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氏收购罗门哈斯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化工行业并购重组(2)

化工行业并购重组(2)

债务融资
权益融资
混合融资
融资创新
通过银行贷款、发行债券等方式筹集 资金,需考虑利率、期限、还款方式 等因素。
结合债务和权益融资,设计最优的融 资结构,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融资效 率。
监管审批流程梳理及注意事项
审批机构及流程
了解并梳理涉及交易的监管机构及其审批流程, 确保交易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
市场风险识别和防范建议
市场调研
深入了解目标公司所在行业的市场状况、竞争格局和未来发展趋势 。
品牌保护
在并购过程中加强品牌保护,防止品牌价值和市场份额的流失。
营销策略调整
根据市场变化和目标公司特点,调整营销策略,提高市场竞争力。
其他潜在风险点挖掘及应对
环保风险
关注目标公司环保合规情况,评估潜在环保风险和治理成本。
随着工业4.0和智能制造的推进,化 工行业将加快智能化转型,提高生产 效率和产品质量。
跨界融合
化工行业将与其他行业进行更多的跨 界融合,开发新的应用领域和市场空 间。
国际化发展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化工行业将 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推动企业 国际化发展。
02
CHAPTER
并购重组策略与模式选择
横向并购策略及案例解析
合并与分立
对于希望整合业务的交易双方,合并可能是更合适的选择;对于需 要剥离非核心业务的公司,分立可能更有利。
特殊交易结构
根据特定需求和条件,设计特殊的交易结构,如定向增发、换股合并 等。
支付方式安排及影响因素
现金支付
简单直接,但可能增加收购方的资金压力, 影响其财务状况和流动性。
股份支付
减轻收购方资金压力,但可能稀释其股权, 影响控制权。

陶氏化学的财务故事

陶氏化学的财务故事

陶氏化学的财务故事作者:郝秋红谈多娇王晓敏来源:《会计之友》2014年第24期一、陶氏化学的品牌故事陶氏化学是一家以科技为主的跨国性公司,位居世界化学工业界前列,在2013年美国500强中排名第52位。

陶氏公司一直是世界上权威性的高科技公司之一,公司运用“科学、技术以及人元素”的力量坚持不断改进。

陶氏化学公司将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贯彻于化学和创新,为全球160个国家和地区的客户提供种类繁多的产品及服务,为消费市场提供更加优质的产品,涉及纯水、食品、药品、油漆、包装、个人护理产品、建筑、家居和汽车等众多领域。

1897年赫伯特·亨利·陶(Herbert Henry Dow)在美国密歇根州的米兰德市创建陶氏化学公司。

公司最初的业务是从盐水中提取氯气,以及制造漂白粉、农用杀虫剂、氯化钙、金属镁和乙酰基水杨酸等。

此后,公司不断推出二溴化乙烯、苯乙烯、溴、基纤维树脂以及聚苯乙烯树脂等众多新产品。

公司发展过程中还成功地摆脱了杜邦公司的兼并企图。

此后,陶氏化学一直以产品为导向,凭借强大的技术实力研发出各种化工原材料出售给客户,再由客户将这些材料应用到日常我们所看到的各种终端产品。

目前,作为业界领先的化工企业,陶氏化学重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将可持续发展战略融入企业文化,公司视科学技术知识为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核心。

有着近120年历史的全球化工业领先企业——陶氏化学公司一直为推动公司的整体变革而努力。

公司总能在遇到不可预测的挫折时凭借“韧的战斗”逾越障碍,坚持执行清晰的战略目标。

本文以2010—2013年四年期的年报资料来分析“世界500强+百年老店”陶氏化学由“沉重的肉身”返老还童的关键因素。

二、陶氏化学的财务分析(一)业务优化从资产负债表上看,2010—2013年陶氏化学账面资产均为700亿美元左右,公司规模稳定不变。

不仅总资产规模固定,而且资产结构也变化不大,固定资产净值占公司总资产的比例一直在25%上下。

陶氏化学

陶氏化学

陶氏化学:加速变革的一年11月初,中国大部分地区已是寒冬,陶氏化学公司董事长兼CEO利伟诚再次来到中国,参加在陕西榆林举行滴神华陶氏榆林循环经济煤炭综合利用项目滴奠基仪式。

这壹计划耗资巨大滴煤化工项目壹直备受瞩目,随着该项目滴奠基,双方开始启动项目滴审批流程。

《商务周刊》从陶氏获悉,双方已选定榆神煤化学工业园作为该壹体化化工项目滴场址,目前,双方正在积极准备该项目其他各方面滴30余个支持性文件,并将尽快提交国家有关部门进行审批。

在11月3日滴奠基仪式上,利伟诚难掩兴奋:“陶氏目前正在向利润增长型企业转型,并已取得良好成效,这壹项目符合我们在中国这样滴高增长地区进行投资滴战略。

”2009年是陶氏化学公司加速变革滴壹年,外界注意到,虽然几经波折,但陶氏变革滴脚步基本按照利伟诚设计滴战略规划推进,并初步显示出积极滴效果。

这家百年化学公司变得更轻快起来。

今年4月,陶氏化学最终完成了对全球领先滴特殊材料制造商罗门哈斯滴收购,利伟诚希望陶氏向功能化学品和特殊化学品业务倾斜滴增长战略有了壹个成功滴开始,随后,陶氏成立了高新材料事业部这壹多元化业务部门,以顺利完成对罗门哈斯滴无缝整合。

整合之初,利伟诚预期,新成立滴高新材料事业部将为陶氏每年节约出13亿美元滴巨大成本协同优势。

让他感到高兴滴是,整合罗门哈斯6个月时间,就超额完成了他当初希望用12个月设定滴目标,陶氏提供给本刊滴数据是成本协同优势目标已完成110%以上。

同时,陶氏目前已基本还清了当时用于收购罗门哈斯滴过桥贷款。

“这不仅提高了公司在财务上滴灵活性,也进壹步实现了资产负债表滴去杠杆化。

”利伟诚说。

变革滴努力开始在财务报表上反映出来,不久前公布滴今年第三季度业绩报告显示,陶氏本季每股收益0.63美元。

陶氏称,这壹业绩壹方面源于价格滴环比增长,另壹方面得益于电子和特种材料、涂料和基础设施(高新材料)、功能产品和功能系统销量滴增长,以及公司为削减成本和实现收购带来滴协同优势而采取滴措施。

陶氏化学收购罗门哈斯整合高新材料业务

陶氏化学收购罗门哈斯整合高新材料业务

十年来 ,
詹天佑奖
的权威 性 和 影 响 力与 曰 俱 增 . 已 成 为 土 木 工 程 领 域 科 技 创 新 的 最
高奖项 .
先后 完成 了八 届评选 .
共 有 19 1 项在科技创新与新技术
应 用 方 面 成 绩 显 著 的工 程 项 目和 1 0 0 0 多家做 出 突 出贡 献 的主 要
该项 目 1 3 栋建筑 全部采 用太阳 能 集 中供热 水 系 统 覆 盖建 筑 .
面积为 15 .12 5
万m。 。
根 据评 估测试报告 .
该 系统全年 常规能源 替
代量

2
8
2
8

8
吨标 准煤

按 照近 年 我 国火 电平 均标 准 煤耗 电量
4 0 0 g /k W h 计 算 . 每 年 可 以
氏建筑应 用 事业 部亚 太 区 总经理 c a r lO G U a r in o 和研 发 总监 H a r i
R e ddy .
并 饶 有兴 致地 参 观 了 陶 氏展 台 .
并就 陶氏X P S
外墙外保温 系
统 与陶 氏技术 人 员进行 了探讨 。
C a r lo G u a r in o 表 示 : 作 为世 界 知 名 品 牌 和 全 球 领 先 的建 筑 节 能 方
的一
系 列 陶 氏产 品 ,
旨在提 供 完 整 的 、
可 靠 的建筑 外墙节能解决 方案 。
在 新型 外墙保温 技术 与绿 色 建材专题 论 坛 上 陶 氏建筑应 用事业 .
部首 席科 学 家胡应 锋 先 生 做 了 关于 “ 可 靠 的陶 氏外墙外保 温 系统 ” 的
专题 演讲 。 住 房 和 城 乡建 设 部建 筑节 能 与科 技 司 司 长 陈 宜 明会 见 了 陶

陶氏化学收购罗门哈斯案达成协议

陶氏化学收购罗门哈斯案达成协议

诺信 公司 旗 下X 线检 测技 术供 应商达 格精 密工 射 业宣布推 出其高功率X 射线管。
该新 型高 功率X 射线 管具 备高 达 1 瓦的功 率 ,同 0
时 可保持完 整 的亚微 米特征 识别 。这种能 力通过达格 革命 性 密封传 送X 射线 管技 术而 实现 。该技 术 可使 用 户在 整个管 千伏 范围 内以高达4 瓦功率进行 1 0 纳米特 O 征识 别选择 ,或在全 1 瓦功率 下仍保持 亚微 米特征识 0 别 。这 种灵 活性 可 以最 佳 分辨率 支持 高X 射线通 量 , 理 想适用于 捕捉一流 半导体 设备特征 中的细微 密度差 异 ,以及提 高计 算断层摄 影技术(T分析。 C)
似 不看淡 。
诸 多未来计 划将包括 建立德 国哈默尔 恩总部 ,容 纳办 公 室、研发 、样 品 、培 训、应用 与支持 中心 ,还将 在 美国波士顿附近的毕莱卡开办面对美国市场 的工厂。
达格推 出新型高功率X 线管 射
陶 氏化 学收 购 罗 门哈斯 案 达成 协 议
2 0 年全球化工行 业最受瞩 目的并购案—— 陶 氏 08 化学 收购 罗门哈斯案终 于在一 波三折后 尘埃落定 。陶
乔认 为第 二季是传统 淡季 ,但需 求如果不减 ,售价应
服务 。此后 ,代理及 分销商 网络 将继续 为美 国与欧洲 市场提供服务 。
这一协议 的签订将使 O poVs n r io 更好地 应对和渡 r i
向上趋 势机会大 ,对第二季倾 向审慎乐观。
富乔表 示 ,最 近 下游P B C 厂除受 惠英特 尔低 电压
股权 ,与有关各 方的初步讨 论 已经 开始 :罗门哈斯 一
下 属 业 务 部 门MotnS l r a o t

陶氏收购罗门哈斯案例分析

陶氏收购罗门哈斯案例分析

西安交通大学企业并购协同效应陶氏化学并购罗门哈斯案例分析牛钰31133510272014/6/6企业并购协同效应——陶氏化学并购罗门哈斯案例分析1案例背景介绍1.1关于陶氏化学与罗门哈斯美国的陶氏化学公司(DOW Chemical)创建于1897年,是一家以科技为主的跨国性公司,主要研制及生产系列化工产品、塑料及农化产品,其产品广泛应用于建筑、水净化、造纸、药品、交通、食品及食品包装、家居用品和个人护理等领域。

公司业务涉及180个国家和地区,全球员工4.6万人,产品类型多达3,500余种。

目前陶氏是世界第二大化学品制造商,仅次于德国的巴斯夫(BASF),其主要竞争对手是杜邦公司。

美国罗门哈斯公司(Rohm and Haas)成立于1909年,总公司位于宾西法尼亚州费城。

集研究、生产、经营精细化学品于一体的美国罗门哈斯公司,是美国最大的精细化工公司,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丙烯酸系列产品供货商之一,在全球25个国家设有100多家生产厂及研究机构,其产品销售遍及100多个国家。

1.2收购方案陶氏化学于2008年7月11日宣布,正式收购罗门哈斯公司,每股作价为78美元,总收购价格达到188亿美元。

在宣布收购后,罗门哈斯公司股价一天就上升了65%。

美国时间2008年7月9日,该公司股价还停留在44.83美元,第二天直接蹿升到74.04美元,11日收盘价格为74.7美元。

此项并购的财务支持包括巴菲特旗下的美国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Berkshire Hathaway)的产权投资,科威特投资局(KIA)的可转换优先证券,金额分别为30亿美元和10亿美元。

花旗银行、美林证券和摩根士丹利共同为这项交易提供债务融资,它们也是这项交易的财务顾问。

科威特政府2008年12月28日宣布,考虑到全球金融危机以及当前的低油价,合资项目“风险很大”,决定科威特石化公司(Petrochemical Industries Co.)退出了原定将提供融资支持的合资企业。

陶氏化学完成对罗门哈斯的收购

陶氏化学完成对罗门哈斯的收购

物 ,以及 电子材 料 。
该认 可 指 令还 包 括 一项
“ 持 分 离指 令 ” 保
( re oHodS p rt ) O d rt l e aae ,要求 陶氏在业务剥 离
收 购宣 布之 日的承诺
期 望 陶氏高新 材料 事业部 的成 立将 能够 :

前 持 业 相 竞争 确 密 息不 维 这些 务的 性, 保机 信
创 造 出巨大 的成本 和收入 协 同效应 :陶氏 自 2 0 0 8年 7月 以来
不断 努力 ,通过 联 合采 购及 集 中商业 服 务节 约成 本 ,预期 可 以将 每 年 的成 本协 同效应 扩大 到 1 3亿美元 。

利 用 罗门哈斯 的优 势 ,促进合 并后 企业 的增长 :陶氏高新 材料
会在这些 业务部 门之间转移 , 或转移 到陶 氏的其 他 业务部 门。 陶氏已经启动 相关的程序 , 遵从美 国联邦 贸易委员会 的协议指 令 , 并积极 为待剥离 的业务 寻找 买家 。此前 ,此次 收购 已于 2 0 0 9年 1 8日通过 了欧盟委员 会 的监 管审批 。从 今天 月 起 ,罗门哈斯公 司普通股将 停止交 易。瞄
票 。这 一举措 符合 陶 氏的计划 ,即在 2 0 0 9年底
前 偿还 其 为 罗 门哈斯 收 购交 易所 筹措 的过桥 贷 款 。实 现这 一 计划 途 径包 括 :出售 资产 、发行 股 票和 债券 ,以及 执行 之 前所 宣 布 的公 司股息
约证 券交 易所代 码 :R H) 的收 购 。此 次收 购是 陶 氏实 施功 能化学 O
监 管审 批
20 0 9年 1 2 月 3日, 氏与 美 国联邦 贸易委 陶 员 会 (F C ) T 达成 一项认 可指 令 。根据该 指令 , F C允 许 陶 氏完成 此项 收 购 ,条 件 是 陶氏在 收 T 购 完成后 的 2 0天 内能采 取相关 行 动 , 抵 消潜 4 在 的 反竞 争效 应 。具 体来 说 ,该协 议 要求 陶 氏 剥离 下列 业务 : ・美 国德 克 萨斯 州 明湖 的丙 烯 酸及 酯 厂和 相关 的冰丙 烯 酸业 务 ,北美 、中美 和南 美 的丙 烯 酸 丁酯 、丙烯 酸乙酯业 务 ・ 北美 U A C R乳化系统特殊乳胶业务 ・ 北美 的空心 塑料颜料 业 务

决胜战略赌注时代.doc

决胜战略赌注时代.doc

决胜战略赌注时代作者:拉姆·查兰(Ram Charan)迈克尔·西斯克(Michael Sisk)来源:《商业评论》2012年第10期2008年7月,陶氏化学公司(Dow Chemical Company)正式宣布计划收购罗门哈斯公司(Rohm & Haas)。

陶氏把未来押在了这桩交易上。

这是一个大胆的举动,原因不仅在于陶氏的所有财力都将用于收购这家特殊化学品生产企业,而且这表明陶氏的商业模式发生了根本的转变,对业内的主流观点构成了挑战。

陶氏CEO利伟诚(Andrew Liveris)用“转型”(transformational)一词来描述这桩总额高达188亿美元的现金交易。

他说,这将降低公司对低利润、大波动、周期性强的大宗商品的依赖,引入特殊化学品这种差异化业务之后,公司就有了走向全球、获取更高利润的机会。

这不是一次普通的并购,而是一个巨大的战略赌注。

对于这家始创于1897年、受人尊重的公司来说,这个赌注事关公司生死存亡。

如果换做别人来做陶氏的CEO,很多人都会避免这次战略赌注。

不过,这又是当前快速变化的商业环境中许多公司都必须要采取的一种行动。

在收购消息宣布后的几个月内,这笔交易看似夭折,因为华尔街从一开始就抱着将信将疑的态度,陶氏很难取得融资。

长期以来,陶氏一直是大宗商品领域的主角。

尽管陶氏的资产负债情况很不错,而且销售也居全球业内领先,但是按照大多数行业分析师的说法,这次转型变化非常大,时机很突然,能否成功不确定,代价也十分高昂。

为了确保这宗交易取得成功,利伟诚已经花了不知多少个月的时间,制订了一项巨细靡遗的方案。

他频繁地与董事会成员和机构投资者见面,争取他们的支持。

他们探讨如何为交易融资,要剥离哪些资产,时机是否成熟等问题。

他也曾遇到过一些挫折:向几家金融机构寻求资金支持,但均遭拒绝。

不过,他没有放弃。

2008年12月,陶氏与科威特国营的石化工业公司(Petrochemical Industries Company,PIC)签署协议,成立一家合资企业,并由该企业向陶氏注资90亿美元,这为收购罗门哈斯提供了部分资金,大大降低了交易风险。

著名企业破产案例

著名企业破产案例

著名企业破产案例在商业世界中,著名企业的破产案例常常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这些案例不仅令人震惊,也给人们提供了宝贵的商业教训。

本文将介绍一些著名企业破产案例,探讨它们的原因和教训。

首先,我们来谈谈著名的雷曼兄弟破产案。

雷曼兄弟曾是美国最大的投资银行之一,但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宣布破产。

其破产案例揭示了金融机构过度杠杆和高度复杂的金融工具可能带来的风险。

雷曼兄弟的破产不仅对全球金融市场造成了巨大冲击,也引发了对监管制度的重新审视和改革。

另一个著名的破产案例是千禧航空公司。

这家航空公司曾经是澳大利亚最大的航空公司之一,但在2001年宣布破产。

千禧航空公司的破产案例揭示了竞争激烈的航空业务环境下,管理层的决策和市场变化可能对企业造成的巨大影响。

这也提醒了其他航空公司要时刻保持警惕,及时调整经营策略,以确保企业的长期稳健发展。

此外,还有像陶氏化学公司和安然公司这样的破产案例。

陶氏化学公司在2008年因为收购罗门哈斯公司而面临巨大的债务压力,最终被迫申请破产保护。

安然公司则因为其涉及的丑闻和财务不当行为而在2001年宣布破产。

这些案例都提醒了企业要保持良好的商业道德和财务管理,避免因为短视的行为而导致企业的破产。

总的来说,这些著名企业破产案例都给人们提供了宝贵的商业教训。

它们告诉我们,在商业世界中,没有任何一家企业是可以永远成功的。

管理层需要时刻保持警惕,密切关注市场变化,及时调整经营策略。

同时,良好的商业道德和财务管理也是企业长期稳健发展的重要保障。

只有在这些方面做到位,企业才能避免踏入破产的风险,实现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著名企业的破产案例给人们敲响了警钟,也提供了宝贵的商业教训。

通过深入分析这些案例,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商业世界的风险和挑战,从而更好地规避风险,实现企业的长期稳健发展。

希望我们能够从这些案例中汲取教训,不断完善自身的商业管理能力,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陶氏收购罗门哈斯 创建全球领先特殊化学品和高新材料企业

陶氏收购罗门哈斯 创建全球领先特殊化学品和高新材料企业
陶氏化学预计 ,这项交易完成 后 下一 年度 的盈 利状况将受 到积 极 的影 响 ,税 前年度成本节 约预 期 为 每年 8 亿美 元 以 上 。 关 键 的成 本 节 约 项 目包 括 :对 于 原 材 料 的购 买 力 ;制 造 和 供 应 链 的 改 进 ;合 并 后 管理 费用 的节 省 。
这一 并购使陶氏化学确立 了 在一 系列 的细分市场领域 的领先 地 位 , 这些 领域都符合未来的发展 趋 势 , 其 中最 值得 注 意 的是 在 电子 材料和涂料领域 。 在这 两个优势领 域 之 外 罗 , 门 哈 斯 在 水 处 理 、 粘 合 剂 、个人 护理 、杀菌剂 、建筑和包装 材 料 等 市场也 有 很 强 的基 础 从 , 而 使 陶 氏化 学 能够 为那些 高增 长 的 下游客户提供全 面 的 、创新 的产品 和 技 术 , 同 时 在 , 陶 氏 现 存 的 市 场 渠道 ,提供产 品的范围也 获得 了扩 展。
维普资讯
第8 期
上 海化工
跨 国公 司在 中国 陶 氏收 购 罗 门 哈 斯 创 建 全 球 领 先 特殊 化 学 品
和 高新材 料企 业
2 0 0 8 年 7 月 1 0 13 , 陶 氏 化 学
公 司和 罗 门哈斯 公 司共 同宣 布 了
一 项最终协议 : 陶氏将 以 每股包括美
国伯克希尔 哈撒 韦公 司 (B e rk—
s h ir e H a th a w a y ) 的产 权 投 资 , 以 及 科 特 资 威 投 局 ( K u w a i t I n v e s t m e n t
A u th o r it y )的可转换优先证 券 ,金额 分别为 3 0 亿美元 和 10 亿美元 。 花
化学现存 的平 台和 价值增 长重点

罗门哈斯杜邦陶氏关系证明

罗门哈斯杜邦陶氏关系证明

罗门哈斯杜邦陶氏关系证明罗门哈斯、杜邦和陶氏,这三家在化工领域那可都是响当当的巨头。

它们之间的关系,就像是一场精彩绝伦的“商业大戏”。

你想想,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商业世界里,每家企业都像是一位武林高手,各自有着独特的秘籍和招式。

罗门哈斯,以其精湛的技术和创新能力,在化工江湖中闯出了一片天地。

杜邦呢,凭借着深厚的底蕴和广泛的产品线,稳扎稳打,地位稳固。

陶氏也不示弱,以其高效的运营和敏锐的市场洞察力,赢得了不少掌声。

那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不是简单的竞争对手那么简单。

有时候,它们会合作,就像两位大侠联手对抗强敌,共同攻克一些技术难题,开发新的市场。

这难道不像是武侠小说里的英雄结盟吗?有时候,它们又在市场上争得你死我活,都想抢占更多的份额,赢得更多的客户。

这场景,像不像擂台上的生死较量?比如说,在某个特定的产品领域,罗门哈斯可能凭借一项独特的技术占据了上风,杜邦和陶氏就得绞尽脑汁想办法应对,是加大研发投入迎头赶上,还是另辟蹊径,寻找新的突破点?再比如,当市场需求发生变化时,这三家企业又得迅速调整策略。

就好比天气突然变了,原本准备好的厚棉袄得赶紧换成薄衫,动作慢了可就要吃亏啦。

它们之间的关系还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

政策的变化、原材料价格的波动、全球经济形势的起伏,这些都像是一阵风,吹得它们不得不调整自己的航向。

你说,这是不是比电视剧还精彩?在这个商业的大舞台上,罗门哈斯、杜邦和陶氏,不断演绎着合作与竞争的故事。

它们的每一个决策,每一次行动,都在影响着整个化工行业的走向。

总之,罗门哈斯、杜邦和陶氏的关系复杂又多变,充满了挑战和机遇。

它们在相互较量中共同进步,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各种各样的化工产品,也推动了行业的发展。

这难道不值得我们好好关注和研究吗?。

陶氏收购罗门哈斯,创建全球领先的特殊化学和高新材料企业

陶氏收购罗门哈斯,创建全球领先的特殊化学和高新材料企业

国内再添两条舒勒锻造生产线
舒勒 集 团下 的米 勒万 家顿 公 司 已成 功拿 到来 自国 内山推的两条锻造生产线定单 。这两个生产线预计将在 20年春 天开始动工 。客 户的 目的是 使用新的压力机生 09
产线 用于生产 履带轨道和支持辊 。
有耐高温、强度高 、 抗氧化、抗腐蚀及耐磨损等性能,
第 二 生产 线 是 一 个 带 有 电 子 传送 和 装载 进料 器
的 曲柄压 力机 ,以 及一 个半 自动 模具 改变 系统 。为 保
证 高 效的 生产 ,压 力机 还 配备机 械工 作 台及滑动 顶 出

在兰 州市宏润 达酒店顺 利 召开 。 2 0 年 中国机械 工程 08 学会年会暨甘肃 省学 术年会在甘肃省礼堂也 同期举 行 , 全 国人大常委会副委 员长 、中国科学院院长 、中国机械
参 工 加 磊 热工
箜塑 垫 _ 盟 丝堕
¨ w ¨ ao t / . om . , m li ¥1c n on
维普资讯
|■■● t E ■竺■● r c ■●■_ y 。 主 ■ I & 。 ■ ■■ ■竺 ● ■● ■■
( 07 的数 字计算 ),在这两项交易之前 ,其比重 以20年 是 5%。 1 南 昌举行 ,共有来 自 国各地生产企业 、研 究院所及 大 全
展节能减 排 ,促进铸造业的可持续发展 ”。会议期 间,
代表 们就 当前国内外铸造领域的前沿科研动态 ,以及新
技术 、新 工艺、新材料的应用等内容展开热烈的研讨和 交流 ,现场学术 气氛浓 厚,会议取得 了圆满成 功。
可代替金属应用于航空航 天器 ,并在一定程度上缓 解航
空航天器燃料浪费的 问题 。 碳 纤维 是世 界上 先进 飞机 机体 的 重要材 料 ,而我 国民用飞 机机 体碳纤 维使用 比例还 不到 I %。高性 能碳 纤维技术在航空基地投产后 ,将 彻底扭转我国航空碳纤 维依赖进 口的被动局面 ,对 国家大飞机项 目的实施有重 大的战略意义。

陶氏化学公司完成对罗门哈斯公司的收购成为全球领先的特殊化学品和高新材料企业

陶氏化学公司完成对罗门哈斯公司的收购成为全球领先的特殊化学品和高新材料企业
关 键性 作用 。

纺 织标 准 。
输 美家用纺织 品、 服装禁用 DMF
继欧盟委员会产 品安全委员 会专家 于 2 0 09年 1
月 2 日以投 票表 决方 式通 过 禁止 进 口 D 9 MF的决 定 并 提 请 欧盟 议 会批准 后 , 国服装 鞋 类 协 会 ( A A)近 美 A F
日 布了其 全球 限制 物 质名单 R L R si e u. 公 s ( etc ds b rt
上海 市知 识产 权服务 中心 纺织产 业 中心成立
20 0 9年 3月 2 7日, 上 海市 知 识 产权 服 务 中心 纺 “
s ne Ls 第 四版修正稿 , 中包括 了最新被 欧盟禁 t cs i ) a t 其 用的 D F 富马酸二甲酯 )涉及到的最终产品主要有 M( , 家用 纺 织 品 、 服装 和鞋 履等 。 D F为化工原料 , M 其作为一种高效低毒 的防霉剂
成 为全球领先 的特殊化学 品和 高新材料企业
陶 氏化 学 公 司 2o 09年 4月 1日宣布 , 已经完 成 对 罗 门哈斯 公 司的收 购 。此次 收 购是 陶 氏实 施功 能化 学 品 和特 殊化 学 品 业 务 增 长 战 略 过 程 中 迈 出 的重 要 一 步 。通过 结 合两 家 企 业 的 一 流 技术 、 泛 地 域影 响 力 广 及强 大 市场 渠道 , 创 建 一 个 营业 额 lO亿 美 元 的 多 将 4 元化 业 务部 门— — 陶 氏高新 材 料事 业部 。该 事业 部 的 目标 是实 现 每年 3 美元 的额外 价值 增 长 , O亿 并通 过成 本 协 同效 应 每年 节省 1 美 元 。 3亿
业务包括 : 涂料 、 建筑材料 、 特殊材料 、 黏合剂和功能聚

陶氏并购罗门哈斯

陶氏并购罗门哈斯

( ) PX 的加 入 改善 了 U WP 2P — HM E的硬 度 并 一 定程 度地 提高 了其 热 变形 温 度 , 善 了 材 料 的摩 擦 改 磨损 性 能 , U WP 的摩 擦 磨 损 性 能 较 U — 纯 HM E HM w ’ PX P / —/ P共混 物 的摩擦磨损 性能 对磨 损时 问 、 P
[ ] 刘 广建.超高 分子 量聚 乙烯 ! .北 京 : 学 工业 出版 社 , 1 M] 化
2 01 I一1 0 : 5.
o ro  ̄ r ] Ju a o Plme Sin , at :Pl r F abnr . or lf oy r ec Pr B oy c d J n c e me
P yi ,0 2 4 1 1 h s 2 0 0: 0 3—1 2 0 5.
I 】 C u H T,Wag JH.D 玎mi ca i lpoels o e 9 &i n va mehnc rpre ft a i h
e e ae x d t n o h ri alo i a o n UHMW P o mp v d a h n in t x i E f r i r e d e so o e — o
观 察不到 磨屑及 大面 积 的刮 伤 , 明 U 说 HMWP / P E P— XP / P共 混物耐磨 粒 磨损 和耐 高 温 长 时 问疲 劳磨 损 效 果要优 于纯 U M E J .P l r o mse ,O7,8:6 r a mltt 2 O 2 2 7—22 C , s l 7.
mo fe P E b e d n h i c h ni n br ie wel di d P /P ln s a d t er me a c a d a a v  ̄I i l a s F

陶氏收购罗姆哈斯实现战略转型

陶氏收购罗姆哈斯实现战略转型
物 技 术产 品上 也 居世 界前列 。 罗姆 哈斯 是全 球 领先 的特殊 材 料 生 产 商 , 建 筑 、 子 及 电 子设 备 、 在 电 家
缔 造 全 球 领 先 专 业 化 学 品 用 及 个 人 护 理 产 品 、包 装 及 造纸 、 交 和 高 级 原 料 公 司
通、 医药 、 处 理 、 品 及 食 品 相 关产 水 食 业 以及 工业 加 工等 多 个领 域拥 有创 新 陶 氏化学 是世 界 领 先 的综 合化 工 公司 之一 ,也 是美 国最 大 的化 学 品和
势 的 中东石化 公 司 合资 合 作 ;高 附加 值 型业务 则是 通 过 收购 快5个 国
家 和 地 区 设 有 1 0个 生 产 厂 .生 产 5 30 10多种 化工 产 品 , 户 遍 布 1 0个 客 6
4. 48 3美元 高 出 7 %。 购后 陶 氏化学 4 收
最 凛 冽 的寒 冬 ? 是 一 个 严 峻 的 问 题 。 这
涂料 、杀 菌剂 和个 人 护理 等业 务 补充 到罗 姆 哈斯现 有业 务 。 陶氏 化学 的这些 业 务 收入 将 接 近 10 3 亿美元。 同时 , 了充 分利用 罗姆 为 哈斯 在高 新材 料领 域 已经建 立 的 品牌 价值 ,陶氏化 学 的这些 业 务 产 品将沿 用 “ 罗姆 哈斯 ” 品牌 名 称 。 项交 易预 计将 在 2 0 此 0 9年 初 完 成 .届 时每年 可 产生 8亿 美元 以上 的税 前协 同效 益 。
环球 嘹望 _
陶氏收购罗姆 哈斯实现战略转型
口 刘 晓 斌
将 在 罗姆 哈斯 总部 费 城建立 高 新 材料 业务 部 门 。并 将 陶 氏化 学 的
世 界 范 围的金 融 危机 随 着冬 天 的 临近 给 石 油 石 化 行 业 带 来 层 层 冰 霜 。 处 于 行 业 下 行 周 期 中 的 石 油 石 化 行 业 ,如何才 能 安然 度 过这 个 有史 以来

战略投注:置之死地而后生

战略投注:置之死地而后生

战略投注:置之死地而后生2008年7月,老牌化工巨头陶氏化学宣布收购特种化学品制造商罗门哈斯(Rohm & Haas ),大胆地将自己的未来都押注在这次收购之上。

这一收购行动不仅会耗尽陶氏化学的所有财力,而且代表了陶氏化学商业模式的根本转变。

CEO 利伟诚(Andrew Liveris )用了“转型”一词来评价这项价值188亿美元的全现金交易。

他说,这项交易将降低公司对低利润、插图/周崛编译/ 王梦菲被动地不采取行动或许看起来和进行战略投注不一样,但其实本质没有不同——就像是将赌注押在了“忽略问题”上。

犹豫和错失良机会很快将公司推向被收购目标的行列文/ Ram Charan 和Michael Sisk 09908/2011 DIRECTORS&BOARDS不稳定、周期性强的商品的依赖,通过引进特种产品,以其差异性获取全球性的机遇和高额的利润。

对始创于1897年、历史悠久的陶氏化学来说,这不是一次普通的并购活动;而是引人注目的战略性的投注,生死攸关。

当然,绝大多数公司高管都会尽量避免这种风险巨大的战略投注。

然而,随着商业环境的快速变化,未来10年里将有越来越多的大型全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球性公司不得不采取这种战略性的投注行为。

截至目前,很多公司已经采取了行动,其中部分还来自新兴市场,如巴西的淡水河谷(Vale )、墨西哥的水泥公司(Cemex )、印度的联合酒业(United Breweries )、南非的SAB 米勒酒业(SABMiller )和卢森堡的安赛乐米塔尔(ArcelorMittal ),它们均通过战略投注成就了行业的全球领导者地位。

其他的公司,包括来自美国、加拿大、欧洲和日本的大型企业,都将面临市场的巨大变化。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也将发现,为了未来的蓬勃发展,投下战略赌注是最好的选择,而且一些公司可能需要多次投注。

陶氏化学收购罗门哈斯

陶氏化学收购罗门哈斯

陶氏化学收购罗门哈斯
佚名
【期刊名称】《《现代制造》》
【年(卷),期】2008(000)032
【摘要】2008年7月10日,陶氏化学公司和罗门哈斯公司宣布了一项最终协议:陶氏将以每股78美元的现金收购罗门哈斯公司。

这一笔价值188亿美元的交易,成为陶氏化学战略转型的又一个里程碑,正在成为一个在行业周期的不同阶段保持业绩持续增长的企业。

去年12月,陶氏化学宣布与科威特石化工业公司成立合资企业。

两项交易加起来,将便得陶氏的功能产品和高新材料业务占其全部销售额的69%(以2007年的数字计算),在这两项交易之前,其比重是51%。

【总页数】1页(P2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71
【相关文献】
1.陶氏化学公司完成对罗门哈斯的收购 [J],
2.陶氏化学完成对罗门哈斯的收购 [J],
3.陶氏化学完成对罗门哈斯的收购 [J],
4.陶氏化学公司完成对罗门哈斯公司的收购成为全球领先的特殊化学品和高新材料企业 [J],
5.陶氏化学收购罗门哈斯后正式成立陶氏涂料材料业务部陶氏化学成为全球最大
的涂料原材料和技术供应商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安交通大学企业并购协同效应陶氏化学并购罗门哈斯案例分析牛钰31133510272014/6/6企业并购协同效应——陶氏化学并购罗门哈斯案例分析1案例背景介绍1.1关于陶氏化学与罗门哈斯美国的陶氏化学公司(DOW Chemical)创建于1897年,是一家以科技为主的跨国性公司,主要研制及生产系列化工产品、塑料及农化产品,其产品广泛应用于建筑、水净化、造纸、药品、交通、食品及食品包装、家居用品和个人护理等领域。

公司业务涉及180个国家和地区,全球员工4.6万人,产品类型多达3,500余种。

目前陶氏是世界第二大化学品制造商,仅次于德国的巴斯夫(BASF),其主要竞争对手是杜邦公司。

美国罗门哈斯公司(Rohm and Haas)成立于1909年,总公司位于宾西法尼亚州费城。

集研究、生产、经营精细化学品于一体的美国罗门哈斯公司,是美国最大的精细化工公司,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丙烯酸系列产品供货商之一,在全球25个国家设有100多家生产厂及研究机构,其产品销售遍及100多个国家。

1.2收购方案陶氏化学于2008年7月11日宣布,正式收购罗门哈斯公司,每股作价为78美元,总收购价格达到188亿美元。

在宣布收购后,罗门哈斯公司股价一天就上升了65%。

美国时间2008年7月9日,该公司股价还停留在44.83美元,第二天直接蹿升到74.04美元,11日收盘价格为74.7美元。

此项并购的财务支持包括巴菲特旗下的美国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Berkshire Hathaway)的产权投资,科威特投资局(KIA)的可转换优先证券,金额分别为30亿美元和10亿美元。

花旗银行、美林证券和摩根士丹利共同为这项交易提供债务融资,它们也是这项交易的财务顾问。

科威特政府2008年12月28日宣布,考虑到全球金融危机以及当前的低油价,合资项目“风险很大”,决定科威特石化公司(Petrochemical Industries Co.)退出了原定将提供融资支持的合资企业。

而陶氏收购罗门哈斯所需一部分资金来源正是这一合资项目。

受此消息影响,陶氏股价在2008年12月29日在美股盘前交易中下跌6%,而罗门哈斯股价在盘前交易中重挫17.6%。

陶氏化学公司遇到了融资问题,并购事宜不得不暂时搁置。

2009年1月23日,陶氏与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达成一项认可指令。

根据该指令,FTC允许陶氏完成此项收购,条件是陶氏在收购完成后的240天内能采取相关行动,抵消潜在的反竞争效应。

2009年3月9日陶氏与罗门哈斯又重新达成协议,罗门哈斯最大的两家股东同意按照面值购买陶氏发行的25亿美元永久优先股。

此外,两家股东之一的Haas Family Trusts同意在陶氏选择时,对陶氏的股票做出5亿美元的额外投资。

这些股权投资大幅度减少了收购所需的债务融资,陶氏在做出交易调整后,将大致支付相当于每股63美元的现金,以及每股面值15美元的优先股。

为了提供收购罗门哈斯所需的资金,陶氏将使用股本发行所得的收益,以减少使用其原本总额125亿美元的过渡性贷款的使用额。

同时,经过重新谈判,过渡性贷款中有80亿美元的偿还期限将延长一年。

2 案情分析整个并购交易持续9个月,可谓一波三折,一个主要原因是并购交易达成协议后,国际经济环境恶化,总的宏观经济处于衰退阶段,成为并购过程中的最大障碍。

交易协议价格每股78美元,是在国际金融危机全面爆发之前达成的,在国际经济衰退的大背景下,价格实属偏高。

即便如此,陶氏仍然义无反顾的,孤注一掷想尽办法促成此交易完成,那么这笔并购交易活动的动机和经济背景是什么呢?2.1高油价引起的成本原因陶氏化学是目前美国最大的能源消耗者之一。

由于近年来国际能源价格持续暴涨,陶氏自2008年5月初以来,两次提升其产品价格,并开始征收装运附加费。

而罗门哈斯方面,自2007年到2008年1季度的5个季度,由于石油价格波动引起的的成本增加达2亿美元左右。

这一大问题使得罗门哈斯准备裁减925个工作职位,并削减乳液网络产能30%,其2008财年下半年持续运营业务每股净收益也下降0.11美元。

同时,加大调价幅度也成为该公司不得已的选择。

因此,获得具有成本竞争力的原料也成为此次协议最终达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2.2公司业务战略调整由于陶氏化学产品目前大多是大宗石化产品,基本都与油价及全球经济环境息息相关,系统性风险很大。

因此陶氏化学欲借此次购并案,正式跨足产业成长率超过8%的先进材料(Advanced Material)领域,以降低景气循环与经济衰退疑虑为公司带来的负面影响,亦可使盈利更为稳定。

其次是创造集团发展综合效益,这方面先看专业分工:由于陶氏化学在此次购并中,将特殊用途事业部切给罗门哈斯,其不仅使原有的石化原料领域能更专注发展,也将进一步强化罗门哈斯原有品牌的技术能量,提升其整体竞争力,在全球专业化工和高级材料领域占有稳固的位置;再看成本降低,此购并案通过后,预期藉由员工人数的精简、原料采购的能力与供应链状况的改善,年均可节省约8亿美元的成本。

2.3提升市场竞争地位,实现并购协同效应陶氏化学已经制定了更加积极的计划,以使实现合并后巨大的成本和收入协同效应,预期可以将每年的成本协同效应扩大到13亿美元。

公司合并后,关键成本节省的途径包括原材料购买力增长带来成本的节约;提升制造和供应链的工作流程;整合办公室和减少公司在共享服务和管理上的多余开销。

此外,对研发方面的整合也是公司未来收获协同效应的主要动力。

通过应用两个公司的创新技术,在全球快速增长的行业领域联合提供更广泛的产品,这项交易将增加公司的收入。

这宗并购案是化工行业今年来最大的并购交易,也是陶氏化学进行战略转型中决定性的一步。

这一收购使两个公司一流的技术、广泛的市场区域覆盖和强大的行业渠道得以整合,从而使得陶氏化学成为全球领先、具有强劲增长潜力的特殊化学和高新材料企业3案例协同效应计算——事件研究法事件研究法(Event-study or Methodology) 是并购绩效检验中最常见的方法之一。

该方法把企业并购活动看作单个事件,确定一个以并购宣告日为中心的“事件期”(如一1天,+1天),然后采用累计异常收益方法来检验该并购事件宣告对股票市场的价格波动效应。

“事件期”长短的选择对于该方法的运用十分重要。

一般而言,选用的“事件期”越长,有关事件的影响就越全面,但估计也越容易受到不相关因素的干扰。

3.1 事件期及计量指标选择在本案例中,2008年7月10日为市场得知并购事件的第一天,本应选取时间期为2008年7月10日-2009年4月2日。

这里选取的事件期为2009年3月10日--2009年3月31日,即自化学宣布与罗门哈斯达成修改后的并购协议开始至整个并购过程结束。

事件分析法所用计量指标如下:市场收益率,选取美国道琼斯指数。

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Dow Jones Industrial Average,DJIA,简称“道指”)。

3.2 计算公式及计算方法实际收益率计算公式如下:Rt= (该股第t日时收盘价–该股[ti-1]日时收盘价) / 市场[t-1]日时收盘价;RM = (道琼斯t日时收盘指数–道琼斯[t-1]日时收盘指数) / 道琼斯[t-1]日时收盘指数;αt:表示回归截距项。

εt:表示回归残差项。

βt:表示回归斜率。

预期收益率也使用该公式进行计算,即为:Ry=α’t+β’t RM +εtRy:表示公司t期之预期报酬率;RM:表第t期市场加权指数股票之报酬率;α’t, β’t 经由估计期计算得来。

异常收益(Abnormal Returns , ARt) 指以事件期的实际收益减去事件期的预期收益,即异常收益率=实际收益率(Rt)-预期收益率(Ry),公式为ARt=Rt-RytARt:表示公司第t期之异常收益率;Rt :表示公司第t期之实际收益率;Ryt :表示公司第t期之预期收益率。

3.3计量结果经计算,陶氏化学α’dow =0.00315688257131619β’dow =1.78657815662603罗门哈斯α’roh = 0.00179877522907888β’roh = 0.238152072380146据此计算分别得出两公司预期收益率以及两公司的财富变动分析结果。

经过计算,陶氏化学异常收益率为正,说明陶氏化学在本次并购中获得了的异常收益,即并购的效应为正。

而罗门哈斯虽亦为正,但是接近于零。

但是相比陶氏化学的协同效应和财富变动小。

说明合并是双方的财富都不同程度的增长,但是在这个事件期内并对于被收购方罗门哈斯来说存在一定负面影响。

4 案例结论——关于并购协同效应短期上来看,陶氏化学与罗门哈斯并购案是支持协同效应为正的理论,这说明市场对两者的合并前景普遍看好,给出了较好的市场预期。

但是这只是来自短期股价的信号,不能完全说明并购已经获得成功。

从长期来看,并购的协同效应最终还是要反映在合并后的新陶氏能否实现其并购战略目标,能否取得预期的财务成果,能否实现全面的整合。

目前,影响其实现并购协同效应可能的障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4.1 国际宏观经济环境恶化。

并购往往发生在经济形势良好的背景下,而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造成的全球经济衰退是当前世界各国所共同面对的难题。

在这样恶劣的大背景,对于一个刚刚合并的企业来说,如何能够成功实现并购目标,的确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受国际经济环境影响,陶氏化学在确定收购罗门哈斯之前就已对外宣布全球范围裁员5000人,罗门哈斯也宣布裁员1500人。

2009年3月10日,双方再次确认并购交易时,陶氏化学又宣布罗门哈斯在原来1500基础上,追加裁员3500人。

这部分人员精简不全是实现协同效应之功,更多的是国际经济衰退造成的无奈之举。

此外,陶氏化学还决定在全球收缩关闭数十个研发中心及工厂,以应对当前的经济环境。

一方面,公司需要收缩发展,节约成本,投资于见效快收益率高的行业以是自身尽快摆脱经济危机的影响;另一方面,公司需要化解并购所带来的成本,包括人员流失,企业文化统一等诸多方面。

两方面均不能忽视,需要纵观全局,统筹安排。

4.2并购交易久拖不决自2008年7月10日宣布并购开始,直到2009年4月2日最终完成并购,前后历时九个月。

这样的并购进度不能说是效率高。

更有因科威特项目失败,并购融资出现困难,陶氏无法按时完成并购协议,罗门哈斯为此提起诉讼,可谓一波三折。

速度是实现成功并购的关键,尤其在员工的心理调整和企业归属感方面。

如此波折的并购过程,都使协同效应的实现大打折扣。

首先,因为久拖不决,不确定性心理在员工中不断滋长。

并购过度期往往是员工相对迷茫,工作态度懈怠,需要不断鼓励的时期。

尤其是被收购方,并购过程的每一步都牵动着员工的心,每个人在考虑自己未来的位置,发展计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