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贵州省情绪论+第一章
贵州省情心得体会范文
![贵州省情心得体会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066a463e01f69e31433294b8.png)
篇一:《贵州省情》第一章学习心得学习了《贵州省情》第一章绪论,知道我们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的山区,在明代建省以来,曾有“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的记载,这些说法也不无道理,都是我省的地形、地貌、气候的特殊影响。
还得感谢我们的周恩来总理大人的慧眼,是他对我们的鼓舞及信心。
他说“贵州社会主义建设必将后来居上,大有希望”。
他用“山川秀丽”来评价“地”;用“气候宜人”来评价“天”;用“人民勤劳”来评价“人”。
也就是说贵州山川秀丽,气候宜人,资源丰富,人民勤劳,只要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勤奋、努力,那么必将后来居上,大有希望。
果不然,我省遵循扬长避短、发辉优势的原则,充分利用我省的地理资源,在农业、纺织、陶制、矿冶、酿造、民族文化等方面开发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直至“十一五”期末,我省在全中国仍处于落后状态。
到了“十二五”时期提出的“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后,我省重点实施了“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两大战略。
就这样我省变得越来越富强,人民生活变得越来越美好、幸福。
还真是后来居上呀!愿我省的未来变得更加美丽富绕,变成人人向往的旅游圣地!篇二:贵州省情地域文化完整版2地域文化(贵州省情)一、填空题1.贵州的地貌类型主要以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种基本类型为主。
其中92.5%的面积为(高原山地)和(丘陵)。
2.贵州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类型,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降水丰富。
3.贵州森林资源丰富,2011年,森林覆盖率达(41.5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分布以(黔东南)最多,其次是黔南,最低是六盘水和安顺。
4.随唐时期,今贵州之地属黔中道,并设黔州都督府统领各州。
为了加强对该地区的统治,实行“土流并治”,表现为乌江以北实行(经制州),乌江以南实行(羁縻州),西部则接受中央王朝封号,成为(藩国)。
5.贵州民族语言基本上属于汉藏语系中的(普通话)、苗瑶、壮侗、藏缅等语族。
6.贵州正在开发的生态畜牧业,是以畜牧业为主体,以(沼气)生产为关键,通过(生态)链、生物链和食物链将农林牧渔业连接起来的一种循环农业。
贵州省情第一章
![贵州省情第一章](https://img.taocdn.com/s3/m/1f7bbf0a192e45361066f580.png)
10-20°C; 降水量。年降水量多在1100-1300毫米之间 ,湿润; 日照。地处冷暖空气交锋地带,阴雨多、日 照少。
三、处于长江和珠江上游的河流水系
看一看:
贵州的水
三、处于长江和珠江上游的河流水系
议一议:
一、贵州省内最大的河流是哪个?黄果树 瀑布属于哪个水系? 二、贵州有几大水系?分别是什么?
最高点赫章县 的韭菜坪(海 拔2901米)
耕作条件 最高地区威宁 (海拔2166米) 最低地区 玉屏(海 拔541米)
最低点在 黎平县水 口河出省 处(海拔 148米)
山地丘陵地貌
中山峡谷地貌
山原丘陵盆地地貌
山地河谷地貌
山原丘陵地貌
山原山地地貌
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宜人气候
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金刚石、锰矿 B 锰矿、重晶石、光学水晶 C 汞矿、锑矿 D 化肥用砂岩、砖瓦用砂岩
A
4.贵州是中国著名的四大中药材产区之 一,贵州五大名药是( )
珠子杉、冬虫夏草、鸡枞、天麻、半夏 B 天麻、石斛、桔梗、五倍子、半夏 C 天麻、杜仲、黄连、吴茱萸、石斛 D 天麻、杜仲、黄连、何首乌、厚朴
四、类型多样、肥力不高的土壤条件
在贵州的各类土壤中,黄壤面积最大,其次是石灰土, 讲一讲: 最少的是水稻土。
石漠化:地表基岩 大面积裸露或砾石 堆积的土地退化现 象。 贵州是全国石漠化 面积最大、程度最 深、危害最重的省 份。
山地丘陵多、平坝地小,宜林地广、耕地少。 耕地质量较差,中低产田土面积大。 喀斯特土地面积大,生态脆弱,耕地后备资源 不足。
地面:石沟、石牙、峰林、峰丛、盲谷、
穿洞、竖井、凹地、天生桥、落水洞、瀑 布、跌水、悬挂泉、喀斯特湖等 地下:溶洞、暗河、伏流、暗湖以及石钟 乳、石笋、石柱、石花、石幔、石瀑布、 莲花盆、卷曲石等
贵州情心得体会范文
![贵州情心得体会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97a6236f647d27284b735177.png)
贵州省情心得体会范文————————————————————————————————作者:————————————————————————————————日期:23 篇一:《贵州省情》第一章学习心得学习了《贵州省情》第一章绪论,知道我们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的山区,在明代建省以来,曾有“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的记载,这些说法也不无道理,都是我省的地形、地貌、气候的特殊影响。
还得感谢我们的周恩来总理大人的慧眼,是他对我们的鼓舞及信心。
他说“贵州社会主义建设必将后来居上,大有希望”。
他用“山川秀丽”来评价“地”;用“气候宜人”来评价“天”;用“人民勤劳”来评价“人”。
也就是说贵州山川秀丽,气候宜人,资源丰富,人民勤劳,只要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勤奋、努力,那么必将后来居上,大有希望。
果不然,我省遵循扬长避短、发辉优势的原则,充分利用我省的地理资源,在农业、纺织、陶制、矿冶、酿造、民族文化等方面开发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直至“十一五”期末,我省在全中国仍处于落后状态。
到了“十二五”时期提出的“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后,我省重点实施了“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两大战略。
就这样我省变得越来越富强,人民生活变得越来越美好、幸福。
还真是后来居上呀!愿我省的未来变得更加美丽富绕,变成人人向往的旅游圣地!篇二:贵州省情地域文化完整版2地域文化(贵州省情)一、填空题1. 贵州的地貌类型主要以高原山地、丘4和盆地三种基本类型为主。
其中92.5%的面积为(高原山地)和(丘陵)。
2.贵州气5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类型,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降水丰富。
3.贵州森林资源丰6 ,2 0 1 1年,森林覆盖率达(4 1 . 5 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分布以(黔东南)最7,其次是黔南,最低是六盘水和安顺。
4.随唐时期,今贵州之地属黔中道,并设黔8 都督府统领各州。
为了加强对该地区的统治,实行“土流并治”,表现为乌江以北9 行(经制州),乌江以南实行(羁縻州),西部则接受中央王朝封号,成为(藩国10)。
贵州省情心得体会
![贵州省情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d9ee684152d380eb62946dd2.png)
贵州省情心得体会篇一:《贵州省情》第一章学习心得学习了《贵州省情》第一章绪论,知道我们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的山区,在明代建省以来,曾有“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的记载,这些说法也不无道理,都是我省的地形、地貌、气候的特殊影响。
还得感谢我们的 __总理大人的慧眼,是他对我们的鼓舞及信心。
他说“贵州社会主义建设必将后来居上,大有希望”。
他用“山川秀丽”来评价“地”;用“气候宜人”来评价“天”;用“人民勤劳”来评价“人”。
也就是说贵州山川秀丽,气候宜人,资源丰富,人民勤劳,只要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勤奋、努力,那么必将后来居上,大有希望。
果不然,我省遵循扬长避短、发辉优势的原则,充分利用我省的地理资源,在农业、纺织、陶制、矿冶、酿造、民族文化等方面开发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直至“十一五”期末,我省在全中国仍处于落后状态。
到了“十二五”时期提出的“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后,我省重点实施了“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两大战略。
就这样我省变得越来越富强,人民生活变得越来越美好、幸福。
还真是后来居上呀!愿我省的未来变得更加美丽富绕,变成人人向往的旅游圣地!篇二:贵州省情地域文化完整版2地域文化(贵州省情)一、填空题1.贵州的地貌类型主要以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种基本类型为主。
其中92.5%的面积为(高原山地)和(丘陵)。
2.贵州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类型,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降水丰富。
3.贵州森林资源丰富,xx年,森林覆盖率达(41.5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分布以(黔东南)最多,其次是黔南,最低是六盘水和安顺。
4.随唐时期,今贵州之地属黔中道,并设黔州都督府统领各州。
为了加强对该地区的统治,实行“土流并治”,表现为乌江以北实行(经制州),乌江以南实行(羁縻州),西部则接受中央王朝封号,成为(藩国)。
5.贵州民族语言基本上属于汉藏语系中的(普通话)、苗瑶、壮侗、藏缅等语族。
贵州省情教育课件1、2、3章
![贵州省情教育课件1、2、3章](https://img.taocdn.com/s3/m/62dc06f4f705cc175527091d.png)
什么叫省情?
省情是指一个省的自然、地理、政 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历 史、现状和发展规律的综合反映,是一 个多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不断发 展变化的动态系统。
第一章 绪论 “贵州印象”
国酒茅台 壮美秀丽的黄果树大瀑布
多民族元素 遵义会议旧址
生态植被 自然环境
宜人气候
耕作条件
河流水系
第二章 特殊的地理环境 第一节 生态类型多样的自然环境
一、喀斯特地貌典型发育的地貌特征
贵州地貌以高原山地为主, 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是一个 海拔较高、纬度较低、喀斯特地 貌典型发育的山区。贵州地势西 高东低,自中部向北、东、南三 面倾斜,呈三级阶梯分布。
二、组合良好、开发前景广阔的矿产资源
能源资源
贵州铝土矿质佳量大, 是中国铝土矿三大产区之 一。铝土矿保有储量达 4.18亿吨,居第2位。集 中分布在贵阳、清镇、修 文、遵义一线,以清镇、 修文最多,占全省铝土矿 储量的74%。
第二章 特殊的地理环境 第二节 特殊的地理环境
二、组合良好、开发前景广阔的矿产资源
第三章 悠久的发展历史
第三章 悠久的发展历史 第一节 从古夜郎到贵州
从古夜郎到贵州
“观音洞文化” 为代表的 史前文化
古夜郎 的兴起
郡县制 的建立
牂牁的 发展
名称及区 划的由来
第三章 悠久的发展历史 第一节 从古夜郎到贵州
一、以“观音洞文化”为代表的史前文化
贵州纬度偏低,海拔较高,气 候温和,利于各种生物繁衍,也适 宜古人类的生存和繁衍。天然溶洞, 提供良好栖息场所;多种动植物资 源,提供丰富食物;碳酸盐出露, 利于打制石器;所以,贵州高原是 中国古人类的发祥地和中国古文化 的发源地之一。
贵州省情简介
![贵州省情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c57404186edb6f1aff001f55.png)
第一章贵州省情介绍地理地貌贵州省位于中国大西南东部,是一个山川秀丽、气候宜人、资源富集、民族众多的内陆山区省份,介于东经103°36′~109°35′、北纬24°37′~29°13′之间,东靠湖南,南邻广西,西毗云南,北连四川和重庆,东西长约595千米,南北相距约509千米。
全省国土总面积17.6万平方千米,占全国总面积的1.84%,居全国第十六位。
省会贵阳市距重庆长江口岸300多千米,距广西北海直距约500千米。
贵州地貌属于中国西部高原山地,通称贵州高原,境内地势西高东低,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平均海拔1100米左右。
贵州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
全省地貌可概括分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种基本类型,其中92.5%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
境内岩溶地貌发育非常典型,分布范围广泛,喀斯特(出露)面积10.91万平方千米,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61.9 %,且形态类型齐全,地域分异明显,构成一种特殊的岩溶生态系统,是世界喀斯特地貌发育最典型的地区之一。
气候贵州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大部分地区气温在15℃左右,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出现在7月份,最低值出现在1月份。
7月平均气温一般是22℃~25℃,为典型夏凉地区。
1月平均气温为3~6℃,比其他同纬度地区暖和。
年均降水量在1100~1300mm之间,多集中在夏季。
分布趋势是南部多于北部,东部多于西部。
全省有三个多雨区和三个少雨区。
三个多雨区分别位于省之西南部、东北部和东南部。
其中西南部的晴隆县,年均降雨量达1588mm,是全省最多雨量中心。
三个少雨区分别在威宁、赫章县和毕节一带,各少雨区的年降水量在850~1100mm之间。
日照时数在1200~1400小时之间,地区分布特点是西多东少,年日照时数比同纬度的我国东部地区少三分之一以上,是全国日照最少的地区之一。
年相对湿度高达82%,而且不同季节之间的变幅较小,各地湿度值之大以及年内变幅之平稳,是同纬度的我国东部平原地区所少见,气候特点在垂直方向差异较大,立体气候明显,“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贵州省情“绪论”
![贵州省情“绪论”](https://img.taocdn.com/s3/m/c543d63e0b4c2e3f57276361.png)
第二节
第一产业方面 农业方面:夜郎时期,贵州已能制造 和使用铁制农具;隋唐五代时期,已会灌 溉和牛耕技术;元、明、清时期,土地资 源大规模开垦;近代,贵州的农作物品种 已比较齐全。
第二产业方面 纺织业方面:4000多年前,贵州祖 先已会原始的纺织技术。唐代,纺织技 术发展能织多种布类。清代,遵义地区 发展了丝织业,安顺的“五色扣布”和 “顺布”已相当有名。秦汉时期的蜡染 工艺保持至今,一枝独秀,日益完善。
课堂教学课时分配表内容章节课时分钟第一章第二章绪论特殊的地理环境悠久的发展历史4180第三章4180第四章多民族团结互助的社会环境3150第五章潜力巨大的经济发展基础3150第六章蓬勃发展的社会事业2120第七章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与构建和谐贵州21202学生按照课程教学实施方案和教学大纲的要求除了上课认真听讲外还应该仔细阅读文字教材查看参考资料结合对家乡的了解准备一份5分钟左右的课堂报告口头书面幻灯片皆可每堂课安排3名同学上台讲解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特定的地理条件对贵州发展的特殊影响 二、“地无三里平”的地貌特点对贵州发展的特殊 影响
有利方面:
(1)土地类型多样、生物种类繁多。多种土地 与气候组合,繁衍了多种生物。仅植物中的维管束 类贵州约有6000种,占了全国同类植物总数的 20%。 (2)能源丰富。贵州的能源以煤炭和水能为主 ,具有煤水结合、水火电互济的能源资源优势,成 为中国南方重要的能源基地。
教育方面:东汉时期,独山人尹 珍开始在贵州办学;明代贵州设多个 府学;清代兴办官学,书院就有130 个,还有学子到国子监深造,乡村私 塾也大量兴起,出现了许多举人、进 士,还有了有状元;辛亥革命以后, 特别是在抗战时大学的内迁,为贵州 现代教育奠定了一定基础。
第一章 绪论
2019年贵州省省情-精选word文档 (18页)
![2019年贵州省省情-精选word文档 (18页)](https://img.taocdn.com/s3/m/74b889d49b89680203d82550.png)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贵州省省情篇一:贵州省省情第一章贵州基本省情第一节贵州概况贵州简称“黔”或“贵”,辖6个地级市、3个自治州,共有88个县(市、区、特区),国土面积17.6万平方公里,其中民族自治地方占全省总面积的55.5%,201X年末常住人口3484万,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36.1%,是一个山川秀丽、气候宜人、资源丰富、人民勤劳、少数民族聚集、发展潜力很大的省份。
一、历史文化和地理环境贵州是古人类发祥地之一,早在24万年前就有人类居住、活动,有旧石器时代早期的“黔西观音洞文化”,晚期直立人的“桐梓人”,早期智人的“水城人”和盘县“大洞人”,晚期智人的“兴义人”、普定“穿洞人”、桐梓“马鞍山人”、“白岩脚洞人”和安龙“观音洞人”。
春秋以前贵州大部分地区属于“荆楚”的黔中地区,秦朝曾在夜郎地区设郡县、置官吏,公元前28年—前25年郡县制在今贵州地区最后确立,宋朝开宝年间“贵州”开始成为行政区划的名称。
明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贵州布政使司建立,使贵州成为当时全国13个行省之一。
清朝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四川统属遵义府改隶贵州,毕节以北的永宁(今叙永)划归四川,广西永丰州(后改为贞丰)、荔波,湖广平溪(今玉屏)、天柱划归贵州,大体形成了今天贵州的地域范围。
贵州文化灿烂,早在夜郎、秦汉时期,有舍人著《尔雅注》三卷,尹珍开“南域之学”传播中原文化。
明初彝族女政治家奢香开设“龙场九驿”,稳定西南政局。
明正德三年(1508年),王守仁谪居龙场(今贵州修文县城),成就“心即理”和“知行合一”学说。
戊戌维新运动中,贵州96名应试举人参加了“公车上书”,占全部上书人数的六分之一。
“五四”运动爆发后,涌现出了邓恩铭、王若飞、周逸群等早期共产主义战士。
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挽救了中国共产党、中国红军和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贵州省情试讲课件
![贵州省情试讲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27698f2b8f67c1cfad6b8bd.png)
试讲人:李璇
什么叫省情
省情是指一个省的 自然、地理、政治、经 济、文化、社会发展等 方面的历史、现状和发 展规律的综合反映,是 一个多要素相互联系、 相互作用,不断发展变 化的动态系统。
第一章节
绪论
贵州印象
第一章 绪论 “贵州印象”
第一章 绪论 “贵州印象”
贵州印象
天无三日晴
1.从不利的方面看 2.从有利的方面看
1.从不利的方面看 2.从有利的方面看
地无三里平 人无三分银
1.过去贫穷落后的原因 2.如今快速发展的景象
一、天无三日晴
(一)从不利方面看:
第一章 绪论 “贵州印象”
倒 春 寒
冰雹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干旱
洪涝
第一章 绪论 “贵州印象”
一、天无三日晴
(二)从有利方面看:
贵州立体气候——“十里不同天”
贵州降水充沛
第一章 绪论 “贵州印象”
一、天无三日晴
(一)从有利方面看:
大气降水丰富
1.降水 2.光热 3.气候 4.气温
光、热基本同季
立体气候明显
气候温暖湿润
第一章 绪论 “贵州印象”
二、地无三里平
低纬度、高海拔 喀斯特地貌典型发育的山区 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种基本类型 92.5%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
二、地无三里平
(一)从不利方面看:
— Lorem Ipsum Dolor
• 添加您的副标题
文字内 容 单击此处添加您的编辑文
字标题您的团队名称您的 公司名称单击此处添加您 的编辑文字
文字内 容 单击此处添加您的编辑文
1
字标题您的团队名称您的 公司名称单击此处添加您 的编辑文字
贵州省情教程 绪论
![贵州省情教程 绪论](https://img.taocdn.com/s3/m/b37f11f3856a561252d36f76.png)
水(落差 大,便于开 发)、煤 (储量大)
四、贵州省情的基本特点
4、贵州生态良好
海拔、纬度适中,年平均气温15摄氏度左右,冬无严寒,夏 无酷暑,森林覆盖率50%,空气清新,负氧离子浓度高,被 誉为天然的“大空调”、“大氧吧”、“大公园”。
四、贵州省情的基本特点
5、贵州区位便利
交通
贵广高铁,贵长高铁; 9个民航机场;乌江 水运;县县通高速, 乡乡通邮路,村村通 公路。
重视对省情的认识。 周恩来总理对贵州客 观评价一席话,一洗
各级领导、部门和科 研工作者高度重视贵 州省情。2006年省政
“三无”陈旧认识,
激发人们改变贵州贫 穷落后面貌的热情。
府对经济社会发展状
况做出了“欠发达、 欠开发”的基本判断
三、贵州省情的认识过程
1、发展速度不快,经 济总量不大和发展方式 粗放,经济质量不高。
2、贵州文化多彩。 、科学决策,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的需要。 、用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观点认识贵州省情。
3、贵州资源丰富。 、宣传贵州,实行对外开放的需要。 、用辩证的观点认识贵州省情。 4、贵州生态良好。 、用开放的观点认识贵州省情。
5、贵州区位便利。 、从本质上去认识贵州省情。
6、注重贵州省力的研究。
1
2
培养贵州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需要
人们的爱乡之情不是自发产生的,是基于对家乡的了解 和认识不断形成的。
科学决策,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的需要
对省情的认识程度和把握程度,直接决定着经济社会发展 战略、方针、政策的正确与否,影响着整个目标的成败。
3
宣传贵州,实际上对外开放的需要
要让世界了解贵州、认识贵州,就必须向外界宣传贵州。
《贵州省情》第一章学习心得
![《贵州省情》第一章学习心得](https://img.taocdn.com/s3/m/9bc9ddc389eb172ded63b7e2.png)
第一章学习心得
学习了《贵州省情》第一章绪论,知道我们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的山区,在明代建省以来,曾有“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的记载,这些说法也不无道理,都是我省的地形、地貌、气候的特殊影响。
还得感谢我们的周恩来总理大人的慧眼,是他对我们的鼓舞及信心。
他说“贵州社会主义建设必将后来居上,大有希望”。
他用“山川秀丽”来评价“地”;用“气候宜人”来评价“天”;用“人民勤劳”来评价“人”。
也就是说贵州山川秀丽,气候宜人,资源丰富,人民勤劳,只要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勤奋、努力,那么必将后来居上,大有希望。
果不然,我省遵循扬长避短、发辉优势的原则,充分利用我省的地理资源,在农业、纺织、陶制、矿冶、酿造、民族文化等方面开发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直至“十一五”期末,我省在全中国仍处于落后状态。
到了“十二五”时期提出的“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后,我省重点实施了“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两大战略。
就这样我省变得越来越富强,人民生活变得越来越美好、幸福。
还真是后来居上呀!愿我省的未来变得更加美丽富绕,变成人人向往的旅游圣地!。
贵州省情教程 绪论
![贵州省情教程 绪论](https://img.taocdn.com/s3/m/b37f11f3856a561252d36f76.png)
重视对省情的认识。 周恩来总理对贵州客 观评价一席话,一洗
各级领导、部门和科 研工作者高度重视贵 州省情。2006年省政
“三无”陈旧认识,
激发人们改变贵州贫 穷落后面貌的热情。
府对经济社会发展状
况做出了“欠发达、 欠开发”的基本判断
三、贵州省情的认识过程
1、发展速度不快,经 济总量不大和发展方式 粗放,经济质量不高。
水(落差 大,便于开 发)、煤 (储量大)
四、贵州省情的基本特点
4、贵州生态良好
海拔、纬度适中,年平均气温15摄氏度左右,冬无严寒,夏 无酷暑,森林覆盖率50%,空气清新,负氧离子浓度高,被 誉为天然的“大空调”、“大氧吧”、“大公园”。
四、贵州省情的基本特点
5、贵州区位便利
交通
贵广高铁,贵长高铁; 9个民航机场;乌江 水运;县县通高速, 乡乡通邮路,村村通 公路。
“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重要连 接地带()
“长江经济带”
“长江经济带”十一 省市之一
课堂回顾
1、认识省情的目的和意义? 2、如何认识省情? 3、贵州省情有哪几个基本特点?
认识省情的目的和意义? 如何认识省情? 贵州省情有哪几个基本特点? 1、贵州历史悠久。 、培养贵州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需要。 、用系统的、全面的观点认识贵州省情。
铜仁地区
贵阳市 安顺市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什么叫省情?
省情是一个省的自然、地理、政治、经济、 文化、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历史、现状和发展 规律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多要素相互联系、 相互作用,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涉及 面广、变化较快。
CONTENTS
贵州省情教程文稿--第一章概述
![贵州省情教程文稿--第一章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b56e0697e53a580216fcfe8f.png)
概述省情是一个省自然、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等方面历史、现状和发展规律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多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
贵州是伟大祖国怀抱中的一块宝地,位于大西南的东南前沿,是一个多民族平等、互助、和谐,充满发展潜力的内陆山区省份。
贵州解放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58年的建设和发展,经济和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深刻变化。
2006年同1949年相比,全省生产总值由6.23亿元发展到2267亿元,人均生产总值由44元发展到5750元,财政总收入由0.28亿元增加到448.66亿元。
但由于原来的基础较差,与全国特别是经济发达省区相比,欠发达、欠开发仍然是现阶段贵州的基本省情。
主要表现是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工业化和城市化滞后,增长方式粗放,结构性矛盾突出;农民和部分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村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就业形势严峻,有些群众的生活还比较困难;社会事业发展滞后,控制人口增长和提高人口素质的任务繁重,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维护稳定的压力很大;体制和机制的问题突出,非公有制经济比重小,改革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市场化和对外开放水平不高……。
然而,贵州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一是贵州具有生物、能源、矿产、自然风光、气候、文化和劳动力资源;二是贵州已经形成了相当规模的物质技术基础,具备了一定的开发实力;三是国家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推进新阶段扶贫开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世界范围内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等,使贵州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期。
只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抢抓和利用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历史机遇,就能够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
编写《贵州省情教程》的目的,是为了贯彻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中共贵州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意见》,将省情知识教育作为全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的必修课,使高等学校大学生在掌握各项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全面了解贵州,认识贵州的本质特征,把握贵州经济社会的发展规律,激发他们热爱贵州、开发贵州、建设贵州的热情,为实现富民兴黔的宏伟目标作出贡献。
贵州省情[最终定稿]
![贵州省情[最终定稿]](https://img.taocdn.com/s3/m/0587487e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1c6d94c.png)
贵州省情[最终定稿]第一篇:贵州省情贵州省情考试题型为:填空、单选、多选、简答、论述1、省情的概念P1 绪论第一句答:省情是一个省的自然、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等方面历史、现状和发展规律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多要素相联系、相互作用,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
2、贵州十二五时期发展的主基调 P11最后一段3、答:2010年10月召开的中共贵州十届十次全会提出“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作为|十二五|时期发展的主基调。
4、工业强省战略和城镇化带动战略P12 最后一段到P13第一段答:第一,;牢牢把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
第二,牢牢把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
第三,牢牢把握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和|“城镇化带动”战略这两个关键。
第四,牢牢把握改革开放这个强大动力。
第五,牢牢把握改善民生这个出发点和落脚点。
5、天无三日晴对贵州的有利和不利的影响P2 答:从有利方面看:一是大气降水比较丰富。
二是光、热、水基本同季。
三是立体气候明显。
从不利方面看,贵州大气降水虽然比较丰富,但由于山高坡陡,降水流失较快,对降水的利用十分困难。
所以,灾害性气候是贵州农业发展的最大威胁。
6、地无三里平对贵州的有利和不利的影响P3 答:从有利方面看:一是土地类型与多种气候类型组合在一起,有利于多种生物的繁衍生长,因此,贵州的生物资源比较丰富。
二是能源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组合态势良好,开发前景广阔。
三是多种矿产资源与煤水结合、水火电互济的能源优势组合在一起,形成了高能耗的原材料开发基地。
7、贵州封闭半封闭状态形成的两个原因 P7最后一段答:一是“地无三里平”的山区自然条件对发展交通通讯十分不利,阻碍了商品流通和信息交流。
二是是由特定的社会环境决定的。
8、贵州与湖南交界、北与四川和重庆相连、西与云南接壤、南与广西毗邻9、贵州的地貌特点 P15 最后一段4—5句答:贵州地貌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是一个海拔较高、喀斯特地貌典型发育的山区。
【DOC】贵州省情教程第一章
![【DOC】贵州省情教程第一章](https://img.taocdn.com/s3/m/93640ee4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99.png)
贵州省情教程第一章特殊的地理环境地理泛指地球表面各种自然现象、人文现象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区域分异。
由于人文地理的有关内容将在本书有关章节叙述,因此,本章着重叙述贵州的自然地理,包括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人文地理只介绍行政区划。
贵州省简称“黔”或“贵”,位于东经103°36~109°35、北纬24°37~29°13之间,东与湖南交界,北与四川和重庆相连,西与云南接壤,南与广西毗邻。
全省总面积为17.62 万平方千米,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8。
东西距离595 千米,南北距离509 千米。
2006 年,全省辖9 个市(州、地)、88个县(市、区、特区),省会为贵阳市。
第一章特殊的地理环境2 第一节自然环境一、喀斯特典型发育的地貌特征地貌也叫“地形”,是地表(包括陆地和海底表面)各种形态和形态组合的总称。
贵州地貌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在1100 米左右,是一个海拔较高、纬度较低、喀斯特地貌典型发育的山区。
喀斯特即岩溶。
“喀斯特”一词来源于前南斯拉夫的喀斯特高地,因为那里是世界上第一次用科学方法系统研究类似地貌的地方。
贵州地势西高东低,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呈三级阶梯分布。
第一级阶梯在西部大方县、织金县、普安县等地以西,平均海拔1500 米以上;第二级阶梯从大方、织金、普安一线向东到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思南县、江口县、三穗县、锦屏县、榕江县等地以及南部荔波县、罗甸县的北界这一线的中间广大地区,海拔800~1500 米;第三级阶梯从沿河到荔波、罗甸北界一线的东部和南部边缘地区,平均海拔800 米以下。
贵州地势起伏较大。
从面上看,最高地区是西部的威宁,平均海拔2166 米,最低地区是东部的玉屏,平均海拔541米,两地海拔相差1625 米。
从点上看,最高点在西部赫章县的韭菜坪,海拔2901 米,最低点在东南部黎平县水口河出省处,海拔只有148 米,最高点与最低点海拔相差达到2753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3 脱贫攻坚的贵州经验
(三)1994-2000年“八七”扶贫攻坚阶段
♦大规模实施“温饱工程”“粮食高产示 范工程”,提高粮食产量;
♦2000年48个贫困县整体越过“温饱线”, 实现粮食基本自给。 全省农村贫困人口从1994年的1000万人 下降到313.46万人,占全省农村人口的 比重由34.4%下降到9.74%。
02 脱贫攻坚的贵州样板
二 、 生态环境脆弱
基础设施 薄弱
经济结构 单一
贵 州
一
三
五
长 期
二
四
贫 困
自然灾害
教育、科技、医
的
频发
疗水平落后
原
因
02 脱贫攻坚的贵州样板 看一看:
贵州这些年变化
02 脱贫攻坚的贵州样板
议一议: 1、贵州发生了什么变化? 2、这样的变化对你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三、40年来贵州的减贫成就 (一)贫困人口大幅减少
(三)推进脱贫攻坚创新
看一看:
时代楷模——黄大发
(三)推进脱贫攻坚创新
1 • 大数据与大扶贫深度融合 2 • 颁布实施扶贫条例与体系(两个第一) 3 • 开展“双扶”活动 4 • 表彰先进激励斗志 5 • 开展“法治扶贫” 6 • 组织领导、顶层设计实现“两个率先” 7 • 深入实施“四在农家、美丽乡村”设施建设
04 全面推进贵州乡村振兴战略
(一)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
产业兴旺、 生态宜居、 乡风文明、 治理有效、 生活富裕。
(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
三步走
到2020年,乡村振 兴取得重要进展, 如期完成脱贫攻坚 任务。
到2035年,乡村振 兴取得决定性进展, 农业农村现代化基 本实现。
到2050年,乡村全 面振兴,农业强、 农村美、农民富全 面实现。
• 《爱的艺术》
01 绪论
全面
系统
省力 研究
开放3 点 04
05
历史悠久 文化多彩 资源丰富 生态良好 区位便利
01 绪论
“关于爱国主义的教育,是从深入认识自己的家乡开始的。” “穷山恶水出刁民”
纠正偏见、宣传贵州——了解、认识、欣赏贵州 学习贵州省情的目的和意义
03 脱贫攻坚的贵州经验
一、脱贫攻坚的历程与思路
救济式 扶贫
(19781985)
开发式
扶贫
(19861993)
“八七” 扶贫
(19942000)
新阶段
扶贫
(20012010)
精准 扶贫
(20112015)
03 脱贫攻坚的贵州经验
(一)1978-1985年农村体制改革推动扶贫——救济式扶贫
♦“大包干”生产管理制度; ♦主要由民政部门发放救济粮、钱、寒衣、棉被,解决温饱问题; ♦农村贫困人口从占总人口的2/3下降到1/2,贫困人口数为1500万 人,占全省农业人口的57.5%。
率先启动“免费营养午餐计划” 教育、医疗卫生事业快速发展
社会和谐稳定
脱贫攻坚的贵州样板
03 脱贫攻坚的贵州经验
03 脱贫攻坚的贵州经验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贵州省委省政府始 终把治穷减贫作为治省方略,始终把脱贫攻坚 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举全省之力、 集全省之智、发扬“团结奋进、拼搏创新、苦 干实干、后发赶超”的时代贵州精神,探索了 富有时代精神和贵州特色的减贫之路。
03 脱贫攻坚的贵州经验
(二)1986-1993年大规模开发式扶贫——变“输血”为“造血”
♦主要目标:解决贫困人口温饱 ♦1988年建立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 ♦1993年底,全省农村贫困人口从1986年的1500万人下降到1000 万人,占全省农村人口的比重由57.5%下降到34.4%。
贵州省情
目录
CONTENTS
01
绪论
02 脱贫攻坚的贵州样板
03 脱贫攻坚的贵州经验
04 全面推进贵州乡村振兴战略
01 绪论
看一看:
张超《我在贵州等你》
01 绪论
议一议: 你爱贵州吗? 你如何去爱它?
01 绪论
“了解是爱的前提。”
• “精神分析社会学”的奠 基人之一,国际知名的美 籍德国犹太人本主义哲学 家和精神分析心理学家弗 洛姆
看一看:
扶贫开发的“贵州经验” 24
议一议:
1.聊聊你知道的精准扶贫(脱贫 攻坚)。
03 脱贫攻坚的贵州经验
(一)打赢“四场硬仗” 产业扶贫
农村公路 “组组通”
易地扶贫搬迁
“两不愁、 三保障”
26
(二)实施“四个聚焦”
扶贫资金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 01 02 帮扶力量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
东西部扶贫协作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 03 04 基础设施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
02 脱贫攻坚的贵州样板
02 脱贫攻坚的贵州样板
一、千百年来贫困的贵州
落后
● “赶山吃饭” ● “十三省之司饷,未有如 贵州之绌者” ● “十室九家贫”
新中国 成立前
新中国成 立后
●经济发展水平低 ●衣食严重不足 ●居住条件和饮水困难 ●卫生医疗条件落后
贫困
总的来说:贫困人口多;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
03 脱贫攻坚的贵州经验
(四)2001-2010年新阶段扶贫开发
♦开放式扶贫、易地扶贫搬迁、社会保障救助多 种扶贫方式;
♦“晴隆模式”、“印江经验”、“长顺做 法”“威宁试点”……;
(五)2010-2015年片区扶贫攻坚、精准 扶贫阶段——“三位一体”大扶贫工作格局
03 脱贫攻坚的贵州经验
二、脱贫攻坚的基本经验
(三 )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原则
坚持党管农村工作 坚持农民主体地位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坚持城乡融发展 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
(四)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要求
贵州一分钟
谢谢聆听
THANK YOU FOR WATCHING
年份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脱贫人口(万人) 122 130 121
123.5 155.12
2014年以来贵州省脱贫基本情况
三、40年来贵州的减贫成就
(二)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三)生态建设成效显著
(四)群众获得感明显提升
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 “三改”
青山、碧水、蓝天、净土 “四型”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