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分配律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下小学数学教案《乘法分配律》3篇
人教版四年级下小学数学教案《乘法分配律》3篇人教版四年级下小学数学教案《乘法分配律》3篇人教版四年级下小学数学教案《乘法分配律》1 教材分析^p :乘法分配律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的教学内容。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展一些简便计算的根底上进展学习的。
乘法分配律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节课内容的难点,教材是按照分析^p 题意、列式解答、讲述思路、观察比拟、总结规律等层次进展的。
然而乘法分配律又不是单一的乘法运算,还涉及到加法的运算,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因此本节课不仅使学生学会什么是乘法分配律,更要让学生经历探究规律的过程,进而培养学生的分析^p 、推理、抽象、概括的思维才能。
同时,学好乘法分配律是学生以后进展简便计算的前提和根据,对进步学生的计算才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的设计上,我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把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机密地联络起来,让学生在体验中学到知识。
学情分析^p :学生根底较差、有的学生学习习惯不好,所以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我注意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尽量关注每个学生的开展。
在前面教学中发现学生对于用字母表示规律的掌握是比拟结实的,而对于一些有规律的数字也只是进展简单的竖式计算,没有发现有些数字相乘之后积的特点,没有发现简算的意义。
因此,要让学生在计算中体会出简算的必要和方便,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展解释和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才能方面得到进步和开展。
教学目的:知识与才能:1、在探究的过程中,发现乘法分配律,并能用字母表示。
2、会用乘法分配律进展一些简便计算。
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乘法分配律的活动,进一步体验探究规律的过程。
2、经历共同探究的过程,培养解决实际问题和数学交流的才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这些学习活动中,使学生感受到他们的身边处处有数学。
2、增加学生之间的理解、同时体会到小伙伴合作的重要。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优秀9篇)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优秀9篇)《乘法分配律》数学教案篇一教学内容:P36/例3(乘法分配律)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分配律。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和应用。
教学难点:乘法分配律的反应用。
教学过程:一、铺垫孕埋伏思考问题。
在学习乘法的运算定律时,我们观察了一幅主题图,有的同学还提出了一个问题: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二、新授小组讨论,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教师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
学生汇报自己的解法。
引导学生说明不同算法的理由。
(1)(4+2)某25=6某25=150(人)4+2是每组一共有多少人,在乘25就算出25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人了。
(2)4某25+2某25=100+50=150(人)4某25表示25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个人负责挖坑、种树,2某25表示25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人负责抬水、浇树。
再把它们加起来就是一共有多少人了。
小组合作:(1)两组算式有什么相同点?(2)两组算式有什么不同点?(3)两组算式有什么联系?汇报。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汇报,灵活地进行引导,总结出要点。
你还能举出像这样的几组算式吗?学生举例。
根据学生举例板书。
到底我们举的例子是不是符合这样的规律呢?请学生验证。
请学生用语言表述出发现的规律。
板书: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
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a+b)某c=a某c+b某ca某(b+c)=a某b+a某c你有什么好方法帮助我们大家记住乘法分配律?简记为:和与一个数相乘=积相加三、巩固练习P36/做一做P38/5在练习小结中,帮助学生记忆乘法分配律。
四、小结学生汇报自己的收获。
教师引导小结,相应完善板书。
板书设计:乘法分配律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1)(4+2)某25(2)4某25+2某25=6某25 =100+50=150(人)=150(人)(4+2)某25=4某25+2某25┆(学生举例)(a+b)某c=a某c+b某ca某(b+c)=a某b+a某c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
乘法分配律教案乘法分配律教案5篇
乘法分配律教案乘法分配律教案5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下面是可爱的小编帮家人们整理的5篇乘法分配律教案的相关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乘法分配律》数学教案篇一一、教学内容:乘法分配律教材第36页的例3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能自主发现乘法分配律,并能用字母表示。
2、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和概括能力。
3、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体验探究学习的快乐。
三、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探索乘法的分配律。
四、教学难点: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五、教学准备:小黑板、口算题、例题、练习题等。
六、教学策略:本节课的学习我主要采取自主探究学习,把问题教学法,合作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结合运用于教学过程中。
使学生自主、勇敢地体验尝试和实践活动来进行综合学习。
七、教学过程:(一)、设疑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率。
谁来说一说,掌握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率有什么作用?接下来我们做几道口算题,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其他同学快速判断。
(二)、探究发现1、猜想。
师:同学们算得很快,看看下道题你们能不能很快算出来。
这道题算得怎么不如刚才的快啊?好,我们来看一下它与前面的题目有什么不同?这道题含有不同运算符号了,有能口算出来的吗?说说你的想法。
为什么这样算哪?你是怎么知道的?你知道什么是乘法分配律吗?你自学能力很强,但对乘法分配律的内涵还不了解,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乘法分配律好吗?2、验证。
师:同学们看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如果可以这样计算的话,那可简便多了。
到底能不能这样计算,我们来验证一下。
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分别算出这两个算式的结果,看看是否相同。
师: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说明这两个算式关系是什么?小结:通过验证,这道题确实可以这样算,那是不是所有的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的算式都可以这样计算呢?通过这一个例子能下结论吗?那怎么办?好,下面请每个同学再举几个这样的例子,看看是不是所有的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都可以这样计算?师:由于时间关系,老师就写到这里,通过举例我们可以发现,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都可以这样计算。
《乘法分配律》优秀教案优秀8篇
《乘法分配律》优秀教案优秀8篇《乘法分配律》优秀公开课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借助画图的方式理解、掌握乘法分配律并会用字母表示。
2、能够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
3、利用几何直观,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4、渗透“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自主、主动探索,自己得出结论的学习意识。
教学重、难点: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
难点是乘法分配律的推理及运用。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出示采摘园图片。
这是老师去采摘园采摘草莓的图片。
你们观察过采摘大棚的地面是什么形状?采摘棚原来宽20米,长60米,扩大规模后,长增加了30米。
现在果园的面积有多大?二、探究发现,归纳总结。
(一)借助图形,感知模型。
1、引导:想象一下,如果用一幅图来表示题目的意思,这幅图会是什么样的呢?请把想象的图画出来。
交流学生作品后,出示60米30米20米《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原面积增加的部分2、你会独立解决吗?(学生尝试解决)说说你是怎么想的?评价:刚才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出色地解决了同一个问题。
现在请观察一下:(60+30)× 20=1800,60× 20+30× 20=1800,你有什么发现?师相机板书等号。
(二)借助图形,抽象模型。
1、出示几何图形:用两种方法解决问题。
60米()米20米《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原面积增加的部分刚才已知长增加了30米,现在尝试自己决定长增加的数量,你还能写出一些类似上面这样的等式吗?2、交流:你想增加几米?怎样算?结论是什么?师相机板书。
引导:孩子们,现在黑板上有那么多算式,你是否能结合图2来说一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先同桌互说。
再集体交流。
3、出示图3,要求:先把自己猜测的数据填入下面的面积模型中,然后对自己的猜测进行计算、验证、自主完成任务单项2。
()米()米()米《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原面积增加的部分4、交流:你是怎么猜测和验证的?结论是什么?教师小结:由此可以得到的结论是:两个数相加的和乘一个数,等于用这两个数分别乘这个数,再把和相加。
小学乘法分配律教案5篇
小学乘法分配律教案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乘法分配律教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小学乘法分配律教案1一、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乘法分配律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节课内容的难点,教材是按照分析题意、列式解答、讲述思路、观察比较、总结规律等层次进行的。
学习这部分教学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概括能力。
同时,学好乘法分配律是学生以后进行简便计算的前提和依据,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教学重点:理解、应用乘法分配律。
教学难点: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算。
(三)《大纲》要求让学生从正、反两方面正确理解乘法分配律。
(四)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够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的基础上接着学习“乘法分配律”不会觉得太难,但是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还是一个薄弱的环节。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根据《大纲》要求,教学内容和学情,本节课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会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
(二)智能目标: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综合能力以及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三)情感目标: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法与学法分析(一)教学方法在设计乘法分配律的教学时,依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
采用自主学习、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
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多思、多说、多练,使学生由被动的学习转为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
(二)学法指导本节课以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为主,通过学生的自学、运用等学习形式,让学生去感受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
《乘法分配律》教案(通用14篇)
《乘法分配律》教案(通用14篇)《乘法分配律》教案篇1教学内容:人教社教材四年级下册P26页例7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探索及与同伴交流,使学生亲历观察、猜测、验证、归纳、建构乘法分配律的全过程。
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2、会应用乘法分配律,使某些运算简便。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积极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及与同伴交流,亲历观察、归纳、猜测、验证、推理等探索发现的全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推导过程。
教学设计思路:1、通过买衣服的情境转入乘法分配律。
2、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几组不同的算式,引导学生发现一般规律,然后归纳总结出字母公式,并能用语言表述出来,使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3、会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1、生活引入,激发兴趣今年十月,县里准备举行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我们学校准备派5个同学参加比赛,学校准备为这5位同学选一套运动服装。
老师在商店逛来逛去选了几件衣服和几条裤子,请看大屏幕。
出示:两件上衣(价格分别是100元、80元)两条裤子(价格分别是70元、50元)2、提出问题,独立思考出示:(1)一共有几种搭配方法?(2)选择你自己喜欢的一种方案计算出总价(用多种方法计算)。
二、探索交流,建构规律1、生选择搭配方案并计算。
2、组内研讨,并出示:(1)一共有几种搭配方案?(2)介绍自己的方案,并说一说需要花多少钱?你是怎么算的?3、汇报交流:(1)探讨第一种方案。
师:哪一个同学想先来给项老师推荐他的方案?(预设学生回答:A:要求5套衣服多少钱,就要先求出1套多少钱。
即:一套的价钱×套数=总价。
列式为:(100 70)×5B:要求5套衣服多少钱,就要先求出5件上衣的价钱和5条裤子的价钱。
即:上衣价钱裤子价钱=总价.列式为:100×5 70×5)(2)探讨第二种方案。
小学乘法分配律教案优秀范文
小学乘法分配律教案优秀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和意义。
2. 培养学生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1. 乘法分配律的定义:两个数的和乘另一个数,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两个加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得数不变,用字母表示为:(a+b)×c=a×c+b×c。
2. 乘法分配律的应用:通过实际例题,让学生掌握如何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和意义,以及如何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2. 教学难点:乘法分配律在实际应用中的灵活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图片等引导学生直观地理解乘法分配律。
2. 采用讲解法,详细讲解乘法分配律的定义和应用。
3.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在实际计算中运用乘法分配律,巩固所学知识。
4.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共同完成任务。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际例题,引导学生发现乘法分配律的规律。
2. 新课讲解:详细讲解乘法分配律的定义和意义,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3. 实例演示:通过多个例子,展示乘法分配律的应用,让学生在实际计算中体会乘法分配律的简便性。
4. 课堂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对乘法分配律的掌握程度。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在运用乘法分配律时的经验和心得。
6.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乘法分配律在实际计算中的重要性。
7.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有关乘法分配律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应用以及乘法分配律在实际计算中的灵活运用。
2. 评价方法:通过课堂练习、课后作业以及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评价。
3. 评价指标:a. 能否正确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和意义;b. 能否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c. 能否在实际计算中灵活运用乘法分配律;d. 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参与度和交流分享情况。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乘法分配律》教案(优秀14篇)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乘法分配律》教案(优秀14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以下是敬业的小编征途为大伙儿分享的14篇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的相关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篇一学习内容: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乘法分配律学习目标:1、结合具体的情境,尝试计算,初步认识和理解乘法分配律的含义。
2、通过观察交流、举例验证,概括规律,并能用字母式子表示乘法分配律。
3、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借助乘法的意义进一步理解乘法分配律的内涵。
学习重难点借助乘法的意义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和内涵。
配套资源实施资源:《乘法分配律》教学课件学习过程:一、情境导入,引入新课师:之前我们已经学习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乘法的另一个运算定律。
请同学们认真看下面的题目:有一个长方形的果园,原来宽20米,长80米,扩大规模后,长增加了30米。
问:现在这个果园的面积有多大二、学习新知①自主探索,独立解决问题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如果用一幅图来表示题目的意思,这幅图会是怎样的呢把你想到的图形画在练习本上。
并试着去解决这个问题。
②汇报交流,明确算法谁愿意把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展示给大家,并说明解决问题的步骤。
③全班反馈(课件动态演示)先来看一种方法:可以先算出扩大规模后果园的长,再算出扩大规模后果园的面积,即(80+30)×20=2200(平方米)(设计意图:借助于课件,展示出这道题目的示意图,进行动态演示,可以让学生清楚地看到每一步的计算表示的`实际意义是什么,对理解另一种方法打下基础。
) 再来看第二种方法,可以先算出果园原来的面积,再算出后来增加的面积,较后把原来的面积和增加的面积全起来就是果园现在的面积。
即80×20+30×20=2200(平方米) (设计意图:借助于课件,进行动态演示,让学生从中清楚地看到这种方法和一种方法的不同之处,同时又真正的明白,虽然方法不同,但所要求的结果完全一样) 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发现呢大家是不是已经发现了尽管这方法不一样,但这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一样的。
乘法分配律教案设计优秀7篇
乘法分配律教案设计优秀7篇乘法分配律教案设计篇一教材分析:本课时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第七单元的第一课时,乘法分配律涉及到乘法和加法两种运算。
教材中实际情境中引出问题,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解答,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列出两道算式,发现他们的内在联系,再让学生例举同类算式,分析共同点,从中发现乘法分配律,并用字母表示出来,练习中安排了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以及把乘法分配律延伸到它的逆应用和类推到两个数的差与一个数相乘,使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得到了有效的延伸。
学情分析:学生在第七册学习了加法和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以及应用这些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已经初步具备探索和发现运算律并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的经验,为学习新知识奠定了基础。
同时新知识学生在已经学习的知识中也有所体现,只是没有揭示这个规律罢了,比如学生在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时,周长=长×2+宽×2周长=(长+宽)×2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难点:引导学生经历探索并发现乘法分配律的过程。
设计理念: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教材的实际内容,本课的教学主要是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对知识进行主动的探索,从而发现规律,并应用规律灵活地解决计算问题。
教学主要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教学挂图出示例题:买5件夹克衫和5条裤子,一共要付多少元?[创设与学生生活相联系的情境,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二、经历探索、分析比较、得出规律1、让学生独立解答,得到两种不同的方法,集体订正,说出两个算式计算过程的含义2、分析两个算式的联系,形成两个算式相等的共识(结果都是求出的是5件夹克衫和5条裤子的总价)即:(65+45)× 5=65 ×5+45× 53、建立初步的概念,写出类似的几组算式4、小组合作,说说这样的算式所蕴涵的规律,得到乘法分配律公式并用字母来表示。
[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经历、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主动参与探索,从而发现规律。
四年级乘法分配律教案8篇
四年级乘法分配律教案8篇教案的书写是能够让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步骤有很好表达的,教案在书写的过程中,我们务必要注意讲授内容要点,下面是作者为您分享的四年级乘法分配律教案8篇,感谢您的参阅。
四年级乘法分配律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并理解乘法分配律,初步了解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2.学生在发现乘法分配律的过程中,发展比较、分析、抽象和概括的能力,增强用符号表达数学规律的意识,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学生感受数学规律的确定性和普遍适用性,获得发现数学规律的愉悦感和成功感,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
教学重难点:发现并理解乘法分配律。
教学准备:挂图、小黑板。
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生谈话,引入主题图:老师准备为参加学校排球操比赛的五位同学去购买衣服。
看看买什么衣服好看呢。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出示:买5件夹克衫和5条裤子,一共要付多少元?师问你打算怎样算?生口答师板书:(65+45)×565×5+45×5请学生分别说清两道算式的含义。
2.师问猜想一下,这两道算式的结果会怎样?要验证我们的算式是否正确,应该用什么方法?生计算,个别板演。
证明这两道算式的结果是相等的。
中间应用“=”接连。
3.生读算式(65+45)×5=65×5+45×5师问等号两边的算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生同桌说一说,并汇报。
4.这两道算式相等是一种巧合还是有规律的呢?出示:(2+10)×6=2×6+10×6(5+6)×3=5×3+6×3师问中间可以用“=”来连接吗?5.小组讨论:这三组等式左边有什么特点?右边有什么特点?生汇报。
6.师问你能写出具有这样规律的等式吗?生独立写一写,个别板书。
7.师问你能想出一道等式,可以把我们今天学习的所有具有这种规律的等式都包括在内吗?生写一写,个别板演。
《乘法分配律》数学教案(优秀9篇)
《乘法分配律》数学教案(优秀9篇)《乘法分配律》数学教案篇一教学内容:教科书例6、例7及“做一做”,练习十四。
(一)知识教学点1.使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2、掌握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二)能力训练点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和概括能力。
(三)德育渗进点通过乘法分配律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羹育渗遇点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提高审美意识。
指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实践,使学生感知乘法分配律。
运用已有经验(D识迁移类推,通过合作学习,学会知识。
1.教学重点: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及应用。
2.教学难点:乘法分配律的反应用。
小黑板(转板)、口算卡片、投影仪、投影片、红(白)方木块。
(一)锚垫孕伏1.口算:(卡片)25× 17×4 125×24引导学生说一说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这样计算有什么好处?2.先口算,再把得数相同的两个算式用等号连接起来。
(投影片)(6+4)×5 6×4+4×5(二)探究新知1.导人新课: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并且知道应用这些定律可使一些计算简便。
今天这节课,我们再学习乘法的分配律。
(板书课题)2.教学例5:(1)出示例5:(2)引导学生观察、讨论、交流。
(3)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两种算式,发现了什么?使学生懂得:①两个算式相等。
②两个算式可用等号连接。
学生答,教师板书:(18+7)×6=15018×6+7×6二150(]8+7)×6二18×6+7×6 .(4)教师出示:20×(15+9)20× 15+20×9=48020×(15+9)二20×15+20×9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使学生明确:每组中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反馈练习:按题目要求,请你说出一个等式。
(投影出示)(——+——)×——=——×——+——×——学生答,教师填写投影。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作为一位人民教师,我们常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能够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如何把教案做到独具一格呢?下面是由作者给大家带来的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7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篇1一、说教材:本课时教学为苏教版第八册第54-55页“运算律”的第1课时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加法、乘法的交换律与结合律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内容要为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打下基础,教学重点应放在引导学生发觉规律、知道含义上。
二、说目标:《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以下简称《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面向全部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基于此,我结合教材内容特点及课前调查,肯定了以下教学三维目标:1.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进程中发觉、探索、知道乘法分配律。
2.进程和方法:引领学生在主动参与、探索、发觉和概括的进程中,培养视察、比较、猜测、分析、概括、推理等能力,增强用符号表达数学规律的意识,体会用字母式子表示乘法分配律的严谨与简洁。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规律的肯定性和普遍适用性,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爱好,增强自信心。
《标准》还提到:要探索并了解运算律,会运用运算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据此,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要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发觉乘法分配律的内在规律,并与他人交换。
三、说学情:由于学生已初步具有探索、发觉运算律并运用运算律简便运算的体会,本节课遵守“解决问题—发觉规律—交换规律—表达规律”的顺序来出现内容,这样的安排易引发学生对学过的方法的回想,亦有利于他们顺利学习和掌控本节课内容。
在实际教学时,我还强调依主题图情境引导视察、比较、猜测、分析、知道、概括出乘法分配律,以亲历贯穿学习全进程,重学生的成功体验,引领他们在合作、交换的和谐氛围中知道算理,一步步发觉与成功、探索与知道。
四、说教法和学法:数学教学需要多种教法与学法的有机结合。
乘法分配律教案(15篇)
乘法分配律教案(15篇)乘法安排律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情景创设,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充分调用同学已有的知识阅历,进行知识迁移。
同学在老师的引导下探究和归纳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的作用,了解运用运算定律可以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过程与方法:鼓舞同学大胆猜想,并从中感悟科学验证的方法。
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约的实际问题。
培育依据详细状况,选择适当算法的意识与技能,进展思维的敏捷性。
情感、立场和价值观:通过教学情景的`创设和观赏自然景色的美,向同学渗透环保教育。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探究发觉乘法交换律、结合律,懂得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乘法安排律的应用。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二、学习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1、学习例5。
(1)出例如5(2)同学在练习本上独立解决问题。
(3)引导同学对解决的问题进行汇报。
4×25=100(人)25×4=100(人)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你还能举出其他这样的例子吗?老师依据同学的举例进行板书。
你们能给乘法的这种规律起个名字吗?板书: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能试着用字母表示吗?同学汇报字母表示:a×b=b×a2、学习例6。
(1)出例如6(2)同学在练习本上独立解决问题。
老师巡察,适时指导。
(25×5)×2 25×(5×2)=125×2 =10×25=250(桶) =250(桶)(3)引导同学对解决的问题进行汇报。
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你还能举出其他这样的例子吗?老师依据同学的举例进行板书。
你们能给乘法的这种规律起个名字吗?板书: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
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能试着用字母表示吗?同学汇报字母表示:(a×b) ×c=a× (b×c)(4)完成例6下面做一做的第一题。
《乘法分配律》(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下册
《乘法分配律》(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下册在今天的数学课上,我们将一起探索和学习一个非常重要的数学法则——乘法分配律。
这个法则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轻松地解决乘法问题,还能够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数学中的运算规律。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四年级下册的数学课本,今天我们将学习第10章的“乘法分配律”。
这部分的内容主要包括乘法分配律的定义、证明以及如何运用乘法分配律来简化计算。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同学们能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含义,并能够熟练地运用它来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理解乘法分配律的原理和掌握如何运用它来简化计算。
难点在于如何证明乘法分配律,并能够灵活地应用它解决复杂的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讲解乘法分配律,我准备了一些幻灯片和实物模型,以及一些练习题供同学们练习。
五、教学过程六、板书设计在讲解乘法分配律的过程中,我会利用板书来展示和强调重要的概念和步骤,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为了巩固同学们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和运用,我准备了一些作业题。
其中包括一些填空题和应用题,让同学们能够通过练习来加深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同学们能够深刻理解乘法分配律的重要性,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
同时,我也会鼓励同学们进行一些拓展延伸的学习,比如探索乘法分配律在其他数学问题中的应用,以及尝试证明一些相关的数学定理。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的教学设计中,我认为有几个重要的细节是同学们需要特别关注和理解的。
一、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引入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通过一个实际的问题来引入乘法分配律的概念。
这个问题是:“如果有一个班级有30名学生,其中男生占一半,女生占另一半,那么这个班级中有多少男生和女生?”通过这个问题,同学们可以直观地感受到乘法分配律的作用,即通过乘法分配律可以将乘法问题转化为加法问题,从而更简单地解决。
二、乘法分配律的证明过程讲解乘法分配律时,我会利用幻灯片和实物模型来展示和解释乘法分配律的证明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乘法分配律
一、教学内容
乘法分配律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意义,能正确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
2、通过有步骤地观察、分析、比较,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定律内容,培养学生总结概括的能力。
3、使学生初步理解这个定律,掌握其数学特点和结构形式,会用字母表示这个定律。
三、重点难点
1、能正确理解乘法分配律。
2、理解乘法分配率的特点和结构。
四、教具准备
例题情境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
以前我们学过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谁可以用语言来叙述一下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用字母怎样表示?
指名让学生回答。
谁说一说下面这道题是怎样计算简便?
板书:25X125X32
先说一说运算顺序,再计算。
(10+20)X3 10X3+20X3 5X(20+40) 5X20+5X40
提问:它们的运算顺序一样吗?结果相同吗?
老师:两个算式的运算顺序不同,结果却相等,那么两个算式之间究竟有什么规律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共同研究这个问题。
(二)教学实施
1、教学例题
(1)、观察比较
问:从例题上你获取了哪些信息?需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老师买5件上衣和买5条裤子一共要付多少钱?)
(2)、怎样理解“一共要付多少钱?”这句话(买5件上衣和买5条裤子共用多少钱)(3)、根据题意,怎样列式计算?说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学生1、(65+45)X5
=110X5
=550(元)
65+45表示一件上衣和一条裤子的价钱,再乘以5,也就是5套衣服的价钱。
学生2、65X5+45X5
=325+225
=550(元)
65X5表示买5件上衣的价钱,45X5表示买5条裤子的价钱,加起来就是5件上衣和5条
裤子的价钱。
2、总结归纳
(1)讨论:
这两种算法有什么相同点和有什么不同点?
两种算法不同,结果相同,可以用什么符号把找两个算式连接起来?
板书:(65+45)X5=65X5+45X5
(2)提问:等号左边的算式表示5个什么?右边是5个几和5个几的和?
(3)思考:同学们观察讨论后,现在请你们分析一道题,选一种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
板书习题:
买一张桌子35元,一把椅子25元,买这样的课桌4套共用多少元?
A、根据题意列式:
方法一、(35+25)X4=240(元)
方法二、35X4+25X4=240 (元)
B、请同学说出各自的解题思路,用等号连接两个算式:
(35+25)X4=35X4+25X4
你们认为找两种方法哪个比较简便?为什么?(第二种,更容易算出积是多少)
提问:这些算式左右两边有什么变化?什么没变?(这些算式左边和右边的运算顺序变了,结果没变。
)
提问: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发现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与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在把积相加,这两种的计算结果相同。
)
在总结归纳的过程中,学生叙述规律时,对学生语言进行知道纠正。
老师:同学们的总结很好,这个普遍的规律叫什么呢?你知道吗?(这个规律叫乘法分配律。
)你都了解乘法分配律的哪些知识?
(4)、归纳规律。
老师:乘法分配律的总结是: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等于把两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
为了使这个定律表达得更简明更概括,我们可以用a、b、c三个字母表示三个因数,这个定律可以写成:(a+b)X c= a X c + b X C。
这就是乘法分配律。
(三)课堂作业
1、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数
(1)、(28+4)X25= X + X (2)、126X(40+21)=126X +126X
(3)、34X28+64X28=(+ )X
2、把下面两边相等的算式用线连起来。
14X35+27X14 14X(35+27)
(15+23)X36 15X23+36X23
(28+34)X100 28X100+34X100
76X(43+56) 76X43+76X56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共同研究了乘法分配律,它是一条很重要的定律。
根据乘法分配律,可以灵活地改变算式形式,使一些计算简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