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胃肠炎鉴别诊断方法

合集下载

儿童急性胃炎诊断

儿童急性胃炎诊断

儿童急性胃炎诊断摘要】:我院于1983年10月及1984年11月收治婴幼儿急性胃肠炎63例,重点探讨了:1.病原,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对其中57例粪便进行轮状病毒检测,阳性率为39/57(68.4%);2.流行病学,具有明显的流行性与季节性,发病年龄最小3月,最大2岁,其中6月~1 1/2岁者发病率为82.5%,混合喂养与人工喂养儿发病率为66%;3.临床特点,病初伴有发热者68.4%、上呼吸道感染者44.4%,全部病例均具有典型腹泻和呕吐,且有轻至中度脱水及酸中毒;4.免疫状态,患儿粪便SIgA降低,血清IgM升高,IgG降低,E-RFC形成率降低,均与正常儿有显著差异。

【关键词】:急性胃肠炎病原学检查临床特点流行性一、概述急性胃炎(acute gastritis)是指由物理性、化学性或生物性有害因子引起的胃黏膜急性炎症,其病变可仅局限于胃底、胃体或胃窦,也可弥漫分布于全胃。

病变深度大多局限于黏膜层,严重时则可累及黏膜下层或肌层,甚至达到浆膜层。

急性胃炎可因服用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抗肿瘤化疗药、洋地黄、氯化钾等)、误服腐蚀性化学物质(如强酸、强碱等)、应激因素(严重创伤、大面积烧伤、大手术、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和外伤、败血症等)、酒精、感染、十二指肠液反流、摄入由细菌及其毒素污染的食物、胃壁的机械损伤、各种因素所致的变态反应所引起。

二、诊断思路(一)病史要点急性胃炎除了胃镜检查外,主要靠患儿和家属提供的病史,因此必须详细询问病史,以防误诊和漏诊。

1.有摄入细菌及其毒素污染的食物、服药、吞食腐蚀性化学物质、酗酒、应激和放射线照射等明显的诱因。

2.急性上腹痛、恶心、呕吐和食欲减退。

严重者可有呕血、黑粪、电解质紊乱与酸碱平衡失调。

可有原发病的临床表现,如严重烧伤、败血症、休克等,或在全身严重疾病基础上发生消化道出血。

(二)查体要点1.一般均有腹部压痛,以上腹部压痛为主。

2.胃黏膜糜烂、出血较多者可有贫血的相应体征,如结膜、口唇苍白。

病例书写常见症状、体征描述及鉴别诊断

病例书写常见症状、体征描述及鉴别诊断

病例书写常见症状、体征描述及鉴别诊断病例书写是医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它需要准确描述病人的症状、体征,同时进行鉴别诊断以确定疾病的原因。

下面是两个病例的描述和鉴别诊断,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病例一:患者男性,40岁,主诉发热、咳嗽已两周。

发热范围在38℃-39℃之间,咳嗽症状较为严重,伴有痰液咳出,咳嗽胸闷,无呼吸困难。

查体发现双肺有湿啰音,心肺听诊正常,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轻度升高,C反应蛋白升高。

化验结果显示乙型链球菌阴性。

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可以初步怀疑以下几种疾病:急性支气管炎、肺炎、肺结核、流感等。

进一步的鉴别诊断如下:1. 急性支气管炎:咳嗽是急性支气管炎的典型症状,常伴有痰液咳出和胸闷。

但急性支气管炎不一定会伴有发热,体征可以有双肺湿啰音。

化验结果中乙型链球菌阴性排除了这个可能性。

2. 肺炎:发热和咳嗽是肺炎的常见症状,咳嗽时咳出的痰液通常黄色或绿色。

双肺湿啰音是肺炎的典型体征,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升高与炎症反应相关。

肺炎的可能性较大,但还需要进一步的检查确认。

3. 肺结核:肺结核患者常伴有慢性咳嗽、痰液咯血、体重减轻等症状。

双肺湿啰音可能出现在痰液潴留的情况下。

但血常规中乙型链球菌阴性排除了这个可能性。

4. 流感:流感常伴有高热、咳嗽、咽痛、肌肉疼痛等症状,但体征一般无明显改变。

白细胞计数轻度升高和C反应蛋白升高提示可能存在炎症。

鉴别诊断结果:根据病史、体征和化验结果,初步怀疑该患者为肺炎。

但为了确认诊断,建议进行胸部X光检查和痰液培养,以确定是否存在肺炎和可能的病原体。

病例二:患者女性,65岁,主诉腹痛、腹部胀气已一周。

腹痛呈持续性,经常伴随恶心、呕吐,没有排便困难,也没有发热症状。

腹部实质积水征阳性,肠鸣音减弱,血常规和腹部彩超未发现异常。

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可以初步怀疑以下几种疾病:急性胃肠炎、胃食管反流病、胃癌等。

进一步的鉴别诊断如下:1. 急性胃肠炎:腹痛、恶心、呕吐是急性胃肠炎的常见症状。

常见症状的初步鉴别诊断

常见症状的初步鉴别诊断

安源区五陂镇卫生院常见症状的初步鉴别诊断1、消化系溃疡:患者有反复上腹痛病史,伴反酸、嗳气、上腹饱胀,查体:腹软、剑突下压痛,无反跳痛,行胃镜检查可予以确证。

2、急性肠梗阻:患者多有腹部手术病史,临床表现有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及肛门停止排气排便等,腹部X线片发现气液平面有助于鉴别。

3、急性腹膜炎:患者有腹胀、腹痛伴发热等临床表现。

查体可见腹肌揉面感,有压痛及反跳痛,肠鸣音可减弱甚至消失。

化验及X线检查有助于鉴别。

4、急性阑尾炎患者常有转移性右下腹部痛,查体可及右下腹部压痛反跳痛,本例病史症状不支持。

5、消化性溃疡穿孔:患者既往有近十年复合性溃疡病史,此次虽出现持续性上腹痛,但查体全腹无鸣音正常反跳痛、肌紧张,肠。

6、急性胰腺炎:病因多为胆管结石、大量饮酒、进食,临床表现为腹痛、腹胀、恶心、呕吐,排气、排便不通,辅助检查:腹部B超及上腹部CT可发现胰腺肿大炎性渗出,查血淀粉酶急性升高可辅助诊断。

7、泌尿、系统感染:包括肾盂肾炎、肾周脓肿等,病因多为输尿管结石或尿路梗阻所致,细菌感染后可出现对应测腰痛、腹痛、胀痛或绞痛,高热,行腹部CT或B超可进一步明确诊断。

8、尿路感染患者常以尿路刺激征为首要表现,严重感染时可出现发热畏寒,尿分析可及白细胞,尿路结石合并感染可及腹痛等,泌尿系超声可鉴别,本例不支持。

9、泌尿系结石:患者有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等表现,查体可有双肾区叩击痛及双输尿管行经处压痛。

泌尿系彩超及X 线检查有助于鉴别。

10、急性胃肠炎: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腹胀,查体:中、上腹部压痛,肠鸣音活跃,血分析白细胞可增高。

11、急性胃炎:多见于进食辛辣等刺激食物、着凉等,突发上腹痛,主要为剑突下,可隐痛、绞痛、胀痛,伴恶心、呕吐,嗳气、反酸等,查胃镜可发现急性胃粘膜糜烂、变红等改变。

12、返流性食管炎: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上腹部及胸部烧灼样疼痛,可无明显异常体征,食道可见局部粘膜红。

13、食管癌:中老年多见,进行性吞咽困难,慢性起病,食管吞钡、胃镜可发现肿物,病理活检可确诊。

常见外科疾病鉴别诊断

常见外科疾病鉴别诊断

常见外科疾病鉴别诊断一、阑尾炎1.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穿孔后溢液可沿升结肠旁沟流至右下腹部,似急性阑尾炎的转移性腹痛。

病人多有溃疡病史,突发上腹剧痛,迅速蔓延至全腹,除右下腹压痛外,上腹仍具疼痛和压痛,腹肌板状强直,肠鸣音消失,可出现休克。

多有肝浊音界消失,X线透视或摄片可有腹腔游离气体。

如诊断有困难,可行诊断性腹腔穿刺。

2.右侧输尿管结石腹痛多在右下腹,为突发性绞痛,并向外生殖器部位放射,腹痛剧烈,但体征不明显。

肾区叩痛,尿液检查有较多红细胞。

B型超声检查表现为特殊结石声影和肾积水等。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X线摄片约90%在输尿管走行部位可显示结石影。

3.妇产科疾病①宫外孕:常有急性失血症状和下腹疼痛症状,有停经史及阴道不规则出血史,妇科检查阴道内有血液,阴道后穹窿穿刺有血等。

②卵巢滤泡或黄体囊肿破裂:临床表现与官外孕相似,多在月经中后期发病。

③卵巢囊肿扭转:腹痛突然而剧烈,盆腔检查可发现右侧囊性肿物。

④急性输卵管炎:腹部检查时压痛部位较阑尾炎部位低,且左右两侧均有压痛,白带增多或有脓性分泌物,分泌物涂片检查可见革兰阴性双球菌。

二、急性胰腺炎1. 急性胃肠炎急性胃肠炎有进食不洁饮食史,上腹部痛为阵发性,可伴恶心、呕吐和腹泻,呕吐后腹痛缓解。

而急性胰腺炎腹痛剧烈,向腰背部放射,呕吐后腹痛不缓解。

急性胃肠炎血、尿淀粉酶均正常。

2.消化道溃疡急性穿孔有溃疡病史,常因进食不当而突发上腹部刀割样疼痛,腹部有明显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可呈板状腹。

肝浊音界缩小或消失,X线可见膈下游离气体,血清淀粉酶虽升高,但不超过500U.3.胆囊炎和胆石症右上腹胀痛或绞痛,向右肩背部放射,可伴有黄疸。

查体莫菲征阳性,B超可以确诊。

血清淀粉酶可升高,但不超过正常值的2倍。

4.急性肠梗阻肠扭转等机械性肠梗阻出现脐周绞痛,呈阵发性加重。

肠鸣音亢进,停止排气或排便。

X丝显示液气平面,血清淀粉酶轻度升高,不超过500U.出血坏死型胰腺炎可出现麻痹性肠梗阻,腹部膨隆,肠鸣音减弱或消失,X线也可显示液气平面,但血清淀粉酶明显升高。

急性胃肠炎病历(炎症)

急性胃肠炎病历(炎症)

2016年8月16日14时30分首次病程记录患者韦美丽,女性,53岁。

因腹痛、腹泻1天于2016年8月16日14时30分自行入院。

一、病例特点:1、患者中年女性,以腹痛、腹泻为主要症状,伴呕吐,有食用街边快餐及饮用冷冻水等不洁饮食史。

2、患者1天前出现阵发性上腹部绞痛,无放射痛,解水样大便6次,伴恶心,呕吐6-8次,为胃内容物及水样物,无呕血及黑便。

伴头晕、全身无力。

无头痛,无出汗,无发热。

无胸闷、心悸,小便正常。

无抽搐,无意识不清,无尿便失禁。

精神一般。

曾外院门诊就诊,给予口服药物(具体不详)治疗后仍有恶心、呕吐,伴有腹泻、腹胀,无发热。

3、既往体健。

未发现药物、食物过敏史。

4、体格检查:T:37.10C,P:80次/分,R:20次/分,BP:130/70mmHg。

神志清楚,无脱水貌,查体合作。

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00mm,对光反射灵敏。

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罗音。

心率80次/分,律齐,无杂音。

腹软,脐周部正中压痛,无反跳痛,麦氏点无压痛。

肠鸣音稍亢进,约7-8次/分。

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5、辅助检查:血常规:WBC 17.8×109/L,N 83.9%。

便常规:WBC:8-10/HPF,无粘液及脓血。

二、初步诊断:急性胃肠炎三、诊断依据:1、患者中年女性,以腹痛、腹泻伴有呕吐为主要症状,有不洁饮食史。

2、体格检查:T:37.1 0C,BP:130/70mmHg。

神志清楚,无脱水貌,体查合作。

腹软,脐周部正中压痛,无反跳痛,肠鸣音稍亢进,约7-8次/分。

3、辅助检查:血常规:WBC 17.8×109/L,N 83.9%。

便常规:WBC:8-10/HPF。

四、鉴别诊断:1、急性胰腺炎:两病均有腹痛症状,但急性胰腺炎者腹痛更剧烈,以左上腹为主,伴有呕吐,发热。

大多数有暴饮暴食史,一般无腹泻症状。

必要时查血、尿淀粉酶及腹部CT明确病情。

2、急性阑尾炎:部分急性阑尾炎者可以腹痛、腹泻为首发表现,但腹痛以右下腹为主,或者伴有转移性右下腹痛。

16种腹痛鉴别诊断

16种腹痛鉴别诊断

16种腹痛鉴别诊断16种常见急性腹痛,怎样鉴别呢?一、急性胃肠炎发病前常有不洁饮食史,或共餐者也有类似症状病史。

腹痛以上腹部和脐周围为主,常呈持续性痛伴阵发性加剧。

常伴恶心、呕吐、腹泻,亦可有发热。

可有上腹部或脐周围压痛,多无肌紧张,更无反跳痛,肠鸣音稍亢进。

实验室检查:大便常规检查可有异常发现。

二、急性阑尾炎大多数病人起病时先有中上腹持续性隐痛,数小时后腹痛转移至右下腹,呈持续性隐痛,伴阵发性加剧。

少数病人起病时即感右下腹痛。

中上腹隐痛经数小时后转移至右下腹痛是急性阑尾炎腹痛的特点,约占70%至80%。

可伴恶心、呕吐或腹泻。

重者可有发热、乏力、精神差。

右下腹固定压痛点是诊断急性阑尾炎的最重要体征,典型的是麦氏点(Mc Bunery点)压痛或伴有肌紧张、反跳痛;结肠充气试验、腰大肌试验或闭孔内肌试验阳性不仅有助于诊断,还有助于术前阑尾定位。

直肠指检及妇女盆腔检查对鉴别很有必要。

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升高。

B超检查:可发现阑尾肿胀或阑尾周围液性暗区。

稀钡灌肠造影:对反复发作右下腹部疼痛,疑为慢性阑尾炎者有助于诊断。

若在右下腹扪及边缘模糊的肿块,则提示已形成阑尾包块,如伴有畏寒、发热,B超提示右下腹有液性暗区,则应考虑阑尾脓肿形成。

此外,在老年病人如诊断为阑尾包块经抗生素治疗后长期不消退者,应考虑并存结肠癌可能,应进一步做结肠镜检查。

阑尾炎早期在右下腹压痛出现前易误诊为急性胃肠炎,而在阑尾炎穿孔后又易误诊为急性腹膜炎。

此外,高位阑尾炎应与胆囊炎鉴别,腹膜后阑尾炎应与腹膜后脓肿鉴别,还需与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右侧尿路结石、妇科炎症及卵巢囊肿扭转、右侧胸膜炎或右下肺炎等众多疾病鉴别。

如术中发现阑尾炎症较轻微,与临床症状不符合时,应常规检查末段回肠,以排除Meckel憩室炎或Crohn 病等炎症性肠病。

三、急性胆囊炎好发于中老年妇女,尤其是肥胖者。

急性胆囊炎多伴有胆囊结石,常在脂肪餐后发作,右上腹持续性疼痛、向右肩部放射,多伴有发热、恶心、呕吐,但一般无黄疸。

腹痛诊断依据及鉴别诊断

腹痛诊断依据及鉴别诊断

1、急性胃肠炎:腹痛以上腹部与脐周部为主,常呈持续性急痛伴阵发性加剧。

常伴恶心、呕吐、腹泻,亦可有发热。

体格检查时可发现上腹部或及脐周部有压痛,多无肌紧张,更无反跳痛,肠鸣音稍亢进。

结合发病前可有不洁饮食吏不难诊断。

2.胃、十二指肠溃疡:好发于中青年,腹痛以中上腹部为主,大多为持续性陷痛,多在空腹时发作,进食或服制酸剂可以缓解为其特点。

体格检查可有中上腹压痛,但无肌紧张亦无反跳痛。

频繁发作时可伴粪便怨血试验阳性。

胃肠钡餐检查或内镜检查可以确立诊断。

若原有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史或有类似症状,突然发生中上腹部烈痛、如刀割样,并迅速扩展至全腹,腹痛检查时全腹压痛,腹肌紧张,呈“板样强直”,有反跳痛、肠鸣消失,出现气腹和移植性浊音,肝浊音区缩小或消失则提示为胃、十二指肠穿孔。

腹部X线平片证实膈下有游离气体、腹腔穿刺得炎性渗液诊断可以确定。

3.急性阑尾炎:大多数患者起病时先感中腹持续性隐痛,数小时后转移至右下腹,呈持续性隐痛,伴阵发性加剧。

亦有少数患者起病时即感右下腹痛。

中上腹隐痛经数小时后转右下腹痛为急性阑尾炎疼痛的特点。

可伴发热与恶性。

检查可在麦氏点有压痛,并可有肌紧张,是为阑尾炎的典型体征。

结合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急性阑尾炎的诊断可以明确。

若急性阑尾炎未获及时诊断、处理,1~2日后右下腹部呈持续性痛,麦氏点周围压痛、肌紧张及反跳痛明显,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显著增高,则可能已成坏疽性阑尾炎。

若在右下腹扪及边缘模糊的肿块,则已形成阑尾包块。

4.胆囊炎、胆结石:此病好发于中老年妇女。

慢性胆囊炎者常感右上腹部隐痛、进食脂肪餐后加剧,并向右肩部放射。

急性胆囊炎常在脂肪餐后发作,呈右上腹持续性剧痛、向右肩部放射,多伴有发热、恶性呕吐。

患胆石症者多同伴有慢性胆囊炎。

胆石进入胆囊管或在胆管中移动时可引起右上腹阵发性绞痛,亦向右肩背部放射。

亦常伴恶性。

体格检查时在右上腹有明显压痛和肌紧张,Murphy征阳性是囊炎的特征。

小儿急性胃肠炎课件ppt

小儿急性胃肠炎课件ppt

01
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稀粥、面条等,避免油腻和刺激性
食物。
逐步恢复饮食
02
在病情好转后,逐步恢复正常的饮食,以补充营养。
补充营养
03
选择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品,如新鲜蔬菜、水果等,有助
于提高孩子的免疫力。
THANKS
感谢观看
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
感染、食物中毒、药物、过敏反应等 。
发病机制
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肠道炎症反应, 导致肠道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溃 疡等病理改变,影响肠道功能,引起 腹泻、呕吐等症状。
临床表现
01
02
03
症状
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发热等。
体征
腹部压痛、肠鸣音亢进等 。
并发症
脱水、电解质紊乱、休克 等。
抗炎
如有细菌感染,可给予适当的抗 生素治疗。
病因治疗
抗感染治疗
针对病原体选用适当的抗生素,如细菌性胃肠炎需使用抗生 素治疗。
对症治疗
针对不同病因引起的胃肠炎,采取相应的对症治疗措施,如 抗过敏、抗寄生虫等。
04
预防与护理
预防措施
保持个人卫生
教育孩子勤洗手,保持家庭环境清洁,避免病菌 滋生。
饮食卫生
轮状病毒感染
大便呈水样或蛋花样,但 多产生在秋冬季节,常伴 有发热和上呼吸道感染症 状。
肠套叠
腹痛剧烈,腹部可触及包 块,大便呈果酱样。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白细胞计数可正常或轻 度升高。
大便常规
大便镜检可见白细胞或 红细胞,培养可发现致
病菌。
电解质检查
呕吐和腹泻可能导致电 解质紊乱,如低钾、低
钠等。
血气分析

急性肠炎如何鉴别诊断?

急性肠炎如何鉴别诊断?

急性肠炎如何鉴别诊断?中医诊断标准:(1)肠胃湿热:证候:病起急骤,恶心频发,呕吐吞酸,脘腹阵作,泻下急迫,便行不爽,粪色黄褐色臭,舌苔黄腻,脉儒数或滑数。

证候分析:肠胃湿热,多见于夏季,暑热夹湿,伤及脾胃,内扰胃府,浊气上逆则恶心、呕吐;肠中有热,则泻下急迫;湿浊中阻,气机不利则脘腹阵痛,苔黄腻,脉滑数为湿热之证。

(2)寒湿阻滞:证候:呕吐清水、恶心、腹泻如水,腹痛肠鸣,恶寒发热,全身酸痛,苔薄白或白腻,脉儒。

证候分析:夏秋之际,贪凉露宿,寒湿入侵,寒邪秽气,郁遏中焦,使脾胃受损,则现呕吐、泄泻清稀甚至如清水样;若寒湿内盛,脾胃气机受损,则腹痛肠鸣,若邪束肌表,营卫失和,则发热恶寒,头痛身痛;苔白腻,脉孺或浮,为寒湿蕴阻之象。

(3)食滞胃肠:证候:恶心厌食,得食愈甚,吐后反快;腹痛,泻下秽臭,急迫不爽,然泻后痛减;苔厚腻,脉滑实。

证候分析:饮食不节,特别是误食馊腐食物或贪食生冷,暴饮暴食,使宿食内停,阻滞肠胃,宿食不化,则浊气上逆而暖腐酸臭;宿食下注,则泻下臭如败卵;著泻后腐馊外出,则腹痛减轻;舌苔厚腻、脉滑是宿食内停之象。

(4)脾胃虚弱:证候:禀赋不足,素体脾虚,饮食稍有不慎即易吐泻,大使溏薄,呕吐清水,且时作时休,伴有面色不华,乏力倦怠,舌淡,脉儒弱。

证候分析:素体脾胃虚弱,水谷腐熟运化不及,饮食稍有不慎则脾虚愈甚,吐泻交作、久泻不止;气血来源不足,故面色萎黄,肢软乏力;舌苔薄自,脉细弱为脾胃虚弱之象西医诊断标准:1.常有进食不洁食物病史。

2.多在食后短期内突然发病,多有上腹部不适、疼痛、食欲减退、恶心、腹泻。

3.查体腹部可有轻压痛、肠鸣音亢进。

4.大便常规可有白细胞、血白细胞增高。

西医诊断依据:本病诊断主要依据急性起病、最近有饮食不当或摄入对胃有不良刺激药物等病史,以及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临床表现。

西医鉴别诊断:当有上消化道出血时,应与消化性溃疡、食管静脉曲张破裂等引起的出血相鉴别。

16种腹痛鉴别诊断

16种腹痛鉴别诊断

种常见急性腹痛,怎样鉴别呢?一、急性胃肠炎发病前常有不洁饮食史,或共餐者也有类似症状病史.腹痛以上腹部和脐周围为主,常呈持续性痛伴阵发性加剧.常伴恶心、呕吐、腹泻,亦可有发热.可有上腹部或脐周围压痛,多无肌紧张,更无反跳痛,肠鸣音稍亢进.实验室检查:大便常规检查可有异常发现.二、急性阑尾炎大多数病人起病时先有中上腹持续性隐痛,数小时后腹痛转移至右下腹,呈持续性隐痛,伴阵发性加剧.少数病人起病时即感右下腹痛.中上腹隐痛经数小时后转移至右下腹痛是急性阑尾炎腹痛地特点,约占至.可伴恶心、呕吐或腹泻.重者可有发热、乏力、精神差.右下腹固定压痛点是诊断急性阑尾炎地最重要体征,典型地是麦氏点( 点)压痛或伴有肌紧张、反跳痛;结肠充气试验、腰大肌试验或闭孔内肌试验阳性不仅有助于诊断,还有助于术前阑尾定位.直肠指检及妇女盆腔检查对鉴别很有必要.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升高.超检查:可发现阑尾肿胀或阑尾周围液性暗区.稀钡灌肠造影:对反复发作右下腹部疼痛,疑为慢性阑尾炎者有助于诊断.若在右下腹扪及边缘模糊地肿块,则提示已形成阑尾包块,如伴有畏寒、发热,超提示右下腹有液性暗区,则应考虑阑尾脓肿形成.此外,在老年病人如诊断为阑尾包块经抗生素治疗后长期不消退者,应考虑并存结肠癌可能,应进一步做结肠镜检查.阑尾炎早期在右下腹压痛出现前易误诊为急性胃肠炎,而在阑尾炎穿孔后又易误诊为急性腹膜炎.此外,高位阑尾炎应与胆囊炎鉴别,腹膜后阑尾炎应与腹膜后脓肿鉴别,还需与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右侧尿路结石、妇科炎症及卵巢囊肿扭转、右侧胸膜炎或右下肺炎等众多疾病鉴别.如术中发现阑尾炎症较轻微,与临床症状不符合时,应常规检查末段回肠,以排除憩室炎或病等炎症性肠病.三、急性胆囊炎好发于中老年妇女,尤其是肥胖者.急性胆囊炎多伴有胆囊结石,常在脂肪餐后发作,右上腹持续性疼痛、向右肩部放射,多伴有发热、恶心、呕吐,但一般无黄疸.当结石嵌顿胆囊管或排入胆总管后可引起右上腹阵发性绞痛,向右肩背部放射,并可有黄疸.右上腹有明显压痛、反跳痛和肌紧张,征阳性是急性胆囊炎地特征.有时可触及肿大胆囊,伴有胆道梗阻者可有黄疸.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升高.超可发现胆囊肿大,囊壁肿胀,壁厚或周围有渗出,是首选检查方法.四、急性胰腺炎多数有胆石症病史,常在暴饮暴食或酗酒后突然发作,上腹部持续性疼痛,向腰背部放射,可有恶心、呕吐;重症病人腹痛迅速扩散至全腹,常有发热,并早期出现休克或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上腹压痛或伴有肌紧张、反跳痛,可有黄疸、移动性浊音阳性,脐周围或侧腹壁皮肤可出现紫红色瘀斑.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升高.血、尿淀粉酶可明显升高,但血清淀粉酶地升高常在发病后至小时后,故发病初期如血清淀粉酶不升高不能排除该病地可能,重症病人血、尿淀粉酶或明显升高或不升高.线腹部平片可见胃与小肠明显扩张,或伴横结肠扩张.检查可见胰腺肿大、胰腺周围脂肪层消失、胰周或腹腔积液.增强扫描可判断有无胰腺坏死,是诊断重症急性胰腺炎最可靠地方法.五、急性盆腔炎是岁至岁地女性病人引起急性腹痛地常见原因.表现为下腹部持续性疼痛或弥漫性腹痛.大部分都出现在经期或月经刚停止地时候,且常有盆腔炎症地既往病史或有早产、引产、流产、妇科检查操作史或有不洁性生活史.可伴有恶心、呕吐、尿频、尿急、尿痛,重者有畏寒、发热.下腹部压痛或肌紧张、反跳痛.妇科检查:阴道分泌物多,宫颈摆痛、举痛.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升高.宫颈涂片、细菌培养对诊断有帮助.妇科超检查可发现盆腔积液或输卵管、卵巢囊肿等.六、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胃、十二指肠溃疡好发于中青年,以中上腹痛为主,多为持续性痛,多在空腹时发作,进食后或服用抗酸剂可以缓解为其特点.频繁发作时可伴粪便潜血试验阳性.当发生溃疡急性穿孔时,突发上腹部剧烈疼痛,如刀割样,持续性,并在短期内迅速扩散至全腹,可有恶心、呕吐,发热.伴有出血时可有呕血或黑便.幽门梗阻者可呕吐大量隔夜宿食.未穿孔者中上腹可有轻压痛,但无肌紧张,亦无反跳痛.穿孔后可全腹压痛,腹肌紧张呈“木板样强直”,反跳痛,肠鸣音消失,可出现气腹征和移动性浊音,肝浊音区缩小或消失.腹部线平片可发现膈下游离气体、腹腔穿刺有助于诊断.需注意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病人胃肠液可沿升结肠旁沟流至右下腹部,可表现为转移性腹痛,应与急性阑尾炎鉴别.伴有畏寒、发热者应与肝脓肿破溃鉴别.此外,溃疡病穿孔腹水淀粉酶可升高,应与急性胰腺炎鉴别.七、异位妊娠破裂育龄妇女停经超过周或数月者,突发性下腹剧痛,常呈持续性痛,阴道少量流血.下腹部肌紧张,压痛、反跳痛,移动性浊音阳性,常有休克表现,腹腔穿刺抽出不凝固血液,腹腔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测定明显升高.妇科检查:一侧附件不规则,可扪及触痛包块,宫颈举痛,后穹隆饱满和触痛.对腹腔穿刺无不凝固血液者,可做阴道后穹隆穿刺,常有阳性结果.妊娠试验阳性.妇科检查、血清甲胎蛋白()或测定、超检查、检查、腹腔镜检查等有助于与常见实质性腹腔脏器破裂地鉴别诊断.八、腹腔脏器破裂常为腹部外伤导致脾破裂、肝破裂、肾破裂、胰腺断裂等,肝癌病灶可因外力作用破裂或发生自发性破裂.发病突然,持续性腹痛常涉及全腹,常伴休克.全腹膨隆,压痛、肌紧张和反跳痛.腹腔穿刺抽得不凝固血液即可证实为腹腔脏器破裂出血.妇科检查、血清及检测、超或检查等可与异位妊娠破裂相鉴别.此外,还需与腹部卒中等少见病相鉴别.如为空腔脏器破裂,线腹部平片检查可发现膈下游离气体,腹腔穿刺常可抽到胃肠内容物或粪便.胆囊或胆管破裂则腹腔穿刺可抽到胆汁.膀胱破裂者腹腔穿刺则可抽到尿液,检测其肌酐含量可明显升高.九、急性肠梗阻可见于各种年龄病人,儿童以肠道蛔虫症、肠套叠等引起地为多.成人以疝嵌顿或肠粘连引起地为多,老人则由肠肿瘤等引起为多.小肠梗阻腹痛多在脐周围,呈阵发性绞痛,伴恶心、呕吐、腹胀及肛门停止排便排气.腹部膨隆或腹部不对称,可见肠型或蠕动波,腹部压痛明显,肠鸣音亢进,可闻及气过水声、高调肠鸣音、金属音或肠鸣音减弱、消失.如腹痛呈持续性疼痛伴阵发性加剧,腹部压痛明显或伴肌紧张及反跳痛,或有血性腹水,并迅速出现休克者常为绞窄性肠梗阻.结肠梗阻地常见原因是结肠癌、肠套叠和肠扭转,常有腹胀和肛门停止排便排气.对肠梗阻病人应常规检查腹股沟区有无肿块,与嵌顿疝鉴别.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升高.生化检查可有异常,如电解质紊乱、酸中毒等.线腹部平片检查可发现肠腔充气,并有液气平面、闭襻肠管影.上消化道泛影葡胺造影和小肠镜检查可观察近端小肠梗阻,但在怀疑有结肠梗阻地病人禁用消化道造影.腹部术后出现早期肠梗阻者,应注意是否存在低钾血症、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术后胃肠无力症、术后肠麻痹、术后肠系膜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等.十、胆管结石、胆管炎常有右上腹痛反复发作病史.典型者常有三联症:腹痛,寒战、高热和黄疸.可伴有恶心、呕吐.重症急性胆管炎常表现为五联症: 腹痛,寒战、高热,黄疸,中毒性休克和意识障碍.皮肤巩膜黄染,右上腹肌紧张、压痛或有反跳痛.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升高,可出现中毒性颗粒.肝功能检查有异常变化.超、、等均有助于诊断.十一、尿路结石腹痛常突然发生,多在左或右侧腹部,呈阵发性绞痛,可向会阴部放射,常伴有腰痛.输尿管结石起初是腰痛,当结石向远端输尿管移动时,疼痛也会移到下腹部,男性病人可有睾丸反射痛.腹部压痛不明显,但常有肾区叩击痛.疼痛发作时伴有血尿为本病地特征.多有类似疼痛发作史.其特点是症状重、体征轻.腹部多无明显压痛,或仅在上、中输尿管点有压痛,或肾区叩击痛.尿常规检查有助于诊断,尿红细胞阳性,也可检到细菌和蛋白尿.腹部线平片可看到不透线地阳性结石,因为%地尿路结石都是放射线穿不透地,借此可与胆囊或胆管结石相鉴别.静脉肾盂造影可观察结石及其阻塞部位,结石阻塞侧地肾盂往往延迟显影.泌尿系统超检查或磁共振成像可确诊.十二、急性心肌梗塞急性心肌梗塞和急性心包炎地症状有时很像急性胰腺炎或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表现为上腹部突发疼痛,但多见于中老年人,心肌梗塞地部位如在膈面,尤其是面积较大者多有上腹部痛.其疼痛多在劳累、紧张或饱餐后突然发作,呈持续性痛,并向左肩或双臂内侧部位放射.常伴有恶心,可出现休克.上腹部或有轻度压痛、但无肌紧张和反跳痛,心脏听诊可有心律紊乱,常规心电图检查或心肌酶谱测定可以确诊本病.十三、腹主动脉瘤破裂常见于岁至岁地老年病人,男性病人有吸烟史、糖尿病或高脂血症等是该病地危险因素.典型临床表现为三联征:①腹部和腰背部持续性剧烈疼痛;②腹部可触及搏动性肿块;③低血压或休克.诊断地关键在于对该病提高警惕,超检查、腹部增强、血管造影或腹部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均可做出诊断,但该病常常没有时间进行这些辅助检查.十四、胸,腹主动脉夹层是由于胸、腹主动脉内膜破裂而外层尚完整,高压地血流在主动脉内、外层之间形成夹层.病人多有高血压病史,表现为胸部或腹部剧烈疼痛,而腹部检查可无明显体征.及时做胸、腹部增强、血管造影或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有助于诊断.十五、肠系膜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肠系膜血管栓塞多有心肌梗塞或房颤病史,而血栓形成往往发生在术后,尤其是门静脉高压症行断流和脾切除术后或恶性肿瘤术后,或病人存在血液高凝状态.突发性腹部剧烈疼痛,伴恶心、呕吐.发病开始时腹痛程度与腹部体征不成比例,腹部压痛轻,肠鸣音活跃,随着病变地进展,腹胀逐渐加剧,出现腹膜炎体征,肠鸣音消失,可有血便,并迅速出现休克.线腹部平片可见肠管扩张,气液平面,但线腹部平片也可无异常发现.凝血功能检测、彩色多普勒检查、磁共振血管成像或血管造影可明确诊断.需与肠扭转、肠套叠或急性出血性肠炎等鉴别.十六、铅中毒见于长期接触铅粉尘或烟尘者,偶尔可见于误服大量铅化合物者.铅中毒可分为急性与慢性,均以阵发性腹部绞痛为其特征.通常腹痛发作突然,多在脐周围.常伴腹胀、便秘及食欲不振等.腹部体征不明显,无固定压痛点,肠鸣音多减弱,临床易误诊为肠梗阻.齿龈边缘可见铅线,此为铅中毒地特征性体征.周围血中可见嗜碱性点彩红细胞,血铅和尿铅检测明显升高可以确诊.。

急性胃肠炎的诊断

急性胃肠炎的诊断

临床症状 (1)有暴饮暴食或吃不洁腐败变质食物史。 (2)起病急,恶心、呕吐频繁,剧烈腹痛,
频繁腹泻,多为水样便,可含有未消化食物,少 量粘液,甚至血液等。
(3)常有发热、头痛、全身不适及程度不同 的中毒症状。
(4)呕吐、腹泻严重者,可有脱水、酸中毒, 甚至休克等。
(5)体征不明显,上腹及脐周有压痛,无肌 紧张及反跳痛,肠鸣音多亢进。
治疗急性腹泻 以丹参注射液为主治疗急性腹泻84例,治疗组给予丹参注 射液16ml加入5%葡萄糖500ml中静滴,每日1次,对照 组给予庆 大霉素静滴,结果,治疗组发热消退时间、腹痛消失时 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止泻时间两组差异并无显著 性(P<0.05)。 复方丹参注射液由中药丹参和降香组成, 丹参.降香均有活血化瘀.改善肠道微循环的作用.能促 进小肠刷状边缘被损害的上皮细胞正常再生,加快肠黏膜 的修复,使肠黏膜的运转和吸收功能恢复正常,秋季腹泻 患儿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2ML 肌注,每日2次连用2-3天,或用复方丹参注射液6- 10ML加入5%的葡萄糖100-200ML内静点, 每日1次,至腹泻停止.也可足三里穴位注射复方丹参治 疗秋季婴幼儿腹泻极好.
急性胃肠炎并发疾病
脱水电解质不平衡、肠穿孔、败血症
对症治疗
胃是人体的主要消化器官。急性胃炎 是一种常见病,主要表现为上腹疼痛、不 适,食欲下降,恶心呕吐,有时伴腹泻, 严重的急性胃炎还会引起呕血、便血等症 状。急性胃炎包括四种类型,在日常生活 经常遇到的是急性单纯性胃炎。本节主要 介绍急性单纯性胃炎的诊治。
7.体征不明显,上腹及脐周有压痛,无肌紧张及反跳 痛,肠鸣音多亢进。
8.起病急,恶心、呕吐频繁,剧烈腹痛,频繁腹泻, 多为水样便,可含有未消化食物,少量粘液,甚至血液等。

急性胃炎鉴别诊断

急性胃炎鉴别诊断

急性胃炎鉴别诊断一、急性胃炎的鉴别诊断二、急性胃炎的治疗方法有哪些三、胃炎的饮食禁忌急性胃炎的鉴别诊断1、急性胃炎的鉴别诊断1.1、消化性溃疡:消化性溃疡上腹部疼痛有节律性、周期性,病程长,不难和急性单纯性胃炎鉴别。

而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时通过胃镜检查就能确诊病因。

1.2、急性胰腺炎:急性胃炎时上腹部疼痛伴恶心、呕吐,与急性胰腺炎相似。

但急性胰腺炎上腹部疼痛剧烈且常向腰背部放射,甚至可引起休克。

可伴恶心、呕吐,但呕吐后腹痛不缓解,而急性胃炎呕吐后腹痛常缓解,腹痛程度也轻。

检查血和尿淀粉酶或作腹部B超更易于鉴别。

1.3、急性胆囊炎:急性胆囊炎时右上腹痛,莫菲氏征阳性,可伴黄疸。

作腹部B超检查易于鉴别。

2、急性胃炎的临床表现2.1、急性胃炎的临床表现常因病因不同而很不一致。

因酗酒、刺激性食物引起的,多有上腹部不适、疼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一般不很严重。

2.2、由致病微生物及其毒素引起者,常于进食数小时或24h内发病,多伴有腹泻、发热和稀水样便,称急性胃肠炎。

重者有脱水、酸中毒和休克等表现。

2.3、药物及应激状态引起者常以消化道出血为主要表现,患者多有呕血和黑便,出血也可呈间歇发作,出血量大者可发生低血容量性休克。

3、常见的急性胃炎有几种3.1、急性单纯性胃炎:临床表现上腹痛、不适,伴有严重恶心呕吐等。

3.2、急性腐蚀性胃炎:患者服入腐蚀剂后,会引起口腔、食管、胃等的灼伤,轻者出现胃黏膜充血、水肿、糜烂;萤者发生溃疡、胃坏死及穿孔,有的可伴随呼吸困难、发热、休克等现象,处理不当,则很快死亡。

3.3、急性化脓性胃炎:胃黏膜急性红肿充血、坏死、糜烂及脓性分泌物。

急性胃炎的治疗方法有哪些1、急性期:应酌情禁食或给予流食,食物要选富有营养、易消化的细软食物为主。

一般患者呕吐停止后可选用清流质软食,注意少量多餐,以每日6~7餐为宜。

开始可给少量米汤、藕粉、杏仁霜等。

待症状缓解,排便次数减少,可改为全流质,如增加蒸蛋羹、咸蛋黄米糊、莲子米糊、浓米汤甩蛋花、胡萝卜米糊等食物。

急性胃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

急性胃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

急性胃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作者:付培权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11年第05期急性胃炎的临床表现常有饮食不当、酗酒、服刺激性药物等诱因。

随后出现上腹痛、食欲不振、嗳气、恶心、呕吐。

因食物中毒而致病者,多伴有急性肠炎,出现脐周疼痛、腹泻、发热、失水,甚至休克。

亦可伴上消化道出血。

问诊应询问病人疼痛部位、性质、特点,伴随症状,有何诱因。

体检发现上腹部及脐周压痛,肠鸣音亢进,偶可发热,注意有无脱水甚至休克表现。

患者一般病程短,3~5天即可治愈。

核心提示急性胃炎的主要临床表现①上腹痛:正中偏左或脐周压痛,呈阵发性加重或持续性钝痛,伴腹部饱胀、不适,少数病人出现剧痛。

②恶心、呕吐:呕吐物为未消化的食物,吐后感觉舒服,也有严重的病人呕吐出黄色胆汁或胃酸。

③腹泻:伴发肠炎者出现腹泻,随胃部症状好转而停止,可为稀便和水样便。

④脱水:由于反复呕吐和腹泻,失水过多,引起皮肤弹性差、眼球下陷、口渴、尿少等症状,严重者血压下降,四肢发凉。

⑤呕血与便血:少数病人呕吐物中带血丝或呈咖啡色,大便发黑或大便潜血试验阳性,说明胃黏膜有出血情况。

急性胃炎的诊断问诊和临床表现根据病史,起病急,有上腹部疼痛、不适,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消化不良症状,一般可作出急性胃炎诊断。

如有酗酒、严重创伤等病史,突发上消化道出血,呈间歇性。

如致病的毒性食物明确或食者集体发病,诊断为食物中毒。

多数患者白细胞在正常范围内或轻度增高,沙门氏菌属感染者可轻度减少。

呕吐物或可疑食物培养可能发现致病菌,血培养阴性。

胃镜检查急性胃炎胃镜检查为最有价值、安全且可靠的诊断手段。

可直接观察胃黏膜病变及程度,见黏膜广泛充血、水肿、渗出、糜烂、斑点状出血,有时可见黏膜表面的黏液斑或反流的胆汁。

Hp感染胃炎时,还可见胃黏膜微小结节形成。

同时取病变部位组织进行幽门螺杆菌和病理学检查。

急性胃炎患者可在48小时内作胃镜检查,以明确出血病因,有利于急性出血性胃炎的诊断。

X线钡餐造影多数胃炎病变在黏膜表层,钡餐造影难有阳性发现。

急性胃炎的诊断与治疗

急性胃炎的诊断与治疗

急性胃炎的诊断与治疗摘要】目的急性胃炎的诊断与治疗。

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

结论去除病因是治疗的前提;应针对原发疾病和病因采取防治措施。

【关键词】急性胃炎诊断治疗急性胃炎是由各种有害因素引起的胃黏膜或胃壁的炎症。

急性起病,发病率高,大部分患者经过治疗能在短期内治愈,少数留有后遗症。

其主要病损是糜烂和出血,故常称为糜烂出血性胃炎。

糜烂是指黏膜破坏不穿过黏膜肌层,出血是指黏膜下或黏膜内血液外渗而无黏膜上皮破坏,常同时伴有黏膜水肿和脆弱。

黏膜病理改变分为急性单纯性胃炎和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按发病部位分为胃窦炎、胃体炎及全胃炎。

1.诊断症状因酗酒、刺激性食物引起的,多有上腹部不适、疼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

由致病微生物及其毒素引起者,常于进食数小时或24小时内发病,多伴有腹泻、发热和稀水样便。

称急性胃肠炎。

重者有脱水、酸中毒和休克等表现。

药物及应激状态引起者常以消化道出血为主要表现,患者多有呕血和黑便,出血也可呈间歇发作,出血量大者可发生低血容量性休克。

体征:患者一般可有上腹部压痛。

有呕血和(或)黑便者可有血压下降、脉搏增快。

如有急性化脓性胃炎,可有腹部明显压痛、局部肌紧张等腹检查: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如有出血,则有不同程度的贫血;如系细菌感染所致,可有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便常规:如有出血,则肉眼见黑便,大便隐血阳性;如并发腹泻,大便中可见有脓细胞和红细胞。

特殊检查胃镜及活检为确诊本病的主要方法,急诊胃镜可见多发性糜烂、出血灶、多发浅表溃疡及黏膜水肿等表现。

一般出血后进行该项检查,可明确本病诊断。

诊断要点常有不洁饮食、服用药物、酗酒、应激等为本病的明确诱因。

有上腹疼痛、胀满不适、食欲不振等症状。

急诊胃镜证实有急性胃炎。

发现有呕血和黑便,则诊断为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

如有发热、腹泻,则可诊断为急性胃肠炎。

查体可有上腹部或脐周压痛,肠鸣音亢进。

实验室检查出血者大便潜血阳性,感染者白细胞增多。

消化内科疾病诊疗常规

消化内科疾病诊疗常规

急性胃炎概述:急性胃炎〔acute gastritis〕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急性胃黏膜炎症。

临床上急性发病,常表现为上腹部症状。

内镜检查可见胃黏膜充血、水肿、出血、糜烂〔可伴有浅表溃疡〕等一过性病变。

病理组织学特征为胃黏膜固有层见到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的炎症细胞浸润。

【临床表现】症状1.上腹痛、恶心、呕吐、食欲减退,是最常见的临床症状;2.由药物、酒精和应激因素引起的胃炎,可表现为呕血或黑便,出血量大时可出现低血压、休克、贫血;3.腐蚀性胃炎和化脓性胃炎,常出现上腹部及胸骨后剧烈疼痛、频繁呕吐、寒战、发热等;4.食物中毒引起的急性胃炎,常与急性肠炎共存,伴有腹泻,严重者可出现脱水征象,甚至低血压;5.部分急性胃炎患者无症状,仅于胃镜下表现为急性胃炎。

体征一般仅有上腹或脐周压痛,肠鸣音亢进;【辅助检查】1.以出血为主要表现者,大便潜血阳性,红细胞和血红蛋白下降,血尿素氮升高。

2.化脓性胃炎者血白细胞增多。

3.急性胃炎的诊断以胃镜最有价值,应争取在起病的24-48小时内行急诊胃镜检查〔急性腐蚀性胃炎除外〕,镜下可见胃粘膜局限性或弥漫性充血、水肿、糜烂、外表有黏液或炎性渗出物。

表现为消化道出血者镜下可发现粘膜糜烂或溃疡,粘膜外表有渗血或有血痂,胃液为鲜红色或咖啡色。

腐蚀性胃炎急性期禁行胃镜检查,静止期可见食管狭窄、胃腔变形、疤痕形成等。

【诊断要点】1.上腹痛、恶心、呕吐、食欲减退。

2.可有呕血或黑便,出血量大时可出现低血压、休克、贫血。

3.胃镜下可见明显炎症改变。

【鉴别诊断】1.急性阑尾炎本病早期可出现上腹痛、恶心、呕吐,但随着病情的进展,疼痛逐渐转向右下腹,且有固定的压痛及反跳痛,多伴有发热、白细胞增高、中性白细胞明显增多。

2.胆囊炎、胆石症有反复发作的腹痛、常以右上腹为主,可放射至右肩、背部。

查体时注意巩膜、皮肤黄疸、右上腹压痛、莫非氏征阳性,或可触到肿大的胆囊。

血胆红质定量、尿三胆检测有助于诊断。

3.其他大叶性肺炎、心肌梗塞等发病初期,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不难鉴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胃肠炎鉴别诊断方法
急性胃肠炎是人们生活中经常会患上的一种疾病,一般的表现就是呕吐,腹泻,而且会浑身无力,在夏天的时候人们比较容易换上胃肠炎,但是很多人不重视这种疾病,其实,胃肠炎不治疗的话也是比较危险的,接下来我们就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关于急性胃肠炎鉴别诊断的办法吧。

1.寄生虫感染
周围血嗜酸粒细胞增多可见于钩虫、血吸虫、绦虫、囊类圆线虫所致的寄生虫病,各有其临床表现。

2.胃肠道癌肿与恶性淋巴瘤
也可有周围血嗜酸粒细胞增高,但属继发性,应有癌肿与淋
巴瘤的其他表现。

3.嗜酸性肉芽肿
主要发生于胃和大肠,小肠呈局限性肿块,病理组织检查为嗜酸性肉芽肿混于结缔组织基质中,过敏史少见,周围血中白细胞数及嗜酸性粒细胞常不增加。

4.嗜酸粒细胞增多症
除周围血嗜酸粒细胞增高外,病变不仅累及肠道,还广泛累及其他实质器官,如脑,心,肺,肾等,其病程短,预后差,常在短期内死亡。

急性胃肠炎引起的轻型腹泻,一般状况良好,每天大便在10次以下,为黄色或黄绿色,少量黏液或白色皂块,粪质不多,有时大便呈“蛋花汤样”。

急性胃肠炎也可以引起较重的腹泻,
每天大便数次至数十次。

大量水样便,少量黏液,恶心呕吐,食欲低下,有时呕吐出咖啡样物。

如出现低血钾,可有腹胀,有全身中毒症状;如不规则低热或高热,烦躁不安进而精神不振,意识蒙眬,甚至昏迷。

上面的这些内容就是关于急性胃肠炎鉴别诊断的办法的介绍了,在夏天的时候大家不要过量的使用一些生冷的食物,尤其是天气炎热的时候,这样会很容易换上胃肠炎,急性胃肠炎虽然来势汹汹,但是只要及时的接受治疗就可以很快恢复健康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