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三级跳远成绩的主要因素文献综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决定三级跳远成绩的主要因素

文献综述

1.三级跳远成绩的主要影响因素

通过文献检索影响三级跳远成绩的主要因素的有关文献,查阅到三级跳远成绩的主要决定因素抛除运动素质和心理因素来看最主要的决定因素是运动技术。文献检索中关于运动技术的研究占了三级跳远项目研究的一半,可见运动技术对三级跳远成绩的重要性。在三级跳远技术主要体现在助跑速度和助跑速度的利用率而为了提高助跑速度的利用率先后经历了几种不同的技术类型,是“高跳型”“平跳型”“速度型”。这三种类型根据三跳不同的比例分类。高跳型是第一跳所占比例最大的;平跳型第一跳和第三跳比例基本一样;而速度型是第三跳所占比例最大[1,2]。

1.1助跑速度对三级跳远成绩的影响

三级跳远的关键技术就是如何获得最大水平速度而且尽量保持这种水平方向的速度直至到达最大速度。所以助跑获得最大水平位移速对三级跳远至关重要。运动员在助跑过程中可以获得使得他们跳得更远的水平位移速度,助跑速度十分重要。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三级跳远成绩的优劣,特别是助跑最后几步的节奏和快速有力的起跳是重中之重,另外,适宜的起跳角度、良好的弹跳能力、较大的肌肉力量、良好的柔初性也是影响三级跳远成绩的因素。

1.2助跑利用率对三级跳远成绩的影响

众所周知,在三级跳远项目中,助跑速度的利用率是指三级跳远运动员在助跑后经过踏板所达到的最大速度与垂直速度的最后的比值。速度的利用率反映的则是运动员经过起跳离地这一过程,身体重心水平速度前后变化的规律,这与平常所说的速度损失率其实是对同一个问题的两种不同的阐述方式。因此可以说很有必要研究助跑速度利用率与跳远的最后成绩之间的规律,这有助于揭示出三级跳远的运动规律。研究的结果是这样的,助跑速度的利用率是和起跳后的速度还有腾起的角度有关。

杨志军在《对影响跳远成绩主要因素的探讨》中谈到:快速起跳过程所获得的较大垂直速度,有利于获得较大的腾起角来延长腾空时间,是快速提高跳远成绩的有效措施。在适当的增加水平速度损失率基础上,用以提高垂直速度,增大起跳腾起角,对于我国跳远运动员训练有指导作用。运动员的起跳速度利用率可塑性很小,在保持最大速度和较大助跑速度利用率的基础上,应尽量增大起跳角度[3]。

在三级跳远中,助跑速度是极其重要的因素,在充分的提高或者是保持最高的水平速度之后,才有可能减少水平速度的损失,以此换来垂直速度的利用率。可是再将我国的优秀选手与同场竞技的国外选手相比时就会发现一个问题,我国的选手的助跑速度和速度利用率都很低而且损失的成分太大。

马开坪、杨晓兰在《对跳远最后几步助跑节奏的探讨》一文中说到,只有合理的科学的使助跑的节奏维持在一个相对较理想的状态才能确保发挥出最高水平的速度,这就告诉我们要准确的保证踏板的准确性,不仅有利于为下一步的腾空做准备也为了能更好地将助跑的速度提高到最大化。这主要表现在最后的几步能否做到准确,合理和有效。这可以通过提高步频来获得最高的水平速度。但是由于存在较高的个体差异性,这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和影响运动员的水平发挥和技术的利用率。由此看来,提高三级跳远选手的运动水平的办法还要在速度的利用率上下功夫[4,5]。

2.三级跳远技术类型对三级跳远的影响

通过对运动员的调查发现我国的优秀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有21.87%的采用高跳型技术,58.34%的运用平跳型技术,19.79%的用速度型技术。

实践证明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技术类型,均有运动员创造出优异的成绩。随着国际竞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年英国运动员爱德华兹创造出的世界纪录,赛后其称“我想,我只是把速度保持到最后一跳。”从这就话我们可以理解,助跑速度和其利用率在制约三级跳远成绩的提高。同时,“跑跳”型的新技术类型产生。现阶段,随着对“速度”认知程度的提高,国际高水平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训练比赛中逐步向“速度—跳跃型”转变[6]。

围绕速度的变化,各种技术类型在不断的提升与转变,我国教练员、运动员应积极学习,积极探索,致力于寻求适合运动员自身的技术类型,而不单是去盲目效仿别人的成功经验。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有利于发展的,有利于提升我国男子三级跳远运动成绩的技术类型[7]。小结:

通过对三级跳远成绩影响因素的文献综述,使我们更加清楚,三级跳远是一项对运动员运动素质要求非常严格的运动项目,在运动过程中不止要加快助跑速度还要保持在起跳过程中助跑速度的不丢失。要求运动员要有很强的腿部力量和爆发力才能在高速位移过程中使完成起跳腾空,所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技术类型也是至关重要的。教练员和运动员要注意在训练过程中注重跑跳结合的训练,注重完成动作的流畅性,提高助跑速度的利用率。

参考文献:

[1]张良力,袁运平.我国男子三级跳远运动研究综述[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4):58~62.

[2]杨成街.浅析影响三级跳远远度的因素[J].高教研究,2009(3):72~74.

[3]杨志军对影响跳远成绩兰妻因素的探[J].综合:283.

[4]马开坪、杨晓兰.对跳远最后几步助跑节奏的探讨[J].成都体育学院,1998(2):32~34.

[5]洪少峰.对三级跳远技术类型的再认识[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4(4).

[6]吴永宏.中国高水平三级跳远运动员竞技能力主导因素及训练安排的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8:11.

[7]余敬平.中、外优秀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技术特征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3,(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