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理论整理

合集下载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点整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点整理

一、名词解释:1、市场:狭义的市场是指人们进行商品买卖的场所;广义的市场是指一定地区内以货币为媒介的各种交换关系的总和。

市场是社会生产和社会分工的产物。

人们对市场的认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扩大而不断深化、充实和完善。

市场是商品经济的产物,哪里有社会分工和商品生产,哪里就有市场,正如列宁所说:“商品经济出现时,国内市场就出现了;国内市场是由这种商品经济的发展造成的”(《列宁选集》第1卷,第189页)。

而且市场的含义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发生变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场合,具有不同的含义。

“市场”最初的含义是指商品交易的场所,“市”就是买卖,“场”就是场所,“市场”即买者和卖者于一定的时间聚集在一起进行交换的场所。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劳动分工更加精细,生产力进一步提高,货币职能的进一步完善,商品交换并不固定局限在某些场所,而可以采取电话、电报、邮汇、电汇、传真等多种形式和方式达到商品交换的目的,因而,市场这一定义,又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从微观市场学观点看,即从卖方立场来研究买方市场。

那么,市场是由那些具有特定需求或欲望,而愿意通过交换来满足这种需求或欲望的全部的潜在顾客所构成。

从宏观市场学观点看,市场是商品供求关系的总和。

而把市场的概念定义为:市场是具有需求欲望和购买能力而进行交易活动的个人、企业和组织这一需求主体与商品所有者这一客体的关系。

2、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指在社会化大生产的条件下,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基本方式的经济形式,是指主要由市场价格调节的社会经济运行机制,是商品经济的高级的、成熟的发展阶段。

资源配置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市场方式;另一种是计划方式。

在现代社会中,单一的、纯粹的市场方式或计划方式,一般来说是不存在的,往往是以某种方式为主,另一种方式为辅。

如果某一社会经济中的资源配置方式是以计划方式为主,就叫计划经济;如果以市场方式作为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这种经济就称为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后,根据国内外发展实践和理论探索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经济发展理念。

本文将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进行分析和阐述。

宏观层面:国家调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中,国家调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是一个重要的指导原则。

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通过国家的政策、法律等手段对市场进行引导和调控,保证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与此同时,市场机制也需要充分发挥作用,引导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经济的高效运行。

首先,国家调控在宏观层面上,通过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对整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行引导和调控。

这包括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等方面的调控措施。

例如,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利率水平和税收政策等手段,实现经济增长和通货稳定的目标。

其次,在产业发展和市场秩序方面,国家也需要发挥重要作用。

通过加强市场监管、制定有关竞争政策和知识产权保护等政策,保障市场的公平竞争和秩序稳定。

国家还应该加强对关键行业和重要领域的调控,确保国家安全和民生需求的满足。

微观层面:企业主体地位和效益优先原则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中,企业作为经济的主体,在微观层面上具有重要地位。

企业的发展和效益优先是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关键因素。

首先,企业作为生产经营的主体,应该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按照市场需求和效益导向进行生产经营活动。

企业应该通过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等措施,提高市场竞争力,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和经济利益。

其次,企业作为雇主,也应该关注员工的权益,提供良好的劳动条件和福利待遇。

通过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实现企业效益和员工福利的双赢局面。

此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还强调发展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有机结合。

在实践中,我们需要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同时积极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通过实施差别化和差序化政策,充分发挥不同经济主体的优势,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良好结合。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知识点总结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知识点总结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第一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质的规定性和依据1.质的规定性:A 从社会性质来说,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B从发展程度水平来说,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完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还有诸多不适应的部分,我国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

2.依据A由我国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决定的。

B由我国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性质决定的。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

2.依据: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1)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2)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与之相适应,需要在以公有制为主体地位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以促进生产力的迅速提高。

(3)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已成为我国现实经济中客观存在的事实。

3.正确理解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1)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并不意味着以国有经济为主体,也不意味着公有制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越大越好。

(2)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而其主导作用体现在控制力上。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关键是要提高公有制经济的整体质量,控制力和竞争力。

(3)在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国家掌握国民经济命脉,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竞争力得到加强的前提下,国有经济的比重适当减少一些,不会影响我国社会主义性质。

所有制结构改革1.所有制结构多元化,包括资源性领域在内,以公有资本参股的混合所有制为改革的主要形式。

2.引入市场机制。

3.对国有企业诱导出倒逼机制。

4.战略上调整国民经济布局,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而其他领域可以通过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加强重点,提高国有资产的整体质量。

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通过市场机制调节资源配置,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一种经济管理模式。

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旨在解决社会主义社会中经济发展的问题,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增长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一、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基本原理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基本原理是经济增长、效益和公平相互促进。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需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并合理调节和引导市场。

首先,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注重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幸福感。

其次,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

此外,还要保持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效率。

二、市场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作用市场在社会主义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首先,市场可以提供有效的生产要素配置机制。

通过市场的竞争机制,能够发现和推动资源配置的最优解,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其次,市场能够提供多种选择,推动产品的优质供给和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

此外,市场还能够促进创新和技术进步,推动经济的持续发展。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家应当充分发挥调节和引导作用。

首先,国家应当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秩序,促进市场的稳定和良好运行。

其次,国家要积极引导和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提高市场主体的活力和创造力。

此外,国家还要积极推动对外开放,加强国际合作,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要坚持稳中求进的原则。

首先,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加强产能和科技创新,提高经济的实力和竞争力。

其次,要加强金融体系建设,完善金融服务机制,提供更好的金融支持和保障。

此外,要注重农村和农民问题,加强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风险和挑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也会面临一些风险和挑战。

首先,市场经济容易出现垄断和恶性竞争,需要加强反垄断和市场监管。

1市场经济的基础理论

1市场经济的基础理论

市场经济的基础理论一、市场经济的含义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或以市场为“媒介”的一种经济形式。

也就是说,凡是一切经济活动过程都要通过市场这个中介环节来进行的经济形式,就叫市场经济。

从经济运行的层次看,市场经济包括以下含义:(1)从经济运行的角度看,是一种经济运行机制,即市场经济=市场运行机制。

(2)从经济调节的角度看,是一种经济调节手段,即市场经济=市场调节。

(3)从资源配置角度看,是一种资源配置方式,即市场经济=市场配置。

(4)从经济管理的角度看,是一种管理方式或方法,即市场经济=市场管理方法。

二、市场经济的本质本质上是一种经济形式。

“经济制度”、“经济形式”、“社会经济形态”是三个不同的概念。

由这三个不同的经济范畴引申出了三种不同序列的经济范畴体系:第一个序列的经济范畴体系是经济制度方面的范畴体系,可概述为“原始社会的经济制度—奴隶社会的经济制度—封建社会的经济制度—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共产主义经济制度”第二个序列的经济范畴体系是经济形式方面的范畴体系,可概述为“自然经济—市场经济—产品经济”第三个序列的经济范畴体系是社会经济形态方面的范畴体系,从自然经济的角度可概述为“原始社会的自然经济—奴隶社会的自然经济—封建社会的自然经济”:从市场经济的角度可概述为“原始社会末期的市场经济—奴隶社会的市场经济—封建社会的市场经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经济制度经济制度,是指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它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生产过程中人们所处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劳动产品的分配方式。

其中,最重要的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即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

(二)经济形式经济形式,是指人们从事物质资料生产与交换的形式。

1、人类社会采取自然经济、市场经济、产品经济三种形式。

(1)自然经济,是最初的经济形式,是同较低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以人的依赖关系为基础的经济形式。

(2)市场经济,是第二种经济形式,是在社会分工基础上产生的,以交换为目的、生产与消费的联系通过市场交换来实现的经济形式。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复习要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复习要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复习要点一、简答题:1、资源配置的涵义:资源配置就是采用一定的调解机制,在不同用途和不同使用者之间分配各种经济资源。

2、资源合理配置的涵义:就是以一定的资源消耗来尽可能充分满足各种社会需要,是资源配置的效能达到最大化。

3、资源或经济资源涵义:是指人们在经济活动中科院掌握、支配和利用的人力、物理和财力。

资源分为两大类:一类为自然资源,一类为社会资源。

4、资源稀缺性:就是社会对资源的无限要求和资源有限性的矛盾造成资源的稀缺性。

5、资源配置方式以及根据资源配置方式划分的三种经济模式是什么?资源配置方式分为自然配置,市场配置好计划配置三种。

按照资源配置的方式的不同,分别形成自然经济、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三种模式。

6、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重要条件;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

7、市场经济的含义:就是市场对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8、为什么说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中最基本的运行机制。

(也可能出辨析题)价格机制是市场价格与供求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有机联系机制,一方面,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会引起市场价格的变动;另一方面,市场价格的变动又会引起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

正是在这种联系和波动中,供求趋向平衡,价格与价值趋向一致,从而使市场经济运行最基本的规律---价值规律的要求和作用得以实现。

9、我国现阶段所有制结构是什么?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逐步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经济制度。

它决定着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

10、产权的含义及其特征:产权式由社会或法律规定保护的一组财产权利。

这些权利包括财产的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置权等。

产权具有如下特征:一是排他性,即同一产权在同一时间只可能由某一经济主体单独享有;二是产权不同于所有权,所有权是完备的产权,是产权的特殊表现形式;产权应具有确定的界限和范围;四是产权可以转让或授权他人行使;五是产权是一种社会工具,其作用在于帮助从事经济活动的主体形成一种可以合理把握的预期。

整理市场经济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

整理市场经济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

整理市场经济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一)判定题1.市场经济的形成和发展与国家历史背景和时代特点有关。

()来源:2.在传统的小商品经济下,生产和资源的使用都没有达到广泛的社会化。

()3.在现代市场经济中,随着市场机制作用的日益加强,国家对市场竞争的干预和调控相应的日益减弱。

()4.目前,典型的市场经济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5.有商品就有市场,有市场就有市场经济。

()来源:6.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活动中,政府的角色是运动员和裁判员的统一。

()7.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经济活动起调控作用的是市场机制,政府无需对经济指手划脚。

()8.只有社会主义国家才有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迫切性。

()9.现代市场经济是规范的、文明的、有秩序的市场经济。

()来源:10.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居民个人是经济活动的参与者,但不是市场主体。

()11.到目前为止,我国已开办了人才交流中心、职业介绍所、技术工人交流市场及各种咨询服务公司,劳动力市场已相当完备。

()12.价值规律是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通过商品交换和商品生产而发挥作用的。

()13.由于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因而价格变化也就必然意味着价值发生变化。

()14.市场对于资源配置具有灵活而有效的导向作用,能保证社会生产各部门的持续协调发展和经济的稳增长。

() 15.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计划以市场为基础,总体上是指导性的计划。

()16.我们必须建立主要由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因为只有这样的机制才能反映价值和供求的变化,引导资源合理配() 17.市场经济是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的开放型经济。

()来源:18.按劳分配的原则是劳动者按照他提供给社会的劳动量获得相应的经济补偿或经济收入,所以,只要社会上的任意两个劳动者付出相同的劳动,都会得到相等的报酬。

()19.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依靠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发展,我们只须集中精力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应退居其次。

()20.由于房屋与土地一般不能分割,所以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实际上是房屋和土地所有权的买卖、租赁以及与此相关的交易活动的总和。

经济学市场均衡理论知识点总结

经济学市场均衡理论知识点总结

经济学市场均衡理论知识点总结在经济学的广袤领域中,市场均衡理论是一个核心且基础的概念。

它帮助我们理解市场中供需关系如何相互作用,从而决定商品的价格和数量。

一、市场均衡的定义市场均衡简单来说,就是指在某个特定的市场中,当供给量和需求量达到相等的状态。

此时,市场处于一种稳定的平衡,既没有过剩也没有短缺。

在这种状态下,价格也相对稳定。

例如,假设市场上某种水果的供给量是 100 斤,而需求量也是 100 斤,价格为每斤 5 元,那么这就是一种市场均衡的状态。

二、需求曲线需求曲线表示在不同价格水平下,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

一般来说,价格越低,需求量越大;价格越高,需求量越小。

这是因为当价格下降时,消费者购买同样的商品花费更少,所以会更愿意购买更多。

需求曲线的斜率通常是负的,反映了价格和需求量之间的反向关系。

但要注意,影响需求的因素不仅仅是价格,还包括消费者的收入、偏好、相关商品的价格、预期等。

比如,如果消费者的收入增加,对于正常商品的需求通常会增加,需求曲线向右移动;而如果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偏好降低,需求曲线则会向左移动。

三、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相对应,供给曲线展示了在不同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商品数量。

通常情况下,价格越高,生产者愿意提供的商品数量越多;价格越低,提供的数量越少。

供给曲线的斜率一般为正,因为高价格会激励生产者增加产量以获取更多利润。

但影响供给的因素同样不止价格,还包括生产成本、技术水平、生产者的预期、相关商品的价格等。

例如,技术进步可能会降低生产成本,从而使生产者在相同价格下能够提供更多的商品,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四、市场均衡的形成市场均衡是通过供需双方的相互作用形成的。

当市场价格高于均衡价格时,供给量大于需求量,出现过剩。

生产者为了卖出多余的商品,会降低价格,这会导致需求量增加,供给量减少,直到达到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相反,当市场价格低于均衡价格时,需求量大于供给量,出现短缺。

(完整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重点整理

(完整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重点整理

(完整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重点整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主体具有独立性和平等性,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都是平等的、独立的经济实体,他们具有自主地作出经济决策的权力,独立地承担决策所带来的风险。

这与计划经济体制下由政府部门作出经济决策并承担责任的经济模式根本不同。

2.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一些行业和职业的收入明显高于其他行业和职业。

3.教育、技能、经验等方面的差异也会导致个人收入差距拉大。

4.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也是造成个人收入差距拉大的原因之一。

5.一些非法手段和不正当手段也会导致个人收入差距拉大。

改写:第四章一、按劳分配的定义和内涵按劳分配是指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以劳动为标准来分配个人消费品(在商品经济中表现为货币收入)的分配方式。

其主要特点包括:1. 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只能以劳动为标准,不能以生产资料的占有情况和其他条件为标准;2. 每个劳动者分配的个人收入多少,取决于他为社会提供的劳动部分的多少,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二、我国按劳分配的特点1. 按劳分配在商品经济条件下是通过三个阶段实现。

第一阶段,企业的总劳动在产品市场上实现。

第二阶段,企业对劳动者按其劳动进行分配。

第三阶段,劳动者用个人收入购买商品实现自己的消费。

2. 按劳分配采取货币工资或其他形式实现。

3. 按劳分配在全社会范围内并没有统一的标准。

三、与马克思设想的按劳分配比较1. 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分配制度;2. 按社会总产品分配原则事前进行了若干扣除;3. "劳"的计量没有准确尺度,全民所有制内部只有计划的劳动量没有实际劳动量,集体所有制内部则按个人实际劳动量计量,再以集体劳动量进入市场;4. 分配最终不能脱离商品经济和市场交换,个别劳动本质上仍然要通过市场转化为社会劳动;四、我国个人收入差距拉大的原因1. 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尚不完善,分配关系尚未完全理顺;2. 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一些行业和职业的收入明显高于其他行业和职业;3. 教育、技能、经验等方面的差异也会导致个人收入差距拉大;4. 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也是造成个人收入差距拉大的原因之一;5. 一些非法和不正当手段也会导致个人收入差距拉大。

市场经济理论

市场经济理论

市场经济理论市场经济理论是指一种经济组织方式,其中资金、商品和资源通过市场机制进行交换和配置。

这种经济制度的核心原则是供求关系决定价格,并且个体和企业的自由决策会引导经济活动。

市场经济理论被广泛认可为促进经济增长和产业发展的有效方法。

市场经济理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世纪的亚当·斯密,他被认为是市场经济理论的奠基人。

斯密在他的著作《国富论》中阐述了自由市场的优势,并指出通过竞争和自由贸易可以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效果。

他认为个体的自利行为会为整个社会带来最大的福祉。

市场经济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是供求关系。

根据这一概念,产品和服务的价格将根据供给和需求的平衡水平来决定。

当需求超过供应时,价格上涨,从而鼓励生产者提供更多商品和服务。

相反,当供应超过需求时,价格下降,鼓励消费者购买更多商品和服务。

通过供求关系,市场经济能够自行调整,并以最有效的方式进行资源配置。

另一个关键概念是自由竞争。

市场经济理论认为自由竞争是提高效率和创新的重要驱动力。

在自由竞争的环境下,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不断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并不断创新。

这种竞争促进了经济的进步和技术的创新。

市场经济理论还强调产权保护的重要性。

产权保护是市场经济的基础,它确保个人和企业对自己的财产享有权利,并能够依法行使这些权利。

只有在产权得到充分保护的情况下,个人和企业才会有动力进行投资和创造财富。

然而,市场经济理论也有其局限性和问题。

例如,市场经济理论假设人们具有完全的理性和信息对称,但实际情况往往并非如此。

在现实中,个体的决策可能受到有限的信息和认知偏差的影响,从而导致市场失灵和不公平现象的出现。

因此,政府在市场经济中扮演着监管者和调节者的角色,通过政策干预来解决市场失灵和提供公共产品。

总结起来,市场经济理论是一种通过市场机制进行资源配置和决策的经济组织方式。

其核心原则是供求关系决定价格,个体和企业的自由决策引导经济活动。

市场经济理论强调自由竞争、产权保护和政府政策干预的重要性。

公共基础知识整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公共基础知识整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公共基础知识整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一、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事后调节,是发达的商品经济。

(实质:价值规律调节)计划配置是事前调节。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生产资料所有制的不同。

二、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1.市场主体的自主性。

最重要的是企业,企业自主决定。

2.市场关系的平等性。

3.市场行为的竞争性,带来一定缺陷。

(1)自发性,如劣质产品、扰乱市场秩序。

(2)盲目性,如盲目跟风。

(3)滞后性。

(4)市场发展的开放性。

(实现最优资源配置、最高经济效率)(5)市场运转的有序性。

三、市场机制1.价格机制(1)是最重要、最核心的。

(2)价格变化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

(3)时常的导向作用是通过价格机制来变化的。

2.供求机制供求关系发生变化会反映价格的变化。

3.竞争机制。

4.风险机制改善经营管理,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竞争力,使资源得到有效、合理使用。

四、市场体系(一)基本内容最基本的内容、三大支柱:商品市场、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

1.商品市场:市场交换的主要内容。

2.资本市场:在市场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3.劳动力市场:劳动力资源交易和分配的场所。

(二)建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大市场1.统一的市场(1)协调、均衡;(2)地域间是一个整体。

2.开放的市场(1)对国内开放;(2)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相互衔接。

3.竞争的市场公平竞争。

4.有序的市场标准化、规范化。

高考政 治社 会主 义市场经济基础理论汇总

高考政 治社 会主 义市场经济基础理论汇总

高考政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理论汇总在高考政治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理论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理解和掌握这些理论,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和分析经济现象,以及应对相关考试题目都具有关键意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通过市场机制来配置资源的经济体制。

它既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又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首先,我们来谈谈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和优点。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市场就像一只“无形的手”,引导着资源的流向。

市场通过价格的涨落以及供求关系的变化,来调节生产和经营。

当某种商品供不应求时,价格就会上涨,生产者看到有利可图,便会扩大生产,增加供应;反之,当供过于求时,价格下跌,生产者会减少生产。

这种机制能够及时、灵敏地反映供求关系的变化,传递供求信息,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市场经济的另一个优点是,它能够促进生产者和经营者不断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不断创新、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的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

然而,市场调节也不是万能的。

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

自发性是指一些生产者和经营者为了追求自身利益,可能会不择手段,比如违法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等。

盲目性是指生产者和经营者往往不能完全掌握市场信息,决策会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导致一哄而上或一哄而退。

滞后性则是指市场调节是一种事后调节,从价格形成、信号传递到商品生产的调整有一定的时间差,这可能会造成经济波动和资源浪费。

正因为市场调节存在这些不足,所以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这只“有形的手”来进行干预和调节。

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包括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和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国家可以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来实现这些目标。

经济手段是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来影响和调节经济活动。

常见的经济政策有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包括税收、国债、财政支出等方面的政策;货币政策则涉及利率、汇率、信贷等的调整。

理论学习总结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理论学习总结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理论学习总结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从事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关的工作,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思考。

现将此进行总结,以期与大家交流和分享。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概念与特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下建立和发展的,其核心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和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通过市场机制配置资源、调节经济关系,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坚持公有制的特点,公有制经济在重要领域和关键领域占主导地位。

其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注重调节和规范市场经济行为,坚持政府在经济中的引导和调控作用。

再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强调增强微观主体活力,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最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注重社会公平和公正,通过积极的政府干预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收入的合理分配。

二、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深入学习为了更好地应对和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在工作中深入学习了相关的理论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和专业能力。

首先,我系统学习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深入理解了公有制和市场经济的辩证关系。

通过学习,我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和特点,更好地掌握了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的方法论。

其次,我注重研究和总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经验,学习了国内外相关经验与教训。

深入学习了国家在经济改革开放中的实践探索和政策创新,了解了市场化改革的历史进程和重大决策的背景原因。

通过对实践经验的学习,我认识到了市场经济的盲目性和自发性,以及政府在引导市场中的作用与责任。

三、在工作中的体会与思考在实际工作中,我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并得到了一些有益经验和启示。

首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在市场经济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考研知识点归纳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考研知识点归纳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考研知识点归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经济改革的基本方向。

作为考研的重要知识点之一,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发展过程对于经济学专业的研究生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这一重要内容。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概念与内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经济形态,是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之下,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一种经济体制。

它的基本特点是以市场为基础,调节资源配置,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实行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经济管理体制。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1. 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强调公有制在经济中的主导地位,但也允许和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实现共同发展、互相促进。

2.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调节资源配置的基础,它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通过供求关系调节资源流动和价格形成。

3. 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经济管理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通过计划和市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宏观调控,以保障经济运行的稳定和公平。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重要阶段:试验、初步建立和健全发展。

(一)试验阶段1978年至1992年是我国经济改革开放初期,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试验的阶段。

此时,我国开始逐步调整经济结构,放开市场准入,鼓励农民自主经营,实行城乡经济体制改革,形成了以农村经济改革为突破口的试验区域。

(二)初步建立阶段1992年至2002年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步建立的阶段。

此时,我国对市场经济的发展进行了全面推进,建立了以企业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市场体系,完善了宏观调控体系,形成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三)健全发展阶段2002年至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入健全发展阶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 (2页整理版)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 (2页整理版)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框架和基本特征?答:基本框架:⑴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方针;⑵建立现代企业制度;⑶培育和完善市场体系;⑷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⑸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分配制度;⑹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

基本特征:A.具有市场经济的共性特征。

⑴经济关系市场化;⑵企业行为自主化;⑶宏观调控间接化;⑷经济运行法制化。

B.具有社会主义制度特征。

⑴公有制为主体地位-----基本标志⑵实现共同福裕-------- 根本目标⑶强有力的宏观调控-----调控办度2、市场经济弱点与缺陷?答:市场经济弱点:⑴自发性;⑵盲目性;⑶滞后性。

市场经济缺陷:⑴产业结构调整;⑵经济总量的平衡;⑶外部性的克服;⑷公平竞争与垄断;⑸社会公正与效率;⑹公共产品提供-----生态、环境与资源的保护。

3、市场竞争的机制与条件?答:市场竞争的机制:价格机制、竞争机制和供求机制。

完成竞争市场存在的条件:⑴市场上有大量的买者和卖者;⑵所提供的产品都是同质的;⑶所有要素均可自由流动;⑷完全信息、交易成本可以忽略不记,充分理信。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的过程?答:1992年建立市场经济;1978年改革开放;1982年有计划的商品经济;1987年市场引导企业,国家调整市场。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过程:⑴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按经济规律办事,重视价值规律的作用;⑵1982年十二大: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⑶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有计划的商品经济”;⑷1987年十三大:“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⑸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资本主义有计划,社会主义有市场”;⑹1992年十四大:中国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浅水(表层、微观)改革进入”“深水(经济体制、企业制度、产权制度)改革”(1993年-----)⑺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体制;⑻1997年十五大1999年十五届四中全会:调整国有经济布局,“有所为有所不为”“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⑼2002年十六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框架;⑽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知识点总结[新版].ppt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知识点总结[新版].ppt
➢ 产权交易是产权的有偿转让,是广义财产 权的经济性流动。
精心整理
29
二、产权交易的意义及方式
1、企业产权转让的意义 • 有利于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和合理化 • 是解决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的有效途径 • 有利于资产的保值增值 • 有利于实现企业产权
结构的多元化
精心整理
30
2、产权交易方式
根据交易形式划分: 购买式 承债式 吸收入股式 控股式 人员接受式
精心整理
39
第四节 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的基本条件
一、内部条件
1、具有独立经营、利益不同、在各个经济 领域占绝对优势的市场经济主体。 2、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市场体系。 3、建立以市场竞争形成价格为主的价格机 制。
精心整理
40
二、外部条件:
1、政府不直接干预市场经济主体——企 业的微观经济活动。 2、建立和健全各种市场法规制度。 3、建立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 制度。
精心整理
34
产权制度的功能
• 产权制度具有财产约束功能、激励功能、 有效配置资源的功能、形成稳定预期的功 能、规范交易行为和交易界区的功能,即 有效地界定和规范财产关系和人们的经济 行为。
精心整理
35
第四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的形成和发展
精心整理
36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 计划和市场的基本思想
一、计划配置方式
(一)计划配置方式的含义
计划配置方式是计划经济体制中占主体地位 的资源配置方式,它通过计划机制的作用过 程实现资源的配置。中央计划机构以行政指 令形式层层下达计划指标,通过计划平衡决 算的差额或者缺口显示产品稀缺程度,从而 进行资源配置。
精心整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1、资源配置与资源合理配置的含义?资源配置就是采用一定的调节机制,在不同用途和不同使用者之间分配各种经济资源。

资源合理配置就是以一定的资源消耗来尽可能充分满足各种社会需要,使资源配置的效能达到最大化。

2、资源的含义?资源是指人们在经济活动中可以掌握、支配和利用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包括劳动、资本、土地、企业家才能等。

一类为自然资源;一类为社会资源。

3、资源稀缺性的含义?社会对资源的无限需要和资源有限性之间的矛盾总是存在。

资源的稀缺性反映了这样一个基本事实,相对于人类的需求而言,人类可以利用的各种资源在数量上总是有限的,因此任何社会都要解决资源配置的问题。

4、资源配置方式以及根据配置方式划分的三种经济模式是什么?资源配置方式可分为自然配置、市场配置和计划配置三种方式。

相应地,按照资源配置方式的不同,分别形成自然经济、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三种模式。

5、经济体制与经济制度的关系?(1)经济体制是组织和管理经济的一整套具体制度和形式,是基本经济制度的表现形式,不具有独立的社会属性或制度属性,却和社会经济制度有紧密的联系。

(2)在社会化大生产的条件下,一方面,一定社会经济制度决定着经济体制的根本性质和主要特点,影响着经济体制运行效率的高低。

另一方面,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都是由经济体制来实现的。

(3)而经济体制较为灵活,因此,同一社会经济制度及其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可以实行不同的经济体制,不同社会经济制度的国家也可以选择同样的经济体制。

6、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一个重要条件是社会分工,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是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7、市场经济的基本含义:市场经济是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8、市场机制的含义:市场机制是市场经济最基本的运行机制。

它是市场经济运行中各构成要素之间相互影响和制约的有机联系及作用形式,其基本功能是调节市场经济运行,使经济运行趋近均衡状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怎么理解市场经济的性质?(不分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直接以交换取得价值和利润为目的的经济形式和资源配置方式。

市场经济的存在需要两个条件:1.物质剩余。

2.在不同商品所有者之间交换。

市场经济是一个由千千万万的厂商和个人自主参与交易形式,在市场经济中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指挥。

这只看不见的手就是市场的价值规律。

一般来说,商品的价格是受供求关系影响,沿着自身价值上下波动。

市场经济的第一个性质:自发性。

在交易过程中,我们常能看到同一种商品在不同时期价格不同。

当涨价时,卖方会自发的加大生产投入;当减价时,卖方会自发的减少生产投入。

市场经济的第二个性质:盲目性。

市场的范围之大使得谁也无法客观宏观的去分析观察,参与者们大多以价格的增幅程度来决定是否参与,与参与程度。

市场经济的第三个性质:滞后性。

参与者盲目自发的投入生产,而生产是一个相对于价格变动耗时较长的一个过程,所以我们常能看到一种商品降价后,它的供应量却在上升。

2.什么是市场失灵?为什么需要政府出手干预?政府用何种手段?答:一、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无法有效地分配商品和劳务的情况,通常也被描述为市场力量无法满足公共利益的状况。

其主要表现在5个方面:(1)局部效应。

指市场机制不能调节公共产品的供给,只能调节以盈利为目的的经营活动;(2)外部效应。

指一个人或企业的行为对他人造成影响,而自己又未将这些影响计入市场交易的成本或价格中;(3)垄断效应。

存在垄断,价格必然有利于垄断者,产量就不会达到最低成本时的规模经济状态,难以引导资源有利配置,而且垄断产量低于均衡产量,带来效率损失;(4)分化效应。

完全有市场调节分配,会导致贫富两极分化,因为人地竞争起点不同,即使竞争过程是公平的,结果也不会实现公平;(5)失衡效应。

指仅靠市场调节不能保证国民经济总量综合平衡和稳定增长。

因为微观决策者的决策信息一般不完全,带有一定盲目性。

二、由于市场失灵,资源有效配置不法实现。

同时,政府具有干预的可能性,因此政府要出手干预。

见PPT三、政府干预手段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

1)立法和行政手段。

这主要是指制定市场法规、规范市场行为、制定发展战略和中长期规划、指定经济政策、实行公共管制、规定垄断产品和公共物品价格等。

例如,为了对付垄断,制定反垄断法,实行公共管制,由政府规定价格或收益率。

对外部效应大的物品,政府可以采取行政手段或法律手段,如强制排污工厂停产,限期治理,或对受损单位给予应有的补偿。

2)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

公共生产是指由政府出资兴办的所有权归政府所有的工商企业和事业单位,主要是生产由政府提供的公共物品,也可以在垄断部门建立公共生产,并从效率或社会福利角度规定价格。

政府组织公共生产,不仅是出于提供公共物品的目的,而且是出于有效调节市场供求和经济稳定的目的。

按广义的生产概念,公共生产既包括生产有有形物品的工商企业,也包括提供无形物品和服务的学校、医院、文艺团体、气象部门以及政府机关和国防部门等。

比如,为了弥补市场信息的不充分和不对称,政府有关部门要定期向社会提供有关商品供求状况,价格趋宏观经济运行和前景预测的资料,而政府提供经济信息是一种社会性服务,也属于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范围。

3)财政手段。

应当指出,财政手段既不直接生产也不直接提供公共物品。

而是通过征税和收费为政府各部门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筹集经费和资金,最终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同时又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补贴和财政政策等手段调控市场经济的运行。

3.为什么说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也要讲公平?如何突破公平不易实现的瓶颈?答:初次分配一般是指国民收入作必要的扣除(税收、企业年金)之后在生产参与者中进行的分配,反映的是市场经济主体在生产过程中权利与义务、作用与地位、付出与报偿之间的平等关系。

初次分配是基础性的分配,是在全社会各种微观单位内部分散进行的分配,涉及的利益主体也日益多元和复杂。

可以说,初次分配公平与否,直接关系社会经济生活各个方面能否正常运行。

初次分配的大格局一旦确定,二次分配是无力从根本上改变的,只能在此格局基础上通过财政收支和转移支付手段在局部或一定环节上作出调整。

如果初次分配中、不公平问题很严重,二次分配即使能从社会公平的角度,采取必要调节措施,其绩效也未必理想。

例如目前社会上存在的收入差距过大、贫富过分悬殊等问题。

因此必须在初次分配,尤其是收入分配中,实现公平与效率并存。

当前的初次分配不公问题主要是由于体制不健全和制度不完善引起的,只能通过深化改革和完善制度的办法来解决。

第一,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逐步消除劳动力流动的障碍,建设城乡一体的劳动力市场,保证人们可以公平地获得就业机会和劳动报酬。

第二,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

现代企业是投资者、经营者和劳动者的利益集合体,它不仅要追求利润,对投资者负责,而且要对企业员工负责。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应该更好地处理劳动关系,实现“劳资两利”。

第三,打破不合理的垄断,为企业创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

PPT第二章1.市场经济的组成要素有哪些?市场经济三要素即市场主体、市场体系和市场机制。

市场主休是指市场的参与者和主宰者,市场体系是指由各类市场如商品市场、劳务市场、资木市场等构成的市场组织和各项制度法规;市场机制是指由价格、利率等市场信号推动的市场运行规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三要素是价格体制,供求关系,竞争规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有两个基本的方面:首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种市场经济,它必须体现市场经济的一般性;其次,这种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规定必然要对市场经济的形成、发展产生影响,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然会体现我国生产关系和国情的特点而具有特殊性。

2.应当怎样分析市场经济演变的进程?一.从对立的自然经济角度当生产力有了很大提高,社会分工明显,剩余的物质基础出现,以及产生交换的需要,就会出现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相对立的市场经济。

然而,一种经济制度下,只有一种与之相适应的经济体制。

在自然经济为主的封建时代,虽然并没有成熟到产生市场经济,但有商品交换的萌芽产生。

二.从经济史的角度1.市场经济最初发展形式----集市和商人的出现。

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剩余产品的出现,简单的无物交换发展到远距离大宗商品的交换需要商人作为媒介。

商人由最早媒介交换到买卖规模越来越大,形成集市。

集市是城市的雏形。

2.交易与信用金融的发展。

随着交易的发展,信用形式反映了市场经济的成熟和有效程度,保证交易进行和维持市场秩序。

金融银行的发展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

3.城市的发展。

城市与市场是相辅相成的,城市不仅是市场的集中也发展出一系列功能。

而城市发展依赖于农村。

4.国家的作用。

国家经常对市场经济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比如,保证市场秩序和交易的安全,保护私有产权,规范人们的经济行为,为货币和信用提供最终担保等。

3.作为一种资源配置方式的市场经济与经济制度的关系。

一.社会分工和生产力的发展是市场经济发展的线索1.从分工不发达和发达的关系看,生产力水平低,分工不发达,人们没有更多商品物质需求,生产力水平提高,分工明细,生产多种多样商品,有了交换的需要。

2.从分工和市场经济的关系看,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分工越来越明确,即分工越来越发达,有了商品交换的需要,发达的分工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

3.从经济活动参与者互相影响的角度,在商品经济中,经济活动参与者有不同的商品需求,通过交换而满足自身的需要,而商人这个媒介为了获得财富在商品经济中充当重要角色,也促进着商品经济的发展。

二.产权私人拥有的基础----排他性的财产权利是市场经济的基础PPT 第二章P5三.财产权制度的历史演进路径的角度看。

PPT 第二章P5PPT 第三章1. 什么是市场经济的资源配置方式?1.资源配置指的是经济中各种资源(人力,物力,财力和信息等)在各种不同的使用方向之间的分配。

在供给有限的情况下,解决选择问题,即如何有效地把各种资源分配到不同的产业部门中去。

2.资源及其广泛性。

是指市场经济要求一切都成为商品,包括诚信的信息,打假的信息。

3.要素市场。

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配置资源方式的区别主要通过要素市场体现出来。

4.企业。

企业作为独立商品生产者,从自身利益最大化出发,根据要素市场上价格变动以及消费者需求,组织要素进行生产,是市场信号灵敏的反映者。

5.知识和时间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资源配置无法离开知识的积累和更新,宏观资源配置所需要的知识更为复杂。

具体包括,产品与要素性能,生产方法,流程及创新,需求变动及其趋势,运输和物流对所有部门的投入产出计算,宏观的经济数据及发展态势,政府经济政策等国内外经济环境变等。

知识的变化和更新,使得资源配置计划化落空。

6.市场性配置资源机制PPT 第三章P5 第四个PPT2. 什么是计划经济的资源配置方式?(1) 与市场配置资源不同,计划配置资源主要指宏观经济的决策部门根据拟订的经济增长目标,通过制定计划和实施机制来完成资源在各个生产部门中的分配。

计划配置资源的前提是国有制,及国家拥有所有的生产资料和生产条件。

(2) 计划配置资源的条件PPT 第三章P3~43.为什么计划经济的资源配置方式总是失败?(1) 计划体制下,真正的市场交易不被重视。

PPT 第三章P6 第二个PPT(2) 计划性资源配置的方式的主要特点是在攻击和需求结构的偏差上,通过数量而非价格信号体现。

PPT 第三章P5 第三个PPT(3) 生产者没有自主地位决定了他们必须充当整个经济机器的螺丝钉,他们不可能是市场信号的灵敏反应者,也不能自行其事,强调了总体利益而微观利益被忽视了。

(4) 计划无所不包,计划就是命令,而一些本不该纳入计划经济中的资源得不到有效的配置,从而生产效率低下。

(5) 事前的资源配置的根本缺陷在于脱离市场需求,会造成某些产业供大于求,某些产业供不应求的现象。

显然这是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的,因而不能很好地促进经济的发展。

PPT 第四章1.试述企业正常经营所需要的外部条件。

企业正常经营所需要的外部条件是市场机制。

在发育合理的市场经济中,市场信号指挥着企业-生产者行为。

PPT 第四章P1 第六个PPTP2 第一~二个PPT2.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为什么要有计划?(1)在设定战略的基础上,必须有计划。

企业需要事前根据预测做粗分步走的计划,要求员工根据计划分解任务并执行之。

计划体现了企业的控制要求,任务控制和利润控制。

计划的基础在于知识而不是理性。

(2)社会生产不可能向企业一样有计划。

如果把社会生产与企业生产混为一谈,把对企业的控制沿用到社会生产中,就等于承认,社会是一个工厂,企业是每一个车间;社会利益和企业利益相同,没有交易成本;社会并非多元化,在技术上更是幻想,这边是把社会理解成一个企业的危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