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答题要点之农业专题
高考地理专题之农业或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高考地理专题之农业或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一. 教学内容:农业或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农业生产活动1、农业生产活动是指——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以获得所需的产品,其对象是动植物。
2、农业生产的特点是:①地域性②季节性和周期性3、农业的投入是指自然条件投入、劳动力投入、生产资料投入、科技投入四个方面。
自然因素是农业必要的投入,提高农业产出的重要手段是加大科技投入,其中自然条件投入是基本因素,劳动力是确定因素、科技投入是制胜因素。
4、农业分类,按生产对象可分为种植业和畜牧业(混合农业),按投入多少可分为粗放农业和密集农业,按产品用途可分为自给农业和商品农业。
5、说明密集农业、商品农业。
密集农业:投入的生产资料或劳动力较多,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方法来增加农业产出的农业模式。
商品农业:以销售为目的来进行的农业生产模式。
主要分布在发达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的一些地区粗放农业:投入的生产资料或劳动力较少,以扩大土地面积来增加农业产出的农业模式。
自给农业:农夫生产的产品,大多数以至全部供自己及家庭享用的农业模式。
6、[思索推断] 下列不同地域的农业类型:农业的区位选择1、区位含义包括:①事物的位置②事物间的空间联系2、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方面。
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地形、土壤三方面;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交通运输、政策三方面。
3、热量、光照、降水等气候因素对农业区位影响极大。
4、平原地区相宜发展耕作业,山地相宜发展牧业和林业。
5、市场的需求最终确定农业生产的规模和类型。
6、园艺业、乳畜业要求有便利快捷的交通运输条件。
7、人们是如何对自然因素进行改造和利用的?A、人们通过培育良种,改良耕作制度等技术改革,扩大某种农作物的区位范围。
B、人们依据经济技术条件,对不相宜生产的自然因素进行改造,使之相宜发展农业C、改善作物生长的温度因素,并可对光照、通风、湿度等因素进行人工调整。
专题09 农业-备战2025年高考《地理》真题题源解密(新高考)(解析版)

A. 医疗器械企业
B. 医药制造企业
C. 食品加工企业
D. 农机装备企业
【答案】1. C 2. C 3. B
【解析】1.根据材料信息“在起收平贝后,村民将大鳞茎出售、中小鳞茎作为种茎分级分区栽植,实现逐年
轮流起收。”可知,“逐年轮流起收”是将大鳞茎出售,中小鳞茎作为种茎分级分区栽植,能够保护种质资源,
试题精讲
考向一 农业区位因素
(2024·高考·山东卷)平贝(如图)是一种鳞茎入药的名贵中药材,生长周期长,种植投入大。黑龙江 省铁力市 H 村平贝种植历史悠久。在起收平贝后,村民将大鳞茎出售、中小鳞茎作为种茎分级分区栽植, 实现逐年轮流起收。起收的鳞茎附着大量泥土,过去村民常在河中手工清洗鳞茎。近年来 H 村新建了沉淀 式自动清洗场,将清洗鳞茎后沉淀的泥土重新还田。在 H 村的带动下,铁力市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平贝栽培 和集散基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业现代化,维护国 家粮食安全。知识 点复杂多样,考题 多变,需要考生具 有较强的综合思 维能力。
命题分析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中的基础,农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农业方面是各省历年高 考的考查重点,不论是选择题还是综合题都会有一定的体现。常考点是农业区位因素、农业布局、区域农 业差异和特色、农业的发展方向。考查方向立足于人地协调,探寻农业发展与自然地理环境相协调,促进
命题解读
考向一 农业 区位因素
考向二 农业 区位因素的
变化
2024·山东卷,1~3 题,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11~12 题锡拉岛上的葡萄 重 点 考查 农 业区
种植区位因素
位因素、农业布
2024·黑吉辽,17 题,山西省偏关县发展“非笼养”蛋鸡养殖的条件及市 局、区域农业差异
高考地理专题:中国农业知识最全整理

中国的农业一“土地奉献”的产业(1)概念:利用动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统称为农业。
(2)主要部门:依据劳动对象的不同,分为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副业五个部门。
二中国农业的发展(1)新中成立以来,中国农业发展较快。
(2)中国农业生产的地区分布趋于合理。
(3)农业科学技术大量用于农业生产中,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农产品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延长农产品的储存时间、改变农产品的消费格局。
三影响农业布局的因素1. 自然因素:主要从气候(光照、热量、日较差、降水等)、水源、地形(平坦的地形对种植业发展有利)、土壤(肥力、酸碱、厚度、质地)。
2. 社会经济因素:交通、技术、市场、劳动力、偏好、政策、历史、工农业基础、产值与地价等。
四种植业1. 主要粮食作物(1)水稻:喜温喜湿。
主要集中分布在南方地区,长江以北是单季稻,以南是双季稻,甚至三季稻(海南)。
北方也有零星的分布,如东北的长白山区、华北的天津等地。
双季稻,就是一年中种一季早稻再种一季晚稻。
五月中下旬开始插种早稻秧,到七月中下旬时收割早稻,然后紧跟着翻耕水田、插种晚稻秧苗,要赶在农历立秋前插种完毕,到11月时收割晚稻,赶在降霜前完成收割。
单季稻在每年六月中下旬到七月初插秧,十月中下旬开始收割。
单季稻每亩产量要比双季稻的一季高,但总量比双季稻低好多。
(2)小麦:耐寒、耐旱,适应性强,分布广,集中分布在北方地区,秦岭—淮河至古长城主要种植冬小麦(冬小麦是稍暖的地方种的,秋季播种,春末夏初收;冬小麦生长周期较长,且不同地区生长周期差异较大,中国南方冬麦区为120天,北方冬麦区为270天以上,西南部高海拔地区可达330天以上),而古长城以北地区主要种植春小麦(春小麦分布冬季很冷的地方,因为冬季太冷,不能播种,所以在开春后才种,称为春小麦;当年夏、秋收获,春小麦生育期短,通常为80-120天)。
(3)玉米:喜高温、需水较多,适宜疏松的土壤;分布广,云贵高原、四川盆地周围的丘陵地区、河北和东北等地,东北中部的松嫩平原形成我国的“玉米带”。
高考地理农业知识点总结

高考地理农业知识点总结农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也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在高考地理考试中,农业知识点是重中之重,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
本文将对高考地理农业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帮助考生更好地复习。
一、中国的农业区划中国的农业区划可以分为东部农业区、中部农业区和西部农业区。
东部农业区主要以水稻种植为主,地区包括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等;中部农业区主要以小麦种植为主,地区包括黄河中下游平原、长江中游陕甘宁边区等;西部农业区农作物品种较多,地区包括四川盆地、西南丘陵地带等。
二、中国的农作物种植布局中国的农作物种植布局也有明显的区域特点。
稻谷主要种植在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等地区;小麦主要种植在黄河中下游平原、长江中游陕甘宁边区等地区;玉米主要种植在东北地区、北方平原等;棉花主要种植在长江中下游平原、黄河中下游平原等地区。
三、农业生产方式农业生产方式主要包括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
传统农业以自然力为主要生产力,耕种方式大多靠人力和畜力完成;现代农业则依靠科技力量,使用农业机械、化肥、农药等现代农业技术手段提高农作物产量。
四、我国的农业生产我国的农业生产具有多样性。
北方地区以小麦、玉米、大豆等粮食作物为主,南方地区以稻谷、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为主。
同时,我国农牧交错带的发展也很重要,这个地区农牧业共同发展,以养殖业为主。
五、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当今社会重要的主题。
为了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优化种植结构,增加粮食品种的多样性,保护农田水土资源,推广农业科技创新等。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满足人民对食品的需求。
六、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要实现农业现代化,我们需要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强农产品加工和流通等。
同时,农民的职业素质也要不断提高,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七、农业与环境保护农业与环境保护是紧密相连的。
农业生产过程中,化肥、农药的使用、农业废弃物的处理等都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高考地理农业相关知识点

高考地理农业相关知识点高考地理——农业相关知识点一、农业的定义和意义农业是人类最早的经济活动之一,是指人类利用土地、水域等自然资源进行农作物的种植、养殖和渔业的生产。
农业不仅提供人类的食物和衣物原料,还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稳定的基础。
农业的发展对一个国家来说至关重要。
农业经济稳定,粮食供应充足,能够解决人民的吃饭问题,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农业的现代化和科技化发展,可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提高国家的整体经济水平。
二、农业区位因素农业的发展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不同地区的农业发展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1.气候因素:气候是农业发展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
温暖的气候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发育,而过热、寒冷和干旱的气候则会对作物产量造成影响。
2.土壤因素:土壤的肥沃程度直接影响农业的发展。
肥沃的土壤能够提供足够的养分和水分供作物吸收,从而提高产量。
3.水资源因素:农业对水资源的需求量较大,充足的水资源是农业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
地理位置靠近河流、湖泊等水源的地方更适合农业发展。
4.交通因素:良好的交通条件有利于农业产品的运输和销售,也能够带动农业的发展。
地理位置靠近交通要道的地方更容易发展农业。
三、农业的发展阶段农业经历了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发展过程。
1.传统农业阶段:传统农业以农民使用传统农具和劳动力为主要特征。
生产方式低效,农产品产量和质量不高。
2.现代农业阶段:现代农业通过采用机械化、化肥、农药等高科技手段来改善农业生产效率。
现代农业注重科学管理,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
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关键问题农业现代化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
1.农田面积不足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量农田被用于建设,导致农田面积不断减少。
2.农业劳动力流失问题:城市化进程和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的现象,导致农业劳动力的流失,农田无人耕种。
3.农业科技不足问题: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先进的农业科技手段支持,但由于科技进步不均衡,一些地区的农业仍然停留在传统水平。
高考地理农业的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考地理农业的知识点归纳总结地理是高考中的一门重要学科,而农业是地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了解农业的知识点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地理学的相关内容,还可以在高考中获取更高的成绩。
本文将对高考地理农业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第一部分:农业类型与分布农业是农村的经济支柱,不同地区的农业类型与分布是地理学中重要的内容之一。
在高考地理中,对农业类型与分布的了解是必要的。
1. 农业的分类- 根据作物的性质和特点,可以将农业分为谷物种植业、经济作物种植业、果树种植业、茶叶种植业、特色农业等。
- 根据区域性质的不同,可以将农业分为低纬度农业、中纬度农业和高纬度农业等。
2. 农业分布的影响因素- 自然因素:如气候条件、地形地貌等;- 经济因素:如交通、市场需求等;- 人文因素:如人口分布、文化传统等。
第二部分:农业生产与农业问题农业生产是指农村地区从事农田、林地、农畜产品培育过程中形成的各种农业资产和农业产品。
而农业问题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阻碍和困难。
1. 主要农业生产方式- 种植业:针对谷物、经济作物、果树等作物的大规模种植;- 养殖业:针对畜牧业、水产养殖等的生产养殖方式。
2. 农业问题- 土地资源问题:人口过多导致农田资源短缺、耕地质量下降等;- 农业技术问题:落后的耕作方式、缺乏现代化农机等;- 环境问题:农药、化肥的过度使用对环境造成污染等。
第三部分:农业现代化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现代化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农业可持续发展是保障农业长期发展的重要目标。
1. 农业现代化- 农业机械化:运用现代农机设备提高生产效率;- 农业科技进步:利用科技手段提高作物品质和产量。
2. 农业可持续发展- 水资源保护与利用:合理规划农田灌溉体系,避免水资源浪费;- 土地保护与利用:合理规划农田利用方式,防止土地退化和沙漠化;- 生态农业的推广:发展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等,在农业生产中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
地理农业答题模板

地理农业答题模板
一、农业区位选择
在回答关于农业区位选择的问题时,你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关键因素:
1.自然条件:土壤、气候、水源等。
2.社会经济因素:市场、劳动力、交通、技术等。
3.政策法规:政府政策、土地使用权等。
在分析区位优势时,要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指出哪些因素是促进农业发展的,哪些因素是限制农业发展的。
二、农业地域类型
农业地域类型是根据各地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而形成的独特的农业布局方式。
在回答问题时,你需要了解以下几种常见的农业地域类型:
1.季风水田农业
2.商品谷物农业
3.大牧场放牧业
4.乳畜业
5.混合农业等。
对于每一种农业地域类型,都要指出其特点、形成条件和分布地区。
三、农业技术发展
在分析农业技术发展时,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农业机械化: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2.农业生物技术:改良品种,提高产量和质量。
3.精准农业: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农业生产和管理水平。
4.农业循环经济: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减少环境污染。
四、农业生态环境
农业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水土流失:影响土壤肥力,导致农业生产能力下降。
2.土地荒漠化:导致土地生产力下降,影响农牧业发展。
3.土壤污染: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人体健康。
4.生物多样性丧失:影响生态平衡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五、农业可持续性
在分析农业可持续性时,应关注以下方面:
资源可持续利用:合理利用土地、水等资源,避免过度开发和资源枯竭。
高考地理答题要点之农业专题

高考地理答题重点之农业专题⑴茶叶生长的有益条件:①天气润湿多雨;②排水优秀的坡地。
⑵青藏高原生产青稞的自然条件:地势高,气温低,温差大,降水少,光照充分 .⑶尼罗河三角洲(印度河、南疆)盛产长绒棉的原由:夏天光照充分,降水稀罕,土壤肥饶,有便利的浇灌条件.⑷澳大利亚畜牧业发展的有益条件:①有大面积干旱半干旱地区,草原优秀;②自流井多,可供牲口饮水;③无大型野生肉食动物.⑸西欧(美国东北部)发展乳畜业的有益条件:①纬度高,气温低,云量大,雨天多,光照弱,土壤贫乏,不适合发展栽种业,适合多汁牧草的生长 . (自然条件);②人口、城市密集,市场需求量大,交通便利,经济发达 . (社会经济条件)⑹季民风候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利:雨热同期,利于农作物生长;弊:旱涝灾祸屡次 .变式:温带季民风候(黄淮海平原)发展棉花栽种的有益条件:①夏天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利于棉花生长;②秋天雨水少,天气明朗,利于棉花的后期生长和收摘。
⑺中亚地区农业以荒漠畜牧业和浇灌农业为主,原由:①中亚深居内地,属温带大陆性天气,降水稀罕,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适合发展荒漠畜牧业 ; ②境内有额尔齐斯河、阿姆河、锡尔河等河流,宜发展浇灌农业 .⑻热带经济作物经营方式:公司化栽种园.生产特点: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主要散布:南亚、东南亚、撒哈拉以南非洲、拉丁美洲所在国经济构造特点:以热带公司化栽种园为主的单一经济所在国怎样发展经济:①持续发挥优势,抓好热带经济作物生产;②狠抓粮食生产,努力增产粮食;③调整家产构造,成立独立的、完好的工业系统和公民经济系统;④增强“南南合作”;⑤增强“南北对话”,成立国际经济新次序。
⑼非洲粮食问题突出的原由:①人口自然增加率高 ; ②自然条件恶劣 ; ③乱垦滥伐,过分放牧,加剧了干旱和土地荒漠化 ;⑽新加坡缺水、缺粮的原由:①领土面积狭窄,虽地处热带雨林区,但无大河,径流量小 ; ②领土面积狭窄,耕地面积小,粮食产量低 .⑾复种指数问题:①俄罗斯复种指数和产量低的原由:纬度较高,农业生产热量不足②澳大利亚复种指数问题:纬度较低,但复种指数较低的原由是:与农业经济构造相关,其混淆农业区是小麦和牧羊交替进行,小麦复种指数低,且有大批的休耕地复种指数低对土地的有益影响是:有益于土壤肥力的恢复③中国复种指数高的原由:纬度低,人均耕地少⑿美国、印度的领土面积小于中国,但耕地面积远远大于中国,其原由是:(从天气和地形双方面剖析)①美国、印度平原占领土面积大,干旱区面积相对较小;②中国平原占领土面积小,干旱区所占面积大。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农业常见答题框架总结

●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思路?●某地产品种类丰富的原因●产量大的原因?面积 X 单产●农业进一步发展、可持续发展等建议经济:一产自身:因地制宜,发挥特色农产品优势;加强宣传,打造品牌,提高优势农产品的知名度;扩大生产规模,实行机械化专业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节约人工成本;加强科研投入,培育良种;加强农田水利设施、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
利用互联网,拓宽销售渠道,增加市场占有率。
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发展绿色有机农业。
二产方向:推进农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大产业化应用研发;三产方向: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生态旅游,采摘体验,农家乐等;社会:推进农产品加工工业的发展,创造就业岗位,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地转化,产业扶贫。
生态:减少化肥、农药的施用,多施用有机肥,发展绿色生态农业,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是否扩大生产规模或扩大规模的利弊·选择支持(或有利影响):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扩大规模对当地社会和经济的有利影响、市场需求等方面·选择不支持(或不利影响):扩大规模后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农产品价格下跌、不利的农业区位条件●农业发展对区域环境可能的不利影响●农业生产技术1.覆盖技术:关注:地理环境、覆盖物特征、盖在哪、作物习性不同覆盖物的共同优势:覆盖物为地膜时:覆盖物为秸秆时:覆盖物为卵石砂砾时:2.休耕与免耕●休耕是耕地在可种植作物的季节只耕不种或不耕不种的方式。
作用:使耕地得到休养生息,以减少水分、养分的消耗,并积蓄雨水,消灭杂草,促进土壤潜在养分转化,为以后作物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和条件。
●免耕是指不翻动表土直接在茬地上播种,并全年在土壤表面留下作物残茬以保护土壤的耕作方式。
目前主要在黑土区进行推广。
作用:免耕可以减少耕作机械多次作业而压实,保护土壤结构;地面保存的残茬可以覆盖土壤,有利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壤风蚀,特别适合风沙干旱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丘陵地区及抢农时的多熟区。
高考地理备考:答题模板系列汇总 (农业模板)

农业专题答题模板农业区位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1、地理位置:尤其是纬度位置,对农业影响大2、自然因素:气候:光照、热量、降水(含光热水的组合)、昼夜温差、风等地形:如平坦开阔或地势低平;起伏大水源:如临近河流、地下水丰富区,水源充足,水质洁净,农产品品质好生物:如草场、森林土壤:如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弱酸性、沙性土等资源:如土地面积广阔;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自然灾害:气象灾害,如干旱、洪涝、台风、低温冻害、寒潮等;地质灾害,如滑坡、泥石流等3、社会经济因素市场:对商品农业影响大,如人口、城市密集、经济发达,市场广阔交通:对商品农业影响大,如临河、湖、海,水陆交通便利;河流或铁路线交汇处劳动力:如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经济落后地区,劳动力工资低政策:政策扶持、鼓励科技:现代农业产出的主要手段如培育良种、喷灌滴灌、温室、保鲜冷藏技术历史、经验:如亚洲水稻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地价:城郊地价高;经济发达地区地价高;地广人稀地区,地价低工业基础:工业发达、为农业提供机械、化肥、农药等饮食偏好:如我国南方人喜食米,北方人喜食面其它:知名度、资金等注意:在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中,自然因素是基础因素,且是相对稳定的因素;社会经济因素是不断变化的因素。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农业区位的因素也在不断变化,人们还可以对不利的自然条件不断加以改良。
农业的发展措施1.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2.发展农产品系列加工业,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3.加大科技投入,发展优质高效农业4.改良农作物品种,发展先进灌溉技术农业开放性问题赞同:扩大农业种植规模①市场的需求量大②独特的自然条件(气候、地形),有利于X X X业的发展③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④增加就业,提高收入;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⑦改善交通等基础设施;⑧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农业过度发展的影响①自然环境破坏,②生物多样性遭破坏,③土地退化、土壤肥力下降,④水土流失,⑤土地荒漠化;⑥不合理的灌溉导致土地盐碱化;⑦大量施用化肥和农药土壤遭受污染。
高考地理农业的知识点

高考地理农业的知识点高考地理中,农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
农业是指人类利用土地、水、气候和自然资源,种植粮食、经济作物和畜牧业来提供食物、原材料和能源,是人类聚居和生产活动的基础。
下面将概括一下高考地理中农业的知识点。
一、农业地理基础知识1.农业分布规律:农业在全球的经度分布主要受温度和季节性降水的影响,而纬度分布则主要由气候类型和土地条件所决定。
在我国,农业的分布主要受气温和降雨的影响,也受人文因素的制约。
2.中国农业区位优劣:我国农业资源分布不均衡,南北差异较大。
优势农区主要集中在福建、江西、湖南、四川、云南、广西等地,而劣势农区则主要在北方的内蒙古和西北地区。
3.农业气候要素:气候对于农业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光、温、水、风、气压和季节性变化都会影响农业的生产和发展。
二、农业生产方式农业生产方式分为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
传统农业主要指的是低产益、技术水平低、农民自给自足的一种生产方式。
现代农业则主要是指高投入、高产益、科技含量高、市场化经营和生态友好的一种生产方式。
三、农产品加工与贸易农产品加工和贸易也是农业领域的重要部分。
加工可以使农产品的使用价值和附加值提高,而贸易则是农产品流通和价值的实现。
要了解农产品加工和贸易的知识点,必须掌握国内外市场状况、食品安全、食品质量控制、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知识。
四、农产品市场农产品市场又分为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
在国内市场中,有大型批发市场和农村集市,涉及到的领域包括产销对接、价格分析、市场预测等。
在国际市场方面,涉及到的是全球农产品贸易市场现状、政策、贸易体系以及我国农产品对外出口等方面的知识。
五、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它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不破坏自然生态平衡的前提下,实现科学发展和经济效益。
要了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了解全球农业的生产情况、生态保护、资源和环境保护、生态农业等方面的知识。
六、农产品安全农产品安全也是一个与农业相关的重要问题。
地理农业答题模板

地理农业答题模板地理农业答题模板是针对地理学科农业方面问题的解答方法。
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快速找到答案,并提高答题效率。
以下将详细介绍地理农业答题模板的核心要素、运用步骤以及提升答题技巧的方法。
一、地理农业答题模板核心要素1.确定问题类型:首先要明确问题是关于农业的哪个方面,如农作物种植、农业产业结构、农业资源利用等。
2.分析地理条件:针对问题,分析涉及的地理条件,如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
3.梳理农业技术:了解问题中所涉及的农业技术,如育种、栽培、灌溉、施肥等。
4.评估影响因素:分析问题中的影响因素,如市场需求、政策扶持、交通运输等。
5.提出解答方案:根据以上分析,提出针对问题的解答方案。
二、运用地理农业答题模板的步骤1.仔细阅读题目,确定问题类型和所需解答的内容。
2.分析题目中的地理条件和影响因素,梳理相关农业技术。
3.运用所学知识和地理农业答题模板,将分析结果整理成解答方案。
4.按照答题要求,将解答方案清晰、简洁地表述出来。
三、提升地理农业答题技巧的建议1.加强地理基础知识的学习:熟练掌握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为解答农业问题奠定基础。
2.关注农业发展动态:了解我国和世界的农业产业结构、农业技术发展等情况,提高答题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3.培养综合分析能力:学会运用地理农业答题模板分析问题,全面考虑各种因素,提出合理的解答方案。
4.加强练习:多做类似题目,积累经验,提高答题速度和准确性。
5.交流与合作:与同学、老师进行交流和讨论,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总之,地理农业答题模板是一种实用的解答方法,通过掌握核心要素、运用步骤和提升技巧,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农业方面的问题。
高考地理农业的知识点

高考地理农业的知识点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及其与人类社会的相互关系的学科,而农业则是指人类利用土地、气候和其他自然资源进行农作物和牲畜的生产和养殖的活动。
在高考地理考试中,农业常常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本文将介绍高考地理中与农业有关的几个知识点。
首先,我们来讨论一下农业资源。
农业生产对土地、水源和气候要求较高。
在地理学中,有一种常见的类别是农业区位分类,通常将农业区分为农业发源地、农业传播地和农业转移地。
农业发源地即农业起源和农业发展的地区,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传统的农业生产技术。
农业传播地是指那些吸纳了农业的新技术、新作物和新品种的地区。
农业转移地则是指一些地区因为农业资源的不足、废弃或者其他原因,需要将农业生产从该地区转移到其他地区。
这种分类对于理解农业发展的动态和区域差异意义重大。
其次,我们来谈谈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农业的发展受到各种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的影响。
自然因素主要包括气候、水资源、土壤和地形等。
不同的农作物和牲畜对这些因素有不同的要求,而农业的主要目标就是合理利用这些自然资源,以获得最佳的农产品产量和质量。
此外,人文因素也对农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人口和劳动力的分布、经济发展水平、科技进步、政府政策、农民的文化和教育水平等都是影响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农业现代化是农业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
农业现代化的核心是采用现代科技手段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在高考地理中,常常会涉及到农业生产技术的现代化。
例如,粮食作物的栽培技术、果树的育种技术、畜牧业的饲养技术等。
农业现代化不仅仅包括单一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还需要有全面配套的农业基础设施和市场体系。
例如,农田水利设施、农机具的更新换代、农产品的贮藏、加工和销售等。
最后,我们来讨论一下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和环境污染的加剧,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越来越受到关注。
可持续发展是指能够满足当前农业发展需求的同时,不破坏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使未来世代也能够继续进行农业生产的发展。
高中地理农业答题模板

高中地理农业答题模板高中地理农业部分的答题模板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农业区位因素分析:自然因素:土地、水源、气候、地形等。
社会经济因素:市场、劳动力、交通、政策、技术等。
2. 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分析:季风水田农业:小农经营,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
商品谷物农业:大农场经营,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
混合农业:兼顾经济和环境效益,有效利用时间和空间。
3. 农业可持续发展措施: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
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单产。
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
4. 影响农业的因素分析: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
社会经济因素:市场、劳动力、技术、政策等。
5. 农作物分布与自然条件关系分析:作物习性与自然条件相匹配,如水稻需水多,适宜在河湖多的地方种植。
热量条件对农作物分布有重要影响,如北方冷凉,南方湿热。
6. 农业区位选择分析:根据当地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选择适合的农作物和养殖品种。
考虑市场和交通条件,确保产品能够顺利销售。
7. 农业发展问题与对策分析:问题: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
对策: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调整产业结构等。
8. 区域农业发展条件分析:优势条件:气候适宜、土地资源丰富、劳动力充足等。
制约因素:水资源短缺、交通不便、市场狭小等。
9. 农业生产布局特点分析:农业布局与当地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相适应。
农业生产专业化程度高,形成特色农业区。
10.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分析: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发展高效、优质、生态的现代农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三年高考地理(全国甲卷21-23)真题知识点——农业

三年高考地理(全国甲卷21-23)真题知识点——农业一.选择题(共6小题)近年来,吉林、河南两省相继提出实施“秸秆变肉”工程和“秸秆变肉换奶”计划。
一是重点推进秸秆饲料化进程(2021年吉林、河南秸秆产量分别为4000万吨和6550万吨);二是稳妥推进具有良好经济与生态意义的“粮改饲”工作,即在玉米产区规模化种植青贮玉米、甜高粱、苜蓿等饲料作物,以满足肉牛等发展需求。
据此完成4~6题。
1.导致吉林、河南两省年秸秆产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年降水量B.作物结构C.耕地质量D.作物熟制2.在玉米产区推广“粮改饲”的经济意义是()A.提高秸秆产量B.增加秸秆种类C.调整农牧结构D.推动种植技术进步近年来,吉林、河南两省相继提出实施“秸秆变肉”工程和“秸秆变肉换奶”计划。
一是重点推进秸秆饲料化进程(2021年吉林、河南秸秆产量分别为4000万吨和6550万吨);二是稳妥推进具有良好经济与生态意义的“粮改饲”工作,即在玉米产区规模化种植青贮玉米、甜高粱、苜蓿等饲料作物,以满足肉牛等发展需求。
据此完成9~11题。
3.体现“粮改饲”生态意义的农事是()①作物轮作②土壤深翻③圈舍养殖④土地平整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005年前后,福建泉州开始购买国外优良而昂贵的胡萝卜种子,在沿海沙质土地进行大规模种植。
产品主要出口东亚、东南亚国家,成为全国重要的胡萝卜出口基地。
2020年,泉州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合作培育的胡萝卜种子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替代了进口种子,当地海关也助力胡萝卜出口基地发展,全程跟踪胡萝卜生产过程,并保障产品及时通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泉州成为全国重要胡萝卜出口基地的主要原因是()①胡萝卜精深加工能力强②拥有优良港口③胡萝卜品质优且产量大④铁路运输发达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005年前后,福建泉州开始购买国外优良而昂贵的胡萝卜种子,在沿海沙质土地上大规模种植,产品主要出口东亚、东南亚国家,成为全国重要的胡萝卜出口基地。
高考地理农业常识

高考地理农业常识
在高考地理中,农业常识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以下是一些关键的农业常识:
1.农业区位因素:包括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
自
然条件如气候(热量、降水、温差、光照)、地形、水源和土壤;
社会经济条件如市场、交通、政府政策、劳动力、资金、管理水平、种植历史等;技术条件如冷藏、良种、化肥、机械、农药等。
2.农业类型:主要包括水稻种植业(季风水田农业)、商品谷物农
业、大牧场放牧业、乳畜业和混合农业。
水稻种植业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季风区以及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区,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的精耕细作的集约农业。
商品谷物农业是世界上生产商品粮的主要地域类型,种植的作物以小麦和玉米为主。
大牧场放牧业是一种进行大规模商品畜牧业生产的农业地域类型,分布于干旱、半干旱气候区,地广人稀,地表主要为草原植被。
乳畜业是随着城市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其生产对象是奶牛,产品主要是牛奶及其制品。
混合农业是一种在同一农场中将种植业和畜牧业有机结合在一起的农业生产地域类型。
3.农业生产的特点:包括地域性、季节性和周期性。
4.农业的投入因素:自然条件、劳动力、生产资料和科技。
5.农业按生产对象分类:包括农、林、牧、副、渔。
6.农业按投入分类:包括粗放农业和密集农业。
7.农业按产品用途分类:包括自给农业和商品农业。
在备考过程中,考生需要具体详细地理解、掌握有关农业区位因素的知识内容,锻炼和培养知识迁移应用的能力。
同时,要注意审题,挖掘题目中的隐含信息,确保答题全面、完整、不漏点。
高考地理复习专题知识归纳总结—农业区位选择

高考地理复习专题知识归纳总结—农业区位选择一、课标呈现结合实例,分析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
二、基础知识知识点1:农业1.概念:农业是利用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产业。
农业属于第一产业2.分类:①按生产对象分,种植业(耕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①按投入产出分为密集农业(集约农业)、粗放农业,①按产品用途分:自给农业和商品农业。
知识点2:农业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2.社会经济条件对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知识点3: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农业区位因素中自然因素比较稳定,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较快。
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往往占主导地位。
知识点4:农业地域类型1.概念:在一定的地域和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在自然、社会、经济和科技等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
2.农业地域的共同特征同一农业地域内,农业生产条件、结构、经营方式、发展方向等具有相同的特征。
3.常见类型三、难点辨析易错点1:影响农业品质的因素昼夜温差;生育(长)期长;冬季气温低,病虫害少;水质好;土壤肥沃;土壤富含**元素;**品种优良;**(某特殊气候或技术),品质好;……(一定要结合具体的区域特征和特定的农作物作答)。
易错点2: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判断农业区位分析,核心有两点:其一,明确区位分析的要求,是全面分析、主导因素分析还是对比分析;其二,掌握农业区位因素。
如自然因素,地形、气候、土壤以及水源等;人文因素,市场、交通、资源、劳动力、科技和政策法规等。
对于此类试.要明确影响农作物的主导因素,并能区分限制性因素,结合试题提取相关图文信息。
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每个地区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不同。
农业生产主导因素的判断思路如下。
(1)看农业生产的类型例如,城郊农业、观光农业、乳畜业等是面向市场的农业生产类型,主导因素为市场。
(2)看农作物种类及生长特性不同的作物适宜在不同的自然条件下生长。
例如,天然橡胶为热带作物,苹果为暖温带作物,甜菜为中温带作物,它们的主导因素为气候;茶树适宜在酸性土壤地区生长,主导因素为土壤。
地理农业答题模板

地理农业答题模板
摘要:
1.农业的区位因素
2.农业生产类型与分布
3.农业的发展与保护
正文:
正文
一、农业的区位因素
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
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地形、土壤和水源等方面,它们直接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
社会经济条件主要包括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和技术等因素,它们决定农业生产的规模、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农业生产类型与分布
农业生产类型主要包括种植业、畜牧业和渔业。
种植业根据作物种类分为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果树和蔬菜等。
畜牧业根据地域分为牧区和农耕区。
渔业根据水域分为淡水渔业和海洋渔业。
各种农业生产类型在不同地域的分布受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市场需求等多种因素影响。
三、农业的发展与保护
近年来,我国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区域布局日趋合理,农产品质量稳步提升。
为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措施,包括耕地保护、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业科技推广等。
高考地理农业专题相关知识总结归纳答题要点

农业专题1、农业区位因素:⑴自然因素:①气候(光、热、水、昼夜温差大、生长期长);②地形(平坦、开阔)平原、三角洲;③土壤(肥沃);④水源(充足)⑵社会经济因素:①市场;②交通;③政策;④科技;⑤劳动力;⑥工农业基础(工业发达);⑦地广人稀、商品率高。
2、城郊农业(小范围的农业区位):①市场;②交通;③地价(成本);④单产;⑤需水量。
3、农业生产的气候条件1234⎧⎪⎪⎪⎨⎪⎪⎪⎩、光照、热量、水分(降水)、昼夜温差大小5、无霜期、生长期长短不利的气候条件除以上外再加上气象灾害同理:分析农业不利的自然条件也要加上自然灾害4、地形可以通过气候、土壤、水源等进而影响农业生产①地形类型——影响农业类型(平原:种植业;山地:林业)②地形起伏——自流灌溉或排水(水源);水土流失或泥沙淤积导致土壤肥力高低(土壤);水热垂直差异,立体农业(气候)③地势高低——热量条件;光照条件;气温日较差;阻挡寒冷气流(寒潮、低温冻害);地势较高,免受洪涝灾害的影响5、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①城市化、工业发展及交通建设占用大量耕地②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使耕地面积减少③不合理利用土地导致土地荒漠化、盐碱化,耕地减少④保护生态环境,使耕地面积减少,如退耕还林还草等如: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商品粮基地地位下降的原因(还包括:人口增多,人均粮食产量下降,商品率降低)6、农业类型与农业地域类型的区别(1)农业类型:①按生产部门分:农(种植业)、林、牧、副、渔②按投入多少分:粗放农业;密集农业③按产品用途分:自给农业;商品农业(2)农业地域类型:季风水田农业、商品谷物农业、大牧场放牧业、乳畜业、混合农业、热带种植园农业等(热带迁移农业、游牧业、地中海式农业)7、农产品品质好的条件:①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②光照充足,光合作用强③生长周期长,有机质积累多④气温低,病虫害少⑤环境优美,少用农药和化肥,精耕细作,保障绿色生态⑥农业科技水平高,培育良种,改进耕作技术⑦其他自然条件优越,如:高山冰雪融水灌溉,水质好;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等8、针对缺水农业生产应采取的措施:①推广耐旱作物;②加大科技投入,进行品种改良;③发展节水农业,采用喷灌、滴管等节水技术;④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抵御旱灾的能力。
高考地理农业必备知识点

高考地理农业必备知识点地理学是研究地球和人类活动的科学,而农业作为人类最基本的生产活动之一,在地理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高考地理考试中,农业作为重要的一部分,考察的内容众多。
下面,我们以地理学的视角,来总结高考地理农业必备的知识点。
一、农业分类1. 农业的耕地分类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根据不同的利用方式,耕地可以分为永久性耕地和临时性耕地。
永久性耕地包括水田和旱地,水田主要用于水稻、芦苇等水生植物的种植,旱地则适合小麦、玉米等作物的生长。
临时性耕地则是指轮作地、休耕地等,用于保持土壤肥力和调整农田生产结构。
2. 农业的经济类型农业根据经济类型的不同,可以分为集约农业、家庭农场和农耕牧兼殖民农业。
集约农业是指大规模的农业经营形式,注重机械化和科技化生产;家庭农场则是指农民个体经营的小农场,常见于发展中国家;农耕牧兼殖民农业则是一种多样化的农业形式,包括农业和养殖业的结合。
二、农作物的种植与分布1. 粮食作物粮食作物是满足人类基本生活需求的重要作物,包括水稻、小麦、玉米等。
中国的水稻主要种植在长江流域、珠江三角洲和东北地区;小麦则主要种植在华北平原和东北平原;玉米则分布在西南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
2. 经济作物经济作物是指用于工业生产和出口贸易的作物,包括棉花、油料作物和糖料作物。
棉花主要种植在中国的长江流域和珠江三角洲地区;油料作物则分布在东北地区和长江流域;糖料作物则主要种植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华南地区。
3. 特色农产品特色农产品是指具有独特地域特点和优良品质的农产品,包括绿茶、红茶、葡萄酒等。
中国的绿茶主要产于长江以南的地区,红茶则主要产于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葡萄酒则分布在中国的东北地区和北京周边地区。
三、农业资源与环境1. 土地资源土地资源是农业生产的基础,而土地的类型和质量对农业产量有重要影响。
中国土地主要分为盆地、平原和高原等,其中平原地区的耕地较多,而高原地区则适合畜牧业的发展。
此外,土地的肥力、水分和排水状况也是农业生产的关键要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地理答题要点之农业专题
⑴茶叶生长的有利条件:①气候湿润多雨;②排水良好的坡地。
⑵青藏高原生产青稞的自然条件:地势高,气温低,温差大,降水少,光照充足.
⑶尼罗河三角洲(印度河、南疆)盛产长绒棉的原因:夏季光照充足,降水稀少,土壤肥沃,有便利的灌溉条件.
⑷澳大利亚畜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①有大面积干旱半干旱区域,草原优良;②自流井多,可供牲畜饮水;③无大型野生肉食动物.
⑸西欧(美国东北部)发展乳畜业的有利条件:①纬度高,气温低,云量大,雨天多,光照弱,土壤贫瘠,不适宜发展种植业,适宜多汁牧草的生长.(自然条件);②人口、城市密集,市场需求量大,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社会经济条件)
⑹季风气候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利:雨热同期,利于农作物生长;弊:旱涝灾害频繁.
变式:温带季风气候(黄淮海平原)发展棉花种植的有利条件:
①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利于棉花生长;②秋季雨水少,天气晴朗,利于棉花的后期生长和收摘。
⑺中亚地区农业以荒漠畜牧业和灌溉农业为主,原因:①中亚深居内陆,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适宜发展荒漠畜牧业;
②境内有额尔齐斯河、阿姆河、锡尔河等河流,宜发展灌溉农业.
⑻热带经济作物经营方式:企业化种植园.
生产特点: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
主要分布:南亚、东南亚、撒哈拉以南非洲、拉丁美洲
所在国经济结构特点:以热带企业化种植园为主的单一经济
所在国如何发展经济:①继续发挥优势,抓好热带经济作物生产;②狠抓粮食生产,努力增产粮食;③调整产业结构,建立独立的、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④加强“南南合作”;⑤加强“南北对话”,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⑼非洲粮食问题突出的原因:①人口自然增长率高;②自然条件恶劣;③乱垦滥伐,过度放牧,加剧了干旱和土地沙漠化;
⑽新加坡缺水、缺粮的原因:①国土面积狭小,虽地处热带雨林区,但无大河,径流量小;②国土面积狭小,耕地面积小,粮食产量低.
⑾复种指数问题:
①俄罗斯复种指数和产量低的原因:纬度较高,农业生产热量不足
②澳大利亚复种指数问题:纬度较低,但复种指数较低的原因是:与农业经济结构有关,其混合农业区是小麦和牧羊交替进行,小麦复种指数低,且有大量的休耕地
复种指数低对土地的有利影响是:有利于土壤肥力的恢复
③中国复种指数高的原因:纬度低,人均耕地少
⑿美国、印度的国土面积小于中国,但耕地面积远远大于中国,其原因是:(从气候和地形两方面分析)①美国、印度平原占国土面积大,干旱区面积相对较小;②中国平原占国土面积小,干旱区所占面积大。
⒀城市郊区农业问题:上海市郊区农业(蔬菜、肉、蛋、奶及园艺业)分析区位:
自然因素:热量充足,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社会经济因素:①市场消费量大;②交通方便;③发展花卉、蔬菜等农作物单位面积的价值高,可获得更高的经济利益;④土地面积小,有利于集约化
生产。
发展方向:绿色农业;观光农业;生态旅游
⒁商品谷物农业:东北地区、美国
基本特征: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农产品商品率高;
区位因素分析:自然因素:①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②地形平坦开阔;③耕地面积广大;④土壤肥沃;⑤水源充足。
社会经济因素:①地广人稀,农产品商品率高;②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③交通便利;④市场广阔;⑤工业比较发达;⑥国家政策扶持。
存在不足:①热量不足;②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加剧;③土壤肥力下降;
④冬季受寒潮和冻害的影响等。
与美国商品谷物农业比较异同:
相同点;①农业地域类型相同;②地广人稀,农产品商品率高;③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④交通便利;⑤市场广阔;⑥工业比较发达;⑦农业生产过程的自然条件相似。
不同点:①经营方式不同,美国以家庭农场主生产为主,我国以国营农场位主;②科技水平存在差异;③专业化水平不同;④粮食单产不同,美国粮食单产高
⒂大牧场放牧业: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
区位因素:自然因素:气候温和,草类茂盛,草场面积大;
社会经济因素:①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②距离海港近;交通条件改善,冷藏技术的进步。
我国牧区存在的问题:靠天养畜,生态破坏,载畜量低,效益低。
我国牧区借鉴:人工草场建设;放牧方式;牧区交通条件及加工体系的发展。
(16)、混合农业与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的农业多样化发展:
①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混合农业生产:
A、区位因素分析:盆地地形,位于大分水岭的雨影区,降水稀少,水源不足;地广人稀,东水西调,改善灌溉条件;邻近港口和公路,交通方便;
B、生产特点:机械化水平高;农牧生产活动交替进行,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生产灵活,市场适应性强,产品多供出口。
②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农业:
A、区位因素分析: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热带亚热带湿润地区,光热水充足,气象灾害多发;生物物种丰富;土地类型多样;生活能源短缺,水土流失严重,红壤贫瘠;农业发展潜力最大,开发难度较小;地少人多,开发较早。
B、整治和发展方向:综合开发,发展立体农业;系列开发优势资源;生态建设,封山育林,退耕还林,保持水土;根据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变化,有侧重地发展山区特色农业。
(17)、农业区位因素分析
(一)自然条件:土地(地形、土壤)+气候(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水源(指灌溉水源),注:自然因素的改造:通过培育良种、改良耕作制度等技术改革,扩大某种农作物的区位范围;另外,人们根据经济技术条件,对不适宜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进行改造,使之适宜发展农业。
(二)社会经济因素:
1.市场:市场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市场区位及需求的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最为突出。
2。
交通运输: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
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即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减小。
在最适宜的地方形成区域专业化生产,从而形成区域性或世界性的农产品生产基地。
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阿根廷5国成为世界主要商品粮生产国;荷兰、丹麦、新西兰等成为世界主要的乳畜产品供应国;拉丁美洲、非洲以及东南亚和南亚成为世界热带经济作物的生产基地。
3.政策4.劳动力5.科技6.工业基础
(18)、如何分析某一作物生长的气候条件:1.从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两个方面去分析;2.从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气象灾害等方面去分析;3.从春、夏、秋、冬4个季节的气候条件分段分析。
例如,试分析华北地区棉花生长的气候条件。
有利条件: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秋季雨水少,天气晴朗,有利于棉花后期生长和收摘。
利条件:播种期适逢春旱,灌溉水源不足。
(19)、农业区位的区域分析:
东北平原商品谷物农业:优势主要表现为耕地面积广大,土壤肥沃,适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而制约因素主要是纬度高,热量不足,农作物只能一年一熟。
华北平原旱地种植业:优势是地势平坦,土层深厚疏松,光热充足;制约因素是水源不足,旱涝、盐碱、风沙灾害严重。
南方平原地区水田种植业: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热条件充足,但洪涝灾害严重
西北地区灌溉农业:有利条件是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制约因素是降水稀少,水源缺乏。
青藏高原河谷农业:优势在于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农作物单产高,质
量好;制约因素是海拔高,气温低,热量不足
云贵高原坝子农业和彩色农业:优势是纬度低,水热充足;劣势是地表崎岖,地表缺水,土壤贫瘠
(20)、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及区位
名称主要分布区生长习性农业区位的选择
粮食作物水稻
“亚洲的粮食”——水稻;水稻
播种面积最大的国家——印
度;最大生产国——中国;最
大出口国——泰国。
主要分布
于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季风
区,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区,以
及埃及、尼日利亚、西班牙、
意大利、美国、古巴、委内瑞
拉、巴西
喜高温多雨、
地势低平
水分条件较好的平原地
区;在我国的集中分布于
东部季风区、秦岭--淮河
以南(36°N)
玉米
单产最高——玉米;玉米最大
的生产国和出口国——美国;
我国的主产地在吉林省
喜夏季高温
多雨,生长期
较长
夏季高温多雨、生长季较
长的地区
小麦
播种面积和产量最大的粮食作
物;小麦最大生产国——中国;
最大出口国——美国
水热要求不
高;耐寒耐
旱、适应性强
温带大陆性气候,我国冬
小麦和春小的分界线为
古长城(或3500℃积温
线),冬小麦一般秋播冬
收,春小麦一般春播秋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