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中考:物态变化专题复习

合集下载

中考物理总复习物态变化知识讲解及巩固练习

中考物理总复习物态变化知识讲解及巩固练习

中考物理总复习:物态变化(基础)知识讲解及巩固练习【考纲要求】1.知道温度计原理,会使用温度计测温度;2.知道六种物态变化现象,能正确区分;3.知道熔化、汽化、升华过程要吸热,凝固、液化、凝华过程要放热;4.知道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5.知道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6.知道液化有两种方法:加压和降温。

【知识网络】【考点梳理】要点一、温度、温度计1、温度: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2、单位:常用的单位是摄氏温度,单位名称:摄氏度,可以表示为“℃”。

3、温度计原理: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4、使用温度计做到以下点:(1)使用前“三观察”:零刻线、量程、分度值;(2)温度计与待测物体充分接触但不要碰到容器的底或壁;(3)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上表面相平,温度计仍与待测物体紧密接触。

要点诠释:1、规定: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摄氏度,记为0℃;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是100摄氏度,记为100℃,0℃和100℃间有100个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2、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来工作的,必须保证液体不凝固、不汽化;体温计使用时不“甩一甩”,会造成温度“只上升、不下降”、即“低温不准高温准”。

要点二、熔化和凝固1、熔化和凝固:2、晶体和非晶体:(1)晶体:有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却保持不变,这类固体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如:冰、海波、各种金属。

(2)非晶体:有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断上升,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如:蜡、松香、玻璃、沥青。

3、熔点和凝固点: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熔点;晶体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凝固点。

4、晶体熔化的条件:(1)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要点诠释:1、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2、晶体熔化过程的特点:吸热,内能增大,但温度不变。

3、晶体熔化凝固图象:图中AD是晶体熔化曲线图,晶体在AB段处于固态,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在BC段是熔化过程,吸热,但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D段处于液态,吸热温度升高,熔化时间t1~t2;而DG是晶体凝固曲线图,DE段于液态,EF段是凝固过程,放热,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8篇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8篇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8篇篇1一、物态变化概述在物理学中,物态变化指的是物质在受到外界条件(如温度、压力等)影响时,由一种物态转变为另一种物态的过程。

在初中的物理学习中,我们主要接触到的物态变化包括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和凝华等。

二、具体知识点详解1. 熔化与凝固熔化是指物体由固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凝固则是液体转变为固体的过程。

这两个过程的关键都在于温度。

例如,金属加热至熔点后,会由固态转变为液态;而当液态的金属冷却至凝固点时,则会转变为固态。

2. 汽化与液化汽化是液体转化为气体的过程,其中又可以分为蒸发和沸腾两种形式。

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的,而沸腾则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

液化则是气体转变为液体的过程,通常需要通过降低温度和/或增加压力来实现。

3. 升华与凝华升华是指固体不经过液体阶段直接变为气体的过程,而凝华则是气体不经过液体阶段直接变为固体的过程。

这两个过程通常在温度和压力的变化下发生,且多见于一些特殊的物质。

三、物态变化中的热量交换在物态变化过程中,往往会伴随着热量的交换。

例如,熔化、汽化和升华过程需要吸收热量,而凝固、液化和凝华则释放热量。

这种热量的交换对于理解和描述物态变化过程至关重要。

四、物态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物态变化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例如,金属冶炼过程中就涉及到了熔化和凝固的物态变化;天气变化中的雨、雪、霜、露等则涉及到汽化、液化和凝华等物态变化。

了解这些物态变化原理,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然现象,还可以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五、实验与观察在物态变化学习中的重要性学习物态变化的过程中,实验与观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直观地观察到物态变化的过程,理解其原理。

同时,实验还可以帮助我们验证和理解理论知识,加深对物态变化的认识。

六、总结物态变化是物理学中的基础知识点,对于初中生的物理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掌握物态变化的概念、原理和应用,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自然现象,还可以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初中物理中考总复习课件:第三章 物态变化

初中物理中考总复习课件:第三章 物态变化
1. 汽化和液化:液体气体吸气体液体放
2. 汽化的两种方式:
表面 缓慢 液体的温度表面积 空气流速
汽化
内部 表面 剧烈
不变 吸
【点拨】
(1)蒸发能使它周围环境的温度下降,所以它具 有 制冷 作用.
(2)液体沸腾的条件:① 温度达到沸点 ;② .
继续吸热 两者缺一不可.
(3)不同液体的沸点一般不同;同种液体的沸点 与 气压 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高.
根据表中数据可知,海波的熔点是 48 ℃;海 波是 晶体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5)如图4所示 BC 段表示熔化 过程,海波熔化共用了 3 分钟; 在熔化过程中继续吸热,温度不变, 内能增大;海波处于固液共存态; 40℃时海波处 固 态,50℃时海 波处于 液 态(选填“固”“液”或“固液 并存”).
3. 使气体液化的方法: 降低温度 和压缩体积. (1)家里的煤气罐中的石油气是通过 压缩体积 的
方式液化的. (2)雾和露的形成是通过 降温 的方式液化的. (3)气体液化,使其体积变 小 ,便于储存和运输.
四、 升华和凝华(10年1考,2010年考)
固体 气体
气体

固体

【点拨】升华吸热有制冷作用,如用于干冰人 工降雨.
变式拓展2:(2019·衡阳)下列现象产生的过程中 要吸热的是( D )
三、 晶体熔化、液体沸腾的条件
例3 如图10所示,一个烧杯中盛有碎冰,把装有 碎冰的试管插入烧杯中的碎冰中(试管底部不接 触烧杯底),对烧杯缓缓加热,当烧杯中有一半 冰熔化时,试管中的冰将( A ) A. 不会熔化 B. 熔化一半 C. 全部熔化 D. 有可能熔化一小半或更少一些
续吸热,但她发现撤掉酒精灯时,烧杯内的水没有

2024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考点梳理与训练—物态变化(含解析)

2024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考点梳理与训练—物态变化(含解析)

2024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考点梳理与训练—物态变化(含解析)知识点1:温度与温度计1.温度(1)概念:表示物体_________的物理量叫做温度;(2)常用单位:摄氏度(℃)在标准大气压下___________的温度为0℃,_________的温度为100℃,在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1等份就是℃。

(3)读数:4℃读作__________,-4℃读作__________或___________;(4)估测:人的正常体温是37℃;2.温度计(1)原理:液体的_____________;(2)使用方法①使用前:观察温度计的_______和________,认清温度计的__________;②使用时:a.放——温度计的玻璃泡要_________被测液体中,不能接触;b.看——不能在温度计的玻璃泡离开_________时读数,且要等示数______后再读数,视线应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________;【提示】体温计与温度计使用不同之处:(1)______离开人体读数.(2)使用前应用力将细管中水银柱______回玻璃泡.知识点2:熔化和凝固1.2.晶体和非晶体晶体熔化和凝固非晶体熔化和凝固【提示】(1)图像中若有一段线段与“时间轴”平行,则该物体是晶体,否则是非晶体;(2)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_________.知识点3:汽化与液化1.汽化和液化2.蒸发和沸腾【提示】“白雾”“白气”,都是小水滴,它们是液化形成的.知识点4:升华与凝华【提示】物态变化与热量的关系图:【答案】知识点11.冷热程度冰水混合物沸水4摄氏度负4摄氏度零下4摄氏度2.热胀冷缩零刻线量程分度值全部浸入容器壁和容器底被测液体稳定相平可以甩知识点22.有没有吸热放热相同知识点31.液态吸蒸发沸腾液态放加压降温温度计秒表防止热量的散失下上小升高大水蒸气不变沸点吸热高低2.表面内部表面缓慢剧烈温度表面积空气流速气压不变汽化吸知识点4固态气态吸气态固态放考点一温度和温度计【典例1】(2023·呼和浩特·中考真题)笑笑同学在做“探究水在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中,当水温超过80℃时每隔2min记录一次温度,如下表所示:时间/min0246810水的温度/℃808692989898(1)水沸腾前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该时刻温度是℃;(2)水在持续沸腾过程中(选填“质量”或“温度”或“内能”)保持不变;(3)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图乙的方格纸上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初中物理中考实验复习:物态变化

初中物理中考实验复习:物态变化

实验三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1)实验关键——安全, 现象,数据,图像,沸点等。 (2)具体方法:指导实验器材的组装和加固,观察现象
的要点,收集和处理数据的方法,正确地实验操作和 整理器材的顺序,最后再指导描绘图像的步骤,分析 和总结结论。
实验、使用液体温度计并探究水的沸腾过程
方法与步骤:
1、按图图所示安装实验仪器。 2、用酒精灯给水加热至沸腾。当水温接近90时 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填在下表中 3、作出水沸腾时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 4、分析现象和图像,得到结论:水沸腾时吸热 ,但温度保持不变,有沸点。
2、使用温度计时,手应拿在它的上部, 实验中不允许用它作搅拌棒使用。
正确使用温度计:
⑴看清温度计的பைடு நூலகம்量程和最小分度值;
⑵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浸在液体中,不要靠碰 到容器底和容器壁;
⑶温度计浸入被测物体后要稍侯一会儿,待温度 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⑷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 线要与温度计内的液面相平.
初中物理中考实验复习
物态变化
第一节 温度
用温度计测量水 的温度
第二节 固
熔化和凝
探究固体熔化时 温度的变化规 律
第三节 汽化和液 探究水沸腾时温

度变化的特点
分组 分组 分组
实验一《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1)实验关键——正确使用温度计 (2)注意事项:
1、严格按照正确使用温度计的三个要 点进行
时间/min 0 温度/C
1
2
3
4

【注意事项】
1、为了节省时间,可以一开始就使用热水或减 少水的质量;
2、如果烧杯擦得特别干净或用烧杯中的水曾煮 开过,这时,由 于气泡产生条件不足,致使沸 腾时气泡发生不太剧烈。如在 水中投入少许碎 瓦粒,则沸腾现象格外醒目。

初三物理知识点归纳之物态变化

初三物理知识点归纳之物态变化

初三物理知识点归纳之物态变化关于初三物理知识点归纳之物态变化上学的时候,相信大家一定都接触过知识点吧!知识点有时候特指教科书上或考试的知识。

哪些知识点能够真正帮助到我们呢?下面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关于初三物理知识点归纳之物态变化,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三物理知识点归纳之物态变化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热放热情况:1、熔化和凝固① 熔化: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熔化图象:② 凝固: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凝固图象:2、汽化和液化:① 汽化: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定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叫蒸发。

影响因素:⑴液体的温度;⑵液体的表面积⑶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

作用:蒸发吸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沸腾条件:⑴达到沸点。

⑵继续吸热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② 液化: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方法:⑴ 降低温度;⑵ 压缩体积。

3、升华和凝华:①升华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吸热,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钨。

②凝华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放热由店铺为大家带来的初三物理知识点归纳之物态变化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都能学好物理这门课程!初三物理知识点归纳1、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注: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指物体的运动方向或速度大小的改变或二者同时改变,或者物体由静止到运动或由运动到静止。

形变是指形状发生改变。

2、力的概念(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

一切物体都受力的作用。

(2)有的力必须是物体之间相互接触才能产生,比如物体间的推、拉、提、压等力,但有的力物体不接触也能产生,比如重力、磁极间、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等。

2025年中考物理复习之小题狂练300题(选择题):物态变化(10题)

2025年中考物理复习之小题狂练300题(选择题):物态变化(10题)

2025年中考物理复习之小题狂练300题(选择题):物态变化(10题)一.选择题(共10小题)1.(2024•龙沙区校级三模)如图所示为《天工开物》中描述的古代劳动人民铸“釜”时的场景,匠人将铁水倒入“范”(模具)中固结成形。

下列古诗中描述有关现象的形成过程与此相同的是()A.“斜月沉沉藏海雾”,雾的形成B.“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C.“已是悬崖百丈冰”,冰的形成D.“月落乌啼霜满天”,霜的形成2.(2023秋•铜陵期末)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某物质通过放热、吸热在甲、乙、丙三种物态之间转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为液态,由甲到乙是凝固过程,冰的形成与该过程相同B.乙为液态,由乙到丙是汽化过程,衣服晾干与该过程相同C.丙为气态,由丙到甲是凝华过程,霜的形成与该过程相同D.丙为气态,由乙到丙是升华过程,冰雪消融与该过程相同3.(2024•益阳开学)温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对温度的准确测量就显得尤为重要,下列有关温度计的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为了使实验现象更明显,我们可以将玻璃管的内径变粗B.图中,为防止温度计被胀破,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入待测液体中后,要立刻读数C.图中,体温计使用之前必须要用沸水消毒D.图中,炼铁时温度非常高,常规温度计的玻璃外壳会熔化,可以选择热电偶温度计4.(2024•沙坪坝区校级三模)中华大地,美不胜收,图中的现象属于液化的是()A.阿勒泰雾凇B.小东江水雾C.壶口冰瀑布D.松花江冰花5.(2024•琅琊区校级二模)3月12日植树节这一天,某校组织八年级同学参加了植树造林活动,如图所示。

植树时要将树苗的部分或全部枝叶剪去,从而提高成活率。

关于此做法,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降低液体温度,加快树苗水分汽化B.减慢空气流速,加快树苗水分液化C.减小蒸发面积,减慢树苗水分蒸发D.便于吸收热量,减慢树苗水分升华6.(2024•白塔区校级二模)诗词是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下列诗句中所指的物态变化现象分析正确的是()A.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B.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雪”的形成是液化现象C.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D.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7.(2024•新荣区三模)如图所示是小晋一家周末聚餐时点的一道菜,它下方的盘中放有干冰,服务员洒上少量的水后,菜的周围立刻雾气弥漫。

(初中物理)专题复习物态变化(解析版)

(初中物理)专题复习物态变化(解析版)

专题3 物态变化一、单项选择题1.(2020·四川省雅安市)下列场景与所蕴含的物理知识对应完全正确的是()A. 春季,小卉体育训练后满头大汗,回到教室不停扇风——提高液体温度加快蒸发B. 夏季,小卉手拿着一瓶冰冻矿泉水,一段时间后冰减少,手感到凉——熔化吸热C. 秋季,小卉发现清晨操场边的双杠上铺满了一层箱——霜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D. 冬季,戴眼镜的小卉从教室外走进温暖的教室内,眼镜镜片模糊不清——液化吸热【答案】B【解析】【分析】(1)根据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答题,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的表面积大小;液体的温度;液体上方空气流动速度;(2)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熔化吸热;(3)由气态变为固态叫凝华;(4)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液化放热。

【详解】A.春季,小卉体育训练后满头大汗,回到教室不停扇风−−提高液体上方空气流动加速度快蒸发,故A错误;B.矿泉水瓶中的冰块熔化,熔化吸收热量,故B正确;C.秋季,小卉发现操场上的双杠上铺满了一层霜−−霜是由水蒸气直接凝华形成的,故C错误;D.冬季,戴眼镜的小卉从教室外走进教室内,镜片模糊不清,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水−−液化放热,故D错误。

故选B。

2.(2020·四川省雅安市)将盛水的烧瓶加热,水沸腾后把烧瓶从火焰上拿开,并迅速塞上瓶塞,再把烧瓶倒置后向瓶底浇上冷水,如图所示。

关于烧瓶内的水,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一直沸腾,浇上冷水时,水面气压增大,水会停止沸腾B. 先停止沸腾,浇上冷水时,水面气压增大,水会再次沸腾C. 因没有继续加热,浇上冷水时,水的内能减小,不会沸腾D. 先停止沸腾,浇上冷水时,水面气压减小,水会再次沸腾【答案】D【解析】【分析】液体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收热量。

液体的沸点跟气压的大小有关,气压增大,沸点升高;气压减小,沸点降低。

【详解】盛有水的烧瓶放在火焰上加热,达到沸点,继续吸热,水沸腾,沸腾后把烧瓶从火焰上拿开,瞬间水的温度还保持在沸点,但无法继续吸收热量,此时停止沸腾;当向瓶底浇冷水时,瓶内气体温度突然降低,气压减小,瓶内液面上方气压减小,导致沸点降低,所以水重新沸腾起来的,故选D。

物态变化(解析版)-2023年中考物理一轮单元复习讲义(人教版)

物态变化(解析版)-2023年中考物理一轮单元复习讲义(人教版)

专题3 物态变化【思维导图】【知识点回顾】知识点一、温度温度: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注:热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高,冷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低,若两个物体冷热程度一样,它们的温度也相同;我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一般不可靠;2、摄氏温度:(1)温度常用的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表示;(2)摄氏温度的规定:把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然后把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3)摄氏温度的读法:如“5℃”读作“5摄氏度”;“-20℃”读作“零下20摄氏度”或“负20摄氏度”知识点二、温度计1、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造的;温度计的使用:(测量液体温度)(1)使用前要: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每个小刻度表示多少温度),并估测液体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否则会损坏温度计)(2)测量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不能紧靠容器壁和容器底部;(3)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要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且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知识点三、体温计体温计:专门用来测量人体温的温度计;测量范围:35℃~42℃;体温计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体温计的特殊构成:玻璃泡和直的玻璃管之间有极细的、弯的细管;物态变化:物质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固态、液态、气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物质以什么状态存在跟物体的温度有关。

知识点四、熔化和凝固1、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2、熔化和凝固是互为可逆过程;物质熔化时要吸热;凝固时要放热;3、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晶体:熔化时有固定温度(熔点)的物质(例如冰、海波、各种金属);非晶体:熔化时没有固定温度的物质(例如蜡、松香、玻璃、沥青)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区别是:晶体有熔点(熔化时温度不变继续吸热),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时温度升高,继续吸热);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晶体熔化的条件: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热;晶体凝固的条件:温度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4、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5、晶体的熔化、凝固曲线:熔化过程:(1)AB段,物体吸热,温度升高,物体为固态;(2)BC段,物体吸热,物体温度达到熔点(50℃),开始熔化,但温度不变,物体处在固液共存状态;(3)CD段,物体吸热,温度升高,物体已经熔化完毕,物体为液态;凝固过程:(4)DE段,物体放热,温度降低,物体为液态;(5)EF 段,物体放热,物体温度达到凝固点(50℃),开始凝固,但温度不变,物体处在固液共存状态;(6)FG 段,物体放热,温度降低,物体凝固完毕,物体为固态。

初三物理总复习之物态变化

初三物理总复习之物态变化

物态变化及物态变化中的吸热与放热一.知识串线(1)六个物态变化过程。

固态液态液态气态固态气态(2)六个物态变化现象。

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3)箭头向上的线表示:①物体放出热量;②物体温度降低;③物质密度逐渐增大。

箭头向下的线表示:①物体吸收热量;②物体温度升高;③物质密度逐渐减小。

(强调:汽化的两种形式:蒸发和沸腾都要吸热)(4)六个三:三种状态:①固态,②液态,③气态三个吸热过程:①熔化,②汽化,③升华三个放热过程:①凝固,②液化,③凝华三个互逆过程:①溶解与凝固,②汽化与液化,③升华与凝华三个特殊(温度)点:①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②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③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三个不变温度:①晶体溶解时温度;②晶体凝固时温度;③液体沸腾时温度。

(5)两个条件①晶体熔化时的充分必要条件:A、达到熔点;B、继续吸热。

②液体沸腾时的充分必要条件:A、达到沸点;B、继续吸热。

二、温度的测量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摄氏温度:通常情况下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作为0度,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作为100度,0度到100度之间等分成100份,每一份叫1摄氏度或(1℃)。

正常人的体温为37℃,读作37摄氏度;-4.7℃读作负4.7摄氏度或零下4.7摄氏度。

3、温度的测量(1)家庭和物理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它是利用水银、酒精、煤油等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a、根据待测物体温度变化范围选择量程合适的温度计。

b、使用前认清温度计最小刻度值。

c、使用时要把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部或容器壁。

d、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e、读数时将玻璃泡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液柱上表面相平。

例(1)温度是350℃铅是态,80℃酒精是态,-40℃水银是态。

(2)通常情况下,测量正在沸腾的水的温度用温度计,测量南极的气温用温度计。

锡的熔点是232℃,炒菜的铁锅坏了不能用锡补,其原因是。

中考物理知识点专题总结—物态变化(考前必看)

中考物理知识点专题总结—物态变化(考前必看)

中考物理知识点专题总结—物态变化(考前必看)一、思维导图二、知识点总结知识点一:温度1.温度:在物理学中,通常用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热的物体温度高,冷的物体温度低。

2.摄氏温度(1)摄氏温度的单位:摄氏度,符号是℃。

温度计上的符号℃表示该温度计采用的是摄氏温度。

(2)摄氏温度的规定:我们把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定为100摄氏度,分别用0℃和100℃表示;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个等份代表1℃。

3.温度估测:①人的正常体温在37℃左右;②人感觉最舒服的环境温度为24℃~26℃;③洗澡水的合适温度是40℃~50℃;④盛夏中午的室外温度为30℃以上;⑤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1个标准大气压下);⑥沸水的温度为100℃(1个标准大气压下)。

知识点二:温度计与温度测量1.常用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家庭和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

2.温度计(1)用途: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

(2)原理: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构造:玻璃外壳、玻璃泡、玻璃管、液体、刻度等。

(4)特点:常用液体温度计的内径是粗细均匀的,温度计的分度值设计的越小,温度计的灵敏度越高。

(5)常用温度计:①实验室温度计(图甲):量程一般为-20℃—110℃,分度值为1℃,所装液体一般为水银或酒精。

②体温计(图乙):量程为35℃—42℃,分度值为0.1℃,所装液体为水银。

③寒暑表(图丙):量程一般为-30℃—50℃,分度值为1℃,所装液体一般为煤油或酒精。

3.温度计的种类:根据测温物质不同,温度计分为三种:①液体温度计;②固体温度计;③气体温度计。

4.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分度值(每个小刻度表示多少温度),估测是否适合测量待测物体的温度,待测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否则会损坏温度计);并看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

(2)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应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能紧靠容器壁和容器底部;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并估测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

初中物理中考:物态变化复习题(答案)

初中物理中考:物态变化复习题(答案)

物态变化练习题【考点聚焦】1. 温度和温度计的使用。

2.物质三态间相互转化及吸热、放热的情况。

3.晶体的熔点,并会查熔点表。

4.液体的蒸发和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5.液体的沸腾和沸点与压强的关系。

6.应用物态变化知识解释简单的热现象。

【知识结构】一、温度1.温度的意义2.摄氏温度与热力学温度3.温度计:(1)液体温度计的原理;(2)正确使用温度计。

二、物态变化1.熔化和凝固:(1)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凝固条件;(2)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凝固特点。

2.汽化和液化:(1)汽化:(a)蒸发:蒸发的特点及条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2)沸腾:沸腾的特点及条件;沸点与压强的关系。

(3)液化:液化的两种方法。

3.升华和凝华【方法提示】1.熟记六种物态变化的名称:熔化、汽化、液化、凝固、升华、凝华。

2.日常生活中温度计如何正确使用:(1)“一看二清”。

观察它的量程;认清它的分度值。

(2)“三要”。

(a)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壁或底;(b)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等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c)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3.运用熔化和凝固的条件和特点以及图像判断物态变化和吸放热过程。

4.自然界中,常见自然现象和三态变化关系。

5.汽化两种方式的比较。

6.升华、凝华现象同其它物态变化的比较。

7.记住物态变化特征,灵活运用和解释有关现象。

蒸发沸腾不同点发生部位剧烈程度温度条件温度变化影响因素相同点【对应训练】1.云、雾、雪、霜、露、雹、冰中由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是,由水蒸气凝华形成的是;由水凝固形成的是。

2.吹气和哈气都是从人口出来的气。

用口“吹气”能使开水变凉,这是因为,使水温降低;冬天对着手“哈气”使手变暖,这是因为水蒸气遇冷,使手表面温度升高。

3.如图1所示是某晶体的熔化图像,从图中可以看出80℃的这种物质是〔〕A. 固态B. 固、液共存状态C. 液态D. 以上几种说法都有可能图14.甲、乙两盆水里都有冰块,甲盆里比乙盆里冰块多些;甲盆放在阳光下,乙盆放在背阴处。

2023年中考物理专题复习+物态变化

2023年中考物理专题复习+物态变化
②图乙是实验过程中某时刻温度计示数,此时温度为___________℃;
③实验结束后烧杯中的水没有沸腾,但水面却降低了,原因是水温升高,蒸发___________(选填“加快”或“减慢”)。
5.(2022宁夏)如图所示,甲图是“探究水的沸腾特点”的实验装置。
(1)如图乙所示,观察气泡可判断是水沸腾________(选填“前”或“时”)的现象。
题型三:物态变化实验探究
【题型专练】
1.(2022娄底)图甲是观察物质熔化和凝固现象的实验装置,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安装图甲所示的器材时,应按ABC 的先后顺序进行安装
B. 实验中,需要观察试管内物质的状态,并记录温度和加热时间
C. 由图乙可知,该物质的熔点为90℃
(4)分析图像可知:该物质在___________(选填“固态”或“液态”)时,吸热能力强。
7.(2022辽宁本溪铁岭辽阳)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冰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
(1)组装器材时,先将酒精灯放置在铁架台上,接下来调节______(填“a”或“b”)的高度。
11.(2022黑龙江牡丹江、鸡西地区)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如图1所示的刻度尺,其分度值为________,所测量物体的长度为________cm;
(2)若污渍遮挡了刻度尺上的部分刻度,会影响测量物体长度吗;________
(3)通过观察图2中的两个温度计,________图是寒暑表,________图是体温计,甲、乙两表的示数分别为________℃和________℃。
A.寒暑表的量程是﹣50~50℃
B.寒暑表的分度值是0.1℃
C.寒暑表的示数是21℃
D.寒暑表的示数是39℃

物态变化中考物理专题复习教案

物态变化中考物理专题复习教案

物态变化中考物理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使学生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3. 培养学生运用物态变化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固态、液态、气态、等离子态。

2. 物态变化的分类: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

3. 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4. 物态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其吸热和放热现象。

2. 教学难点:物态变化过程中吸热和放热的判断,以及在生活中应用实例的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其吸热和放热现象。

2. 利用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物态变化的应用。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4. 设计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物态变化的现象。

2. 讲解:讲解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其吸热和放热现象。

3.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实例,如冰淇淋熔化、水蒸气凝结等。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物态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分享各自的发现。

5.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7.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讲解、实例分析、小组讨论、练习题等方式,评价学生对物态变化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内容与目标1. 教学内容:物态变化中的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等过程的详细解析。

2. 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识别和描述各种物态变化过程,并理解它们背后的物理原理。

七、教学步骤1. 熔化与凝固:通过实验观察冰的熔化和水的凝固过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熔化和凝固的概念。

2. 汽化与液化:利用酒精灯加热液体,观察蒸汽的形成和冷却凝结成水的过程,解释汽化和液化的原理。

3. 升华与凝华:展示干冰升华时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和其在冷凝器中凝华成固态的二氧化碳,让学生了解升华和凝华的现象。

中考物理必刷专题及答案 物态变化

中考物理必刷专题及答案  物态变化

中考物理必刷专题及答案物态变化一、选择题1.以下描述中“变多”、“变少”的过程,吸热的是()①金属盘下水滴变多②烧杯中冰变少③推动活塞液态乙醚变多④碘锤中碘颗粒变少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以下对中华古诗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A.“僧舍清凉竹树新,初经一雨洗诸尘”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B.“炎炎暑退茅斋静,阶下丛莎有露光”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吸热C.“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D.“风吹雪片似花落,月照冰文如镜破”雪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3.下列关于吃火锅时发生的物理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火锅汤汁中的水沸腾后,持续加热,汤汁中水的温度会继续升高B.远处就能闻到浓浓的火锅香味,这是分子运动表现出来的扩散现象C.火锅汤汁上方不断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汽化形成的D.增大火锅汤汁内能的方式与内燃机压缩冲程中增大燃气内能的方式相同4.“二十四节气”已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其中“谷雨”“寒露”“霜降”“小雪”等节气与物态变化有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B.露的形成需要吸收热量C.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D.雪的形成需要吸收热量5.图中的四幅图选自中国古代科技著作《天工开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试弓定力”中弓的重力与秤砣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B."赶稻及菽"中牛拉犁的力大于犁拉牛的力C.“透火焙干”中把湿纸贴在热墙上可加快纸中水分升华D.“炒蒸油料”中在同一灶台上同时炒和蒸可提高能源利用率6.近年来许多家庭使用电热液体蚊香器(如图),瓶中的炭纤维棒将瓶内的杀虫剂吸到棒的顶端,而发热电阻传递的热会使棒的上端温度达到50℃左右,此时杀虫剂蒸发得更快从而提高了驱蚊效果。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蒸发是液化的一种方式B.在常温下,炭纤维棒里的杀虫剂分子不会运动C.杀虫剂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高低有关,50℃时杀虫剂分子运动得最慢D.一般情况下,温度升高汽化的速度会加快7.二十四节气“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部分涉及到的考点有:
1.温度和温度计的使用。

2.物质三态间相互转化及吸热、放热的情况。

3.晶体的熔点,并会查熔点表。

4.液体的蒸发和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5.液体的沸腾和沸点与压强的关系。

6.应用物态变化知识解释简单的热现象。

知识结构
一、温度
1.温度的意义
2.摄氏温度与热力学温度
3.温度计:
(1)液体温度计的原理;
(2)正确使用温度计。

二、物态变化
1.熔化和凝固:
(1)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凝固条件;
(2)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凝固特点。

2.汽化和液化:
(1)汽化:(a)蒸发:蒸发的特点及条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2)沸腾:沸腾的特点及条件;沸点与压强的关系。

(2)液化:液化的两种方法。

3.升华和凝华
方法提示
1.熟记六种物态变化的名称:熔化、汽化、液化、凝固、升华、凝华。

2.日常生活中温度计如何正确使用:
(1)“一看二清”。

观察它的量程;认清它的分度值。

(2)“三要”。

(a)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壁或底;(b)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c)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3.运用熔化和凝固的条件和特点以及图像判断物态变化和吸放热过程。

4.自然界中,常见自然现象和三态变化关系。

5.汽化两种方式的比较。

6.升华、凝华现象同其它物态变化的比较。

7.巧记物态变化特征,灵活运用和解释有关现象。

蒸发沸腾
不同点
发生部位
剧烈程度
温度条件
温度变化
影响因素
相同点
中考题展示
一填空题
1.云、雾、雪、霜、露、雹、冰中由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是,由水蒸气凝华形成的是;由水凝固形成的是。

2.吹气和哈气都是从人口出来的气。

用口“吹气”能使开水变凉,这是因为,使水温降低;冬天对着手“哈气”使手变暖,这是因为水蒸气遇冷,使手表面温度升高。

3.下表列出了几种物质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熔点和沸点,根据表中数据回答:
若要测量萘的熔点,温度计的玻璃泡里应选做测温物质;若要测量固态甲苯的温度,温度计的玻璃泡里应选做测温物质;若要测量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温度计的玻璃泡里不能选做测温物质。

4.右图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面层中的水不断变成水蒸气,这一过程要吸热.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或小冰晶,这就形成了云,云是水蒸气液化或形成的.在一定条件下,云中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又变成了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就形成了雨,小冰晶的熔化过程需热.
5.如图,先把两手同时放人热水和冷水中,过了一段时间后,再将两手同时拿出并放入温水中,这时两手的感觉(选填“相同”或“不相同”)。

这个事实说明。

二、选择题
1.如图所示是晶体萘的熔化图象,从图中可以看出80℃的萘是〔〕
A. 固态
B. 固、液共存状态
C. 液态
D. 以上几种说法都有可能
2.甲、乙两盆水里都有冰块,甲盆里比乙盆里冰块多些;甲盆放在阳光下,乙盆放在背阴处。

在两盆里的冰块都还未完全熔化时,那么〔〕
A.甲盆水的温度比乙盆高
B.乙盆水的温度比甲盆水的温度高
C.两盆水的温度相同
D.不用温度计测量无法比较两盆水的温度
3.如图所示,表示晶体的熔化图象的是()
A.甲图
B.乙图
C.丙图
D.丁图
4.夏天从冰箱取出的鸡蛋,常看到鸡蛋先湿后干的现象,此现象反映的物态变化过程是()
A. 先液化后蒸发
B. 先升华后蒸发
C. 先液化后升华
D. 先凝华后升华
)
5.如图所示,在敞开的锅里烧水,使水沸腾后再用猛火继续加热,则水的温度将(
A. 逐渐升高
B. 不变
C. 逐渐降低
D. 随火的大小变化忽高忽低
6.提示:同样多的水倒在碟子里干得快,装在瓶子里干的慢关于“白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夏天打开电冰箱冷冻室门看到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B. 夏天气温骤降时河面上飘着的“白气”,是河面上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C. 烧水时看到的“白气”,是壶中喷出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D. 冬天人口中呼出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7.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记录加热时间越大越好
B.在烧杯上盖上带孔的盖可以缩短加热时间
C.水沸腾前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小
D.水沸腾时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大
21.(2015秋•扶风县期中)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把﹣10℃的冰拿到10℃的房间里,它不会立即熔化
B.把水加热到沸腾,停止加热,水将继续沸腾
C.夏天,揭开冰棒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这是汽化现象
D.电灯泡用久了,钨丝变细和内壁发黑分别是由于钨丝的升华和凝华而造成的
1.探究《0℃水和0℃冰的有什么不同?》
器材:水、冰块、容器(塑料杯、小口瓶、大口瓶)、布、锤子、纸巾
猜想:小组讨论:请根据已有经验,讨论水和冰的不同,并提出猜想,记下讨论的结果,采用控制相等,
步骤:
(1)拿一大块冰和一杯水,设法把它们分别装满两个大小相同的容器,你有什么发现?
(2)拿质量相等的一大块冰和一杯水,设法让冰熔化成水。

看它们的质量是否相等。

(3)拿质量相等的一大块冰和一杯水,分别用相同的酒精灯同时加热,看哪个容器内物质先达到10℃。

水冰
预想的情况
比较的方法
验证的结果
2.在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实验中,同学们作出了如下猜想: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可能有:
A.液体温度;
B.液体的表面积;
C.液面上气流的快慢;
D. 液体的种类。

(1)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取两只相同的烧杯,分别盛等量的酒精,把一杯放在烈日下,另一杯放在荫凉处,一段时间后观察比较两杯中酒精的多少。

该同学设计这个实验的目的是为了验证猜想(选填“A”、“B”、“C”或“D”)。

(2)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猜想D。

要求简要写出实验的方法。

3.设计一个简易实验,验证“蒸发的快增与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有关”(将设计思路及观察到的现象写出来)
4.诲波是晶体,石蜡是非晶体.小华同学通过查阅资料收集到海波和石蜡的熔化图象如图19所示,诲波的熔化图象是________(填写序号).
期末物理特训题(探究题)
分析田象A可获得的信息有: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图象B可获得的信息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一条即可).
1.雾云露;云雪霜;雹冰
2.吹气使水蒸发加快,蒸发吸热;液化,液化放热
3.水银或甲苯;酒精;酒精
4.蒸发;凝华;吸
5.不相同;凭感觉判断温度不可靠
二、选择题
1.D
2.C
3.D
4.A
5.A
6.ABC
7.BCD.
8.BC.
三、实验题
1.略
2.(1)A;(2)取两只相同的杯子,分别装上等量和酒精和煤油;(注意液体的挥发性相同)放在相同的温度环境下,一段时间后,用天平分别称出它们的质量,若相等,则与液体的种类无关,不相等,与液体的种类有关
3.A
①海波的熔点大约是48℃
②海波溶化时吸热但温度不变
石蜡没有固定的熔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