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合集下载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同济大学建筑与城规划学院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同济大学建筑与城规划学院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81302)学科专业简介本专业于1981年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权,是我国第一批博士学位授权点,是我校建筑学博士后流动站和国家“211工程”建设重点学科之一,是国家和上海市重点学科。

学科点的创始人是著名建筑学家冯纪忠教授, 以及吴景祥、戴复东等著名教授。

目前学科带头人为戴复东院士、郑时龄院士、莫天伟教授、项秉仁教授以及王伯伟教授、钱锋教授和吴长福教授。

本学科在众多的学术研究和社会实践中获多项部级优秀工程设计奖,出版专著、译著数十种,在国内外学术会议、刊物上发表论文上百篇,获国家和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奖及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

学科思想活跃,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德国柏林工业大学、瑞士苏黎世高等工业专科学校和香港大学等多所高校长期合作,联合进行研究生设计教学。

合作研究与交流遍及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意大利、西班牙等地。

学科点现有在职教授15名,在职副教授24名,其中硕士生导师共46(含6名兼职硕导)。

目前正在进行的科研项目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委博士点科研基金、国际合作项目等多项。

与本学科点相关的实验与实践机构有: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规划与设计理论技术国家(专业)实验室等,另外还有造型艺术实验室、建筑技术实验室、以及现代技术国家实验室。

学科点于1956年开始招收研究生,1978年恢复招生以来,已培养大量的硕士生和博士研究生,其中也包括来自香港、台湾地区以及其它国家的学生。

本学科可授予建筑学硕士和工学硕士学位,以及工学博士学位;可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

一、培养目标1、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优良,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本学科领域内,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并熟悉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和知识,熟悉本学科学术研究前沿动态,具有独立从事本学科创造性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和实际工作的能力,能熟练运用一门外语开展学术研究和学术交流。

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 硕博连读培养方案

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 硕博连读培养方案

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 硕博连读培养方案同济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Educational Plan for Master-Doctor Combined ProgramGeodesy and Engineering Surveying(学科代码 018601)“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是同济大学历史悠久的学科,1981年首批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98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

2021年获“测绘科学与技术”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后流动站,2021年获国家重点二级学科称号。

本专业所授学位为工学博士学位。

进入二十一世纪,测绘技术从传统的模拟时代过渡到数字时代,现正进入信息时代。

以空间定位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讯技术和传统的地面测量技术相结合为特征的现代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正发生着深刻的巨变。

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也从传统的一维或二维、小范围、低精度、静态测量向三维或四维、大范围、高精度、动态测量方向发展,使本学科更加广泛、深入地渗透到城市空间信息平台、城镇区域规划与动态监测、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环境变化与监测、重大自然灾害监测与防御、国家公共安全应急信息平台、海洋生态与环境保护、农业精准作业与信息化等领域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近年来,本学科在现代测量数据处理理论、GNSS卫星精密定位与定轨、卫星导航与应用、GNSS软件接收机研制、地壳形变监测与大地测量反演、大型工程的精密定位、大型结构与桥梁工程健康检测等领域承担了多项重大课题,其中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数十项,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本学科招收硕博连读研究生,授予工学博士学位。

一、培养目标1.掌握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高尚。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体现无私奉献和积极向上的民族精神,做到能力、知识和人格三位一体,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同济博士双学位课程

同济博士双学位课程

同济博士双学位课程同济大学博士双学位课程是一项重要的学术成就,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术资源和机会。

这种课程有助于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两个学位,并且在学术研究和专业发展方面有着显著的优势。

在本文中,我将探讨同济大学博士双学位课程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它对学生的意义和影响。

1. 什么是同济大学博士双学位课程?同济大学博士双学位课程是一种学术计划,允许学生在同济大学和其他高校之间同时获得两个学位。

这种课程通常涵盖多个学科领域,例如工程,管理,科学等。

通过这种课程,学生能够在不同的学术环境中学习和研究,拓宽自己的学术视野和能力。

2. 深度和广度:博士双学位课程的两面性博士双学位课程的深度在于它提供了更深入的学术研究和专业知识。

通过在同济大学和其他高校之间的学习,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领域的专家和学术资源,这些资源将为他们的研究提供更广阔的视野。

这种广度使得学生能够深入研究自己所选择的学科,并在不同的学术环境中获得不同的学习和研究经验。

3. 同济大学博士双学位课程的意义和影响同济大学博士双学位课程对学生的意义和影响是显著的。

它提供了一个多学科的学术环境,使得学生能够接触到不同领域的学科知识和研究方法。

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学术兴趣和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非常重要。

博士双学位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广泛的职业选择。

通过获得两个学位,学生可以选择从事学术研究、教育工作,还是进入业界从事专业工作。

这种多样性和灵活性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的职业需求和发展。

4.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同济大学博士双学位课程是一项有价值的学术成就,它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职业选择。

通过在不同学府的学习和研究,学生能够接触到世界一流的学术资源和领先的学科知识,提高自己的学术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博士双学位课程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跨学科思维,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和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

这是十分重要的,因为现实问题往往是跨学科的,需要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方法的综合运用。

同济结构工程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同济结构工程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结构工程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专业简介结构工程学科是土木工程属下的二级学科,在国民经济建设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在促进城市建设、社会发展过程中做出了重大贡献。

结构工程是同济大学历史最为悠久、综合实力最强的传统强势学科,以其培养的卓越人才和丰硕的教学科研成果在国内外学术界、工程界享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早在1914年同济大学就已设立了结构类专业,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以及1996年上海城市建设学院、上海建筑材料学院和2000年上海铁道大学先后并入同济大学,都促进了本学科的发展。

1981年首批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权,1984年首批获得博士后流动站。

1987年入选为国家级重点学科,2001年又入选为上海市重点学科,2006年专业评估中继续入选国家级重点学科。

本学科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钢结构与木结构、空间结构、结构分析、结构与生命线工程抗震防灾和控制、结构全寿命设计与维护等方向特色鲜明,有着十分强实的师资和科研力量。

现有教学、科研和试验人员167人,其中工程院院士1人,长江学者及讲座教授4人,教授39人,副教授61人,高级工程师3人,高级实验师5人。

这些师资中有许多是成就卓著、享有国际声誉的著名专家、学者,引领着国内结构工程学科的发展。

近年来本学科在人才培养、教学改革、国际合作与交流、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各个层面取得了国内外公认的丰硕成果。

每年平均招收硕士研究生200多名、博士研究生50多名,完成了众多的教学改革项目,出版了大量的高水平教材。

已与欧洲、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许多大学和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经常开展师生访问、学术交流、共同研究等活动和项目,主办了多次国际学术会议。

主持完成了国家攀登B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部、建设部、教育部、上海市科委、建委、教委等资助的大量纵向科研项目及国际合作重点项目。

负责完成了上海市及其他省市许多重大、重点工程项目关键课题的研究,获得50余项国家级、省部级的科技进步奖及国家专利。

同济大学企业管理专业硕博连读培养方案

同济大学企业管理专业硕博连读培养方案

同济大学企业管理专业硕博连读培养方案
同济大学企业管理专业的硕博连读培养方案如下:
研究生阶段:学制3年,第1学年为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第2-3学年为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设计)阶段。

博士阶段:学制3年,第1年博士研究生课程学习,第2-3年为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设计)阶段。

硕博连读培养方案的要求:
1. 学业成绩优良,获得一定的课程学分。

2. 硕博连读期间需要通过两次学位论文答辩,硕士学位论文答辩通过后方可进入博士阶段学习。

3. 硕士学位论文答辩通过后,博士研究生需重新选题开展博士论文工作,且博士论文方向要与硕士论文所涉领域不同。

4. 博士研究生需通过博士论文答辩并取得合格成绩,方可获得博士学位。

以上是同济大学企业管理专业硕博连读培养方案的大致内容,具体可咨询同济大学相关部门。

2023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2023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2023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2023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可能包括以下内容:
一、培养目标
本方案旨在培养具有深厚学术背景、卓越研究能力、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研究人才。

博士研究生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良好的科研伦理素养和团队合作精神,以及科研项目策划和组织能力。

通过培养,博士研究生应能够在科学研究中发挥领导作用,推动学科发展,服务社会进步。

二、课程设置
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应注重专业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平衡。

专业核心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研究方法,选修课程则允许学生根据兴趣和研究方向选择。

此外,培养方案还应包括跨学科课程和实践活动,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其实践能力。

三、科研实践
科研实践是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参与科研项目,提高独立研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培养方案还应鼓励学生参加学术会议、研讨会等活动,与同行交流研究成果,提升学术影响力。

四、个性化培养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应注重个性化培养,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和研究方向,制定个性化的培养计划。

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研究热情,发挥其潜力,培养出具有独特研究视角和成果的博士研究生。

五、考核与评估
培养方案应设立严格的考核与评估机制,对博士研究生的学业成绩、科研成果、综合素质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

考核结果将作为学生毕业和授予学位的重要依据。

同时,培养方案还应设立奖学金、助学金等奖励机制,激励博士研究生取得优异成果。

同济博士双学位课程

同济博士双学位课程

同济博士双学位课程
摘要:
一、同济大学简介
二、博士双学位课程的开设背景与意义
三、课程的主要内容与特点
四、国际合作与交流
五、毕业生发展前景
六、总结
正文:
同济大学是我国著名的综合性大学,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和优秀的师资力量。

为了进一步提高博士生的国际视野和综合素质,同济大学推出了博士双学位课程。

二、博士双学位课程的开设背景与意义
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背景下,我国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

同济大学顺应时代发展,推出博士双学位课程,旨在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人才。

这一课程不仅提高了博士生的学术水平,还为他们的职业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三、课程的主要内容与特点
同济大学的博士双学位课程涵盖了多个学科领域,包括工程、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等。

课程采用全英文教学,使博士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国际化的学术环境。

此外,课程还注重培养博士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验、实习等环节,
使他们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成长。

四、国际合作与交流
同济大学积极与世界各地的优秀高校开展合作,为博士生提供了丰富的国际交流机会。

通过与国外高校的联合培养,博士生可以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开展学术研究,拓宽国际视野。

五、毕业生发展前景
同济大学博士双学位课程的毕业生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

他们不仅在学术领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还得到了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等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

毕业生在国内外知名高校、研究机构、企业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总之,同济大学的博士双学位课程为博士生提供了一个国际化的学习平台,有助于他们在学术和职业道路上取得更大的成功。

【精品】内科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精品】内科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内科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内科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00201)学科专业简介同济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内科学学科点于1986 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正式获博士学位授予权。

学科各专业均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尤其在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内分泌与代谢疾病、肾脏疾病和血液疾病的现代诊治技术等方面形成了一定的特色,有稳定的研究方向,完整的学科梯队,学科带头人学术造诣较高,各研究方向均由长期从事医、教、研的高级专业人才负责,他们来自全国知名院校,多数具有博士学位和发达国家留学经历,博采众长,综合素质高,其中不乏知名医学专家、国家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等。

学科拥有先进的医疗仪器和较齐全的有关动物实验、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及机能与形态学研究设备和实验条件。

学科与本校基础医学院及其他院校相关学科专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与美国、法国、德国、日本等国家及港台地区相关大学和医学院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

本学科自1987年招收首批硕士研究生以来,通过长期不懈的建设,已具备良好的研究生培养条件和丰富的教学经验。

内科学博士点各专业导师由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第十人民医院、东方医院、肺科医院等4所医院的内科学教授担任,覆盖心血管、呼吸、消化、内分泌与代谢以及肾脏等5个专业。

另有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儿科学挂靠本学位点。

本学科专业所授学位为:医学博士学位。

一、培养目标1、德育方面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要思想。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遵纪守法,明礼诚信。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人格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做到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思想。

有社会责任感、事业心和奉献精神,有志于为祖国的医学事业发展做出贡献。

2、业务方面(1)熟悉本专业及相关专业发展方向,掌握与专业课题相关的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能在本专业某个领域有所创新和建树。

同济博士双学位课程

同济博士双学位课程

同济博士双学位课程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同济博士双学位课程的概述
2.同济博士双学位课程的优势
3.同济博士双学位课程的申请条件和流程
4.同济博士双学位课程的培养方向和目标
5.同济博士双学位课程的毕业要求和就业前景
正文
同济博士双学位课程是同济大学为优秀研究生提供的一种特色课程,旨在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和跨学科知识的高层次人才。

该课程具有以下几个优势:首先,同济博士双学位课程提供了丰富的跨学科资源。

通过与海内外知名高校的合作,该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广泛而深入的学术资源,使得学生可以在多个领域进行研究和学习,开拓了学生的学术视野。

其次,该课程为学生提供了灵活的培养方案。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研究方向,自由选择课程和导师,使得学生的研究更具针对性和个性化。

再次,该课程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

学生可以在国内外的企事业单位和研究机构进行实习和实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申请同济博士双学位课程的条件和流程如下:
1.申请者必须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且已经完成硕士课程的学习。

2.申请者需要提交一份包括个人简历、研究计划、学术成果等材料的申请书。

3.申请者需要通过同济大学的博士生入学考试,包括英语、专业课等科目。

4.申请者需要参加同济大学的面试,通过面试才能被录取。

同济博士双学位课程的培养方向和目标是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和跨学科知识的高层次人才,使得学生可以在学术界、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等领域从事研究和工作。

同济博士双学位课程的毕业要求是学生需要完成课程的学习,并通过博士论文的答辩。

第1页共1页。

同济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

同济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

同济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同济研〔2016〕72 号(2017年6月修订,适用2017级)为加强对博士研究生(以下简称博士生)培养工作的过程管理,不断完善培养质量管理体系,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根据教育部研究生培养及管理的相关文件以及《同济大学授予学位工作细则》,在总结我校多年来培养博士生工作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修订本规定。

一、培养目标科学家及行业精英。

具有坚定的理想与信念、良好的政治素养和社会责任感,遵纪守法,诚信公正,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合作精神和敬业精神,身心健康。

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能独立地、创造性地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具有国际视野,能熟练地进行国际学术交流,具有良好的协调能力与领导能力。

二、学制及修读年限统一招考博士生、硕博连读生(博士阶段)学制为3年,直接攻博研究生学制为4.5年或5年,最长修读年限为6年。

三、培养方案培养方案是培养博士生的基本教学文件,其主要内容为:学科、专业简介、培养目标、研究方向、学制和学习年限、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必修环节、学位论文工作等方面的内容。

培养方案应拓展博士生在本学科和相关学科上应掌握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突出独立从事本学科创造性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培养方案由各学科专业委员会根据研究生院有关文件要求修订,方案中应设置跨院系课程或跨学科门类课程,并积极创造条件推动学科交叉的培养。

培养方案由学科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讨论通过,报研究生院审核备案后实施。

四、培养计划博士生在入学后二周内,在导师的指导下,根据本学科培养方案,结合研究方向和博士生的个人特点,制定个人培养计划,经指导教师审核同意,输入到研究生信息系统,在线打印一式三份并由导师签字确认,其中一份由研究生本人保管,一份交研究生导师,一份留院系存档。

个人培养计划应对课程学习、选题报告、学位论文、必修环节等阶段的要求和进度制订出个人培养计划,个人培养计划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发挥每个博士生的特点和创造性。

同济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计划

同济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计划
2
必修环节
公共讲座
(不少于4次)
1
论文选题
1
论文阶段成果报告
(不少于2次)
1
补修课程
(不计学分)
注:1.博士生总学分不少于13学分。其中:公共学位课4学分;专业学位课不少于4学分;非学位课不少于2学分;必修环节3学分。
2.第一外国语为非英语的博士生,必须选修第二外国语(英语)。若硕士学习期间已选修英语二外,考试成绩及格者,可以免修,并可按原来成绩登记(成绩有效期为五年)。
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计划
博士生
学号
院(系、所)
专业
研究方向
入学年月
指导教师
年月日
类别
课程名称
课内学时


时间安排
(0-200年学期)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
二选一
54
2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
54
2
第一外国语()
72
2







第二外国语(第一外语为非英语者属必修课)
108
学位论文选题范围:
指导教师意见:
签名:
年月日
专业委员会主任意见:
签名:
年月日
感谢下载!!!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研究生培养方案 最新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研究生培养方案 最新版

生物医学工程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代码:083100 授工学或医学学位)一、培养目标为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生物医学工程高层次复合型专门人才,攻读本专业博士学位的研究生要求达到: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祖国。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遵纪守法,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身体健康,有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及医学事业献身的精神。

2.具有勤奋、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治学精神。

3.掌握本专业坚实的基础理论、全面系统的专业知识;熟悉所从事领域的新进展、新动向;能熟悉应用工程技术解决生命科学和医学中的问题;能够胜任本学科或相邻学科的教学工作;具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具有创造性从事生物医学工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4.能用一门外语熟练地阅读本专业书刊,具有较好的听、说、写能力。

5.具有熟练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二、研究方向1.生物医学信号检测与处理2.听觉与平衡系统生物医学工程3.数字化医疗设备研制三、学习年限全日制博士生学习年限:3-5年。

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的学习年限:5-6年。

四、学分要求与分配一览表申请博士学位研究生学分要求及学分分配表五、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一览表已获硕士学位博士生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注: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在硕士选课基础上补足学分)六、培养计划和培养方式具体参见《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条例》七、博士学位论文具体参见《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条例》、《华中科技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八、论文发表的要求具体参见《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生申请博士学位发表学术论文的规定》的要求九、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具体参见《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条例》、《华中科技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十、临床实践工作各类博士生均要求实践工作半年,具体方式可根据学科专业特点自行安排。

生物医学工程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3100 授工学或医学学位)一、培养目标为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生物医学工程高层次复合型专门人才,攻读本专业硕士学位的研究生要求达到: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祖国。

同济2023级培养方案

同济2023级培养方案

同济2023级培养方案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同济2023级培养方案同济大学,作为国内一流的综合性大学,一直以来都致力于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和培养方案。

2019年,同济大学出台了一份全新的2023级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人才。

该方案注重学科交叉,注重实践能力培养,注重学生个性特长的发掘与培养,被广大学生和教师所肯定。

一、培养目标同济2023级培养方案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跨学科综合素养。

该方案要求学生在学习本专业知识的同时,要求学生通过跨学科的学习,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培养综合素养。

此外,该方案还要求学生具有国际化的视野和开放的心态,鼓励学生参与国际交流和学术活动,培养学生的国际竞争力。

二、课程设置同济2023级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主要分为通识教育课程和专业课程两个部分。

通识教育课程覆盖了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多个领域,旨在为学生提供全面的知识基础。

专业课程则紧密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的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此外,该方案还鼓励学生选择跨学科课程,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

三、实践环节同济2023级培养方案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

该方案要求学生在校期间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科研实践、创新实践等活动,并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

此外,该方案还鼓励学生参与校外实习、志愿服务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个性发展同济2023级培养方案重视学生个性发展。

该方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园文化、体育、艺术等活动,发掘自己的个性特长,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健康生活方式。

此外,该方案还鼓励学生参与创业、就业等活动,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竞争力。

五、评价机制同济2023级培养方案建立了一套完善的评价机制。

该方案采用多元评价体系,评价学生的学术成绩、实践能力、综合素养等多个方面,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

此外,该方案还鼓励学生参与自我评价和同行评价,提升学生的自我认知和团队合作能力。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的研究生培养方案 最新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的研究生培养方案 最新版

生物医学工程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代码:083100 授工学或医学学位)一、培养目标为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生物医学工程高层次复合型专门人才,攻读本专业博士学位的研究生要求达到: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祖国。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遵纪守法,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身体健康,有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及医学事业献身的精神。

2.具有勤奋、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治学精神。

3.掌握本专业坚实的基础理论、全面系统的专业知识;熟悉所从事领域的新进展、新动向;能熟悉应用工程技术解决生命科学和医学中的问题;能够胜任本学科或相邻学科的教学工作;具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具有创造性从事生物医学工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4.能用一门外语熟练地阅读本专业书刊,具有较好的听、说、写能力。

5.具有熟练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二、研究方向1.生物医学信号检测与处理2.听觉与平衡系统生物医学工程3.数字化医疗设备研制三、学习年限全日制博士生学习年限:3-5年。

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的学习年限:5-6年。

四、学分要求与分配一览表申请博士学位研究生学分要求及学分分配表五、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一览表已获硕士学位博士生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注: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在硕士选课基础上补足学分)六、培养计划和培养方式具体参见《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条例》七、博士学位论文具体参见《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条例》、《华中科技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八、论文发表的要求具体参见《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生申请博士学位发表学术论文的规定》的要求九、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具体参见《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条例》、《华中科技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十、临床实践工作各类博士生均要求实践工作半年,具体方式可根据学科专业特点自行安排。

生物医学工程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3100 授工学或医学学位)一、培养目标为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生物医学工程高层次复合型专门人才,攻读本专业硕士学位的研究生要求达到: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祖国。

同济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同济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同济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建设管理系2019年博士培养方案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学门类)(2019年7月修订)一、适用学科、专业: 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工学门类)本一级学科不设二级学科,此方案适用于建设项目管理、房地产经济与管理研究方向,授工学学位。

二、学制年限直博生和提前攻博生4-5年,普博生一般为3年,在职博士生可适当延长。

三、培养计划制定的主要原则与内容博士生的培养计划包括课程学习计划和论文工作计划两部分。

课程学习计划由:(1)公共必修课程;(2)学科专业要求的必修和限选课;(3)必修环节等组成。

对外校及本校其他专业考入的博士生还需制定补修课程的具体内容及进度安排。

课程学习计划一般在入学三周内在导师指导下完成,论文工作计划在博士生进行文献综述与选题报告时完成。

培养计划应考虑学科发展趋势的需要及研究生的具体情况,并使计划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充分的综合平衡:(1)管理科学的基础理论;(2)适当宽度和深度的建设与房地产管理专业知识;(3)一定的工程管理实践、计量经济模型计算、设计能力;(4)科学研究工作各主要环节所需的能力;(5)必要的相邻学科知识。

四、培养环节博士生培养包括课程学习,资格考试,文献综述与选题报告,论文工作,最终学术报告,论文答辩等环节。

1、文献综述与选题报告博士生应在导师指导下查阅文献资料,深入调查研究,确定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具体课题,并尽早完成选题报告。

选题报告应包括选题背景、文献综述、选题及其意义、研究目的、主要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工作特色及难点、预期成果及可能的创新点、论文工作计划等。

文献综述应阅读不少于30篇与学位论文有关,且反映所研究内容最新状况的文献,其中50%应为外文文献。

选题报告会应在二级(或一级)学科范围内相对集中、公开地进行,并以博士生导师为主的不少于3名教授(含导师)参加,并吸收有关教师和研究生参加。

跨学科的论文选题应聘请相关学科的导师参加。

若学位论文课题有重大变动,应重新作选题报告,以保证课题的前沿性和创新性。

同济大学关于博士硕士学位标准及学位申请者发表学术成果 ...

同济大学关于博士硕士学位标准及学位申请者发表学术成果 ...

同济大学关于博士硕士学位标准及学位申请者发表学术成果的规定
同济研〔2017〕81号
一、为了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加强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审核的自主权,进一步提高学院培养研究生的整体管理水平和能力,促进导师和研究生逐步建立论文自信心和质量的把控力,促进导师和研究生扎扎实实做学问、多出高水平成果,为研究生潜心研究创造良好氛围,逐步实施多元化的学位申请标准,现制订我校关于博士硕士学位标准及学位申请者发表学术成果的规定(简称“学位标准及规定”)。

二、学位标准及规定应符合研究生教育规律和我校发展规划,按照学科专业特点制订。

三、各学科学位标准及规定由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制订,学校不做统一要求。

各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制定的标准及规定须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备案。

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应根据学科专业发展情况及时修订或调整学位标准及规定。

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应于每年3月将修订的学位标准及规定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备案。

四、学位标准及规定必须在当年入学研究生培养方案中体现。

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应对外正式公布学位标准及规定。

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核研究生申请学位时应以研究生入学当年学位标准及规定和培养方案要求进行审核。

五、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此前入学的研究生申请学位要求按照入学当年规定执行。

本规定由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负责解释。

2-12。

同济大学研究生“可持续发展辅修专业”培养方案

同济大学研究生“可持续发展辅修专业”培养方案

同济大学研究生“可持续发展辅修专业”培养方案同济大学研究生“可持续发展辅修专业”培养方案一、简介伴随着世界人口突破七十亿大关,以及全球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世界资源环境与人类生存发展的矛盾正日益尖锐,因此可持续发展是人类未来发展唯一的选择。

而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资源能源消费不断增加,发达国家历经百年的环境问题在我国近二、三十年集中爆发。

中国工业化加速发展的同时,后期的工业化进程必将面临越来越严重的考验,传统的发展模式将严重地制约中国经济的发展,所以可持续发展也将是中国未来发展的唯一出路。

同济大学应该也能够在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上做出重要的贡献。

“工程基础、科学精神、人文素养、国际视野”是同济学子综合特质的写照,如今,伴随着我校“卓越人才培养系列”的不断深入、同济大学在全球可持续发展领域的脱颖而出,可持续发展大学的理念已逐渐渗入到同济大学的方方面面,从校园生活、校园建设、学科发展与规划,到组织或参与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研讨、主导或促进国际可持续发展交流与合作等等。

未来的同济学子们,还会再增加两项特质,即,卓越的创新思想、坚实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我校本科生《可持续发展与未来》大型公共选修课的开设已在选课学生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生们普遍反应听完多次讲座之后,开阔了视野,深入理解了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重要性,并积极思考自身专业在未来可持续发展事物中的贡献,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些学生未来一定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并能够对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有所贡献。

基于此,我校研究生的可持续发展教育越来越引起关注。

依循“本科教育为立校之本,研究生教育为强校之路”的办学方针,研究生的可持续发展教育也势在必行。

新的可持续发展理论不断强调社会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底蕴、政策法规等多领域的融合交叉、和谐统一。

因此,个人素质的全方位提升、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不断强化,是当今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关键。

为配合我校当前研究生培养的特点,针对可持续发展卓越人才对研究生素质的全面要求,我们拟在全校范围内开设跨学科的硕士研究生可持续发展辅修专业。

同济大学车辆博士培养方案

同济大学车辆博士培养方案

同济大学车辆博士培养方案前言车辆行业一直是该行业中重要的分支之一,而作为优秀的车辆人才,需要具备深刻的动力系统和控制领域知识,同时应拥有全面的创新能力与团队领导能力。

同济大学的车辆博士培养方案就是为此而设计的。

培养目标1.培养过硬的学术理论基础,掌握动力系统和控制领域的基本知识;2.培养创新能力和高水平科研能力;3.培养跨学科思维能力和团队领导能力;4.培养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实际技能和成果转化能力;5.培养应对国际竞争和高端应用的能力。

培养流程1. 研究生阶段该阶段分为三个年度,主要包括科研学习和各种有效的学术培训,具体如下:第一年1.车辆动力学2.固体力学与材料力学3.动力总成及底盘控制技术4.先进传感器技术及应用5.专业英语6.结合导师课题进行研究第二年1.先进控制理论2.电控系统与电动汽车技术3.先进测试技术及应用4.热管理系统和新型能源汽车技术5.专业英语6.科研论文写作第三年1.核心期刊论文阅读与前沿课题研究2.创新课题策划、研究与开发3.学术交流和论文发表4.国际创新与创业访学5.学术沙龙和团队合作项目2. 博士阶段此阶段主要是对于学术研究成果的展示和结论总结,是程度的最高阶段。

主要包括以下部分:博士论文论文要符合同济大学和国家要求的博士学位论文相关要求。

学术交流应当积极参加国内外同行评议者组织的学术交流活动,并取得相关的成果。

专利申请应当具备独立设计并与课题相关的专利申请和著作权申请。

结语同济大学在车辆动力学和是世界首屈一指,该博士培养方案全面覆盖了动力总成、电驱动系统、底盘控制系统、车联网与智能驾驶等前沿领域。

针对未来车辆行业发展趋势,该方案培养出的博士生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同时也拥有高度的跨学科思考能力。

如果你对车辆行业以及科研有浓厚的兴趣和追求,可以考虑选择同济大学的车辆博士培养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设管理系2011年博士培养方案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学门类)(2011年7月修订)一、适用学科、专业: 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工学门类)本一级学科不设二级学科,此方案适用于建设项目管理、房地产经济与管理研究方向,授工学学位。

二、学制年限直博生和提前攻博生4-5年,普博生一般为3年,在职博士生可适当延长。

三、培养计划制定的主要原则与内容博士生的培养计划包括课程学习计划和论文工作计划两部分。

课程学习计划由:(1)公共必修课程;(2)学科专业要求的必修和限选课;(3)必修环节等组成。

对外校及本校其他专业考入的博士生还需制定补修课程的具体内容及进度安排。

课程学习计划一般在入学三周内在导师指导下完成,论文工作计划在博士生进行文献综述与选题报告时完成。

培养计划应考虑学科发展趋势的需要及研究生的具体情况,并使计划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充分的综合平衡:(1)管理科学的基础理论;(2)适当宽度和深度的建设与房地产管理专业知识;(3)一定的工程管理实践、计量经济模型计算、设计能力;(4)科学研究工作各主要环节所需的能力;(5)必要的相邻学科知识。

四、培养环节博士生培养包括课程学习,资格考试,文献综述与选题报告,论文工作,最终学术报告,论文答辩等环节。

1、文献综述与选题报告博士生应在导师指导下查阅文献资料,深入调查研究,确定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具体课题,并尽早完成选题报告。

选题报告应包括选题背景、文献综述、选题及其意义、研究目的、主要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工作特色及难点、预期成果及可能的创新点、论文工作计划等。

文献综述应阅读不少于30篇与学位论文有关,且反映所研究内容最新状况的文献,其中50%应为外文文献。

选题报告会应在二级(或一级)学科范围内相对集中、公开地进行,并以博士生导师为主的不少于3名教授(含导师)参加,并吸收有关教师和研究生参加。

跨学科的论文选题应聘请相关学科的导师参加。

若学位论文课题有重大变动,应重新作选题报告,以保证课题的前沿性和创新性。

评审通过的选题报告,应以书面形式交系研究生业务办备案。

论文选题可由学生自己选题,也可结合指导教师的科研任务进行。

鼓励博士生自己选择具有创新性的研究课题。

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应紧密结合指导教师的研究方向和学术专长,从事交叉学科课题研究的学生应申请联合指导教师,学生应选择指导教师熟悉的研究领域从事学位论文工作。

选题报告时间由指导教师自行决定,但距离申请答辩的日期不少于12个月。

2、资格考试资格考试在课程学习结束后进行,由系统一安排。

按照土木工程学位分委员会《关于博士生资格考试规定》实施。

3、论文工作论文工作应在导师指导下由博士生本人独立完成,论文工作成果应能反映研究生的科学研究和开发能力,所获成果应在所研究的领域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前沿性, 应能体现出作者在建设经济与管理或房地产经济与管理领域具有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备了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论文实际工作时间应不少于24个月。

4、最终学术报告在博士论文工作基本完成后,最迟于正式答辩前3个月进行。

最终学术报告会应由5名教授职称的教师(含导师)参加。

不通过者应在3个月后重新进行最终学术报告。

5、论文答辩自选题报告起12个月后、最终学术报告3个月后,方可申请答辩。

应于答辩前2个月提交5-7份论文供同行专家评阅(提交论文后方可领取评阅意见表),拟申请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必须进行隐名评审,由研究生院直接送审。

评阅意见应密封后交答辩秘书。

答辩后应根据评阅和答辩意见修改论文,由参加答辩的学位分委会委员和导师负责签字后,上交修改后论文存档(未按要求修改论文,不得报学位分委会)。

答辩委员会应至少有一名非本研究方向的学位分委会委员参加。

6、发表论文1)工学博士研究生申请学位时提交的学术论文应与学位论文的研究内容密切相关,与学位论文内容无关的学术论文不能作为符合“发表论文基本要求”的论文。

2)工学博士研究生在申请博士学位时,“论文发表基本要求”,可采取下列方式之一实施:(1)至少在SCI或SSCI收录的期刊上发表1篇论文,并在EI或CSCD或CSSCI收录的期刊上发表1篇论文。

(2)至少在EI收录的期刊上发表2篇论文,并在CSCD或CSSCI收录的期刊上发表1篇论文。

发表在《建设管理与房地产学科重要期刊目录》上的论文,可以用于替代1篇EI收录的期刊论文(详见附件)。

3)研究生发表的学术论文作者署名单位必须是“清华大学”4)以上期刊、集刊的增刊不计。

7、其他学术活动博士生应积极参加校、院(系)和研究所的学术活动,要求在校期间参加学术活动的次数不少于30次。

每次应及时填写“学术活动记录”(网上下载),并由学术活动的主持人当场签字确认,其他人不得代签或补签。

每次报告均应有500字以上的小结,且需经讲座负责教师和导师签字后交系研究生学术助理保存,申请答辩前交土木水利学院研究生业务办公室记载成绩。

1)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应及时填写“学术活动记录”,并由学术活动的主持人当场签字确认,其他人不得代签或补签。

学术活动由各研究所教学副所长负责考核。

2)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应至少参加一次全国性或国际学术会议,并在会议上宣读自己的学术论文。

在论文工作期间每学期至少在二级学科范围内作一次学术报告。

鼓励博士研究生参与国际学术活动和国际交流。

8、社会实践具体要求参见《清华大学研究生社会实践管理条例》。

五、知识结构及课程学习的基本要求1、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根据学校有关规定和本学科特点,达到坚实宽广的要求,着重学习数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前沿理论。

2、专业知识注意对本学科前沿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根据本学科的特点,着重掌握有关管理科学、工程建设、房地产投资与金融和优化决策等方面的理论和方法。

3、交叉学科知识可跨学科选择人文、社科、法律、经济及理工科研究生课程。

鼓励选修学术与职业素养课程,以加强研究生综合素质培养。

六、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1、普博生:总学分不少于16,其中考试学分不少于11。

(1)公共必修课程(4学分)●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90610032)2学分(考试)●博士生英语(或其他语种)(90640012)2学分(考试)(2)学科专业要求课程(不少于7学分)1)基础理论课(≥3学分,不少于1门)●应用随机过程(60420094)4学分(考试)●运筹学(A)(60510024)4学分(考试)●高等计量经济学(70510123)3学分(考试)●高级微观经济学(70510113)3学分(考试)●基础泛函分析(60420144)4学分(考试)●高等数值分析(60420024)4学分(考试)●高级微观计量经济学(90510263) 3学分(考试)2)本学科或相关学科的研究生课程(≥4学分,不少于2门)●技术经济评价理论与方法(70510103) 3学分(考试)●决策理论(70510063)3学分(考试)●决策与对策模型方法(71010124) 4学分(考试)●房地产经济学(70910023) 3学分(考试)●项目计划与控制(70910062)2学分(考试)●项目人力资源和沟通管理(70910052)2学分(考试)●房地产金融与投资(70910013)3学分(考试)●区域和城市经济学(70910082)2学分(考试)●建设与房地产应用法律(80910013) 3学分(考试)●比较国际私法(70660593) 3学分(考查)●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80910022) 2学分(考试)●工程项目管理案例(80910032) 2学分(考试)●建设工程风险管理(80910172) 2学分(考试)●房地产投资项目评估与案例分析(80910062)2学分(考试)●项目融资(80910092)2学分(考试)●学科前沿讲座(80910112)2学分(考试)●建设工程担保(80910121)1学分(考试)●工程与管理创新(80910131)2学分(考试)●人居环境科学概论(70000212) 2学分(考试)●城市改造理论与实践(70000261) 1学分(考试)●企业战略学专题(80511152)2学分(考试)●数量经济学专题(70510292)2学分(考试)●可持续发展引论(90050012)2学分(考试)导师指定的其它课程(3)必修环节(5学分)●文献综述与选题报告(99990041)1学分(考查)●学术活动(99990032)2学分(考查)●资格考试(99990061)1学分(考试)●社会实践(69990041)1学分(考查)(4)公共选修课程学术与职业素养课程(不少于1门)建议选修:●城市化与房地产热点问题(60910011) 1学分(考查)●当代中国研究(60590032) 1学分(考查)●环境科学与工程前沿讲座(60050011) 1学分(考查)●英文科技论文写作与学术报告(60250101) 1学分(考查)●成功心理训练(80611603) 1学分(考查)●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80613163) 1学分(考查)●科技伦理(60610152) 1学分(考查)更多学术与职业素养课程,请查阅《2011—2012学年研究生学术与职业素养课程介绍》(5)自学课程涉及与研究课题有关的专门知识,由导师指定内容系统地自学,可列入个人培养计划。

(6)补修课程凡在本门学科上欠缺硕士层次专业基础课的博士研究生,一般应在导师指导下补修有关课程。

补修课程可记非学位要求课程学分。

2、直博生:总学分不少于30,其中考试学分不少于23。

(1)公共必修课(5学分)●自然辩证法概论(60610021)1学分(考试)●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90610042)2学分(考试)●博士生英语或其他语种(90640012)2学分(考试)(2)学科专业课(不少于20学分)1)基础理论课(≥4学分,不少于1门)●运筹学(A)(60510024)4学分(考试)●应用随机过程(60420094)4学分(考试)●高级微观经济学(70510113)3学分(考试)●基础泛函分析(60420144)4学分(考试)●高等数值分析(60420024)4学分(考试)●高级微观经济学(70510113) 3学分(考试)●高等计量经济学(70510123) 3学分(考试)●高级微观计量经济学(90510263) 3学分(考试)2)专业课(≥16学分,不少于7门)●技术经济评价理论与方法(70510103) 3学分(考试)●决策理论(70510063)3学分(考试)●决策与对策模型方法(71010124) 4学分(考试)●房地产经济学(70910023) 3学分(考试)●项目计划与控制(70910062)2学分(考试)●项目人力资源和沟通管理(70910052)2学分(考试)●房地产金融与投资(70910013)3学分(考试)●区域和城市经济学(70910082)2学分(考试)●建设与房地产应用法律(80910013) 3学分(考试)●比较国际私法(70660593) 3学分(考查)●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80910022) 2学分(考试)●工程项目管理案例(80910032) 2学分(考试)●建设工程风险管理(80910172) 2学分(考试)●房地产投资项目评估与案例分析(80910062)2学分(考试)●项目融资(80910092)2学分(考试)●学科前沿讲座(80910112)2学分(考试)●建设工程担保(80910121)1学分(考试)●工程与管理创新(80910131)2学分(考试)●人居环境科学概论(70000212) 2学分(考试)●城市改造理论与实践(70000261) 1学分(考试)导师指定的其它课程(3)必修环节(5学分)●文献综述与选题报告(69990021)1学分(考查)●学术活动(99990032)2学分(考查)●资格考试(69990061)1学分(考试)●社会实践(69990042)1学分(考查)(4)公共选修课程学术与职业素养课程(不少于1门)建议选修:●城市化与房地产热点问题(60910011) 1学分(考查)●当代中国研究(60590032) 1学分(考查)●环境科学与工程前沿讲座(60050011) 1学分(考查)●英文科技论文写作与学术报告(60250101) 1学分(考查)●成功心理训练(80611603) 1学分(考查)●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80613163) 1学分(考查)●科技伦理(60610152) 1学分(考查)更多学术与职业素养课程,请查阅《2011—2012学年研究生学术与职业素养课程介绍》(5)自学课程涉及与研究课题有关的专门知识,由导师指定内容系统地自学,可列入个人培养计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