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的的形成--褶皱山
《山地的形成——褶皱山》教学设计
《山地的形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荔城中学高淼一、课标要求及解读课标要求:结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变化的内力、外力因素组。
课标解读:本节内容是以山岳的形成作为典型案例,说明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教材通过褶皱山、断块山和火山等实例,向学生介绍内力作用是如何影响它们的形成和变化的。
按照“标准”的要求要求主要是通过实例了解内外力对地表形态影响,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紧密围绕着课文内容中所列举出来的一些实例,如板块构造学说、褶皱山的“背斜成山,向斜成谷;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等案例,从而要求学生学会分析内外力以及所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材分析及教学安排《山地的形成》这一节内容看似比较少,课标要求也相对比较简单,但是根据往年的考试内容来看,这一节的内容相对来说要求还是比较细的。
对于“板块构造学说”课文中只是简要的介绍了板块运动的形式,但是教学中应当要求学生能够说出板块构造的要点,运用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分析世界主要的火山、地震带及褶皱山脉的分布以及与板块之间的关系。
褶皱的内容也包括较多,首先是褶曲中的背斜、向斜的区分以及背斜向斜在生活中的使用,与生活的关系等。
根据教材和教学的安排,本节内容使用两个课时。
第一课时主要以板块构造学说以及褶皱山为主,第二课时主要以断块山和火山为主。
三、学情分析:知识基础:在前一节课的内容当中学生已经学习过了内力和外力作用,但是对于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在形成地表形态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还是知之甚少,对于板块构造学说在初中时学生知道有六大板块的基础。
情意基础:大多数学生外出旅游的机会并不多,很多地质构造没有亲眼见过,或者见过但是不知道其名称以及形成的原因,本节课应该多培养学生探究地理原理的特点。
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理解板块构造的学说的原理,并能运用该原理解释全球地震、火山带及褶皱山脉分布规律。
2、理解板块构造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3、结合实例,理解褶皱山的形成及其形态特征,能够在图上判断出背斜和向斜,并能理解在内外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背斜成谷,向斜成山”。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知识点:褶皱山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知识点:褶皱山褶皱山概念:地壳运动的足迹称为地质构造,形成的地貌,称为构造地貌。
岩层的弯曲变形,叫褶皱。
褶皱山的类型及特点:类型背斜向斜岩层形态上拱下弯岩层新老分布中间老两翼新中间新两翼老初始地貌上拱隆起成山下弯凹陷成谷逆转地貌中部侵蚀成谷中部挤压成山褶皱山的成因:褶皱构造山地常呈弧形分布,延伸数百千米以上。
山地的形成和排列都与受力作用方式关系密切。
某一方向的水平挤压作用,使弧形顶部向前进方向突出。
有些弧形山地不仅地层弯曲,而且常有层间滑动或剪切断层错动,使外弧层背着弧顶方向移动,内弧层向方向移动,因而在褶皱构造山的外侧形成剪切断层,一端是左旋运动,一端是右旋运动。
中国宁夏南部褶皱山地的弧形顶突向东北,层面倾向西南,第三纪地层向东北推挤或仰冲断层为压性、压扭性,西北段为左旋水平运动。
宁夏南部褶曲山地成因与青藏高原隆起有密切关系。
相关高中地理知识点:等值线地图的判读及综合应用等值线地图:以一组相等数值的连线表示制图对象数量、特征的地图。
简称等值线图。
如年平均气温图、年降水量图。
它是专题地图的重要图型,最先用于描述地形。
常见的有表现地势起伏和地貌结构的等高线图与等深线图;表现气温、水温、地温变化的等温线图;表现大气降水量变化的等降水量线图;表现地磁、地震变化的等磁偏线图、等磁力线图、等震线图。
另外,还有等压线、等风速线、等日照线、等云量线、等湿度线、等密度线、等透明度线、等盐分含量线、等时线等图。
通常等值线所代表的数值为整数。
等值线(面)类型与影响分布的因素:等值线(面)类型影响分布的因素等高线地质作用(内力、外力)等深线地质作用(内力、外力)等温线纬度、海陆、地形、洋流、大气环流等等降水量线纬度、海陆、地形、洋流、大气环流等等太阳辐射量线纬度、太阳高度、海拔高度、云雾量等等压线热力作用(气温)、动力作用等压面海拔高度、热力作用(气温)、动力作用等盐度线蒸发量、降水量、洋流、径流等等值线(面)图判读的一般规律:(1)读数据(注意等值距)?①读等值线(面)上的点规律一:一般,在同一幅等值线图中,相邻两条等值线的差值相同或者为零。
山的的形成--褶皱山.
类 型
岩层新 原始地 侵蚀地貌 老关系 貌(正 (负地貌) 地貌)
实际 应用
形成 地形
背 斜 向 斜
向上拱起 向下弯曲
山 岭
山 谷
山 谷
山 岭
中老 存油气、 翼新 修隧道 褶 皱 中新 储水、 山 翼老 修水库
2018/7/31
(四)岩层的新老关系
(最根本的判断方法)
教师讲评
背斜中心老,两翼新;向斜中心新,两翼老。
本课小结
类 型 岩层形态 (一般形 态) 地 原始地 貌 岩层新 侵蚀地貌 老关系 貌 实际 应用 形成 地形
背 斜 向 斜
向上拱起 向下弯曲
山 岭
山 谷
山 谷
山 岭
中老 存油气、 翼新 修隧道 褶 皱 中新 储水、 山 翼老 修水库
2018/7/31
如图为某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如图为某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向斜 ,在地形上是___ 山岭 (1)图中a处在地质构造上是________ __, 向斜槽部受挤压力作用岩性较坚实,不易被外力侵蚀反而成为山岭。 原因是________ _____。 岩石向上拱起 (2)图中b处在地质构造上是________ __; 背斜 ,判断依据是___ 在地形上是________ ,形成原因是__ 岩石向上拱起 ____。 山岭
(一)褶皱
褶皱:在地壳运动产生强大挤压作用下,岩 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叫 做褶皱。Biblioteka 褶皱的基本 单位——褶 曲
(二)实例
褶皱山
常见形态: 代表: 连绵的山体
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 安第斯山脉
(三)两种形态
形态: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向斜岩层向下弯曲。
山岳的形成
相撞 块与大
(相对 洋板块 运动) 相撞
挤上拱,隆起形成岛屿
和海岸山脉
[例1]
(2011·广东高考)读“某区域地质剖面简图”
(下图),图中甲、乙、丙三处的地质构造分别是(
B)
A.断层、向斜、背斜
C.向斜、断层、背斜
B.断层、背斜、向斜
D.背斜、向斜、断层
二、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运输方式
表 以 公路 为主, 现 铁路 为辅
火山 海岭
海沟
大陆板块 大洋板块 消亡边界
生长边界
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板块内部 板块交界处 消亡边界 (碰撞) 陆洋碰撞 海沟、岛弧 海岸山脉 生长边界 (张裂) 裂谷、海洋
地壳比较 稳定
陆陆碰撞 褶皱山脉
2.断块山
当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和张力,超过了岩石的承 受能力时,岩体就会破裂。岩体发生破裂后,如果两 侧的岩体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就形成了断层。
第二节 山岳的形成
一、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 1.褶皱山
(1)褶皱:
①概念:岩层在强大的 挤压 作用下,发生塑性变形, 产生一系列的 。 波状弯曲 ②基本形态:有 背斜 和 向斜 两种。
向斜中心部分岩层较 新,两翼岩层较老
褶皱山:喜马拉雅山
褶皱山:阿尔卑斯山
全球岩石圈划分为 六大板块 板块构 张裂区—— 裂谷 或发育为海洋 (2) 造学说板块运动 碰撞区——高大褶皱山系
(
)
D.背斜山
(2)图中甲地多见石芽、溶洞等地形,推断未知岩层
应为
A.页岩 C.石灰岩 B.板岩 D.花岗岩
(
)
地质构造的判断方法及应用
1.背斜与向斜的判别方法
教师招聘面试:高中地理《山地的形成—褶皱山》 教案
高中地理《山地的形成—褶皱山》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褶皱山的概念、形成原因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分析、判断地理现象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4.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褶皱山的形成原因、特点及分布。
2. 教学难点:褶皱山的形成过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褶皱山的形成原因和特点。
2. 使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的山脉为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褶皱山的分布和影响。
3. 利用多媒体演示法,展示褶皱山的形成过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4. 开展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交流分享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地理课件、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
2. 搜集有关褶皱山的案例资料,用于课堂分析。
3. 安排学生提前预习褶皱山的相关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褶皱山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山地地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美丽的山脉是如何形成的吗?”2. 探究褶皱山的形成原因讲解褶皱山的形成原因,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图和案例分析,了解地壳运动对山地形成的影响。
3. 分析褶皱山的特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地图和案例资料,分析褶皱山的特点,如走向、海拔、地形等。
4. 案例分析以具体的褶皱山脉为例,分析其形成过程和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如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与印度板块的碰撞有关,导致地形抬升,形成高山。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褶皱山脉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如水源、气候、植被等。
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6. 总结与评价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褶皱山的形成原因、特点及分布。
对学生课堂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7.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课堂所学,绘制一幅褶皱山的分布图,并简要阐述其形成原因。
8. 板书设计山地的形成—褶皱山1. 形成原因:地壳运动(板块碰撞、挤压)2. 特点:走向、海拔、地形等3. 分布:全球范围内,如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等六、教学活动1.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褶皱山案例,讨论褶皱山对当地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山地的形成课件
板块 运动
地形
实例 喜马拉雅山脉、青藏 高原
大陆板块与大 高大山脉 陆板块相撞 高原
大洋板块与大 海沟、岛弧、 马里亚纳海沟、东亚 陆板块相撞 海岸山脉 岛弧、落基山脉、安 第斯山脉
二、块状山
华 山
峨 眉 山
庐 山
1.块状山与断层构造有关。
2. 断层构造
特点:岩层发生明显错位
结构:断层面(线)、上升岩块、下降岩块
世界火山、地震、褶皱 山脉分布规律:板块边 缘地带
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特 交通运输 方式选择 交通线 路的分布
点
原
因
成本低,难度较小 公路为主 铁路为辅 成本高,难度较大 主要分布在山间 这些地区地 盆地、河谷地带 势相对和缓 其他地区密度低 其他地区地势陡峻
交通线的 弯曲程度、线路大 为达到线路的技术 延伸方向 于平原与丘陵地区 要求,需迂回前进
山区公路 进山线:沿河谷延伸 爬山线:尽量沿等高线延伸,成“之”字爬升
水平岩层
褶皱的形成
背斜
向斜
类型
岩层形 态 (一般形 态) 向上拱起
地
貌
岩层新 形成 原始地貌 侵蚀地貌 老关系 地形 中心老 两翼新 中心新 两翼老
背 斜 向 斜
山 岭
山 谷
向下弯曲
山 谷
山 岭
褶 皱 山
知识拓展
了解褶皱构造规律有什么作用呢?
地质构造规律对生产实践的指导性
(1) 利用向斜构造找水 : “向斜岩层蓄水好,水量丰富容易找” 。 向斜构造有利于地下水补给,两翼的水向中间汇集,下渗形成 地下水,故打井可在向斜槽部打。 (2)利用背斜找油: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由于气最轻,分布于 背斜顶部,水最重分布于背斜底部,中间为石油。(见下图)
2.1褶皱山
代
表: 喜马拉雅山脉、
阿尔卑斯山脉、 落基山脉、安第斯山脉
代表性褶皱山
阿尔卑斯山脉
落基山脉
科迪勒拉山系
安第斯山脉
由岩石组成的地壳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全球 这些山地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坚硬的地壳能够发生褶皱而形 大致分为六大板块,各大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一般来说,板 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成高大山系呢?
解释甲地成为山岭,乙地成为谷地的原因。 乙地是背斜构造,顶部因受到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 甲地是向斜构造,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反而形 成山岭。
5、 背斜与向斜的判断方法: (3)地质构造的意义
向斜:良好的储水结构 背斜:适合修建隧道:不易积水,构造稳定 良好的储水、储油、储气构造 采石场:岩石破碎,易开采
褶皱山脉——我认识
喜马拉雅山:
阿尔卑斯山: 落基山: 安第斯山: 大西洋: 红海:
亚欧 板块与印度洋 亚欧 板块与 非洲 美洲 板块与太平洋
板块的 板块的 板块的
美洲 板块与 南极洲 板块的 美洲 非洲 亚欧 非洲 板块与
板块的 生长 生长
板块与 印度洋 板块的
思考
在储集层,由于石油,天然气, 和地下水三者比重差异而产生 的分异规律是: ①层是 天然气 ,
②层是 石 油
③层是 地下水
,
。 ② ③
不透水 层
①
储集 层
背斜构造也是良好油气储存区,向斜是良好的储水区; 背斜顶部地带岩石破碎,易开采,适宜建采石场
褶皱山:由褶皱形成的山和谷统称为褶皱山
常见形态:连绵的山体
边界
论点:
板块构造学说(六大板块,三个论点,两类边界,多种 1地貌) 、岩石圈被分割成六大板块,板块内部还有若干小板块。
总结褶皱山相关知识点
总结褶皱山相关知识点一、褶皱山的形成原理褶皱山形成的原理是由于地球内部的构造活动和板块运动。
构造活动是指地球内部岩石的变形和位移,主要包括造山作用、断裂作用、火山作用等。
板块运动是指地球外壳板块的相对运动,包括板块的碰撞、挤压、拉伸等。
褶皱山的形成是这两种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
褶皱山的形成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首先是板块的相对运动,当两个板块相互挤压时,会产生应力和位移。
随着挤压力的增大,岩石会发生变形,形成褶皱构造。
接着是褶皱构造的加剧和堆积,随着挤压力的增大,褶皱构造会不断增加,逐渐形成山脉的形态。
最后是地表形成褶皱山,整个过程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作用才能形成。
二、褶皱山的地质构造褶皱山的地质构造主要包括褶皱、断裂和褶皱断裂带。
褶皱是指地层岩石的弯曲变形,受到挤压力作用而发生。
褶皱通常分为对称褶皱和不对称褶皱,对称褶皱是指褶皱两侧的块状结构对称分布,不对称褶皱是指褶皱两侧的块状结构不对称分布。
断裂是指地层岩石沿一定方向断裂成两块,受到剪切力作用而形成。
褶皱断裂带是指在地层岩石中同时存在褶皱和断裂现象的地质带。
这些地质构造的存在,反映了地球内部构造活动和板块运动的结果。
褶皱山的地质构造特点在于:首先是褶皱山的地质年代古老,反映了地球历史长久的演化过程。
其次是褶皱山的地质构造复杂,通常伴随着褶皱、断裂、褶皱断裂带等地质现象的存在。
最后是褶皱山的地质构造活跃,受到地震、火山等构造活动的影响,这些现象常见于褶皱山的周边地区。
褶皱山的地质构造特点对于地质学和地球科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三、褶皱山的地球科学意义褶皱山对地球科学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对于地质学的研究,褶皱山是地质构造的重要地区,可以通过研究褶皱山的地形、地质构造、岩石组成等,来了解地球内部结构和构造活动。
其次是对于地球演化的研究,褶皱山的形成反映了地球历史长久的演化过程,可以通过研究褶皱山的构造发展、地层沉积等现象,来了解地球的发展历程。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山地的形成褶皱山(14张PPT)
华山 Huashan Mountain
庐山 Lushan Mountain
千层饼形状的褶皱山
花卷形状的褶皱山
山 地 的形成
褶皱
褶皱: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 波状弯曲,叫做褶皱。
褶皱的基本单位 ——褶曲
背斜向斜
褶曲:褶皱的一个弯曲。褶曲有两种基本的形态,一种是背斜,一种是向斜。
褶曲 A:背斜
褶皱
B:向斜 褶曲
形态
从形态上来说——背斜一般岩层向上拱起,向斜一般岩层向下弯曲。
岩层受力向上拱
岩层受力向下弯
岩层关系
从岩层的新老关系上来说——背斜的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 向斜的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
背斜:中老,外新。
向斜:中新,外老。
地貌
在地貌上——背斜一般发育成山岭,向斜一般发育成谷地。
向斜谷地
长江巫四峡姑娘山
为什么向斜发育 成了山?
地形倒置
原因——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石疏松、易碎,容易被外力侵蚀成谷地; 向斜槽部受挤压作用,岩石致密、坚硬,不易被外力所侵蚀,形成山岭。
地形倒置
背斜成谷
向斜成山
地形倒置
小组讨论问题1:甲、乙两地何处是背斜,何处是向斜?
背斜
向斜
褶曲基本 岩层形态
地貌
岩层新老关系
形态
(准确)
侵前 侵蚀后
小
结
背斜 向上拱起 山岭 谷地 中间新,两翼老
向斜 向下弯曲 谷地 山岭 中间老,两翼新
作业
请大家争当勘探队队员,去调查一 下你家乡所在的褶皱山类型,并用 心拍摄下优美的风景图片,跟大家 一起交流分享。
《山地的形成——褶皱山》说课稿
《山地的形成——褶皱山》说课稿《山地的形成——褶皱山》说课稿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山地的形成——褶皱山》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现在开始我的说课,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山地的形成——褶皱。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过渡句】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条件,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我要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四章第二节。
本节内容承接第四章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将山地作为一个典型的案例,通过对这个案例的分析,让学生认识内力作用在地表形态的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教材首先指出山地的形成和内力作用关系密切,然后对褶皱山、断块山的成因、基本形态特征和规模进行分析。
由于褶皱山和断块山是形成于一定的地质构造上的,所以教材在讲述这两种山地的形成时,都先从褶皱和断层这两种最基本的地质构造开始讲起,并且教材还配以阅读材料和活动题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部分内容。
二、说学情【过渡句】合理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本次课所面对的学生群体具有以下特点:知识储备上,高一学生在初中已经对中外名山有一定的了解,同时也有“大陆漂移学说”的知识铺垫,对山地的形成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本节内容是具体案例的运用与拓展,更强调原理和本质的学习。
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是长时间积累的结果,在日常生活中短时间内难以亲眼目睹其变化过程,需要学生结合经验,展开想象,化抽象为具体,才能正确判断背斜构造和向斜构造,进而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因此学习本节有一定的难度。
能力上,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但合作、探究能力还较欠缺,需要加强指导;通过学案导学,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同时延伸课堂教学,起到点拨作用。
4.21山地的形成-褶皱山
3.地壳的水平运动使岩层发生 水平位移 和 弯曲变形 , 常在地表形成绵长的 断裂 带和巨大 褶皱 山脉。 4.岩浆的喷出活动,常在地表形成 山。
抢答开始了!
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形成
处是背斜, 处是向斜。
判断下图甲、乙两处中,
请说说你 判断的理 由。
背斜顶部受张力,容易被侵蚀 ——背斜成谷 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 ——向斜成山
理解的关键?
两处部位的 受力不同。
向斜 背斜
你记牢了吗?
比较背斜构造和向斜构造
背斜和向斜判断依 据(岩层新老关系) 形成地形
工程建设: 隧道修在背斜处
1、根据背斜和向斜岩层的分布特征,判断下面的褶 皱哪部分是背斜?哪部分是向斜?并说明形成的山岭 是背斜山还是向斜山? 甲是向斜,乙是背斜。甲是向斜山。 2、假设在这里修建一条东西向的地下隧道,如果只 考虑背斜面和向斜的构造,应该选择甲地还是乙地?
乙地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 A.压力或张力作用,都能形成褶皱 B.褶曲的基本形态是背斜和向斜 C.褶皱的基本单位是向斜 D.从形态上看背斜是岩层向下弯曲 6、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第一课时)
山岳又称山地,是陆地的骨架。 山岳有多种类型,如褶皱山、断块 山、火山等,它们的形成和变化是 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今天 我们主要从内力作用出发,分析其 构造。
第二节
山岳的形成
课时1 褶皱山 1.褶皱的形成 褶曲 2.褶曲的基本形态:背斜和向斜(重点内容) 背斜成山、向斜成谷与背斜成谷、向斜成山 (难点内容) 3.褶皱山 (1)褶皱山的概念 (2)世界的两大褶皱山系 4.褶皱构造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拓展部分)
褶皱山的名词解释
褶皱山的名词解释褶皱山是地质学中常用的术语,它是指因地壳构造运动而形成的一种山脉类型。
这种山脉具有特殊的地貌形态和构造特征,对地球科学和人类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褶皱山的形成是由于地壳板块之间的构造运动,例如板块碰撞、板块俯冲等造成的应力作用,使地壳发生层状材料的弯折和变形。
这种构造运动的结果是地壳中的岩石层次被折叠起来,形成褶皱状的山脉。
褶皱山的特点是山体一般呈长而窄的形态,山脉之间有相对平缓的山谷和高耸的山峰。
褶皱山具有丰富的岩石类型和地质结构。
在褶皱山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时期的岩石层次之间的重叠,这是地质学家研究地球历史和地球演化的重要证据。
褶皱山脉的构造特点也在许多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开发、地震的发生和预测、地质灾害的防治等。
值得一提的是,褶皱山脉对于生物多样性的维持和生态系统的稳定也起着重要作用。
由于褶皱山脉地形的多样性和环境的复杂性,这些山脉拥有丰富的植被类型和生态系统,提供了多样化的栖息地和食物资源,为众多物种的繁衍和迁徙提供了机会。
许多褶皱山脉还是重要的水源地,其褶皱状的河流和湖泊起着调节降雨和供水的作用。
褶皱山脉分布广泛,全球各大洲都有不同规模和类型的褶皱山脉。
例如,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安第斯山脉、阿巴拉契亚山脉等都是著名的褶皱山脉。
不同的褶皱山脉在地质历史和构造形态上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因此也为地质学家提供了研究和探索的对象。
褶皱山脉的地质研究对于理解地球的演化和构造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地壳运动和褶皱形变过程是地球演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褶皱山脉的研究,科学家可以了解地球内部的构造和运动机制,进而预测和防范地震、地质灾害等自然灾害的发生。
综上所述,褶皱山是地质学中的重要概念,它是由地壳构造运动引起的层状岩石的弯曲和变形形成的特殊山脉类型。
褶皱山脉不仅在地质学研究和地球科学领域有重要应用,而且对生物多样性的维持和生态系统的稳定在生态学和环境保护中具有重要价值。
高三一轮复习(山地的形成)
地质构造:地堑(下降) 地形:谷地,低地 实例:汾河谷地、渭河谷地
银川平原
地堑
汾河谷地
地垒
华山
28
(经典试题)读我国某区域图及渭河平 原地质构造示意图,回答问题。
说明内外力作用在渭河平原形成中的表现和 作用。
内力作用主要表现为地壳断裂下陷,形成地堑; 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渭河泥沙的沉积作用,形成冲积平原。
目录
探讨:假设在上图中修建一条东西向的地下隧 道,应选择甲地还是乙地?为什么? 乙地
因为:1、拱形结构稳定,不易崩塌。
2、背斜顶部容易排水,开挖隧道后不易渗水。 3、受张力,岩层较疏松,易开挖。
(4)背斜、向斜的实际应用
背斜:①石油、天然气等由于密度比水小的缘故会使它们聚集在背斜 中间岩层的上部,利于开采,因此是良好的储油构造;②天然拱形结 构,稳定不易塌方,且不易储存地下水,便于隧道施工③背斜顶部地 带岩石破碎,易开采,适宜建采石场 向斜:岩层向下弯曲,是良好的储水构造;槽部受挤压,岩石坚硬,适 合建大坝
如何在示意图中判读出背斜和向斜?
方法一:根据岩石的新老关系(向中新、背中老)
中间老、两翼新 为背斜
中间新、两翼老 为向斜
老
新
老
新
老
新
方法二:根据还原后的岩石结构 复原后,乙处向上拱起,是背斜,
甲处向下弯曲,是向斜。
11
方法三:逆地形法:背斜成谷、向斜成山(地形倒置) 背斜顶部受到张力作用,岩石破碎, 易受侵蚀,常形成谷地。 向斜由于槽部受到挤压,岩石坚硬, 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
褶皱山知识点总结
褶皱山知识点总结1. 褶皱山的形成褶皱山是由地壳板块的挤压作用而形成的。
当两个地壳板块在构造运动中相互挤压时,会形成褶皱。
褶皱山是由这些褶皱构成的,而褶皱的形成是地壳板块运动的结果,主要有两种挤压作用,一种是水平挤压,另一种是垂直挤压。
水平挤压通常发生在岩石层次较浅的区域,当地壳板块相互挤压时,岩石会发生变形,形成褶皱。
垂直挤压常发生在地壳板块相对运动的边界处,当地壳板块发生挤压作用时,局部岩石会被挤压上升,形成山脉。
2. 褶皱山的地理分布褶皱山最常见的地理分布是在两个地壳板块相互挤压的地区,比如地震带、地球构造运动带等。
褶皱山通常位于大陆的边缘地区,因为这些地区常常是地壳板块相互挤压的区域。
比如喜马拉雅山脉就是由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相互挤压形成的。
3. 褶皱山的特点褶皱山的地质时代较古老,它记录了地球历史上地壳板块的运动轨迹。
褶皱山通常由多道褶皱构成,山脉受到地壳板块的挤压而形成,山脉脉络纵横交错,形态多种多样。
比如阿尔卑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安第斯山脉等,都是典型的褶皱山。
4. 褶皱山的作用褶皱山对于生态环境、气候、水文等都有重要的影响。
褶皱山的地表起伏较大,地形地貌复杂,使得降水较为集中,形成了昼夜温差较大的气候,同时山脉对于大气环流也有一定的影响。
褶皱山的山体对生态环境有重要的作用,它们承载了大量的植被,保护了水源,也为动植物提供了丰富的栖息地。
5. 褶皱山的地震活动褶皱山通常位于地震带,地震活动较为频繁。
当地壳板块的应力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发生地震。
褶皱山常常伴随着地震活动,因此地震也是褶皱山的一个特点。
6. 褶皱山的矿产资源褶皱山地区通常富含矿产资源,比如金、银、铜、铁、煤等。
由于地壳板块的挤压作用,地下岩石经常发生变形,矿物质也会被重新排列,因此在褶皱山地区通常能够找到丰富的矿产资源。
7. 褶皱山的文化意义褶皱山在人类历史上常常有一定的文化意义,它们常常是民族、国家的象征,也是文化传承的载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貌
原始地 貌(正 地貌)
岩层新 侵蚀地貌 老关系 (负地貌)
实际 应用
形成 地形
背 斜向上拱起Fra bibliotek向 向下弯曲斜
2020/7/7
山岭 山谷
山谷 山岭
-
中老 存油气、 翼新 修隧道 褶
皱 中新 储水、 山 翼老 修水库
(四)岩层的新老关系
教师讲评
背斜中心老,两翼新;向斜中心新,两翼老。
(最根本的判断方法)
-
(五)正负地貌图
教师讲评
一般:背斜成岭,向斜成谷
特定条件下:地形倒置 背斜成谷、向斜成山
思考:什么条件是“地形倒置”的原因? 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性较疏松,容易被外力侵蚀 成谷地;
向斜槽部受挤压力作用岩性较坚实,不易被外力侵 蚀反而成为山岭。
-
(六)实践应用
背斜:良好的储油、气构造;铁路,隧道;采石等。 向斜:利于储藏地下水,常形成自流盆地,水库坝址选择点
板块的运动类型与板块边界
板块内部
板块交界处
地壳比较稳定
消亡边界
生长边界
(碰撞挤压) (张裂分离)
陆陆碰撞 陆洋碰撞
裂谷、海洋 海岭(海上)
海沟(海上)、岛弧(太平洋西部岛弧链) 海岸山脉(陆上,科迪勒拉山系)
-
-
山地的形成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
各种山地景观
-
背斜山
2020/7/7
-
一、褶皱山
褶皱山模型
-
(一)褶皱
褶皱:在地壳运动产生强大挤压作用下,岩 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叫 做褶皱。
褶皱的基本 单位——褶
曲
-
(二)实例
褶皱山
常见形态: 连绵的山体 代表: 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
安第斯山脉 -
(三)两种形态
形态: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向斜岩层向下弯曲。
类 型
岩层形态
-
-
本课小结
类 岩层形态
地貌
岩层新 实际 形成
型 (一般形 态)
原始地 貌
侵蚀地貌 老关系
应用
地形
背
斜 向上拱起
向 向下弯曲
斜
2020/7/7
山岭 山谷
山谷 山岭
中老 存油气、 翼新 修隧道 褶
皱 中新 储水、 山 翼老 修水库
-
如图为某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如图为某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中a处在地质构造上是___向_斜____,在地形上是___山岭 __, 原因是_向_斜__槽_部__受_挤压力作用岩性较坚实_,__不_易_。被外力侵蚀反而成为山岭。 (2)图中b处在地质构造上是___背_斜____,判断依据是_岩__石向上_拱_;起 在地形上是_山__岭_____,形成原因是__ 岩石向上拱起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