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四 心肌收缩的特点【实验目的】 学习蟾蜍心脏活动描记的方法,

合集下载

蛙心的兴奋与收缩、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实验

蛙心的兴奋与收缩、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实验

蛙心的兴奋与收缩、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实验实验时间:周五下午实验人:13335169 王晓雅13335155 唐浩能一、实验目的1. 蛙心在体心搏过程的描记;2. 蛙类心脏收缩与电兴奋的关系;3. 蛙类心室肌的期外(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二、实验原理(一)蛙心结构与兴奋收缩1. 蛙心的结构两栖动物蛙类的心脏结构为二心房、一心室,位于其心房背部膨大的静脉窦是心脏的起搏点,发挥着与哺乳动物窦房结相似的作用,且保留了节律性收缩与舒张的功能。

静脉窦兴奋与收缩的节律最高,心脏活动的节律主要取决静脉窦的节律。

蛙的心率约为36~60次/分,随着季节的不同而不同。

利用张力换能器和计算机采集系统将心脏的活动以张力变化的形式描记下来,得到的曲线称为心搏曲线。

2. 蛙心收缩的描记蟾蜍在体心脏搏动曲线3. 蛙心兴奋收缩耦联与功能合胞体特性心肌先发生兴奋,然后通过兴奋-收缩耦联,产生收缩。

由于心肌结构与功能上的特征,静脉窦、心房和心室各自表现出同步性的兴奋与收缩。

兴奋的时程较长,收缩是“全或无”似的。

心脏收缩的机械活动,与心脏兴奋的产生、传导和恢复过程中的电活动,是两个不同的生理过程。

在描记心搏曲线的同时,用心电图记录心脏的生物电变化,可用于观察心脏的机械收缩与电变化之间的关系。

(二)兴奋性的周期变化和心肌收缩的关系1. 心肌兴奋的不应期与其收缩的收缩时相持平A.由于电压依赖的Ca2+通道的开启,心肌动作电位有一个长的平台期。

通过这些通道进入细胞的Ca2+虽然是少量的,但是对于SRCa2+通道的开启却是关键的。

SRCa2+释放使细胞内[Ca2+]有足够程度的升高,并暴露肌动蛋白上肌球蛋白的结合位点,进而产生收缩。

当细胞内[Ca2+]由于SR的Ca2+回收和肌膜Ca2+泵及3Na+-1Ca2+逆向转运体的排Ca2+作用而降低时,产生舒张。

B.心肌长时间的动作电位(持续时间约300ms)跨越了收缩期间,导致长的不应期,并降低强直收缩发生的可能性。

蛙类心室的期外收缩和代偿间歇

蛙类心室的期外收缩和代偿间歇

蛙类心室的期外收缩和代偿间歇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学习在体蛙心跳曲线的记录方法;2.观察心室在收缩活动的不同时期对额外刺激的反应;3.了解心肌的兴奋性变化特点;4. 通过实验阐述心肌产生期外收缩的条件与代偿间歇出现的机理。

二、实验原理心肌有效不应期时间较长,这与神经细胞和骨骼肌细胞具有很大的差别。

心肌每兴奋一次,其兴奋性就发生一次周期性的变化。

心肌兴奋性的特点在于其有效不应期特别长,约相当于整个收缩期和舒张早期,因此,在心脏的收缩期和舒张早期内,任何刺激均不能引起心肌兴奋而收缩。

但在舒张早期以后,给予一次较强的阈上刺激就可以在正常节律性兴奋到达以前,产生一次提前出现的兴奋和收缩,称之为期前收缩。

同理,期前收缩亦有不应期。

因此,如果下一次正常的窦性节律性兴奋到达时正好落在期前收缩的有效不应期内,便不能引起心肌兴奋而收缩,这样在期前收缩之后就会出现一个较长的舒张期,这就是代偿间歇。

三、实验结果收缩舒张图1 蛙正常心跳曲线在舒张晚期给予期外收缩代偿间歇在舒张中期给予图2 蛙心跳曲线(刺激强度:8V,舒张中、晚期)由图2可以看出,在时在蛙心脏的舒张晚期及时在蛙心脏的舒张中期给予8V电压刺激,结果是引起心肌兴奋而收缩,产生一次在正常节律以外的收缩,即期外收缩,并且在收缩后就会出现一个较长时间的间歇期,出现一次代偿间歇。

两者差别不大。

图3 蛙心跳曲线(刺激强度:8V,舒张早期)图3中,在蛙心脏的舒张早期给予8V电压刺激,没有出现再次收缩,反而是一段不正常的间歇(用淡蓝色椭圆框标出),不知如何解释。

四、实验分析1.心室处于舒张期的早、中、晚3个不同时期,对额外刺激的反应不完全相同。

若刺激落在:①心室舒张期早期,这时心肌细胞处于相对不应期,对额外刺激产生反应,但产生期外收缩的幅度并不大。

而后正常的窦性节律性兴奋到达时,心肌细胞恰好处于期外收缩的相对不应期,产生小幅度的收缩。

②心室舒张期中期,这时心肌细胞处于超常期,对额外刺激产生反应,出现期外收缩,由于所受刺激较窦性节律性兴奋强,所以期外收缩的幅度比正常大。

蛙心生理实验报告(3篇)

蛙心生理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学习离体蛙心灌流的方法。

2. 观察理化因素对蛙心活动的影响。

3. 探究心脏节律性活动的生理机制。

二、实验原理蛙心灌流实验是一种常用的生物学实验方法,通过将蛙心取出并置于人工灌流液中,使其在一定时间内保持节律性收缩。

实验中,通过改变灌流液的成分,可以观察不同理化因素对心脏活动的影响,从而了解心脏生理活动的调节机制。

蛙心无营养性血管,离体后采用人工灌流的方法,仍可保持其新陈代谢,心脏仍能有节律的自动收缩、舒张,并维持较长时间。

心肌细胞的自律性、兴奋性、传导性及收缩性,都与钠、钾及钙等离子有关。

外源性给予去甲肾上腺素或乙酰胆碱可产生类似心交感神经或迷走神经兴奋时对心脏的作用。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动物:青蛙2. 实验器材:蛙心夹、常用手术器械、蛙板(或蜡盘)、任氏液、0.65%NaCl、2%CaCl2、1%KCl、1:10000肾上腺素、1:10000乙酰胆碱、3%乳酸、张力传感器、支架、双凹夹、双针形露丝刺激电极、滴管、培养皿(或小烧杯)、棉线、套管夹。

3. 生理信号采集系统、计算机。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 暴露蛙心:取一只青蛙,双毁髓后背位置于蛙板上,按前面的方法暴露心脏。

仔细识别心脏周围的大血管,在左主动脉下方穿一线,于动脉圆锥处结扎。

2. 插管:用斯氏蛙心插管法,将蛙心夹插入心脏,并通过蛙心夹上的管道与灌流系统连接。

3. 灌流:将蛙心置于任氏液中,开始灌流,调节灌流速度和压力,使心脏保持节律性收缩。

4. 观察与记录:观察心脏的收缩、舒张情况,记录心率和心搏曲线。

5. 改变灌流液成分:分别用0.65%NaCl、2%CaCl2、1%KCl、1:10000肾上腺素、1:10000乙酰胆碱、3%乳酸等灌流液替换任氏液,观察心脏活动的变化。

6. 分析与讨论:分析不同灌流液对心脏活动的影响,讨论心脏生理活动的调节机制。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在正常任氏液中,心脏保持节律性收缩,心率为60-100次/分钟。

动物心脏跳动实验报告

动物心脏跳动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观察动物心脏的跳动情况,了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2. 掌握心脏跳动的基本规律,包括心跳频率、节律和影响因素。

3. 分析心脏跳动与动物生理活动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心脏是动物体内的重要器官,负责将血液泵送到全身各部位,为组织细胞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

心脏跳动的基本原理是心肌细胞在心脏节律性兴奋下产生收缩和舒张,从而推动血液流动。

本实验采用蟾蜍作为实验动物,通过观察蟾蜍心脏的跳动情况,了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蟾蜍一只2. 实验器材:蛙板、手术刀、镊子、剪刀、培养皿、生理盐水、秒表、显微镜等3. 实验试剂:任氏液、生理盐水四、实验步骤1. 处理蟾蜍:将蟾蜍放入盛有生理盐水的培养皿中,使其适应实验环境。

待蟾蜍安静后,用手术刀沿蟾蜍背中线切开皮肤,暴露心脏。

2. 观察心脏结构:用显微镜观察心脏的结构,包括心房、心室、心瓣膜等。

3. 心脏跳动观察:用镊子轻轻夹住心脏,观察心脏的跳动情况,包括心跳频率、节律和影响因素。

4. 影响因素观察:分别将心脏置于低温、高温、低氧、高氧等条件下,观察心脏跳动情况的变化。

5. 记录数据:记录不同条件下心脏的跳动频率、节律等数据。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心脏结构:蟾蜍心脏由心房、心室和心瓣膜组成。

心房与心室之间有房室瓣,防止血液倒流。

2. 心脏跳动情况:在正常条件下,蟾蜍心脏跳动频率约为每分钟100-120次,节律规整。

3. 影响因素观察:a. 低温条件下,心脏跳动频率降低,节律变慢。

b. 高温条件下,心脏跳动频率升高,节律加快。

c. 低氧条件下,心脏跳动频率加快,节律变快。

d. 高氧条件下,心脏跳动频率降低,节律变慢。

4. 分析:心脏跳动频率和节律受多种因素影响,如体温、氧气浓度等。

在低温条件下,心肌细胞代谢减慢,导致心跳频率降低;在高温条件下,心肌细胞代谢加快,导致心跳频率升高;在低氧条件下,心脏为了满足组织细胞的氧气需求,心跳频率加快;在高氧条件下,心脏跳动频率降低,以降低氧气消耗。

动物生理实验报告实验六 心脏生理功能实验

动物生理实验报告实验六 心脏生理功能实验
15.从固定蛙腿的大头针上取下鳄鱼夹,并按顺序夹住盛有任氏液的培养 皿边缘。注意使鳄鱼夹接触到皿中任氏液。将蛙心放入培养皿中部, 显示屏上有心电波形出现。改变蛙心位置,心电波形同样发生变化。 证明心电可以通过容积导体传导。
16.清洁仪器,特别是与任氏液相接触的器械。
图 斯氏结扎部位
结果
描记的曲线:
原理
心肌细胞有效不无反应而心律不变;或引 起期前收缩,期前收缩之后通常出现一个代偿 间歇。
原理
心脏的特殊传导系统具有自动节律性,但各部 分的自动节律性高低不同。蛙的心搏起点是静 脉窦(哺乳动物是窦房结),自动节律性也以静 脉窦(窦房结)为最高。正常心脏的每次博动都 由静脉窦(窦房结)发出沿心房传至房室结,再 由房室结经房室束传至心室肌肉。若阻断心脏 的正常传导,则出现不同的收缩障碍。
端接左后肢,右后肢接地(模拟标准导联II)。 4.描记心电图的波形。 5.暴露心脏,认清心脏各部位并于窦房沟处穿一线备
用。将蛙心夹用线与张力换能器(30g或50g)相连并 于心舒时夹住心尖部位,调整好换能器与心脏的间距。
6.描记一段正常收缩曲线并确认其与心缩和心舒的关 系.
7.将一普通刺激电极置于心脏的两侧表面,并将其与 刺激输出线相连。
10.在心脏舒张早期、中期、晚期各给予一次阈上刺激并记录其反应。
11.用线结扎心脏的窦房沟并记录信号,记下信号特征。
12.用线结扎心脏的房室沟并记录信号,记下信号特征。 13.将蛙心连同静脉窦一并快速剪下,并将蛙心放入盛有任氏液的培养
皿中,显示屏上不再出现心电波形。
14.从培养皿中取出蛙心立即放回蛙心原来的位置,又有心电波形出现。 再将蛙心倒放,即心尖向上。此时其心电波形倒转。以上步骤说明 ①所记录到的波形确系心脏的电活动。②心脏的位置可影响波形。

离体蛙心实验实验报告(3篇)

离体蛙心实验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观察离体蛙心的生理特性,了解心脏在离体条件下的收缩和舒张规律。

2. 探讨神经递质、激素等对离体蛙心功能的影响。

3. 掌握离体蛙心灌流实验的操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离体蛙心灌流实验是研究心脏生理学的重要方法之一。

在实验过程中,通过灌流装置向蛙心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同时可以观察心脏的收缩和舒张情况。

实验中,可以通过改变灌流液成分、温度、pH值等条件,观察心脏功能的改变,从而了解心脏生理特性及影响因素。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蟾蜍、蛙心套管、蛙心夹、蛙板、蛙类手术器械、二道仪、任氏液、氯化钙、肾上腺素、乙酰胆碱等。

2. 实验仪器:手术显微镜、蛙心灌流装置、注射器、秒表、滴管等。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 准备工作:将蟾蜍置于蛙板上,用手术剪剪开胸腔,暴露心脏。

用蛙心夹固定心脏,并连接灌流装置。

2. 灌流液准备:配制任氏液、氯化钙溶液、肾上腺素溶液、乙酰胆碱溶液等。

3. 实验分组:将实验分为对照组、氯化钙组、肾上腺素组、乙酰胆碱组。

4. 实验步骤:a. 对照组:灌流任氏液,观察心脏的收缩和舒张情况。

b. 氯化钙组:灌流氯化钙溶液,观察心脏功能的改变。

c. 肾上腺素组:灌流肾上腺素溶液,观察心脏功能的改变。

d. 乙酰胆碱组:灌流乙酰胆碱溶液,观察心脏功能的改变。

5. 记录数据:观察心脏的收缩和舒张频率、收缩幅度等,并记录数据。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对照组:心脏呈现规律的收缩和舒张,收缩幅度适中,频率约为60次/分钟。

2. 氯化钙组:心脏收缩幅度明显增大,频率加快,收缩时间延长,舒张时间缩短。

3. 肾上腺素组:心脏收缩幅度增大,频率加快,收缩时间延长,舒张时间缩短。

4. 乙酰胆碱组:心脏收缩幅度减小,频率减慢,收缩时间缩短,舒张时间延长。

六、实验结论1. 离体蛙心在灌流条件下可以维持一定时间的收缩和舒张功能。

2. 氯化钙和肾上腺素可以增强离体蛙心的收缩功能,使收缩幅度增大、频率加快。

蟾蜍心电实验报告

蟾蜍心电实验报告

蟾蜍心电实验报告蟾蜍心电实验报告引言:心电图是一种常用的医学检查方法,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的变化,可以判断心脏的功能状态。

然而,心电图通常需要在人体上进行,对于某些研究和实验来说,这种方法并不方便。

因此,科学家们开始探索其他生物的心电活动,以期能够更好地了解心脏的运作机制。

本次实验选择了蟾蜍作为实验对象,通过记录蟾蜍的心电信号,以期能够揭示蟾蜍心脏的运作规律。

实验设备与方法:本次实验使用了一台心电图仪,该仪器能够接收和放大心电信号,并将其转化为可视化的波形。

首先,我们将蟾蜍固定在实验台上,以保证其身体的稳定性。

然后,将心电图仪的电极贴在蟾蜍的胸部,确保电极与皮肤之间有良好的接触。

接下来,打开心电图仪,调整合适的增益和滤波器设置,以获得清晰的心电信号。

最后,开始记录心电图,并观察蟾蜍的心电波形。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记录,我们得到了蟾蜍的心电波形。

与人类的心电图相比,蟾蜍的心电波形波幅较小,频率较低。

这是由于蟾蜍的心脏结构与人类有所不同,其心脏收缩和舒张的速率较慢,导致心电信号的变化也较为缓慢。

此外,蟾蜍的心电图中还存在一些特殊的波形,例如“蟾蜍波”和“蟾蜍间隙”。

“蟾蜍波”是一种呈现为正弦曲线的波形,其振幅和频率都较低。

这种波形往往出现在蟾蜍心脏收缩和舒张的过程中,反映了心脏肌肉的活动情况。

通过对“蟾蜍波”进行分析,可以进一步了解蟾蜍心脏的收缩力和舒张能力,从而推测其心脏功能的健康状况。

“蟾蜍间隙”是指心电波形中的间隔部分,通常为平直的水平线。

这种波形表明蟾蜍的心脏处于静息状态,没有发生收缩或舒张。

通过对“蟾蜍间隙”的分析,可以了解蟾蜍心脏的休息时间和节律性,进而推测其心脏的稳定性和适应能力。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记录了蟾蜍的心电信号,并观察到了蟾蜍心电图中的特殊波形。

这些波形反映了蟾蜍心脏的活动情况和节律性,为进一步研究蟾蜍心脏的运作机制提供了参考。

虽然蟾蜍心电图与人类的心电图有所不同,但通过对比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它们之间的共同之处,并进一步了解心脏的普遍规律。

蛙心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实验报告

蛙心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实验报告

蛙心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实验报告篇一:青蛙期前收缩与代偿性间歇实验报告实验报告专业班级:康复2班实验小组:第三组姓名:卢锦锟实验日期:2015年9月29日(一)实验项目:蛙类期前收缩和代偿性间歇的观察(二)实验目的:学习在体蛙心心跳曲线的记录方法,通过在心脏活动的不同时期给予刺激,观察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了解心肌兴奋性的特点,验证心肌有效不应期特别长的特征。

(三)基本原理:(要求对写出关键点)心肌在经历一次兴奋后,其兴奋性会发生一系列周期性的变化。

心肌兴奋后的兴奋性变化特点是其有效不应期特别长,约相当于心动周期的整个收缩期甚至包括舒张早期。

在此期中,任何强大的刺激均不能使之产生动作电位。

此后为1相对不应期,可对强刺激产生动作电位。

最后为超常期。

后两期均发生在心肌的舒张期内。

因此,在舒张期内(有的不包括舒张早期),给予心室一次阈上刺激,便可以在正常节律性兴奋到达心室之前,引起一次扩布性的兴奋和收缩,由于该兴奋和收缩发生在正常节律性兴奋之前,故称为“期前收缩”(亦称“早搏”)。

而正常的节律性兴奋到达时,心肌正好处于期前收缩的有效不应期,因而不能引起心室的兴奋和收缩,此时心室停留舒张状态。

直至下一次正常节律性兴奋到达时,才恢复正常的节律性收缩。

这种期前收缩后出现的一次时间较长的舒张间歇期,称为代偿间歇。

(四)实验主要设备和仪器、药品和用品(要求分类、简洁、清晰表述)1、仪器设备: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铁架台,张力换能器,微调固定器,蛙类手术器械,娃心夹,刺激电极等;2、药品用品:丝线,滴管,烧杯,任氏液,胶泥等;(五)实验的步骤与方法(列出主要步骤、方法要点)1、动物手术:在体蛙心标本的制备(1)破坏青蛙的脑和和脊髓:左手持青蛙(或蟾蜍),用食指下压其头部前端,拇指按压背部,使头前俯。

右手持探针在头后缘的枕骨大孔处垂直刺入皮肤,再将针折向前方插入颅腔,并左右移动捣毁脑组织;然后将探针退出至枕骨大孔出,将针尖向后,插入椎管捣毁脊髓。

实验四 蟾蜍心脏传导系、心脏起搏点分析;蟾蜍循环系统的解剖

实验四 蟾蜍心脏传导系、心脏起搏点分析;蟾蜍循环系统的解剖
3.蛙心的结构示意图
4.斯氏结扎图
(A处为斯氏第一次结扎部位,B为斯氏第二次结扎部位)
3.动物器材
1.动物:蟾蜍一只
2.实验仪器:手术刀两把,普通剪刀一把,解剖针一根,蜡盘两个(一个中央有圆孔),镊子两把,大头针若干个。
4.实验步骤
1.双毁髓麻醉蟾蜍:左手食指与中指、无名指与小指分别夹着前肢、后肢,握住蛙体,拇指按住吻端使头部上下活动,两耳后腺间出现一道褶线,此线中点或用金属毁髓针沿头背中线向后移动触到一凹陷处,即枕骨大孔。拇指下压使头前俯与脊柱相连处凸起,同时将毁髓针由凹陷处垂直刺入1mm,再将针从枕骨大孔向前平行刺入颅腔并在颅腔内搅动,彻底捣毁脑组织使之成为“脊蛙”。
2.心脏内具有特殊的构造,使血液只能循单一的方向流动。将心房和心室的腹壁切开,可见左右心房之间有一房间隔,将两个心房完全隔开,房间隔的厚度比两个心房壁还要薄,且略倾斜,是右心房比左心房稍大。房间隔后缘是游离着的。在右心房的背壁靠近房间隔的部位,有一个窦房孔,静脉窦的血液由此进入右心房,孔口呈椭圆形,前后两边各有一片唇状瓣膜,瓣膜超心房方向开启。当心房收缩的时候,瓣膜关闭,防止血液回流至静脉窦。左心房内靠近房间隔的背壁,较窦房孔的位置稍微向前,有一个圆形孔,它是肺静脉向着左心房的入口。此处无瓣膜,由于孔道斜穿左心房壁,左心房收缩时候的压力可以使其立即关闭,也可以阻止血液倒流回肺静脉。
6.门静脉:指来自内脏和身体后部的血液入肝或肾以后,先分散成许多微血管,然后汇集起来,流入后腔静脉。
7.肾门静脉系:来自后肢的血液主要沿着两条静脉回心。一是位于后肢外侧的股静脉,其二是位于后肢内测的臀静脉。这两条粗大的静脉在接近骼关节的部位有骼横静脉相连接。股静脉在到达后肢基部有分成内外两支:内肢为盆静脉,通向腹正中线,外肢为骼静脉,前行不远,即与臀静脉会合臀门静脉。肾门静脉到达肾脏的外缘,又接受一支从体壁来的背腰静脉,然后分出许多小支,一直延伸到肾脏内部,并分散成为微血管。

观察蛙心的心搏曲线

观察蛙心的心搏曲线

观察蛙心的心搏曲线一、实验目的:1.学习暴露蛙类心脏的方法,熟悉心脏的结构。

2.观察心脏各部位节律性活动的时相及频率。

3.学习在体蛙类心脏活动的记录方法。

二、实验原理两栖类动物的心脏为两心房、一心室,心脏的起搏点是静脉窦。

静脉窦的节律最高,心房次之,心室最低。

正常情况下心脏的活动节律服从静脉窦的节律,其活动顺序为:静脉窦、心房、心室。

这种有节律的活动可以通过传感器或计算机采集系统记录下来,称为心搏曲线。

三、实验器材蟾蜍或蛙、常用手术器械、蛙板、蛙心夹、计算机采集系统、张力传感器、支架、双凹夹、滴管、培养皿(或小烧杯)、纱布、棉线、任氏液等四、实验步骤1.实验准备1.暴露动物心脏取蟾蜍(或蛙)一只,双毁髓(毁髓要彻底)后背位置于蛙板上(或蜡盘内)。

一手持手术镊提起胸骨后方的皮肤,另一手持金冠剪剪开一个小口,然后将剪刀由开口处伸人皮下,向左、右两侧下顿角方向剪开皮肤。

将皮肤掀向头端,再用手术镊提起胸骨后方的腹肌,在腹肌上剪一口,将金冠剪紧贴体壁向前伸人(勿伤及心脏和血管),并沿皮肤切口方向剪开体壁,剪断左右乌喙骨和锁骨,使创口呈一倒三角形。

一手持眼科镊,提起心包膜,另一手用眼科剪剪开心包膜,暴露心脏。

2、用系线的蛙心夹夹住少许心尖部肌肉。

蛙心夹的系线与张力传感器的应变粱孔连接,调节系线的拉力,使心脏的收缩活动在显示屏上出现。

调整扫描速度,使心搏曲线的幅度与宽度适中。

记录心搏曲线。

仔细观察曲线各波与心脏各部位。

五、实验结果注意事项1、蛙心不可夹得太多,否则影响其活动,也不可夹破心脏。

2、应不断给心脏滴加任氏液,保持其湿润。

3、刺激电极应与心室密切接触。

蛙心活动的观察实验报告

蛙心活动的观察实验报告

蛙心活动的观察实验报告引言蛙是两栖爬虫动物,通常生活在水边或水中,其心脏结构特殊,具有三个心房和两个心室。

本次实验我们将对蛙心的活动进行观察和记录,以了解其心脏结构和功能。

实验目的1. 观察蛙心的收缩和舒张活动;2. 理解蛙心收缩和舒张的机制;3. 通过实验观察数据,分析蛙心的功能。

实验材料1. 蛙标本;2. 切片刀;3. 显微镜;4. 实验记录表格;5. 实验室设备。

实验方法1. 将蛙标本放置在实验台上,并用切片刀将心脏开放;2. 放大显微镜,并将切开的蛙心置于显微镜下;3. 用低倍镜观察并记录蛙心的整体结构和形态特征;4. 使用高倍镜观察蛙心的组织细胞结构,并记录相关信息;5. 观察蛙心的收缩和舒张过程,并记录观察数据;6. 根据实验数据,分析蛙心的收缩和舒张机制。

实验结果1. 观察蛙心的整体结构时,我们发现蛙心由三个心房和两个心室组成;2. 在高倍镜下观察,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心房和心室的细胞结构;3. 蛙心的收缩和舒张过程中,心房与心室的收缩和舒张是协调进行的;4. 在收缩阶段,我们观察到心房和心室的肌肉收缩,推动血液流动;5. 在舒张阶段,心房和心室的肌肉松懈,等待下一次收缩;结果分析根据我们的观察数据和已有的知识,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蛙心的收缩和舒张是由心肌细胞收缩和松弛引起的;2. 心房和心室的收缩和舒张是相互协调的,形成了蛙心的正常功能;3. 心房的收缩将血液推入心室,然后心室的收缩将血液推入动脉;4. 心房和心室的收缩和舒张是由心脏内部的传导系统调控的;5. 蛙心的收缩和舒张过程可以保证血液的循环运输,维持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

讨论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观察了蛙心的收缩和舒张过程,并分析了其机制和功能。

我们发现蛙心的收缩和舒张是由心肌细胞的收缩和松弛引起的,并且心房和心室的收缩和舒张是相互协调的。

这种协调的机制能够保证蛙心的正常功能,使血液能够有效地循环运输,维持机体的生理功能。

【实验报告】蟾蜍心博过程的观察与描记、蟾蜍心室的期外收缩与代偿间歇

【实验报告】蟾蜍心博过程的观察与描记、蟾蜍心室的期外收缩与代偿间歇

8min20s
心室
6 次/min
20min
从上表,可以观察到,超速压抑的程度与两个起博点自动兴奋频率的差别程度与两个起
博点自动兴奋频率的差别呈平行关系,频率差别越大,抑制效应越强,如表,静脉窦和心房
的频率差异大于心房和心室的,因而心房恢复时间小于心室时间。
斯氏结扎的成功关键是:而每次结扎不宜扎得过紧过死,以能阻断兴奋传导为合适。但
期前收缩
精品
代偿间歇
.
脉窦传来下一次兴奋才能发生收缩反应,这样在期前收缩之后就会出现一个较长的舒张期 (间歇期),成为代偿间歇。
从图中来看,在期前收缩后有较长的舒张期,该刺激应该落在了期前收缩的有效不应 期内。 刺激发生在舒张晚期
从图中来看,刺激发生在舒张晚期时也 引起了明显的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该刺激 也是位于期前收缩的有效不应期内。
如判断结扎后心室或心房恢复搏动是由于潜在起搏点表现出自律性,还是线松开了,使得静
脉窦自律性兴奋传给了心房或心室。判断是否是因为线松开了,使得静脉窦自律性兴奋传给
了心房或心室,只需检查心房和心室跳动的频率是否和静脉窦一致就行了。
3、 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的测定
下图是正常的正常心博曲线。心房收缩和心室收缩靠得太近,在图中分辨不出来。静脉 窦的收缩峰也不是特别明显。从图中可以看出,心脏收缩是有相当高的节律的。
第二次测量
平均
7 次/15S
6 次/15s
25 次/min
斯氏第二结扎:
在房室沟作第二次结扎,心房仍以原节律搏动,心室则停止搏动,经过 20 分钟后心室
恢复搏动,但频率非常低,为 6 次/min。节律更慢。
这说明心脏各部分的活动统一在自律性最高的部位的主导作用之下。正常情况下,静脉

蟾蜍心室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

蟾蜍心室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
2、 关键词:心室期前收缩、代偿间隙、收缩期、舒张期 3、 引言:心肌每兴奋一次,其兴奋性就发生周期变化。心肌兴奋的特
点在于其有效不应期特别长,约相当于整个收缩期和舒张早期。因 此,在心脏收缩期和舒张期内,任何刺激均不能引起心肌兴奋而收 缩,但在舒张早期以后,给予一次较强的阈上刺激就可以在正常节 律性兴奋到达之前,产生一次提前出现的兴奋和收缩,称之为期前 兴奋和期前收缩。同理,期前兴奋亦有不应期,因此,下一次正常 的窦性节律兴奋到达时正好落在期前兴奋的有效不应期内,便不能 使心肌兴奋和收缩,这样在期前收缩之后出现一个较长的舒张期, 这就是代偿间歇。[1] 4、 材料和方法:
7、 实验结论:心室在心室收缩期和舒张早期不发生期前收缩和代偿间 歇;当其处于心室舒张中晚期时给予阈上刺激则发生期前收缩和代 偿间歇。
参考文献: [1]陆源、林国华、杨午鸣主编《机能学实验教程》朱大年、王庭槐 第8版《生理学》 [2俯。中指与无名指夹其前 肢,无名指与小指夹其后肢,使整个躯干做最大屈曲。把 探针自枕骨大孔处垂直刺入,到达椎管,即将探针改变方 向刺入颅腔,向各侧不断搅动,彻底捣毁脑组织;再将探 针原路退出,刺向尾侧,捻动探针使其逐渐刺入整个椎管 内,完全彻底捣毁脊髓。脊髓破坏完全的标志是:下颌呼 吸运动消失,反射消失,四肢松软。 3) 将其仰卧在蛙板上:用蛙钉将其固定在蛙板上。从剑突下 将胸部皮肤向上剪开(或剪掉),然后剪掉胸骨,打开心 包,暴露心脏。 4) 再用蛙心夹在心室舒张期夹住心脏的心尖,并将蛙心夹另 一端系在张力换能器上,从而使蛙心提起。应注意连与蛙 心夹和张力换能器的棉线应拉直并与桌面垂直。 5) 将刺激电极固定在铁架台上,使其两极于心室接触。打开 电脑,进入进入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生物电一栏选择 张力。 6) 用中等强度的单个阈上刺激分别在心室收缩期、舒张早期 和心室舒张中晚期刺激心室,连续记录心搏曲线。观察有 无期前收缩出现,期前出现后是否出现代偿间歇,并注意 最好间隔四个波形刺激一次。 5、 实验结果: 1. 连续刺激

蛙心搏的观察与描记,期外收缩与代偿间歇实验报告

蛙心搏的观察与描记,期外收缩与代偿间歇实验报告

华南师范大学实验报告学生姓名 学号专 业 生物科学 年级、班级 14课程名称 动生实验 实验项目蛙心搏的观察与描记,期外收缩与代偿间歇实验类型 实验时间 2016 年 10月20日实验指导老师 刘文晓、胡学军老师 实验评分一、实验目的1.学习暴露蛙类心脏的方法和蛙类心搏曲线的描记方法2.熟悉蛙心的结构和各部分的自动节律性活动3.观察描记蛙心的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二、实验原理蛙类心脏有两个心房和一个心室,心脏活动具有自律性,蛙心脏的起搏点是静脉窦。

心房、心室的自律细胞称为潜在起搏点。

静脉窦的节律最高,心房次之,心室最低。

正常情况下,心脏的活动节律受控于静脉窦的节律,其活动顺序为:静脉窦、心房、心室。

如果静脉窦的兴奋传导受阻,潜在起搏点可取代静脉窦引发心房、心室收缩活动。

静脉窦、心房、心室的收缩活动可以通过张力传感器描记下来。

自律细胞的兴奋性和节律与许多因素有关,其中体温是影响兴奋性的重要因素。

分别单独加温心室、心房、静脉窦,观察其节律变化,可以证明三者节律性的高低。

心肌的技能之一是具有较长的不应期,绝对不应期几乎占整个收缩期,有效不应期几乎相当于心室整个收缩期及舒张期的前三分之一。

在心室收缩期内给予任何刺激,心室都不发生反应。

在心室的舒张期特别是舒张的中后期,给予心室一个阈上刺激,则引发一次正常自律性以外的收缩反应,成为期前收缩或期外收缩。

期外收缩本身也有一个有效不应期,当静脉窦传来的正常节律性兴奋刚好落在这个不应期内时,心室不再发生收缩反应,须待静脉窦传来下一次兴奋才能发生收缩反应。

因此,在期外收缩之后,就会出现一个较长于正常节律性活动的间歇期,称为代偿间歇。

心肌组织的这个特点,使得心肌不会像骨骼肌那样产生完全强直收缩,保证心肌始终作收缩与舒张的节律性活动,从而使心脏有血液回心充盈的时期,实现心脏的泵血功能。

三、实验器材LabChar7 软件系统、PowerLab 实验系统、蛙、常用手术器械、棉线、任氏液、张力传感器、两个针形插入电极、蛙心夹四、实验步骤1 蛙心搏的观察与描记1)暴露心脏:取一只蛙,将其双毁髓(破坏脑与脊髓),背位(仰卧)固定于蛙板上。

3蛙心收缩的记录和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

3蛙心收缩的记录和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

蛙心收缩的记录和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一、实验目的:了解心肌收缩特性以及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并掌握其记录方法二、实验原理:蛙心肌的特性之一是具有较长的不应期。

绝对不应期占据了整个收缩期,因此给心脏连续刺激并不能形成强直收缩。

这种特性对维持正常的血液循环具有重要作用。

在相对不应期给予单个阈上刺激,其后便产生一个较长的代偿间歇。

心肌还具有“全或无”特性。

在其他条件都恒定的情况下,心肌对任何强度的阈上刺激放的同样大小的反应。

三、实验用品:1.BL-41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机械-电换能器,刺激电极,铁支架,双凹夹,蛙类手术器械一套,蛙板,娃钉,蛙心夹,棉线,滴管,任氏液,胶泥。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1.破坏蟾蜍的脑和脊髓后,将其仰卧钉于蛙板上,暴露心脏2. 在心室舒张期,用蛙心夹夹住心尖约1mm3.仪器连接,观察记录4.依据试验项目,给以心脏中等强度的单个刺激,观察心电图变化;2)注意事项1、破坏蟾蜍脑和脊髓要完全。

2、用蛙心夹夹住心尖时应当避免刺破心脏3、实验过程中,要经常用任氏液保持心脏的湿润。

4、在刺激心脏之前,先用刺激电极刺激腹部肌肉以检查电刺激是否有效。

5、每刺激一次心室后,要让心脏恢复2~3次正常搏动后,再行下一次刺激。

6、注意避免刺激电极的短路。

3)实验观察项目(1)描记正常心跳曲线,观察心脏收缩期与舒张期相对应的心跳曲线。

(2)在心脏收缩期间,给以中等强度的单个刺激,观察心电图变化;(3)在心脏舒张期间,给以中等强度的单个刺激,观察心电图变化(4)结扎静脉窦与心房之间,此时心脏停止跳动,给予阈下刺激及强度增加的阈上刺激五、实验结果观察与记录以及分析:1正常心跳曲线:2在心脏舒张期间,给以中等强度的单个刺激分析在心脏一次兴奋的有效不应期后、正常的窦性节律到来之前,给以中等强度的单个刺激,观察到期前收缩,即心室产生一次窦性节律之外的收缩活动;在心脏期前收缩后,来自窦房结的兴奋落在期前收缩的有效不应期中,因此在此时便有一段较长的间歇,即代偿间歇。

生理实验报告蟾蜍结论(3篇)

生理实验报告蟾蜍结论(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观察蟾蜍心脏的兴奋传导过程。

2. 研究心脏兴奋在心房和心室之间的传导特点。

3. 了解心脏兴奋传导在心脏搏动中的作用。

二、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蟾蜍、生理盐水、手术器械、电极、放大器、示波器、记录仪等。

2. 实验仪器:解剖显微镜、手术显微镜、电生理记录系统、电脑等。

三、实验方法1. 蟾蜍麻醉后,在显微镜下解剖心脏,暴露心房和心室。

2. 将电极插入心房和心室,记录心房和心室的电活动。

3. 通过电生理记录系统,观察心房和心室兴奋传导的过程。

4. 分析心房和心室兴奋传导的特点,包括传导速度、传导途径等。

四、实验结果1. 心房和心室在兴奋传导过程中存在明显的差异。

2. 心房兴奋传导速度较快,传导途径相对简单。

3. 心室兴奋传导速度较慢,传导途径较为复杂。

4. 心房兴奋传导主要经过房室结,然后传递到心室。

5. 心室兴奋传导经过左右束支和浦肯野纤维,最终导致心室收缩。

五、实验结论1. 心脏兴奋传导在心脏搏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心房兴奋传导速度快,途径简单,有利于心脏快速充满血液。

3. 心室兴奋传导速度慢,途径复杂,有利于心脏有效射血。

4. 房室结是心房和心室兴奋传导的关键结构,其功能异常可能导致心律失常。

5. 通过本实验,我们了解了蟾蜍心脏兴奋传导的机制,为研究心脏疾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六、实验讨论1. 本实验通过观察蟾蜍心脏兴奋传导过程,揭示了心脏搏动的生理机制。

2. 实验结果显示,心房和心室兴奋传导存在明显的差异,这与心脏功能相适应。

3. 房室结在心房和心室兴奋传导中起着关键作用,其功能异常可能导致心律失常。

4. 本实验为研究心脏疾病提供了理论依据,有助于进一步探讨心脏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

七、实验展望1. 未来可以进一步研究心脏兴奋传导的分子机制,揭示兴奋传导过程中相关蛋白的功能。

2. 可以通过动物实验,观察心脏兴奋传导在不同生理和病理状态下的变化。

3. 可以结合临床研究,探讨心脏疾病与兴奋传导之间的关系,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蛙心脏搏动实验报告

蛙心脏搏动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观察蛙心脏搏动的现象。

2. 探究蛙心脏搏动的生理机制。

3. 了解蛙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二、实验原理蛙心脏为两心房一心室,其搏动主要依靠心脏自身的节律性活动。

心脏的节律性活动源于心脏起搏点——静脉窦,静脉窦的节律最高,心房次之,心室最低。

正常情况下,心脏的活动节律服从静脉窦的节律,其活动顺序为:静脉窦、心房、心室。

通过观察蛙心脏搏动的现象,可以了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心脏搏动的生理机制。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蟾蜍、蛙心夹、任氏液、培养皿、手术刀、剪刀、镊子、滴管等。

2. 实验仪器:显微镜、显微镜载物台、蛙板、生理盐水、记录仪等。

四、实验步骤1. 暴露心脏:取蟾蜍一只,双毁髓后背位置于蛙板上。

一手持手术镊提起胸骨后方的皮肤,另一手持金冠剪剪开一个小口,然后将剪刀由开口处伸入皮下,向左、右两侧下顿角方向剪开皮肤。

将皮肤掀向头端,再用手术镊提起胸骨后方的腹肌,在腹肌上剪一口,将金冠剪紧贴体壁向前伸入(勿伤及心脏和血管),并沿皮肤切口方向剪开体壁,剪断左右乌喙骨和锁骨,使创口呈一倒三角形。

一手持眼科镊,提起心包膜,另一手用眼科剪剪开心包膜,暴露心脏。

2. 观察心脏搏动:将蛙心夹固定在心脏上,连接显微镜载物台。

观察心脏搏动现象,记录心搏曲线。

3. 实验操作:a. 观察心脏搏动频率和幅度。

b. 用任氏液滴加心脏,观察心脏搏动变化。

c. 改变心脏灌流液的温度,观察心脏搏动变化。

d. 用显微镜观察心脏内部结构。

4. 实验结束:将蟾蜍处死,整理实验器材。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心脏搏动频率和幅度:观察发现,蛙心脏搏动频率较快,幅度较大。

心搏曲线呈规律性波动。

2. 心脏搏动变化:a. 任氏液滴加心脏后,心脏搏动频率和幅度基本保持不变。

b. 改变心脏灌流液的温度后,心脏搏动频率和幅度发生变化。

温度升高,心脏搏动频率和幅度增大;温度降低,心脏搏动频率和幅度减小。

3. 心脏内部结构:显微镜下观察,心脏由心房、心室和瓣膜组成。

蛙心搏实验

蛙心搏实验

实验七蛙心搏实验【实验目的】1. 学习暴露蛙类心脏的方法,观察蛙类心脏的结构,观察心脏各部分自动节律性活动。

2.学习在体蛙类心脏收缩活动的描记。

3.观察心室在收缩活动的不同时期对额外刺激的反应,了解心肌兴奋性的变化及代偿间歇的发生机理。

【实验原理】1.两栖类动物心脏为两心房、一心室,心脏的正常起搏点为静脉窦。

静脉窦的节律性最高,其次是心房、心室。

正常情况下,心脏活动的节律性服从于静脉窦的节律,活动顺序为:静脉窦、心房、心室。

2 心肌组织在没有外来刺激的条件下,能够自动地有节律性地发生兴奋的特性,称为自动节律性。

产生原理:自动除极正常起搏点与潜在起搏点正常起搏点通过①抢先占领和②超速抑制控制潜在起博点的活动,使其自律性不能表现出来。

超速抑制的程度与自动兴奋频率的差别呈平行关系。

3 心室肌细胞的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肌绝对不应期(0、1、2相和3相的初期)特别长,几乎相当于心脏收缩的整个收缩期。

故不会出现强直收缩。

4. 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实验用品】1 实验动物:蟾蜍2. 实验用品:常用手术器械,毁髓针,蛙心夹,双针形刺激电极,蛙板,张力传感器,支架,双凹槽(2个),任氏液等。

【实验步骤】1 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记录正常的心搏曲线,并观察心房和心室波段↓外加刺激电压进行反复刺激,观察收缩曲线变化↓发现出现临近双峰时表明期前收缩出现,之后较长时间的舒张期为代偿间歇2. 蛙类心脏节律性观察取开蛙心夹,放下心脏。

记录心脏的各部分的节律。

↓在静脉窦与心房之间的窦房沟做斯氏第一结扎,观察并记录心脏各部分节律性的变化。

↓在房室交界处的房室沟做斯氏第二结扎,观察心脏各部分节律性变化。

【实验结果分析】(一).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RM6240生物信号波形实验名称:期前收缩--代偿间歇实验日期:2008-05-07实验现象:图中所示是在没有刺激时对应的心肌收缩曲线,可见存在明显的规律性。

说明心脏心肌收缩是有统一系统控制的过程。

蛙心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实验报告

蛙心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实验报告

蛙心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实验报告篇一:青蛙期前收缩与代偿性间歇实验报告实验报告专业班级:康复2班实验小组:第三组姓名:卢锦锟实验日期:2015年9月29日(一)实验项目:蛙类期前收缩和代偿性间歇的观察(二)实验目的:学习在体蛙心心跳曲线的记录方法,通过在心脏活动的不同时期给予刺激,观察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了解心肌兴奋性的特点,验证心肌有效不应期特别长的特征。

(三)基本原理:(要求对写出关键点)心肌在经历一次兴奋后,其兴奋性会发生一系列周期性的变化。

心肌兴奋后的兴奋性变化特点是其有效不应期特别长,约相当于心动周期的整个收缩期甚至包括舒张早期。

在此期中,任何强大的刺激均不能使之产生动作电位。

此后为1相对不应期,可对强刺激产生动作电位。

最后为超常期。

后两期均发生在心肌的舒张期内。

因此,在舒张期内(有的不包括舒张早期),给予心室一次阈上刺激,便可以在正常节律性兴奋到达心室之前,引起一次扩布性的兴奋和收缩,由于该兴奋和收缩发生在正常节律性兴奋之前,故称为“期前收缩”(亦称“早搏”)。

而正常的节律性兴奋到达时,心肌正好处于期前收缩的有效不应期,因而不能引起心室的兴奋和收缩,此时心室停留舒张状态。

直至下一次正常节律性兴奋到达时,才恢复正常的节律性收缩。

这种期前收缩后出现的一次时间较长的舒张间歇期,称为代偿间歇。

(四)实验主要设备和仪器、药品和用品(要求分类、简洁、清晰表述)1、仪器设备: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铁架台,张力换能器,微调固定器,蛙类手术器械,娃心夹,刺激电极等;2、药品用品:丝线,滴管,烧杯,任氏液,胶泥等;(五)实验的步骤与方法(列出主要步骤、方法要点)1、动物手术:在体蛙心标本的制备(1)破坏青蛙的脑和和脊髓:左手持青蛙(或蟾蜍),用食指下压其头部前端,拇指按压背部,使头前俯。

右手持探针在头后缘的枕骨大孔处垂直刺入皮肤,再将针折向前方插入颅腔,并左右移动捣毁脑组织;然后将探针退出至枕骨大孔出,将针尖向后,插入椎管捣毁脊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果及分析】 结果及分析】 1.心缩期单个阈上刺激,心脏有何变化,为什么? 1.心缩期单个阈上刺激,心脏有何变化,为什么? 心缩期单个阈上刺激 2.心舒期单个阈上刺激,心脏有何变化,为什么? 2.心舒期单个阈上刺激,心脏有何变化,为什么? 心舒期单个阈上刺激 3.第一结扎后,心房、心室活动有何变化,为什么? 3.第一结扎后,心房、心室活动有何变化,为什么? 第一结扎后 4.阈下刺激心脏的收缩曲线幅度有何变化,为什么? 4.阈下刺激心脏的收缩曲线幅度有何变化,为什么? 阈下刺激心脏的收缩曲线幅度有何变化 5.不同强度阈上刺激,心脏收缩曲线幅度有何变化,为什么? 5.不同强度阈上刺激,心脏收缩曲线幅度有何变化,为什么? 不同强度阈上刺激
2.实验项目 2.实验项目
(1)描记正常曲线,观察曲线的收缩相和舒张相。 描记正常曲线,观察曲线的收缩相和舒张相。 (2)用中等强度的单个阈上刺激在收缩期刺激心室, 用中等强度的单个阈上刺激在收缩期刺激心室, 有何变化?为什么? 有何变化?为什么? (3)用中等强度的单个阈上刺激在舒张中后期刺激心 室,有何变化?为什么? 有何变化?为什么? (4)心肌“全或无”反应:用丝线在静脉窦与心房之 心肌“全或无”反应: 间作一结扎,心脏停止跳动。 间作一结扎,心脏停止跳动。然后给予阈下及不 同强度的阈上刺激,观察蛙心收缩强度的变化。 同强度的阈上刺激,观察蛙心收缩强度的变化。
【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1.破坏蛙的大脑和脊髓要彻底。 1.破坏蛙的大脑和脊髓要彻底。 破坏蛙的大脑和脊髓要彻底 2.经常给心脏滴加任氏液, 2.经常给心脏滴加任氏液,以保持心脏适宜的 经常给心脏滴加任氏液 环境。 环境。 3.张力传感器与蛙心夹之间的丝线应保持适宜 3.张力传感器与蛙心夹之间的丝线应保持适宜 的紧张度。 的紧张度。 4.铜丝与心室接触良好的同时, 4.铜丝与心室接触良好的同时,还应尽量不让 铜丝与心室接触良好的同时 其阻碍心脏的自发收缩。 其阻碍验目的】 实验目的】 学习蟾蜍心脏活动描记的方法, 学习蟾蜍心脏活动描记的方法,观察心肌收缩的 特点。 特点。 实验原理】 【实验原理】 心肌的有效不应期特别长, 心肌的有效不应期特别长,几乎占据了整个收缩 期和舒张早期。 期和舒张早期。在此期内任何刺激均不能引起心肌收 因此心肌不会产生强直收缩, 缩。因此心肌不会产生强直收缩,心脏总是有节律的 舒缩。在心脏舒张早期之后,给心肌一次有效刺激, 舒缩。在心脏舒张早期之后,给心肌一次有效刺激, 会引起心脏一次期前收缩, 会引起心脏一次期前收缩,紧接着出现一次较长的间 ——代偿间隙 代偿间隙。 歇——代偿间隙。
(2)观察心脏的结构 识别蛙心脏。自心脏腹面可观察到心室、 识别蛙心脏。自心脏腹面可观察到心室、 心房、动脉球和主动脉。 心房、动脉球和主动脉。用玻璃分针向前翻转 蛙心,暴露心脏背面可观察到静脉窦和心房。 蛙心,暴露心脏背面可观察到静脉窦和心房。 (3)连接实验装置 将蛙心夹上的细线与张力换能器相连, 将蛙心夹上的细线与张力换能器相连,让 心脏搏动信号传入计算机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 统。将铜丝与心室接触良好并固定稳妥后,与 将铜丝与心室接触良好并固定稳妥后, 刺激器的输出连接。 刺激器的输出连接。
【实验对象】蛙或蟾蜍 实验对象】 【实验药品】任氏液 实验药品】 【实验方法与步骤】 实验方法与步骤】
1.实验准备 1.实验准备 (1)在体蛙心制备:取蛙一只,破坏脑、脊髓,仰卧 在体蛙心制备:取蛙一只,破坏脑、脊髓, 固定于蛙板上。 固定于蛙板上。左手持镊子提起胸骨后端的皮肤剪 一小口,然后向左、右两侧锁骨外侧剪开皮肤、肌 一小口,然后向左、右两侧锁骨外侧剪开皮肤、 剪断左右锁骨,使创口呈一倒三角形, 肉,剪断左右锁骨,使创口呈一倒三角形,充分暴 露心脏部位,并用眼科剪剪开心包膜, 露心脏部位,并用眼科剪剪开心包膜,彻底暴露心 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