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探究专题

合集下载

部编物理八年级上册专题05光现象实验(解析版)含答案

部编物理八年级上册专题05光现象实验(解析版)含答案

专题05 光现象实验(解析版)类型一 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方法技巧】考点:(1)验证三线共面。

(2)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

(3)入射角变化时反射角的变化规律总结、光路可逆性。

技巧:解答时从实验器材的特点入手,通过纸板的翻折验证出三线共面、根据两角的关系得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专项训练】1.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白色硬纸板EF 垂直于平面镜放置,能沿ON 折转,ON 垂直于平面镜.(1)让入射光贴着纸板EF 沿AO 射向平面镜上的O 点,观察反射光的方向.多次改变入射光的方向,观察并描绘光的径迹,量出入射角i 和反射角r ,记录如上表.比较r 和i ,可以得出:光反射时,反射角________入射角.(2)纸板EF 右侧没有沿ON 折转时,能观察到反射光,有折转时,观察不到反射光,说明光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____________.(3)将一束光贴着纸板EF 沿BO 射到O 点,光沿图中的OA 方向射出,说明光反射时,光路是________的.(4)由于光在纸板上发生了________(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所以从不同方向都可以观察到光在纸板上传播的径迹.【答案】(1)等于 (2)同一平面内 (3)可逆 (4) 漫反射【解析】(1)由表中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度数,可得光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2)纸板EF 右侧没有沿ON 折转时,能观察到反射光,有折转时,观察不到反射光,是因为折转时左右两侧不在同一平面,说明光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3)将一束光贴着纸板EF沿BO射到O点,光沿图中的OA方向射出,可知将反射光线改为入射光线,光路图照样成立,表明:光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4)实验时从不同方向都可以观察到光在纸板上传播的径迹,是由于纸板表面凹凸不平,光在纸板上发生了漫反射的缘故.2.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同学们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

(1)为了完成实验,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_____。

2024年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专题复习专题四实验探究题

2024年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专题复习专题四实验探究题

的温度高于水的沸点,水能从石棉网中吸热,所以水不 ⁠ 会立即停止沸腾,不能说明水沸腾时不需要吸热 。
1234567
专题四 实验探究题
3. [2023·宜宾节选]频闪拍摄是研究物体运动的方式之一。某 科创小组用频闪拍摄的方法来“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 度”,如图所示,他们用相机每隔0.5 s曝光一次,拍摄 了小车在斜面上下滑的频闪照片。请根据照片信息回答下 列问题。
实验0° 30° 40°
折射角 15.1° 30.7° 48.6° 73.8°
1234567
专题四 实验探究题
(1)光从甲介质斜射入乙介质发生折射时,折射角 大 ⁠ 于 入射角;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 增大 。 ⁠
(2)做完第4次实验后,同学们又使一束光从乙介质中以 73.8°的入射角射入甲介质,测得折射角恰好为 40°,这说明在折射现象中, 光路可逆 。
98 98 98
1234567
专题四 实验探究题
(3)由实验数据可知,水在沸腾时的温度特点是 持续吸 ⁠ 热,温度不变 。 ⁠
1234567
专题四 实验探究题
(4)[质疑创新]观察到气泡如图丙所示,这是水沸腾 时 (选 填“前”或“时”)的现象。实验结束后撤去酒精灯,水还 能继续沸腾一小会,这说明水沸腾时不需要吸热,这种判断 是否正确?答: 不正确,因为撤去酒精灯,由于石棉网
北师版 八年级上
期末专题复习
专题四 实验探究题
专题四 实验探究题
1. 帮助小明完成“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 实验。
1234567
专题四 实验探究题
(1)小明采用“水浴法”加热,这样做的好处是 物体受 ⁠ 热均匀,且温度变化比较慢,便于记录温度 。 ⁠

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

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

7、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
直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A蜡 烛为成像物体; (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______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 黑暗”);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 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_______,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 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 (2)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 A蜡烛的像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_______; 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 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_______. 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_______. (3)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 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位置进行观察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2)相同的操作.
(4)小明用图3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发 现冰熔化太快,没有找到冰的熔点。若要延长冰熔化的时间,请你写出 两条可行的办法: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小华使用的实验装置如图14所示,根据实
2、如图是“探究海波晶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装置。(1) 实验中除了需要图3 中所示的实验器材以外,还需要________。
(2)将温度计插入试管中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在放置上有什么要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中要不停地用搅拌器搅拌,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
(3)小丽将蜡烛A逐渐向玻璃板靠近时,蜡烛A的像将逐渐向________(填 “靠近”或“远离”)玻璃板的方向移动,像的大小将__________(填 “变大”、“变小”或“不变”);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实验探究题专练 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实验探究题专练  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实验探究题专练 含答案1.在做“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时,甲、乙、丙三组同学分别从A 、B 两套装置中选一套来完成实验:A B C(1)甲组同学发现所测水的沸点高于100℃,他们选择的是________(选填“A ”或“B ”)装置.(2)乙、丙两组同学虽然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但水开始沸腾的时刻不同,他们绘制的沸腾图像如图C 所示,乙组a 、丙组b 两种图像不同的原因是乙组同学所用水的质量比丙组的________。

(3)某品牌家用电饭锅的设计是:当锅内的温度达到103℃时,就会自动“跳闸”。

通常我们用这样的电饭锅烧水(未干前),它 ________(选填“会”或“不会”)自动“跳闸”。

2.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时,常用一块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如图所示,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另选一支完全相同未点燃的蜡烛B 放在玻璃板后进行观察.在此探究活动中:(1)用玻璃板来代替平面镜,是为了确定_______的位置;(2)选择A 、B 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_______大小关系;(3)移去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 ,并在其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将__________(选填“有”“没有”)蜡烛的像,因为平面镜成的是______(选填“实”“虚”)像。

3.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小明用了9个红色的发光二极管按“F ”字样镶嵌排列在白色的板上代替蜡烛作光源,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1)将光源、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

调节光源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 ,其目的是使像成在________。

(2)为了确定凸透镜的焦距,小明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再把光屏放在另一侧,改变凸透镜与光屏的距离,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________(选填“亮点”或“亮环”)为止,测得它与凸透镜中心的距离为10cm ,确定出焦距f= ________cm (选填“5”或“10”)。

(3)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的零刻度线上,小明将光源移至光具座30cm 处后,再移动光屏,至到如图甲所示位置,光屏上恰好成清晰的像,此时像应是图乙中的________(选填序号);如果她将光源再远离凸透镜一些,这时光屏应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以获得清晰的实像。

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大单元整合复习 实验探究题

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大单元整合复习 实验探究题

大单元整合复习实验探究题实验一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1.(2024·广州质检)小明同学用如图1的装置研究小车在斜坡上的运动。

(1)若小明用秒表测量一段时间如图2所示,则测得的时间为337.5 s。

(2)图1中所用刻度尺分度值为 1 cm ,小车从A处滑到坡底C处所通过的路程s AC= 80.0 cm。

(3)实验中测量平均速度的原理是v=s。

t(4)小明将小车从顶端A处由静止释放,用秒表测出小车从A处滑到中点B处所用时间t1=1.8 s,滑到坡底C处所用时间t2=2.6 s,则下半程的平均速度v BC= 0.5 m/s,v BC> (选填“>”“=”或“<”)全程的平均速度v AC。

(5)若在测量前半程AB段平均速度时,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的平均速度v AB会偏小(选填“大”或“小”)。

(6)实验结果总有误差存在,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消除误差B.误差是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产生的C.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D.选用精密仪器测量可以减小误差实验二探究水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2.(2024·湛江质检)在“探究水的沸腾现象”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1)如图1所示,实验装置的组装顺序应为自下而上(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图1中装置有处明显错误,请指出来: 温度计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

(2)如图2中小芳正在对温度计进行读数,其中正确的操作方法是b。

(3)水沸腾前后的气泡变化情景如图3所示,则表示水沸腾时的是A图。

(4)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数据如表所示: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温度(℃) 90 92 94 96 98 100 100 100 100 100由表中的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100 ℃;水沸腾时的特点是: 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5)通过这个实验,小芳终于明白妈妈用炉火炖老母鸡时,在沸腾后总是调为小火(选填“保持大火”或“调为小火”)的道理。

八年级上册物理 实验探究题 专题训练

八年级上册物理 实验探究题 专题训练

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一.实验探究题(共40小题)1.物理是一门以观察、为基础的学科,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图中的几个实验,请认真观察后回答下列问题:(1)如图甲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它说明了声音是由产生的。

此探究中悬挂着的乒乓球的作用是将音叉的振动放大,这是物理实验探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我们称它为法。

(2)如图乙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

该实验能说空气可以传声。

在月球上(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塑料球弹起。

(3)如图丁所示,停表的读数s。

2.在“探究海波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中,绘制出了如图甲所示的图象。

实验装置如图乙.(1)实验时,组装器材要(选填“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不直接将装有海波的试管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而是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加热,这样做的好处是。

(2)图甲中海波的熔化过程是段(用字母表示),熔化过程经历了min,第5min时海波处于(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态。

(3)由该图象知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

(4)若实验中小明发现海波熔化过快,应采取的操作是.(写出一种方法即可)3.小云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水的沸腾。

(1)组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的顺序(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

实验室现有水银温度计(﹣20℃﹣120℃)、酒精温度计(﹣80℃﹣60℃)、体温计、寒暑表等不同种类的温度计,本实验应选用的温度计是;(2)实验中,小云观察到水在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的上升情况不同,如图甲、乙所示。

表示沸腾前气泡上升情况的是图;水沸腾时,烧杯中不停地冒出“白气”,这些“白气”实际上是(选填“小冰晶”、“小水滴”或“水蒸气”);(3)实验完毕,小云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继续沸腾了一段时间,原因是。

4.如图所示,小明给两个空罐的底部中央分别打上一个圆孔和一个方孔,再用两片半透明的塑料膜蒙在空罐的口上。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1.如图是“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

在实验时,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滑下。

已知小车的车长为10.0cm。

(1)实验原理是。

(2)在实验中应该使斜面的坡度(选填“大”或“小”)一些,金属片的作用是为了。

(3)图中AB段的距离s AB=cm,若测得时间t AB=3s,t AC=5s,则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v BC=m/s。

(4)分析数据可知,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选填“是”或“不是”)匀速运动。

(5)如果在测量小车从A点运动到B点的时间时,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这样测得的AB段的平均速度v AB会(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实验时,小明同学做了如下实验。

(1)如图甲所示,用悬挂着的泡沫小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泡沫小球被弹开,这说明了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此实验用到的实验方法为(选填“控制变量法”或“转换法”);(2)如图乙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声音将变;由此推理可知:.(3)如图丙所示,用相同的力拨动钢尺发出声音,并逐渐缩短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发现钢尺振动得越来越快,钢尺振动发出声音的音调会逐渐变(选填“高” 或“低”);(4)如图丙拨动钢尺,看到了钢尺伸出桌面的部分在振动,同时听到钢尺另一端拍打桌面发出的声音,小华的实验操作存在的问题是____;(填字母)A.没有控制变量B.伸出桌面的钢尺太短C.手没有压紧钢尺D.伸出桌面的钢尺太长3.为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小明同学进行系列的实验研究。

(1)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乒乓球会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乒乓球在试验中起到什么作用?,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为法。

(2)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会把乒乓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3)若在月球上做上述两个实验,实验乒乓球不会弹起,原因是。

(4)石头落入水中,产生的水波向四周传播;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激起水波向四周传播。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实验探究题汇总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实验探究题汇总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实验1、在“测定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如图所示:(1)物体运动的路程用 刻度尺 测量(注意事项路程数据一定要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即便是整数)。

运动时间用 停表 测量,这个实验依据的原理是 (2)小车所放的斜面应保持较 小 (填“大”或“小”)的坡度,这样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间会长些,目的是便于测量小车运动时间,减小误差。

(3)实验中测量得的数据:斜面全长1m ,通过全路程的时间为18s ,通过前半程的时间为10s ,那么小车运动前半程的平均速度是_5_cm/s ,后半程的平均速度是__6.3__cm/s ,整个路程平均速度是__5.6___cm/s (保留一位小数)。

(4)小车在运动过程中做 变速运动 ,平均速度大小:V 下半>V 全>V 上半(5)斜面倾角不变时,小车由静止释放,小车通过的路程越长,平均速度越大;小车由静止释放,通过相同路程,斜面倾角越大,小车的平均速度越大。

(均选填大或小)2、如图是探究声音产生及其特性的小实验:(1)用手拨动塑料尺,塑料尺会发出声音,说明声音是由物体__振动__产生的.(2)用不同的力拨动塑料尺,改变了塑料尺振动的幅度,则声音的__响度__改变.(3)用相同的力,改变塑料尺伸出桌边的长度,会使声音的_音调__发生改变.塑料尺越短,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补充:①弦乐器:弦越短,音调越高;弦越细,音调越高;弦越紧,音调越高②管乐器(吹奏类):空气柱短,音调高;空气柱长,音调低。

③吹瓶子(瓶中有水)和向暖壶倒水:水少,即空气柱长,音调低;水多,即空气柱短,音调高;④编钟越小,音调越高,编钟越大,音调越低)3、小丽等同学“探究声音的产生”的装置如图所示,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靠近音叉.(1)当小丽同学用小锤敲击音叉的时候,既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能观察到 小球被弹开 .通过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什么作用? 将不易观察到的音叉的振动转化为乒乓球的振动 .这种思维方法叫做 转换法 (3)若实验过程中小丽同学加大敲击音叉的力度,将发生的变化:①听到和看到的现象会有什么样的变化?__听到的声音响度增大,看到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增大 。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实验探究专题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实验探究专题

八年级物理(上)实验探究专题1.0一.实验探究题(共24小题)1.在“探究晶体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中,绘制出了如图所示的图象.(1)图中,海波的熔化过程是段(用图中字母表示),此过程中海波热(选填“吸”或“放”).(2)图中,海波在D点是态,在G点是态(均选填“固”或“液”).(3)为了探究不同晶体熔化时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在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上80g的冰和萘,用的酒精灯加热(选填“相同”或“不同”),测出它们熔化过程所用的时间如表.由此可知,质量相同的不同晶体熔化时吸收的热量是的(选填“相同”或“不同”).物质熔化时间/min冰9萘 42.如图甲是探究“冰在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实验,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图象.(1)由图可知,冰在熔化过程(选填“吸热”或“放热”),温度(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冰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2)由图乙可知,冰的熔点是℃,第6分钟时冰处于(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3.某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在制作一个医用冷藏盒时,不知道给药品降温用冰好,还是盐水结成的冰好?他们动手测量了盐水的凝固点.(1)在选择器材时,小明提出不要使用量程为﹣2℃~102℃的温度计,要使用量程为﹣20℃~102℃的温度计,这样考虑主要是基于什么假设?(2)小明和小红分别通过实验得到了盐水的凝固图象如图所示,则小明所测盐水的凝固点是℃.(3)他们同时发现所测得盐水凝固点并不相同,于是对比了双方实验过程,发现烧杯中装水都是200ml,小明加了1汤匙的盐,而小红加了3汤匙的盐,由此作出猜想:盐水的凝固点与盐水的浓度有关.接着多次实验得出不同浓度盐水的凝固点,数据记录如下表:盐水浓度(%)0 3 6 9 12 15 18 21 24 27 30 36凝固点(℃)0 ﹣2 ﹣4 ﹣6 ﹣8 ﹣11 ﹣15﹣18﹣17﹣1.8﹣0.4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当盐水浓度增大时,其凝固点.(4)小明由表格数据得到盐水浓度为21%时凝固点最低,其值为﹣18℃,你认为他的判断准确吗?(准确/不准确),你判断的理由是.(5)你认为给冷藏盒中药品降温最好选用.(冰/适当浓度盐水结成的冰).4.在探究热现象的实验中,小明用烧杯、试管、温度计、圆底烧瓶等器材进行了如下实验.(1)小明用图1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1乙所示.该物质在BC段处于(选填“固体”、“液体”或“固液共存”)状态,此过程中物质的内能(选填“增加”、“减少”或“不变”);比较图乙中AB 段与CD段可知,质量相同的冰和水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加热时间不同,原因是.(2)小明用如图2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纸板上留有小孔的目的是.实验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分析FG段会发现(请写出一条).(3)小明用图3所示的烧瓶将水加热至沸腾后,把烧瓶从火焰上拿开,水会停止沸腾.再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发现水又重新沸腾了,这是因为.5.小云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水的沸腾.(1)组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的顺序(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实验室现有水银温度计(﹣20℃﹣120℃)、酒精温度计(﹣80℃﹣60℃)、体温计、寒暑表等不同种类的温度计,本实验应选用的温度计是;(2)实验中,小云观察到水在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的上升情况不同,如图甲、乙所示.表示沸腾前气泡上升情况的是图;水沸腾时,烧杯中不停地冒出“白气”,这些“白气”实际上是(选填“小冰晶”、“小水滴”或“水蒸气”);(3)实验完毕,小云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继续沸腾了一段时间,原因是.6.小亮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罝探究某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请回答下列问题:(1)安装实验器材时,小亮应按照(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2)测量过程中,温度计在某一时刻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该物质的温度为℃;(3)根据实验数据画出该物质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由图可知,当加热到8min末,试管中物质所处的物态是态,该物质为(选填“晶体”或“非晶体”).7.生活中常有“铁比木头重”的说法,某实验小组同学围绕此说法展开讨论,并找来不同规格的木块和铁块,利用天平进行实验,如图(a)(b)(c)(d)①由图可以证明这一说法是不合理的.②通过实验发现,物质质量与体积、种类都有关,其中图可以说明物体质量与种类有关.③在“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之前,小组同学首先进行了假设: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成正比,随后选用软陶和铝块进行实验,用量筒和电子天平分别测出它们在不同体积时的质量,并将实验测得的数据分别记录在表一和表二中表一软陶表二铝块实验序号质量m(克)体积V(厘米3)实验序号质量m(克)体积V(厘米3)1 7.5 5 4 13.5 52 15 10 5 27.0 103 22.5 15 6 40.5 15 (1)分析实验序号1、2与3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当质量(m1、m2、m3)与体积(V1、V2、V3)满足关系,则可以验证假设.(2)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初步结论是:.④通过研究最终可以发现: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越大,物质质量越大.8.小杜同学在长江边捡到了一块漂亮的鹅卵石,他用天平和量筒测量鹅卵石的密度.(1)他设计了下列实验步骤:①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鹅卵石的质量m;②向量筒中倒进适量的水,读出水的体积V1;③根据密度的公式,算出鹅卵石的密度ρ;④将鹅卵石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读出鹅卵石和水的总体积V2.他应采用正确的实验步骤顺序为(选填下列选项前的字母).A、①②④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①D、②③①④(2)如图甲所示,小杜在调节天平横梁平衡过程中的操作错误是.(3)小杜纠正错误后,重新调节天平平衡并测量鹅卵石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砝码和游码如图乙所示,鹅卵石的质量为g;由图丙和丁可知鹅卵石的体积是cm3,计算出鹅卵石的密度为g/cm3.(4)若鹅卵石磨损后,它的密度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5)用量筒测量水的体积,读数时视线应与液体凹面的底部,若小杜在图丙中读数正确,在图丁中读数时视线仰视,所测得鹅卵石的密度将(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9.小明想知道酱油的密度,于是他和小华用天平和量筒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1)天平调节平衡后,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17g,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酱油,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如图甲所示,将烧杯中的酱油全部倒入量筒中,酱油的体积如图乙所示,则烧杯中酱油的质量为g,酱油的密度为kg/m3.(2)小明用这种方法测出的酱油密度与真实值相比,(选填“偏大”或“偏小”).(3)小华认为不用量筒也能测量出酱油的密度,他进行了如下实验操作:①调好天平,用天平测出空烧杯质量为m0.②在烧杯中装满水,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1.③把烧杯中的水倒尽,再装满酱油,用天平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为m2.则酱油的密度表达式ρ=(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10.小明想要知道豆浆的密度大小,于是他进行了如下操作:(1)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置于标尺的零刻度处,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出现了如图所示的现象,他应该向(选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2)用托盘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0;(3)把豆浆倒入烧杯中,用托盘天平测出烧杯和豆浆的总质量m1,则倒入烧杯中的豆浆质量为(用测得的物理量表示);(4)将烧杯中的豆浆全部倒入量筒,读出量筒中豆浆的体积V,由此得知豆浆的密度为(用测得的物理量表示);(5)实验过程中,若只有天平、烧杯和水,请你帮助小明设计一个测量豆浆密度的实验,要求写出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及计算豆浆密度的表达式(用字母表示).实验步骤:;计算豆浆密度的表达式.11.如图所示,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并开始计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算出小车在各段的平均速度.(1)图中AB段的距离s AB=cm,测得时间t 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 AB=cm/s (2)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v AB会偏.(3)实验中应多次测量,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由静止开始下滑.(4)v BC v AC(填“>”、“<”或“=”)12.为探究机动车驾驶员违章驾驶的危害性,招募志愿者进行了如下实验.经测定,某志愿者的刹车反应时间(即图中“反应过程”所用时间)是0.4s.在某次实验中,该志愿者驾车以72km/h的速度在实验场的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距离33m,则经过m距离后汽车才开始减速;若志愿者边打电话边驾车,以72km/h的速度在实验场的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距离39m,此时志愿者的刹车反应时间是s,由此研究可知,驾驶员驾驶时打电话,驾驶员的刹车反应会.(选填“变快”“变慢”或“不变”).请你对司机提出一条安全方面的建议:.13.为了“探究小车沿斜面下滑时速度的变化”给你提供了如图所示的装置.(1)要完成该探究实验,需用的测量工具有刻度尺和.(2)实验依据的原理是.(3)若图中停表的每格为1s,那么实验中小车通过前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m/s,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为m/s.(4)小车沿斜面下滑的过程中,速度的变化情况是.14.小华想测一辆小车的平均速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有刻度(分度值为1m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情况.(1)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s AB=cm,t BC=s,v AC=cm/s;(2)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 AC偏.(填“大”或“小”)15.如图所示,将刻度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拨动伸出桌面的一端会听到声音,这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产生的.要使刻度尺发出声音的音调变高,应使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再用相同的力拨动.16.小强找来7个相同的啤酒瓶,装入不同高度的水,如图所示.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发现能吹出“1、2、3、4、5、6、7”的声音来.请你回答下列问题:(1)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发出的响声是由瓶内的振动引起的.(2)吹瓶时,发出的声音音调最高,其原因是该瓶内空气柱振动的最快,所以发声的音调最高.17.“探究声音产生和传播条件”的实验中:(1)如图甲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被多次弹开,这个实验说明,其中乒乓球的作用是.利用这套装置还可以完成的实验是探究与的关系.(2)如图乙所示,探究影响音调的因素,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使钢尺每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实验发现: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振动越,发出声音的音调越;由此可得出结论:音调的高低与有关.该实验中用到一种科学研究方法是.18.回答下列问题:(1)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乒乓球会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什么作用?.(2)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会把乒乓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3)若在月球上做这两个实验,甲实验乒乓球弹起(填”会”或”不会”),乙实验乒乓球弹起(填”会”或”不会”).19.如图所示,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将一块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块纸板垂直放置在平面镜上.(1)实验时让光贴着纸板入射是为了.(2)如果纸板没有与平面镜垂直放置,当光贴着纸板沿AO 入射时,(选填“能”或“不能”)在纸板上看到反射光.(3)为了便于测量和研究,需要把光路记录在纸板上,你的方法是:.(4)为了得到反射角与入射角大小关系的普遍规律,应当怎么做?.(5)另一同学将呈现反射光线的活动板右半边沿中线向后折,活动板上(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这说明.(6)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F 沿BO 射到O 点,反射光将沿图中的方向射出,这说明了.20.如图甲所示是小宇同学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平面镜M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白色硬纸板垂直立在平镜面上.(1)小宇让一束光贴着纸板沿AO方向射向镜面,反射光沿OB方向射出,测出反射角和入射角大小.改变光的入射角度,多次重复上述实验步骤.①上述实验探究得到的规律是(选填字母).A.光沿直线传播B.反射角等于入射角C.平面镜成像的特点②白色硬纸板在实验中的作用是(写出一条即可).(2)实验过程中若将纸板倾斜,如图乙所示,让光仍贴着纸板沿AO方向射向镜面,此时反射光(选填“在”或“不在”)纸板这一平面内;通过平面镜观察镜中硬纸板的像,则看到的像与图丙中相符的是(选填序号).21.请回答下列两个光学实验的有关问题:(1)如图1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选用透明的玻璃板和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做实验,是为了方便确定像的和比较像与物的关系.(2)如图2示,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中,选用可折转的光屏做实验,除了可用它呈现光路外,还可用它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为了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实验时应多次改变,测量出相关数据,分析得出结论.22.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1)实验室提供了厚薄不同的两块玻璃板,你应选择(选填“厚”或“薄”)玻璃板进行实验.(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选填“前侧”或“后侧”)观察,直至蜡烛B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3)实验时,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4)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选填“能”或“不能”)呈现蜡烛的像.23.在九年级总复习时,同学们再次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小明和小红在分析数据时发现,三组数据的像距都比物距大一些.小明认为这是由于测量粗心引起的,小红认为像距总是比物距大可能与玻璃板的厚度有关.他们对此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究,数据如下表.玻璃板厚度/mm 5 5 5 10 10 10 15 15 15 像距/cm 3.00 5.80 8.70 3.95 6.50 9.35 3.18 5.40 7.85 物距/cm 2.65 5.50 8.35 3.30 5.95 8.72 2.05 4.30 6.90 像距与物距的差0.35 0.30 0.35 0.65 0.55 0.63 1.13 1.10 0.95值/cm请你结合表中数据,回答以下问题:(1)小明的看法不正确的理由是.(2)玻璃板的厚度对像距与物距差值的影响,可表述为.(3)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你认为应该选择较(选填“薄”或“厚”)的玻璃板.(4)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平面镜所成的像都是(选填“实像”或“虚像”),从测量数据可以看出,他们测量像距和物距时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选填“mm”或“cm”).24.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如图1所示,在桌面上铺一张图象纸,在纸的中间沿横线竖直放置一块较薄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可看到它在玻璃板后的像,再拿一只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移动位置,使B跟A的像重合.(1)通过图象纸,可方便准确地得出结论,像距(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物距.(2)蜡烛B与A的像重合,说明像与物大小(“相等”成“不相等”).(3)玻璃板后不点燃的蜡烛B,却好象点燃了.说明像是(填“虚“或“实”)像,若在像的位置放一光屏,光屏(填“能“或“不能”)承接到像.(4)如图2所示,如果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实验中会出现的情况是.八年级物理(上)实验探究专题1.0参考答案一.实验探究题(共24小题)1.BC;吸;液;固;相同;不同;2.吸热;不变;晶体;0;固液共存态;3.盐水的凝固点低于-2℃;-4;先降低后升高;不准确;没有进一步探究21%附近浓度的盐水凝固点;适当浓度盐水结成的冰;4.固液共存;增加;水和冰的比热容不同;为了使烧杯内外气压相同;水在沸腾过程中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沸点随气压的降低而降低;5.自下而上;水银温度计;甲;小水滴;石棉网的余温仍高于水的沸点;6.自下而上;69;固液共存;晶体;7.d;a;;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铝块的比值大于软陶的比值;质量与体积的比值;8.A;游码没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上;27;10;2.7;不变;相平;偏大;9.45;1.125×103;偏大;•ρ水;10.右;m1-m0;;①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②在烧杯内装入一定量的水,并在水面的位置做一个标记,用天平测出水和烧杯的总质量m2;③倒出水,再将豆浆倒入烧杯,至先前的标记处,用天平测出豆浆和烧杯的总质量m3.;ρ=;11.40.0;25.0;小;同一位置;>;12.8;0.7;变慢;请不要酒后驾车,请不要疲劳驾驶等;13.秒表;v=;0.1;0.12;速度越来越快;14.4.00;1;3;大;15.振动;变短;16.空气柱;G;频率;17.声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放大音叉微小的振动;响度;振幅;快;高;振动频率;控制变量法;18.发声的物体在振动;将微小的振动放大;空气能传播声音;会;不会;19.显示光路;不能;用笔在纸板上沿着光路将其描画下来;改变入射角多次进行实验;不能;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OA;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20.B;显示光的传播路径;在;③;21.位置;大小;在同一平面内;入射角的大小;22.薄;前侧;等效替代法;不变;不能;23.如果粗心像距不可能总是大于物距;玻璃板越厚,像距和物距差值越大;薄;虚像;mm;24.等于;相等;虚;不能;蜡烛B与蜡烛A的像不能完全重合;。

八年级物理上册实验探究题专题复习

八年级物理上册实验探究题专题复习

八年级物理上册实验探究题专题复习姓名班级得分一、晶体熔化实验1.如图甲所示,是“探究物质的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实验时先将固体物质和温度计分别放入试管内,再放入大烧杯的水中,观察固体的熔化过程.(1)试管内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某时刻温度如图乙所示,读数方法正确的是(选填“A”、“B”或“C”),示数为℃,某同学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描绘出该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ABCDE),则可知该物质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理由是。

(2)在该物质熔化过程中,如果将试管从烧杯中拿出来,该物质将停止熔化.将试管放回烧杯后,该物质又继续熔化.说明固体熔化时需要(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3)该物质熔化总共用了分钟.(4)根据描绘的图线,该物质在第5min时处于态,该物质的熔点为℃,仔细观察图象发现,该物质熔化前(AB段)升温比熔化后(CD段)升温(选填“快“或“慢“).(5)图象中DE段是过程.(6)把试管中的固体换成水,使用以上装置做水沸腾实验,试管中的水沸腾(选填“会“或“不会“),原因是.(7)在加热水的过程中,同学们发现烧杯口上方有“白气”,这是(空气中/烧杯中)的水蒸气(填物态变化名称)而形成.同时,靠近杯口的地方反而没有“白气”,这是为什么呢?理由是:.(8)该实验用水浴加热的好处是.二、水的沸腾实验1.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观察水的沸腾(1)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是利用性质制成的;(2)组装器材时,应先固定图甲中的(选填“A”或“B”):(3)请指出他所用装置中的错误之处:、、.(4)安装好实验器材后,加热过程中,某时刻温度计中的液面位置如图乙所示,此时温度计的示数为℃;为了方便读出温度计的示数,某同学将温度计从水中拿出来进行观察读数,则会导致所测温度偏(填“高”或“低”).(5)沸腾前水的温度不断升高,水表面的“白气”逐惭增多,说明.(6)在水温升高到90℃后,小明每隔1min观察1次温度计的示数,记录在表中,直至水沸腾,如此持续3min后停止读数;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温度/℃90 92 94 96 98 99 99 99①在第7min小明忘记记录数据,此时的水温应为℃,理由是.②小明观察到:沸腾时水中气泡的情形为图丙中图(选填“C”或“D”);气泡主要成分是;(选填“空气”、“小水珠”或“水蒸气”)③请你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图丁所示的坐标系中画出水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戊(7)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为了说明水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应,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8)若撤掉酒精灯后,水不会立刻停止沸腾,原因是.(9)由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水沸腾的特点是:.(10)水沸腾时,可以看到水面上不停的冒“白气”,此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并从实验可得出,沸腾是液体和同时发生的剧烈的现象.(11)实验过程中有两组同学虽然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但水开始沸腾的时刻不同,他们绘制的沸腾图象如图戊所示:b、c两种图象不同的原因是.(12)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在交流时,发现各自测出的水的沸点大都不是100℃,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为:(写出一条).(13)加热时应使用酒精灯的(内焰/外焰/焰心)加热.在这次实验中发现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这段时间过长,若要适当缩短将水加热至沸腾的时间,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写两条):①;②.(14)实验收集8组数据比收集5组数据的好处是(只填字母).A.只有5组数据才能得到结论 B.取平均值,减小实验误差 C.得到物理量的关系更接近实际三、测固、液体的密度1.一次周末,小红同学与家人一起到剑河游玩,苗族姑娘们用银饰把自己装扮得十分光彩夺目(如图所示),顿时吸引了她的眼球。

八年级物理上册实验探究专题(无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实验探究专题(无答案)

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与探究专题1、如图7所示,用尺子作乐器探究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使钢尺每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

实验发现:○1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越,发出声音的音调越;○2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振动越,发出声音的音调越。

由此可得出结论:音调的高低与有关2、如图所示,用力敲响音叉,并用悬挂的塑料球接触发声的叉股,我们看到的现象是,此现象说明;塑料球的作用是3、为了验证“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小华设计了一套巧妙的实验装置:在广口瓶内用细线吊起爸爸的手机,线的末端固定在瓶口的软木塞上,瓶内的空气可由瓶口的玻璃管抽出,如图所示。

(1)在没有抽气时,小华用家里的电话拨打手机,他(选填“能”或“不能”)听见手机铃声。

(2)当小华尽量抽尽瓶中的空气后,再拨打手机,他听到的手机铃声的情况是:。

(3)通过以上两次实验的对比,小华得出的结论是。

4、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某同学用玻璃板、相同的两个棋子A和B、刻度尺、白纸、橡皮泥等器材进行实验,如图所示。

(1) 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_______________;(2)如果有5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选择________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较好;如果选用另外一块,会为:的现象而难于确定像的位置;(3) 在寻找棋子A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棋子_________ (A/B)这一侧观察;(4) 移开棋子B,用白纸做屏幕放在该位置,直接观察白纸,发现白纸上没有像,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_______。

⑸某同学点燃蜡烛后把它放在玻璃板前的某一位置处,再把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移到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

在纸上记下两支蜡烛的位置,用直线把这两个位置连起来,用刻度尺测量它们分别到平面镜的距离。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探究题66题(附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探究题66题(附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探究题66题1、某同学为了测定物理课本内一张纸的厚度,采用了如下步骤: A.量出一本书的厚度,记录H; B.选用学生用三角尺并检查零刻度线是否磨损(设:没有磨损);C.翻看物理书最后一页的页码,记录n; D.用H/n表示物理书内每张纸的厚度,记录h;(1)上述各措施中错误的步骤是______,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措施改正后,正确的实验步骤应该为(填字母序号)______________。

2、在图1中,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测得物体的长度是 cm。

如图2所示用一把刻度尺和两块三角板测一枚硬币直径的示意图,由图示可得硬币的直径是 cm。

3、为了探究误差产生的原因,小名和同学做了如下的实验;(1)找出几把不同的刻度尺(可以是分度值不同,也可以是制作材料不同),从中取两把不同的刻度尺,将它们的零刻度线对齐,再看看它们的10cm或15cm刻度线是否还对齐;换用其它尺子仿照上述方法再做两次。

(2)在一张白纸上画了一根直线,由几个同学独立测量直线的长度,注意:使用的是同一把刻度尺,并将零刻度对准直线的起点。

现在请回答下列几个问题:①15cm的刻度线不再对齐说明了:________;②不同的人测量的结果的最后一位不完全相同,说明了:_______。

③通过上述实验,你认为引起误差的原因有哪些?4、沿长廊AB方向铺有30块完整的相同的正方形地砖,如图甲.(1)小明用最小分度值是lmm的尺测量其中一块地砖长度如图乙所示,则每块地砖的长度是cm。

(2)小明用停表测量自己从长廊的A端走到B端所用的时间,停表的读数如图丙所示,他所用的时间是s。

(3)根据速度、路程和时间的关系v=,算出小明的步行速度为m/s。

5、同学们用图甲玻璃管做了“测量气泡的速度”的实验,该实验的测量工具有 ;用测量的数据画出路程时间图像如图乙,分析乙图像中的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6、小新和同学一起用硬纸板搭建了图示的轨道,测量小球运动的平均速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物理实验探究专项训练题
1、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实验中,某小组实验步骤如下:
A .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硬纸板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 垂直于镜面,如图甲所示.
B .让一束红光贴着硬纸板沿着某一角度射到O 点,经平面镜反射,沿着另一方向射出,在纸板上用笔描出入射光线EO 和反射光线OF 的径迹.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重做两次,换用另一种颜色的笔,记录光的径迹(如甲图)
C .取下硬纸板,用量角器测量NO 两侧的角i 和角r .
D .纸板ENF 是用两块纸板连接起来的,把纸板NOF 向前折或向后折,观察反射光线.(如乙图)
根据上述实验步骤,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中硬纸板显示出: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 两侧.
(2)该实验中硬纸板NOF 向前折或向后折是为了确定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是否 . (3)由实验步骤C 可以得到的规律是 .
(4)在甲图中,如果将光线沿着FO 射向平面镜时,你还会发现的规律是 . 2、“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如图所示.在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置一把刻度尺,两支相同的蜡烛A 和B 分别竖立于玻璃板两侧,以蜡烛A 为成像物体. (1)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目的是: . (2)点燃蜡烛A ,从A 一侧观察蜡烛B ,缓慢移动蜡烛B 直到与蜡烛A 的像 ,可以得知像与物大小相同;用刻度尺和笔将A 、B 所在的位置连接起来,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 ,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 .
(3)如果在蜡烛B 的位置上放一光屏,无论怎样,在光屏上 (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 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像.
3、如图1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小鹭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刻度尺的上面,并保持玻璃板与刻度尺垂直.再取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A 和B 分别竖直放置在玻璃板两侧的刻度尺上,点燃蜡烛A ,进行观察和调整. (1)选用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 的关系.
(2)小鹭想探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若蜡烛A 与
玻璃板的位置如图2所示,则光屏应安放在玻璃板右侧,与玻璃板相距 cm .
(3)若蜡烛A 以0.2m/s 的速度远离玻璃板,则它的像远离玻璃板的速度是 m/s .且像的大小 。

3、晓雯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进行了如下操作并得到了相关结论. (1)如图所示,让太阳光正对着凸透镜照射,把光屏置于另一侧.改变光屏与凸透镜间的距离.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
的光斑,测得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
(2)将蜡烛,透镜和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并使烛焰、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 . (3)按要求进行观察和测量,并将观测情况记录在右表中. ①在表中空格内填写相应内容.
②当烛焰从远处靠近透镜时,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 透镜. 5、娟娟想用测密度的方法来测量她家色拉油的密度,于是她进行了以下实验:
(1)将天平放在桌面上,把游码移至称量标尺的“0”刻度线上,调节使天平平衡;(2)往烧杯中倒入适量色拉油,用天平测出烧杯和色拉油的总质量M(如
图甲所示),再将烧杯中的部分色拉油倒入量筒中,测出烧杯和剩余色拉油
的总质量为23.8g,则量筒内色拉油的质量m= g;
(3)图乙显示的是量筒内色拉油的体积V,则V= cm3;
(4)色拉油的密度= g/cm3.
6、小昊做“测量盐水的密度”的实验:
(1)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将游码移至称量标尺的零刻度线上,发现指针偏向分度标尺中线的左侧,此时应该向(选填“左”或“右”)移动平衡螺母,才能使横梁平衡.
(2)如图所示,甲、乙、丙图是他用调节好的天平按照顺序进行实验的示意图,请你依据图中的数据将实
(3)在以上实验中,密度测量值比真实值(选填“偏大”或“偏小”).
7、某同学收藏有一块精美的“太白醉酒”贺兰石工艺品,如图所示.为测量这块贺兰石的密度,他进行如
下实验:(g取10N/kg)
(1)将贺兰石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如图甲所示,测得它
的质量为g;
(2)接着利用图乙所示的方法将贺兰石没人水中,收集
它排出的水,倒入量筒中,如图丙.这块贺兰石的体积为
ml,由此测出贺兰石的密度为kg/m3.
(3)上述测量体积的方法,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8、小盘同学用天平、量筒、水和细线测量铝块的密度.
(1)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天平放在桌面上,发现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此
时应将平衡螺母向调,使横梁平衡;
②用调好的天平测量铝块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砝码及
游码位置如图乙所示,则铝块的质量m= g;
③将适量的水倒入量筒中,记下此时液面对应的示数(如图
丙所示);
④用细线系好铝块,并浸没在量筒的水中,记下此时液面对应的示数(如图丁所示);
⑤整理器材.
(2)从丙、丁可知:铝块的体积V= cm3,则铝块的密度ρ= kg/m3;
(3)如果实验步骤顺序改为③④①②⑤,将会导致测出的铝块密度比真实值(选填“偏大”或“偏小”).9、小永同学为了测量永春老醋的密度,进行以下实验:
(1)把天平放在,将游码移至零刻度处,然后调节,使天平横梁平衡.
(2)接下来进行以下3项操作:
A.用天平测量烧杯和剩余老醋的总质量m1;
B.将待测老醋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烧杯和老醋的总质量m2;
C.将烧杯中老醋的一部分倒入量筒,测出这部分老醋的体积V;
以上操作的正确顺序是:(填字母代号)
(3)由图可得老醋的体积为cm3,老醋的密度是g/cm3= ㎏/m3.
10、如图所示,四根完全相同的钢片a、b、c、d固定在一水平木板上,分别受到力的作用会发生形变,四个力的大小关系是:F1=F3=F4>F2.
(1)如果要研究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的关系,应比较钢片和;
(2)如果要研究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的关系,应比较钢片和;
(3)如果要研究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的关系,应比较钢片和;
(4)这一研究过程运用的研究方法
是.
11、下表是小英同学探究重力与质量的关
系时得到的实验数据.
(1)在实验过程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是和.
(2)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得出结论是:.
(3)在通常情况下,我们认为g为9.8N/kg,但经过科学家的精确测量,发现在不同的地理位置g值存在着微小差异.下
①g值相同的城市是;g值差异最大的城市是.
②猜想g值变化的可能原因是 .
12、小刚同学为了参加体育考试,想测试一下橡胶底和牛筋底的运动鞋哪双摩擦力更大.
(1)如图甲所示,他首先用弹簧测力
计水平拉动橡胶底运动鞋在水平桌面
上匀速直线运动,此时弹簧测力计的
示数为N.
(2)小刚发现牛筋底的运动鞋较轻些,于是便向鞋中添加了适量的砝码,目的是.
(3)在拉动过程中小刚发现,匀速直线拉动鞋实际很难控制,于是他将鞋放在水平方置的木板上,将弹簧测力计固定,改为拉动木板,如图乙所示,当他水平向左拉动木板时,鞋所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为.
13、在“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同学们提出了以下三种猜想:
A、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的速度有关
B、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间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C、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有关
实验室提供的器材有一面粗糙一面光滑的长木板、带钩的木块、钩码、弹簧测力计
(1)把长木板水平放置,木块放在木板上静止如图甲所示,请在图甲中画出木块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的示意图.
(2)选用图(选填乙或丙)的方案完成实验,能获得更好的实验效果.
(3)下表是同学们测得的部分实验数据.通过分析数据,可以验证猜想是错误的,猜
(4)由实验2、3可以得出结论。

(5)由实验2、4可以得出结论。

14、如图所示为“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
(1)三次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木块A,分别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F2和F3.其中最大的是.
(2)比较甲、乙两次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在压力相同时,,滑动摩擦力越大.
(3)在丙图中,弹簧测力计示数F3为1.6N,若弹簧测力计示数增大到2N,此时的木块A所受滑动摩擦
力为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