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轮及其应用》教学设计
滑轮及其应用教学设计
《滑轮及其应用》教学设计一、概述《滑轮及其应用》是沪科版物理八年级第十章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包括两个部分:定滑轮、动滑轮的作用,特点和实质;滑轮组的选择,组装和应用。
完成本节课的学习需要1课时。
学生通过第一节杠杆的学习,对简单机械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本节课的滑轮其实本质也是杠杆,学生在学习本节课时要会融会变通,温故而知新。
本节课探究的滑轮组绳子段数与力和距离的大小关系的结论将在第三节机械功的概念建立时起重要作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还应该认识到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是生活中非常常见的简单机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工具。
二、教学目标分析1.通过观察分析和实验探究的方法,知道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的作用方面的规律性结论。
2.在利用杠杆平衡条件探究定滑轮、动滑轮实质的过程中,体会等效替代、类比、推理等研究方法的应用。
3.根据要求使用和组装滑轮组来解决生活问题,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发展的作用,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探索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重点:本节重点为理解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的作用。
难点:用杠杆平衡条件分析定滑轮、动滑轮的实质时,“支点位置”的分析是一个难点;根据要求组装滑轮组则是本节课的另一个难点。
四、学习者特征分析一般特征:学习者是初二年学生,接触物理已经接近两个学期的时间了,对物理的一些学习方法,思想已经有了初步了解。
但是初中生的思维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的过渡期,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对直观现象比较感兴趣,喜欢动手,欠缺对问题深入的思考及理性的思维。
初始能力:学生在学习本节之前,已经掌握了杠杆的定义、杠杆平衡条件等相关知识,对杠杆的特点、使用简单机械可以省力或者省距离有了初步了解。
生活中滑轮的应用其实并不少见,但学生缺乏对此类现象的深入认识,缺乏本质性的更深层次的思考,也罕有动手组装应用滑轮的生活经历。
信息素养:学生在之前学习中曾经历分小组合作完成实验探究,有交流互动,合作分享的经验。
初中物理《滑轮及其应用》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理:
①定滑轮工作原理:实质是相当一个等臂杠杆。
②动滑轮工作原理:实质是相当一个动力臂是阻力臂两倍的省力杠杆。
2. 滑轮组
教师讲叙:定滑轮的好处是可以改变动力的方向,动滑轮的好处是可以省一半力。
如果既想省力又想改变动力的方向,怎么办呢?
通过讨论明确可以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即滑轮组。
定滑轮
动滑轮
二、滑轮组板书设计
F=G/n
第二节滑轮及其应用
一、滑轮
教学反思从生活实际入手,引导学生进入滑轮的学习。
在教学时先让学生观察了解滑轮的构造,初步认识滑轮。
然后将学生按学习小组分成几大组,学生动手实验感受利用滑
轮将物体提升一定的高度。
师生共同总结得出动滑轮及定滑轮的概念,过渡自然,从
实验中得出定义便于理解。
随后以小组为单位实验探究动滑轮与定滑轮的不同,并向
全班汇报探究结论。
在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要引导学生画图,并认识定滑轮实质是等臂杠杆,动滑轮的实质是省力杠杆。
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分析定滑轮不省力的原因。
用杠杆的平衡
条件分析动滑轮省一半力时,“支点位置”的分析是一个难点,教学中不必涉及动滑轮
使用时支点随时间变化的问题。
在课堂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探究、讨论等给予及时的评价、引导和总结;本课结束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本次课综合性总结;课后,通过书面作业和思考题来评价反
馈。
教学效果整体较好。
教学设计 滑轮及其应用
滑轮及其应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引导学生动手实验,使学生知道定滑轮、动滑轮及滑轮组的特点2、会安装滑轮和简单的滑轮组3、运用杠杆平衡条件分析,使学生理解定滑轮、动滑轮的实质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结构2、通过实验过程,了解定滑轮、动滑轮及滑轮组的特点和作用3、学习数据信息处理方法,有初步处理信息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理论结合实际,一切从实验出发的严谨的科学态度。
2、通过了解滑轮应用,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教学重点】1、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和实质2、滑轮组的特点【教学难点】学生通过实验得出结论【教学用具】PPT、铁架台、滑轮、绳子、钩码、刻度尺【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杠杆的平衡条件?2、杠杆的分类?二、新课引入:1、展示一个等臂杠杆,将等臂杠杆的中间部分加宽,使之变成一个绕中心轴转动的圆轮,如图所示,再将圆轮的外缘加工成槽状,这种装置在物理学中叫做滑轮,即周边有槽,能绕轴转动的圆轮。
2、生活中的滑轮(视频)得出结论:滑轮的轴固定不动的叫做定滑轮轴随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叫动滑轮3、生活中的定滑轮和动滑轮2动物G G F +=hS 2= 三、动滑轮和定滑轮的特点和实质提出问题:同样是滑轮,为什么设计成定滑轮和动滑轮,定滑轮和动滑轮有什么区别,作用效果上有什么不同? 1、定滑轮(演示实验)(1)判断定滑轮省不省力(F 和G 的关系) (2)判断定滑轮费不费距离 (S 和h 的关系)(3)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4)分析定滑轮的实质结论:定滑轮实质为等臂杠杆2、动滑轮(学生实验)(1)分析动滑轮的实质(2)判断动滑轮省力情况,与上面的分析是否一致并说明原因 (3)判断动滑轮费距离情况,与上面的分析是否一致结论:动滑轮不能改变力的方向,当拉力与重力平行时,动滑轮实质为动力臂为阻力臂两倍的省力杠杆,可省一半的力,拉力要多费一倍距离nG G F 动物+=nhS =n G G F 动物+=nhS =四、滑轮组提出问题:定滑轮可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动滑轮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如果将定滑轮与动滑轮结合起来,能否做到既省力又可以改变力的方向?1、滑轮组:定滑轮和动滑轮结合在一起的装置2、自由端和承重端(承重端数量n )3、实验探究滑轮组的作用效果(定滑轮和动滑轮各一个)(1)学生分组:两种不同的连接方式,1组和2组做第一种连接,3组和4组做第二种连接 (2)探究内容:● 滑轮组能否改变力的方向 ● 滑轮组的省力情况 ● 滑轮组的费距离情况(3)实验结论:⏹ 当自由端最终绕过定滑轮时,可改变力的方向⏹ 滑轮组的省力情况⏹ 滑轮组的费距离情况【板书设计】第二节 滑轮及其应用一、定滑轮 1、轴固定不动2、作用:改变力的方向,不省力3、实质:等臂杠杆 二、动滑轮1、轴随物体运动2、作用:不改变力的方向,省一半力,多费一倍距离3、实质:动力臂为阻力臂两倍的省力杠杆 三、滑轮组1、改变力的方向:自由端最终绕过定滑轮2、省力情况:3、费距离:。
沪科版全一册八年级物理10.2《滑轮及其应用》教学设计
《滑轮及其应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定滑轮、动滑轮,能识别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滑轮。
2、掌握定滑轮、定滑轮的结构、特点。
3、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结构。
4、通过探究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究滑轮的使用方法及工作特点”过程,运用实验归纳法得出结论。
2、通过将定滑轮抽象成等臂杠杆、将动滑轮抽象成省力杠杆的过程,感受建模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滑轮与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生活中处处存在物理。
2、通过对滑轮的教学,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真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思维习惯。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理解定滑轮、动滑轮的使用方法和工作特点。
难点:1、学生自主探究动滑轮的使用方法。
2、理解动滑轮的实质及工作特点。
三、教具单滑轮2个,铁架台1个,刻度尺1个,绳子2根,大钩码1个,小钩码若干个,弹簧测力计1个。
四、教学过程设计(一)新课引入[教师活动]复习杠杠,导入学习另一种简单机械---滑轮。
(二)新课讲授一、滑轮的概念及使用方法:[教师活动]ppt显示升旗仪式的图片,引入滑轮。
让学生探究,在生活中都见过哪些滑轮?出示滑轮,让学生总结滑轮的构造。
[学生活动] 观察滑轮的结构特点。
(板书------滑轮:周边有槽、能绕着轴转动的小轮。
)[教师活动] 举例:工人要装修三楼的房子,他们需要把货物从地面运到三楼。
工人甲在底楼地面,工人乙站在三楼。
他们都想利用一根绳子和一只滑轮将货物从地面运到三楼。
提出问题:工人甲,该怎么使用滑轮,将货物从地面运到三楼?工人乙,该怎么使用滑轮,将货物从地面运到三楼?教师讲述:下面我们用钩码代替货物,利用细线、滑轮在铁架台上分别模拟甲、乙工人提起重物。
[学生活动] ①(小组合作)探究滑轮的使用方法;②个别学生上台演示交流滑轮的使用方法。
[教师活动] ①用PPT再现滑轮的使用②提问:仔细观察两种情况下滑轮的运动情况,比较装置的不同之处。
滑轮及其应用-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教案
滑轮及其应用-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教案1. 知识目标本节课的知识目标:•了解滑轮的定义与种类,了解滑轮的工作原理;•掌握使用滑轮组进行力的转换,计算滑轮组获得的力的大小;•了解滑轮组的应用,如电梯、手动吊车等。
2. 教学重点•滑轮的种类和工作原理;•滑轮组的力的转换规律;•滑轮组的应用。
3. 教学难点通过例题和练习,学生能更好地掌握滑轮组的力的转换规律和计算方法,并能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4. 教学方法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滑轮及其应用,教师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讲解法:通过讲解滑轮的基本原理,帮助学生了解其特点和工作原理;•举例法:通过实例讲解,帮助学生掌握滑轮组的力的转换规律;•实验法:通过实验,帮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滑轮组的力的转换规律。
5. 教学过程第一步:复习复习上一节课学过的力的定义,公式及单位,为本节课的内容做好铺垫。
第二步:引入介绍滑轮的定义及种类,并通过图片向学生展示滑轮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第三步:讲解滑轮组的力的转换规律•前置知识:力的合成、分解,单轮滑轮的工作原理。
•滑轮组的力的转换规律:滑轮组的力等于往滑轮组上绳子的力的倍数。
第四步:应用实例将学生分成小组,通过教师提供的材料,完成下列题目:例1:手动吊车如图所示,其中滑轮组有5个滑轮,重物质量为500牛。
求手动吊车绳子的拉力。
例2:电梯如图所示,滑轮组有3个轮,求电梯所受的力。
第五步:实验通过实验,观察滑轮组的工作原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滑轮组的力的转换规律。
实验步骤:•准备材料:滑轮、绳子、小轮车等;•组装滑轮组,重新观察滑轮组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对不同的滑轮组,改变悬挂物的重量,观察绳子的受力情况,记录下所有实验数据;•计算力的大小,并验证滑轮组的力的转换规律。
第六步: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点,并帮助学生理解力的转换规律,以及滑轮组的力的大小计算方法。
6. 作业完成课后题,加深对滑轮及其应用的理解。
7. 教学反思本节课采取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法、举例法和实验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滑轮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教学设计】《滑轮及其应用》(物理沪科八年级全一册)
《滑轮及其应用》◆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在学生知道杠杆及其平衡条件,理解了力的平衡的相关知识后,对杠杆类的简单机械的拓展学习,而滑轮等知识又是以后机械效率学习的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具有较重要的地位。
通过探究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的作用,经历自主探究滑轮及滑轮组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知道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作用及实质。
(2)会根据滑轮的挂线判断省力情况,会根据要求正确组装滑轮组。
2.过程与方法:(1)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找出问题发生的原因。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真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思维习惯。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认识定滑轮、动滑轮的作用、特点以及实质。
2.认识滑轮组的作用。
教学难点:1.动滑轮的实质是省力杠杆。
2.滑轮组的组装方法。
◆课前准备PPT课件、滑轮、细线、铁架台。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旗手在地面上能将国旗竖直向上拉起,是利用了什么?通过视频观察到旗杆顶端装的装置叫做滑轮。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滑轮的应用导出本节研究的对象——滑轮。
二、新课教学(一)滑轮:滑轮是一个周边有槽,能绕轴转动的小齿轮。
请你尝试组装滑轮将重物拉起。
(二)滑轮的分类使用时轴固定不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使用过程中轴随着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
【设计意图】让学生亲身体会组装滑轮的过程,体验到使用工具的效果,并感受两种组装方式的区别。
1.定滑轮实验探究:定滑轮的特点(1)先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钩码所受的重力G(2)再通过定滑轮匀速竖直向下拉动钩码,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数据分析:F G思考: 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那为什么还要使用定滑轮呢?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是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定滑轮不省力的原因定滑轮实质上是一个等臂杠杆,比如向上提物体时,力的方向朝上,通过定滑轮就可以向下用力。
10.2滑轮及其应用教案
10.2《滑轮及其应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能识别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滑轮。
(2) 知道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作用,能根据滑轮及滑轮组的特点解决简单问题
(3) 会根据要求使用和组装滑轮组。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和作用。
(2)通过实验探究,学习数据信息的处理方法,有初步处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实验探究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通过分析数据,感受数据信息的重要性。
(2)通过了解滑轮及滑轮组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二、重点、难点:
重点: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难点: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以及滑轮组的特点。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准备
滑轮(两个) 弹簧测力计铁架台重物细绳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设计。
《滑轮及其应用》教学设计及反思
《滑轮及其应用》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滑轮的定义和基本原理;2.掌握滑轮的应用场景及工作原理;3.能够用滑轮解决简单的物理问题。
教学内容:1.滑轮的定义和基本原理;2.滑轮的应用场景及工作原理;3.滑轮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教学步骤:Step 1:导入新课教师可以通过引入一个有趣的问题或场景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张三要抬起一个重物,他发现很吃力,你们有什么办法帮助他?”Step 2:学习滑轮的定义和基本原理通过展示滑轮的图片和实物,让学生观察,并让学生描述滑轮的特点和作用。
然后教师概括滑轮的定义和基本原理,引导学生进行讨论,确保学生理解滑轮的基本原理:滑轮上绕着绳或者链条,可以减小抬重物的力气,但要多付出一些时间和路程。
Step 3:学习滑轮的应用场景及工作原理通过展示滑轮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如起重机、滑轮组等,让学生观察并讨论滑轮的工作原理。
引导学生发现滑轮能够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从而起到减小力气的作用。
Step 4:学习滑轮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和步骤教师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滑轮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先让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然后引导他们通过描绘力的图示,列出已知和未知条件,应用滑轮的原理和公式计算出结果。
Step 5:巩固和拓展通过让学生练习计算滑轮问题,巩固他们的基本技能,然后引导他们思考更复杂的滑轮问题,并进行讨论和解答。
Step 6:总结和反思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学习的内容,学生谈谈收获与感想,并进行反思,思考如何将滑轮的原理和方法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反思:本节课教学设计充分利用了引入问题、观察实物和图片、讨论和解答问题等多种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积极思考和参与。
通过展示滑轮的实物和应用场景,学生能够更直观地了解滑轮的定义和基本原理,然后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例子,引导学生应用滑轮的原理和公式计算出结果,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滑轮及其应用 (教学设计)
第十章《人与机械》第2节滑轮及其应用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会组装和使用定滑轮、动滑轮;(2)通过实验探究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3)能通过演示实验结合理论分析理解定滑轮、动滑轮的实质。
(二)过程与方法(1)进行学生实验,通过实践探究,分析、概括滑轮的组装、探究滑轮的特点;(2)通过模型演示和理论分析“看到”定滑轮、动滑轮的实质;(3)从杠杆—滑轮—滑轮组的演变,初步掌握加一加、组合等发明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模型演示“杠杆—滑轮的发明”,到学生自主“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创造,结合教师亲历的发明案例,使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科技创新的热情和学习物理知识的内动力。
(2)通过分组实践探究,使学生体会到物理来自于实验,通过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协作能力。
二、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知道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学会组装滑轮以及滑轮组。
教学难点:使用和组装滑轮,理解定、动滑轮的实质。
三、教学准备:分组器材、自制可拆卸滑轮模型、自制智能塔吊模型、本人辅导学生的发明作品视频。
四、教学过程活动一:【导入】滑轮1.回顾三种杠杆的特点2.模型演示“滑轮的发明”,体会加一加的发明方法。
a.实验:杠杆提升重物: 由于杠杆转动范围有限,重物不能被提升到足够的高度b.增加杠杆持续提高。
c.继续增加杠杆满足连贯性,杠杆越多越好—无数个杠杆组合—轮(滑轮),引出课题。
d.引导学生观察滑轮的结构,研究各部分的用途,总结:滑轮:边缘有凹槽,能绕轴转动的小轮。
活动二:【体验】滑轮分类1.实践活动:如何用两种方法将重物从地面提升到三楼?2.学生展示两种方法,师生讨论两种方法的特点,并根据特点将滑轮分类:定滑轮、动滑轮。
初步体验两种滑轮特点:定滑轮:轴固定不动,能改变拉力的方向。
动滑轮:轴随物体移动,不能改变拉力方向。
展示日常生活滑轮的应用并区分定滑轮、动滑轮,渗透发明意义:“杠杆—滑轮,发明一小步,发展一大步”。
初中物理滑轮及其应用教案
初中物理滑轮及其应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滑轮的定义、种类和特点。
2. 使学生掌握滑轮组的省力特点及应用。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滑轮的定义、种类和特点2. 滑轮组的省力特点及应用3. 滑轮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案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滑轮的定义、种类和特点;滑轮组的省力特点及应用。
2. 教学难点:滑轮组的省力特点的推导和理解。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滑轮的定义、种类和特点。
2. 利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滑轮组的省力特点。
3. 运用案例分析法,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滑轮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滑轮的定义、种类和特点。
3. 实验演示:展示滑轮组实验,让学生观察和体验滑轮组的省力特点。
4. 知识讲解:讲解滑轮组的省力特点及应用。
5. 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常见的滑轮应用案例,让学生理解滑轮在实际中的应用。
6. 练习与讨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进行小组讨论。
7.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反思滑轮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8.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滑轮及其应用的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滑轮定义、种类和特点的掌握情况。
2. 实验观察:评估学生在实验中对滑轮组省力特点的观察和理解。
3.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生活中滑轮应用案例的分析能力。
七、教学拓展1. 邀请工程师或相关专家进行讲座,分享滑轮在工程中的应用案例。
2. 组织学生进行滑轮制作比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八、教学资源1. 滑轮组实验器材:滑轮、绳子、支架等。
2. 教学图片:滑轮在不同场景中的应用图片。
3. 教学视频:滑轮组实验操作视频。
九、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方法的有效性,根据学生反馈调整教学策略。
初中物理滑轮及其应用教案
初中物理滑轮及其应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滑轮的定义、种类及工作原理。
2. 使学生掌握滑轮组的省力特点和应用。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滑轮的定义:滑轮是一个能够绕轴线旋转的圆轮,边缘上有凹槽,用于固定绳索或链条。
2. 滑轮的种类:固定滑轮、动滑轮、组合滑轮。
3. 滑轮的工作原理:利用凹槽边缘与绳索或链条的摩擦力,实现力的传递和方向的改变。
4. 滑轮组的省力特点:当滑轮组中承担相同力的绳索段数增加时,所需的力将减小。
5. 滑轮组在实际中的应用:如吊车、电梯、滑轮背包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滑轮的定义、种类及工作原理;滑轮组的省力特点和应用。
2. 教学难点:滑轮组中承担相同力的绳索段数与所需力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滑轮的定义和作用。
2. 利用实验演示滑轮的工作原理和滑轮组的省力特点。
3. 案例分析法,分析滑轮组在实际中的应用。
4.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探讨滑轮组的设计和优化。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滑轮的定义和作用。
2. 讲解滑轮的定义、种类及工作原理。
3. 演示滑轮组实验,让学生观察滑轮组的工作过程,总结省力特点。
4. 分析滑轮组在实际中的应用,如吊车、电梯等。
5.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7. 课后作业:设计一个滑轮组,优化其性能。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学生,检查他们对滑轮定义、种类和工作原理的理解。
2. 实验观察:评估学生在实验中观察滑轮组工作过程的仔细程度以及他们对省力特点的总结。
3. 练习题解答:检查学生对课堂练习题的完成情况,以确保他们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设计的滑轮组及其优化性能,考察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的能力。
七、教学拓展:1. 探讨滑轮组的历史应用,如古代的绞盘和现代的起重机。
滑轮及其应用(教案)5篇
滑轮及其应用(教案)5篇第一篇:滑轮及其应用(教案)$9.2 滑轮及其应用教案一、学习目标⒈知道什么是定滑轮、动滑轮,并能识别;⒉理解定滑轮、动滑轮的作用.⒊认识滑轮的实质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定滑轮、动滑轮的作用难点:滑轮的实质三、教学准备:学生实验器材8组、滑轮、铁架台、钩码、细线多媒体课件四、教学过程:(一)引入:多媒体课件播放天安门广场每天的升旗仪式。
师:同学们刚刚看到的是每天太阳刚从地平线上升起时,在天安门广场上举行升旗仪式。
国歌在奏完3遍后,国旗升到旗杆顶端。
国旗能够平稳地升起,到旗顶部有一个简单机械功不可没,那就是滑轮(多媒体展示)。
今天我们就来探究滑轮。
(展示课题)(二)展标、导标多媒体课件展示,说明重难点(三)教标、学标一、认识滑轮师:各组同学桌面上都有一个滑轮,观察后说出其结构特征。
生:有一个带凹槽的轮、转轴等。
教师补补充出:外框师:现在各组桌面上有一个钩码,你能用滑轮把钩码提升到一定高度吗?试一试学生动手实验,先叫一位同学到台上组装,教师巡视,如发现下面有与台上那位同学组装不一样者再叫上台同时组装。
师:你们可以用几种方法?生:一种(或两种)师:(指着台上组装好的滑轮):我们把这种组装的滑轮叫定滑轮,把这种方法组装的滑轮叫动滑轮。
它们在提升重物时相同吗?生答。
师:使用滑轮时,轴固定不动的滑轮叫定滑轮,使用时,轴随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叫动滑轮。
平时的生产生活中很多地方都要用到滑轮,升旗时,旗杆顶端的滑轮是什么滑轮?(生答:定滑轮)教室外塔钩处的滑轮又是什么滑轮?(生答:动滑轮)那它们各自有什么作用呢?下面我们就来探究它们各自的作用。
二、定滑轮的作用师:我们先来探究定滑轮的作用。
请同学们按导学案上的说明做实验,并记录数据。
(教师巡视指导)师:做完实验分析数据,各组得出了什么结论?1-2个小组回答,得出结论:略。
(多媒体展示)师:升旗的时候,向下用力,红旗反而向上运动,所以说定滑轮能改变拉力的方向。
初中物理滑轮及应用教案
教案:初中物理滑轮及应用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理解它们的作用;学会根据要求使用和组装滑轮组。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特点;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分析观察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将学过的科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理解滑轮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重难点:1. 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及特点。
2. 滑轮组的装配及省力情况。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利用自制教具展示神奇的盒子,通过盒子用一个钩码提起两个钩码,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2. 打开盒子,展示内部构造,引导学生思考滑轮的作用。
二、新课讲授1. 滑轮的概念:介绍滑轮的定义,即能够绕轴转动的、边缘有槽的轮子。
2. 认识两种滑轮:演示实验,展示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使用过程,让学生观察滑轮的轮轴,总结归纳出两种滑轮的概念,并辨析。
3. 定滑轮的工作特点:分析定滑轮的工作原理,引导学生理解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不省力。
4. 动滑轮的工作特点:分析动滑轮的工作原理,引导学生理解动滑轮可以省力,但费距离。
三、实验操作1. 安排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滑轮,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2.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数据分析滑轮的工作特点,加深对滑轮的理解。
四、滑轮组的应用1. 介绍滑轮组的装配方法,让学生学会如何组装滑轮组。
2.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滑轮组的省力情况,了解滑轮组在实际中的应用。
五、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及特点。
2. 强调滑轮组在实际中的应用,引导学生理解滑轮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讲解和实验操作,评价学生对定滑轮和动滑轮的认识程度。
2. 通过实验报告和课堂讨论,评价学生对滑轮组应用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验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了滑轮的作用及应用。
在实验环节,学生动手操作,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沪科版八年级10.2滑轮及其应用教案
教案:沪科版八年级10.2 滑轮及其应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材的第10.2节,主要讲述了滑轮的定义、分类、原理及其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1. 滑轮的定义:滑轮是一种简单机械,用于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2. 滑轮的分类:根据滑轮的形状和数量,可分为单滑轮、双滑轮和滑轮组。
3. 滑轮的原理:滑轮的工作原理基于力的分解和传递,遵循杠杆原理。
4. 滑轮的应用:滑轮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广泛应用,如吊车、绞车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滑轮的定义、分类和原理,掌握滑轮的基本知识。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滑轮组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
2. 教学重点:滑轮的分类、原理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滑轮组、杠杆模型、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笔记本、三角板、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段关于滑轮吊车的视频,让学生了解滑轮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知识讲解:介绍滑轮的定义、分类和原理,通过模型演示滑轮的工作过程。
3. 例题讲解:分析滑轮组的工作原理,讲解如何利用滑轮组提高力的作用效果。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设计一个滑轮组,用以提高力的作用效果,并解释其原理。
5.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设计的滑轮组,讨论其优缺点,互相学习。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滑轮及其应用1. 定义:滑轮是一种简单机械,用于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2. 分类:单滑轮双滑轮滑轮组3. 原理:滑轮的工作原理基于力的分解和传递,遵循杠杆原理。
4. 应用:吊车绞车其他领域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设计一个滑轮组,用以提高力的作用效果,并解释其原理。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情景引入,让学生了解滑轮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通过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使学生掌握滑轮的原理和应用。
《滑轮及其应用》教学设计
《滑轮及其应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使用。
2、能识别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滑轮,观察它们所起的作用。
3、会根据要求组装使用滑轮组。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推理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体验,交流合作、归纳推理等学物理知识的过程,感受科学探究的合理性。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老师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滑轮有关的某些机械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科学探究的活动,并能主动与同学进行交流合作。
2、能克服在探究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探究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物理的信心。
二、教学重点:通过科学探究认识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及滑轮组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确定滑轮组承担重物的绳子股数。
四、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
五、教学用具:投影器、铁架台、刻度尺、弹簧测力计、滑轮、细线六:教学过程:(一)具体内容:1、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首先通过投影观看“校园升旗”的场面,谈话:“升旗手用力向下拉绳,旗为什么反而上升呢?”再观察“起重机吊起重物”的场景,问:是什么装置使起重机变成大力士呀?(学生:滑轮)。
然后接着问:“对滑轮你想了解什么呢?”2、感受体验,探究新知(1)、师生同拿起桌上的滑轮,观察了解滑轮的构造,引导学生归纳概括“滑轮”的概念(滑轮是周边有槽能绕轴转动的小轮),再问:它能不能叫杠杆呢?引导学生认识到滑轮实质是变了形的杠杆。
(2)给出一个滑轮,让学生动手实验,探究它有几种使用方式,并且提问每种使用方式有什么不同?引出滑轮在使用时,分为“定滑轮和动滑轮”,明确了“定滑轮、动滑轮”的概念。
(3)教师提问“你想知道定滑轮、动滑轮在使用过程中其作用方面的规律吗?然后将学生按实验小组分成几大组按图(1)、图(2)进行科学探究,每组重点探究一项内容,同时另一项探究活动也要完成。
然后全班学生汇报探究结论,再进行交流讨论后得到结论。
滑轮及其应用教案
1 第二节滑轮及其应用教材分析与教学准备:定滑轮2个、动滑轮2个、弹簧测力计一个、钩码200g2个,50g4个、细绳约2米知识与技能:1.知道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作用。
2.能识别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滑轮。
3.会根据要使用和组装滑轮组。
策略、过程、方法:通过实验探究过程认识定滑轮、动滑轮的点及滑轮组的作用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善于动脑,善于观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升国旗的情景或图片:国旗是怎样升到旗杆顶上的呢?展示滑轮介绍滑轮的构造:滑轮是一个周边有槽,能绕轴转动的小轮。
二、探究:认识定滑轮学生活动1:学生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教学设计学生探究:应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说说使用定滑轮不省力的道理。
学生分析后,教师归纳:学生分析后,教师归纳:定滑轮的实质是:等臂杠杆,既不省力,也不省距离。
定滑轮的实质是:等臂杠杆,既不省力,也不省距离。
三、探究:认识动滑轮三、探究:认识动滑轮学生活动2:学生实验,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学生实验,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1、轴随物体一起运动。
2、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
3、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学生探究:应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说说使用动滑轮省一半力的道理。
学生分析后,教师归纳:学生分析后,教师归纳:动滑轮的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两倍的杠杆,所以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
教学设计四、探究:认识滑轮组四、探究:认识滑轮组2 。
初中物理滑轮及其应用教学课件设计20230612
初中物理滑轮及其应用教学课件设计20230612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初中物理教材第八章《简单机械》的第三节“滑轮及其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滑轮的定义与分类、滑轮的原理与计算、滑轮组的特点与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理解滑轮的定义,掌握滑轮的分类、原理及计算方法,了解滑轮组的特点与应用。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创新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滑轮的计算方法,滑轮组的特点与应用。
教学重点:滑轮的分类,滑轮的原理,滑轮的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滑轮模型,滑轮组实物,演示用计算器。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用滑轮,测力计,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吊车、电梯等)引出滑轮,激发学生兴趣。
2. 知识讲解:(1)滑轮的定义与分类:介绍滑轮的概念,讲解固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区别。
(2)滑轮的原理与计算:讲解滑轮的工作原理,引导学生理解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并介绍滑轮的计算方法。
3. 实践操作:(1)学生分组实验:使用滑轮进行力的合成与分解实验,测量力的大小,计算滑轮的效率。
(2)例题讲解:讲解滑轮计算方法,解答学生疑问。
4.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滑轮的定义、分类、原理。
2. 滑轮的计算方法。
3. 滑轮组的特点与应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固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区别。
(2)计算给定滑轮组的效率。
(3)分析生活中滑轮的应用实例,说明滑轮的优点。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滑轮的兴趣较高,但在滑轮计算方面存在一定难度,需要在课后加强辅导。
2. 拓展延伸:(1)研究其他简单机械(如杠杆、斜面等)的原理与应用。
(2)了解现代科技中滑轮的应用,如航天、建筑等领域。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滑轮的计算方法2. 滑轮组的特点与应用3. 实践操作中的学生分组实验4. 作业设计中的题目与答案一、滑轮的计算方法1. 滑轮的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第10章第2节:滑轮及其应用教案
第九章第二节:滑轮及其应用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作用。
2、能识别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滑轮。
【过程与方法】会根据要求使用和组装滑轮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简单机械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增强对科学的热爱,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定滑轮、动滑轮的结构、特点及应用。
2、难点:会根据要求使用和组装滑轮组。
三、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实验法、讨论法、讲授法等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毎周一我们都要举行隆重的升旗仪式。
同学们一定注意过红旗在徐徐上升的过程中,旗手在缓缓地向下拉绳子,旗手向下拉绳子为什么会使红旗升上旗杆呢?本节为你揭开其中的秘密。
(二)新课过程1、定滑轮【观察】滑轮【点拨】滑轮是一个周边有槽,能绕轴转动的小轮。
使用时,滑轮的轴固定不动的叫做定滑轮。
【实验】用定滑轮匀速提升钩码,不断改变拉力的方向,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否变化?【小结】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可以改变用力的方向。
【交流与讨论】为什么使用定滑轮不省力?【点拨】如黑板图所示,定滑轮可以看成事一个等臂杠杆。
2、动滑轮【实验】用动滑轮匀速提升钩码,比较拉力与钩码重力的大小。
【点拨】轴随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叫动滑轮。
使用动滑轮不能改变力的方向,但可以省一半力。
【想一想】为什么使用动滑轮可以省一半力?【点拨】如黑板图所示,动滑轮可以看成动力臂是阻力臂两倍的杠杆。
3、滑轮组【讨论交流】使用动滑轮能省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定滑轮不省力,但可以改变用力的方向。
那么有既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的装置吗?【点拨】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叫滑轮组,具备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优点。
【实验】按课本172页图9--17(a)所示的方式装配好滑轮组,把匀速提起重物所用的拉力与物重相比较,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和重物上升的高度h相比较。
【点拨】若承担物重的绳子的股数为n,不考虑动滑轮重和摩擦,那么拉力F与物重G之间的关系为G=nF,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和重物升高的距离h之间的关系为s=nh。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叙述式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滑轮及其应用》教学设计一、概述· “滑轮及其应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物理》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八年级物理第九章第二节;· “滑轮及其应用”是初中物理“机械与人”一章的内容,教材的目的在于 怎样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实例和亲自实验来总结归纳出各滑轮的特点, 所需课时为1 节; ·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基础上对滑轮的学习。
本节既是 旧知识的延伸又是第二课时学习“滑轮组”的基础。
本节的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
由于滑轮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所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还可大 大提高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本节课无论在知识的学习还 是的能力的培养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节课主要通过动手实验、观察教师 演示,让学生认识什么是定滑轮、动滑轮,以及使用它们的好处,能说明使用它 们的原理和解决使用中的一些问题。
·这节课既是对杠杆知识的延伸,又为后面学习“滑轮组”“功” 、 、和“机 械效率”作准备。
所以,本节课在第九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让学生通 过动手实验、观察教师的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认识定滑轮、动滑轮,并了解使用 它们的好处,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分析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定滑轮、动滑轮,能识别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滑轮。
2、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结构、工作原理及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滑轮的使用方法及工作特点”过程,运用实验归纳法得出结 论。
2、通过将定滑轮抽象成等臂杠杆、将动滑轮抽象成省力杠杆的过程,感受 建模的科学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滑轮与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生活中处处存在物理。
1叙述式教学设计方案模板2、通过“合作使用滑轮提升钩码”等活动,养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 乐于探究精神、团队协作的良好习惯。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是尤溪一中的八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具有较强的探究欲望,有过较多 的小组合作经验。
学生已经学过杠杆的物理概念和平衡条件,能利用杠杆的平衡 条件解决的问题。
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根据形成性评价,学生 已经了解了各种杠杆, 可以进行该节课的学习,本节课应在观看视频和实验之后 进行效果会更好。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探究引导策略:自主式与小组探究式学习相结合;教师启发引导。
·自主式与小组探究式学习策略:建立小组讨论、交流、合作的课堂氛围。
·情景创设策略: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
在本节的备课和教学过程 中,要充分锻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 师的指导下主动地,积极地探索,用自己的实践去亲自感悟、获取知识。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沪科版新课标教材八年级全一册。
·相关实验器材,如滑轮、弹簧测力计、钩码铁架台等。
·专门为本课设计的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教室。
演示型课件资源应用计划表(注:凡是需要用到信息化资源的知识点才需要填写此表)知识点 1 滑轮的概念 2 定滑轮和动 滑轮的使用 方法 3 探究滑轮的 使用特点 4 滑轮的本质 5资源名称 滑轮的概念 定滑轮和动 滑轮的概念素材类型 图形 文本+图 片水平 理解 理解来源 下载 开发、下 载使用时 间 2 分钟 4 分钟应用方式和作用 情境导入, 激发兴 趣 通过探究滑轮的 使用方法, 了解定 滑轮和动滑轮的 区别 通过动手操作和 图片结合, 总结滑 轮的特点 通过动画演示, 总 结滑轮的本质定滑轮和动 滑轮的特点 滑轮的本质文本+图 片 文本+动 画分析、 综合 分析、 综合开发、下 载 自制6 分钟4 分钟资源内容描述说明(请详细说明此知识点信息化资源的主要内容,此表需要与教学设计紧密挂 钩,同时在收集、下载、处理和开发素材的过程中不断修改与完善) :2叙述式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样式:资源名称,主要内容) 1、 图形。
图形下载,通过图形演示,让学生了解什么叫滑轮。
2、 文本+图片。
PPT 格式,通过演示,让学生知道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区别。
3、 文本+图片。
PPT 格式,通过演示,让学生知道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文本+动画。
通过演示动画,让学生总结滑轮的本质。
说明: 1) 水平: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水平,分为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 2) 名称:为此知识点的信息化资源起一个名字 3) 类型:指图形/图像、视频、音频、文本、动画(包括 flash) ,或者上述几类的组合,比如: “图+文+声” 注, , 可以自定义其它类型 (一般以超级链接的形式来集成中演示型课件中) , 如认知工具类 4) 来源:开发、现有、现有需修改、下载 5) 使用时间:资源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的时间 6) 应用方式:该资源在教学中如何使用?它起什么作用?六、教学过程 (一) .课题引入 首先教师提问:我们用力向下拉绳子,国旗上升,你知道旗杆的顶部有什么 装置吗? 学生回答:有一个滑轮。
老师总结:对,旗杆顶部有一个滑轮,滑轮是一个周边有槽的轮子。
(展示、 观看实物,引出本节内容板书: “滑轮的应用” ) (二) .新课教学(要点) 1、滑轮的概念及使用方法: [教师活动]讲述:生活中,人们常常使用滑轮来提升重物。
请你观察桌上摆放的 滑轮, 说出它的结构特点, 想一想滑轮的这些结构在提升重物时有什么功能吗? [学生活动] 观察滑轮的结构特点。
(板书------滑轮:周边有槽、能绕着轴转动的小轮。
) [教师活动] 举例: 工人要装修三楼的房子,他们需要把货物从地面运到三楼。
工人甲在底楼地面, 工人乙站在三楼。
他们都想利用一根绳子和一只滑轮将货物从地面运到三楼。
提出问题:如果你是工人甲,你该怎么使用滑轮,将货物从地面运到三楼? 如果你是工人乙,你又该怎么使用滑轮,将货物从地面运到三楼? 教师讲述:下面我们用钩码代替货物,利用细线、滑轮在铁架台上分别模拟甲、 乙工人提起重物。
3叙述式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学生活动] ①(小组合作)探究滑轮的使用方法; (体验实验、观察比较) ②个别学生上台演示交流滑轮的使用方法。
[教师活动] ①用 PPT 再现滑轮的使用 ②提问:仔细观察两种情况下滑轮的运动情况,比较装置的不同之处。
[师生互动]总结: (板书)定滑轮:使用时,轴固定不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 动滑轮:使用时,轴随物体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
2、探究滑轮的使用特点 [教师活动] ①叙述:工地上来了工人丙,他没有使用滑轮,而是直接用绳子将货物提上来。
②提出问题: 根据刚才的实验, 你认为提升重物时使用滑轮与不使用滑轮相有什 么不同吗? [学生活动]思考并猜想。
[教师活动] ①引导学生经历“滑轮的使用特点“这一个实验探究的一系列过程。
(在实验前对实验中的一些注意事项进行适当的指导和演示。
) ②巡堂指导, 对学生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必要的引导和纠正。
并引导他们认真观 察实验现象,得出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使用特点。
[学生活动] 在教师的引导下,亲自体验、主动参与实验、认真完成一系列的实验探究过程, 并观察现象,收集数据,得出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使用特点,从而验证猜想。
[师生互动]总结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使用特点。
(板书) 定滑轮的使用特点:不能省力,但可以改变用力方向。
动滑轮的使用特点: 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3、滑轮的本质4叙述式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教师活动] ①物理建模,分析滑轮的本质 设问:使用滑轮,有省力、不省力等等情况,使用杠杆,也有省力、不省力等类 似情况, 能不能将滑轮看成杠杆呢?(引导学生观察定滑轮工作时滑轮的运动情 况) ②利用 PPT 动画分析定滑轮和动滑轮的本质 (引导学生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来分析并得出结论)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并回答相关问题。
[师生互动]总结定滑轮和动滑轮的本质。
(板书)定滑轮的本质:实质上是等臂杠杆。
动滑轮的本质:实质上是动力臂是阻力臂的两倍的省力的杠杆。
[教师活动] 问题: 从动滑轮的本质来看, 使用动滑轮的拉力应该是不使用动滑轮时拉力的一 半,但实验的结果似乎并非如此,只是将近物体重力的一半。
你认为这可能是什 么原因呢? [学生活动]讨论并回答 [师生互动]总结: ①动滑轮本身也有重力, 使用动滑轮提升重物,所用拉力是滑轮与物体总重的一 半。
②使用动滑轮省力一半只是一种理想状态。
[教师活动] 使用动滑轮省了力,你认为付出了什么代价?能不能用实验证明?需要比较哪些 物理量? [学生活动]实验: 利用简易刻度板测钩码上升的距离 h 和绳子自由上升的距离 s。
[师生互动]得出结论:绳子自由上升的距离 s 是钩码上升的距离 h 的两倍。
(三)小结5叙述式教学设计方案模板交给学生来完成,目的是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流程图:开始情境引入回答提问 听课思考讲解引题课件演示演示实验 讲解设问观察思考 合作探究指导观察 思考猜想 小组讨论归纳点评 引导新疑小组讨论 班级总结 点评总结结束七、总结与评价 在课堂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探究、讨论等给予及时的评价、引导和总结; 本课结束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本次课综合性总结;课后,通过书面作业和思考 题来评价反馈。
本课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1.课堂学习成果评价量表(100 分) 班别______ 姓名:________ 评价 评 价 标 准 得分:___________ 等级(权重)分 自 小 教6叙述式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项目 知道滑轮的含义 能识别定滑轮和动滑轮 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本质 积极参与小组合作与交流 能够就不懂的问题积极思考 学会运用实验归纳法得出结论 课堂上积极参与, 积极思维, 积极动手、 动脑,发言次数多 小组协作交流情况: 小组成员间配合默 契,彼此协作愉快,互帮互助 对本内容兴趣浓厚, 提出了有深度的问 题。
优 秀 8 8 10 10 10 10 10 8 10 8良 好 6 6 8 8 8 8 8 6 8 6一 般 4 4 5 5 5 5 5 4 5 4较 差 2 2 3 3 3 3 3 2 3 2评组 评师 评知 识 与 技 能 过 程 与 方 法 情 感 态 度课堂调查:书面写出你在学习本节课时所遇到 的困难,向教师提出较合理的教学建议。
8642我这样评价我自己:伙伴眼里的我:老师的话:注:1.得分为自评、互评、教师评总分之均值; 2.“我这样评价我自己”“伙伴眼里的我”以及“老师的话”都是针对课堂学习情况的 、 概括性评判和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