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复习要点

合集下载

复习大串讲04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八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期末考点大串讲(部编版)

复习大串讲04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八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期末考点大串讲(部编版)
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了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在“一国 两制”构想的指引下,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祖国,海峡两岸关系不断发展。
1.民族团结 (1)政治: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 助和谐关系。 (2)经济、文化:国家对民族地区采取许多优惠政策,加大经济投入。 进行西部大开发,实施兴边富民行动。 2.祖国统一 (1)政治:提出“一国两制”构想,为解决港澳台问题提供了坚实的 制度保障。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指引下,香港、澳门顺利回 归祖国,海峡两岸交往日益密切,祖国统一大业必将完成。 (2)经济、文化:香港、澳门回归后,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海峡两岸 人员往来以及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蓬勃发展。
A.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 B.中美关系正常化
C.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C
核心素养-史料实证
4.(2022春·山东聊城·八年级统考期末)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 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夙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 分) 材料1:2006年7月,青藏铁路全线开通,长期制约西藏发展的交通“瓶颈”得以解决。 如今,西藏形成了铁路、公路、航空一体化的立体交通网络。 材料2:
制度保障 “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变”:主权归属 “不变”:社会制度 和生活方式
针对台湾问题提出, 但首次在香港问题 成功实践
香港岛-鸦片战争1842-《南京条约》 九龙司-第二次鸦片战 争-1860-《北京条约》 新界-1898 澳门—葡萄牙
考点突破
知识拓展-回归原因及启示
回归原因及启示
(1)原因: 1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综合国力增强;
根本政治制度-人 民代表大会制度
考点突破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超全)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超全)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历史分期:1、新民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1949——1956年);2、社会主义社会在探索中曲折前进时期(1956——1966);3、文革十年动乱时期(1966——1976年);4、徘徊时期(1976年——1978年)5、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1978年至今)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1、重大事件:开国大典(1949年1月1日、国庆节)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抗美援朝(1950年——1953年)土地改革(1950年——1952年底)2、中国人民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1)时间 1949年9月;地点北平(2)主要内容: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简称《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做主席、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3、开国大典:(1)时间 1949年10月1日,地点北京天安门(从天安门指五四运动到天安门开指国大典);(2)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成立,该政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合法政府;(3)意义: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

4、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1)国内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成为真正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成为国家的主人.(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国际意义: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3)新中国成立的启示:新中国的成立时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取得的成果,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们应该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5、中国近代百年的剧变对青少年有什么启示:(1)作为青年学生,应该树立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树立报效祖国、振兴中华的远大理想;(2)青年学生应该勤奋学习,立志成才,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奋斗。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归纳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归纳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归纳以下是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的归纳,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 知识梳理中国现代史:1949年-至今中国现代史大事年表中国现代史主要事件:土地改革、抗美援朝、三大改造、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美建交、改革开放等中国现代史历史意义2. 重点知识点土地改革的意义: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使广大农民获得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抗美援朝的意义:保卫了新中国的国家安全,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稳定了新中国的政局,为开展经济建设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

三大改造的意义: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基本建立;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教训: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规律,不能急于求成;经济建设要立足于本国国情;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中美建交的意义:结束了中美两国长期对立的局面,打开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大门;有利于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缓解了世界紧张的局势。

改革开放的意义: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增强了国家的综合国力,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3. 难点解析如何理解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这是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

这是因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是生产资料公有制、按劳分配、计划经济和人民民主专政等,在三大改造完成后,这些特征在中国都初步具备了。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一、古代中国的商鞅变法1. 商鞅变法的背景和目的•商鞅变法发生的时代背景和原因•商鞅变法的目的和意义2.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实施过程•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包括什么•商鞅变法的实施过程和影响3. 商鞅变法的成就和评价•商鞅变法在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成就•商鞅变法在社会和历史上的评价二、中世纪的中国与世界1. 唐宋时期的经济、科技和文化成就•唐宋时期中国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唐宋时期科技和文化取得的重要成就2. 阿拉伯帝国对中世纪世界的影响•阿拉伯帝国的建立和扩张•阿拉伯帝国在科学、文化和贸易方面的贡献3. 中国对世界的贡献和影响•中国丝绸之路的建立和发展•中国在农业、手工业和文化艺术方面的贡献三、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1. 近代中国的社会问题和动荡局势•近代中国社会的封建秩序和弊端•近代中国社会的动荡和变革2. 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不平等条约•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割地•西方列强强迫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3. 中国近代化的起点和进程•中国近代化的起点和标志性事件•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和主要改革措施四、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1.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和战争进程•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原因和参战国•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争进程和结果2.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的影响•日本侵华战争对中国的影响•中国在抗日战争中发挥的作用和成就3.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世界的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世界新格局•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世界经济和国际秩序的影响五、中国建国初期的政治制度和改革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政治制度改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建立的政治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的政治制度改革2. 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运动•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和农民协会的建立•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和影响3. 建国初期的国家经济建设和教育改革•建国初期国家经济建设的主要措施和成就•建国初期教育改革的目标和实施情况以上是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的复习提纲,包括了古代中国的商鞅变法、中世纪的中国与世界、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以及中国建国初期的政治制度和改革。

统编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复习提纲】

统编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复习提纲】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一、第一个五年计划1、背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经济基本得到恢复,但是我国工业水平低,基础薄弱。

2、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3、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现代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基础。

相应的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

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4、起至时间:1953年-1957年5、一五成果:(口诀:一桥二铁三公四厂)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

宝成、鹰厦等铁路川藏、青藏和新藏公路相继通车。

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6、一五计划完成的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召开时间:1954年9月2、召开地点:北京3、制定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是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二)重要标志: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形成。

(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意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三、三大改造(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1、农业合作化的方式:国家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2、农业合作化的完成: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1956年绝大多数农民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3、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90%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二)公私合营1、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方式:公私合营即公私双方共同经营。

2、赎买政策:在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

(三)三大改造1、三大改造的内容: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三大改造完成时间:1956年底。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每课重难点拓展知识归纳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每课重难点拓展知识归纳

最新2019年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每课重难点拓展知识归纳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历史的新纪元,其中新在:⑴中国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实现了国家的自主,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⑵中国开始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我国的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⑶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开始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⑷社会主义建设不断发展,我国的综合国力、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等。

2、新中国成立给我们的启示:新中国成立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经过不懈的探索和抗争最终取得的,充分说明了中华民族是一个不畏强暴、永不屈服、敢于抗争的民族。

自1840年以来,各阶层的爱国人士都进行了救国救民的努力,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说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3、“54”“28”代表的含义?“54”指的是当时的五十四个民族(也有种说法是代表当时参加开国大典的五十四个单位);“28”指的是1921年党成立到1949年二十八年艰苦卓绝的斗争。

4、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为什么会取得胜利?⑴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⑵有一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军队,开展武装斗争;⑶组织了一个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战斗等。

5、西藏和平解放给我们的启示:显示了新中国有决心、有能力解决国家的统一问题,决不允许出现分裂国家领土和主权的现象。

西藏和平解放表明了党和政府时刻注意维护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

6、新时期促进西藏发展的措施:⑴新中国成立后,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党和政府在西藏地区先后进行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西藏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的飞跃。

⑵实行民族区域自治,1965年成立西藏自治区。

⑶国家实行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和文化的政策,派大批干部援藏;从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给予支持,修建了新藏、青藏、川藏公路和青藏铁路,鼓励和发展西藏地区工业。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素材: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知识点总结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素材: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知识点总结

第十七课外交事业的发展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史实、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国民党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

2、背景:联合国成立于1945年,是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

中国是创始会员国之一,也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当时由国民政府代表中国。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作为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理应享有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3、70年代我国的外交成就:①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起合法权利。

②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

③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二、中美、中日建交:1、中美建交的原因:①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政府敌视新中国,对新中国实行封锁禁运、包围威胁的政策,双方敌对的状态长达20多年。

②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20世纪70年代初,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共同的要求,中美关系出现了转机。

3、建交过程:①1971年7月,基辛格访问中国,同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

②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正式签署并发表了《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③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4、中日建交: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5、影响:许多国家纷纷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出现了与中国建交的热潮。

三、全方位外交:1、外交政策:改革开放以后,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其他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2、外交策略:(1)中国注重改善和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注重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经济合作,力争中美、中日关系稳定发展,逐步实现中苏关系正常化,积极发展与欧盟国家的关系。

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2023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部编版)

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2023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部编版)
【单元关键词】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国两制
课 标 解 读
单 元 解 题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重点 1.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问题
2. 一国两制与港澳回归 3. 海峡两岸的交往史实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背景 地位
①历史特点: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统 一多民族国家 ②现实情况:各民族和谐相处,形 成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
归祖国开辟了途径的是( )
A.民主集中制的实行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
【D】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
D.“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中考真题演练
5.(2022·辽宁营口)2022年5月31日,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推出庆
祝香港回归25周年主题曲——《前》。歌曲呈现出香港政治稳定、经济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发展的繁荣局面。使香港“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原因是( )
起,英国在香港的殖民统治结束了。下列有关香港问题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在“一国两制”构想推进下解决的 ②香港回归的时间是1999年
③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 ④标志着祖国实现完全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B】
4.(2022·贵州贵阳)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香港恢复行
使主权。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为香港顺利回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完 地位 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二、一国两制与港澳回归 (二)港澳回归
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 中葡澳门政权交接仪式
时间 意义
香港回归:1997年7月1日 澳门回归:1999年12月20日 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 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 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9课对外开放 知识点汇总及同步练习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9课对外开放 知识点汇总及同步练习

第9课对外开放一、经济特区的建立1.建立: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的__深圳__、珠海、汕头和福建的__厦门__设立经济特区。

2.代表:__深圳__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3.影响:对引进__外资__、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二、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1.概况2.格局:形成“__经济特区__—沿海开放城市—沿海__经济开放区__—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易混易错1.深圳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其“特殊”性在于它拥有独立的政治、经济决策权。

(×)提示:经济特区“特殊”在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但仍然是社会主义制度。

2.上海浦东的开发与开放属于国家对外开放格局中的开放城市。

(×)提示:1990年,党中央和国务院从我国经济发展的长远战略着眼,开发与开放了上海浦东开发区,其属于沿海经济开放区。

【问题思考】比较近现代史上我国对外开放的不同。

项目近代现代前提国家主权遭到严重破坏下的被迫开放国家主权完整前提下的主动开放目的列强为扩大在华市场,进行掠夺的需要引进外资、技术、管理经验,利用国际市场和资源,加快我国的经济发展影响使我国成为列强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的场所,造成我国的贫困落后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促进了我国的繁荣和富强1.背景:对外开放加速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和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

2.时间:__2001__年12月。

3.意义:为我国参与__经济全球化__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归纳总结】1.(2019·黑龙江中考)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我国1980年设立的经济特区( D )A.深圳B.珠海C.汕头D.海南岛2.(2019·辽宁营口中考)有一座城市,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是对外开放的“窗口”。

期中期末复习:主题线索式高频综合题考点梳理-八年级历史下册(部编版)

期中期末复习:主题线索式高频综合题考点梳理-八年级历史下册(部编版)
特点
结果 调整
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 总路线
(1)“大跃进" :片面追求工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 (2)人民公社化运动:“一大二公”,即人民公社规模大、生产资料公有化程度高
加上当时自然灾害严重等因素, 1959年至1961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
起来了
国际 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指的是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统治,但 不是进入社会主义社会。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线索一:新中国成立以及新生政权的巩固
新生政权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固
政 西藏 治 和平 上 解放
军 抗美 事 援朝 上
政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用: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 平的提高;为国家经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线索三: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以及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第 一 个 五 年 计 经划 济 上
三 大 改 造
背景 目的 基本任务 执行时间 主要成就
意义 内容
线索二:新中国成立以来四次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
四次农村改革
它的实行,解放了我国农村的生产力,开创了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黄金时代,充 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优越性。粮食总产量从1978年的3 047.5亿千克,增至1984年的 4073亿千克。农业的发展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据《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农业政策研究 》 设问:材料中的“它”指的是什么政策?请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政策实施的作用。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知识点汇总及同步练习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知识点汇总及同步练习

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背景(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奉行__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__政策。

(2)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一年里,新中国同苏联等十几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3)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__外交孤立__政策。

2.提出(1)1953年底,__周恩来__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2)1954年,周恩来又与__印度__和__缅甸__两国总理进行了积极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

3.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__领土完整__,互不侵犯,互不__干涉内政__,平等互利,和平共处_。

4.评价: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易混易错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西方国家纷纷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提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国家采取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包围等手段,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

2.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就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提示: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新中国外交的指导思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外交方略,是处理具体关系的基本原则。

二、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1.召开:1955年,__周恩来__率中国代表团参加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

2.特点:第一次没有__西方殖民主义__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

3.转折:周恩来提出“__求同存异__”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易混易错“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提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后,获得了世界上越来越多国家的赞同,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问题思考】“求同存异”方针中的“同”和“异”分别指什么?(1)“同”是指共同反对殖民主义,维护民族独立,反对侵略战争,发展经济。

(2)“异”是指各国间不同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复习课件)-2022-2023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学期 (部编版)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复习课件)-2022-2023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学期 (部编版)

时空观念
两岸 关系 发展
《告台湾同 胞书》发表
台湾当局调整 达成“九 “三不”政策 二共识”
两岸 习近平同 实现 马英九会 三通 面

邓小平提出“一

国两制”构想

20世纪

80年代
民 1949 族 民族区域 团 自治制度 结 确立
1979
1984
1987
《中华人民共和国区 域自治法》颁布实施
香港 回归
含义:
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 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①1949年通过《共同纲领》,民族区域自治成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立法: ;

②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
目前全国已建立了5个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实践: 、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30个自治州
澳门
①1553年,葡萄牙人借口曝海水浸货物,强行进入澳门,攫取澳门居住权; ②1887年,葡萄牙政府与清政府签定《中葡和好通商条约》,正式强占了澳 门地区。
第13课
知识点1:“一国两制”的构想
背景: 1.香港、澳门、台湾问题都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自古是中国领土 2.实现祖国统一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强烈愿望; 3.改革开放后,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概 况
1.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
意义:
2.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3.为解决国际争端创立了典范(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经验);
4.促进了港澳地区的繁荣稳定与发展;
认识: 香港、澳门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国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最新人教部编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下册全册知识点总结

最新人教部编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下册全册知识点总结

最新人教部编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下册全册知识点总结本文档旨在总结最新人教部编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下册全册的知识点。

以下是各个单元的主要内容:第一单元:大国崛起本单元主要介绍了欧洲的脉动、亚非拉的觉醒以及美洲的崛起。

重点内容包括欧洲的航海活动、亚非拉的独立斗争和美洲的发展变迁。

第二单元:大航海时代本单元主要介绍了大航海时代的背景、原因和影响。

重点内容包括大航海家的探险活动、新航线的开辟以及对欧洲社会的影响。

第三单元:日本的崛起本单元主要介绍了日本的崛起和近代化进程。

重点内容包括日本的开国和近代化运动、近代日本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变革以及对周边国家的影响。

第四单元:明清的变革本单元主要介绍了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变革。

重点内容包括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改革、经济变革和社会文化变迁。

第五单元:西方列强的入侵本单元主要介绍了近代中国面临的西方列强的入侵。

重点内容包括鸦片战争、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和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方式。

第六单元: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本单元主要介绍了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对现代中国的影响。

重点内容包括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和影响,以及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思想和活动。

第七单元: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本单元主要介绍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重点内容包括抗日战争的背景、过程和意义,以及解放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第八单元: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本单元主要介绍了新中国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期。

重点内容包括新中国的成立、社会主义改造和初期建设的主要成就。

以上是最新人教部编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下册全册的知识点总结。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知识点汇总(可直接打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知识点汇总(可直接打印)

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知识点一:日常生活的变化1.新中国成立前后变化:从物价飞涨,民生凋敝到人民当家作主,经济恢复,物价稳定,人民生活发生了根本变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改革开放前后变化3、问题思考:过去人们觉得难以下咽的野菜、窝头,今天吃起来好像味道很不错。

人们的感觉为什么发生了变化?改革开放前:过去物资比较质乏,人们可以选择的食物品种较少。

改革开放后:食物琳琅满目,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健康饮食。

4、绿色食品是“绿”色的吗?是指按特定生产方式生产,并经国家有关的专门机构认定,允许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无公害、安全、优质、营养型的食品。

在许多国家,绿色食品又有着许多相似的名称和叫法,诸如“生态食品”、“自然食品”、“蓝色天使食品”、“健康食品”、“有机农业食品”等知识点二: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一、交通的发展1、成果:铁路、公路、民用航空、水运和地下轨道交通建设飞速发展,已形成综合交通运输网2、归纳交通发展的表现:3、影响:随着交通设施的改善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出行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4、列表归纳人们的衣、食、住、行、用在改革开放前与当今社会变化的表现,并说出对我国人民生活的影响。

影响:缩小距离行程,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方便;方便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5、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巨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根本原因是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

6、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日常生活变化的原因。

新中国成立后,废除了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旧制度,建立了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制度,使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改革开放解放了生产力,为生产力的发展注人了新的活力,使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二、通信的发展1、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不断增强对电信事业的投资,逐步形成全国电信网络。

改革开放后:电信产业快速发展成就:①如今,我国的电信网络规模和用户数均居全球第一,发展速度也位居世界前列②在全国大多数地区,固定电话已经进入千家万户,移动电话的使用十分普遍。

第4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期末复习课件——2020-2021学年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4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期末复习课件——2020-2021学年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D.彰显了民族亲情
祖国 统一
1947
单元时间坐标轴
发表《告台湾同 邓小平提出 胞书》,停止炮 “一国两制”
击马祖、金门 伟大构想
中英签署 台湾调整“三不”政策
联合声明
中葡签署联合声明
台湾成 立海基

1949
1979
20世纪80年代初 1984年12月
1987
1990
民族 团结
内蒙古 自治区
成立
民族区域 自治制度
B 制”解决香港、澳门回归问题,其根本原因是( )
A.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 B.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C.中英谈判成效显著 D.全国人民齐心协力
根据中国国情,党和政府在某些地区先后设立了民 族自治区、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三者的共同之
处是( B)
A.都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的社会制度
B.都由中央人民政府管辖和行使主权
和出版工作。
政策支持:①20世纪末,开展西部大开发;②20世纪末,开展兴
边富民活动。
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加强民族团 结,力求社会稳定、和谐与发展是当今社会的重大课题。
D 下列关于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我 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997年6月30日午夜,香港回归中英双方交接仪式上,
中方指挥官高声说到:“你们可以下岗,我们上岗!”
C 这标志着(
)
A.“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诞生
B.中国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
C.香港进入“港人治港”新时代
D.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
“七子之歌”将中国带入无限悲伤,为之泪浸前襟,今天 祖国以宽广胸怀将其拥抱而归。我国之所以能用“一国两

统编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期末复习填空版

统编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期末复习填空版

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1、准备: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时间:年—月;地点:北平;内容:通过,,选举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以为国旗,以为代国歌,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采用公元纪年,决定在首都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作用:为新中国的正式成立作了多方面的准备,政治协商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首次会议:10月I日下午,地点:中南海勤政殿,政府领导人宣布就职,会议决定以“共同纲领”为中央人民政府的施政方针,任命为政务院(国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

2、新中国的成立开国大典时间:年—月—日下午;地点:北京天安门广场;国内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局面,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国际意义: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战争。

3、巩固(1)政治方面西藏和平解放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达成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西藏获得和平解放。

意义: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2)军事方面抗美援朝背景: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

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

美国派兵侵略朝鲜。

以美军为主的所谓“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一直打到中国边境边;美军飞机入侵中国领空,轰炸扫射中国东北边境城市;美国第七舰队入侵中国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O目的:抗美援朝、O时间:年—月,司令员:,参战部队:,英雄人物:(上甘岭战役),。

体现的精神:高度的和精神,被誉为“最可爱的人”。

结果:年_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胜利。

胜利原因:国内人民的踊跃参军和大力支持,志愿军战士和朝鲜军民的英勇善战,党的英明决策和正确指挥,中朝人民的并肩战斗,抗美援朝的正义性。

意义:抗美援朝是一场伟大的反侵略的正义斗争,既保卫了中朝两国的安全和独立,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也保卫了亚洲和世界的和平,鼓舞了全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沉重打击了美国的侵略扩张政策,极大的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威望。

统编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复习提纲】

统编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复习提纲】

外交原则
(首次)提出是在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访华商讨西藏边界问题时提出。
(正式)提出:1954年,周恩来回访印度和缅甸时。
内容
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
影响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被世界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组建五大军种
即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
新格局
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新格局
【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外交
成就
建国初
的外交
外交政策
新中国建立后,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备注:是毛泽东在开国大典上向全世界宣告的。
外交成就
在建国第一年就有(17)个国家与中国建交。其中第一个建交国是(苏联)。
万隆会议
也叫
亚非会议
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
会议特点:这是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周总理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
70年代
的外交
中国
重返联合国
时间
(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备注:用词要准确,不能用“加入”)
意义
①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②有利于同更多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中美
建交
建国初美对华政策
美国敌视新中国,实行封锁禁运,包围威胁的政策
关系缓和
乒乓外交 实现了“小球转动大球”。其中大球指(中美关系)。
基辛格访华
1971年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同周恩来举行会谈
尼克松访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