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的观察及护理

合集下载

手足口病临床护理及病区管理措施

手足口病临床护理及病区管理措施

手足口病临床护理及病区管理措施一、病人护理1、病情观察:密切观察病人患手足口病的上皮病变、发热及其他症状,进行及时的记录和诊断,必要时及时进行实验室检查,了解病情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2、治疗:根据病人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采取综合治疗,通过外用抗病毒和抗生素、中药等药物,缓解病人症状。

3 、护理:冲洗多汗肌肤、注意卫生保暖、多喝水、控制及抑制初感异物、及时给病人进行床椅变换、保证充足睡眠等护理措施,做到服务周到、礼貌有礼、热情细心,确保病人舒缓情绪、改善生活质量。

二、病区管理1、病人分类:手足口病的病人根据发病时间、病情、护理是否特殊等多种因素进行分类,室外病人和室内病人明确分开,以此防止病例扩散。

2、管理病人:设置专人监测病患身体,检查其病情变化;规定护理措施,防止病例再次蔓延;建立及时的任务调度,全面掌握病区的情况;必要时,对护士进行定期的考核,以确保病人护理的质量。

3、手消毒:病区应建立合理有效的灭活措施,要求工作人员在出入病房、给药、服务病人及做手术前均需进行手部消毒。

4、室内环境管理:病房必须经常清洁打扫,特别是家具、床单、枕头、垃圾桶等需采取消毒措施,保证室内空气质量。

5、物品消毒:口罩、书籍、护士箱物等与患者直接接触的物品,应及时消毒,以防止感染扩散。

三、总结手足口病属于上皮病毒性疾病,传播快,发病较多,需要严格的护理及病区管理措施,以预防病人感染手足口病的护理管理包括病人诊断、行治疗及护理、按照院感情况实行抗病毒、抗生素综合治疗,按照国家现行的感染预防标准,科学规范的管理病区,不断提升护理及护理管理水平,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简述幼儿手足口病的护理

简述幼儿手足口病的护理

简述幼儿手足口病的护理
幼儿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病,通常在4岁以下儿童中传播。

该病毒通过口腔和手部细菌传播,会导致口腔、手部和臀部皮疹、溃疡和疼痛等症状。

以下是手足口病的护理要点:
1. 隔离:将受影响的幼儿隔离在家中,避免与其他家庭成员接触,特别是在患病儿童接触的其他家庭成员也患有手足口病的情况下。

2. 清洁:保持家庭和幼儿的卫生,经常洗手,尤其是在接触公共设施和物品之前。

使用消毒剂杀死细菌,尤其是在儿童使用的餐具、玩具和毛巾等物品上。

3. 饮食:给幼儿提供均衡的饮食,包括水果、蔬菜和全谷类食品。

避免给幼儿吃辛辣、油腻和酸性食品。

4. 水分:给幼儿充足的水分,以保持身体的水分平衡和防止脱水。

避免给幼儿喝含糖的液体,以免加重症状。

5. 观察:观察幼儿的症状,如发热、皮疹、口腔溃疡和疼痛等症状。

如果症状加重或持续时间较长,应及时就医。

6. 治疗:如果幼儿的病情轻微,通常可以通过口服抗病毒药物和退烧药物进行治疗。

如果病情严重,需要住院治疗。

7. 预防:预防措施非常重要,如避免与患病者接触、勤洗手、使用消毒剂、保持通风等。

手足口病是一种轻度的传染病,通常不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

然而,如果症状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应及时就医。

家长应该密切关注幼儿的病情,并及时咨询医生的建议。

手足口病的个案分析护理

手足口病的个案分析护理

手足口病的个案分析护理首先,我们需要进行病情评估。

手足口病的临床症状包括发热、口腔溃疡、手足皮肤疱疹等。

护士应记录患儿的体温、口腔溃疡数量和大小、皮肤疱疹的分布和程度等详细信息。

此外,应观察患儿的一般状况,包括是否有食欲不振、嗜睡、哭闹等。

根据评估结果,我们可以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

对于发热的患儿,应定期测量体温,并根据医嘱给予退热药物。

对于口腔溃疡,护士应引导家长用生理盐水或漱口水定期清洁口腔,避免刺激性食物的摄入。

同时,可以推荐使用口腔消毒剂或口腔喷雾剂以缓解疼痛。

对于皮肤疱疹,护士应指导家长定期给患儿洗澡,保持皮肤清洁,并避免搔抓。

在护理过程中,护士还需要给予心理支持。

手足口病对儿童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都有一定影响,护士可以通过亲切的沟通和关心,减轻患儿的痛苦和焦虑情绪。

护士可以为患儿提供一些适合其年龄和喜好的活动,如绘画、听故事等,以分散他们的注意力,并增加他们的快乐感。

此外,护士应为患儿的家长提供相关的教育指导。

首先,要告知家长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如经常洗手、避免与感染者接触等。

其次,要指导家长正确使用药物,并告知可能的副作用。

最后,要告知家长手足口病的预后情况,通常在一至两周内可以痊愈,但有时可能会引发并发症,如脑脊髓炎等,需要及时就医。

在护理过程中,护士需要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

如果患儿出现呕吐、腹泻、颈项强直等症状,护士应立即报告医生并采取相应措施。

此外,护士还需要定期记录患儿的体温、口腔溃疡情况、皮肤疱疹的变化等,以便及时跟踪病情的发展。

总之,手足口病的个案护理需要进行全面的病情评估,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并给予患儿和家长必要的心理支持和教育指导。

只有在全体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才能更好地帮助患儿渡过疾病的难关,促进其康复。

小儿手足口病376例的临床观察与护理体会

小儿手足口病376例的临床观察与护理体会
件, 也是护士 良好修 养 的表现 , 护士 的 而
人 语 速 要 慢 , 音 要 大 , 年 轻 人 说 话 语 声 对
曹 燕 晓
700 5 04宁夏医科大学总 医院景墨社 区
- 1 7
良 形 往往 士与 沟 关键 好 象 是护 患者 通的
起点 , 它使患者 对护 士有 一种 亲切 感 , 有
中 , 者 可 以 从 护 士 的 面 部 表 情 、 光 接 患 目
学会倾 听 : 倾听是沟通 中最重要也 是
关键词
0 3 2. 25
沟通技巧
优质服务
重要 性
最 基 本 的 一 项 技 巧 。 护 士 与 患 者 交 谈 时
d i 1 . 9 9 j i n 1 0 —6 4 . 0 2 o: 0 3 6 / . s . 0 7 s 1x 2 1
水漱 口, 保持 口腔清洁卫生 。 ( 食 护理 : 3 手足 口病 患儿多存 在 口 腔溃疡 , 部分 患儿 合并 发热 , 故应 交代 家 长 多喂温开水 , 不仅 可 及时补 充水 分 , 还
可发挥 口腔清洁的作用 。饮食方面 , 应给
以高热 量、 高蛋 白、 消化 的流质 或半 流 易
时 动作 要轻 柔 , 以免 增 加 患儿 的 痛 苦 或 引 起 咽 部 不 适 而 致 恶 心 反 应 。多 喂水 , 于 对 较 大患 儿 可 指 导 家 属 进 食 前 后 用 生 理 盐
( 管) 其他 年龄段 的患儿酌情 增减 , 2滴 , 6

8小 时可重 复使用 。如 效果不 佳 , 给 应
类似皮疹 , 皮疹 2~ 3天 即有 消退 趋 势 , 颜 色 渐 变 暗 直 至 完 全 消 退 , 疤 痕 遗 瘤 及 色 无

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本组患儿平均住院5 8 ,其 中3 ~d 例合并支气管炎 .例合并肺 1 炎 ,例合并上呼吸道感染 ,例因心肺衰竭死亡 ,其他治愈 出院 , 1 1
似 “ 跳 ” ;例 患儿 有 站 立 不 稳 、 态 不 稳 ;例 脑 膜 刺 激 征 阳 惊 状 2 步 2
好 的卫 生 习惯 , 意个 人 卫 生 , 洗 手 , 剪指 甲 。 导 家 长对 玩 注 勤 勤 指 具 、 进 行 煮 沸 消毒 , 护 患 儿前 后 要 勤洗 手 , 餐具 看 不带 患 儿 去 人群 密集 和空气 不 流 通 的公 共 场所 。 证 充 足 的休 息 , 意 饮食 卫 生 , 保 注
床 观 察 及护 理 , 以减 少重 症 病例 的发 生 , 快 临床 治愈 。 可 加
关键词 : 手足 口病 ; 患儿; 护理
中 图分 类号 : 4 3 2 R 7. 7 文献 标 识 码 : B 文章 编 号 :0 6 6 1(0 11 - 02 0 10— 4 12 1 ) 0 5 — 2 0
现手掌 、 脚底及臀部不 同程度的皮疹或疱疹 , 重症者持续高热 , 有
恶心 、 呕吐 、 率及 呼 吸加 快 、 体 抖动 、 热惊 厥 等表 现 。 心 肢 高
1 方法 . 2
行严密观察和精心的治疗护理 , 取得较好疗效。 现报道如下。
1 资 料与 方 法 1 临床 资 料 . 1
Cl ia i c l Ob e v to n r o n — o t M o t s a e o d a rc Pa in s n s r a i n a d Ca e f r Ha d - o - F — u h Die s f Pe i t i te I
L U Ho g b n W U C i x n I n - ig, u - i g

手足口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对策

手足口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对策

的影 响[护 士进修 杂志 ,062( )5556 J ] 20 ,16 :2—2.
( 收稿 日期 :0 1 0 — 9) 21-5 1
步的深人 探讨和实施 所 以在 临床 治疗 护理 中要记 录好 变 ,
手足 口病 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对策
宋红 宇
( 长治县人 民医院 , 山西 长治 0 7 0 ) 4 10
时可行 物理 降温 , 衣着要舒适 、 柔软 , 经常更换 。 保持皮肤 清洁 , 宜进清淡半 流质饮食 。 3 皮肤护理 . 2 家长发现手足 口病症状时 , 要尽早带孩 子
21 早期症状 .
此病潜伏 期通常为 2d 7d ~ ,一般 先出现
到医院诊治 , 患儿 的粪便应马上进行处理 , 便盆 、 衣裤要及 时注
手 足 口病( F H MD) 是肠道病 毒( 以柯萨奇 A组 1 6型 , 肠道
身软瘫无力 、 抽搐、 昏迷等 。 应以最 陕速度 就诊 , 及时抢救 。 出现 呼 吸浅 促 、 困难 , 口唇 紫绀 , 口吐 白色 、 红 色或 血性 泡 沫 液 粉 ( )面色苍 白, 痰 ; 心率增快或缓 慢 , 脉搏浅速 、 弱 , 减 四肢发 凉 , 指( ) 趾 发绀等 , 应高度警 惕。
绍如下 。 1 临床资料
有散在 的红斑 与疱 疹 , 口腔 内皮 疹 、 疱疹破 溃后形成 口腔溃疡 , 疼痛 明显 , 进食时疼痛 、 流涎 、 拒食 、 欲不振 、 闹不止 , 响 食 哭 影
患儿进食 。 3 护理措施
本组 9 8例患儿 中男 5 , 4 例 , 3例 女 5 年龄 1 ~ 岁 7岁 , 院 住
要 的是 在把握 患者病情 的基础上 , 做好 消毒 隔离 , 对患者 和家

重症手足口病的观察及护理

重症手足口病的观察及护理

重症手足口病识别
02
重症手足口病定义
01
重症手足口病是指手足口病患者 出现神经系统受累、呼吸及循环 功能障碍等严重病症。
02
这类患者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 高,需及时诊断和治疗。
早期识别与评估指标
01
02
03
04
持续高热
体温大于39℃,常规退热效 果不佳。
神经系统表现
出现精神萎靡、呕吐、易惊、 肢体抖动、无力、站立或坐立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随着人们对手足口病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断提 高,未来该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望进一步降 低。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未来有望出 现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和药物,为手足口病患 儿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
未来应加强对手足口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从 源头上减少该病的发生和传播。
THANKS.
皮肤口腔护理要点
皮肤护理
保持患儿皮肤清洁、干燥,防止 疱疹破溃感染。对于已破溃的疱 疹,可涂抹抗生素软膏预防感染 。
口腔护理
保持患儿口腔清洁,可用生理盐 水漱口或擦拭口腔黏膜,减轻口 腔疼痛,促进溃疡愈合。
发热处理及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发热处理
密切观察患儿体温变化,及时采取物 理降温措施,如温水擦浴、退热贴等 。若体温持续升高或伴有其他严重症 状,应及时就医。
对确诊的神经系统并发症患儿,应积极采取降颅压、止惊、镇静、保护脑细胞等干预措施,防止病情进 一步恶化。
呼吸系统并发症预防策略部署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患儿接 触呼吸道感染者,以减少呼吸系
统感染机会。
密切观察患儿呼吸频率、节律及 有无呼吸困难、发绀等呼吸系统
症状。
对出现呼吸系统症状的患儿,应 及时进行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 、必要时机械通气等处理措施。

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查房

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查房

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查房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婴幼儿和儿童之间。

该病通常由柯萨奇病毒引起,主要症状包括高热、口腔溃疡和皮疹。

在护理手足口病患儿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2.口腔护理:手足口病患儿容易出现口腔溃疡,造成进食困难和疼痛。

因此,需要定期给患儿清洁口腔。

可以使用生理盐水或温盐水漱口,帮助减轻疼痛,消毒口腔。

避免给患儿喂食太辣或刺激性的食物。

3.皮肤护理:手足口病患儿身上会出现水疱状的皮疹,容易痒和不适。

为了减轻患儿的不适感,可以使用温水擦浴,避免使用刺激性的护肤品或药膏。

对于瘙痒严重的患儿,可以使用抗过敏药物或局部止痒药膏。

4.营养补充:由于口腔溃疡和不适感,手足口病患儿容易影响进食。

护理人员应留意患儿的饮食情况,确保患儿摄入足够的营养。

可以选择软食、流质食物或果汁,避免给患儿喂食刺激性或辛辣的食物。

5.隔离措施:手足口病是一种传染病,需要将患儿隔离,避免与其他儿童接触。

对于共同生活的兄弟姐妹,也应采取预防措施,如勤洗手、避免共用餐具等。

6.观察病情变化: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包括体温、皮疹和口腔溃疡的情况。

如出现并发症,如脱水、呼吸困难、手足坏死等症状,应及时报告医生并按照医嘱处理。

另外,护理人员还需要给予患儿足够的静养和关爱,鼓励患儿多休息、保持愉快的心情,避免过度劳累和疲劳,促进患儿康复。

此外,对于手足口病患儿的家长,护理人员需要提供相关的宣教,包括疾病的传播方式、预防措施和日常护理技巧等,以帮助家长更好地照顾患儿。

总之,护理手足口病患儿需要注意体温监测、口腔护理、皮肤护理、营养补充、隔离措施等方面,同时关注病情变化和家长的需求。

通过全面的护理措施和有效的沟通,可以帮助患儿更好地康复。

重症手足口病的观察与护理

重症手足口病的观察与护理
发 等 异 常 表 现 。对 有 上 述 表 现 的 患 儿 , 应
即使用呼吸机 。 饮食及 口腔 护理 : 患儿 因发热 、 口腔 疱疹不愿 进食 进 水 甚 至拒 食 , 宜给 予 清
施: 在加 强隔离 、 适 当休 息 、 合理 营养 、 抗 病毒 、 抗 感 染 等 常规 治 疗 与护 理 的基 础 上, 立 即给 予 甘 露 醇 0 . 5~1 . O ( ・ 次) , 每 4~ 6小 时 1次 , 2 0~3 0分钟 内静 脉注射 , 根据 病情 调整给药间隔时 间及 剂 量, 必要 时加 用呋塞米 。静脉注射丙种球
机辅助呼吸治疗 。1例病情 危重 , 抢救 无 效死 亡。 1 2 2例 治 愈 出 院, 无 护 理 并 发
症 。 患 者 病 程 7~ 3 1天 。年 龄 4个 月 ~ 4
次, 体温 3 7 . 5~3 8 . 5 ℃的患儿, 给予 散
热、 温水擦 浴等物理降温 。温水擦浴 时动 作要轻柔 。患 儿体 温 超 过 3 8 . 5 ℃ 时, 给 予物理降温 的同时应遵 医嘱予 药物降温 。
注意观察 降温效 果及末 梢循 环情 况 。降
低室温 , 禁 忌 衣物 、 包 被 过 厚影 响 散 热 。
岁, 其 中男 8 8例 , 女 3 5例。其 中发 病 年
龄< 3岁 1 1 4例 , 3~4 岁 9例 。 治 疗 措
在体温上升时若患儿 出现畏寒 症状 , 要 给 予适 当保 暖。及 时更 换 衣服 及被 单 。② 神经系统症状 的观察及护理 : 加强病房巡 视, 严密观察 患儿有 无烦躁不安或阵发性 哭闹 、 精 神差 、 嗜 睡、 易惊、 头 痛、 呕 吐、 肢 体抖动 、 抽 搐等症状 , 婴幼儿有 无拍 头 、 抓

儿童手足口病护理常规内容

儿童手足口病护理常规内容

儿童手足口病护理常规内容
一、观察病情变化
要定时测量儿童的体温、脉搏和心率,记录排尿和排便情况,观察病情变化。

如果出现发热、呕吐、抽搐、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四肢发冷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二、保持清洁卫生
1.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保持室内清洁,每天开窗通风换气。

2. 饭前便后要洗手,防止病毒通过手口传播。

3. 定期清洗儿童的玩具和日常用品,保持清洁卫生。

三、合理饮食
1. 给予清淡、易消化、高营养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瘦肉等。

2. 多喝水,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

3. 避免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

四、休息与活动
1. 保证儿童充足的睡眠时间,有助于增强免疫力。

2. 如果儿童病情较重,应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

3. 如果儿童病情较轻,可以适当活动,但不要过度疲劳。

五、心理护理
1. 给予儿童关爱和安慰,缓解他们的紧张情绪。

2. 向儿童和家长解释病情和治疗方案,让他们了解疾病知识,增强信心。

3. 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可以采用玩具、音乐等方式进行心理疏
导。

六、预防感染传播
1. 避免儿童与患病儿童接触,特别是避免直接接触患病儿童的皮肤和口鼻分泌物。

2. 儿童外出时要戴口罩,避免病毒通过飞沫传播。

3. 对于已经感染的儿童,要隔离治疗,防止病毒传播给其他人。

七、药物治疗
1. 根据医生的建议使用抗病毒药物和对症治疗药物。

2. 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婴幼儿手足口病的护理要点

婴幼儿手足口病的护理要点

婴幼儿手足口病的护理要点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特别是在婴幼儿中较为常见。

尽管手足口病通常是自限性的,但婴幼儿对这种病毒感染更容易发生严重并发症。

因此,在婴幼儿感染手足口病后,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护理措施来保护他们的健康。

本文将介绍几个重要的婴幼儿手足口病的护理要点。

1. 保持局部干燥清洁婴幼儿手足口病主要表现为手掌、足底和口腔黏膜的疱疹。

为了减轻疼痛和感染的风险,我们应该保持这些部位的干燥和清洁。

使用温水轻轻擦拭患处,避免擦伤或破裂疱疹。

同时,可以在患处使用一些舒缓和促进愈合的外用药物,但在使用时应注意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

2. 给予合适的饮食婴幼儿手足口病期间,口腔黏膜上的溃疡和疼痛往往会导致进食困难。

因此,我们需要给予婴幼儿软和易于咀嚼的食物,如面条、米粥、煮熟的蔬菜等,避免辛辣、硬质和粗糙食物的摄入。

此外,我们还可以适当增加维生素C的摄入,以促进伤口愈合和提高免疫力。

但需注意,如果婴幼儿丧失食欲或者持续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3. 避免传播手足口病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疾病,因此在婴幼儿感染期间需要采取措施来避免传播给他人。

首先,要保持婴幼儿的个人卫生,包括勤洗手、勤洗澡、勤换衣服和勤洗玩具等。

其次,避免与其他婴幼儿密切接触,尤其是在疱疹尚未干燥结痂的情况下。

最后,对于病情较重或病程较长的婴幼儿,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居家休息,避免参加集体活动,以免传播疾病给其他儿童。

4. 缓解症状婴幼儿手足口病的症状通常包括发热、口腔溃疡和食欲不振等。

为了缓解这些症状,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使用适量的退烧药物来控制发热,但应遵循医生的建议和正确用药原则。

其次,可使用口腔溃疡的舒缓药物或含有麻醉剂的漱口水来减轻疼痛。

最后,鼓励婴幼儿多饮水,保持身体的水分,避免脱水现象的发生。

5. 密切观察变化在婴幼儿手足口病的护理过程中,我们需要密切观察他们的身体状况变化。

特别是对于年龄较小的婴儿,他们可能无法准确表达自己的不适。

手足口病患儿病情观察与护理

手足口病患儿病情观察与护理

手足口病患儿病情观察与护理手足口病(HFMD)是一种较常见的病毒感染性疾病,其传染性强,易在婴幼儿中发生流行[1],多发生于3~7岁儿童,以柯莎奇病毒A组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感染最为常见[2],多数患儿突然起病,可引起发热,手足、口腔、肛周等部位皮疹,少数患儿可出现恶心、呕吐、抽搐、腹痛、腹泻等,一部分病例合并脑炎、心肌炎,重者甚至引起肺水肿、肺出血等严重并发症。

2010年3~8月收治手足病患儿582例,经过严密的观察病情变化,积极重视预防治疗并发症的发生,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本组患儿582例,男396例,女186例,年龄4个月~8岁,所有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手足、口腔、肛门部位的皮疹,手足口病损在同一患儿不一定全部出现,且患儿病情轻重与手足口肛门部位皮疹数量不成比例,发热患儿566例,体温37.2~40℃,合并有病毒性心肌炎患儿76例,主要表现为心律快而不规则,呼吸急促,有心肌酶学的特异性变化,合并有脑炎患儿93例,主要表现为头痛、呕吐、抽搐、易烦躁,合并有胃肠道症状232例,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拒食或少食等,伴随其他症状276例,如流涎、流涕、咳嗽、精神萎靡、乏力等症状,临床经过及时抗病毒、抗感染及降颅压、营养心肌、激素及对症支持治疗,临床580例治愈出院,平均住院8天,1例死于肺出血,1例死于病毒性心肌炎。

护理加强消毒隔离,预防院内交叉感染:一旦确诊,将患儿集中收治于手足口病区进行隔离治疗,保持病房清洁,空气流通,利用紫外线灯对病房进行空气消毒;病床、床头柜、床旁椅、墙壁、地面用1:1000的84消毒液擦拭消毒。

加强床边隔离,护理不同患儿前后消毒双手,患儿的呕吐物、粪便使用含氯消毒剂处理。

患儿出院后进行病室物品的终末消毒,预防院内交叉感染。

对患儿及其密切接触者隔离7~10天,严格将体温降至正常,皮疹基本消退,水疱结痂脱落为解除隔离的3个标准[3]。

高热的观察与护理:密切监测体温变化,随时测量。

小儿手足口病例的观察与护理

小儿手足口病例的观察与护理

小儿手足口病例的观察与护理小儿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多发于儿童群体。

该病主要侵犯儿童的口腔、手部、足部等部位,给患者带来不适和疼痛。

因此,对于小儿手足口病的观察和护理非常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小儿手足口病的相关知识和护理方法,以供家长和医护人员参考。

一、小儿手足口病的症状和诊断小儿手足口病的症状主要是口腔、手部、足部的皮肤疱疹和溃疡。

患儿口腔内出现一些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水泡或疱疹,并伴有口腔疼痛、红肿等不适症状。

手部、足部也会出现疱疹和溃疡,并伴有瘙痒、疼痛等不适症状。

此外,患儿还可能会发热、咳嗽、喉咙痛、纳差等全身症状。

诊断小儿手足口病主要是根据患儿的症状和体征进行判断。

通常采用查体、实验室检查等方法进行诊断。

医生可以通过观察患儿口腔、手足部的疱疹和溃疡,以及检查患儿的体温、白细胞计数等指标,进行诊断和治疗的制定。

二、小儿手足口病的护理小儿手足口病的护理主要包括对症治疗和综合护理两部分。

下面分别进行介绍。

1. 对症治疗(1)口腔护理:口腔护理是小儿手足口病治疗的一项重要内容。

患儿口腔内出现的疱疹和溃疡会造成口腔疼痛、食欲不振等症状。

因此,对口腔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家长应该为患儿提供润喉剂、消炎药水等口腔护理用品,让患儿保持口腔清洁和湿润。

此外,尽量避免给患儿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清淡饮食,避免刺激口腔。

(2)对症用药:对症用药可以缓解患儿的症状,提高患儿的舒适度。

针对小儿手足口病的不同症状可采用不同的药物治疗。

比如,对于口腔疼痛,可口服醋酸布洛芬等药物缓解疼痛。

对于口腔溃疡,可以用涂擦口腔护理用品、涂擦口腔消炎药水等方法进行治疗。

(3)保持休息:小儿手足口病是一种急性感染病,患儿需要休息来让身体更好地恢复。

家长应该为患儿提供充足的休息时间,让他们尽量避免过于剧烈的活动。

2. 综合护理(1)病情观察:家长应该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随时关注患儿的体温、皮肤状况、饮食情况等病情指标,及时就医。

手足口病的临床护理

手足口病的临床护理

手足口病的临床护理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传染病,主要通过口腔、鼻腔、眼结膜、皮肤等途径传播,易发生于婴幼儿。

其主要症状包括口、手、足、臀部皮肤出现红疹、水泡、糜烂等,严重者可能会出现呼吸道症状、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等危险症状。

因此,针对手足口病的临床护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手足口病的临床护理:1.病情评估2.病情监测3.皮肤护理4.饮食护理5.呼吸道管理6.疼痛控制7.感染控制病情评估患者入院后,护士应该对其进行全面的病情评估。

包括:•病程、症状、体温、心率、呼吸、血压等基础生命体征的监测和记录。

•疼痛评估,如采用VAS评分等。

•病情分级,应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等综合情况,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和分级,以便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

•患者心理状况的评估,如护士对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的情绪状况、顾虑等,帮助患者调整心态,增强患者治疗的信心和意愿。

病情监测患者入院后,护士应该根据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酌情监测和记录患者体温、心率、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以及病情变化、食量等情况,及时向医生报告并根据医嘱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

对于病情较轻的患者,应进行每日一次的病情评估和记录,对危重患者应进行24小时不间断的监测。

皮肤护理手足口病是一种皮肤传染病,患者在出现水泡、糜烂等皮肤症状后,很容易被细菌感染,因此护理人员应该对患者进行全面的皮肤护理,主要包括:•经常更换衣物和床单,保持干燥的环境;•对皮肤破损部位进行消毒和包扎,避免细菌感染;•避免患者抓挠破损病灶,防止感染扩散;•保持患者皮肤的清洁和润滑,避免皮肤干燥和皲裂等。

饮食护理手足口病的患者应遵循“清淡易消化,高蛋白、高热量”的原则,饮食宜以软、烂、细碎的食物为主,如米汤、清粥、水煮蛋、糊状饮料等,禁止辛辣刺激及坚硬、粗糙、杂质过多的食品,如油腻、辣热、酸醋等,避免刺激消化道,增加患者的病情。

呼吸道管理部分患者可能伴有呼吸道症状,如流感样症状、咳嗽、鼻塞、喉痛等。

《手足口病护理》

《手足口病护理》

《手足口病护理》一、疾病概述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

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少数患者可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脑炎、脑膜炎、心肌炎等。

手足口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可通过接触传播、飞沫传播和消化道传播等途径扩散。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1. 病因肠道病毒: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

这些病毒具有较强的耐酸性和耐热性,在外界环境中可存活较长时间。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如接触患者的粪便、疱疹液、呼吸道分泌物及被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餐具、奶瓶、床上用品等。

此外,还可通过飞沫传播和消化道传播。

2. 发病机制病毒入侵:肠道病毒经口或呼吸道进入人体后,首先在咽部或肠道上皮细胞和局部淋巴结中增殖,然后进入血液,形成病毒血症。

靶器官感染:病毒随血流播散至全身各器官和组织,主要侵犯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肤和黏膜,引起炎症反应和疱疹形成。

在某些情况下,病毒可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重要器官,导致严重的并发症。

免疫反应:机体感染肠道病毒后,会产生特异性抗体和细胞免疫反应,以清除病毒。

但在某些情况下,免疫反应可能会导致组织损伤和并发症的发生。

三、临床表现1. 普通病例表现发热:多数患者起病急,常伴有发热,体温一般在38℃左右,部分患者可出现高热,体温可达39℃以上。

皮疹: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红晕,疱内液体较少。

皮疹通常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留瘢痕。

除了手、足、口腔外,臀部、肛周等部位也可出现皮疹。

口腔症状: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的疱疹,疼痛明显,影响患儿进食。

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

2. 重症病例表现神经系统症状:少数患者可出现嗜睡、易惊、头痛、呕吐、谵妄甚至昏迷等神经系统症状。

肢体抖动、肌阵挛、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眼球运动障碍等也是重症病例的常见表现。

手足口病病人护理常规

手足口病病人护理常规

手足口病病人护理常规
(一)消毒隔离做好预检分诊工作,被污染的日用品及食具等应消毒,患儿粪便及排泄物用3%漂白粉澄清液浸泡。

勤晒衣被,室内定时通风、用紫外线循环风消毒。

防止空气污浊,室内桌面、地面用1:1000含氯消佳净擦拭。

(二)病情观察观察意识状态和有无脑膜刺激征的发生,有惊厥者,按常规处理,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保持气道通畅,防止窒息,如患儿持续高热、心率快、呕吐、精神萎靡或嗜睡等;如出现于体温增高不成比例的心动过速,则预示可能出现病毒性心肌病;如发现患者烦躁不安、面色发灰、呼吸急促、恶心呕吐、脑膜刺激症状应及时转定点医院。

(三)饮食护理进食温凉、易消化流食或半流食,禁食冰冷、刺激、过咸的食物。

多饮温开水,少量多餐,对于拒食、拒水的患者及时给予静脉补液,以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四)健康教育向患儿及家长讲解手足口病有关知识、做好“手足口病”的防治知识宣传工作,保证室内的良好通风,落实对疑似“手足口病”病人的隔离措施,搞好医院环境的卫生工作,个人做到“洗净手”“吃熟食”“喝开水”“勤通风”“晒衣服”等措施,还要注意孩子的营养休息,提高机体抵抗力。

流行期间儿童避免出入公共场所,以避免感染机会。

手足口病患儿的观察及护理

手足口病患儿的观察及护理

排气。也可用针灸疗法来刺激肠蠕动的恢复 。
3 . 6促进 有效 的咳嗽排痰
造成不 良影响 ,但是只要我 们尽量 控制影响患者康复 的不 良因素 ,采 取 科学 有效的护理措施 ,就 能减轻不 良反应给患者所带 来的痛苦和不
适, 日 早 康复 。
在患者疼痛 已缓解时 ,要教会 患者 和家属正确 咳嗽排痰 的方法 , 山西潞安集团总医 院王庄 医院一 般应用超声雾化治疗 ,能有效而快速
片后05疼痛缓解 ,l . h 例患者不能忍受疼痛 ,与长期吸毒有关 t3例患 8 者 能有效咳嗽排痰 ,其 余8 例患者在给予指导后能有效排痰 , 1 发 无 例 生肺部感染 ;4例患者在 指导后均能采取舒适 的体位 ,取得 了满意的 6
治疗 效果 。
Hale Waihona Puke 般术后 13 ,肠蠕动逐渐 恢复 ,肛 门排气 、腹 胀 自行消退 。如 -d
人护理 ,备齐各种抢救物 品和药品 ,严密监测生命体 征 , 持呼吸道 保 通 畅 ,准确记录 出入水量 ,同时注意观察神经系统症状 , 有无精神 如 萎靡、嗜睡、呕吐 、抽搐等 ,并做 好护理记录 ,发现异 常及 时报告医
20年 8 09 月至 l月 ,百色市 出现手足 口病 疫情流行 ,百色市 人民医 院 0 手足 口病科 共收治患J 38 ,经积极 的治疗和精心 的护理 ,取 得 良 L6例
3 ()2 22 4 04 :0 ・0 .
①为患者创造 舒适、安静的休养环境 ,防止不 良刺激 。⑦为患者
按摩尚不能 自主活动 的四肢 ,协助患者被动活动 。③腹部 手术后需 留 置胃管者 ,嘱患者保持 E腔 清洁卫生 ,必要时每 日 行 口腔护理和雾 l 进 化吸入治疗 ,既可稀释痰 液帮助咳出 ,又可湿润 、温暖咽喉部 ,减轻 疼痛 ,预防咽喉炎 的发生 ,通过以上措施在很大程度上 减轻了患者的

婴幼儿手足口病的早期症状及观察方法

婴幼儿手足口病的早期症状及观察方法

婴幼儿手足口病的早期症状及观察方法手足口病是一种由柯萨奇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婴幼儿和幼儿阶段。

它的早期症状的观察和识别对于及时采取必要的治疗措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婴幼儿手足口病的早期症状,并提供一些观察方法,以帮助家长和保健工作者及时发现并处理该疾病。

一、早期症状:1. 发热:婴幼儿手足口病的一个早期症状是发热。

婴幼儿可能出现持续高热,体温可达到38℃以上。

此外,婴幼儿可能会出现乏力和食欲不振等症状。

2. 口腔溃疡:手足口病还经常伴随着口腔溃疡的出现。

婴幼儿的口腔黏膜常常出现红肿、疼痛或溃疡,溃疡一般为浅表性,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清晰。

这些溃疡可能会引起婴儿的口腔疼痛,导致进食困难和痛苦。

有时,婴儿还会出现唾液增多和口腔干涩的情况。

3. 手部和脚部疹子:手足口病的另一个早期症状是手部和脚部疹子的出现。

这些疹子通常呈现红色或紫红色,可能是凸起的或平坦的。

疹子可出现在手掌、脚底、指尖、脚趾和口唇等部位,有时还可能蔓延到臀部和大腿。

二、观察方法:1. 密切关注婴幼儿的体温:作为家长,应该随时监测婴幼儿的体温变化。

使用体温计定期测量体温。

如果体温持续升高,建议及时就医。

2. 观察婴幼儿的进食情况:手足口病可能导致口腔疼痛,进食困难和食欲不振。

因此,家长应该密切观察婴幼儿的进食情况。

如果婴幼儿出现进食困难或拒食的情况,建议采取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并确保婴幼儿充足的水分摄入。

3. 注意观察手部和脚部的变化:定期检查婴幼儿的手部和脚部是否出现红色疹子,特别是掌心、脚底、指尖和脚趾等部位。

同时,观察婴幼儿的皮肤是否有疹子扩散的趋势。

4. 注意观察其他症状:除了上述提到的症状,婴幼儿可能还伴有咳嗽、喉咙痛、流鼻涕等呼吸道症状。

此外,一些婴幼儿可能出现腹泻、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

因此,家长应该对这些症状保持关注,及时就医。

总结:早期症状的观察对于及早发现婴幼儿手足口病非常重要。

密切关注婴幼儿的体温变化、进食情况以及手部和脚部的变化,可以帮助家长尽早发现并采取必要的治疗措施。

手足口病护理常规

手足口病护理常规

手足口病护理常规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

个别重症患儿如果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

【临床表现】(一)普通病例表现。

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

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

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

多在一周内痊愈,预后良好。

部分病例皮疹表现不典型,如:单一部位或仅表现为斑丘疹。

(二)重症病例表现。

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5天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

神经系统表现: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谵妄甚至昏迷;肢体抖动,肌阵挛、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眼球运动障碍;无力或急性弛缓性麻痹;惊厥。

查体可见脑膜刺激征,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巴氏征等病理征阳性。

呼吸系统表现:呼吸浅促、呼吸困难或节律改变,口唇紫绀,咳嗽,咳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样痰液;肺部可闻及湿啰音或痰鸣音。

循环系统表现:面色苍灰、皮肤花纹、四肢发凉,指(趾)发绀;出冷汗;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

心率增快或减慢,脉搏浅速或减弱甚至消失;血压升高或下降。

【治疗原则】手足口病的治疗原则主要为对症治疗。

【护理评估】有无手足口病接触史。

评估生命体征、皮肤皮疹、神经、呼吸、循环系统的表现。

实验室检查。

【护理问题】体温过高感染的危险舒适的改变有窒息的危险(或呼吸道受阻)有受伤的危险【护理措施】按儿科一般护理常规和感染科疾病护理常规护理。

接触者应注意消毒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一、普通手足口病患儿护理(一)皮肤疱疹护理疱疹较小者,应注意保持皮肤清洁,避免破损;出现疱疹破溃者可先用0.25%安尔碘进行消毒,而后涂抹利巴韦林软膏预防感染。

静脉穿刺时,应注意避开手、足有疱疹的部位。

手足口病护理常规

手足口病护理常规

手足口病护理常规【概述】手足口病是由一组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常见柯萨奇A组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

该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以手、足、口腔等部位皮肤黏膜的皮疹、疱疹、溃疡为典型表现。

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神经源性肺水肿、无菌性脑脊髓膜炎、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

【一般护理】1.隔离: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用飞沫和接触传播的隔离与预防。

隔离期一般为2周。

2.饮食:给予温凉、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流质、半流质饮食,避免刺激性食物,如辛辣、过咸等食物,减少对口腔黏膜的刺激。

发热时多饮水。

口腔疼痛不能进食者静脉补液。

【专科护理】1.病情观察(1)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神志、尿量等病情变化。

(2)注意有无严重并发症,如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脑膜炎等。

(3)观察皮疹分布及形态,有无继发感染。

(4)观察病情恶化征兆,具有以下情况者,尤其是3岁以下患儿,有可能在短期内发展为危重病例:持续高热不退,末梢循环不良,呼吸、心率明显增快,精神差、呕吐、肢体无力、抽搐,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高血糖、高血压或低血压。

2.口腔护理患儿因口腔溃疡出现拒食、哭闹,饭前饭后应用0.9%氯化钠溶液漱口,保持口腔清洁。

必要时可用3%碳酸氢钠液涂擦口腔溃疡面,动作轻柔,尽量减轻对溃疡部和患儿的刺激。

3.高热的护理一般体温在38.5℃以下的患儿可给予物理降温,如体温在38.5℃以上,应遵医嘱及时给予药物降温,如使用布洛芬混悬液,以防发生体温过高引起患儿惊厥或抽搐。

4.皮疹的护理保持皮肤、衣被清洁,衣着宽松、柔软;剪短指甲,防止抓破皮疹;臀部有皮疹时保持臀部清洁干燥;手足部皮疹初期可涂炉甘石洗剂,若有疱疹形成或疱疹破溃时可涂0.5%碘伏。

5.高热惊厥的护理惊厥发作后,用开口器从臼齿处放入,防止舌咬伤,及时清除口腔分泌物,防止窒息。

6.用药护理遵医嘱用药,严密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

使用脱水剂时,应快速静脉滴注,同时注意观察患儿的呼吸、心率、血压、瞳孔和神志等改变;使用糖皮质激素时,应注意控制速度,并逐渐减量,注意防止继发细菌感染和出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足口病的观察及护理
发表时间:2013-12-25T10:40:19.07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31期供稿作者:陆霞陈虹
[导读] 我院发热门诊20 13年1-8月共接诊手足口病患者106例,其中男童59例,女童47例。

陆霞陈虹(宁夏医科大总院感染疾病科 750004)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1-0251-01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病,又名发疹性水疱性口腔炎。

多发生于5 岁以下儿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重症患儿可引起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肺水肿等并发症。

个别重症患儿如果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

所以,加强对手足口病的观察及护理是至关重要的。

一临床资料
我院发热门诊20 13年1-8月共接诊手足口病患者106例,其中男童59例,女童47例。

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二观察及护理
1 病情观察
注意体温的变化,手、足、臀部皮疹的消退的情况,有无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并发症的发生。

2 护理
2.1 消毒隔离
一旦发现感染了手足口病,患儿应及时就医,避免与外界接触,一般需要隔离2周。

患儿用过的物品要彻底消毒:可用含氯的消毒液浸泡,不宜浸泡的物品可放在日光下曝晒。

患儿的房间要定期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流通,温度适宜。

有条件的家庭每天可用乳酸熏蒸进行空气消毒。

减少人员进出患儿房间,禁止吸烟,防止空气污浊,避免继发感染。

2.2 休息及饮食营养
患儿宜卧床休息1周,多喝温开水,患儿因发热、口腔疱疹,胃口较差,不愿进食。

宜给患儿吃清淡、温性、可口、易消化、柔软的流质或半流质,饭后漱口。

禁食冰冷、辛辣、咸等刺激性食物。

2.3 口腔护理
患儿会因口腔疼痛而拒食、流涎、哭闹不眠等,要保持患儿口腔清洁,饭前饭后用生理盐水漱口,对不会漱口的患儿,可以用棉棒蘸生理盐水轻轻地清洁口腔。

可将维生素B 2 粉剂直接涂于口腔糜烂部位,或涂鱼肝油,亦可口服维生素B2、维生素C,辅以超声雾化吸入,以减轻疼痛,促使糜烂早日愈合,预防细菌继发感染。

2.4 皮疹护理
患儿衣服、被褥要清洁,衣着要舒适、柔软,经常更换。

剪短患儿的指甲,必要时包裹患儿双手,防止抓破皮疹。

臀部有皮疹的患儿,应随时清理他的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洁干燥。

手足部皮疹初期可涂炉甘石洗剂,待有疱疹形成或疱疹破溃时可涂0.5%碘伏。

注意保持皮肤清洁,防止感染。

2.5 降低体温
小儿手足口病一般为低热或中度发热,无需特殊处理,可让患儿多喝水。

体温在37.5℃~38.5℃之间的患儿,给予散热、多喝温水、洗温水浴等物理降温。

2.6 心理护理
由于患儿处于陌生被隔离的环境中,加上疾病带来的痛苦,所以患儿容易产生恐惧、烦躁、哭闹不止,家长也容易产生不良的情绪。

因此,在治疗、护理过程中尽量提供优质的服务,多关心和体谅他们,满足他们的合理要求,并鼓励患儿多休息,争取早日康复。

2.7 出院健康指导
出院时将带来的衣服、用品等拿到消毒间用紫外线消毒后方可带出院。

刚出院的患儿仍要适当隔离,其衣裤要经常拿到太阳光下暴晒,家庭食具要定期消毒。

与患儿有过密切接触的儿童,其传染率可高达84%,因此要密切观察接触者,给服用板兰根冲剂,每日2次至1周观察期结束。

因为肠道病毒无终生免疫性,所以出院患儿也要做好防护,发现异常要及时就诊。

指导家长和患儿要养成做好环境卫生、饮食卫生、个人卫生及勤洗手的习惯。

洗手是预防肠道传染病的重要环节,是防止病从口入的重要措施。

流行期间尽量少到人群拥挤的公共场所,以减少感染的机会。

鼓励人人做“疫情报告人”。

以便及时发现患儿,早期隔离和治疗,防止疾病蔓延扩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