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室资质评审混凝土外加剂试验作业指导书
外加剂试验作业指导书
1目的为了规范土建试验室对外加剂检验的工作程序,实现标准化操作,特制定此作业指导书。
2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砼、砂浆用普通减水剂、高效减水剂、缓凝高效减水剂、缓凝减水剂、早强剂、防冻剂、缓凝剂、防水剂等外加剂的进货检验。
3编制依据3.1GB8076-1997《混凝土外加剂》3.2GB8077-2000《混凝土外加剂匀质性试验方法》3.3JC473-2001、JC474-1999、JC475-1992、JC476-2001、JC477-1992、J(混凝土外加剂)3.4GB1345-2005《水泥细度检验方法》3.5GBJ82-85《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3.6GB/J50080-2002《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3.7GB/J2419-2005《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方法》3.8GB/T2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3.9GB/T28001-2001《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审核规范》4作业项目概述5作业准备5.1人员配备:5.1.1一般工作条件下,要求应配备试验人员3~4人,有专人负责,均必须持证上岗。
5.1.2负责人员必须持有中级证以上的资格证书。
5.2仪器、设备:强制式搅拌机、2000kN压力试验机坍落度筒、台秤 50kg 、感量50g电子天平: 500g、感量0.01g ;1000g、感量1g砼贯入阻力仪、砼含气量测定仪容量筒:内径18.5cm、高20cm,容积为5L。
带塞量筒、水泥净浆搅拌机、玻璃板:直径350~400mm载锥圆模:上口直径36mm,下口直径64mm,高度60mm。
负压筛析仪、钢筋锈蚀仪、火焰光度计、压力泌水仪。
6作业条件7作业顺序和方法7.1材料7.1.1`水泥:A含量在5%~8%并以二水应采用基准水泥,若无此种水泥时,可以采用熟料中C3石膏作调凝剂(若用硬石膏时其掺量不得超过调凝剂总量的1/2)的5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
7.1.2砂:采用细度模数为2.6~2.9的砂,其质量应符合JGJ52-2006《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
混凝土外加剂作业指导书
2、试验方法
2.1材料
2.1.1水泥
2.1.1.1基准水泥是检验混凝土外加剂性能的专用水泥,是符合下列品质指标的硅酸盐水泥熟料与二水石膏共同粉磨而成的42.5强的等级的P. 型硅酸盐水泥。基准水泥必须由经中国建材联合会混凝土外加剂分会与有关单位共同确认具备生产条件的工厂供给。
品质指标:
熟料中铝酸三钙(C3A)含量6%~8%。
---筒及试样质量,单位为克(g);
---筒质量,单位为克(g)。
试验时,从每批混凝土拌合物取一个试样,泌水率取三个试样的算术平均值,精确到0.1%。若三个试样的最大值或最小值中有一个与中间值之差大于中间值的15%,则把最大值与最小值一并舍去,取中间值作为该组试验的泌水率,如果最大值和最小值与中间值之差均大于中间值的15%时,则应重做。
2.1.2砂
符合GB/T14684中 区要求的中砂,单细度模数为2.6~2.9,含泥量小于1%。
黑龙江省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第五分站
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号:HHSL/SC-2010
第1版 第0次修改
混凝土外加剂作业指导书
第 2 页 共 9 页
2.1.3石子
符合GB/T14685要求的公称粒径为5mm~20mm的碎石或卵石,采用二级配,其中5mm~10mm占40%,10mm~20mm占60%,满足连续级配要求,针片状物质含量小于10%,空隙率小于47%,含泥量小于0.5%。如有争议,如卵石试验结果为准。2.1.4水
混凝土外加剂能力验证作业指导书10.19
4.含固量检测,被测液体试样称量:3~5g,精确至0.0001g;
5.减水率应精确到0.1%,最终减水率以三批试验的算术平均值计,精确到1%。若三批试验的最大值或最小值中有一个与中间值之差超过中间值的15%时,则把最大值与最小值一并舍去,取中间值作为该组试验的减水率。若有两个测值与中间值之差超过15%时,则该批试验结果无效,应该重做。
砂:由参与实验室自备,检测用砂采用符合GB/T 14684中的Ⅱ区要求的中砂,细度模数为2.6~2.9,含泥量小于1%,由于符合要求的砂对减水剂的检测结果影响较小,检测用砂由试验室自备;
碎石:检测用石子采用符合GB/T 14685要求的公称粒径5~20mm的碎石,采用二级配,其中5~10mm占40%,10~20mm占60%,满足连续级配要求,针片状物质含量小于10%,空隙率小于47%,含泥量小于0.5%,由于符合要求的碎石对减水剂的检测结果影响较小,检测用碎石由试验室自备。
3、作业步骤
通用说明:
1.样品试验前请充分摇匀,试验过程原始记录采用附表中提供的统一格式,试验完后随结果报告单一并提交。
2.本指导书涉及项目可同时进行,通用材料如下
温度:实验材料及环境温度控制在(20±3)℃;
外加剂:统一提供匀质性良好缓凝型高效减水剂;
基准水泥:统一提供同一个批次的基准水泥,不允许采用其它水泥;
j.重复步骤a~i直至测得坍落度达到h0最小拌合水量m1。
k.计算加入外加剂后实际需水量(实际用水量)
l.计算外加剂减水率:
注意事项
1.坍落度筒提升过程宜控制在3s~7s;且从开始装料至提坍落度筒整个过程应连续进行,并在150s内完成;
2.提起坍落度筒后混凝土发生一边崩坍或剪坏现象,应重新取样另行测定;
混凝土性能指标检测作业指导书
混凝土性能指标检测作业指导书一、拌合物性能混凝土拌合物是指有胶凝材料、骨料、水和外加剂等拌制而成的未凝固的混合料,即指硬化以前的混凝土,也称新拌混凝土。
为控制混凝土工程质量,检测混凝土拌合物的各项性能及其质量和流动性特征,要求统一遵循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从而对各种建筑结构所使用的普通混凝土拌合物的基本性能进行检验。
混凝土拌合物试验主要包括:和易性、凝结时间、泌水与压力泌水、表观密度、含气量、水胶比分析等。
1.凝结时间试验混凝土凝结时间分为初凝时间和终凝时间。
当混凝土刚开始失去塑性叫做初凝,当混凝土完全失去塑性就叫做终凝;。
混凝土凝结时间采用贯入阻力法。
适用于从拌合物中筛出的砂浆用贯入阻力法来确定坍落度值不为零的混凝土拌合物凝结时间的测定。
(1)试验步骤从拌制好的混凝土拌合物试样中,用5mm的标准筛筛出砂浆,然后将其拌合均匀。
将砂浆一次分别装入三个试样桶中,做三个试验。
取样混凝土坍落度不大于70mm的混凝土宜采用振动台振实砂浆;取样混凝土坍落度大于70mm的宜采用捣棒人工捣实。
用振动台振实砂浆时,振动应持续到表面出浆为止.不得过振;用捣捧人工捣实时,应沿螺旋方向由外向中心均匀插捣25次,然后用橡皮锤轻轻敲打简壁,直至插捣孔消失为止。
振实或插捣后,砂浆表面应低于砂浆试样筒口约10mm;砂浆试样筒应立即加盖。
砂浆试样制备完毕.编号后应置于温度为20±2℃的环境中或现场同条件下待试,并在以后的整个测试过程中,环境温度应始终保持20±2℃。
现场同条件侧试时,应与现场条件保持一致。
在整个测试过程中,除在吸取泌水或进行贯入试验外,试样筒应始终加盖。
凝结时间测定从水泥与水接触开始计时。
根据混凝土拌合物的性能,确定指针试验时间,以后每隔0.5h测定一次,在临近初、终凝时可增加测定次数。
在每次测试前2min,将一片20mm厚的垫块垫入筒底一侧使其倾斜,用吸管吸去表面的泌水,吸水后平稳的复原。
外加剂作业指导书
外加剂作业指导书引言概述:外加剂是混凝土施工中常用的一种材料,可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和施工工艺。
为了确保外加剂在施工过程中的正确使用,制定外加剂作业指导书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外加剂作业指导书的内容和要点。
一、外加剂的种类和性能1.1 外加剂的种类:常见的外加剂包括减水剂、增强剂、缓凝剂、防水剂等。
1.2 外加剂的性能:外加剂可以改善混凝土的流动性、强度、耐久性等性能。
1.3 外加剂的选择原则:根据混凝土设计要求和施工条件选择合适的外加剂。
二、外加剂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2.1 外加剂的投加方式:外加剂可以直接投入混凝土搅拌机中或者预先与水混合后再加入混凝土中。
2.2 外加剂的用量控制:外加剂的用量应按照生产厂家提供的配合比例进行控制,不得超量使用。
2.3 外加剂的搅拌时间和搅拌顺序:搅拌时间和搅拌顺序对外加剂的效果有重要影响,应按照要求进行操作。
三、外加剂的质量检验和验收标准3.1 外加剂的质量检验:外加剂应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要求,进行质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3.2 外加剂的验收标准:验收外加剂时应检查外加剂的外观、性能等指标是否符合要求。
3.3 外加剂的储存和保管:外加剂应储存在阴凉、干燥的地方,避免受潮和阳光直射。
四、外加剂在混凝土施工中的应用技巧4.1 外加剂与混凝土的配合比例:外加剂的加入量应根据混凝土设计配合比例进行调整。
4.2 外加剂的搅拌时间和速度:搅拌时间和速度应根据外加剂的性能和要求进行调整。
4.3 外加剂的施工温度和湿度要求:外加剂的使用应避免在极端温度和湿度下进行,以免影响混凝土的质量。
五、外加剂作业指导书的更新和管理5.1 外加剂作业指导书的定期更新:随着外加剂技术的不断发展,外加剂作业指导书应定期更新,以确保施工质量。
5.2 外加剂作业指导书的管理:外加剂作业指导书应由专业人员编写和管理,确保施工过程中的规范操作。
5.3 外加剂作业指导书的培训和推广:对施工人员进行外加剂作业指导书的培训和推广,提高他们对外加剂的认识和操作技能。
试验作业指导书
试验作业指导书一、编制目的为明确试验室管理制度,试验室任务及操作程序,规试验操作特制定试验作业指导书指导施工。
二、编制依据1.GB175-1999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2.GB/T17671-1999 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3.GB/T1346-2001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4.GB1345-91水泥细度检验方法;5.JGJ55-2000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6.TB10210-2001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规;7.TB10108-2002铁路隧道喷锚构筑法技术规;8.TB10425-94铁路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9.GB50086-2001锚杆喷混凝土支护技术规;10.GB/T701-1997低碳钢热扎圆盘条;11.GB1499-1998钢筋混凝土用热扎带肋钢筋;12.GB13013-91钢筋混凝土用热扎光圆钢筋;13.GB2649-89焊接接头机械性能试验取样方法;14.JGJ18-96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15.GBJ81-85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16.GBJ50080-2002普通混凝土拌合性能试验方法;17.JGJ63-89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18.GB8076-1997混凝土外加剂;19.JC477-92喷混凝土用速凝剂;20.JGJ52-92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21.JGJ53-92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22.JGJ70-90建筑砂浆基本性能试验方法;23.TB/T2140-90铁路碎石道碴;24.试验室暂行管理办法(项目部制定)三、试验室职责1、参与进场大堆材料的市场调查工作;2、负责原材料进场检验和试验;3、负责产品的复试检验;4、责产品质量的控制;5、参与工程的质量分析会议,提出合理化建议;6、对计量器具进行有效的使用和保养;四、适用围分部。
五、组织机构1、根据工程特点必须配备足够的试验员及一定数量的试验工,试验员必须持证上岗,才可以进行材料试验和签发报告单。
水泥混凝土试验作业指导书
水泥混凝土试验作业指导书水泥混凝土作业指导书第1页共2页第2版第0次修订参照规程编号JTG E30-2005 文件编号ZT12J -049 T 0522-2005 水泥混凝土拌和物稠度试验方法坍落度仪1 目的和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坍落度大于10mm 集料公称最大粒径不大于31.5mm的水泥混凝土的坍落度测定。
2 仪器设备2.1 坍落筒坍落筒为铁板制成的截头圆锥筒厚度不小于15 m m 内侧平滑没有铆钉头之类的突出物在筒上方约23 高度处有两个把手近下端两侧焊有两个踏脚板保证坍落筒可以稳定操作坍落筒尺寸如表T0522-1。
2.2 捣棒为直径16 m m 长约600 m m 并具有半球形端头的钢质圆棒。
2.3 其他小铲、木尺、小钢尺、镘刀和钢平板等。
表T0522-1 坍落筒尺寸集料公称最大粒径mm 筒的名称筒的内部尺寸mm 底面直径顶面直径高度31.5 标准坍落度筒200±2 100±2 300±2 3 试验步骤3.1 试验前将坍落筒内外洗净放在经水润湿过的平板上平板吸水时应垫以塑料布踏紧踏脚板。
3.2 将代表样分三层装入筒内每层装入高度稍大于筒高的13 用捣棒在每一层的横截面上均匀插捣25 次插捣在全部面积上进行沿螺旋线由边缘至中心插捣底层时插至底部插捣其他两层时应插透本层并插入下层约0 30 m m 插捣须垂直压下边缘部分除外不得冲击。
在插捣顶层时装入的混凝土应高出坍落筒随插捣过程随时添加拌和物当顶层插捣完毕后将捣棒用锯和滚的动作以清除掉多余的混凝土用镘刀抹平筒口刮净筒底周围的拌和物而后立即垂直地提起坍落筒提筒在5 10s 内完成并使混凝土不受横向及扭力作用。
从开始装料到提出坍落度筒整个过程应在150s完成。
3.3 将坍落筒放在锥体混凝土试样一旁筒顶平放木尺用小钢尺量出木尺底面至试样顶面中心的垂直距离即为该混凝土拌和物的坍落度精确至1mm。
3.4 当混凝土试件的一侧发生崩坍或一边剪切破坏则应重新取样另测。
外加剂作业指导书
外加剂作业指导书一、任务背景外加剂是指在混凝土、水泥、砂浆等建筑材料中添加的一种特殊化学物质,用于改善材料的性能或实现特定的功能。
外加剂的使用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流动性等,从而满足不同工程的需求。
为了确保外加剂的正确使用,提高施工质量,制定本作业指导书。
二、作业目的本作业指导书的目的是为施工人员提供外加剂使用的具体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确保外加剂的正确投放和混合,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作业内容1. 外加剂的种类和性能外加剂根据其作用和性能可以分为增塑剂、减水剂、防水剂、防冻剂、缓凝剂等。
施工前需确认所使用的外加剂种类和性能,以及其对混凝土或其他建筑材料的影响。
2. 外加剂的投放量和投放时机外加剂的投放量应根据设计要求和试验数据确定,确保投放量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投放时机一般为混凝土搅拌过程中的特定阶段,需根据外加剂的特性和施工要求确定。
3. 外加剂的混合方式在混凝土搅拌过程中,外加剂应与水、水泥、骨料等按照一定比例混合。
混合方式可以采用预先混合法、同步混合法或分批投放法,具体选择应根据外加剂的性质和施工条件进行决定。
4. 外加剂的质量检验在使用外加剂之前,应进行质量检验,确保外加剂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质量检验包括外观检查、密度测定、含固量测定、PH值测定等,具体方法可参考相关标准。
5. 外加剂的储存和保管外加剂应存放在干燥、通风、阴凉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环境。
储存期限一般为一年,超过期限的外加剂应进行重新检验,确认其性能是否仍然符合要求。
6. 外加剂的施工记录与追溯在施工过程中,应对外加剂的使用情况进行记录,包括外加剂的种类、批号、投放量、投放时机等。
记录应详细、准确,并保留一定时间,以便后期追溯和质量评估。
四、作业步骤1. 确认外加剂的种类和性能要求;2. 根据设计要求和试验数据确定外加剂的投放量;3. 确定外加剂的投放时机;4. 根据外加剂的性质和施工条件选择合适的混合方式;5. 进行外加剂的质量检验,确保符合要求;6. 储存外加剂并注意保管;7. 在施工过程中记录外加剂的使用情况。
检测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号:XXXXX-ZY-2018作业指导书控制状态:控制号:持有者:发布日期:XXXXXXXX实施日期:XXXXXXXXXXXXXXXXXX作业指导书批准:XXXXXX审核:XXXXXX主编:编写人员:编制依据:相关试验规程前言为使公司新增各项试验工作有章可循,使工作(作业)安全风险评估和过程控制规范化,保证试验全过程的安全和质量,公司质量办公室特制订了本作业指导书,作为持续改进试验工作质量、保证管理体系正常运作的基础和依据,同时用作学习与培训教材,以提高试验人员的素质和技术水平。
希望各有关人员在工作中严格遵照此作业指导书的工作流程进行日常工作、试验,以保证工作质量,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XXXXXXXXXXXXXXX质量办公室XXXXXXXXX水泥作业指导书一、烧失量1 方法提要试样在(950±25)℃的高温炉中灼烧,驱除水分和二氧化碳,同时将存在的易氧化元素氧化。
通常矿渣硅酸盐水泥应对由硫化物的氧化引起的烧失量误差必须进行校正,而其他元素存在引起的误差一般可忽略不计。
2 引用标准《水泥化学分析方法》 GB/T176-20083 分析步骤称取约 1g 试样( m ),精确至 0.0001g ,置于已灼烧恒量的瓷坩埚上,将盖斜置于坩埚上,放在高温炉内从低温开始逐渐升高温度,在(950 ± 25 )℃的高温炉中灼烧 15~20 min ,取出坩埚置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称量。
反复灼烧,直至连续两次称量之差小于 0.0005g 时,即达到恒量。
4 结果计算烧失量的质量百分数ω LOI 按下式计算:ω LOI = ×100式中:ω LOI ——烧失量的质量百分数, % ;m ——试料的质量,单位为克( g );m 1 ——灼烧后试料的质量,单位为克( g )。
5 结果整理试验结果精确至 0.01% 、平行试验两次,允许重复性误差为0.15% 。
二、.碱含量水泥氧化钾和氧化钠试验检测细则(火焰光度计基准法)1 方法提要试样经氢氟酸 - 硫酸蒸发处理除去硅,用热水浸取残渣,以氨水和碳酸铵分离铁、铝、钙、镁。
外加剂酸碱度检测
外加剂酸碱度检测1.目的为规范试验室人员检测混凝土原材料的试验方法,提高试验室人员的检测技能和试验检测数据的准确性,故制定本作业指导书。
2.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试验室人员进行外加剂检测试验。
3.作业内容3.1 依据标准:《混凝土外加剂匀质性试验方法》(GB/T 8077-2012)。
3.2试验仪器3.2.1 PHS-25C型数显酸度计3.2.2 温度计3.2.3 3个容器3.2.4 3mol/l 氯化钾溶液,PH值分别为4.00、6.86、9.18的标准缓冲液,蒸馏水3.2.5 滤纸3.3 试验步骤3.3.1 试验前将蒸馏水、3种标准缓冲液与待测外加剂溶液置于恒温环境中恒温24h。
3.3.2 接通仪器电源,打开电源开关。
将仪器预热15min, 将仪器后面板的pH/mV转换开关,拨至pH档。
3.3.3 分别取适量的待测液、标准缓冲液、蒸馏水置于3个塑料杯中。
3.3.4 用温度计测量蒸馏水、标准缓冲液及待测外加剂溶液的温度值。
3.3.5 调节仪器面板上的温度旋钮,使旋钮上的刻度线对准待测液的温度值。
3.3.6 先用蒸馏水将电极清洗干净,然后用滤纸擦干,再将其置入pH6.86标准缓冲液中。
3.3.7 调节定位旋钮,直至屏幕显示设置温度下的pH6.86值。
3.3.8 取出电极并用蒸馏水清洗干净,然后用滤纸擦干,再将其置入pH4.00或pH9.18的标准缓冲液中。
(说明:若待测液为酸性液体,则选用pH4.00标准缓冲液进行校准。
若待测液为碱性液体,则选用pH9.18的标准缓冲液进行校准。
)3.3.9 调节斜率旋钮,直至屏幕显示设置温度下pH4.00或pH9.18的值。
3.3.10 取出电极并用蒸馏水清洗干净,然后用滤纸擦干,再将其置入待测液中,稍稍晃动,待仪器显示稳定后读出数值,该测定值即是外加剂的PH值,测量完毕。
3.3.11、试验结束,整理好仪器设备以及溶液,清洁试验环境。
3.4 注意事项3.4.1 初次使用,由于电极探头比较干燥,可能影响仪器的测量精度,需将电极浸泡再3mol/l的氯化钾溶液中2小时。
混凝土外加剂作业指导书
混凝土外加剂一、施工准备在混凝土拌合过程中掺入能按要求改善和调节混凝土性能的材料称为混凝土外加剂。
外加剂的产品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要求,其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
1、材料⑴外加料按其使用效果分类如下:1)减少剂: 在不影响混凝土和易性条件下具有减少及增强作用的外加剂。
2)引气剂:在混凝土搅拌过程中,能引起大量分布均匀的微小气泡,以减少拌合物泌水离析,改善和易性并能显著提高硬化混凝土抗冻融耐久性的外加剂。
3)调凝剂:能调节混凝土凝结时间和硬化性能的外加剂。
⑶常用外加剂的适用范围见表5─302、工具⑴预拌混凝土搅拌站,应采用外加剂自动计量系统装置。
⑵施工现场采用粉剂时应配备下列工具a、能盛大100kg以上的大水桶两个,并有活动铁盖。
b、能盛5kg水的小水桶两个。
c、竹篸1只,竹手扫1把。
d、100kg台秤1台,10kg杆秤1把。
⑶施工现场采用溶剂时应配备下列工具a、能盛水100kg以上的大水桶两个、并有活动铁盖。
b、能盛5kg水的小水桶1个。
c、100kg台秤1台。
3、作业条件⑴按混凝土性能要求选定外加剂类型⑵外加剂用量必须经试配确定。
⑶开工前对工人进行技术操作交底。
⑷指定专人对计量工作进行监督。
⑸备足本次作业的外加剂用料量。
二、操作工艺1、掺外加剂外加剂有固体、液体之分。
混凝土外加剂的掺入量百分比是以固体为准。
⑴水剂,市场供应的液体外加剂浓度较高,不宜直接掺入混凝土拌合物中,需要先稀释成浓度为20%~30%的水溶液。
1)按施工要求掺入的浓度与原有浓度的差异决定兑水倍数。
2)秤出定量外加剂。
3)在大水桶中储放应兑水量。
4)把外加剂倒入大水桶中搅拌均匀。
⑵粉剂:先把粉剂制备浓度20%~30%水溶液才予使用。
1)根据配合比,将每一盘(槽)混凝土需用的外加剂粉剂的用量,先配制成一小桶(重为5kg)外加剂溶液。
2)推算出一大水桶(重为100kg) 外加剂水溶液应掺用外加剂粉剂的数量。
(即20倍小桶量)。
3)把外加剂放在竹上,浸在大水桶水面。
外加剂试验作业指导书
外加剂试验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控制状态:发放编号:生效日期:年月日外加剂试验作业指导书一、目的规范试验检验人员试验操作,保证试验过程的科学、正规、规范,确保试验结果客观、公正、公平。
二、范围适用于本项目对所有工程用混凝土、砂浆、水泥浆及灌浆料等用外加剂的试验检验。
三、条件1、人员条件所有试验人员均应经过专业技能培训,持证上岗作业,取得交通部质监总站颁发的公路工程试验检测工程师证书或省级公路质监站颁发的公路工程试验检测员/助理试验检测师证书,并在母体试验机构完成备案的人员。
熟悉本岗位试验操作规程、标准;熟练掌握本岗位试验操作的技能。
2、设备条件所有试验使用过程中使用的试验设备、工具均性能完好,已经国家权威机构检定(校准或测试须经确认)合格,标识清楚,且在合法有效的计量周期范围内。
3、环境条件外加剂试验检测环境要求温度为20℃±3℃,须确认上述条件全部达到要求。
四、质量标准1、试验准备1)、检查样品的数量及封装是否能满足所检测参数及指标的要求,所有试验用材料均应20℃±3℃环境中保持4小时以上,确保材料内部同温一致。
2)、烘干试样应在密封的干燥器中冷却致常温;3)、检查仪器设备是否处于良好性能状态,开机通电,检查运转是否正常,数字显示部分是否正常等;4)、检查环境温度、湿度是否满足规程要求,不满足时需要进行调整和控制。
注:样品与设备同温过程中,还包括试验用水。
2、试验方法及精度注:参数不全,需增加新标准中的相关参数。
3、试验检验过程试验过程中,应有两人同时相互配合进行,分工协作;一人为主检员,一人为协助人员;主检员负责主要操作作业,一个辅助复查并负责记录数据;主检人员称量完后,辅助人员应复查读数并在试验记录表上记录。
试验操作流程见第七部分作业程序。
4、平行试验平行试验样品应两组同时试验,由于试验条件所限不能同时试验的,应在第一次试验结束后,立即实施第二组样品的试验。
5、样品保留样品在检验结束后保留三个月,以备需要时复查,保留期限从检验报告签发之日起计算。
外加剂试验作业指导书
外加剂试验作业指导书1.目的按照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要求,对外加剂的试验检验操作作出规定,保证混凝土外加剂性能检验结果的正确性。
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提供基本数据,为顾客提供正确有效的检验结果。
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中心及派出试验室所有混凝土外加剂性能的检测。
3.职责3.1试验室负责人负责混凝土外加剂性能检验的试验条件控制,负责各项检验过程、质量记录和检验结果的检查、监督。
3.2试验室质量负责人负责各自课题的混凝土外加剂性能的检验工作安排,负责检验数据的校核和编写检验报告。
3.3试验室试验人员负责对检验样品进行检验、试验操作、填写原始记录、计算检验结果和整理检验成果,进行自检和互检并负责样品的留样和封存。
4.作业程序4.1外加剂的出厂外加剂出厂时应随有鉴定合格证书、产品质量检验成果及使用说明书。
包装应注明外加及的产品名称、型号、净质量或体积(包括含量和浓度)、生产厂名。
4.2外加剂试验材料4.2.1水泥采用基准水泥。
如得不到基准水泥时,允许采用C3A含量6%~8%,总碱量(Na2O+0.658K2O)不大于1%的熟料和二水石膏、矿渣共同磨制的标号大于(含)525好硅酸盐水泥。
4.2.2砂符合《建筑用砂》(GB/T14684-93)要求的细度模数为2.6~2.9的中砂。
4.2.3石子符合《建筑用卵石、碎石》(GB/T14685-93)粒径为5mm~20mm (圆孔筛),采用二级配,其中5mm ~10mm占40%,10mm~20mm 占60%。
如有争议,以卵石试验结果为准。
4.2.4水符合《混凝土拌和用水标准》(JGJ163-89)要求。
4.2.5外加剂需要检测的外加剂。
4.3配合比基准配合比按《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技术规定》(JGJ55-81)进行设计。
非引气型外加剂混凝土和基准混凝土的水泥、砂、石的比例不变。
配合比设计应符合以下规定:a)水泥用量:采用卵石时,(310±5)Kg/m3;采用碎石时,(330±5)Kg/m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混凝土外加剂试验作业指导书1.依据标准:1.1 GB8076-2008<<混凝土外加剂>>1.2 GB23439-2017<<混凝土膨胀剂>>2.试验目的及适用范围:2.1目的:为了规范试验室对外加剂检验的工作程序,实现标准化操作,特制定此作业指导书。
2.2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混凝土、砂浆用普通减水剂、高效减水剂、缓凝高效减水剂、缓凝减水剂、早强剂、防冻剂、缓凝剂、防水剂等外加剂的进货检验。
3.试验环境:进入试验室内先检查温湿度仪,并在记录中注明试验时室内的温湿度。
4.试验准备:4.1仪器设备4.2试件制备4.2.1水泥:应采用基准水泥,若无此种水泥时,可以采用熟料中C3A含量在5%~8%并以二水石膏作调凝剂(若用硬石膏时其掺量不得超过调凝剂总量的1/2)的5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
4.2.2砂:采用细度模数为2.6~2.9的砂,其质量应符合JGJ52-2006《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
4.2.3石子:采用粒径为5~20mm 的卵石或碎石,其质量应符合JGJ52-2006《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
采用二号级配,其中 5~10mm 占45%,10~20mm 占55%。
4.2.4水:采用清洁的饮用水。
4.2.5外加剂:减水剂、高效减水剂、缓凝高效减水剂、缓凝减水剂、早强剂、防冻剂、缓凝剂、防水剂5.试验步骤: 5.1减水率测定减水率为坍落度基本相同时基准混凝土和掺外加剂混凝土单位用水量之差与基准混凝土单位用水量之比。
按下式计算.W 0 - W 1W R = ——————×100 % W 0式中:W R —减水率,%;W 0—基准混凝土单位用水量,kg/m 3; W 1—掺外加剂混凝土单位用水量,kg/m ³. 5.2泌水率比检验:按下式计算,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数。
B tB B = ——————×100 % B c式中:B B —泌水率之比,%B t —掺外加剂混凝土泌水率,% B c —基准混凝土泌水率,%泌水率的检验和计算方法如下:先用湿布润湿容积为5L 的带盖筒(内径为185mm ,高20mm ),将混凝土拌合物一次装入,在振动台上振动20s ,然后用抹刀轻轻抹平,加盖以防水分蒸发。
试样表面应比筒口边低约20mm 。
自抹面开始计算时间,在前60min ,每隔10min 用吸液管吸出泌水一次,以后每隔20min 吸水一次,直至连续三次无泌水为止,每次吸水前5min ,应将筒底一侧垫高约20mm ,使筒倾斜,以便于吸水。
吸水后,将筒轻轻放平盖好。
将每次吸出的水都注入带塞的量筒,最后计算出总泌水量,准确至1g ,并按下式计算泌水率。
VwB= ——————×100 % (W/G)GwG w =G1-G式中:B—泌水率,%;VW—泌水总质量,gW—混凝土拌合物的用水量,gG—混凝土拌合物的总质量,gGW—试样质量,gG1—筒及试样质量,gG—筒质量,g检验时,每批混凝土拌合物取一个试样泌水率取三个试样的算术平均值。
若三个试样的最大值或最小值中有一个与中间值之差大于中间值的15%,则把最大值与最小值一并舍去取中间值作为该组检验的泌水率,如果最大值或最小值与中间值之差均大于中间值的15%时,则应重做。
5.3含气量检验:混凝土拌合物一次装满并稍高于容器,用振动台振动15-20s,用直读式含气量测定仪进行检验,记录表压。
检验时,每批混凝土拌合物取一个试样,含气量以三个试样测值的算术平均值来表示.若三个试样中的最大值或最小值中有一个与中间值之差超过0.5%时,将最大值与最小值一并舍去,取中间值作为该批的检验结果,如果最大值与最小值均超过0.5%,则应重做。
5.4凝结时间差测定:按下式计算:⊿T =Tt-Tc式中: ⊿T—凝结时间之差min;Tt—掺外加剂混凝土的初凝或终凝时间min;Tc—基准混凝土的初凝或终凝时间min.凝结时间采用贯入阻力仪测定,仪器精度为5N,凝结时间测定方法如下:将混凝土拌合物用振动筛筛出砂浆,拌匀后装入上口内径为160mm,下口内径为150mm,净高150mm的刚性不渗水的金属圆筒,试样表面应低于筒口经约10mm,用振动台振实(约3-5s),置于20±3℃的环境中,容器加盖。
一般基准混凝土在成型后3-4h,掺早强剂的在成型后1-2h,掺缓凝剂的成型后4-6h开始检验,以后每0.5h或1h测定一次,但在临近初、终凝时,可以缩短测定间隔时间。
每次测点应避开前一次测孔,其净距为试针直径的2倍,但至少不小于15mm,试针与容器边缘之距离不小于25mm。
测定初凝时间用截面积为100mm的试针,测定终凝时间用20mm的试针。
贯入阻力按下式计算:PR = —————A式中:R—贯入阻力值,Mpa;P—贯入深度达25mm时所需的净压力,N;A—贯入仪试针的截面积,mm².根据计算结果,以贯入阻力值为纵坐标,测试时间为横坐标,绘制贯入阻力值与时间关系曲线,求出贯入阻力值达3.5Mpa时对应的时间用为初凝时间及贯入阻力值达28Mpa时对应的时间作为终凝时间.凝结时间取三个试样的平均值.若三批试验的最大值或最小值之间有一个与中间值之差超过30min时,取中间值,若两侧值与中间值之差均越过30min时,该组检验结果无效,则应重做.5.5抗压强度比检验:抗压强度比以掺外加剂混凝土与基准混凝土同龄期抗压强度之比表示,按下式计算:S t= —————×100RsSc—抗压强度比,%;式中: RsS—掺外加剂混凝土的抗压强度,Mpa;t—基准混凝土的抗压强度,Mpa。
Sc掺外加剂与基准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按GBJ81进行试验和计算。
试件用振动台振动15-20S。
试样预养温度为20±3℃试验结果以三批试验测值的平均值表示,若三批试验中有一批的最大值或最小值与中间值的差值超过中间值的15%,则把最大及最小值一并舍去,取中间值作为该批检验结果,如有两批测值与中间值的差均超过中间值的15%,则检验结果无效,应该重做。
5.6钢筋锈蚀试验:5.6.1制作钢筋电极:将I级建筑钢筋加工制成直径7mm,长度为100mm,表面粗糙度Ra的最大值为1.6µm的试件,用汽油、乙醇、丙铜依次浸擦除去油脂,并在一端焊上长130 mm~150 mm的导线,再用乙醇仔细擦去焊油,钢筋两端浸涂热溶石蜡松香绝缘涂料,使钢筋中间暴露长度为80 mm,计算其表面积。
经过处理后的钢筋放入干燥器内备用,每组试件三根。
5.6.2拌制新鲜砂浆:在无特殊要求时,采用水灰比0.5,灰砂比1:2配制砂浆,水为蒸馏水,砂为检验水泥强度用的标准砂,水泥为基准水泥(或按试验要求的配合比配制)。
干拌1min,湿拌3min。
检验外加剂时,外加剂按比例随拌和水加入。
5.6.3砂浆及电极入模:把拌制好的砂浆浇入试模中,先浇一半(厚20 mm)。
将两根处理好经检查无锈痕的钢筋电极平行放在砂浆表面,间距40 mm,拉出导线,然后灌满砂浆抹平,并轻敲几下侧板,使其密实。
5.6.4连接试验仪器:按操作规程用三个夹子分别接阳极钢筋、阴极钢筋和甘汞电极即可。
5.6.5测试:未通外加电流前,先读出阳极钢筋的自然电位V(即钢筋阳极与甘汞电极之间的电位差值)。
5.6.6接通外加电流,并按电流密度50×10-2A/m2(即50µA/cm2)调整µA表至需要值。
同时,开始计算时间,依次按2、4、6、8、10、15、20、25、30、60 min,分别记录阳极极化电位值。
5.6.7试验结果处理:以三个试验电极测量结果的平均值,作为钢筋阳极极化电位的测定值,以时间为横坐标,阳极极化电位为纵坐标,绘制电位-时间曲线。
根据电位-时间曲线判断砂浆中的水泥、外加剂等对钢筋锈蚀的影响。
6.试验记录及报告:检验工作完毕后,校准仪器设备是否正常,填写设备使用记录,将计量器具归位,清理检验现场。
7.样品处理:在样品标签上注明相应状态标识,交回样品室管理保管,等待处理。
8.安全注意事项:8.1检测过程中发生停水、停电或其他不可避免的自然事故,使检测工作中断或影响检测结果时应立即切断设备电源,停止检测,其测试数据作废。
待水、电条件恢复正常后,再重新进行测试.样品已损坏,可领用备用样品.若备用样品不足应向受检单位说明情况,采取补救措施。
8.2检测仪器设备发生意外损坏时,应立即停机,报告室主任,所测数据作废;待仪器设备修复,校准后再重新测试,事故责任按有关规定查处。
8.3测试过程中发生人身伤亡或突发疾病时,立即组织抢救,该检验人员的测试数据无效.待事故调查分析工作结束,测试条件具备时,再由该室重新安排检测。
8.4测试过程中环境条件发生变化难以达到要求时,应停止测试工作,原测试数据作废,待环境恢复正常时再重新安排检测。
8.5测试结果超差时,要对影响检测工作结果的有关因素 (检验方法、仪器设备精度、检测环境条件、试样制备质量等)进行检查,待查明原因后再决定数据的取舍,以保证检测结果可靠。
8.6同批样品测试结果散差过大,应立即用标准样品或物质进行测试比对,若比对结果符合要求,则测试数据有效;若比对结果异常,应停止测试,并对有关因素进行分析,找出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后再重新检测,原检测结果作废。
8.7发生异常现象时,不管测试数据取舍与否,都应在检测原始记录中如实填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