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9、基于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布局分析的空间碎片化研究——以南京大行宫片区为例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在长江路沿线上,避免历史文化资源破碎化。
少儿 图书馆
长江路 江宁 织造府 博物馆
江苏省 美术馆
总统府 历史建筑群
南京 图书馆
六朝遗址 博物馆
(在建) 梅园新村 民国住宅区
江苏省 美术馆 新馆
图 2-8 长江路及其周边历史文化资源示意图
3.基于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布局分析的空间碎片化研究
从城市空间功能分布的角度来说,城市碎片化是指原来延续及和谐的城市空间被某部分 阶层的经济利益及需求所打破,从而形成了按照阶层利益诉求进行功能布局的城市空间。[5] 居住是人类生存最基本需求之一,居住质量不仅仅通过住房本身的条件来衡量,住房的区位 和住房外部的公共服务设施水平也是影响居住质量的重要因素。[6]如果片区内出现了碎片化 的现象,那么片区中的公共服务设施也就会偏向于集中在高收入阶层居住空间附近,这样高 收入阶层可以占有更多的公共服务设施资源。
2.2用地布局
大行宫片区位于老城中部,距离新街口商业中心仅 400 余米。本片区的功能主要为现代 商贸商务、特色文化为主导的综合服务区域,文化与服务主要集中在中山东路北侧,商业也 主要分布在中山东路南侧和洪武路东侧,以大型商场和银行为主,在居住区内部或居住区交 接处则分布着大型的菜市场和小型的商品零售或理发按摩等小型服务设施。
主,部分存在现代大体量建筑形成与周边的
传统肌理相冲突的பைடு நூலகம்间肌理,但是这一部分
肌理主要集中在长江路和中山东路之间的地
块,形成一个比较集中的区域。而在这个区
图 2-7 图底关系
域之外的建筑肌理仍然适宜传统的细腻的建筑肌理为主,较少受到破坏,如 2007 年新建的 良友里小区, 其空间肌理也尊重周边原有的空间肌理,很好地融入到整体的建筑肌理中。
基于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布局分析的空间碎片化研究 ——以南京大行宫片区为例
黄慧妍
摘要:当今,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信息技术革命的深入,中国的城市化快速发展,城市空间发生了外 延和内涵的巨大变化。一些学者从宏观层面上对南京的城市空间进行研究,发现南京从宏观上已经出现了 城市碎片化现象。但是从微观层面上看,老城内是否已经出现了严重的碎片化现象?本文选取南京老城新 街口东部大行宫片区,尝试在微观层面通过研究片区内的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布局,进而揭示其空间碎片 化现状。
总统府历史建筑群:保护范围面积 11.42 公顷,包括长江后街和东箭道等传统街巷、中 央饭店、总统府及其周边的传统风貌建筑。总统府建筑群始建于明洪武皇帝,先后作为多位 皇亲国戚的府邸。清王朝 268 年间,这里长期作为两江总督署和江南织造署的所在地。太平 天国时期,这里被扩建为天王洪秀全的宫殿。辛亥革命后,1912 年 1 月 1 日,国民政府在 此成立,并对这一建筑群作了一系列的改建。1946 年 5 月,国民政府改为总统府,一直延 续到 1949 年 4 月 23 日。
本文通过对片区内的公交站点、地铁站点、中小学校、超市、银行五种公共服务设施进 行实地调研,分析片区内是否已经出现了碎片化。
3.1居住区分布情况
通过调研得知,调研片区内内居住用地不同等级较为混杂,以二类居住用地居多,一类 居住用地为较新建的住宅项目,如长江路 9 号,另在梅园新村地块有较完整的历史街区。
近年来,国内一些学者对于城市碎片化现象与机制提出了一些研究成果。而他们的实证 研究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西安、杭州、南京等城市。对于南京的研究,如宋伟轩、 朱喜钢等认为,新时期城市居住格局表现为邻里关系的陌生与排斥,以及居住空间结构的破 碎与隔离,即呈现出社会空间的“双重碎片化”特征。[2] 张嵩、顾洁等认为,环绕主城的 经济适用房带、“碎片”或“斑块”式分布于老城区的低收入人群聚居区共同形成目前全市 低收入人群居住空间集聚的图谱。[3]但是大部分的实证研究是从宏观层面对南京的城市碎片 化现象进行深入的研究,鲜有从中观或微观层面对南京的城市碎片化现象进行研究的。本文 试图结合笔者的亲身调研,初步探讨从微观层面研究城市碎片化问题。
以小区为单位,借助新浪房产、赶集网、二手房市场等实时数据,对本片区内的住区房 价进行统计。本片区内商品房每平方米价格基本在 1.5 万-3 万之间(单位家属楼不列入同济), 可以大致分为四个层次,1.5(万元/m2)以下;1.5-2.0 (万元/m2);2.1-2.5 (万元/m2);2.5 (万元/m2)以上。
中山东路:南京的中山路是为迎接孙中山先生灵柩而建,并由此而得名,是全国第一条 “中山路”。1928 年,国民政府统一全国后不久,就开始筹备将孙中山先生遗体由北平移 至南京,首都建设委员会计划修筑一条迎陵大道,并将朝阳门改名为中山门。中山门东至中 山陵,称为陵园路,西往长江边的中山码头,称为中山路,也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中山大 道”。1933 年,以鼓楼、新街口为节点,中山大道又分为中山北路、中山路、中山东路三 段,全长近 13 公里,是南京第一条柏油马路。
图 2-4 调研片区道路等级分析图
图 2-5 地铁线路及地铁站点
本文通过 GIS 计算调研地块内的每一个路口(即道路的交叉口)到达片区内其他路口的 平均距离的长短来比较每一个路口的交通可达性。由于评价整个调研地块的交通可达性不考 虑出行的目的,所以每一个路口既作为出行点,也作为目的点。如果一个路口达到片区内其 他路口的平均距离的长短是最短的,说明这个路口到达片区内其他路口的方便程度较高,同 时片区内其他路口到达这一路口的交通方便程度较高。在 GIS 中构建片区的道路网络,可以 较快地计算整个片区的 O-D 矩阵表,进而计算每一个路口到达片区内其他路口的平均距离的 长短。
毗卢寺:兴建于明朝嘉靖年间,因寺中供养毗卢遮那佛,初名毗卢庵。清朝咸丰年间, 该庵毁于兵火。清朝光绪十年(1884 年),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在原毗卢庵址建寺。毗卢 寺逐渐成为全国佛教的中心,从 1931 年开始,该寺即为中国佛教会会址,赵朴初先生长期 在此工作,1947 年还在毗卢寺召开全国佛教代表会议。
图 2-6 各路口交通可达性分析图
计算结果如上图所示,颜色较深的点是交通方便程度较高的,颜色越浅,交通方便程度
越低。调研片区内的大部分路口的交通方便程度都是较高的,但是通过比较可以发现,即使
同时处于计算的边缘地区——左右两边的路口的颜色深度还是不一样的,很明显,右边边缘
部分的路口交通方便程度较低,如图 2-6 右图所示的红色部分则是片区内交通方便程度较低
1.2.2社会阶层
社会阶层是社会学的一个名词,指一个社会透过社会阶级、卡斯特、财富等各种形式而 造成的一个阶级制度。这种分层很多时都是依照个别社会的特质而形成,未必有固定的规律。 良好的社会分层有助社会流动,达成财富再分配,并减低社会怨气;不良的社会分层会使在 制度中不能受惠的阶层的不满积压,造成社会不安。社会分层并不是人为划分的,而是自然 形成的,每个阶层都有普遍的自我认同感,社会分层应保持流动性。
根据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调研地块内的历史文化资源还包括:梅园新村民国住宅区、
抄纸巷历史地段、西白菜园民国住宅区、李公祠等。
表 2-1 调研片区内的历史文化资源
长江路
中山路
总统府历史建筑群
江宁织造府
梅园新村纪念馆
毗卢寺
西白菜园民国住宅区
李公祠
调研地块内历史资源分布图
目前,南京市重点打造的文化特色街——长江路已经初见规模,自身也是历史资源之一 的长江路将调研地块内的多个民国文化建筑和其他文化建筑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带状历史文 化空间。虽然地块内还有一些零碎的历史建筑散布其中,但大部分的历史文化资源都统一布 置在长江路附近,包括正在建设的六朝遗址博物馆,也是选址在长江路的北边。而长江路文 化特色街的打造是列入《长江路文化旅游发展规划(2003—2020)》中的,说明政府和规划 工作者意识到这一片区是民国历史资源较为丰富的一个片区,同时通过规划引导这些资源整
1.2相关概念 1.2.1城市碎片化
破碎的城市空间是“碎片化”社会的外在表象,城市破碎化主要体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1)空间结构破碎化,即土地利用功能与形式缺乏整合,特别是如居住、商业、娱乐等城 市功能不断分离,造成城市空间小型化与相互隔离;(2)自然环境破碎化,城市蔓延造成 农村土地自然资产的瓦解和衰退;(3)行政管理破碎化,特别是大都市地区的行政分隔, 形成多个行政单元,各行政单元间难以进行发展政策与发展战略的整合;(4)社会空间破 碎化,突出表现为富裕阶层对贫困阶层的剥夺和排斥,与社会隔离紧密联系。[4]本文主要 从城市空间结构破碎化来探讨的城市碎片化。
图 2-3 调研片区现状土地利用图
2.3道路交通
大行宫片区对外交通状况良好,有一条城市快速路、多条主干道穿过。基地内次干道与 支路数量较多,也由于小区建设年代多为 80-90 年代,支 路与外来人员共用,因此选择较 多,交通便利。但是梅园新村与军区总医院所在地块内部交通较为不便。
同时地铁 2 号线穿过调研地块,大行宫站和西安门站位于调研地块之类,地铁 1 号线从 调研地块的西边经过,珠江路站、新街口站、张府园站在调研地块的附近。
价格较高的住区为近五年内新建的小区,如长江九号和文泽源小区。价格最低的住房 E 地块内为头条巷、四条巷小区,及梅园新村附近的汉府新村、太平桥南小区等,均属于建成 年代较早、封闭性较低的低层、多层住区。
房价是影响居民择居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各个社会阶层的收入不同,决定了不同的社 会阶层,其购房的能力是不同的,所以房价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居住区居民的社会阶
由于封闭小区的存在,行人只能在小区的外围道路行走,不能随意的穿越小区,所以公
交站点的服务范围不应该呈现出规则的圆形,而是不规则的多边形。笔者在 GIS 中用片区内
2.5文化构成
由于调研地块从六朝时期开始,一直都属于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所以在调研地块内留 下了许多历史文化资源。
长江路:长江路是位于南京市中心玄武区的一条东西向马路,长 1821 米、宽 43 米,设 六车道。本次调研地块内的长江路属于中段和后段。长江路在明清时期称为大仓园。1927 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就设在原来的两江总督署。1930 年将路面拓宽到 28 米,取名国府 路,并种植了从上海购买的悬铃木。汪伪维新政府时改名维新路。1945 年以后改名林森路。 1949 年以后改名长江路。在调研地块内,长江路沿线分布着毗卢寺、梅园新村纪念馆、总 统府、南京图书馆、江宁织造府、江苏省美术馆、南京人民大会堂、金陵图书馆等历史文化 建筑,是南京市重点打造的文化特色街。
关键词:空间碎片化;公共服务设施 ;空间布局;南京
1.绪论
1.1背景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信息技术革命的深入,中国的城市化快速发 展,城市空间结构正处在一个重构的过程中。随着城市的转型和重构,在房价的“过滤”和 社会经济差异的“分选”机制的作用下,整个城市中心城区的社会空间逐渐形成高贵化和贫 困化并置的空间极化状况。城市更新及其所引发的城市社会空间效应之一则是使城市变得更 加“分化”、“碎化”、“极化”。[1]
2.实证区概况与基础研究
2.1研究范围
本文选取的研究用地位于南京城市中心新街口东侧,中山东路以北隶属于玄武区,以南 隶属白下区。调研范围东至黄浦路、龙蟠中路,西至洪武路、洪武北路,南至户部街、常府 街,北至珠江路,面积 2.78 平方公里。本文将此研究范围特称为大行宫片区。
图 2-1 调研片区区位
图 2-2 调研片区范围
的区域。虽然调研片区内的交通方便程度有差异,但是可以发现交通方便程度较高和交通方
便程度较低的路口是成片存在的,而不是小片小片地夹杂着存在的。所以在道路交通方面,
调研片区内虽然交通方便程度有差异,但是并没有出现严重的碎片化。
2.4空间肌理
从图底关系中可以清晰地看出,调研地
块内的建筑肌理是以比较小尺度的建筑为
层。虽然房价并不是确定社会阶层的唯一标准,但本文在此先假设在片区内的社会阶层按照 房价的高低分布,考察它们与公共服务设施分布之间的关系。
图 3-1 居住用地分类图
图 3-2 住区房价分布图
3.2公交站点
调研片区内的公交站点分布如图 3-3 所示。由于公交车有不同的行驶方向,所以将公交
站点按照公交车的行驶方向分为两类,分别在 GIS 中分析它们的服务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