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体绪论及龋病病因讲义
第一节龋病病因与发病机制ppt课件
不能解释龋为何能从平滑面开始;
未能提出牙菌斑附着和局部细菌活性概念;
未能指出特异的致龋菌群;
不能解释为什么某些人是无龋的;
不能解释静止龋现象。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二、食物因素 三、宿主因素
唾液因素:猛性龋 发育畸形: 氟化物因素:
﹤1ppm(1mg/L每日) 四、时间因素
龋病发病的每一个过程都需要一 定时间完成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 1955年Schatz、Martin等提出 • 有机质和无机物同步破坏 • 可在碱性环境中进行 • 在龋病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可能很小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五、四联因素学说
龋病是细菌、食物、宿主、时间多因 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一、细菌因素
龋病和细菌的关系
1.龋病是牙齿萌出口腔,接触到有细菌 的口腔环境才发病的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④ 釉质破坏后, 牙本质无机物脱矿, 有机物分解 ⑤ 龋损过程有多种混合菌参与 ⑥ 龋病过程分两个阶段:酸脱矿; 酶分解基质
牙体牙髓病学绪论
病因学说
❖ 内源性理论 ❖ 外源性学说 ❖ 蛋白溶解学说 ❖ 蛋白溶解-螯合学说 ❖ Miller化学细菌学说 ❖ 龋病病因的现代概念——四联因素理论 ❖ 广义龋病生态学假说
LOGO
龋病流行病学
LOGO
评价方法
1.龋病患病率即患龋率 2.龋病发病率
龋齿数、龋 失牙数、因龋 补牙数的总和
LOGO
急性龋(acute caries)—湿性龋
猛性龋(rampant aries)
其病程进展快,多数牙在短期内同时龋,常见于颌面及颈部接受放射治疗 的患者。有些舍格林综合征患者及一些有严重全身性疾病的患者,由于唾 液分泌量减少或未注意口腔卫生,亦可能发生猛性龋
LOGO
慢性龋(chronic caries)—干性龋
3.龋均
某一特定 人群所患龋 齿的均数
龋失补指数(DMF)
DMFT DMFS dmft dmfs
LOGO
好发部位
好发牙
❖ 恒牙列依次为:下颌第一磨牙、下颌第二磨牙、上颌第一磨牙、上颌 第二磨牙、前磨牙、第三磨牙、上颌前牙、下颌前牙
❖ 乳牙列依次为:下颌第二乳磨牙、上颌第二乳磨牙、第一乳磨牙、乳 上颌前牙、乳下颌前牙
获得性膜的形成
——通常被视为菌斑形成的初期阶段
获得性膜(acquired pellicle):-结构 可人为地分为两层,外层为表面膜,其下方为表面
下膜。表面下膜由树枝状突起构成,扩散至晶体间隙, 进入釉质深度为1-3μm。
获得性膜的形成
——通常被视为菌斑形成的初期阶段
获得性膜(acquired pellicle):-功能
➢ 加强牙齿自洁
膳食纤维 ➢ 刺激唾液分泌
可减少患龋机会
牙体组织病理—龋病病理(口腔组织病理学课件)
显微镜下观察:
(图片来源于网络)
病例回顾
(图片来源于网络)
釉质龋是指发生在釉质内的龋 1.平滑面龋 2.窝沟龋
1、平滑面龋:
多见于牙邻面接触点的下方和颊舌面近龈缘 牙颈部 肉眼观察:
牙表面呈白垩色不透明区,表面完整。时间 稍长,病变区由于色素沉着,由白色逐渐变为黄 色棕色,并可向颊舌方向扩展,病变进一步发展, 周围有时也变为灰白色,表面粗糙,最终组织崩 溃形成龋洞。
2、窝沟龋:
(图片来源于网络) 窝沟龋特点:沿窝沟侧壁,向沟窝底部进展形成底朝釉牙本质交界, 顶向牙表面的三角形病损
窝沟龋
(图片来源于网络)
显微镜下观察:
(图片来源于网络) a. 釉质早期龋病变分四层: 1.透明层 2.暗层 3.病损体部 4.表层 b.显微放射摄影:病变呈三角形透射区
总结釉质龋病变层次及意义
透明层:病损最前沿,晶体开始脱矿,孔隙容积 1% 暗层:脱矿加重,孔隙容积2%~4%,有再矿化 病损体部:脱矿最重,孔隙容积5%~25% 表层:因再矿化而相对完整,孔隙容积5%
组织学上-基底层: 唾液糖蛋白(获得性薄膜)
中间层: 致密微生物层(球菌) 菌斑体部(丝状菌、球菌、短杆菌)
表层 : 球菌、杆菌、丝状菌、细菌残渣、脱落上皮细胞
影响龋病发生的食物因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 食物的化学成分,二是食物的理化性状
含糖高的致龋强,蔗糖最强,而精细食物、 粘性大的食物易于黏附在牙面上滋生细菌引起 龋病,所以我们提倡多吃粗粮,粗糙的食物在 咀嚼过程中对牙面的摩擦有自洁的作用。
故发展较快。 3、牙髓和牙本质为一生理性复合体
显微镜下观察
病损形态也呈三角形,顶部朝向髓腔,底部
朝向釉牙本质界,其改变由病损深部向表层
龋病的预防和治疗ppt课件
四联因素学说
Page ▪ 12
牙菌斑致龋
牙菌斑的致龋作用可以概括为菌斑中的细 菌代谢碳水化合物产酸,由于菌斑基质的屏障 作用,这些酸不易扩散,使局部pH下降,从而 造成牙体硬组织脱矿,最终形成龋齿。
Page ▪ 13
3.临床特征
牙体硬组织 色、形、质 均发生 变化。
Page ▪ 14
4.如何预防
龋病的预防和治疗
健康生活从齿开始
让我们一起预防龋病
目录
● 1.龋病概述 ● 2.发病原因 ● 3.临床特征 ● 4.如何预防
Page ▪ 3
1.龋病概述
正常牙体结构
Page ▪ 5
Page ▪ 6
什么是龋病
• 龋病是在细菌为主
外界多种因素影响下,
︵
有机物分解、无机物
俗 称
脱矿,导致牙体硬组
危害食物: 含糖饮料 蛋糕 饼干
●●●
有益食物:
奶制品
水果
鱼肉类
Page ▪ 21
●●●
临床助防
● 1.窝沟封闭 ● 2.定期检查 ● 3.早发现早治疗
Page ▪ 22
一.窝沟封闭前后
Page ▪ 23
二.定期口腔检查
Page ▪ 24
三.早发现、早治疗
Page ▪ 25
牙好胃口好!吃嘛嘛香!
“虫 牙”
织慢性、进行、破坏
︶
的一种疾病。
Page ▪ 7
龋病的危害
前期: 1.颜色改变 2.影响外观 3.食物嵌塞 4.感觉不适 5.口腔异味
Page ▪ 8
龋病的危害
后期: 1.导致牙髓炎 2.诱发根尖周炎 3.引起其他全身症状 4.其它
Page ▪ 9
《龋病的病因学说》课件
1
分类
根据发生部位,龋病可分为唇侧面龋、颊侧面龋、舌侧面龋和牙咬面龋。
2
分级
龋病按病变的程度可分为龋斑、初期龋坏、中期龋坏和晚期龋坏。
3
危害程度
龋病严重程度可导致从牙髓炎到牙根尖周炎等严重并发症。
龋病的临床表现
1 牙齿疼痛
在进食热、冷、酸、甜等刺激时,会感到牙齿疼痛。
2 龋坏食物残渣
可发现颗粒物或黑色病变区域的食物残渣。
《龋病的病因学说》PPT 课件
本课件旨在探讨龋病的病因学说,并提供丰富的相关信息,希望能够引发大 家对这一话题的兴趣并加深对龋病的理解。
龋病的定义和概述
龋病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主要表现为牙齿表面的脱矿和质地损坏,常由 酸性食物残留在牙齿上,与细菌共同作用引起。
龋病的病因
细菌感染
口腔中的细菌可分解碳水化 合物,产生酸性物质,损害 牙齿。
3 牙齿变色
龋齿会有不同程度的颜色变化,可能会呈现棕色或黑色。
预防和治疗龋病的方法
预防
• 定期刷牙 • 正确刷牙技巧 • 减少糖分和酸性食物摄入
治疗
• 牙齿补填 • 神经治疗 • 牙齿根管治疗
总结和建议
龋病是一种常见但可预防和治疗的口腔疾病。通过定期刷牙、减少糖分和酸性食物摄入等预防措施,可以保持 口腔健康,预防龋病的发生。
酸性食物摄入
高糖、高酸性的食物容易导 致牙齿脱矿和不正确的刷牙 方式等都会增加患龋病的风 险。
龋病的发病机制
脱矿
酸性物质腐蚀牙齿琺瑯质,导致 脱矿。
病变扩展
龋坏逐渐扩大进入牙髓,导致牙 齿疼痛和变色。
损坏修复
龋洞需要通过牙齿补填来恢复患 牙的形态和功能。
龋病的分类和分级
龋-病PPT课件
细菌
变形链球菌、乳杆菌、放线菌属 利用蔗糖的产酸能力、耐酸能力和对牙面的附着能力(菌斑多糖) 细菌的致龋性依赖于菌斑的存在:菌斑深层质地致密,氧气稀少,牙菌斑深层形成的酸不易被唾液稀释或中和
食物
流行病学资料和动物实验证实,蔗糖的致龋能力 糖的致龋作用与其种类、摄入量和摄糖频率有关 蔗糖及其他碳水化合物的致龋作用须通过牙菌斑实现
四、菌斑微生物学
龋病产生的重要条件: 牙表面比较隐蔽的部位 保持高浓度的致病菌 致龋菌持续发挥损害作用 ——菌斑介导
无菌鼠实验 无微生物不会发生龋病 只在饲以碳水化合物饮食的动物中发生 造成龋病损害的微生物均能代谢蔗糖产酸 不是所有能产酸的微生物均能致龋
一、牙
无机成分:Ca、P、磷酸盐、重碳酸盐 有机成分:蛋白质、少量脂肪和痕量碳水化合物 唾液在正常情况下作用:机械清洗作用减少细菌的积聚;唾液成分的抑菌、中和抗酸作用、抗溶作用
二、唾液(0.7-1.5L/天)
二、唾液(0.7-1.5L/天)
涎液的量和质发生变化时,均可影响龋患率 口干症或有涎液分泌减少的患者龋患率明显增加 颌面部放射治疗患者可因涎腺被破坏出现多发龋 当涎液中乳酸量增加或重碳酸盐含量减少也有利于龋的发生
乳杆菌属
包括G+兼性和专性厌氧杆菌 龋活跃者口腔内乳杆菌数量大,患龋严重程度加重,数量增加 饮食中蔗糖含量增高,有蔗糖滞留部位或有龋洞存在的部位数量增加 某些乳杆菌导致动物窝沟龋,对人类致龋作用弱,牙本质龋
G+杆状或丝状,主要有内氏放线菌、粘性放线菌和衣氏放线菌 在龈下菌群和人类根面龋菌斑中最常分离到 在龈上菌斑中所占比例大
一、蔗糖和其他碳水化合物
一、蔗糖和其他碳水化合物
其他碳水化合物与龋病 单糖、双糖易被致龋菌代谢产酸 进食频率与龋病发病关系 进食频率越高,龋病活跃性越显著
《龋病病因及预防》课件
目录
• 龋病的定义与概述 • 龋病的病因 • 龋病的预防 • 龋病的治疗 • 结论与展望
01
龋病的定义与概述
龋病的定义
龋病是一种由口腔中细菌引起的 慢性感染性疾病,主要影响牙齿
硬组织。
龋病的发展过程包括牙齿表面脱 矿质、细菌侵入、牙髓感染等阶
段。
龋病可导致牙齿疼痛、咀嚼功能 下降,严重时可引发牙髓炎、根
充填治疗后,患者需注意保护填充物 ,避免过度咬合和磨损,以延长使用 寿命。
充填治疗的过程包括清洁、制备洞型 、填充材料等步骤,填充材料通常为 复合树脂或银汞合金。
牙髓治疗Biblioteka 010203
04
牙髓治疗适用于龋洞较大或已 引起牙髓炎的情况。
牙髓治疗包括根管治疗、干髓 术等方法,主要目的是去除感 染的牙髓组织,控制炎症。
尖周炎等并发症。
龋病的发病过程
口腔中的细菌通过分解食物残 渣产生酸,酸会逐渐侵蚀牙齿 表面的釉质,导致脱矿质。
随着脱矿质的进行,细菌会进 一步侵入牙齿内部,引发牙髓 感染。
牙髓感染会导致炎症反应,引 起疼痛和肿胀等症状。
龋病的分类
根据病变程度,龋病可分为浅龋、中龋和深龋。
浅龋发生在牙齿表面,通常无明显症状;中龋则侵蚀到牙本质浅层,可能出现敏感 症状;深龋则进一步侵蚀到牙本质深层,接近牙髓,疼痛症状明显。
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和早 期干预是预防和治疗龋 病的关键措施。
04
新型口腔材料和技术的 不断涌现为龋病的治疗 提供了更多选择和更好 的效果。
展望
随着人们对口腔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 ,龋病的预防和治疗将得到更多的重 视。
新型口腔材料和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将 为龋病的治疗提供更加便捷和舒适的 选择。
1.绪论 龋病的概述 病因学
从龋病病因学的角度说明现代人龋病的流行趋势
菌斑的形成与致病性
主要参考书
牙体牙髓病学第三版;口腔微生物学
同济大学口腔医学院教案
编号:
课程名称
牙体牙髓病学
授课日期
2009-2-27
学时
2
授课章节或题目
第二章的第四、第五节;第三章
授课教师
பைடு நூலகம்赵蕾
技术职称
主任医师
教师资格证号
963121071000632
同济大学口腔医学院教案
编号:
课程名称
牙体牙髓病学
授课日期
2009.2.25
学时
2
授课章节或题目
绪论龋病的概述、病因学
授课教师
赵蕾
技术职称
主任医师
教师资格证号
963121071000632
专业年级
2006级本科
授课方式
理论( * );实验(习):( )
授 课 内 容
方法、手段、时间
绪论:
定义:研究牙体软、硬组织疾病的病因,临床病理,临床表现,治疗及转归的一门学科。
理论、多媒体幻灯、
1学时
理论、多媒体幻灯、教学录像
1学时
教学重点、难点
龋病的临床特征;唾液的成分
复习思考题
1.唾液的成分及与龋病的关系
2.从龋病的临床特征说明其相应的病理变化
主要参考书
牙体牙髓病学第二、第三版;
方法、手段、时间
同一人群的患病率呈现低→高→低的趋势
第二章病因及发病过程
理论、多媒体幻灯、20分钟
理论、多媒体幻灯、30分钟
授 课 内 容(续)
方法、手段、时间
免疫
龋病—病因及发病过程(口腔内科学课件)
牙菌斑概述
24—48小时可重新形成暗白色未矿化的沉淀物
牙菌斑(Dental plaque)定义:菌斑是未矿化 的细菌性沉积物,牢固地黏附于牙面或修复体表面。 由黏性基质和嵌入其中的细菌构成,还有少量脱落的 上皮细胞、白细胞和食物残渣等。菌斑是细菌的微生 态环境,细菌在此环境中生长、发育、繁殖、衰亡, 并进行着复杂的代谢活动 ,若细菌和菌斑长期黏附于 牙面,可导致龋病和牙周病。
有机成分降解
螯合
矿物质溶解
龋病病因学说
牙齿 + 唾液
pH , 无脱矿
螯合作用可能只在菌斑pH回升到中性时起 很小的作用
龋病病因学说
化学细菌学说 化学(酸)学说 寄生腐败学说 外源性理论
虫牙学说
蛋白溶解 (螯合)学说
内源性理论
体液学说 活体学说
龋病病因学说
化学细菌学说Chemico-bacteria theory
牙菌斑概述
牙菌斑的意义: 1 是龋病和牙周病的病源。 2 使口腔卫生是否良好的标准。
牙菌斑概述
牙菌斑是牙面菌斑的总称,依其所在部位可分龈上 菌斑和龈下菌斑。龈上菌逛位于龈缘上方;在牙周组织 相对正常的情况下,G阳性菌占61.5%。龈下菌斑位于 龈缘下方,以G阴性菌为主,占52.5%。目前对龈上菌 斑的结构和形成过程研究较为广泛,对龋病造成影响的 为龈上菌斑,龈下菌斑对牙周病造成影响。
“玉米棒”的形成也证实了活体内细菌相互附着的关系,链球菌通过极化的纤毛附着 至马氏丝杆菌。
牙菌斑的结构
(一)平滑面菌斑
牙菌斑中除了细胞成分外,还有细胞间基质。基 质可以呈颗粒状、球状或纤维状,由蛋白质和细胞外 多糖构成,其中一些在细菌附着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在菌斑-牙界面,菌斑基质与获得性膜连续。
口腔内科学龋病ppt课件
完整最新ppt
53
2.窝洞消毒
完整最新ppt
54
3.窝洞垫底
1)垫底适应证 2)垫底的方法 3)垫底的部位
完整最新ppt
55
(三)窝洞充填
完整最新ppt
56
(四)充填和垫底材料
1.银汞合金 (7)充填: 1)护髓 2)放置成形片和小楔子 3)充填材料 4)雕刻成形 5)调整咬合 6)打磨、抛光
62
(9)粘接修复失败的原因
1)牙面清洁不彻底 2)牙面处理不当 3)洞壁护髓材料未去净 4)未护髓 5)粘接剂涂布不匀或太厚 6)复合树脂充填不足 7)树脂未固化前移动了粘接修复体 8)树脂固化不全 9)充填体过高致咬合应力集中
完整最新ppt
63
5.氧化锌丁香油粘固剂
(3)临床应用
1)窝洞暂封料 2)深洞双层垫底的第一层材料
完整最新ppt
57
完整最新ppt
58
2.复合树脂 (8)粘接修复操作程序:
1)比色 2)清洗窝洞,隔湿 3)护髓 4)酸蚀牙面 5)涂布底胶和粘接剂 6)充填 7)修整外形 8)调整咬合 9)打磨抛光
完整最新ppt
59
树脂充填
完整最新ppt
60
树脂充填
完整最新ppt
61
树脂充填
完整最新ppt
三、深龋治疗
(一)治疗原则 1.去龋 2.保护牙髓 3.正确判断牙髓状况
完整最新ppt
69
完整最新ppt
70
完整最新ppt
71
(二)洞形制备特点
完整最新ppt
72
(三)治疗方法
1.垫底充填术 2.安抚治疗 3.间接盖髓术
完整最新ppt
龋病学讲稿温医《牙体牙髓病学》课件
龋病学讲稿(一)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口腔内科学教研室潘乙怀龋病学第一章概述第一节龋病的概念一、龋病的定义和特征龋病(dental caries,tooth decay)是在以细菌为主的多种因素影响下,牙体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种疾病。
致龋的多种因素主要包括细菌和牙菌斑、食物以及牙所处的环境等。
就病因角度而言,龋病也可称为是牙体硬组织的感染性疾病。
龋病时牙体硬组织的病理改变涉及牙釉质、牙本质和牙骨质,基本变化是无机物脱矿和有机物分解。
龋病的临床特征是牙体硬组织在色、形、质各方面均发生变化。
初期时牙龋坏部位的硬组织发生脱矿,微晶结构改变,牙透明度下降,致使牙釉质呈白垩色。
继之病变部位有色素沉着,局部可呈黄褐色或棕褐色。
随着无机成分脱矿、有机成分破坏分解的不断进行,牙釉质和牙本质疏松软化,最终发生牙体缺损,形成龋洞。
龋洞一旦形成,则缺乏自身修复能力。
龋病是人类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在各种疾病的发病率中,龋病位居前列。
但由于其病程进展缓慢,在一般情况下不危及患者生命,因此不易受到人们重视。
实际上龋病给人类造成的危害甚大,特别是病变向牙体深部发展后,可引起牙髓病、根尖周病、颌骨炎症等一系列并发症,以至严重影响全身健康。
随着牙体硬组织的不断破坏,可逐渐造成牙冠缺损,成为残根,终至牙丧失,破坏咀嚼器官的完整性。
这样不仅影响消化功能,而且在童年时期可影响牙颌系统的生长发育,使健康素质下降。
此外,龋病及其继发病作为一个病灶,引起远隔脏器疾病的案例也时有报告。
二、龋病的历史有史以来,人类就开始与龋病进行斗争,时至今日,国际社会为征服这一疾病仍在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
龋病也是人类历史上一种极为古老的疾病。
据考古研究发现,目前可以整理出来的龋病流行病学资料,可以追溯至新石器时代,即公无前12 000~3 000年。
我国古代的医学,不仅对龋病早有认识,而且具有丰富的防治经验。
有关我国防治龋病历史进程中的重大事件,已在绪论中叙及,不再赘述。
牙体牙髓病学—龋病讲义
牙体牙髓病学—龋病讲义考纲要求龋病牙发育异常牙急性损伤牙慢性损伤牙本质过敏症牙髓病根尖周病牙髓及根尖周病的治疗龋病考纲概述:定义、病因、发病机制、牙髓牙本质复合体临床表现及诊断:分类、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非手术治疗和银汞合金充填术牙体缺损的粘结修复常用材料的性能及其应用治疗中和治疗后的问题及其处理龋病概述定义:一种以细菌为主要病因,多因素综合作用下,牙齿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疾病。
基本变化:无机物脱矿,有机物分解。
临床特征:牙体硬组织在色、形、质方面的改变。
危害病因牙菌斑是由细菌、细菌产物,以及来自宿主的成分构成的一层薄的、致密性膜状物,它是细菌生长的微生物环境。
不能被水冲去牙菌斑就是龋病发病的最重要的因素牙菌斑致龋细菌特性(致龋机制):①对牙面有较强的黏附力,易形成菌斑,在菌斑中发挥作用;②具有产酸性和耐酸性;③具有合成细胞内多糖与细胞外多糖的能力。
链球菌属、乳杆菌属和放线菌属链球菌属变形链球菌:革兰染色阳性的球菌,产酸性和耐酸性强,以蔗糖为底物合成的葡聚糖介导细菌的黏附,促进菌斑的形成,是变链球菌重要的致龋毒力因子,与冠、根龋都有关系。
血链球菌:是最早在牙面定居的细菌之一。
轻链球菌:是牙菌斑中最常分离到的细菌。
乳杆菌属嗜酸乳杆菌:在唾液样本中最常分离到的菌种;发酵乳杆菌:在牙菌斑中最常见的菌种。
放线菌属黏性放线菌促进变形链球菌定殖于根面,对根面菌斑形成及根面龋的发生可能有重要的协同作用。
饮食因素——糖食糖量与龋病发病的关系:正相关关系糖的种类:蔗糖致平滑面龋的能力最强,变形链球菌代谢蔗糖能力最强。
致龋性排序如下:蔗糖>葡萄糖>麦芽糖>乳糖>果糖>山梨糖>木糖醇进食频率:正相关关系含糖食物的物理性状和摄入方式:精细的、黏稠的含糖食物致龋力大。
病因饮食因素——氟化物全身作用:在发育期,形成稳定的氟化磷酸钙晶体,增强釉质抗酸溶解性。
局部作用:降低釉质羟基磷灰石的溶解性、改善晶体结构以及促进脱钙矿物质的再矿化;对菌斑细菌中酶和致龋菌生长的抑制;解除釉质表面蛋白质和(或)细菌的吸附、降低表面自由能。
资料:牙体牙髓病学——龋病讲义
牙体牙髓病学——龋病龋病概述龋病的临床表现与分类龋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概述掌握龋的定义、病因发病机制牙髓牙本质复合体定义(概念、进程、危害)龋病的概念:龋病是在以细菌为主的多种因素作用下,牙体硬组织发生的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种疾病。
基本组织病理改变是无机物脱矿和有机物分解。
龋病的进程:1.初期:牙体硬组织发生脱矿,牙透明度下降,釉质呈白垩色。
继之,病变部位色素沉着,局部可呈黄褐色或棕褐色。
(色泽改变)2.中期:无机物脱矿和有机质分解。
(质地改变)3.后期:形成龋洞。
(龋洞形成)龋病的危害:牙髓炎、根尖周炎和颌骨骨髓炎等并发疾病;最终导致牙齿丧失,破坏咀嚼器官的完整性,影响机体的消化功能;影响儿童的牙颌系统的发育;可成为远隔脏器的感染病灶。
病因1.分类2.构成龈上菌斑龈上菌斑是未矿化的细菌性沉积物牢固地黏附于牙面和修复体表面,由黏性基质和嵌入其中的细菌构成的膜样物质。
3.形成过程1.获得性膜形成和细菌初期聚集2.细菌迅速生长繁殖3.菌斑成熟获得性膜(逐步扩充记忆法)是一种黏附在牙表面的生物膜;是一种含有唾液糖蛋白等成分的黏附在牙表面的生物膜;是一种含有唾液糖蛋白等成分的黏附在牙表面的无细胞、均质状的生物膜。
大量细菌牢固地附着于获得性膜,首先是球菌,以后是杆菌、丝状菌等。
细菌与细菌间进一步黏附可产生聚集,在局部可增至若干层,最后形成菌斑。
牙菌斑初步成形:2天(质地松散,链球菌为主)进一步成熟:2天以后(细菌增多,种类增加,密度增大,渗透性降低,菌斑深处呈厌氧状态)4.致龋特性牙菌斑中的致龋菌有不同于其他非致龋菌的一些特性,主要表现为:①对牙面有较强的黏附力②具有产酸性和耐酸性(PH5.5)③具有合成细胞内多糖与细胞外多糖的能力。
胞外多糖能加速菌斑的形成。
胞内多糖为细菌提供能量,增加强致龋能力。
5.致龋原理牙菌斑的致龋作用与致龋菌的代谢活动紧密相关。
龋病的发病机制牙菌斑形成致龋菌在牙菌斑环境内代谢产酸牙齿硬组织的脱矿(酸使牙齿硬组织溶解成洞)牙齿早期龋的过程不是一个连续的脱矿过程,而是一个动态的脱矿与再矿化交替出现的过程。
北大牙体课件龋病绪论
二、龋病有别于其他感染性疾病
致龋菌为口腔常驻菌。 发病过程的局部性和外在性。 牙齿对龋的易感性。 不可自行修复性。 继发病症的严重性。 广泛性。 No one can be of caries immunity.
龋
牙髓病
根尖周病
修复治疗
牙缺失
牙体修复 正畸治疗 牙列不齐
龋所诱导的口腔疾病环
三、 龋病能够被控制
龋病学 Cariology
讲授内容 流行病学 预防: 病理 病因 : 微生物: 生化机制 : 儿童龋病: 临床诊断与治疗 研究进展:
教研室 口腔预防 口腔病理 口腔微生物 口腔预防 口腔儿科 牙体牙髓
教学组秘书:郭丽宏 副教授 分机2535
龋 qu 物残渣在牙 缝中发酵产生酸类,破坏牙齿的釉质,形 成空洞,有牙疼,齿龈肿胀等症状。
已有的研究说明,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 龋病,可以预防,能够控制。
Why and how
本节课要求:
掌握龋病的定义 了解龋病的危害
《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1996
评语:非专业的,不准确的定义。
《牙体牙髓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
一、龋病的定义
龋病,即龋齿 (dental caries, tooth decay),是一种以细菌 为主要病原,多因素综 合作用下,牙齿硬组织 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 的疾病。
Infectious, multifactorial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牙体牙髓病学钟晓波绪论牙体牙髓病学的概念:研究牙体硬组织和牙髓组织疾病的发病机制、病理变化、病理生理、临床表现、治疗及转归的一门口腔临床学科。
龋病学: 龋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非龋性疾病学:研究除龋病外的其它牙体硬组织疾病。
发育异常:四环素牙等牙外伤:慢性损伤:磨耗等牙髓病学:研究发生在牙髓的疾病以及主要由牙髓病导致的根尖周围组织的病变。
特点研究内容看:发生在牙体组织上的疾病,特别是龋病是口腔内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就诊率高;治疗方式看:以手术治疗为主,在教学形式上有理论课和实验课两种学习形式,二者比例约为1:2。
西方教育体系的对应学科:cariology “龋病学”operative dentistry “牙体外科学”Endodontology “牙髓病学”oral medicine “口腔医学”Conservative Dentistry “保存牙科学”齿科保存科学Ⅰ牙体牙髓病学发展简史龋病是人类最古老的疾病之一,在数十万年前的罗得西亚人的头盖骨上发现了龋病的踪迹。
早在公元前1400年,中国最古老文字殷墟甲骨文上有相当于现在的龋字。
其它如:三国时代嵇康《养生论》中的“齿晋而黄”,的描述。
这比早了1800多年。
我国口腔医学的四大发明汉代砷剂失活唐代银膏补牙辽代植毛牙刷宋代牙再植术并称为我国口腔医学的四大发明。
国外,一些文明古国很早也开始了口腔医学的活动,如古埃及有用乳香、薄荷治疗牙病的记载。
现代口腔医学起源于西方。
在达芬奇和维塞利斯的人体解剖学基础上,1723年,法国牙医生Fauchard 首次写了关于牙齿的专著《牙齿外科学》,对牙齿的解剖、生理、病理和临床进行了系统描述,并提出了分科的概念,开创了牙体牙髓病学的先河。
19世纪末美国西北大学牙科学院G.V.Black依据牙体解剖形态和龋齿的特点创立了牙体治疗学的完整理论与技术操作体系,牙科学界习惯地称这一历史时期为Black时期。
Black的牙体治疗技术操作体系中,许多为银汞合金充填制备窝洞的原则沿用至今。
19世纪,牙科升降椅和脚踏式牙钻机运用于临床。
20世纪50年代以后,每分钟40万转的高速涡轮机问世。
新理论新材料不断涌现。
特别是现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相关学科互相渗透,牙体牙髓病学的发展也进入到分子生物水平。
我国的口腔医学始于1908年。
英、美、加在成都率先成立了我国最早的牙科诊所,1911年成都建立牙症医院,1917年华西协和大学创办牙医学系。
我国口腔科原称牙科,业务分为拔牙、补牙和镶牙等。
1952年学习苏联后改称为口腔科,分为口腔内科、口腔外科和口腔矫形科。
口腔内科:牙体牙髓病学牙周病学口腔黏膜病学口腔预防医学儿童牙病学1996年,在武昌召开的全国规划教材会议上正式提议将牙体牙髓病学从口腔内科学中分离出来。
2001年有了牙体牙髓病学的第一本教科书。
第一篇龋病dental caries or tooth decay第一章概述第一节龋病的概念一定义和特征定义:龋病是在以细菌为主的多种因素影响下,牙体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种疾病。
特点:病因:复杂。
包括了细菌、食物、牙的环境部位:牙体硬组织性质:慢性、进行性、破坏性临床特点:色、质、形的改变危害:发病率高,累及的人多:咀嚼器官的破坏与丧失:可引起较为严重的并发症:WHO将龋病视为是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三大疾病。
二龋病的历史三龋病学研究的内容自学第二节龋病流行病学一.评价方法1.发病率与患病率(流行广度)发病率:在特定的观察期间内新发生龋病的频率患病率:在特定的时间点的患龋情况2.龋均(严重程度)某一人群中平均每个人患有的龋齿数DMF(decayed-missing-filled)DMFTDMFS二. 龋病的好发部位好发牙:磨牙>前牙,下颌磨牙>上颌磨牙,上前牙>下前牙,乳下前牙>恒下切牙。
好发牙面:牙合面——邻面——颊面三.龋病流行情况与流行趋势铁器时代:2-4%60年代欧美人高达90%以上。
80年代以后,由于综合防龋措施的运用,发达国家出现下降趋势。
而发展中国家出现上升趋势。
从我国的情况看,龋病患病率略有上升,但青少年龋均比较显著,特别是在农村。
第二章病因及发病过程第一节牙菌斑dental plaque未矿化的细菌沉积物,牢固的黏附在牙面和修复体表面,由粘性基质和嵌入其中的细菌构成。
牙菌斑是细菌的微生态环境,细菌在这种环境中生长、发育、繁殖和衰亡,并在其中进行复杂的代谢活动。
一菌斑的结构(一)光滑面菌斑在显微镜下,可人为的分为三层1.菌斑-牙界面:由获得性膜和黏附其上的细菌组成。
2.中间层:大量的稠密的细菌构成,有较多丝状菌。
3.菌斑表层:由较为松散的细菌、食物碎削组成。
(二)窝沟菌斑:与平滑面菌斑显著不同,首先微生物类型少,且以G+ 球菌和短杆菌为主。
其次缺乏栅栏状排列的中间层。
二菌斑的组成(一)碳水化合物菌斑碳水化合物可存在于细胞外、细胞壁和细胞内。
胞外碳水化合物:葡聚糖水溶性葡聚糖(dextrans)不溶性葡聚糖(变聚糖,mutans)果聚糖杂多糖葡聚糖↘菌斑代谢的碳水化合物储库果聚糖↗葡聚糖→促进细菌附着于牙面及细菌间选择性黏附。
细胞内多糖以糖原形式存在。
(二)蛋白质酶(唾液、细菌、龈沟液)淀粉酶溶菌酶葡糖基转移酶葡聚糖水解酶透明质酸酶等免疫蛋白蛋白质可能参与免疫、缓冲等功能。
(三)无机成分主要为钙、磷和氟。
其中氟的浓度特别高,14~20ppm,唾液中仅为0.01~0.05ppm。
三菌斑的形成和发育3个阶段:获得性膜形成和初期聚集—细菌迅速生长—菌斑成熟(一)获得性膜清洁抛光的牙面20分钟内既可有获得性膜的形成,成分主要来源于唾液蛋白。
功能:修复或保护釉质表面;形成选择性通道;影响细菌对牙面的黏附;作为菌斑微生物的代谢底物和营养等。
(二)细菌附着很快:数分到数小时选择性:不同的顺序:初期以血链球菌为主的球菌,后是杆菌、丝状菌等。
不同的速率:不同细菌、同一种细菌在不同的阶段附着速率不同。
选择性吸附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细菌表面成分与获得性膜成分中的互补受体如唾液粘蛋白MG1。
中介物质的存在如葡聚糖变形链球菌的附着分为两个阶段初期:非特异性、低亲和力、迅速细菌表面成分与获得性膜成分中的互补受体。
后期:特异性、高亲和力、缓慢而强有力中介物质的存在:葡聚糖葡萄糖基转移酶蔗糖————————葡聚糖细菌迅速生长繁殖8h-2天,已在获得性膜上牢固附着的细菌自身不断的快速繁殖,数量急剧增加。
菌斑开始成形,微生物总量相对恒定,但组成成分不断变化。
初期以链球菌为主,以后是放线菌增加,随后是G-菌如类杆菌、梭状杆菌、密螺旋体等增加。
菌斑成熟定居的微生物不断改变环境,不断进行优存劣汰的竞争。
适应环境的细菌留下,不适应环境的细菌淘汰,新的细菌不断进入。
细菌总量、种类、各自所在区域、数量等保持相对稳定,菌斑成熟。
四菌斑微生物学(一)微生物与龋病证据:1.无菌动物不会发生龋病2.将致龋细菌接种到抗龋动物可使该种动物发生龋。
3.运用抗生素可减少龋病发生。
4.没有萌出的牙不发生龋。
致龋菌的条件:能适应牙菌斑环境能产酸。
(二)菌斑微生物不同个体、不同部位菌斑微生物的组成不同。
菌斑中以G+兼性厌氧的链球菌为主,尤其是血链球菌。
窝沟菌斑:与平滑面菌斑显著不同,微生物类型少。
其次缺乏栅栏状排列的中间层,丝状菌少。
1)血链球菌:口腔中检出率高最早在牙面中定居的细菌之一能利用蔗糖合成胞外多糖能使实验动物产生龋人类患龋者与无龋者检出率无差异量与龋损的出现呈副相关。
2)变形链球菌:streptococcus mutans在不同的培养基中形态会发生改变而得名。
1924年Clarke首先描述其为致龋菌,1960年Fitzgerald、Keyes等证实某些链球菌能致龋并能在动物中传播,该菌引起重视,并得到了广泛的研究。
变形链球菌组(属):早期变形链球菌被认为是一个“种”,进一步的研究发生,来源不同的“变形链球菌”在很多方面存在差异。
细胞壁碳水化合物抗原:生化反应:遗传学:致龋性:产酸性和耐酸性。
3)轻链球菌:能贮存多糖,在缺乏外源性碳水化合物时能持续产酸。
2.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可分为两类:同源发酵菌种:主要产生乳酸,代表菌为干酪乳杆菌和嗜酸乳杆菌。
异源发酵菌种:产生乳酸、乙酸、乙醇等,代表菌为发酵乳杆菌。
乳杆菌与龋病龋活跃者口腔种数量大;患者血种有特异抗体;其数量与龋病严重程度呈正比;但与牙面亲和力低,菌斑中比例小;产酸能力弱;动物实验致龋力小,且仅能导致窝沟龋。
因此,一般认为,该菌属在龋病的发生中作用微小,但在龋病的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3.放线菌属是菌斑中数量最多的细菌之一,龈上菌斑中的比例在50%左右。
与龋病相关的是内氏放线菌和粘性放线菌。
能形成胞外多糖、能使实验动物产生窝沟龋和根面龋。
一般认为该菌属可能与根面龋相关。
六牙菌斑的致龋性使致龋菌能牢固和长时间的牙面接触;低氧环境;低Ph环境。
非特意菌斑学说:龋病是所有菌斑细菌产生的综合作用的结果,强调菌斑的“量”。
特意菌斑学说:菌斑细菌中只有某些细菌致龋,强调菌斑的“质”。
第二节食物因素流行病学和动物实验证实食物在龋病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1.致龋微生物的代谢底物。
2.牙表面作用。
一蔗糖和碳水化合物以蔗糖为首的碳水化合物起主要作用。
1.分解途径:转化酶碳水化合物————单糖、双糖2.合成途径GTF蔗糖——葡聚糖+ 果糖↓GTF 葡萄糖基转移酶对蔗糖具有高度特异性;具有较宽的Ph值,5.2-7.0,与菌斑pH值范围一致;不要求蔗糖作为诱导剂变形链球菌对蔗糖的代谢将蔗糖转变为胞外多糖;进入细胞内被利用,产酸;胞内多糖储蓄。
GTF 菌斑变形链球菌——蔗糖↗↘酸——龋病各种糖的致龋性蔗糖>葡萄糖>麦芽糖>乳糖>果糖>山梨糖、木醇糖二其它食物成分蛋白质磷酸盐微量元素三食物的表面作用初制,纤维性食物不易致龋精制,粘性食物易致龋第三节宿主因素主要指牙齿和唾液一.牙齿:解剖形态:组织结构:二.唾液1.唾液的量和流速2.缓冲能力3.抗菌成分:3.抗菌成分:S-IgA(分泌型):影响微生物对牙面的黏附。
溶菌酶:蛋白水解酶,可破坏细菌的细胞膜。
乳铁质:糖蛋白,能抑制细菌生长。
过氧化酶-硫氰酸盐-过氧化氢抗菌系统:产生硫氰酸盐氧化中间产物如二氧化硫等,是强氧化剂,能抑制细菌的增殖。
微量元素第五节病因学说一内源性理论1.体液学说:源于古希腊的学说,古希腊名医Galen认为龋病是因机体的体液失调,由辛辣和腐蚀性液体的内部作用而形成的。
2.活体学说:中世纪的希腊医生认为,牙齿是人体的一部分,受全身健康的影响,龋病的破坏源于牙齿内部。
其依据是某些龋病的表现形式为潜行性。
二外源性学说1.化学(酸)学说:17、18世纪,由于化学的发展,认为牙的破坏是由酸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