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德尔松及《仲夏夜之梦》欣赏
《仲夏夜之梦序曲》作品赏析
《仲夏夜之梦序曲》作品赏析摘要:一、引言二、作品概述三、作品主题与风格四、艺术表现手法五、作品的价值与影响六、总结正文:仲夏夜之梦序曲是一部充满浪漫与神秘色彩的作品,作者通过对作品的主题、风格、艺术表现手法等方面的深入分析,让我们更加全面地了解了这部经典之作。
一、引言《仲夏夜之梦序曲》是德国著名作曲家门德尔松创作的一部脍炙人口的音乐作品。
自1826年问世以来,它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无数听众,成为了古典音乐史上的一部佳作。
本文将从作品概述、主题与风格、艺术表现手法、价值与影响等方面对这部作品进行赏析。
二、作品概述《仲夏夜之梦序曲》是为莎士比亚的同名戏剧所创作的一部音乐作品。
门德尔松在创作过程中,充分吸收了戏剧中的浪漫与神秘元素,将音乐与戏剧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作品分为四个乐章,分别描绘了仲夏夜森林中的精灵、恋人们的爱情故事、仙王的权谋斗争以及最终和谐的结局。
三、作品主题与风格《仲夏夜之梦序曲》的主题贯穿了整个作品,表现为浪漫、梦幻、神秘等特点。
门德尔松运用了丰富的音色和优美的旋律,将作品风格独具特色。
在音乐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仲夏夜森林中的奇幻氛围,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四、艺术表现手法在《仲夏夜之梦序曲》中,门德尔松巧妙地运用了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如抒情、叙事、描绘等。
在音乐中,他通过丰富的音色和动态变化,生动地刻画了戏剧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同时,门德尔松还善于运用旋律,使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五、作品的价值与影响《仲夏夜之梦序曲》自诞生以来,便成为了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作。
这部作品不仅为后来的作曲家们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同时也为音乐爱好者们带来了无尽的欣赏乐趣。
它成为了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之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六、总结《仲夏夜之梦序曲》是一部充满浪漫与神秘色彩的音乐作品。
通过对作品的主题、风格、艺术表现手法等方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门德尔松卓越的音乐才华。
妙用通感 丰富体验——小学音乐欣赏教学通感体验方式初探
妙用通感丰富体验——小学音乐欣赏教学通感体验方式初探陈萍南京市浦口外国语学校,江苏南京210031摘要通感是各感官之间相互协作、相互补充的感觉,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从在亲身参与中获得感情、感受、感受的体验。
在音乐欣赏课堂上,利用通感体验调动各种审美器官,打通人的“内心”通道,将听觉、动觉、视觉、感觉、知觉与情感、意志、认知等联系在一起,获得音乐感知力,采取视听结合、动听结合、声势动作等方式,唤醒学生多种感知觉的音乐活动,让学生主动体验、感悟音乐,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关键词通感体验;音乐感知;审美能力美国音乐教育家格雷珍·希尔尼穆斯·比尔在其著作《体验音乐——美国音乐教育理念与教学案例》中写道:“应该让学生像成年人一样直接进入音乐体验,进行音乐思考,由此让他们引入音乐的主题。
”体验式音乐课堂教学是音乐教育的一种基本教学形态,主要通过参与具体音乐活动,使学生在合作、探究中体验情感,提升音乐审美能力,发展音乐学科核心素养。
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到音乐实践,获得音乐的直接经验和情感体验。
音乐教学是听觉艺术与情感世界沟通的一架桥梁,它将我们带入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
课堂上,教师通过引导,启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帮助学生理解音乐所要表达的情感,让学生在情感上得到更多的体验。
“通感”是音乐教学中的一种感觉互通现象。
在音乐教学中运用“通感”,能够让学生获得美妙的音乐享受。
在欣赏教学中,通感体验能够唤醒学生各方面的情感,通过各个感官的刺激,不断让学生的情感世界变得丰富,激发学生的听觉感受,从而对音乐产生兴趣,并感受到音乐艺术美的真谛。
音乐欣赏的心理活动之一便是音响感知,而音响感知又是音乐欣赏的前提与基础,一切情感体验和想象联想都必须靠对音响的感知来引发,同时也是一种对音乐形式美的欣作者简介:陈萍(1980-),女,安徽无为人,高级教师,大学本科。
研究方向:中小学音乐教育与教学。
赏。
一、感觉与知觉联系,打开多元的审美通道在心理学中描述“通感”是从一种感觉引起另外一种感觉的心理活动。
评门德尔松《仲夏夜之梦》序曲
评门德尔松《仲夏夜之梦》序曲摘要:早先曾经看过讲述阿巴多先生的纪录片,让我进一步了解了这位几乎横跨一个世纪的指挥大师,这位沉迷的思想者。
这位在众多人眼中有着无比优雅却总是满脸愁苦表情的意大利贵族,在2013年5月19日,距他罹患胃癌12年,病逝几个月之前,携手他自己的柏林爱乐乐团,演绎出了这首举世的充满欢乐的交响乐序曲——由门德尔松创作的《仲夏夜之梦》,将这幅抒情风景画再一次用阿巴多自己特有的严谨的方式展示在众人眼前,让仲夏的这幅欢乐喜剧裹挟着音符撞入人们的心中。
关键词:阿巴多;柏林爱乐;《仲夏夜之梦》有人曾说,阿巴多过度尊重作曲家原谱的指挥风格让乐曲显得充满沉闷乏味,没有灵动活波之感,还认为阿巴多只适合指挥音乐性小品类的乐曲。
但我在欣赏完这部作品之后,却不尽为这位大师的指挥方式所折服,他或许过于死板的遵照原谱,但却将作曲家的心目中的音乐内容和幻想准确的完完全全的呈现在了所有观众的眼前,也不愧为很多人称之为第二个”托斯卡尼尼“,在整个演奏过程中他与所指挥柏林爱乐配合近乎默契,难以令人捉摸的即兴指挥,也为这个作品增添了更多的趣味和出乎意料性,令观众措手不及。
指挥棒随着婉转的手势伴着音符缓缓流出,阿巴多的表情从陶醉到完全忘我,融入进乐队之中,交融到乐曲里。
《仲夏夜之梦》从序曲开始便将人们带入了一个充满幻想和情趣的意境,在阿巴多挥舞指挥棒的同时,引子由木管乐器和圆号吹奏出飘渺而又轻柔的四个色彩柔和的和弦,呈三度向上进行,由弱到强,一开始便给乐曲蒙上了一层梦幻的气息,营造出一种月色朦胧,仿佛打开了通往奥伯伦和蒂坦王国的大门,缓缓踏入虚幻寂静的森林之中,将夏夜的灵动感,清凉感带给每个观众。
也好像是在告诉作者一部充满神秘色彩,无比迷人的神话故事即将上演。
E大调的这个和弦在整个序曲中也前后出现了三次,起到了前后呼应的作用。
其后,小提琴在高音区用中弓急速的跳音断奏配合中提琴的拨奏演绎出主部的第一主题,通过转调的创作手法和引子材料的间断性出现使主部主题的旋律精巧优美,戏谑性很强。
《仲夏夜之梦》的音乐与戏剧性特点探析
《仲夏夜之梦》首先是一步戏剧作品,当时莎士比亚处于英国刚铎王朝和斯特亚特王朝统治的时期,在这个时代里资本主义开始全面发展,海外殖民地开发以及国内手工业发展,使得当时的英国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在良好的经济环境下,戏剧也由此得到良好的发展。同时资本主义势力有了极大的提升,产生代表资本主义的新贵族,风云激荡之下塑造了当时特有的社会生态,在戏剧中作品得以体现。
在序曲中,大量加入木管乐器,塑造戏剧开头神秘朦胧的森林景象,通过和谐的处理方式,给人以平静祥和的感受,以木管乐器和弦开始,再由此结束。由森林主题向精灵主题变换,其中后者贯穿至整段音乐,在后续剧情的爱情、忧伤、公爵号角的主题中穿插和反复出现,精灵主题与这些主题互相搭配,由此呈现抒情、庄重的感受。
(二)戏剧性特点
二、音乐性与戏剧性特点
(一)音乐性特点
门德尔松为《仲夏夜之梦》创作了序曲和四段配乐,他使用“绘词法”的形式,用以交代故事发生的场景,以及器乐变化描绘剧中角色,在故事发生到具体情节或冲突时,用以渲染这种气氛。设置不同的音乐主题,使得各种人物、情节和主题能够自然过渡和转换,所以五段音乐(包括序曲)注重衔接的自然和主题首尾相扣。
结论:
综合上述,门德尔松在创作《仲夏夜之梦》的音乐时,采用了传统的古典传统手法,但是在表现内容和形式上,又进行了一定的浪漫主义尝试,而他谋求了两种表现手法的平衡。在创作这段序曲时,门德尔松才17岁,因此他的作品也体现了当时人生的感悟和性格特点,在随后的戏剧音乐创作上直到其35岁时才真正成熟,序曲表达了青春的朝气,较好地实现音乐性、戏剧性的融合。
《仲夏夜之梦》的音乐与戏剧性特点探析
作者:李茂嘉
来源:《神州·中旬刊》2018年第12期
摘要:浪漫时期的音乐受西方文学的影响较深,使其文学性、戏剧性特点较为突出。德国音乐家门德尔松在阅读了莎士比亚创作的《仲夏夜之梦》,深受启发遂创作了其音乐生涯的著名作品——《仲夏夜之梦》序曲。本篇文章基于此,站在高中生的角度,研究这部音乐作品所体现的音乐性、戏剧性特点。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读者提供有益参考。
门德尔松仲夏夜之梦作品赏析
门德尔松仲夏夜之梦作品赏析
《仲夏夜之梦》是莎士比亚最著名的悲剧之一,由莎士比亚于1595年所创作。
故事发生在仲夏夜,主要讲述的是四个恋人的爱情梦想。
故事以主人公莫里斯(Midsummer)为中心,讲述了四个恋人的爱情梦想。
莫里斯是一位梦幻般的精灵,他可以操纵梦境,使恋人们在梦中相爱。
他把恋人们从现实世界中带到仲夏夜的森林中,让他们在梦中相爱。
故事的主要冲突是四个恋人的爱情之间的矛盾。
他们的爱情受到了父母的反对,他们不能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感情,因此他们的爱情陷入了困境。
莫里斯利用他的魔法把四个恋人带到仲夏夜的森林中,让他们在梦中相爱,最终他们的爱情得以实现。
《仲夏夜之梦》是一部充满了梦幻般的精灵和爱情的悲剧,它让我们看到了爱情的力量,也教会我们要勇敢地去追求自己的爱情。
它同时也提醒我们,要珍惜彼此的爱情,不要让它被现实世界的种种矛盾所拖累。
门德尔松仲夏夜之梦美学特征
门德尔松仲夏夜之梦美学特征
门德尔松《仲夏夜之梦》
《仲夏夜之梦》序曲是门德尔松在1826年为莎士比亚的喜剧《仲夏夜之梦》创作的一部音乐会序曲。
在这部作品中,门德尔松没有去试图描述整个故事的情节,而是着力于描绘一幅森林仙人与精灵的梦幻世界,乐曲清澈透明、精巧灵动、舒展流畅,是浪漫主义标题音乐中的精品之一。
梦的恍惚,梦的游移,梦中充满诱惑,甜蜜而迷茫,在这整部包括原先的序曲在内的戏剧配乐中,构成了音乐表现的主体。
听过这部配乐的朋友,我想你会很长时间都在回味着它,就像你本人刚从一个美好的梦中醒来时那样,其中许多乐段非常美妙、可爱。
门德尔松仲夏夜之梦听后感
门德尔松仲夏夜之梦听后感
《门德尔松仲夏夜之梦》是贝多芬的重要作品之一,这首乐曲从1789年到今日,依然被视作一首经典的古典乐曲。
而《仲夏夜之梦》便是其它乐曲中极具特色的一曲,它包含了贝多芬许多独特的音乐理念,以及众多随机变化的乐章,把罕见的声色,把不规则的旋律变得有序,仿佛是为了展现出现实生活中富有变化色彩的景象。
聆听《仲夏夜之梦》,人们总会感受到三种温柔而难以言表的激动之情:首先,贝多芬用他前卫的结构,以及舒缓的音域,灵动的旋律,去诠释出仲夏夜之梦特有的温暖;其次,贝多芬用他那绚烂的旋律,迎合古典乐曲的特点,表现出精致,宁静而又充满力量的气息;最后,他用大量空灵,优美的乐句,表现出淡淡而优美的气氛,缓缓融入听者的心中。
此外,贝多芬在《仲夏夜之梦》中也运用了多种音乐技巧,以结构多变的旋律表现出他对现实生活中的变化和拼图。
分别以晨曦,黄昏,星河,夜风,树的细语,以及晚上的星光等元素,描述夜晚的变化,尽显抒情的情调,表现出他对山林,草原,瀑布,湖泊,尤其是夜晚,这样美丽而又宁静的自然环境的憧憬。
贝多芬以旋律中梦幻而又神秘的色彩,表达出来他对于美景的眷恋,把夜晚的宁静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其中最令人难忘的,便是那被称为“月洞”的短段旋律,贝多芬用营造出充满神秘色彩的月光,令人陶醉于泛黄灯光的夜晚。
聆听《门德尔松仲夏夜之梦》,令人流连忘返。
一方面,它令人有种触景似梦的态度,回想起美好的仲夏之夜;另一方面,它也令我
们重新反思现实的苦楚,反思我们曾经的热情与失落。
它是一曲古典乐曲里无与伦比的杰作,不仅让我们了解到贝多芬有多么伟大,更让我们感受到仲夏夜之梦有多么美妙。
门德尔松《仲夏夜之梦》简介
门德尔松《仲夏夜之梦》门德尔松的音乐会序曲《仲夏夜之梦》取材于莎士比亚的同名喜剧。
莎士比亚的这部青春剧欢乐而充满谐趣。
门德尔松的序曲恰如其分地表现了莎士比亚原剧的戏剧化场面,再现了原剧青春欢乐的气氛,同时也为浪漫派音乐会序曲树立了一个典范。
门德尔松写这首序曲时只有17岁,管弦乐技法已相当成熟。
在此之前,他已经写过一部喜歌剧和12首由弦乐队演奏的交响性作品,他的第一交响曲也已完成,这首序曲在门德尔松的作品编号里列为第26号。
所以,尽管写作时很年轻,却不能说是少年习作,因为这首序曲以精巧的结构、纯熟的配器、绚烂的色彩而为人称道,成为浪漫主义时期的管弦乐杰作,任何一本音乐史,在谈到门德尔松时都不会略过此曲。
音乐学专家们一致认为,门德尔松在序曲《仲夏夜之梦》里表现出令人难以置信的成熟,而最早提出这一看法的,是德国大诗人歌德。
歌德比门德尔松年长60岁,两人结有忘年之交。
歌德在青年时期曾有幸现场聆听过少年莫扎特即兴演奏钢琴,在听了《仲夏夜之梦》后,断言门德尔松甚至比天才的莫扎特成熟得更早。
诗人对自己的这位少年朋友的赞美之词也许略有偏颇,事实上,莫扎特在音乐方面的早熟是无人能比的。
而门德尔松的成熟则不限于音乐方面,而在于文化方面,是文化的早熟。
门德尔松自幼便开始接受良好而严格的教育,优裕的家庭带给他的不是舒适和安乐,而是刻苦全面的学习经历。
除音乐以外,语言、历史、科学、哲学、绘画等各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使他成长为理性和热情兼备、热爱古典艺术的浪漫主义作曲家。
19世纪初期,德国艺术界的一项重要文化活动是莎士比亚戏剧的翻译。
莎士比亚的文化影响是世界性的,在欧美国家里,莎士比亚对文化艺术的影响仅次于《圣经》和古希腊、罗马故事,除诗和戏剧本身以外,其他艺术领域都从中汲取营养,并且用各自的方式表现莎士比亚的内容。
在以艺术手法表现时代思想内容方面,恩格斯曾明确提出应采取“莎士比亚”道路。
莎士比亚德文翻译的主要倡导者和译者之一奥古斯特~施莱格尔,是诗人,学者和批评家。
仲夏夜之梦
《仲夏夜之梦》和《歌剧魅影》观后感门德尔松的《仲夏夜之梦》是交响乐,韦伯的《歌剧魅影》是音乐剧。
这两部作品本来没什么相关,但是在欧洲音乐欣赏课上欣赏的这两部作品使我印象深刻,并且为被这两种风格迥异,但却各具魅力的音乐深深的吸引。
《仲夏夜之梦》是门德尔松十七岁的时候,在看完莎士比亚的喜剧《仲夏夜之梦》后所创作的钢琴四手连弹序曲,被称为是音乐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标题性音乐会序曲。
后来门德尔松又为《仲夏夜之梦》戏剧配乐,我们在课上听到的即是完整的交响乐和芭蕾舞剧。
《仲夏夜之梦》主要讲了一个由“魔汁”引起的冲突及冲突被解决、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故事。
两个男青年拉山德、狄米特律斯同时爱上了女青年郝米娅,而郝米娅恋着拉山德,她的好友海丽娜又恋着狄米特律斯。
郝米娅为了反对包办婚姻和情人私奔,来到约定好的森林里。
海丽娜将这一消息告诉了狄米特律斯,二人也跟着赶到了森林里。
这个森林里本来住着仙王、仙后和侍奉他们的小仙、精灵,此时仙王、仙后正因为一个“换儿”而不和。
仙王为了让仙后做出让步,便派小精灵迫克去取来魔汁以戏弄仙后。
这种魔汁有这样的魔力:如果它滴在睡者的人的眼皮上,无论男女,醒来一眼看见的生物,就都会发疯似的爱上它。
因为魔汁的出现,整个故事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
魔汁滴在睡着的拉山德的眼皮上,他醒来时一眼看见的是误闯进来的海丽娜,因此而“移情别恋”,对海丽娜大献殷勤,这让可怜的郝米娅伤心万分;而狄米特律斯醒来时一眼看见的恰是被精灵引来的海丽娜,因而“旧情复燃”,这让可怜的海丽娜苦恼万分。
两个同样美丽、善良的女孩如今一个被悲伤逼得要发疯、一个被惊喜冲昏了头脑,于是开始恶意地揣测甚至中伤起对方。
而另外两个痴情的热血青年又在愤怒中为海丽娜而决斗。
滑稽的是,织工本来是和几个同是手艺人的伙伴们来林中来排戏,小精灵迫克使织工变成了一头更可笑的蠢驴,而仙后在接触魔汁后一觉醒来时正是看见了这个可怜的家伙。
并且爱上了这头驴子。
最后帕克按照仙王的旨意,让魔力得以解除,每个人都以为是做了一场不可思议的梦。
门德尔松小提琴 仲夏夜之梦曲目
门德尔松小提琴仲夏夜之梦曲目门德尔松小提琴仲夏夜之梦曲目门德尔松的小提琴“仲夏夜之梦”曲目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也是小提琴家们最喜欢演奏的曲目。
这部作品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情感和深刻的内涵,在演奏过程中,它能够让人们沉浸在悠扬的旋律中,感受到情感的起伏和内心的震颤。
门德尔松“仲夏夜之梦”曲目的首要价值在于它的音乐深度。
这首乐曲通过精妙的旋律和和谐的和声,展现了门德尔松对于自然和人性的理解。
在演奏过程中,演奏者需要通过细腻的技巧和动人的表现力来诠释这些音乐,才能够真正地表达出曲目中蕴含的深刻内涵。
门德尔松的“仲夏夜之梦”曲目是一部需要深入挖掘和领会的作品,能够让人们在演奏和聆听中感受到音乐的力量和美妙。
门德尔松“仲夏夜之梦”曲目的广度体现在它对于不同情感和主题的探索。
这部作品中融合了欢乐、悲伤、忧郁等多种情感,也包含了关于爱情、自然、命运等多种主题。
演奏者在演奏这首曲目时,需要通过丰富细腻的表现方式来呈现这些情感和主题,使得每一个音符都能够传达出深刻的内涵。
门德尔松的“仲夏夜之梦”曲目不仅是一部具有音乐深度的作品,更是一部兼具广度的作品,能够引发人们对于多种情感和主题的思考和感悟。
门德尔松的小提琴“仲夏夜之梦”曲目是一部深度和广度兼具的音乐作品。
通过对这部作品的演奏和聆听,人们能够领略到音乐的力量和美妙,感受到情感的起伏和内心的震颤。
这部作品也能够引发人们对于多种情感和主题的思考和感悟,给人们带来深刻的艺术享受和心灵的触动。
门德尔松的“仲夏夜之梦”曲目不仅是一部优秀的音乐作品,更是一部能够引发人们对于生活和世界的思考和感悟的作品。
门德尔松的小提琴“仲夏夜之梦”曲目是他的杰作,它包含了许多令人着迷的音乐元素和情感表达。
这部作品不仅在演奏过程中给人以深刻的内心震撼,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对生活和世界的思考和感悟。
这部作品的音乐深度令人印象深刻。
门德尔松运用了精妙的旋律和和谐的和声,展现了对自然和人性的理解。
演奏者需要通过细腻的技巧和动人的表现力来诠释这些音乐,才能够真正地表达出曲目中蕴含的深刻内涵。
门德尔松《仲夏夜之梦》的音乐之美和戏剧之美
对 州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门德尔松《 仲夏夜之梦》 的音乐之美和戏剧之美
曹飞燕 高中音乐老师
孔 丹丹 群众文化管理者
摘要: 自古以来 , 艺术都与人们 共 同存在 , 古人 们 留给 了 为序 曲、 谐谑曲 、 间奏曲 、 夜 曲以及婚礼进行曲这五个部分 。 后世 不可估量的艺术瑰 宝。门德 尔松的《 仲夏夜之梦》 完美地 第一部分是序 曲。序曲首先交代 了整场戏剧中会出现的 将 音乐与戏剧 融合 , 留给我们一笔庞大的精神财 富。 本文就结 场景 , 比如精 灵们 生活的森林和西西亚斯公 爵及宫廷 的氛 围, 合《 仲夏夜之梦》 在音 乐与戏剧上的成就 阐述 艺术 带给人 心灵 然后乐 曲的风格 由轻盈 转变为浪漫 ,暗示 了哈米亚与莱桑达 的 洗礼 。 这一对情侣即将登场 , 伴随着如此优美的音乐 , 听众们在 心中 关键词 : 艺术 仲夏夜之 梦 音 乐 戏剧 默默 的祝福着他们 。之后出现了贝加 莫舞 曲以及用低音号模 仿 的波特姆变成驴之后 的叫声 , 生动形象 , 表现了整 个戏 剧谐 0前言 谑的风格 。在交代 了基 础的背景之后 , 音乐逐步升华 、 技 巧逐 艺术 , 是人在精神上 的浪漫追求 , 艺术 家们给人的感觉总 步加深 , 将乐 曲推向发展部 , 然后与三个 主题部交织 。 最后 又 是非常 的唯美与 自由。门德尔松作为一名对后世影响颇深 的 回到 了最初的梦幻。 接下来 的谐谑曲主要以轻松 、 灵动的旋律 作 曲家。门德尔松全 名雅科布 ・ 路德维希 ・ 费利 克斯 ・ 门德尔 组成 , 用木管表现 了精灵们嬉戏的场景 , 但这其 中仿佛又 出现 松・ 巴托尔迪 , 是一名德国犹太裔 作曲家。 成长环境优越 , 自小 了情人们的叹息 , 既为接下来要出现的情节蓄势 , 又不忘 呼应 就有着 良好的音乐氛围。 门德尔松最早“ 成熟 ” 作品《 仲夏夜之 整个戏剧 的喜剧氛围。第三部分为问奏 曲, 在这一部分 , 情人 梦》 序曲( 1 8 2 6年 ) 和《 赫布里底群岛》 ( 1 8 3 0 - - - - 1 8 3 2年 ) 展现 出 间出现了问题 , 是戏剧 的一个转折点 , 哈米亚找 不到莱桑 达而 他 的精湛的技巧和独特的旋律风格 , 标 志着标题性或描写性 独 自忧伤。 第 四部分是夜 曲, 呈现 的是 由于仙王和仙王后 的争 音乐会序曲创作史中的一个 重要 阶段 。 在他十七岁那 年 , 他创 执 , 两对年轻人都受 到 了魔法 的蛊 惑 , 在深夜 中的森林 睡去 。 作 了流传 于世的《 仲夏夜之梦 》 , 以一个热血青 年的心态 将这 第五部分 就是婚礼进行 曲, 也是 整首乐曲的最后 。 在这一部分 部莎士 比亚的戏剧完美地用音 乐诠释 出来 。这 首乐曲具有典 中 , 速度为活泼的快板 , 描述 的情节是两对有情人终于走到最 型 的门德尔松风格 ,在古典 的音乐 中交织 着明快 、开朗的音 后 , 举办 了婚礼 , 至此 , 戏剧达到 了最圆满 的时刻 。 乐, 浪漫唯美 , 既庄重 又不失活泼 , 是音乐史 上第一部浪 漫主 虽然 在乐 曲的演奏 中, 人们 只能在听觉上享受 , 没有一点 义标题性音乐会序曲。 是觉得画面 ,但是 门德尔松却恰 l 当正确地仿佛重现 了戏剧一 1< 仲夏夜之梦> 的音乐表达 般, 这种 以音乐的形式表现出一场戏剧的尝试 , 为人们开启 了 《 仲夏夜之梦 》 中处处 透露着音乐 的美 好与魅力 , 全 曲共 扇新的大门。 门德尔松将音乐之美 与戏剧之美揉合在一起 , 分为十三曲 , 完整地从音乐角度演绎了莎士 比亚喜剧版 的《 仲 达到了一个新 的高度 。 夏夜之梦》 。乐 曲通过各种管弦乐器的演奏 , 一层层 地推进人 3《 仲夏夜之梦》 在现实中的意义 们的情绪 , 最终将人们的心情带到最高潮 , 仿佛将 画面生动地 我们 分析《 仲夏夜之梦 》 的音 乐之美与戏 剧之美 , 不单单 展现在人们眼前。不论是两对年 轻人 甜蜜 的时刻还是被 “ 魔 是因为这是不可多得 的好作 品, 还有很 重要的一点 , 就是这部 水” 施法后 冲突误会的时刻 , 都深深地 牵动着听众们 的心 , 让 乐曲能给现代人启示 。 门德尔松为我们描绘 了一个单纯 的、 纯 人不 自觉地随之或喜或忧 , 这就是音乐的美妙之处。 净的 、 安静 的故事氛 围 , 而这 种氛围 , 不正是现在 的社 会最缺 《 仲夏夜之梦》 的整体结构是奏鸣 曲式 , 以 E大调 为主调 , 乏的吗? 现在的艺术总是呈现出一种追求 浮躁 的病态 , 这样就 速度为快 板 , 拍 子为 4 / 4 。序曲 的呈示部 由五部分组 成 , 分别 误解 了艺术的初衷 。 我们应该多学习 、 多分析像《 仲夏夜之梦》 是: 乐 曲引子 、 主部主题 、 连接部 、 副部 主题 、 结束部 , 各部分都 这样传达积极力量 的音乐 , 从 音乐的美好 中看世界 , 使之达到 彰显着不同的魅力 , 但是又融合的很协调。 引子达到 了一种引 个 新的高度 。 人人胜的境界 , 由四个连续宁静 、 祥和 的木 管乐 器奏出的和弦 4结束语 组成 , 为整个序 曲奠定 了安宁 、 梦幻 、 朦胧 的基础 , 仿佛戏剧所 门德尔松 的《 仲夏夜 之梦》 将 音乐与戏剧 揉和 , 使音乐更 描写的主题一 爱情一样让人沉 醉。四个 和弦在长时间的延 富有感情 , 使戏剧更加生动美好。 它在带给我们听觉冲击 的同 长音 中逐渐消失 , 显得更加扑朔迷离。 引子 的最后 由主调 E大 时也对我们 的心灵进行 了洗礼 。我们不仅要学 习它在音乐领 调转到 e 小调 , 并在主和弦中完全终止结束 。 呈示部主部主题 域的成就 ,也要学 习它所传递 出的力量 ,学 习这种纯净 的心 过后 的连接部 以突然地 E强奏出现 ,暗示 了仙王 与仙王后 的 态 , 不要一生为 名为利奔波 , 要学会感受 生活本身 的美好 , 比 出场 , 也奠定了这一部分狂欢 的基调 。 这一部分 的调子节奏旋 如戏剧中的主线——爱情 。让 自己的脚步变得从容 ,闭上 眼 律转换很迅速 , 也很 明显 , 在9 2小节出转调到 b小调 , 紧接着 睛 , 聆听生活 的真谛 。 在9 7小节又转调升至 d小调 , 在 1 0 6小节 时继续强化 升至 g 参考文献 : 小调 , 观众们的情绪也在一步步 的酝酿着 , 至 l 1 2小节转 至 B 【 1 】 罗 小平. 门德 尔松—— 多才 多艺 的浪漫大 师【 M] . 人民 1 9 9 8 . 大调 , 最后 在 1 1 4小节处转 回主调 。 并且在主调属和弦半终止 音乐 出版 社 , [ 2 】 王维昌. 莎士比亚研 究[ M】 . 安徽大学 出版社, 1 9 9 9 . 结束 。 这种转换便是用音乐的方式将戏剧 中的快节奏重现 。 余 [ 3 ]项葵. 浪漫潮流 中的古典 主义者— — 门德尔松其人其 下的副部主题与结束部就没有连接部那 么紧凑 ,而是逐步 回 归平静 、 柔美, 显示出了乐曲戏谑 的一 面。副部主题并没有转 乐【 D 】 . 美 与时代, 2 o o 3 ( 1 : 2 ) . 调, 最后在 B大调 的主和 弦上结束 , 体现 了典 型的古典奏鸣 曲 [ 4 ] 李永铎. 弦乐轻灵—— 门德尔松和他 的《 仲夏夜之梦及 式的特点。 《 芬格尔洞窟》 序 曲[ D 】 . 音 响技术, 2 0 0 1 , ( 0 2 ) . 2《 仲夏夜之 梦》 在音乐与戏剧上的融合 【 5 】 姚 以让. 声 与色 的交响——音乐 、 绘画、 艺术教 育 文论 门德尔松的《 仲夏夜之梦》 用音乐 的形 式将莎士 比亚的戏 【 M】 . 中央 音 乐 学 院 出版 社 , 2 0 0 6 . 剧生动而完整的重新演绎。 该乐 曲一般 以组曲的形式 演奏 , 分
以情感为核心欣赏作品
以情感为核心欣赏作品摘要:我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以感性的体验为核心。
贝多芬创作音乐为了让世人感受音乐;歌德认为音乐具有人类不可抗拒的力量;门德尔松对音乐充满的憧憬,童话式的音乐让他一生充满了希望。
音乐是情感的最初语言,人们不再希望作曲家只是用音乐技巧来解释他们的音乐,而是用自身情感。
关键词:情感心灵力量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4(b)-0089-01“音乐时常像大海一样迷住我,在薄雾的笼罩下,穿过浩瀚的苍穹,我向着微弱的星光航行。
”波德莱尔在《恶之花》中如此描写贝多芬的音乐。
我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以感性的体验为核心。
贝多芬出于内心需要而创作,并不是为了提供炫技的材料。
在音乐创作中,以精湛的结构技巧和高超的调性关系为基础,为奏鸣曲进行处理和革新。
音乐表现出一种神秘的升华。
贝多芬创作音乐刚好符合了自律美学的观点:制约着音乐的法则和规律不是来自音乐之外,而是在音乐自身之中,音乐的本质只能从音乐结构本身去理解和把握。
浪漫时期,作曲家变化着的状况以及社会当中变化着的音乐功能,在意大利歌剧当中可以看出,背景音乐对不断增加着重要性的器乐音乐的重视,以及对古代音乐的重新发现,特别是对巴赫的音乐。
巴赫的音乐一直不受世人所重视,直到巴赫去世多年后,年轻的门德尔松在柏林上演沉睡将近一百年的《马太受难曲》,巴赫的艺术价值才被更多的人了解。
《马太受难曲》受难乐所变现的是耶稣的悲剧性经历,不仅具有某种史诗性,同时也是现实生活情感的表现。
这种宗教音乐所表现的悲哀、沉重、压抑的感情是只有当时的德国人才能具有感情。
我们在欣赏《马太受难曲》的时候,欣赏的并不是曲子当中的技巧,而是用心去感受当时德国人所独有的感情。
只有用心去体会,才能理解当时巴赫为生活所迫,为了抚养儿女维持生计的困窘。
对于许多作曲家和不可胜数的听众来说,巴赫的音乐是至高无上的,这样说明,我们只能用真情实感才能感动人心。
门德尔松仲夏夜之梦作品鉴赏
门德尔松仲夏夜之梦作品鉴赏《门德尔松仲夏夜之梦》可以说是让人一听就能感觉到轻松愉快的音乐作品,简直是个魔法般的音乐梦。
说实话,它真是个不折不扣的“梦中之梦”。
谁能想到,原本是为莎士比亚的经典戏剧《仲夏夜之梦》所作的配乐,最后竟然成了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曲目,几乎无处不在。
哎呀,说实话,光是那熟悉的“婚礼进行曲”一响,多少人都觉得自己要进入童话世界了。
这乐曲就像魔法棒一样,一挥就把你带入那个充满妖精、精灵、爱情纠葛和幽默插曲的奇妙境地。
《仲夏夜之梦》本来就是一个奇幻的爱情故事,里面的角色有点儿“来者不善”,妖精、精灵、爱情女神、搞笑的情节,天啊,光是想想就觉得热闹非凡,简直是个乐园。
门德尔松的这段音乐,可以说是把这份“热闹”变成了音符。
你看,那些精灵的翩翩起舞,就像是耳边轻盈的弦乐,仿佛是一阵微风,吹过每个人的心头。
嘿,说实话,听得你有时候都忍不住自己跟着节奏摇一摇,似乎这股魔力让你变得也像个小精灵,轻盈、愉快,像是踏着云朵在飞。
更别提那段著名的“婚礼进行曲”了,简直是婚礼界的代名词。
一响起,全场气氛立刻就变得不同了,仿佛天空都变得更加明亮,连小鸟都开始唱歌了。
每当这段乐曲响起,总让人感觉是走进了童话世界,所有人都变得美丽、幸福,仿佛没有什么可以破坏这份完美的东西。
它原本并不是为了婚礼写的,但你知道吗?从那以后,这段音乐就成了婚礼的“标配”,大家都愿意把它用在最重要的时刻,毕竟它那种喜庆的氛围,实在是太让人感到满足了。
说到这,我不禁想起门德尔松这位大师,他当时年纪轻轻,就已经把《仲夏夜之梦》的配乐写得那么出色,真的是太了不起了。
要知道,门德尔松虽然有很多杰出的作品,但《仲夏夜之梦》这部作品的音乐简直是让人一听就能立刻认出它的“个性”。
那种欢快的旋律,柔美的弦乐,快速的节奏,甚至有点轻快的舞曲感,都让人感到一种不可言喻的幸福。
感觉这音乐,不仅仅是在描述剧情,仿佛它本身就是一位有思想、有感情的演员,每个音符都能“说话”,每个节拍都在传递一种情绪。
《仲夏夜之梦》-欧洲音乐作品欣赏课程论文
课程论文(2013-2014学年秋季学期)论文题目:序曲《仲夏夜之梦》赏析课程名称:欧洲音乐作品欣赏任课教师:栗林林班级:动科123班学号:1204010305姓名:赵玉超序曲《仲夏夜之梦》赏析摘要:《仲夏夜之梦》序曲是门德尔松为莎士比亚的戏剧《仲夏夜之梦》所写的戏剧配乐的戏曲部分。
它调明快欢乐,曲中展现了神话般的幻想,充满了大自然的神秘色彩。
全曲流露中一个十七岁年轻人的青春活力和青春气息,又体现了同龄人难以掌握的技巧和卓越的音乐表现力,充分表现出作曲家的创作风格和独特才华,是门德尔松创作的一个里程碑。
本文主要从从作者以及作品入手赏析这部序曲。
关键词:序曲情感浪漫主义音乐,表达着人们的情感,反映着各种事物,印载着历史的变迁与发展,同时也体现着人类的精神与文明。
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说:“音乐是人类感情的速记。
”恩格斯也曾对音乐进行评述:“把人类感情中最崇高最神圣的东西,即最隐深的秘密揭露出来,并且表现在音响中”“情”是音乐表现的基础,进入音乐需要从“情”入手,如果能较为准确地感受和把握音乐中“情”的变化,便能够很快进入乐曲。
在认真学习了循循善诱的栗老师的欧洲音乐作品欣赏课程之后,我学到一了一些简单的赏析技巧,结合所查资料,就门德尔松的序曲《仲夏夜之梦》做一个简单的赏析。
一、作者简介与作品背景门德尔松( Felix Mendelssohn ,原名:Jakob Ludwig Felix Mendelssohn Bartholdy,1809年2月3日 --- 1847年11月4日),出生于德国汉堡(Hamburg, Germany.)的德国犹太人家庭,他是作曲家、钢琴家、风琴弹奏家、乐队指挥家,也是德国近代最重要的浪漫派音乐家之一。
12岁开始创作,17岁即完成《仲夏夜之梦序曲》,21岁起研究和整理巴赫的作品,为这位音乐之父的作品得以复生作出了最重要的贡献。
27岁在莱比锡任指挥,1843年创办德国第一所音乐学院,38岁时即病故。
仲夏夜之梦序曲-花城版音乐鉴赏教案
仲夏夜之梦序曲-花城版音乐鉴赏教案一、背景简介仲夏夜之梦是莎士比亚的作品之一,讲述了四组人物在一个神秘的仲夏夜里发生的故事。
本曲是戏剧《仲夏夜之梦》的序曲,由德国作曲家门德尔松创作。
花城版音乐经过改编,为中国观众带来了全新的音乐体验。
二、音乐欣赏1. 曲式分析本曲属于交响曲式,采用了快-慢-快的三部曲式。
第一部分快板,运用了弦乐器、木管乐器和铜管乐器的逐渐加入,代表了夜晚的渐入渐出;第二部分慢板,弦乐器奏出柔和的旋律,代表了人物的情感和内心的变化;第三部分快板,同第一部分一样,以快速的和弦和夸张的音效结束。
2. 曲调与旋律该曲的曲调优美、悠扬、欢快,主要呈现了夜间的安静、神秘和欢乐氛围。
旋律富有变化,从引子、主题、副题、回旋、展开、尾声六个部分进行发展。
特别是第二部分慢板中,旋律柔和、优美、动听,极具感染力。
3. 乐器运用本曲乐器运用精彩恰当,表现出恰好的音乐效果。
其中,管弦乐器表现出幻想、梦幻、感性和感情的特质,打击乐使用了三种中国传统乐器,又使整首乐曲更具有中国特色。
在整个乐曲中,演奏者运用了强烈的音色和技法,让整个乐曲充满了魅力。
三、教学设计1. 目标通过音乐教学,让学生了解仲夏夜之梦序曲及花城版的改编,掌握基本的音乐鉴赏技巧,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兴趣。
2. 教学过程1.调查问卷通过调查问卷收集学生关于音乐方面的认知,为后续教学做准备。
2.外部刺激播放仲夏夜之梦序曲的音乐,让学生听取几段,然后询问学生对这段音乐的感受和了解。
3.鉴赏分析在学生分享和反馈后,教师自己对这首曲目进行分析,带领学生对音乐进行鉴赏,探讨乐曲中的曲式、旋律和乐器运用等方面的内容,并结合事例、词语等进行说明和引导。
4.音乐欣赏引导学生阅读乐曲名称、乐队名称等相关文字信息。
播放曲子,让学生体验音乐的魅力。
5.个性化创作让学生自由发挥,创造属于自己的音乐作品。
可以是独唱、合唱、器乐演奏等形式。
3. 总结通过音乐的鉴赏和欣赏,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文化和音乐艺术,感悟音乐的美妙与思想深度。
仲夏夜之梦 门德尔松 曲目
仲夏夜之梦门德尔松曲目:穿越时空的音乐之旅门德尔松的《仲夏夜之梦》是一部融合了戏剧、歌剧、芭蕾舞和音乐的杰作。
这部曲目可以让人们进入一个全然不同的世界,穿越时空,感受音乐之美、梦幻之美、艺术之美。
本文将以《仲夏夜之梦》为中心,通过分析其中蕴含的意义和美感,来带领读者踏上一次穿越时空的音乐之旅。
第一幕:冬天的夜晚《仲夏夜之梦》的开头,以一个类似于季节交替的故事为引子。
关于冬天的夜晚,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独特的感受,但巨匠门德尔松通过音乐,给了我们一个独特的视角。
在这个寒冷的夜晚里,我们可以感受到音乐的温暖和柔美。
冬天的季节给人们带来了寒冷的感觉,但同样也给艺术家们带来了许多灵感。
这段音乐既表达了作曲家对大自然的深刻理解,也表达了对人性的思考。
第二幕:仲夏的夜晚在第二幕中,我们来到了夏天的季节。
夏天的夜晚总是让人神秘和兴奋。
在这段音乐中,你可以听到昆虫的声音、夏天的气息和绿树葱茏的景象。
这个时候,艺术家们可以用充满活力和力量的音乐来表达他们的思想和情感。
这使我们更加深入地感受到音乐的力量,使我们的心灵变得富有生命力。
第三幕:仙境里的梦幻世界在第三幕中,我们来到了一个梦幻般的世界。
这里充满了幻想和美丽的景象,充满了童话般的情节。
音乐将我们带到了一个远离现实的世界,让我们感受到梦想和童话的力量。
这段音乐展现了一种意识形态,这种意识形态不仅可以让我们从日常的繁琐生活中解放,还可以启发我们内心的光芒和智慧。
第四幕:谎言的危害在第四幕中,作者突出了人性中弱点的一个方面 -- 谎言的危害。
这部分音乐又让我们看到了作者平凡而不俗的一面。
音乐将谎言的危害表现得淋漓尽致,使我们意识到了诚实和真实的重要性。
这段音乐既符合实际道德观,又充分传递了人性精神的真谛。
第五幕:音乐穿越时空的魔力最后,我们来到了序幕的合唱部分。
这是门德尔松《仲夏夜之梦》的精华部分,也是融合了音乐、诗歌、戏剧、芭蕾舞艺术的杰作。
此段音乐充满了魔力,让我们随着合唱声音穿越时空,回到过去的欧洲中世纪。
门德尔松作品风格分析
门德尔松作品风格分析理论研究ARTEDUCATIoNRE5EARCH门德尔松作品风格分析摘要:门德尔松是德国伟大的音乐家,他的作品以精美,优雅,华丽着称.笔者从门德尔松的具体作品及其创作背景入手,分析门德尔松作品的风格特点.以期对想要了解门德尔松作品的音乐爱好者提供一点帮助. 关键词:门德尔松作品风格无词歌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德国着名作曲家门德尔松被公认为是继莫扎特之后最完美的曲式大师,是德国浪漫乐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他开创了浪漫主义标题音乐的先河,他的音乐被称为"描绘性浪漫主义"音乐.门德尔松不仅是一位浪漫主义音乐家,还是一位热情歌颂自然的诗人,他将音乐与诗意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在音乐里融入诗一般的浪漫.长期不受重视的巴赫的《马太受难乐》,因为门德尔松而重新受到了人们的青睐,回到了音乐舞台.这是音乐史上非常重大的事件之一,因为人们由此开始重新认识巴赫及其作品.因此可以说,门德尔松在音乐的启蒙运动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此外,门德尔松在音乐教育方面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率先建立了完整的音乐教育体系.如,他创办了德国第一所音乐学院——莱比锡音乐学院,为德国音乐艺术规范发展奠定了基础.由于他对德国音乐教育的突出贡献,所以他被人们称为德国音乐教育的第一人.门德尔松的创作体裁非常广泛,在交响乐领域里,他开创了标题交响乐.其中,《苏格兰交响曲》《仲夏夜之梦》序曲等为其重要的代表作,另外《升F小调随想曲》《E小调回旋随想曲》《六首钢琴前奏曲与赋格》《无词歌》等也都是体现其作品风格的代表性乐曲.对于门德尔松的作品风格,笔者总结出以下三个方面:一,对古典主义艺术传统的继承,将古典主义的传统与浪漫主义完美结合门德尔松的作品具有很严谨的逻辑性,呈现一种均衡之美,同时他的作品中总有一种抒情的元素.他是一位浪漫的音乐家,浪漫派擅长运用的柔和及幻想的元素都能在他的作品中被找到.他的作品能将传统与浪漫的元素很好地结合.他对古典音乐非常重视,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古典艺术传统的继承.也正由于他的重视,巴赫的《马太受难乐》才重新得到了音乐界的认可,否则音乐界可能会失去这一优秀作品.门德尔松认为传统音乐是非常有价值的东西,应该得到传承,因此他对传统音乐也进行了多方面的深入研究,在传统音乐继承上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对音乐不断改革和尝试的过程中,他把大量的传统元素融入了音乐.门德尔松创作钢琴音乐作品,一方口宋蓓面是将古典音乐体裁诸如协奏曲,鸣奏曲,变奏曲,赋格曲等作为指导范例,另一方面又避免陷入模仿古典主义的窠臼中,力图创作出有别于古典主义的作品.钢琴小品集《无词歌》是门德尔松浪漫主义标题性,抒情性钢琴小品的代表作,这部作品继承了古典乐派的传统形式,结构非常严谨,曲调极其优美.他将古典传统艺术与浪漫主义完美结合明显体现在对"无词歌"的首创上,这种体裁是基于传统的创新,是音乐界的新品种."无词歌"是一种像歌曲又非歌曲的柔美抒情的钢琴小曲,是作曲家根据对生活的各种描绘和体验制作而成的小片段式的曲调.在艺术创新的问题上,门德尔松坚持着其艺术创新的原则,而且他认为这种原则是一种基本原则,是可以一直被沿用的,必须根据这样的原则进行艺术的创新,任何音乐艺术的创新都离不开这样的原则.门德尔松认为他创作《仲夏夜之梦》序曲是坚持这一原则的,他不认为自己开辟了一条新的创作道路.《仲夏夜之梦》序曲是门德尔松继承古典主义传统,并将古典主义传统与浪漫主义完美结合的代表作品.细心品味门德尔松的这首序曲,我们能深切感受戏剧的主要情节,以及剧中人物的灵性.门德尔松创作这首乐曲沿用了古典的手法,同时有别于过去,没有用概括剧情的手法来表述,而是通过音乐将戏剧中所描绘的故事和富于幻想的情趣表述出来.二,音乐语言的明晰性,纯朴典雅,清晰自然门德尔松曾对音乐与语言之间的关系作出阐述:"人们经常抱怨说,当他们听音乐时,很难说出他们听到的内容,而语言却可以.当他们听这样难懂的音乐时,他们应该想些什么呢?对我来说,却恰恰相反.不论是整篇的讲演,还是个别的调,和真正的音乐比较起来,它们都是那样的不明确,那样的含糊不清,那样的容易搞错.而真正的音乐比语言带给心灵更多美好的东西.我所喜爱的音乐表达的一切,对我来说不是在语言中那种难以琢磨,不明确的思想,而是一种明确的思想,我尝试用语言表达这些恰当的想法但是不够……如果你问我当我在写无词歌时我在想些什么,我会说就是歌曲所表达的."门德尔松认为音乐比文字更清晰准确.在他的众多无词歌作品中,即使没有标题,后人也能给一首曲子冠以一个名称,如"狩猎""纺织歌""浮云"等.其中,《春之歌》选自门德尔松的钢琴独奏曲集《无词歌》(作品第62号),A大调,4/4拍,是门德尔松创作的所有"无词歌"中最为着名的曲子."无词歌"亦称"无言歌",是门德尔松首创的一种小型器乐体裁,大部分由歌曲似的旋律及简单的伴奏所组成.这种体裁能使旋律在一定音型的伴奏下表露无遗.无词歌(下转第106页)】01誓m镦前斯充的代表.纪念品商店建筑本身是一个两层的对称建筑,处在海洋公园的极地区域,这个区域的场馆以南北极的动物如企鹅,北极熊,海豹等为主体,整个极地区域的景观环境以冰雪为视觉元素,这给商店建筑提供了必要的设计背景.这个建筑的包装设计理念来源于生活在极地区域的爱斯基摩人.爱斯基摩人是北极地区的土着民族,自称因纽特人,分布在从西伯利亚,阿拉斯加到格陵兰的北极圈内外,分别居住在格陵兰,美国,加拿大和俄罗斯.根据纪念品商店的业态特点,商店被命名为"爱斯基摩集市",而围绕爱斯基摩人展开的一系列设计语言和视觉形象都在传递着关于极地和古老民族的信息.加拿大北部地区常年大风不断,气温极低,帐篷无法御寒,所以这一地区的爱斯基摩人建造了有名的圆顶雪屋.库普爱斯基摩人,耐特斯里克爱斯基摩人,伊格鲁尼克爱斯基摩人,驯鹿爱斯基摩人和魁北克爱斯基摩人在冬季一般都使用雪屋,爱斯基摩人虽然人数很少,但分布非常广泛,这便使雪屋成了爱斯基摩人的一种特定化的符号.商店建筑的外观从屋顶延伸到立面,都使用了极地冰雪的背景,其中视觉重点部分用造景的技术建造了一个巨大的圆顶雪屋局部,在视觉上突出了爱斯基摩人的主题.爱斯基摩人赖以生存的大多数动物每年至少要迁徙两次,这注定他们跟随食物源过着迁移的生活.爱斯基摩人迁移主要是靠双脚徒步旅行.夏季的海上交通工具是皮船,但皮船在冬季就派不上用场了,于是他们使用狗拉雪橇.而爱斯基摩人的水上交通工具皮划艇独具特色,其特点是先用木头做成框架,然后用几张海豹皮或海象皮覆盖其上,船体既轻又防水,爱斯基摩人称之为"屋米亚克".而纪念品商店建筑的出入口部分便充分运用了爱斯基摩人的这种生活习惯,将搁置"屋米亚克"的架子与其图腾图案结合, 上方放置着"屋米亚克"皮划艇,这种真实场景的建造为"爱斯基摩集市"提供了极具北极特征的故事型建筑包装.为了强化整个建筑的视觉冲击力,人们将建筑外表以仿木的形式包裹起来,以达到渲染整个景观氛围的作用.当今的时代是信息时代,在各个领域,视觉符号和传递方式在迅速地增长,建筑表皮所承载的社会信息和内容也越来越复杂.另外,随着技术的革新与发展以及人们获得信息能力的提高,建筑表皮所表达出的内容发生了很大变化.这种视觉化和信息化的建筑外观形象,承载了以往所不具备的功能,包括提示性,指引性和象征性.从建筑历史的发展角度去回顾,图形和图案等与视觉传达有关的象征符号被运用于建筑表皮,并承担特定的信息和含义,这一方式贯穿建筑发展的始终.但由于各个历史时期大众认识的阶段不同,每个时代所表达出的信息内容侧重点也不同.作为一种新兴的主题公园形式,海洋公园场馆包装的视觉信息将更加丰富和确切. (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编辑王树凯(上接第101页)的旋律不一定非得像歌曲一样被限制在一定的音域之内,而可以稍稍宽广一些.三,创作主题充满活力,幻想,轻松正面门德尔松家庭富裕,虽然他曾经历了欧洲1830年和1848年的两次革命,但他的作品与当时尖锐的社会矛盾和严肃的哲学题材总保持着一定的距离.门德尔松一生几乎从未经历过生活的磨难,他不像其他浪漫派的作曲家不是为病所苦,就是为钱所困.此外,他在情感方面也很顺利.他在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幸运地迎娶了心爱的妻子赛西尔.他拥有良好的成长环境,父亲为他请了多位家庭教师,许多名流也常常来他家做客,他们都给童年的门德尔松带来了丰富的精神食粮,使门德尔松自幼就具有良好的修养.他优越的成长环境是他的作品主题都以轻松活力为主的主要原因.他的作品既不像舒曼的那样热情奔放,也不像柏辽兹的那样感人深切;既不像舒伯特的那样具有深刻内涵,也不像肖邦的那样具有炙热的爱国热情.他以情绪冷静和情感含蓄的特点而有别于其他浪漫派艺术家.在他的作品中,主题总是充满着轻松,自由,幻想的元素.门德尔松的幻想作品没有任何阴晦或邪恶的成分,他的幻想音乐是对美好生活的歌颂,比如《随想回旋曲》OP.14中出现的"小精灵嬉戏的舞蹈".《仲夏夜之梦》序曲将莎士比亚的这出喜剧衬托得淋漓尽致,将剧中清纯的爱情主题,缤纷的色彩,浪漫的场景,梦幻般的情境通过旋律细腻地展现出来.这些充满情感和幻想的音符,也正反映了门德尔松一生幸福的际遇.在这部作品里找106不到任何的阴晦面,有的只是无限的欢乐以及明朗与安详的气息.综上所述,通过对门德尔松作品风格的分析,我们了解到在欣赏门德尔松作品时,需要通过对其作品风格进行深入的分析,只有在理解其创作主题和精神后,才能真正明白其作品的精髓.门德尔松的音乐总带给我们愉快轻松的感觉,至今他的许多作品仍是演奏会的必选曲目.他继承了古典的美好,并将它们发扬光大,对音乐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他首创的高雅纯净,形式短小的钢琴曲《无词歌》对后人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他的作品是如此的明媚,充满生命力,给黑暗中的人以曙光,给音乐人以指导,给欣赏者以愉悦.他对音乐界的贡献是巨大的,是不可替代的,是不可磨灭的.参考文献:[1]彭澎.交响乐文化.清华大学出版社,g009.[2]王目昌.门德尔松与"无词歌".钢琴艺术,1997(5).[3]门德尔松1842年10月15日于柏林致马尔克?安德烈?苏谢的信——《1833一l847年的书简》.[4](美)约瑟夫?马克利斯.西方音乐欣赏.刘可希,译.人民音乐出版社.1998.[5]傅雷.傅雷谈音乐.当代世界出版社,2005.(作者单位:新乡学院)编辑伍宝。
门德尔松《仲夏夜之梦》序曲的音乐学分析
113SONG OF YELLOW RIVER 2020/ 23主部直接进入副部爱情主题,爱情主题出现在主调E 大调上,给人美满和谐之感,用以描述戏剧中幸福美满的爱情结局,音乐与戏剧结尾交相辉映,用甜美的乐句替代了之前忧伤的爱情主题,预示着戏剧美好的结局。
音乐最后的67小节的尾声部分:爱情主题得到进一步发展到达了戏剧般的高潮,作为戏剧中最重要的爱情主题,也是莎士比亚戏剧爱情观的重要体现。
在音乐的最后,门德尔松为追求音乐的完整性、统一性。
木管乐器合奏的和声连接再次出现,小提琴模拟精灵嬉戏打闹的,又将音乐重新带回了神秘莫测的幽静森林,作品首位呼应,音乐作品给听众一种戏剧般的完结感,三、门德尔松《仲夏夜之梦》序曲与莎士比亚戏剧的联系从意大利歌剧的空前繁荣,再到希腊悲喜剧的萌芽阶段,戏剧和音乐就密不可分。
缺乏语意表达的明确性,使音乐并不适合呈现事实,更适合表现人物的性格和内心感受。
但音乐具有的感性、多层次、抽象的特点与戏剧本身融合,有助于欣赏者感受戏剧精髓、重塑角色,更深层的走进戏剧本身。
(一)叙述性叙述是文学作品创作中最基本的手法之一,事物进行与发展、人物的交锋与经验都要靠叙述这一手法才能发挥作用。
乐句虽不及文字的表达直接,但是风格各异的主题动机在作曲家的创作中,展现戏剧情节发展。
在《仲夏夜之梦》序曲中,门德尔松用了一系列的动机变化与连接,将这部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用旋律塑造出来了。
序曲从四组和声连接开始,在木管和圆号轻奏下展现了“仲夏夜”故事发生的场景,使乐曲一开始便笼罩着一层神秘色彩,与原著的梦幻仙境交相辉映。
随即便出现了呈示部第一主题“精灵主题”。
这一主题活泼轻盈,从小提琴在高音区演奏的快速的十六分音符开始,这一主题旋律的活跃进行,好似森林中小精灵们在虚幻的仙境中自由嬉戏和相互间的追赶,“精灵主题”作为奏鸣曲式的主部主题在乐曲中多次再现,证明了小精灵这一人物在连接不同故事场景中的作用。
接下来的连接部主题“舞蹈主题”用了E 大调,E 大调在感情色彩上明亮,表现了小精灵的翩翩起舞下国王和王后的甜蜜幸福,也表现了忒修斯和希波吕忒沉浸在蜜月中的快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1402班,1430300053,崔旭
门德尔松及《仲夏夜之梦》欣赏
摘要:门德尔松(1809-1847),德国著名的作曲家。
在一个家境富裕、良好的音乐熏陶的环境中成长,不过英年早逝,在他短暂的生命中创造出许多经典著作,例如《仲夏夜之梦》。
同时还有使巴赫作品重回音乐中,创办音乐学院等成就。
关键词:门德尔松,仲夏夜之梦,成就
费利克斯•门德尔松1809年出生于汉堡一个犹太家庭。
祖父是哲学家摩西•门德尔松,父亲是成功的银行家,费利克斯在养尊处优又有文化修养的环境中成长。
母亲是钢琴家,他的钢琴启蒙课就是母亲教的。
姐姐范尼•卡西里是一位在钢琴和作曲方面的可造之材,而且是门德尔松珍贵的挚友。
在西方音乐史上,像门德尔松这样有着辉煌的家族史、优越的家庭条件和良好的人文环境的音乐家实属罕见,家里经常聚集着当时知识界的代表,卓越的科学家、文学家和艺术家,如歌德、海涅、黑格尔、威伯等。
门德尔松是上流社会中贵族式的音乐家,他的一生在平静、幸福中度过,除了感受到家庭给他的温暖和众人对他的尊重之外,从未品尝过生活的艰辛与苦涩。
他被誉为浪漫主义杰出的“抒情风景画大师”,作品以精美、优雅、华丽著称。
门德尔松是钢琴神童,9岁就开始公开演奏,10岁时就为《诗篇19》谱曲,12岁已写出一首钢琴四重奏,14岁组织自己私人乐队,16岁发表第一首杰作《弦乐八重奏》,17岁时完成了《仲夏夜之梦》序曲。
20岁他通过指挥《马太受难曲》在巴赫去世后的首次公开演出来宣传巴赫的作品,引起轰动而成为闻名遐迩的指挥家。
同年赴英国指挥伦敦爱乐乐队,以《赫布里底群岛》序曲和《苏格兰交响曲》表现他的观感。
在罗马与柏辽兹邂逅,并开始酝酿《意大利交响曲》。
下一个主要停留点是巴黎,在那里与李斯特和肖邦相遇。
1833年返回德国,完成《意大利交响曲》并在杜塞尔多夫就任音乐总监。
1835年成为莱比锡著名的布业大厅音乐会的指挥。
1842年与舒曼等人一起创办莱比锡音乐学院。
又设法再度访问英国,在1846年的伯明翰音乐节上指挥他的清唱剧《以利亚》,取得辉煌成功。
此时他的健康已是每况愈下,次年他心爱的姐姐病故,给他以沉重的打击,加速了他的死亡,他于六个月后去世,享年38岁。
《仲夏夜之梦》序曲,是具独创性的优秀之作。
这首序曲于1826年夏间写成。
当时17岁的门德尔松和妹妹芳妮醉心于阅读新出版的莎士比亚戏剧,其中《仲夏夜之梦》给他留下的印象最深,于是他根据这一题材写出了钢琴四手联弹《仲夏夜之梦》序曲,初时由他和妹妹演奏,次年才编配为管弦乐曲公演。
它曲调明快、欢乐,是作者幸福生活、开朗情绪的写照。
曲中展现了神话般的幻想、大自然的神秘色彩和诗情画意。
全曲充满了一个17岁的年轻人流露
出的青春活力和和清新气息,又体现了同龄人难以掌握的技巧和卓越的音乐表现力,充分表现出作曲家的创作风格及独特才华,是门德尔松创作历程中的一个里程碑。
时隔17年后,又重回到《仲夏夜之梦》这一题材,创作了12段配乐。
这首序曲不是用概括剧情的手法写成,而是将剧中故事所产生的印象和富于幻想的情趣,通过音乐加以表述,所以,从音乐角度讲,它是一部带幻想性质的序曲,一部写作技巧高超、艺术性完美的杰作,用奏鸣曲式写成。
引子由木管乐器轻柔地奏出自由延长的四个持续和弦,那漂渺的音响、营造出朦胧月夜的背景,令人虚幻,如置身于寂静,神秘的树林;随后,小提琴在高音区用轻盈的跳弓以快速的断音奏出主部的第一主题,这轻盈灵巧的旋律、活泼的节奏、奇妙的音乐,描绘出森林仙境中的一群小仙灵们愉快的追逐、嬉戏的情景,这个小仙灵主题在序曲中多次出现;接着,乐队以强奏奏出一段威严有力的旋律,它是主部的第二主题,代表仙王和仙后的形象,音乐与前面两个主题形成鲜明对比;副部抒情的旋律从弦乐上歌唱出来,先由小提琴奏出,再由乐队全奏,是非常柔美的爱情主题,给人柔情似水、缠绵甜美之感;主部的小结尾中,出现了粗犷有力的舞蹈性音乐,栩栩如生地描绘了仙灵群舞的场面;展开部分以小仙灵主题为主,表现迷蒙月夜的寂静林中小仙人跳着轮舞的神奇境界,并使人联想起因小仙灵的捉弄而发生在林中的各种趣事,随后,开始的持续和弦又重响起;再现部中音乐有所减缩,小仙灵的轮舞又一次出现,爱情主题和谐地发展着,音色、音调比以前更加迷人,一连串轻盈、快速的乐句,把乐曲引向高潮;结尾是主部和副部主题再现,象征青年恋人的爱情得到完满解决,主部主题的最后一次出现,并把原来威严有力的第二主题延伸开来,使旋律抒情、柔和,乐曲消失在开始的持续和弦中,这个结尾表现仙王和仙后在祝贺年青人终成眷属之后,返回了神妙的王国,小仙灵们的轮舞也消失在迷雾仙境中,人们向奥布朗王国告别,仲夏夜的一场梦幻结束了。
门德尔松一生主要成就有:一,在音乐的启蒙运动上,门德尔松使被人们遗忘了几乎一百多年的作品——巴赫的《马太受难乐》重放光芒,这是音乐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之一,从此人们开始重新认识巴赫。
二,在创作上,首创了高雅纯净、形式短小的钢琴曲《无词歌》,创作了著名的《仲夏夜之梦》、《苏格兰交响曲》和《意大利交响曲》,把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的特点交织在一起,音乐既含有古典主义的逻辑性,又带有浪漫主义的幻想性;他创作《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具有华丽的技巧与甜美的旋律,是举世公认的精品。
三,在音乐教育上,创办了德国第一所音乐学院——莱比锡音乐学院,为后来德国音乐教育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