往具有一致的情绪信息意义,也与 挑战和内部动机在概念上有一些相似之处。Fredrickson认为,当
Fredrickson也把自豪(pride)和感恩(gratitude)两种情绪 也归为积极情绪之中。自豪是指目标实现或得到他人积极评价、自我 价值得到认可时产生的情绪,感恩是受益人感知到另一个人(施益人) 或某一个施益源(上帝、好运、命运)的作用,提高了受益人的幸福 感时而产生的积极情绪。
三、积极情绪的扩展-建设理论 研究认为情绪是有机体在进化过程中由于适应环境而被赋予或设置的,消极 情绪(负性情绪)是在应对具有生存威胁的环境中逐渐进化而来。消极情绪 一般会缩小个体的瞬间思维活动序列,缩小个体的认知范围。个体的瞬间思 维活动序列的缩小让个体在当时的情境下迅速产生某些特定的行为(愤怒生 成攻击、恐惧产生逃离、厌恶引发驱逐等),动员个体身体能量应对特定的 环境挑战和生存的威胁。即在具有生存威胁的环境中,会引发个体的负性情
情绪建构理论
汇报结束,谢谢!
9
7
对管理者的启示
1
积极情绪的拓展一建构理论特别强调积极情绪与个体成长之间的关系。
2 3
8
情绪本身具有传染性,可以在组织成员之间、组织成员与顾客之间 进行社会传染。
积极情绪的拓展-建构理论的撤销效应假设为组织管理者如何管理组 织中的消极性提供了理论启示。工作场所中的消极性是无法避免的, 而且消极情绪同样具有适应性意义。
积极情绪的拓展-建构理论
汇报人:XXX
1
理论基础
• 情绪作为一种强烈的情感,它直接指向人或物, 是对客体的心理反应,针对具体的客体。
• 每种基本的消极情绪都对应着特定的行为倾向。 在生命受到威胁的情况下,消极情绪窄化了个 体的瞬间思维-行动范围,提升了人们做出快速 而坚定行动的能力,从而具有进化学意义
2
理论基础
• Fredrickson(1998,2001)认为,积极情绪必 定有异于消极情绪的适应意义。她提出了 积极情绪的拓展-建构理论:积极情绪能 够拓展个体的瞬间思维一行动范围,进而 建构持久的个人资源,从而给个体带来长 期的适应性益处。
3
核心内容
十种最具代表性的积极情绪 两个核心假设
两个辅助假设
4
核心内容
(1)十种最具代表性的积极情绪
快乐、兴趣、满足、爱、自 豪、感激、希望、逗乐、鼓 舞和敬佩。
5
(2)两个核心假设
核心内容
6
(3)两个辅助假设
核心内容
撤销假设
螺旋上升假设
指积极情绪能够撤销 消极情绪的挥之不去 效应。
积极情绪通过拓展个体的瞬间思 维-行动范围,建构持久的个人资 源,进而给个体带来适应性益处, 这会进一步使得个体在未来体验 到积极情绪,形成循环。
拓延-建构理论
拓延-建构理论Fredrickson提出积极情绪"拓延-建构"理论,认为积极情绪具有拓展⼈们瞬间知⾏能⼒、建构和增强⼈们个⼈资源的功能。
这是由积极情绪与事件所蕴涵的积极意义、所产⽣的积极结果间的良性互动造成的。
积极情绪往往发⽣于积极倾向的环境⾥。
该理论启⽰我们:要重视学⽣积极情绪的培养,从个⼈和组织两个层⾯探索并实施学⽣积极情绪的培养策略。
⼀、积极情绪“拓延—建构”理论的基本内涵(⼀)积极情绪的“拓延—建构”功能Fredrickson(1998)把积极情绪的早期研究整合起来,提出积极情绪“拓延—建构”理论。
该理论认为,各种具体的积极情绪,如⾼兴、兴趣、满⾜感、⾃豪感和爱等,表⾯看来不同,但都有拓宽⼈们瞬间知⾏能⼒、建构和增强⼈们个⼈资源(如增强⼈的体⼒、智⼒、⼼理调节能⼒和社会协调性等)、提升⼈们主观幸福感等功能。
⾸先,积极情绪有助于⼈们瞬间知⾏能⼒的拓展。
研究表明,消极情绪通常窄化⼈们的知⾏能⼒,如害怕使⼈逃跑,愤怒使⼈攻击,厌恶则使⼈作出驱逐的⾏动。
与消极情绪相反,积极情绪拓展⼈们注意、认知与⾏为范围,使⼈能更有效地获取和分析信息、作出更恰当的⾏动选择并采取创造性⾏动。
其次,积极情绪具有长期持续地增强个⼈资源的效应。
与消极情绪通过窄化的具体⾏为反应带来直接利益(如害怕时的逃跑使⼈最⼤可能幸存下来)不同,积极情绪带给⼈们更多的是间接利益,它使⼈长时间甚⾄终⾝受益,增强⼈们的⼼理适应性,不断提升⼈们的主观幸福感;并且,体验积极情绪的能⼒会被遗传编码,成为⼈类特性的⼀部分。
再次,积极情绪不仅能对个⼈资源产⽣长期持续的效应,也能产⽣弥漫性的积极影响,如处于⾼兴状态的个体,往往在体⼒、智⼒、⼼理和社会适应等⽅⾯均表现出拓延能⼒。
(⼆)积极情绪“拓延—建构”的发⽣机制积极情绪“拓延—建构”理论认为,积极情绪的“拓延—建构”功能是由积极情绪与事件所蕴涵的积极意义、所产⽣的积极结果间的良性互动造成的:处于积极情绪状态的个体其思维更开阔,以积极的⼼态认识事件,更容易发现事件(甚⾄逆境事件)所蕴涵的积极意义,有更强的适应环境的动机和能⼒,这常常给个体带来积极结果;反过来,发现的积极意义、产⽣的积极结果将继续引发个体积极情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积极情绪的作用:拓展-建构理论高正亮 童辉杰△【摘要】 积极情绪是积极心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Fr edrickso n的拓展-建构理论解释了积极情绪体验不但反映个体的幸福,而且有利于个体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长期的适应价值。
即积极情绪具有两大核心功能:瞬时的拓展功能,可以拓展个体即时的思维—行动范畴;长期的建构功能,可建构个体长久的身体、认知、社会等的资源。
通过两大功能,积极情绪促使个体产生螺旋式上升并增进个体幸福。
【关键词】 积极情绪;拓展-建构理论;积极心理学Rol e of Positive Emotions:The Broaden-and-buil d Theory.Gao Zhengliang,T ong H uij ie.Colleg e of education,Soochow U niv er si-ty,Suz hou215123,P.R.China Selig man曾指出积极心理学的核心目标是帮助人们获得幸福和主观幸福感。
相对于传统临床心理学,积极心理学更为为,认为反社会者存在低皮层觉醒水平,比正常人活动减退,存在一个“刺激饥渴”的慢性阶段。
“成熟化延迟”由Hill和W atterson提出的攻击行为脑电图慢波异常的假说,并得到纵向研究认同。
Dustman等对222位正常男性从其4~90岁进行脑电图频谱变化研究,在中央区和枕区发现儿童时期 波、 波相对活性逐渐减少,成年期相对稳定;在整个生存期限中 波相对活性平均在6~24岁时逐渐增加,接着逐步衰减; 波在4~8岁时相对活性最小,随后稳定增加[16]。
L indber g等发现反社会人格障碍杀人犯两侧枕区 、 波相对活性比正常人显著增加; 波全面减少,以枕叶为甚,结果提示反社会人格障碍杀人犯存在脑成熟延迟。
精神分裂症暴力行为脑电图研究结果提示攻击行为产生存在脑功能异常的生物学基础。
对攻击行为的评估预测有一定指导作用。
但脑电慢波增加与攻击行为相互关系的解释还停留在假说阶段。
回顾文献,缺少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病前的脑电图资料。
如发病前脑电图存在普遍异常,其暴利行为与患病后的暴力行为有无相关性的研究将是有意义的。
笔者推测脑功能损害及异常是暴力攻击行为的病理基础,而精神分裂症与暴力攻击行为可能互为因果。
其相关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6 参考文献[1]钟志慧,刘剑涛.伴有冲动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脑电图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杂志,2005,17(6):292-293[2]沈祥安.67例有暴力行为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电地形图初探[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1995,5(6):342[3]姜小琴,谢斌,诸索宇,等.精神分裂症攻击行为脑诱发电位对照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1,10(1):39-42[4]Saver J L,Sallow ay S P,Devinsky O,et al.Neuropsych i atry of ag-gression[M].//Fogel BS,Sch iffer R B,Rao S M.Neuropsych iatry.Baltimore:W illiams and w ikins,1996:523-548[5]Convit A,Czober P,Volavka teralized abnorm ality in the EEGof persistently violent psychiatric inpatien t[J].BiolPsychiatry,1991, 30(4):363-370[6]W ong M T,Lumsden J,Fenton G W,et a1.Electmencephal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 and violence ratings of male patients in amaxi-mum-securitym ental hospital[J].Acta Psych i atry Scand,1994,90(2):97-101[7]Raine A,Buchsbaum M,LaCasse L.Brain abnormalities in murder-ers indicated by pos i tron emission tomography[J].BiolPsychiatry, 1997,42(6):495-508[8]Hoptm an M J,Volavka J,Weiss E M,et a1.Quantitative M RImeasures of orbitofrontal cortex in patients w ith chronic schizophre-nia or sch i z oaffective disorder[J].PsychiatryRes,2005,140(2): 133-145[9]Volavka J.Aggression,electroencephalograph y,and evoked poten-tials:a critical review[J].Neuropsychiatry,1990,3:249-259 [10]Silverman D.Th e electroencephalogram of cri m inals:Analy-sis offour hun dred and eleven cases[J].Archives of Neurologyand Psy-chiatry,1944,52:38-42[11]E lli n gson R J.T he incidence of EEG abnormality among patientsw ith mental disorders of apparently nonorganic originsa criti cal re-view[J].Am J Psychiatry,1954,11:263-275[12]Raine A,Venables P H,Williams M.Relationship betw een centraland autonomic measures of arousal at age15years and criminality at age24years[J].Arch Gen Psych iatry,1990,47:1003-1007 [13]Convi t A,Czobor P,Volavka teralized abnormality in theEEG of persistently violent psychiatric inpatients[J].Biol Psychia-try,1991,30:363-370[14]Gatz ke-Kopp L M,Raine A,Bueh abaum M,et al.T em-porallobe deficits in m urderers[J].Neuropsychiatry Clin Neurosci, 2001,13:486-491[15]Lisa M,Gatzke-Kopp M A,Adrian R,et al.Temporal lobedeficits murderers[J].Neuropsychiatry Clin Neurosci,2001,13: 486-491[16]Dustman R E,S hearer D E,Emmerson R Y.Life-span changes inEEG spectral amplitude,amplitude variabil ity and mean frequency [J].Clinical Neurophysiology,1999,110:1399-1409(收稿时间:2009-09-17)中国.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应用心理学系(江苏) 215123 △通讯作者关注的是如何增进心理幸福感,而不是矫治心理缺陷。
为此,由Selig man 建立并领导的积极心理学网络,着重于在3个方面的探求:一是积极的特质,强调优点、美德、智力和运动等优秀的个人特质,此领域的主要研究者有Georg eVaillant,Robert Ster nberg ,Peter Salovay 和M ayer 等;二是积极的制度,包括民主、牢固的家庭和自由的探究;三是积极的情绪,主要的研究者有Deiner ,Suh ,Lucas 等,密歇根大学的Fr edr ickson 在此研究领域作出了突出贡献[1]。
由上观之,积极情绪的研究是积极心理学的重要课题。
1 积极情绪积极情绪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对于积极情绪的确切概念,目前还没有一致的意见。
R ussell 认为积极情绪是当事情进展得顺利时,你想微笑时产生的那种好的感受[2]。
情绪的认知理论认为积极情绪是在目标实现过程中取得进步或得到他人积极评价时产生的感受。
F redrickson 认为积极情绪是对个人有意义的事情的独特即时反应,是一种暂时的愉悦[3]。
关于积极情绪的类别,T omkisn 认为积极情绪应包括兴趣(interest )、快乐(joy )。
Fr edr ickson 在早期认为,积极情绪可以分为一些一般性的元素,包括快乐(jo y )、兴趣(interest )、满足感(content)和爱(love )[4],后又把自豪(pride),感恩(g rati-tude )加入积极情绪[5]。
由此可见积极情绪是一个涵盖较广的范畴。
关于积极情绪的理论研究领域,目前影响最大的理论当属扩展-建构模型,它由F redrickson 在综合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由Fr edrickson ,Joiner M .T ug ade ,F .Lo sada 等进行了大量的实证及应用研究,取得了较多成果。
2 拓展-建构理论拓展-建构理论解释了积极情绪的进化适应价值,呈现了积极情绪促进个体向上发展的作用机制,其中拓展功能和构建两大功能是模型的核心部分。
2.1 拓展功能 积极情绪能拓展个体即时的思维-行动范畴,包括拓展个体注意、认知、行动等的范围[6]。
Fredrickso n 认为消极情绪、积极情绪均具有进化适应的意义。
消极情绪能使个体在威胁情境中获益,当个体体验到生命受威胁时,消极情绪会使个体产生一种特定行动的趋向(如体验到恐惧时,流经肌肉群的血液增加,从而为逃跑作好准备),并窄化个体的思维行动资源,从而使个体更加专注于即时的境况,迅速做出决定并采取行动,以求得生存。
而积极情绪具有完全不同的适应价值,当个体在无威胁的情境中体验到积极情绪时,会产生一种非特定行动的趋向,个体会变得更加专注并且开放,在此状态下,产生尝试新方法、发展新的解决问题策略、采取独创性努力的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