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还原反应中有关的守恒计算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高考总复习--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知识讲解及巩固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高中化学高考总复习--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知识讲解及巩固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Fe2+,可以写出 Fe3++I-―→Fe2++I2,然后根据得失电子守恒、电荷守恒配平。FeCl3 与 KClO 反应时,根
据题目信息 Fe3+被氧化为 FeO42-,则 ClO-被还原成 Cl-,可以写出 Fe3++ClO-―→FeO42-+Cl-,然后根据氧
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守恒可以得到:2Fe3++3ClO-―→2FeO42-+3Cl-,再结合溶液强碱性和电荷守恒,在 左边补上 OH-,然后配平即可。 【变式 4】向 Na2CO3 溶液中通入氯气,可制得某种生产和生活中常用的漂白、消毒的物质,同时有 NaHCO3
__________ + __________ →
【答案】(1)FeSO4+HNO3→Fe(NO3)3+Fe2(SO4)3+N2O+H2O (2)FeSO4 N(3)得到 4(4)24FeSO4+30HNO3→ 类型二、 陌生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高清课堂: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规律 例 1】
【变式 3】(2015 衡水中学周练)FeCl3 与氢碘酸反应时可生成棕色物质,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强氧化剂,可作为水处理剂和高容量电池材料。FeCl3
与 KClO 在强碱性条件下反应可制取 K2FeO4,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5SO2+2MnO4-+
=5SO42-+2Mn2++
,再用 H+离子调整电荷相等(右边加上 4 个 H+),最后在
左边补上 2 个水即可。
【总结升华】书写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重在分析化合价变化,强调一种元素化合价上升,必有
另一种元素的化合价降低。
举一反三:

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

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

--.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1.氧化还原反应计算的类型:(1)计算氧化剂、还原剂、还原产物和氧化产物的物质的量或质量。

(2)计算物质的化合价或化学式。

(3)计算反应中的电子转移的数目。

(4)综合计算。

2.计算方法—电子得失守恒法。

【解题步骤】(1)找出氧化剂、还原剂及相应的还原产物、氧化产物。

(2)找准一个原子或离子得失电子数目注意化学式中粒子的个数)。

((3)根据题中物质的物质的量和得失电子守恒列出等式。

n(氧化剂)×变价原子个数×化合价变化值(高价-低价)= n(还原剂)×变价原子个数×化合价变化值(高价-低价)。

【类型一】计算氧化剂、还原剂、还原产物和氧化产物的物质的量或质量。

【例1】在4Zn+10HNO3 =4Zn(NO3)2+NH4NO3+3H2O 反应中,被还原的硝酸和未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19:91D::A 4:1B14C【练习1】在反应NH4NO3 →HNO3+N2+H2O中发生氧化反应的氮原子与发生还原反应的氮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 。

)A. 3∶554∶B. ∶53C.∶58D.【类型二】计算元素的化合价或物质的化学式。

【例2】12 mL 浓度为0.1 mol//L 的NaSO 溶液,恰好与10 mL 浓度为0.04 mol//L 32的KCrO 溶液,完全反应,通过计算确定Cr 元素在还原产物中的化合价为()。

722A.0 B.+2 C+3 D.+6【类型三】计算反应中的电子转移的数目或物质的量。

4=2CuI↓+13I2+【例3】已知氧化还原反应:2Cu(IO3 2+24KI+12H2 12K24) SOSO,其中+12H2 。

氧化剂在反应中得到的电子为1 mol ( O )B.11 molC.12 molD.13 molA/10 mol(H2 为原料制2 【练习6】在一定条件下,分别以高锰酸钾、氯酸钾、过氧化氢O )取氧气,当制得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O 时,三个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之比2为( 。

氧化还原反应计算中的“守恒法”

氧化还原反应计算中的“守恒法”
- - - - - -



1.(2012· 四川) 向27.2Cu和Cu2O的混合物中加入某浓度的稀硝酸0.5L,固体物质完全反应,生成NO 和Cu(NO3)
2。在所得溶液中加入1.0mol/L
的NaOH溶液1.0L,此时溶液呈中性,金属离子已完全沉淀,沉淀质是(
B
1.含n克HNO3的稀溶液恰好与m克Fe完全反应,若HNO3只被还原为NO,则n : m可能是①5 : 1、 ②9 : 2、③3 : 1、④2 : 1、⑤4 : 1
A. ②③⑤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③
2. 将32.4g 1molMg—Cu合金完全溶解于硝酸中,反应产生的X气体,再向所得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 恰好完全反应时产生52.8g沉淀,根据题意推断X气体的成份可能是( ) A.0.6molNO C B.0.4molNO2和0.2molN2O4 C.0.2molNO、0.4molNO2和0.10molN2O4 D.0.2molNO、0.2molNO2和0.4molN2O4
【解析】 (2)根据电荷守恒得: x+2×2-3×2=2,解得 x=4。
(3)根据还原剂失电子总数等于氧 化剂得电子总数,当生成 1 mol Fe3O4 时,转移的电子数即是 1 mol O2 得电子总数,为 4 mol。设被 Fe

还原的 O2 的物质的量为 x,根据电 8 子守恒得:4x=1 mol×3×( -2), 3 解得 x=0.5 mol。
(三)多步反应的得失电子守恒问题 5 . 14 g 铜银合金与足量的某 浓度的硝酸反应,将放出的 气体与1.12 L(标准状况下) 氧气混合,通入水中恰好全
部被吸收,则合金中铜的质
量为( C )

氧化还原电子守恒计算

氧化还原电子守恒计算

氧化还原反应计算1.计算依据:(1)氧化剂获得电子总数等于还原剂失去电子总数,即得失电子守恒。

(2)氧化剂中元素降价总数等于还原剂中元素升价总数,即化合价升降守恒。

(3)反应前后各元素种类不变,各元素的原子数目不变,即质量守恒。

(4)在有离子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中,反应前后离子所带电荷总数相等,即电荷守恒。

2.计算方法——得失电子守恒法:还原剂失电子总数=氧化剂得电子总数:解题的一般步骤为:(1)找出氧化剂、还原性及相应的还原产物和氧化产物。

(2)找准一个原子或离子得失电子数。

(注意化学式中粒子的个数)(3)根据题中物质的物质的量和得失电子守恒列出等式。

n(氧化剂)×变价原子个数×化合价变化值(高价-低价)=n(还原性)×变价原子个数×化合价变化值(高价-低价)。

3.常见题型:【例1】已知M2O可与R2-作用,R2-被氧化为R的单质,M2O的还原产物中,M为+3价,又知c(M2O)=0.3 mol·L-1的溶液100 mL可与c(R2-)=0.6 mol·L-1的溶液150 mL 恰好完全反应,则n值为( )A.4 B.5 C.6 D.7【解析】(1)如何确定复杂离子中元素的化合价?(2)如何判断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得失电子守恒数?解题流程:●活学巧练3.在一定条件下,PbO2与Cr3+反应,产物是Cr2O和Pb2+,则与1 mol Cr3+反应所需PbO2的物质的量为( )A.0.3 mol B.1.5 mol C.1.0 mol D.0.75 mol【点拨】标出化合价变化:O2―→2+,3+―→2O;算出一个原子的得失电子数:PbO2得(4-2)e-,Cr3+失(6-3)e-;求算某个原子得失电子总数,设需PbO2的物质的量为a,转移电子数为:a×(4-2)e-,Cr3+转移电子数为:(6-3)e-×1 mol;利用电子守恒列式:a×(4-2)e-=(6-3)e-×1 mol,a=1.5 mol。

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守恒计算

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守恒计算

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守恒计算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子守恒计算解题方法:1.计算依据:(1)氧化剂获得电子总数等于还原剂失去电子总数,即得失电子守恒。

(2)氧化剂中元素降价总数等于还原剂中元素升价总数,即化合价升降守恒。

(3)反应前后各元素种类不变,各元素的原子数目不变,即质量守恒。

(4)在有离子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中,反应前后离子所带电荷总数相等,即电荷守恒。

2.计算方法——得失电子守恒法:还原剂失电子总数=氧化剂得电子总数:解题的一般步骤为:(1)找出氧化剂、还原性及相应的还原产物和氧化产物。

(2)找准一个原子或离子得失电子数。

(注意化学式中粒子的个数)(3)根据题中物质的物质的量和得失电子守恒列出等式。

n(氧化剂)×变价原子个数×化合价变化值(高价-低价)=n(还原性)×变价原子个数×化合价变化值(高价-低价)。

3.常见题型:1.硫代硫酸钠可作为还原剂,已知溶液恰好把标准状况下完全转化为-离子,则-将转化成A.-B. SC. -D. -1 / 3答案:C2.当溶液中-和-离子数之比为1:3时,正好完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X在还原产物中的化合价为A. B. C. D.答案:C3.24mL浓度为的溶液恰好与20mL某浓度的溶液完全反应已知被氧化为,且元素Cr在还原产物中的化合价为价,则原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A. B. C. D.答案:B4.当溶液中离子与分子的个数比恰好按2:5进行反应时,溶液中被还原为较低价态,则X元素的化合价变为( )A. B. C. D.答案:C5.某铁的氧化物溶于足量盐酸中,向所得溶液中通入标准状况下,恰好将完全氧化值为( )A. B. C. D.答案:A6.在含有的溶液中通入,再加入含有的溶液后,恰好完全转化为,则反应后X元素的化合价为( )A. B. C. D.答案:B7.某强氧化剂与的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则X还原后化合价为( )A. B. C. 0 D.答案:C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守恒计算3 / 3。

化学计算方法

化学计算方法

计算题解题方法一、 守恒法1. 质量守恒:m(反应物)=m(生成物)。

该法常用于连续反应的计算、复杂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和有机物分子组成的计算。

2. 电子守恒: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到电子总数等于还原剂失去电子总数。

常用于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数目、配平等计算,以及电化学中的有关计算。

3. 电荷守恒:即溶液中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

①化合物化学式中存在的电中性原则(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②电解质溶液中存在的电荷守恒(阴阳离子电荷守恒)。

4. 物料守恒:电解质溶液中某一组分的原始浓度等于它在溶液中各种存在形式的浓度之和。

它实质上就是原子守恒和质量守恒。

例1. 将0.195g 锌粉加入到200mL 的0.100 mol·L -1MO 2+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则还原产物可能是( )A. MB. M 2+ · C .M 3+ D. MO 2+例2. 含有砒霜)(32O As 的试样和锌、盐酸混合反应,生成的砷化氢)(3AsH 在热玻璃管中完全分解成单质砷和氢气,若砷的质量为1.50mg ,则( )A.被氧化的砒霜为1.98mgB. 分解产生的氢气为0.672mLC.和砒霜反应的锌为3.90mg ·D.转移的点子总数为A N 5106-⨯二、差量法差量法是根据化学变化前后物质的量发生的变化,找出“理论差量”。

这个差量可以是质量、物质的量、气体的体积和压强、反应过程中的热量等、这种差量跟化学方程式中的物质的相应量成比例关系。

用差量法解题是先把化学方程式中的对应差量(理论差量)跟已知差量(实际差量)列成比例,然后求解。

解题关键:(1) 计算依据:化学反应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量与差量成正比。

(2) 解题关键:一是明确产生差量的原因,并能根据方程式求出理论上的差值。

二是结合题中的条件求出或表示出实际的差值。

例3.下列反应中,反应后固体物质增重的是( )A .氢气通过灼热的CuO 粉末B .二氧化碳通过Na 2O 2粉末·C .铝与Fe 2O 3发生铝热反应D .将锌粒投入Cu(NO 3)2溶液三.极值法极值法(又称极端思维法、极端假设法)就是从某种极限状态出发,进行分析、推理、判断的的一种思维方法。

氧化还原反应得失电子守恒的计算

氧化还原反应得失电子守恒的计算

氧化还原反应得失电子守恒的计算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第二章第三节第六课时得失电子守恒计算(课型:习题课)班级姓名小组【学习目标】1.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

2.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

3,。

会根据得失电子守恒进行相关计算【重点、难点】重点:得失电子守恒进行相关计算难点:.氧化剂还原剂比例计算1.某温度下将Cl2通入KOH溶液里,反应后得到KCl、KClO、KClO3的混合溶液,经测定ClO-与ClO-3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11∶1,则Cl2与KOH反应时,被还原的氯原子和被氧化的氯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1∶3 B.4∶3 C.2∶1 D.3∶12.在反应KI +5KIO3 +3H2S =3I2+3K2SO4+3H2O 中,被氧化的碘元素和被还原的碘元素的质量比是A、1:5B、5:1C、6:1D、1:63.在3S+6KOH =2K2S +K2SO3+3H2O 的反应中,被氧化的硫与被还原的硫的质量比A、1∶3B、3∶4C、2∶1D、1∶24、某温度下,将Cl2通入NaOH溶液中,反应得到NaCl、NaClO、NaClO3的混合液,经测定ClO﹣与ClO3﹣的浓度之比为1:3,则Cl2与NaOH溶液反应时被还原的氯元素与被氧化的氯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21:5 B.11:3 C.3:1 D.4:15、己知M2On2-可与R2-作用,R2-被氧化为R单质,M2On2-的还原产物中M为+3价;又知c(M2On2-) =0.3mol/L的溶液100mL 可与c(R2-)=0.6mol/L的溶液150mL恰好完全反应,则n值为()A.4 B.5 C.6 D.76、实验室将NaClO3和Na2SO3按物质的量之比2:1倒入烧瓶中,用水浴加热,同时滴入H2SO4,产生棕黄色气体X,反应后测得NaClO3和Na2SO3恰好完全反应,则X为()A.Cl2B.Cl2O C.ClO2D.Cl2O37、在一定条件下,PbO2与Cr3+反应,产物是Cr2O72-和Pb2+,则与1molCr3+反应所需PbO2的物质的量是()A.3.0mol B.1.5mol C.1.0mol D.0.75mol8、ClO2遇浓盐酸会生成Cl2,反应方程式为2ClO2+ 8HCl = 5Cl2+4H2O ,该反应中若转移电子的数目为9.632×1023,则产生的Cl2在标况下的体积为( )A.11.2L B.33.6L C.22.4L D.44.8L10、将NaClO3和NaI按物质的量之比1:1混合于烧瓶中,滴入适量硫酸,并水浴加热,反应后测得NaClO3和NaI恰好完全反应,生成I2、Na2SO4和H2O,并产生棕黄色的气体X,则X为( )A.Cl2 B.Cl2O C.ClO2D.Cl2O311、已知在酸性溶液中,下列物质氧化H2S生成S是时,自身发生如下变化:IO3-→I2;Fe3+→Fe2 +;SO2→S;MnO4-→Mn2+。

电子守恒思想在氧化还原反应计算中的应用

电子守恒思想在氧化还原反应计算中的应用

电子守恒思想在氧化还原反应计算中的应用1.对于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要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反应中氧化剂得到的电子总数与还原剂失去的电子总数相等,即得失电子守恒。

利用守恒思想,可以抛开繁琐的反应过程,可不写化学方程式,不追究中间反应过程,只要把物质分为始态和终态,从得电子与失电子两个方面进行整体思维,便可迅速获得正确结果。

2.守恒法解题的思维流程(1)找出氧化剂、还原剂及相应的还原产物和氧化产物。

(2)找准一个原子或离子得失电子数(注意化学式中粒子的个数)。

(3)根据题中物质的物质的量和得失电子守恒列出等式。

n (氧化剂)×变价原子个数×化合价变化值(高价-低价)=n (还原剂)×变价原子个数×化合价变化值(高价-低价)。

题组一 常规计算1.现有24 mL 浓度为0.05 mol·L -1的Na 2SO 3溶液恰好与20 mL 浓度为0.02 mol·L -1的K 2Cr 2O 7溶液完全反应。

已知Na 2SO 3可被K 2Cr 2O 7氧化为Na 2SO 4,则元素Cr 在还原产物中的化合价为( )A.+2B.+3C.+4D.+5 答案 B解析 题目中指出被还原的物质是Cr ,则得电子的物质必是K 2Cr 2O 7,失电子的物质一定是Na 2SO 3,其中S 元素的化合价从+4→+6;而Cr 元素的化合价将从+6→+n (设化合价为+n )。

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守恒规律,有0.05 mol·L -1×0.024 L ×(6-4)=0.02 mol·L -1×0.020 L ×2×(6-n ),解得n =3。

2.Na 2S x 在碱性溶液中可被NaClO 氧化为Na 2SO 4,而NaClO 被还原为NaCl ,若反应中Na 2S x 与NaClO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6,则x 的值为( ) A.2 B.3 C.4 D.5 答案 D解析 本题考查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利用得失电子守恒进行相关的计算。

氧化还原反应有关计算中的守恒与方法-学生

氧化还原反应有关计算中的守恒与方法-学生

2014年高一化学培优专题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和氧化还原反应有关计算中的守恒与方法一、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1.遵循三大守恒原2.价态规律3.邻位变化规律4.强弱规律5.优先规律I.遵循三大守恒原则(1)电子守恒:氧化剂得电子总数=还原剂失电子总数。

(2)原子守恒:某元素的原子的种类及个数在反应前后保持不变。

(3)电荷守恒:离子反应中,反应前后离子所带总电荷相等例题:下面的离子方程式:xR2++yH++O2 →mR3++nH2O,下列R3+、R2+和化学计量数m、n的判断错误的是()(A)m=4,R3+是氧化产物 (B)m=y,R2+显还原性(C)x=3,R3+是氧化产物 (D)x=y,R2+显还原性2、价态规律(1)当元素具有可变化合价时,一般处于最高价态时只具有氧化性,处于最低价态时只具有还原性,处于中间价态时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如:浓硫酸的S只具有氧化性,H2S中的S只具有还原性,单质S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2)价态归中规律:不同价态的同种元素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遵循“高价+低价→中间价”的规律;而不会出现价态交错现象如:用双线桥法分析以下两个方程式的电子的转移:S+2H2SO4(浓)=3SO2↑+2H2O 6HCl+KClO=3Cl2↑+KCl+6H2O(3)歧化反应规律发生在同一物质分子内、同一价态的同一元素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叫做歧化反应。

反应规律:所得产物中,该元素一部分价态升高,一部分价态降低,即“中间价→高价 +低价”。

具有多种价态的元素(如氯、硫、氮和磷元素等)均可发生歧化反应。

如:用双线桥法分析以下方程式的电子的转移:Cl2+2NaOH=NaCl+NaClO+H2O3、邻位变化规律:不同价态的同种元素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不会在相邻价态间进行),向邻价位转化。

如:用双线桥法分析以下方程式的电子的转移:H2S+H2SO4=S↓+SO2↑+2H2O浓H2SO4与SO2会反应吗?4、强弱的规律:强氧化剂+强还原剂→弱还原剂(还原产物)+弱氧化剂(氧化产物) (1)氧化剂→还原产物,还原剂→氧化产物;(2)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3)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得失电子守恒在计算中的应用

得失电子守恒在计算中的应用

As2 O3 的质量分数的实验过程如下:
解得:b = 3ꎬ答案选 B.
AsO 、AsO34 - 的混合溶液 100mL.
4) × 0. 05molL - 1 × 0. 024L
a. 称取 m g 粗产品溶解于 NaOH 溶液ꎬ得到含
3-

例 2 Na2 S x 在碱性溶液中可被 NaClO 氧化为
数ꎬ图 3 数据误差较大ꎬ删除该数据ꎬ再由图 2 和图
+5
+4
+5
+2
氧化剂:N → N 得(5 - 4) n( N)
N → N 得(5 - 2) n( N)
+1
+2
4 数据求平均数得消耗 I2 标准溶液 20mLꎻ氧化剂中
还原剂:Cu→Cu 失(2 - 1) n( Cu)
升高到 + 5 价.
— 138 —

)n(S)

b. 分 别 移 取 25. 00mL 上 述 溶 液ꎬ 用
0. 02500molL - 1 的 I2 标 准 溶 液 进 行 滴 定 ( I2 将
AsO33 - 氧化为 AsO34 - ꎬ淀粉溶液为指示剂) . 每次滴
定开始时液面读数如图 1 所示ꎬ三次滴定结束时ꎬI2
= 2. 5 mol + 2. 5 mol + 2 mol = 7 mol. 答案选 A.
上述通过实例分别阐述了基础版、升级版和高
级版等量关系式的用法. 并且对于基础版部分做了

n( As2 O3 ) 总 M
1. 0 × 10 - 3 mol × 198gmol - 1


mg
mg
0. 198
× 100%
化合价由 + 5 降低到 + 4、由 + 5 降低到 + 2ꎻ还原剂

氧化还原反应计算中巧用得失电子守恒规律

氧化还原反应计算中巧用得失电子守恒规律

氧化还原反应计算中巧用得失电子守恒规律浠水县团陂高中高友红得失电子守恒是指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剂失电子总数与氧化剂得电子总数相等的规律。

在利用得失电子守恒规律时,一般步骤为①找出氧化剂与还原剂,以及与它们对应的还原产物及氧化产物;②找准一个原子或离子得失电子数;③由题中物质的量,根据守恒可以列出等式:n(×变价原子个数×化合价变化值=n(还原剂)×变价原氧化剂)子个数×化合价变化值。

用这种方法解题的最大优点在哪里呢?就是抓住氧化还原反应的始态和终态,忽略中间过程,利用得失电子总数相等建立关系式,从而简化过程,快速解题。

例1:向1L0.5mol/L的FeBr2溶液中通入标准状况下一定量的Cl2,完全反应后测得溶液中的Br—有一半被氧化,试求通入标准状况下Cl2的体积为多少?分析:将Cl2通入FeBr2溶液中,由于Fe2+和Br—都具有还原性,故Cl2与Fe2+和Br—均可反应。

但是,由于还原性Fe2+强于Br—,所以Cl2必须先与Fe2+反应,过量的Cl2再氧化Br—。

依据题意,有一半Br—被氧化,则Fe2+已完全被氧化。

解法一:由2Fe2+ + Cl2=2Fe3+ +2 Cl—可知,氧化Fe2+消耗Cl2的物质的量为1/2 ×0.5mol/L×1L=0.25mol由2 Br—+ Cl2= Br2+2 Cl—可知,Br—被氧化一半时消耗Cl2的物质的量为1/2 ×1/2 ×0.5mol/L×1L×2=0.25mol故通入标准状况下Cl2的体积为:(0.25+0.25)mol×22.4L/mol=11.2L解法二:反应开始时为FeBr2和Cl2,反应的终态为FeBr3FeCl3Br2, 且原溶液中有一半Br—被氧化,由得失电子守恒,Cl2得电子的总数与Fe2+和Br—失电子的总数应相等。

设通入Cl2为X mol,则X mol×2=0.5mol/L×1L×1+0.5mol/L×1L×2×1/2×1X=0.5mol故通入标准状况下Cl2的体积为:0. 5mol×22.4L/mol=11.2L比较这两种方法,方法二比方法一步骤少,且简便快捷,能快速解题。

氧化还原反应中有关的守恒计算

氧化还原反应中有关的守恒计算

高中涉及的守恒计算一、守恒“守恒”是化学中的一个永恒规律,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常涉及的守恒有: (1)电子守恒:电子守恒是指氧化剂得到电子的物质的量(或个数)和还原剂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或个数)相等,即反应前后氧化剂得到电子的总数等于还原剂失去电子的总数。

(2)质量守恒;质量守恒是指氧化还原反应中反应前后各元素的种类和相应的原子个数不变。

(3)电荷守恒电荷守恒是指在离子反应中,所有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等于所有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即溶液呈电中性。

二、方法对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计算应根据化合价的变化,理清氧化和还原两条线索,以得失电子守恒为切入点,并结合化学方程式和质量守恒列式求解。

对于过程相对复杂的氧化还原反应,(连续反应或多个反应并列发生)的计算,可以通过分析反应前后,始终两态涉及的所有物质,找出所有起始物质到终了物质中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元素,根据化合价升高总数和化合价降低总数相等列式求解,简化解题步骤。

三、守恒法解题的思维流程(1)找出氧化剂、还原剂及相应的还原产物和氧化产物。

(2)找准一个原子或离子得失电子数。

(注意化学式中粒子的个数) (3)根据题中物质的物质的量和得失电子守恒列出等式。

n(氧化剂)×变价原子个数×化合价变化值(高价-低价)=n(还原剂)×变价原子个数×化合价变化值(高价—低价)。

【例题1】在一定条件下的硝酸铵受热分解的未配平的化学方程式为( )NH 4NO 3HNO 3+ N 2↑+ H 2O ,在反应中被氧化与被还原的氮原子数之比为:A. 5 : 3B. 5 : 4C. 1 :1 D. 3 : 5【例题2】12 mL 浓度为 mol 2.24 L 314m mol B. 10m molC. 103m molD. 23mmol【例题11】 在P +CuSO 4+H 2O ―→Cu 3P +H 3PO 4+H 2SO 4(未配平)的反应中, mol CuSO 4可氧化P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mol 。

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及计算

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及计算
在同一氧化还原反应中,
4
2
2
075 mol/L
D.
现氧化性。 —— Fe2+ >2I_> Cl_
根据与同种物质反应生成价态不同的生成物的情况(被氧化或被还原的程度不同)判断
24
3.MnO + 4HCl(浓) MnCl + Cl ↑+ 2H O, 例1:在反应KClO3+6HCl=KCl+3Cl2↑+3H2O中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例:已知2Fe3++2I_==2Fe2++I2 2Fe2++Cl2==2Fe3++2Cl_ ,
则有关离子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C 是 ()
A.
_
Cl
>
Fe2+>
I_
B.Fe2+
>2I_>
_
Cl
C. I_>Fe2+>Cl_ D.Fe2+>Cl_>I_
4.根据与同种物质反应生成价态不同的生成 物的情况(被氧化或被还原的程度不同)判断
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及计 算
一、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比较
1.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比较判断。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金属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依次减弱,还原性依次减弱。
K+ Ca2+ Na+ Mg2+ Al3+ Zn2+ Fe2+ Sn2+ Pb2+ (H+)
练习: MnO2+ 4HCl(浓) MnCl2 + Cl2 ↑+ 2H2O,

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

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

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1.典型的计算类型:求氧化剂、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或质量比,计算参加反应的氧化剂或还原剂的量,确定反应前后某一元素的价态变化等.2.计算的依据:氧化剂得电子数=还原剂失电子数,列出守恒关系式求解.3.基本方法——得失电子守恒法:依据得失电子守恒,列出守恒关系求解:n(氧化剂)×变价原子个数×化合价变化值=n(还原剂)×变价原子个数×化合价变化值。

【例题】题型1:氧化还原反应电子转移数目的计算1、三氟化氮(NF3)是微电子工业中一种优良的等离子蚀刻气体.它无色、无臭,在潮湿的空气中能发生下列反应:3NF3+5H2O═2NO+HNO3+9HF(已知NO遇到空气会变为红棕色气体).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中NF3是氧化剂,H2O是还原剂B.反应中被氧化与被还原的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C.若反应中生成0.2mol HNO3,则反应共转移0.2mol e﹣D.NF3在潮湿的空气中泄漏会产生白雾、红棕色气体等现象【解析】A.只有N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自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A错误;B.当有3molNF3参加反应,生成2molNO,1molHNO3,反应中被氧化与被还原的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故B错误;C.若反应中生成0.2molHNO3,N元素化合价由+3价升高到+5价,则反应共转移0.4mole﹣,故C错误;D.反应中生成NO,与氧气反应生成红棕色的NO2,同时生成硝酸,易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形成白雾,故D正确.故选D.2(2012·上海)、火法炼铜首先要焙烧黄铜矿,其反应为:2CuFeS2+O2→Cu2S+2FeS+S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SO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B.CuFeS2仅作还原剂,硫元素被氧化C.每生成1molCu2S,有4mol硫被氧化D.每转移1.2mol电子,有0.2mol硫被氧化E.此反应转移电子个数为4mol【解析】A.2CuFeS2+O2=Cu2S+2FeS+SO2中,Cu元素由+2价降低为+1价,S元素由-2价升高到+4价,氧气中O元素由0降低为-2价,则SO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故A正确;B.2CuFeS2+O2=Cu2S+2FeS+SO2中,Cu元素由+2价降低为+1价,S元素由-2价升高到+4价,硫元素失电子被氧化,但该反应中CuFeS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故B错误;C.被氧化的S元素由-2价升高到+4价,每生成1 molCu2S,则生成1mol二氧化硫,有1mol硫被氧化,故C错误;D.2CuFeS2+O2=Cu2S+2FeS+SO2中,S元素由-2价升高到+4价,该反应中转移电子数是6,所以每转移1.2 mol电子,则有0.2 mol硫被氧化,故D正确;故选AD.题型2:计算参加反应的氧化剂或还原剂的量1、(2008•海南)锌与很稀的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锌、硝酸铵和水.当生成1mol硝酸锌时,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A.2molB.1molC.0.5molD.0.25mol【解析】因为硝酸很稀,所以硝酸被氧化成NH3(氨气)而不是NO2(二氧化氮),然后氨气极易溶于水,就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铵,所以没有NO2 就只生成硝酸锌、硝酸铵和水,反应的方程式可以表达为:4Zn+10HNO3(稀)=4Zn(NO3)2 +NH4NO3+3H2O,所以被还原的硝酸就是被还原成氨气的那部分,也就是生成硝酸铵的那份,所以生成1mol的硝酸锌,相对应的生成硝酸铵物质的量就是0.25mol,所以硝酸还原成氨气的部分就是0.25mol.故选:D.2、在3S+6KOH==2K2S+K2 SO3 +3H2 O的反应中,被还原的硫比被氧化的硫多3.2 g,则参加反应的物质的量为()A.0.1 mol B.0.2 mol C.0.3mol D.0.4 mol【解析】由化学反应方程式可得,硫在反应中既被氧化又被还原,其中每3 mol硫参与反应,则有1 mol S被氧化,2 mol S被还原,被还原的硫比被氧化的硫多32g,现被还原的硫比被氧化的硫多3.2 g,则有0.2 mol S被还原,0.1 mol硫被氧化,共有0.3 mol硫参加反应,故C项正确。

“守恒法”在氧化还原反应计算中的应用 2024年高考化学考点微专题(解析版)

“守恒法”在氧化还原反应计算中的应用 2024年高考化学考点微专题(解析版)

“守恒法”在氧化还原反应计算中应用1(2023·浙江·高考真题)关于反应2NH2OH+4Fe3+=N2O↑+4Fe2++4H++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生成1molN2O,转移4mol电子 B.NH2OH是还原产物C.NH2OH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D.若设计成原电池,Fe2+为负极产物【答案】A【解析】A.由方程式可知,反应生成1mol一氧化二氮,转移4mol电子,故A正确;B.由方程式可知,反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NH2OH是反应的还原剂,故B错误;C.由方程式可知,反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NH2OH是反应的还原剂,铁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被还原,铁离子是反应的氧化剂,故C错误;D.由方程式可知,反应中铁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被还原,铁离子是反应的氧化剂,若设计成原电池,铁离子在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亚铁离子,亚铁离子为正极产物,故D错误;故选A。

2(2022·全国·高考真题)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5℃,101kPa下,28L氢气中质子的数目为2.5N AB.2.0L1.0mol⋅L-1AlCl3溶液中,Al3+的数目为2.0N AC.0.20mol苯甲酸完全燃烧,生成CO2的数目为1.4N AD.电解熔融CuCl2,阴极增重6.4g,外电路中通过电子的数目为0.10N A【答案】C【解析】A.25℃、101kPa不是标准状况,不能用标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计算氢气的物质的量,故A 错误;B.Al3+在溶液中会发生水解生成Al(OH)3,因此2.0L1.0mol/L的AlCl3溶液中Al3+数目小于2.0N A,故B错误;C.苯甲酸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6H5COOH+152O2点燃7CO2+3H2O,1mol苯甲酸燃烧生成7molCO2,则0.2mol苯甲酸完全燃烧生成1.4molCO2,数目为1.4N A,故C正确;D.电解熔融CuCl2时,阳极反应为2Cl--2e-=Cl2↑,阴极反应为Cu2++2e-=Cu,阴极增加的重量为Cu的质量,6.4gCu的物质的量为0.1mol,根据阴极反应可知,外电路中通过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2mol,数目为0.2N A,故D错误;答案选C。

氧化还原反应基本规律及其应用

氧化还原反应基本规律及其应用
收集装置:向上排空气法 或 排饱和食盐水法
尾气吸收装置:氢氧化钠溶液 或 碱石灰等
,被还原产物为

(2)当放出4.48L(S.T.P)Cl2时,有
mol
HCl参加反应,被氧化的HCl为
g,
电子转移
mol。
2.对反应:
3Cu+8HNO3(浓) △ 3Cu(NO3)2+2NO↑+4H2O
⑴指出氧化剂和还原剂:

⑵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是氧化产物,
是还原产物。

被还原,
被氧化。
* 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
(较强)氧化剂+(较强)还原剂→还原产物+氧化产物
(较弱还原剂)+(较弱氧化剂)
氧化与还原同时存在,同时发生。
二、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的说明 1.如何表示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情况
(1)标出化合价 (2)上升“︱”和下降“↓”对准化合价有变化的元素
(3)连接两端点,在连线上方标明电子转移的数目
MnO2 + 4HCl(浓)Δ MnCl2 + Cl2↑+ 2H2O中, HCl既表现出酸性,又表现出还原性,分析下
列反应中酸的作用。
(1)NaOH + HCl → NaCl + H2O↑,


(2)C+2H2SO4(浓) Δ CO2↑+2SO2↑+2H2O,
(3)Cu+4HNO3(浓) → Cu(NO3)2+ 2NO2↑+2H2O,
具体反应为:
⑴F2+2NaCl(熔融)→2NaF+Cl2↑
⑵2KMnO4(s)+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涉及的守恒计算一、守恒“守恒”是化学中的一个永恒规律,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常涉及的守恒有:(1)电子守恒:电子守恒是指氧化剂得到电子的物质的量(或个数)和还原剂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或个数)相等,即反应前后氧化剂得到电子的总数等于还原剂失去电子的总数。

(2)质量守恒;质量守恒是指氧化还原反应中反应前后各元素的种类和相应的原子个数不变。

(3)电荷守恒电荷守恒是指在离子反应中,所有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等于所有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即溶液呈电中性。

二、方法对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计算应根据化合价的变化,理清氧化和还原两条线索,以得失电子守恒为切入点,并结合化学方程式和质量守恒列式求解。

对于过程相对复杂的氧化还原反应,(连续反应或多个反应并列发生)的计算,可以通过分析反应前后,始终两态涉及的所有物质,找出所有起始物质到终了物质中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元素,根据化合价升高总数和化合价降低总数相等列式求解,简化解题步骤。

三、守恒法解题的思维流程(1)找出氧化剂、还原剂及相应的还原产物和氧化产物。

(2)找准一个原子或离子得失电子数。

(注意化学式中粒子的个数)(3)根据题中物质的物质的量和得失电子守恒列出等式。

n(氧化剂)×变价原子个数×化合价变化值(高价-低价)=n(还原剂)×变价原子个数×化合价变化值(高价—低价)。

【例题1】在一定条件下的硝酸铵受热分解的未配平的化学方程式为()NH4NO3HNO3+ N2↑+ H2O,在反应中被氧化与被还原的氮原子数之比为:A. 5 : 3B. 5 : 4C. 1 : 1D. 3 : 5【例题2】12 mL浓度为0.1 mol//L的Na2SO3溶液,恰好与10 mL浓度为0.04 mol//L的K2Cr2O7溶液,完全反应,通过计算确定Cr元素在还原产物中的化合价。

【例题3】含有a mol FeBr2的溶液中,通入x mol Cl2。

下列各项为通Cl2过程中,溶液内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其中不正确的是()A.x=0.4a,2Fe2+ +Cl2 =2Fe3++2Cl-B.x=0.6a,2Br-+ Cl2 =Br2+2Cl-C.x=a,2Fe2+ +2Br-+2Cl2 =Br2 +2Fe3+ +4Cl-D.x=1.5a,2Fe2+ +4Br-+3Cl2 =2Br2+2Fe3+ +6Cl-【例题4】5.12 g Cu和一定质量的浓硝酸反应,当Cu反应完时,共收集到标准状况下的气体3.36 L,若把装有这些气体的集气瓶倒立在盛水的水槽中,需通入多少升标准状况下的氧气才能使集气瓶充满溶液?【例题5】15 g 镁铁合金,溶解在一定量的某浓度的稀硝酸中,当金属完全反应后,收集到标准状况下5.6 L NO 气体(假设硝酸的还原产物只有NO ),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可得多少克沉淀?【例题6】某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有:AsH 3、H 2SO 4、KBrO 3、K 2SO 4、H 3AsO 4、H 2O 和一种未知物质X 。

(1)已知KBrO 3在反应中得到电子,则该反应的还原剂是 。

(2)已知0.2 mol KBrO 3在反应中得到1mol 电子生成X ,则X 的化学式为 。

(3)根据上述反应可推知 。

a .氧化性:KBrO 3>H 3AsO 4b .氧化性:H 3AsO 4>KBrO 3c .还原性:AsH 3>Xd .还原性:X >AsH 3(4)写出反应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例题7】把氢氧化钠溶液或氨水滴入同浓度(mol / L)的硫酸铜溶液中即有沉淀生成。

由实验得知:当碱溶液和硫酸铜溶液的体积比为1.5∶1时,残留在溶液中的Cu 2+量极小(可认为铜离子全部进入沉淀)。

此时所生成沉淀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

【例题8】10gFe -Mg 合金溶解在一定量的某浓度的稀硝酸中,当金属完全反应后,收集到标况下4.48LNO 气体(设HNO 3的还原产物只有NO )。

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 溶液,可得多少克沉淀?【例题9】往100 mL 溴化亚铁溶液中缓慢通入2.24 L(标准状况)氯气,反应完成后溶液中有31的溴离子被氧化成溴单质。

求原溴化亚铁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例题10】将m mol Cu 2S 和足量稀HNO 3反应,生成Cu(NO 3)2、H 2SO 4、NO 和H 2O 。

则参加反应的硝酸中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是 ( )A. 4m molB. 10m molC.103m mol D. 23m mol【例题11】 在P +CuSO 4+H 2O ―→Cu 3P +H 3PO 4+H 2SO 4(未配平)的反应中,7.5 mol CuSO 4可氧化P 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mol 。

生成1 mol Cu 3P 时,参加反应的P 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mol 。

【例题12】 现有铁粉和氧化铁的混合物共27.2 g ,加入足量的稀硫酸使之充分反应。

当固体粉末完全溶解时,收集到2.24 L(标准状况下)气体,当向溶液中滴加KSCN 溶液时,溶液不显血红色。

试求原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

练习1、Na2S x在碱性溶液中可被NaClO氧化为Na2SO4,而NaClO被还原为NaCl,若反应中Na2S x与NaCl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6,则x的值为()A.2 B.3 C.4 D.52、向一定量的Fe、FeO、Fe2O3的混合物中,加入100mL l mol/L的盐酸,恰好使混合物完全溶解并放出标准状况下224mL气体。

向所得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无血红色出现,若用足量的CO在高温下还原相同质量的此混合物,能得到单质铁的质量为( )A.11.2g B.5.6g C.2.8g D.无法计算3、有铁、氧化铁、氧化铜的混合物3.64 g,加入2 mol/L HCl 50 mL时,混合物恰好完全溶解,生成氢气的体积在标况下为0.224L。

若将等质量的该混合物在CO中加热并充分反应,冷却后固体的质量为( )A.0.4 g B.1.52 g C.3.4 g D.3 g4、将一定质量的铁投入10.0mL某浓度的硝酸中,铁完全溶解,将产生的气体全部收集并与672mL O2混合恰好能被水完全吸收,向铁与硝酸反应的剩余溶液中滴加足量稀硫酸,又收集到无色气体224 mL。

则原来投入的铁的质量为()A.2.80gB.4.20gC.28.0gD.42.0g5、向足量Cu中加入一定量浓硝酸充分反应,得到Cu(NO3)2溶液及NO、NO2、N2O4的混合气体,将所得气体与1.68L O2混合通入水中,气体完全被吸收生成硝酸。

若向Cu(NO3)2溶液中加入5mol/L的NaOH溶液至Cu2+恰好完全沉淀,所需NaOH溶液的体积为()A. 60mLB.45 mLC.30 mLD.15 mL6、1.92g铜投入一定量的浓硝酸中,铜完全溶解,生成的气体颜色越来越浅,共收集到标况下672mL气体。

将盛有此气体的容器倒扣在水中,通入标况下一定体积的O2恰好使气体完全溶于水中,则通入的O2的体积是()A、336mLB、168mLC、224mLD、504mL7、取由Mg、Al、Fe铸成的合金11.9g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后,固体质量减少2.7g;另取等量上述合金与足量稀HNO3反应,收集到NO气体6.72L(标况下),向所得溶液中逐滴加入稀NaOH溶液至金属离子刚好完全沉淀,则所得沉淀质量为()A.23.2g B.27.2g C.30.8g D.19.4g【变式1】将上述“逐滴加入稀NaOH溶液”改为“加入过量NaOH溶液,求所得沉淀质量” 【变式2】将上述“与足量稀HNO3反应”改为“与一定量稀HNO3反应,合金恰好完全溶解”,①加NaOH至恰好完全沉淀②加过量NaOH,分别求沉淀质量。

8、5.6g铜镁合金与一定量的硝酸恰好完全反应,共收集到NO、NO2混合气体V L(标况);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沉淀完全后将其过滤、洗净、干燥,称得质量为10.7g。

则V的值可能为()A.4.48B.2.24C.6.72D.7.84【变式1】将Mg-Cu合金11.2g完全溶解于硝酸中,反应产生的X气体,再向所得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时产生21.4g沉淀,根据题意推断X气体可能是下列中的()A. 0.3mol NOB. 0.2mol NO2和0.1mol N2O4C. 0.1mol NO、0.2mol NO2和0.05mol N2O4D. 0.1mol NO、0.1mol NO2和0.2mol N2O49、将a mol Cu2S与b mol FeS的混合粉末投入到V mL、c mol/L的硝酸中恰好完全反应,生成d L NO气体,所得溶液可以看作是硝酸铜、硝酸铁和硫酸的混合液,则反应中被还原的硝酸可能是()A.(10a+9b)/3 molB.(cV-4a-2b) molC.(4a+3b) molD.d/22.4 mol10、已知某强氧化剂RO(OH)2+中的R元素被Na2SO3还原到较低价态。

如果还原2.4×10-3 molRO(OH)2+至较低价态,需要60 mL 0.1 mol / L的Na2SO3溶液。

那么,R元素被还原成的价态是( ) A. 1 B.0 C.+1 D.+211、在反应3BrF3+5H2O=HBrO3+Br2+9HF+O2↑,若有5 mol H2O作为还原剂时,被还原的BrF3的物质的量为( )A. 3 molB. 2 molC. 43mol D. 103mol12、四氧化三铁(Fe3O4)磁性纳米颗粒稳定、容易生产且用途广泛,是临床诊断、生物技术和环境化学领域多种潜在应用的有力工具。

水热法制备Fe3O4纳米颗粒的反应是3Fe2++2S2O2-3+O2+x OH-===Fe3O4↓+S4O2-6+2H2O。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水热法制备Fe3O4纳米颗粒的反应中,还原剂是________。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x=________。

(3)每生成1 mol Fe3O4,反应转移的电子为____________mol,被Fe2+还原的O2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mol。

13.向盛有KI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许CCl4后滴加氯水,CCl4层变成紫色。

如果继续向试管中滴加氯水,振荡,CCl4层会逐渐变浅,最后变成无色。

完成下列填空:(1)写出并配平CCl4层由紫色变成无色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如果系数是1,不用填写):__+__+__―→__HIO3+__(2)整个过程中的还原剂是________________。

(3)把KI换成KBr,则CCl4层变成________色,继续滴加氯水,CCl4层的颜色没有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