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专业知识二_第二章 中药鉴定学发展简史_2013年版

合集下载

中药鉴定学发展简史-执业药师考试辅导《中药鉴定学》第二章讲义

中药鉴定学发展简史-执业药师考试辅导《中药鉴定学》第二章讲义

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NYSE:DL) 上医学教育网做成功医学人执业药师考试辅导《中药鉴定学》第二章讲义第二章中药鉴定学发展简史◆历代重要本草著作的书名、作者、收载药物总数和学术价值《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中就记载有葛、苓、芍药、蒿、芩等50多种药用植物的产地、采集、性状等知识。

《神农本草经》为我国已知最早的药物学专著。

著者不详,成书年代约在汉朝时期,它总结了汉代以前的药物知识。

载药365种,分上、中、下三品。

《本草经集注》是梁代陶弘景以《神农本草经》和《名医别录》为基础编撰而成,载药730种。

全书以药物的自然属性分类,为后世依药物性质分类的导源。

《新修本草》(又称《唐本草》)是唐代苏敬、李(责力)等22人集体编撰,由官府颁行的,可以说是我国最早的一部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由国家颁布的药典。

载药850种,新增药物114种,出现了图文鉴定的方法,为后世图文兼备的本草著作打下了基础。

《海药本草》收载外国输入的药物。

《嘉祐本草》和《图经本草》《图经本草》,共21卷,对药物的产地、形态、用途等均有说明,成为后世本草图说的范本。

该书首创版印墨线药图,绝大多数药图为实地写生图,图名大多冠以州县名,说明当时对药材质量的评价已十分重视药材的道地性。

《证类本草》是宋代最值得重视的本草。

成为我国现存最早的完整本草,为研究古代药物最重要的典籍之一。

《本草纲目》是明代对药学贡献最大的本草著作。

李时珍编写成52卷,约200万字,载药1892种的巨著《本草纲目》。

本书以药物自然属性作为分类基础,为自然分类的先驱。

《本草纲目》的出版,对中外医药学和生物学科都有巨大影响。

17世纪初传到国外,曾译成多国文字,畅销世界各地,成为世界性的重要药学文献之一。

《本草纲目拾遗》是清代赵学敏编撰的,此书是为了拾遗补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而作,载药921种,其中新增药物716种,如冬虫夏草、西洋参、浙贝母、鸦胆子、银柴胡等均系初次记载,大大丰富了药学内容。

中药鉴定学

中药鉴定学

中药鉴定学第一章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1.中药鉴定学:是鉴定和研究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品质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

(也是一门研究中药的鉴定方法和质量标准的应用学科)2.中药包括:中药材、饮片、中成药。

3.中药鉴定学的任务:鉴定中药真伪和优劣;首要任务和基本任务。

继承和弘扬祖国药学遗产;历史任务。

研究和制定中药的质量标准;战略性任务。

保护与开发中药资源;长期任务。

4.中药新资源的开发途径:a. 利用民间药和民间秘方开发新药;b. 从古本草中发掘;c. 根据亲缘关系开发同科属新药源;d. 以有效成分为线索开发新药;e. 药理与临床研究结合开发新药;f. 开发老药新用途;g. 扩大药用部位第二章中药鉴定学的发展史第三章中药资源的利用与保护1.道地药材:是指人们经过长期医疗实践证明,质量好、临床疗效高、传统公认的且来源于特定地域的名优正品药材。

2.中国著名道地药材:东北的人参、鹿茸;浙江的“浙八味”;河南的“四大怀药”;宁夏的枸杞;云南的三七;广西的蛤蚧;四川的黄连;山东的阿胶、金银花;广东的陈皮。

人参:长白山区和大、小兴安岭(山参),园参为:吉林、黑龙江、辽宁。

三七:广西田阳(田七)、云南文山。

三七的支根为筋条,根茎为剪口,余下主根为头子。

金银花:河南密县(密银花)、山东。

广藿香:广东省广州市的石牌3.四大怀药:怀地黄、怀山药、怀牛膝、怀菊花。

4.浙八味:浙玄参、浙贝母、浙元胡、浙白术、杭菊花、杭白芍、杭麦冬、温郁金。

5.四大南药:槟榔、砂仁、巴戟天、益智仁。

6.四大藏药:冬虫夏草、炉贝母、雪莲花、西红花。

第五章中药的鉴定1.中药鉴定的依据:国家药品标准和省级药品标准。

2.国家药品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简称《中国药典》,第一部收载中药材和成方制剂;《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

简称《部颁标准》,包括:中药材部颁标准,中成药部颁标准,进口药材部颁标准。

3.地方药品标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标准。

中药鉴定学习笔记总论

中药鉴定学习笔记总论

第一章总论1.中药鉴定学的定义:是鉴定和研究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质量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

2.中药规范化质量标准:《中国药典》和部颁药品标准是我国法定的药品标准。

第二章中药鉴定学发展史1.《神农本草经》为我国已知最早的药物学专著。

载药365种,分上、中、下三品。

2.《新修本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由国家颁布的具有国家药典性质的本草。

3.《本草纲目》是明代李时珍历经27年,编写成52卷,约200万字,载药1892种的巨著。

第三章中药的产地、采收与产地加工1.产地与中药质量的关系:中国辽远广阔,因地势、土壤、气候(气温、光照、降雨)、水质、生态环境各异,造成不同产地的同种药材质量上的差异。

2.道地药材:也成地道药材,是指那些历史悠久,品种优良,产量宏丰,疗效显著,具有明显地域特色的中药材。

3.川药:主要起源于巴、蜀古国,现指产于四川、重庆的道地药材。

如:川贝母、川芎、黄连、附子、川乌、麦冬、丹参、干姜、郁金、姜黄、半夏、天麻、川牛膝、川楝子、川楝皮、花椒、黄柏、厚朴、金钱草、青蒿、五倍子、冬虫夏草、银耳、麝香等。

4.广药:主要指南岭以南,广东、广西和海南所产生的道地药材。

如:砂仁、广藿香、穿心莲、广金钱草、槟榔、益智、肉桂、苏木、巴戟天、高良姜、八角茴香、胡椒、马钱子、罗汉果、陈皮、青蒿、石斛、钩藤、蛤蚧、金钱白花蛇、海龙、海马、珍珠、地龙等。

5.云药:主要指产于云南的道地药材。

如:三七、木香、重楼、茯苓、萝芙木、诃子、草果、儿茶等。

6.贵药:主要指产于贵州的道地药材。

如:天冬、天麻、黄精、杜仲、吴茱萸、五倍子、朱砂等。

7.怀药:取义源自四大怀药,现引申为河南所产的药材。

如:地黄、牛膝、山药、菊花、天花粉、瓜蒌、白芷、辛夷、红花、金银花、山茱萸等。

8.浙药:取义为“浙八味”等浙江省所产的道地药材,如:浙贝母、白术、延胡索、山茱萸、玄参、杭白芍、杭菊花、杭麦冬、温郁金、莪术、栀子、乌梅、乌鞘蛇等。

总论2章 多媒体

总论2章 多媒体

◆解放后
2、法典、文献、教材 法典:《中国药典》8版、部颁标准 文献:《药材学》《中药志》《中华本草》 《中药材粉末显微鉴定》等等 教材:《中药鉴定学》(供中药类专业用) 1977、1980年一、二版成都中医学院主编 1986年三版任仁安 1996年四版李家实 2003年五版康廷国(十五)并配有相应的配套教材 2007年六版康廷国(十一五)
本草学研究:对200余种中药全面考证。出版《本草学》,辑复了 《唐·新修本草》《本草纲目》 资源调查与基原鉴定:1983-94年全国资源调查,出版《中国中药资源》 《中国中药资源志要》《中国中药区划》等
性状鉴定:传统经验与现代科学结合,出版《中国道地药材》《中国药材
商品学》《中国常用中药材》《中国中药材真伪鉴别图典》等 显微鉴定:显微技术与扫描电镜技术在类似品、混淆品、近缘种鉴别。出
重要的本草著作 4-2

唐· 李勣、苏敬《新修本草》(唐本草)我国和世界上最早的国家药典 性质的本草,载药850种.附图经7卷,药图22卷,首次出现了图文鉴定 的方法;增药114种,外来药:龙脑、安息香等。 尚有陈藏器《本草拾遗》、李珣《海药本草》(外来药)等

宋· 唐慎微《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政类本草) 现存最早的完整本草。载
重要的本草著作 4-1

《诗经》记载植物药约50种 《山海经》记载药物百余种。有产地、形态、治疗 及个别特点。 东汉末年《神农本草经》为我国已知最早的药学专 著,载药365种,上、中、下三品排列。


梁· 陶弘景《神农本草经集注》 以药物自然属性分
类排列,载药730种.记载了性味、产地、采集、形 态、鉴别,始载火试法和对光透视法。
◆解放后
3、研究方法与研究技术的提高

第1、2章+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发展史 (2)

第1、2章+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发展史 (2)

字存于《证类本草》之中。
我国最早的版印墨线药图书
5、《证类本草》
(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作者:唐慎微 年代:宋( 1108年) 内容:共31卷,载药1746种, 新增药500余条. 我国现存最早的完整本草
是今天研究宋代以前本草发展的最完备的参考书。
6、《本草纲目》
作者:李时珍 年代:明( 1596年) 分类:按药物自然属性, 自立分类系统,有纲、目 为自然分类的先驱,
猪苓、龙胆、肉苁蓉、秦艽、细辛、五味子…
第二章 中药鉴定学的发展史
一、古代中药鉴定知识 二、近、现代中药鉴定工作概况
第一节
古代中药鉴定知识
历代重要本草著作
1、《神农本草经》
作者:不详
载药:365种
年代:秦、汉时期
分类:上、中、下三品。
内容:总结了汉代以前的药物知识
特点:各药的记述以药性、功效为主 我国已知最早的药物学专著
内容:共52卷,载药1892种,
新增374种,附药图1109种,附方11096种。
17世纪初传到国外,译成多国文字。
丹参
“处处山中有之。一枝 五叶,叶如野苏而尖,
青色皱毛。小花成穗如
蛾形,中有细子。其根 皮丹而肉紫。”
7、《本草纲目拾遗》
作者:赵学敏 年代: 清( 1831年) 内容:共10卷,载药921种《本草纲目》未载药
人参
④道地药材
细辛
五味子
④道地药材
党参
④道地药材
地黄
怀菊花 牛膝 山药
④道地药材
北沙参
金银花
④道地药材
薄荷
④道地药材
牡丹皮
④道地药材
玄参
浙贝母
④道地药材

2013中药鉴定学内部资料

2013中药鉴定学内部资料

2013中药鉴定学内部资料第一章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1.中药品种混乱和和复杂现象的主要原因---4个---P10●同名异物和异物同名现象普遍存在,如贯众●本草记载不详尽,造成后世品种混乱,如白头翁●有的品种在不同历史时期发生了变迁,如白附子●一药多基源情况较为普遍,造成地方用药习惯不同,如石决明、川贝母、水蛭2. 鉴定中药品种的真伪---7种---P113. 寻找和扩大新药源---P13-151.中药资源●天然资源●种植和养殖的资源2.中药资源的保护和利用3.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方法 9个●进行全国性药源普查,寻找新的中药资源●根据生物的亲缘关系寻找●从民族药或民间药中寻找●以有效部位为线索,寻找和扩大新药源●以药理筛选结合临床疗效寻找和扩大新药源●从古本草中寻找或探索老药的新用途●根据植物生长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寻找和扩大新药源●以新技术、新方法扩大新药源●开展综合利用,扩大新药源第二章中药鉴定学发展简史1. 《神农本草经》为我国已知最早的药物学专著。

---P162. 《本草经集注》是后世依药物性质分类的导源。

---P163. 《新修本草》(《唐本草》)是唐代李勣、苏敬等集体编撰,是我国和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药典。

载药850种,出现了图文鉴定的方法,为后世图文兼备的本草打下了基础。

---P164. 《经史证类备急本草》(《证类本草》)宋代唐慎微编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完整本草,也是研究宋代以前本草发展最完备的重要参考书。

--- P175.《本草纲目》是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编著,52卷,载药1892种。

全书按药物自然属性,自立分类系统,为自然分类的先驱。

集明代以前本草学说之大成,17世纪初传到国外。

P176. 《植物名实图考》和《植物名实图考长编》是清代吴其睿编撰的,是植物学方面科学价值较高的名著,也是考证药用植物的重要典籍。

---P17第三章影响药材质量的因素1. 道地药材定义及药材划分---P22-24(1)定义:或称地道药材,指历史悠久,品种优良,产量宏丰,疗效显著,具有明显地域特色的中药材。

2013年执业中药师考试试题—中药学专业知识二

2013年执业中药师考试试题—中药学专业知识二

2013执业药师考试试题—中药学专业知识二(答案仅供参考)中药鉴定学部分一、最佳选择题(共24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佳答案)1.历代本草著作中记载藏药最多的是 EA.本草经集注B.新修本草C.证类本草D.本草纲目E.晶珠本草2.《中国药典》2010年版第一部规定,低温干燥的温度一般不超过 D A.30℃B.40℃C.50℃D.60℃E.70℃3.植物类药材显微鉴定时,加稀醋酸不溶解,加稀盐酸溶解而无气泡发生的后含物是 CA.碳酸钙B.硅质块C.草酸钙结晶D.糊粉粒E.淀粉粒4.《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已不收载的药材产地加工方法是 D A.发汗B.熏硫C.蒸煮烫D.切片E.晾晒5.目前,中药定性鉴别使用最多的色谱法 CA.高校液相色谱法B.气相色谱法C.薄层色谱法D.纸色谱法E.柱色谱法6.苦参原植物所属的科是 BA.苋科B.豆科C.伞形科D.兰科E.百合科7.下列药材伪品中,质坚实,难折断,横切面可见数轮同心环纺的是 A A.人参伪品商陆的根B.柴胡伪品大叶柴胡的根茎C.龙胆伪品桃儿七的根D.山药伪品山薯的根茎E.天麻伪品马铃铃的块茎8.远志中具有祛痰作用的有效成分主要是 AA.皂苷类成分B.蒽醌类成分C.树脂类成分D.生物碱类成分E.酚酸类成分9.表面具有“砂眼”,根头具有“珍珠盘”的药材是 BA.地榆B.银柴胡C.南沙参D.桔梗E.续断10.大黄粉末的甲醇温浸液点于滤纸上,以45%的乙醇展开,晾干。

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不得显持久的亮紫色荧光,此实验检查的成分是 A A.土大黄苷B.大黄酸C.番泻苷D.大黄素E.芦荟大黄素11.切面韧皮部有红棕色至黑棕色分泌物,与木质部相间排列,呈数个同心型椭圆形环或偏心性半圆形环的药材是 AA.鸡血藤B.大血藤C.降香D.苏木E.川木通12.原植物属于木兰科的药材是 CA.肉桂B.秦皮C.厚朴D.杜仲E.黄柏13.外表面有残留橙黄色或棕黄色鳞片状粗皮,纤维性强,难折断,易纵向撕裂的药材是 BA.黄柏B.桑白皮C.白鲜皮D.香加皮E.地骨皮14.常单生或2~3个基部连生,苞片外表面紫红色,内表面密被白色絮状绒毛的药材是 DA.丁香B.红花C.槐花D.款冬花E.金银花15.木瓜的道地产区 CA.广东B.广西C.安徽D.新疆E.辽宁16.种子水浸后种皮显黏性的药材是 BA.沙苑子B.葶苈子C.决明子D.酸枣仁E.薏苡仁17.形似橘瓣状,表面灰黑色或淡黄白色,加水浸泡种皮显龟裂状的药材是 A A.牵牛子B.女贞子C.牛蒡子D.补骨脂E.巴豆18.《中国药典》2010版本第一部规定,叶不少于20% 的药材是 C A.益母草B.香薷C.广藿香D.槲寄生E.蒲公英19.叶对生,茎方形、表面紫棕色或淡绿色,有特殊清凉香气的药材是 B A.穿心莲B.薄荷C.紫苏D.香薷E.紫花地丁20.与水共研能形成黄棕色乳状液的药材是 BA.乳香B.没药C.血竭D.青黛E.冰片21.呈扁平长条形,全体共22个环节,从第二节起,每体节两侧有步足一对的药材是 AA.蜈蚣B.地龙C.全蝎D.斑蝥E.水蛭22.《中国药典》2010年版第一部规定,应测定相对密度的药材是 D A.血竭B.儿茶C.蟾酥D.蜂蜜E.冰片23.具有“剑脊”和背鳞行数成双性状特征的药材是 AA.乌梢蛇B.滑鼠蛇C.金钱白花蛇D.王锦蛇E.蕲蛇24.下列矿物类药中,属于氧化物类的药材是 DA.雄黄B.白矾C.石膏D.赭石E.轻粉二、配伍选择题(共48题,每题0.5分。

第二章中药鉴定学的发展简史 实用中药鉴定学课件

第二章中药鉴定学的发展简史 实用中药鉴定学课件
———生物效价测定(测定药物对生物机体某方面作用的强度,如
黄连、黄柏、黄芩清热功效中的抗菌效价)
———高效毛细管电泳技术HPCE(在很细的毛细管(φ25~
75μm)中两端施加直流高压电场(30~75kv),组分在管中根据所 带电荷、分子量大小以及与柱内填充物的作用产生不同的迁移速度, 从而对各组分进行分离,如对12种海龙、海马类药材鉴别)
②本草经集注:南北朝粱代 陶弘景(公元452-536
年)。增加了汉魏以后名医所用药物365种,共载
药730种,对原有的性味、功能与主治有所补充,
并增加了产地、采集时间和加工方法。此书是《神
农本草经》以后有确切著作பைடு நூலகம்代和作者的重要本草
文献。
3
二、发展:
国外生药学发展概况 :形态学(显微鉴定)和化学(理化鉴定 及仪器分析)方向 、生物技术的应用
9
中药鉴定新技术、新方法
———组织化学色谱法(应用显微操作器取出细胞中的结晶、油滴,再用高效
液相色谱、气相色谱及气-质联用分析,鉴定出化学成分,如丁香中的主成分丁香酚在花
蕾中主要以乙酰丁香酚存在)
———计算机图象分析技术(利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对中药组织形态三维化、
可视化、定量化)
———热分析TA(通过热分析仪测量某些物质及其反应产物在程序控制温度条件下,
的主因子通过数学变换和数量化,对其进行数据计算和分析或建立不同的动态
聚类图分析鉴别中药)
10
中药鉴定学的发展方向
中药质量控制和评价的标准化 ——中药有效成分必须定性定量分析
中药鉴定技术的现代化 ——现代理化仪器分析技术 ——生物技术 ——计算机图象分析技术
中药鉴定的信息化 ——计算机图象学、三维重建和图象分析系统

中药鉴定学的发展史

中药鉴定学的发展史

第二章 中药鉴定学的发展史第一节 中药知识的起源与本草沿革中药鉴别知识是人类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医疗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追溯到远古时代,人们在寻找食物的同时,发现了许多具有特殊作用的植物可以用来防治疾病,这些发现的内涵则是鉴定知识的起源。

相传在公元前有“神农尝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遇七十余毒”的说法。

也就是说,中药鉴定的知识是随着中药的发现而产生的,在没有文字的太古时代,这些知识只能依靠师承口授流传后世。

有了文字以后,中药鉴定的知识逐渐间接或直接地被记录下来,出现了医药书籍,古代记载中药的著作称为“本草”(Herbals),从秦汉时期到清代,本草著作约有400种之多。

这些著作是我国人民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宝贵经验和鉴别中药的丰富知识的总结,是中医药学的宝贵财富,并在国际上产生了重大影响。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就记载有治病的药物,该书叙述了葛、苓、芍药、蒿、芩等50多种药用植物的采集、性状、产地等知识,已有了初步的性状鉴别方法。

《淮南子》载有秦皮“以水浸之正青”的水试鉴别法。

《山海经》中有十巫采用百药的记载。

《周礼·天官》载有“医师掌医之政令,聚毒药以供医事”,并有草、木、虫、石、谷“五药”的记载。

据专家推论,《五十二病方》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古医学方书,其中收载了247种中药材、283首中药处方和饼、曲、酒、丸、散等中药剂型。

《神农本草经》为我国已知最早的药物学专著,成书于东汉末年,作者不详,载中药材365种,按医疗作用分为上、中、下三品(three grades of drugs),其中植物药252种、动物药67种、矿物药46种。

从所记载的药名推求,当时已经具备了较为完整的性状鉴别方法,如人参、丹参、木香、苦参等,均与经验鉴别的看法、嗅法、尝法有关。

南北朝时期刘宋时代,雷敩撰写了《雷公炮炙论》,该书对中药质量鉴别方面的内容记载颇多,出现了采用比重法评价中药材质量的实例。

[医学]第二章 中药鉴定学的发展史

[医学]第二章 中药鉴定学的发展史

2019/9/8
Identification of Chinese Material Medica
22
第二章 中药鉴定学的发展史
古代中药鉴定知识 近、现代中药鉴定工作概况 中药鉴定学的发展方向
2019/9/8
Identification of Chinese Material Medica
23
第三节 中药鉴定学的发展方向
⒈ 国内近、现代中药鉴定学发展概况 ⑴ 中药鉴定学的诞生
1956年开始成立中医学院; 1959年开始各学校相继成立了中药系,并开设中药专业; 1964年开设中药材鉴定学(后改为中药鉴定学)。
2019/9/8
Identification of Chinese Material Medica
16
第二节 近、现代中药鉴定工作概况
供西医应用的生药,对我国常用中药则收载较少,但它引进了现代鉴
定中药的理论和方法,这对后来应用“生药学”的现代鉴定知识和技
术,整理研究中药,建立中药鉴定学科,起到了先导作用。
2019/9/8
Identification of Chinese Material Medica
15
第二节 近、现代中药鉴定工作概况
我国已知最早的药学专著 2019/9/8
Identification of Chinese Material Medica
5
第一节 古代中药鉴定知识

《神農本草經》 草
《名医别录》 经 集

南朝梁‧陶弘景撰,成書於五世紀
末,共7卷,收錄藥物730種。書中按
照藥物在自然界中的屬性分為六類,
即:(一)玉石類;(二)草類;(三)木
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19/9/8

中药鉴定学复习资料

中药鉴定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定义:中药鉴定学是鉴定和研究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

任务:1.考证和整理中药品种2.鉴定中药的真伪优劣3.研究和制定中药质量标准4.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第二章中药鉴定学发展史《神农本草经》:我国已知最早的药物学专著,西汉时期成书,载药365味《本草经集注》:最早按药物的自然属性分类,梁代陶弘景,载药730(365+365)味《新修本草(唐本草)》:最早一部国家药典,含图文鉴定,唐代苏敬,载药850味《证类本草》:我国现存最早的完整本草,宋代唐慎微,载药1746味《本草纲目》:对中药学贡献最大,按自然属性分类,世界性重要药学文献之一,明代李时珍,载药1892味《本草纲目拾遗》:拾遗补正《本草纲目》,清代赵学敏,载药921味第三章中药的产地、采收、加工与贮藏道地药材:指在一特定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的区域内所产的药材,并且生产较为集中,具有一定的栽培技术和采收加工方法,药材质优效佳四大南药(广药):砂仁,槟榔,益智仁,巴戟天四大怀药(河南):牛膝,地黄,山药,菊花浙八味(浙江):浙贝母,白术,延胡索,山茱萸玄参,杭白芍,杭菊花,杭麦冬采收原则:根及根茎类:秋冬季采收茎木类:秋冬季采收皮类:春末夏初采收叶类:光合作用旺盛期采收花:含苞待放是或在花初开时采收果实:自然成熟或近成熟时采收,种子类:在果实成熟时采收全草类:在茎叶茂盛时采收“发汗”:指药材加工过程中用微火烘至半干或微煮、蒸后,堆置起来发热,使其内部水分外溢,变软,变色,增加香味或减少刺激性,有利于干燥(厚朴、杜仲、玄参、续断)晒干(利用阳光直接晒干)注意:1.含挥发油药材不宜采用(薄荷、金银花)2.有效成分不稳定,受日光照射后变色变质药材不宜采用(白芍、黄连、大黄、红花)3.有些药材在烈日下晒后易爆裂(郁金、白芍、厚朴)烘干温度:50℃~60℃为宜“走油(泛油)”:指某些药材油质泛出药材表面(桃仁,苦杏仁,当归,肉桂),或因药材受潮、变色、变质后表面泛出油样物质(太子参,麦冬、枸杞子)第四章中药的鉴定依据:药品必须符合国家药品标准1.国家药品标准2.地方药品标准程序:1.取样原则:5~99件,随机抽5件取样100~1000件,按5%比例取样超过1000件,超过部分按1%比例取样贵重药材,全部取样2.鉴定方法:来源鉴定(应用植物动物分类学知识对来源进行鉴定研究,确定其正确学名,以保证应用品种准确无误):观察植物形态、核对文献、核对表本性状鉴定(通过眼观、手摸、鼻闻、口尝、水试、火试等简便方法来鉴别外观性状):形状、大小、色泽、表面特征、质地、断面、气、味、水试、火试显微鉴定(利用显微技术对中药进行显微分析,以确定其品种和质量):组织构造与细胞形态鉴别、细胞内含物鉴定与细胞壁性质检查、显微测量理化鉴定(利用某些物理的、化学的或仪器分析方法,鉴定中药真实性、纯度和品质优劣):物理常数测定,一般理化鉴别(微量升华等),常规检查、色谱法、光谱法等。

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二《中药鉴定学》课后习题

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二《中药鉴定学》课后习题

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二《中药鉴定学》课后习题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二《中药鉴定学》课后习题导语:非异型维管束所形成的性状特征是什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关于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二《中药鉴定学》的相关题目吧。

1. 遇碘液呈蓝紫色的多糖是A.菊糖B.淀粉C.树胶D.纤维素E.粘液质正确答案: B2.不能用苦味酸钠反应检查是否含有氰苷的药材是A.苦杏仁B.桃仁C.垂盆草D.枇杷仁E.郁李仁正确答案: C3.某混和粉末,镜检主要特征如下:石细胞类圆形,金黄色;花粉粒圆球形,具三个萌发孔;鳞叶表皮组织碎片的细胞壁弯曲;腺毛头部由10多个细胞组成。

柄部由2~4个细胞组成,还可见单细胞非腺毛;网纹细胞木化,具卵圆形壁孔;油管碎片红棕色;草酸钙簇晶细小。

该粉末的可能组成是A.人参、黄柏、金银花B.黄连、红花、五味子C.黄连、金银花、小茴香D.小茴香、洋金花、麻黄E.天麻、金银花、五味子正确答案: C4.测定中药浸出物的含量时,控制干燥温度应是A.85℃B.95℃C105℃D115℃E.125℃正确答案: C5. 加稀盐酸能产生气泡的结晶体是A.草酸钙结晶B.碳酸钙结晶C.硅质晶体D.菊糖结晶E.橙皮甙结晶正确答案: B6. 《中国药典》规定’精密称定”是指被称取重量应准确至所取重量的.A.万分之一B.千分之一C.百分之一D.十分之一E.十万分之一正确答案: B7 测定中药灰分的温度应控制在A.500-600℃B.100-105℃C.250-350℃D.300-400℃E.400-500℃正确答案:A8. 《中国药典》的”鉴别”项系指A.药材质量优劣B.药材的纯度测定C.检定药材真实性的方法D.测定药材主成分的含量E.测定药材水溶性物质的含量正确答案: C8.《图经本草》的作者是A.苏敬B.苏颂C.苏轼D.苏恭E.苏辙正确答案:B9我国现存最早的且最完整的本草是A.《证类本草》B.《神农本草经》C.《新修本草》D.《本草纲目》E.《本草衍义》正确答案:A10记载药物最多、科学性最强,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本草著作是A.《证类本草》B.《植物名实图考》C.《本草纲目》D.《新修本草》E.《神农本草经》正确答案:C11 古代侧重于药材性状鉴别的专著是A.《植物名实图考》B.《本草蒙筌》C.《本草衍义》D.《本草原始》E.《图经本草》正确答案:D12 本草书中,最著名的收载药用植物的专著是A.《救荒本草》B.《植物名实图考》C.《图经本草》D.《神农本草经》E.《本草纲目》正确答案:B13 中药拉丁名称的一般组成原则是A.属名+种名(种加词)B.属名+种名+命名人姓氏C.药用部位名(第一格+药名(第二格)D.属名+种名+亚种名+定名人E.药名(第二格)+药用部位名(第一格)正确答案:C14 RhizomaCoptidis的组成是A.药用部位名(名词第一格+种名(名词第二格)B.属名(名词第一格)+形容词(第二格)C.属名(名词第一格)+种名(名词第二格)D.药用部位名(名词第一格)+属名(名词第二格)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D15 SemenArmeniacaeAmarum的组成是A.药用部位名(名词第一格)+属名(名词第二格)+形容词(第二格)B.药用部位名(名词第一格)+属名(名词第二格+形容词(第一格)C.药用部位名(名词第一格)+属名(名词第二格)+种名(名词第二格)D.药用部位名(名词第一格)+种名(名词第二格)+形容词(第一格)E.药用部位名(名词第一格)+属名(名词第二格)+药用部位名(名词第二格) 正确答案:D16 “四大南药”是指A.肉桂、益智、砂仁、槟榔B.槟榔、益智、砂仁、巴戟天C.肉桂、益智、砂仁、蛤蚧D.莪术、槟榔、砂仁、巴戟天E.白豆蔻、益智、砂仁、蛤蚧正确答案:B17 “四大怀药”包括A.怀牛膝、地黄、山药、菊花B.怀牛膝、地黄、山药、红花C.怀牛膝、地黄、山药、芫花D.怀牛膝、地黄、山药、金银花E.怀牛膝、玄参、天花粉、菊花正确答案:A18 下列除哪一项外,各科药用植物均在一百种以上A.石竹科、天南星科、禾本科B.伞形科、百合科、豆科C.毛莨科、大戟科、蔷薇科D.萝摩科、唇形科、茜草科E.玄参科、兰科、菊科正确答案:A19 下列哪味药材久贮有效成分会自然分解,失去其药效A.紫萁贯从B.绵马贯从C.狗脊贯从D.荚果蕨贯众E.峨嵋蕨贯众正确答案:B20 经验证明含水分过少药材易干裂,水分含量过多易霉变,通常认为安全水分含量为A.12~14%B.4~6%C.8~11%D.2~3%E.6~7%正确答案:C21 下列除哪项外,产地加工时均需经过发汗处理A.厚朴B.杜仲C.玄参D.白芷E.续断正确答案:D22 药材产地加工通常使用的“低温干燥”温度是A.40℃B.75℃以下C.60℃以下D.80℃以下E.90℃以下正确答案:C23 下列除哪一项外均属正常变化A.厚朴经“发汗”内表面呈紫棕色B.天麻蒸透后断面呈角质状C.山药熏硫后表面变白D.胆矾风化变白E.苍术久置后断面“起霜”正确答案:D24 一般叶类药材采收时期通常是A.秋季至次年早春植株开始生长时期B.花将开放或正盛开的时期C.花开放至凋谢时期D.果实成熟期E.种子成熟期正确答案:B25 中药染有下列哪种害虫后医学全在,短期内即发霉变质,且可能直接危害人体健康或传播多种疾病A.药谷盗B.米象C.螨D.谷蛾E.谷螟正确答案:C26 下列哪版中国药典第一部中首次收载了中药材及中药成方制剂A.1953年版B.1963年版C.1977年版D.1995年版E.2000年版正确答案:B27 原植(动)物的鉴定的目的是A.确定其中药的名称B.确定其药用部位C.确定其中药拉丁名D.确定其生物种的学名E.确定其中医处方用名正确答案:D28 有一植物的根皮、茎、叶、果实等部位分别都是常用中药,此植物是A.菘蓝B.枸杞C.肉桂D.桑E.益母草正确答案:D29 燃烧时有松香气的是A.雄黄B.艾片C.琥珀D.血竭E.沉香正确答案:C30 取粉末少量撒入炽热坩埚中灼烧,初则迸裂,随即熔化膨胀起泡,油点似珠,香气浓烈、灰化后呈白色或灰色残渣者为A.沉香B.降香C.乳香D.安息香E.麝香正确答案:E32 入水后,水被染成黄色的是:A.竹黄B.苏木C.乳香D.血竭E.番红花正确答案:E33 非异型维管束所形成的性状特征是A.车轮纹B.同心环纹C.星点D.云绵花纹E.罗盘纹正确答案:A34 用水合氯醛试液加热透化装片后,可观察A.淀粉粒B.多糖颗粒C.菊糖D.草酸钙结晶E.橙皮苷结晶正确答案:D35 制成解离组织片主要目的是A.使淀粉粒溶解B.使草酸钙结晶溶解C.使细胞壁的中间层溶解D.使色素物质溶解E.使脂肪油溶解正确答案:C【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二《中药鉴定学》课后习题】。

中药鉴定学

中药鉴定学

中药鉴定学总论:第一章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一、定义:中药鉴定学是鉴定和研究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

二、:任务:考证和整理中药品种;鉴定中药的真伪,确定中药质量;研究和制定中药质量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

第二章中药鉴定学的发展史三、医药学专著:1《神农本草经》为我国已知最早的药物学专著;2 《本草经集注》,梁代陶弘景,为后世依药物性质分类的导源。

3《新修本草》(又称“唐本草”,唐559年,),唐代李勣、苏敬等22人集体编撰,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家药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由国家颁布的药典。

4《图经本草》,我国最早的版印墨线图书,成为后世本草图说的范本。

5《证类本草》(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北宋后期蜀医唐慎微,成为我国现存最早的完整本草,为研究古代药物最重要的典籍之一。

是今天研究宋代以前药物的最重要参考书。

6《本草纲目》(明1596年),本书按药物自然属性作为分类基础,每药标名为纲,列事为目,为自然分类的先驱。

第三章中药鉴定四、中药鉴定的一般程序:1取样 2 鉴定、3 结果五、中药鉴定的方法(4种):1 来源(原植物、原动物和矿物)鉴定:2 性状鉴定(10种):☆形状☆大小☆颜色☆表面特征☆质地☆折断面☆气☆味☆水试☆火试3显微鉴定:粉末——水合氯醛——加热透化2到3分钟——稀甘油水合氯醛透化目的:①溶解淀粉粒、蛋白质、叶绿体、树脂、挥发油等;②试已收缩的细胞膨胀;③是优良的透明。

稀甘油的作用:①避免析出晶体;②保新4 理化鉴定(8种):☆物理常数的测定☆常规检查☆一般理化坚定☆色谱法☆光谱法☆色谱—光谱连用分析法☆浸出物测定☆含量测定各论:第五章根及根茎类中药六、基本构造:①双子叶植物根有一圈形成层的环纹,环内的木质部范围较环外的皮部大;中央无髓部,自中心向外有放射状的射线纹理,木部尤为明显;外表常有栓皮。

直根系,全根发达,侧根小。

②单子叶植物根有一圈内皮层的环纹;中柱一般较皮部为小;中央有髓部,自中心向外无放射状纹理;外表无木栓层,有的具较薄的栓化组织。

总论中药鉴定学

总论中药鉴定学

中药材、饮片为原料,按照中药制剂规范制成的可直接服
用的各种制剂。 • • 其它相关的概念 1.草药:来源于宋代,当时主要是相对于国家药局 专卖的“官药”而言,后来逐渐演变成将主流没有记载的,
仅在某地区使用的药物称为草药。
• 2.本草:“本”草木的根称为“本”,因中药多数
来源于草木并多数用其根,所以古代称中药为“本草”。
2、质量标准 3、寻早扩大新药源

总之,对于中药的鉴定,只有把中 药材、饮片和中成药的鉴定方法和特征
联系起来,才能真正达到鉴定的目的。
中药鉴定学教材的内容:基本概念、研
究对象及任务、分类与命名、发展历史、 资源情况、采集和加工方法、贮藏方法、 鉴定的依据和方法、质量标准和要求、代 表性中药选论。 代表性中药记载大纲主要包括:名称 (中文、拉丁、英文)、药用历史、来 源、生物学或矿物学特征、产地、采集加 工或制法、化学成分、性状特征、显微鉴 别、理化鉴别、生物鉴别、性味功能等。





引起中药材品种混乱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1.同物异名,同名异物 2.本草典籍记载粗略 3.一药多源,易于混杂 4.历史沿革,品种变迁 解决中药品种混乱的主要途名称 4.成分研究,结合疗效
二、鉴别中药真伪优劣,确保中药质量



中药鉴定学
总论部分
参考教材 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中药鉴定学》 主 编 康庭国 中国中医中药出版社
总论
第一章: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


第二章:中药鉴定 学的发展简史
第三章:中药产地、采集、加工与贮藏

第四章:中药的鉴定
第一章: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
第一节:中药鉴定学的定义

执业中药师考试资料之中药鉴定学的发展史

执业中药师考试资料之中药鉴定学的发展史

执业中药师考试资料之中药鉴定学的发展史第一节古代中药鉴定学知识与本草一、中国古代中药鉴定书籍◆历代重要本草著作的书名、作者、收载药物总数和学术价值:1.《五十二病方》据专家推论,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早的医学方书其中载有247钟药物、283首中药处方和丸、散、饼、曲、酒等中药剂型。

2.《神农本草经》为我国已知最早的药物学专著。

著者不详,成书约在西汉时期,它总结了汉代以前的药物知识。

载药365种,分上、中、下三品。

3.《本草经集注》是梁代陶弘景以《神农本草经》和《名医别录》为基础编撰而成,载药730种。

全书以药物的自然属性分类,为后世依药物性质分类的导源。

4.《新修本草》(又称《唐本草》)是唐代李绩、苏敬等集体编撰,是我国最早的一部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由国家颁布的具有国家药典性质的本草。

载药850种,出现了图文鉴定的方法,为后世图文兼备的本草打下了基础。

5.《图经本草》共21卷,对药物的产地、形态、用途等均有说明,成为后世本草图说的范本。

6.《证类本草》为我国现存最早的完整本草。

北宋后期唐慎微将《嘉枯补注本草》和《图经本草》校订增补编成。

载药1746种,新增药物500余种。

7.《本草纲目》是明代对药学贡献最大的本草著作。

李时珍历经30年,编写成52卷,约200万字,载药1892种的巨著。

这部著作是我国16世纪以前医药成就的大总结。

本书以药物自然属性作为分类基础,为自然分类的先驱。

8.《本草纲目拾遗》此书是为了拾遗补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而作。

9.《植物名实图考》考证药用植物的重要典籍。

第二节现代中药鉴定学的发展中药鉴定学是执业药师必备的中药专业知识。

主要包括中药材及其饮片的真伪鉴定、质量评价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现在的考试题型有A型题(最佳选择题,即单选题)、B型题(配伍选择题)和X型题(多选题)三种。

在“中药学专业知识(二)”(包括中药鉴定学和中药化学)中中药鉴定学占60分。

现在对于大部分中药材后附有饮片的性状鉴定,考生不必紧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