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词两首》导学案
7李清照词两首导学案
1.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这一句描绘出词人怎样的生活状态? (点拨:黄花即菊花,词人在《醉花阴》中曾用“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描写思念丈夫的闲愁,注意对比两首词的不同。)
黄花,比喻女子憔悴的容颜。
菊花零落凋残暗示词人身心俱疲,憔悴衰老,昔日风姿一去不返,,再无当年的天真烂漫和青春活力了,面对自己憔悴的容颜、孤苦飘零的晚境,词人深感绝望,有道不尽的凄楚。
4.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旧时相识”的雁触动了词人怎样的情思,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思?
过雁,象征离愁。“旧时相识”的雁让作者回想起当年和丈夫鸿雁传书的日子,更增添了无限的悲凉。过去的雁带给她的不是接到信时的快乐,就是寄出信时的欣慰,而如今呢?家乡沦陷了,亲友离散了,丈夫病逝了,谁再给她捎信,她又捎信给谁呢?睹物思人,雁依旧,人已非,,此时作者更感绝望和悲哀。
四、合作探究
鉴赏评价上片
1.紧扣住“愁”字,以情景交融为方向,自由选择词作中的意象来进行简要的鉴赏分析。
(1)赏析“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薄雾” “浓云”,意境凄凉,借景抒发孤寂的愁情。“永昼”,整日,点出愁的长久。这“薄雾浓云”不仅布满整个天宇,更罩满词人心头。
“瑞脑销金兽”,既写出了时间的漫长,烘托出了环境的凄寂,更写出了词人的百无聊赖的愁情。
2.“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梧桐和雨传达了怎样的情感?
——雨何时而下?听到雨打梧桐心情有什么变化?在古诗词意象中雨是哀伤﹑愁思的象征,梧桐是一种凄凉悲伤的象征,是一种悲怆凄婉的寄寓。黄昏时的细雨,点点滴滴不是落在梧桐上,而是打在词人愁苦的心上。
3.“这次第怎么一个愁字了得”思考作者为何而愁?结合写作背景和作者的生平经历谈一谈。
李清照词两首导学案教师版(自制)
Gswhywbx4-----07文华高中高二语文必修4《李清照词两首》导学案(教师版)编制人王思审核人陈海霞时间2015年9月5日学习目标1. 结合创作背景理解诗词丰富深刻的意蕴,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培养学生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欣赏古代诗词的能力。
2. 通过老师示范赏析词,让学生学会深层次赏析诗词,感受诗词的意境,品味诗词艺术特色。
3. 了解李清照前后期词的不同风格。
重点难点1.鉴赏词,体味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艺术特点。
2.品味诗词意象,体会作者感情。
学习方法诵读法鉴赏法探究法学习过程第一课时《醉花阴》[学习要点]1.了解词的相关知识与作家作品。
2.学习鉴赏《醉花阴》。
知识链接1、知人论世,作者介绍李清照(1084-约1151),宋代著名婉约派女词人,号易安居士。
李清照的生平可根据宋室南迁为界,分为前期和后期。
前期:其父亲是李格非,饱读诗书,精通儒家经典,进士出身,才学之士。
在北宋社会,大户人家选女婿,主要是重才,中了进士的男子都受到尊重。
中了进士后,曾做过山东郓州的教授(相当于教育局局长)。
后来升官,做过太学录、太学士、太学博士(相当于京师大学堂里担任教授)得到苏轼赏识,成为“苏后四学士”之一。
李清照:有良好的家庭教育,比当时的女孩子有着更为宽松自由的环境。
古代女孩子应过着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待字闺中,专攻女红的生活。
感受少年时代的词:《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摊鸥鹭。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命运转变:婚后不久,新旧两党又开始争斗,赵挺之打击李格非,李清照曾写援书,但没得到帮助。
李格非被贬回老家。
新党内部争斗,赵挺之死于京师,赵家也遭受灾祸。
后期:靖康事变,北宋灭亡。
北方大乱,赵家大多书册文物被焚,逃难到南方。
丈夫病逝。
李清照曾经改嫁。
一个叫张汝舟的人为骗文物而与她结婚,结果得不到,这次婚姻完全是个骗局。
李清照词两首导学案
《李清照词两首》导学案第一课时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瑞脑..(3)有暗香盈.袖:..销金兽:(2)佳节又重阳(4)凄凄惨惨戚戚: (5)乍暖还寒....时候:(6)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2.从唐五代兴起,而在宋代兴盛的一种新体诗是_____。
前人评论宋词有“婉约”和“豪放”之说,并以之把宋词分成了最重要的两大流派。
宋代“婉约”词的代表词人是_____和_____;“豪放”词的代表词人是_____和_____。
宋代最著名的女词人是_____,她著有词集_____。
“寻寻觅觅,_____,_________”是她的词作_____中的名句。
3.李清照,号_____居士。
济南(今山东济南市)人。
_____女词人。
著名学者李格非之女。
十八岁时,与宰相赵挺之子_____结婚,生活安适美满。
他们以_____互相唱和,并共同整理、收藏_____、金石。
靖康元年宋室南渡后,她流寓南方,不久明诚病逝。
金兵南下,她只身漂泊在杭州、越州、金华一带。
晚年境遇更加孤寂凄苦。
她论词强调协律、典雅、情致,提出词“_____”之说(见《词论》)。
前期作品多写_____,内容缺乏深意。
后期作品多抒发_____的身世之感,寄寓了对中原故土的怀念之情,风格曲折深隐、哀婉凉美。
二、合作探究1.“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词人是如何渲染愁苦之情的?2.“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作者为何特别提到重阳节?作者的凉意从何而来?3.下片写赏菊饮酒,并抒发感受,中间作者本人的形象在内,说说词中作者是怎样的形象。
4.有人说:李清照的愁是因人瘦而愁,你同意这说法吗?- 1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9、10题。
渔家傲李清照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
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
共赏金尊沉绿蚁①,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注】①绿蚁:本来指古代酿酒时上面浮的碎的屑沫子,也叫浮蚁,后来衍为酒的代称。
《李清照词两首》导学案.全新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学习目标: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与创作。
2、鉴赏李清照作品的婉约风格,比较婉约与豪放两种词风的异同。
学习难点:体味词作中的意象和由意象营造的意境,以及词句中凝聚的感情。
学习重点:理解词中“愁的内涵,反复吟咏,快速背诵学法指导:1. 课前查资料了解作者的身世和词作特点2. 认真读文本,在熟悉文本的基础成小组合做完成探究课时预设:两课时一、自主学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戚戚()乍暖还寒()()将息()有谁堪摘()憔悴()( )2查资料填写下列空格李清照(1084-约1151),宋代著名婉约派女词人,号易安居士。
婚前婚后都生活在书香世家,其父李格非很有学问,其夫赵明诚是著名的金石考据家。
李清照夫妇雅好词章,常相唱和。
靖康之乱,李清照随家颠簸南下,后来丈夫病死,李清照亡国继以亡家,余生孤苦,郁郁而终。
她的词婉约而不流于柔靡,清秀而具有逸思,富有真情实感,语言清新自然,流转如珠,音调柔美,故名噪一时,被称为" 易安体",词作有《玉漱词》。
她经历了南北分裂之乱,在南渡前后,她的词风变化很大。
南渡前,李清照的词多描写少女生活,如《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于轻快活泼的画面中见作者开朗欢乐的心情和轻松悠闲的生活;中期婚后生活到南渡以前,与丈夫经常是分居两地,她的很多词中表现的是一种相思之愁,对丈夫的思念,如《醉花阴》;南渡后,生活的苦难使她的词风趋于含蓄深沉。
《菩萨蛮》、《念奴娇》、《声声慢》等词表现了词人长期流亡生活的感受,国破家亡之愁。
《醉花阴》写于词人生活的前期。
当时赵明诚在山东莱州做官,李清照留在老家青州居住。
李清照形单影只,居室寂静,再不闻评诗论文、查书赌茶、鉴赏碑刻的欢声笑语。
李清照写了这首词给明诚,以寄相思。
《声声慢》写于词人生活的后期。
这时她不但连续经历了国家败亡、远离故乡、丧失丈夫的灾祸;在南方到处辗转逃亡避难中,她丢失了珍爱的文物、古籍,还遭到政治上的诬陷。
李清照词两首导学案
李清照词两首(一)醉花阴知识与能力:1.理解词意,把握作者情感,背诵默写全词;2.了解李清照在早期词作特点。
过程与方法:1.反复品读吟诵,理解词的内容;2.学习“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写作方法;3.品味鉴赏词中的名句,把握词的意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词人把个人遭遇和社会现实联系在一起的深刻的思想性;2.领悟婉约派词的情调,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诗词的思想内容,感受诗词的意境,赏析诗词的艺术特色。
(一)课前准备:1、作者简介:李清照(1084-约1151),宋代著名婉约派女词人,号易安居士。
李清照婚前婚后都生活在书香世家,其父李格非很有学问,其夫赵明诚是著名的金石考据家。
李清照夫妇雅好词章,常相唱和。
靖康之乱,李清照随家颠簸南下,后来丈夫病死,李清照亡国继以亡家,余生孤苦,郁郁而终。
李清照的词自成一家,被称为"易安体",词作有《漱玉词》。
李清照经历了南北分裂之乱,在南渡前后,她的词风变化很大。
南渡前,李清照的词多描写少女、少妇的闺中生活,如《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于轻快活泼的画面中见作者开朗欢乐的心情和轻松悠闲的生活;中期婚后生活到南渡以前,与丈夫经常是分居两地,她的很多词中表现的是一种相思之愁,对丈夫的思念,如《醉花阴》;南渡后,生活的苦难使她的词风趋于含蓄深沉。
《菩萨蛮》、《念奴娇》、《声声慢》等词表现了词人长期流亡生活的感受,国破家亡之愁。
2、写作背景:宋徽宗大观二年重阳节,赵明诚至仰天山罗汉洞观月,流连忘返;李清照独居青州归来堂,重阳赏菊,无人相伴,故作此词,以抒发寂寞无聊之感。
(二)自学问题(一)朗读、赏析上片1.“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词人是如何渲染愁苦之情的?2.第二句“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应该怎么分析呢?作者为何提到重阳佳节?3、你认为上片最能表现作者心情的是哪个字?(二)朗读、赏析下片4.“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一句写的是佳景还是愁景?何以见得?5.“莫道不销魂”三句历来为人称道,说说李清照这三句神来之笔的佳妙之处。
李清照词两首导学案(答案版)
《李清照词两首》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与创作。
(2)鉴赏李清照作品的婉约派风格。
2.过程与方法:(1)了解作风格与社会环境、个人遭遇的关系。
(2)体味词作中的意象和由意象营造的意境,以及词句中凝聚的感情。
3.情感与价值观:(1)理解《醉花阴》词中“愁”字的由来,在词的艺术境界中陶冶美好的情操。
(2)【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了解作风格与社会环境、个人遭遇的关系。
二.学法指导1.阅读策略:诵读法2.思考策略:背景解读法三、知识链接1.作者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山东济南)人,宋代女词人,着名学者李格非之女,幼有才藻,十八岁嫁给金石家赵明诚,夫妻感情甚笃。
南渡后,赵明诚病故,她颠沛流离于江浙皖赣一带,在孤寂中度过晚年。
她工诗,能文,更擅长词。
李清照是宋代婉约派大家。
她的词婉约而不流于柔靡,清秀而具有逸思,富有真情实感,语言清新自然,流转如珠,音调柔美,故名噪一时,号为“易安体”。
作品有《漱玉词》。
前期多为闺情词,反映大家闺秀的生活情趣,清新明丽,意境优美。
有《如梦令》二首、《凤凰台上忆吹箫》《一剪梅》《醉花阴》等。
词后期充满了凄凉、低沉之音,主要抒发悼亡之悲和怀旧之思,以寄寓家国之痛和故土之思。
如《菩萨蛮》《永遇乐》《武陵春》《声声慢》《清平乐》等。
2.李清照和“闺怨词”唐宋词的创作有一个传统的题材,就是写闺怨,“闺怨词”是专门用来表现妇女的生活和情感的。
但其作者基本上都是男性,他们写的词被称为“代言体”,也就是代替妇女说话。
男性代替妇女来表情达意,总归是隔着一层。
李清照是词史上一位重要的女作家,她的“闺怨词”是写自己的真实生活和内心世界,是说自己要说的话。
所以,她的出现使词坛放射出了一道新奇的光芒。
读李清照词的着眼点首先应放在这一点上。
3.写作背景李清照的创作生活始于北宋末,终于南宋初。
她既享受过安逸、宁静的生活,也遭遇了国破、家亡、夫死、形单影孤的灾难与不幸。
人教版高一下学期_李清照词两首_《李清照词两首》导学案杜海波上课
《李清照词两首》导学案编写人:杜海波【学习目标】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与创作。
2、鉴赏李清照作品的婉约风格,比较婉约与豪放两种词风的异同。
【目标难点】1、诵读两首词,了解词作风格与社会环境、个人遭遇的关系。
2、体味词作中的意象和由意象营造的意境,以及词句中凝聚的感情。
3、理解词中“愁”字的由来,在词的艺术境界中陶冶美好的情操。
【学法指导】诵读法,背景解读法【资料链接】作者简介: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山东济南)人,南宋杰出女文学家,婉约词宗。
工书能文,通晓音律。
婚后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整理,编写了《金石录》。
早年生活安定、优裕,词作多写闺情相思;金兵入侵后,遭遇国家巨变,词作多感慨身世飘零,亦有深沉的故国之思。
李清照的词工于造语,长于白描,创制了雅而不涩、易而不俗,生活气息浓郁的“易安体”,有《漱玉词》。
后人评清照词:“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
前此太白,故称词家三李。
”后人认为她的词“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
她被称为“宋代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
李清照的词独具一家风貌,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被后人称为“易安体”。
有《漱玉集》、《李清照词》、《易安居士文集》等传世。
【导入】《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这是一首抒写离情别绪的词,重在写别后的相思之情。
上片虽没有一个离情别绪的字眼,却句句包孕,极为含蓄。
下片则是直抒相思与别愁。
词以浅近明白的语言,表达深思挚爱之情,缠绵感人。
全词轻柔自然,最后三句尤为行家称赏。
【学习目标】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及其创作主题和风格。
2、能想景悟情,读出词的意境。
【背景】宋徽宗大观二年重阳节,赵明诚宦游在外;李清照独守空闺,形单影只,重阳赏菊,无人相伴,故作此词,以抒发寂寞无聊之感。
李清照教师用
李清照词两首导学案【学习目标】1.着重引导学生朗诵,从而把握李清照《醉花阴》词的诗意情感。
达到背诵的目标。
2.探索李清照作为女性作者写出内心“恋情”的历史意义。
培养学生正确的感情价值观,颐养性情。
第一课时醉花阴【自主学习】一、作者作品巩固1.李清照(1084-1155),宋代婉约派女词人。
号易安居士。
她的词在苏轼、柳永、周邦彦之外别树一帜,婉约而不流于柔靡,清秀而具逸思,富有真情实感,语言清新自然,流转如珠,音调优美,故名噪一时,称为易安体。
2.李清照的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期,前期内容多写闺情(离愁),词风清丽明快。
后期内容多写怀旧悼亡,词风凄凉低沉。
二、写作背景宋徽宗大观二年重阳节,赵明诚游宦在外;李清照独居青州,重阳赏菊,无人相伴,故作此词,以抒发寂寞无聊之感。
三、释题醉花阴,词牌名。
初见于毛滂《东堂词》,词中有“人在翠阴中,欲觅残春,春在屏风曲。
劝君对客杯须覆”,词牌取义于此。
双调五十二字,上下阕各五句,三仄韵。
四、朗读体味,整体把握(一)朗读体味结合注解,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词。
注意停顿。
(二)整体把握1.这首词哪一句话哪一个字体现了作者的情感?答:“薄雾浓云愁永昼”中的“愁”字。
2.愁是抽象的东西,看不见摸不着,如何去表现愁呢?在李清照之前有很多写愁的高手,为我们写愁树立了榜样。
请找出一些例句,并总结出写愁的方法。
①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李白②一片飞花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杜甫③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④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秦观这些写愁的名句共同特点是运用了夸张、比喻手法,将抽象的愁形象化了。
李白写愁,说愁是有长度的,可以衡量的。
杜甫写愁,从一片飞花的飘落,感受到春天的流逝,何况背后是万点红,愁是有数量的。
李煜把愁比喻一江春水,愁是有长度、宽度、深度;秦观的愁也是有数量、深度的。
3.词中哪些字能体现出来作者的愁的?明确:李清照写愁是从时间的长度上着手,一年之久,相思成灾。
《李清照词两首》导学案3.doc
《李清照词两首》导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 •理解作者抒发的感情。
2.感受词作凝练、含蓄的语言特点。
【重点难点】感受词作凝练、含蓄的语言特点。
【课前预习】1.课内词汇薄(bo)雾账簿(bCi ) 销(xiao)魂红绡(xiao) 刀鞘(qiao)瑞(nil)脑湍(tuan)急惴惴(zhui)不安盈(ying)袖楹(ying)联醉(zui)花阴憔悴(cui)鞠躬尽瘁(cui)仓猝(CU)精粹(cui)1)注音。
2)写字。
b6 :义(薄)云天赤(膊)上阵气势磅(礴)脉(搏)微弱xiao:冰雪(消)融(宵)衣肝食(逍)遥法外(销)声匿迹3)解释下列词语。
销金兽:因焚烧而渐渐消融凉初透:开始盈袖:满莫道不销魂:莫道:不要说;销魂:此处指极度的哀愁悲伤2•每H成语明H黄花:比喻过时或无意义的事物。
后多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
出自①宋•苏轼《九FI次韵王巩》诗:“相逢不用忙归去,明H黄花蝶也愁。
”②《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词:“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FI黄花蝶也愁/暗香疏影:疏影:稀疏的枝影;暗香:清幽的香气。
原形容梅花的香味和姿态,后被用为梅花的代称。
西风残照:秋夭的风,落H的光。
比喻衰败没落的景象。
多用来衬托国家的残破和心境的凄凉。
”3.文学常识:李清照(1084-1155),济南章丘人,号易安居士。
宋代女词人,婉约派代表。
生于书香门第,在家庭熏陶下小小年纪便文采出众。
对诗词散文书画音乐无不通晓,以词的成就最高。
词清新委婉,感情真挚,且以北宋南宋生活变化呈现不同特点。
前期反映闺中生活感情、A 然风光、别思离愁,清丽明快。
后来因为丈夫去世再加亡国伤痛,诗词变为凄凉悲痛,抒发怀乡悼亡情感也寄托强烈亡国之思。
有《易安居士文集》等传世。
代表作有《声声慢》、《一剪梅》、《如梦令》等。
其文学创作具有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居婉约派之首,对后世影响较大,称为“易安体”【问题探究】1•运用联想和想彖,用自己的话,再现词屮的人物活动及场景。
李清照导学案 学生
学校: 英华附中 编制人:语文组成员 审核: 终审:
教学目标 1.了解李清照的创作主题及风格。 2.让学生初步掌握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提高诗词的鉴赏能力。 3.通过品味本诗的语言,体会词作中哀婉凄清的意境,感受抒情主人公的寂寞孤 凄及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课前预习 文体知识: 李清照 (1084 ~ 1157) 宋代女作家。其词以南渡为界, 前期多以怨女闺情为主, 刻意 求真, 善于袒露女性内心世界, 词风清丽委婉, 后期多写国破家的悲凉处境与流寓漂泊的 内心苦痛, 词风沉郁苍凉。所著《漱玉词》为后人编辑, 为宋词中卓然一家, 影响颇深。 李清照经历了南北分裂之乱,在南渡前后,她的词风变化很大。南渡前,李清照的 词多描写少女、少妇的闺中生活,如《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于轻快活泼的画面中 见作者开朗欢乐的心情和轻松悠闲的生活;中期婚后生活到南渡以前,与丈夫经常是分 居两地,她的很多词中表现的是一种相思之愁,对丈夫的思念,如《醉花阴》 ;南渡后, 生活的苦难使她的词风趋于含蓄深沉。 《菩萨蛮》 、 《念奴娇》 、 《声声慢》等词表现了词 人长期流亡生活的感受,国破家亡之愁。 李清照的词独具一家风貌,被后人称为「易安体」 。李词的主要特点有:一是以其女 性身分和特殊经历写词,塑造了前所未有的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从而扩大了传统婉约 词的情感深度和思想内涵。二是善于从书面语言和日常口语里提炼出生动晓畅的语言 ; 善于运用白描和铺叙手法,构成浑然一体的境界。 【第一课时】 写作背景 宋徽宗大观二年重阳节,赵明诚至仰天山罗汉洞观月,流连忘返;李清照独居青州归来 堂,重阳赏菊,无人相伴,故作此词,以抒发寂寞无聊之感。 1、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是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醉花阴》内容。
7.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十四个字被誉为 “千古创格” 、 “绝世奇文” , 你赞同吗?
李清照词两首导学案学生版
李清照词两首之《醉花阴》导学案学习目标1.着重引导学生朗诵,从而把握李清照词的诗意情感。
达到背诵的目标。
2.鉴赏李清照作品的明丽与缠绵,品味其婉约风格的柔美。
3.探索李清照作为女性作者写出内心“恋情”的历史意义。
培养学生正确的感情价值观,颐养性情。
学时:2学时一、自主学习1.李清照(1084-1155),宋代派女词人。
号。
她的词在苏轼、柳永、周邦彦之外别树一帜,婉约而不流于柔靡,清秀而逸思,富有真情实感,语言清新自然,流转如珠,音调优美,故名噪一时,称为体。
2.李清照的词以为界,分为前后期,前期内容多写,词风。
后期内容多写,词风凄凉低沉。
3、写作背景:宋徽宗大观二年重阳节,赵明诚游宦在外;李清照独居青州,重阳赏菊,无人相伴,故作此词,以抒发寂寞无聊之感。
二、合作探究1、这首词哪一句话哪一个字体现了作者的情感?明确:①。
②2、李清照是如何写她的愁的呢?哪些字能体现出来?明确:3、“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词人是如何渲染愁苦之情的?明确:4、“半夜凉初透”,词人是怎么知道“半夜”凉意透过纱厨的?明确:5、作者的凉意从何而来?重阳节对这种“凉”意,起到了怎样的作用?明确:6、下片写赏菊饮酒,并抒发感受,中间作者本人的形象在内,说说词中作者是怎样的形象。
明确:7、指出“人比黄花瘦”的“瘦”字的含义。
明确:三、课堂练习背诵全词四、课后练习1、下列加点的词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薄.(báo)雾重.(chónɡ)阳暗香盈.(yínɡ)袖B.东篱.(lí) 戚戚.(qī) 乍.(zhà)暖还寒C.将.(jiǎnɡ)息相.(xiānɡ)识三杯两盏.(zhǎn)D.憔悴.(cuì) 堪摘.(zhāi) 玉枕.(zhèn)纱厨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A.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B.莫道不销魂C.东篱把酒..损..黄昏后D.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李清照词两首之《声声慢》导学案学习目的:1.重点朗读,以声传情,把握李清照婉约词风格之美;2.探讨李清照作为女性作者写作内心“恋情”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价值观;3.如何在“简单”中体悟出“复杂”来,把握“人性”之美,“诗情”之妙。
《李清照词两首》导学习型教学案
《李清照词两首》导学案【学法指导】、熟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初步理解诗歌内容,然后完成本学案。
2、认真思考,规范书写,独立完成。
【学习目标】.知人论世,结合背景理解诗文内容2.反复诵读,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写作特色3.培养热爱古典诗词的思想感情,提高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知识链接】一.写作背景及作者简介:写作背景:宋徽宗大观二年重阳节,赵明诚至仰天山罗汉洞观月,流连忘返;李清照独居青州归来堂,重阳赏菊,无人相伴,故作此词,以抒发寂寞无聊之感。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文学家,章丘明水(今属济南)人。
以词著名,兼工诗文,并著有词论,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李清照她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后一同研究金石书画,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
靖康之变后,她与赵明诚避乱江南,丧失了珍藏的大部分文物。
后来赵明诚病死,她独自漂流在杭州、越州、金华一带,在凄苦孤寂中度过了晚年。
她是一位在诗、词、文、赋都有成就的作家,但最擅长、最有名的是词。
她早年曾做《词论》,主张“词,别是一家”。
注重词体协音律、重铺叙、有情致的特点,并批评了从柳永、苏轼到秦观、黄庭坚等词家的不足。
清照文词绝妙,鬼斧神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被尊为婉约宗主,是中华精神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
李清照的词可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词主要描写伤春怨别和闺阁生活的题材,表现了女词人多情善感的个性。
她后期词则充满了“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浓重伤情调,从而表达了对故国、旧事的深情眷恋。
李清照的词独具一家风貌,被后人称为“易安体”。
李词的主要特点有:一是以其女性身分和特殊经历写词,塑造了前所未有的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从而扩大了传统婉约词的情感深度和思想内涵。
二是善于从书面语言和日常口语里提炼出生动晓畅的语言;善于运用白描和铺叙手法,构成浑然一体的境界。
【自主学习•秀出风采】一、整体感知成长心灵、《醉花阴》的上片和下片分别写的是什么,他的主旨是什么?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这首词是作者婚后所作,抒发的是重阳佳节思念丈夫的心情。
李清照词两首 导学案
《李清照词两首》导学案【学习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能结合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2.品读赏析,体会诗歌语言美,学习本词寓情于景,层层渲染的写作手法二、过程和方法先知其人,再品其诗。
先整体感知,再细细品味,通过炼字炼句和意象分析法,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掌握鉴赏诗歌的一般步骤和方法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古诗词的语言魅力,增强诗词鉴赏能力【学习重点】把握作者情感,理解这首词的含义。
【学习难点】通过炼字炼句及意象分析法,品味诗词的语言,体会其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学习方法】诵读品悟法引导法合作探究法【学习过程】第一课时《醉花阴》一、导入新课郭沫若先生有一副对联是这样写的“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写的是谁?李是婉约词杰出代表,今天我们来学习李易安的《李清照词两首》。
二、介绍李清照其人其词1.前期的李清照李清照出身于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师从苏轼,是著名经史学家;母亲王氏出身名门,也知书善文。
李清照从小接受良好的文化教养,工书,能文,精通音律。
18岁嫁给门当户对的太学生赵明诚为妻,婚后的生活相当美满,二人志趣相投,能在一起读书,品诗论文,收集和鉴赏古籍、器物和金石刻等。
赵明诚有一段时间出外游学、出仕为官,李清照便常常以诗词排遣寂寞,表达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2.后期的李清照1125年金入侵宋朝,两年后北宋灭亡,从此,李清照的个人命运也随着国家命运的改变而改变。
他们一家被迫南迁避难,两年后即1129年赵明诚在赴官途中染病身亡,留下李清照孤苦伶仃一个人。
这期间她不但承受着政治上的压力,而且大量书画、研墨被盗,孤独一身,各地漂泊,境况极其凄惨,尝尽了丧夫之痛、流离之苦和亡国之恨。
3.李清照前后期词的不同前期的词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
虽多是描写寂寞的生活,抒发忧郁的感情,但从中往往可以看到她对大自然的热爱,也坦率地表露出她对美好爱情生活的追求。
李清照词两首导学案
《李清照词两首》导学案预习案【预习目标】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并通过作品初步了解其创作主题及风格。
2、了解个人的生活遭遇和创作的密切关系。
3.了解中国古典诗词常见的意象及其丰富的意蕴。
一、预习内容请阅读以下知识,用笔划出重点1.知人论世,作者介绍李清照(1084-约1151),宋代著名婉约派女词人,号易安居士。
李清照的生平可根据宋室南迁为界,分为前期和后期。
前期:其父亲是李格非,饱读诗书,精通儒家经典,进士出身,才学之士。
因得到苏轼赏识,成为“苏后四学士”之一。
性格刚正不阿,嫉恶如仇。
母亲是王氏。
王氏祖父是王拱辰,宋仁宗时的科举状元,先后担任过翰林学士,吏部尚书(国家人事部部长)、三司使(财务部部长),王氏从小在诗书世家里长大。
“妻王氏,拱辰孙女,亦善文“——《宋史》。
李清照:有良好的家庭教育,比当时的女孩子有着更为宽松自由的环境。
古代女孩子应过着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待字闺中,专攻女红的生活。
丈夫:赵明诚。
为人品行端正,情趣高雅,从小喜欢收集金石字画文物,其父赵挺之,与李格非是同乡人,政治上是变法派,与李格非刚好相对。
当时流传这么一个故事,赵明诚和父亲说,做了一个梦,请父亲解梦:言与司合,安上已脱,芝芙草拔。
(词女之夫)刚好宋徽宗上位,采取折中政策,政治矛盾暂趋缓和,故赵明诚与李清照得以结为秦晋之好。
这时李18岁,赵21岁。
命运转变:婚后不久,新旧两党又开始争斗,赵挺之打击李格非,李清照曾写援书,但没得到帮助。
李格非被贬回老家。
新党内部争斗,赵挺之死于京师,赵家也遭受灾祸。
后期:靖康事变,北宋灭亡。
北方大乱,赵家大多书册文物被焚,逃难到南方。
丈夫病逝。
李清照曾经改嫁。
一个叫张汝舟的人为骗文物而与她结婚,结果得不到,这次婚姻完全是个骗局。
李清照告他虚报举数,借此离婚。
她也因此坐了两年牢,但获得众人帮助,九天后出来了。
最后一个人在孤独中去世。
2.创作李清照的词自成一家,被称为“易安体”,词作有《漱玉词》。
李清照词两首导学案
《李清照词两首》导学案班级姓名第小组评价【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领略李清照“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写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品味李清照的语言风格,理解词的思想感情3、情感与价值观:结合词人的生平经历,体味词人的感情【学习重难点】:体会词人前后期作品中的别样“愁”情1、推敲炼字,品味意象,发现美在何处,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
2、中国古典诗词中常用意象的特定属性。
【知识链接】作者简介:李清照(1084-1155),济南章丘(今属山东)人,号易安居士。
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出身名门世家,父亲李格飞师从苏轼,著名经史学家;母亲王氏也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能诗能文;李清照从小耳濡目染,也聪明伶俐,善于音律,能诗作词。
由于不同的生活境遇,李清照的生活和创作也分为前后两期:前期:早期生活优裕。
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
18岁嫁给当时宰相赵挺之之子赵明诚,夫妻志趣相投,婚后生活美满,她常与丈夫吟诗做对,并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她前期作品多写大家闺秀的生活情趣、闺怨离愁,如《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等。
后期:李清照的生活以靖康之难为界形成鲜明对照。
1127年,位于宋朝北部的金国长驱直入,攻占了北宋都城汴京,俘获宋徽宗、宋钦宗父子,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变”。
李清照的个人命运也随着国家命运的改变而改变。
李一家被迫南迁避难,两年后(1129),其夫赵在去赴官的途中不幸染病身亡,流下李孤苦伶仃一个人,此后生活一直不如意,经历了珍藏多年的金石书画丢失事件、再婚离婚等不幸的遭遇。
中晚年的李清照尝尽了颠沛流离之苦、亡夫之痛和亡国之恨。
后期的词作一改其前期清新明快的词风而充满了哀婉凄凉,多写其悼亡之悲、故国之思和亡国之痛,如《声声慢·寻寻觅觅》。
她的词作在艺术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在词坛中独树一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易安体”。
《李清照词两首》导学案
《李清照词两首》导学案【学法指导】、熟读文,结合下注释初步理解诗歌内容,然后完成本学案。
2、认真思考,规范书写,独立完成。
【学习目标】.知人论世,结合背景理解诗文内容2.反复诵读,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写作特色3.培养热爱古典诗词的思想感情,提高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知识链接】一.写作背景及作者简介:写作背景:宋徽宗大观二年重阳节,赵明诚至仰天山罗汉洞观月,流连忘返;李清照独居青州归来堂,重阳赏菊,无人相伴,故作此词,以抒发寂寞无聊之感。
李清照(1084-11)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文学家,章丘明水(今属济南)人。
以词著名,兼工诗文,并著有词论,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李清照她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后一同研究金石书画,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
靖康之变后,她与赵明诚避乱江南,丧失了珍藏的大部分文物。
后来赵明诚病死,她独自漂流在杭州、越州、金华一带,在凄苦孤寂中度过了晚年。
她是一位在诗、词、文、赋都有成就的作家,但最擅长、最有名的是词。
她早年曾做《词论》,主张“词,别是一家”。
注重词体协音律、重铺叙、有情致的特点,并批评了从柳永、苏轼到秦观、黄庭坚等词家的不足。
清照文词绝妙,鬼斧神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被尊为婉约宗主,是中华精神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
李清照的词可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词主要描写伤春怨别和闺阁生活的题材,表现了女词人多情善感的个性。
她后期词则充满了“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浓重伤情调,从而表达了对故国、旧事的深情眷恋。
李清照的词独具一家风貌,被后人称为“易安体”。
李词的主要特点有:一是以其女性身分和特殊经历写词,塑造了前所未有的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从而扩大了传统婉约词的情感深度和思想内涵。
二是善于从书面语言和日常口语里提炼出生动晓畅的语言;善于运用白描和铺叙手法,构成浑然一体的境界。
【自主学习•秀出风采】一、整体感知成长心灵、《醉花阴》的上片和下片分别写的是什么,他的主旨是什么?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这首词是作者婚后所作,抒发的是重阳佳节思念丈夫的心情。
《李清照词两首》导学案
李清照词两首
词的背景
李清照,北宋女词人,出生于一个文化显赫的家庭。
她的词文以清丽脱俗、动人凄婉著称,融汇了唐诗宋词的精华,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篇文档将介绍李清照所创作的两首词曲《如梦令》和《如梦令》的背景及分析。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这首词曲写的是几个朋友夜宿时的情景。
雨下得很大,风也很大,但是他们的酒量够大就一直喝到天亮。
后来,有人问他们家的卷帘人现在在哪里,他们以为问的是花园里的海棠树,就回答道:“海棠依旧”。
这首词曲抒发了作者对朋友的留恋之情,并钦佩朋友们的豁达乐观精神。
同时,她也通过海棠的比喻,道出了青春易逝,岁月匆匆的感慨。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想带妆花入宫。
月明箫鼓夜,皎皎空中寒。
另一首同名的词曲,描述的是女主角在宫中回忆旧友於轩师的故事。
他们曾在清新的溪亭中共话心声。
女主人公在观看春燕,夏蝉,秋霜,冬雪时,静静地想着於轩。
她想把带妆的花赠送给当时的於轩师,并留下许多思念。
然而,她那苍凉的命运,让她无法实现她的梦想。
这首词曲也是李清照的代表作之一,她表达了自己对友情、爱情之中美好的向往与祈盼,也传达了生命短暂、人生无常的鸣响。
结论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清照的词歌不断迎合着读者的品味和需要进行着深远的变化。
她把自己的感受融进了她的词曲之中,创造出了不可复制的独特的艺术形式。
她的作品在诗歌史中形成了经典,经久不衰。
李清照词两首导学案
李清照词两首导学案一、导入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眼泪和愁情也是文学永恒的主题。
轻拂历史的尘烟,漫步文学的殿堂,无数的词人写着无数的悲怀愁情的诗词。
透过这些作品,我们不但读到了千古文人的真性情,也读到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中国文学史上有这样一个奇女子,她,出身名门气质娴雅,诗文书画无不通晓,曾生活幸福爱情美满,又不幸经历离合丧乱,开创易安词体,极是当行本色。
她被词评家誉为“写愁第一高手”,“千古才女李易安,万古愁心李清照”尤其善于写愁写悲,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近李清照,走进她的情感世界,用心灵来聆听、来感受浓缩了她一生痛楚的千古绝唱吧!二、作者简介李清照,号,济南章丘人,她的词作独步一时,流传千古,被誉为,有之美誉。
有《词论》等。
主张。
词分前期和后期: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描写爱情生活、自然景物,韵调优美。
后期多慨叹身世,怀乡忆旧,情调悲伤。
三、作者雅称(拓展延伸内容)①被尊为。
明·徐士俊:“正宗易安第一,旁宗幼安第一”②婉约宗主:清·王士禛:“婉约以为宗,豪放惟称首”③词家三李:、、④宋代四大女词家:、、张玉娘、吴淑姬⑤济南二安:李清照号易安居士,辛弃疾字幼安,皆济南人⑥李三瘦:第一瘦:(《如梦令》)第二瘦:(《醉花阴》)第三瘦:(《凤凰台上忆吹箫》)三、关于婉约词派1、简介词的一种流派,是城市经济发展的产物,修辞婉转、表现细腻。
在取材上,多写儿女之情、离别之情;表现手法上,多用含蓄蕴藉的方法表现情绪。
代表词人有、等。
2、兴起原因①是婉约风格形成的基础北宋结束了之前两百多年的纷争割据的战乱局面,统一了中原地区,经济空前发展,都市异常繁荣,歌台舞榭,妓馆酒楼遍及汴梁和各大都会,这种歌舞升平的社会风气给文化繁荣发展创造了合适的土壤和条件。
词同时也迎全了市民阶层和士大夫阶层的娱乐需求。
这种需求决定了词有可能用豪放的风格来表现,这样一来,细腻,深沉,富有理想趣味的婉约词便得以生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目标: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与创作。
2、鉴赏李清照作品的婉约风格,比较婉约与豪放两种词风的异同。
学习难点:体味词作中的意象和由意象营造的意境,以及词句中凝聚的感情。
学习重点:理解词中“愁的内涵,反复吟咏,快速背诵学法指导:1. 课前查资料了解作者的身世和词作特点2. 认真读文本,在熟悉文本的基础成小组合做完成探究课时预设:两课时一、自主学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戚戚()乍暖还寒()()将息()有谁堪摘()憔悴()( )2查资料填写下列空格李清照(1084-约1151),宋代著名婉约派女词人,号易安居士。
婚前婚后都生活在书香世家,其父李格非很有学问,其夫赵明诚是著名的金石考据家。
李清照夫妇雅好词章,常相唱和。
靖康之乱,李清照随家颠簸南下,后来丈夫病死,李清照亡国继以亡家,余生孤苦,郁郁而终。
她的词婉约而不流于柔靡,清秀而具有逸思,富有真情实感,语言清新自然,流转如珠,音调柔美,故名噪一时,被称为" 易安体 ",词作有《玉漱词》。
她经历了南北分裂之乱,在南渡前后,她的词风变化很大。
南渡前,李清照的词多描写少女生活,如《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于轻快活泼的画面中见作者开朗欢乐的心情和轻松悠闲的生活;中期婚后生活到南渡以前,与丈夫经常是分居两地,她的很多词中表现的是一种相思之愁,对丈夫的思念,如《醉花阴》;南渡后,生活的苦难使她的词风趋于含蓄深沉。
《菩萨蛮》、《念奴娇》、《声声慢》等词表现了词人长期流亡生活的感受,国破家亡之愁。
《醉花阴》写于词人生活的前期。
当时赵明诚在山东莱州做官,李清照留在老家青州居住。
李清照形单影只,居室寂静,再不闻评诗论文、查书赌茶、鉴赏碑刻的欢声笑语。
李清照写了这首词给明诚,以寄相思。
《声声慢》写于词人生活的后期。
这时她不但连续经历了国家败亡、远离故乡、丧失丈夫的灾祸;在南方到处辗转逃亡避难中,她丢失了珍爱的文物、古籍,还遭到政治上的诬陷。
她晚年的处境极其凄惨,心境极其恶劣。
她用这一曲抒情长调,艺术地表现了自己晚年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情感。
3结合课下注释解读词意,并写在下边二、合作探究1. 《醉花阴》这首词写出了词人的哪些愁绪?请概括回答。
归纳:重阳无阳,有高难登,诗兴难发,此一愁也;丈夫不在,夜晚难眠,独饮闷酒,此二愁也;秋风飒飒,菊残人老,此三愁也。
2、古人常常爱用花比喻人之美貌,如“芙蓉如面柳如眉”“人面桃花相映红”等,而李清照却说“人比黄花瘦”。
赵明诚的朋友也认为“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三句绝佳。
请分析一下这个比喻的妙处。
提示:分析词人与“黄花”的相似之处,明确词人的情感。
菊花不止外形上雅淡、清秀,与作者因相思而消瘦的体态相近,而且在菊花品格的传统象征意义上,也酷似作者清高、淡泊的精神,这样的比喻比较确切地反映了当时作者由于离开丈夫而孤独、愁闷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情感。
表达是时摒绝浮花浪蕊,而选择不求浓丽、自甘素淡的菊花加以自比也反衬出作者不同凡俗的逸韵。
3、“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几句包含几层意思?有什么作用?这几句在用语上有什么特点?提示:(1)这几句包含三层意思:第一句,写人的动作神态,似乎在寻找失去的东西,追索过往的陈迹;第二句,写环境的凄凉、寂寞;第三句,写内心世界的愁苦、哀伤。
(2)这几句直接抒情,表达的感情哀婉凄切,为全词奠定了凄清的基调。
(3)七组叠字,很好的统率了全词的内容,展示出一种凄凉萧条的意境;选用叠字,造成一种回环往复的效果,为全词的抒情定下基调;使用叠字更显示感情之强烈;平中见奇,字字传神。
4、“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一句。
词人为什么强调是“旧时相识”?表现的是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提示:作者正在酒后感到寒气袭人之时,最让她伤心的是又见到了飞过的鸿雁,而这南来的大雁,却是当年在北方的旧相识!作者这时是感叹:大雁可以南来北往,而自己却只滞留在南方不能北归!表现了作者强烈的思乡之情和一种沦落异地的流浪之感。
5、“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几句在写法上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
提示:这几句是环境描写,用以烘托作者内心的孤独和寂寞。
点点滴滴的雨打在梧桐叶上,可在凄苦的作者听来却像打在自己心上,是那么强烈的敲击着、震撼着作者的心扉。
6、《声声慢》选取的意象有哪些?并分析各意象的作用。
提示:酒-愁三杯两盏淡酒“淡”:并非“酒”太淡,而是“愁”太浓,酒力压不住心愁。
秋风-愁晚来风急寓意晚年凄凉雁-伤心雁传书思念家人,雁南归想家而作者夫已亡--无书可传国已破--无家可回黄花-以花喻己黄花堆积--身世飘零,憔悴损--容颜憔悴,有谁堪摘---无心共摘梧桐 -- 牵愁惹恨雨--愁细雨写出了愁之长和愁之无止尽7、李清照的创作生活始于北宋末,终于南宋初。
她既享受过安逸、宁静的生活,也遭遇了国破、家亡、夫死的灾难与不幸。
本课所选的两首词反映了李清照不同时期的生活与心态,呈现出不同的韵味、格调。
请结合下边的列表比较两首词的异同。
明确:词名节令意象意境感情写法风格《醉花阴》重阳薄雾、浓云、瑞脑、纱橱、玉枕、西风、黄花轻烟袅袅、天气初凉和菊花吐蕊时的清寂、寂静的意境百无聊赖孤单寂寞相思之苦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比拟映衬委婉含蓄《声声慢》暮秋大雁、黄花、梧桐、细雨晚风送寒、秋雨连绵、黄花零落、北雁南飞的凄惨、悲凉的意境颠沛之苦丧夫之痛亡国之恨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对比烘托不加雕饰朴素自然三、课堂检测读下边的词,完成后边的题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问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整首词都是描写梦境,请说说词人的用意。
提示:词人不安于社会给她安排的命运,她渴望自由,追求光明。
但这种愿望在她生活的时代的现实中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她只有把它寄托于梦中虚无飘渺的神仙世界,在这境界中寻求出路。
2.梁启超评价这首词说:“此绝似苏辛派,不类《漱玉集》中语。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说明理由。
提示:梁启超的评论是正确的。
诗人把生活感受融入梦境,把《离骚》《逍遥游》和神话传说化入词中,通过神奇的想像使梦幻与生活、历史与现实融为一体,构成气势恢宏、格调雄奇的意境。
它与诗人其它作品的清丽、婉约确是很不相同。
分析:李清照是一位婉约派的女作家,《醉花阴》《声声慢》等词多半写闺情幽怨,风格是含蓄、委婉的。
但《渔家傲》却是她豪放风格的佳作,她用《离骚》、《远游》的感情来写小令,不但是五代词中所没有的,就是北宋词中也很少见。
其所以有此成就,无疑决定于作者的实际生活遭遇和她那种渴求摆脱这种生活的思想感情,这绝不是没有真实生活感情而故作豪语的人所能写出的。
四、课外拓展阅读品味词中意蕴丰富的意象1. 菊花——坚贞高洁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有人称赞它为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
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
其他如“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宋人郑思肖《寒菊》)、“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人格的写照。
2. 梧桐——凄凉悲伤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如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
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
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
”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
3. 鸿雁——思乡怀亲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
诗人在北朝做官时,出使南朝陈,写下这思归的诗句,含蓄而又婉转。
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
鸿雁传书的典故大家比较熟悉,鸿雁作为传送书信的使者在诗歌中的运用也就普遍了。
如“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李商隐《离思》)等。
4. 酒——离别愁绪酒在古典诗词中表现出两种感情,一是欢庆,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杜甫《文官军收复河南河北》)一是;离别,古诗大多是这一种,表现离别的愁绪。
如: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苏幕遮•怀旧》)在词中的“淡酒”表现了酒的无力,没有了烈性,表现了词人的愁苦之深、思念之痛5. 梅花——傲霜斗雪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
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
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
五、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