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合集下载

光纤通信课程设计报告

光纤通信课程设计报告

光纤通信课程设计报告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光纤通信的基本原理,掌握光纤的传输特性以及光纤的类型和结构。

2. 使学生掌握光纤通信系统的组成,了解发射机、光纤、接收机等关键部件的工作原理。

3. 让学生掌握光纤通信的优点,了解其在现代通信领域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光纤通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会分析光纤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

2. 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通过实践掌握光纤的连接、敷设和测试方法。

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小组合作和交流表达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光纤通信技术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培养其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

2.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勤奋学习的态度,使其认识到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贡献。

3. 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光纤通信领域的发展,增强国家自豪感和责任感。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课程性质为理论实践相结合。

在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的基础上,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将以此为基础,确保学生能够达到预期学习效果。

二、教学内容1. 光纤通信原理- 光纤的结构与分类- 光纤的传输特性:模式、带宽、损耗- 光的发射与接收原理2. 光纤通信系统组成- 发射机:光源、调制器- 光纤:单模光纤、多模光纤- 接收机:光检测器、解调器3. 光纤通信技术的应用- 现代通信网络中的应用- 不同场景下的光纤敷设与接入技术- 光纤通信在我国的发展现状与趋势4. 光纤通信性能分析- 系统性能指标:速率、误码率、距离- 影响光纤通信性能的因素- 提高系统性能的方法和技术5. 实践操作- 光纤的切割、熔接和测试- 光纤通信实验:搭建简易光纤通信系统- 小组合作:设计并分析光纤通信方案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进行选择和组织,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教学大纲明确以下安排和进度:- 第1周:光纤通信原理- 第2周:光纤通信系统组成- 第3周:光纤通信技术的应用- 第4周:光纤通信性能分析- 第5周:实践操作(实验课)教材章节对应如下:- 第1-2章:光纤结构与特性、光纤通信原理- 第3章:光纤通信系统组成- 第4章:光纤通信技术与应用- 第5章:光纤通信性能分析与优化教学内容紧密联系课本,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光纤通信知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通信课程设计实验总结

通信课程设计实验总结

通信课程设计实验总结一、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掌握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通信系统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学会分析通信系统的基本性能指标,并能运用通信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了解通信系统的定义、分类和性能指标。

•掌握模拟通信系统和数字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

•熟悉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包括信号的分类、运算和变换。

•理解调制、解调、编码和解码等基本通信过程。

2.技能目标:•能够运用数学工具分析通信系统的信号和系统特性。

•能够运用通信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通信问题。

•学会使用通信实验设备,进行通信系统的仿真和实验。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对通信技术的兴趣。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共同分析和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提高学生将通信技术应用于实际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章主要讲授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通信系统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

教学内容安排如下:1.第一节:通信系统概述•通信系统的定义、分类和性能指标。

•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包括信号的分类、运算和变换。

2.第二节:模拟通信系统•调制、解调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模拟通信系统的性能分析。

3.第三节:数字通信系统•数字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数字通信系统的性能分析。

4.第四节:通信系统的应用•通信系统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实例。

•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三、教学方法本章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讲授法:讲解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通信系统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通信系统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通信原理的应用。

3.实验法:安排通信实验,让学生动手实践,巩固所学知识。

4.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科学思维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支持本章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通信原理》2.参考书:《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3.多媒体资料:通信系统原理讲解PPT、通信系统应用案例视频4.实验设备:通信实验装置、信号发生器、示波器等通过以上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体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通信系统综合课程设计

通信系统综合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任务书学生姓名:专业班级:指导教师:工作单位:题目: 《通信系统课群综合训练与设计》1课程设计的目的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加强对电子电路的理解,学会对电路分析计算以及设计。

进一步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完成综合设计型和创新性实验及训练,创造一个动脑动手﹑独立开展电路实验的机会,锻炼分析﹑解决电子电路问题的实际本领,实现由课本知识向实际能力的转化;加深对通信原理的理解,提高学生对现代通信系统的全面认识,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2 课程设计要求要求:掌握以上各种电路与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掌握实验的设计、电路调试与测量的方法。

1.培养学生根据需要选学参考书,查阅手册,图表和文献资料的自学能力,通过独立思考﹑深入钻研有关问题,学会自己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2.通过对实验电路的分析计算,了解简单实用电路的分析方法和工程设计方法。

3.掌握示波器,频谱仪,失真度仪的正确使用方法,学会简单电路的实验调试和整机指标测试方法,提高动手能力。

3 课程设计进度安排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年月日摘要 ....................................................... 错误!未定义书签。

Abstract.. (II)1设计任务 (1)2实验原理分析 (2)2.1 PCM原理介绍 (2)2.2 HDB3编码及解码原理 (8)2.2.1编码规则 (8)2.2.1解码规则 (8)2.3 汉明码 (9)2.3.1 校验 (9)2.3.3 校验方法 (9)2.3.4 编码原理 (9)2.4 PSK数字调制 (13)2.4.1 4PSK调制原理 (13)2.4.2 4PSK解调原理 (14)2.5 AWGN信道原理 (15)3 实验方案设计 (16)3.1 PCM编解码分析 (16)3.2 汉明码编解码分析 (16)3.3 HDB3编解码分析 (17)3.4 PSK调制解调编程分析 (17)3.5 AWGN信道编码分析 (17)4 MATLAB整体程序设计 (18)4.1 MATLAB使用简介 (18)4.2 MATLAB中主要函数简介 (18)4.3 系统编码流程图 (18)5 结果分析 (19)5.1 PCM编码结果 (19)5.2 汉明码编码结果 (20)5.3 HDB3编码结果 (22)5.4 PSK调制结果 (23)5.5 AWGN信道仿真结果 (24)5.6 PSK解调结果 (24)5.7 HDB3解调结果 (25)5.8 汉明码解码结果 (25)5.9 PCM解码结果 (26)6 分析与小结 (27)6.1 实验结果分析 (27)6.2 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27)6.3 小结 (27)参考文献 (28)附录: (29)通信系统的作用就是将信息从信源发送到一个或多个目的地。

毕业设计100光纤通信+课程设计报告

毕业设计100光纤通信+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设计报告课程名称光纤通信课题名称通信系统综合实验一、设计内容与设计要求1、设计内容1)多路数据+多路电话光纤综合传输系统的实现2)多路数据+多计算机+单路图像/语音全双工光纤综合传输系统的实现3)*多路计算机+双路图像/语音全双工光纤综合传输系统的实现2、设计目的掌握变速率时分复用的原理、实现方法;学习并掌握计算机RS232通信技术;掌握时分复用技术和波分复用技术的灵活搭配使用;实现数字和语音同时通信。

3、实验仪器与设备1.光纤通信实验系统2台。

2.示波器1台。

3.波分复用器2个。

4.电话2部。

I5.FC/FC光纤跳线2根。

6.计算机若干台串口通信电缆若干根。

7.1310nm/1550nm波长波分复用器2个。

8.摄像头1个。

9.监视器1个(或用电话代替)。

4、设计原理《多路数据+多路电话光纤综合传输系统》综合了固定速率时分复用、解固定速率时分复用、PCM编译码、波分复用等几个子系统,具体的实验原理可以参看《光纤通信原理教学系统实验指导书》中的实验二十一、实验二十四、实验二十五、实验二十的方法;《多路数据+多计算机+单路图像图像/语音全双工光纤综合传输系统》拟实现模拟图像、数据在同一光纤中传输。

即在光纤中同时传输数字数据和模拟信号。

一种解决方案综合了《光纤通信原理教学系统实验指导书》中的实验二十六、实验二十七、实验十六的知识;《多路计算机+双路图像/语音全双工光纤综合传输系统》综合了固定速率时分复用、解固定速率时分复用、变速率时分复用、解变速率时分复用、位时钟提取(数字锁相环DPLL)原理及实现五个实验,具体的实验原理可以参看《光纤通信原理教学系统实验指导书》中的实验二十一、实验二十三、实验二十四、实验二十五、实验二十六、实验二十七。

5、设计要求掌握结构化系统设计的主体思想,以自下而上逐步完善的方法实现指定的通信系统功能,并按要求测试相关参数、波形等实验数据,以积累一些典型的通信子系统的功能、性能、参数等知识以及系统集成的知识。

通信自动化系统课程设计

通信自动化系统课程设计

通信自动化系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通信自动化系统的基本原理,掌握相关的概念和术语。

2. 学习通信自动化系统中常用的通信技术和控制方法,了解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3. 掌握通信自动化系统的设计流程和关键步骤,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技能目标:1. 能够分析通信自动化系统的需求,进行系统总体设计和功能划分。

2. 学会使用相关软件工具进行通信自动化系统的模拟与仿真,具备初步的系统搭建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使其能够在项目实践中有效配合,共同完成设计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通信自动化技术的兴趣,激发其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2. 增强学生的工程意识,使其认识到通信自动化技术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3.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其在学习过程中关注社会问题,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国家建设。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结合通信工程和自动化技术,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学生特点:高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物理、数学和信息技术基础,对通信自动化技术有一定了解,求知欲强,喜欢动手实践。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项目驱动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取得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通信自动化系统概述- 通信自动化系统的基本概念与组成- 通信自动化系统的发展历程与趋势2. 通信技术基础- 通信原理与通信方式- 信号传输与调制解调技术- 常用通信协议与标准3. 自动化控制技术- 控制系统基本原理与分类- 自动化控制设备及其功能- PLC编程与应用4. 系统设计与实现- 通信自动化系统设计方法与流程- 系统功能划分与模块设计- 系统集成与调试5. 应用案例与实际操作- 通信自动化系统在工业、交通等领域的应用案例- 实际操作:系统搭建、调试与优化- 故障分析与处理方法6. 创新实践与拓展- 设计与创新:基于实际需求,开展通信自动化系统设计与创新- 团队协作:分组进行项目实践,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拓展学习:引导学生关注通信自动化领域的前沿技术与发展动态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通信自动化系统概述第二周:通信技术基础第三周:自动化控制技术第四周:系统设计与实现第五周:应用案例与实际操作第六周:创新实践与拓展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和教学要求进行选择和组织,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课程设计之通信系统设计

课程设计之通信系统设计

课程设计之通信系统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掌握通信系统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通信系统的组成部分和关键技术,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通信系统设计中的实际问题。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掌握通信系统的定义、分类和性能指标;(2)了解模拟通信系统和数字通信系统的原理及特点;(3)熟悉通信系统的调制、解调、编码和解码技术;(4)掌握通信系统的可靠性分析和故障检测方法。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通信系统设计中的基本问题;(2)具备通信系统参数的测量和分析能力;(3)能够运用通信系统设计软件进行简单的通信系统设计。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2)增强学生对通信工程领域的兴趣和好奇心;(3)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章主要围绕通信系统设计展开,教学内容如下:1.通信系统的定义、分类和性能指标;2.模拟通信系统和数字通信系统的原理及特点;3.通信系统的调制、解调、编码和解码技术;4.通信系统的可靠性分析和故障检测方法;5.通信系统设计软件的使用和操作。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章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用于讲解通信系统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讨论法:学生讨论通信系统设计的实际案例,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3.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的通信系统设计实例,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4.实验法:安排通信系统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本章将选用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通信系统设计》;2.参考书:相关通信领域的学术论文和专著;3.多媒体资料:教学PPT、视频资料等;4.实验设备:通信系统设计实验套件。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章将通过以下方式进行教学评估:1.平时表现:考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和实验操作等方面的积极参与程度,占总评的30%;2.作业:布置与本章内容相关的习题和设计任务,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占总评的20%;3.考试:安排一次闭卷考试,测试学生对本章知识的掌握程度,占总评的50%。

通信系统仿真课程设计

通信系统仿真课程设计

通信系统仿真课程设计1. 引言通信系统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在无线通信、互联网、电视、手机、卫星通信等方面都有广泛应用。

为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通信系统的性能,在通信工程领域中,仿真技术被广泛应用。

本课程设计将介绍通信系统仿真的相关概念、方法和工具,以及如何根据具体问题进行通信系统的仿真。

2. 通信系统仿真的目的和意义通信系统仿真是通过计算机模拟通信系统的运行和性能,以达到理解系统特性、优化设计和解决问题的目的。

它在通信工程领域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广泛的应用。

通信系统仿真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点:•理解系统特性:通过仿真可以深入了解通信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包括信源、信道、调制解调器、信道编码和解码等,从而更好地理解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

•优化设计:通过仿真可以评估不同的系统设计方案,找到最佳的参数配置和算法,从而提高系统的性能,降低成本。

•解决问题:通过仿真可以模拟通信系统在不同情况下的性能表现,从而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比如干扰问题、误码率改善等。

3. 通信系统仿真的基本原理通信系统仿真的基本原理是模拟和计算。

通信系统仿真通常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的模拟和计算:•信源:通过模拟产生各种类型的信号,比如正弦波、随机信号等。

•信道:通过模拟产生不同的信道特性,比如传输损耗、多路径效应、噪声等。

可以通过添加白噪声、多径信道模型等方式来模拟实际信道的特性。

•调制解调器:通过模拟调制解调过程,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或者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信道编码和解码:通过模拟编码和解码过程,对信号进行编码和解码,提高抗干扰性能。

•误码分析:通过模拟接收端信号的误码情况,分析误码率和误差传播等指标。

通信系统仿真的计算过程需要使用编程语言和相关工具,比如MATLAB、Python等,以及通信系统仿真平台,比如NS-3、OPNET等。

4. 通信系统仿真的步骤通信系统仿真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确定仿真目标:明确仿真的目标,包括仿真对象、仿真精度和仿真场景等。

数字光纤通信系统课程设计

数字光纤通信系统课程设计

~~~~~~学院课程设计报告课程名称:通信系统课程设计院部: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专业班级: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完成时间:2010 年12 月31日报告成绩:高速数字光纤通信系统的设计目录 (3)摘要 (4)关键词 (4)Abstract (5)第一章数字光纤通信系统的整体设计 (6)1.1数字光纤通信系统的简介 (6)1.2 数字光纤通信系统的基本设计思想 (7)1.3 数字光纤通信系统设计的方案分析 (7)第二章数字光纤通信系统的具体设计 (8)2.1 A—E的工程分站设计 (8)2.2 系统部件的选择 (8)2.2.1光源的选择 (8)2.2.2光纤的选择 (8)2.2.3光电检测器的选择 (9)2.2.4光接口规范的选择 (9)2.3 应用代码的选择 (9)2.4 衰耗预算 (10)2.4.1无光放大器系统的衰耗预算 (10)2.4.2带光放大器系统的衰耗预算 (10)2.5色散预算 (11)2.5.1码间干扰与频率啁啾的功率代价 (11)2.5.2色散相关参数的确定 (12)2.5.3色散的具体计算 (12)第三章数字光纤通信系统设计结果 (14)总结 (16)参考文献 (17)当今世界,计算机与通信技术高度结合,光纤通信有了长足发展。

纵观当今电信的主要技术,光纤和广波的变革极大的提高着信息的传输。

进入1993年以后,我国光纤通信已处于持续大反战时期。

其特征是大量新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高速介质接入网(HMAV)光时分复用接入(OTMMA)和波分复用接入(WDMA)、光孤子(solition)、掺铒光纤放大器(EDFA)、SDH产品等开发实用实用化开展大量、深入研究工作。

同时,各种专用光纤系统组成及其系统参数测量技术现状,无论是对光纤通信的业主、经销商,还是对光纤通信的广大用户都是重要的。

20世纪70年代末,光纤通信开始进入实用化阶段,各种各样的光纤通信系统如雨后春笋在世界各地建立起来,逐渐成为电信传送网的主要传送手段。

通信系统综合课程设计

通信系统综合课程设计

通信系统综合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掌握模拟和数字通信的基本概念。

2. 学习通信系统中各个组件的功能和相互关系,了解信号传输和处理的过程。

3. 掌握通信系统性能指标,理解信噪比、误码率等参数对通信质量的影响。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设计简单的通信系统,进行系统仿真和性能评估。

2. 培养实际操作通信设备的能力,进行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

3. 提高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通过小组讨论、报告等形式,展示课程项目成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通信工程的兴趣和热情,激发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工程素养,注重实践和理论相结合。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关注通信技术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通信原理、信号与系统等相关知识,以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为核心。

课程性质为综合性、实践性强的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能够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使学生在完成课程设计的过程中,达到对通信系统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技能的全面提升。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围绕通信系统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展开,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通信原理概述:介绍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原理,关联教材第1章内容。

2. 模拟通信系统:讲解模拟调制、解调技术,分析AM、FM、PM等调制方式的性能,关联教材第2章。

3. 数字通信系统:阐述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频带传输,介绍ASK、FSK、PSK等数字调制技术,关联教材第3章。

4. 通信系统性能分析:讨论信噪比、误码率等性能指标,分析影响通信质量的因素,关联教材第4章。

5. 通信系统设计:结合实际案例,讲解通信系统的设计方法和步骤,包括信号源、信道、接收器等组成部分的设计,关联教材第5章。

6. 通信设备与应用:介绍常见的通信设备及其功能,探讨通信技术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关联教材第6章。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设计报告课题名称专业班级:姓名:学号:起止时间: 2014.06.16-2014.06.29重庆交通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目录一、课题内容二、设计目的三、设计要求四、实验条件五、系统设计1、通信系统的原理2. 所设计子系统的原理六、详细设计与编码1. 设计方案2. 编程工具的选择3. 编码与测试4. 运行结果及分析七、设计心得八、参考文献 (20)一、课题内容本课题是基于MATLAB的通信系统仿真-模拟调制系统仿真二、设计目的1、培养学生系统设计与系统开发的思想;2、培养学生利用软件进行通信仿真的能力;三、设计要求1、对通信系统有整体的较深入的理解,深入理解自己仿真部分的原理的基础,画出对应的通信子系统的原理框图;2、提出仿真方案;3、完成仿真软件的编制;4、仿真软件的演示;5、提交详细的设计报告。

四、实验条件计算机、Matlab软件五、系统设计1、通信系统的原理(阐述整个通信系统原理,最后之处你主要负责哪一部分)通信的目的是传输信息。

通信系统的作用就是将信息从信源发送到一个或多个目的地。

对于电通信来说,首先要把消息转变成电信号,然后经过发送设备,将信号送入信道,在接收端利用接收设备对接受信号作相应的处理后,送给新宿再转换为原来的消息。

通信的一般模型如下:通常,按照信道中传输的是模拟信号还是数字信号,相应地把通信系统分为模拟通信系统和数字通信系统。

模拟通信系统是利用模拟信号来传递信息的通信系统:数字通信系统是利用数字信号来传递信息的通信系统:信源编码与译码目的:完成模/数转换、数据压缩(提高信息传输的有效性)。

加密与解密目的:保证所传信息的安全。

信道编码与译码目的:增强抗干扰能力。

数字调制与解调目的:形成适合在信道中传输的带通(调制)信号 。

我做的是模拟通信系统仿真,就模拟系统典型调制方式AM 、SSB 、FM 进行仿真。

本次设计对AM 调制方式进行了仿真,并对大信噪比、小信噪比条件下对信号进行包络解调。

移动通信技术课程设计报告

移动通信技术课程设计报告

移动通信技术课程设计报告移动通信技术课程设计报告1. 引言在当今社会,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档旨在介绍移动通信技术课程设计的相关内容,包括设计目标、设计方法、实施过程以及结果分析等。

2. 设计目标本课程设计的主要目标是对移动通信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和理解,通过设计实践提升学生对移动通信技术的应用能力。

具体目标包括:2.1 掌握移动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核心技术;2.2 能够使用相应的软件工具进行移动通信系统的建模和仿真;2.3 能够分析移动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并提出优化方案。

3. 设计方法本课程设计主要采用以下方法进行实施:3.1 理论学习: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和自主学习,掌握移动通信技术的相关理论知识;3.2 实验实践:学生通过设计、搭建和测试移动通信系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应用;3.3 数据分析:学生通过对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评估移动通信系统的性能,并提出相应的优化方案。

4. 实施过程本课程设计的实施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4.1 系统需求分析:根据实验目标和要求,确定设计所需的移动通信系统的功能和性能需求;4.2 系统设计:根据需求分析结果,设计移动通信系统的整体结构和各个模块之间的关系;4.3 系统搭建和测试:按照设计方案,搭建移动通信系统并进行相关功能和性能测试;4.4 数据收集和分析:在系统运行过程中,收集相关数据,并进行分析和评估移动通信系统的性能;4.5 优化方案提出:根据数据分析结果,提出优化移动通信系统性能的方案,并进行实施和测试。

5. 结果分析在本课程设计中,通过实施上述步骤,得出了以下结果:5.1 实现了一个功能完善的移动通信系统,满足了设计目标中的要求;5.2 通过对系统性能的评估,分析了不同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方案;5.3 经过改进和优化,系统性能得到了明显的提升,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6. 附件6.1 移动通信系统设计方案图纸;6.2 移动通信系统测试数据记录表;6.3 移动通信系统性能分析报告。

数字通信系统课程设计

数字通信系统课程设计

数字通信系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数字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及组成;2. 掌握数字信号的调制、解调方法及其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3. 了解数字通信系统中信道编码、差错控制等关键技术;4. 熟悉数字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及其评估方法。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数字通信系统中的实际问题;2. 掌握使用相关工具软件对数字通信系统进行仿真、设计与调试;3. 能够撰写数字通信系统相关的技术报告和论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2. 激发学生对数字通信技术及其应用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3. 增强学生的国家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使其认识到数字通信技术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要求,以实用性为导向,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课程目标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数字通信系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责任感,为其未来的学术发展和技术创新奠定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达到以上所述具体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数字通信系统概述- 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 数字通信系统的特点与分类- 数字通信系统的应用领域2. 数字信号的表示与处理- 数字信号与模拟信号的区别- 数字信号的表示方法- 数字信号的处理技术3. 数字信号的调制与解调- 调制与解调的基本原理- 常见数字调制技术:ASK、FSK、PSK- 数字解调技术及其应用4. 信道编码与差错控制- 信道编码的基本概念- 常见信道编码技术:汉明码、卷积码、Turbo码- 差错控制方法:自动重发请求、前向纠错5. 数字通信系统的性能评估- 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 误码率与信噪比的关系- 数字通信系统的仿真与性能分析6. 实践教学环节- 数字通信系统的设计与仿真- 实际通信系统的故障排查与优化- 课程项目:设计与实现一个简单的数字通信系统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进行选择和组织,保证科学性和系统性。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报告(增量调制通信系统)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报告(增量调制通信系统)

武汉理工大学《数字通信系统课程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学生姓名:吕义斌专业班级:电信1102班指导教师:吴巍工作单位:信息工程学院题目:△M通信系统设计初始条件:具备通信课程的理论知识;具备模拟与数字电路基本电路的设计能力;掌握通信电路的设计知识,掌握通信电路的基本调试方法;自选相关电子器件;可以使用实验室仪器调试。

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包括课程设计工作量及其技术要求,以及说明书撰写等具体要求)1、△M码速率128KB,有线通信,语音信号无明显失真;2、对系统各个组成部分与模块进行设计,包括△M编译码电路,同步脉冲序列,低通滤波器等;3、对△M斜线、临界过载等进行误差分析,设计相应电路以检测上述现象;4、进行系统仿真,调试并完成符合要求的课程设计书。

时间安排:二十二周一周,其中3天硬件设计,2天硬件调试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年月日目录摘要 (3)1.增量调制原理 (4)2.增量调制的过载特性与编码的动态范围 (5)2.1 增量调制系统的量化误差 (5)2.2 过载特性 (6)2.3 动态范围 (7)3.增量调制的抗噪性能 (9)3.1 量化信噪比 (9)3.2 误码信噪比 (10)4. 增量调制系统模块电路设计分析 (10)4.1 加法器电路与限幅放大电路 (11)4.2 极性变换电路、积分器和射随器电路 (12)4.3 抽样脉冲发生器电路与定时判决器 (13)4.4 低通滤波器 (13)4.5 总体电路设计 (14)5.电路仿真及信号波形测量 (15)6. 实物制作 (17)7. 课程设计实践心得体会 (18)附录1. (19)附录2. (20)参考文献 (21)摘要增量调制简称,它是继PCM之后出现的又一种模拟信号数字化方法。

最早是由法国工程师De Loraine于1946年提出来的,其目的在于简化模拟信号的数字化方法。

在以后的三十多年间有了很大发展,特别是在军事和工业部门的专用通信网和卫星通信中得到广泛应用,不仅如此,近年来在高速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中已被用作A/D转换器。

通信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通信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通信课程设计实验报告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通信原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理解并分析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如信号源、调制器、信道、解调器等,并了解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1.掌握通信系统的定义、分类和基本原理。

2.理解信号的分类、特点和处理方法。

3.学习调制、解调、编码、解码等基本通信技术。

4.了解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应用领域。

5.能够运用通信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通信问题。

6.学会使用通信实验设备和软件工具进行通信实验。

7.能够编写简单的通信程序,实现数据的传输和接收。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激发学生对通信技术的兴趣和热情,了解通信技术对社会发展的贡献。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信号处理技术、调制解调技术、编码解码技术以及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1.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通信系统的定义、分类、基本原理和性能指标。

2.信号处理技术:信号的分类、特点和处理方法,包括滤波、采样、量化等。

3.调制解调技术:调制解调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如幅度调制、频率调制、相位调制等。

4.编码解码技术:数字编码、纠错编码、信道编码等,以及解码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5.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无线通信、光纤通信、卫星通信等,以及通信技术在互联网、物联网等领域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系统地传授通信原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通信系统的案例,让学生了解通信技术的应用和挑战。

4.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手实践,加深对通信原理的理解和掌握。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等。

光纤通信课程设计报告

光纤通信课程设计报告

光纤通信课程设计报告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光纤通信的基本原理、技术及其应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1.描述光纤通信的基本原理,包括光的传输、调制和解调等技术。

2.解释光纤通信系统的构成及其工作原理。

3.分析光纤通信的优点和局限性。

4.了解光纤通信在现代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光纤通信的基本原理:光的传输、调制和解调等技术。

2.光纤通信系统:光纤、光发射器、光接收器等组成部分及其工作原理。

3.光纤通信的优点和局限性:与传统通信方式的比较。

4.光纤通信的应用:在现代通信系统中的应用和前景。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光纤通信的基本原理、技术和应用。

2.讨论法:学生讨论光纤通信的优点和局限性,以及其在现代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光纤通信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

4.实验法:进行光纤通信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光纤通信的原理和应用。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光纤通信原理与应用》。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学术论文和书籍,供学生深入研究。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和教学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光纤通信的原理和应用。

4.实验设备:准备光纤通信实验所需的设备,让学生亲身体验光纤通信的原理和应用。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评估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问回答和团队协作等情况。

2.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和项目任务,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考试:进行期中和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安排本课程的教学安排如下:1.教学进度:按照教材的章节顺序进行教学,确保课程内容的连贯性。

2.教学时间:安排每周固定的课时,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学习和复习。

移动通信课程设计报告

移动通信课程设计报告

移动通信课程设计报告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通信技术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移动通信课程设计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该课程的目标是帮助学生获得关于移动通信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

本文将介绍关于移动通信课程设计报告的一些重要信息。

一、课程设计目标和背景移动通信课程设计的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移动通信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

该课程会涉及到移动通信的基础概念、技术和应用,以及与移动通信相关的标准和规范。

通过学习该课程,学生将能够理解移动通信技术的原理和工作方式,并且能够应用这些知识来解决移动通信中的实际问题。

在现代社会中,移动通信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学习移动通信课程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这一领域的发展和进展,为他们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基础。

同时,移动通信课程也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研究和探索新技术的机会,使他们能够积极参与到移动通信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中。

二、课程设计内容和方法移动通信课程设计的内容和方法。

课程中通常会涉及以下内容:1.移动通信的基础概念和原理;2.移动通信中使用的技术和协议;3.移动通信系统的结构和组成部分;4.移动通信中的信号传输和调制技术;5.移动通信系统的安全和保护机制;6.移动通信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课程教学方法通常采用课堂讲授、实验和案例分析等多种方式。

通过教师的讲解和案例分析,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通过实验,学生能够实际操作和测试移动通信系统,掌握移动通信技术的使用和应用。

三、课程设计考核方式移动通信课程设计的考核方式通常采用综合考核制度,包括以下方面:1.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实验成果、论文等;2.期中考试:主要测试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3.期末考试:主要测试学生对整个课程的掌握情况。

通过上述几种考试方式的综合评估,可以比较全面地考察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最终对其进行综合评价,确定其课程成绩。

通信系统综合设计报告

通信系统综合设计报告

通信系统综合设计报告五邑大学通信系统综合设计报告题目:多路红外遥控器院系信息工程学院专业通信工程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多路红外遥控器图2.1 脉冲个数调制视图三.主要元件 STC89C52单片机(最小系统)PH303红外发射二极管HS0038红外接收一体头四.硬件电路设计1.红外发射电路该电路采用8050三极管两级放大,这样能产生足够大的电流驱动红外发射管,能增加遥控距离。

2.单片机最小系统图4.2 单片机最小系统复位电路采用手动和自动复位,晶振用12M晶振。

3.按键电路图4.3 按键电路按键电路将三个按键接在P2.0,P2.1和P2.2口上,按下按键给单片机置低电平。

4.红外接收电路红外接收采用一体头作为接受管,它起集成了红外接收、带通滤波和放大电路,使用起来方便简单。

图4.4 红外接收电路5.LED电路图4.5 LED电路LED接在单片机P2.0和P2.1口,当单片机输出高电平,灯不亮;当单片机输出低电平,LED亮。

其中LED1可以改变亮度,通过单片机编程使P2.0口输出占空比不同的方波来改变灯的亮度。

五.单片机程序设计流程1.红外发射部分图5.1 发送主程序图5.2 按键扫描流程图按键扫描过程:先判断是否有按键按下,如果有,扫描P2口的值确定是哪个按键,并执行相应的程序。

图5.3 红外信号发射程序2.红外接收部分图5.4 接收部分主程序图5.5 中断过程程序六.总电路图1.发射电路图2.接收电路图七.总结这次的通信系统综合设计是基于单片机的红外遥控器,要求每人设计自己的产品并做出实物,在巩固通信原理所学的知识的同时,增强了个人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

为了做出这次的课程设计,我查阅了不少关于红外遥控的资料,了解了红外遥控的基本原理和几种可用的编码方式,也了解了几种红外发射和接收的元件和连接电路。

我对于各种编码方式的思想有了很好的理解和认识,也分析了不同编码方式的好坏。

这次我做的红外遥控器采用脉冲个数编码,其特点就是程序简单,便于实现,在实现多路(较少)遥控时比较适合。

通信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通信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通信系统课程设计报告------调频无线发射机目录1 绪论 (1)1.1无线通信技术简介 (1)1.2开发环境介 (1)2设计需求及应用分析 (1)3 设计方案及工作原理 (2)3.1设计需求 (2)3.2设计方案及工作原理 (2)3.2.1方案比较 (2)3.2.2方案论证 (2)3.2.3方案选择 (2)3.2.4设计总电路 (3)3.2.5工作原理 (3)4 电路各模块功能介绍及参数的确定 (3)4.1预加重电路模块 (3)4.2音频放大模块 (4)4.3FM调频模块 (4)4.4谐振电路模块 (5)4.5功率放大模块 (5)4.6发射模块 (6)5 电路的仿真与调试 (7)5.1电路的仿真与调试 (7)5.2误差分析 (11)6 心得体会 (11)附录元件清单 (12)1 绪论1.1无线通信技术简介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无线通讯技术已广泛地在通信、计算机、自动控制、自动测量、遥控/遥测、仪器仪表、医疗设备和家用电器等领域中应用。

无线电路与人们熟知的双向无线电、电视、广播设备并无不同之处。

它们中的一些需要高线性调制(TV图像),一些需要经过中继站工作(双相无线电),真正的差别在于元件的体积小得多,以及在无线电中,绝大多数情况下都能使用时分复用、扩频或其他能有效提高通信带宽利用率的方法。

无线通信技术以惊人的速度持续增长,几乎每天都有新的应用的报道。

除了诸如无线电广播和电视等传统的通信应用外,射频(RF)和微波也正在被应用于无绳电话、蜂窝移动通信、局域网和个人通信系统中。

无钥匙进门,射频识别,在医院或疗养院中监控病人,计算机的无线鼠标和无线键盘,以及家用电器的无线网络化,这些都是应用射频技术的其他一些领域。

其中某些应用传统上采用红外技术,然而射频电路由于其卓越的性能正在取而代之。

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射频技术有望继续保持当前的增长率1.2开发环境介电子通信类常用的设计软件:Protel 99 SE---PCB电路板设计Matlab---模块仿真System view---数字通信系统的仿真Proteus――单片机及ARM仿真LabVIEW――虚拟仪器原理及仿真本设计主要依靠Multisim完成。

通信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通信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通信系统课程设计报告山东大学信息学院School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Engineering通信系统课程设计实验报告目录信道编码方式为7-4汉明码、交织码、卷积码,信道为:加性高斯白噪声信道(AWGN Channel)和突发错误信道,调制方式采用FSK调制方式。

2、课程设计时间4月10日——5月30日3、课程设计环境 MATLAB平台4、课程设计要求设计一个通信系统,完成从信源到信宿的整个仿真过程,编程实现信源模块、信道编码模块、FSK调制模块、信道仿真模块、FSK解码模块、信道解码模块、性能分析模块。

其中信道编码方式分别采用7-4汉明码、交织码、卷积码,信道分别采用加性高斯白噪声信道(AWGN Channel)、突发错误信道。

要求可以实现仿真信息可以从发送到接收的整个传输过程,通过分析比较同一信道环境不同编码方式的信噪比-误码率曲线和同一编码方式不同信道环境的信噪比-误码率曲线来分析三种信道编码方式的性能,得出实验结论。

5、设计内容5.1、系统框图设计基于FSK的信道编码性能分析实验仿真系统的程序框图如图1所示:图1 基于FSK的信道编码性能分析实验仿真系统的程序框图5.2、模块设计本程序采取模块化设计,分为以下几个模块:5.2.1、信源模块产生随机的二进制数字序列;5.2.2、信道编码模块5.2.2.1、7-4汉明码编码模块对信源产生的二进制数字序列进行7-4汉明编码,输出要传送的二进制数字序列;5.2.2.2、交织码编码模块对信源产生的二进制数字序列进行交织编码,输出要传送的二进制数字序列;(1)循环码编码子函数(2)交织子函数5.2.2.3卷积码编码模块对信源产生的二进制数字序列进行交织编码,输出要传送的二进制数字序列;5.2.3、FSK调制模块对发送的二进制数字序列进行FSK调制,输出为经过信道传输的信号; FSK调制框图如图2所示:图2 FSK调制框图5.2.4、AWGN信道模块仿真实现随机错误信道环境,对输出信号进行噪声干扰;5.2.5、突发错误信道模块仿真实现突发错误信道环境,对输出信号进行噪声干扰;5.2.6、FSK解调模块对经过信道传输后的信号进行FSK解调,输出为二进制数字信号;(1)FSK解调子函数(2)计算信号的IFFT子函数(3)低通滤波器子函数FSK解制框图如图3所示:图3 FSK解制框图5.2.7、信道解码模块5.2.7.1、7-4汉明码解码模块对FSK解调模块输出的二进制数字序列进行7-4汉明解码,输出要接收到信源发送的二进制数字序列;5.2.7.2、交织码编码模块对FSK解调模块输出的二进制数字序列进行交织解码,输出要接收到信源发送的二进制数字序列;(1)交织子函数(2)纠错子函数(3)循环码解码子函数5.2.7.3卷积码编码模块对FSK解调模块输出的二进制数字序列进行卷积解码,输出要接收到信源发送的二进制数字序列;5.2.8、主函数模块将以上各子函数模块构成系统,进行通信系统传输仿真,画出信噪比-误码率曲线图,用以分析系统性能。

通信工程课程设计报告

通信工程课程设计报告

通信工程课程设计报告一、前言通信工程课程设计是国内外通信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主要涉及通信工程方面的理论与实践技能。

在这门课程中,学生可以通过自己动手设计一套完整的通信系统,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提高实践能力。

本文将就通信工程课程设计进行详细分析,探讨其内容与学习方法,以期对各位学习通信工程的同学有所启示。

二、课程设计背景通信工程领域是一门全球性的技术,涉及到的领域广泛而深入。

在这个信息时代,越来越多的企业、组织和个人都需要建立高质量的通信系统来实现信息传输和数据管理。

在这个背景下,通信工程课程设计无疑是非常有价值和必要的。

通过通信工程课程设计,大学生可以学习到通信系统的原理、设计和开发方法等一系列知识。

同时,还可以掌握通信技术的最新发展趋势,为以后从事相关行业打下基础。

因此,通信工程课程设计被广大学生所重视和追求。

三、课程设计重点通信工程课程设计的重点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1、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

通信系统是由许多不同的部分组成,包括信号发射和接收设备、密码学和数据传输等。

在通信工程课程设计中,需要对这些部分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深入了解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

2、通信系统的设计方法。

通信系统的设计方法与具体的通信系统有关。

在课程设计过程中,需要对学生进行相关的讲解,让其了解如何根据客户需求设计一个符合要求的通信系统。

3、技术的实践能力。

通信工程课程设计不仅仅是理论的学习,还需要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创新。

因此,在课程设计中,需要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让他们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四、课程设计过程通信工程课程设计的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确定选题。

首先,要确定课程设计选题,根据学生的专业方向和能力,选择适合的课程设计主题。

2、调研资料。

在正式开始设计之前,需要对相关的专业资料进行调研,以了解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

3、制定设计方案。

在调研资料的基础上,需要制定具体的设计方案,包括系统的组成部分、实现方法和具体的流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信系统课程设计报告信息化已经成为21世纪不可逆转的趋势,通信关乎着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下面是XX采集的通信系统课程设计报告,欢迎大家参考。

学生姓名 : 张伟学号 : XX2300143专业 : 通信工程班级: XX级通信系统课程设计实验报告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的软件无线电技术张伟 XX2300143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电子工程系软件无线电是近几年来提出的一种实现无线通信的新概念和体制[1~3]。

它的核心是:将宽带A/D和D/A变换器尽可能地靠近天线,而将电台功能尽可能地采用软件进行定义。

软件无线电把硬件作为无线通信的基本平台,而把尽可能多的无线通信功能用软件来实现。

这样,无线通信系统具有很好的通用性、灵活性,使系统互联和升级变得非常方便,这很可能使软件无线电成为继模拟通信到数字通信和固定通信到移动通信之后的无线通信领域的第三次突破[4]。

软件无线电在通信系统中,特别是在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是越来越成为研究的热点。

例如欧洲的ACTS(Advance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ies and Services)计划中,有三项计划是将软件无线电技术应用在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UMTS-Unm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中的。

FIRST(Flexible Integrated Radio Systems Technology)计划将软件无线电技术应用到设计多频/多模(可兼容GSM、DSP1800、W-CDMA、现有的大多数模拟体制)可编程手机。

这种手机可自动检测接受信号以接入不同的网络,且适应不同接续时间的要求;FRAMES(Future Radio Wideband Multiple Access Systems)计划目标是定义、研究与评估宽带有效的多址接入方案来满足UMTS要求,技术方法之一是采用软件无线电技术;SORT(Software Radio Technology)计划是演示灵活的有效的软件可编程电台,它具有无线自适应接入功能,并符合UMTS的标准。

在美国,研究基于软件无线电技术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多频带多模式手机与基站。

同时还注意到软件无线电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融合,为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提供良好的用户界面,如麻省理工学院的SpectrumWare计划[5]。

我国对软件无线电技术也相当重视,例如我国提出了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方案SCDMA[6],SCDMA是一种同步的直接扩频CDMA技术,它结合了智能天线、软件无线电及全质量话音压缩编码技术等90年代通信新技术。

软件无线电技术在第三代移动通信中的应用是国家863计划的申请项目之一。

因而软件无线电技术是我国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

软件无线电技术是90年代新技术之一,它已与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紧密的结合起来,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研究推动了软件无线电技术的发展,而软件无线电技术又促使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更加灵活的实现。

本文分析了软件无线电技术在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并总结归纳了由于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推动作用,软件无线电系统呈现出的一些新的发展趋势。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是指国际电信联盟(ITU)正在组织进行研究的,未来公用陆地移动通信系统即FPLMTS,1996年更名为IMT-XX。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主要目标是要将包括卫星在内的所有网络融合为可以替代众多网络功能的统一系统。

它能提供宽带业务并实现全球无缝覆盖[7]。

该系统具有以下特点:(1)提供全球无缝覆盖和漫游;(2)提供第二代系统不能提供的多媒体业务(速率可高达2Mb/s);(3)适应多种业务环境:蜂窝、无绳、卫星移动、PSTN、数据网、IP等;(4)具有单一的通信号码;(5)保证高的服务质量、按需分配带宽;(6)有多频多模通用手机;(7)频谱利用率高,容量大;(8)网络结构能适用无线、有线多种业务要求;(9)系统起始配置能充分利用第二代设备和设施,随后可平滑升级。

在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所要实现的目标与系统的特点中,最核心的问题是提供不同环境下的多媒体业务及实现包含水、陆、空的全球覆盖。

因而它要求实现多种网络的综合:无线网与无线网的综合;移动网与固定网的综合;陆地网与卫星网的综合。

又适应多种业务环境,且与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兼容,便于平滑升级。

对于通信终端而言,它面对是多种网络的综合系统,因而需要实现多频多模式终端(手机)。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可支持的速率为室内静止2Mb/s;步行移动384kb/s;车速移动144kb/s;卫星移动/s,所以手机要适应宽带多业务的要求。

软件无线电为通信系统提供一种新型的结构,那就是利用统一的硬件平台,不同的软件来实现不同的功能。

只有软件无线电技术才能解决多频多模式多业务终端问题[8]。

由于第三代移动通信的标准的统一是非常困难的,IMT-XX的发展策略已经改变过去“一统”的概念,而注意到以各地区现有第二代系统网络基础为参考来制定比较现实的过渡方法,并在1997年3月的会议上一致通过了“IMT-XX家族”的概念[9、10],它放弃了在空中接口、网络技术方面等一致性的努力,而致力于制定网络接口的标准和互通方案。

因此,也存在多频多模多业务基站问题。

软件无线电是解决基站问题的利器。

具体地讲,软件无线电技术在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为第三代移动通信手机与基站提供了一个开放的、模块化的系统结构;(2)智能天线结构的实现,空间特征矢量包括DOA的获得、每射频通道权重的计算和天线波束赋形;(3)各种信号处理软件的实现,包括各类无线信令规则与处理软件、信号流变换软件、调制解调算法软件、信道纠错编码软件、信源编码软件算法等。

开放的、模块化的系统结构是软件无线电技术的核心,对于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是非常重要的。

它为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提供了通用的系统结构,功能实现灵活,系统改进与升级很方便;利用统一的硬件平台,不同的软件来满足“IMT-XX”家庭概念的要求,实现不同标准之间的互操作;系统结构的一致性使得设计的模块化思想能很好的实现,且这些模块具有很大的通用性,能在不同的系统及升级时很容易地复用;由于系统结构功能的实现主要是由软件来实现的,软件的生存周期决定了通信系统的生存期,这样就能更快地跟踪市场变化,降低更新换代的成本。

智能天线技术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利用软件无线电来实现智能天线,可以提高智能天线的性能。

各种信号处理软件是软件无线电关键,应积极探索新的算法为更好的解决多频多模问题铺平道路。

软件无线电技术是当今计算技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和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在无线电通信中应用的产物。

它在我国提出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SCDMA中,应用就更广泛了,SCDMA系统的基站和终端都采用了高速数字处理器和高速A/D变换器,处理速度高于5000万次/秒,全部基带信号处理和变换都用软件来完成。

在SCDMA中软件无线电将实现如下功能:(1)提供一个开放的模块化的系统结构;(2)智能天线的实现;(3)同步检测、建立和保持;(4)用户终端D-QPSK解调器中的载波恢复、频率校准和跟踪;(5)每码道功率的测得和发射功率控制的实现;(6)接收通道的电平检测和接收增益控制;(7)扩频调制和解调,包括WALSH码和PN码的产生;(8)语音编译码;(9)DTMF、MFC及各种信号的产生和检测;(10)信道编码、复接和分接;(11)发射脉冲成形滤波;(12)SWAP信令的差错检测;(13)接收信令的差错检测;(14)发射通道的数字预失真;(15)基站收发信机的校准。

以上可以看出软件无线电技术在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而且只有软件无线电技术才能解决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多频多模手机与基站问题。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是一个极富挑战性与创造性的未来标准的构想,而软件无线电技术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故世界各国都投入巨大的力量研究软件无线电技术在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推动了软件无线电的发展。

特别是近几年来,软件无线电的体系结构出现了一个些新的发展趋势。

体系结构分层化与软件模块化软件无线电采用开放式的模块化的即插即用的系统结构,大大增强了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灵活性、重用性。

这与以往的无线电台有本质的区别,但仅是采用此结构还是远远不够的。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软件设计是非常复杂的,为了减小软件设计的复杂性,软件无线电需要按层或级的方式来组织。

Joseph Mitola在数学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软件无线电分层虚拟机参考模型,如图1[11]。

分层虚拟机模型定义了关键的接口。

最底层是由普通处理器与具有指令集的ASIC与FPGA组成。

它包括了设备驱动、中断子程序、任务控制、资源分配与相关的操作系统服务。

它提供了一个统一的硬件平台。

基础结构虚拟机是建立与控制信息传输线程的。

这包括话音通道、数据路径、无线控制信息线程、定时分配、频率校准与本地服务。

基础结构状态机是为每一个用户信道提出请求与分配内部资源的。

信道状态机控制静音、同步、保密功能和多媒体数据与话音的传输。

通信服务如连接一个蜂窝用户与一个SINCGARS用户是通过建立连接与插入代理来实现。

此分层虚拟机模型是初步的,还需要研究与细化。

软件无线电不仅需要硬件模块化,软件也需要模拟化[12]。

由于缺乏标准的应用级的软件到软件的API与缺乏对存储器、缓存空间与处理资源的量化。

软件重用度低,花费大,研制周期长,因而需要把软件实用地分成模块并有清楚定义与广泛应用的接口。

软件无线电论坛是根据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来进行区分,采用CORBA技术。

CORBA技术能够无缝的共享应用数据,它提供了一种软总线。

利用接口定义语言(JAVA语言是一个子集),每一个软件包被提供一个信息传输接口到ORB,被确定数量的对象用CORBA接口来实现插拔。

CORBA技术在软件无线电中的应用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图1 软件无线电分层虚拟参考模型软件无线电结构数学分析化当软件无线电经历从研究到实用的转变时,建立软件无线电结构的可证明特性越来越重要[11]。

如虽然用CORBA 技术可以实现软件的模块化,大大提高了软件的可重用性,但是由于缺乏数学分析对存储器、缓存空间与处理资源的量化,很难讲出一个软件模块的数据吞吐、响应时间及其它关键要求。

当重用自己软件库中或第三方的软件时,可能存在系统性能下降,甚至系统崩溃,需要用数学模型来刻划快速涌现的技术。

利用拓扑学来研究软件无线电结构,提高了即插即用结构的应用和有效重用。

分析拓扑结构特性产生了分层分布虚拟机参考模型(如图1)与一系列的设计原则,结构设计原则是:1)有界递归模块:这样的模块将消耗可预测的资源,且软件错误不大可能引起系统崩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