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件+练习:第六单元 原君(节选) (2份打包)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学案:第六单元 相关读物 原君(节选) Word版含解析

相关读物原君(节选)◎走近先贤中国思想启蒙之父——黄宗羲1.生平简介黄宗羲(1610~1695),浙江余姚人。
字太冲,一字德冰,号南雷,别号梨洲老人、梨洲山人,学者称梨洲先生。
明末清初经学家、史学家、思想家、地理学家、天文历算学家、教育家。
“东林七君子”黄尊素长子。
黄宗羲出生于官僚家庭,其父黄尊素因弹劾权奸魏忠贤而遭害。
及长,遂承父志,参加并领导“复社”,坚持同魏忠贤余党进行斗争。
清兵南下,曾组织“世忠营”进行抵抗。
明亡以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于隐居中专事著述讲学。
2.主要成就黄宗羲多才博学,一生著述涉及史学、经学、地理、律历、数学、乐律、诗文杂著以及释、道。
他开创了中国史学上的新体裁,即“学案体”。
除《明夷待访录》单刊成集外,还有《宋元学案》《明儒学案》等,多至50余种,300多卷,今人又编有《黄梨洲文集》。
3.地位影响黄宗羲与顾炎武、王夫之并称“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或清初“三大儒”);与弟黄宗炎、黄宗会号称“浙东三黄”;与顾炎武、方以智、王夫之、朱舜水并称为“清初五大师”,亦有“中国思想启蒙之父”之誉。
◎背景呈现明清之际是一个社会大震荡的时代,中国两千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已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一些先进的思想家开始意识到即将发生“天崩地解”(黄宗羲)的历史变化,认为古老的封建制度“已居不得不变之势”(顾炎武),于是自明亡后,一批汉族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便怀着痛心疾首的悲愤,对封建政治思想掀起了一个反思和批判的高潮。
作为明亡的亲身经历者,黄宗羲在一系列抗清活动失败后,从总结明亡教训的角度写成《明夷待访录》一书,对专制政体做了初步的反思,对封建帝王的专制独裁进行了激烈的批判;同时,从民族兴衰存亡的角度,对未来社会所应具有的政治体制也做出了有益的思考。
◎国学链接[文学常识]一代奇书——《明夷待访录》《明夷待访录》是黄宗羲的政论和史论专著,是一部具有启蒙性质的批判君主专制、呼唤民主政体的名著。
1.篇目全书分为《原君》《原臣》《原法》《置相》《学校》《取士》《建都》《方镇》《田制》《兵制》《财计》《胥吏》《奄宦》13个部分,共21篇文章。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原君(节选)》(一等奖课件)

原君
连城一中 张树扬
尧
舜
纣
秦
王
始
皇
朱 元 璋
导入:
清代龚自珍诗云:“九州生气恃风 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 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鲁迅先生也有这样的诗句:“万 家墨面没蒿莱,敢有歌吟动地哀。”
“万马齐喑究可哀”“万家墨面 没蒿莱”,这就是我国封建皇权统 治时期社会的真实写照。
文学方面,强调诗文必须反映现实,表达真情实 感。
史学成就尤大,撰有中国第一部学术史《明儒学 案》,开浙东史学研究之风气。 还有《明夷待访 录》、《南雷文案》等著作。
第一段:
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 古今异义
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 没有什么人
夫以千万倍之勤劳
发语词
亦犹夫人之情也 如同 所有人(古今异义)
其既得人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 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 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 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 呜呼!岂设君之道固如是乎?
他在取得君位以后,敲榨、剥取天下人的骨髓, 拆散天下人的子女,以供个人放纵的享乐,(把 这)看成应当如此,说:“这是我产业的利息 呀。”然而成为天下大害的,不过是君主罢了, 当初假使没有君主,人们还能各管各的私事,各 得各的利益。唉!设置君主的原因和道理,原来 就是这样的吗?
后之为人君者不然。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 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亦无不 可。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为天 下之公;始而惭焉,久而安焉,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 传之子孙,受享无穷。汉高帝所谓“某业所就,孰与仲 多”者,其逐利之情,不觉溢之于辞矣。
后世做人君的却不是这样。他们以为分派天下利害的权力 都出于我自己,我把天下的利益都归于自己,把天下的害 处都归于他人,也没有什么不可心以的。(他们)使天下 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而把我的私利作为天下的公利; 开始还感到惭愧,时间一久就心安理得了,把天下看作自 己再大不过的产业,传给子孙,享受无穷。汉高祖所说的 “我所成就的家业,同老二相比谁多”这句话,那种追逐 私利的心情不觉已充分表现在言语之中了。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经典文化》《原君》课件

第六单元 家国天下
原君
【教学目的】
一、初步了解我国明末清初时期民主启蒙思想发展的情 况;了解民主启蒙思想家黄宗羲的生平及其思想。
二、积累有关文言文知识,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三、学习运用历史上详实的事例和对照论证的方法; 四、理解作者对君主罪恶的不满,了解作者对当时社会
勤千万倍 不享其利 非人情所欲居
以天下为莫 大之产业
明乎为君 之职分
不明为君 之职分
现在人民当家作主,早已废 除了君主,这篇文章对我们 的现实生活有怎样的启示?
总结
1.
:阐述君主职责在于为天
下人兴利释害,批评君主以天下为私
的种种罪恶,表现出废除封建君主专
制的进步偏向。
2.
:对照论证,揭批深刻。
作业
得自利也。呜呼!岂设君之道固如是乎?
(
)这没有别的(原因),古时把天下人放在主
要位置,君主放在从属位置;凡君主毕生经营的一切,
都是天下人的。现在把君主放在主要位置,把天下人
放在从属位置;
因此,在他未得到君位的时
候,屠杀、残害天下的生命,拆散天下人的子女,来
求得个人的产业,
,说:“我原是
为子孙后代创业啊。”他在取得君位以后,敲榨、剥
2.后之为人君者不 。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
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
人,亦无不可。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
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公。
,
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传之子孙,受享无穷。汉
高帝所谓“某业所就,
”者,其逐利之
情,不觉溢之于辞矣。
❖后世做人君的却不是 。他们以为分派 天下利害的权利都出于我自己,我把天下 的利益都归于自己,把天下的害处都归于 他人,也没有什么不可心以的。(他们) 使天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而把我的 私利作为天下的公利; 把天下看作自己 再大不过的产业,传给子孙,享受无穷。 汉高祖所说的“我所成绩的家业, ”这句话,那种追逐私利的心情 不觉已充分表现在言语之中了。
高二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检测题:第六单元 家国天下 《原君(节选)》(人教版) Word版含答案

第六单元家国天下原君(节选)黄宗羲(1610—1695),明清之际思想家、史学家。
字太冲,号南雷,学者称梨洲先生。
浙江余姚人。
明亡后隐居著述,屡拒清廷征诏。
与孙奇逢、李骻并称三大儒。
学问广博,对天文、算术、乐律、经史百家以及释道之书,无不研究。
史学成就尤大,撰有中国第一部学术史《明儒学案》,开浙东史学研究之风气。
著有《宋元学案》《明夷待访录》《南雷文案》等。
明清之际是一个社会大震荡的时代,在封建经济自身的发展中出现了新的经济成分,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空前激化,中国两千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已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一些先进的思想家开始意识到即将发生“天崩地解”(黄宗羲)的历史变化,认为古老的封建制度“已居不得不变之势”(顾炎武),于是自明亡后,一批汉族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便怀着痛心疾首的悲愤,对封建政治思想掀起了一个反思和批判的高潮。
实际上在明朝未亡之前,东林党人就提出“以众论定国是”的政治主张,以“天下之公”对抗专制统治者的“一己之私”,要求言论自由。
作为明亡的亲身经历者,黄宗羲在一系列抗清活动失败后,从总结明亡教训的角度写成《明夷待访录》一书,对专制政体做了初步的反思,对封建帝王的专制独裁进行了激烈的批判;同时,从民族兴衰存亡的角度,对未来社会所应具有的政治体制也做出了有益的思考。
一、注音敲剥.________ 骨髓.________ 淫.乐________ 寇雠.________ 二、解释词义辞⎩⎪⎨⎪⎧其逐利之情,不觉溢之于辞.矣 太子迟之,请辞.决矣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归去来兮辞.除⎩⎪⎨⎪⎧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雁声初堕地,黄叶已盈除.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有公害而莫或除.之 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 私⎩⎪⎨⎪⎧独私.其一人一姓乎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项王乃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之权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 焉⎩⎪⎨⎪⎧始而惭焉.,久而安焉 而小儒规规焉.以君臣之义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焉.用亡郑以陪邻 富者不能主,而贫者至焉.固⎩⎪⎨⎪⎧我固.为子孙创业也 岂设君之道固.如是乎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释⎩⎪⎨⎪⎧而使天下释.其害 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 则虫集冠上,力叮不释. 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 三、指出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释义此其人之勤劳,必千万..于天下之人 ________ 屠毒..天下之肝脑 ________ 离散..天下之子女 ________ 四、分析句式类型初不欲入而不得去者,禹是也 ________好逸恶劳,亦犹夫人之情也 ________某业所就,孰与仲多 ________传之子孙,受享无穷 ________不觉溢之于辞矣 ________五、积累名句不以一己之利为利,________________;不以一己之害为害,________________。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课件第6单元相关读物原君(节选)

主动词,作为 古者以天下为 . 子孙创业也 介词,给 (8)为我固为 . 不明乎为君之职分 动词,做 .
第 4 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化含义迥 (1)名 之为独夫( 名词作动词,命名 ) . (2)离散 天下之子女(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离散 ) .. (3)独私 其一人一姓乎( 形容词作动词,偏爱 ) . (4)此其人之勤劳,必千万 于天下之人( 数词作动词,超过千万倍 ) .. 第 5 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 亦犹夫人 之情也 ..
其一人一姓乎 动词,偏爱 . 于兆人万姓之中,独私 私 见张良 《鸿门宴》 名词,私下 . (2)私 仇也 《廉颇蔺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 . 形容词,与“公”相对 相如列传》
一般人。 古义:_________
今义: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第 6 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 (1) 故古人之君,量而不欲入者,许由、务光是也。 (判断句)
所以,在古代,人的君主这个位置,衡量了利弊而不愿意就位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君,人各得自私也 连词,假使 向使 . 《孔雀东南飞》 不堪母驱使 . 动词,使用,使唤 报秦者 《廉颇蔺相如列传》 (3)使求人可使 . 动词,出使 臣奉璧,拜送书于庭《廉颇蔺相如列传》 使 . 动词,派遣
动词,取得 我一人之产业 以博 . 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君子博 . 副词,广泛地 (6)博 见也 《劝学》 不如登高之博 . 形容词,广阔的,宽广的 学之,审问之《礼记·中庸》 形容词,广博的 博 .
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件:第6单元-《原君》节选

温馨晨读
自主积累
合作探究
分层训练
生有益于人,死不害于人。
——《礼记·檀弓上》
赏读:人生在世应当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即使死了 也不当害人的“鬼”。
温馨晨读
自主积累
合作探究
分层训练
胜而不骄,败而不怨。
——《商君书·战法》
赏读:打了胜仗不骄傲,打了败仗不埋怨。打了胜仗不骄 傲,是因为胜利来自战术的高明,不值得自己骄傲;打了败仗
2.好逸恶劳,亦犹夫人之情也
3.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
判断句 ________ 判断句 ________ 判断句 ________ 判断句 ________ 状语后置句 ________ 宾语前置句 ________ 省略句 ________
4.此我产业之花息也
5.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温馨晨读
自主积累
合作探究
分层训练
二、文体常识
《明夷待访录》,中国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的政治专著。
成书于康熙二年(1663)。“明夷”是《周易》中的一卦,指有
智慧的人处在患难地位。“待访”指等待后代明君来采访采
纳。 《明夷待访录》计有《原君》、《原臣》、《原法》、 《置 相》、《学校》、《取士上》、《取士下》、《建都》、 《方镇》、《田制一》、《田制二》、《田制三》、《兵制
官斗争,险遭杀害。清兵南下,他招募义兵成立“世忠营”,
武装抗清。明亡后拒绝清廷征召,隐居著述。主要著作有 《明儒学案》《宋元学案》《明夷待访录》等。
温馨晨读
自主积累
合作探究
分层训练
政治思想带有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民主色彩,认为“天下
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主张以“天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件:第六单元 相关读物—《原君(节选)》

古者以天下为主( ) 5.为 我固为子孙创业也( )
今老矣,无能为也已(《烛之武退秦师》)( ) 答案:动词,作为/介词,给/动词,做
三、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释义
1.名词活用
﹒名之为独夫 (
2.动词活用
)________
(1)﹒离﹒散天下之子女 ( (2)﹒屠﹒毒天下之肝脑 (
答案:1.名词作动词 命名
2.古者天下之人爱戴其君,比之如父,拟之如天,诚不为过也。今也天 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雠,名之为独夫,固其所也。 【句意品读】作者指出古今君主不同,今之君主荼毒百姓,古之君主能 为大家服务。所以,古时人们爱戴君主,而后世的人“怨恶其君,视之如 寇雠,名之为独夫”。 【知行启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读物 原君(节选)
【词句积淀】
一、字音辨识
骨﹒髓( )
窥﹒伺( )
寇﹒雠( )
﹒好逸﹒恶劳( )(
﹒夫人之情( ) ﹒孰与﹒仲多( )(
答案:suǐ sì jī/chóu hào wù/fú
无稽﹒( )
)
)
shú zhònɡ
二、熟语积累 1.好逸恶劳:逸,安逸。恶,讨厌、憎恨、厌恶。贪图安逸,厌恶劳动。 2.视如寇雠(仇):把对方看得像仇人一样。 3.无稽之谈:稽,查考。没有根据的说法。
2.必千万于天下之人。 (
)
翻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业所就,孰与仲多?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聆听作家故事 了解作品背景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其后,封建社会逐渐走上了下 坡路。明清之际是一个社会大震荡的时代,在封建经济自身的发展 中出现了新的经济成分,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空前激化,中国两千 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已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些先进的思 想家开始意识到即将发生“天崩地解”(黄宗羲)的历史变化,认为古 老的封建制度“已居不得不变之势”(顾炎武),于是自明亡后,一批汉 族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便怀着痛心疾首的悲愤,对封建政治思想掀起 了一个反思和批判的高潮。
聆听作家故事 了解作品背景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作为明亡的亲身经历者,黄宗羲在一系列抗清活动失败后,从总 结明亡教训的角度写成《明夷待访录》一书,对专制政体做了初步 的反思,对封建帝王的专制独裁进行了激烈的批判;同时,从民族兴 衰存亡的角度,对未来社会所应具有的政治体制也做出了有益的思 考。
这一思潮有两个指向,一是指向宋明理学,尤其是对王阳明一派, 批判他们的空谈误国;一是对宋以来的政治体制进行思考,尤其是 对皇帝“家天下”的专制体制进行猛烈的批判。在这方面,黄宗羲是 一个典型代表。实际上在明朝时,东林党人就提出“以众论定国是” 的政治主张,以“天下之公”对抗专制统治者的“一己之私”,要求言论 自由,这可以说是明亡之后批判和反思思潮的一个先声。
4.分古今 (1)亦犹夫.人.之情也 古义:一般人。今义: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2)人各自.私.也 古义:自谋私利。今义:只顾自己的利益,不顾及别人的利益。 5.析活用 (1)离.散.天下之子女(使动用法,使……离散) (2)名.之为独夫(名词作动词,称呼) (3)独私.其一人一姓乎(形容词作动词,偏爱)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聆听作家故事 了解作品背景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6.明句式 (1)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判断句) (2)传之子孙,受享无穷(省略句) (3)曾不异夫腐鼠(省略句)
聆听作家故事 了解作品背景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1.文脉图解
原君
对比 古——君主明职分 不明——大害 今——君主国之害
相关读物 原君(节选)
聆听作家故事 了解作品背景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黄宗羲(1610—1695),字太冲,号南雷,晚年自称梨洲老人,学者称 梨洲先生,浙江余姚人,明末清初伟大的启蒙主义思想家、学问家。 黄宗羲学问极博,思想深邃,著作宏富,与顾炎武、王夫之并称明末 清初三大思想家(或清初三大儒)。黄宗羲亦有“中国思想启蒙之父” 之誉,所持政治思想主张,具有鲜明的民主色彩,对清末改良主义维 新派和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一定影响。在文学方面,面对当时激烈的 民族矛盾,他极力主张反映历史现实,抒写真情实感,反对明代“七子” 的模拟之风。作品有《明夷待访录》《明儒学案》等。
么这种顺应时势而生的君主的天然职责就在于为天下人兴利除害。
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职责,所以做君主理应是很辛苦的,因此,古人
对于君主,有经过思量而不愿意就位的,有就了位而又放弃的,有起 初不肯就位可到底推辞不掉而奋力承担的。这是古人对于君位的
态度。作者在文章第一段谈论这些问题,是为下面叙述后世君主的 做法做铺垫的,与后文形成了对比。
(2)使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派,让) 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出使) 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命令,叫)
聆听作家故事 了解作品背景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视之如寇雠(像) (3)如 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到……去)
诸葛亮真乃神人,吾不如也(比得上) 如其克谐,天下乃定(如果) 独私其一人一姓乎(偏爱) (4)私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个人的)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暗中,私下) 某业所就,孰与仲多(谁,哪一个) (5)孰 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谁) 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通“熟”,仔细)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怎么)
窥.伺.(kuī sì)
2.识通假
视之如寇雠.(“雠”同“仇”,仇人、仇敌)
聆听作家故事 了解作品背景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3.解多义 有公害而莫或除之(消除)
(1)除 洒扫庭除(台阶) 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修治,整理) 寻蒙国恩,除臣洗马(任命官职) 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假使) 人皆得以隶使之(使唤)
审美鉴赏
1.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
译文:自有人类的那一天,人们就各人只管自己的私事,只谋自己
的利益。
点评:文章题目为“原君”,第一段则从本原上考察君主的产生。在 此,作者首先确立了一个前提:“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 也。”“人各自私”“人各自利”,就需要有人处理一些公共的事情,凝 聚天下人心,执掌正义公正,君主正是在这种情形下应运而生的,那
《原君》是《明夷待访录》的第一篇,也是全书主旨所在,“原”, 推原其本,“原君”意思就是推论为君之道。文章的主题是阐述君主 的职责在于为天下人兴利、释害,批判君主以天下为私的种种罪恶。
聆听作家故事 了解作品背景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1.注字音
好逸恶.劳(wù)
寇雠.(chóu)
无稽.之事(jī)
举例 批——小儒君臣义 明——利 望——君主明职分
2.主旨归纳 本文对君主制度产生的历史做了追寻,指斥了君主专制制度的流 弊,具有鲜明的民主色彩。文章大胆地把批判的矛头直指残暴的君 主,将他们斥之为“寇雠”“独夫”“天下之大害”,更难得的是把批判的 锋芒直逼当时君主,使其批判更具现实性。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2.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 得自利也。
译文:然而成为天下大害的,不过是君主罢了!当初假使没有君主, 人们还能各管各的私事,各得各的利益。
聆听作家故事 了解作品背景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而小儒规规焉以君臣之义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6)焉 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表陈述) 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代词,何)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兼词,于之)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
聆听作家故事 了解作品背景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