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青海三江源生态移民的几点思考

合集下载

三江源生态移民中的后续产业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

三江源生态移民中的后续产业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

三江源生态移民中的后续产业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摘要:三江源生态移民从2005年开始实施至今,已历时近7年。

本文从移民的后续产业出发,讨论目前移民所面临的就业问题:旧有的生计方式解体,新的生计方式处在形成过程中,在这个过程中,国家采取了措施帮助移民适应新的生计,移民自身也在艰难的摸索。

本文从田野调查的数据和采访出发,论述了当前移民所面临的难题,并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生态移民;后续产业;对策随着我国生态环境的急剧恶化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关于生态移民的研究不断受到学者的重视。

对生态移民的定义和分类,不同的学者因视角各异有着不同的理解。

包智明认为,生态移民是因为生态环境恶化或为了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所发生的迁移活动,以及由此活动而产生的迁移人口。

鉴于三江源地区在我国生态保护中的重要地位,以及近年来该地区生态环境的恶化,保护三江源已经刻不容缓。

2005年1月26日,国务院第79次常务会议通过了总投资75亿元的《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总体规划》,工程于2005年8月30日正式启动。

工程内容包括生态移民、退牧还草、沙漠化治理等,希望能有效遏止草地退化,并增加植被覆盖率。

一、河源村概况河源村位于青海省玉树州曲麻莱县政府所在地约改镇东南部,海拔约为4100米,其所在县曲麻莱县是我国海拔最高的县份之一。

曲玛莱县位于青藏高原中部,地处东经92°50′—97°36′,北纬33°36′—35°40′之间。

河源移民村成立于2006年10月,位于县城东南部,总占地面积900亩。

河源村由两批移民组成。

第一批搬迁时(2006年),共入住移民149户839人。

第二批移民搬迁时(2007年),共有移民169户。

社区居民来自:约改镇、叶格乡、曲麻河乡、麻多乡、巴干乡。

截止目前为止,共有搬迁移民368户,1280人。

二、后续产业发展情况国家为了帮助三江源的生态移民更好就业,更快适应搬迁后的生活,开展了各种培训,包括技能培训和生活技能培训,前者有玛尼石刻培训、民族服饰加工培训。

三江源区生态移民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三江源区生态移民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三江源区生态移民可持续发展的思考三江源区是中国的重要生态功能区,也是全球生态环境的重要保护区之一、为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三江源区需要进行生态移民,把原先居住在保护区内的人口迁出,保护和恢复区域的生态系统。

但生态移民并非一蹴而就,需要综合考虑人口安置、生计保障、生态恢复等多个方面的问题,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首先,生态移民的目标是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因此人口安置是重要的一环。

在确定人口迁出地点时,需要兼顾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避免过度集中人口。

可以选择周边地区相对落后的县市,通过发展产业和提供就业机会,吸引移民群体。

同时,要考虑移民人口的规模和适应能力,避免对迁入地区造成巨大压力。

其次,生计保障是关键问题。

移民群体一旦离开原先的生活方式,可能会面临就业、收入等方面的困难。

因此,需要提供就业培训和技能提升,帮助他们快速适应新的生活环境。

同时,可以鼓励发展特色产业,提供创业机会,让移民群体在新的地方找到生计。

生态恢复也是生态移民中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迁移出的地区需要进行生态修复和恢复工作,保护和恢复植被、水资源等自然资源,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恢复能力。

可以通过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水土保持等措施,改善土地资源质量,推动区域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政府的支持和管理也是保障生态移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政府可以出台相应的政策,鼓励和引导移民群体参与生态修复和保护项目,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

同时,要加强对新迁入地区的管理,确保新的生态环境不受破坏,并且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机制。

综上所述,三江源区生态移民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充分考虑人口安置、生计保障、生态恢复、政府支持等多个方面的问题。

只有全面推进这些方面的工作,才能实现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生命历程视野下老年生态移民养老方式探讨——基于青海省三江源区生态移民的调查

生命历程视野下老年生态移民养老方式探讨——基于青海省三江源区生态移民的调查
原来的牲畜都已经卖掉了搬迁前就会放牧从没想过会离开牧区这一辈子只会放牧原居住地的条件差自从搬迁下来以后条件是变好了靠政府每个月补贴的钱过子女们都在外打工过年才回家也不好意思问他们要钱自己紧一点不够花时会跟亲戚朋友借一些感觉虽然不用像原来那么辛苦的放牧但是心里总是空空的感觉没有寄托
等 第 z A p 年 r . 2 0 4 1 月 3


研究 背景 与方法
重视。但不容忽视的是, 少数民族地区的养老问题 . 是有
特 殊 的 经 济 和文 化 基 础 的 。 随 着人 口老 龄 化 社 会 的迅 速 来, 少数 民族 地 区 也必 将 面 对 这 种 变 化 , 少数 民族 人 口老 化 将 成 为 一个 重 要 问题 。 通常, 少数 民族 地 区 的 移 民群 体 捌 视 为 处 于 弱势 群 体 的地 位 ,老 年移 民需 要 社 会 更 多 的关 注 和重视。 对此 , 本 文将 探 讨 生 态移 民 中 的老 年 群体 搬 迁 后 养老情况。 国家 政策 的重 大 变 化 经 常 系统 性 地 打断 和改 变 个 体 生命历程, 并通 过 社 会 分 层 的 中介 作 用 对 不 同 的人 产 生 同 的影 响 。地 处 青 藏 高 原 腹 地 的 三 江源 区被 誉 为 “ 中华 外 塔” , 在 全 国 的生 态 安 全 中 具有 十分 重 要 的地 位 。2 0 0 5年 - F 半年开始 , 生 态 移 民项 目逐 步 实 施 。 移 民按 照 “ 政府 引导 , 民 自愿 ” 的原 则 搬 人新 居 住 点 。不 容 置 疑 的 是 , 此 政 策 的蜘
我 国 少 数 民族 多 聚 居 于 生 态 条 件 恶 劣 的边 远 地 区 , 人 口与 生 态环 境 压 力 大 , 为 了实 现人 与 自然 、 人 与 人 之 间 的 和 谐 关 系 ,将 生 活 在 恶 劣 环境 条 件 下 的 居 民 搬 迁 到 生 存 条 件 较好 的地 区 , 由此 产 生 了生 态 移 民 。 随 着 我 国生 态 环 境 的 急 剧 恶化 和西 部 大 开 发 战 略 的实 施 ,生 态 移 民的 理 念 很 快 引 起 共鸣 , 学 者 们 开始 对 此 展 开 研究 。 回顾 以 往 的研 究 成 果 可 以 发现 , 在 已有 文献 中对 于 生 态移 民 战 略意 义 的分 析 、 生 态 移 民 的 必要 性 和 可 行 性 、生 态移 民存 在 的 问题 和 对 策 以 及 生 态移 民 的适 应 性 方 面 的研 究 较 多 ,但 是 从 微 观 层 面 或 经 ;

三江源区生态移民返牧风险的思考

三江源区生态移民返牧风险的思考
三 江 源 区 的 生 态环 境 保 护 、 区域 可 持 续 发 展 战略 的 制 定 、 我 国 主 体 功 能 区 生 态补 偿 机 制 的 建 立 、 国 家 重 大 生 态建 设 工
程 实施 的 有 移 民 ; 搬迁 ; 返牧 ; 风险 ; 三 江源区
难 民(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r e f u g e e ) . 由 世 界 观察 研 究 院 的 L e s t e r于 l 9 世纪 7 O年 代 首 次 提 出 ( E t h a n , 2 0 0 6 ) , 在 之 后 的 研 究 中 出现 了 环
境迁 移人 ( E n v i r o n me n t a l l y d i s p l a c e d p e r s o n s ) 、 强 制 性 环 境 移 民
( F o r c e d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mi g r a n t ) 、 生 态移 民( E c o l o g i c a l mi g r a n t ) 等
生 态 环 境脆 弱 地 区 的人 口迁 移 到 人 1 2 1 承载能力 高的地 区。 以保
护 和恢 复 生 态 环 境 , 促 进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的 实 践 活 动 。 目前 国 内
外 学 者 已 经 对 生 态 移 民 的相 关 方 面 进 行 了大 量 研 究 。 其 研 究 内
府引导 . 牧 民 自愿 ” 原则 。 开 始 实 施 生 态 移 民 。 截 至 目前 已 开 展 l 0年 。 移 民工 程 总 投 资 6 . 3 1 亿元, 共 建 移 民社 区 l 1 3个 , 累 计 移民 1 4 4 7 7户 、 7 0 7 2 4人 . 涉 及 玉 树 藏 族 自治 州 、 果 洛 藏 族 自治

三江源生态保护成效、问题和对策

三江源生态保护成效、问题和对策

三江源生态保护成效、问题和对策摘要:本文对三江源生态保护成效、问题和对策进行了探讨,文章从阐述三江源生态保护建设工程实施效果评估入手,进一步展开了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探析,最后提出了推进三江源生态保护建设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三江源生态保护;实施效果评估;问题及原因;对策建议前言三江源地区作为国内及其关键的淡水资源供应区,其水资源蕴藏量高于2000亿立方米,其中分别占据了长江、黄河、澜沧江总水量的25%、49%、15%,三江皆起源于此地,所以被称为三江源,也有“中华水塔”之称。

一、三江源生态保护建设工程实施效果评估1.水源涵养能力提升生态工程的建设促进了三江源地区水资源的蓄养能力,其中水源总量上升了大概85亿立方米,而湖泊和湿地面积分别增长了79、104平方千米,从工程建成后2012年的情况调查数据看,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年出境水量相较于2004年实现了高于20%的增长。

不仅如此,该地区的水体也得到了净化,因此可以说,三江源地区开展生态保护工程建设,对于提升区域水源蓄养水平、增长水量、改善水质有着非常关键的意义。

2.水土保持能力提高自2005年开启三江源生态保护工程后,工程所在区的植被恢复情况表现良好,中等覆盖度的草地面积渐趋稳定,而高覆盖度率区域则以每年2000平方千米的速率在增长;黑土滩的植被覆盖程度也提升了60%左右,沙化趋势得到了实际效果上的遏制,正是因为植被得到了良好的保护,所以水土保持的能力也不断提升,对于环境保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生物多样性逐渐恢复在三江源区域的生态保护过程中,森林植被扩张了约150平方的范围,工程项目相关的草原植被也有了11%的提升,因此整个植物物种也因此获得了保护,动物的种类得以因此而保存下来,2012年玛多县内生存的藏羚羊就突破了四万的数目,和十年之前比有了1.5万只的上涨,其他的藏野驴、岩羊等动物种类的繁衍生息条件也得到了巨大的改善。

区域内的生态体系得到了质的改观,生物多样性也因此快速恢复起来。

三江源区生态移民研究——基于经济学视角

三江源区生态移民研究——基于经济学视角

三江源区生态移民研究——基于经济学视角三江源区生态移民研究——基于经济学视角摘要:随着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生态移民作为一种重要的治理手段被广泛应用。

在中国,三江源区是一个生态脆弱区域,面临着生态环境退化的严峻挑战。

本文通过对三江源区生态移民的经济学视角研究,旨在探讨生态移民对于改善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以及相关政策和机制的有效性。

本研究发现,生态移民可以促进生态经济的发展,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并有利于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三江源区;生态移民;经济发展;可持续发展 1. 引言中国是一个生态环境问题比较严峻的国家,特别是在青藏高原地区,由于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导致了严重的生态系统退化。

其中,三江源区是中国最重要的天然水源地之一,也是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的核心区域。

然而,由于长期以来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导致该区域生态环境面临较大的破坏和威胁。

为了保护和修复三江源区的生态系统,各级政府积极推行生态移民政策。

2. 生态移民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2.1 生态移民的优势生态移民作为一种资源环境调控手段,有着明显的优势。

首先,生态移民可以减少人口密集区的环境压力,缓解了资源日益紧张和环境污染的问题。

其次,生态移民可以促进区域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

三江源区的主要经济活动是畜牧业和农牧交错带的种植业,这种生产方式对环境造成了较大的压力。

通过生态移民,可以引进新的产业和技术,推动区域经济转型。

2.2 生态移民的挑战然而,生态移民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生态移民涉及到大量的人员安置和社会保障问题,需要政府提供大量的资金和资源。

其次,生态移民可能会引起文化冲突和社会不稳定。

由于移民涉及到改变居民的生活和习惯,有些居民可能对此不满,导致社会不稳定。

3. 政策与机制的有效性探讨为了解决生态移民所带来的挑战,各级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与机制。

首先,政府提供了经济补偿和社会保障措施,保障了生态移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和社会福利。

三江源地区生态移民问题研究

三江源地区生态移民问题研究

三江源地区生态移民问题研究素有“中华水塔”之称的三江源地区是中国淡水资源的主要生态屏障和补给区,该地区的生态环境以及所处的地理位置决定了三江源地区在中国生态保护中能够发挥不可替代性与关键性作用。

然而,三江源地区也是生态环境遭到破坏,频发生态危机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这里自然条件十分恶劣,生态环境较为脆弱。

这种重要性与存在问题的严重性并存,凸显了“生态移民协调”的价值所在。

生态移民是解决生态环境、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强有力措施之一,在学术界与实务界都已达成共识。

因此,本文就“三江源地区生态移民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有助于为有效推进生态移民提供智力支持与理论支撑。

第一章对“生态移民相关概念及理论依据”的分析,构成该研究的理论支撑。

本章剖析了生态移民的内涵及外延、分类及特点;运用“生态文明理论、生态经济学理论、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分析生态移民问题,为实施生态移民提供理论支撑;从有利于“政治的发展与稳定、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文化的融合与传承以及生态环境的恢复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来分析实施生态移民的重要意义。

第二章对“现状及主要问题”进行研究,构成该研究的实践基础。

从“人口变迁(生态难民的出现)、生态恶化(实施移民工程)、移民项目(生态移民的依托)”三个角度分析生态移民的背景和动因;指出生态移民在主要政策、实施过程、安置方式等方面的现状;并从“移民管理、文化变迁、产业转型、移民返迁”等方面探究生态移民存在的问题,以及从“政策、经济、人口、文化、生态”等角度分析影响生态移民的原因。

第三章对“三江源地区生态移民的主要特征”进行探索,这是该研究的难点所在,同时也是亮点所在。

在分析生态移民对象(生态脆弱地区、贫困地区、自然保护区、自然灾害地区)的基础上,从一般特征与突出特征两个维度对生态移民的主要特征进行研究。

生态移民的一般特征主要包括政府的主导性特征、移民的广泛性特征、意愿的双重性特征、移民的高效性特征等方面;生态移民的突出特征集中体现在生态移民所形成的“飞地”问题,并对“飞地”区域、内涵、特征、类型及发展等方面进行探索。

对三江源生态移民文化适应性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对三江源生态移民文化适应性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个 真 正 的 “ 里 人 ” 因此 , 实 施 生 态移 民 工程 城 。 在
势文 化 的冲击 。 是语 言环境 的变 化 。 同群 体之 间 三 不
最 明显 的文化 差异 就是语 言 。我 国三峡 移 民等许 多 工程 性移 民 ,他们 所使 用 的语 言前 后未 发生 太 大变
中 ,除 了要 对 生 态 移 民在 经 济 上 给 予 关 注 和 扶 持 外 , 要关 注 和研 究他 们 在 文 化 方 面所 发 生 的变 化 还
化、 异质 、 多元 的 文化 环 境 , 们 必然 面 临着 文 化 适 他
应 的困难 。 二是 文 化 间的“ 势差 ” 位 明显 。 民从草 原 移 来 到城 镇特 别是 城市 , 文化在 迁入 区文 化面 前 , 其 很 快 从原 区域 的主流 和强势 地位 变为 非主 流和 弱势地 位。 人类 学 的研 究 表 明 , 当两 种或 两种 以上 的文化 发 生碰撞 时 。 势文 化 自觉 、 自觉 地倒 向对方 , 弱 不 接受 强
的不 平衡 , 使 这 种 迁 移 不 可 避 免 会 带来 文 化 上 的 也
碰撞 如 果 是异 质 文化 的移 民, 种 碰 撞 会表 现 得 而 这 更 为集 中和 激烈 。 化适 应 与 否关 系 到生 态 移 民 的 文 生 计 发 展 , 志 着 他 们 是 否 融 入 城 镇 生 活 , 变 成 标 而
和 出现 的 问题 。

化 。 迁 入地 和迁 出地都 使用 汉语 。 在 文化 背景 和风 俗
习惯 基 本 相 同 , 因此 , 言 和 文化 隔 阂 比较 小 , 民 语 移 容易 融人 新 的环境 。 而三江 源 的生态 移 民都 是藏 族 , 大都 只会 讲 藏语 , 他们迁 入 城镇社 区 以后 , 与迁入 地 的居 民在 语 言和文 化背 景上 表现 出很 大 的差 异性 和 隔阂 , 而使 他们 难 以适应 新环境 。 从 四是传 统与 现代 的冲撞 。 三 j 江源 生态 移 民的文化 , 虽然 其 里面也存 在 着 现代文 化 的元素 .但 总体 上还是 属 于传统 文化 的

三江源地区生态移民问题

三江源地区生态移民问题

政策因素:生态保护政策与生态移民计划
生态保护政策
为了保护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政府制 定了一系列的生态保护政策,包括限制放 牧、禁止采矿、强制性退耕还林还草等, 这些政策的实施使得当地居民失去了部分 生活来源,不得不面临生态移民的问题。
VS
生态移民计划
政府为了解决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移民问题 ,制定了一系列的生态移民计划,包括异 地搬迁、就业扶持、社会保障等措施,这 些计划的实施帮助当地居民解决了生活困 境,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和挑战 。
应进一步深化对三江源地区生态移民问题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为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生态移民政 策提供支持。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04
解决方案与政策建议
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改善生态环境
01
02
03
保护和恢复植被
通过植树造林、退化草地 修复等措施,提高植被覆 盖率,增强水源涵养能力 。
治理水土流失
采取工程措施如修建护坡 、实施水土保持耕作等, 减少水土流失,保护土地 资源。
恢复湿地生态系统
加强对湿地的保护和管理 ,恢复湿地生态功能,提 高生物多样性。
三江源地区生态移民问题
2023-11-07
目 录
• 三江源地区概述 • 生态移民问题产生的原因 • 生态移民问题的挑战与困境 • 解决方案与政策建议 • 案例分析与实践经验 • 研究结论与未来研究方向
01
三江源地区概述
地理位置与气候特点
地理位置
三江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 源地。
澳大利亚大堡礁生态移民
澳大利亚大堡礁采取了限制捕捞、鼓励当地居 民迁出等措施,以保护珊瑚礁生态系统。
三江源地区生态移民实践经验的总结与展望

如何健全三江源生态移民基本社会保障体系——三江源果洛新村调研之思考

如何健全三江源生态移民基本社会保障体系——三江源果洛新村调研之思考

导, 众自愿”的原则 , 群 将黄河、 黑河两乡共1 5 7 2 9 户, 5人整体 出打工。 三是 , 多数移民缺 乏除放牧外的其他劳动技能, 即使 搬迁 , 其中19 7 1 8 户, 3人搬迁至青海省海南州同德县巴滩建设 通过专项培训, 多数人也很难在短时间内掌握新的生产技能, 移民定居点—— 果洛新村。 0 5 2 0 年该项 目正式纳入 到 “ 三江源
里。 全村共有 19 3 人, 8户7 1 劳动力3 3 黄 河、 1人。 黑河两乡共禁 要使 移民 “ 移得出, 稳得住 , 能致 富, 不反弹 ” 需要研究并切 ,
牧15 2 3. 万亩, 4 户均 禁牧6 4 . , 9 46 减畜9 4头只匹, 亩 31 折羊单位 实解决移 民的后续产业发展问题。
【 关键词 】 三江源 生态移民 社会保障 产业发展
青海 是长江、 黄河、 沧江的发源 地, 称 “ 澜 素 三江源 ” 。
移民后, 国家统一给搬迁户发放6 0 元的饲料粮变现补 00
2 0 年1 0 5 月国务 院常务 会议审议批准了 《 青海三江源 自然保护 助 , 给 予 每户 2 0 元 的 燃料 补 贴 , 受 期 l 年 , 些 补助 能 并 00 享 0 这 区生态保护和建设 总体规划》( 以下简称 《 规划》 根据 《 )。 规 够部分解决移民的生活问题。 果洛新村劳动经营性收入很少, 划》 三江源 自然保护区生态 保护和建设工程” ,“ 将黄河、 长江 2 l ̄A 均 仅 为 15元 , 村 19 OO 41 全 8户几乎 全 为 贫 困户 , 目前全 村 和澜 沧江源头地区的牧 民1 10 5 7 3 , 生态恶 化区迁 享受农村低保的有 13 4 A, 04 户, 5 7人 从 0户3 6 五保户3 全村有适龄儿童入 人。

工作心得:加强三江源生态安全保护的战略思考

工作心得:加强三江源生态安全保护的战略思考

环保工作心得:加强三江源生态安全保护的战略思考生态安全是一个区域与国家经济安全及社会安全的自然基础和支撑。

保护好自然生态环境是实施生态安全战略的关键。

占青海省国土面积54.6%的三江源被誉为“中华水塔”和“亚洲水源”,是我国关键的气候变化敏感区和启动区,也是我国不可或缺的基因库资源保障。

作为国家生态安全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江源对三江流域广大地区的水文水循环和水量都有重大的影响,是下游地区的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基石,也是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资源保障。

要站在战略高度,多角度综合系统地思考三江源生态安全的内涵、问题和战略保障需求。

一、三江源生态安全问题与症结分析在长期高强度的人类活动以及气候变化影响下,三江源生态系统出现退化和弱化,水土流失、草原沙化、湿地萎缩、生物多样性减少、冰川融化等生态问题不断加剧,加之三江源地处青藏高原高寒的生态脆弱区,生态功能服务支撑能力下降,生态安全面临威胁,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生态安全体制机制保障不完善三江源自2000年成立自然保护区以来在生态建设上积累了丰富而有效的技术和措施经验,但也存在绿色核算、生态补偿、资源产权、生态红线、绩效考核等制度不配套不完善的问题。

三江源生态安全需要一个基于顶层设计的制度体系主导、统筹协调建设进程,辅之以绩效考核等环节,从而在战略上把握生态建设的正确方向。

缺乏明确的法治体系为生态护航近年来,在青海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三江源的生态红线划定和生态保护监察等工作大力开展。

然而受经济利益的驱使,区内偷猎、盗伐、淘金、非法开矿等现象仍时有发生,严重威胁了区域生态安全。

导致这些问题的最根本原因是生态立法体系不完善、生态犯罪成本低,制度约束的刚性不足。

因此,建立明确的生态法治体系,依法为生态安全护航已成为三江源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

二、经济和民生发展滞后成为生态保护与治理的重要障碍三江源是我国生态安全的战略要地,同时也是多民族融合共生的民族地区。

区内贫困量大面广程度深。

积极促进三江源地区生态移民就业的思考

积极促进三江源地区生态移民就业的思考

积极促进三江源地区生态移民就业的思考作者:严琼来源:《柴达木开发研究》2012年第04期在后哥本哈根时代,作为中国政府在国际交往中最重要的“生态牌”,必须把三江源生态保护放在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位置,争取中国在全球生态保护中的地位和话语权,也为协调好21世纪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提供重要参考。

2011年11月16日国家决定《建立青海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标志着三江源生态保护进入了新的阶段,为进一步拓展生态移民的就业空间带来了新希望。

一、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移民就业的基本情况(一)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移民就业取得的成效1 政策措施逐步完善、有序组织生态移民采挖虫草。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是青海省虫草的主产区,当地农牧民具有采挖虫草的传统。

随着近年来虫草价格的持续走高,采挖虫草已成为农牧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

为此,一是采取措施限制外来人员或跨县采挖虫草,少部分外来人员进入虫草产区要收1000元的草皮费。

二是组织生态移民有序采挖虫草,例如曲麻莱县每年春季组织300多名牧民挖虫草,人均收入达4000元。

2005年至2010年三江源地区农牧民纯收入年均增长了10%。

三是省政府从2009年起每年下达资金4000万元,对三江源生态移民困难群众进行生活困难补助。

2 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增强移民群众勤劳致富的本领。

按照《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总体规划》确定的任务,省三江办牵头建立了生产型示范户393户,引导移民发展后续产业,共投资4863.7万元发展生态移民后续产业,并结合生态移民的就业方向,组织生态移民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其就业能力。

例如,果洛州从2003年实施三江源地区退牧还草和生态移民工程以来,先后组织了拖拉机驾驶及修理、汽车驾驶及修理、摩托车修理、民族歌舞、建筑普工、藏毯编织、民族服装(服饰)制做、烹饪、掐丝唐卡、大棚蔬菜种植等技能培训;玉树州近两年积极开展生态移民职业技能培训,培训汽车驾驶员156名,其中的多数已参与到玉树灾后重建之中,还培训了玛尼石雕刻447名,有1138名生态移民参与灾后重建,到建筑施工企业边接受培训边上岗:兴海县培训了276名汽车驾驶员,从事交通运输业,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收入。

青海代表团:关于加大力度支持青海三江源生态保护建设的建议

青海代表团:关于加大力度支持青海三江源生态保护建设的建议

青海代表团:关于加大力度支持青海三江源生态保护建设的建议当前,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我国发展的重要方向。

作为中国西部的重要生态屏障,青海省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环境,对于保护生态平衡、维护生态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历史原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存在一定的问题和挑战。

我们呼吁加大力度支持青海三江源生态保护建设,保护好这片世界的自然宝库,为后代留下一个更美好的家园。

第一,加大投入,提高保护区保护管理水平。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面积广阔,地域复杂,保护工作难度大。

目前,保护区的资金投入和管理水平相对较低,很难满足保护区保护管理需要。

我们建议加大对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投入力度,提高保护管理水平,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力度和管理效率,为生态环境提供更好的保障。

第二,加强生态环境监测,推动治理工作。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保护与建设是长期持续的工作,生态环境变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加强对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的监测工作,及时掌握生态环境的变化情况,推动治理工作的开展,可以更好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好三江源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

加强科研力量,促进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调发展。

青海省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拥有独特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生物资源,但是在开发利用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矛盾和挑战。

应当加强科研力量,深入研究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和资源特点,探索科学合理的生态保护开发模式,促进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调发展,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第四,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保护意识。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问题与全社会息息相关,只有全社会共同参与,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生态保护的作用。

我们建议加强对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对自然保护的认识和了解,引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保护自然环境的行动,营造全社会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的良好氛围。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移民社区的居民需要——以玉树县上拉秀乡家吉娘生态移民社区为例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移民社区的居民需要——以玉树县上拉秀乡家吉娘生态移民社区为例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移民社区的居民需要——以玉树县上拉秀乡家吉娘生态移民社区为例在中国青藏高原上,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作为“中国三大自然保护区”之一,是保护和维护中国东北地区一些流域的重要生态系统的责任所在。

当地政府为了保护这块区域的生态和环境,将决定开展“生态移民”计划。

在此计划中,政府将居民转移到位于区域内的社区,依靠资源可持续利用、生态保护和环境改善的生活方式维持自己的生计。

在这个背景下,以玉树县上拉秀乡家吉娘生态移民社区为例,探讨居民生活所需的基本设施和社会服务的问题。

首先,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实现生态移民计划的必要条件之一。

在家吉娘生态移民社区,政府已经投资建设了饮用水处理厂、电力站和道路等重要基础设施。

通过这些措施,政府可以确保居民有基本的服务和设施,以维持他们的生活质量。

此外,政府还实施了一些我们平时认为比较小的举措,比如建设垃圾处理站和公厕等。

当地政府的这些举措为生态移民提供了更好的生活体验,同时减少了社区的污染问题。

其次,社区需要为居民提供良好的医疗和教育服务。

针对这个问题,政府已经在社区内设立了合格的健康保健机构,包括医院和诊所。

居民现在可以就近寻求医疗服务。

在教育方面,政府已经建立了一所小学,在社区为在这里居住的儿童提供了良好的教育。

这些措施为社区居民提供了更好的基础设施,同时也增加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第三,社区的经济基础必须得到加强,以保障新生活方式的可持续性。

为此,政府在这里建立了各种各样的基础设施项目,以帮助居民建立一个稳定的生计。

这些项目涉及牧业、农业、养殖和旅游等领域。

政府已经在这里建立了一个销售合作社,这促进了社区居民之间的合作,并提供了就业机会。

然而,社区居民的收入水平还不够高,政府还需进一步投资和实施项目以提高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移民计划需要建立良好的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特别是在医疗、教育和经济方面。

在社区内发展各种各样的项目也是至关重要的,以建立居民的生计。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移民的几点思考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移民的几点思考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移民的几点思考
李凌民
【期刊名称】《青海学刊》
【年(卷),期】2003(000)006
【摘要】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是我省重要的生态功能区,保护好这一区域的生态环境对全省乃至整个江河流域的生态改善以及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总面积为15.23万平方公里,约占青海省总面积的21%,占三江源地区总面积的42%。

行政区域涉及玉树、果洛、海南、黄南
【总页数】2页(P34-35)
【作者】李凌民
【作者单位】青海省扶贫开发办公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2
【相关文献】
1.如何健全三江源生态移民基本社会保障体系——三江源果洛新村调研之思考 [J], 张凯;孙饶斌
2.三江源生态移民的生活状况与社会适应——以格尔木市长江源生态移民点为例[J], 石德生
3.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移民社区的居民需要——以玉树县上拉秀乡家吉娘生态移民社区为例 [J], 荣增举
4.首次提出"三江源生态移民飞地"的一部专著--《三江源生态移民研究》评介 [J],
冯雪红;向锦程
5.三江源生态移民的文化变迁研究——以兴海县生态移民区为例 [J], 羊进拉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青海三江源生态环境现状及保护对策

青海三江源生态环境现状及保护对策

青海三江源生态环境现状及保护对策摘要介绍了三江源生态环境现状,分析了其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提出了未来治理保护对策,以期促进三江源地区生态建设。

关键词生态环境;现状;恶化原因;治理对策;青海三江源三江源地区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长江总水量的25%、黄河总水量的49%、澜沧江总水量的15%都来自这一地区。

这里作为全球大江大河、冰川、雪山及高原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是我国影响范围最大的生态功能区。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冰川和雪山逐年萎缩,直接影响了高原湖泊和湿地的水源补给,众多湖泊、湿地面积缩小甚至干涸,沼泽地消失,泥炭地干燥并裸露,沼泽低湿草甸植被向中旱生高寒植被演变,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随着人口增加和人类生产经营活动加剧,生态环境恶化进程加速,草地大面积退化、沙化,源区植被与湿地生态系统破坏更加严重,水源涵养功能急剧减退。

1 三江源生态环境现状1.1 草地退化和沙漠化程度日益严重据统计,青海省玉树、果洛两州目前中度以上退化草地1 000万公顷,占区域可利用草场面积的64%;沙化面积达253.33万公顷;荒漠化平均增加速度由20世纪70~80年代的4%增至90年代的20%。

1.2 水土流失严重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年平均输沙量分别达到8 800万吨和1 300万吨。

1.3 源头水量逐年减少20世纪90年代与80年代相比,黄河、长江、澜沧江的年平均流量分别减少了27%、24%和13%,黄河上游连续7年出现枯水期,1997年源头首次出现断流。

1.4 草原鼠害严重目前,最严重的地区已占可利用草场面积的50%以上,鼠害使本已十分脆弱的高原高寒自然生态面临毁灭的边缘。

2 三江源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关于青藏高原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无论是法学学者还是其他自然学科学者均曾做过大量调查、研究,并得出较多理论成果。

但是,综合各家学说及理论成果,其恶化原因包括三方面:一是历史成因,二是自然条件客观原因,三是人为因素。

关于三江源区生态移民的思考

关于三江源区生态移民的思考
续恶化 、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形成鲜 明的对 比。 从根本上讲 ,三江源生态环境恶化就是由于人 口
“ 中华水塔”之称 ,是黄河 、 长江和澜沧江的发源地 ,
长江总水量的 2%,黄河总水量的 4 %, 5 9 澜沧江总水 量 的1%均来源于此地 。近年来 ,随着全球气候 变 5 暖, 三江源地区也受到影响 , 气温普遍有所升高。源


草原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另外 由于挖虫草 、淘金人数 2 生态移民过程 中面临的问题 。
剧增对草原植被的 自 我修复也构成障碍 ,而且当地居
2 生产方式的转 变 . 1
向 锦
牧民在移民前采用靠天放牧的传统生产方式 , 牲
收稿 日期 :2 0 — 1 1 0 5 1- 1 作者简介 : 马茹芳 , 青海民院经济与管理学系 20 0 4级 中国少数 民
三江源生态恶化除了 自 然因素外 ,人为因素也不 搬迁已成为三江源地 区生态保护和建设 的重要选择 , 容忽视 。由于政治环境和市场经济的发展 ,牧民把追 也是当前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 的重要手段 , 求牲畜数量作为主要 目 , 标 造成草原超载过牧 ,导致 更是关乎国计 民生的大事。
维普资讯
马茹芳
( 民院经济与管理学系。青海 西宁 800) 青海 108
摘 要:生态移民是治理和保护三江源生态环境的重要选择。本文从三江源生态移民的重要性、移民 “ 再社会化”
过程 中遇到的问题 和成功 实施 生态移民的对策措施方面进行 了探 讨。
区生态环境 日趋恶化 ,区域内天然草地退化严重 ,土
增多和 日 益增长的物质需求与落后的自然放牧生产方 式矛盾 的表现 。要恢 复和维护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状 况, 最根本的问题就是要解决牧 民群众的生计问题, 改

浅析三江源地区生态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浅析三江源地区生态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浅析三江源地区生态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一、引言三江源地区位于中国青海省,是中国最重要的淡水资源的发源地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寒湿地。

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该地区的生态环境面临着严重的挑战。

本文旨在对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现状进行浅析,探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适当的对策以保护该地区的生态环境。

二、生态现状三江源地区是中国的重要生态功能区之一,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独特的生态系统。

该地区有着世界上最大的高寒湿地、无污染的湿地草甸、大面积的湿地和森林植被等。

然而,长期以来,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1.水资源的过度开发:随着农业、工业和城市化的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导致三江源地区的水资源被过度开发。

这不仅导致湿地退化和水位下降,还给当地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2.水污染问题:农业和工业活动导致了大量的农药、化肥和工业废水进入水体,引发了严重的水污染问题。

水污染不仅危害了水生生物的生存,也对当地居民的饮用水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3.生态失衡:过度放牧、过度砍伐和过度开发等人为活动导致了三江源地区的生态失衡。

土地退化、草原退化和野生动物减少等问题日益严重,严重威胁着当地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三、存在问题在分析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现状后,可以看出存在以下主要问题:1.生态环境持续恶化:长期以来的过度开发、过度利用和不合理的经济发展模式,导致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2.生物多样性损失严重:由于过度砍伐、过度放牧和过度开发,三江源地区的生物多样性正面临严重的威胁,许多物种已经濒临灭绝。

3.水资源短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导致对水资源的需求急剧增加,而三江源地区的自然水资源有限,造成了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四、对策为了解决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以下是一些建议的对策:1.加强保护意识:加强公众对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重要性的认知,提高保护意识。

通过教育、宣传等手段,增强公众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三江源生态移民的社会适应研究

三江源生态移民的社会适应研究

三江源生态移民的社会适应研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国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果,而且也越来越重视生态保护。

为了保护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生态移民。

然而,生态移民带来的社会适应问题也不可忽视。

本文将探讨三江源生态移民的社会适应研究。

三江源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之一,拥有丰富的植物和动物资源。

然而,由于民族地域分布和经济限制等原因,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面临严重的破坏和威胁。

为了保护这一宝贵资源,中国政府开始实施生态移民计划,将居住在三江源地区的居民迁移到其他地区。

生态移民不仅仅是迁居,更是调整生活方式,包括改变职业、学习新的技能等。

这种改变对居民的社会适应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社会适应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诸多因素,例如文化背景、社会支持、经济条件等。

首先,文化背景对于社会适应至关重要。

三江源地区的居民大多是少数民族,有着独特的文化传统和社会习俗。

生态移民将他们带到一个与他们的文化背景截然不同的环境中,这会对他们的社会适应产生一定的困难。

因此,为了促进社会适应,需要加强对移民群体的文化培训和教育。

其次,社会支持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社会支持包括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和社区支持等。

生态移民后,居民面临着新的生活环境,可能会感到孤独和无助。

因此,提供良好的社会支持将对他们的社会适应产生积极的影响。

政府可以通过建立社区组织、提供社会服务等方式来提供社会支持。

综上所述,三江源生态移民的社会适应研究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课题。

通过加强对移民文化的培训、提供社会支持和改善经济条件,可以帮助居民更好地适应新的生活环境。

这将为保护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提供宝贵的支持。

关于青海三江源生态移民的几点思考

关于青海三江源生态移民的几点思考

关于青海三江源生态移民的几点思考内容提要:青海省三江源生态移民工程是影响三江源生态系统的主要因素之一。

从2004年生态移民工程开始,至今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实施过程中仍有一些问题需要探讨、研究。

本文根据移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和解决措施,指导今后的移民工程建设,使移民真正搬得出、稳得住、拔穷根、早致富,实现三江源区生态移民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生态移民城镇化可持续发展1引言为了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进程,党中央提出,在西部大开发中,对一部分生活在自然条件恶化、资源贫乏、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的贫困人口,实行生态移民,这是国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

由于三江源地区海拔较高,很多地区是“生命禁区”,不适于人类居住,人类活动也造成生态恶化加剧。

因此,国家应加大生态移民力度,既可保护生态环境,也能改善当地群众生存环境。

但是在实施三江源生态移民的过程中,发展起点太低,影响了移民的效果。

要使移民真正为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作出贡献,就必须结合青海实际情况,总结、研究出一套完整的解决问题办法,使生态移民工程在生态环境和移民致富两方面均达到双赢的目的。

2三江源生态环境状况青海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素称“三江源”。

青海三江源地区总面积36.3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省国土面积一半,而年输出总水量630多亿立方米,被誉为“中华水塔”。

它包括玉树、果洛两个藏族自治州和黄南、海南两个藏族自治州各两个县,以及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代管的唐古拉乡,共计16个县、127个乡镇。

素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被称为地球的“第三极”,它是欧亚大陆上发育大江大河最多的地域,孕育了我国的母亲河黄河、长江和流经六国的澜沧江——湄公河、恒河、印度河等国内外著名河流。

这些大江大河是中国和亚洲几十亿人民的生命之源,曾孕育了人类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也是现代文明得以为继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

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不但关系到中国,也关系到整个亚太地区的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青海三江源生态移民的几点思考内容提要:青海省三江源生态移民工程是影响三江源生态系统的主要因素之一。

从2004年生态移民工程开始,至今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实施过程中仍有一些问题需要探讨、研究。

本文根据移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和解决措施,指导今后的移民工程建设,使移民真正搬得出、稳得住、拔穷根、早致富,实现三江源区生态移民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生态移民城镇化可持续发展1 引言为了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进程,党中央提出,在西部大开发中,对一部分生活在自然条件恶化、资源贫乏、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的贫困人口,实行生态移民,这是国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

由于三江源地区海拔较高,很多地区是“生命禁区”,不适于人类居住,人类活动也造成生态恶化加剧。

因此,国家应加大生态移民力度,既可保护生态环境,也能改善当地群众生存环境。

但是在实施三江源生态移民的过程中,发展起点太低,影响了移民的效果。

要使移民真正为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作出贡献,就必须结合青海实际情况,总结、研究出一套完整的解决问题办法,使生态移民工程在生态环境和移民致富两方面均达到双赢的目的。

2 三江源生态环境状况青海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素称“三江源”。

青海三江源地区总面积36.3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省国土面积一半,而年输出总水量630多亿立方米,被誉为“中华水塔”。

它包括玉树、果洛两个藏族自治州和黄南、海南两个藏族自治州各两个县,以及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代管的唐古拉乡,共计16个县、127个乡镇。

素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被称为地球的“第三极”,它是欧亚大陆上发育大江大河最多的地域,孕育了我国的母亲河黄河、长江和流经六国的澜沧江——湄公河、恒河、印度河等国内外著名河流。

这些大江大河是中国和亚洲几十亿人民的生命之源,曾孕育了人类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也是现代文明得以为继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

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不但关系到中国,也关系到整个亚太地区的环境。

三江源是世界上影响力最大的生态调节区:在水源涵养、减缓径流、蓄洪防旱、防灾抗灾、降解污染、维持生物多样性,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多种资源,调节气候方面有着其它生态系统不可替代的作用,具有巨大的生态功能,被誉为“地球之肾”、“生命的摇篮”。

历史上,三江源地区曾是水草丰美、湖泊星罗棋布、野生动物种群繁多的高原草甸区,被称为生态“处女地”。

近些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冰川、雪山逐年萎缩,直接影响高原湖泊和湿地的水源补给,众多的湖泊、湿地面积不断缩小甚至干涸,沼泽消失,泥炭地干燥并裸露,沼泽低湿草甸植被逐年向中旱生高原植被演变,生态环境已十分脆弱。

随着人口增长和人类无限度的生产经营活动,又大大加速了该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进程。

面对越来越严峻的三江源生态恶化趋势,这里在整个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中所处的主体地位,对全青海省省乃至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与日俱增。

从一定意义上说,保护好这里的生态环境,就是保护了三江源的生态系统,就是保护了“高寒生物自然种质资源库”,就是保护了“地球第三极”的自然景观,就是保护了“中华水塔”。

3 三江源生态移民中出现的问题针对三江源地区草场退化、草原沙化、冰川崩塌、黄河源头断流、湿地萎缩、湖泊干涸等一系列现象,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2003年初正式成立。

从2004年开始到2010年,我国投资约75亿元人民币用于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和建设,开始了保护“中华水塔”行动。

规划面积为15.23万平方公里,涉及16县1乡,总人口22.31万人。

鉴于三江源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青海省政府决定将三江源的18个核心区以及生态退化特别严重地区的牧民进行整体搬迁。

这项计划涉及牧民7921户、43600人,力争将三江源核心区变成“无人区”。

然而,三江源生态保护这个庞大的工程在实施过程中发现了许多问题和难题。

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在移民的方式上,一般仅限于乡内移民和县内移民等内部移民,而不能彻底移出三江源地区,有些甚至是从核心区移到缓冲区或者实验区,而有些只是在本区内相对集中。

这种“小移民”难以彻底解决人为活动对三江源生态环境的破坏,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第二,有些地方的移民定居点出现了“空城”现象,建好的移民点入住率不高,且居住的多为老人和小孩,劳力还是照常进山放牧。

而靠近城镇的移民点,由于区位较好有些房屋多用于出租或者转让,为牧民增加额外经济收入,而没有移民入住。

第三,在后续产业上,由于后续产业滞后、移民缺乏劳动技能,就业没有出路,生态移民仅停留在“定居”上,而真正的“移民”没有体现出来。

第四,移民移至城镇带来了社会治安问题,移至城镇的移民中绝大部分素质普遍偏低、没有就业,进而带来一系列社会治安问题。

以上这些问题的解决非常需要进行生态移民问题研究,这对于贫困人口的脱贫致富,对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对于产业结构调整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对于小康社会建设等,无疑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

4 对目前主要移民问题的思考4.1 在移民方式上,有两种移民方式都能彻底保护好三江源的生态环境,分别为:第一,区域性移民目前,移民力度不够大,移民不彻底。

大多是从山上移到山下,或者移到村庄、乡镇、县城、州府等地,并且基本上都是在三江源地区内部迁移,有些还是在核心区内部迁移,只是做了相对集中。

这种移民办法没有从根本上减少核心区的人为活动,也不能从根本上减少三江源的生态压力。

但怎样才能使三江源真正保护起来呢?很明显,应该严格按照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要求控制。

即: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缓冲区只准进入从事科学研究观测活动,禁止在缓冲区开展旅游和生产经营活动;实验区可以进入从事科学试验、教学实习、参观考察、旅游以及驯化、繁殖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等活动。

要严格按照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要求控制,就必须打破行政界线的限制,在更大的行政区域范围内统一考虑移民问题。

也只有这种移民方式才能能够更好的保护三江源生态系统。

第二,建设小城镇集中安置目前重要的移民问题是核心区移民问题,如果将核心区人口全部迁出,无疑对三江源保护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也有人考虑过,将核心区43566人迁出,只不过是建一个小城镇或者是一个居住小区就可以安置的问题,比其他办法解决移民问题的代价要小很多。

相对来说,国家每年要在三江源地区的基础设施投资包括水、电、路、通信、牧民的各种补助、生态治理、教育、卫生、医疗、扶贫、救灾等方面所花的费用每年约有10亿左右,这样许多年下来在三江源投入的总资金就不是一个小数目,远比建设一个4万余人的小城镇要代价要大许多,而且移民不彻底,不能完全消除三江源的人为活动。

在三江源保护区外建设移民小城镇可以很好解决生态环境的保护问题,同时,也可以集中资金解决居住和就业问题。

在配套政策的支持下,移民会生活的更好,生活质量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在这样的环境里生活几年,相信再让牧民进山放牧,他们也不愿意再回去,到那个时候,移民不要补助就可以正常的生活,三江源移民问题也得到彻底解决。

4.2 移民定居点的“空城”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最根本的就是要使草山、草场上的人最大限度地回到定居点或者城镇居住。

从这几年的移民经验来看,有以下几个方法已经起到了一定的效果,值得推广。

第一,缺少劳力的牧户可以通过草场承包的形式,将草场承包出去,靠这个钱可以满足在城镇生活的基本保障,另外还可以通过其他形式的就业达到致富目的。

对于有劳力的牧户可以就近承包几家草场进行轮牧、放牧,这样有劳力的牧户也会有更大的收益。

通过这种做法可以使大量牧民回到城镇和定居点,也对超载放牧起到了控制作用。

第二,政府出钱买回牧民草场一定期限的使用权。

假如政府买回10年的使用权,就要求在10年时间内,牧户不能再回到草场放牧,使草场不受人为活动的破坏,真正保护起来。

并且,在这10年内,这些牧民有可能已经习惯城镇生活,有些可能已经有了自己满意的工作,不愿再去放牧,也算一举两得之事。

第三,对减畜户进行奖励。

政府根据减畜量对牧户进行相应的奖励,也会使一些牧民从畜牧业中解放出来,继而回到城镇和定居点居住。

4.3 后续产业问题目前,三江源地区后续产业滞后,要让移民能够安心定居,关键要大力发展后续产业,培养移民的劳动技能。

目前,虽然对牧民进行劳动技能培训,帮助他们从事加工、运输、餐饮、服装加工等行业。

但改变一种生产和生活方式,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

一方面要延长补助年限,另一方面国家要大力扶持后续产业的发展。

在产业发展方面,三江源应重点发展以下产业:第一,大力发展旅游业利用三江源保护区的资源优势,重点发展旅游业,通过一批旅游区及旅游景点的建设,吸引国内外游客,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

第二,大力推进畜牧业产业化进程,提高牧业经济的发展水平畜牧业是三江源的支柱产业,如何继续夯实现有经济基础,使畜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这是惠及广大牧民群众的大事,也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为此,要积极实行封山禁牧、舍饲育肥、休牧育草、划区轮牧,使畜牧业走向良性发展的道路。

同时,也要继续推进规模化养殖的路子,使畜牧业的经济效益实现最大化。

第三,推进特色工业的发展在三江源保护区外发展以牛羊毛(绒)加工、牛羊奶(酥油)加工、皮革加工、牛羊肉加工、中药材加工、宗教特需用品加工、旅游纪念品加工、民族手工业加工(民族服装加工、嘛呢石雕刻、牛羊头饰加工等)为主的特色工业。

加大宣传力度,通过招商引资,同时引进技术、资金和人才,推进地方特色性工业体系的发展。

第四,加大服务业的发展力度,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服务业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为旅游业服务,这是服务业发展的主导方向。

这种服务业有利于吸引外来人口在本地消费,增加地方财政收入。

二是为本地牧民及城镇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服务,属于基础性服务。

总之,紧紧围绕畜牧业、旅游业、民族手工业的发展,以及中藏药材、矿产、水电资源的开发等,使一、二、三产业在三江源得到合理的发展,重点发展第三产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培养人才、提高服务人员素质、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使三江源地区的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4.4 移民移至城镇带来的社会治安问题这一点可以通过两方面来逐步解决,一是要解决就业问题。

就业问题在前面已经介绍过,通过三个产业的合理发展,使大部分牧民实现就业。

从而减少无业游民带来的社会治安问题。

二是要进行教育。

主要是提高入学率,使各个年龄段的学生均能够进入学校学习,相信通过教育,会使下一代牧民群众素质整体提高,懂得基本法律常识,自觉维护社会治安。

5 在移民过程中需要关注的几点问题三江源移民问题除了以上几点需要及时解决外,还有一些问题也值得关注。

第一,是移民与城镇化的结合问题。

可以说,通过生态移民来促进小城镇发展是对三江源地区城镇化的一种有益探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