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南方地区《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精品教案
![(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精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cd4e8d5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c0ada4a.png)
《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方案一、教学目标1.运用南方地区的地形图,找出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的界线,指出南方地区的范围。
2.掌握南方地区气候、地形、自然景观等自然地理特征,通过分析南方地区自然特征及其内部差异的主要成因,初步学会区域分析的方法。
3.了解南方地区发展水田农业的有利、不利自然条件和主要农作物,理解南方地区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生活的影响,进一步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南方地区气候、地形、自然景观等自然地理特征,通过分析南方地区自然特征及其内部差异的主要成因,初步学会区域分析的方法。
【教学难点】了解南方地区发展水田农业的有利、不利自然条件和主要农作物,理解南方地区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生活的影响,进一步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
三、教学策略与北方地区一样,本节教材也设计为两个标题。
第一个标题是“气候湿热的红土地”,概述了我国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
该特征不仅与北方地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与我国其他地区的自然特征有明显的差异。
第二个标题是“重要的水田农业区”,通过对比南方的水田农业与北方的旱作农业,揭示区域自然条件对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深刻影响。
在第一个标题下,教材在叙述式课文中首先描述了南方地区自然景观的特点,如树木常绿、山清水秀、河湖密布等。
接下来,教材通过分析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说明这种自然景观形成的原因。
教材用南方地区的位置图、地形分布图来引导学生理解南方地区气候的成因,即南方地区位于低纬度地区,东部、南部均靠近海洋,地形以平原和低山、丘陵为主,对气候类型没有产生太大影响,所以大部分为亚热带季风气候,西南部和南部小部分为热带季风气候,受地形差异、纬度位置的影响,南方地区内部的自然环境也存在差异。
本节教材选用了大致处于同一纬度带的“滇西地区的高山深谷”“鄂中地区的平原”“浙西地区的丘陵’三幅景观图片,旨在揭示南方地区东西部的地形差异。
教材还设计了阅读材料,以我国西南地区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地形单元“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为例,说明这两个地形单元自然特征的形成,都是当地自然条件综合影响的结果。
【人教版】八年级下地理《第七章 南方地区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优质课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地理《第七章 南方地区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优质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ddfd587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4243e70.png)
【人教版】八年级下地理《第七章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的《第七章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主要介绍了我国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以及农业发展的情况。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南方地区的认识和了解,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对地理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和农业发展可能对他们来说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理解和掌握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和农业发展情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说出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了解南方地区的农业发展情况。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地理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增强对我国南方地区的认识和了解,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南方地区的农业发展情况。
2.难点: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原因。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南方地区的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
2.准备与南方地区自然特征和农业发展相关的问题。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南方地区的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南方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提问:“你们对南方地区有什么了解?”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南方地区的自然景观图片,如水稻田、丘陵地貌等。
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
提问:“南方地区有哪些自然特征?”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南方地区的农业发展情况如何?”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原因。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反馈。
巩固(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原因。
提问:“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原因有哪些?”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拓展(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南方地区的农业发展对当地经济和社会有什么影响?”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最新)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 第一节 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最新)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 第一节 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9f3e7ed195f312b3069a52f.png)
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第一幅图片:“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篮,能不忆江南?”第二幅图片:“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第三幅图片:“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二、知识讲解考点1 气候湿热的红土地1、位置与范围:南方地区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临东海和南海。
2、地形:南方地区地形复杂多样,东部与西部的差异明显,西部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有交错分布的平原、低山和丘陵。
沿江有面积较大的平原和三角洲。
3、气候:南方地区属于湿润的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
4、土壤:由于水热充足,这里植被常绿。
在湿热的环境中发育了红色的土壤,因此南方地区被称为“红土地”。
四川盆地有紫色土。
云贵高原被称为“喀斯特高原”5、河流:水量大、汛期长考点2 重要的水田农业区1、南方地区气候湿热,发展农业的水热条件优越。
2、南方地区耕地多为水田,是我国重要的水田农业区。
3、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河湖密布,灌溉条件良好,水田集中连片,山区水田零散分布在河谷和缓坡。
考点3 主要农作物(1)粮食作物:主要种植水稻,也种植小麦。
(2)经济作物:棉花,油菜,茶,竹,甘蔗,橡胶,以及柑橘,香蕉,菠萝等热带、亚热带水果。
(3)三种常见的食材:莲藕、椰子、竹笋。
三、例题精析考点一气候湿热的红土地例1读海南岛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从地球上五带来看,海南岛位于带。
(2)盛产的水果有()A、橡胶B、比菠萝C、苹果D、梨(3)海南岛的地势特征为。
(4)根据图上的信息判断,海南岛上的矿产资源主要是,盐场主要分布在(填方位)。
(5)到海南岛旅游,入住宾馆价格更高的季节是(选填冬季和夏季)【答案】(1)热带 B(2)中高周低(3)铁矿西南(4)冬季【解析】我国地域辽阔,南北跨度大,主要温度带是北温带,少部分是热带,没有寒带。
(1)从图中可知,20°N穿过我国海南岛北部,故海南岛在五带中的热带地区。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第七章南方地区第1节《自然特征与农业》精品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第七章南方地区第1节《自然特征与农业》精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546db12cf84b9d528ea7ab2.png)
《自然特征与农业》精品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依图描述南方地区的范围、主要地形区,了解四大地形区的地形特征,认识地形的复杂性。
识记主要河湖。
2.阅读图文资料,知道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
3.了解本区优越的气候条件与农业生产的关系、主要农产品以及南方人民的学生活情况。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和地理分析能力。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地理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农业学生产、居民学生活等内容,使学生初步树立人地和谐发展的理念。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1.南方地区的范围、地形特点、气候特点2.南方地区的农业特色和主要农产品。
难点:认识四大地形区的特点,分析与之相适应的气候、农业生产和居民学生活情况。
【学法指导】1.引导学生分析区域内各地理要素间的关系,认识人地关系的整体性。
2.引导学生作比较,认识区域差异,加深对本区区域特征的认识。
3.查找南方四大地形区地形特点和南方人民饮食的的相关资料。
【课前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南方地区的景观图片、挂图学生:复习上册课本我国的地形、气候和农业的知识【课时划分】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播放著名歌唱家郭兰英演唱的歌曲《我的祖国》视频):会唱的同学可以跟着一起唱。
歌中的“一条大河”指的是那条河?学生:长江。
教师:“风吹稻花香两岸”反映了当地怎样的农业特点?学生:以种植水稻为主。
教师:“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说明什么?学生:长江上来往船只多,水运发达。
教师:整幅画面描绘了我国哪个地理区域的景色?学生:南方地区。
教师:同学们想了解南方地区更多的地理知识吗?学生:想了解。
教师: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南方地区。
今天,我们先学第一节。
【设计意图】一首经典老歌《我的祖国》的优美旋律很快把学生带到了宽阔的长江两岸地区,带到了稻花飘香的江南地区。
在这样愉快的氛围中导入新课,学生身心愉悦,兴趣浓厚,有利于新知识的学习。
第七章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第七章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909883baf45b307e8719779.png)
课题:第七章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和农业
拟制人程鹏辉
一、学习目标:
1、参考课本45页图7.3,认识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
2、能够根据图7.3指出南方地区的主要地形区的位置,了解本区的喀斯特地貌类型。
3、结合多媒体图片认识南方地区所属的温度带、干湿地区和气候类型区。
南方地区的气候特征,了解红土地的成因。
3、结合地形、气候特点,分析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了解南方地区主要的农作物。
教学重点
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
主要地形单元和地势特征。
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条件。
教学难点:
结合地形、气候特点,分析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教学过程:。
人教版地理八上第七章第1节《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优秀教案
![人教版地理八上第七章第1节《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73b793c0b4e767f5acfcea4.png)
车村一中八年级地理教案【课前导入】 根据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把我国分为四大地理区域,我们已经学习了北方地区,认识了东北三省,黄土高原和首都北京,从这节开始我们来学习第七章南方地区。
【教学目标】1、记住运用资料和地图分析南方地区的范围、地形、土壤气候等自然地理特征;2、了解南方地区的农业发展的特点及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预习指导】1、读课本44-48页内容,并根据白板上展示的学习目标圈画知识要点;(5分钟)2、识记基础知识(15分钟);3、识图。
【预习检测】对照课本第45页图,寻找并指图识记下列内容(C 、D 号同学只识记带下划线部分)1、地形区: A 长江中下游平原 B 四川盆地 C 云贵高原 D 东南丘陵2、山脉和河流 E 秦岭 F 淮河 H 巫山3、临海①黄海 ②东海 ③南海4、岛屿: ④台湾岛 ⑤海南岛5、城市(在图中填出):上海广州澳门香港【合作探究】以小组为单位探讨:1、课本46页活动题3,将答案写在书本上;2、课本48页活动题2【课堂小结】1.南方大区气候湿热的红土地:(1)位置:南方地区位于_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面和南面分别濒临东海和南海(2)地形:复杂多样,东西差异明显。
西部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有交错分布的平原、低山和丘陵,沿江是平原和三角洲。
(3)气候:属于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是该地区气候的主要特征。
植被常绿,在湿热的环境下发育了红色的土壤,被称为“红土地”。
2.重要的水田农业区:(1)发展条件:气候湿热,发展农业的水热条件优越,耕地多为水田;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河湖密布,灌溉条件良好(2)农作物主要粮食作物:水稻经济作物:棉花、油菜、茶、竹、甘蔗、橡胶水果:柑橘、香蕉、菠萝【当堂检测】完成练习册26-28页【教学反思】。
《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
![《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ff59818a6c30c2258019e04.png)
八年级下册第七章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一、课标(一)课程内容标准1、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
2、用事例说明四大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3、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二)课标具体目标1、运用南方地区地形图,找出南方地区与其他地区的分界线,指出南方地区的范围;2、运用相关地图及资料,说出南方地区的地形、气候、自然景观等自然地理特征,并分析其差异成因。
3、运用相关图文资料,分析南方地区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条件。
4、举例说明南方地区地形对气候的影响二、重点、难点(一)教材的重难点:重点:1、南方地区的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2、南方地区的地形、气候和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3、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特点难点:南方地区自然地理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二)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重点:1、运用南方地区地形图,识别南方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地形特征;2、运用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归纳南方地区的气候特征;3、综合运用地形图、气候图等资料分析南方地区自然地理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4、运用资料比较区域内的主要地理差异;5、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说明南方地区自然地理特征对农业的影响。
难点:运用资料分析南方地区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关系和发展水田农业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三、学情:(一)预测本班级学生可能达到的程度1、基础知识: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和农业特点——80%学生能够掌握2、重点知识: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及其对农业的影响——70%学生能够掌握3、难点知识:南方地区自然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60%学生能够掌握(二)普遍性问题:1、提取归纳能力不足,学生对南方地区的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难给出准确的描述。
2、南方地区自然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较为复杂,需要一定的逻辑理解能力,会通过依据地图和资料让学生小组讨论和老师讲解的方式完成,学生讨论结果不会很深刻,不能完全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七章 南方地区》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_教案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七章 南方地区》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_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f444a036529647d272852dc.png)
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重点】1.鱼米之乡2.亚热带、热带的经济林木和水果【教学难点】鱼米之乡的成因及特点【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导入)上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北方地区,了解了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以及人民的生产和生活。
在此基础上,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南方地区,以使我们更好地理解南方、北方之间存在地域上的差异。
(课件展示)南方地区位置图(思考)-1.南方地区大致的范围?-2.主要的地形区、河流和湖泊。
(学生活动)(简要总结)(课件展示)少数民族景观图片(讲解)本区人口6亿多,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55%。
其中汉族占大多数,少数民族有30多个,人数5千多万,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和云、贵、川、湘、琼等省,其中人数较多的为壮、苗、彝、土家、布依、侗、白、哈尼、傣、黎等族。
(课件展示)中国的温度带和干湿区(提问)-1.我国南、北方地区的地理分界线在哪儿?-2. 南、北方在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和气候等方面有什么不同?(学生讨论回答)(简要总结)正由于在上述各种因素的制约下,使得南方地区的农作物与北方地区有很大差别。
(课件展示)鱼米之乡(学生观看,思考)(提问)南方地区为什么成为“鱼米之乡”?(学生讨论回答)(简要总结)南方地区河湖众多,长江中下游平原素有“江南水乡”之称。
广大的水域盛产淡水鱼等水产品,所以成为“鱼乡”;该地区位于秦岭一淮河以南,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属湿润的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适于水稻等农作物的生长,便成为“米乡”。
因此,南方地区有“鱼米之乡”的美称。
(课件展示)南方地区农作物分布图(提问)本区除水稻外,还有哪些农作物?一年几熟?(课件展示)(简要总结)耕作制为一年两熟至三熟,水稻是本区的主要粮食作物,其他还有小麦、油菜、棉花、甘薯。
盛产淡水鱼,并种植菱、藕等。
(课件展示)(提问)南方地区有哪些经济作物?有哪些经济林木和水果?(学生根据课件思考回答)(简要总结)本区的经济林木种类也很多,如茶、油茶、油桐、漆树、毛竹、杉树、樟树等都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八年级地理下册7.1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7.1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新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1ffe8dc91eb91a37f0115c67.png)
3.河流湖泊—长江为我国最大的河流(长度和流量)、珠江是我国汛期最长的河流、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湖泊、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
讨论南方地区区域内的自然差异
地形自东向西、气候自南向北
二.人文特征
1.农业,南方地区独特的自然地理特征就决定了南方地区的农业---水稻、茶叶、柑橘、香蕉、油菜、棉花等。
我们所划分出的区域是:两个区域间差异性较强,区域内则具有更多的共同性。今天我们开始学习南方地区的这些特点。
板书:第一节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及农业
[讲授新课]
首先回顾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界线——秦岭—淮河一线。
一.地理位置
1.海陆位置—季风显著
2.纬度位置—热带与亚热带
二.自然特征
1.地形特征--南方地区:高原、盆地、平原、丘陵。
教
学
目
标
知识
与
技能
1.了解我国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在地形、气候、河流流量和植被类型等方面的特征。
2.了解南方地区的人们,在生产方式、生活习惯、文化传统等方面存在的特征。
3.了解南方地区,在地形、气候、河流流量和植被类型等方面的特征。
过程
与
方法
1.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
2.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发展认识人地关系的思维能力。
板 书设 计
一.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
1.海陆位置
2.纬度位置
二.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
1.地形特征
2.气候特征
3.河流湖泊
三.人文特征
1.以水田为主的水田农业
2.饮食、交通、风俗等。
作业布置
46页活动习题
《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85bc62d551810a6f4248618.png)
《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和农业》授课年级:初二(八年级)课题:第七章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授课时间:45分钟课型:新课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描述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特点。
2.掌握南方地区气候、地形、自然景观等自然地理特征,通过分析南方地区自然特征及其内部差异的主要成因,初步学会区域分析的方法。
3.了解南方地区发展水田农业的有利、不利自然条件和主要农作物,理解南方地区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生活的影响,进一步树立因地制宜的发展观。
【过程与方法】1.运用南方地区的地形图,找出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在图7.3中找出四川盆地、云贵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以及东南丘陵的位置,说出它们的地形、气候、植被、土壤等自然特征。
3.通过了解发展南方水田农业的条件,揭示区域自然条件对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深刻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1.欣赏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
2.培养正确的人地观念,增强人们热爱自然、尊重自然、利用自然的积极情感。
3.思考自然环境与农业生产的辩证关系。
二学情分析初二的学生已基本掌握学习地理知识的一般方法,在学习这一节内容时,主要以关于江南的话题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开始本节课的学习;通过读图、分析图,培养学生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通过分组探究、合作交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完成教学任务。
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读图说出南方地区的范围。
2.读图比较南方主要农作物和农产品的分布。
【教学难点】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承接上一章北方地区,出示南方地区的图片,给学生以感性认识。
承转:前一章我们领略北方的白雪风光,今天我们将走进南方水乡。
播放短片《南方地区概况》活动2【讲授】讲授新课一、自然特征:教师:引导学生从上图中找出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南方地区。
学生:指图说出南方地区。
第七章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docx
![第七章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docx](https://img.taocdn.com/s3/m/0a2415eaee06eff9aff807ba.png)
第七章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教学过程东、西部地形的分布与差异。
实景观察这种地形差异造成的景观不同。
详实资料比较分析东、西部地形区的分布、海拔、范围大小、地域的完整性差异。
南方地区纬度较低,(演示北回归线和北纬30°的位置);最热月平均气温为28〜30°C (气温曲线图屮强调月均温超过20°C的时段),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C以上。
受夏季风彫响,降水丰富(降水量柱状图中强调月降水量超过100mm的时段),年平均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属于湿润的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
这种气候的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
展示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位置(纬度相当),在一月气温分布图中相应位置比较两地的温度差异,根据地形图分析气温差异的原因。
四川盆地周I韦I有高山环绕,受冬季风影响小,所以气温高。
同理分析西双版纳和广州的气温差异及原因。
因为有北部高原的阻挡,西双版纳避免了受寒潮的影响。
广大的江南丘陵地区分布着一种在高温多雨环境下发育而成的红色土壤,叫做红壤。
它喊铁、铝成分较多,有机质少,酸性强,土质粘重,是我国南方主要的低产土壤。
(展示红壤以及形成过程),展示南方土壤颜色的差异,四川盆地的紫色土壤。
方地区的地形构成(主要地形区)和特点。
了解南方地区气候的类型和特点,重点观察特殊纬线、月均温超过20度的时间段,同纬度的温度差异等。
读图、观察、比较、分析、思考总结原因。
联系生活,渗透“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
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主要是光照、热量、水分和土壤,南方地区发展农业的条件如何呢?展示河流湖泊分布图,南方河湖众多,水量充足,灌溉水源丰富。
地形分布的差异使得南方地区的农业地区分布差异显著,平原地区的水[□是“土地平旷,阡陌纵横,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而丘陵山区则是则是“梯田层层接云天”的另一番景致。
农业虫件一一光、热、水、k农业的差异也导致物产的不同,(展示不同的南方物产):莲藕、椰子、竹笋、芟白和各种经济林木一一油茶、油桐、漆树、毛竹等;各类水果一一橘子、菠萝、桂圆、荔枝等。
第1节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第1节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32eea518762caaedc33d47b.png)
第1节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2)(总4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第七章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能运用南方地区地形图,指出南方的范围;2. 掌握南方地区气候、地形、自然景观灯自然地理特征;3. 了解南方地区发展水田农业的有利、不利的自然条件和主要农作物。
过程与方法1.初步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获取图文信息的能力;2.初步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初步学会区域分析的方法;3.通过课堂活动、课堂练习等方法,巩固知识的同时,活跃课堂气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理解南方地区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生活的影响,进一步树立因地制宜观;2. 通过了解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加深对家乡的认识,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3. 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1. 掌握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2. 南方地区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分析南方自然环境特征以及对农业的影响。
※教学方法:比较法、指导自学法、讲述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展示台※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型:综合课※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展示:多媒体播放南方地区典型的自然景观、农田景观图片,初步引导学生感性认识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
[导入新课]讲述:生活在南方,除了我们日常所观察到的,通过南方景观图的欣赏,我们对南方地区的环境更加熟悉了,今天就让我们进一步了解我们居住的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以及农业。
板书: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活动一:利用教材45页图南方地区的地形,学生自行在图上找出南方地区的地理范围。
学生完成观察地图并发言:略教师指导并板书:1.地理范围: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面和南面濒临东海和南海活动二:多媒体展示教材45页图南方地区东西地形差异的三幅图,学生小组合作在图地形图上找出三处地形区的大致位置;并引导学生思考归纳这三副插图反映的我国南方地区的地形特征,使学生认识地形差异是南方地区自然环境内部差异的显著标志和形成基础。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 南方地区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 南方地区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be582bac281e53a5902ff59.png)
第七章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教学过程东、西部地形的分布与差异。
实景观察这种地形差异造成的景观不同。
详实资料比较分析东、西部地形区的分布、海拔、范围大小、地域的完整性差异。
南方地区纬度较低,(演示北回归线和北纬30°的位置);最热月平均气温为28〜30℃(气温曲线图中强调月均温超过20℃的时段),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
受夏季风影响,降水丰富(降水量柱状图中强调月降水量超过100mm的时段),年平均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属于湿润的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
这种气候的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
展示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位置(纬度相当),在一月气温分布图中相应位置比较两地的温度差异,根据地形图分析气温差异的原因。
四川盆地周围有高山环绕,受冬季风影响小,所以气温高。
同理分析西双版纳和广州的气温差异及原因。
因为有北部高原的阻挡,西双版纳避免了受寒潮的影响。
广大的江南丘陵地区分布着一种在高温多雨环境下发育而成的红色土壤,叫做红壤。
它喊铁、铝成分较多,有机质少,酸性强,土质粘重,是我国南方主要的低产土壤。
(展示红壤以及形成过程),展示南方土壤颜色的差异,四川盆地的紫色土壤。
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主要是光照、热量、水分和土壤,南方地区发展农业的条件如何呢?展示河流湖泊分布图,南方河湖众多,水量充足,灌溉水源丰富。
地形分布的差异使得南方地区的农业地区分布差异显著,平原地区的水田是“土地平旷,阡陌纵横,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而丘陵山区则是则是“梯田层层接云天”的另一番景致。
农业的差异也导致物产的不同,(展示不同的南方物产):莲藕、椰子、竹笋、茭白和各种经济林木——油茶、油桐、漆树、毛竹等;各类水果——橘子、菠萝、桂圆、荔枝等。
方地区的地形构成(主要地形区)和特点。
了解南方地区气候的类型和特点,重点观察特殊纬线、月均温超过20度的时间段,同纬度的温度差异等。
读图、观察、比较、分析、思考总结原因。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新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d1991ea6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342364b.png)
- 自主学习法: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发展自主学习能力。
- 反思总结法:学生通过反思总结,提高自我评估和提升的能力。
- 作用与目的:通过作业和拓展学习巩固知识,通过反思总结促进学生自我提升。
六、学生学习效果
1. 知识掌握:学生将能够准确地描述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地形地貌。他们还能够理解自然特征如何影响农业产业,例如,气候对水稻种植的影响,地形对茶叶生长的作用等。
8. 举例说明南方地区如何利用自然特征发展特色农业。
9. 结合实例,说明南方地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优势。
10. 讨论南方地区农业发展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十.教学反思
在教授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的课程中,我有一些深刻的体会和反思。首先,我发现学生在理解和掌握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对于地形地貌的理解和记忆。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可能会设计更多的实践活动,如实地考察、地形模型制作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地形地貌。
九.课堂小结,当堂检测
课堂小结:
1. 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地形地貌。
2. 南方地区的农业产业:主要农作物、农业模式和农业发展优势。
3. 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节水灌溉技术、生态农业模式和循环农业。
4. 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拓宽农民收入渠道。
5. 农业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自然特征对农业的影响、农业发展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 设计预习问题:提出问题,如“南方地区的气候如何影响农业?”引导学生思考。
- 监控预习进度:通过平台收集学生的预习笔记,了解预习情况。
学生活动:
-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学生在线阅读资料,了解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
人教版地理八上第七章第1节《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13页)
![人教版地理八上第七章第1节《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13页)](https://img.taocdn.com/s3/m/1587bc6d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ed.png)
《南方地域的自然特色与农业》教课方案中宁二中史倩■课标要求1.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
2.比较四大地理单元的自然地理差别。
3.用案例说明四大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课目的【知识与技术】1.运用南方地域的地形图,找出南方地域的范围。
2.掌握南方地域天气、地形、自然景观等自然地理特色,经过剖析南方地域自然特色及其内部差别的主要成因,初步学会地区剖析的方法。
3.认识南方地域发展水田农业的有益、不利自然条件和主要农作物,理解南方地域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生活的影响,进一步建立就地取材的发展观。
【过程与方法】1.学会描绘一个地区的地理地点特色。
2.培育学致使用的能力,以讲堂活动与多媒体协助教课形式激活讲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
3.培育学致使用的能力,以讲堂活动与多媒体协助教课形式激活讲堂气氛,提高学习的踊跃性。
4.经过认识发展南方水田农业的条件,揭露地区自然条件对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深刻影响。
【感情、态度、价值观】1.赏识自然环境各因素之间互相作用、互相影响的复杂关系。
2.培育正确的人地观点,加强者们热爱自然、尊敬自然、利用自然的踊跃感情。
3.思虑自然环境与农业生产的辩证关系。
■教课要点、难点【教课要点】1.读图说出南方地域的范围。
2.南方地域的自然环境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课难点】南方地域的自然环境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课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收集南方地域的有关资料■教课策略从学生熟习的古诗创建情境导入新课,能够惹起学生思想感情的共识,并从感性的角度层层递进到理性的剖析,比较切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经过读图、剖析、归纳,加强学生从图文资猜中获守信息的能力,进而更好地解决地理问题;指引学生从设问怀疑开始,向来到思虑解答,在不停的探疑解惑中提高能力,获取学习的乐趣。
■教课过程导入新课展现 PPT 课件。
镜头一:教师指引学生赏识PPt 美景图片而且给美景配上古诗词。
与学生一同,边赏识美景边,回想背诵古诗。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17d1e61e009581b6bd9ebc3.png)
第七章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课标要求】1.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地理区域的范围。
2.比较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地理差异。
3.用事例说明四大地理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材分析】在前两章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和具有北方特色的东北三省、黄土高原等地区。
本章内容在第七章中是不可或缺的基础知识,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中国地理差异。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借助地图描述和评价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特征。
2根据气温和降水图总结南方地区的气候特征,了解红土地的成因。
3.结合地形、气候特点,分析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了解南方地区主要的农作物及分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南方地区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感情,坚信本地因地制宜发展果业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1.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特征。
2.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条件。
【教学难点】结合地形、气候特点,分析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教学方法】读图观察、启发式讲述、学生活动、探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引入)创设情境,明确任务出示南方地区的图片,给学生以感性认识“红土地”“香蕉园”“水田”“桂林山水”1、气候湿热的红土地【过渡】谈谈生活中你所了解的地理差异【阅读】引导学生阅读教材。
在阅读的基础上,提醒学生抓住关键表述:南方地区自然特征的表现:主要地形、月平均气温、温度带、年降水量、干湿区、气候类型、土壤类型。
教师给学生提供相关地图,学生在老师相关问题的引导下,完成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的相关知识的学习。
提问:1、范围:南方地区位于_____以南、_____以东,东临_____海、_____海、南临_____海。
2、地形:_____。
东部和西部差异明显。
西部以_____和_____为主,东部有交错分布的_____、_____和 _____,沿江有面积较大的_____ 和 _____。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新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7438089c284ac850ac024239.png)
第一节《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运用地图指出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找出主要的地形区并比较其差异;2.描述南方地区气候特点,并分析气候对植被、土壤、农业的影响;3.运用资料分析南方地区的地形对气候的影响;4.运用地图描述南方地区农作物分布状况,分析农业对饮食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学会通过读图描述区域位置,分析描述自然环境特征及对农业生产、人类生活的影响;2.学会运用地图比较区域内部地形的差异。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南方地区自然环境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进一步理解自然环境相互影响的关系,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
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1.南方地区地形分布与气候特点;2.南方地区农业生产特点。
(二)教学难点1.南方地区地形差异及地形对气候的影响;2.南方地区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农作物分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比较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启发诱导法等。
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展示20元人民币背面图案,同学们知道它反映的是哪里的景观吗?你能从画面中看出,那里有什么特点吗?多媒体展示几张南方地区的景观图片,分析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你能想到哪首古诗比较形象贴切地描述了南方地区的环境特征?设计说明:创设情境,从生活中最常见的特色景观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热情。
讲授新课环节一:认识地形比较气候活动1:读图找范围教师:与一般的区域学习方法相同,这一节课我们首先要明确南方地区的位置和范围,找出南方地区与其他三个地理区域的分界线,以及濒临的海洋。
读图提示:1.在图上指出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秦岭—淮河线;2.在图上指出南方地区与青藏地区的界线横断山区的大致位置;3.找出南方地区濒临的东海和南海。
学生:读图查找、指出这些地理事物。
活动2:找出地形区,对比差异读图提示:1.南方地区东西部的地形类型有什么差异?2.找出南方地区主要地形区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和东南丘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课标要求】
1.位置与分布:在地图上指出南方地区的范围。
在地形图上识别某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
运用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归纳某区域的气候特征。
2.联系与差异: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运用资料比较区域内的主要地理差异。
3.用事例说明南方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查阅中国四大区域地图,找出南方地区的范围。
简单评价南方地区的位置。
2.分析地图及资料,掌握南方地区气候、地形、自然景观等自然地理特征及内部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
3.探究南方地区发展水田农业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理解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地图,查找南方地区的边界线,描述并评价南方地区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运用地图和资料,确定南方地区的地形组成,分析内部差异与区域发展特点;运用气候统计图表归纳南方地区的气候特征;通过景观图欣赏,感受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通过阅读物产分布图,了解自然条件对水田农业生产的影响。
3.列举实例,说明南方地区丰富的物产,理解自然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生活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了解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要素对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的基础上,树立因地制宜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教学重点】
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农作物的分布和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
南方地区不同地形区主要的地理差异。
南方地区的气候与地形对农业的影响。
【教学策略】
以关于江南的话题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开始本节课的学习;通过读图、析图,培养学生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通过分组探究、合作交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完成教学任务,反馈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不同人眼中的南方地区
文人、画家笔下的南方:
摄影者、食客眼中的南方: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带领学生欣赏南方地区的美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对南方地区的感性认识。
承转:我们面前的“南方”也就是我们的学习任务:一桌知识与技能的“大餐”,学会读图分析和感悟生活。
讲授新课
一、描述位置做评价: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范围
学生指图描述本区的相对位置和海陆位置;在描述边界线的基础上,描述南方地区的范围。
预设答案:南方地区大致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面和南面分别濒临东海和南海。
二、读图、查找定位置:认识南方地区主要的地理事物,熟悉其空间分布
1.找出边界:秦岭、淮河、青藏高原。
标注海洋和河流:东海、南海、长江、珠江。
2.查找地形区: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四川盆地、云贵高原;查找山脉:横断山脉、巫山、雪峰山、武夷山、南岭、台湾山脉。
3.识图填图:在相应的空格里,填上各地理事物的名称,检测读图效果。
三、分析、探究、找差异:南方地区的地形组成和内部地形差异,探究南方地区内部地形差异。
读南方地区分层设色地形图,对比高度表说出颜色如何变化?大致可以分为几个色区?估计各自的海拔大致是多少?各区域叫什么名称?结合我国地形知识,描述各区域的地形特点,将结果填到表中。
预设答案:南方地区地形复杂多样,西(高)东(低)差异明显。
西部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有交错分布的平原、低山和丘陵。
设计意图:学会读图,能够从图中提炼地理信息;学会比较,通过收集各地形区的资料,总结各地形区的特征。
四、分析资料说联系
(一)探究位置对气候的影响
查找北纬30°线和北回归线,并标注出来,分析南方地区所处的纬度位置及所属的温度带、干湿区。
通过本区域的气候类型分布图,找到面积最大的气候类型,通过气温和降水分布图,分析南方地区主要的气候特点。
预设答案:南方地区纬度较低,气温高,最热月平均气温为28~30℃,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
大部分地区处于亚热带,少部分地区处于热带。
受季风影响,南方地区降水丰富,年平均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处于我国四大干湿区中的湿润区。
综上所述,南方地区位于湿润的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是本区气候的主要特征。
设计意图:温故知新,复习中国气候知识,提高阅读地图、总结规律的能力,进而获得新知,以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
(二)分析地形、气候、土壤之间的关系
1.提供我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找出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差别;在寒潮影响范围图上,找出云南和广州的大致位置,看看哪个地区最易受到寒潮影响。
结合地形图和动画,分析两组同纬度的地区气候差异产生的原因。
预设答案:四川盆地北部有高大山脉,对来自北方的冬季风、寒潮有阻挡或减弱作用,冬季相对较为温和。
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北部则没有高大山脉,冬季风和寒潮能长驱南下,冬季相对于四川盆地较为寒冷。
西双版纳北部的高大山脉阻挡了北方的寒潮。
广州北面南岭山地的海拔较低且间断,对冬季来自北方的寒潮削弱作用较小,因而广州也能受到寒潮的影响。
设计意图:本环节难度较大,借助动画予以降低,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整理归纳,同时通过资料收集和分析,提高小组合作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
2.小组收集关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东南丘陵各地的土壤与农业的资料,分组展示,归纳南方地区的主要土壤类型。
预设答案:南方地区由于水热充足,这里植被常绿。
在湿热的环境下往往发育了红色的土壤,因此南方地区被称为“红土地”。
五、联系生活话农业
(一)气候、地形、土壤等自然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通过上个单元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南方地区有着优越的地形、气候和土壤条件。
这对南方地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都产生了哪些影响?
分组讨论:南方地区成为我国重要的水田农业区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预设答案:南方地区是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气温高、热量足、降水多、地势低平,适宜发展水田种植业,可因地制宜大面积种植喜湿热环境的水稻。
(二)物产富足的采摘园
南方地区山清水碧,物产富饶。
水稻是主要的粮食作物,除此以外还有哪些
农产品呢?我们一起走进采摘园,到各个园区(省区)去品尝当地的美食和水果。
结合图例查找南方地区的物产:粮食作物、热带经济作物、水果的种类有哪些?各自分布在哪些省区?
采摘归来话收获:粮食作物主要分布在何处?热带经济作物主要分布在何处?
预设答案:
即时练:学以致用,链接生活
【课后小结】
回忆本节课涉及的地理事物名称,梳理本节课所学知识。
【课后思考】技能升级,知识拓展
1.运用对比的方法,分析南方地区与其他地区在自然和人文地理方面的差异。
2.走进生活,利用所学地理知识解释生活中遇到的地理现象。
设计意图: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应用地理知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课后反思】
本节的教学设计应以认识南方地区及其内部各区域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为主,理解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学习中,应抓住该区“湿热”的气候和特殊的“红土地”两大自然要素,认识我国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对比南方水田农业与北方旱作农业的差异,明确区域内部差异,揭示区域自然条件对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深刻影响。
学习中应学会分析区域内部的自然差异,掌握认识区域差异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