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 李煜ppt课件
合集下载
《浪淘沙令李煜》课件
感悟与启示
01
人生无常
该词启示我们人生短暂,要珍惜当下,不要沉湎于过去,要积极面对未
来。
02
情感表达
通过该词的学习,我们学会了如何运用意象和修辞手法来表达内心的情
感,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内心世界。
03
文化传承
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浪淘沙令》对于我们了解和传承中华
文化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学习和欣赏这样的作品,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
02
“浪淘沙”是唐代教坊曲名,后 用作词牌。中唐刘禹锡有《浪淘 沙》九首,晚唐李煜有《浪淘沙· 帘外雨潺潺》,均属于此调。
诗词的内容解析
《浪淘沙令》是南唐后主李煜的作品,全词通过描绘春江月夜的美景,表达了作者 对人生短暂、繁华易逝的感慨。
上片写景,描绘春江月夜的美景,下片抒情,表达作者对人生短暂、繁华易逝的感 慨。
艺术特色
语言优美
作品语言优美,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语 言更加生动形象。
结构紧凑
作品结构紧凑,层次分明,逻辑清晰,使得整个作品更加完整和统 一。
意境深远
作品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情感表达,营造出一种深远、悠扬的意境 ,使读者能够深入感受到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对后世的影响
1 2
文学价值
作品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文 学的经典之作,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
历史价值
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对 研究当时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3
人生启示
作品所表达的人生思考和思想深度,对读者的人 生观和价值观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具有重要的人 生启示意义。
05
《浪淘沙令》的鉴赏与感悟
浪淘沙令_李煜PPT教学课件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梦醒)
白描手法。
白描手法,以粗细条的景物勾画, 营造深沉的意境,传达出丰富的内心活 动。
“雨潺潺”形容细雨滴落声。一方面以 声(动)写静,传达出词人亡国后的孤寂
之感;以雨滴声声写出词人内心愁绪纷扰; 以春雨之寒,衬托人物内心的悲凉。
2020/12/10
9
鉴赏手法 体会情感
甚远,中间有“无限江山再是南唐的国土,而是宋朝的
属地,看到这已经沦丧的国土和易主的江山,岂不是只
能增加心中的悲苦吗?所以,“莫凭栏”,不是词人不
想凭栏,而是不能凭栏,是为避免思见故国而勾起无限
悲苦所采取的一种强制行为,这种心绪实际上更为凄楚、
更为悲凉。表达了词人对亡国的深深悔恨和对故国难回
的深沉悲哀以及现实的无限凄凉之情。
2020/12/10
6
鉴赏手法 体会情感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饷贪欢”(梦中)
以梦的短,写现实之长;以梦的欢,写 现实的悲;以梦中的主,写现实的客:
对比或反衬
表达了词人沦为亡国奴的孤寂凄凉。
2020/12/10
7
鉴赏手法 体会情感
“罗衾不耐五更寒”
2020/12/10
春寒(身寒) 心寒
8
鉴赏手法 体会情感
2020/12/10
12
鉴赏手法 体会情感
“独自莫凭阑,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别时”,指当初投降被俘,辞别金陵,被押往汴京之 时;“见时”,指现在囚禁汴京,思念故国,欲再重见 旧地之时。前者“容易”后者“难”,在这一易一难的 鲜明对照之中,蕴含着词人多少故国的情思,夹杂着多 少伤心和悔恨啊!要知道,这里的“别”,不是暂时的 别离,而是永久的别离,因而也是人世间最为痛苦的别 离,更何况这样的别离是如何的“容易”——国家竟是 那样轻而易举的就灭亡了,这岂不是痛上加痛吗?
白描手法。
白描手法,以粗细条的景物勾画, 营造深沉的意境,传达出丰富的内心活 动。
“雨潺潺”形容细雨滴落声。一方面以 声(动)写静,传达出词人亡国后的孤寂
之感;以雨滴声声写出词人内心愁绪纷扰; 以春雨之寒,衬托人物内心的悲凉。
2020/12/10
9
鉴赏手法 体会情感
甚远,中间有“无限江山再是南唐的国土,而是宋朝的
属地,看到这已经沦丧的国土和易主的江山,岂不是只
能增加心中的悲苦吗?所以,“莫凭栏”,不是词人不
想凭栏,而是不能凭栏,是为避免思见故国而勾起无限
悲苦所采取的一种强制行为,这种心绪实际上更为凄楚、
更为悲凉。表达了词人对亡国的深深悔恨和对故国难回
的深沉悲哀以及现实的无限凄凉之情。
2020/12/10
6
鉴赏手法 体会情感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饷贪欢”(梦中)
以梦的短,写现实之长;以梦的欢,写 现实的悲;以梦中的主,写现实的客:
对比或反衬
表达了词人沦为亡国奴的孤寂凄凉。
2020/12/10
7
鉴赏手法 体会情感
“罗衾不耐五更寒”
2020/12/10
春寒(身寒) 心寒
8
鉴赏手法 体会情感
2020/12/10
12
鉴赏手法 体会情感
“独自莫凭阑,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别时”,指当初投降被俘,辞别金陵,被押往汴京之 时;“见时”,指现在囚禁汴京,思念故国,欲再重见 旧地之时。前者“容易”后者“难”,在这一易一难的 鲜明对照之中,蕴含着词人多少故国的情思,夹杂着多 少伤心和悔恨啊!要知道,这里的“别”,不是暂时的 别离,而是永久的别离,因而也是人世间最为痛苦的别 离,更何况这样的别离是如何的“容易”——国家竟是 那样轻而易举的就灭亡了,这岂不是痛上加痛吗?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优秀课件.ppt
前期: 艳情闲愁 风格柔美缠绵
后期: 怀故伤今 风格沉郁凄怆
选录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朗读
浪淘沙令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饷|贪欢。
作者
李煜,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南唐中主 第六子。徐州人。宋建隆二年(961年)在金陵 即位,在位十五年,世称李后主。他嗣位的时候, 南唐已奉宋正朔,苟安于江南一隅。宋开宝七年 (974年),宋太祖屡次遣人诏其北上,均辞不 去。同年十月,宋兵南下攻金陵。明年十一月城破, 后主肉袒出降,被俘到汴京,封违命侯。太宗即位, 进封陇西郡公。太平兴国三年(978)七夕是他 四十二岁生日,宋太宗恨他有“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 中”之词,命人在宴会上下牵机药将他毒死。追封吴 王,葬于洛阳。
文本研读 赏析“梦里不知身是客,一饷贪 欢”
解析:既然梦醒之后是如此痛苦悲凉,那么,还不如长梦 不醒了。因为“梦里不知身是客,一饷贪欢”,只有在梦里, 才能忘记自己是“客”——南唐的亡国君,大宋的阶下囚, 也只有在梦里,才能享受到那片刻的欢乐。这种以梦后之苦 去与梦中之乐相映衬,从而更见梦后之苦的可憎与梦中之乐 的可爱的写法,确实是很高明的。可惜,梦中之乐是虚幻的, 梦后之苦是实在的、残酷的,并且,不管主观上如何贪恋那 梦中之乐,终究不过是“一饷”而已。这样写进一步突出了 国亡被俘后处境的可悲可怜。
殿影,空照秦淮” (《浪淘沙》),却加倍地感到
痛苦。梦后之苦和梦里之欢相映衬,更见悲凉。并
且,梦中欢乐终是虚幻”一晌“而已。更 写出了亡
国被俘后的处境可悲可怜。
虞美人浪淘沙.pptx
第3页/共32页
作为文人的李煜——绝代词人
前期词多表现宫廷生活、男女恋 情和离愁别绪。
后期词则多写思乡之情、亡国之 恨,风格沉郁苍凉。语言自然精练, 境界开阔。
第4页/共32页
虞 美 人
李 煜
第5页/共32页
虞美人——词牌名
虞美人是词牌之一, 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名, 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 因以为名。
推上了南唐皇帝的宝座。
第22页/共32页
名家解读
“他身为国主,富贵繁华到了极点;而
身经亡国,繁华消歇,不堪回首,悲哀也 到了极点。正因为他一人经过这种极端的
悲乐,遂使他在文学上的收成,也格外光 荣而伟大。在欢乐的词里,我们看见一朵
朵美丽之花;在悲哀的词里,我们看见一 缕缕的血痕泪痕。
——唐圭璋《李后主评传》
第29页/共32页
写愁名句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武陵春》《如梦令》《声声慢》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路》
——贺 铸《横塘
闲愁最苦。休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儿》
第31页/共32页
感谢您的观看!
第32页/共32页
第15页/共32页
浪淘沙
李 煜
第16页/共32页
浪淘沙 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第17页/共32页
思考探讨
• 1.“罗衾不耐五更寒”中的“寒” 有几层含义?“流水落花春去也” 中的“春”呢? • 2.这首词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 象?
作为文人的李煜——绝代词人
前期词多表现宫廷生活、男女恋 情和离愁别绪。
后期词则多写思乡之情、亡国之 恨,风格沉郁苍凉。语言自然精练, 境界开阔。
第4页/共32页
虞 美 人
李 煜
第5页/共32页
虞美人——词牌名
虞美人是词牌之一, 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名, 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 因以为名。
推上了南唐皇帝的宝座。
第22页/共32页
名家解读
“他身为国主,富贵繁华到了极点;而
身经亡国,繁华消歇,不堪回首,悲哀也 到了极点。正因为他一人经过这种极端的
悲乐,遂使他在文学上的收成,也格外光 荣而伟大。在欢乐的词里,我们看见一朵
朵美丽之花;在悲哀的词里,我们看见一 缕缕的血痕泪痕。
——唐圭璋《李后主评传》
第29页/共32页
写愁名句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武陵春》《如梦令》《声声慢》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路》
——贺 铸《横塘
闲愁最苦。休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儿》
第31页/共32页
感谢您的观看!
第32页/共32页
第15页/共32页
浪淘沙
李 煜
第16页/共32页
浪淘沙 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第17页/共32页
思考探讨
• 1.“罗衾不耐五更寒”中的“寒” 有几层含义?“流水落花春去也” 中的“春”呢? • 2.这首词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 象?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优秀课件
这无限江山不再是南唐的国土,而成为宋朝的属地,“往事只 堪哀,对景难排”,看到已经沦丧的国土和易主的江山,眼前之景 只是增加心中的悲苦。“别时容易见时难”,当初投降被俘,辞 别金陵,被押往宋都汴京是“别时”;现在被囚禁与汴京,思念 故国,想要重见旧地之时是“见时”。前者“容易”后“难”, 在这一易一难的鲜明对照之中,蕴含着词人多少故国的情思,夹 杂着多少伤心和悔恨!要知道,这里的“别”,不是暂时的离别, 而是永久的离别,因而也是人世间最为痛苦的离别。“蜀道之难, 难于上青天”,与故国见面无异于登天。“流水落花春去也,天 上人间!”词意凄绝,充溢着无可奈何的情绪。
鉴 赏 结句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词意凄绝,充溢着无可奈何的情绪。这里词人以 生动的比喻,进一步把集合着悲凉、痛苦、伤心、悔恨, 交织着绝望与希望的感情,推向了高潮。落红逐水流, 春光已逝去,世事变化急速,好景一去不复返。从前在 “天上”过着自在自由的帝王生活,而今在“人间”却 是暗无天日的俘虏生活,一天一地,差别是何等巨大! 这种从“天上”降到“人间”,亦即由至高无上的皇帝 成为被人轻贱的俘虏的生活巨变,对李煜个人来说,是 个悲剧,但也正是这样的特殊经历,给李煜的创作带来 了活力。
独自|莫|凭阑,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词义理解
(梦醒后,只听)门帘外传来滴滴答答的细 雨声,浓郁的春意将要凋残了。薄薄的丝绸被 已使人耐受不住五更时的冷寒。在梦里竟然忘 记了自己已身为俘虏,这才有了片刻的欢愉。
独自一人不要倚栏远望,辽阔的南唐大好 河山,离别它是容易的,再要见到它就很艰难 了。落花随流水而去,春天将要结束,昔今对 比,真是一是天上,一是人间。
李煜把无尽的愁思喻为流水落花,李煜的愁“剪不断,理还 乱”,《浪淘沙》结句一语铿锵有力,交织着悲凉、痛苦、伤心、 悔恨,绝望与希望的感情,推向了高潮。
鉴 赏 结句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词意凄绝,充溢着无可奈何的情绪。这里词人以 生动的比喻,进一步把集合着悲凉、痛苦、伤心、悔恨, 交织着绝望与希望的感情,推向了高潮。落红逐水流, 春光已逝去,世事变化急速,好景一去不复返。从前在 “天上”过着自在自由的帝王生活,而今在“人间”却 是暗无天日的俘虏生活,一天一地,差别是何等巨大! 这种从“天上”降到“人间”,亦即由至高无上的皇帝 成为被人轻贱的俘虏的生活巨变,对李煜个人来说,是 个悲剧,但也正是这样的特殊经历,给李煜的创作带来 了活力。
独自|莫|凭阑,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词义理解
(梦醒后,只听)门帘外传来滴滴答答的细 雨声,浓郁的春意将要凋残了。薄薄的丝绸被 已使人耐受不住五更时的冷寒。在梦里竟然忘 记了自己已身为俘虏,这才有了片刻的欢愉。
独自一人不要倚栏远望,辽阔的南唐大好 河山,离别它是容易的,再要见到它就很艰难 了。落花随流水而去,春天将要结束,昔今对 比,真是一是天上,一是人间。
李煜把无尽的愁思喻为流水落花,李煜的愁“剪不断,理还 乱”,《浪淘沙》结句一语铿锵有力,交织着悲凉、痛苦、伤心、 悔恨,绝望与希望的感情,推向了高潮。
《浪淘沙李煜》课件
《浪淘沙李煜》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李煜简介 • 《浪淘沙》的创作背景 • 《浪淘沙》的诗词分析 • 《浪淘沙》的文学价值 • 李煜的其他作品展示
01
李煜简介
生平简介
出生背景
早期经历
统治时期
晚年生活
南唐中主第六子,出生 于江宁府(今江苏南京
)。
937年出生,958年被立 为太子,961年继位。
进作用。
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重要代表作品
李煜的《浪淘沙》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代表作品之一,被誉为 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文学价值极高
该作品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其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 李煜作为一位伟大文学家的艺术才华和思想内涵。
对文学史的贡献
《浪淘沙》对中国文学史的贡献在于它代表了南唐文学的最高成就 ,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之一。
对现代的启示
重视文学艺术
李煜的《浪淘沙》告诉我们,文学艺术是人类精神文明的 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和保护。
挖掘传统文化
该作品启示我们,要深入挖掘和研究传统文化,继承和发 扬优秀传统文化,让它们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光彩。
追求艺术创新
李煜在《浪淘沙》中展现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创新精神 ,这启示我们要勇于追求艺术创新,突破传统束缚,创作 出具有时代特色的优秀作品。
04
《浪淘沙》的文学价值
对后世的影响
成为经典文学作品
李煜的《浪淘沙》以其独特的艺 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 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对 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启发文学创作灵感
后来的文学家和诗人深受《浪淘 沙》的启发,从中汲取灵感,创
作出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
contents
目录
• 李煜简介 • 《浪淘沙》的创作背景 • 《浪淘沙》的诗词分析 • 《浪淘沙》的文学价值 • 李煜的其他作品展示
01
李煜简介
生平简介
出生背景
早期经历
统治时期
晚年生活
南唐中主第六子,出生 于江宁府(今江苏南京
)。
937年出生,958年被立 为太子,961年继位。
进作用。
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重要代表作品
李煜的《浪淘沙》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代表作品之一,被誉为 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文学价值极高
该作品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其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 李煜作为一位伟大文学家的艺术才华和思想内涵。
对文学史的贡献
《浪淘沙》对中国文学史的贡献在于它代表了南唐文学的最高成就 ,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之一。
对现代的启示
重视文学艺术
李煜的《浪淘沙》告诉我们,文学艺术是人类精神文明的 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和保护。
挖掘传统文化
该作品启示我们,要深入挖掘和研究传统文化,继承和发 扬优秀传统文化,让它们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光彩。
追求艺术创新
李煜在《浪淘沙》中展现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创新精神 ,这启示我们要勇于追求艺术创新,突破传统束缚,创作 出具有时代特色的优秀作品。
04
《浪淘沙》的文学价值
对后世的影响
成为经典文学作品
李煜的《浪淘沙》以其独特的艺 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 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对 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启发文学创作灵感
后来的文学家和诗人深受《浪淘 沙》的启发,从中汲取灵感,创
作出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
《浪淘沙令李煜》课件
艺术自由
有人认为艺术表达应该受到限制,而另一 些人则支持艺术家的创造自由。
古代诗歌的地位和影响力
古代诗歌作为一种文学表达形式,不仅反映了时代的特征和人们的思想观念, 还影响了后世文化的发展。
诗歌意象与修辞手法
意象
《浪淘沙令》利用生动的意象,将人们的共同 情感与自然景观相结合。
修辞手法
在修辞方面,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等手法, 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
诗歌文化内涵和哲学思考
1 传统文化
2 哲学思考
《浪淘沙令》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 自然和情感的理解和追求。
李煜在诗中探讨了人生的意义和悲喜之 间的辩证关系。
大诗人李煜的与世长辞
1
被俘与流亡
Hale Waihona Puke 北宋灭亡后,李煜被俘后被迫退位,开始了他的流亡生涯。
2
放逐岭南
李煜被放逐到岭南,此时他开始更加专注于创作诗歌。
3
与世长辞
后来,李煜因不满于没有反抗而自愿去世,并以他的黄河鬼歌而闻名。
《浪淘沙令》引发的文化争议
审判问题
一些人认为《浪淘沙令》中存在一些不雅 或丑俗的情节和描写。
《浪淘沙令李煜》PPT课 件
李煜,北宋的一位著名皇帝兼文学家,其诗歌作品《浪淘沙令》为中国古代 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李煜简介
1 斑斓作品
2 皇帝身份
李煜是北宋后期最具 代表性的作家之一, 他的作品以丰富的感 情和精湛的技巧著称。
李煜同时也是一位皇 帝,他在位期间虽然 政治不佳,但一些优 秀的诗歌作品流传至 今。
3 隐士身份
在灭亡北宋后,李煜 被俘后被迫退位,成 为了一名隐士。
《浪淘沙令》介绍
《浪淘沙令》是李煜的代表作之一,以其深情和细腻的描写风格,给人以极大的感染力。
李煜浪淘沙.ppt
这两句都是写当年偏安于一隅的那点儿气 数已尽,自己的壮怀如今已埋没在幽草之 中。
※晚凉天净月华开
秋天的夜晚,月华如洗,万里无云,“凉” 与“净”二字,写出了秋日夜晚的凄清; “月华开‘三字,突出了月亮的形象。
“晚凉天净月华开”一句,构造出“静夜思” 的意境,词人在月色的朦胧照耀下追怀往昔。
※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
, 感 慨 浓 烈 深 沉 , 亡 国 之
血 书 者 也 ” 。 李 煜 后 期 的
说 , “ 后 主 之 词 , 真 所 谓
工 之 词 而 为 士 大 夫 之 词 ”
眼 界 始 大 , 感 慨 遂 深 遂 变
王 国 维 所 谓 “ 词 至 李 后
,
※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
这首词的主旨,开门见山的道破。 突出一个“哀”字,大有往事不堪 回首之慨。
境 界 为 之 一 新 , 但 如 此 夜 之 美
气 凉 爽 , 月 华 如 水 。 至 此 , 全
中 。 “ 晚 凉 天 静 月 华 开 ” , 意
者 进 而 将 视 线 定 位 于 秋 天 的 夜
的 心 境 。 也 正 是 这 种 心 境 的 驱
两 句 于 悲 凉 之 外 , 也 暗 透 作 者
浪 淘 沙
李 煜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 钟隐、莲峰居士。彭城(今江苏徐州) 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 二年(961年)继位,史称李后主。开 宝八年,宋军破南唐都城,李煜降宋, 被俘至汴京,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 违命侯。后因作感怀故国的名词《虞 美人》而被宋太宗毒死。李煜虽不通 政治,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精书法, 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 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千古杰作 《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 等词。在政治上失败的李煜,却在词 坛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被称为“千 古词帝”。
※晚凉天净月华开
秋天的夜晚,月华如洗,万里无云,“凉” 与“净”二字,写出了秋日夜晚的凄清; “月华开‘三字,突出了月亮的形象。
“晚凉天净月华开”一句,构造出“静夜思” 的意境,词人在月色的朦胧照耀下追怀往昔。
※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
, 感 慨 浓 烈 深 沉 , 亡 国 之
血 书 者 也 ” 。 李 煜 后 期 的
说 , “ 后 主 之 词 , 真 所 谓
工 之 词 而 为 士 大 夫 之 词 ”
眼 界 始 大 , 感 慨 遂 深 遂 变
王 国 维 所 谓 “ 词 至 李 后
,
※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
这首词的主旨,开门见山的道破。 突出一个“哀”字,大有往事不堪 回首之慨。
境 界 为 之 一 新 , 但 如 此 夜 之 美
气 凉 爽 , 月 华 如 水 。 至 此 , 全
中 。 “ 晚 凉 天 静 月 华 开 ” , 意
者 进 而 将 视 线 定 位 于 秋 天 的 夜
的 心 境 。 也 正 是 这 种 心 境 的 驱
两 句 于 悲 凉 之 外 , 也 暗 透 作 者
浪 淘 沙
李 煜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 钟隐、莲峰居士。彭城(今江苏徐州) 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 二年(961年)继位,史称李后主。开 宝八年,宋军破南唐都城,李煜降宋, 被俘至汴京,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 违命侯。后因作感怀故国的名词《虞 美人》而被宋太宗毒死。李煜虽不通 政治,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精书法, 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 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千古杰作 《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 等词。在政治上失败的李煜,却在词 坛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被称为“千 古词帝”。
浪淘沙PPT课件
清平乐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 断。砌下落梅如雪乱,
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 归梦难成。离恨恰如 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春花秋月何时了? 小楼昨夜又东风
“罪孽未满,苦痛未尽,仍须 偷息人间,历尽磨折”
前六句都是两两相对:都是 永恒与无常的相对;在三度 的对比之后,他才说“问君 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 向东流”
李煜词具有刚柔兼济之美
• “雄奇不难,幽怨亦不难, 兼之,难矣”——俞平伯
• “一江春水向东流”,既 无尽又奔放,感情分量巨 大,抒情气势汹涌。
“天上人间”
• 流水、落花、春去与未流、未落、 未去形成天上与人间一般巨大的 反差,从前是“天上”,现在是 “人间”了。
• “流水落花春去也”是写“别时 容易”,“天上人间”是写“见 时难”。
李煜(937-978),字重光, 工书善画,洞晓音律,具有多方 面的文艺才能。他在位期间,对 宋委曲求全,并纵情声色,侈陈 游宴。南唐灭亡后,他被俘至汴 京,两年后,被宋太宗派人毒死。
二、李煜词简介
李煜的词,就像他的人生境遇一样,由 欢乐和痛苦的两极世界构成。
二、李煜词简介
(一)李煜亡国前的词世界是极乐世 界,充分表现出他能感受到的欢娱。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
离 恨 更恰 行如 更春 远草 还, 生 。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欧阳修《踏莎行》
“倚危亭,恨如芳草,萋萋刬尽还生。” ——秦观《八六子》
思想内容
这是一首代离人抒发愁恨的名篇。从作者 的创作动因来讲,很可能是对景伤怀,枨触了 内心深处对某一亲近者的想念之情,因而提笔 成章。但作者对所取素材进行了高度的概括、 提炼和集中,在对自己的具体生活内容的抒写 里,呈现出了人们处于类似环境时所通常会兴 发的情景感受,具备了一定的共性特征。
《浪淘沙令》ppt课件
详细描述
“现在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借用典故 ,以浪漫的想象结合优美的传说,描绘黄河雄伟 的形象,抒发作者的豪迈气概和奋发精神,同时 表明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词的下片
总结词:表达了作者的豪情壮志和豁达胸怀
输标02入题
详细描述
01
03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再次借用典故 ,通过对历史人物的缅怀,表达作者对英雄的敬仰之
05
《浪淘沙令》的作者李 煜简介
李煜的生平经历
李煜(937-978),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 李煜生长在五代十国的乱世之中,经历了南唐的兴衰,亲身见证了国家的衰败。
961年,李煜继位,成为南唐最后一个皇帝,史称南唐后主。
李煜的主要作品
《浪淘沙令》
《子夜歌》 《望江南》
评价极高
该词在文学史上得到了极高的评价, 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被 广泛传颂和传承。
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重视情感表达
在当今社会,人们往往忽视内心的情感表达,而过度追求物质利益。《浪淘沙 令》以其真挚的情感表达,启示人们要关注内心世界,追求精神上的满足。
弘扬传统文化
该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弘扬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启示现代人要 珍视和传承传统文化,发挥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
情。
04
下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借用苏轼 《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意境,通过对长江的描绘,表 达作者的豪情壮志和豁达胸怀。
整体解读
总结词: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详细描述
《浪淘沙令》通过对黄河雄伟景色的描绘和对历史人物的缅怀,表达了 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整首词气势磅礴、意境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女 性地位低下,李清照的词 作也反映了这一社会现象。
浪淘沙 ppt教学课件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流水无情送落花,说明春天已经过 去了,“天上人间”句,颇感迷离恍惚, 众说纷纭。“天上人间”,本是一个专 属名词,并非天上与人间并列。李煜用 在这里,实际是写自己。自己的人生际 遇如同春天消逝,过去似在天上过着的 帝王生活结束了,如今过着人间的囚俘 生活 。
“天上人间”一句, 颇迷离恍惚,众说 纷纭。其实语出白 居易《长恨歌》: “但教心似金钿坚, 天上人间会相 见。”“天上人 间”,本是一个专 属名词,并非天上 与人间并列。李煜 用在这里,似指自 已的最后归宿。
• 客观之诗人不可不多阅世,阅世愈深则材料愈丰富愈变化。 《水浒传》《红楼梦》之作者是也。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 世,阅世愈浅则情性愈真,李后主是也。
练习
一、下列对词中所塑造的艺术形象概括正 确的是( B ) A、贪图享乐的贵族形象。 B、失去国土的不幸者的形象。 C、留恋往日生活的君主形象。 D、对春天无限热爱的词人形象。
• “莫”好: 词人正在凭阑,但“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 难”,就是见了又能怎样,失去的国家不能再回 来,逝去的美好生活不能再回来了,自己的生命 之春也不能再回来了,所以告诫自己还是“独自 莫凭阑”,表达了词人对亡国的深深悔恨和对故 国难回的深沉悲哀以及现实的无限凄凉之情。 “莫”字更有力度,表达了深深的悔恨之情。
浪淘沙
——李煜
南 唐 后 主 李 煜
李煜
• 李煜(937-978),五 代十国时南唐国君, 宋建隆二年(961年)继 位,史称后主。开宝 八年,国破降宋,俘 至汴京 。
李煜在政治上虽 庸驽无能,但其艺术 才华却非凡。尤以词 的成就最高。内容主 要可分作两类:第一 类为降宋之前所写的, 主要为反映宫廷生活 和男女情爱,题材较 窄;第二类为降宋后, 李煜因亡国的深痛, 对往事的追忆,富以 自身感情而作,此时 期的作品成就远远超 过前期。当中的杰作 包括《虞美人》、 《浪淘沙》、《乌夜 啼》皆成于此时。李 煜在中国词史上占有 重要的地位,被称为 “千古词帝”。
李煜浪淘沙PPT课件
书 奇 语 ,血 泪 染 成 不 复 加 。 一代词君无愧是,奈何生在帝王家。
➢佛光神韵:
“后主则俨有释伽、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
❖ 李煜的信佛佞佛, 贯穿他的整个生命 历程,
❖ 为了提倡佛教,后 主在位期间大力崇 修佛寺,广度僧侣。
❖ 在南唐风雨飘摇、 国库空虚之际,仍 不遗余力地从事扶 持佛教的事业。
➢帝王之象:
❖ 李煜天资敏慧,容貌出 众,“丰额骈齿,一目 重瞳子”,据说,帝舜 是重瞳,因此,后人每 以重瞳的人为帝王之象。
➢ 动乱年代
❖ 李煜出生的时代,正逢中国政治大混乱的局面, 历史上称它为五代十国。
❖ 在中原一带承递唐朝这一正统的是,梁、唐、 晋、汉、周五代,环绕外围是,则是十国。
❖ 嗣位的时候,苟安于江南一
❖ 这种情绪远远超出了自己的 “身世之戚”,有着更普遍、 更广泛的内容,好象包容了 人类所有的悲哀。
无奈《虞美人》:
❖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 流。” 词人用满江
的春水来比喻满腹 的愁恨,极为贴切 形象,不仅显示了 愁恨的悠长深远。
❖ 而且显示了愁恨的 汹涌翻腾,充分体 现出奔腾中的感情 所具有的力度和深 度。
人 生 无 奈
聚散《相见欢》
❖ 表现的是对人生无常、世事 多变、年华易逝的无可奈何 的种种复杂情绪。
❖ 李煜——这位忍辱偷生的亡国之主终亦有 所感愤,有所爆发。只是,他选择的抗争 方式不是帝王武力式的,而是文人式的。
❖ 笔就是他的利剑!他不再掩饰,而是一任 故国之思和亡国之恨奔涌在词中 。
内倾人格下的前期词:
❖ 前期的词风格 绮丽柔靡,不 脱“花间”习 气。
❖ 描写富丽堂皇 的宫廷生活和 风花雪月的男 女情事。
➢佛光神韵:
“后主则俨有释伽、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
❖ 李煜的信佛佞佛, 贯穿他的整个生命 历程,
❖ 为了提倡佛教,后 主在位期间大力崇 修佛寺,广度僧侣。
❖ 在南唐风雨飘摇、 国库空虚之际,仍 不遗余力地从事扶 持佛教的事业。
➢帝王之象:
❖ 李煜天资敏慧,容貌出 众,“丰额骈齿,一目 重瞳子”,据说,帝舜 是重瞳,因此,后人每 以重瞳的人为帝王之象。
➢ 动乱年代
❖ 李煜出生的时代,正逢中国政治大混乱的局面, 历史上称它为五代十国。
❖ 在中原一带承递唐朝这一正统的是,梁、唐、 晋、汉、周五代,环绕外围是,则是十国。
❖ 嗣位的时候,苟安于江南一
❖ 这种情绪远远超出了自己的 “身世之戚”,有着更普遍、 更广泛的内容,好象包容了 人类所有的悲哀。
无奈《虞美人》:
❖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 流。” 词人用满江
的春水来比喻满腹 的愁恨,极为贴切 形象,不仅显示了 愁恨的悠长深远。
❖ 而且显示了愁恨的 汹涌翻腾,充分体 现出奔腾中的感情 所具有的力度和深 度。
人 生 无 奈
聚散《相见欢》
❖ 表现的是对人生无常、世事 多变、年华易逝的无可奈何 的种种复杂情绪。
❖ 李煜——这位忍辱偷生的亡国之主终亦有 所感愤,有所爆发。只是,他选择的抗争 方式不是帝王武力式的,而是文人式的。
❖ 笔就是他的利剑!他不再掩饰,而是一任 故国之思和亡国之恨奔涌在词中 。
内倾人格下的前期词:
❖ 前期的词风格 绮丽柔靡,不 脱“花间”习 气。
❖ 描写富丽堂皇 的宫廷生活和 风花雪月的男 女情事。
《浪淘沙》课件(共17张PPT)
“独自暮凭栏,无限江山”,
“莫”一作“暮”。“莫凭
2 0
栏”是说不要凭栏,因为凭
2 3 六
栏而望故国江山,会引起无 浪
年
淘
级 语
限伤感,令人无以面对; 沙
文
上 册
“暮凭栏”意谓暮色苍茫中
凭栏远眺,想起江山易主,
无限往事,“暮”也暗指词
人人生之暮。两说都可通。
“见时难”似也包含着好景难再,韶华
2
0
2
3
六
浪
年
淘
级
沙
语
文
上
册
落 2
0 2 3 六
浪
年
淘
级
沙
语
文
上
花 册
江
2
0 2 3 六 年
山浪 淘
级
沙
语
文
上
册
流
水
2
0
2
3
六
浪
年
淘
级
沙
语
文
上
册
2 0
春去秋来
2
3
六
浪
年
淘
级
沙
语
文
上
册
2
0
2
3
六
浪
年
淘
级
沙
语
文
上
册
是个偏正短语,语出白居易《长恨歌》:
“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意谓天上的人间,用在这里暗指自己来
日无多,“天上人间”便是最后的归宿。
上阕写了什么?营造了什么意境?
2
0
2 3
• 上片用倒叙,先写梦醒再写梦中。起首说五更梦回,
《浪淘沙》课件(共18张PPT)
文 上
后
的进步,同时也能更好地理解祖国文化的深厚底蕴。
册
小
结
2
0
2 3
下课!
六
浪
年
淘
级
沙
语 文
同学们再见!
上
册
授课老师:
时间:2023年9月9日
以下为备用PPT母版与图标和背景图供使用(原创)
2
0
2
3
六
浪
年浪
淘
级淘
沙
语 沙
文
上
册
2
0
六年级语 文上册此处 可以修改删除23、月明
六 年
南国清秋的凄寒的意境
浪 淘
级
沙
语 文
2.结合李煜的身世,比较两首词的异同?
上
册 (时令,表达方式,意境,写作时间,情感)
异:时令:清秋 ; 暮春
主要表达方式:写景(描写) ; 抒情
同:写作时间:亡国后
意境:凄寒,凄清
情感:囚居生活孤寂,对江南生活的留恋
和对故国的思念之情
0 2 3
有两解:一解为“勿”意思是不要
六 年
凭栏。另一解为“莫”同“暮”,
浪 淘
级
沙
语 文
黄昏,意思是在黄昏凭栏。
上
册
•
那么你赞成哪一种理解,请再
次阅读,想象词境,揣摩词情,谈
谈你的看法。
望江南 李煜
闲梦远,南国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远,芦
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
2 1.词人用了哪些意象,营造出怎样的意境?
与悔恨
之
国家灭亡
君
景 流水落花春去也, 美好
天上人间
已逝
浪淘沙令 李煜ppt课件
浪淘沙令 李煜 李 煜
1
流 水 落 花 春 去 也 天 上
别 时 容 易 见 时 难
独
别 时自Βιβλιοθήκη 莫容 易 见独自梦 莫凭里 栏不
凭 栏
时 难
无限江知身
无 限
山是 客
江
一
山
晌
梦里罗
罗 衾
不知衾
不 耐
身不 五
是客耐
更 寒
一五
晌贪更
欢寒
浪 帘外帘
雨潺外
潺雨
淘 春意阑潺 潺 沙 珊春 浪
令 意
阑 珊
淘 沙
一.以声写静,传达出词人亡国后的孤寂之 感。
二.以雨滴声声写出词人内心愁绪纷扰。 三.以春雨之寒,衬托人物内心的悲凉。 小结:白描手法,以粗细条的景物勾画, 营造深沉的意境,传达出丰富的内心活动。
9
梦里不知身是客 一晌贪欢
译:只有迷梦中忘掉自身是羁旅之客,才能 享受片时的娱欢。
身是客:指被拘汴京,形同囚徒。 以梦的短,写现实之长;以梦的欢,写现实的悲; 以梦中的主,写现实的客:表达了词人沦为亡国 奴的孤寂凄凉。
4
背 景
《西清诗话》云:“南唐李后主归朝后,每怀江国,且念嫔妾散落, 郁郁不自聊,尝作长短句云:‘帘外雨潺潺’云云,含思凄惋,未几 下世。” 据《乐府纪闻》云:“(后主)第怀故国,词调愈工。其赋《浪淘沙》 有云‘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 间’;其赋《虞美人》有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 流’。旧臣闻这,有泣下者。七夕在赐第作乐。太宗闻之怒,更得其 词,故有赐牵机药之事。”(《历代讨余》卷一百十三引)该词和 《虞美人]》一词,成为他致死之因。感怀故国之情可见。
? 婉约词以情动人,道尽人间的离愁别恨、喜怒哀乐,风格婉媚轻柔、情致
1
流 水 落 花 春 去 也 天 上
别 时 容 易 见 时 难
独
别 时自Βιβλιοθήκη 莫容 易 见独自梦 莫凭里 栏不
凭 栏
时 难
无限江知身
无 限
山是 客
江
一
山
晌
梦里罗
罗 衾
不知衾
不 耐
身不 五
是客耐
更 寒
一五
晌贪更
欢寒
浪 帘外帘
雨潺外
潺雨
淘 春意阑潺 潺 沙 珊春 浪
令 意
阑 珊
淘 沙
一.以声写静,传达出词人亡国后的孤寂之 感。
二.以雨滴声声写出词人内心愁绪纷扰。 三.以春雨之寒,衬托人物内心的悲凉。 小结:白描手法,以粗细条的景物勾画, 营造深沉的意境,传达出丰富的内心活动。
9
梦里不知身是客 一晌贪欢
译:只有迷梦中忘掉自身是羁旅之客,才能 享受片时的娱欢。
身是客:指被拘汴京,形同囚徒。 以梦的短,写现实之长;以梦的欢,写现实的悲; 以梦中的主,写现实的客:表达了词人沦为亡国 奴的孤寂凄凉。
4
背 景
《西清诗话》云:“南唐李后主归朝后,每怀江国,且念嫔妾散落, 郁郁不自聊,尝作长短句云:‘帘外雨潺潺’云云,含思凄惋,未几 下世。” 据《乐府纪闻》云:“(后主)第怀故国,词调愈工。其赋《浪淘沙》 有云‘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 间’;其赋《虞美人》有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 流’。旧臣闻这,有泣下者。七夕在赐第作乐。太宗闻之怒,更得其 词,故有赐牵机药之事。”(《历代讨余》卷一百十三引)该词和 《虞美人]》一词,成为他致死之因。感怀故国之情可见。
? 婉约词以情动人,道尽人间的离愁别恨、喜怒哀乐,风格婉媚轻柔、情致
《浪淘沙令》课件(24页)
——唐圭璋《李后主评传》
文化常识
五更
一更人、二更锣、三更鬼、四更贼、五更鸡。
夜晚五个时段: 受科技水平和计时手段的限制,我国 古代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所以叫作
五更〔gēng〕、五鼓,或称五夜。
课堂学习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课堂巩固
• 1.对李煜《浪淘沙令》这首词的理解, 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前三句, 写词人被帘外潺潺的雨声惊醒, 感到春天将衰残消逝,
词人李煜
壹 词中帝
贰
亡国君
叁
南唐李 后主词
做个词人真绝代
可怜薄bó命作君王
----郭麟(清代诗人)
浪淘沙令大意
浪淘沙令
帘外|雨|潺潺, 春意|阑珊。
景
罗衾|不耐|五更|寒。
感
梦里|不知|身是客, 一饷xiǎng|贪
欢。
梦
朗诵提示 依据提示, 体会感情
独自|莫|凭阑, 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小组讨论 王国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始深, 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前后期作品比较,你觉得李煜哪期作品更好?
黛玉道:“作诗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 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 虚对的 都对使实得的的,。实〞的对|别流凭虚时水阑的||,容落无,易花限假||见春|江时去设山难也是, 。, 天果上有|人了间奇。 句,连平仄虚实不 香菱笑道:“难怪我常弄一本旧诗偷空儿看一两首,又有对的 极工的,又有不对的,又闻声说‘一三五不管,二四六分明’。 看古人的诗上亦有顺的, 亦有二四六上错了的,所以天天疑惑。如今听你一说,
来的慨叹。
革新活用
2.试比较一斛珠(李煜前期作品)和《浪淘沙 令》〔李煜后期作品〕在内容和风格上的不同。
文化常识
五更
一更人、二更锣、三更鬼、四更贼、五更鸡。
夜晚五个时段: 受科技水平和计时手段的限制,我国 古代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所以叫作
五更〔gēng〕、五鼓,或称五夜。
课堂学习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课堂巩固
• 1.对李煜《浪淘沙令》这首词的理解, 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前三句, 写词人被帘外潺潺的雨声惊醒, 感到春天将衰残消逝,
词人李煜
壹 词中帝
贰
亡国君
叁
南唐李 后主词
做个词人真绝代
可怜薄bó命作君王
----郭麟(清代诗人)
浪淘沙令大意
浪淘沙令
帘外|雨|潺潺, 春意|阑珊。
景
罗衾|不耐|五更|寒。
感
梦里|不知|身是客, 一饷xiǎng|贪
欢。
梦
朗诵提示 依据提示, 体会感情
独自|莫|凭阑, 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小组讨论 王国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始深, 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前后期作品比较,你觉得李煜哪期作品更好?
黛玉道:“作诗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 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 虚对的 都对使实得的的,。实〞的对|别流凭虚时水阑的||,容落无,易花限假||见春|江时去设山难也是, 。, 天果上有|人了间奇。 句,连平仄虚实不 香菱笑道:“难怪我常弄一本旧诗偷空儿看一两首,又有对的 极工的,又有不对的,又闻声说‘一三五不管,二四六分明’。 看古人的诗上亦有顺的, 亦有二四六上错了的,所以天天疑惑。如今听你一说,
来的慨叹。
革新活用
2.试比较一斛珠(李煜前期作品)和《浪淘沙 令》〔李煜后期作品〕在内容和风格上的不同。
浪淘沙(帘外雨潺潺)李煜ppt课件
9
4.“莫凭栏”中有的版本是“暮”,你认为“莫”与 “暮”哪一个好?
• “莫”好。词人正在凭阑,但“无限江山, 别时容 易见时难”,就是见了又能怎样,失去的国家不能再 回来,逝去的美好生活不能再回来了,自己的生命之 春也不能再回来了,所以告诫自己还是“独自莫凭 栏”,表达了词人对亡国的深深悔恨和对故国难回的 深沉悲哀以及现实的无限凄凉之情。莫是一种自我强 制之举,“莫”字更有力度,表达了深深的悔恨之情。
词人正在凢阑但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就是见了又能怎样失去的国家丌能再回来逝去的美好生活丌能再回来了自己的生命之春也丌能再回来了所以告诫自己还是独自莫凢栏表达了词人对亡国的深深悔恨呾对敀国难回的深沉悲哀以及现实的无限凄凉之情
浪 淘 沙 李
煜
1
浪淘沙
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将阑。罗衾不耐五 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11
人物形象:
• 全词深刻地表现了词人的故国之思、亡国之痛和囚徒之 悲,生动地刻画了一个身处囚中思念故国,为亡国、垂 暮极度忧伤亡国之君的艺术形象。
艺术特色:
• 对比。欢乐与痛苦,梦境与现实。 • 倒叙。先写梦醒,再写梦境。
12
13
写作背景:
• 据《西清诗话》谓此词是作者去世前不久所写: “南唐李后主归朝后,每怀江国,且念嫔妾散落, 郁郁不自聊,尝作长短句云‘帘外雨潺潺……’ 含思凄惋,未几下世。”从此词低沉悲怆的基调 中,透露出这个亡国之君绵绵不尽的故土之思, 可以说这是一支宛转凄苦的哀歌。
词牌来历:
• 此词原为唐教坊曲,又名《浪淘沙令》、《卖花 声》等。唐人多用七言绝句入曲,南唐李煜始演 为长短句。双调,五十四字(宋人有稍作增减 者),平韵,此调又由柳永、周邦彦演为长调 《浪淘沙漫》,是别格。
4.“莫凭栏”中有的版本是“暮”,你认为“莫”与 “暮”哪一个好?
• “莫”好。词人正在凭阑,但“无限江山, 别时容 易见时难”,就是见了又能怎样,失去的国家不能再 回来,逝去的美好生活不能再回来了,自己的生命之 春也不能再回来了,所以告诫自己还是“独自莫凭 栏”,表达了词人对亡国的深深悔恨和对故国难回的 深沉悲哀以及现实的无限凄凉之情。莫是一种自我强 制之举,“莫”字更有力度,表达了深深的悔恨之情。
词人正在凢阑但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就是见了又能怎样失去的国家丌能再回来逝去的美好生活丌能再回来了自己的生命之春也丌能再回来了所以告诫自己还是独自莫凢栏表达了词人对亡国的深深悔恨呾对敀国难回的深沉悲哀以及现实的无限凄凉之情
浪 淘 沙 李
煜
1
浪淘沙
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将阑。罗衾不耐五 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11
人物形象:
• 全词深刻地表现了词人的故国之思、亡国之痛和囚徒之 悲,生动地刻画了一个身处囚中思念故国,为亡国、垂 暮极度忧伤亡国之君的艺术形象。
艺术特色:
• 对比。欢乐与痛苦,梦境与现实。 • 倒叙。先写梦醒,再写梦境。
12
13
写作背景:
• 据《西清诗话》谓此词是作者去世前不久所写: “南唐李后主归朝后,每怀江国,且念嫔妾散落, 郁郁不自聊,尝作长短句云‘帘外雨潺潺……’ 含思凄惋,未几下世。”从此词低沉悲怆的基调 中,透露出这个亡国之君绵绵不尽的故土之思, 可以说这是一支宛转凄苦的哀歌。
词牌来历:
• 此词原为唐教坊曲,又名《浪淘沙令》、《卖花 声》等。唐人多用七言绝句入曲,南唐李煜始演 为长短句。双调,五十四字(宋人有稍作增减 者),平韵,此调又由柳永、周邦彦演为长调 《浪淘沙漫》,是别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李煜政治上十分无能,文艺上却经、史、诗、文俱通, 擅长书法、绘画,精于鉴赏,妙解音律,尤以词的成就最高。 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 统,又受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 情真挚,风格鲜明,早期词以反映自己的帝王、宫廷生活为 主,虽技巧成熟,思想意义不大。入宋以后,词转为抒写亡 国之痛和故国之思,情真意切,哀痛由衷,动人心魄,且突 破了晚唐五代词一味沉溺于男女情爱的藩篱,其亡国后词作 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 世词坛影响深远。此词为李煜降宋后被掳到汴京软禁时所作 的,表达了对故国、家园和往日美好生活的无限追思,反映 出词人从一国之君沦为阶下之囚的凄凉心境。是一首亡国之 君的绝望哀痛之歌。
4
浪淘沙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Biblioteka ,一晌贪欢。李煜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5
上片(上阕)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译文】:门帘外雨声潺潺,浓郁的春意又要凋残。绸被 受不住五更时的冷寒。只有迷梦中才能忘掉自身是他乡的囚 犯,享受片刻的欢乐。
浪淘沙
李煜
1
浪淘沙
唐代教坊曲名。又名«浪淘沙令»,«过龙门»,«卖花 声»。此词最早创于唐代刘禹锡和白居易。唐教坊曲名,词 调由张志和创制。
《浪淘沙》调出于乐府(《乐府诗集》收入近代曲中),原 为二十八字,即七言绝句一首。唐白居易、刘禹锡演有此词, 且词句即咏江浪淘沙,为唐时教坊曲名。迨(dᾲi)至李煜, 因旧调另制新声,乃变作双调,每段仅存七言二句,而所咏 亦泛而不必切题矣。
11
拓展
李煜的词大多是四五十字的小令,调短字少,然包孕极富, 寄慨极深。他的词的抒情特色,就是善于从生活实感出发, 抒写自已人生经历中的真切感受,自然明净,含蓄深沉。他 的词无论伤春伤别,还是心怀故国,都写得哀感动人。同时, 李煜又善于把自已的生活感受,同高度的艺术概括力结合起 来。身为亡国之君的李煜,在词中很少作帝王家语,倒是以 近乎普通人的身份,诉说自已的不幸和哀苦。这些词就具有 了可与人们感情上相互沟通、唤起共鸣的因素。即以“别时 容易见时难”而言,便是人们在生活中通常会经历到是一种 人生体验。与其说它是帝王之伤别,无宁说它概括了离别中 的人们的普遍遭遇。
2
李煜
李煜(937年―978年),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 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祖 籍彭城(今江苏徐州铜山区),南唐最后一位国君, 史称李后主。
李煜继位之前,南唐已对宋称臣,处于属国地 位;北宋建隆二年(961年),李煜继位后, 尊宋 为正统并年年向宋纳贡,以保平安。同时,李煜崇 奉佛教,求精神安慰,不修政事,纵情于吟咏宴游。 开宝八年(975年),宋军攻破金陵,李煜被迫降宋,被俘至汴京(今开封), 过了近三年如同囚徒的生活,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月七日,死于汴京。
12
9
赏析
1;思想内容: 通过梦前梦中梦后的景象穿插,行进对比,反映出词人
从一国之君沦为阶下之囚的凄凉境地。同时也揭示了内心诠 释的悲苦无奈和始终不渝的怀念故国的绝望心情。表达了他 对故国、家园和往日美好生活的无限追思。
10
赏析
2:艺术手法: (1):基调低沉悲怆 (2):用倒叙的写作手法回忆梦中的景象 (3):通过对比抒发今昔感慨
7
下片(下阕)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译文】:独自一人在暮色苍茫时依靠画栏,遥望辽阔无 边的旧日江山。离别它是容易的,再要见到它就很艰难。像 流失的江水凋落的红花跟春天一起离去,今昔对比,一个是 天上一个是人间。
8
下阕的“独自暮凭栏,无限江山”,中莫有入声与去声(暮)两 种读法;“莫凭栏”是说不要凭栏,因为凭栏而望故国江山,会引起无 限伤感,令人无以面对;“暮凭栏”意谓暮色苍茫中凭栏远眺,想起江 山易主,无限往事,深感“别时容易见时难”。“暮”也暗指词人人生 之暮。两说都可通。这里说“别时容易”是为了突出一别之后再见之难; “见时难”似也包含着好景难再,韶华已逝的感慨。“流水落花春去 也”,与上片“春意阑珊”相呼应,同时也暗喻来日无多,不久于人世。 一“去”字包含了多少留恋、惋惜、哀痛和沧桑。“天上人间语出白居 易《长恨歌》:“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本是一个专属 名词,并非天上与人间并列。李煜用在这里,似指自已的最后归宿。昔 日人上君的地位和今日阶下囚的遭遇就像一个天上、一个人间般遥不可 及。
6
上阕两句采用了倒叙的手法。帘外雨,五更寒,是梦后事;忘却 身份,一晌贪欢,是梦中事。潺潺春雨和阵阵春寒,惊醒残梦,使词人 重又回到了真实人生的凄凉景况中来。梦里梦外的巨大反差其实也是今 昔两种生活的对比,是作为一国之君和阶下之囚的对比。写梦中之 “欢”,谁知梦中越欢,梦醒越苦;不着悲、愁等字眼,但悲苦之情可 以想见。“帘外雨潺潺”,这雨似乎更是词人心间下起的泪雨;“春意 阑珊”,春光无限好,可是已经衰残了,就象美好的“往事”一去难返; “罗衾不耐五更寒”,禁不住的寒意,不仅来自自然界,更来自凄凉孤 冷的内心世界。李煜《菩萨蛮》词有句:“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 所写情事写得很直率,但此处表达情感更显委婉含蓄。开端三句,分别 从听觉,视觉,触觉三方面写梦醒后的凄清冷酷。
李煜政治上十分无能,文艺上却经、史、诗、文俱通, 擅长书法、绘画,精于鉴赏,妙解音律,尤以词的成就最高。 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 统,又受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 情真挚,风格鲜明,早期词以反映自己的帝王、宫廷生活为 主,虽技巧成熟,思想意义不大。入宋以后,词转为抒写亡 国之痛和故国之思,情真意切,哀痛由衷,动人心魄,且突 破了晚唐五代词一味沉溺于男女情爱的藩篱,其亡国后词作 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 世词坛影响深远。此词为李煜降宋后被掳到汴京软禁时所作 的,表达了对故国、家园和往日美好生活的无限追思,反映 出词人从一国之君沦为阶下之囚的凄凉心境。是一首亡国之 君的绝望哀痛之歌。
4
浪淘沙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Biblioteka ,一晌贪欢。李煜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5
上片(上阕)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译文】:门帘外雨声潺潺,浓郁的春意又要凋残。绸被 受不住五更时的冷寒。只有迷梦中才能忘掉自身是他乡的囚 犯,享受片刻的欢乐。
浪淘沙
李煜
1
浪淘沙
唐代教坊曲名。又名«浪淘沙令»,«过龙门»,«卖花 声»。此词最早创于唐代刘禹锡和白居易。唐教坊曲名,词 调由张志和创制。
《浪淘沙》调出于乐府(《乐府诗集》收入近代曲中),原 为二十八字,即七言绝句一首。唐白居易、刘禹锡演有此词, 且词句即咏江浪淘沙,为唐时教坊曲名。迨(dᾲi)至李煜, 因旧调另制新声,乃变作双调,每段仅存七言二句,而所咏 亦泛而不必切题矣。
11
拓展
李煜的词大多是四五十字的小令,调短字少,然包孕极富, 寄慨极深。他的词的抒情特色,就是善于从生活实感出发, 抒写自已人生经历中的真切感受,自然明净,含蓄深沉。他 的词无论伤春伤别,还是心怀故国,都写得哀感动人。同时, 李煜又善于把自已的生活感受,同高度的艺术概括力结合起 来。身为亡国之君的李煜,在词中很少作帝王家语,倒是以 近乎普通人的身份,诉说自已的不幸和哀苦。这些词就具有 了可与人们感情上相互沟通、唤起共鸣的因素。即以“别时 容易见时难”而言,便是人们在生活中通常会经历到是一种 人生体验。与其说它是帝王之伤别,无宁说它概括了离别中 的人们的普遍遭遇。
2
李煜
李煜(937年―978年),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 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祖 籍彭城(今江苏徐州铜山区),南唐最后一位国君, 史称李后主。
李煜继位之前,南唐已对宋称臣,处于属国地 位;北宋建隆二年(961年),李煜继位后, 尊宋 为正统并年年向宋纳贡,以保平安。同时,李煜崇 奉佛教,求精神安慰,不修政事,纵情于吟咏宴游。 开宝八年(975年),宋军攻破金陵,李煜被迫降宋,被俘至汴京(今开封), 过了近三年如同囚徒的生活,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月七日,死于汴京。
12
9
赏析
1;思想内容: 通过梦前梦中梦后的景象穿插,行进对比,反映出词人
从一国之君沦为阶下之囚的凄凉境地。同时也揭示了内心诠 释的悲苦无奈和始终不渝的怀念故国的绝望心情。表达了他 对故国、家园和往日美好生活的无限追思。
10
赏析
2:艺术手法: (1):基调低沉悲怆 (2):用倒叙的写作手法回忆梦中的景象 (3):通过对比抒发今昔感慨
7
下片(下阕)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译文】:独自一人在暮色苍茫时依靠画栏,遥望辽阔无 边的旧日江山。离别它是容易的,再要见到它就很艰难。像 流失的江水凋落的红花跟春天一起离去,今昔对比,一个是 天上一个是人间。
8
下阕的“独自暮凭栏,无限江山”,中莫有入声与去声(暮)两 种读法;“莫凭栏”是说不要凭栏,因为凭栏而望故国江山,会引起无 限伤感,令人无以面对;“暮凭栏”意谓暮色苍茫中凭栏远眺,想起江 山易主,无限往事,深感“别时容易见时难”。“暮”也暗指词人人生 之暮。两说都可通。这里说“别时容易”是为了突出一别之后再见之难; “见时难”似也包含着好景难再,韶华已逝的感慨。“流水落花春去 也”,与上片“春意阑珊”相呼应,同时也暗喻来日无多,不久于人世。 一“去”字包含了多少留恋、惋惜、哀痛和沧桑。“天上人间语出白居 易《长恨歌》:“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本是一个专属 名词,并非天上与人间并列。李煜用在这里,似指自已的最后归宿。昔 日人上君的地位和今日阶下囚的遭遇就像一个天上、一个人间般遥不可 及。
6
上阕两句采用了倒叙的手法。帘外雨,五更寒,是梦后事;忘却 身份,一晌贪欢,是梦中事。潺潺春雨和阵阵春寒,惊醒残梦,使词人 重又回到了真实人生的凄凉景况中来。梦里梦外的巨大反差其实也是今 昔两种生活的对比,是作为一国之君和阶下之囚的对比。写梦中之 “欢”,谁知梦中越欢,梦醒越苦;不着悲、愁等字眼,但悲苦之情可 以想见。“帘外雨潺潺”,这雨似乎更是词人心间下起的泪雨;“春意 阑珊”,春光无限好,可是已经衰残了,就象美好的“往事”一去难返; “罗衾不耐五更寒”,禁不住的寒意,不仅来自自然界,更来自凄凉孤 冷的内心世界。李煜《菩萨蛮》词有句:“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 所写情事写得很直率,但此处表达情感更显委婉含蓄。开端三句,分别 从听觉,视觉,触觉三方面写梦醒后的凄清冷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