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
区域的基本含义
![区域的基本含义](https://img.taocdn.com/s3/m/dc6bf013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fb.png)
比较图1-1、1-2、1-3、1-4所示四 个自然区域的差异
地点 景观特点(气候 、地形、 水文、植被等)
热带沙漠 热带雨林 热带草原 高山地区
终年炎热干燥,降水稀少,河流少,植被 缺少,沙漠广布,沙丘连绵
终年高温多雨,水源充足,树木高大茂密, 成层分布,四季常绿,动植物种类繁多
一年分为干湿两季。湿季草木葱茏,生机 盎然;干季枯黄,一派衰败景象 水热条件随海拔高度而变化,自然景观 垂直变化明显
下表是我国两省农作物播种面积(万公 顷),两省份分别是:
省区 稻谷 小麦 甘蔗 甜菜 ① 242.4 1.5 57.5 0 ② 156.7 42.3 0 18.2
A ①内蒙古 ②江苏 C ①湖北 ②甘肃
B ①广西 ②黑龙江 D ①河南②新疆
甘蔗:台湾、福建、广东、广西、云南、四川 甜菜: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新疆
撒哈拉沙漠 东非高原
刚果河平原 喜马拉雅山
活动探究:根据教材P2页, 图1-1、1-2、1-3、1-4,思考:
1、描述在不同地区所能观察到的地理景观 (气候、地形、水文、植被)。 2、回忆必修一知识,回答热带荒漠带、热带 雨林带、热带草原带三大自然带差异形成的原 因。 3、喜马拉雅山所处温度带是热带、亚热带。 说说喜马拉雅山景观差异形成的原因。 4、若十月中旬出发到上述地区旅行需要携带 的主要生活用品。
必修三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一节 区域的基本含义
看到什么 想到什么
一、区域的主要特征
1、区域( Region )的概念通常是指一Biblioteka 的地域空间。2、区域的主要特征
1. 具有一定的界线。 2. 区域内部——相似性和连续性,
区域之间——差异性。 3. 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 4. 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第一节 区域的基本含义(23张PPT)
![第一节 区域的基本含义(2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df1f4154e87101f69e3195ab.png)
注意事项
热带 1 沙漠
骆驼
沙丘
水、帐 防晒、通 蓬等 讯器材
热带 2 雨林
热带 3 草原
高山 4 地区
步行
植物群落
典型动、植物
干粮、 药品
汽车
干粮、 防止动物
药品
侵袭
步行
山坡、山 顶景观
气候、植被的 干粮、
垂直变化
药品
登山安全
课堂巩固
7、我国实行的开放政策体现了区域特征的( )
A、整体性
B、差异性
C、开放性
D、综合性
8、关于长江三角洲农业的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
的是(
)
A、地处东部沿海,为雨热同期的温带季风气候 B、因河湖众多,多为水田,且集中连片分布 C、作物多一年三熟 D、土壤以生产力较高的水稻土为主
9、决定中国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基本因素是( )
A、植被和气候
B、气候和地貌
C、地貌和水文
D、土壤和植被
A、农业经济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B、工业化加速推进 C、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升 D、区域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A、地理差异
B、面积大小
C、 C、 目的、指标和方法 D、人口的多少
2)主要特点
整体性 特点 要素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意义 综合考虑
区 域
差异性
特点 区域间普遍存在着差异, 意义 区域内也存在着差异
因地制宜
特
点
开放性
特点 与其他区域有着 意义 各种各样的联系
加强区域合作
自主探究
具有一定的 _____特征。
分散 面状 以第一产业为主 不太密切
小
相对密集
非常密集
点状
点状
以第二产业为主 第二、三产业都发达
1 第一节 区域的基本含义
![1 第一节 区域的基本含义](https://img.taocdn.com/s3/m/3acba6a0daef5ef7ba0d3c69.png)
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
一、区域的主要特征
区域:通常是指一定的地域空间。
特征:1.界限: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界限可以是明确的,也可以是模糊的。
2.异同: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则具有显著的差异性。
3.特色: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
4.联系: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的地区。
二、区域空间结构
1.概念:一个地区各种区域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
2.形成:是区域自然、人文因素长期作用和相互影响的结果。
3.影响因素: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活动、人口状况、城市化水平、
区域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等。
4.区域的划分:
从总体上看:
联系:乡村地域是城镇地域发展的依托,城镇地域会对乡村地域产生广泛的持续的带动作用.
从空间分布形式看:
三、区域产业结构
1.产业结构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⑴概念: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的比例关系。
⑵影响因素:自然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水平、资源配置状况、劳动力素质等。
⑶我国三次产业的划分:第一产业:农业(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
第二产业:工业和建筑业
第三产业: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产业
2.产业结构的差异
⑴表现:①传统的农业区域或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第一产业所占的比重较大;
②工业区域或加速推进工业化的区域,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较大;
③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较大。
第一产业比重大:城市化水平低,经济发展水平低;
第二产业比重大:工业化程度高;
第三产业比重大:经济发展水平高。
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
![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https://img.taocdn.com/s3/m/4cfa2236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21.png)
4、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包括:经济联系、地理环境的联系等
地点 热带沙漠 热带雨林 热带草原 高山地区
景观特征(气候 、地形、土壤、水文、植被等)
炎热干燥,降水稀少,河流短缺,植被缺少,沙漠 广布,沙丘连绵 终年高温多雨,水源充足,树木高大茂密,成 层分布,四季常绿,动植物种类繁多
一年分为干季和湿季,湿季草木葱茏,生机盎 然,干季枯黄,一派衰败景象
一、区域的概念
区域:通常是指一定的地域空间。
它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 或界线,其内部的特定性质或功能 相对一致而有别于外部邻区。
二、区域的基本特征
人 为 划 定 的 管 理 区 域
1、具有一定的界线(明确和模糊)
2、 区域内部:相似性和连续性 区能。
图乙为标志园内分界线标志物模型。该标志物应
位于图甲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水热随海拔而变化,自然景观垂直变化明显
地域 景观特征
人口分布 产业活动
乡 聚落规模小,以平房为 人口较少, 以农业活动为主 主,周围农田环绕,一 分布较稀疏
村 派田园风光
聚落规模较大,楼房
工业城 林立道路交错 市
人口规模大, 以非农业活动为 分布密集 主
中心商 建筑物高大密集,白天 人口昼夜差 以商务和服务活
务区 人流和车流不息,经济 别大 活动繁忙
动为主
习题 读下图,回答1~2题。
1.图甲能正确表达出的区域特征为( )
A.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B.区域内部的特定
性质相对一致
C.区域可划分为下一级区域D.区域的边界是
明确的
2.地处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上的淮安市于
2008年8月正式开工建设南北地理分界线标志园,
区域的基本含义(课堂PPT)
![区域的基本含义(课堂PPT)](https://img.taocdn.com/s3/m/85b1d146581b6bd97f19eaae.png)
活动1:阅读教材中的图片,观察、分析四地景观特点。
21
热带沙漠
干燥、炎热;耐旱植物;骆驼
22
高温多雨;河流径流量大;植被茂密 ,高大乔木为主
23
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干旱少雨;大型动物 生存:狮子、长颈鹿、羚羊(季节性迁移)
24
干湿季及动物迁徙图
25
喜玛拉雅山
干燥,大气稀薄,太阳辐射强;气温较低,人烟稀少
人 为 划 定 的 管 理 区 域
4
自 然 区 域
5
6
中国人口自然密度分布
腾冲
漠河
按
人
文
指
标
划
分
的
人
文
区
域
7
特征二:区域内——相似性、连续性 区域间——差异性
干
旱
半西
干北
旱
区
东
部
季
青
风
藏
区
高
寒
区
8
东部季风区的区域内 有何相似性
9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有何特征
塔克拉玛干大沙漠
阿拉善戈壁
锡林郭勒草原
呼伦贝尔草原
荒漠
荒漠草原
草原
10
青藏高寒区与其他两个区域的区别
11
西
干旱
北 区方
北地
地 寒冷
青 藏地 区
高寒
区
秦岭—淮河线
南 方 地区
湿热
12
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①气温:1月份_0_0C等温
线大致分布线; ②温度带: 亚__热__带__ 地区 和_暖__温__带__地区的大致分
界线; ③气候类型:亚热__带__季__风_ 气候和_温__带__季__风_气候大
地理必修三-第一节-区域的最基本含义
![地理必修三-第一节-区域的最基本含义](https://img.taocdn.com/s3/m/c48c135f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ae.png)
指区域内的土壤类型及其特征,包括土壤 的质地、肥力、酸碱度等,对区域内的农 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产生影响。
人文地理要素
人口分布
指区域内的人口数量、密度 和分布情况,对区域内的经 济发展和社会活动产生重要 影响。
城市化水平
指区域内的城市化程度和发 展情况,包括城市规模、城 市群发展等,对区域内的社 会经济发展产生影响。
和事实依据。
统计分析法
模拟预测法
运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对 区域内的各种数据进行分析 和比较,揭示其内在规律和
联系。
利用计算机模型等工具,模 拟区域内的自然、经济、社 会等方面的变化过程,预测
未来的发展趋势。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区域研究的实践意义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通过对区域内的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等方面的研究, 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推动区域内各要素的协调发展,实 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资源导致环境 破坏和生态退化。
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提高生态 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环境污染与治理
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 对环境造成污染,需要采取有效措施 进行治理。
区域发展的可持续性
01
02
03
经济可持续性
保持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和 持续性,促进产业结构的 优化和升级。
社会可持续性
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人 口素质和健康水平,促进 社会公平正义。
生态可持续性
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维 护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
04
区域研究的方法与意义
区域研究的基本方法
实地调查法
文献研究法
通过实地考察、观察、访谈 等方式收集数据和信息,了 解区域内的自然、经济、社
区域的基本含义ppt4 湘教版优质课件
![区域的基本含义ppt4 湘教版优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97b27f2a5e9856a5712601c.png)
P2活动
地点 景观特点(气候 、地形、 土壤、水文、植被等)
热带沙漠 干燥、炎热;耐旱植物;骆驼
热带雨林 高温多雨;河流径流量大;植被茂
密 ,高大乔木为主
热带草原 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干旱少雨;大型动物
生存:狮子、长颈鹿、羚羊(季节性迁移)
高山地区 干燥,大气稀薄,太阳辐射强;气
温较低,人烟稀少
比较图所示三个 人文区域的差异
5、下列关于区域空间分布的形式的说法正 确的是( A )
①农业表现为面状
②交通运输线表现为线状和网状
③城市和工业表现为点状
④城市群和工业区表现为点状
A. ① ② ③
B. ② ③ ④
C. ① ③ ④
D. ① ② ④
6、中国经济具有活力的长江 三角洲,成为中国第一大城市 群。杭州湾跨海大桥、洋山港、 沪崇苏通道三大工程的相继启 动,“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 进程将进一步加快。
2、区域的主要特征
1. 具有一定的界线。 2. 区域内部——相似性和连续性,
区域之间——差异性。 3. 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 4. 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二、区域空间结构
1、概念
指一个地区各种区域要素的相对位置 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 2、影响因素:
自然地理条件 社会经济条件
人口状况 城市化水平 区域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
课堂总结:
联
系
有的模糊
相似性和连续性
密
切
内部
区域间
差
界线
异
优势、特色和功能
显
著
有的明确
课堂总结:
社会经 济活动
自然地 理条件
人口 状况
城市 化
区域空 间结构
《区域的基本含义》 讲义
![《区域的基本含义》 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c1bb1846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9a.png)
《区域的基本含义》讲义一、什么是区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区域”这个词经常被提及。
那么,区域到底是什么呢?简单来说,区域是一个具有特定空间范围、独特特征和功能的地理空间。
它可以是大到一个国家、一个大洲,也可以小到一个城市、一个社区,甚至是一个房间。
比如,亚洲是一个区域,北京市也是一个区域,而您家所在的小区同样可以被看作是一个区域。
区域具有相对明确的边界。
这些边界可能是自然形成的,比如山脉、河流;也可能是人为划定的,比如国界、省界。
但有时候,区域的边界并不是那么清晰,可能存在过渡地带。
区域还具有独特的特征。
这些特征可以包括自然特征,比如气候、地形、土壤、植被等;也可以包括人文特征,比如人口、民族、语言、宗教、经济活动等。
以我国的东北地区为例,它有着寒冷的气候、广袤的平原等自然特征,同时也有着以重工业为主的经济特征,以及豪爽热情的人文特征。
二、区域的类型区域的类型多种多样,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进行不同的分类。
(一)按自然特征划分可以分为山地区域、平原区域、河流区域、海洋区域等。
山地区域通常地势起伏较大,气候和生态环境也较为独特;平原区域地势平坦,适合大规模的农业生产;河流区域水资源丰富,对周边的生态和人类活动有着重要影响;海洋区域有着广阔的水域和丰富的资源。
(二)按人文特征划分可分为城市区域、农村区域、工业区域、农业区域等。
城市区域人口密集,经济活动以服务业和工业为主,基础设施完善;农村区域则以农业生产为主,人口相对分散,基础设施相对薄弱。
(三)按综合特征划分综合考虑自然和人文因素,有经济区域、文化区域、政治区域等。
经济区域如长三角经济区、珠三角经济区,它们以特定的经济联系和发展模式为特点;文化区域如闽南文化区、岭南文化区,有着独特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政治区域如行政区,是为了便于行政管理而划分的。
三、区域的特性(一)整体性区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内部的各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比如,在一个农业区域中,气候、土壤、水源等自然要素会影响农作物的种植种类和产量,而农业生产方式又会影响当地的人口分布和经济发展。
区域的基本含义(6)
![区域的基本含义(6)](https://img.taocdn.com/s3/m/cde354e5ee06eff9aef807f2.png)
①三次产业分别占 国内生产总值 的比重、
② 三次产业的就业 比重、③三次产业内部构成 等。
精选ppt
12
2、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
表
现
自然地理 自然条件影响经济发展水平,从而影响经济
条件
结构和产业结构
经济发展 一般经济水平较高的区域第二、三产业比重
水平
较大,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区域第一产业比重
4.空间分布形式: 农业呈现 面 状,交通运输线路呈现 线 状和 网 状, 城市和工业呈现 点 状,城市群和工业区呈现 岛 状。
精选ppt
9
案例探究:
1.从交通运输的角度看,区域发展早期,交通运输线 路表现为线状;区域发展中期,交通运输线路更加密 集;区域发展晚期,交通运输线路形成网络并深入 到区域的各个部分。
综合指标划分的区域:文化区、经济区
精选ppt
2
2、主要特征
⑴区域具有一定的 界线 。行政区界是 明确 的, 自然区界是 模糊 的。
⑵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 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 间具有显著的 差异性 。
⑶区域具有一定的 优势、特色与功能 。 ⑷区域之间是 相互联系 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 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地区。
2.从城市发展的角度看,区域发展早期为乡村地域; 区域发展中期,乡村地域发展为城镇地域,农业用 地变少;区域发展晚期,城市地域不断扩大,非城 市用地转变为城市用地。
从交通运输、城市
发展的角度说明该区 域空间结构的变化。
精选ppt
10
案例探究:分析湖南省人口和产业空间分布变化及其
原因,并谈谈导致这些变化的主要动力。
地理界线是进行区域划分、确定具体区域的基 本依据。区域是根据地理差异划分的。
第一讲 区域的基本含义、区域发展阶段和区域发展差异(共41张PPT)
![第一讲 区域的基本含义、区域发展阶段和区域发展差异(共41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d72c75fd8bd63186bdebbc27.png)
距以原能气_海、源候高__近丘资条原__,陵源件、地为丰较平形主富好;,距以山较能旱海_地高资和高__较为;源高原__远主矿丰寒、,,产富地盆地地及;区地形势水干广、
基础自修课
高考研究课
区域的基本含义、区域发展阶段和区域发展差异 结 束
东部经济地带 中部经济地带 西部经济地带
地位
基城础市设化施、最科好 技,位于中国腹地,起
植被
以_森__林___为主,种
类繁多
以 _荒__漠__ 为 主 , 部
分为草原,生物种 类较少
主 要 是草__原___ 、 荒
漠与高山草甸
条
件
土壤
多为森林植被下发 育的土壤,较肥沃
有机质含量低
土壤发育程度很差, 土层浅薄
西北部属于内流区,
水文
外流河、湖为主, 主要是雨水补给
内流河为主,主要
是_冰__雪__融__水__补给
基础自修课
高考研究课
区域的基本含义、区域发展阶段和区域发展差异 结 束
[例 1] (2017·东北五校联考)读世界某地区略图,回答下 列问题。
(1)描述哥斯达黎加的地理位置。
基础自修课
高考研究课
区域的基本含义、区域发展阶段和区域发展差异 结 束
[解析] 读图,根据经纬度判断,该地位于北半球热带 地区,属于中美地区。西临太平洋、东临大西洋的加勒比海, 北邻尼加拉瓜、南部与巴拿马接壤。
乡村地域
城镇地域
类型
及特 范围大,以农__业__生产活 范围小,以_非__农__业__生产活动
征 动为主,是城镇地域发 为主,对乡村地域产生带动作
展的基础和依托
用
空间 从空间分布形式看,农业表现为面状,交通运输线路表 分布 现为_线__状__和网络状,城市和工业表现为点状,城市群 特点 和工业区表现为岛状
《区域的基本含义》 讲义
![《区域的基本含义》 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bfaffdd7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ed.png)
《区域的基本含义》讲义一、什么是区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区域”这个词常常被提及。
那么,区域究竟是什么呢?从最直观的理解来看,区域就是一块具有特定范围和特征的地理空间。
比如说,我们常说的“华北地区”“长三角地区”,这就是基于地理位置划分出来的区域。
但区域的含义远不止于此。
区域不仅是一个空间概念,还具有经济、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属性。
从地理角度来看,区域是地球表面上具有一定边界和范围的地理单元。
它可以是大到整个大陆,比如亚洲、欧洲;也可以小到一个城市的某个街区。
从经济角度来说,区域是具有相似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和经济联系的地区组合。
例如,以制造业为主的珠三角地区,以高新技术产业闻名的硅谷地区。
在社会方面,区域可以是具有共同文化、习俗和生活方式的人群所居住的范围。
像我国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就是基于社会文化因素划分的区域。
总的来说,区域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它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和功能的地理空间。
二、区域的特征(一)区域的整体性区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内部的各个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比如,一个地区的气候、地形、土壤等自然条件会影响当地的农业生产,而农业生产又会进一步影响当地的人口分布、经济发展和社会文化。
(二)区域的差异性不同的区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这种差异可以表现在自然环境、经济发展、社会文化等多个方面。
例如,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在气候、农业生产方式、饮食习惯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
(三)区域的开放性区域不是封闭的,而是与外界保持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
一个区域的发展往往会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同时也会对外部产生影响。
比如,国际贸易使得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能够相互交换商品和服务,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四)区域的层次性区域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和尺度进行划分,形成不同层次的区域。
从大到小可以分为全球、国家、地区、城市、社区等层次。
不同层次的区域之间存在着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三、区域的类型(一)按自然特征划分1、地形区如山地、平原、高原、盆地等。
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讲
![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讲](https://img.taocdn.com/s3/m/a32aa074852458fb760b563d.png)
思考2:能否以涿州为例说明区域的基本特征
区域的界限—明确的界限 区域的界限—模糊的界限
—— ——
区区 域域 间内 差相 异似 性性
、 连 续 性
区域的优势、特色和功能
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二、区域空间结构
1、概念: 指区域内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状态和组合形式
60 50 40 30 20 10
0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我国 浙江 宁波
区域产业划分
•主导产业 •辅助产业 •基础产业
(1)、从报刊、网络等媒体收集我国东西部地区 电力资源相关资料,分析西电东送的原因,应用本节 课学到的分析方法和分析过程评价该工程对区域地理 环境的影响。
鄂尔多斯气区
新疆气区 青海气区
2、空间分布形式
•农业 •交通运输 •城市和工业 •城市群和工业区
面状 线状和网络状 点状 岛状
3、区域的划分:乡村与城市
地域
乡村地域
城市地域
外部 景观 区 域 范围
居住地相对分散,房 多高层建筑,
屋不高,有大片耕地、房屋密集,道
草地、林地,道路单 路复杂密集成
一、线状
网状
大
小
产业 结构 联系
以农业活动为主
以非农业活动 为主
乡村地域是城镇地域发展的基础和依 托,城镇地域对乡村地域产生广泛和 持续的带动作用
4、影响区域空间结构的因素:
影响因素
举例
自然地理条件 山区城市空间结构成带状或组团状、 平原是集中式
社会经济条件 农业表现成面状,交通线路变现为 线状和网络状
人口状况
人口稠密的区域形成城市群,表现 为岛状,人口稀少表现为点状
1.1区域的基本含义
![1.1区域的基本含义](https://img.taocdn.com/s3/m/a51a6550a58da0116c1749c5.png)
域
带动作用
域
3.区域空间结构(要素)分布特点:
面
点
网络
农业 交通运输 城市和工业 城市群和工业区
线 点状 线状和网络状 面状 岛状
区域是汇集农业.工业.交通运输等产业, 点.线.面相结合的自然—社会综合体。
从交通运输、城市发展的角度, 说明区域空间结构的变化。
交通方式单一 线路较少
乡村地域广
出现铁路,交 通运输线密集
农业 工业
城市 交通运输
2.影响因素: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活动、 人口状况、城市化水平、区域开放程度和对外 联系等。
3.区域空间结构的类型: 4.区域空间结构(要素)分布特点:
2.区域空间结构类型:(按经济活动类型分)
乡村地域
城镇地域
乡
大 地域范围 小
城
村 农业 生产活动 非农业
镇
地
基础和依托
地
区域产业的划分:主导产业、辅助产业、基础产业
28
主导产业
辅助产业
基础产业
主导产业,就是在 区域经济中起主导 作用的产业,它是 指那些产值占有一 定比重,采用了先 进技术,增长率高, 产业关联度强,对 其它产业和整个区 域经济发展有较强 带动作用的产业。
辅助产业是在产业结构 基础产业是指对其他部门提
必修3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
1
一、区域的主要特征 二、区域空间结构 三、区域产业结构
本节 目录
一.区域的主要特征
1.概念:一定的地域空间 2.分类:按性质划分(自然区域、经济区域、社会文化区 域等)。
按规模划分(大尺度、中等尺度、小尺度) 3.特点:
3
特征一:具有一定的界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就是区划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区域与区划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概念。区域是区划的结果, 区划是划分区域的过程。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对区域进行划分 的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就是区域。划分区域的指标有多种。以一种指标来划分的区域,称 为单一区域;综合多种指标划分的区域,称为综合区域。如根据积温将我国划分为五个温 度带,根据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将我国划分为四类干湿区,都属于单一区域。而综合地 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的特点将全国划分的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则是综合区域。
(对应学生用书第1页)
一、课标要求
1.了解区域的含义。 2.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二、学习目标
1.了解区域的概念,理解区域的主要特征。 2.了解区域空间结构概念及其分布形式,理解影响区域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掌握区域 的划分。
3.了解区域产业结构,理解影响产业结构的因素、区域产业结构差异及其变化,掌握区 域产业划分。
【针对训练1】 区域是客观存在的,具有一定的范围和界线,有的界线明确,有的具有一 定的过渡性或模糊性,如图所示。据此回答问题:
与图示区域A的边界类型相同的是( ) ①国界 ②省界 ③热量带 ④干湿区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解析:热量带、干湿区其边界都有一定的过渡性,而国界、省界的界线是明确的,故选C。 答案:C
(2)区域地理环境特点的分析方法:
【例1】 下列关于区域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各区域都有明确的地理界线 B.各区域内部没有差异性 C.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 D.区域之间相互独立,没有联系
解析:一般地说,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这种界线有的是明确的,如绝大多数行政区域的 界线;有的是模糊的或重叠的,如气候区、植被区、干湿区等。各区域内部也有差异性, 但这种差异性相对较小一些。区域之间是有联系的。答案为C。
答案:D
区域产业结构
1.产业结构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产业结构是指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的比例关系。影响产业结构的因素很多,如自然地理
条件、经济发展水平、资源配置状况、劳动力素质等。 图示法记忆影响产业结构的因素
2.产业结构的差异
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主要表现为三次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三次产业的就业比重、 三次产业的内部构成等。
3.区域产业结构的变化
在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由于资源配置的变化和人均收入的差异,劳动力表现出由第一 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的趋势。在此过程中,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对区域发展的作用 是区域划分、确定具体区域的基本依据
是因地制宜发展经济、开发区域优势资源的依据
是确定区域发展方向的依据 是正确评估区域发展对其他区域影响的依据
区域的四个特征可用浓缩法帮助记忆:边界、异同、特色、联系。
(1)中国区域地理的两大划分方法:一是依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划分 为四大地理单元或四大地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二是依据自然 地理特征划分为三大自然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
情景导入 图文探究
目标定位 巩固双基
自主学习 素能提升
要点突破
(优选)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
返回目录
第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节 区域的基本含义
(对应学生用书第1页)
居住建筑是最基本的建筑类型,出现最早,分布最广,数量最多,下面是不同地区的民居 图。
尝试探究:不同的地区居住建筑景观不一样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情况不同,故不同地区的民居景观不同。
区域空间结构 1.影响区域空间结构的因素
2.乡村地域和城镇地域 从总体上看,一个区域大致上可划分为乡村地域和城镇地域,二者的区别和联系如图所示:
区域的空间尺度
从地域范围(空间尺度)来说,区域的划分可根据需要,或很大,或很小。大尺度的区 域,可包括许多国家,如东亚、中东地区、西欧等。在我国,大尺度的区域,可包括几个 甚至十几个省区,如长江沿岸经济带、东部沿海经济带等;中等尺度的区域,可包括一两 个省区及相邻省区的部分地区,如京津唐经济区、长江三角洲经济区;更小尺度的区域, 可以是一个省内的部分地区,如辽中南工业区,也可以是一个城市内部的一个区域,如上 海的浦东开发区等。
4.学会用发展和联系的观点,用对比的方法认识、分析区域的变化;通过探究活动,培 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良好的合作意识。
(对应学生用书第1~2页)
区域的主要特征
(对应学生用书第2~5页)
区域通常指一定的地域空间。世界上的区域形形色色、有大有小,其主要特征有以下 几个方面。
特征 具有一定界线 内部相对一致, 区域之间差异明显 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 区域之间相互联系
【例2】 下列关于城镇与乡村之间的联系和区别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乡村景观复杂,城镇景观简单 ②乡村功能多样,城镇功能单一 ③乡村为城镇居民提 供基本的生活资料 ④城镇为乡村提供丰富多样的服务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乡村景观简单,建筑物密度小,道路系统单一;城镇景观复杂,建筑物密度大,交 通线路纵横交错,甚至连地下也利用了起来。乡村功能单一,以种植业、林业、牧业、渔 业等第一产业为主;城镇功能多样,以工业、建筑业、运输业、商业、服务业等第二、三 产业为主,是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乡村为城镇居民提供粮食、蔬菜、鲜 鱼、牛奶、家禽家畜、水果等基本生活资料;城镇为乡村提供丰富多样的服务,包括教育、 娱乐、医疗、通信、金融和保险等。城镇还通过多种传播媒体向乡村扩散文化。答案为C。
【针对训练2】 关于乡村地域和城镇地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城镇地域的范围通常比乡村地域大 B.城镇地域是乡村地域发展的依托 C.乡村地域对城镇地域产生广泛和持续的带动作用 D.乡村地域与城镇地域的生产活动差别很大
解析:从总体上看,一个区域大致上可划分为乡村地域和城镇地域。乡村地域的范围通常 比城镇地域大,是城镇地域发展的基础和依托,城镇地域会对乡村地域产生广泛和持续的 带动作用。乡村地域以农业生产活动为主,城镇地域则以非农业生产活动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