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富士康跳楼事件的思考

合集下载

从管理心理学角度看富士康跳楼事件

从管理心理学角度看富士康跳楼事件

从管理心理学角度分析富士康跳楼事件引言富士康公司是专业从事电脑、通讯、消费电子、汽车零组件等产业的高新科技企业,是全球最大的电子产业专业制造商。

然而在2010年,“富士康”成为搜索热词,然而人们对它的关注并非是因为这个企业的成长传奇,而是该企业接连发生的员工自杀事件。

摘要富士康屡屡发生员工坠楼事件让人警觉和深思。

坠楼事件所涉员工均为“80后”、“90 后”,大多进职时间不长,面临工作和生活的较大压力,在适应社会、处理情感问题方面缺少经验,从管理心理学的理论来看,当员工的经济收入达到一定水平时,企业需要通过使用激励等手段使员工获得归属感、认同感、价值感,从而使得企业和员工双赢。

关键词管理经济人社会人激励沟通正文一、跳楼事件的分析[3](一)简单粗暴的管理和毫无人文关怀的等级分化富士康的基层组织结构是:操作人员→生产线线长班组长→课长→经理→厂长的模式,这些管理人员都是从一线工人提拔而来,提拔后又缺少相关管理方法与技巧的培训,虽然降低了富士康的管理成本,但在很大程度上加速了悲剧的发生。

一线管理者负责的只有最终的结果,只寻求最终绩效,而省去了指挥与监督过程,且将自我利益置于他人利益之上,一线员工及时完成工作任务时,奖赏往往被线长一人独占,而一旦任务未能及时完成,则一线管理者往往会找各种理由推脱到一线生产工人身上。

由于一线管理者经常打压一线员工,逼迫其自离,从而将其剔除出厂。

这一举动大大打击了员工的士气。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提出,当低级需求未被满足时,较高需求会屈从于低级需求。

但并不是说该需求不存在了。

刚刚成年的人往往有着被尊重的需要,而在这种管理模式下,这种需要往往会被忽略。

而且在富士康,员工缺乏捍卫自身权益的意识。

在这种以生产为导向的大企业里,个人的社会需求往往会被忽略。

(二)富士康对员工的人性化管理问题[1]1、根据经济人的假设,富士康员工跳楼事件的原因就是因为上级管理人员为了争取最大的经济利益而始终坚持使用早已过时的“经济人理论”,采用“胡萝卜加大棒”的方法管理员工,把提高生产效率和获得更高的绩效当做工作的重心,把员工完全当做机器,忽视员工的社会需求,从而使员工不能感受到在富士康公司的归属感。

富士康的连续跳楼给人力资源管理的思考

富士康的连续跳楼给人力资源管理的思考

富士康的连续跳楼给人力资源管理的思考土木工程学院建0802班徐伟诚富士康的连续跳楼给人力资源管理的思考2010年,广东富士康公司发生连续跳楼事件,是什么原因造成连续跳楼,在此我仅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分析思考。

探究富士康跳楼事件的原因我们发现,这其中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因果关系,而是社会、企业和个人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从大环境来看,中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企业的硬件设施和技术在不断更新,但是企业管理的软实力却没有跟上硬件设施发展的步伐。

经济正在实现跳跃式发展,人民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但是个人却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去面对应接不暇的社会变迁,由此产生的心理落差难以排解。

内陆偏远地方人口向发达城市流动,形成了像深圳这样外来人口占大多数的奇特现象。

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深圳市总人口700.9万人,其中户籍人口124.9万,外来人口577.0万,外来人口比例高达82.1%。

这些打工者背井离乡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必须学会适应新环境,同时还要依靠自己的双手闯出一片天,而且必须承受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压力,具有很大的心理负担。

同时他们还必须抵御社会上的很多诱惑,以免误入歧途。

在强调经济增长的社会大环境下,人们对于资本的崇拜也更加凸显。

金钱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社会地位的象征,很多人把追求金钱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相信金钱可以达到一切目的。

特别是在深圳这样由陌生人组成的社会环境中,人际交往多是以利益和金钱为纽带的。

而作为新进入该社会的打工者来说,他们往往处于人际交往的边缘,很难建立自己的朋友圈,从而遭受社会的孤立和冷遇。

更可惜的一点是,我国现在的应试教育只注重课本知识,而忽略了对学生心智的培养,使其面对困境时手足无措,特别是刚毕业踏上社会的年轻人。

除了社会因素以外,企业也为该类事件发生设定了特定的情境。

中国很多企业一直以来依靠加工出口来实现增长,而这种模式所依赖的是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借此成长起来的加工型企业也将劳动力作为其参与国际竞争的优势来源,富士康能够快速成长为全球最大的EMS(Electronics Manufacturing Services)厂商也与其“总成本领先”战略密切相关,而这其中最主要的成本是人工成本。

2024年1月劳动争议典型案例解读

2024年1月劳动争议典型案例解读

2024年1月,中国发生了一起代表劳动阶级利益的典型劳动争议案例,富士康郑州工厂十三连跳事件。

这起事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热议,被视为中国劳动争议发展和社会变革的标志性事件之一、下面将对这起案例进行解读。

富士康郑州工厂十三连跳事件起因于一连串员工跳楼自杀事件。

2024年初,该公司郑州工厂发生了12名员工纷纷跳楼自杀的连串事件,随后又有一名员工在12月也选择了自杀逃离生活的困境。

这些事件引起了全国各地和国际社会的关注和质疑,媒体和公众开始探讨中国劳工权益和劳动环境的问题。

这起事件的背后是富士康郑州工厂极端严苛的劳动条件和管理方式。

富士康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制造服务供应商之一,生产了全球知名电子产品,员工主要是年轻的农民工,他们通过长时间的劳动换取微薄的工资。

他们被迫连续加班,住在拥挤的集体宿舍中,工作环境恶劣且精神压力巨大。

工人们表示,他们长时间工作没有休息日,疲劳过度,得不到相应的经济和心理支持,因此产生了强烈的不满和绝望,选择了以自杀方式表达他们的苦楚和抗议。

这起事件揭示了中国劳动阶级面临的重大问题。

首先,这次事件暴露出劳动法律保护的严重缺失。

尽管中国有法规规定每周工作时间不应超过48小时,但富士康工人每天工作时间长达12小时,包括加班工时,甚至还有强迫员工加班的情况。

此外,劳动合同缺乏具体保障措施,很多工人签订了临时合同或者没有签订合同,使工人的劳动权益缺乏保障。

这体现了劳动法律实施的不力和对企业的监管不足。

其次,富士康案例也凸显了劳动关系的不平等和劳动阶级的无助。

富士康是中国最大的制造业企业之一,有着巨大的市场和经济影响力。

而工人们的阶级地位和社会资源相对较弱,受制于资本和需求方的压力。

富士康在这起事件中选择维护自身的声誉和利益,而忽略了员工的生命和权益。

这种劳动关系的不平等给劳动阶级带来了巨大的不公平和困境,劳动者的权益保护仍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最后,这次事件也反映出工人阶级意识觉醒的重要性。

富士康跳楼事件分析讨论

富士康跳楼事件分析讨论

富士康跳楼事件分析讨论富士康科技集团发生的员工屡屡坠楼事件.是企业快速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转型期出现的最为代表性的危机事件。

此次危机事件引起了全社会对员工心理健康的关注与思考。

让人警觉和深思,分析原因如下:一是年轻员工抗压能力差、心理脆弱。

80、90后是现代大城市中新生打工族,这代人多是独生子女,抗压能力、吃苦能力比较差,但同时,这代人更自尊、梦想也更大。

进入现实工作后,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让这些心理尚未成熟的打工者难以适从。

他们会觉得怀才不遇,受到了不公正待遇,逐渐对学习和生活丧失兴趣,产生厌世感。

加上工作难以适应、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影响,一些人还会出现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

二是密集型工作磨损心理。

企业员工出现自杀事件多发生在劳动强度较大、工作简单机械的行业,如电子制造、IT等。

这类行业的员工入职后一般只接受简单的培训,但要求比较高,年轻员工身心难以适应。

而每天重复性的工作也会磨损人的心理,如果再休息不好、缺乏情感交流,就会加重挫折感和孤独感,对生活丧失信心。

三是统一管理缺乏心灵关怀。

据报道,富士康一个厂区有40万名员工,员工生活在集体管理之中,缺乏个人生活空间。

打工者又远离家乡和亲人,一旦出现不良情绪,找不到宣泄途径,缺少亲情抚慰和自我救助的条件。

久而久之,不良情绪累积起来,造成了极端行为。

另外,根据心理学上的说法,自杀是会心理传染的,当有一个人选择自杀时,其他人很可能会效仿。

出现自杀这样的极端事件是谁也不愿看到的,对此,专家呼吁企业对员工心理健康给予更多关怀。

“国外在这方面有一些值得我们学习的经验。

”杨东说,在日本企业里面,有专门的心理健康保健组织;在美国,企业有专门的员工援助计划,有专业心理人员提供指导和咨询。

刘宝峰指出,企业管理者要多对员工进行心灵上的关怀,例如定期组织员工娱乐活动,给员工过生日等,让员工感受到“人情味”。

“事实上,大多数有自杀倾向的人都会表现出一些迹象。

”王祖承指出,有意自杀的人通常是充满心理矛盾的;既想自杀又想生活下去。

【心理案例】富士康跳楼事件原因的心理学分析

【心理案例】富士康跳楼事件原因的心理学分析

富士康跳楼事件原因的心理学分析编辑的话:富士康跳楼事件经常发生,引发心理学者的思考。

2010年5月26日又发生了富士康第12跳,更加激发学者的思考,并提出了一些分析。

现在推荐一个学者的从心理学角度提出的分析。

第一篇:写在第11跳发生之后昨天看新闻又爆出富士康第11跳信息,心中有无限的感慨,中国人怎么了?富士康一连串的应急措施也未能阻止事件的再次发生。

风水?社会现实?到底是什么致使事件接二连三?风水是不着边际的说法,社会现实是富士康事件的基础,而自杀的负示范作用是富士康事件接二连三的真正凶手。

从社会学和心理学分析,在没有引导或过激的情况下人是不会选择自杀的。

第一个跳楼者跳楼的原因或是社会已将其逼到了绝境或是一时冲动,第一个跳楼者我们可以归结为过激,然而当自杀是一个接着一个时你还认为是过激吗?这是一种引导,有一种力量在引导他们。

今天我看了富士康11跳的原因调查是这样说的:自杀是因为心理压力大,感到现实与其对前途的期望差距较大以及家庭因素等原因,失去生活信心。

其实我们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人少吗?在社会现有的体系和体制下中国形成了一个隐自杀群体,这个群体与11个跳楼者有着相同或相似的社会处境,而恰恰是这样的报道让这样的群体产生共鸣,甚至这群人会感到与跳楼者同是天涯沦落人,在找到“知己”的同时也找到了出路,本不跳的,现在也在这种“示范”的带动下跳了!负示范的影响远不止富士康内部,其影响人群主要是青壮年,大范围的负示范将是中国的灾难。

出于社会责任和对此事件的感叹,我在此呼吁社会各界冷处理富士康事件,不要铺天盖地的报道甚至是剖析事件的当事人心理,不要再让负示范成为杀人的凶手!第二篇:写在第12跳发生之后12跳来的如此的快让我始料不及,昨天发表了《负示范作用助推富士康跳楼事件不断》之后我难以平静,看着各大网站、论坛有关富士康的报告铺天盖地,我在想富士康的“示范”作用已经开始在社会起作用了!无意间浏览了一下凤凰网,在25日凤凰自由谈就开设了一个以“正视富士康自杀事件中的示范效应”为主题的论坛,至少主流媒体的凤凰网已经意识到了富士康的“示范作用”,但是凤凰网并没有减少“示范作用”影响范围的意识,大张旗鼓的做论坛、调查投票。

富士康多起员工坠楼事件给予我们的心理警示

富士康多起员工坠楼事件给予我们的心理警示

我 人 的 张 小 安 在 一 次 老 乡生 目聚 会 上 相 识 . 奈 等 .现 有 上 万职 工 享 受 着 企 业 提供 的 训 之 后 . 们 部 门 尝 到 了不 少 甜 头 , 员 岗 位 安排 上更 符 合 其 心理 发 展 .人 员 的 不久 张 小安 向何 微 示爱 .但 遭 到何 微谢 “ 精神 福 利 ” 。 绝 张 小安 不 肯 罢休 . 续 追 求 。 几次 继 在 求 爱 失败 后 . 张小 安 在 某天 上班 时 . 突然 心 理 咨 询师 指 出 .富 士 康若 能及 早 流 动 率 也 下降 了 。该 公2 1日清 晨 .富 士 康 2 富 士 康 人 仿佛 陷 入 了 自杀 魔 咒 .也 令 大 念 头 。 l 岁 的 男 性 员 工跳 楼 身 亡 之 后 . 5月 2 家 百 恩 不 得 其 解 — — 难 道 自 杀 也 会 传 5日 所 以一 个 晨 .富 士 康 科技 集 团 观 澜 园 区 华 南 培 训 染 ? “ 据心 理 学 上 的 说 法 . 根 自杀 是 会 心 的 心理 支持 系 中心 又 有 一 名 员 工 坠 楼 死 亡 这 位 坠 楼 理 传 染 的 , 有 一 个 人 选 择 自 杀 之 后 . 当 其 原 因之 ~ 例 女 死 者 名 叫 李 海 . , 南 醴 陵 人 . 专 学 他 有 自杀 倾 向 的人 很 可 能会 效 仿 ” 两 快 . 工 之 间 感 男 湖 中 广 员 历 ,死 亡时 年 仅 1 9岁 .入 职 富 士 康 4 青 少 年 心 理 健 康 咨 询 中 心 负 责 人 分 析 团队 的 心 理 帮 且 2 天 。 是今 年 以来 该 集 团第 l 宗 员 工 坠 道 。 以前 的张 国荣 跳 楼 自杀 . 后 的 几 离 家 乡和 亲 人 . 这 l 像 此 楼事 件 , 些 跳 楼 者 9死 2重伤 . 龄 在 个 月 中 . 有 很 多 人 采 用 类 似 方 式 自杀 到 宣 泄 途 径 . 这 年 就 缺

对富士康跳楼事件的看法

对富士康跳楼事件的看法

富士康跳楼事件的案例分析针对富士康的跳楼事件,一直是外界关注的热点问题,现在,通过对西方管理思想史以及管理学原理的学习,我想提出一些自己关于此事件的看法.首先简单介绍一下富士康跳楼事件:自2010年1月23日19岁的富士康员工马向前坠楼自杀以来,陆陆续续已有12名富士康员工选择跳楼自杀(其中新进女员工田玉经抢救生还)。

在十数个青春美丽的生命相继夭折的情况下,作为“超级世界工厂”的富士康的企业内部管理模式和管理制度开始进入公众的视线。

尽管富士康集团发言人及高层管理人员一直未曾对12连跳事件给出令人满意的合理解释,我们还是可以从它的诸多制度体系中看到一些问题。

在富士康,严格的门禁制度(严禁携带一切金属物入场,对佩戴工卡的严格要求)限制着工人的出入自由,层层的压力体制(官大一级压死人,上下级之间除利益关系外缺乏基本的人格尊重)表现着官僚化集团的残酷冷漠,脱离民主的晋升机制(晋升只由主管人员控制,由很大主观随意性)是普通工人的前途一片渺茫,沟通机制的严重不完善(工会组织形同虚设,关爱中心不支持匿名投诉)使工人的生活压力和心理问题始终不能得到合适的解决方案,暴力的安保制度(庞大的保安队伍只是工厂管理员工的工具,而不负责)从侧面体现着普工在富士康工厂里的地位之低,离职规定繁琐的手续成为企业制约和剥削(离职程序出错会不结清工人工资)的手段。

总之,为了缩减成本和增加效益,富士康劳动体制是以高强度生产、低工资和低消费、暴力规训体制、缺乏民主的沟通制度为特征的工厂管理方式。

正如著名管理学家厄威克所说:“目前所谓现代管理方法,如果不说是绝大多数,至少有许多可以追溯到泰勒及其追随者半个世纪以前提出的思想。

这些管理方法虽然已经改进和发展得几乎同原来面目全非了,但其核心思想通常可以在泰勒的著作和实践中找到。

”富士康的管理制度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沿用了科学管理思想的,这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在生产经营上更加强调效率。

在美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浪潮下,科学技术的发展带动了经济的发展,美国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环境发生了变化,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内部管理也开始出现混乱,劳资关系紧张,由此引发了进步时代的效率运动,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泰勒站出来提出了科学管理理论,即通过科学化标准化的工作程序来提高效率。

以人为本:解除富士康“跳楼魔咒”之道

以人为本:解除富士康“跳楼魔咒”之道

以人为本:解除富士康“跳楼魔咒”之道五一前后,郑州富士康在二十来天的时间内接二连三发生了员工跳楼的不幸事件。

自2010年1月23日富士康员工第一跳起,至今已将“N连跳”的纪录刷新到22起。

两年多来,富士康为避免跳楼事件的发生采取了不少措施,为了撇清“血汗工厂”的恶名,对于曾经引以为傲的军事化管理讳莫如深。

其实,将跳楼“魔咒”完全归之于军事化管理是一种误解,要想让员工发挥正能量,贵在人性化与军事化两者之间寻求平衡之道。

走出军事化管理的误区有知情者认为,2013年五一前富士康连续两次发生的跳楼悲剧,与此前该工厂实行的“静音模式”有关:员工在进入车间后不能说任何与工作无关的内容;即使谈论工作也不能让第三人听到;三人以上的谈话必须要在线长办公区进行等等。

把机器拥有的“静音模式”用在员工身上,可谓比较典型的军事化严格管理,确有“不讲人性”之嫌;然而当“静音模式”被取消之后,5月14日,又有一名刚刚入职半个多月的员工跳楼身亡。

由此可以看出,富士康的跳楼“魔咒”不能简单地算在严格管理的账上,而是要走出事实上存在的军事化管理的误区:误区一:在军事化管理中只有“堵”没有“疏”。

在一些管理者的心目中,实行军事化管理的潜台词就是令行禁止,一说军事化管理就认为是军训、服从、纪律、吃苦、忍耐、没有任何借口。

其实,优秀的建军思想历来重视思想工作,有张有弛。

如果说富士康的“静音模式”所要排斥的是对管理不利的“负能量”,那么就要给这些“负能量”找到一个宣泄处。

“静音模式”既然力图让员工在进入车间后循规蹈矩,那么就应当考虑并允许员工在进入车间之前与离开车间之后能够自由发声和交流,比如进行民主管理、活跃业余文化生活、给每个人提供“出彩”的机会等等。

误区二:在军事化管理中把商业领袖应当坚持的标准用在普通员工身上。

在对西方管理方法的推崇中,西点军校的案例常常被奉为圭臬。

据说西点军校已为世界五百强企业培养出1000多名董事长、2000多名副董事长、5000多名总经理,比全球所有知名商学院培养出的五百强总裁的总和还要多得多。

富士康跳楼事件看法

富士康跳楼事件看法

请用所学的管理沟通理论评析富士康公司跳楼事件,并就该事件谈谈你的看法。

富士康跳楼事件作为2010年的一条重磅新闻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反思,企业的管理模式、工作强度、人际关系、职工权利保障等问题不断的受到追问。

我认为这一切问题的答案恰恰是个连锁反应。

首先,作为一个靠着廉价的劳动力成本跻身世界500强的代工企业,富士康和大多数中国制造企业一样悲哀的处于微笑曲线的谷底,拼命的维系同世界知名厂商客户的关系,不断的满足他们高效率的需求,不断的被挤压着本来就所剩无几的利润。

为了达到高效和低成本的目的,富士康采用的是半军事化、围墙化的管理模式,员工被微薄的工资和相对丰厚的加班收入逼迫的不得不承受枯燥又繁重的工作强度,生活变成了单调的工作、吃饭、睡觉,失去了作为一个社会人应有的社交和娱乐的权利,员工被隔离成了“原子”,人际关系冷漠,沟通渠道受阻,心理危机凸现。

这样的情况下恰恰需要企业担负起架好企业与员工、员工与员工之间沟通桥梁的责任,而富士康并没有做到。

由于富士康内部沟通机制不畅,员工的权利和精神诉求得不到有效的反馈,必然会导致危机的产生。

我认为,富士康在管理沟通上有以下两方面的缺失。

一、从管理沟通的内容来看,富士康没有做好企业战略沟通、业务沟通以及企业文化与情感沟通。

首先,富士康的低劳动力成本战略是同员工的利益背道而驰的,员工看不到企业成长同自己成长之间的联系,寻求不到归属感,仅仅把工作作为谋生的方式,看得到公司的前景却看不到自己的未来。

这一点是富士康最应该解决的,就是寻求公司战略与员工个人发展的一致性,获得员工的认可,消除工作中的焦虑。

其次,在富士康等级森严的管理层级中,上级往往对下级采取简单甚至粗暴的方式安排工作,并没有做好应该怎么工作、工作意见和建议方面的沟通,导致业务沟通不畅,员工情绪受到影响。

第三,我认为富士康做的最不好的是企业文化与情感沟通。

“纪律、责任心、执行力是富士康企业文化的核心精神”这样冷峻的企业文化让员工感受不到企业的关怀,感受不到同事之前的情感,更谈不上获取相互之间的理解和认同了。

富士康跳楼事件

富士康跳楼事件

然他们体面劳动让他们有尊严的活着每天早上,男男女女,如潮水般,在富士康科技园区出入口处汇集和散去。

有一些伤痛我们本不想触及;有一些问题我们却无法回避。

在工业化、市场化和城市化加速推进的时代大背景下,深圳富士康集团员工坠楼事件所引发的震动,特别是带给人们的思考,已远远超越了事件本身。

一边是被压得过低的员工成本,一边是超时加班的劳动——让劳动者体面地劳动不容回避这是一组令人称羡的数字:在中国大陆的年销售额超过4000亿元人民币,在深圳地区的年出口额占深圳出口总额的20%,中国大陆员工总人数80多万……这是一家快速扩张的企业:1988年进入中国大陆,如今已成为全球最大的代工企业。

——“它总是能以最快的速度赢得客户。

”——“它总是能在不可能完成的时间内完成客户的要求。

”在苹果、诺基亚、戴尔等世界知名厂商眼里,富士康是高效率的合作伙伴。

——“细节管理,信息化管理,半军事化管理……”——“优美的环境,漂亮的泳池,标准化的运动场……”富士康无疑是一家现代化的企业。

然而值得反思的是,这一切为何没能给员工带来他们所期盼的幸福和快乐。

请看一份富士康员工的工资单:“时间:2009年11月。

底薪900元;正常工作21.75天,平时加班60.50小时,报酬469元;周六日加班75小时,报酬776元;工资总额2145元。

”这名员工当月收入的60%靠超时加班挣得,总计136小时的加班,比劳动法规定的最高加班时间整整多出100小时!“这一点儿都不稀奇,我们中的很多人每天加班都在两三个小时以上。

”一位富士康员工说。

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对5044名富士康员工的抽查显示,72.5%的员工超时加班,人均月超时加班28.01小时。

超时加班给员工带来巨大的工作压力,影响的是他们的身心健康。

我国代工企业普遍执行基本工资+“自愿”加班的工资模式:基本工资高,加班就少,基本工资低,加班就多。

因为加班,来自甘肃陇南的陈俊在富士康工作已经一年多,至今还没有去过深圳市区一次。

自杀心理问题解析 富士康连续堕楼事件带给我们的反思

自杀心理问题解析 富士康连续堕楼事件带给我们的反思

自杀心理问题解析富士康连续堕楼事件带给我们的反思自杀心理问题解析富士康连续堕楼事件带给我们的反思心理咨询师:苏叶子2010年从三个层面来看事件的根源:1,时代的问题,当前这个时代的人们,普遍在心里积累起来了一种压力。

这种压力或许是以我们未能意识到的方式存在。

但它的确存在。

谁能说自己没有压力?社会高速发展,传统价值观念的丢弃。

全民一致唯一,追求物质生活。

只有不断的超越才能生存发展,落后就必将导致淘汰。

这样的观念不断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催眠着社会大众。

可是这真的是上帝教给我们的生活方式吗?人类恐怕正在自己驱使着自己,成为一个永动机器。

2,周围的环境与人的关系问题。

(包括我们的家庭环境和工作环境)。

在成长早期,家庭是否给予了一个人足够的温暖和抚慰,以形成一个人健康的人格,是否可以有力量去表达自己,以较轻松的态度去面对挫折,去热爱生活。

这是影响一个人非常重要的因素。

工作环境中,是否有沟通良好的协助关系。

在情感上,平时是否有多建立自己的支持系统,增加积极的情感体验。

是否多与家人朋友交流与联系。

不会因为一份支持系统的丢失而处于崩溃状态。

3,一个人的内在世界是否和谐的问题。

一个人是否能够正确的认识自己、调整自己、接纳自己,并且从而接纳别人。

当有冲突产生时,能否以正面的方式来解决冲突,释放和化解负面情绪。

是否能够利用可利用的资源,加强和工友的和朋友的联系,让自己在困难时得到他人的关注和帮助。

以下谈谈可供选择的几项干预措施:一,让我们主动来讨论一下死亡。

死亡是平常不讨论的话题,现在我们要主动来讨论一下死亡。

每个人都要面对死亡,但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死亡?告诫青年人,切勿把自杀当做表现勇气的手段。

佛教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对自杀者的审判是“孤魂野鬼,永世不得超生”,自杀者自己解脱了痛苦,却把痛苦留给了他人。

自杀行为给家人巨大的精神伤害。

这种悲伤、痛苦、羞耻感会影响到家人的一生,使得精神伤害难以估量。

自杀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从伦理上来是不提倡的。

从管理心理学角度浅谈富士康事件带给员工管理的几点思考

从管理心理学角度浅谈富士康事件带给员工管理的几点思考
戒 烟 。 在 这 种 条 件 下 的 被 试 并 不 是 真 正 比 其 他 人 拥 有 更 强 的 意 志 , 是 只

士康 中, 多是 8 、 后 现代大 城市 中新 生 的打工 族 , 代人 多是 独生 子 O9 0 这 女, 抗压能力 、 吃苦 能力相对不够 强 , 自尊 与梦想却很 大。进入 现实工作 后, 理想与现实 的巨大差距让这些 心理 尚未 成熟 的打工者难 以适从 。在 劳动强度较 大 、 工作简单机械的行业 , 如电子制造 、 员工 的入 职培训一 I T,

幸 的事件发生后 , 人们很难避免产生 悲观情绪 , 比如爱人 去世 、 离婚 以及 失业等 。事实证明 , 许多跳楼者确实 在经历着 一些不幸 的事。他们本 可 以选 择 社 会 支 持 , 得 他 人 的 帮 助 。所 谓 社 会 支 持 , 个 人需 求 获 得 他 人 获 即 回应和接纳 的感觉 , 并且对应对压力 有相 当大的帮助 。有 些人觉得这 些 工作 , 在员工管理 中很难应用 , 因为成本 过 高了, 需要给每个 员工 配备 心 理 医生 。但事实 , 根据缓 冲理论 , 我们仅 在处 于压力下才需 要社会 支持 , 因为它能使我们免受压力 的破坏性效应。 三 、 富 士 康 事 件 的 几 点 建 议 就 1 富士康事件发生后 , . 不论是富士康还是其 他类 似工厂企业 , 管理 在 中, 首先要帮助员工维持他们 自身的控制感 , 觉得 自己能够控制某种东 西 的感觉是很重要的 , 即使控制的对象不 是疫病本 身。相信 自己能够控制 生活 固然重要 , 但相信我们能够确实采 取一些特定 的行为来达 到 自己的 目的也 很 重 要 。 2 是否人们觉得能够控制 自己生活 , . 就意味着他觉得戒烟很容易 呢? 举例来说 , 试参加为时 1 被 4周 的戒 烟 治疗 计 划 。在 自我 效 能 情 景 下 的 实 验参与者会被告知 , 他们之所以被选为研究对 象, 是因为他们拥有坚强 的 意 志 力 以及 控 制 并 战 胜 欲 望 和 行 为 的潜 力 , 该 能 够 在 治 疗 过 程 中彻 底 应

富士康跳楼事件简要分析

富士康跳楼事件简要分析

富士康跳楼案例剖析011010304沈飞从2010年1月23日开始,富士康就遭遇多起员工跳楼事件。

此次危机事件引起了全社会对员工心理健康的关注与思考。

那么,面对这四个月内频繁发生的跳楼事件,每个人内心都会产生一个疑问,到底是什么让这些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年轻员工走向极端的呢?作为当代大学生,结合自身特点的进行一些分析,现将原因总结如下:一、当今企业由于80后年轻员已经快成为主力,所以沿用以前的一些管理方式,可能将不再适应。

他们大都长在物质丰富的年代,从小没有接受过磨难,心理更加脆弱,应有其自身特殊的管理特点。

富士康公司其之所以能成为全球代工大王,就是因为它实行了“三高一低”的运营战略,即高交货速度、高品质、高柔韧性和低成本,通过实施人海战术24小时轮班、快速转换以抢得先机。

而且为了达到低成本高效率这一目标,制造企业内部往往采用的是非常严格的层级管理制度。

二、当今中国大部分制造业核心领导多为“50后”、“60后”,他们的仍然沿用着老一套的集权制管理。

这类领导者的领导行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他们都是依赖高度集权和超凡的个人能力进行管理和领导的,是一种英雄式的领导。

在中国企业过去2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英雄式领导成为了主流。

而秉持这种管理理念的领导者往往不注重制度建设,以个人直觉代替详细决策论证,凭个人好恶对员工提要求;另外,工作中不肯放权,认为员工不需要想的太多,只要执行好领导人的决策就足够了。

但是80后、90后的员工们显然对此相当抵触,对领导的行为也有不同的解读。

比如说,新生代员工将自身与企业的关系看作纯粹的雇佣关系,注重工作是否能够实现自我价值,而不愿意为了企业目标牺牲自身的利益。

华为的“床垫文化”、富士康的“半军事化管理”问题频出,其实就是忽略了员工个体的需求和个性。

三、领导和员工的价值观的差异原来新生代员工多为独生子女,这一代的成长正好是中国开始进行改革开放的时期,对企业和商业社会有了较早的认识,此外互联网的快速普及让这一代接触到了大量的来自于不同社会的文化和知识。

人之为人--富士康10连跳事件反思

人之为人--富士康10连跳事件反思

人之为人--富士康10连跳事件反思富士康的第十跳彻底跳出了企业范畴,而成为一个社会热点话题。

围观者众,各有看法,群声喧哗。

媒体当然是当仁不让的先锋。

昨晚我看了凤凰卫视的《一虎一席谈》。

从现场数据来看,这个节目应该录制在第9跳结束之后。

它像我沙龙邀请函一样落伍了:当它播出的时候,富士康已经发生了第10跳,真是计划赶不上变化。

节目十分值得一看,首先值得欣慰的是:我看到了媒体呈现出独立思考的角度。

节目嘉宾包括了富士康新闻发言人刘坤、“卧底”富士康28天的《南方周末》记者刘志毅、《毕业出狼窝,工作入虎穴》作者青桐、评论员石述思,全真派曾考查过富士康的高僧、已离职的80后一线女主管等,一时间现场唇枪舌剑,各述己见,十分精彩,启人深思。

节目后,我思考着以下三个问题:一、富士康员工的困境是不是中国产业升级、经济高速发展的转型期必须要面对的问题?是不是我们经济的发展一定要付出“我以我血荐轩辕”这样沉重的代价?未来五年或十年后,富士康今天所面对的问题是不是所有中国企业所要面对的问题?二、富士康的十跳是不是可以单纯地归根结底为80、90后的管理问题?三、富士康“不问管理问鬼神”这种行为究竟可不可取?对于第一个问题,我觉得这是个特别宏大而且特别吓人的话题。

一方面确实存在着这种可能性,另一方面还隐藏着另外一种可能性:一旦我们把某个点无限放大时,很容易犯了逻辑上面的以偏概全、静止看待事物的错误。

当那位已离职的80后一线女主管力图把调子起这么高,而且预言江浙企业、珠三角的企业都要面临这样的问题时,我觉得很像是2012末世论的论调――当然,只有在2012末世论是伪命题的前提下,我们才有必要继续探讨中国企业在经济转型期的困境与出路。

接着,现场很快有人提到贫二代的说法,进而论及现代贫农和他们的父辈不同,他们的父辈还留有土地这样一个退路,他们却是没有退路的一代人。

在这样一个恢宏的背景下,我们的思考很容易变地相对沉重。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与2012的末世论相比,企业困境毕竟这属于我们人力可以改变的部分。

富士康事件引发的思考

富士康事件引发的思考

富士康事件引发的思考自从2010年1月23日凌晨开始到2010年5月27日,富士康公司先后十三名员工跳楼,造成十死三伤。

面对富士康公司四个月内频繁发生的跳楼事件,我觉得原因有以下几种:1、职工个人方面的原因仔细地分析一下富士康公司跳楼的十三名员工的年龄结构可以看出:他们中年龄最大的28岁,最小的18岁,都是80后、90后的孩子。

这些孩子从小到大基本上都受着良好的教育,都有着一定的学历、都有着一定的素质修养、都有着一定的个性。

但进入富士康公司以后,受公司半军事化管理的影响,被工作的时间、环境所逼,他们社交的能力和时间被大大压缩,导致了像卢新这样拥有本科学历、乐观、多才多艺的员工的社交圈也仅仅限于他的同学和校友之间。

很多同住一个宿舍的员工居然不知道自己舍友的名字,死于2010年1月23日的马向前就是这样,舍友们发现他死亡时竟然不知道他的名字。

这是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个体的社会关系越是孤立、越是疏远,越容易滋生自杀的情绪,而和谐的集体关系、集体氛围是最能有效地阻止这一现象的发生的。

从目前媒体所披露的信息看,富士康公司的员工之间平时并不能有效地互相交流、沟通,而是各自封闭,看似彼此熟悉,实质形同陌路。

由此看来,员工之间沟通交流能力的缺失是导致富士康公司员工跳楼悲剧发生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2、单位管理上的问题据深圳市总工会的调查:富士康管理机制的“半军事化”、管理层级的“壁垒化”、“把人当作机器”的刚性管理手段,对员工造成的心理压力乃至伤害是明显的,客观上也是导致员工由于个人问题选择自杀的一大诱因。

富士康在管理上还有一个非常独特的地方,就是他的保安制度。

在富士康,他的这个安全制度实际上已经使厂区变成了独立治安范围。

富士康自行招聘的保安拥有相当大的权利,对员工轻则呵斥、重则殴打。

保安的收入远高于普通员工,同时也缺乏有效监管,便成了滋生特权的温床。

而深圳富士康员工40余万,却拥有上万名保安。

富士康跳楼的感想

富士康跳楼的感想

6月最近在电视和其他媒介,看到富士康员工,九人接连跳楼自杀。

看后心都发颤,都是豆蔻年华的孩子,你们都寄托着父母的希望,能够担起祖国的未来,不顾父母亲人的日夜思念,一跳了之。

我们先不评论富士康的好坏(当然人性化的管理不够,也难逃其责,就连监狱也没有这么多自杀的吧?)。

试问那些跳楼的孩子,是什么让你们变得如此自私,全然不顾
家中父母的感受,你们可以一死了之,你留给父母的将是无尽的悲痛。

世界上没有没有比死亡更可怕的事,一个连死都不怕的人,难道你还怕
活着吗?也许有人会说是生活的压力所迫,要是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没有
一点点压力那还叫做生活吗?那还叫做人生吗?人生充满做太多的

数,有的人可以一夜暴富,有的人也可以在一夜之间一贫如洗。

难道那
些人都没有路可走了吗!人生有很多条路,为何偏偏选择不归路呢!做
人其实很简单的,不要想的太多,开心的时候就要学会享受,不开心的
时候想想曾经快乐的时光。


觉得有压力的时候就去想想那些更底层的人
们,不要老是去和别人攀比,人与人没有可比性的!和比尔盖茨去攀比,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是穷人!与李白比作诗,所有的诗人都一无所事!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最高点,总是会有人超越,也没有永远的最低点,总是会有人创造新低!
年轻人的精神脆弱,和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感,也是相当的淡薄。

我真心希望年轻的朋友们,鼓起生活的勇气,敢与面对困境,利用生活磨练自己的意志,你的亲人和朋友做你的坚强后盾,不论遇到多大的困难,我们要活下去,过好生命中的每
一分每一秒!因为活着的感觉真好
为了父母,为了亲人,为了未来,战胜今天的困难,明天会更美好。

以人为本 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富士康跳楼事件引发的思考

以人为本 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富士康跳楼事件引发的思考
以人 为 本 建 立 现 代 企 业 管 理 制 度
— —
富 士康 跳 楼 事 件 引发 的 思 考
蔡金 保 ( 江西气门, - 国营  ̄F) -
摘要 : 合我国企业 管理实 际 , 结 以富 士 康 1 3起 员 工 接 连 跳 楼 事 件 为 出 用。人没 有活坚 发点 , 以人为本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提出几点思考。 对
关键词 : 以人 为 本 企 业 管 理
信 依 靠 人 的 思 想 ,培 养 个 人 具 有企 业 发 展 所 需要 的能 力作 为头 等 管 理 对 象 。 些 年来 , 然 “ 人 为 本 ” “ 本 管 理 ” 常 可 闻可 见 , 很 近 虽 以 、人 经 但 1 事 件 回放 多 人 并 没 有 深 究 其 中 “ ” “ ” 真 正 内 涵 。 似 乎人 本 管理 就 是激 人 与 本 的 富 士康 科 技 集 团 创 立 于 1 7 9 4年 , 专 业 从 事 电脑 、 讯 、 费 发 职 工 的工 作 积 极 性 , 发 人 力 资源 , 视 和 运 用 人 力 资 本 。 果 “ 是 通 消 开 重 如 以 电子 、 位 内容 、 车 零 组 件 、 路 等 产 业 的高 新 科 技 企 业 。 借 扎 根 人 为 本 ” 数 汽 通 凭 只如 此理 解 的话 , 么 它 不 过 是 社 会 组 织 实 现 自身 功利 目标 那 科技 、 专业 制造 和 前 瞻决 策 , 1 7 自 9 4年 在 台湾 肇 基 , 别 是 1 8 特 9 8年 的 一 种 手 段 ,组 织 中 的 人 并 没 有 摆 脱仅 仅作 为 一 种 资 源 或人 力 资本 在 深 圳 地 区 建 厂 以 来 , 士康 迅 速 发 展 ; 大 , 有 6 富 } 士 拥 0余 万 员工 及 全 存 在 的 地 位 , 本 管

用管理思想看富士康“十四跳”

用管理思想看富士康“十四跳”

用管理思想看富士康“十四跳”富士康是一家世界知名的电子科技制造企业,在全球范围内拥有众多员工和客户。

近年来,富士康频频成为舆论焦点,其员工出现了多起跳楼事件,被称之为“富士康十四跳”。

这一系列事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而从管理思想的角度来看,富士康“十四跳”的背后可能存在着一系列管理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管理思想的角度出发,分析富士康“十四跳”事件,探讨其背后的管理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管理思想强调员工的人性化管理。

员工是组织的重要资源,其安全、健康和幸福感对于组织的稳定和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富士康“十四跳”事件的发生说明该企业在员工管理方面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员工频频跳楼自杀,显示出员工心理健康问题的严峻性。

富士康作为国际知名企业,应当更加重视员工的心理健康问题,建立健全的心理咨询机制和员工福利制度,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使员工能够得到及时的心理援助和帮助,避免出现员工跳楼事件。

管理思想倡导领导者的榜样作用。

领导者不仅是组织的管理者,更应当是员工的表率和榜样。

富士康领导者的管理方式和做法可能存在问题,导致员工出现了跳楼自杀的情况。

领导者应当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和行为榜样作用,做到心怀善意,关心员工,关爱员工,促进员工的成长和发展,激发员工的工作激情,推动组织的发展和进步。

管理思想对于富士康“十四跳”事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考方式。

富士康应当加强员工的人性化管理,注重组织文化的建设,加强领导者的榜样作用,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幸福感,避免员工的跳楼事件的发生。

希望富士康能够认真反思自己的管理问题,积极采取措施,实现员工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产生悲剧的原因究竟什么?

还是
富士康一直否认血汗工厂的传闻,对外公布员工自杀是因为个 人、感情原因,否认员工自杀跟工厂管理有关。然而通过解析富 士康事件,这一说法是难以自圆其说的。从目前获悉的情况看, 员工自杀的直接原因虽不是企业的责任,但富士康公司在价值理 念、企业文化、管理制度等方面存在缺陷。
@注重品牌和企 业形象的树立 @加大对品牌和 企业形象的宣传 @持续进行品牌 和企业形象维护
谢谢观看!
解析:
富士康跳楼事件
小组成员: 孙超 李瑶 朱曙光 张志群 祖文玲 郝秀峰
案例分析流程
事件背景 情况分析 折射问题 对管理的启示
公司背景
富士康公司概况:
富士康是专业生产8C产品及半导体设备的高新 科技集团(全球第一大代工厂商),是全球最 大的电子专业制造商,拥有120余万员工及全球 顶尖IT客户群。在中国大陆、台湾以及美洲、 欧洲和日本等地拥有数十家子公司,在国内华 南、华东、华北等地创建了八大主力科技工业 园区。自1991年至今,集团年均营业收入保持 超过50%的复合增长率,是全球最大的计算机 连接器和计算机准系统生产商。

案例二
• 想赚取更多钱就得加班 在生产线上最普通的一道工序是贴胶纸:在主板上贴18 张胶纸,两分钟内完成。每个工人每天要完成220块这样 的主板,他们每天10个小时的时间,都是在这样简单而 又重复的工作中度过的。 每个工人每天都在重复着同样的动作。这些工人每天工 作8个小时,每个月只能拿到900元的底薪,如果他们想 赚取更多的钱,就不得不选择多加班,不得不选择放弃 自己休闲娱乐的时间,进行简单而又重复的劳动。 富士康员工称,每天加班两个小时。对于打工仔来说, 平时肯定喜欢多加一点班,多赚一点钱。 富士康员工童小燕说,赚的钱里面,加班赚的比重有一 半。 童小燕说,工作久了,自己也会觉得累,乐观开朗 的她,遇到烦心事或者工作太累的时候,就会听听音乐 或者跟别人聊聊天,让自己放松。近期几起跳楼事件, 让他们既觉得惋惜,又觉得不理解。
90 80 70 60 50
16——25 8 24 到 小 时 0 8 到 小 时 流 水 线 底 层 工 作 人 员 高 层 工 作
40 30 20 10 0 男女比例
女 男
年龄比例
25
周 岁 以 上
周 岁
工时
工种
案例一
• 每天仍有数千人涌向富士康。在富士康公司设置的 新员工常年招募点,从早上6时开始,这里就聚集 了上千人,尽管5个月内连续发生9起跳楼事件, 但是并没有阻止这些年轻人从四面八方涌向这里。 这些应聘的年轻人来自全国各地,他们大多数在朋 友的介绍之下来到这里应聘,而他们应聘的这份工 作,每个月只是一份刚刚满足深圳市最低工资900 元的普通工作。应聘者说:“包吃包住,又有劳动 法作保障,会选择加班。农村人,在家里都是干农 活的,12个小时没有问题。” 招募点的工作人员说,这里每天可以招募两三千人 ,最多的时候达到过上万人。在富士康,80后90 后的打工者已经超过85%。富士康龙华园区资深副 理万红飞称,现在流动性比较高,尤其是基层员工 ,统计数据显示,2004年、2005年每个月只有 2%~3%的流失量,而现在增加到4%~5%。
不适应要改变
生存
张扬 自我 安全
80,90 员工
追求梦想 及尊严
求知
这种管理方式在当 前,尤其是对于80、 90后来说显然是不 被接受的。
富士康事件折射出的深层次问题
企业文化强势有余,人文关怀不足
个人不珍惜生命+社会背景 富士康事件杯具
企业层面
个人心理原因
更多的人文关怀
相对比较宽松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能够有人替他们说话办事,平衡劳动 关系 有人能够代表他的利益主张
富士康发生了什么事?
身为被诸多光环 笼罩的明星企业,却在 数月内接二连三发生员 工“坠楼”的死亡事件 。 至2010年5月27日 截止,“坠楼”事件居 然高达十二件,这不禁 让人想问:富士康,你 到底怎么了?
重压之下的富士康
09年7月16日-10年5月25日发生的12个跳楼事件
跳楼时间
富士康跳楼事件员工比较


让员工感到自身劳动的意义
尊严 对自己未来的期许。
富士康事件折射出的深层次问题
劳动者承受成本压力 低工资
人与人之间没有 任何情感联系
富士康模式
工时长
劳动者失去了个人空间
工作高度紧张
富士康事件折射出的深层次问题
沟通渠道有限,心理危机干预系统作用 有限
• 层级制度容易造成沟通渠 道不畅;缺乏心理危机干 预系统的专业运作,使得 富士康员工的焦虑、压力 、孤独等情绪不能得到较 好的排遣。
管理上切实做到对事不对人 尽可能地多组织集体娱乐活动
富士康事件对管理的启示
品牌与企 业形象启示 企业管理和 文化建设启示
@尊重员工主体 地位 @完善企业管理 中的弹性、人性 管理 @加强企业文化 体系建设
企业公共 关系的启示
@以企业文化为核心 ,构建企业内部公共 关系处理机制 @以品牌营销为载体 ,形成企业外部公共 关系协调机制 @重点加强危机预警 和应对机制建设,提 高危机处理能力
悲剧发 生 的 原 因一
• 唯利是图、冷漠的商业文化摧毁了员工 • 社会的快速进步和巨大的工作压力
• 年轻员工心理承受能力差,受挫后容易绝望 • 年轻员工从学生到工人其实也是一个大跨距
• 对底层员工的社会关注的不足
• 内 部 管 理 问 题
• 企业与员工之间的断裂
• 年轻员工缺乏工作经验,面对文山体应变能力差
再看富士康: 从管理学人性假设的视角看富士康的管理
1、经济 人假设
2、社会 人假设
3、自我 实现人假 设
4、复杂人 假设
富士康经济假设人阶段采用严格的军事化管理
分明的 等级制度 绝对的 服从制度
军事化管理
严格的 纪律制度
严厉的 惩罚制度
富士康采用军事化管理的优势与不足
•员工与上司及同事间都缺乏有效的 沟通
•高效的执行力,利亍决策的贯彻
•阶层分明,上令下行,易亍指挥 •分工明确,有助亍提高生产效率
•强调共性 压抑个性 缺人文关怀 •企业缺乏民主气氛,员工的想法难 以得到高层注意 •高压管束将加剧员工的心理负担, 并且极易引起反弹情绪
针对富士康事件解决的途径
企业文化应关注人文关怀
应该留意员工情绪管理 推行合理的绩效管理方式
公司背景
富士康连续 9年雄居大 陆出口200强 榜首; 2011年跃 居《财富》 全球企业500 强第60位。
公司背景
• 一、企业愿景: 透过提供全球最具竞争力的“全方位成本优势”使全人类 皆能享受到3C产品所带来的便利生活。 • 二、经营理念: 爱心、信心、决心 • 三、富士康的工作精神: 融合、责任、进步 • 四、富士康的工厂管理理念: 走出实验室,没有高科技,只有执行的纪律。
• 员工与员工之间的断裂
• 工会与企业、员工之间的断裂
原 因二
管理风格 企业文化 业务构成
强势
员工压力大
极度强调执行力
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上 提高的系统性风险

过分集中于制造
富士康事件折射出的深层次问题
富士康管理制度不够人性化,没有倡导以人为本的 智慧管理
富士康管理
仅仅把管理者当 成简单的经济人 对待,即只求劳 动报酬,忽略了 对劳动者人格的 尊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