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母细胞瘤PPT祥解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母细胞瘤
成骨细胞瘤或骨母细胞瘤有良性及恶性两种。前者称为良 性骨母细胞瘤。因其占绝大多数,故通常所讲的骨母细胞 瘤即为良性骨母细胞瘤。少数为恶性或发生恶变,称为恶 性骨母细胞瘤,多系局部恶性,无转移。良恶性骨母细胞瘤 均较少见。恶性骨母细胞瘤可以是原发的,但大多数骨母 细胞瘤多次手术复发而来。不论良恶性预后均较好。
分型:
中心型:病变发生于长骨髓腔内,呈中心性囊状破坏。 皮质型:病变位于骨皮质内,偏心生长,骨皮质呈薄壳状 膨胀,周围骨硬化明显。
骨膜下型:多见于长骨干骺部,局部皮质压迫性骨质吸收。
松质型:病变位于脊椎或不规则骨的骨松质内,周围无明 显骨质硬化或仅呈一线样高密度硬化环。
CT:
肿瘤好发生于脊柱附件,因解剖复杂、重叠较多,X线难以 清楚显示。CT不仅可发现较小病灶,而且可清楚显示其部位、 大小、边界、内部钙化骨化以及与硬膜囊的关系。
MRI:
无钙化骨化病灶,T1WI为中等信号,T2WI为高信号。
病灶发生钙化或骨化后,T1WI和T2WI均可出现斑点状、 索条状、团块状或不规则形低信号区。随着钙化骨化的进展, 低信号区的范围可逐渐增大。
管状骨骨母细胞瘤
病例:
病史:患者男性,40岁; 患者于1 年前因不慎滑倒,右膝部撞击硬物,当 时觉右膝下疼痛,经休息后疼痛可缓解,近一周 出现右膝下肿痛,行走稍困难。 查体:右膝下胫骨结节部明显肿胀、压痛及叩击 痛,伸屈膝稍受限,局部少许潮红、肤温正常。 病理诊断:符合(右胫骨近端)骨母细胞瘤,细 胞增生活跃
CT
T1
T2
T1+ct
男 ,14岁,右膝疼痛8个 月。
脊柱骨母细胞瘤
扁骨骨母细胞瘤
骨母细胞瘤诊断要点:
1.多好发于11~30岁的青少年,男稍多于女。 2.好发于脊柱和长管骨。 3.发生于脊柱者,病变多位于棘突、椎弓和横突,病灶为软 组织密度伴点片状钙质样高密度或呈低于骨皮质的均匀磨玻 璃样高密度。 4.发生于管状骨,病变多位于干骺端,亦可累及骨端或骨干。 影像特征:轻度膨胀性骨质破坏;较薄的高密度硬化缘;不 同程度的钙化和骨化(发生率不如脊柱);一般无骨膜反应, 周围少件软组织肿块。
临床表现:
骨母细胞瘤不太多见,为一组织学与骨样骨瘤相似,但特 征为更大(直径大于2cm)的病变。其发生的年龄75%为 10~40岁,25岁左右为发病高峰,男女比例为2.7:1。脊 柱的发病率较高,占41%~50%。 早期可表现为局部疼痛,夜间疼痛多不加剧,而且水杨酸 不容易缓解疼痛。 过去对这种肿瘤冠以良性,目的是以示区别于骨肉瘤,以 免将两者混淆。其实,在组织学上该肿瘤呈无恶性表现, 但常有侵袭性,甚至会出现肺转移或恶变。为了避免误解, 还是不冠以“良性”为宜,同时把其归入原发性有恶性倾 向的肿瘤之列。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5.国内学者总结,有下列情况提示恶性骨母细胞瘤: ①发病 年龄较大,一般均在30岁以上;②病程较长,疼痛持续性加剧, 且夜间显著者;③肿瘤局部呈侵袭性生长,侵犯周围软组织,肿 瘤体积偏大,或短期内明显增大者;④影像学表现为破坏区模 糊扩大,病灶内钙化、骨化影减少或模糊等恶性骨肿瘤的征象; ⑤有多次复发的病史,但肿瘤一般无转移。但最终要靠病理确 诊。
病理:
肉眼观肿呈膨胀性生长,大上不一,直径2~10cm,呈棕 红色、棕色,易出血。肿瘤内部有坚韧结构,似砂粒状 硬度,质脆,可含有小的骨片,较大的肿瘤有囊变,镜 下见肿瘤基本表现为丰富的血管性结缔组织,间质中有 大量骨母细胞和钙化程度不一的骨样组织,偶有体积较 小的多核巨细胞。
影像表现:
X 线: 肿瘤呈溶骨性膨胀改变,厚薄不一,边界清楚,病灶外的骨 皮质变薄。根据钙化以及血管丰富的程度,或表现为斑块状 钙化,或为较大的透亮区。病变若波及一侧皮质,可使之破 溃,以致瘤体侵入周围软组织。 早期多显示为密度较低的透亮区,以后可随着钙化、骨化出现 密度逐渐增高。发生于长骨者多呈椭圆形,与骨的长轴一致,且 常为中心型,少数为偏心型,后者局部骨皮质常呈薄壳状膨胀。 发生于脊柱者,透亮度较低,多呈磨玻璃样,甚至完全钙化、骨 化,而呈密度显著增高影像。
成骨细胞瘤或骨母细胞瘤有良性及恶性两种。前者称为良 性骨母细胞瘤。因其占绝大多数,故通常所讲的骨母细胞 瘤即为良性骨母细胞瘤。少数为恶性或发生恶变,称为恶 性骨母细胞瘤,多系局部恶性,无转移。良恶性骨母细胞瘤 均较少见。恶性骨母细胞瘤可以是原发的,但大多数骨母 细胞瘤多次手术复发而来。不论良恶性预后均较好。
分型:
中心型:病变发生于长骨髓腔内,呈中心性囊状破坏。 皮质型:病变位于骨皮质内,偏心生长,骨皮质呈薄壳状 膨胀,周围骨硬化明显。
骨膜下型:多见于长骨干骺部,局部皮质压迫性骨质吸收。
松质型:病变位于脊椎或不规则骨的骨松质内,周围无明 显骨质硬化或仅呈一线样高密度硬化环。
CT:
肿瘤好发生于脊柱附件,因解剖复杂、重叠较多,X线难以 清楚显示。CT不仅可发现较小病灶,而且可清楚显示其部位、 大小、边界、内部钙化骨化以及与硬膜囊的关系。
MRI:
无钙化骨化病灶,T1WI为中等信号,T2WI为高信号。
病灶发生钙化或骨化后,T1WI和T2WI均可出现斑点状、 索条状、团块状或不规则形低信号区。随着钙化骨化的进展, 低信号区的范围可逐渐增大。
管状骨骨母细胞瘤
病例:
病史:患者男性,40岁; 患者于1 年前因不慎滑倒,右膝部撞击硬物,当 时觉右膝下疼痛,经休息后疼痛可缓解,近一周 出现右膝下肿痛,行走稍困难。 查体:右膝下胫骨结节部明显肿胀、压痛及叩击 痛,伸屈膝稍受限,局部少许潮红、肤温正常。 病理诊断:符合(右胫骨近端)骨母细胞瘤,细 胞增生活跃
CT
T1
T2
T1+ct
男 ,14岁,右膝疼痛8个 月。
脊柱骨母细胞瘤
扁骨骨母细胞瘤
骨母细胞瘤诊断要点:
1.多好发于11~30岁的青少年,男稍多于女。 2.好发于脊柱和长管骨。 3.发生于脊柱者,病变多位于棘突、椎弓和横突,病灶为软 组织密度伴点片状钙质样高密度或呈低于骨皮质的均匀磨玻 璃样高密度。 4.发生于管状骨,病变多位于干骺端,亦可累及骨端或骨干。 影像特征:轻度膨胀性骨质破坏;较薄的高密度硬化缘;不 同程度的钙化和骨化(发生率不如脊柱);一般无骨膜反应, 周围少件软组织肿块。
临床表现:
骨母细胞瘤不太多见,为一组织学与骨样骨瘤相似,但特 征为更大(直径大于2cm)的病变。其发生的年龄75%为 10~40岁,25岁左右为发病高峰,男女比例为2.7:1。脊 柱的发病率较高,占41%~50%。 早期可表现为局部疼痛,夜间疼痛多不加剧,而且水杨酸 不容易缓解疼痛。 过去对这种肿瘤冠以良性,目的是以示区别于骨肉瘤,以 免将两者混淆。其实,在组织学上该肿瘤呈无恶性表现, 但常有侵袭性,甚至会出现肺转移或恶变。为了避免误解, 还是不冠以“良性”为宜,同时把其归入原发性有恶性倾 向的肿瘤之列。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5.国内学者总结,有下列情况提示恶性骨母细胞瘤: ①发病 年龄较大,一般均在30岁以上;②病程较长,疼痛持续性加剧, 且夜间显著者;③肿瘤局部呈侵袭性生长,侵犯周围软组织,肿 瘤体积偏大,或短期内明显增大者;④影像学表现为破坏区模 糊扩大,病灶内钙化、骨化影减少或模糊等恶性骨肿瘤的征象; ⑤有多次复发的病史,但肿瘤一般无转移。但最终要靠病理确 诊。
病理:
肉眼观肿呈膨胀性生长,大上不一,直径2~10cm,呈棕 红色、棕色,易出血。肿瘤内部有坚韧结构,似砂粒状 硬度,质脆,可含有小的骨片,较大的肿瘤有囊变,镜 下见肿瘤基本表现为丰富的血管性结缔组织,间质中有 大量骨母细胞和钙化程度不一的骨样组织,偶有体积较 小的多核巨细胞。
影像表现:
X 线: 肿瘤呈溶骨性膨胀改变,厚薄不一,边界清楚,病灶外的骨 皮质变薄。根据钙化以及血管丰富的程度,或表现为斑块状 钙化,或为较大的透亮区。病变若波及一侧皮质,可使之破 溃,以致瘤体侵入周围软组织。 早期多显示为密度较低的透亮区,以后可随着钙化、骨化出现 密度逐渐增高。发生于长骨者多呈椭圆形,与骨的长轴一致,且 常为中心型,少数为偏心型,后者局部骨皮质常呈薄壳状膨胀。 发生于脊柱者,透亮度较低,多呈磨玻璃样,甚至完全钙化、骨 化,而呈密度显著增高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