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流程时间表
(完整版)民事诉讼流程图
民事诉讼流程图一审起诉向有管辖权的法院立案庭递交诉状立案审查符合立案条件,通知当事人7日内交诉讼费,交费后予以立案不符合立案条件裁定不予受理裁定驳回起诉不服10日内向上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受理后法院5日内将起诉状副本送达对方当事人,对方当事人15日内进行答辩通知当事人进行证据交换可根据当事人申请,做出财产保全裁定,并立即开始执行排期开庭提前3日通知当事人开庭时间、地点、承办人公开审理的案件提前3日进行公告开庭审理宣布开庭,核对当事人身份,宣布合议庭成员,告知当事人权利义务,询问是否申请回避法庭调查:当事人陈述案件事实举证质证:告知证人的权利义务,证人作证,宣读未到庭的证人证言,出示书证、物证和视听资料;双方当事人就证据材料发表意见法庭辩论:各方当事人就有争议的事实和法律问题,进行辩驳和论证法庭调解:在法庭主持下,双方当事人协议解决纠纷达成调解协议制作调解书,双方当事人签收后生效当事人履行调解书内容或申请执行向法院告诉庭提出再审申请未达成调解协议合议庭合议作出裁决(宣判)同意判决当事人自动履行裁判文书确定的义务或向我院告诉庭提出执行申请不同意裁判裁定:送达之日起10日内向上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判决:送达之日起15日内向上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上诉向法院承办人递交上诉状,并按规定交纳上诉费,5日内法院向对方当事人送达上诉状副本,对方15日内进行答辩二审审理维持原判改判发挥重审宣判后当事人自动履行裁判文书确定的义务或向我院告诉庭提出执行申请如不服,向上级人民法院提出再审申请二审立案当事人不服一审法院判决或裁定,在法定期限内向一审法院或上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二审法院审查一审法院移送的上诉材料及卷宗,符合条件,予以立案证据交换上诉的裁定:又告诉庭审查后直接进行裁决上诉的判决开庭(案件事实基本清楚,可以不开庭审理,但必须与双方当事人进行谈话)提前3日通知当事人开庭时间、地点、承办人公开审理的案件提前3日公告移送审判庭开庭审理宣布开庭,核对当事人身份,宣布合议庭成员,告知当事人权利义务,询问是否申请回避法庭调查:当事人陈述案件事实举证质证:告知证人的权利义务,证人作证,宣读未到庭的证人证言,出示书证、物证和视听资料;双方当事人就证据材料发表意见法庭辩论:各方当事人就有争议的事实和法律问题,进行辩驳和论证法庭调解:在法庭主持下,双方当事人协议解决纠纷合议庭合议作出裁决维持原判改判发回重审宣判当事人自动履行裁判文书确定的义务或向一审法院申请执行向二审法院告诉庭递交书面申诉材料申请再审达成调解协议制作调解书,双方当事人签收后生效。
民事诉讼流程及时间
民事诉讼流程及时间民事诉讼是指个人、法人或其他组织因民事权益纠纷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行为。
在我国,民事诉讼程序是由法院依法组织和进行的,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民事诉讼的流程及时间。
首先,民事诉讼的流程包括立案、受理、审理、判决和执行等阶段。
立案是指申请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行为,申请人应当向人民法院提交起诉状,并缴纳案件受理费。
受理是指法院对立案材料进行审查,符合法定条件的案件将被受理。
审理是指法院对受理的案件进行调查、举证、质证、辩论等程序,最终作出判决。
判决是指法院根据审理结果,依法对案件作出的具体裁定。
执行是指判决生效后,对败诉方采取强制执行措施,以保障胜诉方的合法权益。
其次,民事诉讼的时间取决于具体案件的复杂程度和争议焦点。
一般来说,立案阶段的时间取决于申请人提交起诉状的时间和法院的受理情况,通常在1-2周内完成。
受理阶段的时间取决于法院对案件材料的审查和受理情况,一般在1-2个月内完成。
审理阶段的时间取决于案件的复杂程度和争议焦点,一般在6个月至1年内完成。
判决阶段的时间取决于法院对案件的审理情况和判决结果,一般在1-3个月内完成。
执行阶段的时间取决于判决结果的执行情况和败诉方的配合程度,一般在3个月至数年内完成。
最后,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民事诉讼的时间并不是固定的,具体时间可能会因案件的具体情况而有所变化。
因此,在进行民事诉讼时,申请人和被告应当密切关注法院的通知和审理进展,及时配合律师的工作,以确保案件能够顺利进行并取得良好的审理结果。
总之,民事诉讼是一项复杂的程序,需要申请人和被告充分了解和配合法院的工作,以确保案件能够顺利进行并取得良好的审理结果。
希望本文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民事诉讼流程及时间规定有哪些?
民事诉讼流程及时间规定有哪些?民事诉讼流程及时间规定:民事诉讼的流程分为一审程序和二审程序。
民事诉讼的时间在2017年10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一百八十八条对诉讼时效的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
▲一、民事诉讼流程及时间规定有哪些?(一)一审程序:1、原告起诉2、法院受理后将起诉书副本送达被告3、被告在十五日内提交答辩状,法院在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送达原告如果被告不提交答辩状,不影响审理4、决定开庭审理的案件,法院在三日前通知当事人并公告5、法庭调查阶段包括:当事人陈述;告知证人的权利义务,证人作证,宣读未到庭的证人证言;出示书证、物证和视听资料;宣读鉴定结论;宣读勘验笔录。
6、法庭辩论包括:原告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言;被告及其诉讼代理人答辩;第三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言或者答辩;互相辩论。
法庭辩论终结,由审判长按照原告、被告、第三人的先后顺序征询各方最后意见。
7、法庭辩论终结,应当依法作出判决。
判决前能够调解的,还可以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判决。
8、判决宣告二审程序:1、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裁定的,有权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上诉状应当通过原审人民法院提出,并按照对方当事人或者代表人的人数提出副本。
当事人直接向第二审人民法院上诉的,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在五日内将上诉状移交原审人民法院。
2、法院受理3、审理程序大体与一审一样,不同处主要在审查范围和内容上。
(二)诉讼时效1、2017年10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一百八十八条对诉讼时效的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
2、侵权行为所生之债的诉讼时效,自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事实和加害人之时开始计算。
其中,人身损害赔偿的诉讼时效期间,伤势明显的,从受伤害之日起算,伤害当时未曾发现,后经检查确诊并能证明是由侵害引起的,从伤势确诊之日起算。
民事诉讼流程时间表
民事诉讼流程时间表一、立案阶段立案是民事诉讼的起始阶段,以下是立案流程时间表:1. 去相关法院提交诉讼状和相关证据。
2. 法院收到诉讼状后,审查材料的完整性和合法性。
3. 法院受理案件并立案,给予案件一个独特的案号。
4. 立案完成后,法院会发出立案通知书,并告知当事人。
5. 立案时间通常在收到诉讼状后的数日内,具体时间根据法院工作效率而定。
二、答辩阶段答辩阶段是被告向法院提出辩护意见和相关证据的阶段,以下是答辩流程时间表:1. 被告收到指定的法院传票后,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交答辩状。
2. 被告提交答辩状后,法院会审查状况并通知原告。
3. 如果被告需要反诉,也需要在这个阶段提出反诉状。
4. 法院会根据双方提供的材料,制定开庭时间。
5. 答辩阶段的时间通常在立案后的一段时间内进行,具体时间根据法院安排而定。
三、举证阶段举证阶段是双方提供证据支持自己诉讼主张的阶段,以下是举证流程时间表:1. 法院在答辩阶段确认开庭时间,并向双方发出开庭通知。
2. 原告和被告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准备自己的证据材料。
3. 双方在开庭前,应将自己的证据材料提供给对方和法院。
4. 开庭当天,双方将自己的证据提交给法院、辩论、质证等。
5. 举证阶段的时间通常是在立案后较长的一段时间内,根据具体案件的情况而定。
四、辩论阶段辩论阶段是原告和被告在法庭上就案件的争议进行辩论,以下是辩论流程时间表:1. 开庭当天,双方辩护律师或当事人进行案情陈述。
2. 双方就所提出的证据进行质证和反质证。
3. 双方可以进行辩论,陈述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4. 法院在辩论结束后,安排下一步的庭审时间或宣判时间。
5. 辩论阶段的时间通常在开庭当天,根据案件的复杂程度而定。
五、宣判阶段宣判阶段是法院依法对案件作出判决或裁定的阶段,以下是宣判流程时间表:1. 法院在辩论结束后,会根据案件情况决定是否择期宣判。
2. 宣判前,法院会组织法官进行研究和评议。
3. 宣判当天,法院会正式宣读判决或裁定。
民事诉讼流程
民事诉讼流程一、立案阶段(一)起诉1. 起诉条件:原告与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有明确的被告,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属于人民法院受理范围及管辖。
2. 起诉材料:起诉状、身份证明、相关证据材料等。
3. 递交法院:将上述材料递交至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
(二)受理1. 审查:法院对起诉材料进行审查,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在七日内立案;不符合的,应告知原告不予受理的理由。
2. 通知:立案后,法院在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并告知其提交答辩状。
二、审理前准备(一)答辩1. 答辩期限:被告自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
2. 答辩内容:针对原告的诉讼请求及事实理由进行反驳或承认。
(二)举证与交换证据1. 举证期限:当事人应在法院指定的期限内提供支持其主张的证据。
2. 证据交换:双方当事人在法院主持下相互交换已收集到的证据材料。
(三)庭前会议1. 目的:明确争议焦点,促进和解或为庭审做准备。
2. 内容:讨论案件事实、证据、法律适用等问题。
三、开庭审理(一)宣布开庭1. 核对身份:确认到庭人员身份。
2. 宣布纪律:宣读法庭规则。
(二)法庭调查1. 原告陈述:原告陈述诉讼请求及事实依据。
2. 被告答辩:被告进行答辩。
3. 举证质证:双方出示证据并互相质询。
(三)法庭辩论1. 顺序:先由原告发表意见,再由被告反驳,依次循环。
2. 重点:围绕争议焦点展开。
(四)最后陈述1. 原告:总结陈述,强调诉求。
2. 被告:总结陈述,反驳或承认。
四、宣判与执行(一)宣判1. 时间:当庭宣判或定期宣判。
2. 形式:口头宣告判决结果或发送书面判决书。
(二)上诉1. 权利:不服一审判决的,可以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提起上诉。
2. 程序:向上级人民法院提交上诉状及相关材料。
(三)执行1. 自动履行:判决生效后,义务人主动履行判决内容。
2. 申请执行:义务人未履行时,权利人可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民事诉讼流程和费用
民事诉讼流程和费用
一、起诉阶段
1. 原告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提交起诉状和相关证据材料。
2. 法院受理诉讼,分配法官并通知被告。
3. 法院审核起诉状和相关材料,决定立案或者不予受理。
二、答辩阶段
1. 被告收到法院的通知后,应在规定的期限内向法院提出答辩状和相关证据材料。
2. 法院审核答辩状和相关材料,决定是否召开庭前会议进行调解。
三、庭前准备阶段
1. 法院组织庭前会议,双方当事人可以就案件进行调解和达成和解协议。
2. 如果庭前会议未能达成和解协议,法院将组织当事人举证和质证的准备工作。
四、开庭审理阶段
1. 法院依法组织开庭审理,双方当事人按照法庭程序进行陈述和质证。
2. 法院听取双方当事人的陈述和辩论意见,进行法律适用和事实认定。
3. 法院最终作出判决或者裁定,并告知当事人有关上诉程序。
五、费用相关
1. 起诉费用:起诉费用根据案件性质和争议金额等因素而定,原告需要根据法院规定缴纳起诉费用。
2. 律师费用:当事人可以委托律师代理诉讼,律师费用由当事人与律师自行协商,律师费用一般由当事人承担。
3. 证人费用:如果需要传唤证人作证,根据法院规定,需要支付证人的交通费、住宿费等费用。
4. 执行费用:如果判决生效后需要进行执行程序,执行费用由申请执行人承担,如果申请执行人获得全部或部分执行结果,可以从被执行人财产中扣除相关费用。
以上是民事诉讼流程和费用的大致过程和相关规定,具体的流程和费用标准可能根据地区和案件的特殊情况而有所不同,请根据实际情况咨询当地法律专业人士。
民事诉讼案件流程
当事人可以通过书面或口头形式向上 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书面上诉的 ,应当提交上诉状;口头上诉的,应 当记入笔录,并告知对方当事人。
05 执行程序
申请执行条件及材料准备
申请执行条件
申请人必须是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权利人或其继承人、权利承受人;申请执行的法律文书必须已经生效,且具有 可执行内容;申请执行必须在法定期限内提出。
原告宣读起诉状,明确诉讼请求及事实和理由;被告宣读答辩状,提出自己的 观点和理由。
举证质证
当事人围绕诉讼请求依法提交证据,法庭组织当事人进行证据交换和质证。对 当事人无异议的证据,予以确认并在卷佐证;对有争议的证据和事实,法庭将 结合其他证据和事实进行综合认定。
法庭辩论阶段
法庭辩论
在法庭调查的基础上,当事人就 案件争议焦点进行辩论。辩论应 当围绕案件争议焦点进行,不得
感院可以通过网络执行查控系统对被执行人的存款、车辆及其他交通运输工具、不动产、有价证券等 财产情况进行查询。同时,法院还可以委托律师调查被执行人的财产情况,或者要求被执行人报告其 财产情况。
06 特殊程序与再审程序
特殊程序概述及适用条件
特殊程序定义
特殊程序是指不同于普通程序的 审判程序,包括特别程序、督促
调解过程中,法院可以邀请相关单位 或个人协助调解,也可以委托调解组 织或调解员进行调解。
03 开庭审理
宣布开庭及核对当事人身份
01
书记员宣布法庭纪律,法官宣布 开庭,并核对当事人身份,告知 当事人权利义务以及询问是否申 请回避等。
02
原告宣读起诉状,被告进行答辩 ,并交换证据。
法庭调查阶段
当事人陈述
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 诉人民法院管辖。
民事诉讼程序诉讼流程及相关时间限制
民事诉讼程序诉讼流程及相关时间限制民事诉讼是指个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之间在财产、人身权利等民事关系上的争议,通过法院进行解决的一种法律程序。
本文将详细介绍民事诉讼的流程,并阐述相关时间限制。
一、起诉阶段1. 起诉状的提交:起诉人准备好起诉书并提交给法院,起诉书应包含案件的基本事实、理由和要求。
2. 签收起诉状:法院收到起诉状后会签收,并根据案件性质进行分案。
3. 传票的送达:法院将起诉状副本送达给被告,被告拿到传票后可以雇佣律师进行答辩准备。
二、答辩阶段1. 答辩状的提交:被告收到起诉状后,应在规定时间内提交答辩状,明确反驳起诉状的理由和事实依据。
2. 答辩的截止时间:法院规定被告提交答辩状的截止时间,逾期未提交则视为放弃答辩权利。
3. 庭前调解:法院在答辩期满后,会安排庭前调解,希望通过双方的协商达成和解。
三、举证阶段1. 举证期限:原告和被告需要在法院所规定的时间内提供证据。
2. 证据的形式:证据可以是书面文件、物证、视听资料等。
3. 证据的质证和质证期限:双方对对方的证据可以提出异议,并在规定时间内进行质证。
四、庭审阶段1. 开庭通知:法院会在举证期满后发出开庭通知,告知双方庭审日期和地点。
2. 开庭:法院依法进行庭审,双方可以在庭审过程中进行辩论、证人询问等活动。
3. 闭庭审议:庭审结束后,法院会对案件进行审议,并择期宣判。
4. 宣判:法院公开宣判,判决为维持原判、驳回诉讼、改判等。
五、上诉阶段1. 上诉期限:对不服一审判决的当事人可以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上诉。
2. 上诉状的提交:上诉状应包含案件的基本事实、理由和请求,并提交给上级法院。
3. 审理程序:上级法院对上诉案件进行审理,可以进行再审、改判或维持原判等决定。
六、执行阶段1. 生效判决的送达:一审判决或上诉判决生效后,法院将生效文书送达给当事人。
2. 履行义务:被判决方应按照判决书的要求履行义务,如履行不力,可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民事诉讼法时间一览表
民事诉讼法时间一览表一、起诉时限根据《民事诉讼法》,起诉时限是指民事诉讼的起诉阶段必须遵守的时间限制。
具体规定如下:1.普通民事案件对普通民事案件提起诉讼的时限,根据案件的性质和特殊情况而有所不同。
在一般情况下,起诉时限为两年。
但对于房屋买卖、建筑工程、医疗事故等特殊民事案件,起诉时限可以延长至三年。
2.合同纠纷涉及合同纠纷的民事诉讼,起诉时限一般为两年。
但如果合同中约定了更长或更短的起诉时限,双方应当遵守合同的约定。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在合同中约定了质量保证期或者过渡期,起诉时限从该期满之日起计算。
3.人格权纠纷涉及人格权纠纷的民事诉讼,起诉时限为一年,自侵权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
4.劳动争议涉及劳动争议的民事诉讼,起诉时限为一年。
5.知识产权纠纷对于知识产权相关纠纷的民事诉讼,起诉时限为三年。
这包括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等知识产权的维权案件。
二、中止时限中止时限是指在民事诉讼过程中,法院内部或外部因素导致案件无法继续审理的一种时间限制。
以下是部分常见的中止时限:1.举证期限在一般的民事诉讼中,原告在起诉状中应当附上证据材料。
被告在法庭开庭前提交答辩状时,应当附上本人的证据材料。
当事人应当在开庭前告知对方当事人证据的种类和数量。
举证期限一般不超过开庭前十五日。
2.申请证人出庭的时间在需要证人出庭作证的案件中,对证人的传票应当提前五日送达。
一般情况下,证人应当在收到传票后三日内到达法院。
3.申请鉴定的时间对需要鉴定的案件,当事人应当在开庭前申请鉴定,并提供鉴定机构和鉴定人员的信息。
鉴定结果应当在开庭前五日提交法院。
三、裁判时限裁判时限是指法院在民事诉讼案件中作出判决或裁定的时间限制。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法院作出判决或裁定的时限为:1.一审案件对于一审案件,法院应当在收到起诉状后六个月内作出判决。
特殊情况下,可适当延长至十个月。
2.二审案件对于二审案件,法院应当在收到上诉状后三个月内作出判决。
特殊情况下,可适当延长至六个月。
民事诉讼流程时间表(DOC)
(3)对第三人撤销之诉,应当在收到起诉状之日起三十日内决定是否立案;(4)对执行异议之诉,应当在收到起诉状之日起十五日内决定是否立案。
3.人民法院在上述法定期间内不能判定起诉、自诉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的,应当先行立案。
律师提醒:1.由于法院存在案多人少的客观情况,所以对于部分应当登记立案的法院可能不予登记立案;2.各法院年底要进行结案率的考核评比,故大部分法院在年底将以各种理由不予立案。
送达送达时间及方式:1.送达时间: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5日内将诉状副本送达被告;(新民诉125条)2.直接送达:送达诉讼文书,应当直接送交受送达人。
受送达人是公民的,本人不在交他的同住成年家属签收;受送达人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应当由法人的法定代表人、其他组织的主要负责人或者该法人、组织负责收件的人签收;受送达人有诉讼代理人的,可以送交其代理人签收;受送达人已向人民法院指定代收人的,送交代收人签收。
(新民诉85条)3.留置送达:受送达人或者他的同住成年家属拒绝接收诉讼文书的,送达人可以邀请有关基层组织或者所在单位的代表到场,说明情况,在送达回证上记明拒收事由和日期,由送达人、见证人签名或者盖章,把诉讼文书留在受送达人的住所;也可以把诉讼文书留在受送达人的住所,并采用拍照、录像等方式记录送达过程,即视为送达。
(新民诉86条)4.委托送达或邮寄送达:直接送达诉讼文书有困难的,可以委托其他人民法院代为送达,或者邮寄送达。
邮寄送达的,以回执上注明的收件日期为送达日期。
(新民诉88条)5.转交送达:受送达人是军人的,通过其所在部队团以上单位的政治机关转交。
受送达人被监禁的,通过其所在监所转交。
受送达人被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的,通过其所在强制性教育机构转交。
(新民诉89、90条)6.公告送达:国内公告送达:适用于受送达人下落不明或用其他方式无法送达的。
自发出公告之日起经过60天的,视为送达。
(新民诉84条);涉外公告送达:适用于不能用其他方式送达的。
民事诉讼流程时间一览表综述
一 审
诉讼时效
普通2年诉讼时效。自权利人知道或应该知道权利受侵害之日起算。(民法通则135条)
申请财产保全
诉讼财产保全相关法律规定:
1、法院应在48小时内作出裁定,裁定保全的,应立即执行(申请人必须提供担保)(新民诉100条)
2、情况紧急的,法院应在48小时内作出裁定,裁定保全的,应该立即执行;申请人在人民法院采取保全措施后30日内不依法提起诉讼或申请仲裁的,人民法院应当解除保全(新民诉101条)
2、一审判决书和可以上诉的裁定书不能同时送达双方当事人的,上诉期从各自收到判决书、裁定书的次日起计算。(民诉意见165条)
二 审
上诉期间
对判决上诉。对判决的上诉期为15日。
对裁定上诉。对裁定的上诉期为10日。(新民诉164条)
涉外案件。对判决、裁定上诉均为30日,并可申请延长。(新民诉269条)
上诉后法院移送案件期限
申请证人出庭
应在举证期限届满前10日提出(证据规定54条)
简易程序的,应该在举证期限届满前提出。(简易程度规定12条)
申请调查取证
申请法院调查取证应该在举证期限届满前7日提出,对法院决定不予取证的,应当向当事人送达通知书,当事人可在收到不予准许次日起3日内向受理法院书面申请复议,法院应在5日内作出答复。(证据规定19条)
增加当事人举证期限
关于增加当事人时的举证期限问题。人民法院在追加当事人或者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参加诉讼的情况下,应当依照《证据规定》第三十三条第三款的规定,为新参加诉讼的当事人指定举证期限。该举证期限适用于其他当事人。(举证时限规定通知第5条)
申请延期举证
应在举证期限内提出,并可再次提出,延长的期限同样适用其他当事人。(证据规定36条,举证时限规定通知第6条)
法院民事诉讼流程时间
Sometimes I feel disgusted by what I do, because in front of others, I am not the real self and I am toohypocritical.整合汇编简单易用(页眉可删)法院民事诉讼流程时间立案之日起5日内,法院将您的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必须在收到之日起15日内提出答辩状,不答辩的不影响审理。
开庭前,会提前3日通知你们。
当庭宣判的,10日内发送判决书;定期宣判的,宣判后立即发给判决书。
一审案件一般在立案之日起6个月内审结,简易程序的话3个月。
【为你推荐】行政强制法诉讼费诉讼时效抗辩管辖权异议申请书起诉书怎么写强制执行申请书欠条的诉讼时效在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相处难免会发生摩擦。
最普遍出现的就是当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产生的劳动纠纷时怎么办?通常解决劳动纠纷可以先申请仲裁,当当事人对裁决不服的情况下,可以申请诉讼。
那么你知道法院民事诉讼流程时间吗,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民事诉讼第一审程序:1、起诉,即向有管辖权的法院立案庭递交诉状。
2、立案审查符合立案条件,通知当事人7日内交诉讼费,交费后予以立案;不符合立案条件,裁定不予受理。
如果对裁定驳回起诉不服,10日内向上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
受理后,法院5日内将起诉状副本送达对方当事人,对方当事人15日内进行答辩,通知当事人进行证据交换,可根据当事人申请,做出财产保全裁定,并立即开始执行3、排期开庭提前3日通知当事人开庭时间、地点、承办人;公开审理的案件提前3日进行公告。
4、开庭审理宣布开庭,核对当事人身份,宣布合议庭成员,告知当事人权利义务,询问是否申请回避法庭调查:当事人陈述案件事实。
举证质证:告知证人的权利义务,证人作证,宣读未到庭的证人证言,出示书证、物证和视听资料;双方当事人就证据材料发表意见。
法庭辩论:各方当事人就有争议的事实和法律问题,进行辩驳和论证。
民事诉讼流程时间一览表
议。(执行工作规定61条)
对执行行为书 面异议的处理 期限
当事人、利害关系人认为执行行为违反法律规定的,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书面异议之日起15日内
审查(并作出裁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执行程序若干问题的解 释,第5条)。当事人、利害关系人对裁定不服的,可以自裁定送达之日起10日内向上一级人民
同意后,人民法院可以指定少于30日的举证期限。(举证时限规定通知第3条)
法院调查证据 反证期间
人民法院依职权调查收集的证据提出相反证据的举证期限问题。人民法院依照《证据规定》第十五 条调查收集的证据在庭审中出示后,当事人要求提供相反证据的,人民法院可以酌情确定相应的举 证期限。(举证时限规定通知第4条)
法院申请复议(上一级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复议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审查完毕,并作出裁定。有特 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经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延长的期限不得超过三十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 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执行程序若干问题的解释第9条)。(新民诉225条)
对执行标的书
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书面异议的,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书面异议之日起15日内审查。案外人、
再审
再审申请期限
当事人申请再审,应在判决、裁定、调解书发生法律效力后6个月内提出。(新民诉
意见204条)
205条、民诉
法院审查再审 期限
法院应在收到再审申请书之日起3个月内审查是否符合179条再审条件,如需延长,应经本院院长 批准。(新民诉203、204条)
再审审限
再审案件的审限执行第一审或第一审审限规定(审限若干规定第4条)
据规定34条)
民事诉讼流程(文字版)
民事诉讼流程(文字文件)一审起诉向有管辖权的法院立案庭递交诉状立案审查符合立案条件,通知当事人7日内交诉讼费,交费后予以立案不符合立案条件裁定不予受理裁定驳回起诉不服驳回起诉裁定10日内向上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起诉受理后法院5日内将起诉状副本送达对方当事人,对方当事人15日内进行答辩通知当事人进行证据交换可根据当事人申请,做出财产保全裁定,并立即开始执行排期开庭提前3日通知当事人开庭时间、地点、承办人公开审理的案件提前3日进行公告开庭审理宣布开庭,核对当事人身份,宣布合议庭成员,告知当事人权利义务,询问是否申请回避法庭调查:当事人陈述案件事实举证质证:告知证人的权利义务,证人作证,宣读未到庭的证人证言,出示书证、物证和视听资料;双方当事人就证据材料发表意见法庭辩论:各方当事人就有争议的事实和法律问题,进行辩驳和论证法庭调解:在法庭主持下,双方当事人协议解决纠纷达成调解协议制作调解书,双方当事人签收后生效当事人履行调解书内容或申请执行向法院告诉庭提出再审申请未达成调解协议合议庭合议作出裁决(宣判)同意判决当事人自动履行裁判文书确定的义务或向我院告诉庭提出执行申请不同意裁判裁定:送达之日起10日内向上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判决:送达之日起15日内向上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上诉向法院承办人递交上诉状,并按规定交纳上诉费,5日内法院向对方当事人送达上诉状副本,对方15日内进行答辩二审审理维持原判改判发挥重审宣判后当事人自动履行裁判文书确定的义务或向我院告诉庭提出执行申请如不服,向上级人民法院提出再审申请二审立案当事人不服一审法院判决或裁定,在法定期限内向一审法院或上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二审法院审查一审法院移送的上诉材料及卷宗,符合条件,予以立案证据交换上诉的裁定:又告诉庭审查后直接进行裁决上诉的判决开庭(案件事实基本清楚,可以不开庭审理,但必须与双方当事人进行谈话)提前3日通知当事人开庭时间、地点、承办人公开审理的案件提前3日公告移送审判庭开庭审理宣布开庭,核对当事人身份,宣布合议庭成员,告知当事人权利义务,询问是否申请回避法庭调查:当事人陈述案件事实举证质证:告知证人的权利义务,证人作证,宣读未到庭的证人证言,出示书证、物证和视听资料;双方当事人就证据材料发表意见法庭辩论:各方当事人就有争议的事实和法律问题,进行辩驳和论证法庭调解:在法庭主持下,双方当事人协议解决纠纷合议庭合议作出裁决维持原判改判发回重审宣判当事人自动履行裁判文书确定的义务或向一审法院申请执行向二审法院告诉庭递交书面申诉材料申请再审达成调解协议制作调解书,双方当事人签收后生效。
民事诉讼流程及时间规定有哪些
民事诉讼流程及时间规定有哪些民事诉讼是指个体或法人在民事权益受到侵害时,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行为。
它包括一系列环节,每个环节都有相应的时间规定,以保证诉讼的顺利进行。
本文将详细介绍民事诉讼的流程及时间规定。
一、立案阶段立案是指当事人按照法定程序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正式接受案件的程序。
以下是民事诉讼立案阶段的时间规定:1. 起诉阶段起诉是指原告向法院提出起诉状,要求受到侵权行为的被告承担法律责任。
起诉阶段的时间规定一般为:- 原告起诉之日起15日内,法院应当准予立案;- 原告提交的起诉状不符合法定形式的,法院应当在5日内告知原告需要补正的内容;- 原告未按法院要求补正的,法院可以不受理。
2. 受理阶段受理是指法院对起诉状进行审查,符合法定条件的案件正式进入诉讼程序。
受理阶段的时间规定如下:- 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7日内审查起诉状;- 审查起诉状后,法院应当书面通知原告,告知受理与否的决定;- 如果法院认为案件不属于本院管辖的,应当在5日内告知原告并指引其向有管辖权的法院起诉。
3. 补正与补充阶段如果原告在提交起诉状后发现瑕疵或需要提供补充材料,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申请补正与补充。
以下是补正与补充阶段的时间规定:- 对于原告提交的起诉状不符合法定形式的,法院应当在5日内通知原告,告知需要补正哪些内容;- 原告补正的,法院应当在5日内通知其是否符合法定形式;- 原告补充材料的,法院应当在3日内阅读并告知是否采纳。
二、审理阶段审理阶段是指法院对案件进行审查、调查和证据审定的过程。
以下是民事诉讼审理阶段的时间规定:1. 庭前准备阶段庭前准备是指法院在开庭前对案件和相关事项进行整理、准备。
庭前准备阶段的时间规定一般为:- 审判长或审判委员会应当在召开庭前会议前7日,制定庭审方案;- 法院应当在庭前会议召开前3日将庭审方案送达当事人。
2. 开庭审理阶段开庭审理是指法院依法组织双方当事人出庭,并进行辩论、质证和证人出庭作证的过程。
民事诉讼流程图
小额诉讼速裁,裁定确认人民调解协 议,双方当事人争议不大的,庭前调解
公开审理的案件提前三天公告 提前三天通知当事人时间、地点、承办人
开庭审理
庭前调解
一 审
宣布开庭、核对当事人身份、宣布合议庭成 员、告知当事人权利义务、询问是否申请回避 法庭调查、当事人
陈述案件事实
举证质证
法庭辩论
达成调解协议
制作调解书,当事 人签收后生效
当事人认为有错误的, 六个月内提出再审申请
当事人不履行调解书内容 的,两年内申请法院执行
法庭调解
不服审判
作出判决宣判 (未达成调解协议)
当事人履行判决书义务
原告申请撤诉,法 院裁定撤诉
判决:15日内向上 一级法院提出上诉
裁定:10日内向上 一级法院提出上诉
当场补正 材料立案 登记立案
无法当场补 正,一次性 书面告知
按期补正
坚持起诉的,裁定/决定不 予受理/不予立案
未按期补正
符合法定条 件的立案
不符合法定条件的裁定/ 决定不予受理/不予立案
退回起诉材料
坚持起诉的,裁定/决 定不予受理/不予立案
立 案
可根据当事人的申请 作出财产保全裁定
案件受理
通知当事人七日内预缴诉讼费
上诉
向一审法院递交上诉状,并按规定缴纳 上诉费,5日内一审法院向对方当事人 送达上诉状副本,对方15日内进行答辩
维持原判
二
审 审
改判
理
发回重审
判决宣判
如不服,六个月内 提出再审申请
当事人不履行调解书内容 的,
当事人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交诉状(申请)、起诉材料
民事诉讼流程时间表
民事诉讼流程时间表一审诉讼时效申请财产保全立案(3)对第三人撤销之诉,应当在收到起诉状之日起三十日内决定是否立案;(4)对执行异议之诉,应当在收到起诉状之日起十五日内决定是否立案。
3.人民法院在上述法定期间内不能判定起诉、自诉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的,应当先行立案。
律师提醒:1.由于法院存在案多人少的客观情况,所以对于部分应当登记立案的法院可能不予登记立案;2.各法院年底要进行结案率的考核评比,故大部分法院在年底将以各种理由不予立案。
送达时间及方式:1.送达时间: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5 日内将诉状副本送达被告;(新民诉125 条)2.直接送达:送达诉讼文书,应当直接送交受送达人。
受送达人是公民的,本人不在交他的同住成年家属签收;受送达人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应当由法人的法定代表人、其他组织的主要负责人或者该法人、组织负责收件的人签收;受送达人有诉讼代理人的,可以送交其代理人签收;受送达人已向人民法院指定代收人的,送交代收人签收。
(新民诉85 条)3.留置送达:受送达人或者他的同住成年家属拒绝接收诉讼文书的,送达人可以邀请有关基层组织或者所在单位的代表到场,说明情况,在送达回证上记明拒收事由和日期,由送达人、见证人签名或者盖章,把诉讼文书留在受送达人的住所;也可以把诉讼文书留在受送达人的住所,并采用拍照、录像等方式记录送达过程,即视为送达。
(新民诉86 条)4.委托送达或邮寄送达:直接送达诉讼文书有困难的,可以委托其送达他人民法院代为送达,或者邮寄送达。
邮寄送达的,以回执上注明的收件日期为送达日期。
(新民诉88 条)5.转交送达:受送达人是军人的,通过其所在部队团以上单位的政治机关转交。
受送达人被监禁的,通过其所在监所转交。
受送达人被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的,通过其所在强制性教育机构转交。
(新民诉89 、90 条)6.公告送达:国内公告送达:适用于受送达人下落不明或用其他方式无法送达的。
自发出公告之日起经过60 天的,视为送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对第三人撤销之诉,应当在收到起诉状之日起三十日决定是否立案;
(4)对执行异议之诉,应当在收到起诉状之日起十五日决定是否立案。
3.人民法院在上述法定期间不能判定起诉、自诉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的,应当先行立案。
律师提醒:
1.由于法院存在案多人少的客观情况,所以对于部分应当登记立案的法院可能不予登记立案;
2.各法院年底要进行结案率的考核评比,故大部分法院在年底将以各种理由不予立案。
送达送达时间及方式:
1.送达时间: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5日将诉状副本送达被告;(新民诉125条)
2.直接送达:送达诉讼文书,应当直接送交受送达人。
受送达人是公民的,本人不在交他的同住成年家属签收;受送达人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应当由法人的法定代表人、其他组织的主要负责人或者该法人、组织负责收件的人签收;受送达人有诉讼代理人的,可以送交其代理人签收;受送达人已向人民法院指定代收人的,送交代收人签收。
(新民诉85条)
3.留置送达:受送达人或者他的同住成年家属拒绝接收诉讼文书的,送达人可以邀请有关基层组织或者所在单位的代表到场,说明情况,在送达回证上记明拒收事由和日期,由送达人、见证人签名或者盖章,把诉讼文书留在受送达人的住所;也可以把诉讼文书留在受送达人的住所,并采用拍照、录像等方式记录送达过程,即视为送达。
(新民诉86条)
4.委托送达或邮寄送达:直接送达诉讼文书有困难的,可以委托其他人民法院代为送达,或者邮寄送达。
邮寄送达的,以回执上注明的收件日期为送达日期。
(新民诉88条)
5.转交送达:受送达人是军人的,通过其所在部队团以上单位的政治机关转交。
受送达人被监禁的,通过其所在监所转交。
受送达人被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的,通过其所在强制性教育机构转交。
(新民诉89、90条)
6.公告送达:国公告送达:适用于受送达人下落不明或用其他方式无法送达的。
自发出公告之日起经过60天的,视为送达。
(新民诉84条);涉外公告送达:适用于不能用其他方式送达的。
自公告之日期满3个月。
(新民诉267条)
7.其它方式:经受送达人同意,人民法院可以采用传真、电子等能够确认其收悉的方式送达诉讼文书,但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除外。
(新民诉87条)
律师提醒:
1.被告经常以各种理由恶意躲避不领取法院诉讼文书,导致法院只能公告送达诉讼文书,拖延案件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