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收录)田汉的电影创作及艺术特点
田汉作品以及影响
![田汉作品以及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05c3ea9dd0d233d4b14e6969.png)
田汉简介田汉(1898年3月12日—1968年12月10日),字寿昌,曾用笔名伯鸿、陈瑜、漱人、汉仙等。
话剧作家,戏曲作家,电影剧本作家,小说家,诗人,歌词作家,文艺批评家,社会活动家,文艺工作领导者。
中国现代戏剧的奠基人。
湖南长沙人。
生平多才多艺,著作等身。
早年留学日本,1920年代开始戏剧活动,写过多部著名话剧,成功地改编过一些传统戏曲。
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9年后田汉任职文化部戏曲改进局、艺术局局长。
文化大革命中被迫害致死。
1979年4月平反,在北京召开了隆重的追悼大会。
成就田汉一生从事于文艺事业,创作话剧、歌剧60余部,电影剧本20余部,戏曲剧本24部,歌词和新旧体诗歌近2000首。
其中《义勇军进行曲》经聂耳谱曲后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话剧代表作有《获虎之夜》、《名优之死》、《乱钟》、《回春之曲》、《丽人行》、《关汉卿》、《文成公主》及改编戏曲剧本《武则天》、《江汉渔歌》、《白蛇传》、《金鳞记》、《西厢记》、《谢瑶环》等。
《关汉卿》代表田汉话剧创作的最高成就。
京剧新歌剧戏曲合集新雁门关金钵记江汉渔歌田汉戏曲集武松与潘金莲情探新平剧田汉戏曲选白蛇传西厢记岳飞谢瑶环理论集书信集散文集回忆录文学概论抗战与戏剧三叶草田汉散文集影事追怀录爱尔兰近代剧概论文艺论集日记合集银色的梦南国社史略南国的戏剧田汉论创作蔷薇之路续银色的梦田汉早期的剧作主要在于宣扬个性,彰显五四运动中思想解放个性解放的精神。
他早期的作品一方面无情地揭露了当时社会以及传统势力剥夺人的自由与幸福的罪行,并随着创作历程的推进,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与表现也在不断加强;另一方面,又着力表现人们面对黑暗现实所产生的苦闷、思索以及对光明的热烈追寻,这一主题也贯穿在田汉所有剧作中,其中尤以《咖啡店之一夜》和《名优之死》为最。
《咖啡店之一夜》通过盐商之子李乾卿对纯真爱情的背叛与亵渎,揭示了带有浓厚封建主义色彩的资产阶级市侩的丑恶嘴脸,又通过白秋英与林泽奇的觉醒,体现了作者"由颓废向奋斗之曙光"的理想。
论田汉的话剧创作
![论田汉的话剧创作](https://img.taocdn.com/s3/m/d7bcc2fe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3f.png)
论田汉的话剧创作黄献文内容提要:田汉早期的剧作充满着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息,三十年代田汉转向后的剧作则一直围绕着“阶级”和“民族”这两个母题展开,追求宣传性和鼓动效应,使其剧作的艺术性大打折扣。
田汉剧作的第三大特点是女性崇拜,他笔下的女性是其政治态度与美学理想的载体。
关键词:浪漫主义左倾意识女性崇拜在中国现代话剧史上,田汉不象郭沫若那样汪洋恣肆,怒涛汹涌,也不象夏衍那样沉潜蕴藉,没有曹禺剧作的丰腴深厚,也缺乏李健吾那样对人性的剖析和展示,但他有的是浪漫和热情,而正是这一点使他独树一帜。
读罢田汉的剧作,掩卷沉思,有三个特点最为突出:这就是浪漫情调、左倾意识和女性崇拜。
一在人们印象里,田汉就是浪漫的代名词。
他早期的剧作里充满了青春、爱情、异国情调、美丽的忧伤等属于浪漫主义范畴中的典型情愫。
而将这些归纳起来,可分为三个大的方面。
一、漂泊感。
在田汉早期剧作中,漂泊不仅是人物的生存状态,而且也是着意渲染的情调和反复吟唱的主题。
《南归》中那位流浪诗人来不知从哪儿来,去不知到哪儿去。
他回到战乱频仍的北国家乡,家人已在战火下家破人亡,他心爱的牧羊姑娘久等他不归已嫁了人,又忧伤地死去。
怀着破碎的情感与隐约的希望,他又漂泊到南方,寻找爱慕他的春姑娘,谁知姑娘的母亲已将其许人。
他只好背起行囊,弹着吉他,唱着忧伤的歌,继续漂泊。
《古潭的声音》中那个从未出场的女郎也“是个漂泊惯了的女孩”,南边、北边,黄河,扬子江,哪里都曾留过她的足迹,可是哪里也不曾留过她的灵魂,她的灵魂好像时刻望着那山外的山,水外的水,世界外的世界。
她刚到一个地方,心里早又做了到另一个地方去的准备。
《湖上的悲剧》中的诗人柳梦梅书剑飘零,四海为家。
在《乡愁》里作者借人物之口说:“我有时反羡慕一种‘万里一身轻’的流浪生活”。
《咖啡店之一夜》中那位在异国漂泊的俄国盲诗人更被诗化了。
田汉剧中的这种漂泊并非有什么现实的依据,完全是作者为了表达感情和渲染浪漫情调的需要,是少年时期不安分、渴慕远方的心性的体现,也是五四一代青年在彷徨中求索、在求索中彷徨心灵的艺术再现。
田汉先生作品介绍
![田汉先生作品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84642238ed630b1c59eeb5a1.png)
田汉先生作品田汉出身贫民家庭,多才多艺,著作等身。
早年留学日本,1920年代开始戏剧活动,写过多部著名话剧,成功地改编过一些传统戏曲。
少年时代受到谭嗣同、陈天华、黄兴等人和南社诗人、舅父易象的影响,具有反帝爱国志向。
1912年就读于长沙师范学校。
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16年得易象之助,东渡日本,考入东京高等师范学校。
1919年,在东京加入李大钊等组织的少年中国学会,开始发表诗歌和评论。
翌年,创作了剧本《环珴璘与蔷薇》、《咖啡店之一夜》。
1921年,与郭沫若、成仿吾等组织创造社,倡导新文学。
1922年回国,受聘于上海中华书局编辑所。
1924年,田汉与妻子易漱谕创办《南国半月刊》,发表独幕悲剧《获虎之夜》,上海各学校竞相上演。
此后,先后在长沙第一师范学校、上海大学、大复大学任教。
1926年,在上海与唐槐秋等创办南国电影剧社,编导拍摄《到民间去》,未竟。
1927年秋,任上海艺术大学文学科主任,不久被推举为校长,编写了话剧《苏州夜话》、《名优之死》等。
年底,会同欧阳予倩、唐槐秋、周信芳,高百岁等举行“鱼龙会”演出,影响颇广。
1928年,与徐悲鸿、欧阳予倩组建南国艺术学院,田汉任院长兼文学科主任。
同年秋,成立南国社,确定“团结与时代共痛痒之有为青年,作艺术上之革命运动”的宗旨。
南国社青年走向社会,以狂飙精神推进新戏剧运动,曾多次到南京、杭州、广州等地演出。
同一时期,田汉主蝙了《南国月刊》,写作了《古潭的声音》、《颤栗》、《南归》、《第五号病室》、《火之跳舞》、《孙中山之死》、《一致》等剧本和一系列关于戏剧运动的文章。
1920~1929年田汉的早期戏剧活动,对中国新兴话剧的奠基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戏剧文学方面,他的创作彻底摆脱了“文明戏”的影响,吸取了中国戏曲和欧美戏剧的精华,使中国话剧作品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形式走向新的高度。
《获虎之夜》和《名优之死》就是这个时期的高峰之作。
他创建的南国社,是最早具有专业性质的话剧团体之一,它把话剧由校园推向了社会,对话剧的普及和戏剧运动的开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和带头作用。
田汉先生简介与作品
![田汉先生简介与作品](https://img.taocdn.com/s3/m/c1243ae39e3143323968936f.png)
田汉先生简介与作品田汉出身贫民家庭,多才多艺,著作等身。
早年留学日本,1920年代开始戏剧活动,写过多部著名话剧,成功地改编过一些传统戏曲。
少年时代受到谭嗣同、陈天华、黄兴等人和南社诗人、舅父易象的影响,具有反帝爱国志向。
1912年就读于长沙师范学校。
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16年得易象之助,东渡日本,考入东京高等师范学校。
1919年,在东京加入李大钊等组织的少年中国学会,开始发表诗歌和评论。
翌年,创作了剧本《环珴璘与蔷薇》、《咖啡店之一夜》。
1921年,与郭沫若、成仿吾等组织创造社,倡导新文学。
1922年回国,受聘于上海中华书局编辑所。
1924年,田汉与妻子易漱谕创办《南国半月刊》,发表独幕悲剧《获虎之夜》,上海各学校竞相上演。
此后,先后在长沙第一师范学校、上海大学、大复大学任教。
1926年,在上海与唐槐秋等创办南国电影剧社,编导拍摄《到民间去》,未竟。
1927年秋,任上海艺术大学文学科主任,不久被推举为校长,编写了话剧《苏州夜话》、《名优之死》等。
年底,会同欧阳予倩、唐槐秋、周信芳,高百岁等举行“鱼龙会”演出,影响颇广。
1928年,与徐悲鸿、欧阳予倩组建南国艺术学院,田汉任院长兼文学科主任。
同年秋,成立南国社,确定“团结与时代共痛痒之有为青年,作艺术上之革命运动”的宗旨。
南国社青年走向社会,以狂飙精神推进新戏剧运动,曾多次到南京、杭州、广州等地演出。
同一时期,田汉主蝙了《南国月刊》,写作了《古潭的声音》、《颤栗》、《南归》、《第五号病室》、《火之跳舞》、《孙中山之死》、《一致》等剧本和一系列关于戏剧运动的文章。
1920~1929年田汉的早期戏剧活动,对中国新兴话剧的奠基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戏剧文学方面,他的创作彻底摆脱了“文明戏”的影响,吸取了中国戏曲和欧美戏剧的精华,使中国话剧作品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形式走向新的高度。
《获虎之夜》和《名优之死》就是这个时期的高峰之作。
他创建的南国社,是最早具有专业性质的话剧团体之一,它把话剧由校园推向了社会,对话剧的普及和戏剧运动的开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和带头作用。
田汉
![田汉](https://img.taocdn.com/s3/m/e19a3cc3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2e.png)
田汉戏剧最明显的特征即表现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高度融合。田汉明确指出其处女作《梵峨嶙与蔷薇》 是“通过现实主义熔炉的新浪漫主义剧”,而其往后的作品也多沿着这一思路创作,如三十年代的《回春之曲》 和四十年代的《丽人行》等都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交相辉映的优秀作品。田汉戏剧的浪漫主义与同时代的浪漫 主义又有着更为主流的表现,如与郭沫若的浪漫主义相比,虽有不少的共同之处,但比起后者的热烈、豪放来, 田汉的浪漫更显出一种温馨、轻柔的韵致。他塑造人物往往不重细腻的描写,而着重于内心感受的抒发。他的作 品状绘时代、勾勒人物,追求精神气质的凸显,而不在具体细节上细心雕琢。他的剧本结构也不以严谨取胜,而 以气势见长,不论题材大小、人物多寡,皆能形成“广厦高阁”的壮阔情势。同时在语言方面,他善于运用诗的 语言为人物性格的深化、为情节冲突的进展设置独特的意境。
他创作歌词的歌曲《万里长城》的第一段后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田汉早年 留学日本时曾自署为“中国未来的易卜生”。1968年,田汉在中国文化大革命中不幸被迫害死于狱中。
人物生平
剧作家田汉(6张)1898年3月12日,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县东乡茅坪田家塅一户贫农家庭; 1912年,就读于长沙师范学校; 1916年,考入日本东京高等师范学校; 1919年,在东京加入李大钊等组织的少年中国学会,开始发表诗歌和评论; 1920年,发表处女作《梵峨琳与蔷薇》; 1921年,与郭沫若等组织创造社,倡导新文学; 1922年,回国,受聘于上海中华书局编辑所; 1924年,与妻子易漱瑜创办《南国》半月刊。以后相继任教于长沙第一师范学校、上海大学、大夏大学(今 华东师范大学); 1926年,在上海与唐槐秋等创办南国电影剧社; 1927年秋,到上海艺术大学任文学科主任、校长,创作了话剧《苏州夜话》《名优之死》等。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重点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c9cf3372a8956bec0975e362.png)
中国现代文学史1、文学革命:是一场轰轰烈烈的文学形式和文学内容的大变革活动。
1917年1月,《新青年》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诌议》,是文学革命开端的标志。
文章提出要以“白话文学”为中国文学的正宗。
1917年2月,《新青年》又发表了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举起“文学革命”的旗帜,提出以“国民文学”取代“贵族文学”,以“写实主义”取代“古典主义”,以“社会文学”取代“山林文学”。
1920年,北洋军阀政府教育部承认白话为国语,通令国民学校采用,成为文学革命成功的标志。
2、文学研究会(艺术倾向)1)主张“为人生”的文学,意思是文学要书写现实人生,表现人生,对人生有现实的意义。
就是很重视文学的现实功能。
反对游戏文学观念,反对消遣的文学态度。
2)文研会作家在创作方法上多注重现实主义。
这在沈雁冰的文论和文学研究会作家的创作中显示出来。
3)文学研究会注重翻译东欧、西欧现实主义名著,介绍普希金、托尔斯泰、屠格涅夫、易卜生、莫泊桑等人的作品。
3、创造社:1921年7月,创造社宣告成立,成员有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田汉、郑伯奇、张资平等。
刊物有《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中华新报》副刊发行)、《洪水》、《创造月刊》。
艺术倾向:1)崇天才,重神会,讲求文学的全与美,强调创作的无目的。
通常被歧视为“艺术派”。
2)富有浪漫主义特色,大都尊崇个性,表现自我,富有强烈的反抗色彩。
3)在翻译方面,主要翻译介绍歌德、雪莱、海涅、济慈、惠特曼、泰戈尔、王尔德、波特莱尔等人的作品。
大多数为浪漫主义,也有现代主义作家。
4、郁达夫:名文,是创造社的发起人和最重要的小说家。
在散文、旧诗词、文学理论、翻译等方面也有独到的贡献,以小说创作影响最大。
《银灰色的死》、《沉沦》、《南迁》三篇小说于1921年结集为《沉沦》发行,是郁达夫自己第一部、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短篇小说集。
但其在轰动一时的同时也毁誉参半。
褒者认为它真实地抒写了青年的时代病,开创了小说的新体式,标志着“自我小说”的兴起;贬者攻击它为“诲淫”,是不道德、不端方的文学。
田汉作品
![田汉作品](https://img.taocdn.com/s3/m/6d162811b90d6c85ec3ac62d.png)
田汉作品《获虎之夜》独幕话剧《获虎之夜》是田汉早期最优秀的独幕话剧之一,故事以辛亥革命后湖南山村为背景,描写富裕猎户魏某嫌贫爱富,强迫女儿莲姑中断与表兄黄大傻的恋情,另许他人。
黄大傻思念表妹,每晚登山眺望莲姑的灯灭。
一夜魏某在山上放置了抬枪欲猎取虎皮为女添置嫁妆。
黄大傻误中抬枪,在黄生命垂危之际莲姑坚守不离。
魏某强行拆散二人,并毒打其女。
黄大傻愤而自戕。
田汉通过这一婚姻悲剧,表达出当时青年的痛苦和追求,揭露了黑暗专制的封建势力,体现了激进的民主主义精神。
剧本通过莲姑和黄大傻两个形象的塑造,热情歌颂了青年男女追求自由的反抗精神和至死不渝的爱情。
《名优之死》3幕话剧《名优之死》是田汉在南国时期的代表作,剧本描写著名京剧演员刘振声对待艺术严肃认真,注重戏德、戏品,他的徒弟刘凤仙在小有名气之后被流氓恶霸杨大爷所腐蚀,刘振声坚持正义、起而抗争,在恶势力压迫下,愤懑病发,倒毙于舞台之上。
刘振声这一艺术形象以民国初年著名艺人刘鸿声之死为素材,概括了旧社会戏曲艺人的苦难遭遇,是一个真实生动的艺术典型。
剧中旦角刘凤仙、丑角左宝奎等人物形象也都写得血肉丰满,是剧作家艺术创造臻于成熟的体现。
田汉以这些艺术形象揭露令人窒息的黑暗势力,批判的锋芒不停留于金钱势利的丑恶,而着眼于流氓、恶霸、官僚得以横行的整个社会制度。
虽然是悲剧结局,但不是孤独的追求和个人的毁灭,而写出了人们的抗争和逐步觉醒。
《名优之死》的语言自然、深沉,于1927年冬在上海梨园公所首演,由洪深饰刘振声,杨闻莺饰凤仙,左明饰左宝奎,欧小凤饰肖玉兰,唐槐秋饰杨大爷,陈白尘饰记者。
《乱钟》独幕话剧《乱钟》写于1932年初,由大道剧社首演于上海。
剧本反映1931年“九·一八”之夜,东北大学的学生们听到日军进攻沈阳、炮轰北大营的消息后,鸣钟集合,慷慨赴战的事迹,无情地鞭笞了国民党政府“不抵抗主义”的投降行径。
这是一部群众剧,作者通过青年学生们思想认识的一步步提高,巧妙地从侧面表现反动当局的投降主义和全国人民坚决抗战的尖锐对立。
田汉简介
![田汉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d9dd2afbf8c75fbfc77db2d2.png)
+
蔷薇之路(日记) 1922年5月,上海,泰东图书局 咖啡店之夜(戏剧集) 1924年12月,中华书局 翠艳亲王(无声电影剧本) 1925年,光华书局 银 色的梦(随笔) 1928年,中华书局 续银色的梦(随笔) 1928年, 中华书局 南国的戏剧(论文集) 1929年7月,上海,萌芽书店 爱尔兰近代剧概论(论 著) 1929年7月,上海,东南书店 田汉戏剧集 1934年,现代书局 回春之 曲(剧集) 1935年5月,普通书店 田汉选集(戏剧诗歌集) 1936年,万象书 店 田汉散文集 1936年8月,上海,今代书店 田汉剧作选 1936年10月,上 海,仿古书店 黎明之前(剧集) 1937年3月,北新书局 抗战与戏剧(论 文集) 1937年月日2月,长沙商务印书馆 岳飞(四十四场新平剧) 1940年, 桂林白虹书店 田汉代表作(戏剧散文诗歌集) 1941年,三通书局 秋声赋 (五幕话剧) 1944年1月,桂林文人出版社 田汉选集(戏剧诗歌集) 1947年9 月,中央书店 白蛇传(十五集京剧) 1955年,作家出版社 田汉剧作选 1955年2月,人民文学出版社 名优之死(三幕话剧) 1957年8月,中国戏剧出 版社 西厢记(六场京剧) 1959年5月,中国戏剧出版社 关汉卿(十三场 话剧) 1959年6月,中国戏剧出版社 月光曲(剧集) 1959年9月,人民文学出 版社 田汉选集(戏剧集) 1959年月11月,人民文学出版社 田汉戏曲选 (二卷本) 1981年1月,湖南人民出版社 田汉文集(16卷本) 1983年,中国 戏剧出版社
+
田汉的家乡长沙县是湘戏、影子戏盛行的地方。田汉从五六岁时起, 就经常骑在叔叔们肩上,赶十几二十里地去看庙台戏,他每次看戏回家。参 加学生军后,当时军人看戏不要钱,他便时常到“三尊炮”去看京戏,在一些舞台处理方式。而此时传统的折子戏《三娘教子》激发了他的创 作灵感,于是他根据这部戏改写产生了他的处女作《新教子》。剧本发表在 当时的《长沙日报》上,而田汉这年只有13岁。
田汉的影响分别如何 有关于他的评价是什么样的
![田汉的影响分别如何 有关于他的评价是什么样的](https://img.taocdn.com/s3/m/546d550477232f60ddcca15f.png)
田汉的影响分别如何有关于他的评价是什么样的本文导读:文艺影响田汉作为我国戏剧领域的改革者对我国戏剧事业的发展带来深远影响。
早在1927年,田汉创办了南国社,为我国现代戏剧事业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戏剧人才,同时田汉领导的南国社也创作了大批优秀的戏剧作品作品,如田汉本身所创作的《灵光》、《湖上的悲剧》和《苏州夜话》等,这些戏剧极大的丰富了20世纪20年代的戏剧文学,同时增强了戏剧在当时的文艺影响。
同时田汉是我国戏曲事业的最早也是贡献最大的改革者之一,他在新中国成立后提出了戏曲的“三改理论”,在此理论下田汉领导同时也亲身整理改编了我国的传统戏曲剧目,其中他亲自考察的京剧剧目就达900多个,他为这些剧目书写了许多精辟精彩的分析指导,为戏曲改良提供了更为明确的方向。
田汉也是我国电影事业的开拓者之一,他的第一个电影剧本《翠艳亲王》写于1925年,是我国最早的电影剧本之一。
同时他为我国的电影创作了许多先例,如为电影插入大量音乐作为插曲和片头曲片尾曲,田汉为这些曲子写词,其中电影《风云儿女》的插曲《义勇军进行曲》后来成为了我国国歌,被代代传唱,激励了一代代中华儿女。
政治影响1930年田汉领导发起了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并在其中担任了重要职务,领导和推动了工人剧运的发展。
左翼戏剧运动为后来话剧向职业化、实用化过渡准备了条件,为中国无产阶级戏剧运动初步开拓了道路,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的戏剧人才。
同时由他创作歌词的《义勇军进行曲》广泛传唱于抗日战争时期,鼓舞了抗战士兵,后来该曲也成为了我国国歌,影响了一代代中华儿女。
人物评价夏衍:“田汉同志走过来的道路是曲折而坎坷的,但是他对国家民族,对文学艺术所作出的贡献却是灿如金玉,不可磨灭的。
”夏衍:“田汉是现代的关汉卿,我私下把他叫做中国的‘戏剧魂’。
”苏叔阳:“田汉是在“五四”运动中产生的一位文化巨人。
”黄仁宇:“为什么田汉会值得这么多环境背景不同的人敬爱?因为他给人们带来乐观自信和希望。
《中国电影史》课后题答案
![《中国电影史》课后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460124ae45c3b3567ec8b15.png)
《中国电影史》书后问答题参考答案第一章“影戏”——中国电影的奠基(1896年~1932年)1、投机性的电影生产对中国电影初期发展起了什么作用?答:中国最早的一些电影企业大部分都是为了商业投机的目的而兴办的,缺乏坚实的经济技术基础,创作上低级趣味,粗制滥造,脱离时代,脱离人民生活。
但也有一批有志之士对中国电影事业和艺术基础的奠定付出了艰苦的劳动。
如商务印书馆成立活动影片部,坚持严肃的制片方针,可以说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认认真真地把电影作为一种事业来办的开端。
还有一些人虽然开始也是以投机为目的涉足电影,但最终致力于电影事业并取得了相当的成果。
如“明星”电影公司等一些影片公司,形成了一批比较稳定的电影生产队伍,成为左右中国电影市场的主要力量。
这些电影公司对中国电影发展的历史功罪各有不同,但它们的出现为电影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有了这种事业的基础,中国电影才有可能在艺术上逐渐进步。
2、郑正秋在中国电影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答:郑正秋是中国电影事业的开拓者,也是早期最主要的电影艺术家。
他早年以“药风”为笔名从事戏剧评论,主张戏剧应是改良社会、教化民众的工具,对提倡新剧、改良旧剧做了不少工作。
郑正秋坚持主张以艺术形式进行社会教化的方针,把他丰富的戏剧经验运用到电影创作中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
1923年由他编剧、张石川导演拍摄了长故事片《孤儿救祖记》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在艺术形式上,《孤》没有像当时大多数中国电影那样盲目模仿西方电影,而是从中国传统的叙事艺术和舞台戏剧学习了许多表现方法运用到影片拍摄之中。
《孤》是中国电影成为一种有民族特色的、独立的艺术形式的一个开端。
它的成功不仅在经济上拯救了“明星”公司和初兴的中国电影事业、促进了对电影的投资,而且在艺术上奠定了郑正秋在当时电影创作界的领导地位,推动了他的艺术主张的传播。
这部影片的成功在使“影戏”风格在中国电影发展中占据主流地位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国开电大-中国现代文学专题-形考任务1-4答案
![国开电大-中国现代文学专题-形考任务1-4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e2760b4af1ffc4ffe47acfb.png)
题目随机,请使用Ctrl+F组合键查找题目答案阶段作业1 测验一、单选题题目:“只要你听着我的歌声落了泪,/就不必打开窗门问我,‘你是谁?’”以这样的发问开篇的诗作是()。
正确答案是:《蚕马》题目:《教我如何不想她》流传甚广,并首次使用“她”字,经赵元任谱曲后,成为传唱至今的流行歌曲,这首诗的作者是()。
正确答案是:刘半农题目:《人的文学》的作者是五四时期因倡导“人的文学”、“平民的文学”而名声大振的()。
正确答案是:周作人题目:《十五娘》是新文学中最早的叙事诗,其作者是()。
正确答案是:沈玄庐题目:《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车厢社会》、《漫文漫画》等作品的作者是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别具一格、自成一家的散文家、漫画家()。
正确答案是:丰子恺题目:1919年初,北京大学傅斯年、罗家伦等学生创立了()。
正确答案是:新潮社题目:1921年,《小说月报》从鸳鸯蝴蝶派的重镇变成新文学的重要刊物,其主编是()。
正确答案是:沈雁冰题目:1921年诗集《女神》出版,宣告了新诗的最终形成。
《女神》的作者是()。
正确答案是:郭沫若题目:1923年,丁西林因独幕剧《一只马蜂》而一举成名,而他早期话剧的代表作则是创作于1925年的()。
正确答案是:《压迫》题目:1929年11月,率先提出无产阶级戏剧口号的是沈端先、郑伯奇等人发起成立的()。
正确答案是:上海艺术剧社题目:1933年从法国回车后,一边教书一边创作,同时以“刘西渭”为笔名在文学批评界有较大影响的戏剧家是()。
正确答案是:李健吾题目:1934年、1935年分别创办《人间世》、《宇宙风》,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凋”的小品文,成为“论语派”主要人物的作家是()。
正确答案是:林语堂题目:30年代的抒情散文,在形式上精雕细琢、匠心独运,一种追求唯美的散文风格蔚然成风,其重要的代表作家是()。
正确答案是:何其芳题目:30年代中期,郁达夫移居杭州之后,是他游记散文创作的高峰期,除《达夫游记》外,还创作有()等。
田汉(现代话剧、电影编剧)人物简介
![田汉(现代话剧、电影编剧)人物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ae4b3b60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c2.png)
位
田汉与现代文学的关
系
• 田汉与现代文学的关系
• 田汉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人物
• 他的作品反映了现代社会的变迁与人性
• 对后世艺术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田汉在话剧与电影史
上的地位
• 田汉在话剧与电影史上的地位
• 田汉是中国现代话剧与电影的重要奠基人之一
• 他的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 对后世艺术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点与影响 -他
的作品具有独
特的艺术风格
01
02
03
• 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现实
• 对中国电影史产生了重要影
• 善于运用象征、隐喻等手法
• 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的人物形
响
• 对后世艺术家产生了深远的
象
• 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的人物形
影响
象
02
田汉的话剧作品分析
《雷雨》: 田汉的代表作之一
01
《雷雨》的故事背景与主题
• 深刻的社会批判
• 强烈的人物个性
• 精湛的心理描绘
田汉的电影艺术风格
• 田汉的电影艺术风格
• 紧张的情节安排
• 鲜明的人物形象
• 深刻的社会批判
田汉的艺术特点与影
响
• 田汉的艺术特点
• 独特的艺术风格
• 善于运用象征、隐喻等手法
• 对后世艺术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05
田汉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
• 故事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的上海
• 讲述了家庭伦理的悲剧
• 揭示了社会的黑暗面
02
《雷雨》的人物塑造
• 周朴园:封建家长的典型代表
• 周萍:封建家庭的受害者
• 四凤:封建家庭的牺牲品
田汉“左转”前后电影作品中的民间想象及话语策略
![田汉“左转”前后电影作品中的民间想象及话语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3351e356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5a1b15d.png)
田汉“左转”前后电影作品中的民间想象及话语策略作者:许昳婷来源:《电影评介》2022年第17期1926年,田汉编导的影片《到民间去》上映。
“七七事变”爆发前,他先后创作了《三个摩登的女性》《民族生存》《黄金时代》《风云儿女》《青年进行曲》等进步电影作品。
①“左转”后的田汉。
更加注重对底层民众的关怀,呼吁艺术创作的政治宣传功能为广阔的社会斗争服务。
当时,日本的“新村主义”和俄国民粹派的思想观念在国内影响颇大,田汉的创作与批评观念互现,形成了“左转”前后“新浪漫主义”与“新现实主义”混杂的艺术风格,然而田汉对“新浪漫主义”文艺思潮的误读,也使其“左转”前后的创作呈现出一种复杂且别样的景观。
一、田汉“左转”前后电影主题的嬗变田汉“左转”之前的电影作品以《到民间去》②和《湖边春梦》为代表。
在经历了《南国特刊》停刊之后的一段“左右为难”的状态后,田汉在《到民间去》中“借Film宣泄吾民深切之苦闷”,明确提出知识分子应该走一条“到民间去”的道路。
男主人公其昌最初“到民间去”的行为,更多地是为了逃避自己对美玉的爱恋和丧母之痛(“失恋之情痛切可知”,“自美玉见夺于秋白,复丧失其至爱之母,觉得他一生最宝贵之物皆以次第不为己有”)。
秋白亦是在投机生意失败,穷困潦倒的情况下来到“新村”中“讨一自食其力之所”。
经过秋白自尽等事,其昌与美玉悲痛不已,更加认识到残酷的社会对人生的戕害。
在《湖边春梦》中,田汉用他的浪漫主义情怀编织了一个臆想出的爱情之梦。
男主人公剧作家孙辟疆在去杭州的途中偶遇黎绮波及其丈夫,随后“英雄救美”与黎绮波相恋。
田汉以“虐恋”的方式呈现双方的相处模式,最终孙辟疆勇敢地从强盗手中救下黎绮波,醒来却发现是一场梦。
整体上看,这部作品依旧是“艺术至上”的主观情绪的抒发。
作品夸张怪诞的美学风格也与20世纪20年代初期德国表现主义电影在日本的传播有关。
1921年,电影《卡里加里博士》在日本上映,田汉曾经感慨:“我自从亲近艺术以来,何曾接触过这种尖锐而怪幻的美;何曾接触过这种心灵的激动与颤栗啊!”[1]受此影响,田汉也将怪诞梦境融入创作。
田汉
![田汉](https://img.taocdn.com/s3/m/f19543092af90242a895e5c5.png)
田汉、聂耳合作的义勇军进行曲
“七七事变”后,创作了5幕话剧《卢沟桥》,并举行劳军演出。不久,中共代表团到达南京,审查了田汉被捕后的表现,恢复了他的组织关系。8月,田汉赴上海,参加文化界救亡工作。上海沦陷后,田汉南下长沙,旋返武汉从事戏剧界抗日统一战线工作。12月武汉联合公演《最后的胜利》,接着成立了中华全国戏剧界抗敌协会,田汉是主要组织者之一,并起草了成立宣言。1938年初,据抗敌剧协“决议”,田汉与马彦祥、廖沫沙等编辑出版了《抗战戏剧》半月刊。后去长沙,又筹办了长沙《抗战日报》,并着文明确提出,“现阶段的剧运路线是戏剧游击战”,号召戏剧工作者为民族解放而斗争。1938年2月,田汉应周恩来之邀,到武汉参加国共合作的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任第六处处长,负责艺术宣传工作,同洪深等组建了10个抗敌演剧队、4个抗敌宣传队和一个孩子剧团。1938年11月,撤离武汉到长沙,团结湖南广大戏曲艺人进行抗日救国之演出,并亲自写作了《新雁门关》、《江汉渔歌》、《岳飞》等戏曲剧本。1940年应三厅召赴重庆,期间与欧阳予倩、杜宣、许之乔等创
剧作家田汉
剧作家田汉
阳翰笙等打入电影阵地,为“艺华”、“联华”等影片公司写了《三个摩登的女性》、《青年进行曲》、《风云儿女》等一批进步电影文学剧本,使电影文学从思想到艺术出现了新面貌。此外他还创作了由聂耳谱曲的《毕业歌》、《义勇军进行曲》等著名歌曲。这个时期是田汉政治热情和艺术才能全面发展的时期,他对左翼文化活动的开展,起了领导和推动作用。[4]
抗战开始,立刻参加集体创作话剧《芦沟桥》,参加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后到武汉参加抗战宣传工
田汉
田汉
作。1939年后在桂林主编《戏剧春秋》月刊,此时对京剧、汉剧、湘剧等戏曲进行了改革,写了大量以反侵略为内容的戏曲剧本,有《江汉渔歌》、《岳飞》等。1944年与欧阳予倩等在桂林组织了西南戏剧展览会。抗战胜利后回到上海,创作了剧本《丽人行》、《忆江南》等。1948年转入华北解放区。
田汉主要戏剧作品介绍
![田汉主要戏剧作品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40363cb4284ac850ac024203.png)
田汉主要戏剧作品介绍————————————————————————————————1.《获虎之夜》独幕话剧《获虎之夜》是田汉早期最优秀的独幕话剧之一,故事以辛亥革命后湖南山村为背景,描写富裕猎户魏某嫌贫爱富,强迫女儿莲姑中断与表兄黄大傻的恋情,另许他人。
黄大傻思念表妹,每晚登山眺望莲姑的灯灭。
一夜魏某在山上放置了抬枪欲猎取虎皮为女添置嫁妆。
黄大傻误中抬枪,在黄生命垂危之际莲姑坚守不离。
魏某强行拆散二人,并毒打其女。
黄大傻愤而自戕。
田汉通过这一婚姻悲剧,表达出当时青年的痛苦和追求,揭露了黑暗专制的封建势力,体现了激进的民主主义精神。
剧本通过莲姑和黄大傻两个形象的塑造,热情歌颂了青年男女追求自由的反抗精神和至死不渝的爱情。
2.《名优之死》3幕话剧《名优之死》是田汉在南国时期的代表作,剧本描写著名京剧演员刘振声对待艺术严肃认真,注重戏德、戏品,他的徒弟刘凤仙在小有名气之后被流氓恶霸杨大爷所腐蚀,刘振声坚持正义、起而抗争,在恶势力压迫下,愤懑病发,倒毙于舞台之上。
刘振声这一艺术形象以民国初年著名艺人刘鸿声之死为素材,概括了旧社会戏曲艺人的苦难遭遇,是一个真实生动的艺术典型。
剧中旦角刘凤仙、丑角左宝奎等人物形象也都写得血肉丰满,是剧作家艺术创造臻于成熟的体现。
田汉以这些艺术形象揭露令人窒息的黑暗势力,批判的锋芒不停留于金钱势利的丑恶,而着眼于流氓、恶霸、官僚得以横行的整个社会制度。
虽然是悲剧结局,但不是孤独的追求和个人的毁灭,而写出了人们的抗争和逐步觉醒。
《名优之死》的语言自然、深沉,于1927年冬在上海梨园公所首演,由洪深饰刘振声,杨闻莺饰凤仙,左明饰左宝奎,欧小凤饰肖玉兰,唐槐秋饰杨大爷,陈白尘饰记者。
3.《乱钟》独幕话剧《乱钟》写于1932年初,由大道剧社首演于上海。
剧本反映1931年“九·一八”之夜,东北大学的学生们听到日军进攻沈阳、炮轰北大营的消息后,鸣钟集合,慷慨赴战的事迹,无情地鞭笞了国民党政府“不抵抗主义”的投降行径。
近代文学家田汉及其作品
![近代文学家田汉及其作品](https://img.taocdn.com/s3/m/b8988a8bfd0a79563c1e728e.png)
三一文库()
〔近代文学家田汉及其作品〕
田汉是在“五四”运动中产生的一位文化巨人。
下面小
编为大家带来近代文学家田汉及其作品。
一、人物介绍
田汉(1898年3月12日—1968年12月10日),乳名:
和儿,学名:寿昌,笔名:田汉、陈瑜、伯鸿、汉儿倚声、
首甲、绍伯、漱人、陈哲生、明高、嘉陵、张坤等。
男,汉
族,湖南省长沙县人。
田汉,剧作家、戏曲作家、电影编剧、小说家、词作家、
诗人、文艺批评家、文艺活动家,中国现代戏剧三大奠基人
之一。
他创作歌词的歌曲《万里长城》的第一段后来成为中
第1页共4页
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
田汉早年留学
日本时曾自署为“中国未来的易卜生”。
1968年,田汉在中
国文化大革命中不幸被迫害死于狱中。
二、文学作品
戏剧作品有:
《环珴璘与蔷薇》、《咖啡店之一夜》、《获虎之夜》、《苏
州夜话》、《名优之死》、《古潭的声音》、《颤栗》、
《南归》、《第五号病室》、《火之跳舞》、《孙中山之死》、
《一致》、《梅雨》、《暴风雨中的七个女性》、
《回春之曲》、《械斗》(与马彦祥合作)、《黎明之前》、
《洪水》、《复活》、《阿必西尼亚母亲》、《女记者》、
24。
田汉早期话剧特点
![田汉早期话剧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08f5d110cc7931b765ce1588.png)
田汉是现代文学史上的戏剧大家,是中国现代话剧的奠基者之一,他的话剧在我国话剧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认真仔细的研读田汉话剧是十分必要的,对于了解中国话剧的发展脉络及指导当代话剧的发展走向是非常有利的。
本文试图对田汉早期话剧的特点作简要的分析,简单的谈谈自己阅读田汉早期话剧的一些体会和想法。
田汉早期话剧创作于二十年代,共有20余部,为现代话剧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田汉早期话剧风格独特,具有浓郁的理想主义色彩和浪漫主义气息,剧本题材上多爱情剧,剧本内容多取材于现实生活。
一、浓郁的理想主义色彩和浪漫主义气息。
田汉早期话剧最大的特点是其包涵的浓郁的理想主义的色彩,且带有作者本人的天真。
田汉的第一个剧本《梵峨璘与蔷薇》可谓这方面的代表作品。
剧本讲述了大鼓女柳翠与琴师秦信芳的爱情故事。
柳翠为了让心爱的秦信芳能到国外学习音乐,不惜委身于资本家李简斋,愿意牺牲自己以换得秦信芳出国的费用,其举动感人至深。
就在读者以为李简斋纳柳翠为妾,并出资让秦信芳出国的时候,田汉让这个故事向另一个方向发展。
李简斋不但没有纳柳翠为妾,还毫无代价的送钱给秦信芳,让其出国学习,而且不但自己出钱,还说服自己的几位太太捐出各自的几枚戒指一并赠送,且各无怨言。
李简斋可谓现代文学史上心肠最好的资本家,最慈善、最开明的资本家。
他仅仅是偷听到柳翠二人谈论没有金钱的爱情的无奈,就决计要帮助两个于己无利益关系的人的生活困苦,最终以大团圆结尾。
田汉固然同情下层人的生活,但过分的同情,使得田汉处理此剧时过多的倾注个人的情感,忽略了客观的环境与事实。
他理想中期望自己笔下的人物生活的幸福,期盼有情人终成眷属,于是设计了最后的大团圆结局,显现出年轻的田汉思想上的浓郁的理想主义的色彩。
李简斋的形象是他对当时资本家的过分美化,借助于这一美化的形象实现他自己心目中对于柳翠和秦信芳的美好的祝福。
《灵光》一剧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气息,这一三幕剧中的第二暮使用了“梦境”的浪漫主义手法。
打造“银色的梦”——论田汉早期的电影观
![打造“银色的梦”——论田汉早期的电影观](https://img.taocdn.com/s3/m/727593935a8102d276a22fb6.png)
【专题名称】影视艺术【专题号】J8【复印期号】2008年02期【原文出处】《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7年3期第156~160页【英文标题】Making“the Silver Dream”——On Tian Han's Early Outlook on Film【作者简介】陈吉德(Chen Jide),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
(南京 210097)【内容提要】田汉早期主张用电影打造“银色的梦”,从而达到宣泄个人苦闷的目的,这种电影观源于他功利和无功利相交织的二元论美学思想。
田汉提高了电影艺术的地位,但其作品排斥商业性,格调过于低沉。
In his early time,Tian Han advocated to make“the silver dream”by shooting films,in order to dispel hisdepression.This outlook on film came from the dualistic aesthetic thought mixed with utility andinutility.Tian Han raised the position of film art,but his works excluded commerciality and was inlowsprats.田汉早年对电影有着浓厚的兴趣。
他晚年在《影事追怀录》一书中说:“我是非常欢喜电影的。
我在东京读书的时候,正是欧美电影发达的初期,当时日本正在努力学步。
我有许多时间是在神田、浅草一带电影馆里消磨。
我的眼睛因此而变成近视。
”[1](P2) 人们常提到的南国社,殊不知开始就叫做南国电影剧社。
当时,田汉对电影的热情完全超过了戏剧。
为此,有人说:“田汉同志是一位革命作家,当二十年代,电影这种文艺形式还被许多人看不起的时候,他就带头搞电影。
”[2] 20年代,田汉创作的电影剧本共有5部,即1925年的《翠艳亲王》,1926年的《到民间去》和1927年的《南京》、《断笛余音》、《湖边春梦》。
简述田汉、丁西林的戏剧创作
![简述田汉、丁西林的戏剧创作](https://img.taocdn.com/s3/m/ac3503e1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28.png)
简述田汉、丁西林的戏剧创作
一、田汉的戏剧
作为中国现代话剧的奠基者之一,田汉是一位创造活力异常丰沛的多产的剧作家,仅20年代就创作了20多部话剧(除5部多幕剧外,均为独幕剧)。
A、总主题:用“真艺术来改造人生”,对“真艺术”“真爱情”的追求。
美(爱情、艺术)的幻灭与毁灭(摧残、扭曲)
B、“通过现实主义熔炉的新浪漫主义剧”
C、人物形象:“艺术家”形象系列与牺牲主义的女性系列
D、诗人写剧的特征。
唯美主义“的语言风格。
二、丁西林与早期的独幕剧
在20年代,以至在整个中国话剧史上,丁迄今都是一个“独特的存在”。
《一只马蜂》、《压迫》。
1、丁西林是带着机智、幽默和微笑登上剧坛的。
他开创了中国现代新喜剧,并被誉为“独幕喜剧的圣手”。
2、丁西林剧作的特色
(1)独特的戏剧观念。
着意于对世界态人情的含有温情的微讽,追求和谐、互补和相对的合理性。
机智与幽默喜剧的价值。
(2)充满了喜剧的趣味:说谎、欺骗、误会。
对“欺骗”、朦胧与多义的嗜爱。
(3)别出心裁的结构。
其戏剧的结构通常采用“二元三人”模式。
结尾的惊人之笔。
(4)机智、简洁、幽默的戏剧语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田汉的电影创作及艺术特点杂文收录
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所高小健
田汉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戏剧艺术家和电影艺术家,是我国现代文化史
上的一位巨人。
从本世纪二十年代起,他与另两位同样伟大的艺术家洪深、欧阳予
倩一起,带着对电影这种新玩意儿的浓厚兴趣和艺术卓识,走进了还被人们轻视的
电影行,同时把时代精神和文化观念也带给了电影。
在纪念田汉百年诞辰的时候,
我们回顾一下这位大师的电影历程,应该给我们不少有益的启示。
“对于电影这一新兴艺术,我也是有甚大的野心的。
”田汉在其一生中,对电
影艺术倾注了极大的心血,共创作了三十余个电影剧本,其中有三部是他亲自担任
导演。
在这个过程中,他经历了对电影艺术的认识上的变化,最终对中国电影的发
展做出了独特的不可替代的历史性贡献。
这种贡献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方面
是确立了中国电影的文化地位。
早在二十年代,田汉就开始了电影创作活动,从这
时起,他就把电影作为一种文化事业,用这种新兴的艺术表达自己的艺术观念和社
会理想,即脱离于普遍的社会意识之外的独立的在野的艺术运动的立场和反抗现行
社会秩序的政治态度。
其中包含着对艺术的唯美追求。
特别是到了三十年代,他与
一批左翼的进步的新文学作家评论家一起,用剧本和评论理论等形式推动了新兴电
影文化运动的形成和发展,并利用自己的关系促使了艺华影业公司的成立,一度成
为左翼电影创作的阵地,使电影成为反帝反封运动的重要武器和组成部分。
另一方
面是他的剧作开创了中国电影革命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在三十年代新兴电影文化
运动的现实主义的主导潮流中显示出独特的艺术风貌。
田汉的电影剧本创作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先锋探索阶段,指田汉二十年代南国社时期的电影创作;二十年
代是世界性的现代主义文艺思潮崛起和异常活跃的时代,各种思潮也都传入中国,
在知识阶层中找到了落脚点。
其中有积极的革命和反叛精神,也有消极的颓废与伤
感情绪,一时成为时尚。
这个阶段,田汉因不满军阀政治的黑暗,接受了西方和日
本的民粹主义及无政府主义影响,采取反政府的立场,以“南国”运动为基点,倡
导“独立的”、“在野的”艺术运动,以戏剧电影为武器,发出自己的呐喊。
在电
影观念上,则承袭了日本唯美派作家谷崎润一郎的观点,认为“酒,音乐与电影为
人类三大杰作,电影年最稚,魔力也最大,以其能在白昼造梦也”。
又有所不同的
是,田汉溶入了自己的艺术态度:“借胶片以宣泄吾民之苦闷。
”他这个阶段的代
表作品《到民间去》正是充分表达了上述政治观和艺术观。
这部作品虽然由于经济
等原因最终成为“未完成的银色之梦”,但可以从剧本领略到田汉最初的电影观念
就是一种带有社会责任感的显示小资产阶级艺术家思想色彩的
艺术观念,其中也包
含着他对电影这门新兴艺术形式的浓厚的个人兴趣。
他在这个时期还创作了《翠艳
亲王》、《湖边春梦》、《断笛余音》等电影剧本,不同程度上反映出受现代主义
思潮时尚影响的痕迹,但对社会政治黑暗的反叛占据着主导地位。
因此,从他这个
阶段电影创作主题所显示的精神之路、他不计风险个人投资拍摄与当时大众普遍意
识格格不入的艺术影片的勇敢行为、尽管陷入孤立仍坚定执守社团精神的独立性的
创作立场以及剧作风格上,注重表达个人理想的浪漫主义特点等,都体现了田汉在
当时文化上处于总体落后状态的中国影坛所占据的先锋地位。
第二个阶段是思想转变和革命浪漫主义风格的成熟阶段,指田汉在三十年代新
《我们的自己批判》和《从银色之梦里醒转来》。
这是他在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对自己以前的思想和艺术观所进行的全面清理和总结,
明确指出:“电影和一切艺术一样,在资产阶级手中时,是拥护资产阶级宣传资产
阶级意识的武器,而在无产阶级手中象目前苏联的电影运动一样,它是社会主义文
化建设之一分野,是工农大众最有力的教育者、鼓动者、组织者。
”说明田汉这时
对电影有了全新的看法,是把它作为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有力工具来看待,把自己
从事的艺术运动纳入了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之中。
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是促进田汉艺术风格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十年代,民族
矛盾和国内阶级斗争急剧尖锐和复杂化,形成了中国独特的社会面貌和文化特征,
社会意识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人们的电影意识也随之发生了很大转变,这是一种
普遍的社会思潮。
田汉站在这个思潮的前端,视野更为开阔。
面对民族的生死存亡,
他搁置甚至放弃了自己原有的艺术志趣,批判了自己对艺术的唯美主义追求,转而
面向民族解放战争和国内的阶级矛盾,在主题上加进了为民族解放而呐喊、为人民
群众和青年知识分子指明奋斗的正确方向的内容。
确立了以实用为唯一目的的艺术
态度及电影观念,把他原有的伤感优美的消极浪漫主义变为明朗激昂的积极浪漫主
义,逐步形成了他的革命浪漫主义的风格。
这个时期,田汉创作了大约十七个电影剧本,其中九个剧本拍成影片。
在这些
剧本中主要表现了两个基本主题:反映阶级矛盾和表现民族抗日。
前一个主题的代
表作《三个摩登女性》是这个时期最早被搬上银幕的田汉剧本,也是左翼电影第一
部与观众见面的片子。
这部影片批判了追求官能享乐的资产阶级和伤感的小资产阶
级,歌颂了为大众利益英勇奋斗的无产阶级,进行了比较深入的阶级分析,表现了
非常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有很强的现实性。
这方面的电影剧本还有《母性之光》、
《黄金时代》、《凯歌》等。
一.二八战争以后,田汉认为民族矛盾已经超越阶级
矛盾而成为社会主要问题,所以他这时更重视后一个主题即抗日题材的创作。
先后
创作了《民族生存》、《肉搏》、《烈焰》等电影剧本,特别是《风云儿女》和《
青年进行曲》都是表现青年知识分子怎样通过现实斗争成长为民族解放的坚强斗士
的,成为国防电影的代表作。
在这些剧本中,田汉充分表达了自己对现实的深切关
注,对时代特征的正确把握,内心充满了战斗情怀和斗争渴望,作品具有很强的战
斗性。
这种关注和把握与那种对生活的刻意写实方法不同,是“运用着粗枝大叶的
描写,使整个片子沉着地感动了观众的情绪”,因此,田汉此时剧本所特有的粗疏
的写实性与强烈的战斗精神成为他创作的风格基调,也体现了他革命浪漫主义风格
的主要特征。
第三个阶段是融和现实主义的阶段,指田汉四十年代的电影创作;战后这个时
期黑暗与光明的最后较量以及人民对幸福和平生活的期盼对艺
术上的现实主义有一
种特别的召唤,战争造成的生活离乱也使田汉更沉入于大众生活的困苦,所以田汉
此时的电影创作与同时的其他一些现实主义风格的重要影片一起,汇成一股蔚为壮
观的潮流,思想显得那么厚重,风格显得那么统一。
《忆江南》、《丽人行》、《
梨园英烈》等作品与田汉前两个阶段的电影创作相比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现实深度。
《忆江南》、《梨园英烈》等剧本虽然以抗日战争时期为背景,反映的却是国民党
统治时期的社会黑暗。
原名《新三个摩登女性》的《丽人行》中的三个女性与《三
个摩登女性》中的三个女主人公相比,实在性增强了符号性减弱了,作品中的写实
不再粗疏,原来影片中走马观花似的生活场景表现这时成了人物赖以生存的基础,
说明田汉政治上的成熟和艺术上的趋同走向。
田汉的电影创作之路随着他的精神之路,选择了一种逐渐消融自我,投身于时
代主潮的自觉的追求趋向。
这种选择在政治上无疑是正确的,而在艺术上这种消融
自我的努力又不能不说是十分可惜的。
但对田汉来说有一点是不容置疑的,那就是
他对自己精神选择和艺术选择的真诚,他对中国电影的历史贡献是不可替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