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实验报告
化工原理实验实验报告
篇一:化工原理实验报告吸收实验姓名专业月实验内容吸收实验指导教师一、实验名称:吸收实验二、实验目的:1.学习填料塔的操作;2. 测定填料塔体积吸收系数kya.三、实验原理:对填料吸收塔的要求,既希望它的传质效率高,又希望它的压降低以省能耗。
但两者往往是矛盾的,故面对一台吸收塔应摸索它的适宜操作条件。
(一)、空塔气速与填料层压降关系气体通过填料层压降△p与填料特性及气、液流量大小等有关,常通过实验测定。
若以空塔气速uo[m/s]为横坐标,单位填料层压降?p[mmh20/m]为纵坐标,在z?p~uo关系z双对数坐标纸上标绘如图2-2-7-1所示。
当液体喷淋量l0=0时,可知为一直线,其斜率约1.0—2,当喷淋量为l1时,?p~uo为一折线,若喷淋量越大,z?p值较小时为恒持z折线位置越向左移动,图中l2>l1。
每条折线分为三个区段,液区,?p?p?p~uo关系曲线斜率与干塔的相同。
值为中间时叫截液区,~uo曲zzz?p值较大时叫液泛区,z线斜率大于2,持液区与截液区之间的转折点叫截点a。
姓名专业月实验内容指导教师?p~uo曲线斜率大于10,截液区与液泛区之间的转折点叫泛点b。
在液泛区塔已z无法操作。
塔的最适宜操作条件是在截点与泛点之间,此时塔效率最高。
图2-2-7-1 填料塔层的?p~uo关系图 z图2-2-7-2 吸收塔物料衡算(二)、吸收系数与吸收效率本实验用水吸收空气与氨混合气体中的氨,氨易溶于水,故此操作属气膜控制。
若气相中氨的浓度较小,则氨溶于水后的气液平衡关系可认为符合亨利定律,吸收姓名专业月实验内容指导教师平均推动力可用对数平均浓度差法进行计算。
其吸收速率方程可用下式表示: na?kya???h??ym(1)式中:na——被吸收的氨量[kmolnh3/h];?——塔的截面积[m2]h——填料层高度[m]?ym——气相对数平均推动力kya——气相体积吸收系数[kmolnh3/m3·h]被吸收氨量的计算,对全塔进行物料衡算(见图2-2-7-2):na?v(y1?y2)?l(x1?x2) (2)式中:v——空气的流量[kmol空气/h]l——吸收剂(水)的流量[kmolh20/h]y1——塔底气相浓度[kmolnh3/kmol空气]y2——塔顶气相浓度[kmolnh3/kmol空气]x1,x2——分别为塔底、塔顶液相浓度[kmolnh3/kmolh20]由式(1)和式(2)联解得:kya?v(y1?y2)(3) ??h??ym为求得kya必须先求出y1、y2和?ym之值。
化工原理含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理解并掌握化工原理中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通过实验验证理论知识,提高实验技能。
3. 熟悉化工原理实验装置的操作方法,培养动手能力。
4. 学会运用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提高数据处理能力。
二、实验内容本次实验共分为三个部分:流体流动阻力实验、精馏实验和流化床干燥实验。
1. 流体流动阻力实验实验目的:测定流体在圆直等径管内流动时的摩擦系数与雷诺数Re的关系,将测得的~Re曲线与由经验公式描出的曲线比较;测定流体在不同流量流经全开闸阀时的局部阻力系数。
实验原理:流体在管道内流动时,由于摩擦作用,会产生阻力损失。
阻力损失的大小与流体的雷诺数Re、管道的粗糙度、管道直径等因素有关。
实验中通过测量不同流量下的压差,计算出摩擦系数和局部阻力系数。
实验步骤:1. 将水从高位水槽引入光滑管,调节流量,记录压差。
2. 将水从高位水槽引入粗糙管,调节流量,记录压差。
3. 改变流量,重复步骤1和2,得到一系列数据。
4. 根据数据计算摩擦系数和局部阻力系数。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数据绘制~Re曲线和局部阻力系数曲线,与理论公式进行比较,验证了流体流动阻力实验原理的正确性。
2. 精馏实验实验目的:1. 熟悉精馏的工艺流程,掌握精馏实验的操作方法。
2. 了解板式塔的结构,观察塔板上汽-液接触状况。
3. 测定全回流时的全塔效率及单板效率。
4. 测定部分回流时的全塔效率。
5. 测定全塔的浓度分布。
6. 测定塔釜再沸器的沸腾给热系数。
实验原理:精馏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沸点不同,通过加热使混合物汽化,然后冷凝分离各组分的方法。
精馏塔是精馏操作的核心设备,其结构对精馏效率有很大影响。
实验步骤:1. 将混合物加入精馏塔,开启加热器,调节回流比。
2. 记录塔顶、塔釜及各层塔板的液相和气相温度、压力、流量等数据。
3. 根据数据计算理论塔板数、全塔效率、单板效率等指标。
4. 绘制浓度分布曲线。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数据,计算出了理论塔板数、全塔效率、单板效率等指标,并与理论值进行了比较。
化工原理干燥实验报告
一、摘要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和数据分析,深入了解沸腾流化床干燥器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
通过实验装置,我们测定了干燥速率曲线、物料含水量、床层温度与时间的关系曲线以及流化床压降与气速的关系曲线。
实验过程中,我们计算了含水率、平均含水率和干燥速率,以测定干燥速率曲线和含水量、床层温度与时间的关系曲线。
此外,我们还通过计算标准状况下空气体积、使用状态下空气体积和空气流速,测定了流化床压降与气速的关系曲线。
二、实验目的1. 了解沸腾流化床干燥器的基本流程及操作方法。
2. 掌握流化床流化曲线的测定方法,测定流化床床层压降与气速的关系曲线。
3. 测定物料含水量及床层温度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
4. 掌握物料干燥速率曲线的测定方法,测定干燥速率曲线,并确定临界含水量X0及恒速阶段的传质系数kH及降速阶段的比例系数KX。
三、实验原理1. 流化曲线在实验中,通过测量不同空气流量下的床层压降,得到流化床床层压降与气速的关系曲线。
当气速较小时,操作过程处于固定床阶段(AB段),床层基本静止不动,气体只能从床层空隙中流过,压降与流速成正比,斜率约为1(在双对数坐标系中)。
当气速逐渐增加(进入BC段),床层开始膨胀,空隙率增大,压降与气速的关系将不再成比例。
当气速继续增大,进入流化床阶段(CD段),床层内部颗粒形成流化状态,颗粒间碰撞频繁,气体与颗粒间的接触面积增大,干燥速率显著提高。
2. 干燥速率干燥速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物料中水分被移除的量。
干燥速率与物料含水量、床层温度、气速等因素有关。
本实验通过测定物料含水量、床层温度与时间的关系曲线,以及流化床压降与气速的关系曲线,计算出干燥速率。
四、实验装置与材料1. 沸腾流化床干燥器2. 空气压缩机3. 温度计4. 湿度计5. 粉末物料6. 计时器7. 计算器五、实验步骤1. 将粉末物料放入沸腾流化床干燥器中,启动空气压缩机,调节气速。
2. 记录初始床层温度、物料含水量和气速。
化工原理实验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并掌握化工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学习化工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和数据处理方法。
3. 通过实验,验证化工原理的理论知识,加深对化工工艺过程的理解。
4. 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二、实验内容及步骤1. 实验一:流体力学实验实验目的:测定流体在圆直等径管内流动时的摩擦系数与雷诺数Re的关系,测定流体在不同流量流经全开闸阀时的局部阻力系数。
实验步骤:(1)根据实验装置流程图,连接实验装置,包括光滑管、粗糙管、倒U形压差计、1151压差传感器、铂电阻温度传感器、流量计等。
(2)调整进水阀,使水从高位水槽流入光滑管,调节球阀,使水分别流经光滑管和粗糙管。
(3)记录不同流量下的压差值和温度值。
(4)计算摩擦系数和局部阻力系数。
2. 实验二:精馏实验实验目的:熟悉精馏的工艺流程,掌握精馏实验的操作方法,测定全回流时的全塔效率及单板效率。
实验步骤:(1)根据实验装置流程图,连接实验装置,包括精馏塔、回流液收集器、塔顶冷凝器、塔釜加热器等。
(2)调整塔釜加热器,使塔釜温度达到设定值。
(3)调整回流液收集器,使回流液流量达到设定值。
(4)记录塔顶和塔釜的液相折光度,计算液相浓度。
(5)根据数据绘出x-y图,用图解法求出理论塔板数,从而得到全回流时的全塔效率及单板效率。
3. 实验三:流化床干燥实验实验目的:熟悉流化床干燥器的基本流程及操作方法,掌握流化床流化曲线的测定方法,测定物料含水量及床层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
实验步骤:(1)根据实验装置流程图,连接实验装置,包括流化床干燥器、物料进料装置、温度传感器、流量计等。
(2)将物料放入流化床干燥器中,调整进料量和空气流量。
(3)记录不同时间下的物料含水量和床层温度。
(4)绘制物料含水量和床层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流体力学实验: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摩擦系数与雷诺数Re的关系曲线,与理论公式进行比较,分析实验误差产生的原因。
化工原理实验报告
化工原理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本次实验旨在掌握化工原理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深入了解化工原理中的分离技术和反应动力学,探究反应速率与温度、浓度的关系,以及不同实验条件下的分离效果。
实验器材
1.恒温水浴
2.分离漏斗
3.加热设备
4.温度计
5.滴定管
6.反应器
实验步骤
1. 清洗仪器
先用水将实验器材清洗干净,然后用酒精擦拭干净。
2. 调整实验条件
根据实验要求,调整水浴温度、反应物质浓度和反应时间等实验条件。
3. 进行反应实验
将反应物缓慢滴入反应器中,并记录反应过程的变化,测量反应物质的浓度、反应速率和产物的含量等。
4. 进行分离实验
将混合物倒入分离漏斗中,开启分离漏斗出口,使混合物分离
成不同的物质。
记录不同物质的重量、体积等数据,并计算分离
效果。
实验结果
经过实验,我们成功地探究了反应速率与温度、浓度的关系,
验证了 Arrhenius 方程的正确性。
同时,我们还进行了分离实验,
得到了不同物质的重量、体积等数据,证明了不同实验条件下的
分离效果是不同的。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困难,比如调整实验条件时需
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调整,同时在进行反应实验时需要保
持操作的精准度,否则结果会产生偏差。
结论
通过本次化工原理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分离技术和反应动力学,掌握了实验技能和方法,提高了实验操作的精准度和严谨性。
同时,我们还发现了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为今后的实验操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北京化工大学化工原理实验报告
北京化工大学化工原理实验报告北京化工大学化工原理实验报告一、引言化工原理实验是化工专业学生进行实践操作的一项重要课程。
通过实验操作,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化学原理,并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中。
本文将对北京化工大学化工原理实验进行报告,介绍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及分析,并提出改进意见。
二、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对硫酸铜溶液的稀释实验,了解溶液的稀释计算方法,并掌握实验操作技巧。
三、实验原理稀释是指将一定浓度的溶液通过加入适量溶剂使其体积增加,从而降低溶液的浓度。
稀释液的浓度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C1V1 = C2V2其中,C1为初始溶液的浓度,V1为初始溶液的体积,C2为稀释液的浓度,V2为稀释液的体积。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所需材料:硫酸铜溶液、蒸馏水、容量瓶、移液管等。
2. 根据实验要求,选择适当的硫酸铜溶液浓度和体积。
3. 使用容量瓶将硫酸铜溶液倒入,注意不要溅出。
4. 使用移液管加入适量的蒸馏水,使溶液体积增加。
5. 轻轻摇晃容量瓶,使溶液充分混合。
6. 使用滴定管将稀释后的溶液取出,进行后续实验操作。
五、实验结果及分析通过实验操作,我们成功地将硫酸铜溶液稀释至目标浓度。
根据实验原理中的稀释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实际稀释液的浓度。
实验结果表明,实际稀释液的浓度与理论计算值相近,证明了实验操作的准确性。
六、改进意见尽管本次实验取得了较好的结果,但仍有一些改进之处。
首先,实验操作中需要注意溶液的倒入和混合过程,以免溅出或混合不均匀。
其次,实验中的测量仪器可以进一步优化,以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最后,实验报告的撰写可以更加详细和清晰,以方便他人理解和参考。
七、结论通过本次化工原理实验,我们成功地进行了硫酸铜溶液的稀释操作,并计算出了实际稀释液的浓度。
实验结果表明,实验操作的准确性较高,但仍有一些改进之处。
通过实践操作,我们进一步巩固了化学原理的理论知识,并提高了实验操作的技巧。
化工原理干燥实验报告
化工原理干燥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干燥实验研究化工原理中的干燥过程,探究干燥对物质含水率的影响,并分析干燥过程的热力学参数,以便于进一步应用于化工生产中。
实验原理:干燥是指通过降低物质中的水分含量,达到目标含水率的过程。
在化工原理中,干燥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因为水分含量会对化工产品的质量和性能产生一定影响。
实验中常用的干燥方法有热风干燥、真空干燥等。
本次实验主要采用热风干燥方法。
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待干燥物质样品称取合适的重量,记录下原始含水率,并设定干燥终点。
2. 将样品均匀分布在干燥设备中。
3. 打开热风机,控制风量和温度,开始干燥过程。
4. 每隔一段时间,取出部分样品,快速冷却并称重,记录下质量,并计算出新的含水率。
实验数据与结果:在实验中,我们选取了不同质量的物质样品进行干燥实验,并记录了干燥过程中每个时间段的样品质量。
我们计算了每个时间段的含水率,并绘制了含水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观察到样品的质量在干燥过程中不断减小,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干燥速率逐渐减小。
同时,含水率也呈现逐渐减小的趋势。
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计算出样品的干燥速率常数和干燥速率指数,进一步分析干燥过程的热力学参数。
实验讨论与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化工原理中的干燥过程,并掌握了干燥过程中的关键参数和技术要点。
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在干燥过程中,样品的含水率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降低,质量逐渐减小。
2. 干燥过程中,干燥速率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小,呈现出逐渐趋于稳定的态势。
3. 干燥速率常数和干燥速率指数是评价样品干燥性能的重要参数,可以通过实验数据计算得到。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化工原理中的干燥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掌握了干燥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干燥在化工生产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合适的干燥方法和过程控制,可以改善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
化工原理实验报告精选范文
化工原理实验报告化工原理实验报告精选范文化工原理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 测定流体在圆直等径管内流动时的摩擦系数λ与雷诺数Re的关系,将测得的λ~Re曲线与由经验公式描出的曲线比较;2 测定流体在不同流量流经全开闸阀时的局部阻力系数ξ3 掌握流体流经直管和阀门时阻力损失的测定方法,通过实验了解流体流动中能量损失的变化规律4 学会倒U形差压计 1151差压传感器 Pt温度传感器和转子流量计的使用方法5 观察组成管路的各种管件阀门,并了解其作用。
6 掌握化工原理实验软件库的使用二、实验装置流程示意图及实验流程简述来自高位水槽的.水从进水阀1首先流经光滑管11上游的均压环,均压环分别与光滑管的倒U形压差计和1151压差传感器15的一端相连,光滑管11下游的均压环也分别与倒U形压差计和1151压差传感器的另一端相连。
当球阀3关闭且球阀2开启时,光滑管的水进入粗糙管12,粗糙管上下游的均压环分别同时与粗糙管的倒U形压差计和1151压差传感器的两端相连。
当球阀5关闭时,从粗糙管下来的水流经铂电阻温度传感器18,然后经流量调节阀6及流量计16后,排入地沟。
当球阀2关闭且球阀3打开时,从光滑管来的水就流入装有闸阀4的不锈钢管13,闸阀两端的均压环分别与一倒U形压差计的两端相连,最后水流经流量计,再排入地沟。
三、简述实验操作步骤及安全注意事项1 操作步骤(1)排管路中的气泡。
打开阀1、2、3、6,排除管路中的气泡,直至流量计中的水不含气泡为至,然后关闭阀6。
(2)1151压差传感器排气及调零。
排除两个1151压差传感器内气泡时,只要打开压差传感器下面的考克7、8、9、10,当软管内水无气泡时,排气结束,此过程可反复多次,直至无气泡为至。
压差传感器排气结束后,用螺丝刀调节压差传感器背后Z旋扭,使相应的仪表数字显示在0左右,压差传感器即可进入实验状态。
(3)U形压差计内及它们连接管内的气泡的排除。
关闭倒U形压差计上方的放空阀,打开U形压差计下方的排水考克,再打开U形压差计下方与软管相连的左右阀,关闭左右阀中间的平衡阀,直到玻璃管中水不出现气泡,然后关闭U形压差计下方与软管相连的左右阀,打开上方的放空阀和下方的排水考克,令玻璃管内水位下降到适当高度,再打开左右阀中间的平衡阀,倒U形压差计两玻璃管内的水位会相平,否则重复上过排汽过程,直至两玻璃管内的水位相平。
化工原理浓缩实验报告
化工原理浓缩实验报告引言浓缩是化工过程中常用的一种操作,它通过去除物料中的溶剂或水分,提高物料的浓度。
本实验旨在通过蒸发浓缩的方法,将某种溶液中的水分去除,达到提高溶液浓度的目的。
实验目的1. 了解浓缩操作的基本原理;2. 掌握蒸发浓缩法的操作方法;3. 探究操作条件对浓缩效果的影响。
实验原理蒸发浓缩法是将溶液加热至沸点,通过蒸发溶剂中的液体,使溶液浓度升高的浓缩方法。
其原理基于溶剂蒸气压与溶液浓度之间的关系。
根据拉乌尔定律,当溶液浓度较低时,溶剂的蒸气压是与溶液浓度成正比的;而当溶液浓度较高时,溶剂的蒸气压下降。
通过控制加热温度、冷凝温度和蒸发速率等操作条件,即可实现浓缩效果的控制。
实验设备和试剂1. 烧杯:用于盛放实验所需的溶液;2. 酒精灯:提供加热能源;3. 温度计:测量溶液的温度;4. 水槽:用于冷却蒸发的溶液;5. 某种溶液:提供进行浓缩实验所需的溶液。
实验操作及步骤1. 准备实验设备和试剂;2. 在烧杯中取适量的溶液;3. 将烧杯放置在酒精灯上,逐渐加热溶液;4. 用温度计测量溶液的温度,并记录下来;5. 当溶液开始沸腾时,将烧杯移至水槽中进行冷却;6. 观察溶液的浓缩情况,并记录下来。
实验结果及分析经过一段时间的加热和冷却操作后,观察到溶液的体积明显减小,并有蒸汽的产生。
通过浓缩实验,我们得到了如下图所示的结果:![浓缩前后对比图](concentration_result.png)从对比图中可以看出,经过蒸发浓缩操作后,溶液的体积减小,浓度增加,达到了我们预期的浓缩效果。
同时,可以看到溶液中的颜色也变得更加浓郁,说明溶液中的溶质浓度也增加了。
结论通过蒸发浓缩的操作,我们成功实现了对某种溶液的浓缩。
该实验结果验证了蒸发浓缩法的原理和操作方法的有效性。
通过控制加热温度、冷凝温度和蒸发速率等操作条件,我们可以实现对溶液浓度的控制,便于生产中的提纯、回收利用等工艺。
实验感想本次实验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浓缩操作的原理和方法。
化工原理实验报告精选范文
化工原理实验报告精选范文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化工原理中的液-液萃取、吸附和蒸馏的基本原理,并通过实验验证相应的理论知识,加深对化工原理的理解。
实验原理液-液萃取液-液萃取,又称萃取、抽提或浸提,是一种利用不同溶解度的化学物质在两个不相溶的溶剂间分配,使之在不同相中转移的分离方法。
其原理为溶质在两个液体中的分配系数与液相中的浓度成正比,与物质的相对亲油性有关。
因此,通过调节溶剂的选择和使用方式可以实现溶质的分离和纯化。
吸附吸附是指气体或液体中的分子在固体表面附着并留存的现象。
吸附作用是由于固-液、固-气表面能及分子间作用力的存在而产生的。
实验操作中,吸附剂能够选择性地吸附特定组分,从而实现组分的分离和纯化。
蒸馏蒸馏是液-气相变的分离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液体在加热过程中不同温度下的蒸汽压大小不同。
因此,在适当的温度下,液体可以发生汽化,并通过冷凝重复回收。
蒸馏可以分为简单蒸馏、真空蒸馏、气体分扩散和萃取蒸馏等。
实验步骤液-液萃取实验1.取两个分别称量好的有机溶剂,并取一定等量的待测物混和均匀。
2.将混合液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别加入适量的稀酸和稀碱。
3.摇动分液漏斗,使混合物与两种稀溶液分别反应,在稀溶液中嵌入相应的离子。
4.待混合物分层后,收集分离后的上层有机相和下层水相,测定并计算各相中待测物的质量分数和质量回收率。
吸附实验1.取一定等量的吸附剂,加入待测物样品中,在恒定条件下进行吸附。
2.通过适当的洗涤、脱附过程处理吸附剂样品。
3.分析样品中的待测物浓度,并通过质量平衡计算吸附剂中待测物的吸附量和吸附平衡常数。
蒸馏实验1.取一定量的待处理液体,加入蒸馏瓶中,加入少量的醇类物质作为助剂。
2.在恒定的温度下进行蒸馏,并重复收集馏分液。
3.通过色谱检测等方法对馏分液进行分析,并计算出各组分的回收率和馏出液酒精浓度。
实验数据以下是实验结果的汇总表格:实验项目实验数据液-液萃取待测物质量分数:X = 0.87质量回收率:R = 95%吸附吸附平衡常数:K = 30吸附量:q = 2.1 g/g蒸馏馏出液酒精浓度:α = 60%回收率:R = 85%实验讨论和结论通过本次化工原理实验,我们对液-液萃取、吸附和蒸馏等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化工原理_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并掌握化工原理中基本的热力学、流体力学和传质原理。
2. 通过实验验证理论知识,加深对化工过程的理解。
3.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二、实验内容1. 热力学实验:测定饱和蒸汽压、汽液平衡数据。
2. 流体力学实验:测定管道摩擦系数、局部阻力系数。
3. 传质实验:测定精馏塔效率、吸收塔效率。
三、实验原理1. 热力学实验:根据热力学定律,通过测定饱和蒸汽压和汽液平衡数据,计算不同温度下的饱和蒸汽压,验证相平衡关系。
2. 流体力学实验:根据流体力学原理,通过测定管道摩擦系数和局部阻力系数,计算管道的阻力损失,验证摩擦系数与雷诺数的关系。
3. 传质实验:根据传质原理,通过测定精馏塔和吸收塔的效率,计算理论塔板数和操作塔板数,验证传质过程。
四、实验装置与仪器1. 热力学实验:饱和蒸汽压测定仪、温度计、压力计、量筒。
2. 流体力学实验:U型管压差计、流量计、管道、阀门。
3. 传质实验:精馏塔、吸收塔、温度计、压力计、液面计。
五、实验步骤1. 热力学实验:a. 将饱和蒸汽压测定仪放入恒温槽中,调整温度。
b. 记录温度和对应的饱和蒸汽压。
c. 改变温度,重复步骤b,得到一系列的饱和蒸汽压数据。
2. 流体力学实验:a. 将U型管压差计连接到管道上,调整阀门开度,使流体稳定流动。
b. 记录不同流量下的压差值。
c. 计算摩擦系数和局部阻力系数。
3. 传质实验:a. 将精馏塔和吸收塔安装好,调整温度、压力等参数。
b. 记录不同塔板处的温度、压力、液面等数据。
c. 计算理论塔板数和操作塔板数。
六、实验结果与讨论1. 热力学实验:a. 通过实验数据绘制饱和蒸汽压与温度的关系曲线,与理论曲线进行比较,验证相平衡关系。
b. 计算不同温度下的饱和蒸汽压,与理论值进行比较,分析误差原因。
2. 流体力学实验:a. 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摩擦系数与雷诺数的关系曲线,与理论曲线进行比较,验证摩擦系数与雷诺数的关系。
b. 计算不同流量下的阻力损失,分析管道的阻力特性。
化工原理_流体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流体力学的基本原理,掌握流体流动的基本规律。
2. 学习流体阻力计算方法,了解流体流动中的能量损失。
3. 掌握实验装置的操作方法,提高实验技能。
4. 分析实验数据,验证流体力学理论。
二、实验原理流体阻力是流体在流动过程中受到的阻碍作用,主要分为直管沿程阻力和局部阻力。
直管沿程阻力主要与流体的粘度、流速、管径和管长有关;局部阻力主要与流体的流速、管件形状和尺寸有关。
三、实验装置与流程1. 实验装置:流体阻力实验装置包括进水阀、光滑管、粗糙管、阀门、流量计、压力计等。
2. 实验流程:(1)打开进水阀,调节流量,使流体在光滑管中流动。
(2)测量光滑管上下游的压力差,计算直管沿程阻力。
(3)关闭进水阀,打开阀门,使流体流经粗糙管。
(4)测量粗糙管上下游的压力差,计算局部阻力。
(5)改变流量,重复上述步骤,得到不同流量下的阻力数据。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装置,连接好各部分管道。
2. 调节进水阀,使流体在光滑管中流动,测量光滑管上下游的压力差。
3. 记录实验数据,包括流量、压力差、温度等。
4. 关闭进水阀,打开阀门,使流体流经粗糙管。
5. 测量粗糙管上下游的压力差,记录实验数据。
6. 改变流量,重复步骤2-5,得到不同流量下的阻力数据。
五、实验数据与分析1. 光滑管沿程阻力计算:根据实验数据,计算不同流量下的摩擦系数和雷诺数,绘制摩擦系数与雷诺数的关系曲线。
通过对比实验数据与理论公式,验证流体力学理论。
2. 局部阻力计算:根据实验数据,计算不同流量下的局部阻力系数,分析局部阻力系数与流量的关系。
通过对比实验数据与理论公式,验证流体力学理论。
六、实验结果与讨论1. 光滑管沿程阻力实验结果:实验结果表明,摩擦系数与雷诺数呈线性关系,验证了流体力学理论。
随着雷诺数的增加,摩擦系数逐渐减小,符合流体力学理论。
2. 局部阻力实验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局部阻力系数与流量呈非线性关系,随着流量的增加,局部阻力系数逐渐减小。
化工原理实验实验报告
化工原理实验实验报告一、引言化工原理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和数据记录,加深对化工原理的理解和实践技能的培养。
本实验报告将详细介绍化工原理实验的目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及数据分析,并对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改进措施进行讨论。
二、实验目的本次化工原理实验的目的是研究和验证X反应在不同操作条件下的性质和规律,包括反应速率、反应平衡等方面,以加深对化学反应动力学和平衡学的理解。
三、实验装置和实验步骤1. 实验装置本次实验采用XXXX型反应装置,包括反应釜、温度控制器、压力表、流量计、采样装置等。
具体的装置参数如下:- 反应釜容积:XXXX- 温度控制范围:XX℃至XX℃- 压力控制范围:XX至XX- 流量计范围:XX至XX- 采样装置:XXXX2. 实验步骤a) 准备工作:检查实验装置的工作状态,确保各部件连接正常,采样装置无泄漏。
b) 确定实验条件:根据实验要求,设置反应温度、压力和反应物流量等操作参数。
c) 实验操作:按照实验步骤依次进行操作,包括开启流量计、启动搅拌器、调整温度等。
d) 数据记录:记录实验过程中各参数的变化,并按照规定时间间隔进行采样和分析。
四、实验结果及数据分析1. 反应速率变化趋势根据实验过程中采样所得数据,绘制出反应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根据曲线的斜率变化来分析不同操作条件下反应速率的差异。
2. 反应平衡测定在实验装置中加入适量的反应物,并进行观察和记录。
通过测定反应前后各组分的浓度和温度变化,计算出平衡常数。
在此基础上,分析影响反应平衡的因素,如温度、压力等。
3. 数据处理对实验过程中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并进行统计分析。
计算平均值、标准差等,以评估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重复性。
五、问题讨论与改进措施在实验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如仪器故障、实验条件调整等。
需要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改进措施,以优化实验结果和提高实验效率。
六、结论通过本次化工原理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X反应在不同操作条件下的性质和规律。
化工原理实验报告传热
实验名称:传热膜系数测定实验实验日期:2023年X月X日实验地点:化工实验教学中心实验目的:1. 理解传热的基本原理,包括热传导、对流传热和辐射传热。
2. 掌握传热膜系数的测定方法及其影响因素。
3. 熟悉传热实验装置的操作与使用。
4. 提高实验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实验原理:传热是指热量从高温区域传递到低温区域的过程。
传热的基本方式有三种:热传导、对流传热和辐射传热。
1. 热传导:热量通过固体材料从高温区域传递到低温区域。
傅里叶定律描述了热传导的规律,即热传导速率与温度梯度成正比,与材料的导热系数和截面积成正比。
2. 对流传热:热量通过流体(如空气、水)从高温区域传递到低温区域。
牛顿冷却定律描述了对流传热的规律,即对流传热速率与传热系数、温差和传热面积成正比。
3. 辐射传热:热量通过电磁波从高温区域传递到低温区域。
四次方定律描述了辐射传热的规律,即辐射传热速率与物体表面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
本实验主要研究对流传热,即流体(如空气)在管道内流动时,与管道壁面之间的热量交换。
实验装置与仪器:1. 套管换热器2. 热电偶3. 数据采集与控制软件4. 计算器实验步骤:1. 将套管换热器安装好,并连接好热电偶和传感器。
2. 调节加热器,使管道内流体温度达到预定值。
3. 打开风机,使流体在管道内流动。
4. 采集流体进出口温度、管道壁面温度等数据。
5. 利用数据采集与控制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实验结果与分析:1. 传热膜系数的测定: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传热膜系数。
2. 影响传热膜系数的因素:分析流体流速、温度、管道直径等因素对传热膜系数的影响。
3. 强化传热的途径:探讨如何通过改变流体流速、增加管道表面积、使用高效传热材料等方法来提高传热效率。
实验结论:1. 通过本实验,掌握了传热的基本原理和传热膜系数的测定方法。
2. 理解了影响传热膜系数的因素,并提出了强化传热的途径。
3. 提高了实验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实验总结:本实验是一次成功的传热实验,通过实验,我们对传热的基本原理和传热膜系数的测定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化工原理实验报告
值。
所以该实验即为测定直管段的流体阻力引起的压强降 ΔPf 与流速之间的关系。
磨擦系数ξ = 2 ⋅ ΔPf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5)
ρ ⋅u2
调节一系列的流量 V,就可测定和计算一系列的 λ 和 Re 值。
5
四 实验装置及流程
倒
U
形
管
压
排 气
差 计
阀 1 1' 6
2 泵
流量
温度
压差
1 234 567
2'3'4' 5'6'7'
4
实验三 流体阻力测定实验
一 实验目的
1. 掌握管路阻力的计算方法和测量原理。 2. 学习掌握细光滑管外径 Φ10(内径 Φ5.32)和内插螺纹管(Φ22.5)直管阻力系数 λ 的测
定方法,并对两者粗糙度进行比较。 3. 测量和估算某一弯头、阀门(全开和半开)及涡轮流量计在一定流量下的阻力系数 ξ 值。
化工原理实验
滨州学院化学化工实验教学中心
-1-
目录
实验一、雷诺实验………………………………………………………………………………1 实验二、流体流动能量转换实验………………………………………………………………3 实验三、流体阻力测定实验……………………………………………………………………5 实验四、离心泵性能测定实验…………………………………………………………………8 实验五、板框式恒压过滤实验…………………………………………………………………10 实验六、套管换热器对流传热系数测定实验…………………………………………………13 实验七、流化床干燥实验………………………………………………………………………16 实验八、NaOH 水溶液降膜蒸发实验…………………………………………………………20 实验九、洞道干燥实验…………………………………………………………………………22 实验十、板式塔操作实验………………………………………………………………………26
化工原理实验报告-华东理工-华理
化工原理实验报告-华东理工-华理引言化工原理实验是化工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加深对化工原理的理解。
本文是一个化工原理实验的实验报告,实验地点为华东理工大学华理实验室。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不同物质的混合溶液进行分离和纯化,学会化工实验中基本的分离技术,并掌握相关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
实验原理化工实验中常用的分离技术包括蒸馏、结晶、萃取、吸附等。
本次实验主要采用蒸馏法和结晶法进行分离和纯化。
蒸馏法蒸馏法是根据液体不同的沸点来进行分离的一种方法。
实验中,将混合溶液加热,在不同的沸点处收集蒸馏液,通过冷凝转化为液体。
较低沸点的组分首先蒸发,较高沸点的组分后蒸发,从而实现对混合溶液的分离。
结晶法结晶法是通过溶解度的差异使混合的溶质分离。
实验中,在适当的温度下,在溶液中添加稳定剂,使其溶解度降低,然后通过冷却或加热使其结晶沉淀。
通过过滤和洗涤,可以分离出纯净的溶质。
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所需的仪器和试剂。
2.将混合溶液加入蒸馏仪中,并搭建好蒸馏装置。
3.开始加热混合溶液,收集蒸馏液。
4.观察收集到的蒸馏液的性质并记录。
5.将蒸馏液通过冷凝管冷却并转化为液体,收集在容器中。
6.开始结晶实验,将蒸馏液加热至适当温度。
7.添加稳定剂,使溶液开始结晶。
8.冷却溶液,观察结晶沉淀的过程。
9.过滤结晶沉淀,将纯净的溶质收集。
实验结果经过蒸馏和结晶两次分离和纯化实验,成功得到了纯净的溶质。
通过观察和检测,确认了溶质的纯度和物理性质符合实验预期。
分析与讨论本次实验中采用了蒸馏和结晶两种常见的分离技术,通过实际操作,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分离原理,并学习到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
同时,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可以进一步加深对化工原理实验的理解。
结论化工原理实验是化工专业学生的重要课程之一,通过实验操作可以加深对化工原理的理解。
本次实验通过蒸馏法和结晶法的操作,成功实现了对混合溶液的分离和纯化。
从实验结果来看,得到的纯净溶质符合实验预期,说明实验操作和分离技术的正确使用是非常重要的。
化工原理实验报告
化工原理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化工原理实验,加深学生对化工原理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二、实验原理。
化工原理是化学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它是化学工程学科的基础和核心。
化工原理实验是化学工程专业学生学习化工原理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化工原理实验,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化工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三、实验内容。
1. 采用适当的实验仪器和设备,进行化工原理实验的准备工作;2. 根据实验要求,进行化工原理实验操作;3. 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数据和观察结果;4. 分析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得出实验结论。
四、实验步骤。
1. 准备实验仪器和设备,如试剂瓶、烧杯、量筒等;2. 根据实验要求,进行实验操作,如溶液的配制、反应的进行等;3. 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数据和观察结果,如溶液的颜色、反应的现象等;4. 分析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得出实验结论,如反应的类型、反应速率等。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通过本次化工原理实验,我们得出了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
根据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我们得出了实验结论,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
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期基本一致,实验效果良好。
六、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化工原理实验,我们加深了对化工原理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实际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但通过努力和合作,最终取得了成功。
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实验技能,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七、实验心得。
通过本次化工原理实验,我们深刻体会到了实验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实验不仅可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还可以培养实际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我们将珍惜实验机会,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实验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八、参考文献。
1. 《化工原理实验指导书》。
2. 《化工原理实验报告范例》。
以上就是本次化工原理实验的实验报告,谢谢阅读!。
化工原理实验报告
实验-伯努利实验一、实验目的1.熟悉流体流动中各种能量和压头的概念及相互转化关系,加深对伯努利方程的理解。
2、观察各能量(或压头)随流量的变化规律。
2、实验原理1、当不可压缩流体在管道中稳定流动时,由于管道条件(如位置高度、管道直径等)的变化,会引起流动过程中三种机械能的相应变化——势能、动能和静压能。
和相互转换。
对于理想流体,在系统的任何截面,虽然三个能量不一定相等,但能量之和是守恒的(机械能守恒定律)。
2.对于实际流体,由于摩擦的存在,流体的一部分机械能总是随着摩擦和碰撞在流动中转化为热能而损失掉。
因此,对于实际流体来说,任何两段的机械能之和都不相等,两者之差就是机械损失。
3、上述机械能可以用U 型差压表中的液位差来表示,分别称为位置压头、动压头和静压头。
当测压直管上的小孔(即测压孔)与水流方向垂直时,测压管的液柱高度(位置压头)为静压头与水位之和。
动压头。
任意两段之间的压头、静压头和动压头之和的差值就是损失水头。
4. 伯努利方程∑+++=+++f h pu gz We p u gz ρρ2222121122在哪里:1Z , 2Z ——各截面与参考平面的距离(m )1u , 2u ——各截面中心点的平均流速(可由流速及其截面积求得)(m/s )1P , 2p ——各截面中心点静压(可从U 型差压表的液位差得知)( Pa )对于没有能量损失和没有附加功的理想流体,上式可以简化为ρρ2222121122p u gz p u gz ++=++测量通过管道的流量后,可以计算出断面的平均流速ν和动压g 22ν,从而得到各断面测量管的水头和总水头。
3. 实验流程图泵的额定流量为10L/min ,扬程为100W 8m ,输入功率为80W 。
实验管:直径15mm 。
四、实验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1、熟悉实验设备,分清各测压管与各测压点的对应关系,以及皮托管的测点。
2. 打开供水开关,将水箱注满水。
水箱溢出后,关闭排水阀,检查所有测压管水面是否齐平。
精细化工原理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精细化工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2. 掌握精细化工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3. 通过实验,加深对精细化工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4. 培养实验者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内容1. 精细化工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培训(1)实验基本操作规范;(2)实验安全知识;(3)实验仪器设备的使用与维护;(4)实验数据记录与分析。
2. 精细化工实验项目(1)精细化工原料的提纯与分离;(2)精细化工产品的合成与制备;(3)精细化工产品的性能测试与分析。
三、实验原理1. 精细化工原料的提纯与分离实验原理:利用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差异,采用适当的分离方法,将混合物中的各组分分离出来。
实验方法:蒸馏、萃取、结晶、离子交换等。
2. 精细化工产品的合成与制备实验原理:根据化学反应原理,通过合适的反应条件和实验操作,合成所需精细化工产品。
实验方法:加成反应、消除反应、缩合反应、聚合反应等。
3. 精细化工产品的性能测试与分析实验原理:根据精细化工产品的特性,采用相应的测试方法,对其性能进行评价和分析。
实验方法:物理性能测试、化学性能测试、生物活性测试等。
四、实验步骤1. 精细化工原料的提纯与分离(1)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分离方法;(2)配制混合物,进行实验操作;(3)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4)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2. 精细化工产品的合成与制备(1)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反应条件和实验操作;(2)进行反应,观察实验现象;(3)分析反应结果,确定合成产物;(4)对产物进行性能测试和分析。
3. 精细化工产品的性能测试与分析(1)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测试方法;(2)进行性能测试,观察实验现象;(3)分析测试结果,评价产品性能;(4)总结实验经验,提高实验技能。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精细化工原料的提纯与分离实验结果:通过蒸馏、萃取、结晶等方法,成功分离出所需纯度较高的原料。
实验分析:实验过程中,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分离方法,严格控制实验条件,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化工原理实验报告
化工原理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化工原理实验,掌握化工实验操作技能,了解化工原理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实验仪器,实验室常用的化工实验仪器,如热力学实验装置、反应釜、分离设备等。
实验原理,化工原理实验是通过模拟化工生产过程,验证和研究化工原理的实验。
实验中,我们需要根据化工原理和相关知识,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际操作,最终得到实验数据并进行分析。
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检查实验仪器和设备是否完好,准备实验所需的试剂和材料。
2. 实验操作,按照实验指导书的要求,进行实验操作,注意安全操作规范,避免发生意外。
3. 数据记录,记录实验过程中的关键数据,包括温度、压力、反应时间等,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4. 数据分析,根据实验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得出实验结果并进行结论。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得出实验结果,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验证化工原理的实验结果。
实验结论,通过化工原理实验,我们掌握了化工实验操作技能,了解了化工原理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同时,实验结果也验证了化工原理的相关知识,对我们的学习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在实验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如实验操作不当、设备故障等。
我们需要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的解决方法,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实验改进和展望,根据实验过程中的经验和问题,我们可以对实验方案进行改进,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也可以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实验内容,为化工原理实验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总结,化工原理实验是化工专业学生必不可少的一门实践课程,通过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化工原理的相关知识,提高化工实验操作技能,为将来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不仅掌握了化工原理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还培养了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希望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学习,我们能够在化工领域取得更大的成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 伯努利实验一、实验目的1、熟悉流体流动中各种能量和压头的概念及相互转化关系,加深对柏努利方程式的理解。
2、观察各项能量(或压头)随流速的变化规律。
二、实验原理1、不可压缩流体在管内作稳定流动时,由于管路条件(如位置高低、管径大小等)的变化,会引起流动过程中三种机械能——位能、动能、静压能的相应改变及相互转换。
对理想流体,在系统内任一截面处,虽然三种能量不一定相等,但能量之和是守恒的(机械能守恒定律)。
2、对于实际流体,由于存在内磨擦,流体在流动中总有一部分机械能随磨擦和碰撞转化为热能而损失。
故而对于实际流体,任意两截面上机械能总和并不相等,两者的差值即为机械损失。
3、以上几种机械能均可用U 型压差计中的液位差来表示,分别称为位压头、动压头、静压头。
当测压直管中的小孔(即测压孔)与水流方向垂直时,测压管内液柱高度(位压头)则为静压头与动压头之和。
任意两截面间位压头、静压头、动压头总和的差值,则为损失压头。
4、柏努利方程式∑+++=+++f h pu gz We p u gz ρρ2222121122式中:1Z 、2Z ——各截面间距基准面的距离 (m ) 1u 、2u ——各截面中心点处的平均速度(可通过流量与其截面积求得) (m/s)1P 、2p ——各截面中心点处的静压力(可由U 型压差计的液位差可知) (Pa )对于没有能量损失且无外加功的理想流体,上式可简化为ρρ2222121122p u gz p u gz ++=++ 测出通过管路的流量,即可计算出截面平均流速ν及动压g 22ν,从而可得到各截面测管水头和总水头。
三、实验流程图泵额定流量为10L/min,扬程为8m,输入功率为80W. 实验管:内径15mm。
四、实验操作步骤与注意事项1、熟悉实验设备,分清各测压管与各测压点,毕托管测点的对应关系。
2、打开开关供水,使水箱充水,待水箱溢流后,检查泄水阀关闭时所有测压管水面是否齐平,若不平则进行排气调平(开关几次)。
3、打开阀5,观察测压管水头和总水头的变化趋势及位置水头、压强水头之间的相互关系,观察当流量增加或减少时测压管水头的变化情况。
4、将流量控制阀开到一定大小,观察并记录各测压点平行与垂直流体流动方向的液位差△h1…△h4。
要注意其变化情况。
继续开大流量调节阀,测压孔正对水流方向,观察并记录各测压管中液位差△h1…△h4。
5、实验完毕停泵,将原始数据整理。
实验二离心泵性能曲线测定一、实验目的1.了解离心泵的构造和操作方法2.学习和掌握离心泵特性曲线的测定方法二、实验原理离心泵的主要性能参数有流量Q(也叫送液能力)、扬程H(也叫压头)、轴功率 N和效率η。
离心泵的特性曲线是Q-H、Q-N及Q-η之间的关系曲线。
泵的扬程用下式计算:He=H压力表+H真空表+H+(u出2-u入2)/2g式中:H 压力表——泵出口处压力H 真空表——泵入口处真空度H 0——压力表和真空表测压口之间的垂直距离泵的总效率为:NaNe =η 其中,Ne 为泵的有效功率:Ne=ρ●g ●Q ●He式中:ρ——液体密度 g ——重力加速度常数 Q ——泵的流量Na 为输入离心泵的功率:Na=K ●N 电●η电●η转式中:K ——用标准功率表校正功率表的校正系数,一般取1 N 电——电机的输入功率 η电——电机的效率η转——传动装置的传动效率 三、实验设备及流程:设备参数:泵的转速:2900转/分 额定扬程:20m水温:25℃ 泵进口管内径:41mm泵出口管内径:35.78mm 两测压口之间的垂直距离:0.35m 四、实验操作1.灌泵因为离心泵的安装高度在液面以上,所以在启动离心泵之前必须进行灌泵。
2.开泵注意:在启动离心泵时,主调节阀应关闭,如果主调节阀全开,会导致泵启动时功率过大,从而可能引发烧泵事故。
3.建立流动4.读取数据等涡轮流量计的示数稳定后,即可读数。
注意:务必要等到流量稳定时再读数,否则会引起数据不准。
五、作业实验三过滤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板框过滤机的构造和操作方法。
2.掌握恒压过滤常数的测定方法测定恒压过滤常数;虚拟滤液体积;虚拟过滤时间。
二、基本原理对于不可压缩滤渣,在恒压过滤情况下,滤液量与过滤时间的关系可用下式表示:(V+Ve)2=KS2(t+te)上式也可写成:(q+qe )2=K(t+te)微分后得到:dt / dq= 2q / K+2qe/ K该微分式为一直线方程,其斜率为2/K,截距为2qe/K。
实验中△t/△q代替dt/dq,通过实验测定一系列的△t与△q值,用作图的方法,求出直线的斜率、截距,进而求出恒压过滤常数K,虚拟滤液体积qe。
只考虑介质阻力时:qe2=Kte将qe 代入上式可求出虚拟过滤时间te。
三、实验设备板框过滤机的过滤面积为0.12m2。
由空压机提供压力,并恒压可调。
以碳酸钙和水混合成悬浮液,可完成过滤常数的测定实验。
孔板孔口径:8mm,文丘里管喉径:8mm,φ20×2不锈钢管。
四、实验步骤1、先将板框过滤机的紧固手柄全部松开,将板、框清洗干净。
2、将干净滤布安放在滤板两侧,注意必须将滤布四角的圆孔与滤板四角的圆孔中心对正,以保证滤液和清洗液流道的畅通。
3、安装时应从左至右进行,装好一块,用手压紧一块。
请特别注意板框的顺序和方向,所有板框有圆点的一侧均应面向安装者,板框过滤机共有4块板(带奇数点),3块框(带偶数点),以确保流道的畅通。
4、装完以后即可紧固手柄至人力转不动为止。
5、松开混合釜上加料口的紧固螺栓,打开加料口,加水至视镜的水平中心线,打开控制屏上的电源,启动搅拌机,再加入碳酸钙3kg,任其自行搅拌。
6、约5min后,检查所有阀门看是否已关紧?确保全部关紧后,同时注意在搅拌过程中混合釜的压力,控制混合釜压力表的指示值在0.1~0.2MPa范围,并一直维持在恒压条件下操作,如果压力过大也可通过混合釜右侧的放空阀调节。
(1)、打开过滤机的出料阀,并准备好秒表,做好过滤实验的读数和记录准备,再打开控制屏上板框过滤机的进料阀,开始过滤操作。
(2)、注意看看板框是否泄漏(大量液体冲出,少量漏液无妨)?确认正常后,观察滤液情况,一般开始出来的比较浑浊,待滤液变清后,立即开始读取计量槽的数据,并同时开始计时和记录相关实验数据。
(3)、装置的计量槽分左右计量筒计量,左侧计滤液量,右侧计洗水量左右两筒有过滤液孔连通,需要时两筒可串联使用,以便连续实验需要。
读取5组以上的实验数据后,即可关闭进料阀和出料阀结束过滤实验。
(4)、如果需要做滤饼洗涤实验,则在结束过滤实验之后,关闭混合釜的进气阀。
然后关闭进水阀,打开进气阀,恒压在0.16~0.2MPa范围,按过滤实验相同的方法操作,完成实验后,关闭进水阀和出水阀结束滤饼洗涤实验。
(5)、如果改变操作压力,还可进行过滤速率方程压缩指数的测定实验。
实验四传热实验一、实验目的测定对流传热系数的准数关联式。
二、实验原理对流传热的核心问题是求算传热系数α,当流体无相变时对流传热准数关联式的一般形式为:对于强制湍流而言,Gr准数可以忽略,故mn=∙Nu PrRe∙A用图解法对多变量方程进行关联时,要对不同变量Re和Pr分别回归。
本实验简化上式,即取n=0.4(流体被加热)。
这样,上式即变为单变量方程,再两边取对数,即得到直线方程:在双对数坐标中作图,找出直线斜率,即为方程的指数m 。
在直线上任取一点的函数值代入方程中,则可得到系数A ,即:对于方程的关联,首先要有Nu 、Re 、Pr 的数据组。
其准数定义式分别为: λαλμμρdNu Cp u d ∙=∙=∙∙=,Pr ,Re 牛顿冷却定律:传热量Q 可由下式求得:3600/)(3600/)(1212t t C V t t C W Q p p -∙∙∙=-∙∙=ρ三、 实验设备流程设备参数:孔板流量计:流量计算关联式:V=4.49●R 0.5式中:R ——孔板压差,[mmH 2O]V ——水流量,[m 3 /h]换热套管:套管外管为玻璃管,内管为黄铜管。
套管有效长度:1.25m ,内管内径:0.022m 四、实验操作1.启动水泵2.打开进水阀3.打开蒸汽发生器4.打开放汽阀5.读取水的流量6.读取温度7.实验结束后,先停蒸汽发生器,再关进水阀。
五、数据处理实验五精馏实验一、试验目的1.掌握精馏塔的结构2.测定精馏塔的理论板数及塔效率二、实验原理1.理论板2.作图法求理论板数3.精馏塔的全塔效率Et为理论塔板数与实际塔板数N之比,即:E t =Nt/ N精馏塔的单板效率Em可以根据气相(或液相)通过测定塔板的浓度变化进行计算。
若以液相浓度变化计算,则为:Eml =(Xn-1-Xn) / (Xn-1- Xn*)若以气相浓度变化计算,则为:Emv =(Yn-Yn+1) / ( Yn*-Yn+1)式中:Xn-1-----第n-1块板下降的液体组成,摩尔分率;Xn-------第n块板下降的液体组成,摩尔分率;Xn *------第n块板上与升蒸汽Yn相平衡的液相组成,摩尔分率;Yn+1-----第n+1块板上升蒸汽组成,摩尔分率;Yn-------第n块板上升蒸汽组成,摩尔分率;Yn *------第n块板上与下降液体Xn相平衡的气相组成,摩尔分率。
三、实验设备及流程简介本实验进料的溶液为乙醇—水体系,其中乙醇占20%(摩尔百分比)。
精馏塔:采用筛板结构,塔身用直径Φ57X3.5mm的不锈钢管制成,设有两个进料口,共15块塔板,塔板用厚度1mm的不锈钢板,板间距为10cm;板上开孔率为4%,孔径是2mm,孔数为21;孔按正三角形排列;降液管为Φ14X2mm的不锈钢管;堰高是10mm。
四、实验步骤1.全回流进料打开泵开关,再打开进料的管线。
2.塔釜加热升温全回流进料完成后,开始加热。
3.建立全回流注意恒压,回流开始以后就不能再打开衡压排气阀,否则会影响结果。
4.读取全回流数据5.逐步进料,开始部分回流逐渐打开塔中部的进料阀和塔底的排液阀以及产品采出阀,注意维持塔的物料平衡、塔釜液位和回流比。
6.记录部分回流数据 五、作业写出精馏段操作线方程、提馏段操作线方程、加料线方程。
实验六、吸收实验一、实验原理本实验是用水吸收空气-氨混合气体中的氨。
混合气体中氨的浓度很低。
吸收所得的溶液浓度也不高。
气液两相的平衡关系可以认为服从亨利定律(即平衡线在x-y 坐标系为直线)。
故可用对数平均浓度差法计算填料层传质平均推动力,相应的传质速率方程式为:m p a Y A Y V K G ∆∙∙=所以 )/(m p A a Y Y V G K ∆∙= 其中23112311ln)()(e e e e m Y Y Y Y Y Y Y Y Y -----=∆式中G A —单位时间内氨的吸收量[kmol/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