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物理复习电学电流电压电阻
九年级上册物理电学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物理电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cf094468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cb.png)
九年级上册物理电学知识点1. 电路基本概念:电路是由电源、导线和电器组成的闭合路径。
2. 电流:电流是电荷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导线的数量,单位为安培(A)。
3. 电压:电压是电荷在电路中移动时的势能差,单位为伏特(V)。
4. 电阻:电阻是电流流经导体时遇到的阻碍,单位为欧姆(Ω)。
5. 欧姆定律:电流与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欧姆定律表示,即I = V/R,其中I 表示电流,V表示电压,R表示电阻。
6. 并联电路:并联电路是多个电器的正负极相连的电路,其总电压不变,总电流等于各个分支电流的和。
7. 串联电路:串联电路是多个电器的依次相连的电路,其总电流不变,总电压等于各个分支电压的和。
8. 电功率:电功率是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计算公式为P = IV,其中P表示功率,I 表示电流,V表示电压,单位为瓦特(W)。
9. 电能:电能是电荷在电路中移动时所具有的能量,计算公式为E = Pt,其中E表示电能,P表示功率,t表示时间,单位为焦耳。
10. 电路图符号:电路图符号是用简化的图形表示电器和其连接方式的图示符号,常用的有电源符号、导线符号、电阻符号、电流表符号和电压表符号等。
11. 电池和电源: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电源是能够提供电流和电压的装置。
12. 电磁感应:当导体相对于磁场运动时,会在导体中产生感应电动势。
13. 静电场:在电荷相互作用下产生的场,可以使电荷发生力的相互作用。
14. 音速:声音在某种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与介质的性质有关。
15. 光的反射和折射:光线在遇到表面时,一部分会发生反射,另一部分会发生折射。
16. 光的成像:光线通过透镜或镜面时,会发生折射或反射,并产生实像或虚像。
17. 光的颜色:光的颜色是由光波的频率决定的,不同的频率对应不同的颜色。
18. 电磁波:电场和磁场在空间中传播形成的波动现象,包括无线电波、微波、可见光、红外线、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等。
以上是九年级上册物理电学的基本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初中物理电学全部知识点汇总
![初中物理电学全部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73818376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d9.png)
初中物理电学全部知识点汇总⭐电流和电压1.电流是电荷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的量,单位是安培(A)。
2.电压是单位电荷在电路中所具有的能量,单位是伏特(V)。
3.电阻是材料阻碍电流流动的特性,单位是欧姆(Ω)。
4.欧姆定律:电流与电压成正比,电流与电阻成反比,可以表示为V=I×R(V-电压,I-电流,R-电阻)。
5.系列电路中,电流相同,电压分配按电阻大小比例分配。
6.并联电路中,电压相同,电流分配按电阻大小的倒数比例分配。
⭐电阻和电功1.电阻产生的热量与电流强度、电阻值和时间成正比关系,可以表示为Q=I^2×R×t(Q-热量,I-电流,R-电阻,t-时间)。
2.电功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的过程。
3.电流通过电阻产生的电功可以表示为W=I^2×R×t(W-电功)。
4.电功率表示单位时间内电功的转化速率,可以表示为P=I×V(P-功率,I-电流,V-电压)。
⭐串联和并联电路1.串联电路中,电流只有一条路径,电压按电阻大小比例分配,总电阻等于各个电阻之和。
2.并联电路中,电压相同,电流分流,总电流等于各个支路电流之和的和,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电阻倒数之和。
⭐伏特定律1.伏特定律描述了导体中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V=I×R(V-电压,I-电流,R-电阻)。
⭐电路中的功率1.电功率表示单位时间内电能的转化速率,可以表示为P=I×V(P-功率,I-电流,V-电压)。
⭐电能和电热1.电能是电荷在电场中具有的能量。
2.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的过程称为电功。
✨探索性实验1.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2.通过改变电阻的大小观察电流和电压的变化。
初三电学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三电学学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f8788cd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82.png)
初三电学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电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涉及到电流、电压、电阻等基本概念和电路的分析与计算。
在初三物理学习中,电学是一个重要的内容,本文将对初三电学学习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电流和电荷1. 电流:电荷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数量,用字母I表示,单位是安培(A)。
2. 电荷:物体带有的电性质,用字母Q表示,单位是库仑(C)。
3. 电流的计算公式:I = Q / t,其中,I代表电流,Q代表电荷,t代表时间。
二、电压和电阻1. 电压:单位电荷在电路中所具有的能量,用字母U表示,单位是伏特(V)。
2. 电阻:物体对电流通过的阻碍程度,用字母R表示,单位是欧姆(Ω)。
3. 电压和电阻的关系:U = I * R,其中,U代表电压,I代表电流,R代表电阻。
三、欧姆定律欧姆定律描述了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1. 欧姆定律的表达式:U = I * R,其中,U代表电压,I代表电流,R代表电阻。
2. 欧姆定律的实际应用:- 计算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 根据电压和电流的变化判断电阻的变化;- 设计和搭建电路时确定电流大小。
四、串并联电路1. 串联电路:多个电器依次连接在同一电路中,电流强度相等,总电压为各个电器电压之和。
2. 并联电路:多个电器同时连接在电路中,电压相等,总电流为各个电器电流之和。
五、电阻的影响因素1. 材料导电性:导电材料的电阻一般较小。
2. 线路长度:线路长度越长,电阻越大。
3. 线路截面积: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小。
4. 温度:温度升高,电阻一般也会升高。
六、电路图符号在电路图中,用特定的符号来表示电器元件和电路连接关系,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电路图符号:1. 电源:一般用直线和长短线表示;2. 电流表:用字母“A”的图形表示;3. 电压表:用字母“V”的图形表示;4. 电灯泡:用圆圈表示;5. 开关:用矩形表示。
总结:以上是初三电学学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通过学习电流和电荷、电压和电阻、欧姆定律、串并联电路、电阻的影响因素以及电路图符号,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电路现象,为以后更深入的电学学习奠定基础。
九年级物理《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知识点整理
![九年级物理《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ce0dbbd44693daef5ef73dcb.png)
九年级物理《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知识点整理九年级物理《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知识点整理提出问题: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有什么关系?猜想与假设:(1)导体两端的电压越高,通过导体的电流可能越大,(2)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可能是正比例的关系。
设计实验:(1)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2)实验电路图和实验表格的设计:实验次数电阻值∕Ω电压值∕V电流值∕A1R=234(3)实验过程的设计:①将一个定值电阻(10Ω)的定值电阻接入如图所示电路。
②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让电压表的读数分别为0.6V、1.2V、1.8V、2.4V,再分别读出电流表的示数填入下表中。
进行实验:分组实验,收集实验数据。
(1)将一个定值电阻(10Ω)的定值电阻接入如图所示电路。
(2)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让电压表的读数分别为0.6V、1.2V、1.8V、2.4V,再分别读出电流表的示数填入下表中。
提醒学生注意:实验注意事项(学生回答并相互补充,师给予肯定)。
①选择电压表和电流表的量程,连接时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电压表并联在电路中,并且都让电流从“正”接线柱流入,从“负”接线柱流出;②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断开状态;③开关闭合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放到最大阻值的位置上,且滑动变阻器的接线柱要“一上一下”连入电路;④用滑动变阻器来改变导体两端的电压的情况下,尽量使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成整数倍地变化(如:0.6V、1.2V、1.8V、2.4V);⑤一般测量三次或四次。
读数后要断开开关,一次时间不能太长,以免电阻由于温度升高,阻值发生变化。
(3)在如图所示的坐标系中画出I-U图像,如图所示。
通过分析画出I-U图像,可以得出电流与电压是正比例的关系。
分析与论证:从记录的实验数据可以看出,当电阻一定时,电流随着电压的增大而增大。
结论:当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
知识点2: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提出问题: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有什么关系?猜想与假设:(1)导体的电阻越大,通过的电流越小;(2)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设计实验:(1)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2)实验电路图和实验表格的设计:(3)实验过程的设计:①改变接入电路的电阻的大小(如5Ω、10Ω、15Ω、……),即把不同阻值的电阻接入电路。
九年级物理全册17.1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知识点梳理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全册17.1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知识点梳理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5e2e5be70b4c2e3f56276306.png)
17.1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知识点梳理)★考点概览一、知识点与考点二、考点解析1.考点剖析:第十七章是本书重点内容,本章每节都是重点,在中考中涉及到本章内容的考题所占比例高、考题形式多样、难度高,是每年中考中必考的内容,所以应该引起教师和考生注意,并下功夫做好本章复习。
本节研究的是电路中电流与电压和电阻关系,是下一节欧姆定律的前奏,也是接触电磁学最重要的规律—欧姆定律的开始。
本节涉及到的主要内容就是实验探究问题,通过实验探究活动,初步了解电路中电流大小受哪些因素影响,也就是电路中电流与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同时也是掌握实验探究活动,科学实验方法和手段的必考内容。
2.常考题型:纵观各地中考考纲和近三年考卷,对本节内容的考查在中考试卷中仍会出现,主要考查题型有选择题和实验探究题两种类型。
考查方式常见的有对影响电路中电流大小的因素的考查,对电压影响电路电流的考查,对电阻影响电路电流的考查,电压、电阻对电路中电流影响的实验探究;有的也经常和其他相关知识点结合,但本节作为电磁学重点,需要很好地掌握和对待。
3.考点分类:考点分类见下表★知识点精析1.由于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说明电流的大小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有关;由于导体的电阻对电流有阻碍作用,所以,电流的大小与导体电阻有关。
2.为了研究通过导体的电流跟电压的关系,我们应控制电阻一定,通过在电路中串联一个变阻器来调节导体两端的电压,通过实验可以得出结论: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3.为了研究通过导体的电流跟电阻的关系,我们应控制电阻两端的电压一定,通过换用不同的电阻来改变电阻,通过实验可以得出结论: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典例呈现★考点一:电路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典例一:(2020·湖南常德)用电器R1和R2上都标有“6V”字样,它们的电流随电压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R1和R2阻值不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B. R1:R2=2: 1;C. R1和R2并联在4V电源上,通过电流I1:I2=2:1;D. R1和R2并联在4V电源上,消耗总功率为1.2W【答案】C。
初中物理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电压、电阻规律知识总结
![初中物理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电压、电阻规律知识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c6506c3a76e58fafbb0037f.png)
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电压和电阻的规律的特点1、串联电路:(1)、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n I I I I ⋅⋅⋅⋅===21(2)、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n U U U U ⋅⋅⋅⋅++=21(3)、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和n 21+R +R +R =R ⋅⋅⋅⋅电阻串联越多电路总电电阻越大,因为电阻串联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长度。
串联电路的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分电阻都大(4)串联电路中,各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与各自的电阻成正比)即串联()即串联RR U U R U R U I I R R U U R R U U R U R U I I R R U U 111111121212211212121;(;=∴⇒====∴⇒===串联电路(串联电阻)有分压作用,说明在串联电路中,电阻越大分得的电压越大,电阻小分得的电压小。
2.并联电路:(1)并联电路的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n I I I I ⋅⋅⋅⋅++=21(2)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均相等,并且都等于电源电压n U U U U ⋅⋅⋅⋅===21(3)并联电路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之和R 1=11R +21R +……+nR 1 电阻并联越多电路的总电阻越小,电阻并联相当于增大了导体的横截面积。
(同时并联使用的用电器越多,电路的总电流越大)在并联电路中,若其中某一个电阻变大或变小,则总电阻也将相应的变大或变小。
并联电路的总电阻比任意一条支路的电阻都小(4)并联电路各支路中的电流与自身电阻成反比)即并联()即并联111111112212211211221;(;R R I I IR R I U U R R I I R R I I R I R I U U R R I I =∴⇒====∴⇒=== 并联电阻有分流作用,在电源电压稳定的条件下,增加并联电路中的支路,对原各条支路无影响。
这说明在并联电路中,大的电阻分得的电流小,小的电阻分得的电流大。
物理九年级下册知识点电学
![物理九年级下册知识点电学](https://img.taocdn.com/s3/m/1481e023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e6.png)
物理九年级下册知识点电学电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电现象及其规律。
在物理九年级的课程中,学生将进一步学习电学的相关知识,包括电流、电压、电阻、电能转换等方面。
下面我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详细介绍。
一、电流电流是指电荷在电路中的传输过程。
我们通常用字母I表示电流,单位是安培(A)。
电流的大小与电荷传输的速度有关,当电荷的数量越多,传输的速度越快,电流的大小就越大。
电流的传输是由电源提供的,可以是电池、电源等。
二、电压电压是指电路两个点之间的电势差。
用字母U表示,单位是伏特(V)。
电压是产生电流的驱动力,可以理解为电子被电场推动而流动的能力。
电池的电压可以理解为电池两端的电荷分布不平衡产生的电场效应。
电压越高,电流通过的能力就越强。
三、电阻电阻是指电路中对电流流动的阻碍程度。
用字母R表示,单位是欧姆(Ω)。
电阻是由电路中的导体材料和电路结构决定的。
电阻越大,对电流的阻碍就越大,电流通过的能力就越弱。
根据欧姆定律,电流的大小与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呈线性关系,可以用公式I = U/R来表示。
四、电阻的影响因素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物质、导体的截面积以及导体的长度有关。
一般来说,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电阻特性,例如,金属导体的电阻较小,而非金属导体的电阻较大。
此外,导体的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小;导体的长度越长,电阻越大。
五、电能转换电能转换是指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对于电路中的元件来说,电能可以转化为光能、热能、声能等。
例如,灯泡将电能转换为光能,电炉将电能转换为热能。
电路中元件的功耗可由功率公式P = UI计算得到。
其中,P表示功率,单位是瓦特(W)。
六、串联和并联在电路中,元件的连接方式可以分为串联和并联。
串联是指将元件依次连接起来,电流从一个元件流过后再流入下一个元件。
并联是指将元件的两端相连接,电流可以同时通过多个元件。
串联和并联对电阻和电流的影响是不同的。
对于串联电路,总电阻等于各个电阻的和;而对于并联电路,总电阻等于各个电阻的倒数之和。
初三电流电压电阻知识点总结
![初三电流电压电阻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a722a4d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c64635c.png)
初三电流电压电阻知识点总结一、电流。
1. 电流的概念。
- 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电流是表示电流强弱的物理量,用字母I表示。
- 单位:国际单位制中电流的单位是安培,简称安,符号是A;常用单位还有毫安(mA)和微安(μ A)。
1A = 1000mA,1mA=1000μ A。
2. 电流的测量。
- 测量工具:电流表。
- 使用规则:- 电流表必须和被测电路串联。
- 电流必须从电流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
- 被测电流不能超过电流表的量程。
(可以采用试触法选择合适量程)- 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直接连到电源的两极上。
3.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的电流规律。
- 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即I = I_1=I_2=·s = I_n。
- 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的电流之和,即I = I_1 +I_2+·s+I_n。
二、电压。
1. 电压的概念。
- 电压是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电压用字母U 表示。
- 单位:国际单位制中电压的单位是伏特,简称伏,符号是V;常用单位还有千伏(kV)和毫伏(mV)。
1kV = 1000V,1V = 1000mV。
2. 电压的测量。
- 测量工具:电压表。
- 使用规则:- 电压表必须和被测电路并联。
- 电压表的正接线柱接在靠近电源正极的一端,负接线柱接在靠近电源负极的一端。
- 被测电压不能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3.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的电压规律。
- 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即U =U_1+U_2+·s+U_n。
- 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即U = U_1 = U_2=·s = U_n。
三、电阻。
1. 电阻的概念。
- 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用字母R表示。
- 单位:国际单位制中电阻的单位是欧姆,简称欧,符号是Ω;常用单位还有千欧(kΩ)和兆欧(MΩ)。
1MΩ=1000kΩ,1kΩ = 1000Ω。
初三物理电学大绝招,知识点归纳
![初三物理电学大绝招,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8a00c1bcb4daa58da0114ab3.png)
初三物理电学大绝招绝招一:串联电路:电流I 处处相等, I =I1=I2串联分压:U1: U2 = R1:R2 , U 总=U 1+U2串联总电阻:R 总=R1+R2,电阻越串越大并联电路:电压处处相等 U1=U2=U 电源并联分流:I1 : I2 = R2 : R1, I 干路=I1+I2 并联总电阻:1212R R R R R =+,电阻越并越小 无论串并联,任一电阻增加,总电阻增加绝招二:串联电路,一断都断并联电路,一短都短绝招三:电流法作用:①判断串并联电路②用于连接实物图③用于连接电路图绝招四:等效电路图画法:(1)导线间无用电器,可以将该导线任意伸缩、拉拽、捏合—如意导线(2)电压表则因为电阻很大,看成断路。
电流表则因为电阻比较小,看成导线。
—两表“真”身(3)同时遵循电流优先走阻碍小的路径的原则,确定电流流向。
—光明大道此三步即可最快画出等效电路图。
手持一根如意导线,心装两表“真”身,拣一条“光明”大道,一路领跑!绝招五:电路故障判断(互推)(1)串联电路开路⇄灯泡不亮,电流表示数为零,电压表示数为零(2)串联电路开路⇄电压表示数接近电源电压(被测量对象断路)(3串联电路短路⇄灯泡仍亮,电压表有示数(其他灯泡短路)(4)串联电路短路⇄灯泡不亮,电压表示数为0,(说明灯泡被短路)(5)串联电路短路⇄电流表有示数或被烧坏绝招六:(1)判断电流表测量对象的方法位于干路测量干路电流,位于支路测量支路电流,可用电流走向法判断测量那条支路的电流(2)判断电压表测量对象的方法①回路法:电压表和某个用电器并联,形成一个回路,回路中没有其他用电器,则测量的就是该用电器两端的电压。
②去源法:电压表接在电路中的两个接点为分点,将电路分成两部分,两点间含有电源的部分电路去掉,分析电压表与哪个用电器组成闭合电路,电压表测的就是该用电器两端的电压。
(3)判断电流表/测量对象的方法删除电表法:删减后,能使电路出现短路的,则所要判定的那个电表便是电压表;不能使电路出现短路的,则所要判定的那个电表是电流表。
九年级物理电路知识点大全
![九年级物理电路知识点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85ee7c54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d22407b.png)
九年级物理电路知识点大全电路是物理学中重要的概念,是指由导线、电流和电阻组成的一种电子装置。
在九年级物理课程中,学生们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电路知识。
本文将全面介绍九年级物理的电路知识点。
第一章:电流与电阻电路中的核心概念是电流和电阻。
电流指的是电荷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横截面的数量,单位为安培(A)。
电流的大小与电荷的数量以及通过时间有关。
电阻是指电路对电流流动的阻碍程度,单位为欧姆(Ω)。
九年级物理中,学生需要了解以下几个与电流和电阻有关的知识点:1.欧姆定律:欧姆定律是描述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关系的重要定律。
根据欧姆定律,电流等于电压与电阻的比值:I = V/R。
这个公式可以用来计算电路中的电流、电阻或电压。
2.串联与并联电路:电路可以分为串联和并联两种连接方式。
串联电路中,电流依次通过电阻,电压分为各个电阻之和;而并联电路中,电流分为各个电阻,电压在各个电阻上相同。
3.电阻的计算:学生需要了解如何计算串联和并联电路中的总电阻。
对于串联电路,总电阻等于各个电阻之和;而对于并联电路,总电阻等于各个电阻的倒数之和的倒数。
第二章:电路中的元件电路中有许多不同的元件,如电池、电阻、开关等。
了解这些元件的特点和使用方法对于理解电路的工作原理很重要。
1.电池:电池是电路中常见的能量源。
它能够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并提供电流给电路。
电池有正负极,正极为高电势,负极为低电势。
2.导线:导线是电流在电路中传递的通道,它可以是金属材料制成的导线或导电材料。
导线的导电性能影响电路的工作效果。
3.开关:开关是控制电路通断的元件,它可以使用物理开关或电子开关。
学生需要知道如何正确操作开关来控制电路的通断。
第三章:电路图的绘制和分析在学习电路时,学生需要学习如何绘制和分析电路图。
电路图是用符号表示电路中各个元件和连接线的图示。
1.电路图符号:学生需要熟悉一些常见的电路图符号,如电阻的符号、开关的符号等。
掌握这些符号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电路图。
人教版初三物理电学知识点
![人教版初三物理电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ae8d20770b4e767f5bcfce24.png)
欢迎阅读中考专题复习初中物理电学部分知识点及公式总结1、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电功率在串联、并联电路的中的规律:(☆☆☆☆☆)电流:◆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
I=I 1=I 2◆并联电路中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I=I 1+I 2并联电路分流,该支路电流的分配与各支路电阻成反比。
即:1221R R I I = I 1R 1=I 2R 2 电压:◆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电源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
U=U 1+U 2串联电路分压,各用电器分得的电压与自身电阻成正比。
即:◆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电压和电源电压相等。
U=U 1=U 2电阻:◆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和。
总电阻要比任何一个串联分电阻阻值都要大。
(总电阻越串越大)R=R 1+R 2◆并联电路中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分电阻的倒数和。
总电阻要比任何一个并联分电阻阻值都要小。
(总电阻越并越小)R=R 1R 2/R 1+R 2(上乘下加)或: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支路的电阻倒数之和。
即:◆因此几个电阻连接起来使用,要使总电阻变小就并联;要使总电阻变大就串联。
◆如果n 个阻值都为 R 0 的电阻串联则总电阻R=nR 0◆如果n 个阻值都为 R 0 的电阻并联则总电阻 R=R 0/n电功:◆串联电路:总电功等于各个用电器的电功之和。
即:W 总=W 1+W 2+…Wn电流通过各个用电器所做的电功跟各用电器的电阻成正比,即:2121R R W W = ◆并联电路:总电功等于各个用电器的电功之和。
即:W 总=W 1+W 2+…Wn电流通过各支路在相同时间内所做的电功跟该支路的电阻成反比。
即:1221R R W W = 电功率:◆串联电路:总电功率等于各个用电器实际电功率之和。
即:P 总=P 1+P 2+…P n各个用电器的实际电功率与各用电器的电阻成正比,即: ◆并联电路:总电功率等于各个用电器的电功率之和。
即:P 总=P 1+P 2+…P n 各支路用电器的实际电功率与各个支路的电阻成反比。
九年级物理电路知识点归纳总结
![九年级物理电路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f8e639b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d4.png)
九年级物理电路知识点归纳总结电路是物理学中一项重要的研究对象,它关乎电流、电压、电阻等等概念,对于我们理解和应用电学知识至关重要。
在九年级物理学习中,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电路知识,接下来我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电流和电压1. 电流:电流是指单位时间内电荷通过导体的数量。
通常用符号 I 表示,单位是安培(A)。
电流的计算公式为:I = Q / t,其中 Q 表示电荷的量,t 表示通过导体所需的时间。
2. 电压:电压是指单位电荷在电路中所具有的能量。
通常用符号 U 表示,单位是伏特(V)。
电压的计算公式为:U = W / Q,其中 W 表示电路中的能量,Q 表示通过的电荷的量。
二、电阻和电阻定律1. 电阻:电阻是指电路中阻碍电流流动的程度。
通常用符号 R 表示,单位是欧姆(Ω)。
电阻的计算公式为:R = U / I,根据这个公式,我们可以推导出欧姆定律:I = U / R。
2. 串联电阻和并联电阻:当电阻按照一定的顺序连接在一起时,形成了串联电路;当电阻的两端连接在一起时,形成了并联电路。
串联电阻的总电阻等于各个电阻之和,即 R_total = R1 + R2 + ... + Rn。
并联电阻的总电阻等于各个电阻的倒数之和的倒数,即 1/R_total =1/R1 + 1/R2 + ... + 1/Rn。
三、欧姆定律和功率1. 欧姆定律:欧姆定律是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定量关系。
根据欧姆定律,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
欧姆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为:U = I * R,其中 U 表示电压,I 表示电流,R 表示电阻。
2. 功率: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电路中消耗或产生的能量。
通常用符号P 表示,单位是瓦特(W)。
功率的计算公式为:P = U * I,根据功率的定义,我们可以推导出功率的另一个计算公式:P = I^2 * R = U^2 / R。
四、电路中的其他知识点1. 电阻的温度系数:电阻的电阻值通常会随温度的变化而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与电阻的温度系数有关。
九年级物理电路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电路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7bcc18c8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3167c19.png)
一、电流1.定义:电流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
2.电流的测量单位:安培(A)。
3.电流的方向:电流的方向约定为正电荷的流动方向,即从正电压端向负电压端的方向流动。
二、电压1.定义:电压是指单位电荷通过两个点时所做的功。
2.电压的测量单位:伏特(V)。
3.电压的方向:电压的方向约定为正电荷从高电压区域向低电压区域移动时,正电荷所做的功为正值,电压的方向与电场强度的方向一致。
三、电阻1.定义:电阻是指在电路中阻碍电流通过的物理量。
2.电阻的测量单位:欧姆(Ω)。
3.电阻的影响因素: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长度、截面积以及材料特性有关。
4.电阻的串联和并联:串联电阻的总电阻等于各个电阻之和,而并联电阻的总电阻等于各个电阻的倒数之和的倒数。
四、电路和欧姆定律1.电路的构成:电路由电源、导线和负载组成。
2.电路的分类:根据电流的路径可以分为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3.欧姆定律:欧姆定律规定在一定温度下,电流I等于通过导线两端的电压V与电阻R的商,即I=V/R。
五、串联和并联电路1.串联电路:在串联电路中,各个电阻按照一条直线连接,电流依次通过各个电阻。
电流在串联电路中保持不变,总电压等于各个电压之和,总电阻等于各个电阻之和。
2.并联电路:在并联电路中,各个电阻的两端连接在一起,电流分别通过各个电阻。
电压在并联电路中保持不变,总电流等于各个电流之和,总电阻等于各个电阻的倒数之和的倒数。
六、电功率1.定义:电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的电能转换速率。
2.电功率的测量单位:瓦特(W)。
3.计算公式:功率等于电流乘以电压,即P=IV。
七、电能和电量1.电能:电能是指电流通过电阻时所做的功,也可以理解为电荷在电场中的能量。
2.电能的计算公式:电能等于电压乘以电荷量,即E=QV。
3.电量:电量是指电流通过导体的电荷总量。
4.电量的计算公式:电量等于电流乘以时间,即Q=It。
八、电路中的能量转换1.电源:电源是电路中提供电能的装置,常见的电源有干电池、蓄电池和发电机。
九年级物理电流电压电阻知识点全面复习汇编.doc
![九年级物理电流电压电阻知识点全面复习汇编.doc](https://img.taocdn.com/s3/m/72e4ae4259eef8c75fbfb3e3.png)
九年级物理电流电压电阻知识点全面复习汇编一、电流1、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注:该处电荷是自由电荷。
对金属来讲是自由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对酸、碱、盐的水溶液来讲,正负离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方向的规定:把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注: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从电源的正极到负极。
电源内部,电流的方向从电源的负极到正极电流的方向与自由电子(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3、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电路中有电源电路为通路4、电流的三种效应。
(1) 、电流的热效应。
如白炽灯,电饭锅等。
(2)、电流的磁效应,如电磁铁、电铃等。
(3)、电流的化学效应,如电解、电镀等。
注:电流看不见、摸不着,我们可以通过各种电流的效应来判断它的存在,这里体现了转换法的科学思想。
(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或物理问题我们往往要抛开事物本身,通过观察和研究它们在自然界中表现出来的外显特性、现象或产生的效应等,去认识事物的方法,在物理学上称作这种方法叫转换法)5、单位:(1)、国际单位:A (2)、常用单位:mA 、μA(3)、换算关系:1A=1000mA 1mA=1000μA6、测量:(1)、仪器:电流表,符号:(2)、方法:㈠读数时应做到“两看清”即看清接线柱上标的量程,看清每大格电流值和每小格电流值㈡使用时规则:两要、两不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②电流要从电流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否则指针反偏。
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
3、“导电”与“带电”的区别导电过程是自由电荷定向移动的过程,导电体是导体;带电过程是电子得失的过程,能带电的物体可以是导体,也可以是绝缘体。
4、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一定条件下,绝缘体也可变为导体。
(如玻璃)二、电压(一)、电压的作用1、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电压使电路中的自由电荷定向移动形成了电流。
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2、电路中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①电路中有电源(或电路两端有电压)②电路是连通的。
九年级物理电学计算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电学计算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30558a28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2b.png)
九年级物理电学计算知识点在九年级物理学习中,电学计算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通过电学计算,我们可以计算电路中的电流、电压、电阻等基本物理量,研究电路的性质和特征。
在本文中,将介绍一些九年级物理学习中的电学计算知识点。
1. 电流的计算电流是电荷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的数量,单位是安培(A)。
在直流电路中,电流可以通过欧姆定律进行计算。
欧姆定律表明,电流和电压的关系为 I=V/R,其中I代表电流,V代表电压,R代表电阻。
我们可以通过给定的电压和电阻值计算电流的大小。
例如,一个电路中的电压为24伏特(V),电阻为6欧姆(Ω),我们可以用欧姆定律计算出电流的大小为 I = 24 / 6 = 4 安培(A)。
2. 电压的计算电压是电路两点之间的电势差,单位是伏特(V)。
在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电压的代数和。
在并联电路中,总电压相等于各电压之间的最大值。
例如,一个串联电路中有三个电阻,电阻分别为2Ω、4Ω和6Ω,电源电压为12V。
我们可以将总电压计算为 V = V1 + V2 +V3 = 12 + 12 + 12 = 36伏特。
3. 电阻的计算电阻是电流通过导体时遇到的阻碍程度,单位是欧姆(Ω)。
在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电阻的代数和。
在并联电路中,总电阻可以通过公式1/Rt = 1/R1 + 1/R2 + 1/R3来计算。
例如,一个并联电路中有三个电阻,电阻分别为2Ω、4Ω和6Ω。
我们可以通过公式1/ Rt = 1/2 + 1/4 + 1/6来计算总电阻的大小。
4. 功率的计算功率是衡量电路能量转化速度的指标,单位是瓦特(W)。
功率的计算可以通过公式P=VI来进行,其中P代表功率,V代表电压,I代表电流。
例如,一个电路中的电压为12伏特,电流为2安培,我们可以通过公式P = 12 x 2 = 24瓦特来计算功率的大小。
5. 电能的计算电能是电流在电路中完成的功所贮存的能量,单位是焦耳(J)。
电能的计算可以通过公式E=Pt来进行,其中E代表电能,P代表功率,t代表时间。
九年级物理认识电路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认识电路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a9925ba9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c9.png)
九年级物理认识电路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中,学生需要认识以下电路的知识点:
1. 电流和电压:电流指流经电路的电荷的数量,单位是安培(A),电压指产生电流
的电源的电压差,单位是伏特(V)。
2. 额定电压和额定电流:电器设备上标注的最大电压和电流值称为额定电压和额定电流,使用时应不超过这些值。
3. 电路图符号:了解一些常见的电路元件的图示和符号,如电池、开关、灯、电阻等。
4. 并联电路和串联电路:并联电路是指两个或多个元件连接在一个电路中,每个元件
的两端与其他元件的相应端相连接;串联电路是指两个或多个元件连接在一个电路中,每个元件的一个端与其他元件的一个端相连接。
5. 电阻和电阻器:电阻指阻碍电流流动的程度,单位是欧姆(Ω);电阻器是用来限
制电流流动的元件,通常用来控制电路中的电阻值。
6. 欧姆定律:欧姆定律表明电流与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即I = V/R,其中I为电流,V为电压,R为电阻。
7. 瞬时电流和瞬时电压:在电路中,电流和电压可以随时间变化,瞬时电流和瞬时电
压指的是电流和电压在某一时刻的值。
8. 电功率:电功率指单位时间内消耗或产生的能量,单位是瓦特(W),电功率可以
通过电流和电压的乘积来计算,即P = VI。
9. 电路中的能量转换:在电路中,电源提供电能,电阻会消耗电能并产生热能,其他
元件如灯泡、电动机等会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以上是九年级物理中电路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学生可以通过实际操作电路、解题和实
验来深入理解这些概念。
九年级上册物理电路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物理电路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27be3134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b2.png)
九年级上册物理电路知识点电路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也是我们生活中常常接触到的东西。
从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电器到现代科技中的电子设备,无一不离开电路的应用。
九年级上册的物理课程中,我们将学习电路的基本知识和应用。
本文将以内容丰富、结构有序的方式,介绍九年级上册的物理电路知识点。
第一部分:电流和电压电路中的两个基本概念是电流和电压。
电流是指电荷在导体中的流动,其单位是安培(A)。
电压是指电荷在电路中的移动产生的能量差,其单位是伏特(V)。
这两个概念是理解电路工作原理的基础。
第二部分:电阻和电阻率电阻是指电路中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它会消耗电能,并产生热量。
电阻的大小可以用欧姆(Ω)来表示。
电阻的大小取决于电阻器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等因素。
电阻器的电阻值与电阻的材料有关,我们通常用导电性能较差的材料来制作电阻器。
电阻率是指电阻器材料单位长度的电阻,用希(Ω·m)来表示。
金属材料的电阻率一般较小,而绝缘体的电阻率较大。
电阻率的概念对于电路中的导线选材和电器设计都非常重要。
第三部分:串联和并联电路电路可以分为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串联电路是指电流依次穿过电路中的各个元件,相当于各个元件连接在一条线上。
而并联电路是指电流分别通过电路中的各个元件,相当于各个元件连接在一个点上。
串联电路中,电阻的总和等于各个电阻之和,电压的总和等于各个电压之和。
并联电路中,电阻的倒数等于各个电阻倒数之和的倒数,电流的总和等于各个电流之和。
第四部分:欧姆定律欧姆定律是电路中最基本的定律之一。
它描述了电路中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欧姆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为:电流等于电压除以电阻,即 I = U/R。
欧姆定律可以用来计算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通过欧姆定律,我们可以确定电路中的各个参数,进而设计和改进电路。
第五部分:电功率和功率损耗电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消耗或提供的电能,用瓦特(W)来表示。
电功率的大小取决于电压和电流的大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确使用:
导线接AB,滑
片顺时针转动, 电阻将 __变__大_____
A BC
电阻箱 是一种 能够表 示出阻 值的变 阻器。
3608Ω
电阻箱
R×1000 R×100
R×10
R×1
8802.6Ω
R×0.1
课堂反馈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滑动变阻器比电阻箱更好 B.两个粗细不同的铜导线,细的电 阻更大一些 C.电阻箱能够逐渐地改变连入电路 的电阻 D.在连接电路、闭合开关之前,应 使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最大
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A L2 B
L1 C
V2
V1
V
S
V1
L1 L2
V2 V
S
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 电压之和。 U=U1+U2
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U=U1=U2
3.电阻: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 (1)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
材料、长度、横截面积 影响因素:温度 (2)滑动变阻器 制作原理:改变连入电路中电阻丝 的长度改变连入电路中的电阻。 作用:改变电路中的电阻。
(简记:二要二不要)
探索性实验
连接实物时,开关应 __断__开____,由 于不知两灯泡的电流,电流表量程 的选择应用 __试__触____ 法选择。
电
流
、 1.如图使用电流表 “+”和“3”两接
电 线柱时,分度值是__0.1__A,指
压 、
针示数是___1_.5 __A 。当使用电 流表“+”和“0.6”两接线柱时,
? 并联电流特点
IA=I B+I C
例1 在手电筒发光时,通过小灯泡的电 流约0.3A.则电池组的正极流出的电流和
流入电池组负极的电流分别是( D )
A.大于0.3A,0A B.大于0.3A,大于0.3A C.0A,0A D.0.3A,0.3A
2、电压
? 单位:伏特(V)、千伏(kV)、毫伏( mV) 电压是使自由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 流的原因。
电 阻
它的分度值是0_._0_2 __A,指针示 数是___0_.3_ __A ;
电 要测量某一部分电路中的电流,
流 必须把电流表串联在这部分电路里
表
要
串
联
在
电 路
测量L1支路 中电流时,
测量L2 支路 中电流时 ,
中
电流表的接法
电流表的接法
? 串联电流特点
IA=I B=I C=I D=I E
电 压
表
R
对电流的
MΩ
阻碍作用 Ω kΩ R ? U
I
R? ? L
S
伏 安 法
知识结构
形成 方向 单位及换算
电流
串\并联电路电流的特点
电
流 定
电压
作用 单位及换算 串并联电路电压的特点
律
概念 单位及换算
电阻 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
滑动变阻器 符号 使用 原理 串\并联电路电阻的特点
1、电流 1、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依据你所连接的电路说明:开关闭 合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滑至 端 (选填“C”或“D” );
?(3)实验中每次更换电阻、闭合开
关后,首先应 调节滑动变阻器,
保持电压表读数不变
,然后再
记录电流表的示数;( 1分)
?(4)某次实验中电流表、电压表的 示数如图 19所示,根据你前面选择 的量程,则电流表的示数是
_________A ,电压表的示数是 __________V 。(2分)
P S1 A R2 B
V
3 15
S
R1
A A 0.6 3
进行实验,采集数据
表一、R1 = 5Ω
1
1.5
2
3
0.2 0.3 0.4 0.6
表二、R2 =10 Ω
1
1.5
2
3
0.1 0.15 0.2 0.3
表三、R3 =15 Ω
1.5
3
4.5
6
0.1 0.2
0.3
0.4
分析和论证(一)
分析表一或表二或表三:
在电阻一定时,电阻两端电压越大, 电阻中的电流也越大。 分析表一和表二:
在电阻两端电压相等时,电阻越大, 通过电阻的电流就越小。
练习:
1、一段导线, 把它对折起来使用 , 其电
阻值为原来的 :
(A )
A、1/4;B、1/2;C、2倍D、4倍。
2、一段导线, 把它拉长变为原来的 2倍,
其电阻值为原来的 :
(D )
A、1/4;B、1/2;C、2倍D、4倍。
3.滑动变阻器
符号
电路元件符号:
示意图: 制作原理:改变连入电路中电阻丝的长 度改变连入电路中的电阻。
3、请将下图所示电路元件连成电路,要求:
(1)开关同时控制两盏灯 . (2)电灯L1亮度不可调
.
( 3)电灯 L 2亮度可调 .
(4)画出电路图 .
a
b
L1
L2
c
d
L1
L2
电
流
、
电 ⑴为了研究导线电阻与材料是否有关
压 应选用的两根导线是__C__F____。
、 ⑵为了研究导线电阻与长度是否有关
电 应选择的两根导线是___C_G____.
2010年初三物理复习 电学
第二部分 电流定律
2009年中考分项细目( 9个)
2009年中考分项细目
? 基本技能:会用电流表测电流 会用电压表测电压 会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流 会读电阻箱的示数
I
电流的强弱 A
mA μA
I=
Q
t
电 I?U 流
R表
U
形成电流 的原因
kv V mV
U?W QU?W Q阻⑶为了研究导体电阻与横截面积是否
有关,应选择的两根导线是__A__D___.
1.小伟在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的实验中 ,采用了如图18所示的电路图,实验中 他选用的定值电阻分别是5Ω、10Ω、 15Ω,电源由两节新的干电池组成,滑 动变阻器的阻值范围是0-15Ω。
(1)请按照电路图并选择合适的量程, 用笔线代替导线将图20中的实物连接完 整;(1分)
350毫安=_3_.5__×__1_0_5_微安=__0_.3_5__安
练习2:
一段铁导线 A和一段铜导线 B, 已知A的横截面积是 B的3倍,在 5s内通过它们的电荷量均为 6C, 那么谁的电流大?
A
B
电流表
(4)电流表的使用: ①要串联在被测部分电路中 ②电流要 “+” 进, “-” 出 ③不得超过量程 (试触) ④绝不允许把电流表 直接连在电源的两极 上
把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
方向
持续电流条件:
正极是碳棒;
1、电源(电压) 负极是锌筒。
2、电路必须要闭合。
单位:安培(A)、毫安 (mA )、微安(μA)
练习:
1.通过电风扇的电流是 400mA,
合___0_.4__A ,合___4_×__1_0_5___μA。 2. 2.5安=__2_5_0_0_毫安=__2_.5_×___1_0_6_微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