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中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素质教育中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

指导教师: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朱文祥教授

学员:宁夏固原一中刘晓英

2001年9月16日

目录

1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些培养方法

1.1 创设新型的师生关系,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1.2 重视讨论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1.3 “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1.4 激发兴趣,拓宽学生的创新思路

1.5 引导学生自已总结,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

1.6 设计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1.7 多媒体辅助教学,开阔学生的视野

1.8 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9 强化学科优秀生训练,为高校输送高、精、尖人才

1.10 高考前精选模拟练习,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2 初步取得的成绩

3 2001年高考化学试题立意分析

素质教育中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

导师:朱文祥教授学员:刘晓英

(北京师范大学 100875) (宁夏固原一中 756000)

摘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也是新世纪教育改革的根本任务之一。创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实施素质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化学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方法和途径。本课题重点研究了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些做法,通过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问题情境教学法、分析讨论法、分层次教学法等方式教学,以及微机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应用和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初步形成了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内容和方法体系。

Abstract Innovation is the key point to execute quality education which is essential for teachers to cultivate and promote the students’ innovation and practice capacity. This paper makes an inquiry into middle school education on the students’ innovative spirit and practice capacity.

关健词化学教学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方法

21世纪是一个充满希望和挑战的世纪,知识经济的到来,不仅将大大改变经济的发展规律和运行方式,而且也将深刻地影响人们的思想价值观念、知识视野、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在这样的知识经济时代,没有创新就无法生存和竞争,而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途径是教育与训练。这就要求基础教育必须把创新人才的培养作为自己的目标,以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中学化学课是基础教育的重要自然学科之一,理应在创新教育中发挥其特有的作用。对化学教学中素质教育的目标和要求,在目前使用的《中学化学教学大纲》中已写的很具体,同时在全国亿万人注目的一年一度高考试卷中体现的越来越透彻。每一位基础化学教育工作者只要稍加注意都应该领悟到,近年的高考内容改革主要体现在化学命题上,在题目注重基础、联系实际的基础上,以能力立意命题,考查学科主体知识和基本能力。试题有助于高校选拔人才,且已明显的体现了由“知识——能力”型考查向“知识——能力——素质”型考查的过渡,对中学化学教学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产生了良好的导向作用。

创新精神是指勤于思考、乐于实践、刻意求新的精神,勇于创新、乐于创新、善于创新,不断创新是创新精神的内涵所在。实践能力,一般指人们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有意识的活动能力。从推进素质教育的角度讲,主要应培养学生以下五种实践能力:①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②获取新知识的能力;③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④语言表达能力;⑤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这五种能力,是体现着“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和学会生存”的应用型能力。实践出真知,活动是认识的源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新世纪智能型人才的重要素质。

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化学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方法和途径。在教学中我们的具体做法如下:

1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些培养方法

1.1创设新型的师生关系,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就是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意识或理念。创新意识是创新型人才必备的素质,只有在强烈的创新意识引导下,才可能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树立创新目标,充分发挥创新潜力和聪明才智,释放创新激情。

在传统的师生关系中,教师以权威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对学生尽“教化”、“施与”的责任;而学生则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对教师的言论只能“唯命是从”,几乎无商量的余地。这种太多的条条框框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束缚了学生的想像力,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在窒息性氛围中慢慢地衰退和磨灭了。而创新精神的培养与创造力的开发必须在自由而安全的气氛中才能进行。与创新教育相适应的新型师生关系的核心是把教师和学生看成平等意义上的“人”,即师生是平等的主体,师生之间是一种民主、信任的双向关系。在新型的师生关系中,教师是内在的组织者,学生作为有独立主体人格尊严的人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与教师的相互尊重、相互信任中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以获得创造的喜悦与成就感,体验创新的价值与魅力,逐渐增强创新意识。

在以前的高三复习教学中,为了赶教学进度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大大减少,这样造成相当一部分学生只是机械的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很多问题既没有搞懂但又不好意思问老师,久而久之,教师教得累,学生也学得辛苦,学习效果并不好,师生关系也不融洽。今年的高三复习教学中,我们在复习每一部分知识以前,教师首先深入学生中间了解他们对这一部分知识的复习要求,然后,再由教师根据情况组织教学。教学中对大家都感到掌握不好的知识,由教师重点详细讲解,并且在课堂上多给学生发言的机会;对大家都感到掌握好的知识,则没有必要再去花费时间复习。有这样一节课对我感受很深,在复习物质的鉴别时,我随口告诉学生鉴定一瓶溶液是不是浓硫酸方法很多,这时一位学生站起来说,应该只有三种方法,即根据浓硫酸的三个特性来鉴定,我想了想,对啊!这个问题的提出说明该学生有强烈的创新意识,我及时肯定了这位学生的见解,以后,这位学生及其他学生都能在课堂积极发言,敢于质疑、敢于提问,尽管有些问题是欠妥的甚至有时是错误的,但我并没有因此而制止学生的提问,如果这样就遏制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1.2重视讨论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讨论式教学近年被众多学者专家极力进行研究,对于这种教学方法的利弊,意见不一。不过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把自己看成是“主宰”,对自己学习的成败承担责任,这些学生的学习效果就比把自己看成是“奴仆”的学生好得多。心理学研究还表明:学生通过阅读文字材料,或听老师讲授后,学生能记住10%—20%的内容,学生能对他们看到的事物现象能记住30%左右,如果对既听、又看到事物现象,自己又描述,便能记住70%左右;如果学生亲手操作又描述过或讲述过,则能记住90%左右。由此不难看出,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学习“化学平衡”这一节中,首先探讨什么是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平衡有那些特点。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我首先向学生提出了这样几个问题: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条件也会影响化学平衡吗?如果影响是怎样影响的?如果不影响原因是什么?然后,将学生分为四人一组,让学生合作通过实验、讨论、分析、总结的学习程序得出结论。学生通过实验发现浓度、温度和压强能改变化学平衡,催化剂不影响化学平衡。通过充分讨论得出,这些条件的改变能使化学平衡移动的原因,是由于它们改变的过程中不同程度的改变了正、逆反应的速率,所以,化学平衡发生了移动;而催化剂同等程度的改变了正、逆反应的速率,只是改变了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因此,化学平衡不移动;最后,推出了勒沙特列原理。这节课学生反映良好,通过学习不但学生掌握本节教学内容,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1.3“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