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管理学课程改革的思考_杜明汉

合集下载

管理学课堂教学改革模式的思考

管理学课堂教学改革模式的思考

管理学课堂教学改革模式的思考摘要:在这个知识经济爆发的时代,对高质量人才日益增加的需求是社会人才需求的大趋势,这就给为社会输送人才的高校提出了新的挑战。

本文以管理学课程为例,运用信息化教学模式、翻转课堂、产教融合、TBL教学模式等新的教学方法来实现对管理学课程传统教学方法的改革,同时结合管理学课程的特点,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进管理学课程的教学中去。

关键词:管理学教学方法改革课程思政在这个知识经济爆发的时代,对高质量人才日益增加的需求是社会人才需求的大趋势,这就给为社会输送人才的高校提出了新的挑战。

同时受这次疫情的影响,在全民居家隔离期间,高校的教学工作也从线下课堂转移到了线上网络教学,在这样全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们一夜之间化身网络主播,开展线上教学工作。

这些变化让我们进一步意识到当前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时代对教育教学的要求了。

本文以管理学课程为例,运用信息化教学模式、翻转课堂、产教融合、TBL教学模式等新的教学方法来实现对管理学课程传统教学方法的改革,同时结合管理学课程的特点,可以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进管理学课程的教学中去。

一、信息化教学模式本次疫情,各个高校都纷纷采取网课的模式开展教学工作,这让我们意识到信息化网络时代下,教学工作也要顺应时代潮流,将信息化融入到教学中去。

针对管理学这门课来讲,学生需要学习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相关的决策、组织、领导、控制以及创新等方面的管理学知识,而分配的课时是相对有限的,同时大多数的管理学课堂,是以教师讲解为主的,甚至有满堂灌的现象,这就意味着仅仅依靠课堂上的时间,学生无法深入理解透彻各种管理学原理的实质和应用,而且这个过程学生更多扮演的是听者的角色,无法真正的体会到管理学原理的奥妙。

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的优势,借助各种网络资源平台,例如学生可以在QQ群、微信群等群组内进行管理学知识的互动讨论,教师可以在腾讯课堂等线上教学平台实现一边授课一边录课的功能,来实现网络教学的同时帮助学生课后复习使用,学生不明白的地方可以重复多次播放。

《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探析作者:赵永光来源:《经济师》2010年第05期摘要:从《管理学》课程教学的现状分析可见,《管理学》课程教学在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材建设、实践环节等方面存在许多问题,改革势在必行,改革教学方法,推行案例教学法,改革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建立实习基地,培养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高素质的管理人才。

关键词:管理学教学改革探析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5-131-02《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它既具有应用的广泛性与实践的艺术性的特点,又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与抽象特点。

要把这门课程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既能牢牢掌握理论,又能在实践中灵活应用,激发创新意识,即达到“既授之以鱼,又授之以渔”的教学目的,就要求管理学老师要正确安排教学,不断摸索与总结设计管理学课程的教学模式,提高管理学课程的教学质量。

一、《管理学》课程教学现状分析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普遍重视管理学科的研究,在理论研究和解决实践问题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管理学的教学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依然存在以下问题:1.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中心,师生关系表现为二元对立。

教师自认为,也被学生认为拥有渊博的知识;相反,学生自认为,也被教师认为一无所知。

教师站在讲台上讲授教学内容,学生则认真记笔记。

这种站在讲台上的教师与洗耳恭听的学生是二元对立的,有对话与交流。

教师总是课堂活动的中心,学生的一切行为必须围绕着这个中心进行。

教师与学生之间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两者之间很难交流。

正如巴西著名教育家保罗·弗莱雷所指出的:(1)教师教,学生被教;(2)教师无所不知,学生一无所知;(3)教师思考,学生被考虑;(4)教师讲授,学生顺从听讲;(5)教师作出选择并将选择强加于学生,学生唯命是从;(6)教师做出行动,学生则幻想通过教师行动而行动;(7)教师是学习过程的主体,而学生只纯粹是学习客体。

《行政管理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之思考

《行政管理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之思考

《行政管理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之思考【摘要】现代社会对行政管理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传统的行政管理学课程教学方法已经难以适应新形势和新要求。

本文通过对传统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索现代教学方法的可能性,并通过案例分析展示新的教学模式的有效性。

重点强调了学生参与性的重要性,以及教师角色的转变。

文章指出,行政管理学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是必要的,未来应该加强实践性教学,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教师应该转变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伙伴。

改革的过程中,除了技术支持外,还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通过这样的努力,行政管理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将得到提升,培养出更加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行政管理人才。

【关键词】行政管理学、教学方法改革、传统教学、现代教学、案例分析、学生参与性、教师角色转变、改革必要性、展望未来、总结。

1. 引言1.1 背景介绍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的不断更新,行政管理学课程教学方法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改革的压力。

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互动和实践的环节。

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知识更新的速度加快,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学生的学习需求。

在这样的背景下,更加注重学生参与性和实践性的教学方法日益受到重视。

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都成为了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

本文将对行政管理学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思考和探讨,分析传统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探索现代教学方法的新方向,并通过案例分析和理论构建,探讨学生参与性的重要性以及教师角色的转变,旨在为行政管理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一些启示和思路。

1.2 问题意识在当前《行政管理学》课程的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暴露出一些问题,例如课堂内容单一、学生passivity、缺乏实际操作等。

这些问题导致了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也有限。

我们有必要对《行政管理学》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以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新形势下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路径思考

新形势下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路径思考

新形势下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路径思考摘要:管理学具有涉及广泛且专业综合性强的特点,这一点也是致使其应用性与实践性要求较高的原因之一。

对于这门课的教学对切实提升学生的管理能力有积极效果,但我国的管理学课程教学现状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教学模式和课程内容缺乏先进性,仍然停留在传统单调的教学形式中等问题。

基于此,本文主要从管理学课程特征出发,仔细分析管理学教学发展历程及在此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以期为新形势下的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提供方向和借鉴。

关键词:新形势;管理学;课程改革前言随着社会发展、经济日益繁荣,相应的科学管理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

它始终贯穿于当今社会各个层面的运转系统中,是人类在发展和进步中不断增强生产效率的有效手段。

从管理学的本质而言,其主要是针对于管理过程中的规律性、方法性、原则性等问题进行研究。

近些年,由于经济和科技的飞速发展导致管理学的相关理论在与时俱进上显得力不从心。

因此,如何对管理学课程进行改进和优化来适应新时期、新形势变得尤其关键。

一、管理学概述从某种意义上说,管理学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运行中必然存在的产物,是人们对生产活动及生活运行中总结的经验和凝结的智慧。

其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和促进实践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与之对应的科学管理同样对经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一点可以通过我国高校课程中几乎均设立了管理学来进行透析科学管理的不可替代性。

作为新时期的经管类专业必修课,管理学具备以下特点:(1)学科综合性。

重要体现在它所涉及的专业学科多样性、管理过程的动态性、管理方式的复杂性以及管理内容的丰富性等方面;(2)软科学性质。

至于软科学的特性源于管理学的内涵即是通过科学高效组织相应的人、财、物等资源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而管理学本身是具备智慧性、科学性的软科学;(3)实践性。

所谓的实践性即是在复杂多样的管理内容和时刻处于变化的管理环境中体现出来的灵活性。

2024年管理学课程心得体会(3篇)

2024年管理学课程心得体会(3篇)

2024年管理学课程心得体会2024年的管理学课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宝贵的经验。

在这个课程中,我们探讨了当今商业环境中的各种管理理论和实践,并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和解决了真实的管理挑战。

以下是我在这门课程中的心得体会:首先,本课程帮助我深入了解了不同的管理理论和概念,从而使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管理问题。

我们学习了经典的管理学理论,例如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麦克格雷戈的XY理论和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通过对这些理论的学习,我明白了管理者在组织中的角色和责任,以及如何激发员工的潜力和促进组织的发展。

此外,我们还学习了战略管理、团队管理、变革管理等相关概念,这些概念对于我解决管理问题和制定管理策略非常有帮助。

其次,在这门课程中,我们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的形式来应用所学的管理理论和概念。

这种学习方式使我能够理论联系实际,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在小组讨论中,我与同学们共同分析了真实的管理案例,并就如何改进和优化管理实践提出了建议。

这些讨论增强了我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培养了我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通过与同学的交流和互动,我不仅从他们的经验中学到了很多,也加深了对管理理论的理解。

此外,课程还组织了一系列实地考察和嘉宾讲座,使我有机会亲身体验和感受管理实践。

我还记得我们考察了一家创新型企业,通过与企业高管的交流和观察,了解了他们是如何应对市场变化和管理团队的。

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对管理的实践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

同时,嘉宾讲座也让我从管理专家和企业家那里获得了宝贵的经验和建议。

通过与这些成功人士的交流,我对于管理者应具备的素质和技能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此外,课程还注重培养我们的领导力和创新力。

在这门课程中,我们学习了有效的领导技能,例如沟通、协作和激励员工等。

我们还学习了创新和创业的理论和实践,了解了如何发现并利用商机,并创造出独特的价值。

通过这些学习,我意识到作为管理者,我们需要具备良好的领导力和创新力来推动组织的发展和创造变革。

高职院校《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思考

高职院校《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思考

高职院校《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思考【摘要】课程建设与教育改革是创新型、高质量管理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其中《管理学基础》课程是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开设的一门基础核心课程,是培养大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一门重要课程。

本文以《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为例,针对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教学改革方法与教学导向,精心组织课堂教学,理论联系实践,发挥教师对课程教学的控制力,实现教学互动,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管理学基础教学实践课程改革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思想和观念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各类经济组织形式不断涌现,面临的环境越来越不确定,尤其是各职能管理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

无论人们从事何种职业,可以说管理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每个人都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都需要学习管理知识和基本技能,但究竟如何学习管理、如何把管理学好、如何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感受到“空"和“虚”就变得极为重要[4]。

目前,“以就业为导向、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方向和培养目标大行其道,针对这一需求,我们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从管理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着手,以完成教学为引导,积极探索进行课程改革,将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为培养创新型、实用型管理人才奠定基础[1]。

一、《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现状分析(一)缺乏有特色的高职教材《管理学基础》课程现有的教材内容不够新颖,教材内容比较单一,不能有效的解决应对岗位需求管理技能的目的。

《管理学基础》应以管理的四大职能为主线,从学生将来要具备的职业能力入手,以具体工作任务为载体和抓手,采取任务驱动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完成情境状态下的任务学习,达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掌握岗位所需管理技能的目的,并针对管理的四大职能具体介绍计划工作、组织工作、领导工作和控制工作的基本内容[7]。

(二)课堂教学活动设计缺乏亮点由于生源素质的原因,高职院校大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都是按照传统的方式授课,缺乏开展以任务驱动、理实一体,有特色、有创新的课堂教学活动设计[2]。

《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思考

《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思考
文l
提要 ( 《 管理学 是经济管理类专业
的一 门专业基础课 , 其教学改革对培养具
有创新 能力的人才 、提 高学生就 业能力、
甚 至是 创 业 能 力具 有 重 要 意 义 。 关键 词 : 管理 学 ; 程 教 学 ; 课 实践 中 图分 类 号 :6 文 献 标 识 码 : G4 A
二、 合理 安排 教学内容
基 于 《 理 学》 程 的教 学 目标 , 求 管 课 要 的学习和运 用。 随着 我国企业 改革实 践的 学生管理知识的过程中, 一方面为学生专 教学 内容不仅包括理论教学 内容 , 又要包 深入 发展 和高 等教 育 教学 目标 的转 变 , 业 课 程 的 学 习 和研 究 奠定 基 础 ; 一 方 面 括实践教学 内容;在理论教学 内容 中, 另 不 《 理 学》 学 面 临着 严 峻 挑 战 , 要 对 传 要着力强化 学生的能力培养 。 管 教 需 而其中能力 仅包括传统的基础理论, 即各 种管理学教 统 的教 学 模 式 进 行 根 本 性 创 新 。
( ) 二 学生要树立科 学的就业观念。 当 村 社 区还 是 城 市 社 区 , 有 越 来 越 多 的公 都 系 的整 体 优 化 , 出 公共 事 业 管 理 的特 点 前 就 业 形 势 趋 于 紧 张 ,其 中 既 有 社 会 因 共 组 织 在 提 供 医 疗 、 保 健 、文 化 休 闲 、 突 养 和规律 ,必须 以公共事业管理为核心 , 各 素 , 也有学生 自身的因素。高等院校扩招 老 、 绿化 、 环保等社区服务 。 只要学生 能够 门专业 课程和 其他课程有 机配 置形成 有 速 度超过社会 岗位增加速度, 本科 生的就 树 立正确的就业观 , 确定一个 适合 自己的 机 整 体 , 保 证 开 设 公 共 事 业 管理 专 业 平 业 压 力 越 来 越 大 。在 这 种 情 况 下 , 立 科 职 业 定 位 , 定 能找 到 用 武 之 地 。 在 树 一 台课程 、体现其 专业规范 的基础 上求特 学 的就 业 观 念 就 显 得 非 常 重 要 。 首 先 , 毕 ( 作者单位 : 家庄铁道 大学) 石 色 。专 业 特 色 是 一 个 学 科 专 业 的优 势 所 业 生 应 该 树 立 良好 的 就 业心 态 。 要避 免 既

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作者:黄慧婷来源:《新西部下半月》2011年第05期【摘要】本文从分析管理学课程特点及其教学现状入手,着重从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试考核方法和教学评估机制等方面探讨了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以期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的管理人才。

【关键词】管理学;教学改革;教学方法;教学评估一、管理学课程的特点管理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近代史上发展最迅速,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最为重大的学科之一。

科学技术和科学管理是推动经济高速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有学者主张经济发展三分靠科技,七分靠管理。

这些说法不无道理。

高校的经济管理类专业中,基本上都开设管理学课程,管理学已成为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主干课程,直接为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服务。

管理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管理过程的动态性、复杂性和管理对象的多样性决定了管理所要借助的知识、方法和手段的多样化。

管理学涉及经济学、哲学、社会学、历史学、心理学、人类学、数学及各种工程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

2、管理学是一门软科学如果把管理组织中的人、财、物资源看作是硬件的话,那么管理本身就是软件。

有效地利用各种资源,以较少的投入争取较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正是管理的任务。

管理所创造的价值很难被明确地划分出来,管理究竟创造了多少价值完全是个模糊概念。

3、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影响管理的因素很多,有的还是不可控和不确定的因素。

在管理学中没有千古不变或“永恒”的定理,必须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

管理对象的复杂性和管理环境的多变性决定了运用管理知识的技巧性、灵活性和创造性。

学校是培养不出“合格”管理者的,管理者必须在实践中学会管理。

4、管理学是一门发展中的学科把管理作为一门现代科学来研究只是近几十年的事情,它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相关,其理论正处于新旧更替的关键时期,并必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而不断发展。

二、管理学课程的教学现状管理学课程主要研究企业或一般社会、经济组织的管理理论、管理原则、管理方法,是学习其它专业课程的必备基础。

关于《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关于《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关于《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摘要】本文针对当前高校管理学课程教学的主要问题分析了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并系统梳理了国内外管理学教学改革的现状,并据此提出了管理学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管理学;教学改革;构想我国目前和国际上现代管理水平的差距极大,而这种差距正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一大瓶颈。

正如管理学大师德鲁克所说:“发展中国家并不是发展上落后,而是在管理上落后。

”大学生作为未来管理者和经济建设的中坚力量,在其接受培养教育的阶段,不仅应具备很高的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还应具有较高的科学管理知识、科学管理意识和科学管理能力。

在美国,超过三分之一的大学生接受经济管理类专业教育,近年来我国也加大了经济管理类的教育投入,管理类专业报考持续升温。

诸如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市场营销这类专业在行内被称为“具有普适性”的专业,几乎国内高校都“必设”了类似的专业。

然而,我们的处境非常尴尬,2007-2009年麦可思发布调查报告,含国际经济贸易、工商管理、会计等在内的11个专业毕业生失业人数连续3年居高。

招生热就业难,在大学管理专业前景不被看好的大环境下,如何推进管理素质教育是所有高校面临的共同挑战。

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则被寄予厚望。

一、管理学教学改革的重大意义高校担负着培养大批适应新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发展需要的未来管理者的重任。

对于经济管理类专业来说,《管理学》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管理学》的理论与实践学习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个人成熟度,完善学生知识,培养学生的多方面的能力,诸如系统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与创造能力、个人管理能力等,而且也能为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适应岗位需求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因此,系统地对《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有利于对未来管理者管理素质的培养管理素质培养对大学生有着积极的意义,对大学生进行管理素质培养不仅是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未来经济发展对社会人素质的要求,对大学生个人发展来说,这不单是他们将来第一任职所需的岗位技能和核心能力素质,它还是对追求卓越和自我实现的高级心理需求的满足。

《管理学》课程实行项目化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管理学》课程实行项目化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我 的教 学 改革 思 路 是 : 第 一 步 , 所 教 班 级 学 生进 行 分 组 . 把 一般 以六 人 为 一 组 形 成一 个 团 队 , 全班 分 成 若 干 个组 ( 队 ) 要 求 每个 组 中 不 能全 团 。 是 男 生 也 不能 全 是 女 生 , 一个 寝 室 的 不 能都 在 一 个组 里 。 同 因 为在 实 际工 作 中 , 们 是 不 能 选 择 同 事或 下 属 的 , 我 更不 能选 择 上 司 , 以我们 要 求 学 生要 学 会 和 不 同 的人 合 作 共事 所 第二 步 , 每组 为 自 己的 团 队起 一 个 响亮 的 名 字 和 口号 . 选 择 正 副组 长 并 轮 流担 任 。 第 三步 , 师根据 每章 的课 程 内容 不 同分 别下 达不 同的管 理 教 任务 , 学生 按照任 务要求 进行 团队 内部分 工和 角色扮 演来 完成 工 作任务 , 写工 作任 务管 理 活动分 析报 告交 给 教师 , 填 并各 派 一 名 代表上 台汇报情 况 , 师生 ~起 比较 评定 各组成绩 。依 次类 推 。 第 四 步 , 师 根 据 学 生 完 成 有 关 任 务 情 况 和 平 时 表 现 综 教 合 评 定 学生 的该 门课 程 的 成绩 。 三 、管 理 学 》 程 实 行项 目化 教 学 改革 的 实 践 《 课 ( ) 一 以工 作任 务 为 引领 的教 学 内容 的 改 革 高职 教 育 的 目标 是 为 生 产 第 一 线培 养 大 量 高 素 质 的 实 用 型 、 能 型 人才 , 之 具有 较 强 的实 践 能力 和 分 析 、 技 使 解决 实 际 问 题 的能 力 。因此 , 在教 学 过程 中 , 能 片 面强 调 知识 的 深度 、 不 难 度, 应该 既 注重技 能训 练 , 又兼 顾理 论传 授 。从 培养 学生 职 业 能 力 出发 调整 教学 内容 ,才 能真 正体 现 职业和教学 方法 不适 合 目前 高职 院校教 学改 革 的 课 方 向 , 不 能满 足 当前 职业 教 育培 养 目标的 需要 。所 以我 在《 也 管 理 学》 程进 行项 目化 教 学改 革实 践 中 , 课 首先 对原 来 《 管理 学》 教 材 巾的理 论知 识体 系进行 了很 大 的调 整和 改革 。具体措 施如下 : 原 来使 用 的《 管理 学 》 材按 照 理论 知 识 体系 编写 , 教 一共 有 十 一章 , 内容 涵 盖 了管 理活 动 和 管理 思想 、 理 者 、 理学 和 管 管 管 理 职能 等 方 面 。 对 这些 内容 , 师教 得 头 痛 、 生 学得 枯 燥 无 教 学 味 。所 以 , 把 《 我 管理 学 》 的教材 内容 按照 工 作任 务 引领 的思 路 分 成八 个 项 目任 务 分解 并 实施 教 学 。如 组建 管理 团队 。 示 个 展 人 能力 ; 分析 个 人 能 力 , 定 改 进 计划 ; 制 了解组 织 结 构 , 确 管 明 理 职 责 ; 集 相 关信 息 , 析 丁作 环境 ; 定工 作 目标 。 定决 收 分 确 制 策 方 案 ; 效 激 励 下 属 , 高 领 导水 平 ; 有 提 实施 协 调 管 理 , 效 监 有 督 控 制 等 。这 样做 的 目的是 提 高教 学 的实 用性 , 强 教学 的趣 增 味 性 , 重要 的是 符合 目前 职业 教 育 的发 展方 向 和指 导思 想 。 更 ) 以项 目化 的教 学手段 进 行 教 学方 法 的改 革 传统 的《 理 学 》 学 方 法 是 “ 师 讲 , 生 记 ” 管 教 教 学 的方 法 , 这 样 的教 学 方法 很 难 取得 良好 的教 学 效果 。要 想 提 高教 学质 量 , 必 须涮 动 学生 的学 习积 极 性 , 充分 发 挥 教师 的 主导作 用 。提 高 职业 教 育 质量 的关键 存 于 切实 加 强技 能 培养 和 实践 训 练 。 能 技 型人 才 的特 点 就 是动 手 能力 强 .而动 手 能力 要在 实 践 中培养 。 因此 , 业 技 能的 实践 训 练 是职 业 教育 的核心 内 容 。理论 教 学 职 定 要 和 实践 紧密 结 合 起 来 . 定 不 移地 强化 实 践 训练 . 坚 强化 技 能 培养 : 定 要 改变 重 学 术 、 一 重系 统 知识 而轻 技 能 、 轻实 际 能 力的 传统 教 学 的观 念 。不 要 总 是想 让学 生 多学 点 理论 知识 , 而 是 要 面 向市场 , 系实 际 , 力提 高 学生 的 实际 动手 能力 。 联 着 我 在 教学 改 革 实 践 中 , 过 课 堂 讨 论 、 例 讲解 、 色 扮 通 案 角 演 等 形式 ,从 竞 选 管理 团 队小 组 长 开 始 ,引导 学 生 从 目前 做 起 , 自己作 为 管理 者 , 考 如何 调 动 同学 们 的 积极 性 , 何 把 思 如 与 老 师沟 通 , 如何 进 行 周 密 的 计 划 与决 策 , 如何 领 导 大 家完 成 老师 布 置 的各 个 项 目教 学 任 务 等 方 式 , 后 以全 班 召 开 “ 与 最 我 管理 学 ” 题 研 讨 会 为 综 合项 目任 务 。为 了完 成 这 个 任务 , 专 大 家分 工 合 作 . 显 身 手 , 尽 浑 身 解 数 , 一 个 学 期 所 学 的 知 各 使 把 识 发 挥 得 淋漓 尽 致 。学 生 的 表 演形 式 多种 多 样 , 小 品 。 群 有 有 口相 声 , 自拍 的 视频 等 通 过 一 个 学期 的学 习与 实 践 . 生 有 学 不 但 能 明确 地 回答 “ 学 到 了什 么 ?我 现 在 能干 什 么 ?我 的竞 我 争 力 在哪 里 ? ” 而且 能 进 ~ 步 端 正 学 习态 度 , 更加 明确 学 习 目 的 和将 来 的应 用 方 向 , 未 来 的前 景充 满 信 心 。 过学 期末 的 对 通 座谈 调 查 , 生 的 反 应 非 常 热 烈 . 为 这 种 教 学 方 式 很新 颖 。 学 认 很有吸引力 , 能培 养 自己 的 职业 习 惯 , 提升 自身 的 职业 能力 , 提 高 教 学 效果 , 提 高 自身 素 质很 有 帮 助 。 对 ( ) 变传 统 的 课 程 考核 方式 三 改 项 目化教 学 改 革 , 了改 革 教 学 内容 和 教学 方 法 外 . 革 除 改 学 生 的 考核 方 式 也 是 非 常重 要 的 环 节 。 在 改 变 教学 方 法 、 我 教 学模式 、 教学 内 容 的 基 础 上 , 了 检 验 教 改 效 果 , 置 了不 同 为 设 于 以前 的考 核 方 式 为此 . 们 加 强 了过 程 考 核 . 核 方 式 由 我 考 过 去 以期 末 笔 试 考 核 知识 为 主 改变 为 以过 程 考核 为主 。强 调 技 能操 作 , 现 综 合 应 用 的能 力 体 该 课 程 的期 末 成 绩 由三 部分 组 成 , 体 的 成绩 分 配 如下 �

《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思路探讨

《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思路探讨

《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思路探讨1.《管理学》教学中的“知识割裂”问题[1]。

从教材的内容上来看。

一般高校选用的教材分为三种:第一种是国外的经典管理学著作,第二种是国内的知名度高、有影响力的教材,第三种是学校的自编教材。

第一种教材在一般高校中使用较少,主要推荐为参考书。

后两种是主要的选择,但不论哪一种,教材的主体框架都是从管理学概论、管理的计划篇、组织篇、领导篇、控制篇等方面进行编著,分别从不同的管理职能角度进行论述,各篇章都论述详细,但各篇章之间的联系却论述甚少,且主要是对前人的理论成果的综述,而对于现代结合实际的理论演进的研究部分论述却略显不足。

因此,学生在阅读教材时,是分别看到了管理的不同方面,对他们的相互联系仍不清楚,没有建立完整的管理科学体系,这就妨碍了学生对管理科学的系统理解和综合运用。

从教学的过程上来看。

大多数教师在讲授《管理学》时,基础理论的讲授占据了教学课时的大部分,在讲授时也主要是从管理的基本理论、管理的发展史、管理的四大职能的角度分别进行讲授,各篇章都有对应的案例分析,对于管理学的理论性、应用性分析深入、条理清晰,但各篇章之间如何关联,如何更好地体现知识的实践性却仍然存在着割裂。

2.《管理学》教学中内容的滞后性问题。

随着大科学时代的到来,管理学的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时俱进不仅体现在管理实践中,同时也应体现在管理理论上。

管理学理论研究的前沿问题在管理学著作的编写时总是会出现“滞后”的现象,对于现代管理伦理理论、学习型组织理论、虚拟组织理论和组织再造理论等管理学上的最新发展的研究及其发展趋势探析等在管理学著作中鲜有详述。

这一块是现代社会发展中出现的较普遍的管理现象,以前的管理理论不再能够清楚地解释相关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这些前沿性问题进行补充,因此,也对教师在管理学上的知识储备、研究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3.《管理学》教学中实践性欠缺问题。

《管理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但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课堂讲授为主,因受学时、场地所限,学生学习后没有具体实践环节的安排,也难以加深学生对该课程实践性的认知。

关于管理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关于管理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关于管理学教学改革的思考[摘要]本文从管理学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新的形势下对管理学的教学要求,并且从改革教学内容、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管理思维、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改进考核方式等方面对管理学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期望通过管理学的教学活动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具有实践能力的管理人才。

[关键词]管理学;存在的问题;改革探讨《管理学》是经济管理类学生的专业基础课,是学习其它专业课的基础,对于学生培养一定的科学管理意识和后续管理学科的学习起到基础性作用。

它具有应用广泛性与实践艺术性的特点,在学习中要注重管理能力的提高。

目前,我国存在相当多的管理专业学生不能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问题,一方面社会缺乏管理人才,另一方面大量管理专业学生很难胜任工作岗位。

为了让学生尽快地、高效地掌握管理学的基本原理,提高其管理素质和能力,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应在老师教和学生学的两个方面进行教学改革。

因此,管理学课程教学就面临许多新的挑战,要对传统的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构建以“应用型为主旨的课程内容和教学体系。

一、现行管理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 教学大纲不完善《管理学》课程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建立起一个较为科学、完善的科学大纲,教师讲课缺乏统一的依据。

有些主讲老师混淆普通本科与高职的培养目标,讲授内容随意性很大,而且其内容衔接性较差、内容重复、交叉较多,学生对所讲内容的趣味性明显不满。

(二)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呆板课堂教学中教师“教教科书”,学生“学教科书”的现象较严重。

教师最关心的是学生对教科书中的知识懂了没有,学生最关心的是自己对教科书中的作业能否顺利完成。

教学缺乏互动与交流,学生的学习兴趣普遍不高。

实践教学环节薄弱,重理论体系、轻技能训练,重教师传授、轻学生参与,很难训练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研究不够,忽视课堂讨论,采用多媒体教学,还要适当穿插一些影音资料,学生缺乏课堂上课的生动性。

(三)课程考核方式需要改进学生学习效果的课程考试应该既包含基础知识又包括灵活应用,而大部分老师对学生成绩评定主要是根据期末试卷成绩而定,影响了学生在其他学习环节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种方式不符合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类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中关于学习质量评价与考试方法的有关精神。

关于管理学课程改革的思考

关于管理学课程改革的思考

管理学作为一门科学, 它是人们在长期的管理 实践中, 经过无数次的成功和失败,总结出来的一 系列可供人们学习和传授的、 反映管理活动规律的 管理理论和一般方法。 它既有科学性的一面, 又有 很强的实践性一面。这就是说, 在管理实践中,如 果仅凭书本知识来诊断、 仅仅借助原则来设计、 仅 靠背诵原理来管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将管理知识 与具体的管理实践相结合,发挥管理者的积极性、 主动性和创造性, 才能进行有效的管理。 另外, 管 理对象的复杂性和管理环境的多变性以及管理知 识的综合性, 决定了管理知识在运用时要注意技巧 性、 灵活性和创造性, 这些特点决定了管理学不论 在教还是学方面都有其特定的规律和技巧。 必须根 据管理学学科特点, 研究教和学的 规律, 从而提高 管理学课程教和学的效果。 一、认真掌握管理学课程的教学规律 研究表明, 在管理学教学中, 学生管理品 质和 管理技能的形成是两种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过 程, 在这一过程中存在着教化与内化两种机制。教 化是指教师按照一定的社会需要, 把一定的管理学 知识、 管理技巧传授给学生的过程; 内化是社会环
2008 年第 1 期 第 7 卷 总第 2 5 期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 a of Anhui BusinessCollege of V ca iona T chnology nl o t l e
No.I Ma ,0 8 . r 20
M〕 7 Ge era N o .25 1. n l
策略
要素的有机联系和共同作用, 而实践参与, 践履探 究, 是让大 学生在实践中 增强社会责任感和 伦理道
德观的基本条件和重要途径。
( 三) 获得体验一一基于问题学习的直接结果 学生对管理问题的主动探究的过程, 是其智力 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并得到锻炼的过程, 也 是学生亲历并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之 中以 及过程之后, 学生可以获得关于企业管理多方 面的直接经验, 包括认识、 情感、 操作方面的直接

《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思考

《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思考

《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思考作者:刘芳来源:《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年第19期提要《管理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教学改革对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甚至是创业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管理学;课程教学;实践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管理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既具有应用的广泛性与实践的艺术性特点,又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与抽象性,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既要重视和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又要重视管理理论的应用,加强实践环节的学习和运用。

随着我国企业改革实践的深入发展和高等教育教学目标的转变,《管理学》教学面临着严峻挑战,需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根本性创新。

一、明确课程教学目标《管理学》是经济管理类本科生必修的核心专业基础课,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全过程基本原理和方法的课程,旨在介绍现代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一般方法和管理技巧,具有凝练管理思想、强化基础理论、注重联系实践、拓宽知识面和追求理论创新等特点,构成了经济管理类各专业其他后续课程的基础。

因此,《管理学》课程的基本教学目标应该是在教给学生管理知识的过程中,一方面为学生专业课程的学习和研究奠定基础;另一方面要着力强化学生的能力培养。

而其中能力培养又是重中之重,涉及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的综合培养,是一个能力培养的完整体系。

这一体系中,实践能力是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基础和前提;没有实践,没有身体力行,就无所谓创造。

因此,《管理学》课程教学的根本目标是通过学生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提高,达到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甚至是创业能力的最终目的。

二、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基于《管理学》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求教学内容不仅包括理论教学内容,又要包括实践教学内容;在理论教学内容中,不仅包括传统的基础理论,即各种管理学教材中介绍的管理的基本职能,更要包括现代不断发展创新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等,因此在内容的合理安排上尤为重要。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视角下《管理学》课程改革问题思考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视角下《管理学》课程改革问题思考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视角下《管理学》课程改革问题思考作者:钟克明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5年第07期摘要:《管理学》课程在经管类高校中属于涉及面广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顺应课程教学改革服务于学院转型发展需求。

笔者以郑州成功财经学院为例,以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为视角,积极探索《管理学》课程的教学如何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有效衔接。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来推动《管理学》课程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关键词:社会实践;管理学;改革1 概述郑州成功财经学院从2004年办学至今,利用寒暑假及学生课余时间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的开展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认识,使学生毕业后能快速融入社会。

但因活动繁多,个别社会实践活动存在走形式、学生参与度不高。

笔者通过教授《管理学》课程的一些思考,结合近几年亲自带学生参加暑期社会实践的感受,一直努力探索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和《管理学》课程相互结合的有效方法。

力求通过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这样一个有效的载体,让学生感知管理学理论知识的魅力所在,并调动学生学习《管理学》的热情,激活他们勤于观察思考的内在潜力,从而提高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

最终将《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服务于应用型人才模式的培养,助推学院的转型发展。

2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与《管理学》课程教学现状郑州成功财经学院是巩义籍著名教育家王广亚博士为造福桑梓、支持家乡教育事业,于2004年捐资创办的全日制民办普通本科高校。

学院以经济、管理、财会专业为主,兼顾文理工科各专业多学科协调发展。

目前各个学院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类型有社会认知型实践、专业认知型实践和专业研究型实践三种。

在暑假社会实践座谈会上的反馈、辅导员交流座谈会、对学生群体进行调查得知:我院大部分学生参加过社会认知型实践,少部分学生参加过与自己所学专业相关的实践,三本院校的学生很少参加专业研究性实践。

关于管理学课程改革的思考

关于管理学课程改革的思考

关于管理学课程改革的思考
杜明汉
【期刊名称】《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8(007)001
【摘要】学习研究管理学的重要价值在于运用管理学中科学的原理、原则及方法解决复杂多变的管理实际问题.因此,为了促使学生把所学的管理知识灵活地、创造性地运用到管理实践中,教师需认真掌握管理学课程中的规律;明确管理学课程教学的目标和过程;熟练运用管理学课程中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总页数】2页(P67-68)
【作者】杜明汉
【作者单位】山西金融职业学院,院长室,山西,太原,03000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2
【相关文献】
1.高职管理学院高数课程改革的思考与探索 [J], 胡芳;赵丽君
2.双语教学还是全英语教学--对上海师范大学管理学课程改革的思考 [J], 李国
3.高职《行政管理学》课程改革的若干思考r——以安徽中澳科技职业学院商务管理专业为例 [J], 胡敏
4.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视角下《管理学》课程改革问题思考——以郑州成功财经学院为例 [J], 钟克明
5.以创新性案例为主的《管理学》课程改革思考 [J], 杨丽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上好《管理学》课的几点思考

上好《管理学》课的几点思考

上好《管理学》课的几点思考作者:朱水成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第26期摘要:《管理学》是所有管理类专业必学的一门基础课程,如何上好《管理学》是所有从事一线教学工作者所面临的共同问题。

要教好管理学,关键是完成两项任务,即理论知识的传授与管理思维的培养。

而要实现上述目标,就必须将传授式教学法与体验式教学法有机地结合起来。

关键词:《管理学》课;教学目标;思考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6-0244-02众所周知,管理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作为一门科学,它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重视和掌握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方法等理论知识;作为一门艺术,它又要重视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加强实践环节的学习和运用的艺术,以培养学生的管理思维能力。

笔者于八年前开始从事管理学的教学工作,在此期间对于该如何提高管理学的教学效果,曾有过一些想法,也做过许多尝试。

因而,愿在此与读者交流一下自己的几点心得体会,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笔者认为,要教好管理学,必须做好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选择合适的教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只有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自觉地调动全部感官,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与学的过程中。

教材是教师讲授与学生学习管理学理论知识的主要载体,教材选择得好,教师教起来得心应手,学生学起来也兴趣盎然。

因此,如何在数量众多的教材中选择一本适合自己所教学生的教材是广大从事管理学教学工作的老师所面临的第一大难题。

笔者在八年间曾尝试过不同版本的管理学优秀教材,尽管每种教材都有其各自的优点和缺陷,剔除其他因素的影响,笔者发现使用浙江大学刑以群教授所著的《管理学》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该教材的最大特色是在内容体系上比较独特,所选择的大量案例均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密切相关,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管理学的兴趣。

二、使学生认识到学好管理学的重要性正所谓思想决定行动,学生若能在思想上认识到学好管理学的重要意义,必然会在行动上有所付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年第1期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No.1 Mar ., 2008 第7卷 总第25期 Journal of Anhui Business College of Vocational Technology V ol. 7 General No.25
·67·
关于管理学课程改革的思考
杜明汉
(山西金融职业学院 院长室,山西 太原 030008)
摘 要: 学习研究管理学的重要价值在于运用管理学中科学的原理、原则及方法解决复杂多变的管理实际问题。

因此,为了促使学生把所学的管理知识灵活地、创造性地运用到管理实践中,教师需认真掌握管理学课程中的规律;明确管理学课程教学的目标和过程;熟练运用管理学课程中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管理学;课程改革;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9255(2008)01-0067-02
Reflection on Reform of Management Course
DU Ming-han
(President Office, Shanxi Professional College of Finance, Taiyuan 030008, China)
管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它是人们在长期的管理实践中,经过无数次的成功和失败,总结出来的一系列可供人们学习和传授的、反映管理活动规律的管理理论和一般方法。

它既有科学性的一面,又有很强的实践性一面。

这就是说,在管理实践中,如果仅凭书本知识来诊断、仅仅借助原则来设计、仅靠背诵原理来管理是远远不够的。

只有将管理知识与具体的管理实践相结合,发挥管理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进行有效的管理。

另外,管理对象的复杂性和管理环境的多变性以及管理知识的综合性,决定了管理知识在运用时要注意技巧性、灵活性和创造性,这些特点决定了管理学不论在教还是学方面都有其特定的规律和技巧。

必须根据管理学学科特点,研究教和学的规律,从而提高管理学课程教和学的效果。

一、认真掌握管理学课程的教学规律
研究表明,在管理学教学中,学生管理品质和管理技能的形成是两种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存在着教化与内化两种机制。

教化是指教师按照一定的社会需要,把一定的管理学知识、管理技巧传授给学生的过程;内化是社会环境等外部事物向人的内部精神(即心理)转化的过程。

教化与内化之间是手段与目的关系,教化是内化的条件,内化的发生受教化的影响,但最终取决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而学生身心发展已进入到成熟阶段,有较强的主体性,在合理教化的影响学习过程中对各种媒介所传递的管理方面的信息,通过对管理知识的反映、理解、择取、整合并内化为自己的思想、信念的过程,与自觉去外化践行管理的过程的统一,这也说明了教师的施教与大学生的自觉实践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

基本建构的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分初级知识学习和高级知识学习两个水平。

初级知识学习的方式主要是接受、理解和记忆,学习内容是结构良好的学科知识,由事实、概念、原理或原则组成,彼此间存在着严密的逻辑关系和层次结构。

高级知识学习的内容是结构不良领域的知识,即有关应用的知识,并不像书本知识那样意义分明、逻辑严密和组织良好。

而管理学课教学内容中有相当一部分,由于其实践性、针对性和变化性等特点,归属于高级知识的范畴,需要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与实际问题解决活动,来把握在同一案例中各种知识之间关系的复杂性与在不同案例中同一知识的意义和用法的差异性,从而达到灵活应用知识、推导新知识、广泛迁移知识的目的,这种高级知识的学习实际上是一种基于问题的学习,就是从实际问题入手来组织教学,将学科知识隐含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科知识服务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二、明确管理学课程教学的目标和过程
管理学教学模式是以建构学生的学习参与机制,形成实践体验与内化践行的学以致用能力为目标指向的。

即通过管理学课程的实践教学,使学生
杜明汉:关于管理学课程改革的思考
·68·
参与、亲身体验、积极探究、发现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并运用所学理论研究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分辨是非善恶,坚定理想信念,自觉砥砺品性,不断完善自我,提高自己管理能力。

联系管理学课程教学的特点,基于问题的学习,可以成为实践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即从企业的现实出发,与大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联系,与社会现实生活及国内外企业管理的最新实践密切联系,在现实生活中找问题,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主动地探究问题,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澄清认识,学习理论,并提高境界,增长才干。

采取基于问题的学习教学方式,在教学程序安排上,可以涉及以下具体的教学过程:创设问题情境(企业参观、案例讨论,完成规定任务)——驱动探究(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如完成课业)——获得体验(认识性、情感性、操作性)——交流经验——梳理整合。

三、熟练地运用管理学课程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一)设置问题情境——基于问题学习的操作平台
通过管理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让师生置身于一个解决管理现实问题的活动之中,尤其是让学生产生问题意识,在自己的已知与未知之间发现矛盾,形成困惑,从而激发起探究管理知识与管理方法的欲望和主动学习思考的内在动机。

(二)驱动探究——基于问题学习的核心环节 学生通过身体力行的各种企业参观、企业调查、企业见习和实习等实际活动而进行的主动探究,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管理学的教学以提高学生的管理理念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目标指向,最终要解决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问题,要解决大学生管理品质形成的内在机制,即大学生企业管理认知、情感、意志、行为习惯等
要素的有机联系和共同作用,而实践参与,践履探究,是让大学生在实践中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伦理道德观的基本条件和重要途径。

(三)获得体验——基于问题学习的直接结果 学生对管理问题的主动探究的过程,是其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并得到锻炼的过程,也是学生亲历并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之中以及过程之后,学生可以获得关于企业管理多方面的直接经验,包括认识、情感、操作方面的直接经验。

(四)交流经验——基于问题学习的教学目标的达成
将每个学生参与实践、社会调查的经验进行交流,可以使学生在共享经验的过程中相互启发,集思广益,在交流沟通中不断增长智慧与能力。

这种零散经验的规范化、内在经验的外显化以及个人经验的推广交流,无疑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受益,甚至让教师受益,从而提高管理学课程教学的实效。

(五)梳理整合——基于问题学习的教学目标的达成
教学目标达成与否,是衡量管理学课程教学成效的关键,学生在对企业管理问题主动探究的过程中所获得的经验是多方面的,也是各不相同的。

要保证管理学课程的教学质量,还需要对学生在实践中得到的经验加以梳理整合。

这并不像过去课堂教学中由教师作结论、划重点那么简单,而是要引导学生面对种种不同的观点做出自己的思考,能够在辨析不同观点的过程中理解管理基本理念、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的运用。

学会用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看待企业的实际问题,才能运用科学管理的思想去解决实际问题,才能使自己逐渐成为一名既有理论知识又有管理艺术的成功管理者。

(责任编辑 刘 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