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毒理学基本概念[可修改版ppt]

合集下载

毒理学基本概念药理学ppt正式完整版

毒理学基本概念药理学ppt正式完整版
生理功能,引起暂时或永久性的病理改变,甚至危及生命 临时每周耐受摄入量(provisional tolerable weekly intake,PTWI):用于有蓄积性的污染物,如重金属
0.
0.
的物质(属法规管理名词) dose, MTD or LD0)
参考剂量(reference dose,RfD):为环境介质(空气、水、土壤、食品等)中化学物质的日平均接触量的估计值。 ② 可用于比较不同化学物的毒性
• 毒物与非毒物之间没有绝对界限,取决于接触的剂量和接 0.
暴露范围(margin of exposure, MOE ):人群暴露量的估计值与动物实验获得的NOAEL之间差异的大小 最大无作用剂量(maximual no-effect dose, ED0):外源化学物在一定时间内,按一定方式与机体暴露,用现有的检测方法和最灵敏
LD50 (mg/kg) ⑤ 是安全性评价和危险度评估的重要内容
4. 毒效应
• 毒效应/作用(toxic effect):外源化学物本身或其代谢产 物在作用部位达到一定数量并停留一定时间,与生物大分 子成分相互作用,引起机体有害的生物学改变,又叫有害 作用(adverse effect)
• 毒效应是化学毒物在某些条件下引起机体健康有害作用的 表现,改变条件可能影响毒效应
某些化学物的LD50
物种
小鼠 小鼠 大鼠 大鼠 大鼠 大鼠 大鼠 大鼠 大经口 经口 经口 经口 皮下 腹腔 静脉 静脉 静脉 静脉 静脉 静脉
LD50 (mg/kg)
10000 4000 1500
900 150 100
5 2 1 0.5 0.1 0.003 0.001 0.00001
3.毒物
可耐受摄入量(tolerable daily intake, TDI):用于不可避免的污染物。

毒理学基本概念ppt

毒理学基本概念ppt
外源化学物对机体 损害作用和非损害作用都属于生物学作用, 后者经过量变到达某一水平后发生质变而转变为前者。
● 伴随生命科学进展,损害作用指标和概念将不停得以更新, 一些过去认为是非损害作用生物学作用,可能会重新判断为损害作用。
毒理学基本概念ppt
第11页
三、毒效应谱
当外源化学物经暴露吸收进入生物体内作用强度较低
通常在毒理学试验中所观察到效应,是否属于有害效应,主要依赖 于这种效应性质,往往需要教授判断。比如:有机磷酸酯类农药引发 血浆胆碱酯酶抑制不应该认为是毒性效应,仅可作为暴露标志物。
另外,一些试验研究外源化学物引发试验动物肝重量可逆性增
加可能是适应性反应,而不是毒效应,需要深入研究。
外源化学物损害作用(有害作用)也有称之为健康效应
------咱们人类最早对毒物认识,主要是动、植物中天然毒素以 及一些有毒矿物质,比如蛇毒、乌头、大麻、大黄和硫磺、铅、汞、 砷等。这些能够追溯到远古时期人类靠游猎与采集可食动植物为生时 候,就注意到了一些对人、畜有毒动植物,以确保食用安全。
------以后,又逐步知道了利用有毒物质(如箭毒、乌头等)作为狩 猎工具和武器。
(剂量或浓度较低,作用时间较短),机体生理适应和抗
损伤过程相对较强时,机体保持相对稳定,仅有负荷增加
或生理意义不明确一些改变,不出现损害作用。
通常,机体这种自稳机制是有程度,假如外源化学
物作用强度较强(剂量和能度较高,相对作用时间较长),
引发损害作用,机体进行病理性适应,通常这种病理性适
应是可逆,包含组织改建、代偿性肥大和增生、化生等。
毒理学基本概念ppt
第8页
7 . 医用化学品 比如用于预防和治疗各种剂型药品、用于诊疗化学物质, 各种造影剂、消杀剂(如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各种传染病预防预案等)

《动物毒理学》课件:第二章 毒理学的主要基本概念

《动物毒理学》课件:第二章 毒理学的主要基本概念

细菌种类 百日咳杆菌 肉毒杆菌
引起疾病 百日咳 肉毒中毒
novyi氏水肿杆菌 气性坏疽
产生荚膜杆菌
气性坏疽
破伤风杆菌
白喉杆菌 鼠疫杆菌 志贺氏痢疾杆菌 霍乱弧菌
破伤风
白喉 鼠疫 菌痢 霍乱
外毒素名称 百日咳毒素 6型特异性毒素 α-毒素 β-毒素 δ-毒素 α-毒素 β-毒素 λ-毒素 破伤风溶血毒素 破伤风痉挛毒素 白喉毒素 鼠疫毒素 神经毒素 肠毒素
长黑斑的红薯吃不得!
中毒表现:中毒多发生在吃后数小时至数日,主 要中毒表现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严重的 出现高热、气喘、抽搐、昏迷,甚至死亡。
鉴别:受到黑斑病侵袭的红薯表皮有褐色或黑色斑 点,或干瘪多凹,薯心变硬发苦。发生黑斑病的红 薯中所含毒素耐热,故生吃或熟吃有黑斑的红薯, 都会引起中毒。一旦红薯发生黑斑、发硬、苦味、 霉变,就不要再食用,也不要喂牲畜。
毒性作用分类
可逆作用(Reversible effect) 停止接触外源化学物后可逐渐消失的损害作用。
不可逆作用(Irreversible effect) 停止接触外源化学物后,其损害作用继续存在,
甚至进一步加深。如组织坏死、形成肿瘤等。
毒性作用分类
对形态的作用(Morphologic effect) 机体在外源化学物的作用下,组织形态发生肉眼可 见的病理变化。如变性、坏死、水肿等,许多变化 是不可逆的。
毒性较低的外源化学物在较大的剂量或 较高浓度下才能对机体造成损害作用。
毒性作用分类
速发型毒作用 (immediate toxic effect)
外源化学物在一次接触后的短时间内所引起的即 刻毒性作用,如敌鼠、氰化钾、亚硝酸盐中毒。
迟发型毒作用 (delayed toxic effect)

毒理学基本概念(2).ppt

毒理学基本概念(2).ppt
第二章 毒理学基本概念
第一节 毒物、毒性和毒性作用
一、毒物
毒 物(Toxicant or Poison)
在一定条件下,以较小的剂量进入机体就能 干扰正常的生化过程或生理功能,引起暂时 或永久性的病理改变,甚至危及生命的化学 物质称为毒物(Toxicant or Poison)。
毒物与非毒物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
① 机体对外源化学物的负荷增加 ② 意义不明的生理和生化改变 ③ 亚临床改变 ④ 临床中毒 ⑤ 甚至死亡 ➢ 随着新的检测技术和方法的出现,尤其是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速 进展和广泛应用,有可能对更细微的生物学改变进行测定,从而 发现更多的毒效应。
反映毒性作用的指标:(两类)
特异指标。
例如:有机磷农药抑制血液中胆碱酯酶活性,致使 乙酰胆碱堆积于神经突触处,引起瞳孔缩小、肌肉 颤动、大汗、肺水肿等中毒表现。
镇静药反应停对人有致畸作用,但对猴、大 鼠和小鼠则无此作用。
化学毒物出现选择毒性的原因
1. 物种和细胞学差异: 2. 不同生物或组织器官生物转化过程的差异 3. 不同组织器官对化学毒物亲和力的差异 4. 不同组织器官对化学毒物所致损害的修复能
力的差异
1. 物种和细胞学差异:
如植物在许多方面不同于动物,它们没有神 经系统和有效的循环系统和肌肉系统,但具 有细胞壁和光合系统。细菌有细胞壁,人体 细胞则没有细胞壁。利用这些差异研制出来 的各种抗菌药物,可以杀死致病菌而对人体 细胞无害。
如CO与血红蛋白的二价铁具有高度亲和力, 浓集于红细胞中阻断氧的摄取和释放,发挥 其毒性。
除草剂百草枯主要蓄积在肺内,导致肺组织 损伤,继而纤维化,丧失通气功能。
4. 不同组织器官对化学毒物所致损害的 修复能力的差异:

第2章毒理学的基本概念PPT课件

第2章毒理学的基本概念PPT课件

其中具有商业用途 已投入市场和使用者 包括工业用化学物质 食品添加剂 农药、化妆品 药品
超过 65 万种 约 7 万种 约 5 万种 约 1 万种 各约 4000 种 约 2000 种
2020/9/28
6
按毒物用途和分布范围分类
1. 食品添加剂:如食用色素、香精、防腐剂、抗氧化剂、营养强化 剂等;三聚氰胺事件
在通常情况下,因为食物中的主要成分只有蛋白质含有氮, 因此凯氏定氮法能准确测定蛋白质含量。但是如果往样品 中偷加含氮的其他物质,就可以造成凯氏定氮法的蛋白质 含量虚高。
2010年乳品新国标:在生乳中乳蛋白含量从1986年的每 100克生乳蛋白质含量不低于2.95%降到了2.8%。
10
三聚氰胺的影响层面
2020/9/28
4
毒物(poison): 在一定条件下,以较小剂量进入机体就能 干扰正常的生化过程或生理功能,引起暂时或永久的病 理改变,甚至危及生命的化学物质称为毒物.
2020/9/28
5
2. 毒物的分类
人类最早接触的毒物是主要是动物植物中的天然毒素。而十 九世纪以来,大量化学合成品进入人类生产生活领域,人类 接触的毒物种类迅速增加。2002年登记注册的化学物质总数 为40718818 种,全球每年进入市场的新化学品1500-2000 种。
2020/9/28
7
苏丹红
苏丹红Ⅰ、Ⅱ为三类致癌物,即动物致癌物,人类未证实; 苏丹红Ⅲ、Ⅳ为三类致癌物,但其代谢产物为二类致癌物,
即人类可能的致癌物。
2020/9/28
8
三聚氰胺问题
三聚氰胺分子式是C3H6N6,含氮量为66.6%。三聚氰胺是 一种用途广泛的有机化工中间产品,最主要的用途是作为 生产三聚氰胺甲醛树脂(MF)的原料。

第二章 毒理学基本概念 卫生毒理学PPT课件

第二章 毒理学基本概念 卫生毒理学PPT课件

7. 生物毒素 8. 军事毒物
环境毒理学
9. 放射性物质
19.09.2020
6
化学物质分类(续)
按化学结构和理化性质 毒性级别 毒作用性质和部位 毒作用的生理生化机制
19.09.2020
7
毒性及其分级
毒性(toxicity):指化学物质能够造成 机体损害的能力。
✓在同等剂量下,对机体损害能力越大的化 学物质,其毒性越高。
10
★接触期限
急性毒性试验---1次或24小时内多次对 实验动物高剂量染毒。
亚慢性、慢性毒性试验----至少1个月以 上,对动物反复多次低剂量染毒。
除了强度差别外,有时还有性质差别。
速率:相同化学物质即使染毒剂量相同,
吸收速率不同则中毒表现也将不同 。
频率:接触的间隔时间如短于其生物半减
期(t1/2)时,进入机体的量大于排出量, 易于积累至一个高水平,从而引起中毒。 反之,如接触的间隔时间长于t1/2时,就 不易引起中毒(高剂量接触时除外)。
19
毒性终点(endpoint toxicity)
急性毒性试验毒性终点:受试物引起的 机体死亡;
亚慢性、慢性毒性试验毒性终点:受试 物造成的生理、生化、代谢等过程的异 常改变;
遗传毒性试验终点:受试物导致的基因 突变、染色体畸变、畸形、肿瘤形成。
19.09.2020
20
毒性分级
急性毒性:根据LD50将化学物质分为极 毒、剧毒、中等毒、低毒、微毒、无毒 等数个等级。
none which is not a poison. The right dose differentiates from a remedy.
化学物质分类
◆按其用途和分布范围可分为

毒理学基本概念第二章(共91张PPT)

毒理学基本概念第二章(共91张PPT)
29
第29页,共91页。
5.特异体质反应 特异体质反应(idiosyncratic
reaction)系由于遗传因素所致的对某些 化学物质的反应异常。
30
第30页,共91页。
四、损害作用与非损害作用
化学物质对机体产生的生物学作用既有 损害作用又有非损害作用。但在许多情况下 ,区别损害作用和非损害作用比较困难,尤 其在临床表现出现之前更是如此。
(2)不同生物或组织器官对化学物质生物转 化过程的差异
(3)不同组织器官对化学物质亲和力的差异
(4)不同组织器官对化学物质所致损害的修复能 力的差异:
14
第14页,共91页。
4. 毒性终点(end-point)
➢ 急性毒性试验以死亡为毒性终点;
➢ 亚慢性、慢性毒性试验以生理、生化、代谢 等过程的异常改变为毒性终点; ➢ 遗传毒理学以基因突变、染色体畸变、畸 形、肿瘤形成等为毒性终点
5
第5页,共91页。
1. 接触途径
➢ 化学物质需要进入血液并随血流到达作用 部位才能发挥其毒性; ➢ 同一种化学物质经由不同途径与机体接触 时,其吸收系数不同
6
第6页,共91页。
经口染毒时,化学物质在胃肠道吸收后经 由门静脉到达肝脏被代谢(首过效应,first pass effect)。在这种情况下,代谢产物的毒 性直接影响化学物质对机体的损害能力。
腹疝
19
小鼠胎儿骨骼标本
小鼠多趾畸形
注:以上照片由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田英教授友情
提供,未经允许,请勿擅自用作出版物。
20
第20页,共91页。
三、毒作用及其分类
毒作用(toxic effect)又称为毒效应,是 化学物质对机体所致的不良或有害的生物学改 变,故又可称为不良效应、损伤作用或损害作 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甲醇对视神经和视网膜有特殊的选择作用,在眼房水和玻璃 膜体网氧液膜例肿将化内和如瘤D磷的视N,,A酸甲神化在和化醇经合肝分过经病物脏子程过变N未中,醇,-发甲形使脱引现基成不氢起。脲的能酶视这主O合的神6是要-成作经烷因诱A用萎基为发T,缩-P肝大鸟,转,脏鼠嘌细化最能产呤胞为终有生进发甲导效脑行生醛致地部酶变,双性抑目,制失致视明使网。视
❖ 特异体质反应: 特异体质反应通常是指机体对外源化学物的一 种遗传性异常反应。某些人有先天性的遗传缺 陷,因而对于某些化学毒物表现出异常的反应 性。
例如对骨骼肌松弛药司可林特异质反应是由于先天性血浆胆
碱酯酶缺乏所致 。
按毒作用的性质分类
一般毒性(general toxicity):指化学物在一定 的剂量范围内经一定的接触时间,按照一定的 接触方式可能产生的某些毒作用
接触某种外源化学物后,经一定时间间隔才出现的 毒性作用。 ─ 如致癌物的毒性
按毒作用发生的部位分类:
局部毒性作用(local toxic effect)是指某些 外源化学物在机体接触部位直接造成的损 害作用。
如接触具有腐蚀性的酸碱所造成的皮肤损伤, 吸入刺激性气体(如二氧化硫)引起的呼吸道 损伤等。
全身毒性作用(systemic toxic effect)是指 外源化学物被机体吸收通过血液循环分布 至靶器官或全身后所产生的损害作用,
例如氢氰酸引起机体的全身性缺氧。
按毒作用损伤的恢复情况分:
可逆毒性(reversible toxicity):指停止接触 毒物后,毒性作用可逐渐消退。
机体接触外源化学物的浓度愈低,时间愈短,造成的 损伤愈轻,则脱离接触后其毒性作用消失得就愈快。
毒作用的分类:
速发或迟发性作用 局部与全身作用 可逆与不可逆作用 过敏性反应 特异体质反应
按毒作用发生时间分:
❖ 速发或迟发性作用:
─ 速发性毒作用(immediate effect) 是指某些外源 化学物在一次接触后的短时间内所引起的即刻毒性 作用。
─ 如煤气中毒 ─ 迟发性毒作用(delayed effect)是指在一次或多次
解,而脑组织中却不存在这种酶解作用
3.中毒
中毒:指机体受到毒物作用而引起功能性 或器质性改变后出现的疾病状态。
食物中毒的定义
指摄入了还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 食品或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所出现 的非传染性(不属于传染病)急性、亚急性疾 病。
中毒的类型
根据病变发生发展的快慢,可区分为
选择性毒性的原因
物种和细胞学的差异 不同生物或组织器官对外源性化合物或其代谢产物
的蓄积能力不同 不同生物或组织器官对外源性化合物在生物体内的
转化能力不同
磺胺对细菌有选择毒性 小鼠对黄曲霉毒素B1的致癌性有一定的抵抗能力
甲醇致盲
不同生物或组织器官对外源性化合物所造成损害的 修复能力不同

影响毒性的因素:
剂量是影响化学毒物毒性的关键因素。除此 之外,还要考虑到:
① 与机体接触的方式、途径 ② 接触时间、速率和频率 ③ 物质本身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选择性毒性
在一定条件下,外源性化合物对机体的毒性 具有一定的选择性。
一种外源性化合物只对一种生物有损害,而对 其他种类的生物不具损害作用,或者只对生物 体内某一组织器官产生毒性, 而对其他组织 器官没有毒性作用。
毒性:指物质能引起生物体有害作用的固有能力。
剂量相同时,对机体损害能力越大的化学物质,毒性越高。 相对于同一损害指标,需要剂量越小的化学物质,其毒性 越大。
衡量毒物毒性大小的指标是剂量。
毒性的高低是相对的,因为几乎所有的物质 都具有毒性,只有在一定剂量和一定接触条 件下,才能引起机体损伤。
在自然界中,物质的毒性同有益性一样,都 是同剂量紧密相联系,离开剂量便无法讨论其有 毒有害或有益性。 例如硒
在外源化合物对机体的非损害作用中,机体发生的生物 学变化应在生物体适应代偿能力范围之内,生物体对其 他外界不利因素影响的易感性也不应增高。
损害作用与非损害作用都属于生物学作用,后者经过量 变达到某一水平后发生质变而转变为前者。
代偿能力
通俗地讲代偿即是身体器官对某些损伤能够自 身调节,有自动修复或恢复的可能,在代偿期 一般不必必须通过药药等治疗手段。
第2章毒理学基本概 念
正如帕拉塞尔苏斯所说的:“所有物质都是毒 物,非毒物是不存在的,只是剂量大小区分是 毒物还是药物
世界上没有无毒的物质,只有无毒的使用方法
毒物:是指在较低的剂量下可导致生物体损 伤的物质。
在日常接触途径和剂量下即能对机 体产生损害作用的化学物
2.毒性(toxicity)
不可逆毒性(irreversible toxicity) :指停止 接触毒物后,毒性作用继续存在,甚至损害可进 一步发展。高剂量、长时间接触引起,中枢神经 系统损伤、致畸、致癌作用一般为不可逆损伤
例如,外源化学物引起的肝硬化、肿瘤等就是不可逆 的,神经系统的损伤多是不可逆的。
个体差异分:
❖ 过敏性反应: 过敏反应也称变态反应或超敏反应,是机体对 外源化学物产生的一种病理性免疫反应。如花 粉过敏、芒果皮炎等。
特殊毒性(specific toxicity) 指接触化学物质 后引起的不同于一般毒作用规律或引起特殊病 理改变的毒作用。
一般一种外源化合物的毒效应可能同时涉及上 述几种分类。
5 损害作用与非损害作用
损害作用:外源物对机体的损害作用是指影响生物体 行为的生物学改变,功能絮乱或病理损害,或降低生物 体对外界环境应激的反应能力。
急性中毒:指短时间内一次或多次接触化学物后, 在短时间内出现的毒效应
慢性中毒:指长期、甚至终生接触小剂量化学物 缓慢产生的毒作用
在慢性中毒过程中有时可出现急性发作
4 毒效应
毒效应:物质对生物体健康所引起的有害作用 总称为毒作用或毒效应。
例如 痉挛,致畸,致癌,致死等效应。
毒作用及其分类
正常机体器官或组织为了适应非正常的生理状 况而发生功能和结构增强的变化。
如: 人有两个肾脏,切除一个,另外一个要担负起原来 两个的工作,就变大了,这就是代偿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