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民俗文化

合集下载

藏族有什么节日和风俗

藏族有什么节日和风俗

藏族有什么节日和风俗藏族是中国民族中的一个重要族群,他们有着丰富多样的节日和独特的风俗。

本文将介绍藏族的一些主要节日和风俗。

一、藏族的传统节日1. 达藏节(大年节):达藏节被认为是藏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它通常在农历新年(每年的正月初一)举行,为期十五天。

达藏节包括祭神、祭祖、拜年、舞蹈、唱歌、摔跤等一系列庆祝活动。

节日期间,家人团聚,互相祝福,传统服饰和民族舞蹈也是达藏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 藏历新年(洛桑节):这是根据藏族传统历法来决定的一个重要节日。

通常在每年的藏历正月初一,节日期间,人们会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如放鞭炮、访亲友、赠送礼物等。

此外,藏族传统的舞蹈表演和藏戏演出也会让整个节日更加热闹欢乐。

3. 鲁山葬(天葬):尽管鲁山葬并不属于传统的节日,但它是藏族重要的一种丧葬仪式。

在传统观念中,人体死后应该回归自然,所以将尸体运送到高山上供给食肉飞鸟也是一种尊重死者的方式。

这种特殊的葬礼仪式带有浓厚的宗教信仰色彩,也吸引了许多外国游客的兴趣。

二、藏族的传统风俗1. 藏式婚礼:在藏族传统婚礼上,一般会有盛大的仪式,比如洗头、簇拥等。

新娘通常会穿着色彩鲜艳的传统婚纱,而新郎则会戴着帽子,穿着藏族传统服装。

婚礼期间,还会有传统舞蹈、唱歌和丰盛的宴席,使整个婚礼更加隆重而喜庆。

2. 家访:在藏族社区中,家访是一种常见的社交活动。

人们通常会去拜访亲朋好友,并互相交流问候。

在家访期间,主人会热情地款待客人,并提供茶水、糕点等。

这种传统的社交习惯是藏族文化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

3. 藏戏:藏戏是藏族民间戏曲艺术的代表之一。

它通常通过面具和服饰的变化来表达不同角色的性格和特征。

藏戏是受到当地居民热爱的艺术形式,每逢节假日,人们会聚集在一起观看藏戏演出,以此庆祝节日,展现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以上介绍的只是藏族传统节日和风俗的一部分,藏族社会还有各种各样的传统节日和特殊的风俗习惯。

这些节日和风俗不仅体现了人们的宗教信仰,更是藏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世界屋脊的民俗与旅游

世界屋脊的民俗与旅游

世界屋脊的民俗与旅游西藏,被誉为“世界屋脊”,是中国的一个自治区,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

作为中国的旅游胜地之一,西藏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探索其壮丽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民俗风情。

本文将介绍西藏的民俗文化以及与旅游相关的一些传统活动和节庆。

1. 藏式婚礼藏族人民的婚礼仪式独具特色,充满了浓厚的传统色彩。

一般来说,婚礼在农历酉月举行,持续数天。

在婚礼当天,新娘穿着具有浓郁藏式特色的嫁衣,由家人和朋友陪同前往新郎家。

根据传统习俗,新娘需要经历一系列考验,如击鼓传花和智慧题等。

整个婚礼仪式庄重而隆重,常常伴随着传统舞蹈和民谣的演奏。

2. 藏戏藏戏是西藏地区的传统戏曲形式,也是一种重要的文化娱乐活动。

藏戏通常包括动作、对白、音乐和舞蹈,辅以华丽的服饰和道具。

演员们用浓重的化妆和精彩的表演带给观众一种独特的艺术享受。

在西藏的一些重大节日和庆典活动中,藏戏都是必不可少的表演项目,吸引了大量的旅游者和文化爱好者。

3. 林芝桃花节林芝桃花节是西藏一年一度的盛大民俗节庆活动。

每年的三月下旬至四月初,当桃花盛开时,林芝举办盛大的桃花节。

节日期间,来自不同地区的游客和当地居民会聚集在一起,欣赏丰富多样的文化表演,品尝当地美食,以及参与各种传统活动,如赛马、射箭和赛舞等。

桃花节是西藏旅游的一个亮点,吸引了众多游客的关注与参与。

4. 神山朝拜对于西藏的信仰者和旅游者来说,朝拜神山是一项重要的宗教活动和体验。

西藏境内有许多被视为神圣的山脉,如冈仁波齐、珠穆朗玛峰等。

每年,成千上万的信仰者和游客涌向这些山脉,进行朝拜和宗教仪式。

这种朝拜的形式和过程多样,有些人选择徒步朝圣,有些人选择乘坐车辆或者骑马。

在朝拜过程中,人们默默祈祷,表达对神圣的崇敬之情。

5. 自驾探险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游客选择以自驾的方式来探索西藏。

西藏的宽广土地和壮丽的自然景观为自驾探险提供了绝佳的条件。

在西藏,游客可以驾驶车辆穿越雪山草地,欣赏湖泊和河流的美丽景色,体验真正的自然之魅力。

藏族的风俗习惯

藏族的风俗习惯

藏族的风俗习惯藏族的风俗习惯(通用11篇)藏族的风俗习惯是指中国藏族人民的一系列风俗习惯,包括婚丧、饮食等习惯。

下面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藏族的风俗习惯,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藏族的风俗习惯篇1迪庆藏族自治州博物馆新馆于2007年9月开馆,位于香格里拉县城独克宗古城月光广场旁。

2009年初,经国家文物局评定公布迪庆藏族自治州博物馆为国家三级博物馆。

博物馆总建筑面积为5400平方米,楼高4层。

展厅是原来博物馆的2倍,供游客参观的展厅有两个,博物馆功能设计也更人性化、更环保和更安全。

据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迪庆藏族自治州博物馆以静态文物陈列和动态的多媒体演示,集中反映具有云南藏区特色的自然生态多样性和民族文化多样性,使参观者更清楚、更直观地了解和认识香格里拉。

也为古城增添一道风景线,丰富古城文化内涵,同时可以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文化价值和旅游价值。

跨进博物馆的大门就会看到一个很大的沙盘,沙盘主要展示了迪庆州的地理位置,位于云南省的西北部,横断山脉中断,云南、四川、西藏三省交界处,是世界著名的三江并流国家风景名胜区腹地。

沙盘后,有两幅很有意义的壁画:茶马互市和军民鱼水情。

茶马互市主要反映出了,茶叶从主产地版纳由马帮运送,一路经思茅、大理、丽江到达迪庆,在这条古道上往返进行着茶马互市的古老交易,也带动了多元文化和经济的交流;而军民鱼水情讲述了一幅1936年红军二四方面军长征经过迪庆时,与迪庆人民关系融洽,红军为百姓看病,百姓送子参军的军民和谐画面。

一楼主要为历史文物展厅,拥有文物鉴赏、民族风情、佛教文物、近现代文物等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览。

文物鉴赏包含藏传宗教文物、石器、青铜器、陶器、工艺品、民族服饰、书画、钱币、国宝鉴赏和近现代文物的收藏展览。

民族风情主要是少数民族文物的展览,包含民族服饰和民族饰品的收藏展览。

佛教文物主要是佛像、唐卡、佛教法器、佛教乐器、羌姆舞面具及服饰、隔板画、东巴经书、东巴纸牌画和其它宗教文物等的收藏展览。

藏族的风俗习惯

藏族的风俗习惯

藏族的风俗习惯1、婚丧习俗西藏人死后有五种葬法,最隆重的是塔葬。

然而只有活佛和一些领主死后,才能享受火葬。

小孩死了,或因其它病疾死亡的人,则把尸体丢进河里喂鱼,这叫水葬。

生前作过坏事的人,即用土葬。

藏族认为,被埋的人是永远不会转世的。

天葬寄托于一种升上“天堂”的幻想。

天葬仪式一般都是在清晨举行的:死者家属在天亮前,要把尸体送到拉萨北郊的天葬台,太阳徐徐升起,天葬仪式开始。

不经允许一般是不欢迎人们去观看的,因为这不太好。

2、饮食习惯以青稞等制作的糌粑,喝酥油茶、青稞酒是农牧民的主要食品。

糌粑是由青稞或豌豆炒熟后磨制而成的炒面,把糌粑用酥油茶或青稞酒拌和,用手捏成小团就可以吃了。

酥油茶是把砖茶的茶叶倒入1米长的木质长筒内,加上盐巴和酥油,用长轴上下冲击,使其各种成分均匀融合而成。

藏族同胞宁可三月无肉,不可一天无酥油茶。

青稞酒是用当地出产的青稞酿制而成的一种低度酒,男女老少皆喜欢,食物多用肉食和奶制品,不少人爱吃风干的牛羊肉。

3、民族禁忌接待客人时,无论是行走还是言谈,总是让客人或长者为先,并使用敬语,如在名字后面加个:“拉”字,以示尊敬和亲切,忌讳直呼其名.迎送客人,要躬腰曲膝,面带笑容、室内就座,要盘腿端坐,不能双腿伸直,脚底朝人,不能东张西望。

接受礼品,要双手去接。

赠送礼品,要躬腰双手高举过头。

敬茶,酒,烟时,要双手奉上,手指不能放进碗口。

藏族人绝对禁吃驴,马肉和狗肉,有些地区也不吃鱼肉。

吃饭时要食不满口,咬不出声,喝不出响。

喝酥油茶时,主人倒茶,客人要待主人双手捧到面前时,才能接过来喝。

禁忌在别人后背吐唾沫,拍手掌。

行路遇到寺院,玛尼堆,佛塔等宗教设施,必须从左往右绕行. 不得跨越法器,火盆. 经筒,经轮不得逆转. 忌讳别人用手触摸头顶。

4、服饰特色藏族服饰无论男女至今保留完整。

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服饰。

特点是长袖、宽腰、大襟。

妇女冬穿长袖长袍,夏着无袖长袍,内穿各种颜色与花纹的衬衣,腰前系一块彩色花纹的围裙。

学习西藏民俗文化的小结论

学习西藏民俗文化的小结论

学习西藏民俗文化的小结论西藏民俗文化是西藏地区独特而丰富的文化遗产,包括西藏的传统习俗、宗教信仰、服饰、建筑等方面。

通过学习西藏民俗文化,我得出了以下几点小结论:一、西藏民俗文化的特点1.宗教信仰的影响:西藏是佛教的重要圣地,宗教信仰对民俗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佛教寺庙、喇嘛和信众的一系列活动,如朝圣、念经、磕长头等,都成为西藏民俗文化的一部分。

2.特色饮食:西藏的传统美食有独特的风味,以牛羊肉为主要食材,烹饪方式多样,如烤肉、煮肉等。

同时,西藏还有特色的饮品,如酥油茶、奶茶等,这些饮食文化反映了西藏地区的生活方式和气候环境。

3.舞蹈与音乐:西藏有独特的舞蹈和音乐文化,主要以藏戏和藏族舞蹈为代表。

藏戏是西藏最重要的艺术形式之一,它是一种综合了歌唱、舞蹈、音乐等元素的戏剧形式,表达了藏族人民的情感和文化。

4.藏族服饰:西藏的藏族服饰独具特色,以羊毛、牛毛等为材料,制作精细,色彩鲜艳。

男性通常穿着藏袍,女性则穿着各式各样的长袍和蓝色上衣。

二、西藏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1.传统习俗的传承:西藏民俗文化传承较为严格,逐渐形成了稳定的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

将传统习俗融入现代生活,保持传统文化的同时也适应了时代变迁。

2.文化活动的丰富多样:西藏地区有丰富的文化活动,如藏戏演出、民俗节日庆典、马术比赛等,这些活动既满足了人们的娱乐需求,也促进了西藏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3.旅游业的推动: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前往西藏游览,体验当地的民俗文化。

旅游业的兴起也为当地的文化保护提供了新的机遇,推动了西藏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三、学习西藏民俗文化的意义1.增进民族了解和交流:通过学习西藏民俗文化,可以加深对西藏地区民族文化的了解,增进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2.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学习西藏民俗文化有助于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使其得以延续和发展。

只有在学习与传承中,西藏的传统文化才能得以保存下来。

西藏民俗风情

西藏民俗风情

西藏民俗风情西藏是中国的一个自治区,也是一个富有文化历史的地方。

西藏民风淳朴,民间文化丰富多彩,尤其是各种传统节日和宗教活动,让人流连忘返。

在这里,我们来谈谈西藏的民俗风情。

第一,西藏的农民与牧民。

西藏是一个高原地区,农牧业是当地人主要的生产方式。

这里的农民与牧民素来勤劳朴实,这也可以从他们的服饰中看出来。

藏族的服饰非常特别,男人穿长袍、女人穿长袍、头巾、攒头丝带等,色彩鲜艳、图案华丽,每一件服饰都带有强烈的时代特色和民族文化内涵。

由于环境的影响,当地的农牧民群众也有了自己特有的民俗习惯。

例如,他们会在农历新年里,把自家的牛羊等动物赶到遥远的寺庙里,在那里进行祈福,以求得新年的好运和平安。

同时,在民间还流传着很多关于畜牧业的传统饮食文化。

例如,当地人经常将酸奶和各种奶制品融合在一起来制作美食,这些美食味道独特、营养丰富,让人垂涎三尺。

第二,西藏的传统节日。

西藏是一个宗教信仰比较浓厚的地方,这里有众多传统节日。

例如,藏历正月十五的“望果节”,蕴含了当地人对丰收的美好期望和祈福。

这个时候人们一起吃“望果”,吃素餐,祷告菩萨保佑,同时还会跳唢呐舞和舞狮子,热闹非凡。

还有一个非常受欢迎的传统节日就是“藏历三月十五”。

这个节日的庆祝方式非常特别,人们会在村庄周围放置粘土做成的人形,然后在这些人形周围跳舞游玩、吃美食、唱土曲、骑马等活动,寓意是“赶走坏灵魂、迎接好运”。

第三,西藏的藏传佛教文化。

在西藏,佛教文化被视作亿万民众灵魂的象征。

百年来,西藏以其独特的佛教信仰和活动,牢牢锁定了人们的心灵世界和生活方式。

这里的寺庙比比皆是,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是世界文化遗产、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也是西藏藏传佛教寺庙中最著名的一座。

在不同的时间里,这里举办着各种佛教活动,吸引了大量本地及外地游客前来瞻仰和参观。

总之,西藏民风淳朴,民间文化丰富多彩。

这里的传统节日和宗教活动,以及农牧文化和美食文化,都是这个地方独特的风景。

奇幻的藏区民俗节日西藏文化的独特呈现

奇幻的藏区民俗节日西藏文化的独特呈现

奇幻的藏区民俗节日西藏文化的独特呈现西藏是我国的一个自治区,它以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民俗文化而闻名于世。

在西藏,每年都有一系列令人惊叹的民俗节日,这些节日以其奇幻的氛围和浓厚的宗教氛围而引人入胜。

本文将介绍一些西藏的奇幻民俗节日,探索西藏文化的独特呈现。

1. 朝圣节朝圣在西藏是一项重要的宗教活动,朝圣节则是西藏信徒每年庆祝和展示他们虔诚信仰的盛大节日。

朝圣节一般在农历正月举行,信徒们会聚集在著名的寺庙或山峰周围,沿着固定的路线进行朝圣。

他们穿着盛装,手持虔诚的念珠,沿路敬拜,并且在目的地进行庆祝活动。

朝圣节是西藏文化最重要的节日之一,也是西藏民众虔诚信仰的象征。

2. 活佛转身节活佛转身节是西藏著名的宗教节日,每年举行一次。

在这个节日里,信徒们将邀请一位活佛到寺庙进行转身仪式,这是对活佛的膜拜和敬仰。

在转身仪式上,活佛穿着盛装,手持法器,随着乐器的声音转动身体。

信徒们围绕活佛排成队列,低头膜拜。

活佛转身节以其仪式隆重、神秘的氛围而闻名,吸引了无数的信徒和游客前来观赏和参与。

3. 藏戏节藏戏是西藏民间戏剧的代表,藏戏节是西藏最具特色的民俗节日之一。

在藏戏节上,人们会举办各种戏剧表演,包括传统的歌舞、戏曲、舞蹈等形式。

演员们身着华丽的戏装,用激情四溢的演技展示西藏的传统故事和历史传说。

藏戏节为人们提供了了解西藏历史和文化的机会,也是西藏民众娱乐和享受的重要节日。

4. 果郎花节果郎花节是西藏流传已久的农耕和祈祷节日。

每年春天,当果郎花在田间盛开时,藏族农民会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

农民们会穿着传统的服饰,手持花圈,载歌载舞地祈求丰收和平安。

在这一天,人们会举办农耕仪式,耕牛会被装饰得华丽而神圣,以祈求来年的丰收。

果郎花节是西藏农民的传统节日,也是表达对大地和自然的感恩之情。

5. 山水祭春节山水祭春节是西藏的传统农耕节日,通过祭祀山水和祈求丰收来庆祝即将到来的春季。

这个节日通常在农历二月或三月举行,在这个时候,大家会进行弹唱、舞蹈、射箭等各种庆祝活动。

西藏的风俗及禁忌

西藏的风俗及禁忌

西藏的风俗及禁忌第一篇:西藏的风俗及禁忌【西藏的风俗及禁忌】西藏境内有200多万人口,主要从事农牧业和手工业。

藏族的主食为糌粑、酥油茶、牛羊肉、青稞酒。

藏族是个勤劳、好客的民族,每逢节日、重要仪式及尊贵的客人来临,总要敬献“哈达”、青稞酒、酥油茶,以示庆祝。

藏族是一个笃信佛教的民族,受宗教影响极为深刻,生活中禁忌的内容很多,因此游客进藏旅游千万注意尊重藏民族的风俗习惯及禁忌,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1)藏族最大的禁忌是杀生,受戒的佛教徒在这方面更是严格。

虽吃牛羊肉,但他们不亲手宰杀。

遇到寺院、玛尼堆、宝塔等必须下马,并从左往右绕行,信仰苯教的则从右边绕行。

进寺庙时,忌讳吸烟、摸佛像、翻经书、敲钟鼓。

对于喇嘛随身佩带的护身符、念珠等宗教器物,更不得动手抚摸。

在寺庙内要肃静,就座时身子要端正,切忌坐**的座位。

在殿内不准用手乱抚摸经书、佛像、壁画、法器等、更不能从上面跨过;不要随地吐痰、吸烟和大声喊叫;未经管理人员同意不能随意拍照;进寺庙时请摘下帽子;参观寺庙时女士请勿穿戴比较暴露的衣饰(如短裙/短裤等);忌在寺院附近大声喧哗、打猎和随便杀生。

2)忌用单手接递物品。

主人倒茶时,客人须用双手把茶碗向前倾出,以表敬意。

3)忌在拴牛、拴马和圈的地方大小便。

4)不得动手摸弄藏族人的头发和帽子。

5)忌用有藏文的纸当手纸或擦东西。

6)进入藏胞的帐房后,男的坐在左边,女的坐在右边,不得混杂而坐。

7)忌将骨头扔于火中。

8)藏族家里有病人或妇女生育时,门前都做了标记,有的在门外生一堆火,有的在门口插上树枝或贴一红布条。

外人见到此标记,切勿进入。

9)藏族一般不吃鱼虾、鸡肉和鸡蛋,不要勉强劝食。

但现在这类饮食习惯已有很大的改变。

10)每人均有凶日和吉日,凶日中,一切事情都不能做,只能在家里念经或出去朝佛。

人们相信藏历的每一个地支终了,第二个地支开始是一个凶年,如每个人的13岁、25岁、37岁、49岁(以此类推),都是凶年或“年关”,要特别小心,只有多念经、放布施才能避免灾难献哈达是藏民族最普遍也是最隆重的一种礼节。

藏族的风俗习惯知识

藏族的风俗习惯知识

藏族的风俗习惯知识进藏旅游时,需要了解一些藏族的风俗,民族的风俗习惯。

献哈达:献哈达是藏族最普遍的一种礼节。

婚丧嫁娶、民俗节庆、拜会尊长、拜佛,迎送宾客等等场合,通常都要献哈达。

哈达是一种生丝制品,长短不一,献哈达是对人表示纯洁、诚心、忠诚的意思。

自古以来,藏族认为白*象征纯洁、吉利,所以哈达一般是白*的。

敬酒茶:到藏族人家做客,主人便会敬酒,一般是青稞酒。

青稞酒是不经蒸馏、近似黄酒的水酒,度数十五度至二十度。

敬献客人时,客人须先啜三口,每喝一口主人都要掺满,最后再喝干一满杯。

喝茶则是日常的礼节,客人进屋坐定,主妇或子女会来倒酥油茶,但客人不必自行端喝,得等主人捧到你面前才接过去喝,这样,才算懂得礼貌。

打招呼:与藏族人打招呼时,一般在其名字后面加一个"啦"字,以示尊称,行路时,不抢在他人前面,相遇必先礼让。

其次,在饮食方面,还有食不满口,嚼不出声,喝不作响等规矩。

西双版纳是*小乘佛教集中之地,因此,傣族的风俗禁忌大多与佛教有关,到西双版纳旅游应该注意的有以下几点:遇上傣族群众在祭祀寨神时,千万别进寨子。

不能摸小和尚的头。

进寺庙参观一定要脱鞋。

进了傣族群众家,千万不能窥看主人的卧室,也不能从或堂的三角架上跨过。

蒙古族热情好客,讲究礼貌。

他们以蒙古包为中心的待客礼仪,主客之间都要有许多规矩,要分别遵守。

主人迎客要立于门外西侧;要“浅茶满酒”;佳宴是手抓肉或全羊席;送客要送到包外或边界,要扶客人上马,目送客人走出一段后方可返回包房。

人应在包房后下马;勿手持马鞭进入包房;不要踢打牲畜,不得骑马闯入羊群,不得追打猎犬和看家犬;不要称赞主人的孩子和牲畜;未经允许不要进入包房;在包房内不要随便就坐,不能蹲,不能将腿伸向西北方或炉灶,不要吐痰,不要从主人的衣帽、枕头、被褥上跨过;出入包房不要踩踏门栏;不要用*竿、筷子、剪*指别人的头部;礼品要成双,送接礼品用双手,忌用单手,更忌左手接礼;告辞时从左侧离开包房,出门后,不应马上上马或上车等。

藏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藏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藏族的风俗习惯是指中国藏族⼈民的⼀系列风俗习惯,包括婚丧、饮⾷等习惯。

那么,藏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下⾯就让店铺为⼤家介绍藏族的风俗习惯,希望对⼤家有帮助。

藏族的风俗习惯 献哈达是藏民族最普遍也是最隆重的⼀种礼节。

当好客的藏族主⼈向客⼈敬献哈达时,客⼈应躬腰接受;⾛进普通藏民的家,切记不可⽤脚踩门槛;要称呼⼈名时,⼀般在名字后⾯加“啦”字,以⽰对对⽅的敬重、亲切。

主⼈如请就坐,可盘腿⽽坐,切勿伸直双腿,脚底向⼈。

此外,不能随便⽤⼿去抚摸藏族⼈的头顶。

三⼝⼀杯是藏民族在会客时最主要的⼀种礼节。

三⼝⼀杯的程序⼤概为这样:客⼈先⽤右⼿⽆名指沾点酒,向空中、半空、地上弹三下,以⽰敬天、地和祖先(或者敬佛法僧三宝),然后⼩喝⼀⼝,主⼈会把杯⼦倒满,再喝⼀⼝,主⼈⼜会把杯⼦倒满,这样喝完三次,最后把杯⼦中的酒喝完。

在西藏,马⾁、驴⾁和狗⾁是从来不吃的。

有些地⽅的藏民连鱼⾁都不吃。

因为藏族⼈认为狗和马是通⼈性的,是不能吃的;⽽驴被视为⼀种很不⼲净的东西,也不会⾷⽤。

所以,在西藏千万不能提起吃驴⾁、狗⾁等事情。

西藏主要的旅游景点是寺庙。

⽬前,西藏对游客开放的很多寺庙都是藏传佛教寺庙,藏民族普遍信仰藏传佛教。

所以,在转经时⼀定要按顺时针⽅向⾏⾛,切不可逆时针⽅向⾏⾛。

很多藏族⽼者在转经的时候,⾝后会跟着⼀些挂着红绸⼦的⽺,这种⽺被称做“放⽣⽺”,不可对这些⽺进⾏骚扰。

同时,在寺庙佛殿之内,不可⼤声喧哗和随意触摸佛像,在没有允许的情况下,更不能在佛殿内录像、照相等。

藏族⼈伸⾆头是⼀种谦逊和尊重对⽅的⾏为,⽽不是对他⼈不敬。

双⼿合⼗表⽰对客⼈的祝福 藏族是汉语的称谓。

西藏在藏语中称为“博”,⽣活在这⾥的.藏族⾃称“博巴”。

素有“世界屋脊”之称的西藏,美丽神奇,是藏族的主要聚居地,在现有130多万⼈⼝中,藏族占95%,是中国古⽼的民族之⼀。

藏族普遍信奉藏传佛教,即喇嘛教。

过去许多传统⽇均与宗教活动有关。

藏族的民间节⽇有藏历新年、酥油灯节、浴佛节等。

西藏的文化特色

西藏的文化特色

西藏的文化特色
西藏的文化特色非常丰富多样,包括藏传佛教文化、藏族传统服饰文化、藏语文学、藏族传统音乐、藏族传统绘画艺术等。

藏传佛教文化是西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珍贵的佛典、曼荼罗、佛像、经幡、佛塔等都是其代表。

藏族传统服饰文化也十分独特,每个部族都有其特色服饰,主要以袍、裙、帽、靴等为主,色彩鲜艳、图案丰富。

藏语文学是西藏文化中的瑰宝,包括书面文学和民间文学,代表作品有《格萨尔王传》等。

藏族传统音乐以歌舞形式为主,乐器主要有筝、吉他、唢呐、小号、铃鼓等。

藏族传统绘画艺术也是西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表现在壁画、唐卡等形式中,绘画内容丰富多样,包括佛教人物、历史事件、神话传说等。

此外,西藏还有独特的民居建筑、饮食文化、酒文化、茶文化等。

碉房是西藏比较有特点的民居建筑形式,而藏族的饮食以糌粑、酥油茶、牛羊肉等为主,青稞酒则是藏族人民最喜欢的饮料之一。

在西藏,茶也是非常重要的饮品,形成了独特的茶文化。

总体来说,西藏的文化特色独具魅力,体现了藏族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也是中华文化和世界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西藏的风俗

西藏的风俗

西藏的风俗西藏作为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地区,拥有着独特而多样的风俗习惯。

在藏族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传统文化的影响深深地融入了每一个细节中。

从举办婚礼到节日庆典,从居家生活到食品制作,西藏的风俗无处不在,为当地人们的生活增添了丰富的色彩。

一、节日庆典西藏的节日庆典丰富多彩,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藏历新年。

藏历新年一般在每年的二月或三月份举行,庆典活动包括宗教仪式、跳高原舞蹈、放风筝、点燃篝火等。

此外,西藏还有农历正月十五的藏历“舞拉”节、六月二十五的藏历“萨嘎尔”节、七月五日的藏历“莲花节”、十一月十五的藏历“阿巴桑卓”节等多个节日。

不同地区的节日庆典方式各异,但基本上都会有食品制作、舞蹈、音乐表演等庆祝活动。

二、结婚习俗西藏的结婚习俗独具特色。

在藏族人们的婚姻观念中,男女不是通过相亲或媒婆介绍认识的,而是通过“谈恋爱”自由选择伴侣。

结婚仪式一般会分为两部分:订婚和成婚。

订婚是双方家长为了确认婚姻关系所举行的仪式,而成婚则是正式举办结婚典礼,包括举行宗教仪式、合家团聚喜庆、交换礼物等。

在结婚当天,新郎和新娘会穿上传统的婚服,这些婚服至少包括:1.男士的“婚遮巾”:一条红色的丝绸巾,代表男子在结婚后已有了家庭责任。

2.女士的“节庆头巾”:由丝绸和金色的菱形珠串制成,寓意女性的吉祥和美丽。

3.新郎的“梭巴”:一件崭新的牛皮袍子,代表新郎从此要担负家庭责任。

4.新娘的“羊角帽”:羊角帽代表女性的孝顺和节俭,寓意新娘要继承家庭传统,保持家庭的和谐和稳定。

三、居家生活西藏传统的居家生活也有着独特而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西藏的高原地区,由于气候条件的限制,建筑材料更多地使用黄泥土、草坯,这些造型独特的房屋有着很高的实用性和美感。

在日常生活中,西藏人们喜欢用手织毛毯、编草席,家中常备有藏传佛教中的经书、唐卡等宗教物品。

西藏人家庭的餐桌上也有着独特的藏式食品,比如:1.酥油茶:酥油茶是藏族人们的标志性饮品,它不仅可以糖分和咖啡因提供能量,还能够消化油脂,适合高原干燥的气候。

藏族的风俗文化有什么

藏族的风俗文化有什么

藏族的风俗文化有什么藏族风俗是我国重要的民族风俗文化,它所带来的特殊的文化也是如此令人着迷。

那么,藏族的风俗文化有什么呢?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到的相关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藏族的饮食1、藏餐:藏族以麦、米、青稞等谷物为食粮,以适宜在高原生长的青稞为主要食物。

藏族有着自己独特的食品结构和饮食习惯,其中酥油、茶叶、糌粑、牛羊肉被称为西藏饮食的“四宝”,此外,还有青稞酒和各式奶制品。

藏餐是中国餐饮系列中的流派之一,历史悠久,品种丰富。

藏餐分为主食、菜肴、汤三大类。

糌粑是藏族的一种重要食品,制作很简单,将青稞炒熟后磨成面便成了糌粑。

风干肉是西藏非常有特色的一种食品。

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生活的改善,藏餐在菜肴烹制技术和用膳形式上也在不断地改进和丰富。

在藏餐的食肉方面,藏族禁忌较多。

一般只吃牛羊肉,不吃马、驴、骡,尤忌吃狗肉。

鱼、虾、蛇、鳝等水产海鲜类食品,除部分城镇居民外,农牧区群众一般不习惯食用。

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生活的改善,藏餐在菜肴烹制技术和用膳形式上也在不断地改进和丰富。

2、酒文化:西藏比较流行的是青稞酒。

青稞酒是用青稞直接酿成的,度数较低,藏族群众无论男女老少都喜欢喝,是喜庆过节所必备的。

当然随着跟内地的'联系越来越多、西藏也有了很多内地制造的酒。

聚会饮酒时,歌是必不可少的。

藏族酒歌曲调悠扬,优美动听,内容多为祝福、赞美之辞。

一般酒宴上,男女主人都会唱着酒歌敬酒,盛大宴会上,有专门的敬酒女郎,她们穿着华丽的服饰,唱着迷人的酒歌,轮番劝饮,直到客人醉倒为止。

3、茶文化西藏人比较喜欢的是酥油茶。

酥油茶是西藏的藏族人不可缺少的饮料,做酥油茶离不开酥油、盐和茶,酥油是从牛羊奶里提炼的奶油,以夏季牦牛奶里提炼的金黄色酥油为最好,从羊奶里提炼的则为纯白色。

藏民族饮茶时讲究长幼、主客之序。

客人饮茶不能太急太快,一般以三碗为最吉利。

喝茶之前、客人需先用手指沾下茶水、撒三次到外面,这也是一种对主人的礼貌藏族的服饰西藏地域辽阔,由于地理环境气候不同,自然条件差异很大,为了适应自然环境和不同的气候条件,各地区都具有特色鲜明的民族服饰。

藏族民俗风情doc

藏族民俗风情doc

藏族民俗风情.doc藏族民俗风情藏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藏、青海、四川、甘肃和云南等地。

藏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和生活习俗。

一、服饰文化藏族服饰丰富多彩,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男子多穿右开襟上衣,外套一件无袖长袍,下着长裤,束腰带,脚穿长筒皮靴或毡靴。

妇女则多穿肥大的藏袍,外面再套一件无袖长袍,下身着长裤或长裙,束腰带,脚穿毡靴或皮鞋。

藏袍多用绸、布、毛料等制成,颜色多为红、黄、绿、蓝等鲜艳的色彩。

二、饮食文化藏族人民以青稞、小麦、豌豆等为主要粮食作物,以牛羊肉、乳制品和酥油为主要副食品。

他们喜欢吃糌粑、喝酥油茶和青稞酒。

糌粑是用青稞面制成的,先将青稞炒熟,然后磨成面,加入酥油和茶水搅拌成团状,用手捏成小块食用。

酥油茶是用酥油、茶叶和盐制成的饮料,具有浓郁的奶香和茶香。

青稞酒是用青稞发酵制成的,酒精度数较低,具有清香可口的口感。

三、居住文化藏族人民多居住在高原山区,房屋多为土木结构或石木结构,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

他们的住房一般分为两层,上层为人居住,下层为牛、羊等家畜居住。

房屋墙壁厚重,窗户小,以适应高原气候。

在房屋内部,墙壁上多绘有吉祥图案和宗教画像,富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四、婚嫁文化藏族人民的婚嫁习俗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传统的婚姻方式多为包办婚姻,婚姻程序复杂繁琐。

婚礼一般在农历新年或秋收后进行,持续数天甚至数十天。

在婚礼期间,新娘要穿上华丽的婚纱,戴上金银首饰和珠宝,由亲友陪同前往新郎家。

新郎家则要举行盛大的宴会招待宾客,同时还要举行各种娱乐活动和宗教仪式。

在婚礼结束后,新娘要在新郎家居住一段时间,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

五、节庆文化藏族人民有许多传统节日和庆典活动,其中最著名的有藏历新年、雪顿节和望果节等。

藏历新年是藏族人民最重要的节日之一,一般在农历新年前后举行。

在节日期间,人们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和宗教仪式,如拜年、贴春联、放鞭炮、唱歌跳舞等。

藏族历史文化与独特习俗

藏族历史文化与独特习俗

藏族历史文化与独特习俗藏族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主要少数民族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习俗。

藏族历史文化与独特习俗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涵盖了宗教、语言、艺术、建筑等方面。

本文将从藏族历史传承、宗教信仰、语言文字、传统服饰、建筑艺术等方面来介绍藏族的历史文化和特色习俗。

一、藏族历史传承藏族历史悠久,世代相传着丰富的历史故事和民族传统。

藏族历史传承通过口头传统、宗教经典和文献记载等形式,保留了许多关于先祖、英雄和部落的传说和神话。

这些故事不仅反映了藏族的历史发展,也蕴含着他们的信仰和价值观。

藏族历史的传承方式不仅仅是文字记录,更多的是通过口述和表演的方式传承下来,这使得藏族历史变得更加生动且富有情感。

二、宗教信仰藏族的文化与宗教密不可分,佛教在藏族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自从公元7世纪,佛教传入西藏后,成为藏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藏族人民对佛教的信仰和崇敬体现在他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家庭到社区,从农田到寺庙,佛教的影响随处可见。

藏族传统佛教的信仰仪式包括朝拜佛像、念经、转经等,这些活动不仅有助于人们在生活中保持平静与安宁,也是他们向神明表达敬意和祈愿的方式。

三、语言文字藏族有独特的藏语,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

藏语是藏族人民的日常交流工具,也是他们文化和文学创作的表达方式。

表音的藏文采用了独特的字母形式,每个字母都有特定的意义和发音,相当于汉字的拼音字母。

藏语在藏民族的教育、文化传承、艺术创作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藏族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的象征之一。

四、传统服饰藏族的传统服饰与他们的宗教信仰紧密相连,反映了他们的文化传统和社会地位。

藏族男性常穿着藏袍,裙子腰间用腰带束起,并佩戴银饰、独特的帽子等。

而藏族女性的传统服饰则以色彩鲜艳、图案精美为特点,许多服饰还镶嵌着珠宝、红宝石等饰品。

这些传统服饰不仅反映了藏族人民的审美观念和生活方式,也具有装饰和辨别社会地位的作用。

五、建筑艺术藏族的建筑艺术以藏式建筑为代表,兼具实用性和装饰性,表达了他们对自然和宇宙的理解。

藏族的风俗习惯8篇

藏族的风俗习惯8篇

藏族的风俗习惯8篇藏族的风俗习惯1 藏族⾮常讲究礼仪,⽇常⽣活中见到长者、平辈都有不同的鞠躬致礼⽅式。

见到长者或尊敬的⼈,要脱帽,弯腰45度,帽⼦拿在⼿上,接近于地⾯。

见到平辈,头稍稍低下即可,帽⼦可以拿在胸前,这时的鞠躬只表⽰⼀种礼貌。

在有些地区,合掌与鞠躬同时并⽤。

合掌要过头,表⽰尊敬。

这种致礼⽅式多⽤于见到长者或尊敬的⼈。

献哈达是藏族待客规格最⾼的⼀种礼仪,表⽰对客⼈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敬意。

哈达是藏语,即纱⼱或绸⼱。

以⽩⾊为主,亦有浅蓝⾊或淡黄⾊的,⼀般长约1.5⽶⾄2⽶,宽约20厘⽶。

最好的是蓝、黄、⽩、绿、红五彩哈达。

五彩哈达⽤于最⾼最隆重的仪式如佛事等。

磕头藏族⼈朝觐佛像、佛塔、活佛及拜谒长者,都要磕头。

磕长头,⼀般是在有宗教活动的寺庙中进⾏。

两⼿合掌⾼举过头,⾃顶、⾃额、⾄胸拱揖三次,然后匍伏在地,伸直双⼿划地为号,如此反复进⾏。

磕短头,也在寺庙中进⾏。

合掌连拱三次,然后拱腰到佛像脚下,⽤头轻轻⼀顶,表⽰诚⼼忏悔。

拜谒长者,要磕短头,表⽰尊敬祝福。

旁⾊ 藏语中“旁”是“污浊”,⽽“⾊”意即“清除”,旁⾊是指清除晦⽓的⼀种活动。

在⼩孩出⽣的第三天或第四天,亲朋好友便要带上青稞酒、酥油茶和给⼩孩的⾐服、帽⼦等,登门祝贺。

客⼈⼀到,⾸先向母亲和婴⼉献哈达,然后给母亲敬酒,倒茶,最后端详婴孩,夸奖孩⼦的福运和五官,再⽤⼤拇指和⾷指捏⼀点糌耙,放在婴⼉的额头,祝福孩⼦吉利向上。

婚俗 藏族各地的婚俗不尽相同,但基本步骤⼤致相仿。

如⼀对青年男⼥彼此有意后,他们得先求喇嘛活佛看看⾃⼰未来的婚姻是否吉祥,家庭能否幸福。

如是"吉"的话,那么男⽅或⼥⽅就请⾃⼰的亲戚或媒⼈持哈达及礼品到对⽅家求婚,如对⽅同意这门亲事则收下哈达和礼品,并当即奉上⼀条哈达赠来⼈,还之以礼。

随后,双⽅协商订婚仪式的⽇期。

在订婚仪式上,男⽅或⼥⽅向对⽅家赠送礼品和钱财、制定婚约、设宴庆贺,最后是请活佛打卦求签,选定结婚吉⽇。

藏族文化解读

藏族文化解读

藏族文化解读
藏族,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民族,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

在节日庆典、民间传说、生活习俗、宗教信仰等方面,藏族文化都表现出了鲜明的民族特色。

一、节日庆典
藏族有许多具有民族特色的节日,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是藏历新年,也称为“洛萨”,是藏族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此外,还有酥油花灯节、赛马节、跳神节等。

这些节日通常伴随着宗教仪式、歌舞表演、民间竞技等活动,展示了藏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信仰的虔诚。

二、民间传说
藏族民间传说丰富多彩,既有关于民族起源、英雄人物的传说,也有关于自然现象的解释。

其中,《格萨尔王传》是最为著名的一部史诗,讲述了格萨尔王的英勇事迹,被誉为“藏族《《伊利亚特》”。

这些传说故事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也蕴含着藏族人民的智慧和精神追求。

三、生活习俗
藏族的生活习俗深受其地理环境和宗教信仰的影响。

例如,藏族人民的主食是青稞,因为青稞适应高原的生长环境,是藏族人民的主要粮食来源。

此外,藏族人民的服饰也很有特色,如藏袍、腰带、长靴等,既保暖又适应于高原的生活。

在婚姻、丧葬等方面,藏族也有自己独特的习俗和仪式。

四、宗教信仰
藏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是藏传佛教,又称喇嘛教。

藏传佛教对藏族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宗教仪式和节日庆典中,也体现在藏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中。

此外,藏族地区还有一部分人民信仰苯教,这是一种古老的宗教信仰,与藏传佛教相互影响、融合。

总的来说,藏族文化是一种多元、丰富的文化体系,既有独特性,也有包容性。

在现代社会,我们应该尊重和理解藏族文化,同时也要保护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藏族节日风俗

藏族节日风俗

藏族节日风俗藏族使用的是藏族日历。

他们根据自己的生活习惯有着自己民族特别的传统节日。

那么具体有哪些呢?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藏族节日风俗,希望大家喜欢!藏族节日风俗1、藏历年(藏历正月一日开始)在九百五十多年前,即农历丁卯年(公元1027年),藏族开始了藏历年。

藏历年是一种节日习俗,相当于汉族的春节。

每年藏历正月一日开始,三至五天不等.藏历十二月初,人们便开始准备年货,家家户户在水盆中浸泡青稞种子,培育青苗。

在藏历年中,其饮食风俗习惯,虽然吃的东西不同,但是过的习惯跟汉族是一致的,如大年三十或者二十九,吃年夜饭,出息晚上,大家人再聚到一起,各家要吃面团突巴(古突)。

年初一要预祝新的一年好运气,分别再拜年。

初二回礼,相互送礼物,并且穿新衣服。

藏历新年期间,在广场或空旷的草地上,大家围成圈儿跳锅庄舞、弦子舞,在六弦琴、钹、锣等乐器的伴奏下,手拉手、人挨人地踏地为节、欢歌而和,孩子们则燃放鞭炮,整个地区沉浸在欢乐、喜庆、祥和的节日气氛之中。

在城乡演唱藏戏,跳锅庄和弦子舞。

在牧区,牧民们点燃篝火,通宵达旦地尽情歌舞。

民间还进行角力、投掷、拔河、赛马、射箭等活动。

2、上九节(农历正月初九)流行于宝兴县一带。

每年农历正月初九举行。

是日,人们汇集到山下,举办灯会和表演狮舞等,尽情欢舞高歌。

夜晚,举行别具一格的男女对垒摔跤,结果常常是男败女胜,引起轰堂大笑,将节日活动推向高潮。

3、谢水节(农历三月初六)流行于冕宁县一带。

每年农历三月初六举行。

其主要内容是求雨和祈子。

是日,喇嘛带上用糌粑做成的青蛙、蛇和癞蛤蟆,每家随去一二人。

来到水沟边,喇嘛一边念经一边把糌粑做的动物放到水中。

返回时,大家打着雨具,嚷嚷闹闹,表示雨已下起来了。

接着,人们去敬一个圆形的塔子。

塔内放有一把刀子和一个小锣锅,代表生育。

久婚无子的妇女向塔神许愿,祈求生子。

敬塔后生了孩子的侬,该日要去敬塔还愿。

4、转山会(农历四月八日)藏族传统节日,又称沐佛节、敬山神。

西藏的民间习俗

西藏的民间习俗

西藏的民间习俗
西藏是以藏民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的民族自治区,拥有丰富的民间习俗。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习俗:
婚丧习俗:在西藏,婚丧习俗各具特色。

婚俗方面,藏族青年男女婚嫁自由,一般经过求婚、订婚和结婚三个阶段。

而丧葬方面,西藏人死后有五种葬法,最隆重的是塔葬,但只有活佛和一些领主才能享受。

饮食习惯:藏族的主食以青稞等制作的糌粑为主,同时喜欢喝酥油茶和青稞酒。

酥油茶是藏族同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饮品,而青稞酒则是藏族男女老少都喜爱的低度酒。

礼仪习俗:在西藏,献哈达是藏民族最普遍也是最隆重的一种礼节。

当藏族主人向客人敬献哈达时,客人应躬腰接受。

此外,藏族还有一些独特的礼仪,如三口一杯、不用脚踩门槛、称呼人名时加“啦”字等。

民族禁忌:在藏族地区,有一些需要遵守的民族禁忌,如不能随便用手去抚摸藏族人的头顶,不能跨过或踩在经幡、经轮上,不能在寺庙内吸烟、喧哗等。

服饰特色:藏族服饰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不同地区的藏族服饰风格各异。

一般来说,藏族服饰色彩鲜艳,图案精美,注重装饰和细节处理。

此外,藏族还有一些独特的民间活动,如绕佛塔、跳神、转经轮等,这些都是藏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的来说,西藏的民间习俗丰富多彩,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底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藏民俗文化
藏族是居住在青藏高原上的主体民族。

西藏最古老的宗教苯教和主导了西藏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藏传佛教,其影响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而形成了不同于别的民族的民俗风情和审美情趣。

西藏民俗文化的内容包含丰富,民俗文物多姿多彩,举凡服饰、饮食、居室、婚丧、节日娱乐等等,都为我们演绎出藏族丰厚的历史文化的变迁与升华的过程。

下面就西藏民俗文化的主要内容作一简要介绍。

一、服饰
藏族服饰是青藏高原一道绵延流长的亮丽文化景观,而蕴涵其间的工艺技术、生活情趣、审美观念、道德伦理、宗教信仰都可成为研究西藏文化的活化石。

由于地理气候和物产的不尽相同,在藏区内可以说是"百里不同俗,千里不同风",不同的区域在穿着打扮方面各不雷同,呈现出五彩缤纷的风貌。

藏袍是藏族的主要衣着,它大襟广袖,用氆氇、呢料、动物皮毛等面料缝制,宽体长身,用带束于腰间。

藏东康巴服饰大气而粗犷,在头、颈、耳、手等处佩戴金、银、象牙、珊瑚、玛瑙、玉石等首饰,腰间挂藏刀、火镰、钱包、鼻烟壶、针线盒等生活用具,既方便实用,又富有装饰效果,整套装束豪气凛然,尽显康巴人桀骜不驯的民族性格。

藏北是广阔的草原和砾石戈壁,那里盛产的羊皮是制作藏袍的主要原料。

这种羊皮袍宽大厚重,白日作衣,夜晚当被,就是凭借这种藏袍,人们抵御了藏北高原上严酷的高寒气候。

羊皮袍大多是光皮的,有的在袖口、衣襟、下摆等处缝制黑平绒的镶边。

夏季牧民们戴着红缨毡帽,腰间佩挂制作精美的火镰、鼻烟壶和腰刀、火枪、扩身符等。

这些物品既是他们赖以生存的用具,也是他们的装饰和财富的体现。

羊皮袍也是藏北牧女们的主要服装。

她们的羊皮袍上还缝制红、蓝、绿三色绒条作为装饰,平时腰间挂满奶桶钩、针线盒和牧鞭之类的物件,遇到节日喜庆的时候,还挂起串串项链和金银饰品,头发梳理成多股小辫,戴上缀满绿松石、贝壳、银币等的呢绒或氆氇长披。

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之下,整套服饰色彩鲜艳动人,极富民族特色。

拉萨地区气候宜人,长期以来是西藏地区政治、宗教、经济、文化的中心。

该地区的装束以严整规范著称。

拉萨民间女子以毛料或布帛制作短袖夏装,里面穿藏式衬衫,已婚妇女腰间围各色毛线或丝线织成的彩色帮典。

冬季穿羔皮长袖藏装,头戴"杨夏帽"。

装饰品有珍珠、珊瑚、绿松石等制成的"巴珠"冠及各种耳坠、项链、戒指。

世袭贵族夫人头戴"人"字形的珍珠巴珠和珍珠冠,一般的贵夫人只能戴珊瑚巴珠,至于绿松石的大耳坠、胸饰和各种质地的项链是按自家的财力而佩带的。

拉萨地区的贵夫人,装扮珠光宝气,饰物细腻而小巧。

男子夏季穿毛料或布帛制成的袍子,里面穿藏式衬衫,头戴礼帽,脚蹬皮靴。

贵族服装从样式看,与普通藏袍没有大的区别,但质地和花纹都有严格的等级规定,从服饰上可以看出其社会地位的高低。

西藏僧人因其教派不同,装束也有所不同,但服饰颜色大致相同,除噶举派穿白裙外,其余教派均着黄色及红色僧服。

二、饮食
藏族以麦、米、青稞等谷物为食粮,以适宜在高原生长的青稞为主要食物。

藏族种植青稞的历史很长,早在距今3500年之前新石器时代晚期贡嘎昌果沟遗址就有古青稞碳化颗粒的出土。

青稞炒熟后磨成粉和成面就称作糌粑。

糌粑有脱麸的精质糌粑和未脱麸的粗质糌粑之分。

糌粑里加入少量的酒、酪浆便可与肉、菜、酥油茶等一同食用。

若糌粑内放入
适量的酥油、糖、奶渣,味道更佳。

酥油是藏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品,它从新鲜牛奶中提炼而成,为高蛋白、高热能食品,有增加热量、抗缺氧之功效。

藏民族有饮茶之习俗,酥油茶为主要饮品。

酥油茶的原料为酥油、茶和食盐,三样缺一不可。

藏族的饮品还有清茶、甜茶、鲜奶和青稞酒。

青稞酒是用青稞发酵后酿成的低度酒,其味甘甜爽口。

三、民居
民居是最大众化的一种建筑,它的形制受制于地理环境、建筑材料、建筑技术、民俗风情、生活习惯等因素。

碉房是西藏比较有特点的民居建筑形式。

碉房一般为两层结构,上层是人的起居场所,底层是牲畜和储藏房。

碉房建筑中普遍采用小窗窄门,以利于挡风御寒。

房屋的柱头、房梁上绘有色彩斑斓的装饰画。

这种碉房,屋面基本为平顶,并用阿嘎土铺面。

阿嘎土是一种自然形成的半石灰化了的石灰混合粘土,加水后经过长时间的捶打,然后涂抹酥油或榆树汁,干燥后坚硬如石,平滑同玻璃。

藏族民居较为重视大门的装饰,一般门的两侧及门楣上均涂有一条约一尺宽的黑色条带,门梁上绘以各种民间图案,农村则普遍将太阳、月亮绘在门梁中间,大门两侧还有一些对称的动物辟邪画。

房顶上一般都插蓝、白、红、黄、绿五色经幡,蓝色代表天,白色代表云,红色代表火,黄色代表土,绿色代表水,每年藏历新年更换一次,以此祈求来年祥和。

牦牛帐篷是较为典型的牧区住房,这种帐篷用牛毛纺线织成的粗氆氇搭建,帐篷当中支撑木杆,周围用草饼或粪饼垒成墙垣。

这种帐篷虽然简单,但牛绒织成的氆氇质地粗厚,不怕风雨大雪,也便于牧民随时搬迁。

四、交通运输
辽阔的雪域高原,地广-人稀,交通尤为不便,长途跋涉只能以骡马、牦牛、骆驼为代步工具,或者就是步行。

马是青藏高原上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忠实伴侣,藏族人对马有着特殊的感情,对马鞍也颇为讲究。

牦牛被称为高原之舟,它虽然行动迟缓,但是特别有耐力,在高寒山区是最为理想的运输工具。

毛驴的饲料容易解决,是农区家家都养殖的运输畜力。

最为普遍的水上交通工具是牛皮船。

牛皮船用坚韧木料做支骨,外蒙数张缝制的牛皮,牛皮经过水的浸泡变软,不怕河中礁石撞击,无论河道深浅都能划行。

渡过江河之后,船夫可将牛皮船晒干,背于双肩,随时移动。

五、器物用具
藏族具有历史悠久的金银玉器工艺技术。

早在吐蕃时期已出现了金银玉器行业。

在酒壶、酒杯、勺、筷、盘等日用生活器具中,有许多是用纯金、纯银制作的,有的是以金、银、玉石镶嵌或包裹而成。

火炉、壶、盆之类的器具主要是铜制。

西藏金属制品的规格不拘一式,做工细腻精致,表面多有富于立体感的吉祥纹饰。

木质器物用具在西藏较为多见,木碗方便耐用,光滑美观,盛食物不改味、不烫嘴,便于携带,倍受藏族人民的钟爱。

西藏木碗种类繁多,有揉糌粑用的大碗,有喝酥油茶用的小碗,还有储物品的盖碗。

一般木碗用桦木、成巴树、杂木的节雕琢而成。

杂木做的木碗质地结实,不易破裂,纹理清晰,较为美观,且有防毒的作用。

皮具在牧区使用较频繁,人们用皮缝制茶盐袋及糌粑袋,尤其是皮碗套,美观且耐用。

陶器生产在西藏历史远古,距今4600多年前的昌都卡若遗址就有陶器出土,其器形种类繁多,直到现在依然为藏族人民所喜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