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必修上 第7课 短歌行 归园田居
《短歌行》《归园田居》2024年高考语文课内古诗文要点梳理与素材积累

《短歌行》《归园田居》知识梳理成语、文化常识、一词多义、表现手法、作文素材等一、相关成语1.慨当以慷:与“慷慨”意思相同,指充满正气,情绪激动。
2.对酒当歌:对着酒应该放声高唱。
原意是人生时间有限,应该有所作为。
后也用来指及时行乐。
3.月明星稀:月亮明亮时,星星就显得稀疏了。
4.山不厌高:山不嫌其高。
比喻品行越高尚越好。
5.周公吐哺:指周公吃饭时,数次吐出口中食物迫不及待的接待贤士,形容求贤心切。
6.一匡天下:意思是消除混乱局面,使天下安定下来。
7.青青子衿:字面意思为服饰,后引申为渴望得到有才能的人。
8.返璞归真:返:回归。
璞:璞玉,没有加工的玉石。
真:纯真,原始状态。
去掉外在的装饰,恢复到原来质朴、纯真的状态。
9.大巧若拙:拙:笨。
指真正灵巧的人,因不爱炫耀,表面上倒像很笨拙。
10.封妻荫子:荫:封建时代朝廷给予功臣子孙后代以入学或做官的权利。
君主时代功臣的妻子得到封号,子孙得到世袭官爵。
旧时指为官的荣耀。
11.虚室生白:心无任何杂念,就会悟出“道”来,生出智慧。
也常用以形容清澈明朗的境界。
12.鸟入樊笼:意思是比喻不自由的境地。
飞鸟进了笼子。
比喻自投罗网,陷入困境。
13.华屋秋墟:比喻兴亡盛衰的迅速。
二、文化常识1.古体诗是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是近体诗形成前的各种诗歌体裁。
也称古诗、古风,有“歌”、“行”、“吟”三种载体。
特点。
格律自由,不要求对仗、平仄,押韵较自由,篇幅长短不限。
2.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
政治军事方面,曹操消灭了众多割据势力,统一了中国北方大部分区域,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
文学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
魏朝建立后,曹操被尊为“魏武帝”,庙号“太祖”。
3.众家评曹操:汉末名士许绍《魏书》:“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第7课《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群文教学教案

第7课《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群文教学教案【单元导语】优美的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蕴含着中华儿女代代相传的文化基因。
阅读古诗词作品,可以体味古人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多样的人生,加深对社会的思考,增强对人生的感悟,激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本单元汇集了不同时期、不同体式的诗词名作。
曹操对“天下归心”的渴望,陶渊明“复得返自然”的淡泊,展示了两种不同的人生状态;学习本单元,要逐步掌握古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认识古诗词的当代价值,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
要在诵读和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意境,欣赏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感受诗人的精神世界,体会诗人对社会的思考与对人生的感悟,提高自身的思想修养和文化品位;尝试写作文学短评。
【教学重点】1、采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深入理解作品。
2、比较曹操与陶渊明的人生志趣与生命追求,探讨他们人生的不同选择,进而理解两位诗人各自的生命思考。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回顾初中教材中的两首诗歌:龟虽寿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读一读,同学们是否体悟了诗人处于什么样的生命状态?作出了什么样的人生选择?2、孔子说过“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隐”;孟子亦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文人得意时仕,失意时隐,自古而然。
但六朝隐士之多,恐为历代之冠。
曹操《龟虽寿》中,作者自比一匹上了年纪的千里马,虽然形老体衰,屈居枥下,但胸中仍然激荡着驰骋千里的豪情壮志,表现了其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陶渊明《饮酒》则反映了诗人超凡脱俗、无名利之念,热爱田园生活的真情。
世俗文化以功名利禄和荣华富贵作为追求目标。
两者皆无可厚非,个人取向不同而已。
第7课:《短歌行》《归园田居》教案选粹必修上册

第7课短歌行归园田居诗歌的语言风格关于《短歌行》和《归园田居》,“学习提示”指出:“这两首诗均为古体诗,但在语言风格和表达技巧上有很大不同。
前者是四言,质朴刚健,运用比兴手法,化用典故或引前人诗句表达心志;后者是五言,平淡舒缓,善用白描,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一幅乡村日常生活的图景。
”在高考中,语言风格鉴赏时有涉及,往往和其它考点结合起来,其方式大致有两种:一是要求直接指出其风格特色,一是对诗歌的语言风格进行简要分析。
[必备知识]语言风格的分类及认定一、语言风格的分类所谓语言风格,是指诗人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语言艺术个性,是诗人的独特气质,诗歌美学观念在作品中的凝结,是具有恒定性的、区别于其他诗人的艺术特色。
风格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诗人或同一诗人在不同时期的作品往往表现出不同的风格。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往往给某位词人冠以“婉约派”或“豪放派”的头衔,这只是说明这位词人的作品整体上呈现某种风格,并非说这位词人的全部作品都是这种风格。
在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时,还是应当就诗论诗。
1.雄浑壮阔雄浑壮阔指诗歌骨力雄健,气势浩瀚,境界辽阔。
如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雄浑壮阔是盛唐诗歌的时代风格,它反映了盛唐朝气蓬勃的活力和欣欣向荣的气象。
2.豪放旷达豪放即豪迈奔放,狂放不羁;旷达即通脱豁达,潇洒飘逸。
这类诗(词)的共同特点是想象奇特,气象恢宏,语词宏博。
如李白的诗作,“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气势浩荡,一泻千里;“燕山雪花大如席”(《北风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想象奇特,用语夸张。
3.沉郁顿挫沉郁顿挫,就是指情感浑厚,语带浓郁,语带忧愤,蕴藉深厚,读起来有一种厚重感和沉重感。
沉郁顿挫是杜甫诗歌的主要风格。
其他诗人的作品也有类似的风格,像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短歌行》 《归园田居》联读 教学PPT课件

⒈内容结构
短歌行
人生易逝、贤才难求的感慨--思慕贤才的情怀--访求 贤才的态度--以周公作比表现爱才之情
⒉思想主旨
渴求贤才、追求不朽功业的急切心情和使个人有限生命获得崇高价 值的一种社会责任感。
忧:①人生苦短 ②贤才难求
③功业未就、天下未归
⒊艺术特色 ①善用比兴,吐露委婉
②多处用典,典
雅耐读
③音韵铿锵,慷慨激昂 洁精练
整体感知
慨
忧 •你认为本诗的情感
着眼点在哪一个字?
诗眼:指作品中点睛传神之笔 ①诗词句中最精炼传神的某个 字;②全篇最关键的词句,是
忧 从 中 来 , 不 可
何 以 解 忧 ? 唯 有 杜 康
当 以 慷 , 忧 思 难 忘 。
一篇诗词的主旨所在。
断。
绝
1. 作者究竟 忧 什么?
2. 诗中曹操是如何抒
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贤才比为明月,恰
如其分地表达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而在这
还没有实现的情况下,才“忧从中来,不可 断绝”。这四句诗仍是写“忧”,从情感上 照应第一节。“越陌度阡”四句句意呼应第 二节,仍是想象贤才归已时的欢快场面。
赏析诗歌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发这种忧 ?
赏析诗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一边喝酒一边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好比晨露转瞬即逝,失去的时日实在太 多!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填满心窝。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狂饮方可解脱。
薤作上者露运,用何怎易样晞的:露手法晞表明达朝怎更样复的情落感,人?死一去何时归。出自 《薤露设》问,开《头薤,露先》声为夺古人乐府“相和曲”名,相传原是齐国 东部的朝歌露谣:,生为命出短殡促时易挽逝柩(人比所喻唱)的挽歌。其意为生命短促, 有如薤杜叶康上:的酒露(水借,代瞬)间即逝。
第7课《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比较阅读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短歌行》与《归园田居》比较阅读
比较阅读任务
1、比较两首诗在内容、手法、情感等方面的异同, 并填写表格;
2、对比分析,探究曹操和陶渊明不同人生选择背 后的深层原因;
3、把握诗人形象,体悟不同的人生追求,形成对 生命价值的思考。
篇目
内容
意象
意境
形式 手法 语言风格
盛期
辩论,崇尚虚无,空谈哲理
课堂活动——入世与出世的思维碰撞
你更赞同谁的人生态度?为什么?
要求:6分钟,组内人人参与
入世与出世的思维碰撞
入世与出世,魏阙与江湖,历来都是一个相互矛盾却又相 辅相成的命题。这是不同的人生志趣,但说到底,出世与入世 只不过是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而已。曹操和陶渊明,一个是一 世之雄,一个是隐逸之宗;一个具有一统天下的宏大气魄,一 个则有崇尚自由的隐逸情怀。
也是那个时代多数人只能选择的方式,通过仕途建功立业,成 就生命的精彩;一个在深思熟虑多次往返后终于决然离开,同 样保持自我的高洁之身。并非无志之人,也非佛系而为。性格 使然,人生境遇使然。一个是外显,兼济天下;一个是内隐, 独善其身:都是在保持自我的高远志向。
寄语
以出世的态度做人,以入世的态度做事。
奋斗与躺平的现实选择
曹操的忧是进取中的忧,是追梦中的忧。陶渊明的归是努 力后的归,是自由中的归。生逢乱世,他们都彰显了自己的生 命价值,同时也影响、推动了一个时代。他们一直都在做最真 实的自己,做一个有血有肉的追梦者,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 光辉灿烂的人生印记。
两首诗都是有志之人对生命的高歌。一个选择世俗认可的、
恬淡悠然 和谐安宁
比喻 视听 动静 远近 白描 反衬
清新质朴 平淡自然
统编版必修上册7《短歌行》《归园田居》比较阅读教学设计

两种选择殊途同归——第7课《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 》比较鉴赏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曹操的《短歌行》和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是部编版必修上册第三单元课文,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生命的诗意”。
第7课两首诗作都是魏晋时期的代表作品,都诞生在社会大动荡的历史时期,都表达了诗人的人生思考和人生选择。
但具有不同的诗风,前者是四言诗,质朴刚健,运用比兴手法,化用典故或引前人诗句表达心志;后者是五言诗,平淡舒缓,善用白描,寥寥数笔勾勒出一幅乡村日常的生活图景。
两首作品,表现的人生境遇和人生状态不一样,《短歌行》表达曹操“天下归心”的渴望,是渴望建功立业中的忧思;《归园田居》呈现的是陶渊明“复得返自然”的淡泊,抒写的是厌倦官场生活最终辞官归隐田园的悠然之情。
【教学设想】根据新教材的编排特点和《新课标》“学习任务群”的相关要求,我把两首作品放在一起进行比较鉴赏,目的是进行诗歌鉴赏方法的指导和完成两首诗歌教学难点(两种人生志趣的哲理)的突破。
因此,我将诵读贯穿始终,抓住诗眼,感悟诗情;透过众多的意象,品味诗意;抓住典型的手法,赏析诗味;通过对诗人所处时代和创作背景的了解,更准确地走入作者的心灵。
【教学目标】1.抓住诗眼,理解诗歌内容,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
2.通过比较阅读,探究《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中不同的人生志趣,进行哲理性思考探究。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掌握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探究诗人不同的人生志趣,体悟人生哲理。
【教学方法】品读、讨论、小组合作【教学课时】1课时【课前学习任务单】1.搜集曹操、陶渊明的生平资料,并了解这两首诗歌的成诗背景。
2.理解字词,疏通文意,完成诗歌内容理解。
3.熟读两首诗歌,尽量做到背诵。
【教学流程】一、开门见山如见君——创设情境教师导语:曹操和陶渊明,一个是志在千里,为新朝代建立奠定基业的政治家;一个是性本爱丘山,向往田园风光的隐逸之士。
今天我们学习他们的作品,走进他们的内心。
7《短歌行》《归园田居》课件19张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第三单元

建安风骨
指汉魏之际曹氏父子、建安七子等人诗文的俊爽刚健风格。 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 、“七子” 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 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 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被 后人尊为典范。
建安风骨
曹操、曹丕、曹植
孔融、陈琳、王粲、徐干、 阮瑀、应玚、刘桢
军将军刘裕参军。 • 第四次:义熙元年(公元405年)三月,渊明为建威将军刘敬宣参军。 • 第五次:义熙元年(公元405年)八月,渊明最后一次出仕,为彭泽令。十一月,程氏妹卒于武昌,渊明作《归去
来兮辞》,解印辞官,正式开始了他的归隐生活,直至生命结束。
小结 短歌行
人生苦短 求才不得 功业未就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村落、炊烟 远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室外
白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桃红、柳绿 绘色
描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狗吠、鸡鸣 绘声(以动衬静)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户庭、虚室
室内
写作背景
建安十三年,曹操统一了北方,然而南方 “孙刘联盟”虎视眈眈,统一天下的大业久 久不能实现,因而忧愁幽思,苦闷煎熬。这 年冬天十一月十五日夜,皎月当空,曹操乘 船察看水寨,后置酒宴请诸将,酒至兴处, 忽闻乌鸦往南飞鸣而去。曹操感此景而横槊 赋诗,吟唱出了这首千古名作。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一统天下
英雄的慷慨悲歌
归园田居
尘网
樊笼
归
(官场)
田园 丘山
自然 (真)
7《归园田居》《短歌行》理解性默写及易错字填空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马 易卡 龙错 味字 的填 冬空 天 及
理解性默写
第一部分 易错字词填空
《归园田居》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中,一去三十年。
羁 ()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荒 开()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归园田居》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中,一去三十年。
《归园田居》 7.《老子》中说:“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归园田居》中也有类似的句子:“________,_______”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8.“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是全诗的主旨句,其 中的“自然”既是指自然的环境,又是指顺适本性、无所 扭曲的生活。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月明星稀,乌()南飞。
鹊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第一部分 理解性默写
《归园田居》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比喻的手法, 表达诗人对官场的厌倦以及对田园的向往。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2.王籍有诗:“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以动衬静,《归 园田居》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异 曲同工之妙。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归园田居》 5.曹操在《短歌行》中运用典故,以周公自比,说自己也有 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 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6.写诗人诗人通过想象与贤才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争 着将往日的情谊诉说。表达了诗人希望与贤才真诚交往的强 烈愿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归园田居》 13.写诗人房前屋后的环境的句子:“______,______”。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14.写出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诗人采用比喻手法描写 误入仕途多年,表达对官场的厌恶、误入仕途的后悔,对 田园生活向往之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误中,一去三十年
第7课《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学生版)-高一语文同步精品讲义(必修上册)

第7 课 短歌行 *归园田居(其一)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1.通过意象鉴赏并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2.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3.培养高尚的品德情操。
学习《短歌行》中运用多种修辞表达情感的诗歌写作技巧 1.体味《短歌行》“忧”而奋发、慷慨悲凉的思想感情。
2.理解诗歌典故的运用【01知识常识】慷慨悲歌求贤才——《短歌行》建安十三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击败吕布、袁术等豪强集团,又在著名的官渡之战一举消灭了强大的袁绍势力,并征服乌桓,统一了北方。
这年冬天,他亲率八十三万大军,欲一举扫平“孙刘联盟”,统一天下。
大战前夕,曹操在江上设酒置乐,款待文武众将,饮至半夜,忽闻鸦声鸣南而去。
曹操有感此景,横槊立于船头,慷慨而歌,抒发了求贤若渴的思想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
这首歌就是《短歌行》。
建 安 文 学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文学史一般所说的建安文学,是建安年间前几年至魏明帝最后一年(239年)这段时间的文学,实即曹氏势力统治下的文学,其创作主要是在建安年间。
代表作家主要是“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还有女文学家蔡琰(文姬)。
建安诗歌是社会由分裂动荡趋向统一这一历史时期的产物。
“世积乱离,风衰俗怨”的时代特征,使建安文人拥有开阔博大的胸襟、追求理想的目标导航知识精讲远大抱负、积极通脱的人生态度,直抒胸臆、质朴刚健的抒情风格,形成了建安诗歌所特有的慷慨多气、慷慨悲凉的风貌。
他们的创作为中国诗歌开创了一个新的局面,并确立了“建安风骨”这一诗歌美学风范。
归隐田园寻净土——《归园田居》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的大分裂时期,政局变幻不定,社会动荡不安,名士们思治而不得,于是一些人苟全性命于乱世,对文化、思想和社会风气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传统的力量在无形中消失,越来越多的名士在无望的明天面前选择了叛逆,有些人佯狂而避世,在清醒与沉醉里优游,在痛苦和绝望里迷失,于是就有了“魏晋风度”。
第7课《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课件

行
的思想感情和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表现了一个政治家的志向与胸怀。
全诗围绕“归”字抒情,以“尘网”“樊
笼”比喻官场,以“羁鸟”“池鱼”自比, 田 归 描写了归隐田园后的农村风光和田园生活, 居 园
表达了对官场的厌恶和对自然与田园生活 的热爱。
二、王牌对王牌
任务四:读诗歌,懂情感。
1.阅读PPT上作者相关简介,并 填空。 2.阅读PPT上相关写作背景。
归园田居 [ 晋 ]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归园田居 [ 晋 ]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曹操(155-220年),字( ), 小名( ),沛国谯县(今安徽省 豪州市)人。中国古代杰出的 ( )、( )、( )、 ( )、( )。经典战役“官渡 之战”,代表作品《短歌行》《观沧 海》《龟虽寿》。范文澜评价说: “他是拨乱世的英雄,所以表现在文 学上,悲凉慷慨,气魄雄豪。”
曹操(155-220年),字(孟德), 小名(阿瞒、吉利),沛国谯县(今 安徽省豪州市)人。中国古代杰出的 (政治家)、(军事家)、(文学 家)、(书法家)、(诗人)。经典 战役“官渡之战”,代表作品《短歌 行》《观沧海》《龟虽寿》。范文澜 评价说:“他是拨乱世的英雄,所以 表现在文学上,悲凉慷慨,气魄雄 豪。”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7课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教案部编版必修上册

(五)拓展延伸(预计用时:3分钟)
知识拓展:
介绍与诗词内容相关的拓展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情感升华:
结合诗词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学科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鼓励学生分享学习诗词的心得和体会,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审美鉴赏、文化传承、思维创新和语言运用四个方面。
首先,通过对比阅读曹操的《短歌行》和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使学生能够感受和欣赏古典诗词的音乐美、意象美和情感美,提高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
其次,通过学习两篇诗文的创作背景和文学特色,使学生了解古代文人的生活环境和思想情感,从而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和自豪感,培养文化传承意识。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高中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分析能力逐渐提高,他们对于富有情感和哲理的诗词往往感兴趣。在学习风格上,一部分学生喜欢通过自主学习来深入理解作品,而另一部分学生则更愿意在讨论和互动中获取知识。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理解《短歌行》和《归园田居(其一)》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如诗中的古代文化背景、特定的意象和隐喻等。此外,分析诗人的思想情感和创作意图也是一大挑战。学生可能对如何将诗词中的情感与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感到困惑。
设计课堂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学习诗词的积极性。
(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激发兴趣:
提出问题或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诗词学习状态。
回顾旧知:
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诗词内容,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7.《短歌行》《归园田居》群文阅读课件(共26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

正方
②从曹操的人生追求来看,“日月 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 其里”,他胸怀大志,志在四方, 即使年老仍在追求着自己的理想“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人生应有大志,去追 寻去实践自己的理想而不是躺平, 才不枉人世走一遭。
反方
②从个人追求来看 ,陶渊明“少无适俗韵 ,性本爱丘山”,他确实不喜欢尔虞我诈 争权夺利的黑暗腐败官场。他更向往的是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世外桃源 。不同于曹操在乱世之初,天下局势未定 ,能者多有机会,陶渊明所处的时代,门 阀制度森严,他自知没有扭转乾坤之能, 故而选择归隐田园躬耕不同流合污。在那 样的社会里,他是如此性情,归隐是最好 的选择。他的归隐并不是躺平,而是身处 逆境中寻求自我的突破。
答案
1. A项,“开头四句从侧面写‘静’”错。开头四句应是“正面”写“静”。 故选A。 2.①喜乡间生活宁静和乡邻关系友好淳厚。“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就 表现了乡居的宁静,“虚室绝尘想”暗含摆脱时俗束缚的喜悦“相见无杂言, 但道桑麻长”,与乡邻一起谈论桑麻生长的情况,令人喜悦。
②忧自己的庄稼毁于一旦。“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诗人生怕自己 辛勤劳动的成果毁于一旦,心怀恐惧。
《短歌行》《归园田居》群文阅读
图片导入
学习目标
1.掌握比兴、化用、白描等手法与熟知质朴刚健、平淡舒缓的诗风。 2.学会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因声求气—置身诗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3.解读诗歌的感情,理解与体会不同诗人的人生追求。
目录
一 因声求气,初步感知
二 置身诗境,以意逆志
三 文本细读,艺术鉴赏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慢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慢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慢 契阔/谈䜩,心念/旧恩。 ↓慢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慢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慢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快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快
第7课《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课件

建安风骨
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 王粲(càn)、徐幹(gàn)、阮瑀(yǔ)、应玚(yáng)、刘桢)和女诗人蔡琰,继 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他们的诗歌普遍采用五言形式,真实地反映了现 实的动乱和人民的苦难,抒发了建功立业的理想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同时也流露出 人生短暂、壮志难酬的悲凉幽怨,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性特征,其雄健深沉、 慷慨悲凉的艺术风格,在文学史上被称为“建安风骨”或“汉魏风骨”。
诗句
典故出处
作用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 的人
指诗人借酒浇愁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3.诗人借助什么手法传达自己的情感?
诗句
典故出处
作用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 的人
指诗人借酒浇愁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诗经·郑风·子衿》 表达诗人渴望得到贤才
《诗经·小雅·鹿鸣》
表达诗人招纳贤才的热情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管子·形势解》
表达了诗人希望尽可能多地接 纳贤才的心情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3.诗人借助什么手法传达自己的情感?
诗句
典故出处
作用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 的人
指诗人借酒浇愁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诗经·郑风·子衿》 表达诗人渴望得到贤才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诗经·小雅·鹿鸣》
表达诗人招纳贤才的热情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管子·形势解》
表达了诗人希望尽可能多地接 纳贤才的心情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7.《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

短歌行 曹操
文题解读
“短歌行”是汉乐府曲调名。本诗用的是汉乐府的旧题, 即运用乐府旧曲来补作新词。
“乐府”有“长歌”“短歌”之分,其长短的区分不在 于篇幅的长短,也不在于句式的长短,而在于歌声的长短。行, 是乐府诗的一种体裁。
继续写对人才的期望,写 忧思的原因。
译文:升起 ,星星闪烁,一群寻巢乌 鹊向南飞去。绕树飞了三周却没敛翅,哪 里才有它们栖身之所? 高山不辞土石才 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 只有 像周公那样见到贤才,吐出口中正在咀嚼 的食物礼待才能使天下人心都归向我。
前四句说明人才犹豫不决, 彷徨不知何去何从。 后四句说明自己期望多纳 贤才; 表达作者胸怀大志,一统 天下的愿望。
诗歌的历史发展
宋诗重理趣,所以说宋诗是想出来的,著名的诗人苏轼、杨万里等人。 宋代最著名的文学样式是词,大致可以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 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柳永、李清照,豪放派有苏轼、辛弃疾。 元代最突出的诗歌样式是元曲 其代表人物是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和白朴。
明代诗歌乏善可陈,清代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中兴”时期。著名的词人有纳兰性 德,诗人有龚自珍等。
现代新诗
诗歌的历史发展
诗歌的历史发展
先秦时期是我国诗歌发展的源头, 开启诗现实主义风格的《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诗歌浪漫主义的先河则是楚辞。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在楚地歌谣 的基础上创造出了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新诗体“楚辞”,并将自己的生命与国家紧密地 联系在一起。代表作有《离骚》《九歌》等。
学习提示
情感总结
曹操的《短歌行》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建功立 业的宏愿。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7.《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课件

• 《短歌行》中“三何”疑问有怎样的表达意义?
1. “何以解忧”:承上启下,强化情感基调, 铺垫下文渴求人才的主旨;
2. “何时可掇”:强调在自己心中人才的宝 贵,以及对人才朝思暮想的渴求。
3. “何枝可依”:劝告人才,在缭乱世道找 准自己的方向,不要迷茫和犹豫,表明 自己广纳贤才的襟怀。
• 如何理解《归园田居(其一)》中的“守拙”?
“守拙”:持守愚拙,就是坚守“爱丘山” 的本性。其实是因为自己不喜欢官场逢迎, 守正不阿。陶渊明把世俗生活比作“尘 网”“樊笼”,把自己比作“羁鸟”“池鱼”,可见 仕宦生活让他倍受束缚,不能活成自己想要 的样子,及其痛苦。他不想迷失本性,所以 只能“守拙归园田”。
• 作业
背 诵 两 首 诗 歌。
感 观谢
看
• 学习活动二
再读诗歌,分析两 首诗歌的情感内涵。
• 学习活动二
将人生比作朝露,凸显人生短暂。 大业未成,偏偏时光流逝太多。这里并 不是主张及时行乐,而是对建功立业的 强烈期望,进而为下文表达渴求人才的 思想蓄势,希望自己也希望天下贤才能 珍惜有生之年,早日创成大业。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短
归歌 园行
田
居
• 教学目标
1. 知人论世,了解曹操、陶渊明的人生经历,有感情地 朗诵诗歌;
2. 精读《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二)》两首诗歌,解 读诗句内涵,找出诗中反应作者人生状态的诗句;
3. 通过阅读两首诗歌,体味古人的思想情感,增强对人 生的感悟,感受诗人的人生态度,辩证理解不同的人 生取向。
• 《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2024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3单元第7课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检测含解析部编版必修上册

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课后·训练提升一、语言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沿着绿色铺开的道路,我穿过敦煌街道。
麻雀蹲在树上叫着,抖掉身上的黑夜,视察日出前每一个细微环节。
一辆辆早起的出租车穿梭在大街上,间或刺耳的喇叭声,唤醒睡梦中的旅客。
莫高窟绚烂的壁画、精致的彩塑……在脑海里浮动成一首首错散成韵的诗。
党河水宁静地流淌,河岸上的草木舔着水花,自顾自地绚丽、摇曳、生长。
我沿着河岸前行,荡荡的河水仿佛东汉“草圣”张芝、张昶兄弟的墨池。
每天早晨,他们在墨池里蘸一蘸笔尖,就把水染黑了。
他们家的庭院,到处挂满布,写着黑字的布在风里飘扬。
这些集月之阴柔、日之阳刚、地之宽厚、天之崇高于一体的草书字,像篝火呼啦啦燃烧在黑夜,像七月敦煌的天气,烫透、蒸熟那些生硬的果实。
党河岸上,土坯房上,很多烟囱冒起了烟,人们在告辞昨夜的梦吗?有音乐从窗户里流出,有诵读声飘在村庄上空。
这些美妙的声音,让缀满果实的杏树心花怒放,让李广杏子像海绵球一样在墙上轻轻蹦跳。
阳光向四面伸绽开去,华彩斑斓,无穷无尽。
1.下列各句中的省略号,和文中省略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我们齐声朗诵那首《沁园春·雪》:“……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B.对政治的敏感,对生活的敏感,对性格的敏感……是作家必需具备的素养。
C.她磕磕巴巴地说:“……我不知道……你肯定是认错了。
”D.“还没结婚吧?”“……”她飞红了脸,手扭在一起,更加忸怩起来。
B项的省略号都表示列举的省略。
A项,表示引文的省略;C项,表示说话的断断续续;D项,表示对话中的默默无语。
2.比拟能精确再现情态,请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拟进行简要赏析。
,表现水边植物的情态,神形毕现,非常生动。
②“舔”字用词生动,精确形象地写出流淌的河水轻拍河岸边的草木、草木在水边摇曳的动态情景。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假如改写成“阳光华彩斑斓,无穷无尽,向四面伸绽开去”,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强调动态的改变;原句的重点落在“华彩斑斓,无穷无尽”上,强调色调的壮美,更符合原文礼赞敦煌的核心愿思。
7《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对比阅读 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一、导入
“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的关系》)
“陶潜正因为并非‘浑身静穆’,所以他伟大。”(鲁迅《题未定草》)
二、对比阅读
(一)《短歌行》
1、作者:曹操(155—220),即魏武帝,三国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常以旧调旧题来表现新的内容,反映现实;或抒写怀抱,气魄宏伟,情调苍凉悲壮,代表了“建安风骨”的特色。
四、作业
优秀的古诗词作品往往具有深刻的意蕴和独特的艺术匠心,学习欣赏时应当重点关注,细加体味。请从这两首诗中选择一首,就你感触最深的一点,写一则150字左右的文学短评。
2、意蕴:“忧”
一忧时光易逝: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二忧贤才难得: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三忧功业未就: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3、匠心:
“青青子衿”“呦呦鹿鸣”引用《诗经》诗句,表达诗人求贤若渴的心情;“周公吐哺”引用周公典故,表明诗人以周公为榜样,表达诗人一统天下的志向。
从“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到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运用白描,利用色彩、远近、动静勾勒出一幅淡雅、宁静、祥和的乡村生活图景。
4、评价:《归园田居》以表达内心的快慰为主,抒写的是诗人对仕途生涯的厌恶和摆脱“尘网” 的快慰,抒发的是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情感是轻松愉快的。
三、小结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无论是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而辞官归隐的隐士之情,还是曹操慨叹时光短暂积极入世的志士之慨,都体现了他们对生命价值的思考。
2、意蕴:“归”
从何而归?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为何而归?
性本爱丘山 守拙归园田
7.《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对比阅读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挑(tiāo,一说读tāo)兮达(tà)兮:独自走来走去的样子。挑,也作“佻”。
城阙:城门两边的观楼。
周公吐哺
“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 ,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周公为了接待天下之士,有时洗一次头,吃一顿饭, 都曾中断数次,这种传说当然是太夸张了。不过这个典故用在这里却是突出地表现了作者 求贤若渴的心情。周公是西周辅佐周成王的贤臣,当时也受到人们的怀疑,以为对成王有 威胁。而曹操最受天下诟病的就是“挟天子以令诸侯”。
补充资料
1.视音频诵读。 2.理性诗中“东皋薄暮望,徒倚欲何依” 化用了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 ,何枝可依 ”的诗句,来表现诗人的彷徨之情。
2.曹操《短歌行》中“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 日苦多 ”几句写诗人一边喝酒一边高歌,感叹人生短促, 日月如梭,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好比晨露转瞬即逝。
7.曹操《短歌行》中“明明如月 何时可掇”两句,把贤才
比作光照宇内、可望而不可即的明月,表达了对贤才的渴慕
。
8.漫步经典,我们可以感受古人的襟怀与抱负:《短歌行》 中的“周公吐哺 ,天下归心”,体现了曹操延揽人才、渴望 一统天下的豪情壮志。 9.(原创题)歌曲《我们的新时代》中,歌词“天下归心相 拥第一百个春天”,“天下归心”用的是曹操《短歌行》里 “周公吐哺 天下归心_”的典故。 10.曹操《短歌行》中的“山不厌高 海不厌深 ”被唐代 立学家刘禹锡《陋室铭》中化用为“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北则灵”这一千古名句。
学习活动一:归纳与鉴赏
诗 歌 诗 为何而忧 情感志向 如何写忧(归) 如何写忧(归)二
眼 为何而归
一
短 歌 行
高一第七课《短歌行》《归园田居》

• 联系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
三、试分析两首诗歌的语言特点及诗歌风格:
四、试根据所学内容推断《杂诗其五》的作者,并阐明理由:
《杂诗十二首.其五》 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 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 荏苒岁月颓,此心稍已去。 值欢无复娱,每每多忧虑。
•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忧
直接抒情
思
直接抒情 采用比兴手法抒情
•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 •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忧
直接抒情 借喻抒情
渴望
借比喻抒情 借典故抒情
一、明确教学目标:
二、这节课探究任务:
根据本节课 的内容,推断出 《杂诗十二首.其 五》的作者。
《杂诗十二首.其五》 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 。 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 。 荏苒岁月颓,此心稍已去 。 值欢无复娱,每每多忧虑 。 气力渐衰损,转觉日不如 。
一:可由诗人直接抒发诗人情感的诗句入手。 二:可从间接抒情入手把握思想感情。 主要的间接抒情方式:
3、借人抒情 6、借某种手法修辞
5、借某种修辞抒情
思考以下问题:
• 1、《短歌行》和《归园田居》两首诗歌能体现诗人主要情感字词是什么? • 2、思考这种情感在诗歌中具体体现在哪?
《短歌行》
• 对酒当歌,
!
•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人才难得
整首诗抒发了 人生短暂,功 业未就,人才 难得之忧,表 达了自己思虑 人才,渴望人 才辅助自己建 功立业的愿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散文家。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 市西南)人。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后去职 归隐,绝意仕途。
二、探究背景 《短歌行》写作背景:关于本诗的创作时间,历史上说法
不一。其中一种说法为,曹操平定北方割据势力后,在建安 十三年(208)回到邺都,立刻着手改革官制,自任丞相,将军 政大权紧紧地掌握在自己手中。此时,孙权统一了江南 ,建 立东吴政权,刘备在荆州积蓄扩展力量,伺机行动。曹操深 感今后的敌人更强更难对付,必须广招贤才,迅速壮大自己 的力量,方有取胜的把握。南征迫在眉睫,曹操的这层忧虑 也日益加深。
子衿( jī ) 吐哺( nbǔ )
墟里( xū )
契阔( qì ) 羁鸟( jī ) 狗吠( fèi )
( zhāo ) 朝露 朝 ( cháo ) 朝廷
相
(xiāng) 互相 (xiàng) 相片
二、辨识字形 ( duo )拾掇 ( chuò )辍学 ( zhuì )点缀
(zhuō )守拙 (zhuó )茁壮 ( chù )罢黜
答案:忧的是人生短暂、人才难求。从表面看,诗 人的人生态度是消极的。从其产生的原因来看,正 因为人生短暂,而诗人自己年岁已高,霸业未成,才 更渴望招纳贤才为己所用,才更迫切地希望实现自
己建功立业、一统天下的宏伟壮志。诗人的这种忧思,正 是源于内心的渴求和焦急,源于一种发自内心的忧患意识, 体现的正是一种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亳州)人。政治军事方面,曹操消灭了众多割据势 力,统一了北方大部分区域,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 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文学方面, 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
辉的一笔。 主要作品有《观沧海》《龟虽寿》《让县自明本
3.赏析诗歌的形象,把握诗歌的意境,理解诗歌的思想内 容和诗人的观点态度。
4.赏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体会诗歌的丰富情感。
1.鉴赏语言。 鉴赏诗歌语言在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方面
的艺术效果以及语言风格。
2.鉴赏形象。 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景物形象,进入诗歌的意境,
领会诗人的情感及诗歌表达的哲理。
求贤若渴的思想感情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
归园田居(其一) 诗人通过叙述平生志趣和描写田园生活,表
现了对仕宦生活的厌恶和摆脱尘网的快慰,抒发 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任务一 文本梳理细品鉴 (一)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 1.诵读《短歌行》,分析下列诗句运用的表现手法,并探 讨这些手法的作用。
第三单元 文学阅读与写作
本单元学习古诗词。 《短歌行》是曹操用乐府旧题创作的一首四言诗,写 出了诗人招纳贤才、渴望统一天下的宏伟抱负。《归园 田居(其一)》从对官场生活的强烈厌倦,写到田园风光 的美好动人、农村生活的舒心愉快,表达了诗人对自然 和自由的热爱。 《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 诗人运用丰富奇特的想象和大胆夸张的手法,抒写了对
三、解释词语 1.人生几何( 多少。 )
2.沉吟至今( 沉思吟味。这里源自思念和倾慕贤人。) 3.何时可掇( 拾取,摘取。一说同“辍”,停止。 )
4.枉用相存( 问候、探望。 )
5.山不厌高( 满足。)
6.少无适俗韵( 适应。 )
7.守拙归园田( 持守愚拙的本性,即不学巧伪,
不争名利。 )
8.桃李罗堂前( 排列。 )
在一次宴会上,他用“短歌”的形式将自己的思虑表达了 出来。
长于诗文辞赋。诗多描绘田园风光及其在农村生活的 情景,其中往往隐寓着对污浊官场的厌恶和不愿同流合污 的精神,以及对太平社会的向往;也写其对人生短暂的焦虑 和顺应自然、乐天安命的人生观念。其艺术特色兼有平淡 与爽朗之胜;语言质朴自然,而又颇为精练,具有独特风格。 著有《陶渊明集》。
2.《归园田居》(其一)中诗人从何而归?归向何处?又为何 而归?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从“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可以看出,诗人是 从官场回到田园。归的原因是“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 山”“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反映出诗人对自己 误入官场的悔恨之情,对官场的厌恶之情,对回归田园的 欣喜之情,以及诗人淡泊宁静的处世态度。
今义:低声吟咏(文辞、诗句等)。
2.依依墟里烟 古义:隐约的样子。一说“轻柔的样子”。 今义:形容留恋,不忍分离。
六、指出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并翻译
1.何以解忧?( 宾语前置句 ) 译文:用什么来解除忧愁?
2.枉用相存。( 宾语前置句 ) 译文:屈驾来访。
3.狗吠深巷中。( 省略句/状语后置句 ) 译文:狗在深巷中吠叫。
《归园田居》(其一)是五言诗,语言平淡舒缓,例如 中间对农村生活的描述,通俗易懂、优美和谐。手法 上,主要运用白描手法,如“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 颠”,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一幅乡村日常生活的图景。
(二)结合时代背景,分析诗歌表达的情感,感受诗人 的精神世界和人生理想。
1.《短歌行》里“忧”字出现多次,请你联系全诗,说 说诗人“忧”的是什么,以及这是否意味着诗人对人生 持有一种消极的态度。
认清了这一点。陶渊明自身的品格与政治社会现实之间 的根本对立,注定了他最终的抉择——归隐。从此他结 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归来后,作 《归园田居》诗一组。
三、拓展知识 根据上面的示例,搜集与本课有关的知识。
建安风骨: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曹操、 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幹、阮 瑀、应玚、刘桢)等人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 普遍采用五言形式创作,作品以风骨遒劲著称,并具有慷 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 风格,被后人尊为典范。
光明、自由的渴求,对黑暗现实的不满,表现了蔑视权贵、 不卑不亢的叛逆精神。《登高》描写诗人登高所见的秋色 ,表达忧国忧民、伤时叹己的情怀。《琵琶行并序》是一 首乐府诗,白居易借与“天涯歌女”的偶然相逢,唱出了“ 沦落天涯”的悲慨。
《念奴娇•赤壁怀古》借对古战场的凭吊和对风流人物 才略、气度、功业的追念,曲折地表达了词人怀才不遇、 功业未就的抑郁心情。《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运用
3.鉴赏技巧。 注意揣摩诗人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
情时所运用的写作手法。
7 短歌行 归园田居(其一)
1.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 2.结合时代背景,分析诗歌表达的情感,感受诗人的精神 世界和人生理想。
任务一 文本知识解读
一、走近作者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
《归园田居》(其一)写作背景:陶渊明出仕后,一直厌 恶官场,向往田园。他在义熙元年(405)时,最后一次出仕, 做了八十多天的彭泽县令即辞官回家,以后再也没有出来 做官。据《晋书·陶潜传》云,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彭泽 巡视,官员要陶渊明束带迎接以示敬意。陶渊明气愤地 说:“我岂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陶渊明天性酷爱 自由,而当时官场风气又极为腐败,谄上骄下,胡作非为。 一个正直的士人,在当时的政治社会中绝无立足之地,更谈 不上实现理想抱负。陶渊明经过十三年的曲折,终于彻底
6.《归园田居》(其一)中“ 狗吠深巷中 , 鸡鸣桑树颠 ” 两句写狗吠、鸡鸣,与王籍的五言律诗《入若耶溪》中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运用 了以动衬静的手法,衬托出一种和谐、安宁的意境。 7.《归园田居》(其一)中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明自己 想摆脱官场束缚、向往田园隐居生活的两句是:
心
3.《诗经》中有两句写姑娘思念情人的诗,曹操在 《短歌行》中借它来表达自己对人才的渴望。这两 句是:青青子衿 , 悠悠我心 。 4.《短歌行》中“ 月明星稀 , 乌鹊南飞 。 绕树三匝 , 何枝可依 ?”四句,写月明星稀的夜里一群寻巢乌鹊 绕树飞行,以此比喻三国鼎立的局面下,有些人犹豫不 决,彷徨不知何从,诗人委婉地为贤才指明方向。 5.《归园田居》(其一)中“ 少无适俗韵 ,性本爱丘山 ” 两句表露了诗人清高孤傲、与世俗不合的性格,这也 是诗人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
(4)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答案:比喻,以乌鹊择木而栖比喻贤才徘徊于歧路, 表达对他们前途的关切。
(5)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答案:用典,以周公吐哺的典故,表示要虚心待贤, 使天下贤士归心。
2.《归园田居》(其一)中,“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 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 巷中,鸡鸣桑树颠。”这八句写到了哪些意象?为我们描绘 了怎样的画面?诗人是如何描绘这些画面的?有何作用?
4.鸡鸣桑树颠。( 省略句/状语后置句 ) 译文:鸡在桑树顶端鸣叫。
七、名句默写
1.《短歌行》中仿用《管子·形势解》中的句子,以高 山、大海比喻自己广纳天下贤才的壮志和胸襟的名句 是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 2.《短歌行》中借用《史记·鲁周公世家》中“周公 一饭三吐哺”的典故,表现诗人求贤若渴的心情的名句 是: 周公吐哺,天下归 。
羁鸟恋旧林鸟 ,池鱼思故渊 。
一、结构脉络
短歌行 人生短暂 借酒消愁 忧—功业未就 比兴手法 思
思慕贤才 宴饮嘉宾 思—求贤若渴 生动形象 贤 求 贤
忧思不绝 宴待贤士 迎—仰慕贤才 引用典故 若 歌 贤才择主 搜揽人才 盼—天下归心 苍凉悲壮 渴
归园田居(其一)
二、内容主旨
短歌行 通过宴会的歌唱,以沉稳顿挫的笔调抒写诗人
建安时期的作品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的动乱和人民的苦难, 抒发建功立业的理想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同时也流露出 人生短暂、壮志难酬的悲凉幽怨。意境宏大,笔调朗畅, 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性特征。 你搜集的内容:
任务二 基础知识积累 自查工具书,完成下面的学习任务。 一、识记字音
譬如( pì )
三匝( z ) 暧暧( āài )
(1)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答案:运用比兴的手法,把人生比喻成“朝露”,形象地 写出了人生的短暂,为下文抒发情感做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