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细胞检验
白细胞检验的基本方法

白细胞检验的基本方法白细胞检验是一项常见的临床检查,用于评估身体的免疫状况以及检测是否存在某些疾病。
本文将介绍白细胞检验的基本方法,包括前期准备、样本采集、实验室检测以及结果解读等方面。
一、前期准备在进行白细胞检验之前,患者需要进行一些简单的准备工作。
首先,患者应该提前向医生告知任何已知的过敏史或对血液采集可能产生的恐惧感。
其次,患者应按照医生的指示暂停服用任何可能影响白细胞计数的药物,例如抗生素或抗炎药物。
在进行样本采集前,应确保患者处于良好的健康状态,避免疲劳、饥饿或其他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干扰。
二、样本采集白细胞检验常采用外周血样本进行,通常是通过抽血来获取。
具体的采集方法包括:清洁被采集部位的皮肤,通常是患者的腕部或手背;用消毒棉球擦拭采集部位,防止感染的发生;医生或护士使用一根准确的针头将血液抽出,通常需要10毫升的样本;完成样本采集后,使用无菌棉球轻轻按压采集点,以避免出血。
三、实验室检测样本采集后,医生或实验室的专业人员将对白细胞进行检测。
最常见的方法是使用自动化血细胞计数仪,该仪器能够快速、准确地测量不同种类白细胞的数量,并计算出白细胞总数,通常以每升血液中的细胞数(cells/μL)来表示。
此外,一些实验室还会进行外观检查,通过显微镜观察染色的白细胞以确定其类型和形态,以辅助疾病的诊断。
四、结果解读白细胞检验的结果一般包括白细胞总数以及不同类型白细胞的百分比。
正常成年人的白细胞总数通常在4000-10000个/μL范围内,而白细胞类型分布如下:中性粒细胞(50-70%)、淋巴细胞(20-40%)、单核细胞(2-8%)、嗜酸细胞(0-5%)和嗜碱细胞(0-1%)。
医生将根据实验室提供的结果进行解读,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来判断是否存在异常情况,并进一步进行疾病的诊断。
总结白细胞检验是一项重要的医学检查,通过测量血液中不同类型白细胞的数量和比例,有助于评估免疫功能和检测潜在的疾病。
白细胞检查知识点总结

白细胞检查知识点总结一、白细胞检查的意义1. 了解免疫系统状况:通过白细胞检查可以了解患者的免疫系统状况,判断患者的免疫功能是否正常,是否有免疫系统相关的疾病。
例如,如果白细胞数量过低,就可能存在免疫功能差的情况,容易感染各种疾病。
2. 判断感染情况:白细胞是人体内抵抗感染的主要细胞,感染或炎症时,白细胞数量会明显增加,因此检查白细胞数量可以判断感染的程度,帮助医生做出准确的诊断。
3. 诊断某些疾病:某些疾病会导致白细胞数量异常,例如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疾病,通过检查白细胞数量和形态可以帮助医生诊断这些疾病。
二、白细胞检查的方法白细胞检查主要包括外周血涂片镜检和全血细胞计数两种方法。
1. 外周血涂片镜检:将少许外周血加于载玻片上,用镜头放大500倍至1000倍,观察白细胞数量、形态、大小、核形态等情况,可以直观的了解白细胞的情况。
2. 全血细胞计数:利用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进行检测,可以准确快速地测量出白细胞的数量和比例,包括总白细胞计数、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等指标。
三、白细胞检查的正常值根据性别和年龄的不同,白细胞的正常范围也有所不同。
1. 总白细胞计数:成人的白细胞正常值在4-10.5x109/L之间。
在孕妇、婴幼儿和老年人中,正常范围可能有所不同。
2. 粒细胞计数:成人的粒细胞占总白细胞的百分比正常范围为50-70%。
3. 淋巴细胞计数:成人的淋巴细胞占总白细胞的百分比正常范围为20-40%。
在不同的实验室和仪器上,可能会有一些差异,因此具体数值还需要参考具体检验报告。
四、白细胞检查的异常表现白细胞计数高于正常范围,称为白细胞增多,可能是因为感染、炎症、应激、药物反应等原因。
白细胞计数低于正常范围,称为白细胞减少,可能是因为免疫功能低下、骨髓抑制、先天性免疫缺陷等原因。
在外周血涂片镜检中,白细胞形态异常也可能出现,例如出现原始细胞、成熟细胞减少、核分裂等情况。
五、影响白细胞检查结果的因素1. 采血部位:不同部位的采血可以影响白细胞计数,通常建议在静脉采血的时候,第一个管血丢弃,之后采集的血液可以用于检测。
检验基础之白细胞检查

检验基础之白细胞检查在医学检验的众多项目中,白细胞检查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内容。
白细胞就像是人体免疫系统中的“战士”,它们在抵御病原体入侵、维持身体的健康平衡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通过对白细胞的检查,医生能够获取许多有关身体状况的重要信息,为疾病的诊断、治疗和监测提供有力的依据。
白细胞并非是单一的细胞类型,而是由多种不同类型的细胞组成,包括粒细胞(如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每种类型的白细胞都有着独特的功能和特点。
中性粒细胞是白细胞中数量最多的一类,它们如同冲锋陷阵的“先锋部队”,在对抗细菌感染时发挥着重要作用。
当身体某个部位发生细菌感染时,中性粒细胞会迅速增多,冲向感染部位,吞噬和消灭细菌。
因此,如果中性粒细胞的数量显著增加,往往提示可能存在细菌感染。
但需要注意的是,某些严重的感染,如败血症,可能导致中性粒细胞数量减少。
嗜酸性粒细胞在过敏反应和寄生虫感染时会变得活跃。
当人体接触到过敏原或遭受寄生虫侵袭时,嗜酸性粒细胞的数量可能会上升。
此外,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特定的血液疾病也可能影响嗜酸性粒细胞的数量。
嗜碱性粒细胞虽然数量较少,但在免疫反应和过敏过程中也扮演着一定的角色。
它们参与释放一些生物活性物质,如组胺,来调节免疫反应。
淋巴细胞则是免疫系统中的“智慧军团”,分为 T 淋巴细胞和 B 淋巴细胞。
T 淋巴细胞主要负责细胞免疫,直接攻击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B 淋巴细胞通过产生抗体来发挥体液免疫的作用。
淋巴细胞数量的变化对于诊断病毒感染、免疫缺陷疾病以及某些恶性肿瘤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在病毒感染时,淋巴细胞的数量可能会相对增多。
单核细胞具有较强的吞噬能力,能够清除衰老和受损的细胞、病原体等。
在某些慢性炎症和某些血液疾病中,单核细胞的数量和形态可能会发生改变。
那么,如何进行白细胞检查呢?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方法包括血常规检查和白细胞分类计数。
血常规检查是一种简便、快捷的检验方法,通常通过采集静脉血或末梢血进行。
白细胞定性检验的名词解释

白细胞定性检验的名词解释白细胞定性检验是一种常见的临床实验室检查方法,用于评估人体的免疫功能和炎症反应。
白细胞,也称为白血球,是人体中的一类重要的免疫细胞,它们主要负责保护身体免受感染和疾病侵害。
白细胞定性检验通常通过检查血液样本来进行。
这种检验的目的是对白细胞的数量、形态、分类和功能进行分析和评估。
通过了解白细胞的各项指标,医生可以获得重要的信息,用于辅助诊断和治疗治疗。
白细胞定性检验定量指标主要包括白细胞计数、分类计数和白细胞比例。
白细胞计数是指在一定体积的血液样本中计算白细胞的数量,通常使用单位为每升血液中的白细胞个数。
而白细胞分类计数是指通过显微镜下观察和计算不同种类白细胞的数量,主要有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等。
白细胞比例则是根据分类计数结果来计算各类白细胞在总白细胞中所占的百分比。
白细胞形态学分析是白细胞定性检验的重要内容之一,它通过观察和描述白细胞的形态特征,以便识别异常的细胞发现。
在检验过程中,技术人员会将血涂片放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注意细胞的形状、大小、颗粒状物质的分布以及核细胞的特征等。
这些形态特征的变化可能与某些疾病或炎症反应的存在相关联。
通过对这些特征的综合分析,医生可以更准确地判断疾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除了定量指标和形态学分析,白细胞定性检验还包括了对白细胞功能的评估。
白细胞功能是指白细胞对病原微生物的识别、吞噬和杀伤能力。
常见的白细胞功能检查方法包括嗜酸性粒细胞活性测定、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测定和淋巴细胞转化试验等。
这些检验方法可以帮助医生判断免疫系统的整体功能以及免疫缺陷病症的存在。
白细胞定性检验在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白细胞数量、分类、形态和功能的评估,医生可以快速了解患者的免疫状态和炎症程度,从而更准确地判断疾病的性质和严重程度,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此外,白细胞定性检验还可以用于监测治疗效果和疾病复发情况,帮助医生调整治疗策略。
临床检验基础_白细胞计数

临床检验基础_白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是临床检验中常用的一项指标,用于评估人体免疫功能和炎症反应情况。
本文将介绍白细胞计数的基本原理、检验方法和临床意义。
一、基本原理白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中的重要成分,主要包括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等多种类型。
白细胞计数是指血液中每立方毫米的白细胞数量,通常以10的乘方形式表示。
白细胞计数可以通过显微镜计数法或自动计数法来进行。
显微镜计数法是指将血液样本制成薄片后,在显微镜下进行手工计数。
自动计数法则是通过血细胞计数仪进行自动计数和分析。
二、检验方法1. 显微镜计数法首先,取适量的患者血液样本,以乙醇溶液进行稀释,然后将稀释后的样本均匀涂布在玻片上。
接着,将玻片放入染色剂溶液中染色,待染色完成后,利用显微镜逐个计数每个方格中的白细胞数量,最后乘以一个修正因子得出最终结果。
2. 自动计数法自动计数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白细胞计数方法。
操作者将血液样本注入计数仪中,计数仪会自动对样本进行稀释、混匀、计数和分析。
最终,计数仪会给出每立方毫米的白细胞数量。
三、临床意义白细胞计数在临床诊断和监测疾病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常见的临床应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评估炎症反应:白细胞计数在炎症反应的监测和评估中起到重要作用。
炎症反应通常伴随着白细胞数量的增加,特别是中性粒细胞数量的增加。
通过监测白细胞计数,可以及早发现炎症反应,并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
2. 判断感染程度:感染是引起白细胞计数升高的常见原因之一。
感染引起的白细胞增多一般以中性粒细胞为主,故可以通过白细胞计数来评估感染的程度和进展情况。
3. 监测免疫功能:白细胞计数也可以用于评估人体免疫功能的状态。
在某些免疫功能低下的情况下,白细胞计数会偏低,如艾滋病、免疫缺陷病等。
4. 辅助诊断疾病:白细胞计数可以作为其他疾病的辅助诊断指标,如白血病、恶性肿瘤等。
这些疾病常常伴随着白细胞数量异常的变化,通过白细胞计数可以为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参考。
白细胞的检测方法

第四章白细胞检验的基本方法第一节白细胞功能的检验一、墨汁吞噬试验【目的】掌握墨汁吞噬试验的原理、方法、注意事项和临床意义。
【实验原理】墨汁吞噬试验(ink phagocytosis test)是依据血液中的中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对细菌、异物等具有吞噬作用,在一定量的肝素抗凝血中,加入一定量的墨汁,经37℃温育4h,涂片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吞噬细胞对墨汁的吞噬情况,并计算吞噬率及吞噬指数,从而协助急性白血病的诊断与鉴别。
【材料】1.器材试管、移液管、微量移液器、载玻片、37℃水浴箱、显微镜等。
2.试剂(1)肝素:配成6U/ml水溶液。
(2)制备墨汁:于普通砚台上加生理盐水5ml,以优质中国块墨或印度墨,以100r/min 研磨3min。
所得墨汁经普通滤纸过滤3次备用。
(3)瑞氏染液等。
【方法步骤】1.取小试管1支,加肝素20μl,加外周血100μl,混匀。
2.加入过滤墨汁10μl,混匀,加塞。
3.置37℃温育4h。
4.取温育后样本,推制成血涂片,干燥后,瑞氏染色。
5.油镜下观察计数幼稚细胞或中性成熟粒细胞100个;计数单核细胞20个。
6.判断结果根据细胞吞噬墨粒多少及大小,可定为下列程度:阴性:细胞内未见吞噬墨粒。
阳性:(+) 细胞内吞噬有小墨粒1~5个。
(++) 细胞内吞噬有大小不等墨粒10个左右。
(+++) 细胞内吞噬有大墨粒10个左右,小墨粒较多。
(++++) 细胞内吞噬有多数大颗墨粒,并有块状、球状,小墨粒很多,但细胞核清楚。
7.计算吞噬率及吞噬指数吞噬率(%)= ×100%吞噬指数=【注意事项】肝素剂量对白细胞的吞噬功能有影响,肝素用量过大,细胞形态异常,吞噬率和吞噬指数降低;肝素用量过小,影响抗凝。
以每100μl血用0.3U肝素为最适宜。
【参考范围】成熟中性粒细胞吞噬率59~89%,吞噬指数66~186;成熟单核细胞吞噬率90~100%,吞噬指数227~399。
【临床意义】临床上可利用该试验了解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对白血病的诊断和分型有一定参考价值。
白细胞检验

⑤稀释液应过滤(以免杂质、微 粒干扰),取血量和稀释倍数要 准确。⑥血液与试剂充分混匀, 并放置5~10min后充池计数。
3)加盖玻片方式的影响:加盖 玻片的方式可影响充液的高度, 进而影响计数结果。WHO推荐采 用“推式”法,此法较“盖式” 法更能保证充液体积的高度为 0.10mm。
4)充液的影响:充池前应适当 用力、快速振荡30s,以充分混 匀白细胞悬液。但应避免摇出过 多气泡,因气泡过多,黏附在管 壁上,水分容易蒸发,影响再次 充池的计数结果。充液时,避免 充液过多或过少、断续充液、产 生气泡及充液后移动盖玻片,以 免细胞分布不均,影响计数结果。
1)器材:使用器材均须清洁、 干燥,并经过严格的校准,采用 标准化检测试剂。
2)标本采集和稀释:无论校正 全自动或半自动血细胞分析仪, 均应采用静脉血。
①采用静脉全血标本必须新鲜, 血液与抗凝剂应立即充分混匀。 ②采用末梢血时,首选手指血 (因耳垂血较手指血的白细胞常 高25%~35%)。
③采血部位不得有冻疮、水肿、 发绀及炎症等。④采血速度要快 (以免血液凝固),针刺深度要 适当(2~3mm),不能过度挤压 (以免组织液混入)。
13~18
6~10
10~12
(2)常规考核标准(routine checking standard,RCS) 本法 是根据白细胞在计数室内四大格 的分布情况而规定的。如果RCS超 过标准(表2-32)为不合格,应 重新混匀悬液,滴入另一计数板 中进行计数,直至符合标准才能 报告计数结果。
RCS 四大格计数的白细胞最 大值 最小值 100% 四大格白细胞数量的平 均值
【检测原理】用白细胞计数稀释 液(2%冰乙酸0.38mL),将全血 (20μL)稀释20倍,同时破坏 红细胞和固定白细胞,充入改良 牛鲍(Neubauer)计数板,在低 倍镜下计数一定体积(四角4个 大方格)内的白细胞数量,经换 算求出每升血液中的白细胞总数。
白细胞检验的临床应用

白细胞检验的临床应用白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扮演着保卫机体免受外来病原体侵害的关键角色。
白细胞的数量和种类可以反映人体的免疫状态以及潜在的疾病情况。
因此,白细胞检验在临床医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讨论白细胞检验的临床应用,并探讨其在常见疾病诊断、疾病监测和预后评估等方面的重要性。
一、常见疾病的诊断白细胞检验在疾病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例如,白细胞计数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感染是否存在。
感染时,常见的细菌、病毒和真菌等病原体会刺激免疫系统,导致白细胞数量增加。
白细胞计数异常高的情况下,还可以通过白细胞分类计数来进一步确定病原体的类型,如中性粒细胞增多常见于细菌感染,而淋巴细胞增多则可能与病毒感染相关。
另外,白细胞检验也可用于某些血液病的诊断。
例如,急性白血病是一种恶性血液病,其特点是白细胞异常增多,并伴有异常细胞的存在。
通过对白细胞形态、分类计数和细胞表面标志物等方面的综合分析,医生可以更准确地确定病种和制定治疗方案。
二、疾病监测和治疗效果评估在疾病监测和治疗效果评估中,白细胞检验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白细胞计数和分类计数可以用于评估药物治疗的效果。
例如,在化疗过程中,白细胞计数如果明显下降,则可能出现药物毒性反应,需要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调整。
此外,通过连续监测白细胞计数的变化,可以及早发现疾病复发或进展的迹象,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
三、预后评估白细胞检验还可以作为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
白细胞计数和分类计数在某些疾病的预后评估中起着关键作用。
临床研究表明,白细胞计数异常高与心血管疾病的发展和预后相关。
例如,冠心病患者的白细胞计数升高与患者的死亡率和心肌梗死风险增加密切相关。
此外,某些白细胞亚群的比例变化也与肿瘤预后相关,如淋巴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的异常变化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和患者预后密切相关。
总结起来,白细胞检验作为一种常见的临床检查手段,在疾病诊断、监测和预后评估中具有重要价值。
白细胞计数实验报告

白细胞计数实验报告白细胞计数实验报告引言:白细胞计数是一项常见的临床检验项目,用于评估机体免疫功能和炎症反应程度。
通过对血液中白细胞数量的测量,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存在感染、炎症或其他疾病。
本实验旨在了解白细胞计数的原理和方法,并通过实验数据分析,探讨其在临床应用中的意义。
实验方法:1. 实验前准备:a. 准备所需材料:血液样本、计数室、显微镜、染色剂等。
b. 对实验室操作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确保操作规范和安全。
2. 血液样本的采集:a. 选择合适的采集部位,常用的有指尖、耳垂或静脉。
b. 使用无菌技术采集血液样本,并将其转移到采血管中。
3. 白细胞计数的操作:a. 将血液样本与染色剂混合,使细胞核染色。
b. 将染色后的血液样本加入计数室的计数盘中。
c. 在显微镜下,使用高倍镜观察计数盘中的细胞。
d. 根据细胞的形态和染色特点,将白细胞与其他细胞区分开来。
e. 使用计数室的计数规则,统计每个小方格中的白细胞数量。
f. 根据计数规则计算出每升血液中的白细胞数。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统计,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1. 正常成年人的白细胞计数范围为4,000-11,000个/μL。
2. 白细胞计数高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感染、炎症或其他疾病的存在。
3. 白细胞计数低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免疫功能低下或骨髓抑制。
讨论与分析:白细胞计数作为一项常用的临床检验项目,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本实验的结果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白细胞计数高于正常范围可能意味着机体正在经历感染或炎症反应。
这时,医生可以进一步针对病因进行诊断和治疗。
2. 白细胞计数低于正常范围可能暗示着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或骨髓抑制。
这可能是由于长期用药、免疫系统疾病或其他因素引起的。
医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结论:白细胞计数是一项简单而有效的临床检验项目,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免疫功能和炎症反应程度。
通过本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白细胞计数的原理和方法,并通过实验数据分析,探讨了其在临床应用中的意义。
检验职称系列---白细胞检查

血红蛋白:①由有核RBC和RET合成;②由亚铁血红素和珠蛋白构成;③珠蛋白由两条α链和两条非α链组成;④影响血红蛋白合成的激素:RBC生成素(EPO)、雄激素。
RDW:反映RBC体积大小的异质性(细胞大小不均一性)。
红细胞大小越不均一,RDW越大。
RNA(核糖核酸),在RET,点彩红中存在;DNA(脱氧核糖核酸)。
白细胞检查1.概要(1)目前根据粒细胞发育阶段,人为的划分为:分裂池、成熟池、贮存池、边缘池、循环池。
(2)分裂池:包括原粒细胞、早幼粒细胞和中幼粒细胞,能合成DNA,具有分裂能力。
(3)成熟池:包括晚幼粒细胞和杆状核粒细胞,失去分裂能力。
(4)贮存池:贮存于骨髓的杆状核粒细胞和分叶核粒细胞。
(5)循环池:进入外周血的成熟粒细胞有一半随血液而循环,白细胞计数值就是循环池的粒细胞数。
(6)边缘池:进入外周血的另一半成熟粒细胞,粘附于微静脉血管壁。
2.白细胞计数(1)检测原理:WBC计数液为:稀乙酸溶液3.白细胞分类计数临床意义(1)中性粒细胞(Neu):Ⅰ Neu生理性增多:①年龄:新生儿6-9天、4-5岁时,Neu与Lym细胞数目大致相等。
②日间变化:早上低、晚上高,餐前低、餐后高,活动前低、活动后高;升高原因:边缘池细胞进入循环池。
③妊娠与分娩。
Ⅱ Neu病理性增多:①急性感染,此时常伴有Neu核左移。
②严重的组织损伤。
③急性大出血。
④急性中毒。
⑤恶性肿瘤。
Ⅲ Neu减少:①某些感染:某些革兰氏阴性杆菌如伤寒、副伤寒杆菌感染,某些病毒如流感病毒感染。
②某些血液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典型的AA三系降低),非白血性白血病。
③慢性理化损伤:接触X线、长期服用氯霉素。
④自身免疫性疾病(AID)。
⑤脾亢(三系减低)。
Ⅳ Neu核像变化:①核左移:外周血杆状核增多,甚至出现晚幼粒、中幼粒、早幼粒最常见于各种病原体感染,特别是急性化脓性细菌感染,此时常伴有明显的中毒颗粒、空泡变性、核变性等。
②核右移:五叶核超过3%即为核右移,此时常伴有WBC总数减少,主要见于巨幼贫,如在疾病进行期突然出现核右移,提示预后不良。
检验基础之白细胞检查

检验基础之白细胞检查白细胞检查是临床常规检查中的重要项目之一,通过检验白细胞的数量和形态,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存在感染、炎症、过敏等疾病。
下面将从白细胞检查的意义、方法、结果分析以及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白细胞检查的意义白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中的重要成分,主要起着抵抗外界病原体和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作用。
因此,对白细胞进行检查可以反映人体的免疫功能情况,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疾病状况。
白细胞检查通常包括白细胞计数、分类、形态等项目,通过这些指标可以判断是否存在感染、炎症、过敏等情况。
白细胞检查的方法白细胞检查通常通过血液检验来完成,检验方法包括血常规、骨髓穿刺等。
其中,血常规是最常用的检查方法之一,可以通过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血液中的白细胞数量和形态进行快速准确的检测。
骨髓穿刺是一种较为直接的检查方法,通过从骨髓中获取标本来观察白细胞的数量和形态,对某些疑难病例可以提供重要的诊断信息。
白细胞检查的结果分析在白细胞检查的结果分析中,主要需要关注的指标包括白细胞总数、不同类型白细胞的比例、形态特征等。
正常情况下,白细胞总数在4-10×10^9/L之间,其中中性粒细胞的比例最高。
如果白细胞总数偏高,可能表示存在感染、炎症等情况;反之,白细胞总数偏低可能与免疫功能低下有关。
注意事项在进行白细胞检查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避免检查前进食脂肪食物,以免影响检查结果。
其次,护士在采集标本时要注意操作规范,避免引起感染或其他并发症。
最后,在解读检查结果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指标,以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白细胞检查在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为医生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
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需要重视白细胞检查的结果,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指标,全面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能够更加深入了解白细胞检查的意义和方法,从而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健康。
白细胞检验

neutrophilic stab granulocytes
Nst
二、外周血正常白细胞
Neutrophil granulocyte
胞体圆形,直径10~15 μm; 胞质丰富,粉红色,含较多细
小均匀的紫红色中性颗粒; 细胞核染色质粗糙不匀,排列
紧密,为深紫红色。
分叶核与杆状核划分标准: 核径最窄处小于最宽处1/3为分叶核 核径最窄处大于最宽处1/3为杆状核
感染、炎症、组织坏死或损伤、中毒、贫血。 结缔组织病、骨髓抑制【放射性损伤、抗甲亢治疗、
免疫抑制剂等】。 恶性肿瘤、白血病、骨髓
造血性疾病等。
常规检验项目!
第二节 白细胞检验
白细胞计数 白细胞分类计数
一、白细胞计数
白细胞计数 white blood cell count
测定单位容积的外周血液中白细胞总数
一、白细胞计数
手工显微镜法
结果计算
N/4×10 ×106×20 /L = 白细胞/L -------------------------------------------------------------公式中:
在法定计量单位制中用△. △ △ ×109/L表示。 N: 为4个大方格内白细胞总数。 ÷4: 为每大方格(即0.1 μ l)内白细胞平均数。 ×10: 1个大方格的容积为0.1 μ l,换算成1 μ l。 ×20: 血液的稀释倍数。 ×106:将μ l换算成L。
RCS = 四大格所见白细胞数平均值
×100%
评价:
白细胞≤ 4×109/L者, 白细胞在(4.1-14.9)×109/L者 白细胞≥15 ×109/L者 超过上述标准者为不合格
RCS<30% RCS<20% RCS<15%
外周血细胞检验—白细胞检验(临床检验课件)

显微镜下依次计 数四角大方格共4 个方格内的白细 胞数目。对压线 细胞按"数上不数 下、数左不数右" 的原则进行计数
。
计数原则
计算
参考区间
成人:(4.0~10.0)×109/L 新生儿:15 ~ 20×109/L
注意事项
1
2
玻片
推 片
3
4
5
玻片
推 片
推 片
采血时不能 稀释液要过滤, 挤压过甚, 试管、计数板 因此针刺深 均须清洁,以 度必须适当。 免杂质、微粒
等被误认为白
细胞
有核红细胞 计数误差和固 影响:校正 有误差的影响。
后=X ×100/100+Y
充池要均匀, 不能有气泡混 入、溢出或不
满
思考题
请认真书写实 验报告
临床检验基础
第五讲 白细胞计数
手工法
目录
CONTENTS
实验原理 实验器材 实验试剂 操作步骤
计算 参考值 注意事项 思考题
实验原理
用白细胞稀释液将血液按一定倍 数稀释,同时破坏红细胞,再充 入计数池,在显微镜下计数范围 内白细胞数,换算求出每升血液 中白细胞的数量
试验器材、试剂
试验器材
显微镜、改良 Neubauer血细胞计
数板等
试剂
白细胞稀释液:2% 冰乙酸溶液
改良牛鲍氏计数板
操作步骤
01
02
03
04Βιβλιοθήκη 取试管1支,加 白细胞稀释液
0.38ml。
用清洁干燥微量吸管 取末梢血20μl ,擦去 管外余血后加至白细 胞稀释液底部,再轻 吸上层清洗吸管2-3次
立即混匀。
混匀后,用干净 微量吸管将白细 胞悬液充入计数 池,不得有空泡 或外溢,充池后 静置2-3 min后计
白细胞检查

血细胞破坏 急性失血 恶性肿瘤
急性中毒
中性粒细胞异常增生性增多主要见于:白血病:造血系统 恶性肿瘤,因造血组织中病理性白细胞大量异常增生并释放 到外周血所致。常见于急粒,慢粒。骨髓增殖性疾病 (MPD):是一组多能干细胞病变引起的疾病。如真性红细胞 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骨髓纤维化。
鉴别点 骨髓细胞 急粒 慢粒
血常规标本正确采集 严格使用EDTA-K2抗凝静脉血,抽 血后立即轻轻颠倒混匀,防止血小板黏附和聚集,摇晃切 勿用力,防止产生气泡及造成溶血;取样后2小时内及时 送检进行测定,室温贮存不得超过6小时。对有EDTA依赖 性血小板假性减少症的患者可采用肝素或枸橼酸钠抗凝管。
白细胞总数具有明显的生理波动性,一日之间最高值与最低 值之间可以相差1倍。如下午较上午偏高;用餐后较用餐前 偏高;剧烈运动、情绪激动时较安静状态下偏高;月经前期、 妊娠、分娩、哺乳期亦可增高;新生儿及婴儿明显高于成人。 正常成人白细胞为(4~10)×109/L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1%~5%,(0.04~0.50)×109/L;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50%~70%,(2.00~7.00)×109/L; 淋巴细胞20%~40%,(0.80~4.00)×109/L; 单核细胞3%~8%,(0.12~0.70)×109/L 嗜酸性粒细胞0.5%~5%,(0.02~0.50)×109/L; 嗜碱性粒细胞0%~1%,(0~0.10)×109/L;
先天性免疫缺 营养不良,锌缺乏 陷症
单核细胞 正常儿童外周血中的单核细胞较成人稍多,平均9%,出生 后2周的婴儿可呈生理性单核细胞增多,可达15%以上。 单核细胞减低意义不大,病理性增多的原因意义如下表
分类 感染 意义 急性感染恢复期,慢性感染,如巨细胞病毒,疱疹病毒,结 核菌,布氏杆菌等感染,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伤寒,严 重的侵润性和粟粒性肺结核 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多 发性肌炎,结节性动脉炎 急性,慢性单核细胞或粒-单核细胞白血病,淋巴瘤,多发 性骨髓瘤,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恶 性组织细胞病,组织细胞增多症,溶血性贫血,粒细胞缺乏 症的恢复期,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白细胞计数的检验方法及临床意义

[1]刘发全,欧阳云,蒲荣,林召.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计数联合检测在成人呼吸道疾病中的临床应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6,37(15):2169-2171.
[2]秦育滨,秦泽鸿.胸腹水常规检查中白细胞计数检验结果分析[J].中国医学工程,2017,(1):91-93.
[3]程海霞.白细胞计数及降钙素原检测对临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指导意义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17,(32).
校正后白细胞数l100100有核红细胞数校正前白细胞数有核红细胞数为分类100个白细胞时见到的所有有核红细胞数量327结果判断所计数4个大方格内的白细胞数量之和经过计算可得到每升血液内白细胞总数
白细胞计数的检验方法及临床意义
摘要】白细胞检验是目前临床上常用检验项目之一,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中白细胞计数是测定单位体积血液中各种白细胞的总数,用109/L表示。本文针对白细胞计数的检验方法及临床意义进行简要介绍和分析,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
4.1白细胞的生理性变化
4.1.1年龄因素:如新生儿白细胞数量较高,出生1周后逐渐降低,后逐渐趋于稳定到正常水平。
4.1.2日间变化:一般人在安静时(如清晨)白细胞数较低,在活动和进餐后较高,下午高于清晨,日间白细胞数最高与最低值可相差近一倍。
4.1.3其他情况:(1)剧烈运动、体力劳动、冷热水浴后、紫外线照射、情绪激动均可使白细胞数增高。(2)妇女妊娠中晚期、分娩后、月经期白细胞数量可呈生理性增高。
【关键词】白细胞计数;临床意义;检验方法
白细胞是无色有核细胞,分为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五种[1]。白细胞计数是指测定单位体积(通常是每升)血液中各种白细胞的总数。血液中的白细胞检验,是目前临床上常用检验项目之一,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细胞检验
一、名词解释
1、篮细胞:也称涂抹细胞,多因推片时人为造成,有时是细胞衰老退化所致,如核溶解、核固缩等,涂抹细胞大小不一,通常只有一个核而无胞质,胞核肿胀,结构模糊不清,染成均匀淡紫红色,有的可见核仁,有时呈扫帚状,型如竹篮,故又称篮细胞。
2、Auer小体:在瑞氏或吉姆萨的血或骨髓涂片中,白细胞胞质中出现染红色细杆状物质,1条或数条不等,长1~6um,称为Auer小体.
3、MDS: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是一组异质性后天性克隆性疾患,其基本病变是克隆性造血干、祖细胞发育异常,导致无效造血以及恶性转化危险性增高。
4、柴捆细胞:急性髓系白血病,M3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骨髓中以颗粒增多的异常早幼粒细胞增生为主,占30%一90%(NEC),原粒细胞比例无明显增加。
早幼粒细胞特点为细胞大小不一,胞核常不规则,染色质粗细不等,核仁常被嗜天青颗粒所覆盖而不清。
胞质量丰富,含有大量密集紫红色嗜天青颗粒,并可见蓝色无颗粒之外浆呈伪足状突出。
Auer小体易见,有时可呈"柴捆状"称为"柴捆细胞"
5、M蛋白:是浆细胞或B淋巴细胞单克隆恶性增殖所产生的一种大量的异常免疫球蛋白,其本质是一种免疫球蛋白或免疫球蛋白的片段。
因其多见于多发性骨髓瘤。
6、多发性骨髓瘤:是恶性浆细胞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多发性骨髓瘤的特征是单克隆浆细胞恶性增殖并分泌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
7、类白血病反应:是指患者在某些情况下出现外周血白细胞显著增高(>50×109/L)和(或)存在有异常未成熟白细胞,与某些白血病相类似,但随后病程或尸检证实没有白血病。
类白血病反应是正常骨髓对某些刺激信号作出的一种反应。
二、选择题
1.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在形态学分类中属于( C )。
A.M1
B.M2
C.M3
D.M4
E.M5
2.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微分化型在形态学分类中属于( E )。
A.M1
B.M2
C.M3
D.M4
E.M0
3.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在形态学分类中属于C
A.M1
B.M2
C.M3
D.M4
E.M5
4.下列哪种骨髓表现符合M2(C)。
A.原始粒细胞占骨髓NEC的90%以上
B.原始粒细胞占骨髓NEC的30%~89%,单核细胞>20%
C.原始粒细胞占骨髓NEC的30%~89%,其他粒细胞>10%,单核细胞<20%
D.原始粒细胞占骨髓NEC的90%以上,单核细胞<20%
E.原始粒细胞占骨髓NEC的30%以上,各阶段粒细胞占30%~80%,各阶段单核细胞>20%
5.下列哪种骨髓表现符合M4(C)。
A.原始粒细胞占骨髓NEC的30%以上,各阶段粒细胞占30%~80%,各阶段单核细胞>20%
B.原始粒细胞占骨髓NEC的90%以上
C.原始粒细胞占骨髓NEC的30%~89%,单核细胞>20%
D.原始粒细胞占骨髓NEC的30%~89%,其他粒细胞>10%,单核细胞<20%
E.原始粒细胞占骨髓NEC的90%以上,单核细胞<20%
6.下列哪种骨髓表现符合M6(E)。
A.原始粒细胞占骨髓NEC的90%以上
B.原始粒细胞占骨髓NEC的30%~89%,单核细胞>20%
C.骨髓中幼红细胞≥50%,原始粒细胞占骨髓NEC≥30%
D.骨髓中幼红细胞≥30%,原始细胞占骨髓NEC≥50%
E.骨髓中幼红细胞≥30%,原始细胞占骨髓NEC≥30%
7.下列哪种骨髓表现符合M3( D)。
A.骨髓中幼红细胞≥50%,原始细胞占骨髓NEC≥30%
B.原始粒细胞占骨髓NEC的30%~89%,单核细胞>20%
C.骨髓中以颗粒增多的早幼粒细胞为主,此类细胞在NEC中>50%
D.骨髓中以颗粒增多的早幼粒细胞为主,此类细胞在NEC中>30%
E.骨髓中以颗粒增多的早幼粒细胞为主,此类细胞在NEC中>20%
8.FAB协作组提出的急性白血病诊断标准是(D )。
A.原始细胞占全部骨髓有核细胞≥60%
B.原始细胞占全部骨髓有核细胞≥50%
C.原始细胞占全部骨髓有核细胞≥40%
D.原始细胞占全部骨髓有核细胞≥30%
E.原始细胞占全部骨髓有核细胞≥20%
9、下列哪种染色体异常是M2的特异性染色体变化(A)。
A.t(8;21)(q22;q22)
B.t(15;17)(q22;q21)
C.t(9;22)(q34;q11)
D.t(8;14)(q24;q32)
E.inv(16)(p13;q22)
10、FAB分型中,急性白血病骨髓中原始细胞应占NEC的( C)。
A.≥20%
B.≥25%
C.≥30%
D.≥10%
E.≥15%
11、患者因发热5天就诊,外周血示原始细胞52%,最可能的诊断是(D)。
A.巨幼细胞性贫血
B.再生障碍性贫血
C.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D.急性白血病
E.慢性白血病
12、POX染色在鉴别急性白血病中,下述判断错误的是(C)。
A.AML(+),AM0L(±),ALL(-)
B.小原粒与原淋细胞区别:前者可呈(+),后者(-)
C. AM0L白血病与组织细胞性白血病均呈阳性反应
D.急性早幼粒白血病与AM0L白血病区别:前者呈强(+),后者(±)
E.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常呈阴性反应
13、下列哪项对确诊急性白血病最有价值(D)。
A.外周血白细胞计数
B.外周血片分类中有无幼稚细胞
C.肝、脾、淋巴结肿大
D.骨髓增生明显活跃,原始细胞比例增高
E.有发热及出血征象
14、骨髓检查原始粒细胞>80%,早幼粒细胞>10%,应考虑为(B)。
A.急性髓细胞白血病M1型
B.急性髓细胞白血病M2型
C.急性髓细胞白血病M3型
D.急性髓细胞白血病M4型
E.急性髓细胞白血病M5型
15、.男性,22岁,头昏乏力,鼻黏膜出血及牙龈出血一周。
血象:Hb85g/L,白细胞42×109/L,血小板23×109/L,外周血片中有幼稚细胞。
骨髓象:增生极度活跃,原始细胞占50%,早幼粒细胞占21%,POX染色强阳性,NAP染色(-),NSE染色部分呈阳性且不被NaF抑制。
确诊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FAB分型是( B)。
A.M1型白血病
B.M2型白血病
C.M3型白血病
D.M4型白血病
E.M5型白血病
16、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血象不符的是(D)。
A.白细胞数量显著升高
B.可见各阶段粒细胞
C.嗜碱粒细胞可高达10%~20%
D.初诊病例血小板多减低
E.多呈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
17、关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B )。
A.属于多能干细胞水平上突变的克隆性疾病
B.外周血白细胞显著升高,可见各阶段粒细胞,其中以晚幼粒增多尤为突出
C.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增多,血中嗜碱性粒细胞大于20%,提示为加速期
D.PLT在初诊病例中多增多
E.NAP积分明显减低
18、患者发病时查骨髓增生明显活跃,原始粒细胞92%,其FAB分型应为(A )。
A.AMLM1
B.AMLM3
C.AMLM2a
D.ALL
E.AMLM4
19、红白血病时,幼红细胞常呈(B)。
A.POX强阳性反应
B.PAS强阳性反应
C.MPO阳性反应
D.PAS阴性反应
E.PPO阳性反应
20、以下不会出现Auer小体的白血病是(A )。
A.AMLM0
B.AMLM2a
C.AMLM3
D.AMLM4
E.AMLM5
21、多发性骨髓瘤的血象正确的是(B)。
A.多属于小细胞低色素贫血
B.成熟红细胞缗线状排列
C.外周血无骨髓瘤细胞
D.早期多出现全血细胞减少
E.有大量幼红细胞、幼粒细胞
22、诊断浆细胞白血病外周血骨髓瘤细胞绝对值应为(D)。
A.≥1.0×109/L
B.≥0.5×109/L
C.≥2.5×109/L
D.≥2.0×109/L
E.≤2.0×109/L
23、关于多发性骨髓瘤M蛋白说法正确的是(B)。
A.是完整的球蛋白分子
B.所有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均出现
C.血清蛋白电泳未见M蛋白属于不分泌型
D.尿蛋白电泳均阳性
E.多数是由一个异常浆细胞克隆分泌的
24、哪项不是慢淋白血病性淋巴细胞的特点( B )。
A.成熟淋巴细胞增多为主
B.易见篮细胞
C.可见到胞浆内Auer小体
D.PAS反应阳性
25、下列哪项属于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血象的晚期表现(C)。
A.红细胞升高、血小板升高
B.红细胞减少、血小板升高
C.红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
D.红细胞升高、血小板减少
E.以上都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