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视频课教学设计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13.2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教案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13.2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810b111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33.png)
教案: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 13.2 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一、教学内容1. 认识电路连接的两种基本方式:串联和并联。
2. 理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
3. 掌握串并联电路的判断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说出电路连接的两种基本方式,并理解它们的特点。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能正确连接串并联电路。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能与小组成员共同探讨电路连接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并联电路的特点,掌握串并联电路的判断方法。
2. 教学重点:认识电路连接的两种基本方式,理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源、开关、灯泡、导线、电流表等。
2. 学具:每位学生准备一套电路连接器材,包括电源、开关、灯泡、导线、电流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2. 知识讲解:教师通过PPT展示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图示和特点,讲解两种电路的连接方式、特点及判断方法。
3. 例题讲解:教师出示一些典型例题,让学生分析并判断这些电路是串联还是并联。
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电路图,掌握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4.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进行随堂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每组学生根据所给的电路图,判断电路的连接方式,并说明判断依据。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串联——并联串联电路:特点:电流只有一条路径,各用电器相互影响。
判断方法:观察电路图,电流路径是否相同。
并联电路:特点:电流有多条路径,各用电器互不影响。
判断方法:观察电路图,电流路径是否分开。
七、作业设计1. 判断题:(1)串联电路中,各用电器的电流相同。
(×)(2)并联电路中,各用电器的电流相同。
(×)(3)串联电路中,各用电器相互影响。
(√)(4)并联电路中,各用电器相互影响。
(×)2. 选择题:A. 图1B. 图2C. 图3D. 图4答案:A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13.2节 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 教案
![第13.2节 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d561b65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2d.png)
课题: 第节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课型:新授主备:审核:班级:姓名:授课时间:年月日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了解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2,通过探究,知道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基本特点;3,了解串联,并联电路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习重点:目标1、2学习难点:目标2、3一、预习导学1,基本电路由哪几部分组成,各有什么作用?2,什么叫电路图?请任意画三个电路图分别表示通路,断路,短路?二、合作探究(一),怎样让两个小灯泡亮起来:1,现有两个带灯座的小电灯,电池,开关和导线若干,请大家讨论若把它们连接起来,使两个小电灯能同时发光,共有几种连法?2,把你的想法画在书上的空格里,并让两位同学上黑板画。
3,请分析比较这两种连法有什么不同?4,教师引导学生比较两种连接的差别(主要是从形式上,从概念直观的角度)5,教师引导学生给出什么叫串联和并联?做一做根据上述电路图连接串联和并联电路看电路究竟亮不亮?(教师选择串联电路来连接)(二),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比较?按要求连接好串联电路1,闭合开关,观察小电灯能否发光?2,两个小电灯正常发光时,取下其中一个小电灯,另一个小电灯能否发光?为什么?3,改变开关位置,重新连接,观察一下开关的控制作用是否改变?4,在上述电路中,在串联一个小电灯,闭合开关后,观察小电灯的亮度,与前面比较,变亮还是变暗?按要求连接好并联电路1,闭合开关观察小电灯能否发光?2,在两个小电灯都发光时,取下一个其中一个小电灯,另一个小电灯能否发光?为什么?3,改变开关位置后再连接,观察开关的控制作用是否改变?4,在上述电路中,再并联一个小电灯,观察小电灯的亮度有无变化?请总结一下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点三,巩固训练1.把电路的元件的电路叫串联电路.把电路的元件的电路叫并联电路.2.马路上的路灯总是一齐亮,一齐灭.如果它们其中一盏灯的灯丝断了,其它灯仍能正常发光.根据这些现象判断路灯是()A.串联的 B.并联的C.可能是串联的,也可能是并联的 D.不能确定是何种连接方式四,自我测试1.日常生活的经验告诉我们:家中的电灯、电冰箱和插座等电器,彼此间的连接方式是()A.串联的 B.可能是串联也可能是并联的C.并联的 D.电灯与插座间是串联的,其它用电器是并联的2.如图所示,下列电路中,开关同时控制电灯和电铃的是()五,自我提高如图3所示的电路,这时灯L1,灯L2.(填“不发光”或“发光”)灯L1和L2是联.在图中电流流过的导线上标出电流方向,并在右图框内画出相应的电路图.S2L1S2图3。
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教学设计
![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dfcc26a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a6.png)
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教学设计一、引言电路连接是电子技术中的基础,了解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对于学习电子技术非常重要。
本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电路连接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通过实践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串联、并联和混合连接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能够通过图示和实物进行电路连接。
3. 具备解决电路连接问题的基本能力。
三、教学内容1. 串联连接1.1 串联连接的定义和特点1.2 串联连接的示意图和符号表示1.3 串联连接的实例演示和实物操作2. 并联连接2.1 并联连接的定义和特点2.2 并联连接的示意图和符号表示2.3 并联连接的实例演示和实物操作3. 混合连接3.1 混合连接的定义和特点3.2 混合连接的示意图和符号表示3.3 混合连接的实例演示和实物操作四、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电路连接的基本概念,引发学生对电路连接的兴趣并激发学习动机。
2. 串联连接教学2.1 通过简洁明了的示意图展示串联连接的原理,并解释其特点。
2.2 利用实物进行串联连接的操作演示,引导学生进行亲身实践。
2.3 提供一些实际场景的串联连接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3. 并联连接教学3.1 通过简洁明了的示意图展示并联连接的原理,并解释其特点。
3.2 利用实物进行并联连接的操作演示,引导学生进行亲身实践。
3.3 提供一些实际场景的并联连接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4. 混合连接教学4.1 通过简洁明了的示意图展示混合连接的原理,并解释其特点。
4.2 利用实物进行混合连接的操作演示,引导学生进行亲身实践。
4.3 提供一些实际场景的混合连接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5. 讲解巩固与拓展对学生进行思维导图讲解,总结串联、并联和混合连接的不同之处。
并扩展讲解一些其他类型的电路连接方式。
6. 实践操作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分组设计并实践一些简单的电路连接问题,并进行实验记录和结果分析。
7. 总结与评价学生总结所学的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针对教学内容进行评价和反馈。
《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 讲义
![《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 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9c81307d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86.png)
《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讲义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电无处不在,从电灯、电视到电脑、手机,无一不需要电的支持。
而要让电流按照我们的需求流动,实现各种电器的功能,就离不开对电路连接方式的正确理解和运用。
一、串联电路串联电路是电路连接的一种基本方式。
在串联电路中,电流只有一条路径。
就好像是一条单行道,电流只能顺着这一条路依次通过各个元件。
比如说,我们把两个小灯泡串联起来,然后连接到电源上。
当电流从电源的正极流出后,会依次经过第一个小灯泡、第二个小灯泡,然后再流回电源的负极。
在这个过程中,电流的大小在任何位置都是相同的。
串联电路有一些明显的特点。
首先,由于电流只有一条路径,所以串联电路中的各个元件相互影响。
如果其中一个元件出现故障,比如一个小灯泡灯丝烧断了,整个电路就会断路,其他的元件也无法正常工作。
其次,串联电路中各个元件两端的电压之和等于电源电压。
这就好比是几个人分一个蛋糕,每个人分到的部分加起来正好是整个蛋糕。
串联电路在实际生活中也有不少应用。
比如,节日里装饰用的小彩灯,通常就是串联连接的。
这样,只要有一个灯泡坏了,整串彩灯就会熄灭,方便我们发现并及时更换。
二、并联电路与串联电路相对的是并联电路。
在并联电路中,电流有多条路径,就像是一个交通枢纽,有多条道路可以通行。
还是以两个小灯泡为例,如果把它们并联连接到电源上,电流从电源正极流出后,会分成两条路,分别经过两个小灯泡,然后再汇合流回电源负极。
并联电路也有其独特的特点。
由于电流有多条路径,所以并联电路中的各个支路相互独立,互不影响。
也就是说,即使其中一条支路出现故障,比如一个灯泡坏了,其他支路仍然可以正常工作。
另外,并联电路中各个支路两端的电压都等于电源电压,而通过各支路的电流之和等于总电流。
并联电路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我们家里的各种电器,比如电灯、电视、冰箱、空调等,它们都是并联在电路中的。
这样,当我们关闭其中一个电器时,不会影响其他电器的正常使用。
物理九年级上册第20课时《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2》导学案
![物理九年级上册第20课时《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2》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3abb2b4e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a0.png)
第20课时第13章第2节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2)[学习目标]1.会设计简单的串、并联电路。
2.利用串联、并联电路的特点,分析判断生活中电路的连接方式。
3.了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在生活中的应用。
活动2 尝试画图注意观察教室内的一只开关控制几盏日光灯,并尝试着用电路图画出它们的连接情况。
活动3 设计电路小明房间里的吊灯与壁灯应如何连接?开关应如何连接在电路中?设计出小明房间内的吊灯与壁灯的连接方式。
并画出你设计的电路图。
活动4 串联、并联电路在生活中的应用阅读“生活.物理.社会”,思考回答下列问题:(1)、说出节日彩灯的连接方式_______,你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冰箱内的照明灯与压缩机的连接方式_______,你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
画出电冰箱的电路简图。
(3)、讨论:家庭电路中各灯和插座之间为什么要并联?(4).在日常生活中一个用电器经常不止一个开关控制,这时就要分析开关与开关的连接。
如图:两开关“串联”,从电流分析可以看出当两个开关都闭合时才有电流通过用电器;如图:两开关“并联”,从电流分析可以看出当两个开关都断开时才没有电流通过用电器。
请根据这段信息完成下面习题:火车在车厢后面有两间厕所,只有当两间厕所的门都关上时(每扇门的插销相当于一个开关),车厢中的指示牌内的指示灯才会发光,指示牌就会显示“厕所有人”字样,提醒旅客两间厕所内部都有人,请你把图中的各元件符号连接成符合上述设计要求的电路图。
[检测反馈]1.街道上的路灯总是一起亮,一起灭,它们的连接方式是,原因是。
( )2、日常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家中的电灯、电冰箱和插座等电器,彼此间的连接方式是A.串联的 B.可能是串联也可能是并联的C.并联的 D.电灯与插座间是串联的,其它用电器是并联的( )3.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说“开灯”、“关灯”,其物理含义是A.开灯是指断开开关,关灯是指闭合开关 B.开灯和关灯都是指闭合开关C.开灯是指闭合开关,关灯是指断开开关D.开灯和关灯都是指断开开关( )4.如图所示电路中,要使电铃和电灯同时有电流通过,以下做法中正确的是A.断开S l,闭合S2、S3;B.断开S3,闭合S1、S2C.闭合S l,断开S2、S3;D.闭合S2,断开S1、S35.两个灯泡通过灯座装在一个木匣子上,A、B、C、D分别是连接两灯泡底座的接线柱,在E、F两接线柱间接上电源后,两灯泡都发光,你如何判断这两只小灯泡是串联还是并联,简要叙述你的判断过程。
恰当运用 锦上添花——《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的多媒体教学设计
![恰当运用 锦上添花——《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的多媒体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0a78fe281c758f5f61f677e.png)
作用的技术。
图, 同学们看看, 你们能尝试把这些电路 叫作分支点。电源正 、负极至分支点的那
图分 类吗 ?
部 分 电路 为干路 . 其余 为支路 ( 放Fa 播 lh s 动 画, 演示 支路 和 千路 。)
生: 可以分 成 两类 : 类是 小灯 泡 首 一
本方式开始我们的学习 之旅。
电路、 并联电路的概念, 有利于学生知识
师: 总结。 在串联电路中, 用电器互相
新课引入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 网络的形成。同时, 授课方式变得方便、
节, 采用视频引入新课, 给学生强烈的视
影响; 在并联电路中, 用电器互不影响。( 播
的特点。)
快捷 , 节省了教师授课时的板书时间, 提 放 投影P T 件 , P课 总结 串 电 、 联 路 并联 电路
笔者对苏科版初中物理教材第十三 尾 相 连 、 个 顺 次连 接 的 ; 逐 另一 类是 小灯 章 第二节 《 电路连 接的基本方式 》的多 泡 首首 相连 、 尾 相连 的 。 尾
师: 电流路 径是否有分支是串联电路 和并联 电路 的第二个不同点。( 播放投影
P T ̄q P i q)
媒 体设计 进行 了探讨 , 以优 化 《 电路连
接 的基本方式 》 一节课 的多媒体教学设 计, 供各位参考。
师: 好的, 这样分类其他同学同意吗?
生: 同意 !
师: 用电器是否相 互影响的角度 讲 , 从
师: 同学们的分 类非常正确! 两类 这
串 电 联 路与并联电路有什么不同呢? 请同学
教师巡视指导。 收集学生所设计的串
联 电路 图和并联 电路 图各 三张, 实物投影
13.2 电路的组成和连接方式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沪粤版九年级上册物理
![13.2 电路的组成和连接方式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沪粤版九年级上册物理](https://img.taocdn.com/s3/m/5351a487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c4.png)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电路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电路的基本组成、连接方式、案例分析等。
强调电路在现实生活或学习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电路知识。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短文或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要求学生结合实际生活,分析串联和并联电路的优缺点,并提出至少一个创新性的应用实例。
重点题型整理
1. 简答题:解释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
答案:
串联电路特点:电流处处相等,总电压等于各用电器电压之和,各用电器互相影响。
并联电路特点:电压处处相等,总电流等于各用电器电流之和,各用电器互不影响。
2. 计算题:一个串联电路由两个电阻R1和R2组成,已知R1=10Ω,R2=20Ω,求该串联电路的总电阻。
├── 用电器
└── 开关
电路的连接方式
├── 串联电路
│ ├── 电流:处处相等
│ └── 电压:总电压=各用电器电压之和
└── 并联电路
├── 电压:处处相等
└── 电流:总电流=各用电器电流之和
```
板书设计采用简洁明了的树状图结构,突出重点知识点和关键句子,同时通过图形和线条的布局,增加艺术性和趣味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电路的组成和连接方式。
3. 电路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电路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电路案例进行分析,如家庭电路、照明电路等。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连接方式和意义,让学生全面了解电路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实际生活或学习的影响,以及如何应用电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电路的连接》教学设计
![《电路的连接》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5c91b5b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3b.png)
《电路的连接》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电路的基本组成。
2.学会连接简单的电路。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电路的组成,连接简单电路。
2.教学难点:理解电路的工作原理。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展示手电筒、电灯等电器,提问学生这些电器是如何工作的,引出电路的话题。
2.认识电路元件
(1)介绍电路的基本元件,如电池、灯泡、导线等。
(2)让学生观察这些元件的外形和特点。
3.连接简单电路实验
(1)指导学生用电池、灯泡、导线等元件连接简单电路,使灯泡发光。
(2)观察电路的连接方式和灯泡的发光情况。
4.电路的故障排除
(1)设置一些电路故障,如灯泡不亮等,让学生分析故障原因并排除。
(2)讨论如何正确连接电路,避免故障的发生。
5.拓展延伸
(1)介绍一些复杂的电路,如并联电路、串联电路等。
(2)思考电路在生活中的应用。
6.总结归纳
(1)总结电路的基本组成和连接方法。
(2)强调安全用电的重要性。
7.布置作业
设计一个有趣的电路小制作,如闪烁的小灯等。
九年级物理上册《电路的连接》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物理上册《电路的连接》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c078323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21.png)
3.分析给定电路图的故障原因,并提出排查方法。
(五)总结归纳,500字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将带领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回顾:
1.电路连接的基本概念、方法和类型。
2.电路图的绘制技巧。
3.欧姆定律在电路连接中的应用。
4.电路故障的成因及排查方法。
b.结果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阶段测试等形式,检测学生对电路连接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评价他们的学习态度和安全意识。
5.教学反思:
a.教师应不断反思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b.注重课后辅导,针对学生的疑问和困难,给予个别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难点。
5.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他们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安全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电路的连接方法,包括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及连接方式;电路图的绘制;欧姆定律在电路连接中的应用。
2.难点:电路故障的成因及排查方法;复杂电路的分析与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及问题分析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利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思考,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4.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提高学生对电路连接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树立科学探究的意识。
随后,我会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当多个电器设备连接在一起时,电流和电压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这个实验将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他们迫切想要了解电路连接的原理和方法。
九年级物理上册《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物理上册《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d029fa9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f996f53.png)
“与串联电路不同,并联电路是指将电器元件并排连接,形成多条路径。在并联电路中,电压处处相等,电流分配给各个电器元件,而总电流等于各个分支电流之和。下面,我们通过公式和示例来学习。”
4.举例说明并联电路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如家庭电路、电阻并联等。
“在我们的家庭电路中,各个电器都是并联连接的。这样,每个电器可以独立工作,互不影响。这就是并联电路的优势。”
5.鼓励同学们在家中尝试维修简单的电路故障,如更换灯泡、修理插座等,记录维修过程和心得体会。
“通过实际操作,同学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电路连接的原理,提高动手能力。请将你们的维修经历和心得分享在作业本上。”
(二)讲授新知
1.讲解串联电路的定义、特点及计算方法。
“串联电路是指将电器元件依次连接起来,形成一条线路。在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电压分配给各个电器元件,而电阻则是各个元件的和。接下来,我们通过公式和示例来进一步了解。”
2.举例说明串联电路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如圣诞灯串、电阻串联等。
“大家可以看到,在圣诞灯串中,每个灯泡都是串联连接的。如果一个灯泡损坏,整个灯串都会熄灭。这就是串联电路的一个特点。”
“请将你们的实验方案详细描述在作业本上,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步骤、所需材料等,以便在课堂上分享和讨论。”
2.完成课本第XX页的练习题,巩固串并联电路的计算方法。
“请同学们认真完成练习题,特别关注计算过程的准确性,以及答案的合理性。遇到困难时,可以与同学讨论或向老师请教。”
3.结合生活实际,找出至少三个串联和三个并联电路的实例,并简要分析其工作原理和应用优势。
(四)课堂练习
1.设计一些有关串联和并联电路的计算题,让学生当堂完成。
“现在,我们来做一些练习题,检验一下大家对串联和并联电路知识的掌握程度。”
13.2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教学案
![13.2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教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72bb60d3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fb93058.png)
13.2 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教学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13章第2节,主要讲述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
具体内容包括:1. 串联电路的概念和特点;2. 并联电路的概念和特点;3. 电路连接的实际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概念,掌握它们的特点;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概念及特点;难点:电路连接的实际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源、开关、灯泡、电阻、导线等;学具:同上。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个简单的电路,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电路的连接方式。
引导学生发现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有两种:串联和并联。
2. 概念讲解(1)串联电路教师讲解串联电路的概念,即多个用电器依次连接在同一电路中,电流只有一条路径,用电器相互影响。
(2)并联电路教师讲解并联电路的概念,即多个用电器并列连接在电路中,电流有多条路径,用电器互不影响。
3. 特点讲解教师讲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教具进行验证。
4.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出示例题,让学生分析电路的连接方式,并解释原因。
例题:一个家庭电路中,有灯泡、电视、冰箱等用电器,它们是怎样连接的?5. 随堂练习教师出示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判断给出的电路图是串联还是并联,并解释原因。
6. 实际应用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电路连接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家庭电路、城市供电等。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如下:13.2 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一、串联电路概念:多个用电器依次连接在同一电路中,电流只有一条路径,用电器相互影响。
特点:电流路径唯一,用电器互不影响。
二、并联电路概念:多个用电器并列连接在电路中,电流有多条路径,用电器互不影响。
特点:电流路径多条,用电器相互影响。
七、作业设计1. 判断题:(1)串联电路中,电流只有一条路径,用电器相互影响。
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3.3《电路的连接》教学设计
![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3.3《电路的连接》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ce6223f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4c59679.png)
1.板书课题:电路的连接
2.板书串联和并联的特点、电流电压规律、电压表电流表的使用方法等关键知识点。
二、学情分析
针对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3.3《电路的连接》这一章节,学情分析如下:
九年级的学生在物理学习方面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掌握了电流、电压、电阻等基本概念,并能够运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电路分析。在此基础上,学生对电路的连接方式及特点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对串并联电路的深入理解及实际应用尚存在困难。
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3.3《电路的连接》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电路的串联和并联两种基本连接方式的特点,掌握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电压规律,能运用欧姆定律分析串并联电路中的电阻关系。
2.学会使用电压表、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并能根据测量数据判断电路的连接方式。
3.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设计和连接简单的串并联电路,解决实际问题,如家庭电路的连接、灯光控制等。
四、巩固提高
1.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学习心得,共同提高。
五、课堂小结
1.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2.提问: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们有什么收获?
六、课后作业
1.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2.布置实践性作业,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电路的连接过程,培养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欧姆定律分析串并联电路,培养他们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组织小组讨论和交流,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3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教学设计-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同步教学设计(苏科版)
![13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教学设计-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同步教学设计(苏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c6cef99a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50ca616.png)
13 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教学设计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同步教学设计(苏科版)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深知幼儿阶段是孩子们认知世界、培养兴趣的关键时期。
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世界,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我设计了一节名为"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的科学实验活动。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实践操作的方式,让孩子们通过亲身体验,了解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观察力、思维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
2. 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观察力、思维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
3. 培养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孩子们掌握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
难点:如何让孩子们在实践中理解和掌握电路连接的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路板、灯泡、电线、电池等。
学具:每个孩子一套电路连接套件。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电路实验,让孩子们观察灯泡的亮灭,引起他们对电路连接的好奇心。
2. 讲解:向孩子们讲解电路连接的基本原理,让他们了解电路板、灯泡、电线、电池等教具的作用。
3. 实践:让孩子们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将电路板、灯泡、电线、电池等教具连接起来,使灯泡亮起来。
4. 交流:让孩子们分享自己的操作过程和心得,引导他们思考如何才能使电路连接更加稳定。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孩子们掌握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
难点:如何让孩子们在实践中理解和掌握电路连接的原理。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实践操作,孩子们对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动手能力、观察力、思维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得到了锻炼。
同时,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也得到了激发。
在课后拓展延伸环节,可以让孩子们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制作一个简单的电路装置,进一步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培养孩子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同时,也可以组织孩子们参观科学博物馆或者进行相关的科学实验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成长。
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教学设计及反思陈兰兰
![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教学设计及反思陈兰兰](https://img.taocdn.com/s3/m/97fbe63c6c85ec3a87c2c5f9.png)
图a2L 1图bL 13.2 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 蒿中 陈兰兰【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了解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2)通过探究,知道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基本特点; 进一步熟悉电路的组成和电路图的绘画 (3)了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在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实验的观察、比较,探究出串联、并联电路的基本特点。
(2)能利用串联、并联电路的特点,分析判断生活中电路的连接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连接电路的活动,激发学习兴趣,乐于动脑筋找出新的连接电路的方法。
(3)体验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激发学习热情。
【学习重、难点】(1)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在生活中的应用。
(2)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教学资源】电池盒(含两节电池)2个、小灯座(含灯泡)4个、开关4只、导线若干 【教与学互动设计】 一、课前自主探究 1.知识回顾(1)电路的基本组成 、 、 、 (2)几种常用的电路元件及其符号.电池 开关 电灯 电铃 电阻 电动机 滑动变阻器 电流表 电压表 交叉相连接 T 形连接 2、画电路图的基本要求:(1)导线横平竖直,图呈长方形. (2)各元件符号分布均匀.(3)符号不能画在拐角和交叉处.(4)电路图中的符号和实物图中的电路元件要一一对应. 3.了解电路两种基本连接方式:(1)如图___ ,把用电器 连接起来的电路,叫串联电路; (2)如图___ ,把用电器 连接起来的电路,叫并联电路二、课堂情境创设问题情境 :房间里需要安装吊灯和壁灯,电路应当怎样连接呢?三、课堂合作探究探究1:电路连接的两种基本方式 问题: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使一个小灯泡亮起来的连接方法,想一想:如果要使两个小灯泡同时亮起来,你有那些不同的连接方式?1、实验器材:电源、两只小灯泡、开关和导线。
2、看看一共有几种不同的连接方式?并将有关的电路图画在下面空白处。
《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教学设计
![《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eea461e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0a.png)
《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教学设计一、教材依据本节课是苏科版2013年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的义务教育教科书,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三章第二节“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
二、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习了简单电路的连接方法以及学会画电路图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有关电路连接的不同方式——串联和并联。
它既是对前一节内容的深入研究,又为学生学习后面的有关内容做了准备,所以是承前启后的一节课。
三、学情分析虽然日常生活离不开电,但是电学内容对初中生还是比较陌生,对电路问题更是缺少生活经验,学习了第一节课后,学生虽然有了一定的电路知识,对手电筒、家庭电路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及其特点并不清楚。
另外对于初学电路的学生来说,正确连接串并联电路,特别是并联电路,画出电路图都是不容易的,更不用说电路连接中的一些规范要求。
因此这节课对缺少基础的学生来说难度还是比较大,在教学中还需将教师的引导、指导与学生的动手、小组合作紧密结合起来。
四、设计思想本节教学本着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原则,采用情景——问题的教学模式:即首先创设情景提出问题,然后通过实验探究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体会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会画串、并联电路图;2.会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知道串并联电路的基本特点;3.了解串并联电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实验观察、交流的方式探究串并联电路及不同特点2.引导学生用对比方式研究物理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形成互相尊重、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
2.体会科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能愿意关注生活、物理、社会。
六、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认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及特点教学难点:并联电路的连接,归纳出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七、教学准备教师用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学生用具:电池组、小电灯(2个)、开关、导线若干,分成若干组。
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三章《13.2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教案
![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三章《13.2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ee05eb2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d0.png)
教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三章《13.2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三章的13.2节,主要讲述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
具体内容包括:1. 了解并掌握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定义、特点和区别。
2. 能够分析实际电路中的串并联关系,判断电路的连接方式。
3. 掌握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电压特点,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能够说出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定义、特点和区别。
2. 能够分析实际电路中的串并联关系,判断电路的连接方式。
3. 掌握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电压特点,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定义、特点和区别。
难点: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电压特点的推导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源、灯泡、开关、电流表、电压表、导线等。
学具:笔记本、笔、课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个简单的电路,让学生观察并分析电路中的元件是如何连接的,引出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概念。
2. 知识讲解:教师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定义、特点和区别。
3.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讲解一些典型例题,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电压特点。
4. 随堂练习:教师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题。
5. 板书设计:教师在黑板上列出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和区别,以及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电压特点。
6. 作业设计:教师布置一些有关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串联电路:特点:电流只有一条路径,各用电器相互影响。
电压:总电压等于各用电器电压之和。
并联电路:特点:电流有多条路径,各用电器互不影响。
电压:各用电器两端电压相等。
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定义、特点和区别。
2. 如图所示,电路中灯泡L1和L2的连接方式是()。
A. 串联B. 并联3. 如图所示,电流表的示数为2A,电压表的示数为6V,求灯泡L1的电阻。
第二节电路连接基本方式
![第二节电路连接基本方式](https://img.taocdn.com/s3/m/6410c16aa417866fb84a8e58.png)
第二节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一、教学设想利用实验创设情境引入课题:两组暗盒上的两个灯泡,各拿走一个,看到剩下的灯泡有一个亮着,还有一个不亮了,这说明两组灯泡所在的电路不同,以此引出课题。
在授课过程中,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放手让学生通过两个活动展开探究:第一个活动,解决如何使两个灯泡都亮起来的问题,从而找到两种最基本的电路连接方式——串联和并联;第二个活动,引导学生探究串联、并联电路的特点,通过观察、比较,请学生自己总结出串联、并联电路的特点,会判断生活中常见电路的连接方式,并解决实际生活简单电路的设计,通过交流、评价使学生认识物理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会区别串联、并联电路,熟练串联、并联电路图,绘制和连接串联、并联的实物电路。
2.通过探究,知道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基本特点,能说出生活、生产中采用简单串联、并联电路的事例。
3.能应用串联、并联电路的特点,分析、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的电路应用问题,并依据要求完成简单的电路设计。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际的操作使学生掌握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连接方法。
2.让学生能根据设计出的串联和并联电路图连接实物电路,同时尽可能地让学生动手设计一些有应用价值的串、并联电路。
3.在处理生活中简单电路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进一步体验科学的物理研究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利用串联、并联电路的特点,分析判断生活中电路的连接方式,让学生体验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教学重难点及突破(一)重点1.串联、并联电路的特点、按要求画电路图及根据电路图连接电路。
2.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在参与教学及实际体验过程中,学会应用所学的知识与方法处理并解决简单的电路问题。
(二)难点串联、并联电路的识别(三)教学突破通过自主探究,知道电路有两种基本的连接方式,再通过探究实验的观察、比较,探究出串联、并联电路的基本特点。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 二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市赛一等奖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 二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市赛一等奖](https://img.taocdn.com/s3/m/a92ab5e84431b90d6d85c72c.png)
《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以课本插图引入新课,小明提出的问题:“在我的房间里需要安装吊灯和壁灯,电路应怎样连接”创设真实的情景,然后通过两个活动展开探究。
活动“”通过解决如何使两个小电灯都亮起来这一问题,找到两种最基本的电路连接方式:串联和并联。
活动“”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探究串联、并联电路的特点,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自己总结出串联、并联电路的特点,以决定房间电路将采用何种连接方式,最终完成房间电路的设计,并通过交流、评价,认识物理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生活。
物理。
社会”栏目结合生活中的实例,介绍了节日彩灯的不同连接方式,并对冰箱电路进行了简要分析,以加深学生对串联、并联电路的理解,体现了从生活到物理,再从物理走向生活、走向社会的理念。
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能将两个小电灯用不同的方式连接起来,使小电灯同时发光。
2.通过实验探究,理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基本特点。
3.能利用串联、并联电路的特点判断生活中的电路.4.领会电路图的作用,领悟物理即生活。
(1、通过实际的操作使学生)课前预习:1、阅读课本第63页的相关课文,并思考:(1)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有哪两种(2)什么叫做串联电路(3)什么叫做并联电路(4)并联电路的干路和支路是指哪部分电路2、电子白板及相关电学软件。
教学过程:一.串联和并联活动l:怎样使两个小电灯亮起来1.尝试用导线将两个带灯座的小电灯、电池和开关连接起来,使两个小电灯能同时发光。
2.请你用笔画代替导线,把左图中的元件按照你连接的电路连接起来。
3.与同学交流,看一看还有没有其他的连接方式,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把右图中的元件按这种连接起来。
(电子白板显示电学元件)请在下方虚框中画出对应的电路图。
结论:用电器的连接有两种最基本的方式:,串联:把用电器连接起来的方式叫做串联;并联:把用电器连接起来的方式叫做并联。
二.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比较(电子白板显示电路元件)活动2: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比较思考l:以下两个电路各取下其中一个小电灯,另一个小电灯还会继续发光吗现象:串联电路中另一个小电灯,并联电路中另一个小电灯;说明:串联电路中各个用电器,并联电路中各个用电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2 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
教学设想: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而物理知识本身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从课本插图而制作的“问题”模型引入日常生活中的真实情景,揭示这堂课的学习任务:如何使两灯同时亮起来?如何设计出符合生活实际的吊灯和壁灯的连接电路。
这节课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1)适时图片、视频等展现生活场景,承上启下,过渡自然(2)通过动画展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会区分串、并联电路。
2、通过探究实验,知道串联和并联电路的基本特点和识别方法。
提升学生的对比观察能力和归纳能力。
3、能应用串联、并联电路的特点,分析、解决实际生活中简单的电路应用问题,并依据要求完成简单的电路设计。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简单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连接方法。
2、能根据设计的串联和并联电路图连接实物电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利用串联、并联电路的特点,分析判断生活中电路的连接方式,让学生体验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激发学习热情。
2、在观察、发现、比较、归纳过程中产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喜悦和成就感。
教学重点:
1、理解串、并联电路的特点;按要求画出电路及根据电路图连接电路。
2、让学生学会应用所学的知识与方法解决简单的电路问题。
教学难点:
1、串并联电路的识别;
2、串并联电路的实物连接。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演示家庭电路中房间的吊灯和壁灯的“模型”,两灯能同时亮和同时灭的情形,让学生脑中产生问题链,两灯是如何连接的?这样的连接是否符合实际,若不符合实际,如何改进?
(设计意图:用生活事例提出问题引入新课,体现物理来源于生活,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二、探究实验,寻求新知
1、电路的连接方式:
⑴提出问题:如何能让同一电路中两个灯亮起来呢?
⑵猜想电路:设计电路图
⑶实验尝试:根据设计的电路图,连接实物图,并尝试实验验证
⑷展示交流各组设计的不同电路图,比较归纳,得出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
(设计意图:采取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实验尝试—比较归纳的实验探究方式,得出新知,能提升学生的对比观察能力和归纳能力,并使学生学会科学的物理研究方法)
板书:串联:将用电器逐个顺次连接的方式称为串联
并联:将用电器并列连接起来的方式称为并联
2、并联电路几个要素
⑴flash动画播放:串联和并联电路电流的流动路径
⑵归纳总结:串联电路电流路径无分支,并联电路电流路径有分支
⑶教师引入: 并联电路中的要素:分支点、干路和支路
⑷区别电路:投影片展示不同电路,判别电路的连接方式,若是并联,区别干路和支路
板书:分支点:电流分开和汇集的两点称为分支点
干路:从电源的两极到两个分支点之间的电路称为干路
支路:两个分支点之间的各条电路称为支路
过渡:用电路中电流路径有无分支,无法判断“模型”电路的连接方式,能想出其它方法吗?
3、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⑴提出猜想:取下一灯,若另一灯能继续发光,则电路为串联,反之则为并联。
⑵实验尝试:串、并联电路中拆下一灯,看另一灯是否能发光
⑶提出问题:所有的串并联电路都具有这样的特点吗?
⑷设计实验:在电路中再增加一个灯泡
⑸分组实验:看实验现象,同时看有无新的发现?
(插播视频)在串、并联电路中各增加一个灯泡,看电灯亮暗的变化
⑹分析归纳,得出各种电路的特点
板书:串联电路中各用电器间互相影响;并联电路中各用电器间互不影响。
4、串、并联电路中开关的作用
⑴提出问题:“模型”电路中的吊灯和壁灯符合实际吗?若不符,问题在哪里,应如何改进?
(投影片)展示:开关放在串、并联电路中的不同位置的电路图
⑵尝试改进:用两个开关各自放到吊灯和壁灯的支路
⑶分析归纳:得出串、并联电路中不同位置处开关的作用
板书:串联电路中开关控制整个电路的通断,与位置无关
并联电路中干路开关控制整个电路的通断
支路开关控制所在支路的通断
(二、设计意图:整个新课用吊灯和壁灯的“模型“做引线,从”模型“中提炼问题,通过设计实验—实验尝试—归纳总结的探究实验步骤,探索物理新知,解决”模型“问题,让学生在自主、交流、互助的过程中体会成功的喜悦,获得能力的提升。
)
三、体验知识,服务生活
⑴马路上的路灯是何种连接方式,判断依据如何?几个开关,又装在何处?
⑵教室里日光灯是何种连接方式,判断依据如何?几个开关,又装在何处?
⑶家庭电路中的各用电器间是何种连接方式?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知物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理念,体验掌握好物理知识的重要性,提高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
四、总结收获,解决困惑
让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和疑点,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得以解决。
(设计意图:利用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解决学生知识的疑点,让他们感知合作的快乐,增强团体协作精神)
课堂反馈:
1、一个开关同时控制两盏灯,那么两盏灯的连接方式( ) A 、一定是串联 B 、一定是并联 C 、可能是串联,也可能是并联 D 、以上说法均不对
2、电动自行车两刹车手柄中各有一只开关S 1和S 2.在行驶中用任一只手柄刹车时,该手柄上的开关立即断开,电动机停止工作.下列图3中电路符合要求的是 ( )
3 )
C .
D .
A .
B.
L 1 S 2
S 1
L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